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1983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CN:42-1026/G4。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雜志》常設欄目有:院士論壇、校長論壇、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經濟與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學科與專業建設、院校發展研究、企業家論壇、國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擷英。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
特約專稿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 工程教育前沿 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 比較高等教育 教學學術研究
[1]作者通信地址放在全文的后面內容依次為:郵編、城市名、單位地址、電子郵箱地址、聯系電話。請務必填寫有效地址、電子郵箱和電話,以確保編輯部與您的及時聯絡。
[2]正文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
[3]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英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英文文獻在后。引文中的英文書名及期刊名用斜體,論文題目寫入“”號內。
[4]來稿要求來稿要有科學性、真實性、先進性。設計合理,結構嚴密,層次分明,文通句順,統計學方法正確。
[5]稿件的文字、標點、年代、數字等書寫方式均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規定為準。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教育 | 2717 | 林健;王孫禺;鄒曉東;孔寒冰;李正 |
教學 | 1595 | 許曉東;趙炬明;陸國棟;盛京;胡繩蓀 |
高校 | 1019 | 黃兆信;陸國棟;楊潮;陸根書;劉繼榮 |
工程教育 | 833 | 林健;王孫禺;孔寒冰;鄒曉東;李志義 |
課程 | 768 | 林健;盛京;胡繩蓀;邱捷;陸國棟 |
高等教育 | 727 | 趙炬明;周光禮;何秀成;杜作潤;王沛民 |
工科 | 643 | 林健;陸國棟;李拓宇;李培根;王曉墨 |
本科 | 413 | 趙炬明;許曉東;夏建國;陳敏;張俊超 |
院校 | 351 | 丁金昌;周建松;雷洪德;劉獻君;夏建國 |
教學改革 | 331 | 趙炬明;盛京;胡繩蓀;何雅玲;周光禮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基于過程要素模型的新工科專業建設質量分析與評價 劉衛東; 熊楊; 張丹平
新工科教育教學暨第二屆機器人學院與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會議紀要 丁文霞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暨第十三屆科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綜述 張煒; 謝彥潔; 李恒; 莊逸雪
遵循工程邏輯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楊毅剛; 唐浩; 宋慶
人工智能創新與中國高等教育應對(上) 劉進; 呂文晶
基于“三元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新型產業學院的建設路徑 劉國買; 何諧; 李寧; 梁俊平
行業學院的邏輯與演進 張根華; 冀宏; 錢斌
新工科背景下數據工程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陳志榮; 荊廣珠
組織視角下的工程師職業形象及其社會性別闡釋 胡欣; 王孫禺
該期刊創刊于1983年,出版地方是湖北,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001-4233,國內刊號:42-1026/G4。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5.98,復合影響因子為8.51。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內,郵編: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