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創作》文風活潑輕松,語言簡明易懂,屢屢藝術設計界領軍作用的重頭文章,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多年來精美的原創圖片成為了《建筑創作》的特長,也逐漸確立了本刊在建筑攝影領域的權威地位。
一位是曾任東京都知事的政治家鈴木俊一(1910-2010)先生。在擔任東京都知事前,鈴木俊一先生在內務省任職,1959年成為東京都副知事,是成功組織并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核心人物之一,之后,精明辣手的鈴木先生又擔任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組織委員會的秘書長,再次大顯身手,在他的領導下此次世博會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成功。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建筑家和結構設計者的共同合作,功能組織美國建筑家拉菲爾維諾里,在國際建筑家聯合公認的國際設計競賽中,以最優秀作品奪魁的時間是1989年11月。那時,我并不知道維諾里是誰。我依稀記得,我在建筑雜志上看到這個競賽方案時,非常欽佩設計師把這座設施布局得如此井然。當時,剛剛迎來了幕張國際會展中心-期建設的竣工,心身皆憊的我正想利用接下來的時間稍稍休息一下。
當我看到日本竹中大工后,2011年UIA大會上,位于東京國際會議中心-樓玻璃大廳的展示空間里,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館的產品展示可謂獨樹一幟:精美的木器工具,精湛的木工技術吸引了參會嘉賓紛紛駐足。竹中大工道具館的工匠們現場演示用刨子刨方木,展臺上業已擺放了數根已經刨去皮的方木。他們使用的刨子沒有手柄,直接摁住刨子向后拉(與國內刨子使用手法相反),隨著木屑緩緩滑出,刨過的木頭如涂上清漆般光滑,在場的觀眾無不稱奇。
關于BIM自動化的質量問題:性能的方方面面,如果BIM是一個過程,且軟件可以使這一過程的某些部分自動化;那么,對于軟件自動化我們應該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們應該購買哪個BIM建模軟件?,而是“我們現有過程的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技術發展史告訴我們,自動化可以提高過程速度與降低成本。然而,質量的提高也是同等重要的,但它并不容易實現。
第一屆“建設行業信息與管理高級培訓考察”(BIMET)活動圓滿完成由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住建部)科技司牽頭,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院)協,美國XTW0國際有限公司(XTWO)協辦的,第一屆”建設行業信息與管理高級培訓、考察”活動于2011年11月7日-16日在美國的紐約市與首都華盛頓舉行。來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I集團、智慧中國、唯度視界和住建部標準研究所等專家和企業高級人員參加了活動。
建筑信息建模在空間結構中的開發與應用,摘要:文章首先對當前建筑業的信息化現狀及趨勢進行了概括,隨后從建筑的特點出發,分析了結構設計的特點,并專注分析了結構的設計流程與數據流分析,及大跨空間結構的設計特點,得出基于應用BIM技術的大跨空間結構數據流分析。通過分析現有大跨結構的設計及BIM軟件,提出建立Midas與Revit進行數據交互,快速實現大跨空間結構的BIM建模,并以紹興體育場為例實現該技術。
1、雜志為預訂預售型商品,如需調整(提前或延后)下單后請聯系客服。
2、正品雜志可開具發票國稅機打,但需要另支付稅費,下單填寫抬頭,首次配送附上。
3、訂單配送時間以起刊時間為準,如需修改起刊時間請務必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