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2.17
復合影響因子:1.19
主管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國內刊號:44-1223/G3
創刊時間:1981
國際刊號:1000-7695
郵發代號:46-120
業務類型:期刊征訂
學術咨詢: 預計審稿時間: 1-3個月 影響因子:2.17
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科技管理研究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198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CN:44-1223/G3。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科技管理研究雜志注重科技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的探討與研究,探討中國自主創新的理論實踐,綜述國內外科技管理理論發展形勢及走向,關注科技管理實踐中遇到的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科雙效期刊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期刊
彩頁圖片 產業科技管理 科技發展與政策 自主創新專論 科技指標與評價 知識與知識產權管理 管理理論與方法 區域科技進步 低碳與綠色發展研究 高校與研發機構科技管理 組織創新力研究 信息化研究 科學學研究 產業集群與創新研究 科技項目管理 人工智能創新管理 公共科技管理
[1]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的文獻。
[2]來稿請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單位全稱、地址、電話和郵編。
[3]基金項目成果應保留項目名稱及編號,致謝原則上不予保留。
[4]來稿要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圖表規范。
[5]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12個實詞。盡量不用縮寫同、代號、括號。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企業 | 2751 | 郭東強;梅強;鐘書華;張鳳武;趙黎明 |
高校 | 1649 | 呂建秋;張喜愛;嚴會超;蔣艷萍;田興國 |
實證 | 1246 | 趙喜倉;劉和東;薛聲家;梅強;張經強 |
績效 | 1208 | 梅強;張煒;朱桂龍;宋合義;孫慧 |
技術創新 | 1079 | 張鵬;連燕華;朱桂龍;易顯飛;李兆友 |
教育 | 822 | 張晶;許放;李志紅;張娜;周宇英 |
實證研究 | 742 | 梅強;趙喜倉;張經強;許敏;陳紅川 |
知識 | 636 | 顧新;張同建;林昭文;孫銳;郭東強 |
網絡 | 623 | 褚淑貞;李樹祥;王冀寧;阮平南;豐景春 |
產權 | 575 | 胡允銀;鮑新中;陳偉;趙喜倉;唐恒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廣東省高層次人才政策歷史回顧與展望--基于1978-2018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陳杰; 葉小剛; 練星碩; 劉佐菁
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評價--基于佛山市248家民營企業的問卷調查 陳志明; 李波
我國科技決策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邱丹逸; 袁永
科技型企業的融資結構與創新效率關系--來自創業板的經驗證據 錢燕; 段姝; 張林郁
大數據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評價 張目; 王新譜
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的區域合作網絡分析--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為例 劉蔚; 陳白雪; 陳曉文; 屈寶強
網絡視角下智慧城市外部智慧性作用機制探究 朱海倫; 趙樹良; 宋偉
“雙創”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項目風險評估模型構建 林海
科技創新鏈促進海南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發展 劉銳金; 莫業勇; 楊琳; 何長輝; 符莉; 伍薇; 羅微
該期刊創刊于1981年,出版地方是廣東,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科雙效期刊、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000-7695,國內刊號:44-1223/G3。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2.17,復合影響因子為1.19。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月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市連新路171號廣東國際科技中心3樓,郵編:51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