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氣象史研究》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21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科學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國內氣象歷史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致力于深入挖掘氣象在歷史事件中的角色,分析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該雜志不僅關注氣象現象的自然屬性,更重視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和社會意義,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多維度的氣象世界。
在內容方面,雜志廣泛涵蓋了氣象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從古代文明的氣象觀測與利用,到近代氣象科學的形成與發展,再到現代氣象服務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雜志都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特別地,雜志重點分析了氣象現象在歷史事件中的角色,如干旱、洪水、風暴等極端天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人類如何適應和應對這些氣象變化,從而推動了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除了歷史事件,雜志還深入研究了氣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義和表現形式。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氣象現象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雨雷電被視為天神的意志,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而在西方文化中,氣象則更多地與浪漫、冒險等情感聯系在一起,成為文學和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雜志通過對比不同文化中的氣象象征,揭示了氣象在文化交流與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氣象科技文化遺產 國際氣象史 氣象教育史 地方氣象史 史料鉤沉
[1]本刊常年征稿,發表文章欄目包括:特稿、中國氣象史、氣象人物史、氣候與文明史、氣象科技文化遺產、國際氣象史、氣象教育史、地方氣象史、史料鉤沉、書評、信息等,每年定期出版 1-2 集。
[2]投稿需是沒有公開發表的原創性文章。本刊發表學術論文稿件一般不少于 8000 字,不超過 15000 字。書評、介紹等文章稿件不超過 4000 字。本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
[3]《氣象史研究》集刊已被中國知網(CNKI)、中國集刊網收錄,并正被萬方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等單位收錄,如有異議,請在來稿中說明。
[4]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提供 WORD 文檔。如文中包括特殊字符、插圖,請同時提供 PDF 文檔。文中插圖請同時單獨發送圖片文件。來稿文責由作者自負。
[5]投稿后一般會在三個月內接到有關稿件處理的通知。為免郵誤,作者在發出稿件三個月后如未接獲通知,請向編輯部查詢。(特別說明:請勿一稿多投。)
[6]本刊編輯部設在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氣象科技史研究中心,電子投稿請聯系,氣象政務郵箱:氣象科技史委員會;
[7]引言是學術論文的開場白,主要說明為什么要進行該項研究工作,提出文章中要研究的問題,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全文。
[8]注釋:采用腳注(當頁注,“每頁重新編號”),使用小5號字(由word軟件自動生成),注釋序號使用右上標的“①”。
[9]屬于課題基金項目的成果或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如有鳴謝文字請附于文末。
該期刊創刊于2021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