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青銅器與金文》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17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歷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一本專注于中國古代青銅器及金文研究的學術期刊,自2017年創刊以來,始終秉持著促進對中國古代文明深入理解的宗旨,致力于通過這一重要文化遺產,探索其在歷史、藝術、宗教、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影響。
在歷史學領域,雜志深入挖掘青銅器及金文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通過對銘文的研究和解讀,揭示出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經濟活動、戰爭情況、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歷史細節。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不僅填補了歷史記載的空白,還為我們理解古代歷史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視角。同時,雜志還關注青銅器及金文在中外古代文明互鑒中的作用,通過對比研究,揭示出不同文明在青銅器制作技術和金文書寫藝術上的異同,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古代文明多樣性的認識。
在藝術領域,雜志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雜志深入探討了青銅器的制作技術、造型藝術、裝飾風格等方面,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通過對青銅器紋飾、器型、鑄造工藝等方面的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古代青銅器的藝術魅力,還能夠了解到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傳統。同時,金文的書寫藝術也是雜志關注的重點之一,通過對金文字體、筆法、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我們可以領略到古代文字的獨特韻味和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
青銅器及相關考古學研究 學術史及海外青銅器研究
[1]稿件中請勿出現個人信息。有關作者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等,請另紙提供。
[2]正文附表、附圖應在文中有相封應的文字交代,格式為:表序+表名,放在表格的上方;圖序+圖名,放在圖片的下方,圖注文字統一置于圖名下方。文中所用彩色圖片的精度不低于300 dpi,不小于2M。
[3]作者姓名請署在文稿標題下方。作者單位和職稱,請于首頁頁腳注明(“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項目負責人,請在單位信息中加以標示)。
[4]正文:要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引用規范,數據準確。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可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標號,如“1”“1.1”“1.1.1”的形式。
[5]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6]應具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
[7]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8]文章標題:簡明扼要,主題突出,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有副標題的,副標題隔行起排。
[9]稿件必須注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簡介,簡介均應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不寫),籍貫,(注明省、市或縣),職稱,主要從事什么研究或工作,E-mail,詳細通信地址,聯系電話。
該期刊創刊于2017年,出版地方是上海,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1-5號A座5F,郵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