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運河學研究》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18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不僅關注中國大運河的歷史與現狀,也涵蓋世界范圍內其他重要運河的研究成果,旨在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分享關于運河研究成果的平臺。隨著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全球范圍內運河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需求增長,有關運河的跨學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視。運河學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致力于促進運河相關領域的深入探討,包括但不限于水利史、交通史、經濟史、城市史等多個方面,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每期圍繞特定主題組織一系列文章,如“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古代水利工程智慧”等,展現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除了學術論文外,運河學研究還設有書評欄目,介紹近年來出版的相關專著;同時報道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會議、展覽等活動信息,讓讀者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它不僅促進了理論知識的積累,也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參考解決方案。此外,通過加強國內外學者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進而為保護和合理利用世界遺產做出更大貢獻。
專題研究一:河工 河政與漕運 專題研究二:運河區域社會與文化 專題研究三:運河考古 專題研究四:世界運河 專題研究五:運河遺產 史料拾遺 研究綜述 新書評介
[1]刊物僅接受原創性稿件,來稿文責自負,恕不退稿,稿件寄出3個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2]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并以注釋的形式在文后列出。
[3]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宰”符號標注,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名稱、項目編號。
[4]稿件中凡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引述,在正文中采用括號注(括號注內注明作者、出版年份,書類文獻加注頁碼)與文末列參考文獻形式予以說明;正文括號注與文末參考文獻必須一一對應。
[5]本刊稿件從發表之日起,如無電子版、網絡版、有聲版等方面特殊說明,即視作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刊電子版、網絡版、有聲版等的復制權、匯編權、發行權、翻譯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及其轉授權等專著權。
[6]前言須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說明論文研究的熱點及存在的問題,點明主題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結果,應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引言內容應避免與摘要和結論雷同。
[7]摘要須簡潔客觀地反映文章主要內容及觀點,字數在300字以內。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要內容及觀點的詞或詞組,數量為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8]文題力求簡明,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題名不宜超過20 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12 個實詞)。
[9]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單位名稱,所在省和城市名稱,郵編),如多名作者則分行依次排列。英文作者姓名及單位(作者姓名格式:“ZHANG De-Lin)。
[10]如果能用文字簡潔說明的內容就不必列表。圖、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序號及圖題、表題。
該期刊創刊于2018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