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應用海洋學學報》(季刊)創刊于1982年,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學會、福建省海洋學會主辦。
《應用海洋學學報》本刊為全國性海洋科學學術期刊。主要刊載臺灣海峽及其鄰區海域(東海、南海)的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環境學、海洋生物與水產學、海洋地質與地震學、海洋開發與管理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等。讀者對象主要是國內外海洋生物、水產、化學、環保、水文、氣象、港工、地質、地震等單位和部門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高等院校相應專業的師生等。獲獎情況: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福建省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福建省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國家海洋局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以及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等;中國科技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科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
論文與報告 技術與方法 綜述 其他_科技信息
[1]“參考文獻”請按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用代碼標識,且在文章引用處右上角順序標注。
[2]論文責任者需清楚說明變更作者署名的原因,并向編輯部提交所有作者對增加或刪除某個作者表示同意的聲明以及單位證明,聲明內要列出每位作者各自對研究及論文的貢獻。
[3]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4]來稿請在正文最后按順序標明以下信息: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全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地址以及身份證號碼。
[5]文題應具體、確切,高度概括文章并應使用規范術語。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外來語、縮寫詞、代號、符號等。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海洋生物 | 367 | 邵宗澤;陳昌生;董志軍;徐燕;紀德華 |
海洋生物學 | 358 | 邵宗澤;陳昌生;董志軍;徐燕;紀德華 |
海洋學 | 121 | 石強;林毅輝;潘偉然;潘愛軍;郭小鋼 |
海洋環境 | 107 | 李加林;王翠;李青生;孫元敏;劉永超 |
環境科學 | 103 | 李加林;王翠;李青生;孫元敏;劉永超 |
海洋化學 | 103 | 陳立奇;孫省利;邱雨生;朱旭旭;姜雙城 |
海洋環境科學 | 103 | 李加林;王翠;李青生;孫元敏;劉永超 |
海域 | 99 | 孫省利;陳丕茂;陳春亮;林輝;孫秀武 |
海洋地質 | 66 | 蔡鋒;許江;李東義;汪衛國;陳堅 |
海洋地質學 | 66 | 蔡鋒;許江;李東義;汪衛國;陳堅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基于LANDSAT 8衛星熱紅外影像反演珠江口海表溫度 段廣拓; 陳勁松; 張彥南; 王久娟; 韓宇
基于衛星高度計資料提取浙江近海的潮汐信息 趙杰; 汪一航; 王永剛; 王建
不同材料塑料掛板對海月水母浮浪幼蟲附著的影響 崔瑜玲; 孫婷婷; 張建設; 董志軍
太平洋牡蠣幼體附著變態差異蛋白質組研究 楊丙曄; 濮菲; 陳仲巍
不同鹽度脅迫對壇紫菜葉狀體生理指標的影響 徐嚴; 王文磊; 許凱; 徐燕; 紀德華; 陳昌生; 謝潮添
海洋解木糖賴氨酸芽孢桿菌JZ008對重金屬Cd~(2+)、Cr~(3+)和Cu~(2+)的吸附作用 林梵宇; 王潤萍; 易志偉; 雷開宇; 產竹華
湛江灣某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海水排放區污損生物群落特點 陳濤; 張際標; 孫省利; 陳春亮
基于PSR模型的石化園區海洋環境影響后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趙素芳; 袁仲杰; 姚翔; 王薇
日本鰻鱺UNAG蛋白的克隆及其在非結合膽紅素檢測中的應用 劉晉強; 李增鵬; 陳建明
該期刊創刊于1982年,出版地方是福建,先后獲得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科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2095-4972,國內刊號:35-1319/P。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82,復合影響因子為0.84。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季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建省廈門市大學路178號,郵編: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