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中國古典學》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20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教育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主要關注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雜志聚焦于中國古典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文獻學、哲學思想、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等領域。它不僅服務于國內學者,同時也吸引了國際漢學家的關注,成為連接中外學術界的橋梁之一。雜志強調對古典文獻的發掘、校勘及注釋工作,確保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后續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在內容方面,中國古典學設有多個欄目,這些欄目旨在全面覆蓋古典學的研究領域,并鼓勵從多角度切入古典學術問題。例如,結合考古新發現重新審視某些歷史事件或人物,或者利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考察中西文化交流等。總之,中國古典學雜志不僅是古典學領域內一個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也是培養新一代古典學人才的有效工具。通過對傳統經典的持續探索與解讀,它為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學者還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興趣的人士,都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靈感。
考古發現 經典研究 歷史探索 文化解讀等
[1]內容順序為:標題、400字左右的摘要、5~8個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標題及摘要、關鍵詞等附于中文關鍵詞后。文件可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
[2]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圖表清晰。作者切忌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3]引言應簡單介紹論文的背景和目的,相關領域前人所做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出本研究的主題及特色,注意:引言部分不能有公式、圖表。
[4]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需表明引文具體出處,可在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參考文獻格式請參照《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
[5]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圖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5位以上數字以“萬”“億”作單位;根據需要,小數位不超過三位(含)。
[6]每篇文章需附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歷、職務、研究方向、聯系方式等],如有通訊作者也需提供其簡介。
[7]文章題目應準確表達文章內容、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標題,縮略語和標點符號。
[8]對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以注釋首次出現的順序編號,注釋內容按編號順序標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謝。
[9]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10]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該期刊創刊于2020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2號,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