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中國文化傳播》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22年,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為一份深耕于中華文化傳播領域的權威刊物,始終秉持著對傳統文化深度挖掘與廣泛傳播的使命,特別重視甲骨學、敦煌學、周易學、西夏學、簡牘學等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專學整理與研究。這些學科不僅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它們的深入研究和廣泛傳播,對于增進世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促進文化交流與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甲骨學,作為研究商代甲骨文及其相關文化的學科,是中國古代文字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僅揭示了商代社會的歷史面貌,也為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個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敦煌學則是以敦煌莫高窟及其相關文物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它的研究涉及藝術、歷史、宗教、語言等多個方面,對于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宗教的交融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易學,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占卜方法,一直吸引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西夏學則是對西夏王朝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它的研究填補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空白,對于完善中國歷史文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簡牘學則是研究古代簡牘文獻的學科,這些簡牘文獻是了解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國際傳播 新媒體研究 傳承研究 經典案例
[1]本刊采取電子投稿方式,稿件一般不少于1萬字,特殊稿件不超過2萬字。須在每集出刊前5個月內投入本刊編輯部指定郵箱,以附件 word 形式發送。
[2]稿件含文稿標題、作者姓名、作者簡介(含服務機構名稱、職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中英文摘要(約350字)、中英文關鍵詞(3-4個)、正文、參考文獻、獲基金贊助信息(含基金發布機構名稱、基金名稱、基金項目編號,不超過2個贊助基金項目)、作者聯系方式(含手機號碼、電子郵箱、郵寄地址、郵政編碼)。
[3]稿件要求內容充實、格式正確、引注規范(文稿采取腳注方式,含引文文獻作者、譯者信息、引文標題、引文出處,引文須標注準確頁碼,屬互聯網文獻者,須標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名、網址、文獻發布日期、引用日期),公式和外文文字核對準確,文中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的譯名及其漢語拼音的拼寫等,請按最新出版的國家標準使用。稿件圖片一般不超過5幅,并標明序號、圖片名稱和圖片出處。
[4]來稿文責自負,稿件不得出現抄襲、重復發表或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5]本刊收到稿件后在2個月內完成審稿,并通過電子郵件給作者審稿意見。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刊不予退稿。
[6]注釋采用頁下注(腳注)的方式。頁下注(腳注)中引證文獻標注項目一般規則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書名、報紙名等用書名號標注;英文中,文章名用雙引號標注,書名以及刊物名用斜體標注。
[7]投稿時必須注明該文稿是否已在非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的文稿,或已用其他語種發表過的文稿(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此三種情形不屬于一稿兩投。
[8]請另附單頁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份、籍貫、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學位、研究方向、電子郵箱、聯系電話)。
[9]摘要應具有獨立性,應該是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應有邏輯順序;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句型應力求簡單,少用或不用長句。
[10]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別。
該期刊創刊于2022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