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201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CN:10-1616/K。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自然與文化遺產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是一本專注于自然與文化遺產領域研究的學術期刊。雜志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傳承和利用。該期刊關注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多學科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學、生態學、人類學、地理學、歷史學、建筑學等領域。旨在為遺產保護與管理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該雜志以跨學科視野為特色,匯集了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探索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共性與差異,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它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的結合,關注遺產保護與管理的現實問題,在理論探索的同時提供可操作的實踐指導。它還關注國內外自然與文化遺產領域的研究成果,匯集國內外學者的最新研究動態與思考,提供一個全球性的學術交流平臺。
該雜志收錄并發表原創的、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綜述、學術評論、案例研究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遺產價值評估、遺產旅游與可持續發展、遺產傳承與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雜志還注重學術質量,所有投稿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和編輯審核,保證文章內容的學術權威性和可信度。該雜志的編委會成員由在自然與文化遺產領域有豐富經驗和獨特見解的學者和專家組成。以其學術質量和學術聲譽吸引了眾多學者、研究人員和從業者的關注,并在遺產保護、遺產管理與傳承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專題:傳統技術與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案例分析 文化遺產 遺產保護評論
[1]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不愿改動者請事先說明。自收稿之日起1個月內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
[2]有嚴謹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或實際意義。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無誤,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書寫工整規范。
[3]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
[4]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不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論文英文題目須與中文題目含義一致。
[5]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6]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7]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所獲學位、職稱、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并請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基金項目(編號)資助。
[8]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9]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該期刊創刊于2016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2096-689X,國內刊號:10-1616/K。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69,復合影響因子為0.78。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沙灘1號16信箱,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