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期刊
支付定金
確認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震災防御技術雜志》注重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創刊于11-5429/P年,經新聞總署批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CN:2006。創刊以來一直是各種地質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
地震保險 地震風險與災害 工程防災與減災 綜合防災與對策
[1]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2]在正文之前引出摘要,不超過200字,5號宋體;前加[摘要]兩字,5號黑體。
[3]請在稿件最后附上您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郵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以便及時聯系。
[4]文稿要適合本刊選題,要求觀點明確、重點突出、數據準確、文字精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5]文章題目力求簡明、醒目,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可帶副題。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地震 | 803 | 李小軍;高孟潭;杜修力;潘華;呂悅軍 |
抗震 | 129 | 郭光玲;李小軍;杜修力;彭艷菊;劉志輝 |
斷層 | 105 | 王世進;田勤儉;徐錫偉;陳建波;于貴華 |
震災 | 94 | 張瑩;郭紅梅;曲國勝;寧寶坤;申源 |
震害 | 91 | 劉愛文;常想德;李小軍;譚明;王曉青 |
地震動 | 87 | 李小軍;高孟潭;李宗超;周紅;吳清 |
震源 | 59 | 高孟潭;周本剛;李艷永;呂悅軍;陳學良 |
地震應急 | 53 | 楊天青;姜立新;席楠;楊斌;陳維鋒 |
地震災害 | 50 | 曲國勝;寧寶坤;張瑩;郭紅梅;李亦綱 |
抗震性 | 50 | 李小軍;劉志輝;張建偉;曹萬林;劉喜平 |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發表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
被引次數的累積百分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1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3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4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5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6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7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8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19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0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1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2022年本刊引用參考文獻出版年
對應的參考文獻數
累積百分比
鋼筋瀝青隔震層振動臺試驗及其在不同高度砌體結構電力用房中的地震響應分析 劉湘蒞; 郭正位; 陳兆仁; 尚守平; 周可威; 楊龍
設備所在樓層對設備-結構相互作用的影響 姜忻良; 馬小丹
地震動河谷場地效應研究 李平; 薄景山; 肖瑞杰; 張宇東
紫坪鋪水庫附近都江堰震群小震震源機制解分析 李春政; 馬文濤; 羅佳宏
清水池震害綜合預測方法 于天洋; 郭恩棟; 李倩; 李俊陽
陜西地區地殼速度模型研究 惠少興; 金昭娣; 宋秀青
華南已知地點信息的地震活動特征 鄭萍; 張慧; 沈繁鑾
首都圈地區Ms≥5.0地震時空演化分析 王亞茹; 王想
西南天山地區長時間尺度重力場變化特征 艾力夏提·玉山; 劉代芹; 李杰; 李桂榮; 陳麗; 朱治國; 阿卜杜塔伊爾·亞森; 李瑞
該期刊創刊于2006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榮譽,是一本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期刊國際刊號:1673-5722,國內刊號:11-5429/P。相關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聯系客服,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期刊影響因子為0.74,復合影響因子為0.57。
根據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為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雙年刊等。該雜志的發行周期為季刊。發行周期會影響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請盡早與我們聯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9號院,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