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城市景觀規劃優選九篇

時間:2022-09-14 13:32:1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城市景觀規劃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城市景觀規劃

第1篇

關鍵詞: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環境質量

中圖分類號:F1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人們對自然風景觀念普及的同時,景觀設計也早已深入人們的視野,"景觀" 與規劃、園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我所認識的景觀設計是指在建筑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 群) 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從規劃及建筑設計角度出發,關注人的使用,即與作為自然和社會混合物的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

1. 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生態意識

建立生態意識的首要問題是確立自然生態觀,自然生態觀基于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的認識,既包括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人類明智地利用自然的觀念,也包括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自然整體選擇的概念。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質上是人應該適應自然,而且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認識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創造適于人居住的環境。

景觀設計學是一門關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來為人創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適的環境的科學和藝術。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歷史悠久的造園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景觀也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和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觀設計是人們實現夢想的途徑。

1. 1 城市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學是一門關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來為人創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適的環境的科學和藝術。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歷史悠久的造園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景觀也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和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觀設計是人們實現夢想的途徑。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規劃設計,因工業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以協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為己任。與以往的造園相比,最根本區別在于,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創作對象是人類的家,即整體人類生態系統; 其服務對象是人類和其他物種; 強調人類發展和資源及環境的可持續性。

1. 2 城市規劃中生態意識的形成

尊重自然的建筑設計,就是具有環境意識的設計。將建筑融于自然,使其與自然有機結合,保持地方和區域的生態環境,保持自然環境要素不被破壞,因為自然景觀和大自然的環境質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計結合自然的觀點應該說更符合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這種自然觀認為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應取得一種和諧的關系。在建筑實踐中,以中國的風水理論為代表,風水理論對選址模式的論述,其實質是審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這種環境觀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西方現代工業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因而人們看到了改造自然的力量,西方一些建筑師認為建筑物與自然景觀的結合,應表現建筑與自然成的反差才是完美的。

2. 景觀規劃中的生態設計策略

當前,生態化建設實踐正在我國蓬勃展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城市生態化發展及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態型城市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簡單地說,它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住區形式,自然、人、城融為有機整體,形成互惠共生結構。生態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型城市與傳統城市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生態型城市具有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整體性、區域性五大特征。

2.1 設計原則

2.1.1 穩定性原則

景觀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不斷發生變化,不同強度的作用力產生不同的生態反應。不受干擾時,景觀水平結構向同質化方向發展,景觀處于動態平衡狀態。適度干擾可迅速增加異質性,景觀還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而嚴重干擾則使異質性迅速降低,景觀難以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而產生新的動態平衡。

2.1.2 生態美學原則

景觀作為具有明顯視覺特征的地理實體,不僅具有經濟、生態價值,而且具有美學價值。

2.1.3 實效性原則

景觀生態規劃強調生態合理性,即相對符合自然規律合理規劃,以達到符合人類生態的長遠利益,在規劃中深入分析區域及景觀生態系統的結構、能流與物流特征以及規劃實施后的生態風險等,維護與改善景觀的生態完整性,達到生態合理性。同時由于人類在景觀系統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也決定了景觀生態規劃必須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二者之間的協調統一。

3. 生態原則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運用

景觀規劃設計利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地理學、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知識,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生物與非生物及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使景觀空間格局和生態特性及其內部的社會文化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協調,達到景觀優化利用。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景觀設計學要解決的是“一切關于人類使用土地及戶外空間的問題”。在有關環境規劃設計的領域內,景觀與生態的關聯最為密切,景觀設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態價值取向作為一種嶄新的景觀設計目標,是景觀設計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趨勢,現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則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 人與自然的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景觀生態適宜性分析是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部分,其目標以景觀生態類型為評價單元,根據區域景觀資源與環境特征、發展需求與資源利用要求,選擇有代表性的生態特性,從景觀的獨特性,景觀的多樣性,景觀的功效性,景觀的宜人性和景觀的美學價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觀類型內在的資源質量以及與相鄰景觀類型的關系,確定景觀類型對某一用途的適宜性和限制性,劃分景觀類型的適宜性等級,適宜性分析的方法有整體性、因子疊合法、數學組合法、因子分析法和邏輯組合法五類。由此可見,景觀規劃設計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

3.1 景觀生態學理論指導公園景觀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是對城市公園系統、綠地系統和城郊風景區的規劃與管理,城市是其對象與主體。從景觀生態學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類干擾為主的景觀,是一種連續動態變化的特定景觀,也就是說,城市園林綠化的主體是一種特殊的景觀,其主要特點在于自然景觀的破壞和人工景觀要素的擴大。

3.1.1 具體表現

( 1) 工業拼塊數量增多,環境污染源增多、面擴大;

( 2) 內部綠地和水域等環境資源拼塊銳減;

( 3) 城市建筑急劇膨脹,向郊區擴展,取代農田模地和綠地拼塊;

( 4) 城市景觀的平均凈生產力呈負值,比其它任何景觀都更具有依賴性,需要依靠廊道運輸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來維持其正常運轉。

第2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景觀設計 生態景觀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城市,作為一種物質的表現,是一種可以看到的物質形態。城市景觀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部署。其目的是通過城市與周圍影響地區的整體研究設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環境。

1、城市規劃與城市景觀

城市景觀,是對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對土地的性質研究后對之作出的綜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樣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綠地,哪些應保持其現狀。

城市的美,不僅僅意味著應有一些美麗的公園、優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個環境乃至細部都應是美的。這些內容構成了城市風景的所有東西,都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題材。景觀設計除了必須滿足其適當的功能外,還應符合客觀的美學原則,即形式美原則。

規劃師、建筑師、道路工程師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須表現精巧的美,但又必須組成一個具有同一性的畫面,即它們聯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觀。例如,上海浦東的陸家嘴上,在南京東路縱軸線延長線上建成的亞洲第一高度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觀,不是簡單的A+B=AB,它等于X,這是一種新的因素,是城市空間的延伸與定位。

城市的景觀應反映城市的性質與規模。城市規劃工作在確定城市規模與性質后,其景觀設計就應反映城市的性質。如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觀組織中透著濃郁的古都氣息;首都北京的長安街政治氣氛濃重;杭州作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氣脈相聯、自然景物與人文環境融洽。

城市景觀,還應反映城市各物質要素之間功能分區與布局。隨著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各地不斷出現了工業城市、工業區,一些現代化的廠房、高爐、水塔、碼頭等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就成為這類城市的景觀。

原有的城市景觀對城市發展的作用不可忽視。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類型,都是景觀設計的創作之源。

2、城市景觀規劃方法與實踐

城市景觀規劃方法初探我國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一般是把園林、綠地規劃作為總體規劃的一個專項規劃,這種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達上,也就是說僅僅對園林、綠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規定,并沒有對城市的空間形態提出相應的要求。城市景觀規劃則不同,它是研究三維物質空間形態的塑造。可見,隨著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的普遍下降,傳統的園林綠地規劃已經顯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引進景觀規劃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景觀規劃并不是對傳統的園林、綠地規劃的摒棄,而是對它的延伸和發展, 兩者沒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進行景觀規劃,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觀資源結構,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觀要素,對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詳細的考慮,為城市景觀系統的形成創造條件。城市景觀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其中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跡、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筑物、廣場等。這些景觀要素為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各種景觀要素進行系統組織,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觀體系,創造有序的空間形態。

3、城市中景觀規劃要點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內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區,因此就存在著各類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為:城市中心、市民廣場。城市的景觀設計與這兩類中心的景觀設計密不可分。

3.1城市中心的景觀規劃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業、文化和娛樂中心的區域,是表現城市有價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這里,人們對這個城市個性的認識得到強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據城市規劃決定的,因為中心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觀能否產生良好的視覺印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從市中心有什么遠景可以眺望?怎樣使人去觀看重要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與重要的特征的地點之間有什么視覺聯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觀中應有重要作用?能賦予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因素是什么?對這樣一些問題在城市中心景觀設計中,都應作出回答。

3.2市民廣場的景觀規劃

市民廣場具有多樣性,它是指由各種用途的道路,停車場、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帶。由建筑組成的空間形式有三種:市民集合的主要廣場,它一般與市政廳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結合,娛樂建筑的空間,如影劇院、賓館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廣場;購物的空間,如商業街,商業區和市場以及辦公建筑所圍成的空間。

市民廣場上的公共建筑物對廣場景觀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處理的重點,應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強調個別建筑物的立面;作為紀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應是一個視線焦點,是可以被人們欣賞的主要景觀。

使用軸線可以使多個空間相互發生關系,是景觀設計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當一個建筑物與另一個建筑物有一定距離,同時是行道樹形成狹長景觀以強調一個理想的視點,于是建筑物變成了一個有鏡柜的焦點。在一個對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獲得的狹長景觀也就愈多。

市民廣場應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當廣場的地面過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間的邊緣,墻和地面分離開來,使空間的封閉感消失廣場的景觀也隨著發生質的變化。

4、現代城市景觀規劃與生態的關系

4.1景觀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題是地理學與生態學的交叉。它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已經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然、經濟與社會復合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包括生命系統、環境系統,具有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結構,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人類活動與城市的相互關系和影響。城市環境規劃作為宏觀指導和協調部門利益、優化城市土地資源配置、合理組織城市空間環境的重要戰略部署,必須要具備生態觀。只有具備了生態觀,才能指導城市在今后的各項建設中向生態城市的目標邁進,建立高效、和諧的人居環境。近年來,景觀規劃在城市景觀特色保護與城市環境設計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把它運用于建筑學、規劃學中,開創了景觀規劃與環境設計的先例。其目標在于創造人類與他們的環境之間協調和諧的氣氛,建立起土地開發利用與環境資源保護之間和諧的關系。

4.2景觀設計以生態效果為目的

景觀作為一個由不同土地單元鑲嵌組成,具有明顯視覺特征的地理實體,兼具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這種多重性價值判斷是景觀規劃和管理的基礎。其生態價值主要體現為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功能等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在變化,人工景觀的創造是工業社會強大生產力的體現,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樓如林、車聲嘈雜、空氣污染的城市之后,人們又企盼著親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樸歸真成為時尚。

景觀規劃和設計總是以創建宜人景觀為中心。景觀的宜人性可理解為比較適于人類生存、體現生態文明的人居環境,包括景觀通達性、建筑經濟性、生態穩定性、環境清潔度、空間擁擠度、景觀優美度等內容,當前許多地方對于居民小區綠、靜、美、安的要求即是這方面的通俗表達。景觀也特別重視景觀要素的空間關系,如形狀和大小、密度和容量、連接和隔斷、區位和層序……,如同它們所含有的物質和自然資源質量一樣重要。如城市景觀規劃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間格局,相對集中開敞空間,建筑空間要疏密相間;在人工環境中努力顯現自然;增加景觀的視覺多樣性;保護環境敏感區和推進綠色空間體系建設。

5、結語

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經濟、文化 、社會等有機聯系的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創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豐富多彩的城市景觀是共同的呼聲和原望。為此,我們廣大規劃師、建筑師必須付出艱苦努力,關鍵是要增強城市景觀設計觀念,強化城市設計工作,把城市設計思想有機地融進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

參考文獻

1、王曉燕.《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孟建民城市設計概論建筑師3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第3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現代審美學;城市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城市中重要路口的美學景觀可以起到很好的城市標志性作用。廣場景觀可以給人們以視覺上美的享受和情感上陶冶情操的作用。居民小區的景觀可提高居民的領域感和對自己居住環境的識別性。商業街的景觀可以為市民增添輕松愉悅的情趣,甚至促進消費。因此,城市的現代景觀在城市建設中的有著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高速發展,導致今天中國的城市急劇膨脹,其中空間環境和物質形態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居住,工作,學習環境諸多問題相繼產生,因為城市美學和城市規劃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根據多方面收集資料、多地域實地調研,多角度的深入思考,發現現代城市景觀現狀中主要存在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注意的重點:

1 重視現代文明和地域文化的結合

在現代的歷史文化之中,每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中,城市的景觀都離不開其地域文化的根基。比如從西安城市的外景建設中,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市景觀在中國歷史的璀璨文化自然的流露。往往一個很小的一個設計,就可以讓人深深的感受到她的文化氣息的存在,當然高度城市化的城市邊緣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地方,城市的邊緣也是歷史文化的根基。在城市邊緣的建設之中,一些優秀的城市景觀在城市邊緣和城市之間的城市景觀巧妙的融合,讓人在緩慢的融入中進入繁華的都市。在進入城市環境之中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現代以及地域文化。這樣的景觀才更有發展空間和生命力。

2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我們的生活之中,特別是城市建筑也需要自然的結合,如果融合不是那么的自然,一定會有斷層。而這種斷層很容易引發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的矛盾。建筑群體如果缺失自然環境的映襯,人們的審美意識就會淡泊,生活情趣難以上升,那么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最終導致我們的建設與我們更好生活的意念相互背離。我曾經去網絡上尋找過與我們有著同樣有真儒家熏陶文化的韓國和日本的城市規劃景觀圖。最成功的應該說是日本了。日本雖然地域狹小,但是日本在利用有限的空間和現代的審美觀,把地域文化充分的顯現了出來。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狹小的城市之中也能夠把鄉野氣息迅速的過度和融入到城市之中。回歸到我們的城市,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思路,并發揮成我們自己的特色優勢。

3 利用發達國家城市景觀設計的成功之處,發展我們的自己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觀

我們知道中國很多城市特別是發展程度高的城市,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很多樓層都是驚人的相似,城市是發展很快,但是我們的文化也應該是跟隨者時代的步伐,滲透到城市規劃之中。我們知道很多的房地產全是模仿外來的文化。外來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新的營養血液,我們應該吸取。但是很多建筑的相似,其實是我們審美觀失敗的結果。學會吸收,也要學會創新。當然我們現在也看到了現在的很多房地產開發商懂得了利用中國的文化文明,將很多的中國人的習慣,和中國的文化加入到了我們新型的城市景觀之中,并且做的非常的優秀。甚至一些韓國和日本也來中國學習。由此可見,我們中國的城市規劃和景觀美學已經在漸漸地走向成熟。

城市景觀是城市品質的象征,是記錄著這座城市的過去和未來,是城市中的畫龍點睛之處,是人們生活互動的紐帶,是城市導向功能的標志,是建筑與環境的空間展示,是城市的名片。但是在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成功的城市景觀是藝術的表現,是智慧的結晶,更是人類進步的證明。

4 城市景觀與生態文明的結合

我們在社會發展中一直在強調要可持續發展,當然我們今天的城市的規劃中,在做景觀環境的同時,一定要先做資源的調查,然后再進行規劃設計,設計應該注意避免大規模的破壞,,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塑造城市景觀特色。分別創造以沿河為主的自然水體景觀區及由環城林組成生態綠色景觀區。形成以城區外部綠色林帶景觀為背景,水體景觀為依托,以城區景觀軸線為網絡骨架,突出城區的重點地段景觀風貌,以城區公共綠地系統和城市廣場為中心的景觀結構我們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來最大限度的創造我們的城市形象來。比如說利用當地特色的植物來代替一些樹種,既節約又能將當地的第一特色展現出來。還有是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生產之中的產生的廢料,真正的去實現可持續發展,去體現城市的特色。

5 城市景觀的多功能設計

往往一些景觀忽視了與人的結合,如果提供成片綠茵休憩場地、兒童游樂場、音樂廣場、觀景臺、賞魚區等多種形式的功能,結人們的提供各種活動的室內外空間。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融入進去,讓人們漫步在林蔭下,臨河垂釣,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氣息。使得我們的城市景觀具有更高的社會價值。真正體現以人文本的完美設計。

6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中國的城市規劃和景觀的美學已經在漸漸的走向成熟,我們中國的地域之大,城市規劃只有做到中華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和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且科學利用現代審美觀念,走出具有中華文明特色的城市現代化景之路,才能體現我們城市規劃的真正涵義。

參考文獻:

[1]張惠東.試論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的原則[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03)

[2]凌繼堯,薛揚.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美學的幾個關節點[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2)

[3]宋薇.生態審美視域下的中國古典園林價值分析[J].河北學刊. 2010(06)

[4]曾繁仁.新時期與新的生態審美觀[J]. 文藝爭鳴.2008(09)

[5]賀曉娟.論古典園林植物造景中的審美觀[J]. 中國農學通報.2007(04)

[6]蓋光.論生態審美體驗[J].學術研究.2007(03)

第4篇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城市景觀;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當今世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態學隨之迅猛發展,成為時代背景。在這樣的生態浪潮激蕩下,城市景觀結構研究成為了城市地理學和城市規劃研究的核心內容,傳統的城市空間結構著眼于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和規劃學的脈絡而展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觀生態學在城市景觀領域的研究逐漸興起,它引起了對描述、解釋和規劃景觀結構的傳統方法的重新思考,也為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傳統研究和科學交叉提供了新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景觀規劃理論原則上的指導,甚至為景觀規劃的研究與實踐提供方法論。

一、景觀與景觀生態學的概念分析

景觀生態學中景觀(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將地理學家采用的表示空間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態學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結合起來。弗曼(1995)對景觀的解釋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復出現的生態系統或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鑲嵌組成的異質區域。它具有空間異質性,是實在的地理實體,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統整體。

景觀生態學是1939年由德國地理學家C.特洛爾提出的,對其最簡單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它給生態學帶來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應運而生的“生態景觀”強調重視景觀的生態效益、利用綠色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等。

城市景觀整體規劃特征

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類干擾為主的景觀,是一種連續的景觀,城市主體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會為對象,探討人類活動與城市的互動關系。

總結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城市景觀綠化是對城市公園系統、綠地系統和城郊風景區的規劃與管理,城市是其對象與主體。城市景觀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城市景觀組分類型中以高密度的人類活動為主體,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人性化原則;其次,城市景觀組分的空間分布主要受人類有目的的規劃、建設、活動的決定性影響;第三,城市景觀組分的內涵性重組和外延性擴張行為非常頻繁;第四,城市景觀組分的鑲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間的功能聯系一般通過發達交通系統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來實現;最后,城市景觀具有生態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觀主要靠人為輸入或輸出不同性質的能量和物質來協調和維持,變化極快且對人類調控存在高度依賴性,城市功能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類活動失調,就很容易導致城市生態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統網絡將城市切割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斑塊,城市景觀要素斑塊之間及其與城市外部之間的,與人類活動相關的能量和物質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觀中的“自然”生態過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觀生態連通性,就成為維持城市景觀生態過程和環境功能的基礎。

三、城市景觀生態規劃的內容與設計原則

李團勝(1998)認為城市景觀生態規劃的內容應該包括環境敏感區的保護規劃、綠色空間體系規劃以及城市外貌與建筑景觀規劃。由此總結生態規劃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收集和調查城市景觀生態的基礎資料:對城市進行景觀生態分析與評價,即從景觀生態學角度分析城市景觀的要素、結構、功能,這是做好景觀生態規劃的基礎性工作;擬定城市景觀生態規劃;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規劃的原則,對城市空間及景觀布局進行合理規劃。

城市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在規劃中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思考和管理,實現優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觀規劃中應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間結構,相對集中開敞空間,組織和諧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復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維護自然斑塊之間的聯系,以綠色生態空間體系建設為中心的保護環境敏感區等規劃原則。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從方法論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觀生態規劃是就對景觀中一系列的生態進行整合規劃,此種整合是在整體和生態設計觀念基礎上的創造。與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偉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對現成結構的把握及改良,此種思想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想不謀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城市景觀生態規劃,總目標是改善城市景觀結構與功能、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促進城市景觀的持續發展。具體有如下目標:①生態穩定性。即維持城市景觀的生態平衡,景觀的結構功能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②通達性。有效地確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塊間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達。③舒適性。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心理兩個方面去創造一種能融合技術與自然于一體的理想環境。④美觀性。通過景觀規劃使景觀結構適量有序又富于變化,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總結

現代城市景觀是文化和自然的載體,它在百年間的歷史演進中,承載著民族藝術追求、實用性理念與時尚精神。在突飛猛進的城市設計浪潮,沖擊著現代城市的景觀設計的迅速發展,它將對未來全球化的城市景觀設計的形成和趨勢產生重大影響。本文結合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城市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構建現代城市景觀結構生態優化模式,對于指導城市空間結構的改造和重建過程,以及維護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秀珍 肖篤寧著:《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1995年 第2期 維普資訊網。

[2] 蘇偉忠 楊英寶著:《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

第5篇

關鍵詞:城市景觀規劃;景觀生態發展;生態美學;生態產業;可持續發展

Landscape Planning Analysis of eco-development of the road

Bi-fang, Zhu Bing Division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for urba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macro-thinking guide to avoid the urban planning into errors.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ir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incip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forms, more conten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生態美學在中國目前城市景觀建設中的指導意義

(一)生態美學與城市景觀

城市景觀是與人類的城市規劃和建筑同步發展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景觀設計定義為:對城市的綜合空間結構形態及其功能布置作出的人為活動。它明顯的體現了人們對于景觀設計生態美的把握。生態美的特點體現了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所必須遵循的生態系統的要求和發展規律,且以此為前提。生態美的概念表明了人類與他們所相互依存的自然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互動關系,人與城市環境和諧與共融是生態美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因此,就目前來講,在當代中國的城市景觀規劃和設計領域中,努力關注生態美學的指導思想與生態意識隨之逐漸形成。

(二)城市景觀規劃的誤區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迅速發展,城市景觀建設也存在很多誤區。

1.道路景觀結構設計的不合理

道路景觀結構的設計不合理的原因有兩方面:一面是設計人缺乏環保的理念及其基本的地理認識與自然知識。另一方面則是人類自私的生活本性。一切都以人類為根本,但卻沒有給予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足夠的重視。

2.城市的地面硬化嚴重

城市的地面的大面積硬化現象是我國城市所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城市,除了街道與建筑物的旁邊會偶爾出現一些綠意以外,幾乎78%―91%的城市的地面全部由水泥混凝土或者建筑物覆蓋。首先,這會增加城市的噪音強度,容易造成人的精神疲勞。其次,這還會增加城市里的熱效應。

3.廣場綠化設計的弊端

廣場綠化設計的主要誤區在于:盲目的照搬其他城市的設計,高價引進很多外來的植被,卻把當地的樹種伐盡,等到多年之后后果是只能見樹木卻見不到森林,最終根本不會起到凈化城市的空氣作用。所以,廣場設計應該多種適應本地環境和氣候的、并且能為城市提供新鮮空氣的灌木。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當務之急就是:擺脫城市景觀綠化的誤區,將景觀設計逐步從主觀化的方向向可持續性的方向健康發展。

生態美除了給景觀規劃設計以宏觀的思維指導,它還有很多實踐的功效,如:它為景觀設計提供了表觀的尺度和向導,這成為我們有效的衡量標準。另外,它還為景觀規劃設計走向生態之路指明方向,為景觀設計者提供了美學指導。生態美學不但提高了景觀設計者自身的生態觀念,而且對普通人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的推廣和研究必然會對人們的生態文化觀和健康的生活價值觀的有重大指導意義。

二.城市景觀規劃中的生態產業

生態產業是與一般的產業不同的,它不僅能給城市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還能提高人們精神生活。生態產業有很多層次,其內容廣,能帶動很多產業的迅速發展。因此,生態產業發展潛力很大,城市生態產業雖是生態產業中的一部分,它通常把景觀觀光作為出發點,從而帶動一系列相關的產業。

城市景觀就其本身而言,它是無形的資本。參與的人們會身心受到熏陶,另外其主題景觀個性鮮明,這將成為一個城市重要的標志物,從而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傳播。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南京路”、四川成都“春熙路”、青島的“極地海洋世界”等。對于景觀的生態建設可從以下所述的幾個方面著手:

1.發展具有創意性的景觀產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使景觀產業的內涵更豐富并提升其教育和娛樂功能。

2.加強文化遺址、景點與文物人文景觀的維修和保護,這能使得人文景觀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歷史背景和文脈。假如我們周圍的文化承載物變得越來越少,那么我們所追求的生活又怎么會很好地得以傳承和延續呢?若想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通過相關的法律規定來實現。例如:日本在2000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47個都道府縣中,已經有22個制訂了景觀保護的條例,另外還有9個縣正在努力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景觀生態產業的建立是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它的保護除了包括古代文化的遺址、建筑和公共的藝術品之外,還包括對目前所創建的城市的景觀成果的保護。

3.大力倡導教育文化領域的室內和室外景觀的建設,充分發揮城市景觀的教育與傳播功能,從對人的教育的方面來體現它潛在的價值。

三.對城市景觀生態發展前景的展望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城市的景觀規劃也逐漸走向成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和多元化的趨勢。這對加深城市生態科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健康的生態觀念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意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這使得城市的景觀建設有了更好的社會與學術背景,從而有更多的不僅能順應自然環境的規律又能表明人類審美精神需求的景觀不斷出現。現代城市的景觀規劃突出顯示人性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總體性質。人性化的特征是景觀發展的核心的要求,充分體現其“以人為本”的目的。該特征是景觀規劃超越了功能的意義,進而能完善人類的生命意義。它還呼吁設計要為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供細微的關照。在以后的景觀規劃設計中,將針對不同的年齡、身份和職業進行設計。并且不斷增加景觀的意義和內涵。此外,還將針對老弱病殘這些特殊的人群進行設計,這將會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得到滲透。與傳統的景觀設計相比,當今的景觀承載的信息量愈來愈越多。未來的景觀信息化發展趨勢:指示系統簡捷方便,景觀發展會逐漸走向多元化。

四.總結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景觀規劃和生態發展緊密結合,生態發展為城市景觀規劃提供宏觀的思維指導,避免城市規劃走入誤區。為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景觀規劃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孔繁花.濟南城市綠地生態網絡構建[J].生態學報,2008,28(4) .

[2]徐恒醇.生態美學[M].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楊小波.城市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第6篇

城市作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是否舒適,而城市化的建設需要重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從而為人們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但是怎樣借助人為的手段把城市有機的融入大自然中,是當今城市景觀規劃的重點,而這有賴于園林規劃設計的再創造。在城市建設中應用園林,把自然的景觀融入到人造環境之中,為人類生活工作創造一個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環境,不但為人類生活提供方便、提供美感,更改變著城市的生態環境,給予人們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建設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

2、園林設計理念在城市景觀規劃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原則

2.1多樣性和綜合性原則

景觀多樣性是指描繪生態鑲嵌式結構拼接的多樣性,環境不同造就植物類型不同。而這種多樣性是通過生物自身特性的植物配置來實現的,也可以通過多種風格的水景園和專類園來實現。而景觀綜合性是指,景觀生態規劃需要考慮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運用相關學科知識,最終結合多種因素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

2.2遺留地保護原則

自然遺留地之內的有價值的景觀植物需要保護好,特別是富有地方特色或者自身特點的植物,更應當采取合適的措施加以利用和保護。

3、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應用的策略

3.1加強城市公園的規劃和建設

城市建設首先需要注重的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而積極展開生態保護首先是要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這就需要不斷加強綠地建設。這是因為綠色植物是城市生態系統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以綠色植物為主的城市生態系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當地小氣候,達到冬天暖和夏季涼爽的目標;還可以適宜地增加城市濕度,更能有效吸附空氣中有害浮沉,抵御風沙的侵襲,保持水土,進而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3.2合理用地增加綠地面積,保護原有的植被和自然地貌

3.2.1依據城市用地性質,合理增加綠地面積

城市用地規劃需要合理的控制用地性質,增加綠地的面積。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不能忽略的方面。它對城市綠地的不斷發展提出總體的方案和目標,進而調整控制城市綠地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的有機結合,這是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關鍵之所在。

3.2.2園林設計需要保護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當前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城鄉結合的部分地區在進行經濟開發時大范圍的推土、移山造地,破壞了原有的地貌自然植被,接著建設住宅、廠房、休閑娛樂場所等。這樣的行為在生態學角度看來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城市近郊必要的植被保留是很重要的,這是地區特色植物的代表,這對研究當地的社會遷移、生態環境發展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3.3優化植物配置,提高綠色植物覆蓋率

優化植物配置需要根據城市不同的用地性質進行,而當地建筑群落功能和城市景觀以及具體氣候條件的變化,都會影響植物的配置。這就需要合理的選擇綠地的設計風格和種植植物的種類,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植物。以保證不同植物群落共同組成了多樣的園林景觀,從而達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的目的。

3.4建立健全衡量現代園林綠地的科學標準

按照生態系統理論的需要,園林設計者需要在規劃城市景觀建設時遵循一些標準,針對一些能夠體現園林環境質量的具體數據加以衡量。這對城市景觀建設和規劃有著重要的參考依據和價值。

3.4.1功能標準

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生態環境,進而維護人們生活的健康。因此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功能標準必須是以維護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的。

3.4.2

系統與連續性標準

園林綠地的建設不是一個獨立休閑游玩的空間,應作為人類生活的地方與自然過程有機結合的連續體來進行規劃設計安排的。

3.4.3地方風土特色標準

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進程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園林綠地恰恰是地方文化精神珍貴的保存地,它對于地方文化來講不是形式上的表達,而是深層次的內涵意義。

4、結語

第7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景觀設計

城市的景觀應反映城市的性質與規模。城市規劃工作在確定城市規模與性質后,其景觀設計就應反映城市的性質。城市景觀還應反映城市各物質要素之間功能分區與布局。

1.城市景觀形成要素

人們對一個特殊的景觀或整個城市的印象,不僅僅來源于視覺,對城市的印象,還來源于自身的回憶、經驗、周圍的人群等等,每個人在自己的環境中建立起關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聯系的形象,但一個城市的基本形象則是他同時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個建筑物都會影響城市景觀的細部,并可能影響到城市整個形象的整體。人們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圖像由人們所看到的許多東西的綜合。構成城市景觀的基本要素有路、區、邊緣、標志、中心點五種。

1.1路

一個城市有主要道路網和較小的區級路網。一個建筑有幾條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網是城市間的通道。路的圖像主要是連續性和方向性,因此應構成簡單的系統,起點和終點要明確。路旁的建筑和空間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礎,有助于對距離的判斷。

1.2區

它是較大范圍的城市地區,一個區應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與其他區有明顯的區別。城市由不同的區構成,如居住區、商業區、高等學校教學區、郊區等等。但有時它們的性質是混合的,沒有明顯的界限。

1.3邊緣

區與區之間的界限是邊緣。有的區可能完全沒有邊緣,而是逐漸混入另一區。邊緣應能從遠處望見,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條綠化地帶、河岸、山峰、高層建筑等都能形成邊緣。

1.4標志

它是城市中令人產生印象的突出景觀。有些標志很大,能在很遠的地方看到,如電視塔、摩天樓;有些標志很小,只能在近處看到,如街鐘、噴泉、雕塑。標志是形成城市圖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個區獲得統一。一個好的標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協調環境的因素。

1.5中心點

中心點也可看作是標志的另一種類型。標志是明顯的視覺目標,而中心點是人們活動的中心。空間四周的墻、鋪地、植物、地形、照明燈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連貫性,決定了人們對中心點圖像的形成能力。

道路、區、邊緣、標志和中心點是城市圖象的骨架,它們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城市的景觀,在城市規劃時,應創造出新的、鮮明的景觀,以激起人們對整個城市的想象。

2.城市各類中心的景觀設計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內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區,因此就存在著各類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為:城市中心、市民廣場。城市的景觀設計與這兩類中心的景觀設計密不可分。

2.1城市中心的景觀設計。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業、文化和娛樂中心的區域,是表現城市有價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這里,人們對這個城市個性的認識得到強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據城市規劃決定的,因為中心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觀能否產生良好的視覺印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從市中心有什么遠景可以眺望?怎樣使人去觀看重要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與重要的特征的地點之間有什么視覺聯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觀中應有重要作用?能賦予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因素是什么?對這樣一些問題在城市中心景觀設計中,都應作出回答。

2.2市民廣場的景觀設計

市民廣場具有多樣性,它是指由各種用途的道路,停車場、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帶。由建筑組成的空間形式有三種:市民集合的主要廣場,它一般與市政廳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結合,娛樂建筑的空間,如影劇院、賓館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廣場;購物的空間,如商業街,商業區和市場以及辦公建筑所圍成的空間。

市民廣場上的公共建筑物對廣場景觀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處理的重點,應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強調個別建筑物的立面;作為紀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應是一個視線焦點,是可以被人們欣賞的主要景觀。

使用軸線可以使多個空間相互發生關系,是景觀設計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當一個建筑物與另一個建筑物有一定距離,同時是行道樹形成狹長景觀以強調一個理想的視點,于是建筑物變成了一個有鏡柜的焦點。在一個對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獲得的狹長景觀也就愈多。

市民廣場應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當廣場的地面過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間的邊緣,墻和地面分離開來,使空間的封閉感消失廣場的景觀也隨著發生質的變化。

3.居住區景觀設計

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以滿足人們的生活心理和生理需求,通過對居住小區的環境設計,遵循項目總體構思,并配以精美硬質景觀及多種植物搭、配的綠化,體現出現代都市生活模式、貼近自然生態、滿足人們對環境功能要求、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著重強調小區的整體和諧。使整個環境的景觀、水質、公園設施、園林小品的互相呼應,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在家中就能觀看的園林空間。色彩斑斕的花圃、獨具匠心的造型植物、充滿鄉村氣息的林蔭小路、別致的特色燈具點綴其中,還有將這些風景融合在一起,不僅營造了一個提供人們休息的處所,更是營造了一個怡人的風景區。具體說,居住區景觀設計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3.1人性化

景觀設計方案的特點在于運用景觀設計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場所精神、歷史文脈、人體尺度的基礎之上,注重景觀形態對人的心理感覺的影響,從整體規劃的高度進行設計,將方案的各個部分融合在一起。

3.2高品質

景觀設計的標準要求層次高,突出景觀的生態效益,以利于形成環境優雅、美觀和諧的個性化生活杜區。

3.3簡約性

簡單、易行是貫穿設計的主線。有意識地對景觀設計的要素進行簡化處理,包括形勢與空間的簡化,在滿足社區功能要求的基礎之上形成能夠滿足和促進居民利用場地進行活動的設計,借以加強讓你和自然環境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3.4鄉土化

無論是硬景的石材還是軟景的植物都盡量使用當地物材。我們在景觀設計中都要盡可能地采用鄉土耐用材料。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合理運用,使整個景觀設計更增添鄉土氣息。

4.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第8篇

關鍵詞:城市景觀 景觀網絡 規劃設計 網絡思維

ABSTRACT:Network character consists in urban landscape. For planners or architects, the thought of landscape deign should not be linear or unilateral but be of network character of urban landscape be comprehended better, and can the high linked, symmetrical, multi -level, well flexible, multi-style, sustainable and gradually consummated urban landscape network be created.

KEY WORDS:urban landscape, landscape network, plan & design, network thought

“網絡”是現代社會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網絡無處不在,從足球表面圖案到圍棋、蜂窩、樹葉葉脈、心血管系統等,都呈現出不同的網絡形態。網絡不僅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與城市景觀設計有著內在的關系。凱文。林奇關于城市意向五要素就清晰地表達了城市景觀的網絡特征:路徑即是城市網絡中的線;邊界即是界定城市網絡的邊緣;區域即是一定范圍城市網絡中點、線、面的集合;節點可以是路網的交點,也可以是景觀視線的交點,可以解釋為城市網絡中線性要素的交點;標志物即是眾多節點中突出的節點[1].只要了解網絡概念,把握幾個關鍵因素,人們就能很快獲得一個城市的整體印象。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理解城市景觀存在的這種網絡現象,并運用網絡的思維方式去塑造城市景觀,使之具有人性化、可以有機生長并符合自然發展規律。

一、景觀網絡的基本概念

城市景觀網絡并非只是孤立的點、線、面的簡單集合。由于城市是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的場所和載體,城市景觀因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動而具有意義,只有把城市景觀與人的活動聯系起來作為一個網絡系統去對待,才有可能產生高質量的城市景觀設計。

1、定義

網絡是一系列相互連接的點和線構成的平面或空間網狀物。在城市景觀中,網絡是各種景觀元素組合或疊加形成的系統。城市景觀網絡是自然的或人工規劃設計的相互連接的空間形態,主要以自然要素(如植被帶、河流、山川)和人工要素(包括公園、街道、廣場、建筑物)組合形成。在這個網絡中,景觀節點(如公園、廣場、街頭綠地、庭園等)和景觀走廊(如街道、濱水開敞空間、楔形綠地)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多樣、高效、動態的景觀結構體系,共同維持良好的城市感知效果以及城市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城市景觀網絡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首先,景觀網絡是均勻的、單元獨立的、易于拼接和可以生長(復制)的,具有連續性;其次,景觀網絡的元素不是簡單的分散,而是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關系,分散的點、線、面都有內在的聯系[2].

2、構成

景觀網絡可以分成很多種。從層次上可以劃分宏觀、中觀和微觀網絡:宏觀層面的景觀網絡可以是城市群或更大區域的景觀或生態網絡;中觀層面的景觀網絡可以是城市里的綠地系統網絡或廣場網絡等;微觀層面的景觀網絡可以是某一街區或街坊等小范圍的景觀網絡。從角色的轉換上可以分為實體景觀網絡與空間景觀網絡:實體景觀網絡如街道兩旁的建筑物系列與廣場上的雕塑等構筑物系列所形成的實體網絡;空間景觀網絡如建筑物所圍合的街道、硬質廣場空間和綠化水系空間等虛體網絡。從景觀網絡的形態上可以分為方格網、蜘蛛網、樹枝網和組合網絡等。

3、特性

(1)層次性 .城市景觀網絡的各個元素都是有層次的,包括景觀節點、景觀軸線和景觀區域。不同層次的景觀元素服務并影響于不同等級的區域范圍。就一個城市而言,標志性建筑也有層次性,包括全市的、區域的、一個街道的或地段的建筑。如果本身應該是區域性的標志,就不要使其成為全市性的標志,否則將得不償失,不僅降低了美學價值,而且要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和社會代價,甚至是政治代價。

(2)交換性。在城市景觀節點和景觀區域之間的交匯地帶,通常會存在多種能量的流動、物質循環,以及信息的傳遞和交融,如人流、物流、車流、信息流等等。我們在進行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時,節點和通道的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節點處的建筑、廣告、綠地、廣場等設計應該結合景觀要求,為各種物態和信息的交流與互換提供多種可能的、互通式和無障礙的聯系。

(3)聯結性。聯結性即是指城市景觀要素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一般而言,城市網絡主要是通過道路網絡來聯系的,而景觀網絡通常和道路的網絡有重疊的關系。然而,景觀網絡并非被動地服從道路網絡,我們應該重視生態景觀網絡在生態恢復、經濟發展、社會學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中,景觀網絡應該與城市道路網絡的要求同時考慮,甚至可以比道路網絡考慮得要提前一些。

(4)多樣性。景觀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鐵路、公路、街道、河流、山脈、廣場、建筑群體、公園、街頭綠地等等。它們共同反映了景觀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城市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多元的社會需要多樣化的城市景觀。不能只是按照少數人的價值觀去接受和理解這個城市,否則是不公平的;應該讓不同的利益團體、不同的群體各得其所,真正地體現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5)有序性。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都是從小到大、從短到長、從慢到快;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面到體。在城市建設中,網絡發展的次序性與資源有關。尤其是在我國當前資源較為匱乏的條件下,建設的次序性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先做最緊急的、最需要的事,也就是最有效的事。

(6)有效性。景觀網絡質量的高低直接體現在空間格局與景觀生態功能兩個方面,它可以反映景觀網絡的有效利用狀況。一個成功的城市景觀網絡可以充分發揮其有效的作用,也就是它能夠很好地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可以成功地避免負荷過重或是空閑無用這兩種極端狀態。

二、景觀網絡的主要作用

1、城市功能

從城市生命系統看,景觀網絡有以下幾個功能:

①促進新陳代謝。因為城市是個有機體,必須通過螺旋式的、而不是呆板的狀態讓它循環,城市景觀網要起到這樣的作用;

②平衡社會生態。從景觀網絡的層次性出發,根據不同的人口分布及各個階層不同的需求進行布局,以滿足各類人的活動需求;

③協調人與自然。人工的東西過于集中將會形成對自然的破壞和對抗,通過融合與滲透的手法,把生態景觀線或面引入,從而緩解這種人工物過于集中而造成的對自然生態的壓力與矛盾;

④形成安全格局。通過景觀網絡中人與動、植物的交流、動、植物之間的交流,形成合理、安全的距離,以維護生態的可持續過程[3].

2、人本意義

人本意義指的是城市景觀網絡對人的作用。人本意義不僅體現城市景觀網絡的創造者,而且還要考慮如何去服務周圍的人,包括不同階層的人,特別是那些易于被忽視的弱勢群體。人是平等的,人又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景觀網絡要體現多樣性。對景觀網絡的塑造要考慮使用的方便和宜人的空間尺度。

很多城市花了很多錢去建設大廣場、景觀大道等形象工程,但景觀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其決策者和設計者沒有明白城市景觀網絡中的關鍵點在哪里,關鍵的線和面在哪里。城市社會由多樣化的人組成:有富人,有窮人;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有沒受過教育的人;有不同的人種、不同的年齡。這種多樣化要求我們在景觀規劃中滿足各種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的人的需求[3].

3、審美價值

城市景觀網絡的構建不僅要考慮景觀的空間格局和其生態功能,作為可以被人直接感知的網絡空間形態,還要考慮其審美價值。景觀網絡的設計應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即遵守節奏與韻律、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微差、均衡與穩定、比例與尺度等[4].

(1)節奏與韻律。由相同的元素或幾種元素合成一個單元,再像細胞一樣不斷疊加生長,形成不同層次的城市景觀網絡,這也包含了很多審美的意義。例如,澳門市政廳前廣場鋪地,具有強烈的節奏韻律感,不斷地重復、不斷地疊加與生長,具有網絡的意義。廣西少數民族村莊的民居,具有相同的建筑形式,如吊腳樓,運用了相同的建筑符號。

(2)均衡與穩定。城市景觀網絡的各種要素之間的排列與組合,須講究各種要素比例的均衡與穩定。為了避免呆板,時常除了均勻、規律、對稱等形式外,還有漸變、起伏、交錯和非對稱的處理,追求靜態與動態的結合,講究動態的平衡與穩定。

(3)對比與微差。在城市的景觀塑造過程中,對軸線、走廊、節點、標志、景區等景觀元素的塑造,一般都會注重虛實的對比或陰陽的對比與和諧。有時運用均質中突然產生變異的景觀處理手法,能給人萬綠叢中一點紅、耳目一新和相得益彰的美感。

(4)尺度與比例。小尺度的景觀給人親切感,人們易于親近和易于把握,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就有很多這樣的造園要素,諸如假山、水池、涼亭、長廊、小橋和盆景等。大尺度的景觀易給人開闊、雄偉、磅礴的氣勢,如大江大河、人造大地景觀等等。不同的比例和尺度會給人不同的感官刺激和美的感受。

轉貼于

(5)理性與浪漫。理性與浪漫體現的恰恰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文化是感性而含蓄的,就審美價值而言,追求自由、曲折,強調曲徑通幽和步移景異的效果。而西方文化是理性且裸露的,它追求規則、直率和一覽無余的效果,如意大利的臺地園和法國的幾何園。

三、景觀設計的網絡思維方法

網不同于單調的線,它是由眾多的線縱橫交織構造起來的,因此呈現出豐富、生動和復雜的格局。既然城市景觀具有網絡特征,景觀規劃設計師在景觀設計中的思維就不應該是直線式的或單向式的,而應該具備有網狀結構式的網絡思維。所謂“網絡思維”包含以下一些特征。

1、多元互動

多元互動體現的是一種多元的價值觀。現在投資主體出現多元化的趨勢,投資商、企業、老百姓以及不同利益團體的意見都要充分地反映和體現,而且這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如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就是城市規劃歷史上的最大變革,也是城市規劃摒棄精英思想,逐漸走向制度化、走向成熟的標志。

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2、系統綜合

景觀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必須是系統綜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景觀設計中自覺地把各種“景觀要素”作為一個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是一個網絡;而系統與它所處的環境又構成更高一級的系統,即組成更大的網絡。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我們應該善于運用系統思維,分出層次、重點和次序。

3、動態思維

隨著城市社會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同區域、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思想和文化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和碰撞頻繁的趨勢,影響景觀規劃設計的價值觀的變化也在加快。因此,我們需要具有“時空轉換”、“步移景異”、“時過境遷”的時空動態思維,敏銳地發現和及時抓住城市景觀中的新現象和新征兆,敢于創新,以促進城市景觀網絡的形成和完善。

四、當前城市景觀設計和實施中的某些弊端

從網絡的視角來觀察城市景觀問題,可以發現存在的一些弊端。

(1)網絡的聯結性減弱。網絡的聯結性影響到網絡的整體綜合效能的發揮。一些城市的景觀大道單純為汽車交通服務,其寬闊的非人尺度的車行道、中心綠化帶和過快的車行速度給人行交通帶來很大的不便,隔斷了街道兩側居民的生活聯系,割裂了城市,使城市的某些部分呈現出“孤島”的效應。

(2)網絡的均勻性破壞。景觀網絡均勻性遭到破壞主要表現為景觀要素在地域上分布不均,特別是供人們休閑的城市綠地和廣場數量不夠,使城市各部分的居民不能平等享受公共空間和良好的景觀。

(3)網絡的層次性不夠。一些城市往往熱衷于“城市形象工程”的景觀大道和大廣場,為了突出個別市級景觀大走廊、城市廣場,而忽視更多的、更適宜人們日常使用的街頭小綠地和小游園、小廣場等。

(4)網絡的多樣性降低。很多城市大到整個城市風貌,小到居住小區景觀,單調、雷同,缺乏多樣性。這種情況往往導致人們感到心靈空虛,生活乏味。

(5)網絡的彈性喪失。網絡彈性的喪失主要體現于景觀走廊彈性的喪失,突出表現在對城市水系的功能和景觀價值的無知。例如,在河道整治“美化”過程中,走入了“八化”的誤區:

①硬化,即以混凝土代土,減少生物多樣性;

②桶化,即高壩圍合,阻隔景觀通道;

③直化,即裁彎取直,破壞自然遺存;

④簡化,即砍樹削坡,消除視覺彈性;

⑤非化,即挖沙取石,損害自然面貌;

⑥緊化,即空間壓迫,擠占活動場所;

⑦蓋化,即變明為暗,隔絕人水聯系;

⑧污化,即排放“三廢”,形成感官污染。城市景觀中一旦出現了類似“八化”做法后,便使城市景觀網絡喪失彈性,失去其生態平衡和良性循環的功能。結果使空氣調節能力不斷下降,城市熱島效應愈加明顯,生物的新陳代謝難以為繼,景觀的審美價值也受到影響,最終必然導致城市整體環境不斷惡化和難以恢復[3].

城市景觀規劃師只有具備了網絡的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景觀的網絡特征,才能創造出聯結性強、均勻性高、層次性豐富、彈性強、樣式多、并可以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城市景觀網絡,形成豐富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林奇 K. 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韋湘民,羅小未,雷翔。熱帶濱海城市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第9篇

我們生活的城市始終處于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在加快創造有形城市環境的同時,也不斷變換和豐富著超越于具象之外的城市景觀藝術。城市景觀是城市實體環境的外在表現,是指包括城市建筑、街道、綠化和街道設施等因素在內的城市形體環境和城市生活共同組成的各種物質形態的視覺形式,這其中理所當然的也包括了被稱之為“城市第二道風景線”的戶外廣告。

戶外廣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傳播媒介之一,一些創意新穎的戶外廣告不僅體現了高水準的設計,也成為彰顯其城市品位的重要亮點。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戶外廣告規劃亟待解決的是如何處理其與設置環境關系的問題。這也迫使我們對于戶外廣告的研究從專注其功能性、傳播性、美學性、文化性的單項探討發展為現今的多元化、多角度的探討。

二、戶外廣告的景觀現狀

近幾年,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戶外廣告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筆者認為戶外廣告高速增長和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戶外廣告缺乏有序規劃,管理機制不完善

戶外廣告具有長效性與更新性的特點,其形式、色彩、位置等直接影響整個城市的面貌。我國很多城市道路兩側戶外廣告牌設置雜亂無章, “雜、亂、差”的不和諧現象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城市視覺污染。這一方面反映了城市的戶外廣告設置缺乏從城市規劃的整體角度考慮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監管力度不夠,缺乏有序管理。因此,筆者認為改變城市管理部門的“少作為”行為,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管理優勢對于規范戶外廣告行為意義重大。

(二)戶外廣告位置設置不當,破壞城市環境

由于缺乏統一規范,我國城市戶外廣告隨意安置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戶外廣告都是后期添加到建筑或其它景觀上的,混亂的建筑樓頂廣告喧賓奪主,遮擋損害建筑整體形象,似乎“扯破”了城市的天空,破壞了城市街景天際輪廓線,也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三)戶外廣告布局不合理,擾亂景觀秩序

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區有不同的功能要求,這些功能區本身的特點使它們對戶外廣告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戶外廣告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與管理,特別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區,戶外廣告不能有效地與周圍景觀結合,布局隨意無序,與城市功能區互不協調。另外,戶外廣告不適宜的比例和尺度關系,視覺信息過多也造成了景觀秩序的混亂。

(四)戶外廣告缺少特色,弱化城市形象

每一方土地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和獨特的地域特點,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戶外廣告的有力補充。而目前,我國很多城市戶外廣告,長期以來缺少特色,在制作方式、媒體形式、廣告創意等方面大同小異、缺乏個性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的城市形象。

三、戶外廣告與城市景觀協同發展

戶外廣告在城市空間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城市戶外廣告進行合理的規劃,將對改變城市景觀環境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戶外廣告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戶外廣告設置應服從城市景觀整體規劃

作為城市景觀規劃的延伸,戶外廣告首先要確定其在城市環境中的定位,在具體的規劃工作中處理好整體布局和重點區域布局的關系;宣傳廣告和城市建筑之間的關系;站牌廣告與道路景觀的關系;公共環境廣告與公共設施協調的關系;白天廣告和夜晚廣告效果的關系;傳統廣告和現代化廣告的關系等。服從整體的城市設計規劃原則是搞好戶外廣告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前提條件。

(二)戶外廣告設置應宜人宜居

城市景觀視覺系統是創造優美城市居住環境的基礎,它的一切都是圍繞創造它、并依賴它的“人”展開和服務的。在戶外廣告設置過程中必須遵循控制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合理控制戶外廣告的數量和質量。對規劃路段和范圍進行科學論證,依據城市空間的不同功能進行合理布置,使戶外廣告有序地發展,達到“扮靚城市、服務市民”的目的。

(三)戶外廣告設置應突顯城市特色

成熟的戶外廣告必然要與城市景觀協調,與城市文化特色緊密聯系。戶外廣告的設計及投放要體現城市的特殊形象。首先,完成全市戶外廣告布局的規劃設計。其次,重要地段的戶外廣告設置要控制數量和提高質量,體現城市文化,力爭實現藝術特色和城市個性并舉的效果。

結 語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婷婷四房 | 日日干日日草 | 免费在线看h | 欧美老妇69交 | 色播五月综合 | 你懂的免费视频 |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 岛国午夜视频 | 免费看www视频 | 欧美成人另类69 | 97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玖玖玖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 m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 在线国产小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九月丁香激情综合婷婷玉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 你懂得福利影院 | 国产综合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 久久精品视频日本 | 五月天综合激情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 国产羞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你懂的视频网站 | 狠狠色婷婷综合天天久久丁香 | 激情综合五月网 | 国产一级性生活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 青青伊人91久久福利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明星换脸 |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很很操很很日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 a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