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06:50: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計算機教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一、建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實踐操作,老師在運用案例法進行教學時,所用的案例應當以教學任務以及目標作為根據,通過豐富多彩的案例來為學生建立學習情境,從而讓學生可以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老師建立情境中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建立問題情境,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與運用知識,得到更多更好的動作操作機會,并且還有利于激發出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是運用案列教學的關鍵,學生的是否積極參與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例如,老師在講解word的有關知識時,可以依據教材上的小案例,設計出一個畢業論文的案例,把文章用論文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楚的看到論文中的文字、段落、頁眉等問題。學生一般都對畢業論文比較重視,因為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可以使得學生真正進入到情境式的學習中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探索能力
計算機老師在運用案例法進行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關鍵的參與者,因此這就需要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起著引導的作用,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應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還應當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所組織的教學案例應該突出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通過轉變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在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圖像處理軟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案例,設計出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比如讓學生做一份學校宣傳海報、那學生熟悉的任務或事物利用軟件展開處理,制作出一份精美海報,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到利用軟件處理過的圖片竟然有如此漂亮時,便對軟件處理有了濃厚的興趣,都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操作起來,這樣,就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老師所組織的案例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相關,充分挖掘出學生優勢發展學生的個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與自主思考能力,通過探索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突出了案例教學法的開放性與探索性。
三、教案的設計與實施步驟
1)教案的設計。
老師在運用案例進行教學時,如何設計案例是十分關鍵的,案例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老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學生的特點與實際情況來確定應該如何設計案例,并且保證案例的實用性與先進性等。同時老師還應當建立與學習主題有關的情景,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案例中,讓學生在完成案例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老師所設計的案例應當包括所有的知識點,基礎的知識點作為主要部分。比如,老師在講解Office的有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用Excel制作通訊錄、用PowerPoint制作動感宣傳片等等。
2)實施步驟。
在上課前,老師應當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預習,讓學生對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真正講課時就不會生疏。在運用案例教學法展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學生展示案例,并引導學生展開有關的討論。在向學生展示案例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建立教學情境來激發出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其次,老師應當把教材作為主要根據,設計出的案例應當與教材緊密相關,在學生分析案例時,老師從旁指導,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來作出思考,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案例分析的結果展開歸納,并且要求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進行匯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結論的糾正與評價,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系統,引導學生自己學會查缺補漏,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計算機知識。老師應當要求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老師應當考慮在已經完成的教學中,所用的案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針對性等,從而使得老師對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做出總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
四、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計算機老師在選取案例過程中應當選取一些比較真實、生動有趣的案例,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老師選取案例是否成功直接影響了案例教學法的成功。案例教學法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老師就必須通過自己搜集材料、選取案例,這就要求老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經驗知識與調控課堂的能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要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知識上運用,這樣才能通過老師的引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老師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那些計算機成績較差、不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應當著重對這部分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是對案例的選取,但是如今我國大部分高校對計算機這門課程尚未建立有關的案例資源庫。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技藝,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還應當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融合,使得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
五、結束語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教學 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充分利用案例開展教學、培養并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中職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專業課程,運用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理論以及具備相應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獨立思考以及集體合作,參與實踐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計算機專業水平。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的主要特點
1.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通常是以教師以及教材為核心,并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潛能,實際操作水平比較差。而案例教學法則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充分發揮其主導性,引導他們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解決具體問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收集各種相關資料和信息,學會對所查到的資料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且在實現既定目標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2.案例教學法能夠培養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重視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能夠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及自覺性,通過個體思考或者群體配合的方式進行分析和判斷,努力需求各種答案,進一步提高他們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不僅能拓展理論視野,提高分析案例的技巧,同時在探索理論怎樣更好地應用到實踐,將理論有效轉化為實踐應用,實現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水平。
3.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并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案例教學使得學生相互之間能夠充分交流心得以及分享經驗,促使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特定的環境中,在學習中處于主導地位,需要獨立思考,從而使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實施案例教學時,需要小組合作,倡導思維碰撞,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溝通。更加關鍵的時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能夠做到“邊做邊學”,使知識得到了內化,是自己切實掌握了可以駕馭的知識,所以能夠用來解決類似學習情境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減少了他們適應社會的時間。
二、案例教學的設計及應用
1.選擇適宜的案例。選擇適宜的案例是實行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所選擇的案例需要具備一定的深度與擴展性。教師必須結合教學要求以及進度設計案例,講解和案例有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對案例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選擇案例應注意如下四點:精、實、新、深。第一,案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教學案例必須涵蓋大部分的知識點;第二,案例具備很強的實踐性:所設計的教學案例必須與學生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可以被學生理解并接受;第三,案例必須新穎:所設計的案例應當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第四,案例具備一定的深度:所選取的案例選中的知識內容應由易到難,使得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在課堂上實施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關鍵是能夠在課堂上實施,在課堂上組織案例討論,目的是為了分析問題,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與途徑。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鼓勵他們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不同的分析結果,通過教師適時地指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查閱相關資料。
3.對案例教學的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在學生討論完案例之后,教師應及時進行點評;并補充講解有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學生在上機操作時,根據課堂上討論的方案來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對學生來說,評價的重點應當根據學生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以及是不是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技能等指標來實施評價;對教師來說,主要從所選擇的案例是否適當以及教學方法、藝術等這些方面實施評價,評價各種綜合因素才能順利實施案例教學,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效果。
三、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案例教學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十分豐富的教學以及實踐經驗,并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此外,教師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改進并完善教案,并且敏銳地洞察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善于從實踐生活中提煉加工出科學可行的教學案例。
2.與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循序漸進地實施案例教學。在課程教學的初期適當地和學生共同分析討論案例,主要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水平以及探索、協作、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實施案例教學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結束語:
案例教學具有實踐性,啟發性,能較好的開拓學生學習視野和提高學習能力。案例教學在眾多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之,在計算機基礎授課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能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解決問題所需知識點,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但是案例教學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應根據課程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本文通過對案例教學法的介紹,相關概念的闡述和教學實施過程的設計,完成了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教學過程和教學任務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學;高校;計算機
案例教學法是指典型化處理一個具體的情景,以此來指引學生對情景進行分析及決斷,指引學生通過互相討論或者獨立研究的方式,使其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的一類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其實是以一種“邊執行邊學習”的形式,它不僅是讓學生學到固定的原理和規則,并且著眼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師通過在教學中精心準備合適的個案材料,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來解決問題,以此來拓寬學生思維的方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1.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采用以問題為核心的一種求解模式,沖破原有的知識結構具有的界限,以整體性的及發展性的觀點對各種現象的本質及規律進行分析,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者相互協作對案例進行分析、探索,在分析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問題的一套見解,并依此提出自己認為最恰當,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1.1案例的選擇
要將案例教學法有效地運用到計算機教學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慎重選擇教學案例。選擇案例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選用比較典型的案例,案例要盡可能地體現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其次,選擇的案例必須具有可實踐性,設計教學案例必須與實際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再次,選擇的案例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作為授課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選擇、設計教學案例;最后,選擇的案例必須是比較系統性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選擇獨立性的案例,使用的案例應當環環相扣,并注意應由簡到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接受。歸納為四點就是:案例要精、要實、要新、要深。
1.2成人高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案例教學過程
如何在成人高校計算機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呢?以下以制作電子賀卡案例的步驟來加以說明:
第一步就是案例展示,將提前做好的電子賀卡展示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參照已做好的電子賀卡以小組為單位重新制作一個。
第二步就是進行小組討論并完成電子賀卡的制作。學生通過針對已做好的電子賀卡進行分析并提取相關的元素、對架構進行設計、完成制作過程。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其代表小組的設計思路、需要的元素、制作的方法進行陳訴,授課教師協助學生進行作品的分析并提出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提醒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三步是進行作品點評并讓小組之間相互評論。授課教師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出的電子賀卡進行點評,點評應側重學生制作過程中亮點的發現,并讓小組的代表陳訴作品的制作理念,相互點評,指出各自發現的不足之處,授課教師可借此強調有關的知識點,并將此次任務中沒有涉及的功能指出,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
第四步是拓展任務。當前面的任務得以完成,授課教師可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例如結合在制作電子賀卡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及自身的工作,制作出一期電子刊物。怎樣才能美化刊物、合理布局、內容具有可讀性,就是對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聯系實際能力的新要求[1]。
1.3細化案例教學
使用案例教學法來授課之前,授課教師必須對教授給學生的內容進行整體性的規劃,根據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要求,凸顯知識及技能的重點難點,并盡可能得對教案進行細化。細化教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對案例進行精心設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對學生使用案例教學法授課之前,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所達到的水平,這也是案例的設計基礎之一。成人學生的教學與全日制學生的教學有所不同,成人學生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學計算機學科的,所以授課教師在備課時應重視這一點[2]。
第二,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向并開拓其思路。案例教學中授課教師要充分地進入引導者的身份,指引學生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多角度的討論,努力為學生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讓學生自動自覺成為案例討論中的主角,讓學生通過結合自身的工作及生活,自由地探索、大膽地質疑,隨時發表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及與眾不同的見解。
第三,完成案例的總結并對其進行評價。因成人學生已經具有成熟的價值觀及世界觀,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拘泥于程序化的評價結果。學生在學習中使用的不同方法,得出的不同結果都具有可參詳的價值,教師作為最終評價者,要能看到其精髓所在及薄弱之處,評價要具備全面性、合理性、準確性及有效性。
第四,對案例進行延伸,拓展性地學習。在學生逐步解決案例中的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已經學到了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學無止境,如何讓學生繼續拓展學習,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對案例進行延伸,也是一直比較有效的辦法。為了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盡可能多地獲取知識,教師需要對先前所設計的案例繼續加工,提出新的任務及要求,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當做作業來完成,并拿到課堂上與同學、授課教師進行討論,真正地做到靈魂運用多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3]。
2.案例教學過程所得的體會及反思
在教學中培養及訓練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是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關鍵所在。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案例教學法已經在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收獲到比較良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做到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真正地培養了具有實用性及適應性的人才。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以一概全,只有在對其進行科學的應用之后,才能使其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水平來選擇不同難度水平的案例,所選的案例也要精練,并同時考慮多種課堂之上的不可控制因素,教師要對案例具有掌控的能力,駕馭得住,備課之時首先預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之上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目的性的引導。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索搭建了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協作,教學相長,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能力[4]。
3.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一門課程中不可能從頭到尾都適用一種教學方法,對案例教學法也是一樣的,課程中某些基本概念及原理還是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并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強化,所以,使用案例教學法也應根據所教的內容來合理實施。案例教學法搭建了一個讓學生與授課教師得以共同探索的平臺,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協作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作者單位:宜興市環科園化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 張峻.淺析案例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2,(12):234.
[2] 曾繁勇.案例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09):190-191.
社會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從大的方面來講,網絡信息安全是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從個體角度來說,關系到公司單位重要經營信息,及個人隱私。當前,我國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對于置身于網絡社會的每一位在職人員,增強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加強自我防范,任務十分艱巨。
與此相對應,作為社會新生代的大學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信息安全素養,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而作為培養社會骨干人才的各高校,在著力培養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同時,不應忽視網絡信息安全在非計算機專業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將網絡信息安全教育作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2 非計算機專業“信息安全”教學現狀
經過調研,大多數的高校針對非計算機專業信息安全教育僅限于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包含的計算機病毒及防范知識,這些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和陳舊,難于應對當今復雜的信息安全形勢;二是部分高年級同學選修的“網絡信息安全”課程,該課程知識結構特點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相當的計算機基礎,而且還要具備較為深厚的數學功底。[1]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者而言,教學內容顯得過于理論化和專業化,晦澀難懂,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實際效果不佳。
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大二大三學生進行網絡問卷調查,設計的問卷主要包括3個復選題:(A)您認為所學專業會涉及涉密信息的泄露嗎?(B)您知道發生網絡信息安全事件類型有哪些?(病毒、蠕蟲、木馬、網絡釣魚、篡改網頁、拒絕服務攻擊、應用軟件縱、未經授權的入侵、移動無線應用入侵、數據庫受到威脅、系統漏洞、垃圾郵件)(C)您知道網絡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硬件損壞、網絡癱瘓、網絡不正常、知識產權被盜、ERP等關鍵應用癱瘓、文件丟失或被破壞、身份被盜用、客戶資料泄密、被欺詐或被勒索、公司資料下載泄密、其他),最后將問卷結果量化分析,結果令人堪憂,反映出高校在網絡信息安全教育上的缺失。如圖1所示。
3 構建“三導一體”信息安全教學體系模型
網絡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信息安全教學而言,鑒于學習者的基礎知識和就業崗位需要等差異,特別是受到專業側重點和教學課時的約束,教學難度大。在分析非計算機專業在校生實際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嘗試通過MOOC教學資源平臺,[2]構建 “三導一體”網絡信息安全教學模式,即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班級教育、知識(征文)競賽、宣傳活動(知識講座、網絡論壇等)為輔助的綜合教育模式。
3.1 課堂教學為主體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網絡信息安全”教學的主體。在原有的網絡信息安全教學內容基礎上,適當增加計劃課時,補充相關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機房實驗時間內,精選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機實踐環節,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學效果最優化。
3.2 班級教育為指導
在日常班主任、輔導員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網絡商務犯罪和網絡欺詐案例,從法律和道德層面去了解認識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導日常相關言行。[3]
3.3 知識競賽為引導
有計劃地開展信息安全知識競賽或征文比賽,教師收集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形成若干難度適中的競賽題庫,在校園網絡的MOOC平臺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起到以賽促學的目的。
3.4 主題宣傳為傳導
校園內定期開展信息安全宣傳活動,通過網站專題、講座、展覽和微信等形式,傳遞信息安全知識,創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學氛圍。
通過MOOC 網站平臺實現資源整合,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社團相互協同配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 教學中存在問題與改革思路
“三導一體”信息安全教育體系模型確立后,將兩個校區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為期1學年的專項課題研究,通過SPSS工具的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對兩校區的期初和期末數據進行比對,得到的統計量表和獨立樣本檢驗表顯示,兩總體的均值存在顯著差異,效果顯著。針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創新思路,摸索并總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4.1 教學定位
準確定位課堂教學,明確教學目標,[4]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各行業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各異,教學目標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信息安全技術開發應用、信息安全服務管理員和信息安全工程師、信息安全相關理論科學研究。[5]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信息安全教學,應明確定位在信息安全技術開發應用層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可熟練地使用當前比較流行的軟件,保護系統的基本網絡安全,確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擊。
圍繞教學定位,根據不同專業實際情況,調整并完善非計算機專業整個教學計劃。
4.2 教材教案
教材與教案是鞏固教學改革成果、提高教學質量、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教學內容方面盡可能貼近各專業實際,如財經類專業包含財經信息安全案例等,強化實際應用和操作實踐,擯棄部分理論,如復雜的密碼技術和算法等,結合實際,適時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如移動終端(手機、IPAD等)有關信息安全知識和防范技巧。
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論、技術比較豐富,采用深入淺出的多媒體動畫、視頻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龐雜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學習者對知識印象。[6]
4.3 師資培養
教師是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必須要有素質優良的學科帶頭人。從專業化的角度,應該對教師的教學方向有所分工,有所側重;從教師的角度,教師本身應該主動接受新生事物,關注信息安全的發展,主動學習信息安全新技術。[7]
4.4 實驗建設
單純的理論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達不到預期目標。通過精心組織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網絡信息安全攻防演練,比如數據篡改,口令竊取等等,并不斷完善和規范信息安全實驗教學體系。[8]
網絡信息安全的實驗環境往往帶有一定的開放性[9]、破壞性,網絡機房采用了硬盤還原技術,或者采用VMWARE 等虛擬機軟件技術,通過在一臺實體計算機上安裝任意臺的虛擬機,模擬真實網絡服務環境,解決了網絡信息安全教學備課、教學演示中對于特殊網絡環境的要求問題。[10]
4.5 網絡資源
“三導一體”教學體系離不開信息安全教學資源的支撐作用,將收集到的教學案例、軟件工具、教學課件和動畫、視頻等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相關資源庫,通過網絡媒介,有助于師生全天候高效地獲取資源,更好地實現互動式教學,彌補非計算機專業信息安全教學課時不足的缺憾。
4.6 教學方式
充分調動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網絡信息安全的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課程特點,嘗試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問題驅動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以具體問題為引導,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和理解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激發求知欲。[11]在教學過程和實驗器材的管理中讓有興趣的同學參與管理和教學過程,組建相關學生社團,也起到了良好的輔助效果。
5 結語
網絡信息安全是信息時展產生的一門重要學科,網絡信息安全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一環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該項研究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院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要求,加大教研力度,設定合理的信息安全教學目標,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充實教學內容,增大教學資源的投入,確定科學的考核要求,培養更全面、高素質、全方位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 高級辦公自動化; VBA高級應用; 宏代碼;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8-73-03
Research on applying advanced VBA application cases to non-computer majors teaching
Gao Honghao, Zhuang Weiming, Song Lanhua
(Shanghai university computing center,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Most colleges have opened the advanced office automation and macro application course as a public basic course, but the problem of content complex and progress lag is ubiquitou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takes case teaching as the guide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VBA advanced application and to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programming course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macro and its automatic recording, macro code upgrade, binding calls for control and macro three parts as the practice case taught in classroom,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romo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office automation to practice.
Key words: advanced office automation; VBA; macro code; case teaching
0 引言
向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將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計算機技能相結合并更好地服務于專業學科領域。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技能的期望不同,加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不同專業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上海大學實行大類招生,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及團隊協作的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要解決的迫切任務[1]。高級辦公自動化與宏應用[2]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師主要講授微軟Word、Excel、PowerPoint軟件應用,以及VBA高級應用的程序設計。VBA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內置編程語言,是開發語言VB(Visual Basic)的一個分支,可供用戶編寫宏,對Office進行二次開發。由于其是面向對象編程技術,并具有良好的可視化設計效果,因此適合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編程的入門語言。由于課程覆蓋學生面大,涉及專業類別多,對于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多年來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并歸納了一些問題。一方面,學生對于基礎辦公軟件操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對于這部分知識,學生往往淺嘗輒止且易于滿足,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經常無法獨立解決。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編程基礎薄弱,學生對VBA高級應用部分的學習興趣低迷,部分學生甚至主動放棄學習這部分課程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發現,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面向應用的案例教學,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之枯燥的理論教學有明顯提高。目前,教學模式急需從以VBA理論講授為中心轉變到以案例實踐為中心[3-5],對課程的課內授課、課內實驗、課外實踐等內容作進一步調整與完善,同時設計課程有關的輔助軟件或硬件,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提高理論與實踐能力。
本文針對VBA高級應用部分的知識點,從教學實際問題出發,選取典型教學案例,構建課程的教學體系。以案例教學為向導,改變傳統的編程語言授課模式,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教學質量有明顯地提高。
1 宏與自動化錄制
宏(Macro)是一個程序段,或一個子程序,其由一系列的命令(包括Word、Excel、PPT命令)和指令組成的,是完成特定任務的指令集合,實現任務自動化執行。有兩種創建宏的方法:錄制宏和編寫宏。錄制宏是指通過宏錄制器的方式進行:宏錄制器的打開需要選擇選項卡[視圖][宏][錄制宏],然后打開宏錄制器對話框。如圖1所示,是以Excel為例的錄制宏對話框,包括宏的名稱和保存位置。編寫宏是指在Visual Basic編輯器(VBE,Visual Basic Editor)上編寫宏代碼:可以按組合鍵“Alt+F11”快速打開編程環境。
圖1 以XLS為例的錄制宏對話框
錄制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一系列操作過程記錄下來并由系統自動轉換為VBA語句。這種方法較為簡單,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學過程中側重介紹宏錄制器,設計案例1并通過分析和現場操作來解釋錄制宏。
案例1 針對圖2的學生成績表,通過錄制宏的方法來設置總分和平均分。要求設置兩個按鈕,分別是“總分”和“平均分”,當執行“總分”宏時,統計表格中的總分,當執行“平均分”宏時,統計表格中的平均分。
圖2 學生成績表
分析案例1可知,需要錄制兩個宏:“總分”和“平均分”?,F場演示錄制宏,錄制如表1和表2所示的代碼,分析其不同點和相同點。在課堂上,留給學生1-2分鐘時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錄制宏是否可能轉化并保留一些不必要的步驟?
分析代碼知,代碼2比代碼1多了幾行,而其最終效果卻是一樣的,即計算總分。相比代碼1,代碼2的第5行至第10行代碼是多余步驟,分析其操作可知是清除Range("H2:H21")的內容。這表明錄制宏有方便性,也有復雜性。錄制宏是根據用戶操作步驟所做的自動轉化,那么就會存在記錄了許多不需要的資料和步驟的問題。同樣,錄制的宏無判斷或循環能力;人機交互能力差,即用戶無法輸入,計算機無法給出提示;無法顯示對話框和自定義窗口。從這點引出學習VBA代碼編程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編程可以更好地寫出VBA程序。
表1 代碼1
[1 Sub 總分()
2 Range("F1").Select
3 ActiveCell.FormulaR1C1="總分"
4 Range("F2").Select
5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RC[-4]:RC[-1])"
6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F2:F21"), Type:=xlFillDefault
7 Range("F2:F21").Select
8 End Sub\&]
表2 代碼2
[1 Sub 總分()
2 Range("F1").Select
3 ActiveCell.FormulaR1C1="總分"
4 Range("F2").Select
5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H2B2:RC[-1])"
6 Range("H2").Select
7 ActiveCell.FormulaR1C1="大學"
8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H2:H21"), Type:=xlFillDefault
9 Range("H2:H21").Select
10 Selection.ClearContents
11 Range("F2").Select
12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RC[-4]:RC[-1])"
13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F2:F21"), Type:=xlFillDefault
14 Range("F2:F21").Select
15 End Sub\&]
2 宏代碼進階
錄制宏的代碼其實就是VBA代碼,在VBE環境下是允許用戶手動修改。為了引導學生編寫代碼,接著設計一個實例:錄制部分宏和手動修改相結合。
案例2 編寫一個宏程序Perimeter,用于計算圓周長,其中A1單元格為半徑長度。
分析案例2可知,需要錄制一個宏,然后在宏內編程或修改代碼。首先,通過宏錄制器錄制一個空白宏并將其命名為Perimeter。如下:
Sub Perimeter()
End Sub
其次,根據圓周長的計算公式S=2*p*r,引導學生考慮其中的變量情況以及變量的設置情況:整數型或浮點型?提示學生圓周率p肯定是小數,變量S必然是浮點型。留給學生1-2分鐘思考,再給出VBA代碼用Dim設置變量S和r以及其類型double。
圓周長是根據A1單元格的半徑長度計算出來的,需要學生回憶學過的賦值語法r=Range(“A1”).value取值??紤]圓周率p的取值情況:可以直接取數值,亦可以定義VB的符號常量。向學生說明符號常量的定義方法和使用場景,通常用const關鍵字來定義符號常量,但是符號常量在VBA執行過程中是不允許改變的。
表3 代碼3
[1 Sub Perimeter()
2 Dim S As Double
3 Dim r As Double
4 const PI=3.1415
5 r=Range(“A1”).value
6 S=2*PI*r
7 Msgbox S
8 End Sub\&]
最后,給出表3所示的代碼,其中包括:變量和符號常量的定義(第2行至第4行)、變量使用(第6行)。接著給出一個案例,修改并互換第5行和第6行,介紹順序結構的概念。情況1:r=Range(“A1”).value先賦值再計算S=2*PI*r,則結果正確。而情況2:S=2*PI*r先計算后賦值,則結果錯誤,因為計算時r并未賦值,其值由VBA賦0參與運算。
3 控件與宏的綁定調用
宏的調用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在VBE環境執行模塊,另外一種以Office的控件執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重點介紹Office控件的按鈕與宏調用功能綁定。
案例3:在Sheet1的B5單元格中創建一個 “計算器”按鈕,單擊該按鈕,彈出一個如圖3所示的計算器,并能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
圖3 計算器界面
首先,打開VBE環境需要執行選項卡[文件][選項][自定義功能區][開發工具],打開開發工具視圖選項卡。接著,單擊“插入|用戶窗體”,插入UserForm1窗體,選中UserForm1窗口,浮現工具箱(如圖4所示)。在主窗口中添加相應控件,根據圖3示例界面的需要修改控件屬性。
圖4 工具箱
其次,為了實現宏調用,在VBE中單擊“插入|模塊”,插入了“模塊1”,雙擊左上VBAProject窗口中的“模塊1”,打開編輯窗口,在編輯窗口中輸入以下代碼:
Sub Openform()
UserForm1.Show
End Sub
其中,Openform是手工定義的宏名稱,而不是通過錄制宏的對話框設置的,Userform1.show表示顯示調用用戶設計的窗體Userform1。
最后,單擊“開發工具|控件”打開插入控件工具欄,在工具欄上選中“Commandbutton”按鈕,使得鼠標變成“+”,在B5繪制“按鈕1”,彈出“指定宏”對話框,選中“Openform”宏名并單擊“確定”。設計完成后,在界面上點擊按鈕測試窗體是否正確展示。
4 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三個教學實例,分別介紹錄制宏、VBA模塊修改以及函數調用之間的關聯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6]。所述的案例教學正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案例教學能使學生熟悉Office軟件及其操作技巧,能針對具體問題能靈活地駕馭軟件,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高洪皓,朱永華,陳章進.基于MOOCs平臺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
程建設[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6:90-94
[2] 莊偉明,嚴穎敏.辦公自動化基礎與高級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 諶衛軍.教學與教案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3.17:112-118
[4] 邱石.教案設計六要點[J].教學與管理,2003.30.
[5] Chen W J, Li X, Liu W D. Teach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to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CE). Katahira: IAFOR Publications,2011:784-795
【關鍵詞】 云計算 計算機技術 安全問題 措施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所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計算機網絡的共享性較高,而且具有較高的訪問效率,并不受國界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安全問題也經常給人們帶來很多困擾。近年來,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和方式越來越隱蔽,通過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實施犯罪,讓人們防不勝防,時人們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和關注起來。只有不斷提高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降低信息被泄露和篡改的可能性,才能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平臺。
二、闡述云計算視角下的計算機安全問題
云計算是比較科學和專業的計算機體系,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導致其仍然存在著很多缺點,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本文從云計算的視角來分析了計算機所存在的安全問題。第一,存儲安全問題。云計算存儲主要包括共享和虛擬存儲兩個方面,很多商家并不能對數據進行可靠安全的分析,這就導致存儲安全令人擔憂,特別是由于共享存儲對數據的分享范圍特別廣泛,所遭遇的風險也就最大,信息和數據很容易泄露和丟失。即使是在虛擬存儲中也經常會發生數據被銷毀、權限和備份不起作用的情況。第二,虛擬機經常會遭到黑客、病毒以及木馬等的蓄意破壞和攻擊。第三,不同類型的用戶所設置的權限是不同的,而且也不能完全有效的對權限設置進行操作,再加上云計算中龐大的數據庫對黑客的吸引力,給數據的安全維護帶來很大的難度。
三、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度的有效策略
3.1 保證云背景下計算機的存儲安全
計算機的儲存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它是保證人們的各種信息和隱私不被泄露的基本前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取隔離或者加密用戶相關數據、對第三方采取實名認證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安全備份和防護、將上網的痕跡和數據進行及時的安全清除等多種措施來保證云背景下的計算機存儲安全。
3.2 降低云背景下虛擬機的安全隱患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降低云背景下的虛擬機安全隱患,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第一,加強對虛擬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快其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為其能夠安全運行提供良好的網關環境。第二,明確虛擬機安全隱患所存在的問題,并在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之上制定科學有效地安全策略。第三,目前有很多惡意和非法使用虛擬機流量的現象,給虛擬機的使用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必須不斷加大對其流量的監視力度,明確各種流量流失的路徑和原因,并提高對不法分子的打擊極度,從整體上做好虛擬機的安全防范工作。
3.3 設置用戶權限,控制訪問量,保證數據安全
計算機網絡具有很強的資源共享性和流通性,用戶如果不對自己信息和數據的訪問進行一定限制,將會給網絡黑客以及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機,肆意的訪問、獲取甚至篡改用戶的信息,給用戶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之處。因此,必須加強對用戶權限的管理,將訪問量人員和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降低黑客攻擊和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同時不斷對計算機的系統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升級,并制定科學實際的訪問控制策略可以極大的提高計算機的系統安全,避免用戶的各種信息和數據被破壞和竊取,從而起到保證數據安全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云計算下的計算機網絡仍然在存儲、虛擬機以及用戶權限和訪問控制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是用戶信息被惡意竊取和篡改,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因此,必須不斷加大對計算機安全的管理和維護力度,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升級,提高計算機的安全性能。
參 考 文 獻
[1] 陳從新,陳翔,牛紅武. 云計算給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帶來的機遇[J]. 經濟視角,2011(29)
[2] 陳康,鄭緯民. 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 軟件學報,2009(5)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案例教學;非計算機專業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2011)09-0000-01
Talking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omputer Basis Advanced Case Teaching Research
Liu Wei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Case teaching;Non-computer major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據“智聯招聘網”的招聘信息粗略統計,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應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業要求畢業生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熟練使用計算機。目前高職院校均將“計算機基礎課”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課,可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一、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計算機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實際教學過程中給老師帶來很大的挑戰,對此我們已對大一新生第一學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計算機分級教學的嘗試性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過針對全校非計算機各個不同的專業,今后計算機應用的側重點不同,目前采用統一的教材教學,不能完全滿足各個不同專業的后續使用要求。
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對于計算機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的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以及知識更新必須跟得上新技術的發展和變化,如果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能使學生完成大專層次的學歷教育,缺乏適應就業崗位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因此,我們提出《計算機基礎案例高級應用教學》,在新生完成第一學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掌握了計算機常用操作基礎上,在第二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案例高級應用課程》,精心設計挑選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針對各個專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教學。深入挖掘本門課程與各個專業課程之間相關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發現性學習的學習氛圍,教師盡量只起到引導、啟發的功能。
三、計算機基礎高級案例教學研究具體措施
(一)貼近專業需求,制定新課程標準。針對學校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的8個系38個不同的非計算機專業,按不同的系分別進行調研。我們計算機基礎教研室8位老師各有分工,每人負責一個系。通過網絡搜索、閱讀相關資料、并與各個系部的專業主任反復溝通,深入了解各個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專業技能需達到的水平、行業標準以及就業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適合各個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標準》。為今后我們教學提供參照依據,一方面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將來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能力,進一步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作為工具,為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使他們具有運用計算機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二)搜集編寫適合各個專業案例,自編教材。在走訪學校各個專業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每位老師整理、收集、查閱大量適合相關專業的實用、原始數據,編撰、設計適合各個專業的案例。每周利用教研室例會的時間,定期討論數據的收集、整理;調整案例的設計、組織。同時,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們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看法和意見,我們多次組織召開了“計算機基礎課教改師生座談會”,邀請了各系部相關教師及學生代表參加。學生代表涵蓋我校各個開設計算機基礎的非計算機專業,約30人左右。在座談會上,師生們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環境以及課程計劃進行熱烈的討論。此外,對學校部分專業的大一學生以及畢業生就計算機基礎課做了問卷調查,通過反饋跟蹤了解企業對相關專業計算機的要求。通過不斷積累,最終生成適合全校各個專業《計算機基礎案例教學》這門課的案例庫并編纂成教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對應選擇與不同專業適合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因專業施教”。我們目前根據學校8系38個專業的不同培養方案,設計的案例庫按應用來分,暫分為商務類、管理類、策劃設計類、工程類、綜合類五大類。(三)實時更新案例庫,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學科之一。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所必須具備和賴以生存的基礎。高等教育的任務就在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和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級專業人才。計算機基礎課總學時一般在52-84學時之間,想利用課堂時間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是不可能的,平時需要大量的上機實踐。因此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我們把教師積累的案例庫、素材、習題、以及設計項目要求按側重專業方向和難度層次分類實時動態到網絡學習平臺上,便于學生課余時間自由選擇練習。(四)多組織提供學生參加校內外競賽的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有限的學時來說,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那些對計算機有特殊愛好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應該讓其興趣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比如每學期有計劃地組織計算機基礎大賽,設定主題,允許學生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參加網頁制作、Word排版或PPT設計比賽,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比較滿意復雜的綜合作品,必須通過多名學生互相交流和討論,取長補短,才能共同完成任務。同時多方面提供學生參加校外比賽鍛煉自己的機會。
四、小結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公共基礎計算機課,如何把我們課程內容更貼近專業建設,更適合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以及今后對他們進一步學習更有利,更符合計算機不斷更新發展的技術,是我們要一直不斷深入探討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李影,王波.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法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Vol.4,No.9,2008.12
1.案例的選擇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選擇的核心需要對計算機課堂中所包含的教學知識進行涵蓋;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案例,在教師方面需要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也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對案例進行設計與完善;再次,需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會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從系統性入手,在課堂中教師可采用多個案例的方式,并且每個案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并且出現的順序應該從易到難。
2.實施階段
在對案例進行設計后,就可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首先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引導,然后需對案例進行展示。伴隨著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逐漸完善的情況下。展示案例的種類較多,如可以通過錄音播放、幻燈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還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教學。而從教師的角度來分析,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來分析與設計下一步的案例。將案例展示后即正式進入到正題,教師可以根據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向學生提出,而學生對問題進行解剖與分析,對于問題的展現,可按照難易程度、內外順序等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向解決問題的方向靠攏。而探討與分析的樣式也逐漸增多,首先在學生內部可以自由構建小組對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一定時間后可派出每個小組的代表與教師進行溝通。在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保證學生能夠在尋找正確答案時獲取更多的知識,并且在個人學習能力與知識層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總結階段
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表現或者其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總結。具體來說,就是對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重復與鞏固,達到學生徹底理解案例教學的目標。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案例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反復的分析,與此同時將理論知識進行擴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舉例分析
以開發程序為例,教學初期可通過留言板的方式,對留言板應該具有的功能進行分析與整合。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想法進行整理與完善,經過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斷出以留言板而開發程序為案例共需要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用戶登錄、注冊、找回密碼和發表留言。設計后需要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以對程序進行具體步驟進行設計,如對用戶注冊階段數據庫的建立以及登錄界面的優化等。在面對不同案例時,學生都需要遵循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同樣,在對數據庫與注冊用戶的數據連接時,需要采用什么技術手段來解決該問題。對此,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者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自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對出現問題較多的地方進行集中處理。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不但解決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同時還完成了學習任務,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增強了他們的實際應用技能。最后,需要對課堂中的案例進行總結。根據不同類型的案例,可以以學生自己評價、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和教師評價集中方式,可以保證在完成案例后獲取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以在后期的學生中有著明確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與數據庫連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編寫代碼或者數據庫連接控件等多種方式,并且每種方式都可以成功連接,那么在設計的后期就需要考慮每種連接類型的優勢與劣勢以選擇更好的連接方式??傊?,通過對計算機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學法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生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案例設計之前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目標等多方面考慮后,設計出完善的教學案例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盡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三、結語
a.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b.在條件足夠情況下會計算物質的比熱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過例題,運用所學比熱概念,歸納總結出物體吸熱公式,然后再通過例題寫出放熱公式,加深學生對物質比熱的理解.
分析二:本節內容突出體現對學生計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議
建議一:我們可以先復習比熱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由此引出課題,并運用例題1進行驗證.最后由吸熱引申到放熱情況的計算,引出例題2.
建議二:在講完熱量的計算方法后,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如何計算物體的比熱.并給出例題.
“熱量的計算”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熱量的計算
教學重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難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方法
講授
一、復習比熱的知識
二、物體吸熱的計算
Q吸=cm(t-t0)
例題1:把質量為2千克、溫度為30℃的鋁塊加熱到100℃,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鋁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三、物體放熱的計算
Q放=cm(t0-t)
例題2: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質量是1.5克,溫度降低到20℃時,放出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鐵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四、比熱的計算
例題3;某物質吸收4.2×104焦耳的熱量后,溫度升高5℃,則該物質的比熱為多少?已知該物質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業
課本P27第7、8題
提出問題: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
引導學生解題
指導學生
引導學生
學生回憶
思考計算吸熱、放熱量的計算方法
學生自己解題
總結比熱的計算方法
學生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