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05:10:1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昆蟲記演講稿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這就是我》。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男生,我長著一張圓臉,短短的頭發,把我丟到人群中根本就找不出來。
我是一條“書蟲”。從法布爾的《昆蟲記》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從沈石溪的《狼王夢》到J·K·羅琳的《哈得波特》系列……不管是什么內容,只要它白紙黑字,我都愛不釋手。記得有一次,因為眼睛近視,醫生給我開了一種眼藥膏,涂上之后,我不僅變得怕光,更要命的是,眼睛看不清近的東西。書放在眼前一片模糊,情急之下,我把書丟在地上,哎!這下就看得很清楚了!于是,我就站在那兒,用腳翻著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媽媽看見了,無奈地對我說:“你呀,真是個‘書蟲’!”后來媽媽到醫生那兒告了我的狀,醫生也忍不住豎著大拇指對我說:“李承哲,I服了you!”怎么樣,我這個“書蟲”夠名副其實吧!
【關鍵詞】語文能力 夯實基礎 課外閱讀 語文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語文作為母語傳承的載體,學好語文的意義不言而喻。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理解、分析概括、組織語言與表達、口語交際、基礎知識運用、寫作等能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一言蔽之,即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電子化逐漸代替紙質成為社會交流、記載的主流模式,電子化簡單、便捷,哪怕目不識丁的幼兒,也能在電子社會如魚得水。這是歷史的必然,無可厚非。然初中生猶如白紙般,在成長階段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在紛繁錯雜的信息和眼花繚亂的誘惑當中沉淪,依賴電子產品,出現了很多耳聽不明白,張嘴不會說,動手不會寫,動腦打死結的情況。如理解方面,要求閱讀《周書?王羆傳》,回答問題:“你怎樣看待王羆的直率?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學生答:“王羆的做法是節儉的行為,這是很好的品質。”這就是答非所問,本應答對王羆直率做法的看法,即贊同與否,學生卻直接評價王羆做法。表達能力差,一句話成分殘缺慘不忍睹,知識遷移能力差的問題不勝枚舉,如在《陳太丘與友期》里學過“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期”,問“遂與大夫期十日”的“期”之意,學生一頭霧水。
學生語文能力堪n,如何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是備受矚目的課題。作為語文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改變現狀。我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高初中生的語文能力。
一、夯實的課堂基礎
初中生可塑性強,像塊海綿,無限吸收。而初中是打基礎最重要的階段,故在教學中,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做法如下:
(一)早晚讀必須扎實夯實讀音、寫字、釋義,決不能偷工減料,輕視而一筆帶過。每個字和意思,朗讀兩遍,抄寫兩遍,聽寫、默寫、訂正各一遍。經過如此一輪,多數同學都能掌握好,這是建設高樓的泥和沙。在掌握了字詞的基礎上,造句,造不同的有創意的句子,這是建設高樓的磚和瓦。這兩項工作雖繁瑣細碎,但任重道遠,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課前三分鐘充分運用,進行造句展示、讀書感受分享,心情記錄,天氣環境分析,故事分享等,要求學生將已學的任一知識融入其中,如修辭、描寫、記敘文常識、詞語含義等,既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可鍛煉學生的膽量,還能鞏固已學的知識,夯實基礎。
(三)課堂上,舉一反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敢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代替學生回答。如在學《云南的歌會》時,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云南歌會盛況,組織學生看視頻《五朵金花》和《阿詩瑪》,了解民歌與現代流行歌曲的區別,更好地融入云南的歌會營造的氛圍中。又如在學《孔乙己》時,可提示學生聯系《范進中舉》,對比學習,思考兩人的異同,總結兩人的性格差異,及影響他們命運的因素等內容,最終既達到學習新課的目的,又復習了前文,一舉兩得。
(四)每天一小練必須具備,可針對字詞、閱讀理解、段落作文訓練。每周一小測試必不可少,針對本周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測試,既達到檢測目的,又實現鞏固基礎的效果,還能了解學生情況,將存在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找出來進行面談輔導,在評講時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有所側重。
(五)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的鞏固,在學習課文文言的基礎上,開設一定的古文課程,輔助課外文言文的練習,讓學生熟悉常見文言字詞。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前準備工作和課后的鞏固工作繁瑣而細致,必須扎實夯實基礎,積累量,才能實現質的突破。
二、大量的課外閱讀
語文學習,僅做好課內工作是不夠的,要真正提高語文能力,還需大量課外閱讀。可實施以下舉措:
(一)每天閱讀半小時的活動。在中午12:30――13:00,要求學生讀經典書。語文課本后面要求閱讀的書目要貫徹執行,如《伊索寓言》、《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除此必讀書目,還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經典書籍來閱讀,宿舍同學共同監督。
(二)七年級每周六下午安排自習課,閱讀《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教師監督。
(三)假期要求閱讀《愛的教育》等書,父母子女共讀,耳濡目染中提高語文能力。
語文教師監督和驗收,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仿寫100字,每周寫600字心得。學生通過三年閱讀,了解書中內容,陶冶情操,獲得啟迪,積累素材,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對語文提高能力如虎添翼。
三、豐富的語文活動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對于激勵學生閱讀和寫作具有重要意義。好的活動不僅激發學生的讀和寫的興趣,還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舉行的語文活動有:
(一)“好書推薦演講比賽”,要求學生推薦自己閱讀過的一本書,分兩個獎項來激勵學生――演講和演講稿。這個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寫稿件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演講能力,還起到激勵學生閱讀的作用。
(二)“詩歌朗誦比賽”,讓學生對經典詩歌感興趣并重視起來,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朗誦能力也能獲得訓練與提高。
(三)“詩詞默寫比賽”,主要默寫初中學到的詩歌和課外古詩,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默寫得多、準、美,進行獎勵,促進學生去背誦、積累經典詩詞,傳承中華經典。
(四)“規范書寫比賽”,這一比賽目的是督促學生寫規范字,寫正確的字,能夠工工整整,美觀大方,在良好的風氣下,學生有意識的去提高書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戲劇表演”,這一活動是配合《莎士比亞悲喜劇》《雷雨》等經典書籍設立的,學生讀后,將截取精彩部分,適當修改演繹,活動趣味無窮,可讓學生掌握書本內容和提高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六)創辦校刊、班刊,刊登學生優秀作文,激勵學生寫作。
(七)廣播站,播音員與稿件來源于學生,可提高學生的表達、寫作和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