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免疫學檢驗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12-26 16:30:2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免疫學檢驗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免疫學檢驗論文

第1篇

實驗教學用書為《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指導》(電子版),是《臨床免疫學檢驗》(康熙雄主編)的配套教材。我們根據教學重點應該落實在實用性上,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目的,盡量按照臨床免疫實驗室常用的技術操作方法來設計實驗課程。首先實驗內容要突出本學科的基本實驗技術;其次,從醫學檢驗學生的特點和大部分畢業生將來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和基礎研究工作的需求出發,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操作技術上;另外,根據免疫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科研領域中的特點,增加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具有促進作用的實驗項目。綜合考慮這幾個方面,我們將實驗分為:(1)驗證性實驗,包括經典抗原抗體反應技術、免疫標記技術、免疫細胞的分離;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補體活性的測定;(2)設計性實驗,包括ELISA法的建立;臨床相關實驗:包括間接熒光免疫法檢測抗核抗體;淋巴細胞亞群測定等。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臨床實驗室不斷地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全自動分析儀的操作在實驗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定期帶學生到醫院臨床實驗室見習,讓他們了解臨床免疫學檢驗動態及最新的檢驗儀器、檢測方法和發展趨勢。這樣不僅解決了教學實驗室儀器設備落后,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實驗教學與臨床脫節的難題。

2精確分配實驗學時

《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加深學生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我們根據本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整體教學內容進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實驗課安排在理論課之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后確定本門課程的教學時數為9時,其中理論課54學時,實驗課45學時,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比例為1.2:1。

3增加實驗室儀器設備投入,充分利于臨床醫院的資源優勢

良好的實驗室與儀器設備條件是實驗教學的最基本保障。近年來隨著臨床免疫學科的不斷完善和免疫學技術的成熟,以及基因組和蛋白組學的發展,醫學的各個學科均與此學科發生廣泛的交叉和滲透。相應技術在臨床免疫學檢驗上的應用日益廣泛。因此,實驗教學要為學生掌握這些新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使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中得心應手。我們的實驗課充分利用舊有設備,同時也爭取了新的投入。近年來,實驗室增加了教學設備包括顯微鏡、離心機、自動酶標儀、洗板機、水平電泳儀、分光光度計等。另外,由于自動化的進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設備應用于臨床工作中。這些設備價格昂貴,教學實驗室無力購買。所以,我們充分利用各個教學醫院檢驗科的資源優勢,將部分實驗課和見習課設置于教學醫院的檢驗科,用臨床資源優勢來彌補實驗室設備的不足。

4采用靈活多樣的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主要有PBL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LBL教學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討論式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等。對于設計性較強的實驗,我們運用了PBL教學模式,比如“ELISA檢測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師提出與本次實驗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和分析,教師只是起導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學生問題,維持實驗小組向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對于相對復雜的實驗內容采用LBL教學模式,如“免疫細胞的分離”等。對于相對簡單的實驗內容采用自主學習模式,比如“凝集反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指導》的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并完成實驗內容。在各種教學方法中加入討論式教學模式。針對實驗內容、實驗方法或實驗結果,在教師指導下,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多邊交流,相互探討,以求得真知。由于我們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實驗課變得生動有趣。同時,我們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將實驗變得形象。在實驗教學中,將實驗操作、實驗儀器拍攝成錄像進行播放。不僅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所用的儀器等,還能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將科研融入實驗教學

教師隊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對實驗教學有強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學校及醫院越來越重視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級的科研項目數逐年增加。我們也嘗試將科研融入的臨床免疫實驗教學中。比如“ELISA檢測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們教師自己正在研究課題的部分內容。實驗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動態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實驗考核機制

建立完善的實驗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把實驗技能成績按一定比例納入總成績。加大了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促使學生在平時的實驗操作中掌握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識的糾正錯誤的手法;在撰寫實驗報告時能認真思考,討論實驗成敗的原因,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學生對實驗課的內容感到有興趣,并加以重視,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后,也得到實習醫院指導教師的認可。當然,在兩輪的實驗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1)實驗資源的相對不足:在實驗課時我們一般將三名學生分為一組進行實驗,有的同學主動性不強,不能參與每一次實驗的操作,而是看同組的其他同學操作。我們應該加大實驗設備的投入,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手來。(2)實驗內容不夠充實:免疫實驗總會有反應和等待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總感覺無事可做。教師應該豐富實驗內容,比如增加多媒體動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等等來豐富實驗的內容,讓等待的時間增加趣味性和知識性。(3)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要固步自封。臨床免疫學檢驗日新月異地發展,很多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到臨床工作中。教師也要多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

7結語

第2篇

【關鍵詞】 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越來越需要高層次、高素質的檢驗人才。培養出具有廣博的基礎與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前醫學教育工作值得深入探討的教學改革課題。實驗教學是高等醫學院校的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一座橋梁,因此,作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之一的免疫學檢驗,有必要加強實驗教學改革,通過實驗課不但讓學生了解、掌握先進的免疫學檢驗技術和分析手段,還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起著關鍵作用[1]。

1 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1.1 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過去實驗課內容多是對經典實驗進行驗證,簡單的、低水平的重復,無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實驗環境中,學生缺乏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也談不上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為了使實驗課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本校設計了新的授課方案,實驗教學逐步轉變為綜合性、探索性為主要內容,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2 改變教學觀念,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長期以來,實驗教學方法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實驗過程首先由教師詳細的講解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甚至進行操作示范,學生只需按實驗教材機械地完成實驗操作即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實驗課改革從教學方法入手,實驗課的主角逐漸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將以教師講授和示范為主、學生被動模仿的教學方法逐步轉變為以教師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技能的傳授與訓練為重點、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和實驗的教學方法。授課重點放在啟發、挖掘學生的內在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方面,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整體優化。

1.3 變獨立分散的實驗為綜合性實驗 以往的實驗課內容大多是獨立的、傳統的單因素設計,一次課僅涉及單一的免疫學檢驗技術。由于新的教學大綱課時的減少,所以常規的實驗教學只能進行有限的幾項。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以輔助理論教學,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條重要途徑。而綜合性、系統性實驗教學體系,不僅把實驗內容改成多因素設計,幾乎涉及到免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全部內容。對于動物實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相同的實驗動物出現不同的實驗結果時,學生能針對性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實驗課教學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學生們在此次實驗中通過查閱文獻、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分析和撰寫科研論文式的實驗報告等,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過程的自主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知難而進的科學態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學生的畢業論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說明實驗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實驗教學的改革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1.5 實驗課教學方法已被寫入教材 由于實驗教學效果好,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獨創性,也得到各高校專家的認可。劉輝主編《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實驗指導》,人民衛生出版社;季育華主編《免疫學檢驗實驗指導》,高教出版社。

2 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

授課方案的基本程序是:實驗準備免疫原制備和鑒定免疫抗體制備抗體純化和鑒定酶標記抗體制備幾種免疫技術應用實驗結果及綜合分析論文式實驗報告。

2.1 抗血清制備的實驗中,實驗動物為科研兔,免疫抗原為傷寒沙門氏菌可溶性抗原、雞卵清抗原、綿羊紅細胞抗原。每兩名學生為一個實驗小組,實驗方案的詳細設計、實驗動物的免疫、飼養由學生獨立完成,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

2.2 涉及到免疫學技術及相關學科技術,主要是化學技術、生物學、生物化學技術、免疫學技術,實驗內容包括四個系統,即抗體系統、補體系統,細胞系統和細胞因子系統。充分體現技術內容的完整性。

2.3 報告書寫要求按論文形式完成,學生要自己查資料,能對實驗結果、現象及方法加以分析評價。

3 實驗教學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次實驗教學改革是結合了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實驗安排的主要是直接用于臨床疾病診斷和科研的技術內容。不僅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觀察判斷、分析解決問題及書面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和責任感,能夠在以后的醫院工作中更好地為臨床服務[2]。本實驗也是學生制作基本的免疫檢驗試劑盒的過程,對試劑盒研制過程有了一定的認識。本實驗獲得的抗血清還可以為其他免疫實驗課所用,節省教學開支,提高了教學投資使用率。本校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作用,結合學科、專業、課程特點,強化實驗教學環節,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總之,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現代化的實用型醫學人才,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3]。在國際教育中,把知識、能力、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三要素。醫學檢驗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和最新知識并及時反映在教學活動中,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及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個性發展及創新能力,以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的臨床工作能力和獨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醫學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鄭家茂,張胤.論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8,29(1):108112.

第3篇

1.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

1.1 培養方案

醫學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技能精湛,社會認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完成畢業論文,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宄和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學檢驗人才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更是醫學教育中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圍繞這個培養目標,2007年2月我校修訂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將畢業設計納入教學計劃,畢業設計時間也包含在畢業實習中。明確了重視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實施過程與管理

1.2.1 指導教師  畢業論文是學生在實習單位完成的,指導教師由實習單位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學術水平的教師擔任。學生在進入檢驗專業實習后,由實習單位安排符合資格的指導教師,對論文的選題、文獻資料查閱、開題、實驗、數據處理、論文寫作等關鍵環節進行指導。2006屆36名學生的畢業論文由28名教師指導,2007屆52名學生的畢業論文由46名教師指導。

1.2.2 選題與開題  在選題類型上,力求選擇題目小、實驗周期短、有一定意義的項目。在選題方式上,可由指導教師結合醫院實際或結合在研的課題提出,也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所長提出,與指導教師協商討論后確定題目。2屆畢業論文中,選題最多的方向是臨床免疫學檢驗,其次是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和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今年研宄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論著也顯著增加,說明畢業論文的研宄方向與整個檢驗醫學的科研熱點方向是一致的。

學生根據所選論文題目,查閱相關文獻,寫出開題報告。由所在實習醫院組織開題報告論證會,對論文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的可行性進行論證。開題論證通過的論文題目,才能進行實驗。

1.2.3 進程監控  主要采用導師監控與系部監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導師監控主要在體現《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指導記錄表》和《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評閱表》。在論文完成過程中,導師定期考核學生論文的進度及完成情況,填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記錄表。在畢業論文定稿后,由導師填寫指導教師評閱表,對論文水平進行評價,導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論文情況及論文水平,決定學生的答辯資格,導師評閱分數將會按比例記入畢業論文總成績。

系部監控主要是核實學生返校后提交的各種畢業論文相關材料。首先確定導師是否同意學生答辯;然后對實驗原始數據記錄進行抽查,檢查學生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檢查導師對論文修改的原稿,確定論文主要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檢查與學生研宄方向相近的主要參考文獻,杜絕嚴重抄襲現象。

1.2.4 論文答辯  為保證答辯工作的正常進行,制定了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程序:①組成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主要由系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及一些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組成,分成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及臨床血液學檢驗5個專業組,每組5~6名專家。②答辯資格審查:將學生提交的開題報告、導師評閱表等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根據導師評閱表確定導師是否同意學生的畢業論文提交答辯,從而確定學生答辯資格。③答辯:組織具有答辯資格的學生按學科分組進行答辯。學生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匯報論文主要結果與觀點,然后由評委針對論文提問,學生答辯,最后根據論文的質量和答辯情況填寫評分表。④成績評定: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分依據包括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評閱表和答辯評分表兩部分組成。論文成績分為5個等級:優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⑤答辯評優:分組答辯結束后,根據答辯成績和指導教師評閱成績所占的比例進行成績計算,根據成績等級評選出優秀論文。

2.取得的成績

2年來88名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88篇,論文涉及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專業,論文質量較高,成績優良率達64.78%,其中8篇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2006屆畢業論文有7篇已在學術期刊雜志上發表。

3.存在的問題

第4篇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和醫學中的前沿科學,免疫學發展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科學實力及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1]。從學科廣度上看,免疫學已滲透到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許多領域,形成各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已成為醫科院校所開設課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2]。為了提供更為有效的免疫學教學,結合我院設有臨床醫學、檢驗、藥學、影像等多個不同專業教學的現狀,對實現不同層次免疫學優質教學的策略作以初步探討。

1  不同層次免疫學優質教學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心理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美國學者卡羅爾認為“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醫學免疫學這門課程基本在大學二年級開設,這時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高中階段有顯著不同[3]:①自發性學習;②自我導向的學習;③對學習的題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經驗;④視實際需要發展出相應的情境學習;⑤以任務目的,或解決問題為取向的學習;⑥強烈的成長與發展動機。臨床、檢驗、藥學或是影像專業的學生,因其來源不同、現有認識水平不同、將來的去向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應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同層次的學習者,對同一問題,不同專業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答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正是這種分層次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在實現免疫學優質教學之前,應首先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階段及其學習特性。

2  建立不同層次免疫學優質教學的原則

   

免疫學是一門科學性、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在的知識結構及嚴密體系,決定了免疫學教學必須遵循一定規律。要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免疫學基礎差異大的問題,更有效地執行優質教學,有以下幾個原則需要把握。

2.1  建立有效率的教學模式  在免疫學知識鏈條中,不掌握前面的知識,就難以接受后面的知識。因此,在有限的授課過程中,全新的內容須花費較多的時間,而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則可以用較簡單的方式進行討論。教育理論研究中有學者提出“80/20法則”,即教師用8成的時間教學,2成的時間發問,而發問的8成問題應容易回答;而且,在這種教學問答中,由一名學生提出問題,轉為要求其它學生回答,可以提高參與度。實際教學時,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不同難易程度問題的比例。

   

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需要對教學目的達成共識,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同時,在教學中引進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好奇心、責任感、上進心,導通阻滯點、創設成功機會,激發學生產生向上的動機和行為,才能使學生全力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2.2  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各個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各自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的人際互動,充分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以我校前沿課程——免疫學為例:在講授細胞因子與黏附因子時,由于這部分內容更新較快,有許多前沿性的進展以及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因此老師使用了這種的“分層互動、自主學習、合作探討”的教學方法。在具體講授了細胞因子與黏附分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機制之后,即讓學生尋找其中自己感興趣的前沿點,然后自己查閱大量資料,經整理為體系后,讓學生在大家面前將自己深究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綜述性的表達。陳述后,聽講的同學提出問題,主講人回答或大家一起探討。對于旨在介紹前沿科學的學科而言,這種教學方式在鼓勵學生尋找個人興趣點的基礎上,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篩選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在等量的時間內,集眾人之力使大家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量,對本學科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4]。

2.3  講究授課語言藝術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授課藝術。以傾聽及溝通的語言吸引學生興趣,以探索的語氣引導學生,說話要風趣、幽默,善于組織課堂教學,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例如, 將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 分別比喻為邊防軍、清潔工、人民警察;整個體液免疫過程如同邊防軍在進行軍事作戰, 那么在講授“免疫活性細胞”、“處理、遞呈抗原”等知識時就容易理解了。教師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加以進一步深入提問:①彈跳法:將一名學生的問題交給其它學生回答。②開放式:以開放式的問題,吸引學生提出其它可能的答案。③課后思考:可留出一些待課后解決的問題,調動學生查閱文獻、尋找答案的積極性。雖然激發學習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各個學生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努力發掘有利因素,就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結合計算機實施優質教學  計算機制作多媒體授課,使教師能夠設計出既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能利用網絡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于計算機數據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提高。此外,互聯網以其大容量存儲的豐富性、高速傳輸的便捷性、人機交互的操作性和超時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點使免疫學教學能更為有效的獲取大量信息和文獻資料,加強優質教學的施行[58]。

2.5  定向培養目標模式  按照學生的畢業去向分層教學。正確定位后,以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為依據,分成不同層次,同一門課程教學的目標和知識的難度有區別。譬如,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安排一定時間到醫院見習,進行結合臨床的教學,這種理論和臨床相結合的免疫學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針對問題思考實際解決方案、將處理個別問題的經驗推廣到處理其它相關問題的能力,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2.6  以身作則  免疫學優質教學除了傳授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重視學生的行為改變。教師只有發展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顯示出高漲的教學熱情,注重與學生的互動,積極溝通、關心無偏見,以身作則,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行為品格,實現優質教學的最終目的。

3  免疫學優質教學的分層評估

   

分層評估是免疫學優質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完成免疫學優質教學前,教師應作出明確的評估體系,包括教學內容是否完整、建立具體的教學標準、確定適當的教學方針。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輔以不同的訓練和輔導,作出具有教育意義的評估,這種教育性評估能衡量知識、態度及技能三項是否存在有待改善之處。評估需根據審慎觀察學生的表現,收集、分析準確的教學數據,做后期整合分析。通過教學后對學生的評估,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書籍或進行相對應的實踐訓練。

   

我們總結了三個專業(檢驗、藥學和臨床醫學)6個組(3個對照組,3個優質教學組,共300人)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優質教學組學生科研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于對照組, 表現在期末理論課考試時,對有關涉及科研思維的分析題的平均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優質教學組學生共撰寫研究論文5篇(還有3篇正在撰寫中),綜述15篇。對照組學生按常規進行教學,沒有撰寫研究論文。這一結果表明,通過優質教學的思維理論培訓和親身實踐,可顯著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

4  結論

   

優質教學是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為培養多規格、多層次的人才打基礎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它不但尊重學生個性,而且開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明確努力目標,促進所有學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層次的免疫學優質教學還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教師經過這樣教導學生的過程,也可以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慰峰.免疫學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中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2;22(2):7378.

2 金伯泉,朱 勇,張新海 et al. 碩士研究生《醫學免疫學》教學初探 [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16(8):452453.

3 patel k m, moxham b j. attitudes of professional anatomists to curricular change [j]. clin anat, 2005; 21(11):2122.

4 沈哲旎. 中國高等醫學教學改革中新現問題之探討 [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5(9):13061308.

5 nyssen m. internet and nuclearmedcine [j].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graphics, 2001;25(2):201205.

第5篇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 腫瘤標志物放射免疫分析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血清AFP作為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仍有15%~20%原發性肝癌患者成假陰性[1]。本文通過聯合檢測的方法檢測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的含量,以探討其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正常對照組 30例(男27,女13),年齡35—47歲,平均37.6歲,均為體檢合格的正常人,無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疾患,肝腎功能正常。

1.1.2病人組 32例(男23,女9),年齡(34—62歲),平均57.2歲,均為經病理切片明確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被檢患者及正常對照者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1,分離血清,-20℃保存備用。

1.2.2方法試劑盒均由天津九鼎試劑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三種腫瘤標志物的正常值分別是

AFP

1.2.3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x±s表示,各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正常人和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含量。

2.2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陽性檢出率及聯檢的陽性檢出率。

3.討論

AFP為發現最早、應用最廣、研究最充分的腫瘤標志物[2],70年代起應用于臨床,是一種血清蛋白,主要在肝臟的卵黃囊合成。它是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水平與腫瘤的大小密切相關。AFP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損傷的肝細胞再生而幼稚化時,肝細胞便重新具有產生AFP的能力[3]。本文檢測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陽性率為81.3%,與國內外報道相符[4]。根據有關資料顯示,AFP>400ug/ml對診斷原發性肝癌沒有多大困難,但對于 AFP陰性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診斷存在有一定的困難。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5、6],有些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也有診斷價值,對AFP無法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有互補作用。本文應用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極大地提高了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陽性率,起到了互補作用。

CA-199為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消化道腫瘤細胞所分泌,是胰腺癌、腸癌、膽囊癌、胃癌及肝癌的標志物[7]。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與原發性肝癌患者有顯著差別。文獻證實,原發性肝癌患者的CA-199的陽性率約為72.4%,在AFP陰性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陽性檢出率。本文測定CA-199陽性率為65.6%,略低于文獻[8],證明該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SF的含量在一般情況下反映體內儲鐵含量,是檢查機體營養狀態、缺乏鐵及鐵負荷過度的指標,由于腫瘤也會導致血清鐵蛋白含量升高,它被認為是一種腫瘤標志物。SF在肝臟中含量豐富,肝癌患者由于肝細胞的變性壞死,使肝臟中的 SF大量流入血循環,使血中SF升高。有人提出SF對原發性肝癌有較好的診斷價值,甚至認為SF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第二腫瘤標志物,其檢出陽性率可達75%-76.6%。本文測定的陽性率為56.3%,略低于文獻[9]。

本文結果表明,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陽性率可達93.8%。

參 考 文 獻

[1]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8

[2]何浩明編著 醫學實驗研究論文集 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76

[3]崔銳腫瘤標志物在良性疾病中的濃度觀察放射免疫學雜志2004,17(2):138

[4]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9

[5]李立人等原發性肝癌血清AIF RIA結果分析放射免疫學雜志1994,7(1):14

[6]徐克成等 γ-谷氨酰轉換酶同工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意義的再評價江蘇醫藥 1988,14(1):1

[7]朱良如,侯曉華 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應用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9):574

第6篇

關鍵詞: 四年制醫學檢驗專業 培養方案 教學改革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相繼開設醫學檢驗5年制本科專業,發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家教育部將醫學檢驗專業(101001)納入新成立的一級學科醫學技術類(1010)之下,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因此,對于原來以培養5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如何使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適應新的形勢,重構醫學檢驗專業四年制本科培養方案,是擺在醫學檢驗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結合本校于2013年開設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改革,回顧對重構四年制本科培養方案的體會與思考。

一、明確四年制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

四年制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檢驗技師,直接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特點是實踐能力強、具有一定科研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

二、課程體系設置

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課程體系是特色專業方向培養的核心,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1]。目前我國醫學檢驗教育仍沿用傳統的醫學三階段論,即醫學基礎課、專業課、臨床實習按順序、分階段進行,其優點是以學科為中心,循序漸進地教學,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2]。這種課程體系在過去二十多年的醫學檢驗教育中發揮了令人矚目的巨大作用,為我國的現代化醫療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并且在未來的醫學檢驗教育中還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四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學制短、任務重,要在課程設置上既注重完整的知識傳授,又培養學生崗位基本能力,需要在強調學科系統性的同時,避免教學內容的相互重疊。必修課程學時過多,讓學生能夠有時間了解檢驗相關學科的知識,培養綜合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得到協調發展,適應臨床第一線對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本校的四年制課程設置如下:

1.注重人文教育,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論、鄧論、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衛生法學等。

2.公共基礎課為專業學習打基礎,主要開設課程有:大學英語,體育,高等數學,計算機,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醫用物理學等。

3.大類基礎醫學課,為專業學習打下醫學基礎,主要開設課程有:正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總論等。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中不斷深入,開設基因診斷學和醫學倫理學課程。

4.根據檢驗專業特點,開設專業教學課程,包括:血液學檢驗,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檢驗,檢驗儀器分析,臨床檢驗學,寄生蟲及檢驗,檢驗專業英語,輸血與輸血技術,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等覆蓋醫學檢驗各個方向的專業課程。

三、加強臨床實習,增強實踐技能

根據醫院檢驗技師崗位的要求,現在醫院檢驗科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是檢驗技師系列,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歸于醫學技術類就是適應這一實際需求。加強臨床實習,有助于培養動手能力強的、適應新的醫學檢驗發展形勢的人才。具體分階段進行:

1.在第二學年安排臨床見習,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可以以各醫院檢驗科及試劑、檢驗儀器生產企業為依托,時間2周左右。在第三學年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引入CBL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好常見的檢驗指標,使學生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初步接觸臨床,對臨床有一定的感性知識,了解醫學檢驗內涵及發展。

2.強化臨床實習前的崗前培訓,安排在進入臨床畢業實習前進行。針對專業實習要求、醫學檢驗綜合技能培訓等項目進行。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態度,有助于提高臨床實習質量。

3.臨床實習強化檢驗的綜合技能。在第4學年進入臨床實習,時間52周。其中10周設置為臨床內科實習,使學生對臨床對檢驗的需求有初步的感性認識;32周檢驗專業的輪轉實習,在此期間加大力度訓練檢驗的操作技能,結合臨床資料分析檢驗結果及掌握其臨床應用的能力。10周設置為畢業論文撰寫,在臨床實習開始,針對每位學生安排一對一的實習指導老師,在進入專業實習時即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實踐課題設計,提交開題報告,由實習單位組織專家對課題進行評估。讓學生經歷從選題方向、查閱文獻、確定方案、著手實驗、反復驗證,再到論文的寫作與修改一系列過程,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嚴格專業出科和畢業綜合考核。各專業出科考試安排在某個專業輪轉結束時,如該生輪轉完生化檢驗,則在出科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記錄入實習綜合考評表。實習結束返校后進行畢業綜合考核,畢業考核主要為論文答辯,成立答辯委員會,專家根據論文實際工作,提出一些問題和建設性建議,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論文設計,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培養基本的科研思維并鞏固醫學檢驗專業技能。

四、結語

檢驗醫學是現代精密的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醫學知識的有機融合,是醫學領域中發展較迅速的學科之一,其外延已經擴展到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檢驗、試劑研發、儀器設備制造和產品營銷等[3]。

對于新形勢下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培養,尤其原來以培養5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必須進行高效的課程體系整合并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實驗教學,強化訓練學生的臨床檢驗基本操作技能,借鑒較早開辦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教學院校的先進經驗,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4],為全面推進醫學檢驗四年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候振江,李紅巖,李吉勇.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J].檢驗醫學教育,2008,15(2):4-7.

[2]陳敏,胡建達,林孟戈,等.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6,7(2):66-67.

第7篇

傳統的教學觀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就是灌輸式教學,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知識的獲得全憑教師的一張嘴,課堂氣氛不活躍,在知識面前出現萬馬齊喑的局面并不罕見[2]。對于開設的實驗課,也是講得多、講得細,學生參加實驗盲目,之前往往不預習,只按教師安排的操作程序就行了,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一些學生應付差事,不求甚解,嚴重限制動手能力的提高。根據《獸醫免疫學》的課程特點和大綱學習要求,著眼于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對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采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改革方法

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首要條件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實驗課產生興趣,調動學生對實驗課的積極性。當今生命科學迅猛發展,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斷問世,要保持學生探究生命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學生具有實驗積極性和對實驗的興趣,才能讓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實驗中得到滿足,讓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實驗課上得到發揮,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極大提高。在探索實驗教學的改革中發現,在注重學生掌握免疫學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要不斷更新實驗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探索生物科學的熱情和興趣始終得到保持。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幾項具體措施。

(一)在保持基礎性實驗的同時,加強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如對2014級的學生開設了免疫學綜合性實驗,我們將學生分成團隊形式,一個團隊3-4人,有一個團隊負責人,每個綜合性實驗布置下來,由負責人將團隊成員進行分工,每人都要進行查資料查詢,通過資料查詢使學生了解實驗背景知識,建立文獻庫,然后根據所查資料寫出相應的實驗方案,最后匯總。因為每個人查閱的資料不一樣,思考角度不一樣,所以寫出來的實驗方案各異,但是團隊負責人會召集匯總,大家共同商量總結出一套適宜可行的實驗方案。如多克隆抗體的制備技術,具有綜合性、應用性和擴展性。從免疫動物的選擇、抗原的制備、免疫途徑的確定和免疫間隔時間的長短都是學生經過不同討論和設計而得到的。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團隊的學生都根據自己所查資料闡述想法,并用自己的文獻作為依據,通過討論,協商確定出符合具體實際條件的最佳方案,并以此開展實驗。這個綜合性實驗由于歷時長,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團隊精神。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免疫學領域最新科技動向及成果對現代工程技術現狀的了解。通過類似綜合性實驗,學生普遍反映,以前零散的感性認識經過這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錘煉后都融合起來了。有些實驗由于實驗室條件的限制,不能開展,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學生做實驗的訓練,我們采取了設計模擬實驗的創新模式。比如,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實驗,因為涉及細胞培養、動物的免疫和雜交瘤細胞的融合等過程,所需要的實驗條件和儀器設備很高,但是一個綜合性實驗。我們讓學生通過上網看視頻,查閱文獻等,模擬設計出實驗方案,每個人都有,這樣雖然沒有經歷實驗,但實驗設計過程讓學生長了見識,知曉了實驗全流程。課程實踐表明,設計性綜合大實驗的開設,從籌劃、設計、思考、查閱資料和觀測實驗結果等諸多方面,學生實驗能力都大大提高,對他們今后的畢業設計或參加工作及從事科研都大有裨益。

(二)為了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強化主動性,我們特意設計場景實驗,引入具體的免疫學臨床病例進行教學,讓學生扮演檢測人員,可取得滿意的效果。如在凝集試驗中,我們可以讓學生作為政府檢疫部門的檢疫工作人員,任務是對某大型奶牛場進行布氏桿菌病的免疫快速檢測,篩選出陽性病例進行淘汰。讓學生先行查閱資料,從資料篩選出快速檢測方法,同時給學生介紹奶牛的布氏桿菌病的臨床檢測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這個案例使學生不僅學以致用,學到免疫學實驗的方法,而且讓學生學到獸醫專業的其他知識,同時樹立專業思想,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極大滿足。

二、實驗課考試模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性思維

第8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Pest Control

主管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河北省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河北省委員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6245

國內刊號:13-1068/R

郵發代號:18-335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9篇

[關鍵詞] 塞克硝唑;百令膠囊;滴蟲性尿道炎

[中圖分類號] R5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2(a)-051-02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ecnidazole Tablets combined with Baili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monal urethritis

DU Xiaoya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Ji'ning27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ecnidazole Tablets combined with Baili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monal urethritis. Methods: 59 cases with trichomonal ure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29) was only treated by oral Metronidazole Tablets. The treated group (n=30) was treaed by oral Secnidazole Tablets and Bailing Capsul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IgA, urinary sIgA and urine sIL-2R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the recurrence was recorded after 3 months. Results: There were more effective and lower relapse in treated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ecnidazole Tablets; Bailing Capsule; Trichomonal urethritis

滴蟲是侵犯泌尿道的一種常見病原蟲,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侵犯尿道引起尿道炎,侵犯膀胱引起膀胱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可侵襲至腎臟,引起腎盂腎炎,而且近年在我國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亦常并發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易復發,這雖然與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有關,也有局部黏膜免疫防御力及全身免疫狀態下降的因素。筆者應用新一代抗滴蟲藥塞克硝唑聯合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對滴蟲性尿道炎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9例均為2008年7月~2009年10月就診于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①有尿路感染癥狀;②尿細菌檢查陰性;③實驗室檢查發現滴蟲;④本人或配偶有滴蟲性陰道炎。患者年齡20~60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使用塞克硝唑聯合百令膠囊的治療組(30例)和使用甲硝唑的對照組(29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塞克硝唑口服1周,同時口服百令膠囊(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主要成分:蟲草菌絲體干粉)4周;對照組單純給予甲硝唑常規量口服2周。配偶亦有滴蟲感染者同時予以驅蟲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1.3 療效判定及觀察指標

依據衛生部藥政局1993年7月制訂的《新藥(西藥)臨床論文指導原則匯編》進行判定。治療效果分為,①治愈:療程完畢后癥狀消失,尿滴蟲陰性,并于第2、6周復查尿滴蟲仍陰性;②無效(治療失敗):療程完畢后尿滴蟲鏡檢仍陽性或者治療后尿滴蟲鏡檢陰性,但于第2周復查時又陽性,多數患者同時有癥狀。復發病例:療程完畢后癥狀消失,尿滴蟲陰性,并于第6周復查尿滴蟲又陽性。最終治愈率為治愈且未復發的患者。在治療開始時及治療后第2個月時檢測治愈患者的血清IgA、尿液分泌型IgA(sIgA)及血清和尿sIL-2R 水平并進行比較。3個月后記錄復況。血清IgA、尿sIgA及血清和尿sIL-2R均采用單克隆與多克隆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試劑由青島大學醫學院免疫教研室提供)。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后兩樣本均數的比較行t檢驗,組間差異用方差分析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臨床病效評定

兩組患者的最終治愈率與復發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免疫學指標分析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gA、尿sIgA、血清和尿sIL-2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對照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組(P

表2 兩組免疫學指標比較(x±s)

3 討論

滴蟲是一種寄生蟲,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它常侵犯泌尿道,男女均可發病,感染的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后的逆行感染。可侵犯尿道形成尿道炎,可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燒灼感等癥狀,也可形成膀胱炎,患者除表現有膀胱刺激癥狀外,還可以有終末血尿,還能侵襲至腎臟,引起腎盂腎炎,這也是滴蟲引起感染較重的結果,其癥狀同腎盂腎炎,尿道分泌物、尿液檢查可見滴蟲。尿道滴蟲病的治療方法相對單一,目前主要以傳統的抗滴蟲藥甲硝唑進行治療,部分結合中藥治療,副作用相對較大且復發率高。隨著現代對廣譜抗原蟲和厭氧菌藥物的研究,越來越多的高效、副作用小的藥物在臨床應用。筆者采用目前較新臨床應用較少的5-硝基咪唑類塞克硝唑進行治療,在采用新藥治療的同時,發現大多數患者存在或輕或重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2]。理論上講,病原體進入泌尿道后必須經過定居、黏附及侵入才能導致泌尿道感染[3],而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具有完善的防御機制防止泌尿道感染發生。Christmas[4]研究揭示,與正常健康人對照,膀胱炎患者膀胱壁有大量的分泌IgA的漿細胞。有學者證實,在泌尿道滴蟲感染期間,抗體分泌細胞和B-淋巴細胞游走到腎臟及尿道黏膜下。與此同時,免疫相關抗原表達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也被證實存在于尿道黏膜上皮及腎小管上皮。抗體反應可以促進吞噬細胞對細菌的調理素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被抗原抗體激活的補體系統,進一步促進局部抗感染作用的生物放大效應。產生的免疫球蛋白能限制大腸埃希菌黏附于尿路上皮并防止感染進一步上行導致腎盂腎炎。有研究者報道,泌尿道sIgA水平越低,患者泌尿道滴蟲感染的可能性越大[5]。而筆者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經加用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治療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血清IgA、尿sIgA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細胞因子是泌尿道原蟲感染防御機制的重要部分。局部產生的細胞因子能促進吞噬細胞的游走和聚集,刺激淋巴細胞產生免疫調節因子[6]。活化的T 細胞、單核細胞和一些B 細胞系表面均可表達sIL-2R , 多數學者認為sIL-2R 是細胞表面的IL-2R分子經蛋白酶水解而產生, sIL-2R的釋放是上述細胞活化的特征標志。Rubin報道在IL-2R 刺激的T 細胞培養上清中, sIL-2R 含量與T 細胞數呈正相關[7]。另外,原蟲感染后也產生大量的IL-1、IL-8、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同時還能刺激尿路上皮細胞表達人類白細胞抗原Ⅱ類分子,在消除細菌性泌尿道感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8],筆者的研究結果同樣顯示,血清和尿sIL-2R在加用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治療后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塞克硝唑聯合百令膠囊治療滴蟲性尿道炎能在有效驅蟲的同時提高患者體液及細胞免疫力,臨床療效強,復發率低,是一種值得研究推廣的聯合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53-856.

[2]范興忠,高巖,孔敬武,等.尿路感染患者血清和尿sIL-2R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J].免疫學雜志,1997,13(2):108.

[3]Sauer FG, Mulvey MA, Schilling JD, et al. Bacterial pili: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J].Curr Opin Microbiol,2000,3(1):65-72.

[4]Christmas T. Lymphocyte populations in the bladder wall in normal bladder, bacterial cystitis and interstitial cystitis[J].Br J Urol,1994,73(3):508-513.

[5]馬濟民,程威英,馮菡芳,等.尿路感染時尿分泌型IgA的觀察[J].中華腎臟病雜志,1985,1(2):821.

[6]Uehling DT, Johnson DB, Hopkins WJ. The urinary tract response to entry of pathogens[J].World J Urol,1999,17(6):351-358.

[7]孫建實,魏星珠,安立文,等.反復發作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與免疫學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0,6(3):156-158.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院一区二区 |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 看全免费的一级毛片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黄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 |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看黄色小视频 | 欧美大片大片播放网站 | 欧美日a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奇米7788 | 99re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 日韩一级在线 |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婷婷在线 | 天堂激情网 | 四虎影院在线看 | 国产一级一国产一级毛片 | 60分钟短片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经典自拍 | 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韩日免费视频 | www国产视频 |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 久久九九精品视频 | 免费毛片视频 | 欧美爱爱爱|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 欧美日本片 | 四月激情网 | 777影视电视剧免费看 | 99欧美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 日本免费a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出 | 看黄大片app蝴蝶影院 | 她来自台北 | 成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