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13:02:3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pdca循環法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理念pdca在煤礦安全管理中具有循環的特性,促使煤礦管理的整個過程,都可通過PDCA循環法表示。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運行,不僅體現邏輯優勢,更是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經濟效果,充分調動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分析煤礦安全管理中PDCA循環法的運用理念,如:
(1)P:其在理念方面偏向于數據統計,針對煤礦安全管理的現狀,規劃相關的管理標準,結合標準內容確定管理的目標,滿足煤礦安全管理的需求;
(2)D:其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運行理念具有過程性的特點,致力于高效完成管理目標,避免煤礦安全管理過程中出現風險,提高煤礦安全管理的實施水平;
(3)C:根據PDCA循環法的管理效益,檢測過程及已完成環節的安全效益,有效分析各項管理措施的價值;(4)A:該階段具有匯總的理念思想,通過PDCA循環法中的衡量標準,評價安全管理的整個過程,優化煤礦的安全管理,與此同時,控制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風險,執行循環管理。
二、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結合PDCA循環法的應用理念,規劃其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框架,分析PDCA的實際應用,如下:
1.策劃(P)階段的應用。策劃是煤礦安全管理的首要階段,主要用于分析煤礦生產中的安全項目,規劃未來可能發生的安全威脅,提前做出預防性的安排。策劃階段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發揮預測、統籌的作用,反饋安全管理的活動信息,便于規劃煤礦生產的管理活動,利用實踐性的手段達到管控目的。例如:某大型煤礦生產企業,充分利用PDCA循環法,該企業在策劃(P)階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方案,嚴謹規劃了安全管理的目標、途徑,利用策劃方案調動該企業的管理,以免遺漏安全管理的項目,該企業根據策劃內容,指導并決策企業工作人員的行為,而且PDCA中的策劃,規范了安全管理的標準,為該企業提供科學的管理方向。策劃是PDCA循環法的起始部分,其在煤礦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主動找出安全管理的主體內容,同時根據內容再衍生與其相關的其他管理項目,確保煤礦安全管理計劃具有實踐的價值意義。
2.實施(D)階段的應用。PDCA循環法中的實施階段,即是干預煤礦的安全管理,確保各項管理符合標準的策劃。實施階段在煤礦安全管理中較為復雜,負責多項工作內容,如:分工、監督等,拉近管理目標與實際管理的距離。實施在PDCA中占據核心地位,其對煤礦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影響,成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環節。部分煤礦生產企業不僅利用PDCA完成決策實施,更是利用其完成管理監督,監察管理實施是否具備可行性,一旦發現不良因素,立即進行調控,確保安全管理的順利實施。例如:某煤礦企業在執行安全管理時,策劃方案與實際管理發生脫節,增加安全管理的風險系數,此時該企業直接利用PDCA循環法,通過實施階段約束管理的過程,以策劃方案為目標,不斷對實際管理進行協調,促使兩者逐漸一致,由此規避了該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的潛在風險,進而提高該企業管理的安全度。
3.檢查(C)階段的應用。PDCA中的檢測階段,運用在策劃與實施之后,規避前兩個階段中遺漏的風險,排除風險隱患。煤礦安全管理本身屬于系統性的項目,而且風險系數比較高,較容易遺漏管理項目,所以通過PDCA循環法中的檢查階段,完善煤礦的安全管理。例如:某大型煤礦企業,生產運行設備種類多,運行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該企業通過策劃和實施已經對安全管理做出了規劃,但是仍舊無法規避細節隱患,如運行設備的潛在問題、新老設備的交替問題等,還需利用檢查階段,找出細節性的管理內容,加強安全制約的力度,該企業在檢查階段的控制下,全面檢測煤礦生產的設備,深度做好安全工作,針對設備運行進行考察、考核,及時更換低于標準運行的設備,科學管控該煤礦企業的設備運行,降低事故發生率。
4.處置(A)階段的應用。PDCA循環法中的處理階段比較特殊,不僅參與到安全管理的過程中,而且更傾向于已經發生的安全事故,提出正確的解決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影響范圍,最大程度的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效益。處置階段在煤礦安全管理中起到整改的作用,消除安全事故引發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利用組織的方式改善事故現場。除此以外,PDCA循環法處置階段在煤礦安全管理中,還可準確找出引發安全事故的源頭,提前啟動管控措施,維持煤礦安全生產的環境,發揮PDCA循環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解決煤礦管理中的安全問題,保障處置階段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效率。
三、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評價
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評價意義,指導并約束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分析PDCA循環法的評價,如:
(1)強化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風險預測,制定多項風險預測計劃,彌補煤礦安全管理的不足之處,基于PDCA循環法的煤礦安全管理,確保各項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2)推進煤礦安全管理的改革,摒棄原有不合適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評價管理的整體過程,提升管理的實際標準;
(3)為煤礦生產構建安全的管理環境,利用PDCA循環法,管控煤礦生產,體現安全管理的價值,拓寬了煤礦安全管理的效益。
四、結語
[關鍵詞]PDCA循環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G642.4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9-0173-02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培養計劃中規定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論文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是評價一所高校教育質量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評價本科畢業生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尺。[1][2]然而,近幾年畢業論文的質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何改善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成為教育部門和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質量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經驗和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實踐,筆者認為將PDCA循環法應用于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工作中,既可以不斷提高論文的管理水平,又可以加強對論文的監控力度,從而進一步改進本科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實現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持續提升。[3]
一、PDCA循環理論
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美國質量管理大師戴明于1950年提出的,因此又稱為“戴明環”。[4]
(一)PDCA循環的內容
內容包括四個階段:計劃階段(P)、執行階段(D)、檢查階段(C)、處理階段(A)。
具體包括:制訂目標、方針和計劃,執行計劃,檢查執行計劃的結果,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標準化;對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引起重視。對于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循環里解決。
(二)PDCA循環的特點
1.各級質量管理都有一個PDCA循環,形成一個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滾動向前發展。
2.每個PDCA循環,都不是在一個水平面上循環,而是像爬樓梯那樣,每一循環都有新的目標和內容,這意味著經過一次循環,解決了一批問題,質量水平就有了新的提高。
二、PDCA循環是一個周而復始,永不停歇的過程
(一)PDCA循環的應用
PDCA循環不僅是質量管理活動規律的科學總結,是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科學程序,也是一種科學管理的工作方法。[5]PDCA循環最初在企業質量管理中應用,后來逐漸應用于市場營銷、醫藥等領域,現在已經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該方法既可以指導實踐工作,又可以指導日常生活。
(二)PDCA循環法在改進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中的應用
PDCA循環四個環節缺一不可,其中:P是基礎,D是核心,C是手段,A是根本。[6]四個環節環環相扣,使得循環能夠上升、提高到新的高度。
1.計劃階段
學生畢業論文計劃的制訂,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基礎。要制訂科學合理的畢業論文工作計劃,不僅要全面部署,而且要突出重點。一方面要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從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論文的選題、開題、撰寫、答辯和評分標準等各方面工作都要規范,形成畢業論文指導手冊等規范的管理文件和標準;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目前畢業論文的完成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最后針對主要原因制訂出解決問題的計劃措施。
在計劃階段,學院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論文指導教師與畢業生多溝通,在不違反學校畢業論文工作要求和進度安排的前提下,盡量兼顧學生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實習等實際情況。
2.執行階段
執行階段是PDCA循環的核心,它是整個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必須嚴格按照計劃內容實施,老師必須在論文管理關鍵環節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一階段有很多具體的環節,包括論文的選題、資料查找、師生見面會、開題論證、撰寫論文、答辯等,完成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同樣遵循PDCA 循環法,這就是大循環里面的小循環。
通過執行,一方面使學生熟悉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格式和寫作規范,初步了解畢業論文寫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專業的一些研究內容,掌握文獻資料查找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還可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層次解決,保證論文質量的提高。
3. 檢查階段
檢查是整個PDCA循環的手段。為了加強畢業論文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考核,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學校必須在畢業論文寫作的全過程進行檢查。具體包括前期檢查、中期檢查以及后期檢查。
(1)前期檢查
前期檢查是學校對畢業論文前期工作的檢查,做好指導老師和學生的資格審核工作,做好選題和開題等環節的工作。檢查內容具體包括:
①檢查師資力量配備
A.審核指導教師的資格
指導教師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研究生學歷,有一定教學經驗和研究能力,工作作風嚴謹、認真負責,應有畢業論文指導經歷或設計、生產實踐經歷。首次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應在具有高級職稱、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工作。助教可作為畢業論文輔導教師。
B.審核師生比
為確保指導質量,充分發揮指導教師作用,各類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不應該過高,因此要嚴格審核 “師生比”。
②審查畢業論文選題
A.畢業論文選題是否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滿足教學基本要求,是否有利于學生得到較全面的訓練并鞏固、深化和擴大所學專業知識。
B.選題是否結合了生產實際、科學研究和實驗室建設需要。
C.是否堅持一人一題,數名學生共同完成的課題中是否明確了每個學生應獨立完成的任務,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較全面的訓練。
③檢查指導教師的資料準備情況
A.畢業論文題目申報表、任務書及有關指導文件是否及時下達。
B.任務書中對學生設計的工作計劃、分階段工作要求是否制訂。
C.任務書中對學生閱讀的參考文獻、收集設計所用的資料是否提出了要求。
④其WB 教學環節的準備情況
A.與畢業設計有關的實驗條件是否落實;
B.畢業設計的實習工作進行情況。
(2)中期檢查
在畢業論文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做好兩方面的檢查工作。一方面是對指導教師的檢查,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檢查。對于指導教師的檢查,包括教師輔導學生的時間,以及學生遇到問題老師能否及時地予以解決和幫助;對于學生的檢查,主要集中于把握學生畢業論文進度和質量,督促學生按計劃進度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任務,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向學生反饋,確保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
(3)后期檢查
在畢業論文答辯時,院、校畢業論文指導委員會組織好畢業論文質量審查和答辯資格審查工作。重點對學生畢業論文各項材料的完整性、規范性、準確性進行檢查;檢查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檢查畢業論文成績評定的合理性等。[4]
4.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PDCA循環的根本階段。畢業論文工作結束后,要對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總結,總結成功的經驗,制訂一個標準,在下一屆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中作為一個參考,鞏固成績。遺留的問題自動轉入下一個循環中去,即轉到下一屆學生畢業論文管理中去解決。如此周而復始,畢業論文質量就會螺旋上升,一屆更比一屆好。
三、結語
總之,將PDCA 循環法應用于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中,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新理念和創新探索,是對畢業論文質量進行全面管理的有效途徑。該方法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增強畢業論文管理的科學性,而且會使畢業論文質量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李適.PDCA循環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升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7).
[2]張玉勝,溫少如.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淺析[J].高等教育,2012(7).
[3]貝金蘭.基于PDCA循環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J].科技與企業,2011(12).
[4]趙陽,基于PDCA循環的商業銀行薪酬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科技期刊不同于其他種類的刊物,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專業性、學術性及持久性等特點。本文就全面提高科技期刊質量,結合科技期刊自身的特點,嘗試將PDCA循環法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運用于期刊編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期建立由期刊全體編輯人員參與的出版物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
[關鍵詞]
科技期刊;PDCA循環法;質量管理
一、發展現狀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及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淵源流傳。然而隨著電子產品的日漸普及,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在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語言文字及語法等錯誤無處不在,即使是經過嚴謹的文字編校過程的以學術理論為主導的科技期刊之中語言文字的差錯、不規范現象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各種各樣,既有編校工作方面的問題、也有編輯人員自身文化修養及學術水平方面的問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期刊已成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科技期刊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從1949年建國時期的80種到目前的6000余種[1],由各高校主辦的高??萍计诳瘮盗吭诟母镩_放以來猶如雨后春筍,進入一個全盛的發展時期,目前已達1276種[2]。其學科領域基本上涵蓋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形成了支撐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一系列比較完善的期刊體系。其水平和影響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科技期刊數量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出現了重復辦刊、刊登論文內容空洞、編校質量低下、編輯部管理混亂等等問題。本文從高??萍计诳尜|量管理角度出發,運用PDCA循環法,從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審定發稿及發稿后的編輯處理工作等方面實施管理,以期全面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和管理質量。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發行等一系列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存在著管理粗放,不規范的問題。大大影響著期刊的質量及期刊社前行的步伐,具體表現如下。
(一)管理不規范、缺乏專業性
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都隸屬于某一個單位或掛靠在某個部門,或是某一所高校的一個部門。尤其是高??萍计诳?,均以高校學報編輯部的形式或學報辦的某個刊物的形式存在著,真正走向社會、自負盈虧、獨立存在的少之又少。因此受到學校整體教學行政管理的約束,缺少專業性和針對性,有些高校將學報編輯部歸屬為行政部門,其管理方式與行政部門同樣;而有些高校將其歸類于教輔部門,受到教學與行政雙方面的管理,責、權、利不明,管理粗放又缺少規范性。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客觀成因,也有管理理念上的主觀原因。根據《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學術期刊,必須要有明確的、符合條件的主管和主辦單位。因此就容易出現上述情況,造成了管理上的不規范,同時也帶來學術領導層面的行政化[3]。
(二)編校不規范、質量差
編輯工作貫穿整個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由編輯人員所承擔。由于編輯人員是辦刊的主體,毫無疑義的是出版工作的骨干力量,而編輯人員的各項素質直接影響刊物的質量,是控制刊物質量的關鍵。一期刊物,即出版物從選題策劃、組稿、審稿到編輯加工、校對、編排、封面設計等等諸多環節,自始至終都離不開編輯人員的主觀意識、文學素養、學術知識等方面能力高低的影響。據了解,目前各高校學術期刊編輯部的稿件初審一般均由編輯人員承擔,因此,每位編輯人員要對來搞進行真實性及科學性方面的判斷,又要對來稿進行評價與選擇,這些都需要編輯人員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較強的責任心。然而,有于種種原因,許多高校對科技期刊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沒有細致規范的管理規章制度,無論是對學報編輯部的管理還是對編輯部的編輯人員的管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不規范現象。因此導致部分編輯人員工作態度懶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工作態度,缺乏責任心,進而導致影響期刊的質量,乃至影響學校的名譽。
三、用PDCA循環法實施管理
根據上述問題分析,科技期刊質量管理既包括對編輯部工作的管理,也包括對編輯人員的管理;既包括對工作流程的管理,也包括對編輯工作各個層面的管理。汪玲,夏黎明,汪曉等人認為,科技期刊工作的全面質量管理包括全面期刊工作的各個方面、全程整個編輯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和全員所有參與期刊工作的人員及工作對象的質量管理[3]。本文對編輯工作全過程引進PDCA循環法進行管理,即把PDCA循環法中的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各個階段分別對應編輯工作中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審定發稿及發稿后的編輯處理工作,螺旋流動上升,以期對期刊全面質量管理提出建議,使期刊邁上新臺階。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所提出的,它詮釋了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使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程序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這個程序的全部過程,即對某項工作的質量管理進行制訂計劃和組織實施、實現目標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為一個不停頓的周而復始的運轉的過程。PDCA循環是爬樓梯上升式的循環,每轉動一周,質量就提高一步,只有在日積月累的漸進改善中,才可能會有質的飛躍,才可能進一步完善每一項工作,直接影響著一個組織發展與進步,即原地踏步還是持續進步(如圖1所示)。對于管理者來說,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首先要提出一個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有個計劃(P);計劃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計劃實施具體步驟(D);當完成這些工作以后要進行檢查(C),看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通過檢查找出問題和原因;最后就要進行處理,將經驗和教訓制訂成標準、形成制度(A)[4]。在期刊編輯管理工作中我們全面引進、試行PD-CA循環法。從選題策劃、組稿、審讀、審改、審定、編輯加工、校樣處理、刊發、總結等期刊工作的總體流程進行分析、檢查、總結及改進。實踐證明,采用PDCA循環法能有效地達到管理期刊質量的預期目標。期刊編輯管理工作中PDCA循環法的四個階段:P(計劃PLAN):編輯工作中的選題策劃環節D(實施DO):編輯加工、校對、出版環節C(檢查CHECK):審定發稿、評估結果環節,總結本循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A(處理ACT):提出改進意見環節,為下一期循環提供改進和標準化推廣建議
(一)計劃階段
這個階段是PDCA循環法管理程序的起點和依據。應在新年度來臨之前,時間上應與上一年度最后一期期刊共同進行。依據上年度的總結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年度期刊的欄目策劃、選題、組稿等工作。具體到欄目名稱、實施負責人及完成時限等。以《財經理論研究》為例,我們除加強宣傳外,還組織每位編輯學習同類優秀期刊,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點,創建特色欄目“區域經濟”與“絲路經濟”。擬定組稿計劃,一方面約請知名專家撰稿,稿酬從優,另一方面不拘泥于高職稱、高學歷,以稿件質量為選稿標準,多方吸引優秀稿件。通過PDCA循環管理法策劃、選題、組織優秀稿件,辦出刊物特色。根據《財經理論研究》期刊的特點,我們努力辦好財經理論方面的研究,突出刊物的理論性與專業性特色。我們除了向專家約稿外還在網頁上刊登《征稿啟事》,不但擴大了期刊的影響力,還保障了一定數量的稿源。通過實施PDCA循環法管理程序在每一次循環組稿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來稿的質量及數量。
(二)實施階段
這個階段是建立PDCA循環法管理程序的實質和核心階段。需要將計劃階段的目標具體化,責任化。建立質量管理負責人及質量保證體系,把完成目標任務的時間、要求及改進目標等落實到責任人身上。指定專職編輯、責任編輯和執行編輯等負責刊物的具體實施。首先依據計劃階段的組稿情況選擇稿件,再依據統一編排規范編排稿件,并設立審讀制度,嚴把稿件編排質量關,建立健全期刊全面質量管理保證體系。無論是科技期刊還是一般期刊,都存在出版工作環節多,工序復雜等特點,這些特點又無形中就增加了全面質量管理的難度。因此我們從人員質量、工作質量、產品質量幾個方面入手細分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降低難度[5]。人員質量:重視對編輯人員質量管理的教育,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定期召開編輯業務學習會,加強每位編輯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從自身做起,積極主動參加相關業務培訓,要求規范編校標準,不斷提高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工作質量:主要從編輯編校工作與工作方法方面入手,狠抓關鍵環節和工序。定期召開編委會議,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專門設立審讀室,強調加強文章的審閱工作,多層次把關,將期刊質量做到最好。產品質量:主要從設計質量、紙張質量及印裝質量等方面著手,把好形成成品的重要環節。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科期刊,幾乎每篇論文中均有圖和表,還有很多公式,因此狠抓圖表質量是把好產品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敦斀浝碚撗芯俊访科趦软搱D表近100項,每張圖表的處理都要求精益求精,一些作者提供的圖表經過排版,放大以后像素會降低,缺乏清晰度難以達到滿意效果,無法使用,這就需要編輯人員對其進行再加工工作,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對編輯人員進行培訓,掌握圖表的排版業務,最終實現了適合本刊特色的,較為完善的圖表糾錯、排版工作流程,既提高了圖表質量,又節省了時間和排版費用。
(三)檢查階段
這個階段是建立PDCA循環法管理程序的關鍵和保障階段,即檢查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就必須對刊物整個出版過程進行全程監控,不僅要檢查組稿、選稿的恰當與否,還要檢查編輯工作中的編校全過程,并將檢查制度化、規范化。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做人如此,更何況一個編輯出版部門,一定要將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必須嚴格堅持《期刊出版管理規定》、“三審制”等相關規章制度。
(四)處理階段
這個階段是建立PDCA循環法管理的總結和升華部分。在總結這個出版周期里的各個環節中的成功經驗,制定標準,形成相關文字內容,為下一個出版周期提供好的經驗。以《財經理論研究》為例,在紙刊出版后,編輯部主任組織全體編輯及編審人員召開學習討論會,總結前3個階段的工作,分析刊物質量、考核欄目建設情況以及優秀論文的轉載率等,找出問題、明確責任、提出改進措施。
四、小結
創建優秀期刊,組建品牌欄目都離不開質量優良的稿件,刊載論文的質量永遠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經過多年的辦刊經驗,我們成功地研發了一套適合自身學報編輯部發展的按照PDCA循環管理模式制定的全面質量管理程序。并且嚴格按照編輯部制定的方針和質量管理目標進行管理,做好計劃(P)、實施(D)、監督(C)和檢查(A)等工作,對期刊質量進行全程嚴格監控。每位編輯人員、審讀人員除了要服從全局的利益,服從統一指揮、調度外,還要建立各編輯室和各道工序的工作規范管理制度,明確各類業務人員的具體工作和相關責任,使期刊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邱均平,燕今偉,劉霞,等.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R].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劉小燕,姚遠.改革開放以來高??萍计诳y計分析與前瞻[J].編輯學報,2015,(10):433.
[3]汪曉,汪玲,關鍵.編輯創新與期刊特色《放射學實踐》的轉型之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4):332.
[4]曹榮桂.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59,162.
[5]朱思群,趙其斌,李玉坤.科技期刊內部運營的全面質量管理[C].鄭州: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關鍵詞:PDCA;腦卒中;健康教育;康復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現意識、運動、認識、語言、知覺及情緒等功能障礙[1]。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臨床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存活者中約75%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認知功能、等的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2]。但是如果能夠及時給予正確的功能訓練,可明顯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并提高其生活質量[3]。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按照策劃、實施、檢查、處理的四個順序逐步進行,多次循環以達到最佳狀態,已經成為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化"的基本方法[4-5]。本研究以PDCA循環理論作為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指導原則,旨在探索PDCA循環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筆者在臨床工作中與傳統康復護理相比較,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腦卒中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齡38~64歲,平均(52.6±5.1)歲;其中腦梗死患者69例,腦出血患者3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8~63歲,平均年齡(50.8±9.6)歲;病程8~62 d,平均病程(35.0±13.8)d。觀察組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齡40~64歲,平均年齡(53.3±7.2)歲;病程10~56 d,平均病程(33.8±12.7)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病程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并經過顱腦CT或MRI明確診斷的患者;②年齡范圍38~64歲的患者;③自發病到入院治療的時間≤3個月;④所有納入人群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腫瘤或血液疾病等導致的腦卒中患者;②存在肝腎、內分泌或其他全身系統性疾??;③嚴重松弛性麻痹患者;④嚴重認知障礙等不能配合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1.3.1試驗組 采用PDCA循環管理聯合健康教育的康復方法。
PDCA循環管理:①P(計劃階段):所有患者入院時進行詳細檢查,了解患者病變部位,找出影響患者功能的各種因素。根據結果制定個體化訓練、護理方案[6];定期對納入患者進行身體機能的評估;②D(實施階段):早期在不影響搶救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期易出現的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在軟癱期,應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誘發聯合反應和共同運動,促使早期回復患者患側部的肌張力;在痙攣期,由于患者容易因痙攣而出現異常運動模式,這一階段應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多進行自主運動;③C(檢查階段):根據初期計劃的時間段,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詢問患者每日的基本情況,重點對其功能的改善和癥狀的恢復進行評估;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對策;④A(總結處理階段):認真總結每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所采用的護理模式,并對其中的缺點進行改進,在科室內進行推廣應用,為下一循環的護理工作做好準備。
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應及時給予疾病教育、生活飲食指導及預防再發等相關知識。
1.3.2對照組 每天按時進行對患者的基本的肢體功能鍛煉,兩組療程均為4 w。
1.4評價方法
1.4.1腦卒中及后期康復知識的掌握情況 針對患者及其家屬,采用科室內自行設計的腦卒中知識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腦卒中的誘發因素、病因、自我監測、康復運動方式。滿分100分,20 min內完成,得分越高,說明掌握情況越好。在患者入院時、出院時問卷調查和出院后2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電話調查。
1.4.2 Barthel指數評分 根據患者進食、穿衣、轉移、個人衛生、大小便控制、行走、上下樓梯等10項日?;顒拥耐瓿汕闆r評分。每個項目分為0、5、10、15四級,總分100分。>80分為優,>60分為良,>40分為中,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腦卒中患者康復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及其家僬莆漲榭雒饗院糜詼哉兆椋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2.2 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與入院時Barthel 指數評分相比,兩組患者出院時的Barthel 指數評分都明顯升高,P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大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所以當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之后,應當及時盡早的進行康復護理[7]。醫護人員針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干預措施,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主動參與以及家屬的配合,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由于我國康復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很多患者對腦卒中的康復以及腦卒中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而且許多患者及其家屬對康復訓練和護理還存在錯誤的理念,不能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我們在臨床運用PDCA循環法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即確定目標、擬訂計劃、實施計劃、檢查效果、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新的計劃,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訂解決方案,以達到最佳的康復護理目的[8]。
臨床中的護理模式較多,其中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近年來臨床認可程度較高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是通過對實施的護理模式進行持續的效果與不足方面的總結與改進來達到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它反映出對疾病治療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客觀規律[9-10]。所以我們把PDCA管理模式應用在改善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
從表1的結果顯示來看,驗組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與陳文專等[11]對PDCA循環管理作用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患者的依從性較差、自我主動性,常規護理方法只能增加患者的被動性,而PDCA循環管理結合健康教育之后明顯能夠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本研究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2個月的護理隨訪,從表2中可以看到PDCA循環管理法結合健康教育對腦卒中患者長的康復效果。我們認為當患者及家屬掌握了相關知識之后,他們可以長期堅持各項規定的訓練,最大限度的提高自我護理、自我照顧。
從上述研究結果來看,通過PDCA的管理方法,腦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隨訪階段的生活質量及康復知識的掌握情況均有大幅優化與提升,為臨床上進一步應用,以及未來社區醫生的診治提供了新的依據??紤]到本次研究的病例數相對較小,未來將聯合社區醫院進一步擴大研究。另外我們發現護理人員在PDCA管理過程中也在不斷分析、改進以及自我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在護理人員素質培養方面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和價值[12]。
參考文獻:
[1]夏章勇,楊華,王喜彬,等.腦卒中的預防和調養[M].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8.
[2]余宗頤.神經內科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235.
[3]方定華.腦血管病早期康復與流程[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4,14(12):715.
[4]姜小鷹. 護理管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99-201.
[5]魏碧蓉.基于PDCA循環的護理本科畢業論文過程管理[J].中華護理教育,2010,7(6):264-265.
[6]劉長美, 陳曉霞, 李華英. 外傷性截癱患者的膀胱功能訓練[J]. 現代醫藥衛生, 2007, 22(17):2693.
[7]夏娟芬,舸瑞英,沈炯.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2): 135-136.
[8]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 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9]李秋潔.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1-94.
[10]李紅梅.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及其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6):137.
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證依靠什么?靠資源的合理配置,更靠培養過程,尤其是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雖然目前對于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高校以及論著可謂汗牛充棟,但對于體系如何有效運行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因此,基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方法理論,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行的條件、方法和機制,就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研究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基于過程方法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
模式以過程方法為基礎的ISO質量管理體系由四大不同的板塊結構所組成,其運行通??筛爬橛伞肮芾砺氊煛薄ⅰ百Y源管理”、“產品實現”、及“測量、分析和改進”[1]等彼此連接、循環不斷的四個方面(如圖1)。置于中間的大圓圈代表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左右兩側表示顧客或相關方對產品或服務的利益訴求以及對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四大板塊不斷循環運轉的結果,自然就形成了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一般認為,所謂的“教學質量監控”是指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程序,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多個要素和教學過程進行規劃、檢查、評價、反饋和調節,確保教學工作嚴格按照計劃和要求進行,并達到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就是以教學質量為監控對象,并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控制和對教學結果進行反饋控制的閉環教學系統。它具有教學檢測、診斷、評價和反饋等基本功能,決定了整個教學過程運行的航標和鵠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對教學質量進行診斷和評價,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積極的糾正措施和采取預防措施類似問題再發生,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把質量管理從傳統的對結果(產品)實行評估,轉為對過程實施控制[2]。對于一所高校而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就是對整個學校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全員和全程的質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統,是保障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機制。它通過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測、診斷和評價,及時獲取教學過程中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工作狀態的信息,以有效的手段激勵和約束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實施者和管理者,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并進入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軌道。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也是由“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及“測量、分析和改進”等彼此相連、循環不斷的四方面組成。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中,“過程”是指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活動。一般來說,一個過程的輸入自然直接形成下一個過程的輸出。所謂的“過程方法”,就是指一個組織要生產出滿足顧客要求并使顧客滿意的產品,就必須系統地識別各個必需的過程,特別是相互關聯的過程和過程之間的接口,對這些過程切實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3]。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也是通過一系列過程來實施的,只有識別質量監控體系每一個過程以及他們
之間的復雜關系,在此基礎上,實施、管理、測量和持續改進這些過程,才能達到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以下對四個過程進行簡要分析。1.管理職責管理職責的過程要求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對顧客及其他相關方做出滿足其要求和進行持續改進的承諾,相應建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組織策劃和提供為達到質量目標所需要的資源[4]。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組織決策過程應在充分關注學生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戰略定位,制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政策性措施,進而確定目標必需的過程和活動,明確各有關部門在質量監控方面的職責、權限和工作接口,并通過資源管理過程提供教學質量監控所需的人力資源、基礎設施以及實現教學質量目標相適應的工作環境。
2.產品實現組織依存于顧客,一個組織的基本任務是向市場和顧客提供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需要和期望的產品,并使顧客滿意,這是組織存在發展的前提[4](P.26)。對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就是要制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來確保產品(學生)和服務的質量,滿足社會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包括課堂教學質量標準(開課、備課、輔導答疑、作業布置與批改等)、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實習等)、考試質量標準(命題、閱卷、成績登錄等)、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等。產品實現過程還包括教學、教育、管理和服務四個方面。教學過程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實習教學、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論文(設計)等五大教學環節。教育過程指除專業教學過程以外的對學生所進行的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國防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動過程。管理過程是指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生活管理、日?;顒庸芾淼冗^程。服務過程指對學生提供的學業指導、生活服務和就業指導等活動過程。
3.資源管理資源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物質基礎,資源管理過程包括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等管理過程。人力資源包括教師的數量與結構、教師培訓與發展、學生生源狀況等因素,教師的管理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的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知識水平、思想品格、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密切相關?;A設施包括校舍、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圖書館以及學校的財務、設備、后勤和網路技術中心等機構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所提供的物質基礎和信息平臺。工作環境主要體現于校園環境和大學文化方面,它不僅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證,而且為高校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質量文化是大學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對質量監控產生積極的影響。
4.測量、分析和改進測量、分析和評價教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資料與數據是教學質量監控的基礎性工作。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現場觀察、隨機抽查、聽課、座談、監督、評估等活動來定期收集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各類信息、資料與數據。二是科學地設計評價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正確的統計和測量方法,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對信息、資料與數據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分析,主要涉及到院(系)教學工作評估、評教評學、畢業生滿意度調查等環節。三是將收集到的信息及分析結果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地反饋給相關部門及其人員,以便相關部門及其人員及時了解教學質量情況,采取積極的糾正措施,從而持續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PDCA循環法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中的應用
PDCA循環法,也稱“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是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四個英語單詞首字母的縮寫。PDCA循環理論的基本含義是工作之前要制定一個計劃,然后將計劃付諸實施,再對實施情況及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處理,由此循環往復,以期提高工作質量或水平,從而促進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快速發展[5]。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也是質量監控必經的四個階段。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鼓勵組織應用PDCA循環法管理每一個過程以及這些過程之間復雜的關系。組織通過識別、策劃和建立質量監控體系持續改進的過程,將相關的活動構成有機整體并按PDCA循環法對其進行管理?;赑DCA循環法的質量監控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劃(plan),包括監控目標、確定計劃等。每學期或每學年根據上一周期的教學監控結果制定出確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包括教學計劃的制(修)訂、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計劃檢查與評估、教學大綱的制定、試卷的檢查與評估等,并針對每個教學過程制定出相應的質量標準,同時層層分解落實具體責任,把監控的任務分配給相應的部門和人員。第二階段是實施(do),就是貫徹執行計劃。根據計劃的安排,相關責任人按期開展教學質量監控活動,學校領導、督導員、教師、學生等通過研討、聽課、走訪、評教、評學、座談等方式對各主要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方面進行信息、資料與數據的收集[6]。第三階段是檢查(check),即檢查教學監控計劃實施的情況和效果,查找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檢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運行是否按計劃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案是否有效?相關責任人員是否認真實施計劃和落實目標責任?通過對各主要教學環節的信息、資料與數據的匯總整理,總結存在的問題,形成總結報告。第四階段是處理(action),即推廣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制定糾偏措施,查找問題原因,為下一輪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素材。在教學監控一周期結束后,教學管理部門需將教學質量監控中發現的問題,廣泛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制定確實可行的整改計劃,并將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員進行整改。至此,教學質量監控的PDCA循環就形成了一個封閉回路。PDCA循環法適用于所有組織各個工作環節。教學質量監控按PDCA循環法有序地開展工作,,就是形成大圈帶小圈不斷滾動發展的過程(如圖2a),同時每個圈都在不停地向前滾動,教學質量監控一環扣一環有序進行。每次循環的結果都把質量目標(標準)帶上一個新臺階(如圖2b),實現質量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質量管理體系日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就是在反復循環、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PDCA循環法也可以應用于多項監控活動的組合,多個“小圈”組成一個“大圈”運行或“大圈”引領“小圈”運行(圖2a)。如“聽課+中期檢查”活動,“中期檢查”可以看作是比較大的活動,把聽課看作是“中期檢查”的一部分內容,聽課圍繞“中期檢查”這個大范圍的質量標準和要求來開展工作,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三、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行的組織領導
組織最高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和強有力的領導是質量監控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ISO9000族標準把“領導作用”列為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第二項,僅次于“以顧客為中心”。領導者不僅要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而且需要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環境,包括質量文化的培育、體制機制的配套改革、鼓勵和促進組織內部所有成員共同為實現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而努力,等等。
1.領導以身作則,嚴格按章辦事領導是指通過對某些個人或集體施加影響以實現一定目標的活動過程。有效的領導是為組織及其人員描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愿景規劃并創造條件和影響組織及其人員努力去實現。領導隨意、機構人員我行我素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行的最大障礙。改變這種現狀,保證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在于領導,尤其是進入運行階段。長期以來由于相關質量管理理論的缺失以及質量管理意識的淡薄,各種困難和問題會紛至沓來,能否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嚴格按體系規程辦事,關鍵在于各級領導,特別是校領導應以身作則和堅定的信心,帶動全體教職員工在體系中處于受控狀態。領導要帶頭學習質量標準,帶頭執行體系文件,要從經驗性的管理向明確目標責任的科學管理轉變;領導要率先垂范,轉變觀念,在質量監控體系面前樹立起服從意識,在體系運行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同時把是否按體系章程辦事作為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年終考核、晉升考核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PDCA管理;產科VIP;出院流程;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a)-0155-03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DCA management improving obstetric VIP discharged patients
XI Chun-yu HE Ling-yun LIU Pi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Jingdezhe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PDCA management in obstetrics VIP hospital discharge patients.Methods 1000 VIP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roding to chronologically,the first half of years 500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six months 500 cases were selected for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DCA management,before and after care physicia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doctors prescribe pre-discharge rate and discharge waiting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hysician satisfaction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5.4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4.20%);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atisfaction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4.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3.8%);doctor prescribed pre-discharge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83.4%,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6.2%),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DCA management;Obstetric VIP;Discharge process;Satisfaction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1-4]。產科VIP病區為母嬰同室,工作量較大,出院辦理手續繁瑣,醫生為開預出院醫囑等往往會招致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甚至投訴,進而影響患者的康復及護理質量[5-7]。目前國外對PDCA研究側重于醫院的質量管理工作,如如何提高患者及員工滿意度等一系列臨床問題。本研究以產科VIP患者出院流程為切入點,運用PDCA管理對產科VIP患者出院流程進行改進,規范新的出院流程標準,使出院流程工作環環相扣,縮短患者出院耗費時間,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醫護的工作效率,減少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VIP患者1000例,按時間先后順序選取前半年出院患者500例為對照組,選取后半年500例為干預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通過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年齡、患者或家屬的文化程度、患者母嬰康復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護理應用PDCA模式,其具體如下。
1.2.1 Plan (計劃) 護理人員運用現狀調研、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歸納醫院產科VIP患者出院流程的基本狀況,運用頭腦風暴、魚骨頭分析法總結出院流程現狀因素,具體如下。①醫護人員因素:如出院宣傳不到位,醫生出院小結不完善,無預出院醫囑,醫護、護護溝通欠佳,核算費用不及時、無預結賬等;②患者及家屬因素:患者或其家屬不了解出院流程,欠費、無出生證明、理解能力差,無出院準備或出院帶藥無復印病歷等;③醫院科室管理因素:制度流程欠佳,各科室配合欠缺,培訓不到位等。
1.2.2 Do(實施) 按照5w+1H原則制定新的出院措施及流程,具體如下。①導入臨床路徑:按臨床路徑標準規范住院流程,醫生、護士、患者非常清楚住院期間每一天的工作流程,以及住院天數、出院日期等,起到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作用。②開展“預出院”模式:醫生在前一天查房時確定患者病情穩定可開出“明日出院”醫囑,并同時完成相關的出院記錄、疾病證明和出院帶藥,責任護士可根據醫囑通知電腦員進行住院總費用的核對,告知患者及家屬提早做好出院準備,進行出院宣教(出院流程、母嬰健康知識、出院隨訪、帶藥使用、嬰兒臍部護理、出生證明填寫)等相關事項儀。③責任護士實行全責護理:出院當天晨交班后提醒醫生給出院的患者先查房,需要拆線、換藥的患者盡快實施。對自己所管轄的床位進行母嬰床旁護理,健康知識鞏固及評價,發放出院滿意度調查問卷。④“護理文秘”的設置:本科新設置了一名“o理文秘”(暫由經過培訓的實習生代替),專門指導協助出院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報銷手續及復印病歷、辦理出生證明等工作,幫助搬運行李送患者及家屬到電梯口。⑤終末消毒:通知保潔人員對病室清潔消毒,接待新患者入院。
1.2.3 Check(檢查) 對實施PDCA管理的干預組患者和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統計醫生和患者滿意度。
1.2.4 Action(處理) 對比衡量PDCA管理應用效果,規范新的出院流程和制度,標準化和進一步推廣,不足之處在下一個改進機會中重新使用PDCA管理達到持續改進。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經過干預后,在護理服務態度、服務技術、健康宣教水平等方面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同時醫生對患者的理解能力、出院流程了解情況、醫患態度等滿意度進行評分,8~10分為非常滿意;6~7分為滿意;
1.4 統計分析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醫生滿意度的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滿意度為95.4%(477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42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237,P
2.2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為94.6%(473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8%(41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025,P
2.3兩組患者醫生開預出院率的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醫生開預出院率為83.4%(417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2%(33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06,P
2.4兩組患者出院等待時間的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出院等待時間為(2.98±0.57)h,明顯短于于對照組的(1.17±0.33)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627,P
3 討論
產科VIP病區母嬰同室、工作量大,醫生沒有計劃預開出院醫囑,出院宣教不到位,同時出院辦理的手續繁多,如果出院流程的某環節出現耽擱,往往導致患者及家屬不滿意,甚至投訴,成為影響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突出問題[8-10]。而且床位無法及時騰空供新入院患者入住,需要病房加床來過渡,導致護理工作上的又一個可預見風險,因此如何構建安全、高效、簡捷的出院流程,是有效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的關鍵,也是當前病區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重點和需要迫切解決的課題[11-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醫生對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及其家屬對干預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組患者醫生開預出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干預組患者的出院等待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馬文萃[1]研究發現,將PDCA循環應用于產科優質護理后,產婦滿意度由84.16%上升至95.43%,醫師滿意度由85.44%上升至97.08%,基礎護理合格率則由69.23%上升至96.1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此外,鄒麗賢等[15]研究發現,經過PDCA循環管理法護理后,患者的知曉率和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與之前相關報道結果一致,因此,對產科VIP患者采用PDCA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醫生、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文萃.PDCA在產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45-46.
[2]宋云麗,關虎文,吳萍,等.PDCA循環在集中式隨訪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5,(1):167-169.
[3]劉艷麗,任夢薇.PDCA循環在我國護理管理領域應用中的新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44-46.
[4]盧春芬.PDCA循環法在提高婦產科病歷質量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13):2259-2260.
[5]馮軍強,鄭萬松,安琦,等.持續質量改進理論和PDCA方法在提高患者滿意度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 12(12):147-151.
[6]吳麗敏.PDCA循環理論在臨床用藥點評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7]秦秀芳,談曉紅,張雅麗.PDCA在降低婦科手術患者導尿管拔管后尿潴留的效果研究[J].護理學報,2016,32(7):29-31.
[8]何紅梅,張金鳳.應用FOCUS―PDCA降低出院患者失訪率[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2):45-47.
[9]劉艮蘭,張文穎,杜建新,等.PDCA循環法在產科急危重癥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09:4.
[10]周如女,羅玲,周嫣,等.應用PDCA循環管理提高護理滿意度的效果[J].護理雜志,2013,30(11):48-51.
[12]陳玲,王曉玲.PDCA式母乳喂養健康宣教表在愛嬰醫院臨床中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5,45(12):30-31.
[12]朱素燕,徐萍,劉瑤,等.PDCA循環結合信息技術管理對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6,33(3):342-345.
[13]何靜妍,謝婉花,何苑儀,等.產科患者標準化出院流程的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40-641.
[14]繆小紅,姚姣仙,李滔梅.產科患者出院流程細節優化的效果分析[J]. 浙江醫學教育,2014,13(5):33-34.
關鍵詞:項目質量管理 ; 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F0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項目質量管理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的高速增長,建筑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加上參與工程項目實施各方對工程項目質量意識的不斷提高,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質量管理也越來越凸現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靠質量樹信譽,靠信譽拓市場,靠市場增效益,靠效益求發展,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鏈。而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的優劣,不僅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和項目的成本效果,而且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安定。作為施工單位以質量求生存無疑是鐵的定律,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盡管如此,目前,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項目質量管理中仍存在著種種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管理,尤其是施工過程的管理。戴明博士的PDCA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指導,通過深入探討和研究,對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性。
2、我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現狀
多年來,我國一直強調必須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這對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幾年出現的樓倒、路陷、橋坍等惡性事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質量重于泰山。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建筑工程的質量一直是建設各方關注的問題,質量管理工作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關系到一個項目的成敗。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工程質量更是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以及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在目前建筑市場分包掛靠盛行的市場環境下,部分建筑企業為了保證業績和維持生存,往往對工程的質量疏于管理,不重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或者根本就不具備完整的管理系統來保證質量控制的實施,從而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甚至會頻繁出現重大的質量安全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頭等大事,把質量管理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3 、PDCA理論
PDCA循環研究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最早由美國著名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構想,隨后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采納,獲得普及。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它反映了質量管理活動的規律,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有人稱其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環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它包括四個循環反復的步驟,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了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4 、PDCA循環在實際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4.1 PDCA循環在項目質量管理過程的應用
在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對整個項目的質量管理,還是對項目某一個質量問題所進行的管理,都需要經過從質量計劃的制定到組織實施的完整過程。即首先要提出目標,也就是質量達到的水平和程度,然后根據目標指定計劃,這個計劃不僅包括目標,而且包括為實現項目質量需要采取的措施。計劃制定后,就需要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與計劃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結果對項目質量狀況作出判斷。針對質量狀況分析原因并進行處理。這個過程可歸納為PDCA循環。
4.2 PDCA循環下的項目質量管理流程分析
項目質量管理的過程包括各類別的分部分項工程及其項下的各道程序,管理工作內容極其繁雜,簡單將其按照P、D、C、A各階段進行分類列表,如下左表所示。
表 項目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各階段內容
圖 PDCA循環中項目質量管理各階段表現圖
將表的內容表現在PDCA循環中,如上右圖所示。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項目質量管理過程是一個大而完整的PDCA循環,大循環當中包含的每一道程序或分部分項工程又自成一個小的PDCA循環,這就是PDCA理論中的大環套小環系統。每一個小循環自身目標的良好實現確保了整體大循環的良好運作和整體管理目標的實現。
4.3 PDCA循環下的項目質量管理實證分析
以佛山某公管房、廉租房小區1-6號樓工程項目為例證,具體闡述PDCA循環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在該項目裝飾裝修階段施工過程中,外墻抹灰工程的質量通病普遍存在,運用PDCA理論進行分析。
(1)利用排列圖、因果圖分析存在問題,找出產生問題原因。在外墻抹灰工程質量通病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外墻面裂縫、外墻面空殼、表面平整度差、陰陽角不方正、立面不垂直、表面粗細不均勻、分格條不清晰、滴水線粗糙等。通過有關數據調查統計,得出排列圖,我們可以找出影響外墻抹灰質量主要問題為:外墻面粉刷裂縫及表面粗細不均勻。再通過因果圖繪制,我們又可以分析出產生質量問題的要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
(2)執行實施。根據制定的對策措施,一條條進行落實執行實施。
(3)效果檢查。把執行的結果與要求達到的目標進行對比,根據統計數據表,我們可以看出,能達到預期目標。
(4)總結評估。通過這次質量控制活動,本工程外墻抹灰工程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不斷認真總結經驗加以完善,將此經驗運用到其它工程中,以提高工程整體質量。
項目質量管理,應用PDCA循環原理,在各個階段,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方式展開質量管理,使整個項目質量管理系統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總的來說,通過對實例的應用分析,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體現了本文研究的價值。
5、結語
本文深入研究和領會PDCA循環理論基礎上,結合自己所在項目工程實例,將PDCA循環理論應用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實際工作中。PDCA循環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僅可以應用于上面問題分析中,也適用于整個工程項目和整個企業。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各項工作有機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不斷前進、不斷提高。PDCA循環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循環運轉結束,工程質量就會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管理是一種方法,也是一個過程。一個項目的成功運作,或者是一個企業良好發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作指導。萬物人為本,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首先是人,任何先進與科學的管理系統,最終都要通過人的具體實施行動來完成。本文中實際項目的質量得到提高運作就是依靠管理團隊全體成員始終如一不折不扣的執行PDCA管理循環中各項細節工作而得以成功的。
參考文獻:
[1]胡耀國,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研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8,12。
[2]楊靜,PMBOK在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的研究與應用,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11,06。
[3]馬成剛,PDCA循環在工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中國科技信息,2007,08。
[4]吳成訓,基于PDCA循環模式下建設項目施工質量管理,中國科技縱橫,2011,09。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項目監理,管理原則
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是國際通用的一種系統、科學的管理體系,體現了企業對社會、對顧客的責任與義務。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中,推行ISO9001:2008管理體系是為了幫助企業建立、完善質量體系,提高質量意識和質量保證能力,提高管理素質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能力,從而實現“科技興企、依法監理、誠信服務、質量取勝”的目標。
1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識
ISO9001是ISO9000族標準所包括的四個核心標準之一?!癐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從保障顧客利益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基本的質量管理要求,常用于認證或顧客驗廠;ISO9001用于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進顧客滿意。ISO9001體系的要求是人人要有責、事事有程序、作業有標準、體系有監督、不良有糾正;ISO9001體系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以顧客為中心、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事實的決策方法、與供方互利關系。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ISO9000族標準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是質量管理實踐經驗和方法理念的總結,是質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規律,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產品和組織。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組織的領導者有效實施質量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
2質量管理體系在公路工程監理工作中的運用
2.1體系要求
結合ISO9001體系要求,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過程中,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要按照“嚴格監理、優質服務、廉潔自律、科學公正”的原則,認真貫徹并執行有關施工監理的各項方針政策、法規,使監理工作符合法制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制訂詳細工作計劃,明確崗位職責,制定工作程序(質量控制、進度控制、費用控制),嚴格檢查制度,努力做好各項監理工作。
2.2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公路工程監理行業的顧客是業主,產品是服務,貫徹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就是要了解業主現在和未來的需求,提供滿足業主要求并爭取超過業主期望的產品。追求顧客滿意是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這就要求監理人員熟悉合同文件、技術標準、規范及規程;建立收集、分析業主滿意方面的信息(監理服務方面的反饋、業主要求和期望、合同信息、市場動態、競爭方面的信息、滿意程度和抱怨);通過與業主的交流和溝通,掌握、識別和理解業主的要求和期望,從而達到業主對監理服務的要求,并予以滿足。
2)領導作用。領導要為實現質量目標配備充足的資源(人員、基礎設施、信息、工作環境),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在項目監理部的籌劃和運行過程中,形成以總監為首的決策指揮系統,滿足項目監理工作需要;建立與完善項目監理組織機構,根據監理強度、監理環境及工程專業的不同,科學合理地配置監理人員,對其進行職責分工,滿足監理工作的需要;根據合同要求,積極組建中心試驗室,滿足檢測要求,使監理工作有序開展。
3)全員參與。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中,要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每位監理人員都應清楚自己的職責、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及工作目標,互相之間要多溝通,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項目監理部對監理人員進行監理規范、檢評標準、各種施工規范、監理程序、監理大綱、崗位職責等技能的培訓,使其滿足崗位要求,勝任工作;還應對監理人員的工作服務進行監督指導。為了更好地發揮監理人員在公路工程監理施工過程中的監管作用,認真落實合同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責任和義務,項目監理部每月對監理人員進行工作紀律、態度,工作質量,監理資料,精神文明和廉政建設四方面的考核。
4)過程方法。在公路工程監理活動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過程控制,以“服務質量為生命”的宗旨,首先要求監理人員對過程要進行識別,明確實施的是哪個監理過程,并對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確定過程的要求是什么,每個過程是否按操作規程、施工規范、監理規范以及結果的處理程序來進行監督和管理的,確保每個過程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為做好監理服務的過程控制,項目監理部編制、制定了《監理計劃》《監理實施細則》《項目監理部各項規章制度》等作業指導書,明確監理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內部管理、項目監理部工作、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缺陷責任期階段、工程費用、質量控制、工程進度、工程變更)。以《監理計劃》《監理實施細則》《項目部試驗室測量設備操作規程》《儀器設備使用、保管、維修制度》、建設部及交通部頒發的各種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業主下發的技術圖紙、合同等有關技術、質量的文件為監理服務的作業指導依據,對工程質量、進度、費用、安全、環保、合同等方面進行控制與管理,對實施監理服務質量過程實施有效控制,保證過程質量。
5)管理的系統方法。項目組織管理系統,運用“系統的管理方法”原則,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監理服務過程中,每個監理人員必須明確自己的工作范圍、職責和權限,減少職能交叉造成的不必要的時間、精力的損失,做好接口管理。
6)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是企業永恒的目標,要不斷追求更好、更適宜的目標。持續改進要不斷尋找改進的機會,并采用適當、科學的改進方法,在持續改進過程中,要采用“PDCA”循環法,通過四個階段和八個步驟,形成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過程中,充分借鑒PDCA循環法的精髓、邊計劃、邊執行、邊檢查、邊總結、邊改進,確保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結合PDCA循環法的八個工作步驟,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過程中的應用如下:a.分析現狀,找出工期、質量、費用、合同等中存在的問題;b.運用分析法,從人員、機具、材料、方法、環境五個方面分析問題和影響因素;c.找出主要原因和關鍵因素;d.制定改善措施,提出活動計劃;e.按計劃和措施進行實施;f.通過抽檢、跟蹤檢查、平行檢驗等方式,將執行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對照計劃檢查執行效果;g.根據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必要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協調,總結經驗,落實改進措施,制定新的標準;h.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尚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中。PDCA循環法,對提高管理水平,推動項目監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起到積極的作用,也使我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工作中,對所收集的有效數據和信息,要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識別,提出改進機會。運用“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原則,確保數據和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為有關工程監理提供有效的判定,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依據交通部有關標準,對工程質量檢查形成的記錄、監理人員上報的數據和文件進行分析、整理、傳遞,對發現的不合格項,提出改進措施。對需要分析的問題,要采用適宜的統計技術和方法。針對共性問題,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制定辦法,消除不合格服務的再次發生,改進服務質量,增強顧客滿意。
8)與供方互利關系。對監理服務過程所需的辦公用品、基礎設施、檢測設備的采購進行控制,應用“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的原則,確保采購過程處于受控狀態,所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要求。對重要設備設施的采購,供方需提供采購品的驗證質量認證證書,歷年來供貨的質量、價格、交貨能力情況,其他顧客的滿意程度調查情況,財務狀況及服務的支付能力情況等信息,證實其質量保證能力。從而選擇合格供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3結語
在公路工程項目監理中,貫徹執行ISO9001:2008標準,使管理更科學、更規范、服務質量更高;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經過持續有效的運行,不僅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增強了自身的競爭能力,而且對業主期望的質量保證要求得到了進一步滿足。
參考文獻:
[1]埃里克,韋加.項目管理[M].邱瓊,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吳之明.項目管理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蔣俊山,顏慶祥.對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理解與其在企業中的運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5(10):33-37.
【關鍵詞】PDCA;基建施工;質量管理;策劃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形成的PDCA循環,是建立質量體系和進行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質量管理看似空洞,實際上有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律。我們知道任何過程都包含有PDCA循環,那質量管理作為項目的一個管理過程,它同樣包含PDCA循環,下面我用PDCA循環法,結合ISO9001的主要條款來談談基建施工的質量管理。(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87年頒布的在全世界范圍內通用的關于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方面的系列標準,ISO9001是9000族標準之一,是用于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進顧客滿意。)
一、基建施工質量策劃(P策劃階段)
1、質量控制網絡策劃。作為一個基建施工項目,首先應明確各層面的建設工程質量控制負責人。一般應包括承擔項目實施任務的項目經理、總工程師、質量監督部門、專業質檢員等,以形成明確的項目質量控制責任者的關系網絡架構。
2、組織機構的策劃。對于基建行業來說質量管理一般不會單獨設置管理機構,其職責一般都是在工程部或其他部門,這樣項目工程上的進度、技術、質量和協調等就均在一個部門,由于進度與質量在某種意義上講是相對矛盾的,所以近幾年有的業主就要求質量管理與進度管理分開,并不允許部門負責人兼職,比如現在的百萬機組和施工總承包項目。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是ISO9001的目的,所以現在項目部一般會按照承接工程裝機容量以及業主的要求,考慮是否設置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這就屬于項目部前期需策劃的內容之一。
3、人力資源的策劃。質量管理部門作為一個對內對外的窗口,代表公司的形象,其負責人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我個人認為至少具備3點:其一要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和能力;其二要清楚項目質量管理的程序,并了解與質量接口部門的關系;其三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對上不僅要與主業和監理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對下還要跟各專業公司和分包單位形成緊密的二三級驗收模式。對于質量部的質檢人員,也應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首先要有責任心,其次才是專業水平,同時包括一些基本的文字處理能力。資料員的配備,一直是個弱項。沒有專門針對資料管理的培訓和人員安排,臨時性的安排普遍存在,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而實際上,資料的管理相當重要,一旦出現大的質量事故、大的糾紛,或者在工程尾期經營核算(合同外或者是因業主要求等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額外工程量,一般以工程量簽證單的形式體現)時,資料往往是最有力的證據。所以部門負責人、專業質檢員和資料員的策劃,也是項目部前期策劃內容之一。
4、制度的策劃。制度地策劃旨在規范管理和施工行為,正如項目部前期會策劃《施工組織總設計》,質量這塊也應有對項目總體的策劃,一般為《質量保證計劃》?!顿|量保證計劃》里至少應包含質量方針和目標、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產品實現的過程策劃、隱蔽工程和重大工序清單、管理評審、有效規程規范清單等;其次還要制定對《質量保證計劃》的支持性文件,即一般說的《程序文件》,這個是針對有共性的過程制定的文件,如《文件控制程序》、《記錄控制程序》等;第三還要根據專業或者部門特點制定三級管理文件,這些文件具有專業化和本土化的特點,是對一二級文件的補充和細化,如《國外物資管理辦法》、《小型機工具管理辦法》等等。這就是項目部前期的制度策劃。
二、質量管理的實施(D實施階段)
有了策劃,就該按照策劃的內容實施了。還要注意一點,在實施過程中一旦遇到操作性不強或者推行難的情況時,一定要做好記錄,提交給項目部作為改進的依據和管理評審輸入的資料。
1、 收集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信息:
1) 項目合同中的有關信息,比如承接工程范圍、依據哪個國家的規程規范、竣工資料的移交規定等;
2) 業主的信息,包括來往函件及相關管理文件;
3) 來自于設計院的信息,包括藍板圖紙和設計變更信息等;
4) 來自于主要設備制造廠的信息等;
5) 最新的規程規范有效版本。
2、 主動與業主和監理溝通,摸清他們的基本管理理念和配備模式。
3、 根據項目部的前期策劃,結合業主的相關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的管理流程,并酌情修改相關管理文件。
4、 根據合同、圖紙和規程規范,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以下工作(不限于此):
1) 各專業二三級質檢人員名單;
2) 各專業項目劃分表,也有叫檢驗計劃;
3) 各專業施工方案及作業指導書清單;
4) 隱蔽工程清單(前期已策劃,這里可根據業主的要求進行適當修改);
5) 重大工序清單(前期已策劃,這里可根據業主的要求進行適當修改);
6) 周期質量管理考核細則,每個項目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化,如月度質量考核等等。
5、收集質量通病,并分階段、分專業組織學習,避免一些低級錯誤。
6、隨時保持與業主和監理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消除一些疑慮。
三、顧客滿意度的調查(C檢查階段)
顧客滿意度的調查,可以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一張簡單的《顧客反饋調查表》。它既要反映業主對我們前期施工質量的滿意程度,同時也是對我們施工單位管理水平和合作態度的綜合反應。同時,我們還要對下屬各施工單位和分包單位進行回訪,收集他們的意見。只有全面了解了我們的上下級的動態和需求,我們才能調整思路,更好的做好質量管理這條紐帶工作。調查的方式可以是以下幾種:
1、 定期召開質量例會,如周例會、月度質量例會等;
2、階段性檢查,如鍋爐水壓前檢查、汽機扣蓋前的檢查等;
3、年度顧客反饋調查;
4、公司本部對顧客進行回訪;
5、特殊情況,可以采取召開專題會或者座談會的形式。
四、改進(A改進、總結階段)
質量表面上似乎與進度是矛盾的,其實真正做到規范管理,互相滲透,對進度絕對是大有促進的,也就是說一次性把每道工序做合格,不返工,是最經濟、也是最能保證進度的。一個項目上,安全和進度固然重要,但畢竟是暫時的,而質量相對來說卻是永久的。所以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長久的生存,與業主尋求再次合作,質量是不可忽視的。質量改進,短期看是付出,而長久看其價值是螺旋上升的。
前面的P、D兩個階段實施得怎么樣,要靠C去檢驗。而C階段的結果,則是我們A改進的方向和依據。只有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進,我們的管理才會越來越貼近業主、越來越貼近市場。
總之,質量管理作為一個過程管理,持續改進是必不可少的。市場在變化,業主也是變化的,我們一定要遵循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宗旨,以創新和靈活的管理模式來適應這個市場,以求最大的市場,更大的利益。贏得了市場,我們就贏得了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