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生物監測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7-25 20:00:5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生物監測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生物監測論文

第1篇

1.1化學儀器分析法

隨著軟電離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一些具有復雜結構的大分子生物聚合物,質譜法可將其進行電離分解后在電場和磁場作用下進行離子質量分析,從而獲得有機物分子式和結構信息,方法高效、快速準確。將色譜法與質譜聯用可形成更強有力的聯用分析技術,實現對極低濃度的生物樣品的含量測定和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研究。核磁共振是一種吸收光譜(1H-NMR和13C-NMR應用廣泛)。1H-NMR可以提供分子中氫原子所處的化學環境、相對數目以及分子構型等有關信息,13C-NMR直接提供有關分子骨架的結構信息。光譜攜帶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結構信息經過計算機處理,可確定氨基酸序列、核酸的分析和定量混合物中的各組分含量分析等。將核磁共振技術與高效液相色譜法或毛細管電泳法聯用,分析能力強大并能拓展其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應用范圍。但質譜,核磁共振儀器精密昂貴,工作環境操作技術要求高,普及性受限。

1.2生物技術分析法

生物技術分析法主要包括:免疫學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生物鑒定法和量熱法等。免疫學法是利用蛋白質多肽抗原與相應抗體(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結合的特點(結合比色法),借助顯微鏡觀察定位,對蛋白質多肽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常用免疫學方法有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免疫熒光法:是將目標抗體標上熒光素,借助熒光顯微鏡進行抗原示蹤定位的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又稱酶聯免疫法,或ELISA法,是在酶免疫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可以催化底物發生顯色反應的酶進行標記,然后通過顯色進行分析檢測的一種前沿特殊試劑檢測方法。例如,動物血清蛋白藥物或動物性食品中農藥殘留的ELISA法建立等。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則是將目標性分子或產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與內源物質區別),以研究目標分子或產物的體內分布、代謝行為。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和免疫學方法雖然能夠描述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體內動力學行為,但不能夠直接反映出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生物活性和穩定性。生物鑒定法和量熱法則分別依據生物藥物的特異性反應原理和放熱吸熱原理對藥物的生物活性和穩定性進行分析研究。例如,生物鑒定法利用組織或細胞對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某種特異反應,界定藥物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根據制劑-效應曲線對目標蛋白質多肽類藥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量熱法則是通過測定樣品在受熱過程中的放熱和吸熱行為來研究樣品中各組分相互作用及狀態變化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多用于多肽的熱穩定和結構分析。

2結語

第2篇

PCR技術是一種將特異性DN段在體外合成方法,也是聚合酶鏈式反應。通過PCR技術,環境中的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病原菌等都可以被監測到。過程主要包括分析與監測PCR擴增產物、PCR擴增靶序列、提取模板核酸等。不僅如此,環境中的特異性種群也都可以通過PCR進行監測,甚至基因表達都可以以之來測定。同時,PCR也可以用來對環境中基因工程菌株進行跟蹤監測。

2生物發光監測技術

大自然非常神奇,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而在其中有些昆蟲會發出亮光,比如螢火蟲。其實不止螢火蟲等昆蟲,包括真菌、細菌等在內的許多生物也都可以發出亮光。這些細菌天生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敏感,會根據重金屬的多少而發出強弱程度不同的光。只需要通過判斷其放射熒光的強度便可以對其所處環境的污染程度完成監測。較之常規監測方法,生物發光監測技術具有監測方便、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

3生物酶技術

3.1處理功效高

生物酶技術利用微生物和酶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其處理污染的效率,較之通常的化學和生物方法,生物酶技術可對有機物進行快速降解,速度得到極大提升,是傳統方法的百倍。將生物酶技術應用到污染物之后,可迅速祛除污染物的臭味,同時也能對水質進行凈化處理,甚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的含量。這也是有些洗衣粉品牌在廣告語中強調酶含量的原因所在。

3.2適應性更廣

生物酶技術通過微生物和酶的結合,大幅度增加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使得微生物可以在多種生存條件下得以生存并逐漸適應多種溫度和pH值范圍。如此一來,微生物便可以在低氧環境中也能有效發揮作用。

3.3更有針對性

生物酶技術現在擁有多個研究配方,甚至多達四十多種。可在不同領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環境中廣泛使用;即使碰上處理不了的,也可根據具體治理對象的具體情況,專門研發出針對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3.4治理成本最低

生物酶技術產品投入資本小,但治理效果卻十分顯著。無需花高價購買地皮建廠,也不必購置大型儀器,在綜合治理成本上有著明顯優勢,非常值得采用。

3.5純綠色環保

當今環保意識已逐漸滲透到每個人們的心中,綠色產品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生物酶技術產品由純天然菌種和酶復合后生成,在它的成分內既無轉基因,也不包含任何的化學物質,也自不會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應用上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的環測方法。

4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技術起源于速測試試條發明后的次年,亦即1995年,通過這項技術,數以萬計的基因的表達情形都可以被自動且迅速地監測出來。依照固定于芯片上的探針種類的不同,生物芯片可分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以及組織芯片等。近日,國外的一個資深生物學家通過不斷研究,發明了一種新的,獨特的,可提供更多基因信息的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較之基因芯片或蛋白芯片,組織芯片可提供的信息更為龐雜,對于環境監測而言更為有用。因此許多環境科學家逐漸意識到了生物芯片技術的強大,并將之引入到環境科學研究中來。在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他們基因學研究的新趨向便是基于生物芯片技術的環境基因學。作為科學技術稍顯落后的我國,在生物芯片研究上成果并不那么突出。好在國家自然基金委與科技部都對這項新興技術予以大力支持,并將之列入了前沿課題項目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生物芯片技術也會取得非常成就。

5生物傳感器技術

電子科技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以及生物技術的研究的持續發力,使得生物傳感技術應運而生,并獲得人們的逐漸認可。它的特點在于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和自動化,能夠快而有效地幫助環境監測進行有害物質分析。不僅常被用于環境監測,在食品工業與生物醫藥領域也都應用廣泛。生物傳感器通常由轉換器和敏感材料(分子識別單元)倆個部分構成,其特點為:測定速度快、成本低、且操作簡便。相信在未來會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中去,會大有所為。

6結語

第3篇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原因可持續利用保護對策

引言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基礎,也是當今國際社會環境和發展的研究熱點問題之一。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種數量約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但是由于自然、人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正遭受著嚴重的損失和破壞,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過對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設性意見,以資探討。

1.生物多樣性概述

1.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含義

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各國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二條對生物多樣性作如下解釋:

所有來源的形形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

1994年我國政府制訂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對生物多樣性作如下概念:

所謂生物多樣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構成的綜合體。

但上述對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準確性和簡練性,故本文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組成部分的綜合體。

生物多樣性包含三層含義,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三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遺傳多樣性是指某個物種內個體的變異性;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機體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態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內生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三者之中生態系統多樣性是基礎,而物種多樣性是關鍵,遺傳多樣性含有的潛在價值最大。

1.2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個層次生物多樣性的都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意義。物種的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大量野生和養殖的植物、魚類及動物產品;遺傳多樣性則對培育新品種、改良老品種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人們可利用一些農作物的原始種群、野生親遠種和地方品種培育高產、優質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態系統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維持生態平衡。因此生物多樣性不僅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社會對食品、藥物、能源、工業原料、旅游、娛樂、科學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維持生態系統的功能、調節氣候、保持土壤肥力、凈化空氣和水,從而支持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和其它活動。此外生物多樣性直接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多樣性.

1.3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

我國在1987年公布的《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期中,公布的瀕危種類有121種,受威脅的158種,稀有的110種,共計389種,其中一類保護植物8種、二類的157種、三類的22種。另據中國紅皮書的估計顯示,超過1/10即500多種脊椎動物物種和15%~20%即400~500種高等植物已經受到威脅。而我國對境內的物種及其數量尚無確切的統計數字,尤其對瀕危物種的調查尚不全面。出現的問題是有些國家未列入瀕危物種名錄的物種面臨生存威脅,有的甚至瀕臨滅絕,而另一些則由于人為的保護、繁育、利用而使種群數量有所增減,因而有必要調整其保護級別或劃出、劃入保護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藥用動植物,如黃草,急待保護。

此外,近年來野生生物貿易已經對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了較大影響。由于糧食、中醫藥、服裝等對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動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劇增長,對幾種瀕危動植物物種以及一些沒有列入國家保護名單之內的動植物物種數量已經構成威脅。如:藏羚羊。

2.生物多樣性損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既有自然發生的,也有因自然發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類活動(特別是近兩個世紀以來)無疑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則是引起損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其一是物種的形成與滅絕是一種自然過程,化石記錄表明,多數物種的限定壽命平均為100~1000萬年。其二是物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或變異性、適應性比較差,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難以適應,因此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如大熊貓,其瀕危的原因除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以外,與其本身食性狹窄、生殖能力低等身體特征有關。二是環境突變(天災),如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干旱等自然災害。

2.2人為原因

由于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時又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生境破壞時有發生;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的開發;環境污染嚴重;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重視不夠以及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喪失、片斷化、退化

棲息地破壞和片段化已成為我國一些獸類數量減少、分布區縮小和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國生境被破壞的兩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威脅到從苔蘚、地衣到高等物種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在過去25年內因森林火災共損失了860萬公頃的森林。以農業和建設為目的的占用森林、濕地和草原則是生境破壞的另一個原因。據估計,中國目前農田的1/3本來是處女林,這一問題在中國熱帶地區尤為嚴重。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沿海濕地的一半左右已經發生改變,高原湖泊周圍的濕地也損失嚴重。另外,1950~1980年間中國湖泊面積減少1/10。

生境的片斷化是指一個面積大而連續的生境被分割成兩個或更多小塊殘片并逐漸縮小的過程。多種人類活動都可能導致生境的片斷化。如鐵路、公路、水溝、電話網絡、農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動的分隔物,和自然保護區內修筑公路等人為設施。特別是由于這些人為設施的建立,使得動物的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其覓食、遷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種子的散布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引起動植物種群數量下降并引起局部滅絕。同時由于生境的片斷化,陽光、溫度、濕度及風的變化,也會導致一些物種瀕危、甚至滅絕。另外生境的片斷化有助于外來物種的入侵,進而威脅到原由物種的生存。

生境退化則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經濟發展、過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場退化嚴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機能衰退,從而對其生存構成威脅。

草原的退化。

2.2.2掠奪式的過度開發

許多生物資源對人類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業化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人類對之的需求隨之迅速上升,其結果導致對這些資源的過度開發并使生物多樣性下降。

而當商業市場對某種野生生物資源有較大需求,通常會導致對該種生物的過度開發。典型的實例是人類對海洋鯨類的獵捕活動與鯨類數量的消長之間的關系。我國許多藥用植物,如人參、天麻、砂仁、七葉一枝花、黃草、羅漢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經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導致滅絕。其中偷獵、濫挖走私野生動物行為對生物的多樣性威脅最嚴重。

2.2.3環境污染

2.2.3.1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能夠對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生命周期的任何發展階段,產生亞致死或致死作用,影響他們的捕食、尋食和繁殖。其中亞致死的水體污染對水體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更為突出、普遍、久遠。在這種環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長緩慢或者死于環境脅迫有關的疾病。而水體富營養化能使水體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會使當地植被退化,甚至變成不毛之地,同時土壤動物也會變的稀少甚至絕跡,其生物多樣性比未受污染區顯著下降。如礦區、尾礦堆積地一、礦區廢棄地以及垃圾填埋廢棄地都少有樹木生長。

2.2.3.3空氣污染

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均能對生物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并對生態系統構成危害。經各種途徑進入空氣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殺死生物。來自冶煉廠廢氣中的有毒金屬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所引發的溫室效應等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損害、減少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和重視,特別是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變暖和酸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2.4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物種入侵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威脅。其入侵方式有三種:一是由于農林牧漁業生產,城市公園和綠化、景觀美化、觀賞等目的的有意引進或改進,如在滇池泛濫的水葫蘆、轉基因生物;二是隨貿易運輸旅游等活動傳入的物種,即無意引進,如因船舶壓倉水、土等帶來得新物種;三是靠自身傳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傳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區危害深廣的紫莖澤蘭、飛機草。在全球瀕危物種植物名錄中,大約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來物種入侵引起的。2002年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的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在我國掀起軒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達到一定規模時,可能會大量屠殺其他魚類,給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帶來危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3制度原因

雖然我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樣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主要表現在:雖然國家已把環境保護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納入工作計劃;對生物多樣性有影響的重要部門(如農業、林業、漁業、科研機構等)對此重視夠,缺少相關具體實施細則、行動及專業人員。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物種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國已建立數目眾多的保護區,但相對與國土總面積而言是不夠的,而且部分保護區管理混亂、土地權屬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雖已實施《自然保護區條例》多年,但畢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階較低,調整面窄,處罰力度不夠,故需要進行新的立法以保護自然保護區、物種及其生境。而在外來生物入侵問題上,雖有一些法規涉及,如《進出境動物檢疫法》但沒有專門法規對此做相應調整,法律漏洞較大。

此外,由于經濟發展;新的城鎮、水壩、水庫、礦區的開發、建設;旅游活動以及國際合作不充分也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

3.保護對策

保護生物樣多性不僅需要加快治理環境污染,把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更重要的是在生態系統水平上采取保護措施,傳統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護,通過排除或減少人為干擾來保護生態脆弱區,在一般情況下,確是保護某些物種或生態系統的有效途徑。但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過立法的途徑解決,主要是對自然保護區進行立法。鑒于外來物種對生物樣多性的影響日益嚴重,而我國卻沒有專門立法保護措施,故建議建立外來物種管理法規體系。而且隨著人口和用地的不斷增長,被動的保護已很難真正達到保護的目的,為此提出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同時生物多樣性對全人類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積極參與,故特別強調國際合作和加強國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護區和制定《自然保護區立法》

自然保護區是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雙重性質,并且是一定的空間范圍的區域。在我國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惜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和具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地的陸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據《世界資源》1997年的統計,全世界已建立較大面積的保護區1.04萬個多,其無論在保有物種、遺傳、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還是在保護物種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國也意識到,由于缺法相關法律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混亂,保護區內開發與保護矛盾突出,亂砍、濫挖偷獵行為時有不斷,造成一些自然保護區破壞嚴重。

因此,許多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進行了專門立法。如,英國《國家公園和鄉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園法〉澳大利亞的國家公園與野生生物保護法》加拿大的《國家公園法》,韓國的《自然公園法》等。另外,一些國家制定了自然保護區或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律,并將自然保護區納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蘭的《自然保護法》、韓國的《自然環境保護法》等。這些法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無論是按國際通行做法還是從我國國情出發,都有必要抓緊制定一部《自然保護區法》,對由于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建設、管理、開發和利用而產生和存在的社會關系進行調整。建議在原有法規中法律制度:如審批制度、分級分區制度、管理制度、檢查應急制度的基礎上,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如分類性保護和管理制度、監督管理體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鑒國外相關先進經驗,創設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區劃制度和社會影響評價制度。

3.2防止外來物種和建立外來物種管理法規體系

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對當地生物構成威脅,同時對經濟和人體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一些國家對此進行了立法。如美國先后頒布或制修訂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外來物種預防和執行法》、《國家入侵生物法》、《外來有害生物預防和控制法》、《聯邦有害雜草法》等;新西蘭《生物安全法》等。

我國雖有一些法律法規涉及外來物種管理,如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1988)農業和林業局分別建立了水生和陸生野生動物引進審批制度;《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動物防疫法》和《植物檢疫條例》。但是目前尚無針對外來物種入侵的專門法規。《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涉及到外來入侵物種物種,但未制定專門針對外來物種入侵的行動計劃,所以中國急待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生態安全和保護本國生物多樣性。如設立引種許可證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外來物種入侵預警機制。

另外,對外來物種進行普查和有計劃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護中持續利用生物資源

雖然全世界已建立眾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多形式保護方法方式,但相對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護的生物多樣性是有限的。因此人們認識到,有效和長期可信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指對生物資源的利用應以使生物多樣性在所有層次上得以保護、再生和發展。對保護而言,沒有合理利用也就沒有保護。利用自然保護和發展旅游業就是一例。不但有經濟效益,實際上也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從而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這本身就是社會效益的體現,也是自然保護的價值體現。

另外建議對生物多樣性有影響的重要部門(如農業、林業、漁業、科研機構)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并將其納入他們的生產計劃中,鼓勵生物的資源利用方式的多樣化。包括根據當地資源的實際情況實施傳統的農業和林業措施;推進科研與教育;采取必要的辦法使保護區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進行遷地保護。

3.4國家合作與行動

在生物多樣性問題上,世界各國的共識是生物多樣性問題不是局部的、地區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聯合國有關組織、世界科學界和各國政府部門認為國際合作是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政府應積極的參與國際合作加入協定,聯合打擊跨國非法貿易與捕獵。加強科研協作,但要注意與產權問題。

我國已加入的公約協定有《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國際捕鯨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熱帶木材協定》、《關于保護特別水禽的重要濕地公約》等等,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應積極的開展國際合作,并制定相關的實施計劃與細則,在必要的情況下制定相關行政法規或法律。

3.5加強環保教育

從整體和局部看,國民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好壞,大量資料表明,凡是受環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國家和地區,通常生態環境破壞頻率越高、程度越深、問題也越多。而對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社會問題來說,除發展外,更多的應加強民眾教育,廣泛、通俗、持之以恒地開展與環境相關的文化教育、法律宣傳,培育本地化的親生態人口。特別值得重視和提倡的是利用當地文化、習俗、傳統、信仰、宗教和習慣中的環保意識和思想,如民族地區的龍山、鳳水,進行宣傳教育。另建議在中小學中專門開設環境課程或在自然、化學、生物、地理及中進行環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課外活動。

此外,加快對全國生物多樣性的清查;根據實際情況變更動植物保護級別;恢復破壞的生態系統;及對一些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進行人工繁育和擴群工作,也很有必要。總之,一個物種的消亡往往不是單個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是一件綜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參與,不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眾;不僅需要單個學科,更需要多學科;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而是全球的共同參與與合作。

參考文獻:

[1]王羲國際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態環境可持續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劉劍平全球環境問題與對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5]伊武軍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環境生物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7]中國外來物種黑名單科學生活2004(3)

第4篇

論文關鍵詞:測試瓶法,細菌總數,景觀水

 

景觀水常規水質檢測指標主要包括CODCr、NH3-N、TP、BOD、葉綠素-a、濁度、透明度、水溫、細菌總數等多項。微生物指標能夠顯示水體的不同污染程度,在水體修復過程中有重要參考價值。本試驗以景觀河道等水樣為主要檢測對象,考察細菌總數指標,選取合適的分析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污染水體在生物修復過程中微生物的含量變化。

目前細菌總數的主要測定方法有平皿計數法、最可幾率法(MPN)、光學顯微鏡計數法、熒光顯微鏡計數法、渾濁度計數法、電阻抗法等[1]。其中成本較低且廣泛應用于水中細菌總數測定的為平皿計數法和MPN法。平皿計數法操作繁瑣,全程需無菌條件,環境及人為因素對測定結果影響較大;MPN法操作相對簡便,二者對于現場取樣的景觀水體均存在不能在野外現場進行快速檢測的缺點。而同樣采用絕跡稀釋法原理制備的測試瓶法制作簡單,攜帶方便,能夠于取樣現場操作。測試瓶可提前數天大量制備,隨時取用生物論文,避免了一般測試方法冗長的準備時間。該法原用于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中的油田注入水細菌分析(SY/T 0532-93),已經有文獻報道,采用不同培養基制成的針對冷卻水中硫酸鹽還原菌[2]、鐵細菌[3],以及產表面活性劑菌[4]、黃原膠降解菌[5]等不同菌種的測試瓶,經驗證與MPN法測定結果完全或接近一致。

1 試驗方法

1.1 測試瓶的制備

在水體表層光線穿透的地方存活有藻類和光合細菌,制造氧氣,因此有氧淺水層生活著大量的好氧細菌,氧氣濃度較低的水層主要是兼氧細菌,只有在深水層和底泥中有各種厭氧細菌。河道、湖泊等景觀水取樣時一般在表層深約0.3-0.5 m處,主要含好氧細菌,培養基的選擇以培養好氧菌為主免費論文。

參考平皿計數法中培養細菌所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6],除去起固化作用的瓊脂組分制成液態培養基。由于沒有一種單獨的培養基能夠滿足某一水樣中所有種類細菌生長所需的生理條件,因此該培養基培養所測得的細菌總數實際上要小于被測水樣中真正存在的細菌數目,且培養獲得的應為活菌總數。

取牛肉膏 3 g,蛋白胨 10 g,NaCl 5 g,用10% NaOH 調整pH至7.0-7.2,溶于1000 mL水中,若有渾濁可過濾。選取容量約12 mL的細菌培養瓶,用定量加液器注入9 mL液體培養基,橡膠蓋鋁箔密封后在121±1℃下滅菌半小時。

1.2 測試方法

粗略估計待測樣的細菌總數,選取合適的測試瓶數量并編號,可同時測定平行樣。用無菌注射器取1 mL待測樣生物論文,注入1號瓶,搖勻得1:10稀釋濃度;另取一支無菌注射器從1號瓶內取1 mL液體注入2號瓶,搖勻得1:100稀釋濃度;取第三支無菌注射器從2號瓶內取1 mL液體注入3號瓶,搖勻得1:1000稀釋濃度,以此類推,根據需要而重復取樣稀釋過程。將培養瓶置于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

圖1 測試瓶法示意圖

Fig.1 Test-bottle Schematic

培養完畢后觀察,培養液成云狀渾濁則表示有細菌生成。1號瓶有細菌生成則細菌總數為1-10個/mL;2號瓶有細菌生成則細菌總數為10-102個/mL。直至第n個測試瓶出現渾濁,而第n+1個測試瓶中培養基仍保持澄清狀態,則細菌總數為10n-1-10n個/mL,由此可得樣品中最大可能細菌總數。若要得到更準確的結果,可進行平行試驗,以相應的數量指標查計數統計表[7, 8]得到細菌總數的近似值。

2 測試結果分析

2.1測試瓶法培養時間的確定

平皿計數法中細菌培養時間為37℃恒溫下24 h,MPN法及文獻報道的測試瓶法中根據測試菌種的不同而確定7-15d的培養時間。選取4組不同水樣,每組6個不同稀釋度,每天觀察每組樣品中出現渾濁的測試瓶個數,直至結果保持穩定。

由表1可知,接種后的1-2 d,細菌處于生長階段,第3天直至第7天內不再有新的測試瓶出現渾濁現象,即細菌總數不再發生變化,故可認為培養時間為1-2 d。在實際操作中,相比于其他需要數天長期培養觀察的方法大幅度縮短時間,更適宜于實際應用生物論文,可更好的針對現象及時采取處理措施,獲得最佳效果。

表1 培養時間分析結果

Tab.1 Culture Time Analysis

 

試驗序號

出現渾濁的測試瓶數/個

穩定期/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d

1

4

5

5

5

5

5

5

2

2

4

5

5

5

5

5

5

2

3

2

4

4

4

4

4

4

2

4

3

3

3

3

3

3

第5篇

    論文摘要:目的 通過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探討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與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相關性,達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目的。方法 通過加強硬件建設、加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素質培養和人員管理、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范、加強各項監測及再生物品的各環節質量管理等措施,加強供應中心管理,預防院內感染。結論 通過加強管理,供應中心工作質量顯著提高,院內感染率下降,加強管理與院內感染的控制之間有相關性。

    隨著人們對醫院感染控制意識的提高,消毒供應站從以往的輔助科室變為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成為醫療質量控制的重要防線。院內感染是導致患者交叉感染,引起醫療糾紛的一大原因,做好預防院內感染工作是每個醫務人員的責任。供應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負責全院醫療器械、敷料等回收、清洗、包裝、消毒、滅菌、保管、發放等工作。為了充分發揮消毒供應中心在預防院內感染中的作用,必須轉變觀念,采取科學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全方位的做好消毒管理中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醫院內感染的發生和發展不僅嚴重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如何發揮消毒供應中心在院內感染中的工作,是擺在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課題,需加強管理,落實各項措施,現具體做法如下。

    1 加強思想素質、專業知識培訓及素質培養

    1.1 加強思想素質培養

    通過樹立“面向臨床,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將該宗旨作為我中心工作人員的行動指南,增強我中心各崗位的技術人員對工作的熱情,不斷加強我們團隊的凝聚力,同時,也應該不斷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微笑服務,提升科室形象。

    1.2 加強業務素質培養

    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崗位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我供應中心人員在預防、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識;組織學習《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以及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將感染預防知識普及中心的每個工作人員。作為預防院內感染的重要科室,供應室護士既要有扎實的護理專業知識,又要有牢固的消毒滅菌觀念和相關的基本技能,熟練掌握預防院內感染的知識及供應室工作流程,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了解國內、外專業動態,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

    1.3 搞好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監控員應具有護師以上職稱,參加過本專業及醫院感染與控制知識的培訓。滅菌員必須持證上崗。新進供應中心人員必須經過省消毒供應專業崗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 下收、下送的管理

    要想確保醫療和護理的質量,在滅菌物品的運輸過程中,控制院內交叉感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環節。工作人員應遵守下收下送崗位職責,潔車、污車分開并有明顯的標識。使用封閉的下送車,下送后的車輛用含氯消毒液將內、外部環境進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備用。嚴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下收下送分別使用密閉式專用車運載,特殊感染的器械與物品先經科室處理后標明感染疾病類型,物品不混放,避免無菌物品污染,保證無菌物品的質量,下送結束,車輛分別消毒處理、分區放置。下收下送分別專人負責,一人負責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負責各病區需要的無菌物品發放,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別使用密閉式專用車運載,特殊感染器械與物品裝入防污染擴散的裝置內,并標明感染疾病類型。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證潔污分開,避免無菌物晶污染,保證下送無菌物品的質量。回收與下送車輛必須按照區域分別放置。

    3 掌握正確的滅菌方法

    滅菌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滅菌物品的質量優劣與院內感染息息相關,消毒員應嚴格遵守滅菌操作流程,滅菌過程中不得擅自離崗,嚴格掌握滅菌參數,保證滅菌合格。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滅菌前必須空鍋B-D實驗,每鍋次進行工藝監測并詳細記錄溫度、濕度、時間。化學監測每包進行,生物監測每月1次,每項檢查合格方可使用。通過對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各項操作流程,加強各項環節質量管理,滿足各臨床需要,確保無菌物品質量,防止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嚴格遵守滅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存放環境應潔凈干燥,每日用三氧消毒機消毒1h,溫度保持在20~25℃,相對濕度<60%,貨架必須離地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墻5cm,按物品的種類、日期順序排列,固定放置[2]。同時滅菌物品存放區人員相對固定。進入無菌區必須換鞋,戴圓頂帽,著專用服裝,并注意手衛生。棉布包裝材料有效期為7d,對發出的無菌物品。不論是否使用,均視為污染物品。應重新滅菌。不應再進入無菌問存放。

    正確掌握滅菌的三大要素:滅菌溫度、時間、飽和蒸汽。每日滅菌前對滅菌器進行常規檢查和衛生清潔,管道內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滅菌處理,滅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滅菌合格率應達100%。

    4 加強供應中心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2003年4月1日實施了《消毒技術規范(試行)》,至此,消毒滅菌正式納入國家法規,為避免院內感染及相關的醫療糾紛,消毒滅菌的監測尤為重要,為了保證消毒滅菌的質量控制,對消毒滅菌過程中的環境、滅菌設備、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等進行監測[3]。

    4.1 壓力蒸汽滅菌監測

    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在每日滅菌之前必須空鍋做B-D試驗,進行工藝監測,詳細記錄時間、溫度、壓力,化學監測每包進行,生物監測每月1次,每項檢測必須符合《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后方可進入臨床使用。

    4.2 環氧滅菌監測

    每個滅菌物品包因應使用包外化學指示物,作為滅菌過程的標示;每包內最難滅菌位置放置包內化學指示物,通過觀察其顏色變化是否達到滅菌要求。每鍋采用枯芽桿菌黑色變種芽孢菌片作為生物監測,結果呈陰性。

    4.3 脈動真空滅菌監測

    每周進行一次生物監測,采用嗜熱脂肪桿菌芽胞菌片,滅菌時將放置菌片的標準包分別置于滅菌器上、中、下中間,滅菌后放56℃恒溫下培養48h,結果成陰性。脈動真空滅菌器,每日晨做B-D試驗,試驗圖紙由黃色變為黑色,B-D滅菌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

    4.4 空氣、操作臺表面、工作人員手等細菌培養

    每月常規1次,做到檢查包裝區、滅菌物品存放區細菌菌落總數≤200cfu/m3,操作臺、工作人員手菌落總數≤5cfu/cm2。

    4.5 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

    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對紫外線燈管進行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和使用人簽字的日常監測。新燈管使用前也要進行強度監測,30~40W新的燈管強度不得低于110uW/cm2;使用中的燈管每半年進行1次紫外線燈管強度監測,要求照射強度t>70u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換。

    5 討論

    通過升級消毒供應中心的設備質量,加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素質培養;制定嚴格的項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規范,并切實的去執行;加強對再生物品及其他各項監測項目的質量管理,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逐步達到技術科學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供應物品的質量和數量上都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達到了臨床各科室的要求,確保了消毒物品的質量,顯著的降低了醫院的感染率。

    參考文獻:

    [1] 孫雪瑩,王華,宋婉麗,等.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的壘程質控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27(1):1398~1399.

第6篇

1 研究區域

洪澤湖(33°06′~3°40′N,118°10′~118°52′E)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在淮安、宿遷兩市境內,水域面積1597km2(以汛期控制水位12.5m計,廢黃河基面),最大長度65km,平均湖寬25km,最大水深6m,平均深度2m,年平均水溫16.3℃。在洪澤湖湖區布設9個點位:成鄉河中,成鄉河西,成鄉河北,成鄉河東,蔣壩鎮,龍集鄉北,臨淮鎮,老山鄉和高澗鎮。

2 研究方法

2014年4月對洪澤湖9個點位進行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調查,并用Shannon-wiener(香農威爾)多樣性指數進行評價。

2.1 浮游動物樣品

定量樣品需采集10-50L水樣通過13號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在水中表層下0.5m處以20cm/s-30cm/m的速度作∞形循回緩慢拖動約5min,或拖濾1.5~5.0m3水體積。浮游動物鑒定及計數時,要將樣品充分搖勻,將樣品置入計數框內,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進行鑒定和計數。具體分析步驟參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浮游生物的測定”的相關內容及水生生物分類鑒定圖譜[2-3]。

2.2 數據處理

用EXCEL進行浮游動物群落樣品密度、優勢度和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計算。

3 結果與分析

2014年4月洪澤湖9個點位共采集到浮游動物物種57種(表1),其中原生動物15種、輪蟲類17種、枝角類14種、橈足類11種,浮游動物密度為2604頭/升,優勢種群為原生動物的表殼蟲(Arcella sp.),優勢種百分比為12.8%。

水質的變化對浮游動物組成有顯著影響,但不同的物種對水污染的敏感性不同。況琪軍等[4-5]發現可利用水生生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對水質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為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3表示無污染、2~3之間表示輕污染、1~2表示中污染、0~1表示重污染。利用浮游動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表2)對洪澤湖水質進行評價,表明洪澤湖水體處于輕污染到無污染的狀態。

參考文獻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1]Hellawell J.M.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Freshwate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London-Elsevier,1986.

[2]韓茂森,束蘊芳.中國淡水生物圖譜[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92-294.

[3]章宗涉,黃祥飛.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358-388.

第7篇

論文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特點,對策

 

森林是陸地生態平衡的主體,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保護環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豐縣的林業生產又對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提高農作物產量、發展農村經濟起到絕對的作用。為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保證豐縣林業發展重要環節,現就豐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談談如下意見。

一、豐縣林業的現狀

豐縣屬黃泛沖積平原,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5萬畝。林業生產是我縣的主要產業有害生物特點,現有有林地87.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8.78%,活立木蓄積量330萬立方米。目前有吉林森工林業產業化體系已經形成。林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改善了農業的生態環境,增強了農業的抗災能力,促進了農業的連年高產穩產。它已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綠色產業,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和主導產業。但由于我縣栽植樹種特別是用材林和防護林,品種單一,管理粗放,病蟲害發生量、發生率、發生面積有日益加重加大的發展趨勢,嚴重制約了豐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 豐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與防治特點

林業有害生物是林業發展的障礙,它與林業自控能力、社會經濟條件、人們對防治的認識程度有十分密切錯綜復雜的關系。為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有害生物特點,必須掌握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和防治特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而且必須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等諸多方面。

1. 我縣林網及片林皆是人工林,樹種單一,自控能力差。

2、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與各種氣象因子有密切的關系,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和突發性。

3、隨著近幾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物資和林產品的交流頻繁,有害生物傳播的途徑增多、速度增快、范圍增廣有害生物特點,防治難度增大。

4、人們重經濟效益輕社會和生態效益的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重視程度低。

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須群防群治。

6、與地方的人力、財力、技術、藥物的選擇有密切的關系。

三、搞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

1、加強領導,建立組織。成立有害生物領導小組,有主要領導任組長,進行明確分工,強化責任,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治意識。利用電視、報紙等宣傳工具,加大宣傳力度,增加人們對有害生物的了解有害生物特點,提高全民的防治意識和防治水平,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林業,關心有害生物防治的濃厚氛圍。

3、調整林業內部結構,提高抗病能力。發展多林種結合,多樹種混交的農田綜合防護林體系,大力引進推廣抗性樹種,發揮林木本身的持續抗性作用,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

4、加強監測,提高有害生物監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預測預報工作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礎工作,確定監測對象,科學制定測報辦法有害生物特點,每鎮固定專業人員負責調查,定期上報蟲情,準確掌握有害生物發生趨勢和動態,及時病蟲情報,提高測報的科學性、及時性、準確性,真正貫徹“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方針,把有害生物防治于萌芽狀態。

5、做好林木檢疫工作。目前我縣林木有害生物都是從外地傳入的,如草履蚧、楊尺蠖等其危害面積約1萬多畝,如不及時防治,大量的成片林被吃花吃光有害生物特點,有的甚至出現死樹現象。嚴重影響了林木的生長和我縣的造林成果。近幾年與我縣毗鄰的山東美國白蛾暴發成災,我縣的西北幾個鄉鎮與之交界,存在很大的危險。所以加強林木檢疫工作是當務之急,應嚴格檢疫制度,提高檢疫質量,有效地阻止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入侵。

6、成立防治專業隊,做好防治示范和推廣。為了提過應急能力和防治效果,我們成立了4個20人的防治隊伍,主要是做好我縣的重點路段的有害生物防治和示范推廣作用。主專業隊經過培訓和長期的操作訓練,能夠熟練掌握防治技術和方法,是一支拉的動有害生物特點,打的響,反應迅速的專業技術隊伍。在我縣主要發生的有害生物:草履蚧、楊尺蠖我們主要采取膠帶阻隔和噴霧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楊小舟蛾采取噴霧和煙霧防治相結合,采用無公害農藥,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有效保護我縣生態環境。

總之,林木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要根據有害生物的特點,結合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采取科學、有效、環保的措施積極開展除治,使我縣林業得到永續利用和持續發展。

第8篇

周祖基,男,漢族。1942年12月出生,籍貫河南省信陽市,民盟成員。1964年畢業于四川林學院森林保護專業。曾先后擔任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森保教研室主任,林學系副主任、教學督導員、研究生教學督導員,現為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1979年落實政策以來,周祖基30余年一直在四川農大從事森林昆蟲學、害蟲生物防治、昆蟲資源利用及保護生物學等教學與研究,其間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日本東京大學(1990年5月~2001年1月)廣島大學(2003年6月~2003年9月)進修和開展合作研究,2007年6月赴捷克國家自然保護區考察學習小蠹蟲的控制技術。在校期間先后擔任過《森林昆蟲學》、《森林植物及產品檢疫》、《資源昆蟲》、《經濟林昆蟲》、《保護生物學概論》、《野生動物管理學原理》、《日本語》等本科課程和《昆蟲生態學》、《昆蟲分類學》、《昆蟲研究方法》、《害蟲生物防治》和《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等研究生課程。與本校同行教師共同建成《森林保護學》和《保護生物學》的兩個碩士點,《林木培育》和《林學》學科的博士點。2001年《森林保護試驗室》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實驗室。1994年開始招收森保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01年開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生4人。

1982年以來,他主持和主研部省級課題10余項,橫向項目若干。先后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三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參加5部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如《園林植物昆蟲學》(副主編)2003由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概論》(參編 主審)2004年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森林動植物檢疫學》(參編)2007年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園林植物保護學》(主審)2008年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森林昆蟲學通論》(副主編)2010年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參編學術專著二部;多次獲得企業集團在校頒發的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第9篇

關鍵詞:環境微生物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專業實踐能力

我國西部地區是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也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民族院校是黨和國家為解決我國國內民族問題而建立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探索,民族院校已成為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研究我國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傳承和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基地。西部民族院校迄今為止共有5所,與中東部地區民族院校相比,基礎辦學條件落后,實驗室建設滯后,極大地影響了教學過程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以貴州民族大學為例,如何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貴州省工業強省戰略的指導下積極調整學科專業,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成為新形勢下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要求。[1]

環境微生物學是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知識點多且繁雜,涉及多學科交叉,內容極為抽象,學生對其缺乏感性認識,理解難度加大。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嘗試了一些改革,著力激發學生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加強專業實踐能力,本文就此談幾點體會,與同行探討。

一、創新思路,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教學內容的改革。環境微生物學主要以微生物學學科理論與技術為基礎,重點研究污染環境中的微生物,整個教學課程原理多、概念多、實踐性強,涉及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生態學、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廢處理處置、污染物環境中的降解等方面的原理和機理,內容極為抽象,而西部地區學生知識基礎相對東西部地區學生薄弱,加之教學實驗條件有限,學生到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環保機構及與微生物相關的企業、工廠實習、參觀的機會少,學生對本課程缺乏感性認識,理解難度大,上課時往往聽得清但易混淆,記不牢。因此,必須根據本課程特點、人才培養目標和區域特點改革課程內容,確保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為增強課程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必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一些本課程相關的前沿知識和技術方法,適時調整實驗教學模式, 增列最新的、有價值的課外讀物(教材、各種專業網站的研究報告和綜述等),突出專業基礎課的特點,逐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課間通過多媒體播放Discovery探索頻道―搜索微生物世界、自然科學十大發現第九名―微生物等視頻短片,在課間休息中了解微生物世界;通過嗜酸菌“吃礦石、吐黃金”將廢礦、貧礦變廢為寶的的微生物冶金技術引出古細菌的講述;通過展示遼寧大連的“熒光海”圖片引出藻類的講述;通過介紹脫水污泥生物產電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微生物與廢物資源化的講解;結合民族地區的特色和優勢資源,向學生介紹微生物在民族藥學和民族醫藥資源研究中的巨大作用,課余時間集中參觀民族藥學實驗室,鼓勵學生課后與藥學專業學生相互交流;介紹一些與環境保護與治理、微生物相關的網站,利用學校圖書館網絡資源,知道學生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擴大知識面和信息量。

二、科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

1.上好第一課,幫助學生理清課程思路

緒論課是每一門學科的第一課,是學生對一門新課程的第一印象,緒論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對該課程是否產生興趣,影響到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我們通過“3W”(what,why,how)中的what幫助學生明確微生物學和環境微生物學的相互關系、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引入學科定義并形成定義模式,應用于其他學科的學科定義;通過why的問法明確學科的學習、研究價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規律,構建專業素養;通過how的提問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學好本門課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想法,有何預期,在學期課程結束時再引導學生反思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并向教授反饋自己的意見及想法,培養能獨立思考的專業人才。[2]

2. 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式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使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過程。例如,在講述核酸是遺傳物質基礎時介紹1928年Griffith的肺炎球菌轉化試驗, 啟發學生思考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存活、注射活S菌死亡、注射活R菌和熱死S菌死亡心血中可分離出活S菌的原因;再介紹1944年Avery等的轉化試驗,啟發學生思考并回答為何活R菌加S菌DNA或加S菌DNA及S菌DNA以外的酶長出S菌,而加S菌DNA和S菌DNA酶長出R菌,引導學生逐步得出DNA是遺傳物質的基礎。

3. 采用直觀式教學,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

現代教育技術的可以將文字、網絡圖片、視頻等直接展示給學生,具有直觀性,方便學生理解抽象復雜、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例如,通過多媒體教學將網絡下載的污水處理廠3D模型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其整個工藝流程和配置,將已有的水處理知識與環境微生物學中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去氮去磷等知識點結合起來,系統性地回顧和學習;又如,利用動畫展示微生物對營養物質吸收的四種方式,簡要明了地理解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輸和基團轉位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再如,利用動態圖片展示DNA與RNA的堿基互補配對、信使RNA在細胞中的合成及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使學生看一次就能理解該內容。

4. 采用輔助式教學,提升學生獲取專業信息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貴州新興的大數據產業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教育視角,指導學生課后利用校內數字資源平臺查詢國內專業動態和相關資料,擴大知識面,收集有用信息,思考在前人的研究基礎和學院現有條件下我們還可以做的或者創新的東西,提高專業素養;推薦學生利用Endnote文獻管理軟件、SPSS統計軟件、MATLAB軟件等科學合理地管理文獻、分析處理數據,培養專業文獻查閱和數據處理能力;利用QQ群共享專業資料、專業網站鏈接、環保活動信息等,指導學生共同學習和相互討論等。

三、更新理念,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1.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課程。部分高校在環境微生物學的實驗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1] [2],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除基礎實驗外增設了課外自發實驗、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

1.1基礎實驗。按照實驗大綱,學生在實驗課上完成顯微鏡的操作、微生物的染色觀察、培養基的配置和滅菌、無菌操作、空氣中的微生物檢測等基礎性實驗。

1.2自發實驗。教師向學生發放“家用雙歧桿菌菌粉”、“乳酸桿菌菌粉”等微生物制劑,引導學生課后進行自制酸奶和保存菌種等自發實驗,提升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

1.3綜合實驗。利用與環保公司的培養協議、學院“喀斯特濕地生態監測實驗室平臺”等資源,發展學生參與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實際課題。例如應用污染環境中的生態修復知識參與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碳源源利用實驗,通過微生物對一些典型碳源(如糖類、氨基酸、羧酸類等)的不同利用模式來表征基質利用的動力學特征[3]和微生物群落差異[4] 等,使學生能將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統一起來,達到能力提高與素質培養相統一、內容構建模塊化、產學研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

1.4創新性實驗。依托學生本科畢業論文和校級科研課題,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要求提出實驗方案,學院老師指導完成,學生可以自主完成項目設計、項目申請、實驗過程及數據分析,提升文獻搜集和整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業論文撰寫能力。

2. 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基本依靠實驗指導書籍,由教師制定實驗大綱并講解,學生按部就班地操作,課后撰寫實驗報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主動、深入研究實驗結果的需求,我們認為,作為高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環境微生物學要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以貴州民族大學為例,“十二五”期間學校依托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為“貴州少數民族醫藥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民委在建重點實驗室,2011年)新購梯度PCR儀、DGGE變性梯度凝膠電泳、熒光倒置顯微鏡、全自動分析熒光化學發光凝膠成像系統等儀器設備,這些分子生物學設備可應用于環境微生物監測;因此,在講解微生物監測技術的新發展時,我們可直接給學生展示這部分設備和研究成果,并系統講解PCR-DGGE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步驟、16S rRNA的特點等,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尤其是校地、校企聯合項目中去,在實際問題中鍛煉專業實踐能力。

結語

隨著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進一步凸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國家的西部大開發、區域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環境開發利用和保護,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可向民族地區環保產業的研究與開發輸送新鮮血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探索并不斷總結經驗,為培養民族地區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曹媛媛, 等. PBL教學法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 生物學雜志, 2013.

[2]劉佳明, 等. P-BL教學法在《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探索與實踐[-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3.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免费的视频 | 色奇吧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 狠狠干夜夜爽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 | 老阿姨露脸69式 | 美女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天天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免费在线观看mv网址入口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 绝密者电视剧40集在线观看 | 你懂的在线视频 | 男女精品视频 | 丁香综合激情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啊嗯啊羞羞免费视频 |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a级毛片 |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99精选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 四虎在线精品观看免费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 黄视频免费 |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