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2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餐廳設計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餐廳中,就餐餐桌、餐椅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應配以餐飲柜,即用以存放部分餐具、用品(如酒杯、起蓋器等)、酒、飲料、餐巾紙等就餐輔助用品的家具。另外,還可以考慮設置臨時存放食品用具如(飯鍋、飲料罐、酒瓶、碗碟等)的空間。
所以,在設計餐廳時,對以上因素都應有所考慮,應充分利用分隔柜、角柜,將上述功能設施容納進就餐空間,這樣的餐廳才能給你以方便、愜意的生活。
2如何考慮餐廳的空間組織?
餐廳的設置方式主要有三種:①廚房兼餐室;②客廳兼餐室;①獨立餐室。另外也可結合靠近入口過廳布置餐廳。餐廳內部家具主要是餐桌、椅和餐飲柜等,它們的擺放與布置必須為人們在室內的活動留出合理的空間。這方面的設計要依靠室內的平面特點,結合餐廳家具的形狀合理進行。狹長的餐廳可以靠墻或窗放一長桌,將一條長凳依靠窗邊擺放,桌另一側擺上椅子,這樣,看上去,地面空間會大一些,如有必要,可安放抽拉式餐桌和折疊椅。餐廳在居室中的位置,除了客廳或廚房兼餐室外,獨立的就餐空間應安排在廚房與客廳之間,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從廚房將食品擺到餐桌以及人們從客廳到餐廳就餐耗費的時間和空間。如果餐廳與客廳設在同一個房間,餐廳應當與廳在空間上有所分隔。可通過矮柜或組合柜或軟裝飾作半開放或封閉式的分隔。餐廳與廚房設在同一房間時,只需在空間布置上有一定獨立性就可以了,不必要做硬性的分隔。總之,不論餐桌布置在何地,必須盡可能地和廚房靠得近一些。
3如何考慮餐廳的界面處理?
所謂界面,是指形成一個使用空間所需要的地面、側面和頂棚。餐廳的界面材料的品種、質地、色彩,與空間本身的特點有著密切的聯系。
地面一般應選擇表面光潔、易清潔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崗巖、地磚。墻面在齊腰位置要考慮用些耐碰撞、耐磨損的材料,如選擇一些木飾、墻磚,做局部裝飾、護墻處理。頂棚宜以素雅、潔凈材料做裝飾,如乳膠漆、局部木飾,并用燈具作烘托,有時可適當降低頂棚,可給人以親切感。
整個就餐空間,宜營造一種清新、優雅的氛圍,以增添就餐者的食欲。若餐室內就餐空間太小時,則餐桌可以靠著有鏡子的墻面擺放,或在墻角運用一些鏡面與裝飾,餐具柜相結合,可給人以寬敞感。
4如何選擇餐廳的家具?
餐廳家具式樣雖多,但國內最常用的是方桌或圓桌,近年來,長圓桌也較為盛行,餐椅結構要求簡單,最好使用折疊式的。特別是在餐廳空間較小的情況下,折疊起不用的餐桌椅,可有效地節省空間。否則,過大的餐桌將使餐廳空間顯得擁擠。所以,有些折疊式餐桌更受到青睞。餐椅的造型及色彩,要與餐桌相協調,并與整個餐廳格調一致。餐廳家具更要注意風格處理。顯現天然紋理的原木餐桌椅,透露著自然淳樸的氣息;金屬電鍍配以人造革或紡織物的鋼管家具,線條優雅,具有時代感,突出表現質地對比效果;高檔深色硬包鑲家具,顯得風格典雅,氣韻深沉,富涵
濃郁東方情調。在餐廳家具安排上,切忌東拼西湊,以免讓人看上去凌亂又不成系統。
5餐桌尺寸如何確定?
(l)方桌
760mmx760mm的方桌和1070mmx760mm的長方形桌是常用的餐桌尺寸。如果椅子可伸入桌底,即便是很小的角落,也可以放一張六座位的餐桌,用餐時,只把需餐桌拉出一些就可以了。760mm的餐桌寬度是標準尺寸,至少也不宜小于700mm,否則,對坐時會因餐桌太窄而互相碰腳。餐桌的腳最好是縮在中間,如果四只腳安排在四角,就很不方便。桌高一般為710mm,配415mm高度的坐椅。桌面低些,就餐時,可對餐桌上的食品看得清楚些。
(2)圓桌
如果客廳、餐廳的家具都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圓桌面直徑可從150mm遞增。在一般中小型住宅,如用直徑1200mm餐桌,常嫌過大,可定做一張直徑1140mm的圓桌,同樣可坐8-9人,但看起來空間較寬敞。如果用直徑900mm以上的餐桌,雖可坐多人,但不宜擺放過多的固定椅子。如直徑1200mm的餐桌,放8張椅子,就很擁擠。可放4-6張椅子。在人多時,再用折椅,折椅可在貯物室收藏。
(3)開合桌
開合桌又稱伸展式餐桌,可由一張900mm方桌或直徑1050mm圓桌變成1350-1700mm的長桌或橢圓桌(有各種尺寸),很適合中小型單位平時和客人多時使用。這種餐桌從15世紀開始流行,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餐桌。不過要留意它的機械構造,開會時應順滑平穩,收合時應方便對準閉合。用一張圓餐桌,便可得到較好的空間調整。使用圓桌就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坐的人數有較大的寬容度。只要把椅子拉離桌面一點,就可多坐人,不存在使用方桌時坐轉角位不方便的弊端。
6餐椅尺寸如何確定?
餐椅太高或太低,吃飯時都會感到不舒服,餐椅太高,如400-430mm,會令人腰酸腳疼(許多進口餐椅是480mm)。也不宜坐沙發吃飯,餐椅高度一般以410mm左右為宜。餐椅坐位及靠背要平直(即使有斜度,也以2°-3°為妥)坐墊約20mm厚,連底板也不過25mm厚。有些餐椅做有50mm軟墊,下面還有蛇形彈弓,坐此餐椅吃飯,比不上前述的椅子來得舒服。
7如何考慮家庭酒吧設計?
家庭酒吧是居室中的“特區”,這一空間區域應該成為室內的視覺中心。設計時,主要是確定柜位、燈位、杯位、瓶位、食具位等。可制作或選購高度為1-1.2m的酒吧專用玻璃柜。
柜內上方安有照明和裝飾用的燈具,柜內后壁最好鑲有一塊玻璃鏡,以反射柜內的物品,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有時也可襯以粗曠的石材,通過對比來反映酒柜內物品的精美,酒柜上方,燈光不宜太亮,采用15W橘紅色燈泡,可取得一種溫暖朦朧的效果,另一種則是以較為強烈的投光射燈,通過背景的亮度,增添一種強烈氣氛,以形成室內的視覺焦點。
這兩種設計手法分別作現出一種浪漫優雅和現代時尚的風格。夏季則換上15W藍色燈泡,以獲得清涼寧靜的效果。吧柜一般放置在客廳或寬的過道中,柜形可根據具體地形來設計或購買,一字形或L形都可以。
8如何考慮餐廳的色彩布置?
就餐環境的色彩配置,對人們的就餐心理影響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響人的食欲
,二是餐廳環境的色彩也能影響人們就餐時的情緒。餐廳的色彩因個人愛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但總的說來,餐廳色彩宜以明朗輕快的色調為主,最適合用的是橙色以及相同色相的姐妹色。這兩種色彩都有刺激食欲的功效,它們不僅能給人以溫馨感,而且能提高進餐者的興致。整體色彩搭配時,還應注意地面色調直深,墻面可用中間色調,天花板色調則淺,以增加穩重感。在不同的時間、季節及心理狀態下,人們對色彩的感受會有所變化,這時,可利用燈光來調節室內色彩氣氛,以達到利于飲食的目的。家具顏色較深時,可通過明快清新的淡色或藍白、綠白、紅白相間的臺布來襯托。桌面配以絨白餐具,可更具除力。例如,一個人進餐時,往往顯得乏味,可使用紅色桌布以消除孤獨感。燈具可選用白熾燈,經反光罩以柔和的橙光映照室內,形成橙黃色環境,消除死氣沉沉的低落感。冬夜,可選用燭光色彩的光源照明,或選用橙色射燈,使光線集中在餐桌上,也會產生溫暖的感覺。
9餐廳陳設應如何布置?
餐廳的陳設既要美觀,又要實用,不可信手拈來,隨意堆砌。各類裝飾用品因其就餐環境不間而不同。設置在廚房中的餐廳的裝飾,應注意與廚房內的設施相協調;設置在客廳中的餐廳的裝飾,應注意與客廳的功能和格調相統一,若餐廳為獨立型,則可按照居室整體格局設計得輕松浪漫一些,相對來說,裝飾獨立型餐廳時,其自由較大。
具體地講,餐廳中的軟裝飾,如桌布、餐巾及窗簾等,應盡量選用較薄的化纖類材料,因厚實的棉紡類織物,極易吸附食物氣味且不易散去,不利于餐廳環境衛生;花卉能起到調節心理、美化環境的作用,但切忌花花綠綠,使人煩燥而影響食欲。例如,在暗淡燈光的下晚宴,若采用紅、藍、緊等深色花瓶,會令人感到穩重。同樣這些花,若用子午宴時,會顯得熱烈奔放。
1.1生態餐廳及其特點
生態餐廳是一種倡導生態理念、回歸自然的餐飲模式。這種類型的餐廳規劃、設計和建設涉及到建筑、景觀園林、設施園藝、生態經濟等多個學科,運用冷暖通風設施的人工與自然調控技術,結合農藝栽培和生態管理技術,創造出餐廳內持續的的優美生態環境。通常以觀景植物為主體,以蔬果、花草、藥類植物進行配套種植,引入了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山石飛瀑等園林景觀元素,多角度、全方位的立體展現出生態宜人、優雅自然的就餐環境。生態餐廳一般空間開闊,占地面積大,位于市郊,多與農業地塊結合。餐廳內常用中等高度植物做成綠籬來分隔空間,用較大植株的觀景植物來營造氛圍,讓消費者如入世外桃源之境。多數生態餐廳與自有的農業園區或農場配套建設,可以種植蔬菜、養殖魚類、飼養家畜,基本實現食材自給。農業園區通過種植、養殖、沼氣、餐廳等經營類型來實現循環利用的生態模式,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餐飲模式。近年來生態餐廳這種模式得到了政策的支持,被大量的復制,同業競爭開始加劇,另外因為占用農地較多,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因而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
1.2室內交往空間
室內交往空間是隸屬于室內空間的一種類型,泛指交往行為所發生的空間。交往空間并不是特定為提供交往行為的空間,各種空間只要能夠發生交往的行為,都屬于交往空間的范疇。其以建筑空間環境為載體,以人的交往行為為核心,同時還承載著人與環境的交往、人與信息的交往、人與社會的交往,在室內空間方面常見的類型有門廳、走廊、中庭、休閑區、活動區等,任何建筑空間,只要存在人的活動,就會促使發生一定的交往行為。
2生態餐廳與交往空間的關系
生態餐廳為消費者提供人與生態環境交往的餐飲場所,是讓消費者零距離接觸生態環境,同時產生餐飲消費的一種模式。其營造的賣點就是現代都市人群渴望觸摸自然、回歸自然,與自然親密交往的一種訴求。優秀的生態餐廳不只是提供顧客餐飲消費的場所,更是提供一個人與自然交互溝通的平臺,通過顧客與環境的交往,進而形成餐廳的吸引力。基于此,生態餐廳的交往空間就要充分的讓消費者與環境進行交往,通過特色植物觀光、異域生態風情體驗、山水嬉戲等方式,在熱帶雨林、南國風情、江南水鄉中,在享受著美食的同時感受著自然帶來的愉悅。生態餐廳與交往空間是一個包含的關系,又是一個反向促進的關系。整個生態餐廳包含了交往空間,門廳、過道、中庭、休閑區等這些空間本身就是整個餐廳的內部空間,承擔著餐廳的交通、交流功能。反過來,在交往空間中發生的交往行為又是整個生態餐廳與消費者之間最直接、最密切的交往,直接決定了餐廳的經營狀況,交往空間功能開發是否完善,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是否能夠促進消費者的體驗評價都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交往空間又對整個餐廳是一個反向促進的關系。
3當前生態餐廳交往空間設計的典型做法
南陽市金歲月生態餐廳是典型的園林式中餐廳,建筑面積約8000m2,采用鋼結構,頂部為塑料采光頂。該餐廳集餐飲功能和園林藝術為一體,采用經典與現代結合的方式,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古木、假山應有盡有,給人一種遠離都市,與自然親密交往的感覺。
(1)門廳交往空間設計。進入生態餐廳迎面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臥石,名人手寫題名,臥石的側后方是一個中國傳統風格的亭子———陶然亭,亭子與臥石相應成趣、錯落有致,構成了生態餐廳入口的正立面。
(2)中庭交往空間設計。臥石的背后是該餐廳較為開敞的中央大廳,古榕閣、小橋流水和藤條編制的桌椅共同渲染了大廳濃厚的自然氣息。
(3)室內庭院交往空間設計。在生態餐廳的雅間設置南北兩側,曲徑通幽的房間,粉墻黛瓦、木雕字畫的裝飾充分展示了江南園林風格。
(4)室內通道交往空間設計。在餐廳中的主要通道上設置有供人短暫停留、休息、交往的各種類型亭子,傍邊往往配置有可供觀賞的奇花異草、金魚嬉戲、文人墨寶等,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產生互相交流的欲望,對共同的自然話題達成共識,進而有效的促進交往行為的發生。
4當前生態餐廳交往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生態餐廳的交往空間設計現在看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基于此總結出來當前生態餐廳室內交往空間設計存在的幾個問題。
4.1重靜態景觀,輕互動體驗
從大多數生態餐廳的做法來看,生態景觀的展示仍然是主要的內容,調動消費者進行互動體驗的項目卻沒有開發出來。消費者選擇去生態餐廳就餐,本身就是渴望回歸自然,體驗自然,因此可以設置一些專門的交往空間進行生態活動的體驗,讓消費者親身參與,互動起來,與自然環境進行充分的交往。生態餐廳的環境及硬件的建設,往往是委托專業的景觀設計公司進行設計施工的,從景觀的角度來看確實非常專業,但是在實際運營中對交往空間這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環節缺少完善的配套服務。不應僅讓消費者參加一些采摘活動、水中摸魚活動等,對于消費者參加活動獲取的蔬菜、水果、魚類等生鮮的食材,還應該更進一步的進行美食創作的過程體驗,讓有興趣的消費者親自參與到菜品的加工過程中。這樣既能夠讓消費者放心,又增加了生態活動的體驗服務環節,這些配套的服務功能在交往空間設計時都應該有所體現。
4.2重環境氛圍,輕生態教育
生態餐廳的環境氛圍可謂是賞心悅目。但是消費者體驗過后除了放松心情,舒緩工作壓力之外還能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獲取什么,這個方面就有所欠缺。現代人比較重視情境教育,一些消費者也希望獲取一些親子教育、生態教育的觸動,這些優雅的生態環境就是一個極佳的情境教育場所,因此生態環境氛圍的附加值應該更高一些,選取的生態景觀的典型性、文化內涵、生態觀念、自然理念等方面都應該有所體現,而不僅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面上。
5生態餐廳的室內交往空間設計理念
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體驗讓消費者對生態餐廳的食材、加工、環境、內涵做到充分的了解,讓消費者與生態環境、與生態產品、與生態教育進行交往,同時還要讓消費者之間面對同一個生態話題產生一些溝通。面對生態餐廳大量復制的競爭壓力,從室內交往空間的角度入手,提升生態餐廳的消費者認可度,也不啻為一種思路。
5.1激勵消費者參與生態體驗,融入生態教育
體驗式營銷已經成為了當前濟濟轉型升級時代的寵兒,因此在生態餐廳的運行方面也應該做出響應。生態餐廳以往的“環境+美食”的思路已經落伍,加入體驗消費的元素才能夠創造新的增長點。室內交往空間的設計就是以注重消費者體驗為切入點,利用室內交往空間設計出展示。體驗、教育、消費等不同類型的空間功能,把這幾個功能融為一體,促進促進生態餐廳的進行轉型升級。依托現有的生態景觀展示的基礎,加入各種特色的生態體驗活動,對中庭等較為開闊的交往空間進行改造,開發戲水摸魚、石縫捉蟹等生態游戲,以此實現互動體驗的升級。也可以把現有的廚房中某些功能外置到交往空間中,如大廳、過道等,讓感興趣消費者參與到美食加工的流程之中,更加豐富了交往空間的體驗功能,同時可以加強消費者的認同感。還可以開展一些生態教育的競猜活動,把生態飲食、生態保護、生態危機等各種知識點穿插到競猜活動中,通過生態教育來體驗品牌升級的檔次感,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
5.2用互聯網思維來豐富生態餐廳室內交往空間的內容
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無孔不入,生態餐廳作為一個標榜時代名詞的典型空間,也應該與互聯網更加密切的結合起來。一般餐廳常規的做法就是在門廳、過道、大廳、休閑區、包間等這些人流量較大的空間中設置二維碼,開展掃碼有獎活動,這些做法都是對室內交往空間功能的二次開發。除此之外,在生態餐廳的室內交往空間還可以比普通餐廳更加前衛一些,因為這里同時存在“互聯網”和“生態”兩個引領時代的標題,更加能夠引起消費者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通過掃碼活動在生態餐廳內收集某一特色蔡菜品的食材植物來源。或者通過二維碼對食材的植物進行組合,創新特色菜品抽取大獎等。這就要求在門廳、過道、大廳、休閑區、包間等這些交往空間中,設置對應的植物食材樣本、種植組合等基本條件,與移動互聯網進行對接。
6結語
關鍵詞 畢業設計 質量保障與監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Building of
Computer Graduation Design
LI Xiaoyan, QIAN Xiaohong, LING Wei
(Huaxia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University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last majo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i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research, social practice, a combination point, is to train students and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o adapt the key to futur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ent years led to our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of the o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declining quality of management shortcoming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 (Thesis)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roach.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去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重要教學形式,同時也是本科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學習后所必須進行的工程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目的是要在前面一系列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分析研究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
1 目前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畢業設計是學生從學校階段走向實際工作前的最好的鍛煉機會。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教育質量的直接反映。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學校而言,畢業設計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無比重要的教學環節。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環節的作用,多年來一直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現今畢業設計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任務重時間短。畢業設計教學的時間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共10周左右,期間學生需要完成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論文撰寫以及最后的答辯準備。
(2)就業考研帶來的壓力,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足。畢業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高校的教學秩序,特別是對畢業設計工作影響很大。由于教學計劃安排的畢業設計時間與學生的找工作時間,研究生復試的時間基本同步,這些事情只能交叉進行,學生能在畢業設計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很難得到保障。
(3)傳統的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模式不能適應現時代的要求。進入新世紀以來, 隨著學生就業機制的轉變, 企經濟體制的轉型和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校都開始積極探索分散式畢業實習與設計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在加強實習教學環節建設的同時擴大了畢業生就業渠道。
分散式畢業實習與設計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如學生過于分散,完成畢業時間過于分散,以及帶來的文檔資料缺乏有效的管理等等,如果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分散式畢業實習與設計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4)學生前期工作準備不到位,資料匱乏,知識孤島化。①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相關基礎課程訓練缺乏連貫性。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相關基礎課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雖然本門課程之間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統一,但是不同的課程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最終造成知識的孤島化。當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時候,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將孤島化的知識打通,才能完成畢業設計。
②工程實踐教學管理不足。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等過程,但是實踐環節零散化,分離化,造成的每門課程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實踐任務,卻忽略了前導課程知識的運用以及對后續課程的影響。
③規范化訓練不夠。畢業論文(設計)基礎訓練課程(例如文獻檢索課程)并沒有開設或者雖有計劃列出但從未開課,所以學生完成的初稿往往存在諸如不會用英語翻譯摘要、查閱的文獻文不對題,寫出的文章觀點不明、論證不清、東拼西湊、缺乏邏輯、表達不清和缺乏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說明學生普遍缺乏寫作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表達能力不高。
2 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途徑和方法
2.1 化整為零:剛性的教學要求,柔性的安排
畢業設計雖然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但是所應用的知識分布需要在前面7個學期完成,所以我們需要將各類的畢業設計所需要的學科知識模塊化,分散到7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
(1)畢業選題的提前進行。學校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正常的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加強專業課與畢業設計 (論文) 相結合、在相關基礎性課程開展教學的時候確定畢業設計 (論文)選題類型。
(2)畢業選題的個性化,生活化。在畢業設計中學生的態度、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等都對畢業設計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這就要求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時應結合學生本人的情況及其就業取向,啟發和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來選擇畢業設計題型。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使其與就業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3)畢業選題的寬泛化。畢業選題的提前進行,只能將選題限定在比較寬泛的類型中,過于細化的選題將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展。
2.2 積零為整:實踐教學連貫化
畢業設計與專業課結合,除了將畢業設計模塊化,分散到各個學期的基礎課程的訓練外,我們還需要保證這些基礎課程訓練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1)實踐教學管理的全程化。實踐體系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四大類,還有課外和社會實踐活動,對這些實踐教學進行全程化的監控和管理,保留每門課程的設計成果和文檔信息,以方便進行畢業設計的時候積零為整。
(2)實踐教學管理的透明化。實踐環節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學單元,不同專業方向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從培養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工程興趣、工程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出發,對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整體、系統的優化設計和管理,明確各實踐教學環節在總體培養目標中的作用,把基礎教育階段和專業教育階段的實踐教學有機銜接,使實踐能力的訓練構成一個體系,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貫徹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將零散的教學單元整體化,形成體系,至少每門課程的老師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導課程中學生完成的實踐內容,實踐的過程,實踐的成果,以及本次課程要達到的目標,以便循序漸進的完成實踐教學。
2.3 畢業論文規范化的訓練從第一份實踐文檔規范開始
畢業論文(設計)基礎訓練課程(例如文獻檢索課程,寫作基礎知識)等從學生進行第一份實踐文檔的撰寫就開始規范。
3 以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為例
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通常以MIS系統的開發為主,而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知識如計算機基礎,算法,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技術,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等是使學生具備最新信息技術規劃設計和運用能力的基礎。如何在這些課程的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通過化整為零和集零為整的方法來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就是我們考慮的重點。
(1)化整為零:剛性的教學要求,柔性的安排。
①畢業選題的提前進行:在學生開始第一門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性的建議,作好初期職業規劃并選擇與職業相關度較高的畢業選題類型。
②畢業選題的個性化,生活化:畢業設計選題與時代緊密結合,以可以體會和感知的題目為引導方向:譬如銀行信息管理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學校餐廳賬務管理系統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思考,并逐步走上開發的道路。
(2)積零為整:實踐教學連貫化。
畢業設計雖然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但是所應用的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則在前面7個學期完成,這7個學期的教學和實踐將為畢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①實踐教學管理的全程化。軟件工程專業的實踐體系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四大類:課程實驗是圍繞課程展開,為了夯實基礎而設,完成的時間比較短,通常是隨堂進行;課程設計通常在該門課程結束的學期末展開,通常為期一周到二周,實踐的時間相對比較長,我們可以以學生選擇的畢業設計的選題類型作為參考指南來定制學生這些課程的課程設計任務,并記錄設計過程和結果。如數據庫原理課程設計,如果學生選擇的餐廳賬務管理系統,那么數據庫就圍繞餐廳賬務管理進行設計;學習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時候,就圍繞該系統進行界面開發和數據庫的連接。
②實踐教學管理的透明化。如前面表述,數據庫原理的時候,學生設計餐廳賬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學習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已經完成的數據庫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界面的設計和數據庫的連接,將前導和后續的知識環節銜接起來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統,即有利于前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學生學習計算機信心的培養。
(3)從第一份實踐文檔規范開始進行畢業論文規范化的訓練。
4 小結
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采用集零為整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最后的畢業設計就只是前面知識的一次融合和再次鞏固,降低了畢業設計的難度并且能確保畢業設計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錢煒,姚儉,徐琳,沈越貞.完善規范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6 (1):18-22.
[2] 陳金忠,梁軍錄,楊麗君,王春生.理工科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現狀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9.27(9):130-132.
[3] 董康軍,王菊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硅谷,2009(10):114-115.
[4] 王志英,蔣宗禮,楊波,胡學鋼,岳麗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2):42-44.
實習單位: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
實習部門:西餐事業部自助餐廳
實習崗位:服務員
實習所在地:福建廈門
實習單位指導人:陳艷
職務:西餐事業部主管
實習時間:2009.2.1——2009.6.30
實習目的:大三上學期結束后,我選擇了到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來實習。一方面是因為這家酒店是五星級酒店,我認為來這里可以讓我接觸和接受更加專業的服務技能培訓,接觸更多外國人,能鍛煉我的英語口語,同時我也能夠為我的論文找到更真實的資料(我的論文是《淺析中美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實習單位概況
1.實習單位性質: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原廈門國際大酒店)系中國化纖商業巨子翔鷺集團投資并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裝修的豪華商務酒店。2006年9月7日開業的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XIAMEN XIANGLU GRAND HOTEL)是翔鷺集團進入中國酒店業的一個新起點。
2.實習單位規模:擁有1525間客房的翔鷺國際大酒店是由亞洲著名的C.Y.Lee建筑師事務所按國際五星級標準設計建造的,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筑之一。其中有總統套房1間,皇家套房1間,行政套房29間,豪華套房28間。商務套房36間,行政高級房30間,行政豪華房70間,花園套房252間,數碼豪華房502間,高級房1、高級房2工576間。酒店整體設計風格時尚舒適,寬敞的客房和套房面積從27m2到274m2, 為了滿足不同客人的餐飲娛樂需求,酒店開設了多個各具特色的餐廳,其中包括900個席位的自助餐廳、3000m2的中庭休閑吧、中式餐廳、意大利餐廳、日本餐廳、臺灣餐廳以及不同風格的美食區和酒吧。 酒店的會議廳、展覽廳和宴會廳總面積為8,967 m2,其中2個宴會廳分別可容納950人,另備有26個面積不等的多功能廳。集團總投資200億,酒店員工900多名。車位1576個。
3.實習單位主要產品:翔鷺國際大酒店(中國·廈門)系由中國翔鷺集團投資興建的一家五星級酒店。該集團以化纖,石化生產經營為主,兼營房地產。旗下有翔鷺(廈門)房地產有限公司[Xianglu (xiame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廈門(翔鷺)化纖股份有限公司[Xiamen(Xianglu)Chemical Fiber Company Limited],翔鷺石化企業(有限)公司[Xianglu Petrochenical (xiamen) Co.Ltd],翔鷺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國際大酒店(Xiamen International Hotel Co.Ltd)。在翔鷺國際大酒店除了提供客房,餐廳和會議室外。還有商務中心、SPA、健身中心、美容美發沙龍和旅游咨詢臺,翔鷺酒店不僅僅是一個酒店,更是一個集商務、會議、展覽、客房、餐飲、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最大化的商場。
4 .實習單位的經營管理特點與利弊
本企業的管理核心是:以人為本,知人善任。
集團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原則:為科研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創造寬松的環境;注重基層員工業務素質的培訓,以“加強責任管理,提高品牌意識”為宗旨對員工進行培訓。通過對員工的有效激勵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員工的潛能,來更好的實現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的契合。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南京 211189)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Nanjing 211189,China)
摘要:本文通過對創意產業發展特點的研究,首次提出可供餐飲業借鑒的五大方面:深扎于多彩的我國文化;立足于多樣的產品創新;得益于強烈的產權意識;以動帶靜,先入為主;合縱連橫,多方合作。據此提出餐飲產品設計的五大可行性意見:精致的文化包裝、全面的科技創新、互動交流的實現、周邊資源的整合、版權意識的提高。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proposed five aspects for reference of catering industry: lay the roots in colorful culture of China; be based on a variety of product innovation; benefit from a strong sense of ownership; consider the dynamic virtual image as the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way; conduct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integrate peripheral resources, then made five feasible comments for catering product design: exquisite cultural packag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on, integration of surrounding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copyright awareness.
關鍵詞 :創意產業;餐飲產品;文化性;科技性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catering products;cultural;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ature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5-0218-03
作者簡介:袁歡(1987-),女,江西高安人,助教,研究方向為餐飲服務與經營管理。
0 引言
隨著創意產業的興起,其高經濟效益得到全球的認同。借鑒其成功經驗,期望為餐飲業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1 創意產業之可借鑒經驗
1.1 深扎于多彩的我國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是創意產業的分支,通過對文化的深挖及演繹來引起大眾共鳴,促進產品銷售。風行于國內旅游目的地的實景演藝無一不是借助文化來造勢,桂林《印象劉三姐》以桂林民間傳說、漓江山水為立足點,云南《印象麗江》以少數名族文化與玉龍雪山的自然風光為展示內容。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為產品設計提供資源與靈感。
1.2 立足于多樣的產品創新
創新表現在諸多方面:舊觀念的推翻,新形態的建立、豐富內容的挖掘,組合方式的創新等。國立故宮博物院開發的一系列創意衍生品是一個典型案例,以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為形象的酒瓶塞,以雙連瓶為原型的雙依偎油瓶、醋瓶,這一系列產品通過創意將中國古典藝術品與現代柴米油鹽醬醋茶融為一體。再如實景演藝以天地山水為表演場地,打破了原有演出的空間局限。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給予產品鮮活的生命。
1.3 得益于強烈的產權意識
創意產業強調版權保護,故也稱之為“版權產業”。百老匯戲劇在當地演出或巡演別注意保護版權,如《貓》在全世界各地演出都有共同的規定:禁止觀眾在現場錄音、錄像,記者在演出開始后也不能拍攝。在正式演出時,一旦有人拍攝,劇場里的監控系統就會自動搜索出偷拍者位置。這種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盜版,不僅保證了演出的質量,更刺激了票房,觀眾要看到全劇,就必須買票到劇場去看。有意識的保護,可以增加產品神秘感以及延長產品生命力。
1.4 以動帶靜,先入為主
以動態的虛擬形象來進行前期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多表現于將產品形象植入動漫、游戲等形態當中。如全球首個全三維虛擬景區《大唐風云》于2006年推出,此游戲逼真再現了浙江凱恩集團的飛石嶺景點,并為該虛擬景區開辟專區,《大唐風云》200萬玩家可以邀請旅伴在該虛擬景區進行觀光旅游活動,為該景區進行了大量的宣傳。
1.5 合縱連橫,多方合作
跨行業合作,積極整合周邊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倫敦西區不少劇院和周邊餐廳或酒店合作,推出包含演出門票和晚餐的套票,如《悲慘世界》的套票生意一度非常受歡迎,在劇院附近餐廳就餐的客人,半數都是前來觀戲的觀眾。
2 我國餐飲產品設計的可行性模式
基于創意產業的五個成功因素,提出以下餐飲產品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
2.1 精致的文化包裝
民以食為天,中國餐飲有悠久的歷史。現代餐飲業的諸多菜肴都與文化聯系在一起,如側重于菜品的命名,“霸王別姬”——甲魚與雞,如側重于菜肴的傳說,龍井蝦仁相傳源自乾隆。如果把菜肴的文化內涵做的更為細致,文化氛圍將更為濃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則是“大董意境菜”,其在菜名、器皿、擺盤等方面進行精致的文化、藝術包裝,如焗扒松茸命名為“攜手藕花湖上路,一家黃梅細雨”,加上擺盤的藝術性,給人非常具象的文化想象,文化體驗更為突顯。
立足于菜肴本身之外的文化包裝,就是環境的營造。目前有眾多具有文化意味的主題餐廳,如根植于文學的紅樓夢餐廳,根植于名人的鄧麗君餐廳等,但大量主題餐廳的涌現帶來的直接問題是主題多表現在硬件設施上,軟件服務卻缺少文化味。所以更深入、更精致的文化包裝應側重于餐飲服務的文化包裝,在結合餐廳主題、文化選擇的基礎上,在員工的服飾、言談舉止、服務方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文化培訓,讓文化氛圍更完整。
2.2 全面的科技創新
2.2.1 移動終端點菜技術
有數據顯示,餐飲業以28%的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成為受移動互聯網影響最為深刻的行業之一。種類繁多的APP點菜軟件,通過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逐漸受到大眾喜愛。據統計,通過APP點菜付錢,每位消費者在店內平均少停留15分鐘左右,這對于餐廳翻臺率的提高非常有利。APP的廣泛應用取決于大環境的WiFi信號鋪設質量,在網絡支付安全性能方面需進一步提高,并且APP的頁面設計可更為豐富。
2.2.2 無紙化技術
諸多餐廳實現了菜單的電子化,可以節省紙張資源,有更為形象的菜品呈現,也可以節省前后場的溝通時間。2003年開始應用的全息投影技術,主要用于舞臺來營造立體圖像,如果能將其運用于餐廳,將非常有趣,將二維菜單立體化,菜品能夠360°的展示在客人面前,菜單的形象化吸引程度將大大提高。目前移動終端手機都在嘗試進行3D影像的營造,這種技術在餐廳的應用不會遙不可及。
2.2.3 大數據的共享
大數據的共享可以精確定位客戶群,與團購網站合作來收集顧客的餐飲點擊率、購買率等數據,借以分析消費者的喜好、消費水平、消費方式及消費頻率,有針對性地做出產品調整及營銷策劃。與醫療保健機構合作,獲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數據,了解消費者的健康體征,根據其健康情況開發及推薦相應菜肴。
2.2.4 智能餐桌
倫敦inamo餐廳所設計的E-table將所有菜單投影在餐桌上,顧客可以依據心情隨意更換餐桌主題背景、自助點餐、玩游戲、查看廚房工作狀態、甚至還能預約出租車。擁有高科技“武裝”的餐廳可以給顧客營造一種現代時尚感。
2.3 互動交流的實現
2.3.1 餐飲產品的體驗性
現行餐飲產品的體驗性有諸多表現形式:①顧客DIY產品;②將產品的制作流程進行展示;③提供可供客人攜帶及日常使用的菜單。我們還可以嘗試一些新的形式,如餐廳燈光可自由選擇,餐廳服務可自由選擇等。
2.3.2 虛擬游戲
由中糧集團開發的首款網絡互動游戲“中糧生產隊”于2010年1月上線,玩家可以選擇水稻、玉米、葡萄、小麥、可可中的任何作物從種子培育開始,經過種植、倉儲、運輸等環節,最終生產出大米、玉米油等終端產品。玩家在游戲中的親身體驗,不僅可以全面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也自然將中糧產品與“放心產品”聯系在一起。
餐飲產品同樣可以學習與模仿,可以讓消費者在虛擬網絡制作菜肴,可以設計經理、主管、領班、服務員等角色,讓消費者可以選擇喜歡的角色參與餐廳的服務與管理等。
2.4 周邊資源的整合
餐飲產品的整合有兩個途徑:①同行業不同類別的產品整合,比如中西餐產品與周邊咖啡產品、甜點產品、酒水產品的整合,形成一個滿足于客人需求的整體,既可以共享客源,也不會有直接的客戶競爭。②跨行業的產品整合,如餐飲企業與周邊工作單位進行合作,提供價格優惠,也可以與周邊的電影院、航空公司等合作,這樣可以借助彼此的產品優勢擴大吸引力。
2.5 版權意識的提高
餐飲業作為服務業,對于餐飲產品特別是無形產品的版權保護相對而言比較困難,可模范性高,新產品的推出往往會迅速被模仿,造成競爭力的降低。面對此種情況,餐飲從業者更需要具備產權保護意識,可以在多方面進行嘗試:餐廳的名稱、標識、整體風格、員工服飾及時申請專利;新菜品的配方、器皿、擺盤及時申請專利;就餐顧客要禁止拍照及攝像,保證餐廳的神秘性及獨有性。
3 結論與展望
創意產業是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相結合的產業形式,與餐飲業有類似之處,兩者之間的成功經驗可以互相借鑒。從創意產業角度來看餐飲產品的設計,首先要立足于文化,將產品與文化緊密聯系,作為產品的生命支撐點;其次,從滿足客戶需求考慮,產品設計要緊跟科技進步,將產品表現形式現代化,并增強客戶體驗;再次,與周邊資源整合形成完整產品鏈;最后,運用保護手段,保持產品的神秘性及不可復制性。
餐飲產品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涉及到有形產品的設計,同樣涉及到服務型產品的設計,而服務由人來完成,具有諸多的不可控因素。文章主要為定性分析,缺乏一定的數據支持,不可控因素未納入研究范圍,這就決定了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鄭玉玲.基于游客滿意度的餐飲體驗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熊燕.淺談餐飲企業的餐飲體驗、餐飲服務及管理[J].咸寧學院學報,2010(10):182-183.
[3]張建新.餐飲產品體驗型設計研究[D].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4]楊銘鐸.餐飲產品創新系統構建[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1(3):2007(4):39-42.
[5]余宜嫻.論餐飲企業產品創新[J].科學探究園地,2008:136-137.
論文摘要:《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1]。本文將以案例的形式,將任務型課堂教學引入職業學校專業英語——《飯店情景英語》的教學中,進行初探。
一、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種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有兩個:一是學得,即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習語言;二是習得,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總之,任務型教學,是以任務為中心,以完成任務為目的,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語言,從而使得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達到和諧與統一。
二、職業學校專業英語的任務設計
任務的設計是任務型課堂教學所特有的教學環節,任務設計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職業學校的專業英語課的特點是,它與專業緊密結合,比如說,賓館服務專業,在英語能力方面,該專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賓館服務行業的常用詞匯和句型,并且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順利地與外國客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為他們提供服務。
三、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分析
ⅰ.教學內容:《飯店情景英語》unit3 taking orders[2]
ⅱ.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一些關于菜名的詞匯和點菜的常用句型。
2.能力目標:①通過本課學習, 學生可以完成在餐廳為客人點菜的任務。②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 讓學生體驗成功,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ⅲ.教材重點和難點:
1.掌握一些關于菜名的詞匯和點菜的常用句型。
2.完成在餐廳為客人點菜的任務。
ⅳ.教學媒體:blackboard, ppt, vcd
ⅴ.學生情況分析:
該班為賓館服務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對于餐廳的基本職能、工作流程,在專業課——《餐飲服務與管理》中,已經學過,并能用中文為客人點菜。本課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在該情境中進行交際。
ⅵ.設計理念:本課教師以任務為主導,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通過完成“餐廳點菜”這一特定的交際活動,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以幾個有梯度的任務活動(相關性任務、拓展性任務、延續性任務)貫穿課堂,并延伸至課外,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以培養創新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ⅶ.教學過程:step1. pre-task
1. 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
ask ss to say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food as many as possible
<設計意圖>:
教師向學生提問:“what did you eat this morning?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ood? do you know any western food and what are they?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what kind of fruit would you like to eat?”這些問題是關于日常生活中學生最喜歡的食物,因而可以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踴躍回答,說出很多熟悉的食物。
上課伊始,通過頭腦風暴,既可以激活、啟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又可以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
2.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 and drink
<設計意圖>:
頭腦風暴之后,教師把準備好的課件(ppt.)呈現出來。課件上有一些常用的菜名,其中有些菜名學生在頭腦風暴中已經提到了,有些沒有提到。在ppt的設計中,要注意圖文并茂,比如說,在教“蝦”的英文時,教師可以先呈現一幅食物的圖片:一盤美味的大蝦。然后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蝦”,接著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一定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這時教師清楚地說出:“this is shrimp”,然后讓學生跟讀幾遍“shrimp”。生疏的單詞和一盤美味的大蝦聯系起來,相信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一定比單純地講授這個單詞要深得多。
3. teaching aims(教學目標).
tell students that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3 taking orders”. and then tell them the teaching aim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class.
<設計意圖>:
學生掌握了表示“食物”的詞匯以后,教師用ppt.呈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unit3 taking orders”以及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從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好地實施任務型課堂教學。
step2. during-task
task1: after learning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 ask ss to make a dialogue about taking orders, and then act it out.
<設計意圖>:
圍繞“餐廳點菜”這一中心任務,教師設計了三個小任務。第一個小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剛學的關于菜名的詞匯和頭腦中的已有知識,以小組以單位,以餐廳點菜為主題,準備一段簡短的對話,然后教師請幾組學生上來表演。表演完以后,教師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先不做任何評價。
task2: providing a model:
1. ask ss to watch the video (觀看錄像示范), and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
2. find some useful sentences in this dialogue.
<設計意圖>:
第二個小任務中,首先請學生帶著問題,看一段關于餐廳點菜的vcd錄像,看錄像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示范,讓他們觀察別人是怎么做“餐廳點菜”這件事情的。接著,請學生再看一遍vcd,找出完成“餐廳點菜”這個任務的有用句型。這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在心里想:“啊!我怎么沒有想到用這個句型呢?我要是用了這個句型,效果一定會更好!”這就說明學生在看完示范錄像后,有反思了。
task3: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again
<設計意圖>:
第三個小任務是修改第一個小任務并重新完成。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教室座位排列的四大組為單位,每一大組派一個代表上講臺,完成任務,展示自己的小組成果。
step3. post-task
ask ss to make comments on the activities of each group, and then discuss who the best is, and who the second is.
<設計意圖>:
各小組展示之后,請同學們積極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然后商討、評選出“金獎”一名,“銀獎”一名,“銅獎”兩名。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學習伙伴的合作、協商去完成任務。
step4. homework
task4: ask ss to write a dialogue on this topic in their homework books.
<設計意圖>:
如果說task1、task2、task3是相關性任務和拓展性任務,那么task4就是延續性任務。設計task4正是對課內任務的延續。教師要求學生課后以作業的形式,在作業本上編寫一段對話,是對課內任務很好的復習和總結,同時寫作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語言錯誤和語言方面的不足有更清楚的認識。
ⅷ.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師注重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梯度性,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相扣,也注意到了學以致用的原則,設計了與專業有關的任務型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及時激勵性的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含課外拓展),本節課的內容學生掌握較好,但任務展示的形式可考慮多樣性,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北美地區與旅游相關的碩士學位的設置類別較多.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工商管理碩士(MBA),旅游管理方向;
2. 旅游管理碩士,如 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M.T.A),MSinTourismManagement,或MSinHospitalityManagement,MHM(MasterinHospitalityManagement),MPSinT.I.M.(MasterofProfessionalStudyinTravelIndustryManage?ment)^;
3. 飯店管理類碩士,如飯店管理理學碩士(M. S.inHotelManagement),飯店、餐廳及機構管理學碩士(M.SinHRLM),飯店、餐廳及機構管理碩士(M.H. I<.I.M,即MasterinHotel.RestaurantandInsti?tutionManagement)等,國外許多院校也單設餐飲管理碩士,如MSinFoodServiceManagement等,特別強調餐飲管理這一領域的研究。
4.其它與旅游或飯店管理相關的碩士學位,如休閑研究理學碩士(M.S.inLeisureStudy).家庭及消費者研究碩士(MFCS,即MasterinFamilyandCon?sumerScience)等諸多形式。
從上即可看出國外旅游研究生教育涉及范圍較為廣泛,學位設置也有MBA、MPS、MS或MA、旅游專業學位(如M.T.A,M.H.R.I.M等)這樣幾種情況,學位類別也較多。由于不同類型學位的培養方向不同,要求不同,如MBA、MPS強調實用性,而MS則注重理論研究能力的培養,兩者在課程設計上有顯著的不同,本文將主要探討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碩士(M.T.A)的課程設計。受查閱資料所限,本文內容可能會有謬誤和以偏蓋全之處,僅作參考之用。
一、國外旅游MBA課程設計
MBA,工商管理碩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教育在西方已有近100年的歷史。1991一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立了我國MBA協作小組,指導全國MBA的試點工作。目前全國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已開設或即將開設MBA學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國家教委制訂的“工商管理碩士試行培養方案”中,明確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一種專業學位,是培養務實型、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的一種學位,也即MBA教育中應體現務實性,復合性,轉軌型及高層次這幾個特點。
旅游MBA是專門培養旅游業高級管理人才的一種學位。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高級旅游管理人才,一些旅游院校也正積極開辦旅游MBA,因此,當前認真研究國外旅游MBA的課程設計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MBA學位是一種專業學位,它培養相對全面的人才,MBA的培養方案不應簡單套搬一個二級學科的培養方案。從國內外的MBA的課程設計來看,其課程設置基本按照管理學科一級學科設置,如選用運籌學、技術經濟、營銷管理、管理工程等二級學科的主要碩士課程,但也跨一級學科培養,如會計學,經濟法學等。國外MBA學位的獲得有兩種途徑,一是做學位論文,即ThesisOption,或通過課程考試,即Course—OnlyOption,國外MBA課程教育實行學分制,一般有20門課程,除基礎課程之外,也有多個專業模塊課程可供選擇,旅游管理即為其中之一。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MBA課程設計為例,其課程設置如下:
在其專業模塊課程中,共有包括國際戰略營銷,組織中的權力與政治,企業管理創新,小企業戰略分析,企業家與新企業,管理跨文化系統等十幾門課程。與旅游管理相關的專業課程有四門:國際旅游業、旅游消費者行為、旅游管理與服務營銷、旅游管理專題研究。其它院校旅游MBA的專業課程一般也開設了3門左右類似的課程,如國際旅游業,旅游政策,旅游規劃與旅游發展戰略,旅游服務管理等。
二、旅游管理碩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課程設計
北美一些高等院校設有旅游管理碩士,如Uni-versityofWashington,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等。M.T.A課程一般包括三個層次:
1. 基礎課程,主要有以下相似的4門課程,旅游業的經濟文化、環境特性、旅行及服務管理、應用統計學、旅游研究方法等;
2. 專業方向課,一般有5 —6門.它將旅游管理又劃分為幾個方向模塊,一般有:
①旅游目的地管理方向,包括旅游規劃,旅游政策分析,旅游發展戰略,旅游營銷及2門任選課;
②旅游營銷管理,包括航空業的組織與管理,旅游營銷學,營銷管理或服務營銷,國際營銷學及2門
任選課;
③旅游大型活動管理(Event Management),包括旅游營銷、節慶管理、會展管理、旅行信息系統及2門任選課。
④旅游和住宿業管理(Tourism andHospitalityManagement)o
3.專題研究與學位論文,包括實習,做專題研究和完成學位論文。
現將國外旅游MBA主要專業課程內容簡介如下:
a. 國際旅游業,介紹國際旅游業的結構、性質和功能,國際旅游流向和流量格局和影響因素,國際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政治、技術影響.國際旅游的供求,國際旅游的有效管理、計劃和營銷,國際旅游業地區協作,亞太市場的興起,國際旅游業持續發展的趨勢、影響因素等。
b. 旅游服務管理與服務營銷,從旅游業的角度,分析旅游服務的設計,服務生產過程;旅游服務生產過程中的市場營銷、經營、人力資源等各職能管理的有機結合,即采用綜合方法實現服務過程的管理,服務管理戰略的制定、分析、實施和控制,將上述理論,概念應用于旅游業的實例,服務營銷過程及服務營銷戰略等。
c. 旅游政策,旅游規劃和發展戰略,旅游業的宏觀管理、戰略規劃的過程,旅游政策、旅游規劃、發展戰略的制訂,90年代旅游業的新動向及對策,如消費者偏好變化,旅游活動的全球化,信息和運輸技術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等,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旅游業的應用等。
d. 旅游業管理專題,在兩個層次上,即旅游企業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各項管理職能的運用,旅游企業和旅游目的地的競爭戰略等。
e. 旅游消費者行為的管理,旅游業不僅要管理服務生產過程,而且要有對消費者的良好溝通技巧,如說服或影響消費者的感知過程,旅游消費者行為分析等。
綜上所述,與我國旅游管理碩士課程設計相比較,國外旅游MBA或旅游管理碩士專業方向課的設置和內容有如下基本特點:
1. 重視旅游研究方法論和定量分析,在其課程中普遍開設有管理研究方法論和定量分析的相關課程,這對于旅游管理的高層次教育和旅游科研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我國目前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中比較薄弱的一點。
2. 課程設置較細,門類齊全,內容上吸收旅游與服務業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如旅游消費行為的研究,服務營銷與服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同時將旅游管理又劃分為若干模塊,如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場營銷等,從而確定不同的教學和科研重點。
3. 重視對旅游管理理論最新動態的研究綜述,如開設專題講座、報告,進行專題研究等。
與其課程設置相適應,國外旅游管理研究教育也有大量的參考書、文獻、種類繁多的教材,案例與之相配套,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案例教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充足的文獻參考資料,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保證良
好的教學質量的前提。
三、飯店、餐廳及機構管理碩士的課程設計
北美一些院校,如美衣阿華州立大學和賓州州立大學等在家庭與消費者研究學院,飯店、餐廳與娛樂管理學院內設有M.S.inHRIM或M.H.R.I.M學位,除需完成學位論文,實習外,其課程設置按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類:
1. 飯店管理基礎課程,如食品采購、飯店面局與設施、飯店、餐廳及機構人事管理案例,財務管理、HRI營銷學、餐飲服務與烹飪、餐飲管理等。
2. 飯店管理高級課程,如飯店、餐廳及機構管理決策最優,住宿業戰略管理,HRI人力資源管理,HRI戰略規劃,管理HRI服務系統,HRI的內外環境分析,HRI設施規劃與設計評估、HRIM定量模型與決策等。
3. 研究方法類課程,如HRI研究方法,初級與中級應用統計學。
關鍵詞:高校食堂;多功能餐飲空間;空間設計
高校食堂作為校園建筑,是校園文化的載體,能賦予大學生生活、學習、交流的空間。食堂的室內設計是對其建筑設計的繼續,隨著高校的發展,其室內環境不再是低要求、低標準。在滿足功能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塑造有序的、有特色的餐飲空間,實現與校園整體建設相融合成為了高校食堂室內設計的重點。筆者希望通過對大連理工大學博留公寓食堂的室內裝修設計的解讀,為該類建筑的室內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 工程概況
筆者于2012年參與大連理工大學博留公寓食堂一、二層學生餐廳部分的室內裝修設計。學校為加強支撐與服務保障的建設,2012年在博士生、留學生公寓區內建成一座以餐飲為主,學習、活動為輔的食堂。該建筑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圖1)。地下一層為消防和倉庫使用;一、二層為學生餐廳,其空間設計均為最基本的三段式(廚房操作區、備餐候餐區、餐廳區),相互平行并無交叉操作間。三層為接待餐廳和宴會廳,相對于一、二層檔次較高,受用人群以教師為主。在沒有宴會或大型活動時,開敞宴會廳作為教師餐廳,以自助餐為主。每層設有獨立衛生間。一層令配有超市、咖啡吧、辦卡室。該建筑主要為滿足博留公寓區的學生及教師的生活需求,功能輻射面積較廣,受用人數多。
二 設計理念
高校食堂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學生和教師,室內設計在借鑒優秀餐廳案例的同時又應有別于一般的商業餐飲。體現校園文化特色,把握就餐區的空間尺度,依托原有建筑空間特征,避免就餐區域的劃分過大或過小而給人們造成不便。靈活組織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線,及時疏散食堂內大量瞬間人流,平衡各樓層的使用人數,提高空間使用率。室內形態設計應突顯高校食堂的現代感。注重界面的劃分和空間的動靜結合,分析人們就餐心理,合理擺放家具陳設,選用恰當的材料。注意室內空間的舒適性、美觀性,創造出簡約質樸的室內風格和有秩序感且通透的使用環境,使空間和功能和諧統一,提升就餐環境品質。
三 設計應對
(一)就餐心理影響平面布局
就餐心理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喜歡和友人交流,形成熱烈的討論氣氛;有的學生觀望心理較強,希望占據空間內有利的位置以便觀察四周;有的學生在就餐或學習期間不希望被打擾,也不想過多的交流。但是不論哪種心理需求,使用者都希望處在一個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還是圖書館,只要存在著共享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優先選擇靠墻、靠窗或是靠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需要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這就是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的“邊界效應”理論。博留公寓食堂針對不同心理需求對餐廳進行了合理的劃分,融入子母空間設計(圖2)。依據原建筑平面與售飯窗口的布置,將一、二層的就餐空間先規劃出主要通道并利用隔斷、柱子進行整體劃分,把開敞的就餐空間劃分成多個區域。通過家具靈活多變的擺放,形成不同的小空間,這些開放和半圍合的空間結合起來,使整個餐廳的中心區域相對自由開放,邊緣空間相對安靜,室內空間更富有層次感和趣味性。
(二)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線
餐廳內的人流最為集中,是整座建筑空間內的重心。在設計中應注重功能流線的合理安排,強調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空間尺度。博留公寓食堂的入口門廳貫穿兩層,通透且面積適中,給進入建筑的人群一個緩沖空間,部分人會通過門廳內的樓梯進入其他樓層就餐。餐廳內垂直于入口方向又分別設置了四條主要通道,以便直接抵達售餐窗口。為方便就餐者快速找到桌椅就餐,在半圍合空間內又規劃出多條輔助通道,提高了餐廳內的通達性。
(三)合理運用色彩和材料
人們總是最先用視覺來感受環境,而環境中最先闖入人們視線的就是色彩。色彩運用的好壞不僅影響視覺美感,還影響人們的情緒及工作效率。而不同的材料能體現出不同的質感,可以渲染及強化環境氣氛并影響人的心理。因此,在塑造空間意境時,既要重視面層材料的選擇和肌理的表現,還要運用合理的色彩調節空間氛圍。博留食堂在顏色的選擇上主要以暖色調為主。材料則根據食堂的特殊性多為易清潔材料,方便及時清理,避免影響學生的正常使用。因此地面磚選用米白色拋光玻化磚,墻面選用白色乳膠漆結合面磚飾面。
隔斷選用仿木紋棕色優質防火板,桌面都為暖色為主的優質防火板,其他配套設施也都便于清潔。在天花的處理上,一、二層都選用米白色鋁板,并將做好的環形和圓形造型懸掛于其中,涂以不同顏色的乳膠漆,使天花具有跳躍感(圖3)。
(四)室內空間恰當的人際距離
食堂座位布局要整體考慮空間設計、使用要求、人體尺度,還要符合環境行為心理。利于學生正常交往的同時要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根據人類學家霍爾所提出的四種“人際距離”有意識地安排,使餐桌的布局形成多種不同的交往氛圍。博留公寓食堂內的家具寬敞舒適,如高靠背的卡座,長條高桌等現代家具。根據空間的平面布局的特點,自由開放的區域多為高桌或休閑餐桌,安靜的區域多為沙發卡座。部分仿皮面的座椅給整體環境帶來了溫馨感。餐廳內的矮隔斷或高靠背,使各個餐桌都有自己明確的領域感、私密性。人們坐在窗邊就餐,視野開闊、光線充足,是一種愜意的空間體驗和享受。
(五)人性化設計的滲透
室內設計中人性化的設計包括立面、天花、地面的細部裝飾,整體色調的處理,和照明設計等,這些均是設計時考慮的重點,但要真正體現人性化還應從功能細部設計入手,為就餐者提供明亮開敞、尺度適宜、色彩清新的就餐環境。博留公寓食堂相比本校以前的食堂有了明顯的改善與突破:過去僅在就餐時才開放使用,而現在是全天候開放,為學生提供學習和交流的空間,內設Wi-Fi,滿足學生用網絡的需求。餐廳內有專門的櫥柜提供餐具,學生在就餐后可主動將餐盤送至指定餐具回收窗口,專門負責回收餐具及剩飯的工作人員將垃圾和用過的餐具及時送至操作間處理。這樣,餐桌上基本能保持整潔干凈,工作人員只需定時清潔桌面和地面。就餐區的人行通道也可以控制在最小尺度,工作人員不需要再在餐廳中往返運送餐盤,而影響人們的食欲或是形成通道堵塞。這樣不經意的細節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可見設計前期調研的重要性,方便通過分析總結后反映在實際設計中。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食堂不再是功能單一的就餐場所,已經由傳統模式向功能多元化轉變。筆者想通過對大連理工大學博留公寓食堂的設計,讓我們明白做室內設計時不僅考慮平面布局、色彩材質選用的設計,也應是對生活方式、心理需求、行為方式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質的空間場所。
參考文獻
[1] 王秀玲,付杰.餐飲空間與就餐心理探討[J].山西建筑,2007,33(24).
[2] 喬峰,孫艷.室內空間設計中環境心理的研究及應用[J].建筑知識,2007,27(3).
[3] 徐園.高效、有序、人性化的學生餐廳設計[J].長沙大學學報,2005,19(3).
[4] 廉鵬,張德勛.高校餐飲建筑內部空間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9).
[5] 郭琳琳.高校食堂大型餐飲空間的內部設計及改造探析[J].建筑?建材?裝飾,2009,10(9).
[6] 李舟.高校食堂與室內設計[J].重慶建筑,2003,(2).
[7] 林濤,錢海平,崔光亞.功能擴張、角色轉換后的高校食堂設計――山東大學東校區學生食堂設計札記[J].華中建筑,2004,22(2).
[8] 鄒宏玉.麥當勞餐飲空間的設計要點探討[J].山西建筑,2007,33(15).
[9] 黃萬埔.淺談室內設計中的心理空間[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8).
一、 前言
園林,在中國古籍里根據性質的不同,有很多的名字,如:園囿、苑、園亭、園池、山池、池館、別墅、山莊等。雖然名字這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一定地段范圍內,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辟山水地貌,結合植物的栽植建筑的布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憩、居住的環境。從以上定義可知道園林的要素包括:土地、水體、植物和建筑。這四個要素中又只有建筑這一要素人工的成分多,受自然制約的成分少。所以,必然它最為靈活,因而也是最為積極的手段。它在園林中利用率高,景觀明顯。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它本身就代表整個園。如北海的白塔,瘦西湖的五亭橋,頤和園的佛香閣,西湖的保淑塔。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些園林建筑就是整個園的標志。園林建筑隨著現代園林發展,它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如:餐廳、展覽館、花房、茶館、廁所等。園林建筑有的是供人們休息,交通之用,有的卻是作為小品點綴園林。它們體形,色彩,比例,尺度都必須結合園林造景要求而予以通盤考慮。這就是說凡是園林建筑,它們的外形與平面除滿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以外,還要受到園林造景的制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首先應服從園林景觀設計的需要。由于園林建筑在園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它的配植也顯得很不可忽視。這也是本論文的寫作目的,論文通過從園林建筑植物配植的藝術性幾個方面考慮,并且全面綜合分析了園林建筑的門、窗、墻、角隅,亭的植物配植。
點擊查看全文
注:本文版權歸本站所有,為黃金會員資料,只有黃金會員可以查看。
提示:您還沒有登錄 無法閱讀全文 請先 登陸 注冊 點擊此處申請黃金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