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8:4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高中教學英語語法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問題教學”的魅力在于給學生打造了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們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從而體會到合作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通過營造有利于啟發學生入情入境,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教學起始階段,是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感悟”的創新性教育的關鍵一步,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勇于質疑,樂于發現,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一、新課程背景下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新課程背景下倡導創新性教育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越來越注重運用科學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對話教學、互動教學、體驗教學、任務型教學研究性學習、隱性學習、自主學習等。其中,“問題教學法”因其注重教師教學方式的啟發性和指導性,以及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而受到了國內外許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
我們作為肩負起推進新課程向縱深發展重任的一線教師,深入學習問題教學法的相關理論,掌握問題教學法的實施策略,明確問題教學法的實施要點,將問題教學法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做好自己在問題教學中的角色轉換,成為創新性教育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的必要性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教師角色的新變化―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不僅要會講課,還需要有創新精神和開發能力,將新的知識和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向實踐靠攏,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
而就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創新精神,這就是整個課改的最終目的,課本知識只是寫理論,而最終理論要去服務實踐的,所以讓學生盡早投入實踐,利用自身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問題教學”的運用策略
創設問題情境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種是由老師扮演引導者,根據課型的要求、教學目標任務要求,運用各種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過渡到問題的呈現。第二種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師給予的材料,遇到困難,發現并提出問題。具體到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問題情境的創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可以運用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通過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上教師有目的地設置懸念,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采用講述和提問,創設意境,也能夠引起懸念。例如:在Reading部分,可以先將背景知識或者相關情況給學生做簡單的敘述,然后賣關子,故意不告知結尾,讓學生產生想要了解發展情況和結局,引學生入情入境。
(二)通過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或者Warming up)創設問題情境
Brainstorming是一種能引起學生臨場發揮的沖動,獲得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與信心的有效教學手段。Brainstorming能在短時間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或者教師利用學生已知知識與未知新知識之間的矛盾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發現問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誘惑性和爭議性強的話題,來引起學生的爭辯,同時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在動態的英語口語交際實踐中,師生和生生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這種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聯想,對激發學生的思維最有效。
(三)通過模擬生活情景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英語教學如果能夠模擬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并提出問題,就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高中生渴望展現自我,有表演的欲望,也喜歡看別人表演。利用高中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形象模擬或者利用教室模擬生活中的實際,如:乘車、購物、旅游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除了社會生活,教師也可以從校園生活、教材課文中汲取相關素材。高中生生活豐富多彩,大型的有運動會、社會實踐活動,還有各類比賽演講,都可以拿來作為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切入點,即使是學生上課的一次違紀,也可以拿來做文章:If I had been more careful,I wouldn’t have been caught by the teacher來引出虛擬語氣的語法教學。
(四)利用“導學案”預設問題情境
“導學案”教學模式也是筆者經常使用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通過編寫“導學案”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在課前提前了解學習要求和課堂流程,了解整課堂的設計思路,達到基本學習目標。高中的閱讀篇幅變長,詞匯量增加,通過導學案的使用有助于學生掃清詞匯障礙,了解背景信息,在課上能很快進入角色,跟上教學節奏,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編寫整理導學案,如:按詞、詞組、句、文、意等分項進行,教會學生使用字典、網絡等解決生詞,整理羅列詞組,劃出和摘錄優美句子,在疑難之處做好記號準備課上提出問題,因此,導學案的有效利用能給學生自主前置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準備學習新內容,提升學生課外自主預習、學習的效度,讓學生自主解決自己能解決問題,同時為課堂自主提問鋪墊了前奏。
(五)通過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社會熱點問題一般來說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引入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真實發生在自身生活周邊,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社會中的熱點作為學生的信息來源,取材于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感悟,事實上,作為社會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員,學生所學的知識最終還是要服務于真實的生活環境,通過社會熱點問題來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失為創設問題情境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課本上的圖片、例句、對話、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問題設置的情境。實踐證明,生活中的問是最能激發學生的,可以提高學生的活躍思維。教師可以采用直接設置問題,或間接激發學生探求問題,或故意進行錯誤引導,讓學生笑過之后進行反思或采用故布疑陣,化實為虛的伎倆,學生通過填補空白,達到了思維的迸發。通過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
參考文獻:
[1] Aldesron J.C.eta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一)高中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思考,表達,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任何語言教學中,詞匯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述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述任何事物。”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際生活交流中,我們也能發現詞匯量直接影響交際,有了詞匯,即使沒有語法,人們也能完成有缺陷的但是有效的交際。而沒有詞匯,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詞匯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以及實際交際能力。根據江蘇省高考考綱要求,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詞匯。所以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詞匯量不足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瓶頸。如果能在詞匯學習中取得有利優勢,那么對于學生在高考英語中取得好成績以及以后的發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傳統高中詞匯教學的現狀
從2005年9月開始,江蘇省開始使用《牛津高中英語》,與老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中詞匯可總體歸納為新,長,雜,多。平均每個單元平均有七十到上百個單詞,這中間還不包括wordpower中的生詞和task以及project中的指示詞。一般兩個多星期就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而詞匯的學習只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對于很多學生來講,常常是死記硬背,完了就忘了。除卻本身詞匯的變動之外,詞匯教學課時的安排也存在著問題。在中國,尤其是高中階段,由于面對巨大的高考壓力,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導向的。語法翻譯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單詞課上,主要體現在老師長篇累牘的講,學生被動的記,筆記可能記了滿滿好幾頁,但是效果卻并不明顯。
二、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交際法簡介
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當被問到采用的教學方法時,很多老師都會把“交際法”列為其中很重要的一種。但是如果讓他們給出一個具體的解釋時,答案往往多種多樣。有的人認為交際法就是完全擯除語法,在課堂中只教授對話;也有人認為運用交際法,就是要把開放式的討論作為課堂的重點。那么交際法到底是指什么呢?交際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或Communicative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英國語言學威爾金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英國的現代語言學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法觀點構成了交際法語言學習理論的基礎。交際法是一種教授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互動的重要性,是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其終極目標。交際法的目的就是教授“交際能力”。何為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對應語法能力而言的。語法能力指的是時態,語態,句子結構等,是如何運用一系列的語法規則來創造句子。雖然語法能力是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在掌握了句子的規則后有時候仍然不能進行有效的交際,這個時候就需要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則指的是語言的一下幾個方面:1.知道如何使用語言來達到不同的目的和功能;2.知道如何根據語境和參與者的不同而改變語言;3.知道如何創造和理解不同的體裁(敘述,報道,采訪等);4.知道如何在語言能力有不足的情況下仍能繼續交流。
(二)交際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交際法的誕生,它正慢慢的在以語法為主的傳統課堂中流行起來,英語課堂的重點也慢慢從對話,文章的背誦開始往雙人作業,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發展。但是這種轉移并不是完全轉移,交際法的應用還是應該以背誦,重復等作為基礎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的Paulston提出的MMC體系就是指三種操練的有機結合,一種是機械操練(MechanicalDrills),一種是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Drills),一種是交際性操練(CommunicativeDrills)。這三種操練從結構到意義到交際依次過度,能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機械操練是反應受到完全控制而且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操練,此種操練學生不理解也能進行。有意義操練則是反應受到一定控制,學生需對操練的語義和語法有所理解才能進行的。而交際操練是從所學語言材料到能自由運用的升華和轉化,反應一般不受控制。這三種操練的重點在于交際操練,機械操練和有意義操練不過是過渡。下面就詳細闡述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活動:
1.角色扮演(RolePlay)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被賦予了各種虛擬的角色。不管復雜程度如何,Paulston都認為老師在角色扮演時應該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情景,老師應該詳細的描述情境和情節,并且告知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效果。二是角色,分配角色時一定要注意角色不能太復雜,要確保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三是有用的表達,這些表達能夠幫助學生表演出這些角色。比如說,在學習模塊六Unit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這個單元的單詞時,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促進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應用。在講解了一些重點詞匯之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首先是想學生描述場景,我把場景設置為一個記者采訪一個億萬富翁,問他如何能為中國作出一點貢獻。兩個角色也是中國課堂中最好操作和控制的,相鄰的同學就可以一個扮演記者,一個扮演億萬富翁。分配好角色之后,我會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重點詞匯,要求學生在采訪中把這些詞匯用上去。比如說:voluntary,awareness,takeon,remote,accessible等。經過8分鐘的時間準備之后,可以通過volunteer來進行表演,其他的學生都是聽眾,是學習者也是糾錯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管學生范什么樣的錯誤都不可以打斷,因為角色扮演的關鍵是交流,只要對方能聽懂,那么這個交際就是有效的交際。但是在角色扮演結束之后,可以指出學生犯錯的,或者不能熟練的掌握的詞,包括用法和讀音,再次進行強化。經過課堂實驗,這比單純的翻譯句子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效果也更加顯著。
2.解決問題型活動(Problem-SolvingActivities)在這項活動中,老師給出一個問題已經幾個回答,問題和回答中都包含本單元所涉及的單詞和短語,要求學生思考選擇自己認為最恰當的回答,也可以自己給出認為恰當的回答。
三、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局限性
根據出土文物的佐證,中國最遲在三千五百年前就發明了文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記錄、交流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書寫漢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長期的書寫過程當中,中國人形成了許多有條理的、框架宏大的、體系完備的書法理論與書法教學經驗。中國的書法,用變幻莫測卻有規律可循的線條與筆畫,填充了空曠的白紙,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說,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需要在語文課中,使用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的,對于書法,也是需要學生使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課下的學習以及鞏固。高中語文教材對于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視的,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第一冊的“梳理探究”這一環節,就有大段的關于古代以及現當代書法鑒賞、學習的篇幅。所以,語文教材的編寫者,也是對高中語文的書法教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數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而在高考試卷的評判當中,學生書寫優雅與否、清晰與否,對分數的高低,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學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跡越好看,評卷老師的心情就會越舒暢,所給分數就會達到極致。反過來,在高考與其他各類型的考試中,有不少的學生學習不錯,在卷面上呈現的知識點頗為精確,但就是因為書寫混亂不清,閱卷的老師經過努力也認不清,最后只好按錯誤處理,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人生發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書法的訓練,尤其是硬筆書法的訓練,對于學生試卷的解答,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當將硬筆書法的教學置于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書法的教學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更長遠的是,通過潛移默化,可以讓學生深入品味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和韻味,增強中國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藝氣質,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長遠的積極的影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今的語文課堂上對于書法的教學,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是由于語文教師對于書法教學的忽視,以及學校在教學資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當今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呈現出了邊緣化、淡漠化的狀態。其次,即使有的語文教師根據課程的要求,開展書法教學,教師也大多因為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書法教學的培訓,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錯誤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書法教學,這樣,即使學生付出頗多的心血去學習以及練習書法,也事倍功半,從實踐效果來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二、如何提升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的質量
(一)要從政策上以及態度上支持高中語文書法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首先需要的就是學校在條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師生對這件事的重視。第一是學校方面應該做的事情,學校應該首先明確書法的學習對于語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績的重要意義,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級,安排足夠數量的書法教學課時,應當積極聯系出版社,為學生訂購書法學習配套教材,為學生學習書法、師生之間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時,學校方面從激勵學生苦學書法這一角度考慮,應當多多舉辦類似書法競賽、書法節之類的活動,促使學生們踴躍參加。第二,教師要對書法教學予以重視,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能被分數的功利性牽制,應當從學生的終身素質的培養高度著眼,在高一、高二階段,尤其是高一階段,教師應當側重于學生基本功的培養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對學生書法的教學,而在布置練習題方面,應當盡量以做精題、精做題為主,避免因為學生陷于題海戰術耽誤了學習書法、陶冶情操的寶貴時間。另外,身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應當在課余時間積極充電,學習更多書法以及高中書法教學的知識,這樣書法教學才能豐富多彩,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二)關于教材、字帖的選擇
在高中書法教學上,光有學校方面的主動,以及教師的辛勤奉獻,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學校以及老師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書法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同樣會大打折扣,這是由于學生個人的書法寫得怎么樣,學生個人的天賦以及認知的差異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學生只靠對學習的激情以及長期的堅持是遠遠不夠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練就一手優美的書法,并且形成鑒賞書法的深厚素養,還是需要教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輔導以及訓練。首先,教師要慎重選擇書法教學的教材范例。當今的社會風氣異常浮躁,書法出版物魚龍混雜,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適合高中生臨習的,比如說很多當世所謂名家的字帖,其實只是徒有虛名,仔細看來筆意媚俗。但是可悲之處就在于,高中語文教師,往往對學生臨習的字帖不加甄別,讓學生胡亂去書店買字帖臨習,但是,學生的鑒賞能力趕不上老師,往往會買一些粗制濫造的字帖,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練字的成效低下,甚至會越練字,書法越差。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時候,沒有為學生選擇好臨習的范本。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在為學生選鋼筆行書字帖的時候,以鄒慕白的行書字帖為最佳,因為鄒慕白的行書,不僅筆畫構造相對簡單,而且筆意連起來看,具有藕斷絲連之感,適合高中生進行答題以及快速書寫。在為學生選擇鋼筆楷書字帖的時候,需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天賦,現當代書畫家的字帖,是不適合給高中生練的,因為當代的楷書字帖缺少意蘊。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們可以多為學生們選一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進行教學。一般來說,女孩子適合學習元代書畫家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的硬筆化字帖。趙孟頫的楷書,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女孩子多臨寫趙體的硬筆楷書,可以養成柔中帶剛、風姿綽約的形態。而男孩子則更適合學習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玄秘塔碑》的硬筆化字帖。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媲美,被后人譽為顏筋柳骨。男孩子臨習柳體楷書,不僅與男孩子陽剛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養男孩子的骨氣。對書法天賦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習唐代鐘紹京的《靈飛經》的硬筆化字帖,《靈飛經》是唐代小楷的巔峰,堪稱字字飄逸,字字絕妙,天賦好的學生臨習《靈飛經》,可以增添飄逸峻拔之氣。而對于那些較為欠缺書法天賦的學生,教師應當指導他們使用薄薄的描紅紙,附著在語文教材之上,每日堅持描畫印刷體的文字。因為印刷體的鉛字,有著橫平豎直的顯著特點,既沒有結構上的靈巧,又不要求寫字時候的腕力,所以即使書法天賦很差的學生,只要堅持描寫印刷體文字,也可以最終做到在答卷的時候字跡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碼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關于學生練習書法,字帖臨寫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當中,即使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了合適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導學生臨習字帖的時候,培訓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書法教學,教師往往就是讓學生買字帖,不再進行學習書法方法的指導,學生也不了解學習書法的方法,因此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單純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紅紙。這樣,學習書法的效果不會太好。其實學習漢字書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經成型了,古人常常這樣進行書法教學,那就是描紅、臨摹、創作有機結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人練習書法有充裕的時間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當代的高中生,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還有大量的其他課程作業需要完成,因此,書法教學中的描紅、臨摹、創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夠的時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可以如此布置作業,每日只練習字帖里面的兩行字,在描紅字帖之前,先對要描紅的部分進行臨摹,之后進行字帖的兩行描紅,描紅之后再對這幾個字怎么寫進行反思,反思過后再一次臨摹,最后進行創作,也就是自己寫兩行字帖以外的內容,創作的內容以規定背誦的語文文言文為主,這樣的書法學習作業使得描紅、臨摹、創作三者有機結合,總共練字的內容只有8行,這樣既不會因為學習書法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又可以督促學生背誦課內文言文。
三、總結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教學;聯想法
英語新教材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課程標準對詞匯的要求分了幾個等級。五級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七級要求: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要求: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的搭配。九級要求: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紀末我國舊大綱的要求是1800~2300,現行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高中畢業時達到七、八級的詞匯量。而2009年高考詞匯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個左右;對于合成,轉換,派生等常用詞匯更加重視;考查了在語境中綜合運用詞匯的能力,語篇中的生詞按考試大綱嚴格控制在3%以內。單項填空語言真實地道,語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語交際形式出現的語境化句子時代特征明顯,既有很強的典型性,有靈活多樣,所有這些題目中,詞匯起的作用功不可沒,出現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單項中有八題考查詞義辨析,占40%。閱讀中還出現了新生代的詞匯如e-nose(電子鼻),也就是說,詞匯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凸顯重要性。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教學一線的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筆者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尤其是詞匯教學,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前進。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銜接教學和激勵教學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了學生中的一些共同現象。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總體素質比較差,特別是英語。我們縣的招生政策是這樣的:第一批的學生是進寧海中學,第二批學生進知恩中學,第三批學生進柔石中學,最后這一批在普高線上的學生才輪到我們學校招生。總體上學生成績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語。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英語正是那塊絆腳石,妨礙他們進入知恩及柔石中學。所以很多學生覺得學英語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詞匯。記好單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在聽寫英語單詞的時候,有時會出現老師在報一單詞,學生寫出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另一個單詞。
這到底是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讀音規則。這其實反映出學生在初中音標學習中,沒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進行高中教學時,我們首先要進行初高中銜接教學:先進行音標教學,如48個音標如何發音,比如開音節,閉音節的規律,五個元音字母在開音節及閉音節的發音,以期待學生能悟到一些規則,結合自己的基礎能在記憶單詞上得到些幫助。筆者認為根據音標來記憶單詞是一種最牢固準確的方法。
二、有效擴大學生詞匯量
在英語學習中需要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這時需要教師不斷地在原有的基礎上給學生拓展詞匯量,但又不能太多。這時筆者往往以某一單元的單詞為基礎,利用英語常見構詞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轉換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充。
三、充分利用課文
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詞匯,在每一單元中會出現了大量常用的詞匯,因為現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運用。而我們的教材又是教育專家從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選擇改編的,在這些文章中都體現了英語基本詞匯的運用。筆者往往要求學生在課文中劃下這些常用詞匯,并要求學生熟記這些詞組,熟讀課文。每一單元的閱讀筆者都要求學生背誦兩段,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充分利用合適的教學輔助資料
我們學習給學生訂了比較適合學生特點的資料,如《黃金講義》,《學英語》及讓學生自行購買英語字典如《高考必備》、《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黃金講義》第四單元中,對turn進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這本資料對于許多常用詞的同根詞進行拓展,如課文中用到了動詞succeed,《黃金講義》中就提到了success幾個常用的同根詞,名詞success,形容詞successful,副詞successfully,而這幾個詞的拼寫及詞性的誤用又是學生常犯的錯誤,需要教師時時提醒。
五、詞匯表達上中英文化差異和驚人巧合
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中英表達詞匯的文化差異。如中文表達“吃了沒有?”英語為“Howareyou?”這兩者均為常見的打招呼時常見用語。“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點走”“Takecare.”“我渾身上下摔得青一塊紫一塊”“I''''mblackandblueallover.”這里的blue不能解釋為常見的藍色,而為紫色。
六、科學記憶
我們也要教會學生要科學記憶,循序漸進,提高詞匯的學習效率,注意遺忘曲線,加強復習方法的指導。遺忘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明的遺忘曲線表明,在記憶后短期遺忘率相當高,而以后逐漸緩慢。所以教師應注意這種遺忘規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最大限地把新學的相關知識在腦海里建立牢固的聯系,盡可能減少所有知識“回生”。
因此復習是最有效的防止遺忘的辦法。可分為間時復習和過度學習。前者指講學的知識每隔一定時間復習一次,而過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學完了所有規定的材料后繼續學習的情況。就單詞學習而言,必須過度學習,為了達到長期的記憶保持。所以對于單詞學習,教師應時時提醒學生經常性讀寫背,達到熟能生巧。
七、適當編制適合學生的詞匯練習
由于學生總體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應編制適應我們學生的練習。如筆者在教學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時,就根據課文內容編制了一段課文內容縮寫。同時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筆者利用《學英語》上的課文填空練習,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詞匯短語填寫,借此,可以讓學生初步學習詞匯短語在課文中的運用,并在學習完單詞短語后,布置相關練習,即根據括號里的單詞、單詞首字母或漢語提示,用單詞的正確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聯想法學習鞏固新舊單詞
如筆者在將高一必修二第五單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為例,問了學生一個問題: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學生就能夠馬上聯想到以下單詞和短語:
fame,money,expensivecar,alotoffans,alargehouse,beautifulgirls,performancesonTVoratthetheatre,travelallovertheworld,fame,busy。而在這些單詞短語中,像fame,performances為新單詞,其它均為已學過的單詞短語。所以這種brainstorm方式對于學習使用詞匯很有幫助,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英語的詞匯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文章就像房子,詞匯就像造房子的紅磚,沒有紅磚,房子是無法成形的。所以教師要進行積極有效的詞匯教學,把“房子”的基礎打好。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提問;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06
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方向是“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但是,目前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若課堂發問的難度過大,學生難以理解,則無法有效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打擊學生說英語的信心;反之,如果課堂提問的難度較小,學生無法學到新的知識,能力水平難以提升,就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提問問題的難易度、提問時機的把握、提問方式的選擇等方面都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筆者做簡要探究。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為什么要提問。傳統的教學課堂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聽、在書上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已不像古詩文那樣只作為研究對象了,其作用和價值更加趨向于一種文字工具。簡言之,學英語就是為了方便交流與溝通。這就要求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也隨之改變,把能聽懂、會表達放在首位,課堂的互動交流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課堂提問則是師生互動的主要途徑之一。
其次,弄清楚教師應該問學生什么問題。一方面,要把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度。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全面權衡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基礎上,力爭給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循循善誘。一般說來,同一個問題采用不同的問法,用不同的詞匯來表達,其難度也就不同。在提問時,應該“因人施問”和“因材施問”。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提問方法和不同難度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學生來回答。同樣,把握提問的時機也很重要,它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另外,要讓所提問題緊密圍繞學生所學專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多下功夫,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提前收集、整理相關專業的英語知識和用法。 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結合相關專業特點進行提問。例如,在外研社出版的職業院校規劃教材英語中,“ Unit 5 At the Hotel”主要談的是下榻酒店的交際用語,那么在旅游專業學生的課堂上,可以學生用英語和酒店接待員(由班里同學扮演)進行英語對話;又如汽車商務英語中有涉及客戶購車等方面用語,因此,在汽車營銷專業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向顧客推銷一輛性價比高的車等。這些問題的設計從學生的專業出發,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真實化,有利于激發學生講英語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所學內容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要知道該如何提問。一要把握提問的時機。良好的開始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在上課之初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迅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不失為很好的提問策略。此外,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不失時機地安排發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很快掌握所學內容。在講解結束后及時拋出提問,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促使學生為下一節課做好預習準備。二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應多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應耐心解答,同時,對那些在課堂上能夠大膽提問的學生也要多加以表揚和肯定。當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應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比如“You are pretty smart”“You do a good job”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三要注意提問的態度。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非常重要,態度和藹親切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對他們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要善于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并善于發現和肯定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擁有自信心。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有自信,才能點燃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提問的藝術關鍵在于對所教教材的用心研究,為所教學生耐心解惑。只有采用豐富靈活、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才能真正達到有效的英語訓練目的,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最終達到師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英語 突發問題 欲擒故縱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比如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學生集體思想開小差,教師教學出現失誤等,面對這些突發問題,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影響教學秩序的順利開展,為了更好地維持教學秩序,教師應適當采用欲擒故縱的方式教學。
一、遇到困難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解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給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且問題針對的對象有比較強的隨機性,這樣難免會有一些學生無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面對學生無法回答出問題時,教師應該如何處理,是直接給出答案還是批評學生,這兩個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斷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己逐漸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比如在講授課文“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模塊五unit2)時,教師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topic do you think about these passage?”問學生整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但叫起來的這位同學就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師見狀并沒有直接批評學生,而是引導道:“你大體掃一下全文,看看課文中出現最多的名詞是什么?”學生自己觀察以后,說道:“Yangtze River.”教師說道:“非常好,那你嘗試讀下第一段,看看能不能簡單地用英文表述一下它的含義。”學生看了一會后說道:“Yangtze River is the third longest in the world.”教師繼續引導道:“下面你再看看最后一段,看看說的是什么內容?”學生:“Protect the Yangtze River.”教師說道:“Well done,now can you try telling us the key topic of this passage?”學生:“Protect the YangtzeRiver.”教師臉上露出微笑。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不論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都應努力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樹立更強的自信心。
二、遇到分心轉移話題,讓學生自己回歸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講授的內容可能會過于枯燥,或者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比如下午一二節課,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很難全部集中在課堂之中,面對這樣的局面,教師應如何處理,直接批評肯定會達到反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采取轉移話題的方式,通過給學生與英語相關的其他話題,將學生的注意力收回來,引導學生重新回到課堂中,這樣再進行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the perfect copy”一節課的時候,教師發現班級同學都沒有太大的精力學習,大部分同學都比較疲憊,身上都是汗,于是教師看了一下課表,發現他們剛剛上完體育課,這時教師沒有直接教學,而是這樣引導道:“I am very sad today.”教師這句話讓學生感到非常好奇,他們紛紛在想教師怎么了,為什么會感到傷心,教師發現奏效了,繼續說道:“I lost my dog this morning who was my favorites.”教師給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狗今天走丟了,這下學生的好奇心更足,紛紛詢問教師怎么走丟的,隨后教師用英文將小狗走丟的過程敘述了一遍,大家聽得非常仔細,講完以后教師話鋒一轉,說道:“It will be very good if I could copy one.”大家都是第一次聽到copy這個單詞,因此感到比較陌生,也間接刺激學生進一步對課文閱讀的欲望,這樣學生對英語課文的學習興致被重新拾回,教師可以正常地對課文進行講授。
三、遇到失誤將錯就錯,讓學生自己改正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師在課堂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口誤,有時可能剛說出來就已經發現了,這時教師如果直接自己糾正,可能會打亂學生的思緒,影響課堂教學的連續性。為此,教師應嘗試采用將錯就錯的方式教學,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教師的錯誤,并嘗試讓學生幫助教師指出錯誤,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
比如在講授課文“Science and nature”(模塊5unit 3)時,教授講授本單元的語法環節過程中,本單元主要講授的語法內容是“verb-ed and verb-ing used as adj.”。在這里,教師講授過程中將adj翻譯成“副詞”(實際為形容詞),教師講了一段時間后發現說錯了,但當時如果直接糾正,肯定會讓學生感到混淆,于是教師沒有直接糾錯,而是帶著學生做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詢問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剛才說錯了什么話?”學生們感到十分突然,教師繼續引導:“Who can tell 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dj.and ad?”教師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形容詞與副詞的使用差別,學生說:“副詞修飾形容詞,形容詞修飾名詞。”教師說:“對,大家想想我剛才說的verb-ed and verb-ing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學生:“副詞。”教師:“大家仔細看看是副詞嗎?”學生:“好像不是。”教師:“對,我故意賣關子,就是想讓大家對形容詞和副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授課,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完整,即使中間有所停頓,教師也可以通過將錯就錯的方式引導學生改正。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難免會遇到很多突發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要直接與這些問題針鋒相對,有時適當地轉移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從另一個角度尋找思路,會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遇到困難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解決”、“遇到分心轉移話題,讓學生自己回歸”、“遇到失誤將錯就錯,讓學生自己改正”的策略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歷史 教育教學 應用
一、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概述
在目前高中歷史教育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會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主要有講述教學法、圖示教學法、談話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但是隨著教學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教學內容的深入,單純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問題教學法已經成為目前高中歷史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主要是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合理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并聽取老師的講解,老師要在課堂過程中通過講解和啟發的方式,逐個回答課前設計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課堂內容,能夠更深層的理解教學過程,從而建立起高中歷史的學習思維,最終對高中歷史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幫助。所以,老師要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合理利用問題教學法,發揮其積極作用,努力提高教學成績。
二、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中問題設計的技巧探討
在高中歷史教育中,要想利用好問題教學法并發揮最大的效益,就要在問題設計的時候注意問題設計的合理性和設計技巧,從目前的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實踐中來看,問題的設計技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設計應緊扣教學內容
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問題教學法應緊緊圍繞著教學內容來設計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和方向性,才能做到問題設計有的放矢。因此,我們在討論問題設計的技巧時,緊扣教學內容是關鍵。
(二)問題設計要注重啟發性
高中歷史教育的問題教學法,最終的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歷史的思路,保證歷史成績有效提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就要注重啟發性,保證學生能夠受到正確啟發。
(三)問題設計要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思維習慣
在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實踐的過程中,問題設計不能憑空捏造,而要聯系教學實際,并且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問題教學法取得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使問題設計貼近教學貼近學生。
三、做好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中的引導和評價的重要性
要想在高中歷史教育中使問題教學法取得積極的作用和成績,就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老師能夠熟練的應用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所以,我們要加強問題教學法的引導工作,利用開展問題教學法的機會,實現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受到問題教學法的積極影響。從目前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的開展情況來看,做好引導工作十分關鍵。因此,我們要對問題教學法的引導工作有正確的認識。
目前對于高中歷史教育問題教學法的開展情況和結果,要進行合理的驗收和評價,具體的評價辦法是通過教學成績和學生的實際反饋作為依據。對問題教學法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標志著我們對高中歷史教育的足夠重視。只有通過正常的教學評價,才能保證教學效果達到預期要求。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開展問題教學法的評價工作,保證問題教學法作用的發揮,最終達到取得預期教學目標的目的。由此可見,我們要對問題教學法的引導和評價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高中歷史教育采用問題教學法取得的積極效果
目前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問題教學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提高教學成績、培養學生思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的積極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教學法直接提高了高中歷史教學成績
問題教學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對高中歷史教學成績產生了積極影響,使高中歷史教學成績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實現了高中歷史的教育目標,為高中歷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
(二)問題教學法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歷史學習思維
問題教學法除對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之外,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具備了歷史思維,對歷史的學習很有幫助,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
(三)問題教學法推動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整體發展
通過采用問題教學法,高中歷史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整體性和實效性更加突出,使高中歷史教育朝著注重成績和實效性的方向發展,為高中歷史教育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華洪珍.論情景模擬教學中教師的責任與角色定位[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5).
【關鍵詞】高校語文;教學;類比遷移
素質教育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而類比遷移是近年來教育學中研究的比較透徹的方法,在多個教學領域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促進教學的發展,筆者對大學語文教學中類比遷移的方法進行了分析,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類比遷移教學法的理論意義
現代的教學理論認為,有效的學習是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合理的鏈接,并且各種知識點之間有效的分類的過程。因此,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衍生出一種類比遷移的教學方法。此種方法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之上,進行知識的類比,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在類比和遷移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設置,能夠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學習興趣被有效的激發,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問題的思考能力,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類比遷移教學的現實價值
首先,對于大學語文教學來說,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和寫作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類遷遷移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學習新的知識點,而且思維得到了訓練,能夠從某種事物聯系到另外的事物上,學到了一種思考的方法。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面對問題能夠從容不迫,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類比遷移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對于一些生澀的文章,隱含的情感,通過此種方法的講解,學生內心形成更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最后,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類比遷移法的展開,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在類比遷移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延伸和比較,學生還可以將所學知識的一些特性轉移到其他知識上,有利于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接,并且使舊的知識得到升華。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系統化,教學效率得到質的提高。
三、大學語文中進行類比遷移教學的建議
為了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多教師應該對類比遷移教學法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從理論上進行分類,分別分析常用的橫向比較、縱向聯想等類比遷移的方法,現總結如下:
1.橫向比較與拓展
教育專家曾經明確的指出,比較學習是進行閱讀學習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面對新的知識,學生往往覺得生澀沒有意思,提不起來學習興趣,最多也就是讀讀課文,很少進行獨立的思考。而教師通過類比的方法,可以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愿意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存在類似的表達、主題和思想,同時也可以在同一類型的文章中尋找不同的寫作技巧和描繪方法。在同中見異,并在異中求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遇到許多的文章,有古文古詩到小說詩歌,涉及的題材十分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把握學習的重點。而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教材的分析,尋找教材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橫向的比較,引導學生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想象和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橫向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舊的的知識進行復習回顧,而且可以通過聯想生動的進行新的知識的解釋,開拓學生的新視野,訓練學生的思維。
2.縱向聯想與溝通
相關的理論指出,在任何學科知識中,各個知識點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形成特有的知識結構的。對于大學語文來說,各種文體、語言、表達寫作方面的知識,縱橫交錯十分復雜。作為教師,應該將所有的教學進行合理的歸納,在一個較高的角度對知識進行梳理,使知識更加的清晰明了。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新知識是由舊知識發展和延伸形成的,合理的借助類比遷移的方法,梳理新舊知識發生的關系,提出知識的不同,在原有的知識上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并且鞏固舊的知識。
因此,縱向的進行知識的類比,就是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重新組合和延伸,以形成的知識。通過類比的方法,使得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并且,在此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可以進行合理的聯想,進行掌握學習的方法,拓展知識視野和提高文學欣賞品味。
3.縱橫交織,整合學習
為了促進語文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思維更好的訓練,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知識進行綜合分析,進行橫向和縱向類比方法的整合。相關教育專家指出,為了提高知識的學習效率,應該尋找相同的例子,加深學習的遷移效果。而孤立的知識點容易被遺忘,為了深化記憶,應該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幫助個體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知識進行縱橫組合。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于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橫向的聯想和縱向的溝通,更好地將知識鏈接成網,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進行語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類比遷移的方法不僅為教師提供了高效的教學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吳曉旭. 談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類比遷移法[J]. 教育與職業,2010(35):154-155.
關鍵詞:語文教學法 課堂活動設計
引言
語文教學法的含義可以從兩個維度體現。廣義的語文教學方法是指針對教材和教學過程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例如任務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狹義地說,其含義是指各種具體單一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法、隨機提問法和課外閱讀法等。在語文教學方法中,例如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因其科學的方法設計,效果顯著,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推崇。本文從魏書生老師的語文教學法為理論支點,進行英語教學法的改革研究。
一、魏書生語文教學法概論
魏書生老師首創的六步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生生合作為手段的教學方法。具體內容是指第一步制定學習目的;第二步:提前布置自學任務;第三步:上課先討論;第四步:出題測試;第五步:課后學生自覺測試;最后一步是對于本課學習的每日總結。通過這樣六步教學法的持之以恒的鍛煉,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高校英語課堂研究現狀
由于高校的擴招,導致全國多數高校學生數量和水平參差不齊,師資力量不夠,最終導致多數高校英語課堂為大班授課。本人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已將近六年,在這六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在積累了很多好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發現了大學英語課程現存的許多問題。而有些問題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作為一名高校英語教師,到底應該設計哪些課堂活動能夠重建學生的主導地位,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能夠順利組織并開展這些課堂活動,如何科學有效地設計有意義的課堂活動等問題,是擺在我們高校英語教師面前的棘手問題。新課程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個性需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通過觀察、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提高人文素養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語文教學法在高校英語課堂活動設計中的應用
魏書生語文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中主要應用在以下兩個方面:反復磨練法和雙力鍛煉法。
(一)反復磨練法―反復聽、大聲朗讀、模仿
在六步語文法中,最值得高校英語借鑒的就是其中的反復磨練法。語文教學注重多寫,多記,多背誦,通過心里默念和書面重復書寫的形式輸入重要的有用信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會通過讓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來提高記憶力。同樣,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英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有代表性的英語報紙、雜志和書籍里面的精彩段落,先進行示范朗讀,然后分小組進行多種多樣的朗讀活動,例如分角色、分性別、分段落、自由朗讀等。另一方面,選擇名篇佳作安排學生課后背誦或者課堂改寫,或者進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們在多維度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力、口語和寫作翻譯等英語綜合水平。通過反復磨練的方法,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聽,大聲朗讀和模仿這些形式手段,積累口語和書面表達方法并記憶了大量的英文詞匯。通過對每年我校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演講比賽、外研社寫作比賽中名列前茅的學生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他們成功的關鍵除了個人基礎水平之外,反復磨練法是他們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他們都是通過大量朗讀并背誦優美的文章,演講并且跟讀模仿來學習英語。反復磨練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成功應用和推廣,證明這是一種成功有效的學習方法,值得引起國內外語教師的關注。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發現許多教師過于注重花哨的外國教學法,來指導中國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但是針對我國外語教學改革趨勢,像語文教學法中的反復磨練法指導下進行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才是真正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的特色之路,成功之路。它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基本功鍛煉,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二)雙力鍛煉法―注意力,思維力
雙力鍛煉法指的是在有效的課堂活動中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力。這種教學法也是在六步語文教學法中提煉出的精華部分。在英語課堂活動中,娛樂性的教學活動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注意力。娛樂活動指的是通過娛樂的方式讓學生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每堂課的開始5分鐘,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個人才藝展示,講個英語笑話,唱首英文歌曲,做一個簡短的英語介紹和發言。在同學表演的過程中,其他同學會非常專注于他所說的信息,并給予鼓勵。在娛樂中學習到了知識。在高校英語課堂活動實踐中發現,最能夠提升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是通過學習唱一首英文歌,欣賞英文原聲電影,進行配音比賽,心有靈犀游戲,繞口令練習,英文成語接龍,腦筋急轉彎等喜聞樂見的英語課堂活動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鍛煉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達到了提高學生聽說技能。
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力的訓練與開發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夠鍛煉高校學生思維力的課堂活動主要是指通過小組形式進行的團隊合作活動形式,在這種團隊活動中開發出每個人的潛力,學習別的同學的長處和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目標。例如,比較成功地提升思維力的英語課堂活動包括戲劇表演,首先教師在課前搜集幾部適合練習的英文戲劇或者話劇,提前把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課前布置好任務,并由組長進行組內角色安排。提前排練,備好臺詞。在戲劇表演課上,展示他們的成果,并由教師和其他組員對于表演組進行點評和錯誤分析。最后評選出最佳表演組。在這個過程中,口語差的同學可以向口語好的同學請教發音,不會的單詞課前查好背下來,讓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回到主體地位。還有另一項有效的課堂活動英語辯論賽也能在鍛煉思維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以提前布置辯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辯論,在正式辯論會前可以為學生播放優秀的辯論會視頻,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學生在課下必須搜索大量的準備資料,進行語言掃盲,選手交流等。在這樣的團隊合作中,學生們的表現欲望被激發出來,同時還能夠體現出他們的創造力。思維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高校教師應根據高校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教學法中的精華,進行優化組合,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活動中最優化的目的。語
參考文獻
[1]Allwright, D. & K. Bailey. 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