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6:3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博士碩士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據報道,正在政大歷史所博士班就讀的張孟珠,在中正大學歷史所攻讀碩士期間,以探討貞節作為清代及士大夫世界所力倡的道德價值,在實踐層面上的落差,成為社會控制工具,并據此研究結果撰寫《清代貞節的實踐及其困境》論文,取得碩士學位。
報道說,張孟珠畢業后,考入政大歷史所博士班,在查詢研究資料后赫然發現,東吳歷史所居然有一本碩士論文和她的論文內容雷同。另外,林姓女博士生發表的單篇專文《賦性宣:清乾隆朝案之解讀》內容,更是擷取她的論文精要。
張孟珠指出,她獲悉論文遭盜用抄襲,透過關系要求林姓女博士生更正道歉,但林姓女博士生卻毫無道歉、反省,還試圖阻撓她追究此事,甚至宣稱學術之路漫長,希望張孟珠有“智能”放手,不要因此弄得“頭破血流”。
一.選題原則
1.從本學科出發,應著重選對國民經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課題。
2.課題具有先進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見解,特別是博士生必須有創新性的成果。
3.課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博士生能在二年內作出結果,碩士生能在一年內作出結果,特別是對實驗條件等要有恰當的估計。
4.要結合導師的科研任務進行選題。
5.要根據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礎和特點,在查閱文獻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論文題目或選題范圍,并與導師共同確定。
二.基本要求
1.查閱文獻資料博士生一般不應少于50篇,碩士生一般不應少于30篇。
2.博士生的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開學初進行,碩士生的開題報告在第四學期開學 初進行。
3.書寫格式:
(1) 論文題目(或選題范圍)
(2) 國內外在這一領域已進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問題
(3) 課題的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以及可能達到的水平
(4) 研究工作具有新意的思路、方法、技術路線
(5) 研究過程中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和措施
(6) 所閱讀的文獻、資料(另附清單)
(7) 論文工作安排
關鍵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專題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8-0196-01
在語文教育界不斷呼吁改革創新的今天,對歷史上優秀思想的繼承和發揚仍然十分必要?;剡^頭去審視語文教育歷史,擇其精華為今所用,必定會對語文教育未來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總觀2009――2010年碩博論文,在語文教育史領域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研究
在我國的語文教育史上,朱自清、夏D尊、陶行知等人的名字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他們肩負文學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以振興國文教育為己任,扎實的進行語文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頗豐。
尹艷瑚在《試論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的啟示》中,對朱自清著作、文章中的語文教育觀點進行整理和分析,從“教育哲學”和“語文教學”兩方面,揭示了朱自清語文教育實踐對我們的啟示,即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為終極目標,魅力是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影響力。
黃賀在《夏D尊語感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一文中,闡釋了夏D尊的語感論?!霸谡Z感敏銳的人的心里??????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情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詩味吧?!北疚牟粌H是對夏D尊先生的“語感”及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經驗進行梳理,也與當代語感論學者的語感及語感教學相比較,頗具有現實意義。
李懷源的《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對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進行了研究?!白x整本書”思想作為語文課程建設的構想,在語文教育領域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小學階段嘗試“讀整本書”是對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實踐探索。
程潔《陶行知關于鄉村學校課程教學法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中嘗試從陶行知的鄉村學校課程教學法的角度,針對當前農村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來探討他的“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從做中學――行是知之始”、“有教先學――以教人者教己”、“有學有教――即知即傳的小先生制”的教學法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實踐來源,以及在當前農村教育改革中的現實意義等。
二、不同歷史時期教育觀念的研究
除了對個別教育家的思想的回顧,有的學者著眼于大的時代背景,對某一時代的語文教育觀念和潮流進行研究。
葛雨菲在《淺論東晉時期的人格教育》中,對《世說新語》中有關東晉時期人格教育的記載進行梳理,將東晉時期人格教育與當代人格教育進行縱向的比較,探討當今語文教育中人格培養出現的問題,希望能有所借鑒意義。
吳黎《宋代三次宰相興學及其現代啟示》中,研究了宋代三次興學的社會背景、具體內容及其結果。總結其對后世教育影響和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稅銳華《清末民初語文教育研究》中,其主要內容包括傳統語文教育、晚清“變局”下的語文教育、國語科的誕生和經學教育的淡出。并在結語部分提出語文教育天然受制于時代和政治及如何對待經學教育傳統的觀點。
正如作者結尾所寫到的,盡管貫穿于我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教育傳統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但不假辨別地將其同封建時代一起拋棄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尤其當下,語文教育處于新一輪改革時期,總結和借鑒本國固有的語文教育經驗更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切忌完全照搬傳統,否則就會陷入倒退。
三、語文教育專題的研究
作文命題方面,劉光成《百年中學作文命題研究》時間跨度長,梳理了百年中學作文命題的沿革與發展歷程,并對未來發展作出構想。歷史資料考證嚴謹,論述全面系統。而鄭研科《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題之人文價值探究》以人文價值為切入點,通過對1999年至2009年間出現的全國各地高考作文的梳理,揭示了高考作文命題改革發展的軌跡,力求對中學作文教學有一定的啟示。
四、小結
我國的語文教育自1904年獨立設科以來,歷經百年歷史。許多優秀的教育思想歷久彌新,至今仍閃耀著奪目的光輝。以上的語文教育教學思想涵蓋了教師素質、語感教育、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農村教育、人格教育等多個方面,為今天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的探究與學習。
參考文獻:
[1]尹艷瑚.試論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
在省區市聯合館里,老遠就能望見“齊魯青未了”5個大字,不用說,山東館到了。這句氣勢磅礴的詩句,不僅是泰山的寫照,更是山東智慧的一種反映。山東女孩張宇晴說,因為有了這些智慧,自己作為一名山東館講解員覺得特別自豪。
感受古人智慧與現代科技
一進山東館,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尊高2.561米的鑄銅貼金孔子雕像。孔子是山東的文化標簽,如何向全世界的朋友介紹孔子及儒家精神,是山東館講解員必備的素質。
張宇晴說,除了孔子,山東館大門口的“魯班鎖”同樣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棒敯噫i”其實是2000多年前魯班發明的一種木制卯榫結構,也是中國傳統建筑和家具中的常見結構。
而在第三展廳,場館風格突然大變,猶如來到未來世界。張宇晴表示,山東館第三展廳里有先進的物聯網冰箱,人們可與冰箱“對話”。通過電腦,可以知道冰箱里有什么,冰箱還會提醒你:哪些東西該采購?哪些東西保質期快到了?并自動提示購買。只需手指一按,商家就會送貨上門。
利用電磁耦合共振原理設計的“無尾”電視則真正實現了“無線”,沒有一根電線或網線與電視相連,你可在房間內任意移動電視而不影響信號質量。
要學習各國人員敬業態度
作為山東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研究生三年級學生,張宇晴不僅要在館中迎接四方賓客,還要在住處埋頭寫畢業論文。而世博會上的見聞,亦對她的專業學習帶來很多幫助。
中新網臺北12月3日電 題:臺灣56人兵學論文獲博碩士學位
記者 韓勝寶
臺灣孫子兵法戰略研究學會相關人士向記者宣稱,1985年,黃營杉以《兵家之管理思想:策略形成與執行》的論文,獲得臺灣政治大學博士學位。他也是臺灣首位以研究《孫子兵法》等古代兵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黃營杉在其博士論文中寫道:“兵學自春秋戰國時期由貴族流散于民間,群雄爭霸而使兵學盛極一時,成為專門之學。傳世兵書以宋元豐年間所頒武教學教材,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六韜之《武經七書》為兵家思想代表作”。
黃營杉的論文以以《孫子兵法》和《武經七書》為研究對象。從現代管理之觀念剖析其戰略規劃、執行與控制思想,並導出兵家思想之現代管理及建立中國式管理之含義。全文分九章共17萬字。論文析論兵學與管理學、兵家與兵書之關系,並確認《武經七書》為兵家思想之核心。論文還分析兵家之策略規劃過程與原則、兵家戰略執行與控制,以及組織、用人、領導、統御等重點,并從所分析歸納之兵家管理思想提出現代管理之含義。
《孫子兵法》論文獲博士學位的黃營杉,在中國式管理方面如魚得水。他先后任美國聲寶公司副總裁、中華彩色印刷公司總經理、羽田機械關系企業執行長、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主任、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臺灣煙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電公司董事長,還出任臺灣“經濟部”部長、“財政部”財政金融專員。他的主要著作有《兵法與商略》、《從高階管理觀點論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思想與企業管理》,《中國古兵家之領導思想》、《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吳子兵法與策略管理》等80多本。
另一位特別引人矚目的兵學論文獲博士學位的林英津,為女性。她在1985年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寫的博士論文《夏譯〈孫子兵法〉研究》,對鮮為人知的西夏文《孫子兵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使這一珍貴版本得以傳承下去。林英津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1987出版專著《孫子兵法西夏譯本所見動詞詞頭的語法功能》,1994年她的博士論文《夏譯研究》,由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刊印,引起海峽兩岸學術界的關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方鵬程在他出版的《孫子:談判說服的策略》一書中披露,臺灣一些博碩士研究生以《孫子》為主題,撰寫研究論文,研究范圍已經擴大到許多層面,并不是限定在軍事運用的范圍。截止2004年就有300多篇《孫子兵法》論文,研究范圍包括軍事、經濟、企管、教育、文學、語文等。
在韓國,最先引進漢語的時期可追溯到古朝鮮。但因缺乏歷史史料,在韓國,能作為依據的漢語普及史料應該是從朝鮮時代開始的。根據記載,1393年在韓國首次成立了司譯院,以此向人們進行漢語等外國語教育。漢語教育是從1945年國立首爾大學成立中語中文學系后開始的。開設正規中國語教育課程的早期大學有韓國外國語大學(1954)、檀國大學(1954)、成均館大學(1955)、高麗大學(1972)、淑明女子大學(1972)、延世大學(1974)、嶺南大學(1976)等等。
自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各大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設了中語中文學系,90年代與中國語相關的學系紛紛進入韓國各大學。 就此韓國的關于中國語言文學方面的學術研究開始蓬勃發展。
二、韓國學會以及論文
目前,韓國的學會有韓國中語中文學會 、韓國中國學會、中國文學理論學會、中國文化研究學會 、中國語文研究會、 中國語文學研究會、 中國語文學會、 中國人文學會、中國學研究會、 韓國中國小說學會、 韓國中國語言學會、 嶺南中國語文學會等等。
各界學會都紛紛發表學術論文,關于漢語特殊句式的“把”字句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最早時期為九十年代,從論文的題目中,可感知韓國的研究。學位論文有:《“把”字句研究》(樸建榮 1994 博士論文);《“把”字句研究》(裵得成 1994 碩士論文);《高等學校漢語教學中的“把”字句教授-學習方案》(劉信惠 2005 碩士論文);《“被”字句和“把”字句的比較以及轉換研究》(金株珍 2006 碩士論文 );《關于韓國語格助詞+名詞句轉換為現代中國語“把”字句的研究》(李昌延2006 碩士論文);《現代漢語“把”字句和賓語前置文的比較研究》(鄭姬卿 2006 碩士論文);《“把字句”研究》(張志勛 2007 碩士論文);《現代中國語“把”字句使用條件研究》 (周希豐, 2007 碩士論文 );《<紅樓夢> “把”字句研究》(鄭周英 2008 碩士論文);《現代中國語“把”字句研究》(鄭香彩 2008博士論文);《“把”字句形成和類型》(柳賢姬 2008 碩士論文 );《第七次教育過程中高等學校漢語教材中的“特殊句型”分析》(鄭賢穎 2009 碩士論文);《高等學校漢語教材中的“把”字句教授方
案》(金來源 2009 碩士論文);《現代中國語“把”字句的客觀性,主觀性研究》(趙卿煥 2009 博士論文);《韓國高中漢語教育特殊句型與指導方案》(車正鎮 2010 碩士論文);《“把”字句技能和意義研究》(白秀珍 1993 中國學);《“把 NP”的活用意義》(以“把”的主題表識 技能為中心/張泰源 1996嶺南中國語文學會);《漢語處置句和動詞的結合樣相(1)》(李鎭英 1997 中國人文科學);《漢語處置句的起源》(漢語處置文의起源/李鎭英1997 中國學論叢);《漢語處置句變遷(2)》(李鎭英 1998 中國語文學論文集);《通過<訓世評話>看漢語語順:以“把”字句為中心》(李義活、樸鍾淵 1998 假托利大學校外國語文學硏究所);《漢語處置句和動詞的結合樣相(2)》(李鎭英 1999 中國語文學論文集);《中國方言中出現的處置句現象》(李鎭英 1999 中國人文科學);《漢語處置句變遷研究》(李鎭英 1999 中國人文學會);《“把”字句歷史演變研究》(把字文歷史演變硏究/張泰源 2000 韓國中語中文學會);《<老乞大>中出現的“將/把”字句的語法化研究》(金光照 2002 中語中文學);《輕動詞假設與漢語“把”字句的語用結構分析》(金光照2003 中國言語硏究 );《語義分析的“把”字句再考》(申芝言 2003中國言語硏究);《“把”字句小考》(崔載永 2004 外大中國硏究所 );《“把”字句信息結構中 NP2的地位分析》( 金艷姬 2005 中國硏究所 );《<老乞大>處置句的“把/將字”研究》(李秀珍2006 中國學);《具有“把”字句功能的“將”字句考辨》(具有“把”字句功能的“將”字句考辨/趙春利、梁萬基 2007 中語中文學);《韓國學生“把”字句習得狀況分析》(林載浩 2007 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硏究會);《科技翻譯中“把”字句處理機制》(樸在勝 2007 中國硏究);《否定成分后置式“把”字句小考》(趙恩瓊 2009 中國語文學論文集);《“把”字句信息結構研究》(金世美 2009 中國語文學論文集)。這些論文出處是韓國最有知名度的“國會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韓國教育學術情報局”等網站。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但目前為止的“把”字句主要論文都呈現在此。
三、結語
學位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用以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提出作為考核和評審的文章。學位論文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個等級。
1、學士論文:
學士論文是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準確地掌握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難點,選擇題目還應避免過小、過舊和過長。
2、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是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它應能反映出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有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對所研究的題目有新的獨立見解,論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較好的科學價值,對本專業學術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15日在微博上發帖稱,身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師的網友“零度以下”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大篇幅抄襲了他此前的論文,“甚至舉的例子也雷同”。之后,“零度以下”做出了坦誠得令人驚訝的回應:“本人碩士論文抄了,學士論文也抄了。為了避免再抄襲,五年里再沒有寫過論文,并在同事中鄭重宣告放棄參評教授。你可以繼續指教?!?/p>
與禹晉永結緣被盯上
“珍惜生命,遠離禹博”,15日中午時分,吳丹紅(網名“吳法天”)在微博上調侃說。兩個小時前,他發帖稱,網友“零度以下”“2007年鄭州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其碩士論文《試論傳聞證據》,大量抄襲了我在2004年發表的《傳聞證據規則研究》一文。雖然個別地方標注了參考拙作,但全文不標出處甚多”。
公開資料顯示,“零度以下”真名王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鄭州《名人傳記財富人物》雜志副主編,而吳丹紅恰是“禹晉永事件”中禹晉永的“反對者”。至于引發吳丹紅對“零度以下”關注的,正是因為王冷不久前采訪了禹晉永。
兩篇論文確實大面積雷同
吳的微博引來不少網民“圍觀”。根據他的提示,記者在中國期刊網的碩士論文數據庫中找到了“零度以下”的碩士學位論文《試論傳聞證據》,并與吳的論文《傳聞證據規則研究》作了對比,確實發現了部分雷同的內容。
比較明顯的是,在論文第四部分第三節探討“可供我國選擇的傳聞證據規則的立法模式及例外設計”時,其所提出的“在先前審理程序中作成的證言”、“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采納該傳聞證據”等五條原則,與吳丹紅等在《傳聞證據規則研究》的第三部分“傳聞證據規則的建構”中所提出的六條原則的后五條近3000字的內容完全相同。
此外,論文第一部分第一節有關“傳聞”概念的界定等部分內容亦與吳文雷同,甚至第二節論述“傳聞證據的形成過程”所使用的案例與分析也與吳文相同。
抄襲者的坦誠令人驚訝
學位論文 數字資源 開放獲取 高等學校 現狀
一、開放獲取及其數字學位論文資源
學位論文,特別是包括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在內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由于具有獨創性、學術性和實用性,具有較高的學術理論價值和現實應用價值,是了解當代最新學術動態、掌握科技信息、研究學科前沿問題的重要資源,對科研項目的選題、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理論觀點的創新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情報信息資源,越來越受到科研、教育和學術界的重視。但是,由于學位論文一般屬于非賣品,在作者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后,絕大多數學位論文不公開發表或出版,而是由指定單位收藏,所以屬于用戶難以獲取的灰色信息資源類型。目前,國內可利用的數字學位論文(以下簡稱學位論文)資源大多數存在于商業化數據庫中,仍然處于本地有償使用的封閉狀態,限制了其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令人可喜的是,隨著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免費全文為特征的開放獲取運動的快速發展,涉及到的開放獲取信息資源類型日益增多,其中也包括高校學位論文資源,使其也成為開放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類型之一。近年來,我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高校的大多數學位論文資源已率先實行了開放獲取,大陸地區高校目前也有少量的學位論文資源加入開放獲取。這些都為學位論文資源方便地獲取和利用,以及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
二、我國各地區高校數字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現狀
1.大陸地區數字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現狀
相對于臺港澳地區而言,我國大陸地區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比較落后,只有少數加入到開放獲取行列,專門的學位論文資源網站極少。目前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僅占全部資源的約2%,有約3萬篇。絕大多數(約80%的100余萬篇)被商業化數據庫公司所壟斷。如果需要開放獲取大陸地區的學位論文資源,目前可以利用的途徑有學位站、信息資源網站、專題數據庫、文檔資源分享網站、搜索引擎網站。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網站,目前只有“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博論文庫”提供約900篇;信息資源網站“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目前提供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4 000余篇,但大部分為年代較久的舊資源;來源于各類專題數據庫中的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依據各數據庫的收錄數量多少排序為:“休閑旅游特色數據庫”6 800余篇,“茶葉研究數據庫”4 500余篇,“民航機務專題數據庫”和“浙江農林大學竹類數據庫”各500余篇,“麻類文獻數據庫”約400篇,“汽車職業技能培訓數據庫”和“中國漢代畫像石磚數據庫”各約200篇;文檔資源分享網站如“愛問?共享資料”“百度文庫”“豆丁網”等可提供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約萬篇;搜索引擎網站如“谷歌”“搜狗”等可提供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約萬篇。
2.臺灣地區數字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現狀
相對于大陸地區而言,臺灣地區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比較先進,資源內容的新穎度較高,目前最新可開放獲取2011年的學位論文資源;年代跨度也較長,可達半個多世紀,即從1956-2011年。目前已檢索到臺灣地區學位論文資源可開放獲取的資源網站53個,總收錄學位論文資源72萬余篇。其中收錄20萬篇以上的是臺灣“國家圖書館”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收錄5萬篇以上的有“臺灣聯合大學博碩士全文影像檢索系統”和“博碩士論文聯邦查詢系統”網站,收錄1萬篇以上的有“國立中興大學中文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等8個網站,收錄5千篇以上的有“中原大學博碩士論文數據查詢”等11個網站,收錄1千篇以上的有“朝陽科技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等15個網站,收錄1千篇以下的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等11個網站。“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收錄的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最多,截止目前有22萬余篇。其依據為“依據教育部97年(注:公元2008年)7月23日臺高通字第0970140061號函:為促進學術傳播,博、碩士論文應以公開利用為原則,若作者欲延后公開則需訂定合理期限,其期限至多為5年,且應避免永不公開之情況?!迸_灣資源網站中約2/3的學位論文資源可以開放獲取,部分資源為延時開放獲取,也有部分資源僅對本地開放,也有少數收費資源。
3.香港、澳門地區數字學位論文資源的開放獲取現狀
目前,提供學位論文資源開放獲取的香港地區網站有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網站。其中“香港大學學術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論文在線”網站收錄約2萬篇,“香港科技大學學位論文”網站收錄2 000余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電子論文服務”網站收錄4 000余篇。目前提供學位論文資源開放獲取的澳門地區網站有“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電子論文服務”網站4 400余篇。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開放獲取學位論文資源的新穎度都比較高。
三、數字學位論文資源開放獲取的途徑
1.數字學位論文資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