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6:47:1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肺結核預防治療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 肺結核;診斷方法;X線檢查;CT檢查
1 概述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本病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和干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少數可急起發病.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卡介苗的廣泛應用,兒童結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趨勢。但因兒童結核病癥狀、體征不典型,易延誤診斷,影響治療效果。小兒肺結核在臨床上可分為三大類型:①小兒原發性肺結核,又稱兒童型肺結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③繼發性肺結核,又稱成人型肺結核。通過對小兒肺結核胸部CT檢查表現分析,能有效提高該病的診治水平,小兒肺結核的確診需要根據臨床資料及其他結核的相關檢查綜合判斷。
2 診斷方法
(1)診斷依據:兒童肺結核病在我國屬多發病,目前診斷方法主要根據:①臨床癥狀體征。尤其是結核中毒癥狀(咳嗽、低熱、盜汗、納差等)和/或有結核體外過敏表現,如眼角結膜皰疹,結節性紅斑等。②X線正側位胸片或CT顯示肺內原發灶或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的證據。③結核菌素PPD試驗呈陽性或強陽性。④結核病接觸史(尤其是痰菌陽性,空洞型肺結核病人)等。⑤痰或其他病理物內證實有結核菌。⑥伴有肺外結核。⑦血液或分泌物中結核抗體與PCR檢測陽性。兒童肺結核缺乏典型的癥狀、體征,多以咳嗽為主要癥狀,小部分表現納差、消瘦、乏力及性情改變等。易誤診為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延誤診斷,影響治療效果。具備②③兩項為診斷的必要依據,具備⑤為確診依據。其余各項為重要參考依據。
(2)X線檢查: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徑是肺,故X線檢查十分重要,胸部X線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基本手段,尤其對結素試驗陽性小兒更是必要。①胸透。檢查時應注意肋骨,縱隔及心臟后面有無病變,并確定病變部位。檢查時應注意給隔擺動與呼吸的關系,如右側支氣管或有堵塞時,吸氣時空氣不能通暢進入右肺,因而較多進入左肺,使左肺壓力增加,縱隔向右側擺動。②正位像。觀察胸廓、肺心臟及橫膈形態,判斷病變位置,如區別肺內及縱隔病變,若病變中心位于肺,則陰影邊緣與縱隔呈銳角,當縱隔有病變時則病變中心們于縱隔,陰影邊緣與縱隔呈鈍角。③側位像。目的為確定病變在縱隔的部位(前、中或后縱隔);確定病變中何肺葉、肺段;顯示氣管交叉淋巴結;顯示水平裂、斜裂之葉間胸膜炎;顯示正位片被心臟,機工膈所遮掩的病變;鑒別肺不張,肺炎病變以及積液。④斷層攝片。可觀察縱隔或肺門淋巴結腫大情況。支氣管是否受壓、狹窄、阻塞或擴張。心臟、橫膈、鎖骨及增厚之胸膜后面有無病變。⑤CT檢查。根據CT成像無結構重疊及分辨率高的特點,常發現X線平片上的病灶如肺內被縱隔、橫膈和肋骨等所掩蓋的病灶,如多組淋巴結腫大。經注藥后的強化掃描,由于密度增加,病灶顯影度亦增加,可更多地發現結核病變,結核病變中心干酪化在強化掃描CT片上呈低密度的環陰影,有助于定性診斷。在鑒別診斷方面CT對結核性空洞、肺不張和支氣管擴張的診斷也較確切。另外CT可以檢出小量胸水和被胸水掩蓋的結核病灶。
(1)預防措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兒肺結核盡管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小兒結核病還是影響小兒健康發育成長的一大頑疾,通過加強預防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其主要預防措施如下:①卡介苗(BCG)接種。寶寶出生后第一針,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可以提高兒童對結核菌的特異性抵抗力,減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②加強初級保健。臨床證明,結核的發病與小兒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應注意合理的營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對麻疹、百日咳的預防等措施。③發現病例及早防治。早期發現是患兒早期治療的先決條件。早期診斷,合理化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2)治療措施:所患的肺結核病主要是原發性肺結核。自病后3~6個月大多數病變開始吸收或趨于硬結,于2年內吸收鈣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臨床經過屬良性。如病情向惡化發展,多出現于初次感染后的6個月之內,以致病情遷延難愈可達2~3年或更長。因此治療小兒肺結核病時,要早期用藥,選用敏感藥物聯合治療并堅持完成足夠的療程。抗結核主要治療措施,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①早期治療。 早期病變細菌處于生長繁殖狀態,代謝活躍,藥物最易發揮作用,且早期病變較易修復. ②聯合用藥。聯合用藥可針對各種代謝狀態的細菌,細胞內及細胞外的菌群選藥,以達到強化療效作用.③全程。 為消滅持存菌,防止復發化療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現了短程化療,無論短到9個月或6個月,仍要堅持全程.④規律用藥。 用藥不能隨意間斷,否則易產生耐藥菌株,至于間歇療法,在劑量及間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規律,不屬隨意間斷問題。
4 結束語
小兒肺結核的胸部CT表現較多樣,可有滲出性、增殖性、纖維化以及鈣化及空洞等表現特征,影像學只是肺結核的重要診斷標準之一,肺結核的診斷需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結核相關檢查才能確診。只要加強預防及早診斷早治療原則,小兒肺結核是可以控制及完全治愈的。
參考文獻
[1]宮晶,薛見珍,徐曉云.嬰兒結核病56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9)
作者:黃哲梅 曹麗紅 李劍妮 彭秋燕 洪婉媚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分析應對方式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方法:應用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醫學應對方式問卷,治療依從性調查表對76例老年肺結核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老年肺結核患者的回避、屈服應對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治療依從性各維度的標準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藥物治療依從性、定期復查依從性、生活方式改善依從性。多元回歸分析顯示老年肺結核患者個治療依從性與年齡、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數,面對、回避與屈服應對方式有關。 結論: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治療依從性與應對方式的關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依從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肺結核;應對方式;依從性
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隨著社會老年化進程的加快,使老年肺結核患者的人數逐漸增加,嚴重危害老年人心身健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老年肺結核患病率高,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約為44.8%。60歲以上患者不規則服藥率約為61.4%。許多患者不能按照醫務人員的指導堅持服藥治療,定期門診復查等[2]。有研究表明,結核患者的依從性與結核的復發率呈明顯的正相關[3]。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肺結核患者應對方式與治療依從性的關系,以期為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預防復發,減少疾病傳播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在我科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老年肺結核患者,年齡60-75歲,無嚴重器官疾病,均經臨床癥狀和胸片確診為肺結核,患者意識清晰,能正確回答問題,且愿意合作.
1.2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次數、病程、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
1.2.1.2醫學應對問卷 采用由feifei H等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4],共20個條目,包括面對、回避、和屈服3個分量表,各條目按1-4級計分,其中有8個條目需反向計分,按個分量表的總分計分。各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個體越傾向于采用這種應對方式。
1.2.1.3 治療依從性問卷 包括藥物治療、定期復查和生活方式改善3個方面,問卷采用4分制評分。1分為根本做不到,2分為偶爾做得到,3分為基本做得到,4分為完全做得到。總分最高為48分,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研究者指定人發放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說明調查目的和意義。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獨立自行填寫。不能填寫的患者在做出口頭選擇后由發放人員代為填寫,填寫后由專人收回。本調查共發放問卷76份,回收76份,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與處理,采用描述性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2結果
2.1 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應對方式:
2.2治療依從性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本組治療依從性總得分為(35.53 ±6.85分),各維度標準分從高到低依次為:藥物治療依從性(3.04±0.71)分,定期復查依從性(2.64±0.90)分,生活方式改善依從性(2.90±0.58)分。
2.3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多元回歸分析:以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分為因變量,以老年肺結核患者的一般情況、應對方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文化程度、住院次數、病程、面對、回避以及屈服應對等7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見表2)
轉貼于
3討論
3.1 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治療依從性通常時指一個人的行為與治療和健康指導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為應包括遵醫囑服藥,定期到門診檢查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飲酒、吸煙等),據文獻報道,患者的依從性是藥物治療有效性的基礎,不依從的危害可能時嚴重的,輕者貽誤病情,導致預防治療失敗,重者產生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5] 。本研究結果顯示,調查對象的藥物治療依從性,稍好于定期復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改善依從性。而服藥依從性差的病人主要是服藥時間長,比較麻煩,認為癥狀已控制不必要服藥等原因。本研究表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受年齡、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數影響。與年齡呈負相關,與病程、文化程度呈正相關,與李艷霞的研究結果一致[6]。是因為年齡增長,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分辨力差。年齡增長的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均可導致老年人記憶減退和認知能力差。由于結核藥品種多、數量多,容易對藥品的名稱、劑量、服藥時間記憶不清,導致患者誤服、漏服。而認知能力強的患者對疾病了解較清楚,知道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能更好地遵從醫囑。
3.2 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應對方式:醫學應對方式反映個體對各種應激事件相對穩定的應對行為和認知活動。積極的應對可以緩解應激事件造成的心理壓力,消極的應對可以加重應激。應對方式包括面對、回避和屈服3類。面對通常認為是一種積極地應對方式,回避和屈服都屬于消極應對方式[7]。應對方式作為一種緩解情緒緊張、調節行為表現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能有效減輕應激反應[8]。肺結核作為一個應激源,往往有影響病人的情緒,從而影響病人決定采用何種應對策略,與國內常模相比,老年結核患者采用面對應對方式與常模無差異(p>0.05)。采用回避、屈服應對方式的狀況與常模有差異(p
3.3 老年肺結核患者應對方式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分析: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次數、病程、面對、回避、屈服7個因素對治療依從性具有影響。面對作為一種積極應對方式,表現為患者多方尋求治療方法,積極應對疾病。在疾病明確后,患者應對方式的使用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及威脅生命疾病的治療密切相關,面對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0]。本研究表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面對應對方式與治療依從性呈正相關,表現為患者越積極應對,治療依從性越高。回避和屈服作為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增加應激反應的負性作用,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不利影響[8]。因肺結核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的藥物治療和控制,在經濟、時間、精力上花費較多,影響了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老年肺結核患者認為自己老了,同時合并有多種疾病,疾病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預后的擔憂,患者因此而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對疾病的預后失去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療和護理。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患者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呈負相關,表現為患者越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其治療依從性越低。
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嚴重影響老年肺結核的治療效果[2]。老年肺結核患者更傾向于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當年老肺結核患者極端的應用回避的應對方式可能會干擾其有效應對,導致治療依從性差。采用面對應對的人會尋找對應激源的直接消除方法,如運用問題解決的個人技能,信息尋求的社會技能,就可能正確認識結核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愈率。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應對方式,針對不同的應對方式采取相應的對策,降低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對治療依從性的負面影響,促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關注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重視社會因素對依從性的影響;在護理工作中加強健康教育,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水平, 幫助患者在疾病的應激條件下,建立積極應對方式,達到在治療中自我管理,減輕家庭負擔,提高治療效果,提高生命質量的護理目標,以獲得最大的應對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增白,葛登臺,程心志等. 青島志2000/2001老年肺結核病流行病抽樣調查報[J].中國防癆雜志.2003,25(4).212-215
[2]李士蛾,李蕾,李娟等,影響老年肺結核治療依從性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下旬版.51-52
[3]劉海容,蔣海蘭,靳青等,脊柱結核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113-115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238-241
[5]施華芳,姜冬九,李樂之等,患者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34-135
[6]李艷霞.老年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J].現代護理.2005,11(9).678-680
[7]葉一航.申艷蛾.應對及應對方式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2.25(6):755-757
[8]劉秋鳴,陸彩萍,施莉瓊等,高血壓病人應對方式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2)
關鍵詞 肺腫瘤 藥物療法 中藥療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89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全部肺癌80%,據有關文獻報道,Ⅰ、Ⅱ期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為50%~80%,術后化療治療Ⅲ期NSCLC5年生存率為5%~13%,而部分不能手術的局限晚期NSCLC主要以化療放射治療,雖然緩解病灶,但5年生存率僅為6%~17%。Ⅳ期5年生存率幾乎是0,晚期小細胞肺癌化療,或結合局部放射治療,很少有5年生存率的報道。補虛化瘀方具有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的雙重功能,起到了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命質量的作用。筆者通過觀察補虛化瘀方結合化療治療104例中晚期肺癌的療效,旨在進一步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資料與方法
2003~2008年6月我院住院晚期肺癌患者104例,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齡64.4歲(43~81歲)。其中鱗癌28例,腺癌54例,鱗腺混合型4例,小細胞肺癌18例,按TNM分期,Ⅲ 36例,Ⅳ 50例。
方法:NSCLC選用MVP方案,SCLC選用EP或IVP方案。NSCLC病例平均化療4個療程,SCLC平均6個療程,每個病例在化療期間服用補虛化瘀方,化療結束后堅持長期服用此方。其本方組成為:生黃芪25g,黨參25g,熟地30g,女貞子15g,山茱萸10g,淮山藥15g,陳皮9g,雞血藤10g,斑蝥1只(用雞蛋叩一孔放入,烤熟去斑蝥,食蛋每天1只)。
療程判定標準:按照WHO療效標準進行評定近期有效率。①CR:所有可見病灶消失,并至少持續4周以上。②PR:估計腫瘤總量減少50%以上,并持續4周以上。③NC:至少經2周期(6周)治療后,病灶無明顯改善,包括病灶穩定,或估計減少
結 果
近期有效率(RR):NSCLC中PR36例,有效率為42%,NC44例,無效率為51%,PD 6例,惡化率為7%。KPS評分:經治療后提高10分10例,提高20分62例,提高30分24例,提高40分8例,平均提高20分。根據壽命表法計算,86例NSCLC經治療后上年生存率為86.54%。3年生存率為49.5%,5年生存率18.97%。中位生存期為2年。SCLC經治療后生存3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0例。
討 論
多數腫瘤患者化療后以脾胃不和,氣血兩虧多見。但筆者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相當大部分腫瘤患者出現口干欲飲、頭暈、耳鳴、腰酸腿軟、神疲乏力等氣陰雙虧證。這不僅因為腫瘤的邪毒、痰瘀耗傷人體氣陰,而且強烈的化療藥物毒性亦在很大程度上灼傷肺癌患者的“精氣”,處在機體衰退、邪毒未盡的情況,所以補虛化瘀方中的黃芪、黨參、女貞子、山茱萸重在益氣養精,扶正為主,斑蝥、雞血藤有攻毒散結之效,它既能直接殺傷腫瘤而不產生骨髓抑制的特點,又有活血化瘀、通絡開竅改善循環、散瘀消腫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許多扶正補益中藥及一些活血化瘀藥對細胞免疫有一定增強和調節作用[1]。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運動訓練;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因為其對于患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比較高,從而給患者造成了比較大的經濟負擔。有相關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世界人類死亡第四大原因。在我國的患病率大約為8%,現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公共的健康問題[1]。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對照組中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對照組中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而在觀察組中患者在常規內科護理方法的基礎下,加以患者隨訪、綜合治療、家庭與病房疾病管理。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為(63.5±2.1)歲。患者病程4.5~10年,平均病程為(7.4±2.6)年,其中吸煙27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為(62.1±1.9)歲。患者病程4.8~9年,平均病程為(7.2±2.1)年,其中吸煙25例。
1.2 方法對照組中的患者采用常規的內科治療和護理方法,療程為15d。對于觀察組中的患者在內科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加以患者隨訪、綜合治療、家庭與病房疾病管理。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在院時進行具體患者進行相應的干預設計,并且實施呼吸運動訓練,如聯系腹式呼吸,2次/d,15min/次,還有壓力呼吸、壓胸呼吸以及肢體運動等訓練方式。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指導,發放健康教育的小冊子,告知患者如何有效進行定量氣霧吸入劑,以及家庭氧療的注意事項與必要性。患者在出院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療之后就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對患者的飲食和用藥進行指導,對于有條件的患者進行家庭氧療的方法。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出院時取得患者的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對患者進行家庭訪視,第一個月1次/w,第2、3個月1次/2w,后3個月每月1次。在每次訪視時主要詢問患者的具體病情、飲食、預防感染、家庭氧療情況等[2]。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x±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在出院1個月后與入院時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觀察組中患者在出院1個月后的SGRO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病程會比較長,所以患者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到此病的治療。因此,對于治療的護理指導應重視護理的連續性,根據不同患者制定出出院后護理計劃,予以患者飲食和用藥指導,結合病區管理,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護理管理后SGRO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P
綜上所述,對于阻塞性肺疾病采用隨訪治療以及病區治療相結合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得到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肺結核化療;藥物性肝損害;中醫藥預防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7-0127-02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在本世紀仍然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也是我國重點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肺結核化療過程中,以肝功損害、胃腸反應等毒副反應最常見,占所有毒副反應的72.68%[1]。有效預防肺結核化療毒副作用的發生,從而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痛苦,是肺結核臨床醫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筆者經臨床多年實踐,應用傳統中醫藥預防抗結核藥物肝損害,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5月肺結核初治患者204例,其中男133例,女71例,年齡16~81歲,平均(39.5±19.8)歲,全部病例均按衛生部印發的《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2007年)》的診斷和治療標準進行。
1.2 治療方法
將就診患者隨機分為空白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8例,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2]。因為不良反應大多數發生在化療的開始2個月內,故本研究的預防性用藥設計在化療前2個月[1]。
1.2.1 空白組 利福平(R)0.45 g,異煙肼(H)0.3 g,乙胺丁醇(E)0.75 g,晨起空腹頓服。吡嗪酰胺(Z)0.75 g,2次/d,口服。服用2個月后,改服異煙肼、利福平,到完成療程。
1.2.2 對照組 在空白組治療方案中,加用護肝片(黑龍江葵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具體用法:每天3次,每次4片。同化療一起開始進行,療程2個月。
1.2.3 治療組 在空白組治療方案中,加用我們精心研制的中藥復方(組方:南五味子、輪葉黨參、光山藥、北黃芪、炙甘草、炙柴胡等),每天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同化療一起開始進行,療程2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歸納各組肝損害出現時間、例數,其中肝損害包括轉氨酶升高、黃疸、乳酸脫氫酶升高、堿性磷酸酶升高、谷氨酰轉肽酶升高等其中一項或以上[3]。谷丙轉氨酶(ALT)正常參考值≤40 U/L,血清總膽紅素(TBIL)正常參考值≤19 μmol/L,乳酸脫氫酶(LDH)正常參考值≤220 U/L,堿性磷酸酶(ALP)正常參考值≤150 U/L,谷氨酰轉肽酶(GGT)正常參考值≤58 U/L;分別采用0.5、1、2個月及2個月后(停用干預藥物后到化療結束的時間段)作為觀察點。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а=0.05。
2 結果
2.1 各組肝損害發生時間、例數及比例分布
治療結束后,共有6例脫落病例(空白組3例、對照組1例、治療組2例),各組肝損害出現的時間、例數及比例見表1。各組肝損害絕大多數發生在抗癆開始2個月內,尤其是2周內發生率最高,占所有肝損害病例的48.00%;治療結束后,對照組和治療組的肝損害發生率分別是11.94%和6.06%,均低于空白組的20.00%,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治療組更顯療效優勢;停用預防性藥物后,對照組有少數病例仍發生肝損害,治療組在停用預防性中藥后到治療結束無再發肝損害病例。
2.2 肝損害患者不同肝損害類型的分布
對發生肝損害的病例,根據肝功能化驗指標情況,進一步分析其肝損害類型。參考文獻[3]把以轉氨酶升高為主要表現特征的病例歸為肝細胞炎癥壞死型;以黃疸升高、堿性磷酸酶、谷氨酰轉肽酶等升高為主要表現特征的病例歸為膽汁淤積型;二者均突出者歸為混合型。各組發生肝損害的類型及例數見表2。各組肝損害的表現均以肝細胞炎癥壞死型為主,共17例,占所有發生肝損害病例(25例)的68%,其表現類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膽汁淤積型占20%;混合肝損害型僅占12%。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抗癆藥物引起肝損害多在治療開始的2個月內發生,占所有發生肝損害病例數的88.00%,尤其是2周內發生率最高,占肝損害病例的48.00%。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抗癆治療前2個月為化療強化期、抗癆藥物使用較多有關[4]。我們在臨床中預防性治療抗癆藥物肝損害,可主要集中在化療開始的前2個月,這樣既節約了患者的醫治成本,又起到很好的預防目的,事半功倍。其表現以肝細胞的炎癥壞死為主,以急性肝損害為主要發病方式,認為可能與抗癆藥物,特別是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誘導細胞色素P450增加了對肝臟的毒性作用有關。有人認為與抗癆藥物的“毒性”或“過敏”有關[5]。抗癆藥物發生肝損害,一般認為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高齡、女性、酗酒、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感染、低蛋白血癥等,肝臟是藥物生物轉化的主要場所,其對外來化合物的代謝過程可分為Ⅰ相反應和Ⅱ相反應,Ⅰ相反應主要是由P450介導的氧化反應,可使化合物轉化為極性較高的物質;Ⅱ相反應使有活性的代謝產物與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等結合,轉化為無毒性的水溶性高的物質,易于排泄。朱冬林等認為抗癆藥物進入肝臟,形成酶促反應代謝產物,代謝產物作為免疫原與內源性蛋白結合而使肝臟發生免疫性損傷或直接使肝細胞中毒[6]。
肺結核屬于中醫“肺癆”,主要是因為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感染癆蟲所致,內在病理基礎是陰血虧虛、虛火偏旺;肝臟具有“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二者在生理、病機上有密切關聯,因此肺癆的患者容易導致肝臟的生理功能紊亂,有其內在原因,而出現納差、乏力、脅痛、口苦、黃疸等肝膽病癥;另外,抗癆藥物易傷脾胃,脾胃運化失常,導致氣機不暢、肝失疏泄,而出現肝病相應癥候。因此,本研究中所運用中醫藥復方,以“養陰血、益中氣、調氣機”為立方原則,五味子養肺、肝、胃之陰,選為君藥;黃芪、黨參、山藥調理中氣,以和為順,并防君藥之陰柔損陽;柴胡疏達肝氣,調暢氣機,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方中藥物順應人體生理機能,共奏益氣養陰、調暢氣機、陰平陽秘的作用。近年來文獻[7-9]報道五味子、黃芪、黨參、山藥、甘草等具有修復和保護肝細胞、保護胃黏膜、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諸多作用。其機制可能是本研究中藥復方能降低體內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調節肝臟新陳代謝,降低肝細胞損傷時所致升高的酶譜活性水平,對損傷的肝細胞有顯著的修復和保護作用。本研究表明,中醫藥預防性治療,可以降低抗癆藥物所致肝損害的發生率,而作者自行研制的中醫復方在預防肝損害方面效果甚佳。
有效預防抗結核藥物肝損害等毒副反應,是保障抗結核化療方案能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采用中醫藥預防性治療,療效顯著,價格低廉,應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星,歐陽松,林鴛. 453例抗結核藥物引起副作用的臨床分析[J]. 江西醫藥,2010,45(4):334-335.
[2] 王仁安. 醫學實驗設計與統計學分析[M].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8-19.
[3] 陳岳祥,張興榮,謝渭芬. 肝臟病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8-92.
[4] 沈儉,顧鴻生,馮茜. 藥物性肝損害高危人群300例不同抗結核治療方案的療效觀察[J]. 上海預防醫學,2012,24(6):343-346.
[5] 裴明帥. 抗結核藥肝損害前后應用保肝藥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61-62.
[6] 朱冬林,席云,吳雪瓊. 抗結核藥物性損害易感基因研究進展[J]. 中國共患病學報,2012,28(2):172-173.
[7] 孫世君. 五味子的藥理學分析以及臨床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190-191.
[8] 賈艷. 山藥多糖的藥理學研究[J]. 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10(9):54-55.
關鍵詞:小細胞肺癌化療;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觀察;護理方法;效果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ATLS)為腫瘤患者在治療時出現的急癥之一,其具有三高一低的癥狀:高磷血癥、高鉀血癥以及高尿酸血癥低鈣血癥,還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心率失常等危及生命的癥狀[1]。因此,臨床中小細胞肺癌化療致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應做到較早的診斷、預防以及治療,并對其化療導致的ATLS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以及注重對其進行早期觀察和護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小細胞肺癌化療致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患者均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現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患者均選自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共60例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5~77歲,平均(55±8.7)歲,患者體質量為45~76kg,平均體質量為(60±3.56)kg,均在我院進行化療共350次。
1.2診斷及排除標準本次所選患者均參照相關診斷標準進行確診;本次所選患者均排除合并嚴重腎、肝以及心等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排除有精神異常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3方法在化療之前充分的水化、堿化尿液。按照醫生的囑咐口服碳酸氫鈉片來尿堿化尿液,使尿液的pH值高于6.5~7.0,化療前1h靜脈注射等滲的碳酸氫鈉50~100ml,密切關注各參數是否有變化:尿酸控制在基線的25%以內,血磷不小于4.11mol/L,血鉀不小于5.5mol/L,血清鈣不大于1.5mol/L,肌酐和尿素氮應為患者基本水平的兩倍。采用NCCN為指導對小細胞癌癥進行治療,可采用三種不同的治療方法。①EC方案:依托泊苷結合卡鉑。②EP方案:依托泊苷結合順鉑。③CAV方案:環磷酰胺結合長春新堿及阿霉素。
2觀察護理
2.1早期觀察治療后的6h~5d為ATIS可能發生的時間,很多患者大都在治療后的1~3d發生,起病癥狀為突然發熱39~40℃。患者伴隨呼吸困難、胸悶、惡心、頭暈、尿量減少等癥狀。預防ATLS的護理早期觀察主要包括5個部分:①選擇觀察對象。②觀察要點。③觀察頻率。④針對癥狀的主要護理措施。⑤護理效果的評價。總之,做好早期觀察,及時發現存在的護理問題,以提高護理的整體質量。
2.2 病情觀察ATSL常見表現有心率失常、充血性的心力衰竭、手足抽搐、肌肉痙攣、嗜睡、水腫、惡心、嘔吐甚至出現暈厥和猝死等。其臨床表現根據代謝異常程度的不同而定,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保證護理措施持續有效。
2.3高磷血癥及低鈣血癥觀察和護理①觀察內容:應嚴格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瞳孔、意識、呼吸變化和尿液情況,如尿液結晶或渾濁,及時向醫生報告。低鈣血癥應注意肌肉強直或強行痙攣、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嚴重者會造成心肌損害。②護理方面:高磷血癥會導致繼發性的低鈣血癥。遵照醫生囑咐給患者口服氫氧化鋁的凝膠以抑制腸道對磷的吸收,從而使血磷水平降低。若出現抽搐現象立即平臥、吸氧,保持呼吸通暢,防止心律失常及低血壓等意外病癥的發生。
2.4高鉀血癥觀察和護理①觀察內容:高鉀血癥的病癥表現為心律不齊、肌肉酸痛、面色蒼白、手足麻木、全身無力等,須細心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變化,并進行持續的心電監護。②護理方面:為保證血鉀監測的準確性,避免從輸液側的肢體上抽取血樣,采血時應保證試管及采血針的干燥,選用的針頭最好在7號以上。血樣抽出后應立即送檢;如需輸血,取血要避免震蕩,輸血時避免加壓,以免形成大量的鉀離子。緊急的治療措施有靜脈注射葡萄糖和胰島素能使鉀重新分布,有高鉀或血鉀情況,應采取透析治療方法,必要時還應進行床邊血濾。
2.5高尿酸血癥觀察和護理①觀察內容: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癥狀,主要表現有無尿、少尿和引發氮質血癥,還可能導致尿路堵塞進而致腎功能不全。②護理方面:每天用pH試紙在化療的前中后測量尿液pH值,維持尿液的pH不小于6.5~7.0。化療前1h靜脈注射等滲的碳酸氫鈉使尿液堿化,尿液pH達到7.0即達治療目標。注射別嘌呤醇和拉布立酶一1,口服需注意其是否被有效吸收,并注意藥物熱、胃腸反應、過敏性皮疹、肝功損害和血小板下降的不良反應。
2.6減少可能發生ATLS的因素應避免飲食、營養、治療等方面可能會加快電解質的紊亂及使腎功能損壞的因素。如保鉀利尿劑、肝素等的治療會導致血鉀升高。常見腎毒藥物有非固醇類的抗炎藥、兩性霉素B、氨基甙類。應減少鉀和磷的攝入量,避免碳酸飲料、豆類等含磷高食物的食用。
3結果
根據早期ATLS的臨床癥狀,在化療前對小細胞肺癌的患者采取干預措施,通過腫瘤溶解綜合征的觀察表,密切觀察病情,對ATLS存在的不良癥狀整體進行護理,同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ATLS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
4討論
ATLS是小細胞肺癌化療主要的并發癥,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一般會通過抗癌治療后引起代謝紊亂而導致的一系列綜合癥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2]。ATLS一般多見于巨型、增生較為迅速以及對治療有良好反應的患者,如常見的血液系統腫瘤、急性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此外,還常見于對化療具有高反應實體腫瘤。
對ATIS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制定并使用ATLS觀察表,并對患者實行嚴密的病情觀察。期間,做好患者高磷、高鉀、高尿酸血癥以及日常護理此外,還應加強患者的心理、口腔進行護理,并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應準對不同患者文化、性格、年齡等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口腔護理應選用口靈2次/d進行護理,且需噴涂金因肽,忌口刺激腔的食物以及煙酒。同時讓患者熟悉復查流程:入院需查生化及血常規,化療7d后,每天需做腎功能和電解質的檢查,1次/w生化及血常規檢查,并提醒患者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對小細胞肺癌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對ATLS患者進行早期病情護理和觀察保證了化療計劃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細胞肺癌化療致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患者臨床進行觀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預防以及相關的干預措施之后,能明顯改善患者高尿酸、高磷、高鉀血癥的癥狀,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其能有效提高ATLS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方;白虎加人參湯;赤石脂禹余糧湯;小兒支原體肺炎;重度腹瀉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c)-0170-03
[Abstract]Mycoplasma pneumonia is also known as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and condensing pneumonia,is one of atypical pneumonia,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characterized by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bronchiolitis changes,which accounts for 10% to 40%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the pulmonary lesion showed 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interstitial pneumonia,accompanied by bronchitis.There is a small amount of inflammatory exudate in the alveoli,which may involve focal atelectasis,consolidation of the lung,and emphysema.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children,it is also a common cause of the harm to children′s health.At present,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not ideal,and it is easy to relapse.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Baihu Decoction with Ginseng combined with Halloysite and Limonit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 with severe diarrhea is significant,medication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the author hopes to work accuratel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to deal with difficult and critical illness,and enha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Key words]Classical prescription;Baihu Decoction with Ginseng;Halloysite and Limonite Decoction;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Severe diarrhea
方的含義包括:①漢以前臨床醫方著作及方劑的泛稱,《漢書?藝文志》曰,“方技略”:“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結,反之于平。”②經典醫著中的方劑,是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③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即張仲景方。《金匱心典?徐序》:“惟仲景則獨祖經方,而集其大成,惟此兩書,真所謂經方之祖。”在中醫界,經方實際上就是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所載的方劑。《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其中《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05首,除去重復的38首,共計280方。《傷寒論》載藥90味,《金匱要略》載藥192味,除去重復的76味,共計206味。經方被譽為“醫方之祖”,歷代醫家稱其為“活人之書”,贊譽張仲景為“醫圣”,經方的特點為“普、簡、廉、效”。筆者從事中醫基層工作10余年,積累了大量的實踐與理論結合的病案。經方在臨床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一些疑難病上,經方有四兩拔千斤之功!中醫經常被人詬病為慢郎中,只能調理,急救是短板,通過這則病案可以看到中醫不但能調理,更能夠處理危急重癥,關鍵在于辨證準確和經方的準確應用。現擇取1例醫案,供中醫臨床探討及交流。
1病例資料
陳某,男,6歲。2016年6月16日因“突發高熱(39.6℃)伴輕微咳嗽15 d”就診。15 d前,患兒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因出汗較多未更換衣服而受涼,當日晚間即發高熱(39.6℃),家長送至附近醫院中醫科醫師處就診,該醫師辨證為“竹葉石膏湯證”,并開具中藥及退熱藥美林。患兒服藥后,溫度波動在38~40℃,咳嗽癥狀未見明顯好轉。5 d后又至該中醫師處復診,辨為“清營湯證”,予清營湯原方。患兒服一貼藥后即開始腹瀉,便質稀溏,高熱持續,全身冰冷,尤以四肢為甚。家人不放心換至另一中醫師處就診,仍辨證為“竹葉石膏湯證”,予中藥3劑,并將生石膏量增加至96 g。患兒服1劑藥后,腹瀉加劇,水泄不止,每天多達30余次,晝夜不分,無法自控,口渴異常,飲不解渴,持續高熱(40℃左右)不退。家人送至當地兒童醫院,經胸片等檢查診斷為“支原體肺炎”,予住院治療。給予抗生素阿奇霉素每日靜脈滴注,同時口服思密達止瀉。經治療5 d后,患兒仍高熱不退(40℃左右),口渴異常,腹瀉不止,手腳冰冷,精神萎靡,住院期間復查肺部胸片及CT顯示左上肺炎,左側膈面抬高,左側胸腔少量胸水。至此,患兒情況仍未穩定,故家長于2016年6月30日17時請余會診。患兒四診可見:神情淡漠,精神萎靡,氣息微弱,卷縮于床,面色白,眼皮耷拉,然唇色紅,舌質紅,中間較深裂紋,無苔,脈浮大數,皮膚冷,手腳冰涼,不畏寒,不思飲食,水瀉不止,心煩,寐不安,口渴甚,不停呼叫“口渴、要喝水、肚子脹”,每天喝水達3000 ml,但仍飲不解渴。余據“大熱,大煩渴,脈浮數大,神疲乏力,氣微弱”,當即辨證為“白虎加人參湯證”,但患兒腹瀉不止已達數十天,甚時1 d多達30次,呈水樣瀉,后期幾乎不能控制,呈“滑脫不禁”之癥狀。患兒胃納極差,不思飲食,只欲飲水,精神萎靡,神情淡漠,氣息越來越微弱,家屬和院方皆很著急,期間醫院還下達“病危通知書”。余觀患兒身體已經因泄瀉而嚴重脫水,電解質已嚴重紊亂,故遵循張仲景《傷寒論》“急當救表”,當先止瀉,糾正患兒體液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故立即予赤石脂禹余糧湯,急煎服,處方:赤石脂30 g、禹余糧30 g。當晚22時服藥約150 ml,孩子自訴太累,之后便沉沉睡去,整夜無事,直至第2天凌晨5點醒來,再服100 ml,下午13時大便,已是糊狀,患兒腹瀉已基本控制,此時再“救里”,清肺熱,補陽氣,予白虎加人參湯急煎服,處方:生石膏15 g、知母10 g、炙甘草6 g、粳米50 g、人參1根。第1次服藥約20 ml,半小時后患兒訴“肚子痛”,并咳嗽加劇,突然咳出一大口黃黏濃痰,之后就漸漸未再叫“口渴”。3 h后,患兒自訴身熱,摸其后背有微微出汗,至晚20時許測體溫38.3℃,又加服白虎加人參湯藥30 ml,至晚上21時,摸患兒手足已經回暖。期間患兒一直安靜睡覺,再未叫口渴。晚上22時醫生查房血氧95 mmHg,7月2日早上8時許測體溫37.3度,血氧99 mmHg,咳嗽咳黃痰增加,背上微微汗出,患兒開始要吃東西。下午查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等均已正常。
2討論
該患兒起因于“外感”,發病時節為芒種,主癥為“高熱、咳嗽”,中醫診斷當屬外感肺系疾病,據后來患兒的治療可以反推出當屬“白虎湯證”,由于被中醫師誤診為“竹葉石膏湯證”“清營湯證”,大傷患兒正氣,而致“壞病”―腹瀉不止,下焦虛寒,此為表里同病,寒熱夾雜之證。據《傷寒雜病論》條文:(91)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救里,后身疼痛,輕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此時應當“急當救里”,故應當先治療泄瀉。該患兒腹瀉不止已達數十天,甚時1日多達30次,呈水樣瀉,后期幾乎不能控制,呈“滑脫不禁”之癥狀,即《傷寒雜病論》所謂“自下利”,之前一中醫師會診后予“四逆湯”一劑,泄瀉并未止住,提示患兒之瀉不在中焦,當為清營湯誤治之壞病,傷及營陰,損傷腎陽,致腎虛寒不能溫化收澀,故大便泄瀉1日多達30次,滑脫失禁,而成“自下利”,符合《傷寒雜病論》中赤石脂禹余糧方湯證。《傷寒雜病論》關于赤石脂禹余糧方的條文有:(159)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方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赤石脂禹余糧湯源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主治誤下后心下痞硬、下利不止者,后世醫家多施用于大腸滑脫失禁之泄瀉。《醫方考》曰:“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虛里,邪熱乘其虛,故利;虛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無中焦之證,故曰病在下焦。澀可固脫,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鎮固,故用禹余糧,然惟病在下焦可以用之。”《傷寒來蘇集證》曰:“利在下焦,水氣為患也。唯土能制水,石者,土之剛也。石脂、禹余糧皆土之精氣所結;石脂色赤,入丙,助火以生土,余糧色黃,入戊,實胃而澀腸,總理下焦,實中宮之機也,且二味皆甘,甘先入脾,能堅固堤防而平水氣之亢。”辨證準確,療效立馬顯現,古代醫家用“效如桴鼓”來形容經方的療效,服藥后患兒泄瀉立即止住。
《傷寒雜病論》關于白虎加人參湯方的條文眾多:(26)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8)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與之則嘔利而腹痛;諸亡血虛家,亦不可與,得之則腹痛利者,但可溫之,當愈;(169)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21)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愧,反譫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E。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222)(接上條文)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雜病論》中對白虎加人參湯的條文記載有如此多條,可見,白虎加人參湯證在臨床非常常見。該患兒診時的癥狀可總結為“大煩熱,口大渴,氣微,虛煩難眠,神疲氣微”,舌脈為“舌質紅,舌質中間有一條較深裂紋,無苔,脈浮大數”,舌質紅為內有熱,舌質有裂紋為胃津液虧虛,無苔為脾胃之氣虧損不復,脈浮為外感表證,脈數為實熱,脈大為進,即病情正在進展當中,如不及時治療將產生變證,故應當辨證為“外感熱證,氣陰兩虛證”,據《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即病當仍在陽明經氣分,結合患兒曾服“竹葉石膏湯”“清營湯”而致正氣受損,現有癥狀“神疲,氣微”為陽氣虧虛,故可綜合辨為“白虎加人參湯證”。同赤石脂禹余糧湯一樣,患兒服藥后,病癥立即解除,可謂“效如桴鼓”。
經方的特點為“普、簡、廉、效”,藥味簡單,當以一至二三味組成,。通過這則病案,可以看到經方的“普、簡、廉、效”。赤石脂禹余糧方僅2味藥,價格才1元多;白虎人參湯僅5味藥,除人參外,其余藥皆不超過10元錢一貼,真正是“價廉”。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使用經方,其既可降低醫療費用,也可以推廣中醫。從經方入手,讀懂經方,正確使用經方,真正突出中醫特色,需要中醫臨床工作者去繼承、摸索、總結,將中醫精髓發揚廣大。縱觀中國醫學史,筆者發現:不懂經典,不“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就不能成為醫學大家;不會用經方,就不能治大病。
[參考文獻]
[1]張機.傷寒雜病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7,26,31,43-44.
[2]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
[3]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8,35.
[4]郝萬山.郝萬山傷寒論講稿[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14.
[5]成無己.注解傷寒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16,61.
[6]魏念庭.金匱要略方論本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8.
[7]莫文泉.經方例釋[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210.
[8]錢潢.傷寒溯源集[M].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7:3.
[9]錢超塵.傷寒論文獻通考[M].北京:人民l生出版社,1993:16.
[10]段富津.方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0.
[11]柯韻伯.傷寒來蘇集[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32,47-48.
[12]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22.
[13]鄭欽安.醫理真傳[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6.
[14]朱章志,李賽美.經方臨床應用與研究[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78,228.
[15]吳昆.醫方考[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14-15,35,37.
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肺部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主要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傳播給他人。患肺結核后如果不能及時、徹底治療,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且還可能傳染其他人。
2、肺結核有哪些癥狀?
肺結核的主要癥狀是連續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有血絲。同時,還可能伴有胸痛、盜汗、午后低熱、全身疲乏、食欲減退等其他常見的癥狀。
3、懷疑患了肺結核應該怎么辦?
懷疑患了肺結核,應到縣(區)級結防機構接受檢查和治療。我國各縣(區)都設有結核病防治機構,專門負責肺結核的診斷、治療和管理工作。懷疑得了肺結核,應及時到這些機構檢查和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肺結核能否治愈的關鍵。
4、我國防治肺結核有哪些免費政策?
在縣(區)級結防機構檢查和治療肺結核,可享受國家免費政策。縣(區)級結核病防治機構為第一次檢查的肺結核可疑癥狀者免費提供痰涂片和X線胸片檢查,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提供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的痰涂片檢查及治療結束后的X線胸片檢查。
5、肺結核可以治愈嗎?
只要堅持正規治療,絕大多數肺結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新發傳染性肺結核的徹底治愈時間需要一般服藥6~8個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間斷服藥。如果私自停藥或間斷服藥,不但極易復發,還有可能產生耐藥性。耐藥后的肺結核患者治療技術復雜、治療時間更長(18~24個月)、治療費用更大(約是非耐藥肺結核治療費用的100倍左右)。
6、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肺結核患者?
肺結核患者開始規范治療2~3周,傳染性會大大降低,大多數患者可在家里進行治療和康復。關心且不歧視肺結核患者可以促進結核病的防治,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全社會都應關心和幫助結核病患者,共同營造沒有歧視的社會環境。
7、肺結核有哪些危害?
肺結核嚴重影響患者個體的身體健康,若不徹底治療會喪失勞動能力,甚至造成死亡。除此之外,肺結核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危及他人的身體健康。一名涂陽肺結核患者若不加以治療,一年平均可感染10-15名易感者。肺結核疫情若不加以控制,還將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由于大部分肺結核患者是青壯年,處于最具生產能力的年齡段,據估計僅此就使國民生產總值每年直接損失90億元以上。
耐多藥肺結核對個人和家庭和社會的危害則更大。與普通肺結核相比,耐多藥肺結核因診斷、治療所需時間長而導致其傳染期更長,患者遷延不愈,四處流動,則大大增加了耐多藥菌傳播的機會和范圍,而被感染者一旦發病即直接成為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此外耐多藥肺結核所需治療時間長達2年之久,治療費用昂貴,僅抗結核藥品費用就高達3-4萬元,是普通結核病費用的100倍,將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8、應該如何預防肺結核?
預防結核病傳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時發現并治愈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如果發現有連續咳嗽、咯痰超過兩個星期的人,應立即動員他去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檢查,并按醫生要求正規治療;對與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相關檢查;對已經感染結核菌的人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預防結核病的發生;做好人口密集場所的通風和環境衛生工作,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新生兒及時接種卡介苗,卡介苗主要對兒童期的結核性腦膜炎、粟粒型肺結核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8、哪一天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在世界結核病防治日前夕,全球各地都會舉辦系列倡導、宣傳和社會動員活動,以呼吁各界人士關注結核病,向公眾傳播結核病知識。
1882年3月24日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德國醫學家羅伯特.科霍在德國柏林生理學會上宣布了結核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100年后,由國際防癆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舉辦紀念羅伯特.科霍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活動,國際防癆協會的會員之一非洲馬里共和國的防癆協會提議,要像其它世界衛生日一樣,設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這個建議后來被國際防癆協會理事會采納。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更進一步地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斗爭的意識,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將3月23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1996年3月24日是第一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每年的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活動,旨在提高全世界對結核病負擔以及結核病預防和護理工作狀況的認識,它也是一個調動政治和社會承諾,在終止結核病努力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的機會。
9、2017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是什么?
2017年是開展“聯合起來消除結核”運動的第二年。今年,世衛組織將特別關注“不讓任何人掉隊”(Unite to End TB: Leave no one behind)的聯合努力,包括解決歧視,邊緣化和克服獲得照顧的障礙等行動。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確保沒有人在改變世界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進程中掉隊。解決處境不利者、邊緣化群體、衛生系統無法可及的人的衛生需求將意味著改善每個人獲得衛生服務的機會,這對于達到2030年終止結核病的目標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世衛組織結核病戰略的一部分。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為受影響的人群和社區、民間社會組織、保健提供者、決策者、發展伙伴和其他人提供平臺,倡導、討論和規劃進一步的合作,以保證實現獲取到所有優質的結核病預防和護理服務,以及通過多部門發展努力實現結核病的防控。
>> 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新進展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藥物治療進展 肺結核中西醫的機理及治療進展 白果治療肺結核 肺結核治療與護理 微卡預防和免疫治療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的應用新進展 肺結核化學治療原則 肺結核合并咳血臨床治療分析 肺結核患者治療失敗的原因 異煙肼治療肺結核的療效觀察 食物營養輔助治療肺結核分析 妊娠合并肺結核的治療 左氧氟沙星治療肺結核療效觀察 肺結核治療現狀及展望 肺結核臨床藥物治療觀察 肺結核的治療與護理 肺結核咯血介入治療的價值 肺結核的預防與治療分析 肺結核47例臨床治療體會 肺結核大咯血治療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國務院辦公廳. 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EB/OL]. [2013-01-24]. http:///zwgk/2011-12/06/content_2012869.htm.
Roy A, Abubakar I, Chapman A,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knowledge impact of tuberculosis information leaflets among staff supporting substance misusers: pilot study[J/OL]. PLoS One, 2011, 6(6): e20875. doi: 10.1371/journal.pone.0020875.
Roy A, Abubakar I, Yates S, et al. Evaluating knowledge gain from TB leaflets for prison and homeless sectorstaff: the National Knowledge Service TB pilot[J]. Eur J Public Health, 2008, 18(6): 600-603.
劉雪云, 劉風霞. 大學生結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 預防醫學論壇, 2008, 14(12): 1119-1120.
甘奇. 大學新生結核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0, 26(1): 56, 62.
何志青, 胡貴方, 薛植強, 等. 廣州市中小學生開展防治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C]. 西安: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 2011: 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