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01 17:05:4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住宅小區現狀設計原則規劃設計

1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現狀

1.1住宅小區規劃缺乏經濟性。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并不單單包括居住建筑,現在很多地方所謂的綠色住宅區,往往僅僅考慮到了居住建筑的設計,在住宅單體設計上強調建造“節能省地型”,“環保舒適型”,“綠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隨意性過大,住宅建筑體現了綠色節約的原則,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卻盲目追求造型的別致,拋開了建筑設計初期的經濟性原則。或者有些綠化景觀設計前期設計時候注意了節能環保,可是后期實施過程中浪費水源或者耗電的現象嚴重。當前設計人員在規劃設計中往往只關注房地產開發總造價,沒有計算住宅區投入使用以后的運營維修成本,在使用過程中才發現后期的運營維護費用極高。所以在規劃設計之初設計人員就要在居住區環境景觀營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觀方面,解決好經濟良好的水源和水動力設施問題。

1.2住宅小區功能定位不準確。住宅小區規劃包括住宅建筑設計、公共建筑配建、小區道路設計和小區景觀營建,一個良好的住宅小區不但是一個居住社區、更是集購物、休閑、娛樂和工作為一體的公共社區。理論和實踐都證明,現今中檔以上的住宅小區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時又具有個人發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現代市場競爭的激烈,專業人員分工的細化,造成很多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重點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適,而是重點策劃公建配套設施的規模、小區環境細部。至于建筑內部的熱工性能如何,建造質量及設計是否經濟合理,則往往被忽視。住宅小區的主要功能不管演變得多么復雜和多樣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屬部分。

1.3住宅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區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調查研究不夠細致,高檔社區戶型雖然越造越大,而小區休閑、健身設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戶型,更是打著經濟適用的旗號,根本不重視公共設施的配置。甚至還有些小區在設計時雖然考慮公共建筑如小學,而實施時卻因為利潤驅使將原有的公建變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區品質提升不上去,出現很多實際問題,如“買菜難”、“停車難”的問題。

2 規劃設計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具有親切宜人的尺度和風格,居住社區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促進住戶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鄰里關系的和睦性。

2.2滿足多元化要求

運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視覺審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結構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齡化、住宅商品化、住區智能化、及私人汽車進入家庭的轉變勢必給小區規劃中住宅商品類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別墅、花園陽房、多層躍層、小高層、高層、錯層、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態質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積率,高綠化率;設置大面積綠地(生態性),分散組團綠地(可達性):應當關心綠地率,并非綠化率。綠地率指小區綠地與組團綠地占小區總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綠地(此兩項分別屬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綠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綠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綠化率的前提下,必須結合景觀設計為住戶提供一種具有文化氣息的生活場所。

3現代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3.1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3.1.1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一般應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時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內部功能應從改革開放前經濟水平較低時期主要解決"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問題,向今后的實用型尤其是舒適型發展,發揮住宅及住區的發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住區以居住為主體,但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也要環繞居住中心,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樓的投影面積所占用地面積的比例(密度)應控制在30%以下;綠化用地一般應超過35%,并盡可能擴大,如有的優秀住區已達到50%以上。綠地分布應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則。

3.1.3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合理的組團圍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優化組團園林設計,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也可以設計立體交往空間,在相鄰的住宅樓(尤其是高層)之間及樓頂設計幾個交往層。

3.2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我國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個性有特色的主題。

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區做好了個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濃郁的文化氛圍為主題,有的以山水園林為主題,有的以生態環保為主題,有的以健康--體育為主題......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區要表現特色,住區內住宅組團(群落、院落)也應盡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體形態、標志,尤其是大型住區。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時尚樓盤,就按不同季節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筑造型、社區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繽紛的住區、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質量越高、居住環境越好,城市景觀越美。

3.3努力建設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在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住區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在住宅布置、環境布置、交通系統......等環節保證住區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氣,良好的通風,潔凈的水面,盡可能擴大綠化面積,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數(多種樹)和造氧功能。不讓小區有泥地,以盡量減少塵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樹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絕不能盲目破壞自然山水,隨便推山建房,砍樹取地。同時要做到處理"三廢",凈化空氣和水面,落實防風、防塵、防曬措施,改善小氣候,使住區生態環境比原來好得多。

3.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山水住區”不是簡單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內涵主要是科學地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常年葉綠,四季花開;開門見綠,推窗見景;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空氣清新,賞心悅目"。同時使自然環境繼承、發揮中國文化傳統,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洋為中用,設計出現代、有藝術價值、觀賞性強的山水園林景觀和各類小區,表現高明的創造性,傳統的文化性,高尚的觀賞性,顯現濃郁的詩情畫意,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區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在喧鬧的市中心區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彎曲流動的溪澗水景,住宅建在種滿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邊,使居民享受到一種大隱于市的自然氣息和生態美景。

3.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通過合理規劃,把住宅區內的人車流線實現合理分開,并且滿足消防、救護需要,盡量減少對住戶的干擾,以營造寧靜舒適的生活為原則進行布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

第2篇

關鍵詞:住宅小區;規劃;設計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on how to build ric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novel from planning, space layout, social service environment planning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tailed analysis,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住宅小區規劃能有效地滿足廣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促進住宅產業進一步發展。

1住宅住區要有個性和特色

即使是同一開發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不僅住區要有特色,住區內組團(群落、院落)也應該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區,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造造型、社區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區影響,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架構清楚,既要與城市公共系統銜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區而過。

2居住小區環境規劃的要求

任何一個居住小區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會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它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環境,同時還是一個社會環境。所以,在規劃設計居住小區時首先必須考慮居住小區的環境規劃,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環境美融合在一起考慮,為居民著想,并從使用、衛生、安全、經濟、美觀、適用幾個方面滿足要求。

2.1規劃要滿足使用要求

居住小區各項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系統及公共綠地合理配置,合理組織小區居民室外休息活動場地和公共綠地,創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在住宅類型的選擇上,居住小區規劃要適合當地特點,使住宅設計合理、造型多樣、舒適美觀。在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中,規模、分布方式做到項目齊全,設備先進,布點適當,與住宅聯系方便。

為適應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規劃中應合理確定小區道路走向及道路斷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與車行系統,做到互不干擾,并且還應根據小區居民的需求,合理確定地下、地上停車場的數量及布局,從使用上滿足需要。

2.2規劃要滿足衛生要求

居住小區規劃設計要滿足居民對衛生方面的要求,即為居民創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風條件,無空氣污染、水污染及噪聲污染的生活環境。①居住小區內要有規劃設計完善的給水和排水設施,有煤氣及集中供熱系統,保證居民小區內空氣新鮮,水質清潔,無有害氣體及煙塵污染。②小區內住宅布局要保持合理的間距及走向,以利于獲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風或防風條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聲污染。③居住小區規劃中要有較大面積的公共綠地,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以達到改善小氣候,凈化空氣,減少污染,防止噪聲等要求。

2.3規劃要滿足安全要求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在小區和組團的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使住宅小區具有較強的領域性和歸屬性。注重院落空間的強化,使居民之間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又可以使住戶視線能夠觸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對陌生人進行觀察、監視。

2.4規劃要力求經濟

居住小區的規劃與建設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適應。在滿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建設造價并節約城市用地,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降低小區的能耗。

2.5規劃要盡可能的美觀

居住小區規劃要滿足居民對居住環境美觀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廣大居民在解決了住房問題之后對住區環境美觀的要求愈加強烈。因而住宅小區應結合地形地勢特點及小區城市環境,創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觀。小區規劃中除了要求設計者注重住宅與公共建筑單體的設計外,更應充分考慮建筑群體空間的組合,與周圍環境的結合,各類綠化的配置設計以及小區外觀色彩的和諧統一,從而塑造優美的居住小區整體形象。同時防災、地震、人防等方面應有較周密的考慮,創造安全的小區居住環境,以合理的住宅院落空間布局為居民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2.6交通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小區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上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合理組織,減少交通環境的混雜,提高交通安全系數。特別是在小區級道路的規劃上應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穿行的速度,達到安全與降低噪聲的目的。同時,規劃時應盡量減少組團的出入口,以便有效控制外來行人任意穿行,從而起到安全防衛的作用。

3居住小區空間布局的規劃要求

目前,居住小區在空間布局規劃上多采用單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這種住宅在單體設計上多采用了一梯兩戶的單元式住宅。此類型住宅可以給住戶創造一個安靜、互不干擾的室內居住環境。但在排列的空間上缺少變化,外部輪廓缺乏韻味,對空間未能合理營造,住宅組團內間距、層數、色調都強調一律的統一性,給人的印象只能是單調、呆板、枯燥,缺乏變化和生機。由于這種居住小區在規劃設計時只采用一種類型的建筑,使得小區景色一模一樣,從而造成一種單調的居住環境,因此,小區的空間布局對小區的規劃至關重要,要求居住小區在空間布局按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的功能劃分滿足規劃要求。

3.1公共空間的規劃

公共空間的規劃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

3.2半公共空間的規劃

作為居住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疏散的有效空間,是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

3.3半私用空間的規劃

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設計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善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

3.4私用空間的規劃

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4居住小區要做好社會服務環境規劃

住宅小區規劃應注重社會服務環境的規劃,在規劃中注重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

文化活動場所、體育活動場所要盡量布置在小區組團的中部,滿足服務半徑要求,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為垃圾集中收集方式來收集,最后由中轉站來處理。使垃圾在收集、運輸中減少垃圾的外遺,杜絕垃圾污染的擴散。

5結束語

要建設富有特點和構思新穎的居住小區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個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上搞創作,不拘泥于教條,以創新的理念規劃居住小區,實實在在為居民著想,盡可能地給人們提供舒適、安靜和新穎優美的居住環境,就會出現獨具特色的、與周圍環境協調的、適合人們居住的理想居住小區。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現代住宅;功能;規劃設計

[abstract]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up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feature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contented people to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trict plann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s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basic requirements.

[keywords] modern residential; Fun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住宅小區應具備超前性、先導性、示范性,規劃設計應具有創新意識,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為建設具有二十一世紀生活水準的文明住宅小區創造基礎條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狀況和自然條件。現代化的住宅小區規劃應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氣象條件、經濟條件、符合當地生活方式,保持其應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慮這些地方特性進行規劃創意。如在氣象條件方面南北方有較大的差異,華南是受亞熱帶氣候的影響,在住宅小區設計中,日照便成為主要問題,如在規劃中爭取南向住宅,清風送爽,形成小區的內部氣候。在規劃設計中注重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特色的創造,創造現代化的生活環境,引導居民的生活,充分解決鄰里之間、老年、兒童等對于居民環境的要求。根據自然條件通過規劃設計使日照、通風等條件得到充分防護和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區內環境和小氣候,做到節能、節地。

小區規劃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1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

居民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種,公共空間即居住小區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綠地或游園,供居民公共使用。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或城市公園、河流水溪等結合在一起考慮使用,營造出一種舒服、幽雅的空間氛圍。半公共空間,是指其公共性空間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間,作為居住組團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疏散的有效空間,以及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意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幢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所,在設計上應注意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備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私用空間即住在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1.2 加強設置小區安全防衛系統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

1.3健全小區服務體系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活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輔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設在住宅內部生活服務陽臺處,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棄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轉站來處理。在垃圾中轉站的設置上應該注意便于垃圾清運和處理,不要使清運垃圾車輛橫穿小區,造成污染的擴散。

現代住宅小區規劃設計

2.1從整體角度綜合考慮進行小區的規劃

從小區所處的城市規模,城市建筑風格,城市的道路、綠化、風景等環境,小區周圍環境及其小區的相互作用等整體角度來進行小區的規劃。在城市整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指導下,必須從整個城市環境的要求入手,從空間、綠化、交通、自然環境等多方面將居住小區有機的納入城市環境中,規劃中要尊重自然生態,注重與環境、地形、方位、地勢、自然條件等密切聯系,尊重歷史文化、地區文化和生活方式。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周邊地區對居住小區的影響,在小區創意上與之協調。

2.2以人為本的角度了解小區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慮未來居住小區的綜合功能需要,考慮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變等對于居住小區的影響,如隨著老齡化社會發展,及雙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豐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區規劃要為他們留出室外活動的空間場地以及室內活動場所,相應的要考慮到幼兒、小學校等的變化。考慮到小汽車要進入家庭,要為小汽車規劃出車庫或停車泊位,解決車輛的交通分流和人車分流等問題。

2.3兼顧功能要求和開發建設的經濟效益。

根據城市用地情況,適度考慮建筑密度,在規劃中掌握小區指標適度,是規劃中一個重要內容,要徹底屏棄住宅小區開發中,片面追求開發量,而忽視環境設計的做法。從商業角度講,影響小區用地與住宅價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環境、住宅層數、住宅與服務設施的有機安排都能夠使其相對增值。

第4篇

關鍵詞: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原則;規劃理念;Abstract: City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basic area of people's life. Its construction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residential areas must have the proper function and reasonable economy, but also must make people feel happy,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comfortable.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desig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原則

1.1以人為本的原則。鑒于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進,規劃設計必須研究其新特點和新需求,努力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和高質量的人居環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區能滿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需求。

1.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建立人與自然有機和諧的統一體,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諧發展,既要考慮近期建設,又要兼顧長遠發展,以適應居民的遠期發展需要。

1.3生態環保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在滿足日照、采光和通風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進行綠地系統規劃,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證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建筑技術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將生態、環保和節能思想貫穿到建筑環境中。

1.4整體規劃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綜合考慮小區內的物質因素,注重小區內外部空間的景觀設計以及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建筑、綠化、道路、小品統籌規劃,有機結合,滿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統一體。

2小區風格的塑造

2.1因地制宜的布局

小區的建筑離不開土地,它與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關,規劃設計要充分注意保護環境,防止污染,防止見山就挖,逢水就堵填,逢樹就砍,致使青山綠水不斷遭到破壞的行為。應善于把握歷史、地形、地貌和地物作為創作的依據,反映出小區的特色。漢中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進行舊城區改造時要特別慎重對待基地上的古樹名木,不宜隨便將其移栽,要將其保護并與規劃的空間有機地組織,就能反映空間環境的文化歷史底蘊。

2.2傳統文脈的延續

小區是構成城市的細胞,應充分體現城市的建筑文化傳統、居住環境文脈、城市景觀環境等要素。充實小區的文化內涵,營造多種主題的小區,諸如綠色環保型、健身康樂型、山水園林型等,同時要求規劃從整體到局部以至細節都貫穿同一個主題。如江南城市可采用低層建筑布置,粉墻黛瓦以及傳統造園手法,體現出江南水鄉的古樸、清新、淡雅的特色。

2.3建筑形象的創作

小區風格主要由大量性的住宅風格形成,而住宅風格是由其形象決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內容的建筑空間藝術形象和建筑外形構圖。它首先反映建筑物的性格,反映小區的風格,它是建筑形式與內容兩者密切聯系的結果。其次是反映內部空間之間,內部與外部空間組合的情況,以及立面構圖、細部處理、材料的色彩與質感,光影和裝飾處理等;第三是反映不同技術條件、不同自然條件以及不同的民族特點等;第四是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地形、道路及綠化等。

2.4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小區規劃設計中,一定要樹立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它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歸自然,人、社會、自然和諧,生態綜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要敢于改革和創新,為居民創造舒適、美好、科學、衛生的生活環境,造福于后代。

2.5小區風格是由社會生活形態發展變化的環境決定

小區的步行、休憩、社交等公共活動空間,如景觀步道、健康步道、商業休閑步行街等特色步行系統,將成為人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如老年人休息場所、兒童游樂場所、公共活動場所等,應便于鄰里居民相互來往、交流,培養互愛、互助、互讓、互勉的精神。

3小區規劃設計中的空間環境

3.1協調中創造特色

將人工環境融于自然,融于周邊環境,融于地域文化,并在融溶的協調中,利用地理自然環境和地方人文環境的特殊性,創造小區的特色,使小區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給人以親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3.2整體中突出中心

從空間的領域關系來看,由私有空間到共享空間,中間的過渡空間可有不同層次設置,有半私有空間或半公有空間,也有兩者兼具者,各層次特有的功能、內容、尺度無聲地規范著人們的行為,給予人們領域感和安全感。

3.3連續中溝通交往

連續的空間使人的活動連續,使社區具有一種擴大了的家庭形象,先進的物業管理增強了社區相對的獨立性和社會維護能力,整個小區則可減少封閉的圍合與分隔,以利于外部活動場地和空間的拓展與連續,使各類公共活動場地與設施的主動式交往空間和路徑、回廊、過道等被動式交往空間連接一氣,以使主動和被動交往行為交織起來,利于擴大居民的接觸和交往。

3.4配套完善的設施

環境設計的內容包括噴泉、雕塑、游泳池、小品、體育運動場所、娛樂場所、休閑場所等。但由于多種因素,目前的小區環境藝術設計出現了誤區:一是缺少人與環境交流的空間;二是人文意識缺少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過份崇拜歐化洋風,設計理念缺少人文和諧意識。

3.5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

滿足有關日照、通風、朝向、防火、防災等要求,保證居住環境基本衛生健康。對地區的風向、水文地質、地形等環境條件應作充分了解,對不利的環境因素要作防護隔離,對有利因素可作疏導利用。

4小區規劃設計中的園林綠化

4.1環境是小區園林綠化建設的主旋律

優美的園林綠化環境是住宅小區最基本的要素,對商品住宅的銷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許多開發商在住宅建筑尚未完工,甚至是剛開工時,就進行園林綠化的建設,為客戶展示真實的環境景觀,以達到促進銷售之目的。

4.2合理規劃和利用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區綠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條件和環境特點,結合小區規劃布局,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系統。其次是綠化除和各種活動場地結合,還要與住宅建筑空間、公共建筑環境結合,合理搭配和運用園林建筑小品、水景、園林植物、園路和鋪裝等諸要素,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等的連接,充分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營造生態型居住環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觀。再次是植物品種選擇應考慮植物生態,適應地方氣候土壤條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種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陽、無毒無臭、防蟲、耐陰、吸塵、防火的植物品種的配植。

4.3景觀設計師參與住宅小區的總體規劃

規劃設計因素受到高度重視,成為住宅區銷售的強有力支持。各房地產開發商都不惜重金,邀請國內外著名的景觀設計公司參與小區的總體規劃,而不是在布局、結構完成之后,再進行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景觀規劃的早期介人,可以保證小區開發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資源,保證小區園林綠化與建筑和諧統一,使小區的園林綠化體現社區文化的氛圍。

4.4水景設計得到廣泛應用

水是流動的生命,是小區園林景觀的靈氣所在,容易成為視覺的中心。住宅小區應合理地利用飛瀑、綠池、流泉、水梯、疊水、噴泉、水池、水霧、水幕墻等形式,為靜謐的家居生活帶來清純的水的活力。小區中設置淺水游泳池,不僅可以健身消閑,更使環境增色許多。

4.5大城市中的小區應設置避難的廣場綠地

大城市高樓林立、道路密集,由于沒有分布在居住小區的廣場綠地,對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隱患很大。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很短,人口密集,用地高度緊張,人均資源較少;二是在過去的小區建設中,比較忽略小區的綠化與環境問題,尤其是屬于工業性質的城市,伴隨著工業與污染的擴大,綠化卻在減少,屬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避免或盡量減少災害損失,小區應按相關規定設置避難的廣場綠地。

5結語

城市住宅小區只有不斷地更新思路、推陳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為人們創作出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區。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建設中突出與自然融合的總體布局、確立合理的規劃結構、合理建立與景觀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規劃、優先確立與居住容量相匹配人停車場所,以及明確景觀和綠化系統規劃,才能最終為業主提供更為舒適的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建筑設計;安全防衛系統設計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 city and a microcosm of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eople, affect the social order and peace, and to reflect the pursuit of the residents on the life and culture related to the face of the city, is the main symbol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Discus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nd analyzed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to achieve the perfect fusion of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of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system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在民用建筑規劃設計中,優秀規劃設計,是提高小區檔次和受消費者歡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場暢銷的優秀小區,都通過深入的市場調查,項目調研,準確定位,然后進行招標式規劃設計,從多個方案中擇優。當然,任何規劃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經過這種真正下功夫的反復提高的過程,才能出精品。

(1)在規劃指導思想上,不能一切從暢銷、從高利潤出發,應該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以營造最佳居住環境、最好居住條件為中心,使小區規劃達到環境功能、社會功能的要求,建造出符合以下幾點的優質小區:

①生態環境優秀的住區;

②山水景觀優美的住區;

③功能質量優良的住區;

④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區;

⑤ 物質、精神可持續發展的住區。

(2)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一般應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時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內部功能應從改革開放前經濟水平較低時期主要解決“有房可住”的功能問題,向今后的實用型尤其是舒適型發展,發揮居住及住區的發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積較小、房室較少之外,舒適型居住應是面積較大,房室較多,部分還可設書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區能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運動、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適需求、交往需求、休閑需求。當然,這一切都應在經濟上可負擔的條件下取得。

(3)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住區以居住為主體,但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也要配套設計,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小區規劃除符合國家規范及地方標準外,應盡量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綠地率,以便創造良好的室外環境。綠地分布應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則。科學地布置中心公園、主題公園、組團綠化、宅旁和路邊綠化。中心公園應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區外,住區內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園,而應著重搞好小區中小公園或主題公園和組團綠化。公共服務設施尤其是體育鍛煉、老人休閑、兒童游戲活動場地,既要適當靠近居住區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對住戶的干擾。

(4)居住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可以設計立體交往空間,在相鄰的居住樓(尤其是高層)之間及樓頂設計幾個交往層。有的住區設計了三面連體居住樓,在圍合空間的第二層設露天綠化、活動平臺(首層架空),也頗受居民歡迎。在山坡地段,為便于依山就勢建房,增加建筑群體的梯度層次,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排列式布置。但這種布局也應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行列間的園林綠地和交往空間。總之,群體布局除了要滿通、通風、整體藝術造型等功能基礎上,還要滿足人對空間院落的感受。

2 住宅小區的建筑設計

小區的建筑群體和單體設計應從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環境質量,兼顧氣候,日照、防災、防盜等功能出發,運用城市設計的美學原理綜合考慮,在對稱統一中求對比和變化,打破以前的“方盒子”模式,以便形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豐富的室內外空間。在造型設計中要講究手法,符號的運用要注意節奏、韻律、比例、尺度,統籌考慮建筑的全面造型、外構件飾面,并進行雕塑、小品的創作。使得小區建筑形象錯落有致,獨具特色。建筑藝術美可通過建筑體量的對比,材料質感對比,建筑色彩對比等去體現。現在的小區設計更致力追求創新獨具建筑風格或地方特色設計意念,創造品牌效應。

3 住宅小區的環境設計

3.1小區空氣環境的規劃

對小區空氣中的污染源的處理可以有效保障小區內的空氣質量。在小區規劃選址時要盡可能遠離工業區及其它污染源,避開城市交通主干道和城市間高速公路,選擇污染源的上風向和上游等。對小區供暖鍋爐要設置效率高的消煙除塵和煙氣凈化設備,鍋爐所產生的廢氣、廢渣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合理發展和推廣小型家用燃氣供熱爐,以節能和減少污染。對道路要經常灑水,保證黃土不見天。

3.2保證小區良好的供水環境

小區水環境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水,如飲用水、日常生活用水;二是與人間接關系的,如景觀用水和調節小氣候的湖面水等。水環境存在的問題為水質、水壓和水量。水質的保證主要是減少或消滅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供水水壓的保障可采用新產品,如氣壓供水裝置、變頻調速等。水量可采用兩種方式來保證,一是節約用水,二是污水回收再用,此外,對未經處理和處理不合格的污水嚴禁排放到小區水體中,要充分利用地面水作為景觀水,并做成流動水,非流動水要采取措施,防止水質惡化。

第6篇

關鍵詞:住宅區規劃設計;創新觀念;實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住宅建設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是整個工程的關鍵所在。如何實現“人人享有舒適的住房”,在全國特別是在內陸城市,是每個規劃師和建筑師迫切關注的課題。建筑不僅限于居住,而且要與文化因素與建筑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所以,在住宅設計時應向多元素方面不斷地發展。做到建筑、藝術、文化、景觀的完美結合,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建筑是時代的產物,小區規劃設計的發展必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呈現動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模式。Housing construction proves to be a permanent issue for mankind, in which, nowadays, the plans and designs of residential areas have been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by many urban planers and architect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e plans and designs play and some ideas related to it in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instead of a process operated only by one single department or one single specialty, have developed to a interactive one. As to the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style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housing district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developing trend, the movable and quiet traffic organization, the whol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he perfect public architecture. A design principle of Giving first Consideration for the People and putting emphasis on the biology is advocated. When it comes to the designing, the author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improvement in the building design, the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interior design of houses, and the technology of the dwelling. Meanwhile, it deserves recommendation that much more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mpleting of the finished building only once with its final function.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ages. As a result, the plans and designs of residential areas will be bound to develop in a bynamic and sustainable mode.

1.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一是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相結合,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一般應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時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內部功能應從改革開放前經濟水平較低時期主要解決"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問題,向今后的實用型尤其是舒適型發展,發揮住宅及住區的發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住宅和廉租住宅的套型面積較小、房室較少之外,舒適型住宅應是面積較大,房室較多,部分還可設書房、健身室等,使住宅及住區能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適需求、交往需求、休閑需求。當然,這一切都應在經濟上可負擔的條件下取得。

二是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合理,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住宅區應以居住為主體,但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也要環繞居住中心,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樓的投影面積所占用地面積的比例(密度)應控制在30%以下;綠化用地一般應超過35%,并盡可能擴大。合理的綠化設計,方便居民。公共服務設施尤其是體育鍛煉、老人休閑、兒童游戲活動場地,既要適當靠近居住區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對住戶的干擾。

三是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合理的組團圍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優化組團園林設計,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也可以設計立體交往空間,在相鄰的住宅樓之間及樓頂設計幾個交往層。在圍合空間的第二層設露天綠化、活動平臺,也頗受居民歡迎。在山坡地段,為便于依山就勢建房,增加建筑群體的梯度層次,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排列式布置。但這種布局也應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間的園林綠地和交往空間。

2.增強住宅設計的創新觀念。

2.1增強住宅設計的創新觀念主要有一下幾方面:居住功能多元化,超前性和彈性,設計多樣化,科技應用集成化,信息化,精品化。要摒棄那種照套圖紙的陳舊設計手法,要了解現代市場的需求,對各類住宅設計進行對比研究,多方面應用科技成果,設計出價值更高的精品。

第7篇

關鍵詞: 住宅建設小區生態規劃設計住宅產業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住宅建設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它涉及到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影響著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繁榮。在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中,積極推進“以人為核本、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進行“可持續發展”,通過規劃設計的創新活動,規劃設計出具有生態環境、設備完善、宜居的小區建筑,從而實現住宅小區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創造宜居家園,是小區建筑規劃設計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某小區工程為例, 淺議生態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點。

1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必須綜合運用當代建筑美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以及其它科學技術的成果,把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近年來,伴隨著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現代住宅不再單純地追求居住面積大小和適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慮還應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空間環境、人文環境等具有觀光、休閑、度假等綜合性的功能。 隨著人們收入、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小區,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生態環境中回歸自然、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因此,小區建筑的規劃設計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小區建筑能否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的同時,做到住宅小區的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

東部華僑城由華僑城集團投資35億興建的大型綜合生態旅游度假區。本人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和設計了東部華僑城天麓街區,東部華僑城萊茵堡萊茵莊園。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堅守“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的規劃宗旨,在山海間巧妙規劃了大峽谷、茶溪谷、云海谷三大主題。山間規劃有別墅,1號地塊別墅22幢獨立別墅坐落于大峽谷景區東側陡峭的山脊和山谷綠化帶間的坡地上,綿延起伏的山巒、郁郁蔥蔥的植被、壯闊的海景都是1號地塊的優美自然景觀。整個東部華僑城別墅都秉承著成就建筑藝術的思想,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進行規劃設計。

東部華僑城萊茵堡、萊茵莊園總建面共5萬平方米以上,產品類型非常豐富,包括了:洋房、疊拼、雙拼、獨棟等物業類型,其中51套200平米左右疊拼別墅。萊茵堡位于鹽田區大梅沙,用地面積68437.58平方米,允許建筑面積11538平方米,規劃為德國城堡式建筑風格,秉承歐洲建筑工藝,展現德國藝術風情,感受德國小鎮風情。萊茵莊園項目位于鹽田區大梅沙,用地面積193830.53平方米,允許建筑面積39972平方米,其中住宅31660平方米,低密度住宅8312平方米。

東部華僑城天麓街區位于大俠谷、云海谷、茶溪谷三大景區交界處,項目用地面積123938.7平方米,建筑面積38809.947平方米,產品包括雙拼別墅、疊拼別墅和多層洋房,總共126套188-305平方米的雙拼、疊拼和洋房,還有配套的商業街同時面市。此街區以“瑞士山水風情小鎮”為主題,設計建造了功能多樣的景點,如商業街區、湖畔別墅區、生態瀑布區、山頂休閑區、湖畔生態觀光帶、玫瑰廣場等,同時結合東部華僑城景區內的山、湖、建筑、人文等元素,讓住宅與生態旅游景區融為一體,是東部華僑城內的核心景區。

2 生態住宅小區設計原則

生態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原則是以運用環境生態學原理和遵循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構思、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質因素,使物質、能源在住宅小區內有秩序地、充分良性循環轉換,保持高效、低碳、無污染,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生態環境不僅涉及住宅區的自然環境,也涉及住宅區的人文、經濟和社會環境。規劃設計生態住宅主要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在住宅建設規劃設計中,始終以生態問題為中心,整合各種環境因素、建筑、人文、城市道路管網等元素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建設,使住宅區生態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狀態之中。

3怎樣追求高效、低碳、無污染的生態住宅小區呢?

3.1生態住宅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滿足人體的舒適要求。做到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及無輻射、無污染、低能耗以及環境舒適、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在人文方面,既要保證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滿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需求。達到住宅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盡可能減少建筑對自然環境、建筑對人的負面影響,如材料的無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環,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不使用有害建筑材料等等。

3.2充分利用資源,因地制宜、合理開發,杜絕浪費與大能耗的行為,以最低的能源、資源成本去獲取高效益的建筑出品。

住宅小區與大自然和不和諧,不僅體現在能量、物質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態住宅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與社會文化相融合。人們在選擇住宅時,不再單純地追求居住面積和適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慮空間環境、人文環境、區域位置、物業管理、物資采購、交通等諸多因素,因此對小區總平面規劃的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區域建筑規劃、住宅單體設計、建筑能源系統的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筑位置、朝向、造型、標高、道路和綠化的布置、地形、地貌以及物業管理、物資采購、交通等諸多因素的細節處理,如維護結構材料選擇、保溫方式、門窗形式、布置室外綠化布置(包括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和水體規劃等等;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和場地因素,盡可能利用天然熱源、冷源來實現采暖與降溫;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來改善空氣質量、降溫、除濕;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雨水收集、中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運輸而造成的能耗和環境污染。

4結語

要將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做好,就必須處理好建筑與地形道路、綠化、相鄰建筑和周圍環境等之間的關系, 同時對人們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觀念要有深刻的了解,積極推進“以人為核本、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從而創造出一個高品質、高效益的人居空間,實現住區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宜居家園。

生態住宅是多種技術集成的結果,它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更不能離開在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的鼓勵和正確引導。只有在設計過程中各專業人員的相互合作與共同努力,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建筑技術科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的成果,從技術、經濟、環境、能源及社會等角度出發系統地評價與設計住區的室內外環境,才會有更多更好住宅生態規劃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周滔,李啟明.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中國的發展分析[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1).

第8篇

關鍵字: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生態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more and mor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ir own living demand. People on this issue were also discussed a lot, as one, the author also had a positive thinking, from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this paper raises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comply with the ecological this view, advocating provide people with more appropriate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 residential district;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些年,更多的人開始探討住宅小區在建筑、規劃設計上如何更好地適應人們的居住需求,這種探討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由于生態型住宅小區更好地解決了人們現行的居住需求,所以,無論是居住者,還是設計研究者,都對其很是看好或者說偏愛有加。下面筆者也從生態型的角度來探討一下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

一、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與功能

(一)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

生態型住宅小區不僅符合居住者普遍要求的舒適健康的標準,還很好地協調了人與環境的關系,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1.綠化建設符合生態平衡的理念

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綠化,是一種很復雜的工程,不是隨隨便便地栽種一些花草就可了事的,而是結合了生態學、環境學、城市規劃等多門學科來進行的,它符合生態平衡的用地理念,對構筑優質的生存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節約了緊張的水資源

由于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著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所以能否對雨水和地下水資源進行有效地利用就顯得很重要,很必要。生態型住宅小區在規劃、設計、開發和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水資源的有效收集和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

3.分類處理生活垃圾。

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人們對垃圾的處理不是簡單地收集和弄走,而是非常科學的做到了分類回收,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極大地改善了小區的環境和容貌,讓人們更為舒適和安逸地生活。

4.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我們知道,生態系統有著自己的結構和物質循環途徑及能量流動,在生態型住宅小區能夠很好地利用這種能量為人們的生活、娛樂、鍛煉等服務,比如對光能的利用,安裝節能燈,可有效地取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功能

生態型住宅小區有著很多不同的功能,簡單地說,它既能保持城市生物多樣性,又能調節局部地區氣候,還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具體一點就表現為:

1.保持城市生物多樣性

由于生態型住宅小區在規劃建設時考慮到了跟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達到統一,所以它有助于保證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能夠使人與多樣性的生物和諧相處,解決目前城市不適宜其他生物生存的問題,為它們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境。

2.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有更多的空間會被用來種植花草樹木,擴大小區的綠化面積。這些綠化既可吸煙除塵除噪音,美化環境,保持水土,又可凈化空氣,調節局部小氣候,進而營造出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

二、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符合生態型

經歷了鋼筋水泥的時代,城市中的人們開始反感那種牢籠似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向往一種田園式的居住環境,給自己的心靈尋找一個可以安放的家園。筆者從生態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出發,倡導一種新的生活社區,從而為人們的這種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創造一種真實的可能,讓人們更好地回歸自然、擁抱自然、感受自然。

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建設生態住宅小區,可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生態住宅小區給人們提供的是一種生態環境,它處于自然生態平衡的系統中,具有實用功能、環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優勢。

人們對自然的回歸離不開兩個東西,一個是擁有綠色,一個是擁有水。在生態住宅小區里,綠色意味著環保和生態意識,代表著崇尚自然的設計理念。而水,則是一種很靈性的東西,不僅能凈化空氣,而且還總給人們一種很和諧的感覺,一般來說小孩子都是喜歡玩水的,或許就是這個緣故。總之,有綠色和水的住宅小區才有可能成為生態住宅小區,才能具有美感和環保的功能,才能使人們處于一種回歸自然的環境當中。

下面筆者就說一下住宅小區在建筑、規劃設計上如何做到符合生態型理念。筆者認為,只有堅持和做到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構造多層次的生存空間,將自然環境融入到人工環境中來,才能真正實現生態型的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理念。

(一)做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這個世界,其生存與發展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周圍的自然環境,都依賴于自然環境所給予的物質和能量。只有把自然環境考慮到人類的實踐活動中來,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才能使人類更好地向前發展。人類所發生的活動由于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使自己得以生存與發展,所以這些活動往往不僅具有很明顯的實用功利目的,而且還將這種目的建立在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上。為避免周圍的自然環境遭到人為破壞,所以,人類應該尊重生態規律,盡量使周圍環境躲開人類活動的不良影響。對于從事建筑設計的人們來說,一定要學會從生態的角度來出發,進而保護我們人類所依賴的自然環境。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說一個生態系統在以后很長的一個時間里面都能很好地發揮其正確的功能,建設生態型住宅小區,正是一種對它很好的體現。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面,其規劃設計、整體布局、空間結構、資源利用、綠化建設等都是遵循可持續發展這一出發點的。比如,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等的考慮,不僅有助于防風防塵,美化環境,而且還能很好的防噪音等。總之,生態型住宅小區綜合考慮了自然效益和社會效益,符合了人們對自然空間和人類活動的不同需求,實現了居住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持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

住宅小區的建設不單指住宅內部空間的建設,還包括外部交流空間,以及公共活動空間,甚至涉及整個城市空間。比如小區里的休閑廣場、綠地、游泳池、會所等等,這些空間的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們正是通過在這些個場所里的溝通和交流,創造出一種和諧的相處氛圍,建設一個充滿友愛的家園。所以說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保持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

(四)進行自然環境再造

建設生態型生活社區,要綜合多種因素,只采用人為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考慮將社區具有自然再造功能,使人為環境和自然環境融合起來。比如,利用小區原有的地理形勢,經過適當改造,把水引入到小區之內,讓小區看起來更具有靈性和活力,這樣的考慮更符合生態的理念。

三、結語

針對現在的住宅小區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或弊病,筆者認為,創造和諧的生態的住宅小區應成為新時期住宅小區的建設、規劃設計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生態)共處。建設生態景觀和綠化,不僅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有助于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體現到綠化資源給人帶來的種種益處,而且還表達了對人的一種關懷,倡導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有助于為人們創造更適宜居住的生活家園。建設公共活動空間,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而且還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增進鄰里之間的情感和友誼,為釀造小區里和諧的氛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總之,住宅小區的建設、規劃設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建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建設生態型住宅小區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姜元烽,可持續發展建筑小區設計理念[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6)

第9篇

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維護生態平衡。我國城市人口密度大、植物種植面積少、空氣質量差。在城市住宅小區中進行綠化正能有效改善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二是美化景觀。景觀的美化不僅能夠人們帶來視覺感受,還能夠改善住宅小區環境,而且人工建筑與綠色植物更能相得益彰。總的來說,在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為了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城市建設的和諧、統一,應當加大住宅小區的綠化工作力度,從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住宅小區綠化規劃設計原則

首先,進行住宅小區綠化規劃設計要依據小區的空間的開放度和私密度,重新進行空間規劃。不同的空間能夠滿足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若要重新規劃空間,就要先對小區進行景觀分區并確定空間布局。其次,綠化規劃設計要體現出地方特色、自然特征。若要充分凸顯小區的自然特征,就要實地調研小區的地形、氣候等因素,以便能夠科學地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再次,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應當滿足功能需求。住宅小區綠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因而在進行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時應當把握區域不同設計類型的功能性,并根據居民的心理行為合理設計空間層次。最后,住宅小區綠化規劃設計應突出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小區綠化要符合城市整體規劃以及綠地面積設計要求。同時還應當能夠滿足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從而使住宅小區成為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環境適宜的理性居住場所。

三、住宅小區綠化規劃設計管理

1.植物設計管理

首先,在植物選擇方面,應當充分考慮植物的顏色、形態、質感以及生長條件。另外,還應當根據小區不同空間的功能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比如喬木樹冠高大,枝葉繁茂既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也能給在炎炎夏日提供一出納涼之所,比較適宜種植在開放空間中。其次,應當合理配置植物。植物配置的方式包括規則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其中規則是配置包括行植、環植等人為制造植物群落形狀的種植方法。自然配置是指叢植、群植等以植物自然生長模式為主的種植方法。最為常見的是空間分層植物配置方法,主要是將喬木類和草坪種植在一起,兩者的空間高度存在較大的差異能夠做到互不影響。最后,應當重視植物群落的營造。較長常見的植物群落營造方法包括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灌木+草花+草坪、喬木+灌木、喬木+草坪以及專門突出草坪的大面積草坪。其中喬木+灌木+地被+草坪方式適合小空間綠化,能夠達到生態和美觀的共贏,并且植物群落穩定適合養護和管理。灌木+草花+草坪方式在開花時節較為漂亮,但是在夏日缺乏無法遮陰,且生態功能較差。喬木+灌木方式適用于道路綠化,既不影響居民采光,也能夠起到良好的空間隔離作用。喬木+草坪缺乏層次感、緊密感,但是空間視覺效果好。而草坪方式比較適用于廣場綠地,作為觀賞型綠地。

2.水景設計管理

第一,住宅小區水體是否自成系統。一般情況下住宅小區的水體都要人工開鑿,若要水體規模較小、水量不足很容易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影響到住宅小區綠化規劃的美觀性。在水體空間布局方面,設計人員應從現代化的設計角度出發,要樹立活水的理念,將人工水體與周邊的水系結合在一起,以方便水體的維護。第二,要考慮水面形態以及水質。水面形態多種多樣,既能規則的水面形態,也要不規則是水面心態。在住宅小區中選擇水面形態應依據實際的小區空間規劃。另外,還應當保證水體的水質良好,做好不影響居民生活,真正發揮出水體的優勢。第三,確保水體的可接觸性。可接近性包括視覺可接觸和身體可接觸兩種。其中要做到視覺可接觸,就是要讓水體在視線可接觸范圍內,無遮擋。另外,為了增加水體的美觀性,設計人員通常還會選擇一些水生植物點綴水體,如荷花、睡蓮等。

3.小品設計管理

首先,對于坐凳和座椅來說。通過合理添加坐凳和座椅能夠方便居民休息、觀景。如果采用造型獨特、設計新穎的坐凳和座椅來點綴住宅小區綠化更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一般會在居民活動較為頻繁的空間設置坐凳和座椅。這樣一方面居民能夠休息,另一方面也能夠方便居民觀賞活動和小區綠化景色。其次,園燈和草坪燈。燈既能照明,也能美化小區景觀。雖然小區的夜景可以通過建筑、植物等來表達。但是利用燈具既能增強小組夜景的質感,也能充分發揮指示和引導的作用。通常,園燈和草坪燈會設置在道路旁、出入口、水面等空間。而且還可以選擇形式多樣的燈,如吊燈、地燈等,從而實現功能與美觀的雙贏。再次,假山的設計管理。并不是所有的小區都會設計假山。只有在一些區域面積較大、功能設施齊全的小區會設計假山。通常假山會防止在廣場、花壇、水體中,與周邊環境遙相呼應,從而提高住宅小區綠化景觀的統一性。最后,亭的設計管理。在住宅小區中設計亭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夠滿足居民的停駐休息需求,同時還能納涼避雨。二是亭的外形較為典雅、美觀,能夠提高小區景觀的觀賞性。為此,設計人員可以根據住宅小區的整體景觀風格選擇亭的設計風格,以保證小區景觀的整體性。

4.綠化節水管理

設計人員應當重視在住宅小區綠化設計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以達到解決用水的目標。綠化節水管理主要包括綠化節水灌溉和工程節水管理。其中綠化節水管理又包括灌溉方式節水和灌溉時間節水。比較常用的灌溉方式仍是漫灌和噴灌。漫灌主要用于草坪灌溉,噴灌適用于喬木、綠色植物等。另外,可以選擇在早晨和晚上進行灌溉,以減少水分散失。工程節水措施主要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節水,如雨水的收集再利用、中水灌溉等。其中中水灌溉是指污水經過處理之后的水。總之,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浪費,相關人員應當重視在住宅小區綠化過程中采取合理的節水措施,從而達到緩解我國城市水資源缺乏的問題,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app永久免费看软件 | 美国免费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久久2019| 四虎www免费人成 | 九七影院97影院理论片 |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片毛片 | 六月丁香综合网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 深夜国产福利 |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天天爽 |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 99久久精品自在自看国产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 日本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啦啦啦在线观看www 啦啦啦视频在线 | 97香蕉网| 久久97久久99久久综合 | 成人a毛片久久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2021 | 国内偷拍免费视频 | 97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日日精品 | 免费看高视频hh网站免费 | 四虎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免费一级毛片视频 | 本站只有精品 | 日韩福利视频高清免费看 | 99精品在线看 |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