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旱災的防治措施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4 10:48:5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旱災的防治措施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旱災的防治措施

第1篇

關鍵詞:豬副傷寒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25-01

仔豬副傷寒病也被稱之為沙門氏菌病,仔豬患上該病的幾率較高。該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病,一頭仔豬患病可能會導致幾頭甚至幾十頭仔豬死亡,致使養殖戶虧損嚴重。因而做好豬副傷寒病的預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發病情況

2013年8月22日,我旗一農戶養殖的23頭仔豬中有5頭相繼出現發燒、便秘、腹瀉、皮膚發紺等癥狀,次日中午該戶主查看豬舍,發現已死亡6頭,另有4頭也表現出該類癥狀,對死亡病豬進行剖檢,可見病豬的脾臟腫大,淋巴結出血、胃腸潰瘍,其他部位未見明顯異常。

2 臨床癥狀

2.1 急性型

大部分斷奶仔豬呈敗血癥癥狀,體溫突然升高,食欲減退,腹瀉、便秘,腹痛明顯,大便干燥、惡臭,病豬在出現該癥狀后2~4 d死亡。

2.2 亞急性與慢性型

病豬體溫升高,眼部內有膿狀分泌物,并伴有角膜渾濁,情況嚴重的會轉發為大小腸潰瘍,大便干燥、惡臭明顯;部分患有肺炎的豬群,表現為咳嗽嚴重,呼吸困難,發病后開始消瘦,萎靡不振,最后死亡[1]。

3 診斷

3.1 臨床診斷

依照疾病的流行特點、癥狀以及剖檢觀察分析可診斷出副傷寒病。

3.2 實驗室診斷

對病豬進行尸體解剖后,取病豬的大腸內容物置于普通瓊脂平板上,并在恒溫37℃的環境中連續進行細菌培養24 h,在瓊脂平板內還可看到周邊整齊的黃白色單個小菌落。在挑選特殊菌落抹片,對革蘭氏染色后鏡檢,能看見兩端鈍圓,排列較散,偶見3個左右連在一起的革蘭氏陰性短小直桿狀細菌,并挑選單個菌落置于37℃中培養24 h,并取三糖鐵瓊脂培養基中穿刺,會有H2S出現,且底部為黑色,斜面為黃色[1]。

4 預防與治療

4.1 預防

科學喂養,定期打掃豬舍,保持豬舍環境的干燥、清潔,增強豬群的自身抵抗力,做好豬群的免疫接種工作。現今常用的預防接種藥物為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對1月齡以上的仔豬或剛斷奶的再豬仔進行預防接種,該凍干菌苗可口服或肌注。口服標準為將凍干菌苗稀釋至5~10 mL,并與飼料攪拌均勻后喂養。也可稀釋至1~10 mL灌服。肌注標準為:依照凍干菌苗標注的使用說明書與20%的生理鹽水混合后,注射1 mL,達到增強豬群免疫力的目的。在免疫接種前后10 d左右,應停用抗生素。

4.2 科學喂養

在飼養的過程中,應供給仔豬易消化的食物,并補充其每日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豬舍應定期消毒,一周兩次。同時須做好通風工作,每日所使用的食槽、水槽等應定期用氫氧化鈉清洗,在用清水沖洗干凈[2]

4.3 治療

4.3.1 病豬隔離 對于患病病豬應做好隔離工作,以免傳染給其他仔豬。

4.3.2 藥物治療 對于已患病的豬群,可使用病原體較敏感的抗菌類藥物,在發病初期應立即給藥治療,以防疾病惡化,所用藥物劑量要足,治療時間宜長不宜短,并中途暫停使用其它藥物。患病病豬的藥物治療包括:采用30~50 mg的土霉素根據患豬的體重情況配制后肌注,一日一次,連用一周。發現病豬癥狀有無減輕,若有緩解,則繼續治療[3]。

5 討論

豬副傷寒病的致病因素較多,飼養管理不當、氣候因素、斷奶過早等均易導致該病發生,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豬感染沙門氏桿菌而引發的一種傳染病,該疾病無固定的發病期,任何季節均可能發病。該疾病的致死率相當高,對于一個月以上的哺乳豬仔以及剛斷奶的豬仔,一定要做好疫苗防控工作,減少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張玉剛.1周齡仔豬急性剮傷寒病診治及體會[J].畜禽業,2013(1):68-69.

第2篇

關鍵詞:水旱災害,成因,防治措施

 

洛川縣位于東徑109°-110°,北緯38°-39°之間。屬渭北高塬溝壑區,塬大溝深,溝谷與塬面高差達百米以上。土壤以壚土、黃綿土為主,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海拔在1000-1200m,年平均溫度9.2℃,晝夜溫差大,且紫外線照射強烈,自然資源豐富,是發展蘋果生產的良好基地。全縣水資源總量6633.8萬m3(地下水可采量1533.7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26.8 m3,畝均占有水資源24.5 m3,多年平均降水量623.2mm,蒸發量860.3mm,降雨偏少,水資源嚴重缺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十年九旱,是一個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干旱缺水是制約全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縣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主要矛盾。論文參考網。水旱災害是洛川縣的主要自然災害。旱災與水災相比,其發生的頻次范圍、危害程度更為嚴重,因此旱災是主要災害。現就洛川水旱災害的成因、特征、規律及其防治措施作以淺析。

1.水旱災害成因特征

1.旱災

1.1.1特征

(1)、據省自然災害記載:從公元1759年到1940年的182年中,洛川大旱38次。頻率為5年一遇。光緒三年“秦晉歷冬經春及夏不雨。地千里,秦晉連、人相食、道堇相望,賣女棄嬰,指不勝屈”。論文參考網。1931年“洛川、旱、黃連鎮與吳莊鎮等九鎮無收”。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2)、洛川氣象站1955-1980年氣象資料記錄,26年間出現大小干旱40次,其中春旱和伏旱各占25%,秋旱占23%。大旱,旱期在100天以上,降水比正常年景偏少60%以上;中旱,旱期50天至99天之間,降水偏少50%;小旱,旱期30天至49天,降水偏少40%。

洛川縣干旱分類頻次調查表

1.1.2成因

旱災的形成,因素很多,是自然和社會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以自然或氣候因素作主要分析。

(1)、洛川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區受東南亞季風影響較弱,降水偏少,是本區域多干旱災害的基本原因。

(2)、降水量不能滿足作物所需,多年平均降水量627.7mm,季節分布不均,7、8、9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出現,降水形成徑流流走,造成了本區域旱災的普遍性和持續性。

(3)、洛川以蘋果為主導產業,其品質獨特,品味享愈全國。截止2009年底全縣已發展蘋果種植面積5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0%左右,年僅蘋果一項人均純收入530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80%。就蘋果需水規律而言,每生產1g干物質需水146-233g,果樹吸取的水量95%以上都消耗于蒸騰。據資料計算,1株3年生長的果樹,平均每天大約蒸騰失水110kg,年每株折合17T,或每畝100-110T,相當于降雨量150-170mm,即是在分布均勻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果樹吸收的水分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論文參考網。且降雨量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而蘋果樹需水高峰期的三至五月為幼果膨大期如遇干旱,新梢和葉片生長受陰,落果嚴重,直接影響當年品質、產量和下年產量。而此時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10%左右,遠遠滿足不了果樹生長需要,這個差額必須要以灌溉補充。

(4)、旱地面積多抗旱難度大,全洛川總面積18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260 km2,占70%。統計資料表明,全縣耕地52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旱地農業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豐欠與否,直接關系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繁榮。

1.2水災

1.2.1特征

(1)、洛川水災多以暴雨形式同現,據洛川氣象站1955-1980年26年的統計資料,洛川暴雨大多集中發生在7-9月,共出現19次,頻率為95%。據《陜西省自然災害史料》記載,洛川1933年6月山洪暴發,沖沒良田無數。廂西堡、菩堤等十余村7月2、3日惡風暴雨,雹大如拳,山洪暴發,繼以大水,深約數尺,沖沒禾苗,摧毀房屋,災情奇重。

洛川縣歷年暴雨出現情況

(2)、水災頻率

一般洪水(10-20年一遇)平均出現3次;大洪水(20-50年一遇)約2年出一次,特大洪水(大于50年)約10年出現一次。

(3)、自然災害中還有冰雹、連陰雨、霜凍、大風等。

1.2.2成因

(1)、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受東南亞環流季風變化影響,氣候多變,夏季多陣雨暴雨,秋季雨連綿。陣雨或暴雨至山洪暴發,河水猛漲,造成洪水災害。

(2)、人類活動。隨著各行各業的建設和人類活動,造成區域下墊面的變化,植被破壞,基本建設中忽視自然規律等。

2.防治措施

多年來,本區域人民飽受了水旱災害之苦,在同災害的斗爭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概括起來講,主要有以下幾條措施。

2.1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措施,減輕旱災頻率和影響。

(1)工程措施:節水灌溉措施種類很多,渠道防滲措施,低壓管道輸水管灌、滲灌、噴灌、微噴灌、脈沖灌等,其它節灌措施如膜上灌、膜下灌、溝畦改造等。

(2)農業綜合節水措施:耕作保墑、覆蓋保墑、水肥耦合措施等。

2.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通過修建水利工程、水保措施、生物措施,整好一塊田,建造一片園,蓄起一池水,做到攔、蓄、管、節等綜合防治措施。有效的攔蓄了地面徑流和泥沙。

2.3增強水患意識,抗御洪澇災害。修建水利骨干工程,提高抗洪減災能力,樹立長期抗災思想,加強工程管護與洪水預報,制定防、搶險預案,提高抵抗洪澇災害的綜合能力。

2.4 要重建重管,制定嚴格的工程管理和使用辦法,改變過去重建輕管,猴子搬包谷式的建設水利工程,確保工程能可持續長久的發揮作用;

3.結語

洛川縣是一個農業縣,水旱災害是縣域內所有災害中最嚴重、影響最大的災害,水旱災害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增產增收乃至社會穩定,分析了水旱災害的特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葉守澤,夏軍.水文科學研究的世紀回眸與展望[J].水科學進展,2002,13(1):95-961.

[2]鄧銘江,郭春紅.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文與水資源問題.

[3]洛川縣志.

[4]延安地區實用水文手冊.

第3篇

關鍵詞:小麥產量;原因;防治措施;泗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46-02

泗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黃淮海南端,地處蘇皖2省5縣交界地帶,是產糧大縣,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85%以上。小麥平均產量正常年份為428kg/667m2,高的年份可達495kg/667m2,低的年份為387kg/667m2,年份之間產量波動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災害天氣和人為因素造成的。

1 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原因

1.1 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旱災頻繁 泗縣農田水利雖然經過國家投資多個項目的綜合治理,河、大溝基本暢通,但仍有些河、大溝淤堵,特別是近年來秸稈禁燒,農民把秸稈堆積在河、溝中,有的田頭溝、地邊溝被擠占耕種,造成部分河、大溝、田頭溝、地邊溝不暢通,遇到大的水災時不能及時排澇。同時農田中的機井缺少,不能達到干旱時所有的農田都能得到及時、有效地灌溉,旱災頻繁。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資料顯示:近20a中有10a為干旱年份,造成小麥不能正常生長而減產。

旱災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秋旱。小麥秋種遇干旱情況,有的農戶坐等自然降雨,有的灌溉較晚,有的雖灌溉但水量不足,造成小麥不能適時播種,不能保證在適期內―播全苗;越冬前干旱。越冬前(泗縣小麥越冬期在12月20日左右)干旱,造成小麥根系不下扎,發育不良,越冬期耐凍性差;拔節期干旱。小麥拔節期干旱,會使幼穗分化受阻,難以形成大穗。

1.2 倒伏 泗縣小麥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導致葉片光合作用降低,造成減產。發生倒伏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揚花灌漿期,遭遇大雨、大風。密度過大,莖稈柔軟;氮肥用量過大,莖稈細長柔軟;耕層淺,根系不發達且分布于土壤的淺層;受紋枯病為害,莖基部乃至整個莖稈發生病變。發生倒伏的時間不同,減產程度不同:揚花期倒伏,減產30%~40%;灌漿前期(小滿之前)倒伏,減產20%~30%;灌漿末期(小滿之后)倒伏,減產10%~20%。小麥播量過大、密度過大是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科學的小麥播量要求為10~12.5kg/667m2,大部分田塊的播量達到20~22.5kg/667m2,有的達25kg/667m2以上。

1.3 凍害 凍害發生的程度,取決于降溫程度和低溫持續時間的長短。凍害包括冬季凍害和春季凍害。冬季凍害:在冬季遇到低溫造成葉片受凍,在凍害特別嚴重時,才會凍死分蘗,但不會凍死分蘗節,這種凍害對產量影響不大。泗縣推廣的小麥品種幾乎都是半冬性品種,抗寒性強,冬季一般不會被凍死。春季凍害:春季凍害可分為早春凍害和春末凍害。早春凍害:多發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份,一般只葉片受凍;春末晚霜凍害多發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又叫”倒春寒”。此時小麥抗寒能力顯著下降,特別是幼穗分化至四分體形成期(孕穗期)前后,對低溫特別敏感,此時遇到低于4℃就會對其造成傷害,形成“啞巴穗”、白穗、光稈穗、半截穗,減產嚴重。泗縣2013年4月7日最低溫2℃,4月10日最低溫1℃,造成當年小麥白穗、半截穗、光稈穗較多,小麥減產10%~30%。

1.4 耕種技術不到位 有的農戶常年用旋耕機旋耕,耕層逐漸變淺;有的秸稈還田時秸稈粉碎質量不好,造成土壤耕層不實、懸空;有的播種過深,地中莖過長,最多長達7~8cm;有的播后不鎮壓,出苗不齊,且易遭受凍害和旱害。

1.5 旺苗和弱苗多 旺苗可分為早旺苗和密旺苗,播種較早再遇到暖冬,會在冬前形成早旺苗;適期播種,播量過大,遇上暖冬氣候,會形成密旺苗。泗縣小麥多出現密旺苗。俗話說:“麥無二旺”,年前旺,年后就不旺,旺苗會造成減產。晚播苗和弱苗,因苗小抗寒性差,容易遭受凍害。

1.6 病蟲草危害 小麥遭遇病蟲草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有的損失慘重。如2003年泗縣赤霉病普遍發生較重,一般減產10%~17%,南部發生最重的減產30%。草害:雜草可分為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麥蜘蛛、蚜蟲(苗蚜、穗蚜)、吸漿蟲等。病害:主要有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穎枯病等。

2 防治措施

2.1 加強農田基本建設 政府應增加投資,加強對河道、溝的清淤、疏浚,修整田頭溝、地邊溝、腰溝、畦溝,達到河、溝道道暢通。同時增加機井的數量并合理布局,達到澇能排、旱能灌。干旱發生初期,政府及技術人員及時動員農民開展灌溉,特別是要澆好“三水”:底墑水、越冬水、拔節水。提倡農民澆“增產水”,而不是麥苗干得奄奄一息時澆“救命水”。

2.2 防止倒伏 選擇抗倒品種;適期播種,培育壯苗;推廣深耕深松技術,增加耕層,促進根系下扎;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推廣氮肥后移技術;控制播量,降低密度,在適期適墑的情況下,播量10~12.5kg/667m2,不超過15kg/667m2;及時防治紋枯病。

2.3 防止凍害 選擇抗寒品種;適期播種,培育壯苗;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播后鎮壓,保證一播全苗;鎮壓彌合土壤裂縫防凍;灌水防凍應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到來之前1~2d突擊澆灌麥田,墑情好時可以不澆;寒流到來之前,在麥田四周堆放碎草熏煙,驅趕寒流;寒流過后,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促進恢復。

2.4 提高耕種質量 實施機械深耕深松技術,深度25~30cm。對于秸稈還田的地塊,必須進行深耕,提倡前茬作物收后及時粉碎成3~5cm的小段,然后深耕,翻埋嚴實,耕細耙透;對于旋耕田,播前要重耙,播后要鎮壓,以緊實土壤,播深3~5cm;推廣使用大、中型多功能復式作業機械,實行旋耕整地、化肥深施、播種、鎮壓一體化播種作業,全面提高耕種和作業質量。

第4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 城市災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不斷的發展,城市災害也不斷的上升。主要表現在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正是相互結合導致了當代城市災害發生頻率加快、危害性增強的現象,從而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于是進一步進行探究,對城市災害加以分析,從而采取相關的防治措施,減少災害的發生頻率,維護城市建設的秩序[1]。

二.城市災害

(一)城市地質災害

1.地質災害常常表現在地面沉降和坍塌以及出現裂縫、泥石流等等現象。主要是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結合,常常影響到人民的生活安居秩序問題,危及到人類的自身安全與財產損失。最主要的城市地質災害出現在泥石流、滑坡和崩塌,這是人們比較常見的災害,需進一步探討。泥石流通常發生地帶處于山區小流域,其形態是固液混合流體,是泥沙與泥石的參合,主要還是有大量的泥沙石塊。泥石流一旦產生,就會從山澗中濺出峽谷外面,可以看到濃煙騰空,泥石翻滾,整個山都震動起來的情況,爆發后就堆積在山口。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沖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下,土層和巖石層整體或分散地順斜坡下滑的現象。往往在滑動邊沿處出現一些崩碎的石頭在翻滾著,其滑動方向一般是從高處往下滑,分整體與部分下滑。崩塌常發生在陡峭的山壁上,巖土體一瞬間的自由落體運動,往往會出現洶涌翻滾,瞬間爆發撞擊堆滿了山腳,看上去形成了另一種堆積物了。

2.城市建設中地質災害危害極大,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經濟上的損失[2]。發生泥石流的災害,其中突出的特點表現在沖擊力非常強,范圍廣,突發性高等等,導致人類生命安全受到傷害以及財產經濟上的損失。對于滑坡,往往出現在一些交通運輸與城市建設上,受地質和人為的影響也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性。發生崩塌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地震與海嘯,洪水和干旱的自然因素,另外還有一些人為因素,比如修筑水庫與開挖坡腳等等,都會造成重大的破壞[3]。

(二)氣象災害

1.干旱災害

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續水分短缺現象,主要有幾個特點:(1)發生頻率高。據統計,1950―1990年間,我國共有11年發生了重特大干旱,發生頻次為26.83%,因干旱造成糧食損失占糧食總產量的4.02%。之后發生干旱的情況越來越多。(2)分布面積廣。曾經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目前,除了北方干旱災害的加重,已經向南方和東部多雨區旱情蔓延,甚至遍及全國。(3)危害性大。全國除了西部地區之外的區域,由于干旱對我國城鄉飲用水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生態與環境造成的損失,危害性極大。出現干旱缺水,工業布局不僅受到限制,而且遭遇大旱年份,為保生活用水,有少數的企業將會面臨破產與半停產的情況,這會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破壞企業的經營活動。江河來水不斷減少,不僅會導致斷流和斷航,缺少了水的源頭,更加導致干旱。而且過度開采地下水,都會使生態與環境惡化,造成生態不平衡。

2.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是指因氣象等原因使水位異常升高,沖破堤岸,淹沒田地、房屋,淹死人畜并引發疾病等災害現象。我國江河錯綜復雜,湖泊眾多,河流密度大,對于一些密集型城市,一旦發生災害,損失可想而知。根據相關部門的近十年的統計,其中的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嚴重,在糧食上平均每年損失250億公斤,經濟損失近2500億元。在過去的長江流域及松花江等等的洪澇災害損失達3000億元,其中有大于3000多人死亡。長期的天氣原因,造成持續的降水,產生了更加強度的暴雨甚至更強的大暴雨,這是這次洪澇災害的所在因素。

(三)建筑施工中的事故災害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其中安全事故是由于生產經營活動而產生的,嚴重破壞了施工的設備和儀器,同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到施工進度和企業的經營狀態,甚至危及工作人員的生命[4]。其中安全事故主要分為高處墜落、施工塌臺、物體打擊、起重傷害、機具傷害等“五大傷害”類型,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這些災害時不時都有可能產生,對企業對個人都有著不定期的“殺傷力”。

三.城市規劃中的城市災害的防治

1.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的防治取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區,各種重點工程,旅游景區以及交通運輸等等。其中對泥石流防治方法是對已塌陷坑實施填堵處理,制止水的滲入,其中在設計和施工上面要安裝一個排水設備[5]。對于滑坡與崩塌災害應當設置排水渠道或者加強固定的措施,防止出現裂縫導致坍塌。應當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按照綜合治理的原則對泥石流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對于地址災害的防治要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措施。把地質災害必須要融入到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行列中去,重視防治城市災害。并且貫徹綜合治理、全面規劃、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進行,加強防與治的綜合管理方針。由于地質災害的起步比較晚,常常出現擬定的一些不適應的制度與規范,這些需要不斷從時間中加以完善,才能有效地進行城市災害的防治工作[6]。

2.氣象災害的防治措施

(1)公眾服務進一步優化。我國對于氣象的服務通常是利用電視與廣播以及通訊網絡信息平臺來傳播,深受廣大社會公眾的歡迎和好評。每晚的天氣預報節目的收視率大,可以得知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建立了詳詢氣象的電話服務如打“121”,已經在全國蔓延開來。

(2)專業氣象服務發展迅速。為了更好地加強人民的需求,展開了氣象服務領域,已經向工商業和農業,以及交通建設與體育項目等等一百多個行業展開,服務面已經廣泛蔓延全國,從而更加滿足人民的需要[7]。

3.建筑施工事故防治措施

(1)法律方面:貫徹我國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著實規范建筑市場。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其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法律規范,并且聯系下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倡導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的法律制度,使整個法律體系更加地完善。

(2)人員方面:在人員管理上,需要對施工人員與相關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工作,從而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素質水平。特別是針對一些新職員或者剛上任的工作人員安全培訓工作。為了防治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必須要培養一支強大的隊伍,定期培訓一些領導和操作人員,認真學習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人員培訓上,必須通過相關的考試才可上崗。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災害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避免的因素,同時也嚴重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城市災害的頻繁發生,希望通過城市規劃對城市災害的防治[8]。當然,城市災害的防治不僅僅按照城市規劃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多加努力,實行防治措施和防治意識,但是城市規劃在城市災害防治中占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丁建偉.城市減災與城市規劃[J].災害學,1993,8(3):90-94.

[2] 王軍,張東煥.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對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8,5(3):133-134.

[3] 王新朝.城市地質災害分析與防治規劃[J].山西建筑,2009,35(20):85-86.

[4] 肖桂清,侯建國.加強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若干對策和建議〔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第37卷第4期.77-81.

[5] 關賢軍,徐波,尤建新.完善我國防災救災體制、機制和法制[J].災害學,2006,第21章.

[6] 皇甫明張京祥陸梟麟.城市規劃與城市災害及其防治[J].國際城

第5篇

關鍵詞:馬家柚;凍害分析;農業氣象建議

1 2013年天氣氣候概況

2013年入秋以來,廣豐縣遭遇較嚴重的干旱,各果園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灌溉無法及時跟上,普遍受到旱災影響。2013年冬季極端氣溫基本正常,最低氣溫-5℃左右,持續時間2天。其中12月下旬平均氣溫偏低4.2℃,屬異常偏低;12月平均氣溫偏低1.2℃,月降水量增加95%,月日照時數稍偏多(偏多12.6小時)。2014年1月下旬平均氣溫偏高3.6℃,屬異常偏高;1月平均氣溫偏高1.7℃,月降水量減少75%,月日照時數明顯偏多(偏多82% )。一個特殊的情況是晝夜溫差極大,出現頻繁。12月到1月間日溫差大于20℃以上的天數達6天。查閱往年氣象資料,晝夜溫差如此大的氣象記錄非常少,持續時間也較短。

2 馬家柚凍害情況調查表

3 凍害類型

氣象資料顯示,冬季未發生降雪和冰凍現象,此次凍害發生主因是低溫霜凍。低溫霜凍特點:冷空氣易集聚的低洼地、兩山相夾、坡地下段容易發生凍害。

4 凍害原因分析

4.1 降水異常

2013年降水量偏少,影響到柚樹生長和越冬。查閱氣象資料,7~10月份歷史同期的降水量是383.5mm,而2013年當年降水量是101.2mm,只有歷史同期水平的30%左右。7~10月屬于夏秋梢生長期,新梢發育老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養分,缺水導致柚樹根系無法及時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只能轉移儲備于植物體內的養分用于新梢發育老熟,引起新梢發育老熟延緩,樹體老葉普遍黃化,樹體營養儲備減少,導致樹體營養缺乏,抗寒能力減弱。11~12月份,降水多于歷史同期量,但由于此時氣溫下降,根系活動變弱,不能促進樹體恢復。

4.2 晝夜溫差異常

2013年11月份平均氣溫14.3℃,較歷史同期氣溫13.4℃偏高0.9℃,加上雨水較多,此時柚樹普遍抽生晚秋梢。2013年12月份月均氣溫6.7℃,較歷史同期氣溫7.9℃偏低1.2℃,極端最低氣溫達-5.1℃,柚樹需迅速進入冬季休眠期。同時,整個冬季氣溫表現為晝夜波動極大,出現頻繁,最大溫差達到22℃。氣溫的極端變化,影響了樹體調整狀態進入冬季休眠,造成樹體抗寒能力降低。

4.3 地形、地勢的差異

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凍害主要發生在水田、山壟地等地勢低洼的地方,而山地、水庫周邊等發生較輕,甚至沒有受到凍害影響。山地往往冷空氣容易消散,而水庫的水汽蒸發抬升會與冷空氣對沖,形成不了霜凍發生的條件,而水田、山壟地等地形有利于冷空氣聚集,滯留,形成了今年獨特的“霜打低地”現象。此外,位于風口的基地受凍較有防風林的基地受凍重。

4.4 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是促梢肥施晚了。為了促進苗木生長,有些基地為了促進晚夏梢老熟,8月后還在施用速效肥,造成10~11月晚秋梢抽得厲害,又沒有及時抹去晚秋梢,消耗大量樹體營養。二是柚樹負載過量。排山有些基地,為了2014年有較高的產量,沒有進行疏花疏果,樹體產量提高了,但樹體自身負擔加重,又沒有及時跟進肥水,造成樹體抗凍能力下降。三是基肥施用晚。部分基地采果較晚,冬季施用基肥施肥多采用在采果結束后進行,此時地溫低,斷根傷口難愈合。四是修剪時間不對。部分基地采用冬閑時間進行修剪、拉枝等樹形管理,此時氣溫低,樹液流動慢,傷口難愈合。

4.5 凍害防范意識不足

技術人員凍害防治的方法少,經驗不足。冬季凍害信息及不時,接收傳達滯后,同時在收到凍害可能發生的信息后,果農也沒給予充分的重視,未進行相應的防凍管理。

5 凍害防治建議

5.1 重視凍害信息

建立氣象和農業冬季凍害聯席研判機制,分析凍害可能發生的重要時段,及時凍害預警預報,實時調查凍害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凍害防治措施,盡可能減少凍害損失。

5.2 調整秋冬果樹管理

8月以后停止使用催梢肥,合理確定單株掛果量,同時將基肥提前到10月底施用。推行春季修剪、拉枝等樹形管理。

5.3 慎重選擇建園地址

在山地或者坡地建園,園內要有充足的水源。平地建園需抬高,一是要挖深排水溝,二是抬高定植,使冷空氣順排往低處流走。

5.4 旱季及時澆水

第6篇

--業務工作;

1,農業新技術推廣

2.病蟲害的防治

今年草地螟在度大發生,我在第一時間就制定的防治草地螟的技術方案,并及時下發到各個村。同時安排每個村里要有一名監督員,每天的下午4點以前向我匯報蟲情。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治。把草地螟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在此項工作中我積極的為領導當好參謀并詳細的把草地螟發生的代數,越冬的場所,生活習性及防治措施,向領導做以匯報,為領導的指揮農業生產保駕護航。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下發防蟲藥品我及時領會下發到各個村屯。并做到跟蹤問效。

3,綠色食品工作

今年我負責綠色食品的宣傳工作,主要是從源頭上控制,走訪各個農經市場不讓賣假藥,假種,假肥。雖然我們不是執法部門但是我深入到各個商家,不厭其煩的向他們講解綠色食品的好處,和發展前景。龍江鎮內50多家商店我基本全部走偏,通過我的講解他們明白了綠色食品是一個系統工程,他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健康問題,同時也向他們講解了辨別真偽的能力。積極的給他們做農業醫生,從正規的廠家進貨,不銷售假藥,假種和假肥。并和他們簽訂的合同,讓他們向農民承諾供應優質的農業生產物質。

4,統計報表

在業務工作中我負責統計報表,春天的大田播種進度,及病蟲害的防治情況,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呈報,《旱災,水災,雹災,和蟲災》與農業中心保持很好的聯系,做到不同時期的報表準確,及時,不漏報。

----中心工作

1,xx村的現場《水稻的新基質的育苗措施》

2,草地螟防治的技術方案

3,甜菜生產的技術方案

4,龍江鎮農業技術推廣標志性示范工程試驗示范總結

5,國家檢查在龍東村安排現場

第7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原因;監測系統;南方地區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9—4270—03

林業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發展綠色事業的核心。森林事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我國保持生態環境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水土,綠化環境。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森林生態環境受到了害蟲的威脅,珍貴樹種的大面積死亡以及森林害蟲的進一步蔓延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嚴重關切。森林害蟲嚴重威脅了森林健康,破壞了環境的多樣性,打破了生態平衡[1—3],毀滅了相關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并對我國的森林事業建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這種現象在我國南方尤為嚴重,因此,建設南方森林蟲害的防治體系迫在眉睫。森林蟲害的防治建設歷來是國家農林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森林蟲害的防治體系建設關系到我國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綠色資源的維護以及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森林蟲害防治的投入,森林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森林害蟲并未完全被消除,為了防止森林害蟲對我國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威脅,應加大對森林害蟲發生原因、規律的研究與治理。

1 森林蟲害發生的原因和現狀

1.1 森林蟲害發生的原因

森林害蟲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的特點,一般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就算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剩余的個體也會繁殖、傳播。

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被害面積有可能越來越廣泛。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潛帶的日益頻繁,害蟲的種類也可能不斷增多。

害蟲的侵襲或寄生可使林木在形態、組織或生理形態上發生一系列不正常的變化,導致林木生長發育受阻、產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或整個林分的死亡和生態環境的惡化。

1.2 森林蟲害發生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森林蟲害發生面積從20世紀50~90年代上升速度平均為每年25%,每年因蟲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0多億元。每年森林蟲害發生面積占總森林面積的8.2%,占人工林面積的23.7%,已成為制約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6]。

2 南方森林的主要害蟲及防治策略

調查發現,我國南方的森林害蟲種類繁多,且依據南方水土、氣候等自身特點,森林害蟲的生長與發展也各有不同。主要的森林害蟲包括馬尾松毛蟲、光肩墾天牛、松梢螟等。

2.1 馬尾松毛蟲

馬尾松毛蟲大量分布于安徽省內的綠色植被中,經馬尾松毛蟲侵染的森林植被多數枯死。我國受到馬尾松毛蟲危害的森林植被面積多達45萬hm2,經濟損失高達890萬元,且多數分布于南方各省。

2.2 光肩墾天牛

光肩墾天牛是森林病蟲害體系中最難防治的病蟲害之一,其屬于蛀干蟲害,主要分布于我國淮北平原一帶以及淮河南岸。光肩墾天牛主要以啃食樹葉和樹枝為生,造成我國阜陽、渦陽一帶的青楊、加楊等森林植被的大量損失。

2.3 松梢螟

松梢螟在不同季節啃食森林植被的類型也不同,每年的過冬季節中,松梢螟主要啃食綠色植被新梢,5月初時啃食樹梢枝頭的嫩皮,造成白色松脂的外流,液體呈黃褐色。6月幼蟲主要沿樹梢向下腐蝕。治愈松梢螟的主要辦法在于冬春季節時將枯梢和新梢剪斷,去除松梢螟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5~6月份時對患處及時噴灑農藥。

2.4 森林蟲害的防治策略

1)森林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2)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支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森林蟲害防治,做好組織、協調、監督和檢查工作。

3)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普及森林蟲害防治檢疫科學知識,農林院校加快培養森林蟲害防治檢疫的專業人才,對從事森林管理的技術人員開展蟲害防治的職業技術培訓。

3 森林蟲害防治的具體措施

3.1 做好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措施。害蟲的預測是運用科學的方法監測害蟲的發生發展動態,并結合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林木生長發育狀況,正確地預測害蟲發生發展的趨勢。

3.2 加強營林防治為基礎的環節

樹種的選擇上要適地適樹,造林方式要盡量營造混交林,實行科學管理,為預防害蟲的發生打下基礎。

3.3 協調化防與生防的矛盾

化防與生防相結合,避免或減少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為協調互為補充是當前綜合治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4 森林蟲害防治體系的構建

健康的森林體系離不開完善的森林蟲害防治體系。傳統的森林蟲害防治體系的重點在于對森林體系的監測,記錄害蟲產生的過程、生長環境、發展特點、危害程度以及治理措施,但是傳統的森林蟲害防治體系只能從表面上防御森林害蟲的發生,無法從根本上快速、有效、安全地治理森林害蟲。

4.1 合理的防治策略

4.1.1 防治策略的制定 森林蟲害防治體系的策略不僅僅限于從正面穩定良好的健康森林體系,還可從限制定量保護森林害蟲的數量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系統的有機循環,充分提高綠色植被的自我平衡能力。在使用化學藥劑消滅森林害蟲時,應首先考慮化學藥劑是否對環境和綠色植被造成損害,其次考慮用藥成本與安全性,同時應注意保護能夠維持生態平衡的森林害蟲的種類與數量。治理森林害蟲時,應注意選擇用藥時機,切忌在森林害蟲衰退時使用化學藥劑。

4.1.2 防治措施的標準 應依據不同森林植被類型制定不同的防治標準,蟲口密度是防治的根本指標,但具體標準應結合當時的植被情況。當30%的樹葉遭受破壞時便達到了重點防治的標準,應著手以安全、有效的原則進行重點防治。

4.2 育林技術防治措施

4.2.1 抗性技術育林 封山育林、因地制宜,將不同森林植被按相關比例穿插種植,相互制約,大面積培育闊葉森林植被,禁止濫砍亂伐,豐富植被種類,提高森林植被的抗性,對已發生蟲害威脅地區進行全方位持久性隔離。

4.2.2 改造次林 為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森林植被生長環境較差的地區進行林相改造,對于土質較差,自然環境較差(旱災、澇災、火災、霜凍頻發地等)、建設用地面積較大、人為侵襲活動較嚴重的地區(包括開礦、放牧、濫砍亂伐、侵占用地、非法改造林地、管理不當等)進行林相改造,根據當地的環境特點以及樹種的特殊性進行選擇性種植,選擇鄉土闊葉林,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達到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

4.2.3 因地制宜造林 積極以小斑單位培育低效林,依據當地的地形地勢條件選擇適合的森林植被。對于地塊破碎的地區,采取人工林與自然林交錯種植的方法,種植優良鄉土樹種,形成“效應島”,同時,注意林縫的控制,在空余的林縫周圍補植優良小型植被,豐富植被多樣性,完善生態系統。

4.3 無公害防治措施

無公害防控措施的最終目的在于保護人類。傳統的森林植被防治措施大量使用濃度較高的化學藥劑,造成土壤與河流的大面積污染,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提出無公害防治措施的概念,倡導人類在治理森林蟲害時使用低毒、低劑量的化學農藥,以保障人類的健康。森林植被的生長與自然生物的生存息息相關,人類應積極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制定法律法規禁止捕殺鳥類并合理保護森林害蟲的天敵。在對森林害蟲進行安全用藥時,應注意化學農藥的低毒使用,注意無公害殺蟲劑的安全配藥、濃度配置,同時,注意化學農藥的使用時機,禁止在森林蟲害發生后期用藥。

4.4 監測系統的標準

監測系統是森林蟲害防治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有效的監測系統能夠及時預報蟲害發生時期和防御森林害蟲蔓延,保護森林安全。在監測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森林害蟲發生的特點、危害程度、受害植被種類、不同防治措施的用藥效果,并進行全面評價。對生物多樣性的監控也是監控系統的一大主要內容,及時測定植被的多樣性與森林害蟲的多樣性有助于建立模擬模型,制定安全、有效、完整的森林蟲害防治措施。

森林害蟲對森林健康有著兩重作用,合理地利用森林害蟲能夠有效地保護生態平衡,使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眾多森林資源專家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續治理”的思想,倡導生物資源的生態平衡治理,強調森林系統自身的調節。傳統的森林蟲害防治體系側重于監測系統的完善,現階段的森林害蟲防治系統側重于遺傳基因的控制,大大提高了防治的效果。生態系統控制原理作為最先進的理念引入森林蟲害防治系統并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其原理強調在平衡的生態系統內,物種的多樣性協調發展,在確定的能量關系值范圍內上下波動,各種物種各取所需,達到能量的最大化,從而達到最根本的防治蟲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熊文愈.森林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3):4—15.

[2] 沈光普.森林生態與蟲害防治[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1(1):52—54.

[3] 顧茂彬.熱帶森林昆蟲的某些特點及其防治[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4):164—168.

[4]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昆蟲[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第8篇

關鍵詞:山坡地;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資源整合;水土流失防治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17-0118-02

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環境與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防治水土資源的損失與破壞,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對于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發展生產,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旱等自然災害,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項目區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水土資源,投入資金不足,生產經營較為粗放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水土資源邊治理邊破壞邊流失現象仍然存在,局部區域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加強項目區的水土保持防治,從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強坡面、溝道水土保持防護工程建設,增強丘陵山地蓄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項目區社會、生態、經濟效益,是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在此,筆者結合同安區鳳南農場東嶺果場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開展,對山坡地開發建設中水土流失防治采取的一些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及危害

本項目區水土流失防治根據水利部水保[2004]23號文《關于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精神,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同安區鳳南農場位于同安區的西部,總面積為378.48km2,其中土地總面積為2.48km2,根據水土流失遙感普查結果顯示;鳳南農場水土流失面積為292.35公頃,占與土地總面積的11.80%,其中輕度流失為196.62公頃,占流失面積的67.26%,中度流失62.67公頃,占流失面積的21.44%,強度流失20.32公頃,占流失面積的6.95%;其中果園地流失面積138.73公頃,占流失面積的47.45%,林地流失153.62公頃,占流失面積的52.55%。

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當地土地資源的破壞,導致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水旱災害頻繁,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生產發展。主要的危害有:(1)破壞土地資源,蠶食農田,生態環境失調,自然災害頻繁威脅項目區群眾的生活;(2)導致表土大量流失,土層變薄,地力衰退,農業生產成本增加;(3)渠道、水庫淤塞、危害水利農田、加劇洪澇災害:水土流失,一場暴雨,泥沙碎石俱下,水庫淤積,渠道淤塞,使水利設施難以發揮正常效益,甚至報廢;(4)危害交通:破壞交通道路,影響了交通安全;(5)制約經濟發展,群眾生活困難:項目區群眾、集體的經濟困難,群眾收入低于全區的平均收入水平。由此可見,對本項目區水土流失的整治工作已經到了亟不可待的階段了。

根據鳳南農場東嶺果場項目區地形地貌與植被狀況,以及項目區水土流失的成因、特點、分布狀況和發展變化趨勢,結合該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經濟發展情況,合理確定水土流失防治的各項綜合措施體系;擬定項目區建設的主要內容為:(1)實施封禁治理面積120公頃;(2)高標準水平梯田改造面積14.15公頃;(3)果園道路修建1824m,寬4.5m;(4)塌方邊坡防護3處。

二、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由于本項目在開發建設期間,對地表的破壞是漸進的,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漸進過程,根據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質、土壤條件,按水土保持的有關規范和技術規程,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結合,同時加強臨時防護、施工時序安排及管理措施等,有效布設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措施,對項目區進行綜合整治合理。主要改善原有的開發和耕作方式,將原果園坡耕地改造為高標準水平梯田;并拓寬和合理規劃修善園內道路,便于施工和管理,提高勞動生產力;完善園內排水系統,修建截排水溝及沉沙池,集中蓄排徑流,減輕暴雨和徑流的沖刷,最大限度減少水土流失,具體措施如下:

(一)封禁治理

根據項目區的具體地理條件及實際需要,在項目區的上游規劃封育區封山育林育草120公頃,主要在項目區內水庫上游的林地,以水庫上游果園地外沿到防火林帶為界的林地,禁期三年,并在封育區周界如山口、溝口、主要交通路口等處設置永久性堅固告知標志牌。由水土保持部門與當地鎮委及項目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合同,規定在封內嚴禁修枝間伐、畜牧、割草鏟草皮等生產活動。并做好護林防火工作,違者按《森林法》、《水土保持法》查處;具體措施如下:在封育區成立護林隊,設專職管護員,專人管護,并制定嚴格的封育管護制度,獎罰分明,嚴禁一切不利于植被自然修復的人為活動,嚴禁牲畜進入封育區,更不能放牧;結合封禁,進行撫育管理,春秋兩季在殘林、蔬林中進行育苗補植,平茬復壯,修枝蔬伐,擇優選育,促進林木生長,加快植被修復;同時定期檢查樹木生長情況,對封育區進行病蟲害防治。

(二)坡改梯工程

修筑水平梯田,改造坡耕地成等高耕作的高標準水平梯田,項目區坡地開發坡耕地果園面積14.15公頃,坡面坡度在8°~30°之間,設計改造坡耕地成水平梯田,同時前筑埂,挖后溝攔蓄地表水;前埂采用梯形斷面,底寬05m,頂寬0.3m,埂高0.3m;后溝采用竹節溝形式,每隔1.0m的后溝間隔0.2m的節,斷面采用梯形斷面,底寬0.3m,頂寬0.4m,深0.2m。

由于項目區以傳統的粗放式開發種檀果樹,忽略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改造成高標準水平梯田后,對一般降雨可就地攔蓄,暴雨時可攔蓄大部分徑流,控制泥沙的流失,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本項目梯田的斷面設計,是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16453.6-1996》編制,經過技術人員現場調查測量,綜合當地坡耕地開發的具體情況,整體規劃,因地制宜,斷面設計根據不同坡度及土層土質的不同進行設計。根據項目區土壤和坡度的具體情況,考慮施工和耕作要求,本項目區選取田坎側坡坡度B 70。,原山坡地面平均坡度α=10°,15°,20°,25°四個斷面,選取H=0.6m,0.8m,1.0m,1.2m,根據技術規范,前埂斷面設計為高h1=0.3m、底寬D2=0.5m、頂寬D1=0.3m;后溝采用竹節溝形式,每隔1.0m隔開0.2m的節,后溝斷面:深h2=0.2m、底寬d1=0.3m,頂寬d2=0.4m。

(三)果園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合理規劃果園內道路,拓寬、修善園內原有簡易道路1824m,同時結合項目區內的截排水溝道布設全線道路內側開挖排水溝,并采用漿砌塊石防護,這樣既方便果園管理,又能改善區內的排水系統,集中引流,減少徑流沖刷,保持水土資源。

工程措施:合理規劃布設果園內道路,對原有的簡易路基進行擴建、修善,將原路面寬1.0~3.0m的簡易道路拓寬為路面4.5m;道路設計根據具體地勢有的路段改彎取直,前坡較陡的地段可采用漿砌石體護坡,上寬0.5m,邊坡坡比1:0.3,高根據地形不同而異。后坡開挖坡度采用1:1,路基經開挖平整后壓實,路面鋪5cm砂石層。

排水溝采用M7.5漿砌塊石防護,厚度為0.3m,采用M10水泥砂漿勾平縫,每隔10m設一沉降縫,縫寬1cm,采用M10瀝青砂漿止水。道路總長為1824m;其進入跨天然溝道段,可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涵洞管道或采用埋設一道φ50cm的鋼筋砼預制管作為排水涵洞,長度根據具體地形地勢而定,一般以6m為宜。根據具體地形地勢,在涵洞入口處或地勢較平坦的地方布設沉沙池,沉沙池全線布設5座。

植物措施:道路兩側的地段增設植樹種草防護,根據具體地塊的大小以芒果、青棗等果樹梅花狀布設,株行距3×3m,樹下套種百喜草等水保草種,綠化面積為0.7hm2。

(四)塌方邊坡防治措施

根據現狀具體情況,對部分山體小滑坡或易滑坡處進行削坡處理,并采用人字形骨架結合鋪草皮的方法護坡,本項目擬對3處小滑坡處進行邊坡防護。

削坡后的邊坡應及時進行骨架漿砌塊石的砌筑防護,人字形骨架采用漿砌條石砌筑,骨架應嵌入坡面內,深度使骨架表面與草皮表面平順;骨架底部坡腳1m及頂部0.5m范圍內采用M7.5漿砌塊石鑲邊加固,底部坡腳漿砌塊石加固可結合排水溝設置;施工前應清刷坡面浮土,填補坑凹,使坡面大體平整;骨架砌筑前應按設計尺寸掛線放樣,開挖溝槽,溝深視骨架嵌入深度而定;在骨架內鋪草皮時,應使草皮和骨架密貼,防止表水沿接觸處將草皮沖毀。

三、結語

第9篇

[關鍵詞] 油菜 病蟲害 方案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98-01

油菜不僅是農民日常生活中油的來源,而且還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農民通過出售油菜,獲取相應的報酬提升自家的經濟水平。由于天氣變化的無常,我國很多地區的油菜都受到了病蟲害的迫害,而且很多地區受災的面積呈現了上升的狀態,因此農民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病蟲害特點制定有效的防范對策。油菜病蟲災害防范措施的實施在現在農業活動中很有必要,遏制油菜病蟲害的發生有利于促進農作物防災技術的發展,而且還可提高油菜的生產量,為農民帶來福音。

1 油菜病蟲害研究現狀

隨著經濟和科技技術的發展,我國對于油菜病蟲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國很早便對油菜病蟲害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整理,其中有些是關于病蟲害的種類,有些是關于特點的分析。有關部門對于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將有用的內容進行創新與整理,制作出了一些防御病蟲害的方法,對于至今的油菜病蟲害抵御有著重要的聯系,而且對于油菜品種的選擇上有著很大的幫助。

我國現如今的油菜病蟲害主要防治功能是根據自然界中的天敵消長原則,并且研究油菜的生長規律,利用農藥等,防御病蟲害的迫害[1]。我國目前的油菜病蟲害防止措施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利用生物方法治理,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狀態。

2 主要的病蟲害的種類及特點

油菜病蟲害為我國的防蟲害技術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受到環境,氣候等影響我國油菜病蟲害的種類也出現了多樣化。

2.1 病害的危害

2.1.1菌核病

油菜的菌核病是一種真菌病害,這種病害主要發生在雨水較多的地區,通過菌核的形式寄宿在油菜土,或者肥料當中。因為油菜的種植主要集中于低洼地區,而低洼地區比較潮濕,漬水地塊較多,隨風向的傳播會導致油菜被侵害。尤其是在春季,由于早春的寒性,有助于病害的滋生與發展,如果這時施肥過度,油菜生長的比較茂盛,縫隙比較密集,濕度較大,利于病害的傳播[2]。

2.1.2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又名為花葉病,該病害主要是由蚜蟲傳染病而引發的。發生特點為,油菜的葉背呈現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狀態,植株呈現出畸形的形狀。根據不同種類的油菜,呈現的癥狀會有所差異,以甘藍型的油菜為例:病發時,會出現枯斑和黃斑,從老葉先顯現,葉片變皺,嚴重時候油菜的桿莖會出現水漬狀的黑褐色條斑,到了后期以后出現橫裂的狀況。除此之外在花葉上還會出現皰斑,葉片會逐漸的皺縮。

2.1.3霜霉病

霜霉病是油菜病害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在我國很多地區的油菜種植中都廣泛地存在著。霜霉病的產生是因為天空中的空氣比較潮濕,使油菜葉子的葉背上形成一層與霜相似的霉層。霜霉病發生時的特點呈現出從下向上的發展趨勢,先從底部開始逐漸的向頂部開始擴散,導致葉子變得枯黃,造成葉子容易脫落。當病癥逐漸的從葉子上發展到花梗以后,被感染的部分會變得腫大,而且在感染部位也會出現一層霉層[3]。霜霉病主要是通過刮風和下雨為傳播途徑,寄生蟲寄宿在油菜的葉子和根莖上逐漸的滲透。油菜在開花階段是霜霉病高發的時期。

2.2 蟲害的危害

2.2.1蚜蟲

在眾多的病害中蚜蟲是油菜危害力的最強之一。蚜蟲主要通過吸取葉心和葉背上的汁液對油菜構成危害,導致油菜的葉子出現發黃,卷曲的狀況。受到危害的油菜葉子會變成畸形,影響油菜的整個生長過程,如結果實和開花等。在春季和秋季受到氣候的影響,適合蚜蟲的大量繁殖和生長,導致春秋兩季成為了油菜受損嚴重的時節。

2.2.2菜青蟲

青菜蟲的危害也是油菜病蟲害常見的一種,主要通過幼蟲啃食葉子來危害油菜的生長。通常,菜青蟲會將葉子的葉片都吃光,只剩一個葉桿。高發期在每年的9-11月份。容易出現在較為潮濕的地區,是油菜病蟲害的一大隱患[4]。

3 油菜防病害的解決措施

面對病害和蟲害如此嚴重的情況,有關部門應該對于油菜的栽種以及生長給予高度的重視,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3.1 栽種時選擇高產且能抗病的油菜品種

在種植油菜的初期,要對油菜種植有個統籌的規劃以及合理的布局。選擇油菜品種的時候,要擦亮眼睛,挑選抗病害能力強并且產量高的品種。在種植的時候避免單個品種單一化的大面積種植和連年種植情況,會導致油菜抗病害的能力下降,而且種植油菜的土地營養也會減退,促使病害蟲的的滋生和傳播[5]。在布局上,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種植油菜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及時更換種植的油菜品種,確保油菜可以健康的生長,保證油菜的質量。

3.2 采取輪作的方式進行優化油菜質量

輪作是很多地區農民采取的一種改善土地質量,優化農作物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油菜的病蟲害在冬季時候都隱藏在土地當中,如果連年一直種植的話會致使油菜受害嚴重,導致產量下降。面對這種情況應該采用輪作的農作方式,可以起到積極防治病害蟲的效果。在一些農作地區,可以進行小麥,玉米和油菜的輪作。油菜種植兩三年后換作玉米,玉米種植兩三年以后換作小麥,這樣的輪作方式,可以使土壤得到休息,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對于病害蟲的防御能力。要特別注意一點,雖說輪作可以提升防病害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農作物都可以進行輪作。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進行輪作,不但不能起到妨害作用,反而會導致病蟲害的快速生長。

3.3 用化學方法防治病害

通常的病蟲害治理主要以預防為主,但是如果病蟲害的情況太過嚴重,常規的治理方法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時應該采取化學方式治理病蟲害。化學方法防御主要是指用藥治理,比如一些防蟲的農藥等,在進行噴灑藥物的過程中要注意適量和合理。用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過多會傷害到油菜的生長,而過少又起不到防治的作用。因此要根據油菜地的面積,生長狀態進行適度的防治,保證油菜的生長健康[6]。

除了上述的治理方法以外,還需要農民加強田間的管理,在進入冬天之前對田地進行深耕和除草,這樣可以將隱藏和寄生的病蟲害凍死,有助于第二年油菜的耕種與生長,推遲病蟲害的進程。在這基礎上,加強施肥,按時檢查可以有效地防御并害蟲治理。

結束語

油菜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產品之一,在種植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其特點,做好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在防治的過程中要合理統籌,有效防范。防病蟲害的治理是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立新型農村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對于農作物防病蟲害的力度,保證農作物的高產。

參考文獻

[1]許典生.油菜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4(16):98-98,99.

[2]王咸友.淺談油菜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新農村(黑龍江),2014(6):149-149.

[3]徐國在.油菜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24):113-113,114.

[4]汪銀光.油菜苗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9):72-72.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在线看 | 99re免费视频| 激情欧美乱妇 | 国产精品九九 |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激情五月 | 日韩天天干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6 | 久久精品视频5 | 精品视频免费 | 深爱激情五月网 | 短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 国产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 色婷婷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麻豆久久精品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 日本免费区 | 五月婷婷六月爱 | 五月婷婷影院 |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黄色免费小视频 | 欧美激情片网站 | 免费人成电影 |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下载 | 日本不卡一区在线 | 男性天堂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天天 | 免费无限看片的视频 | 四色婷婷婷婷色婷婷开心网 | 男人的天堂a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 久久99国产精品亚洲 | 色婷婷伊人 | 涩涩涩丁香色婷五月网视色 | 久久国产视频网站 | 岛国午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