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山洪災害防治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7 08:52:0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山洪災害防治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山洪災害防治

第1篇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治重點;防治技術

一、引言

山洪災害就是由于大范圍的在山丘地區降雨由此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引起的災害。這種災害給人民的經濟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近些年來,由于特殊的災害天氣和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各地區的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災害時有發生,使很多的人民受到傷害,財產、設施和環境被破壞的情況非常嚴重。山洪所帶來的災害已經成為我國自然災害的主要種類,為我國的防洪減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山洪災害最常見的形式是溪河洪水,會導致山塘、水庫的潰決。滑坡會導致植被、山體失去原有的模樣,泥石流兼有洪水和滑坡的雙重破壞作用,會使城鎮、村莊等被掩埋。

二、山洪災害防治重點

山洪災害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和季節性,大部分的山洪災害會發生在6到8月份,發生時經常會伴隨著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災害,成災的速度非常快,往往會發生公路中斷、人員傷亡、房屋倒塌等悲劇。只有對山洪災害進行防治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及時對強降雨情況做出預報,對水情和雨情做出預測,對預測結果要向相關的防災害部門進行報告,使相關部門可以早做準備,盡最大的努力減少國家和人民的財產損失。

(一)暴雨計算

在計算中可以假設洪水和暴雨的頻率相同,然后依據制定的頻率在當地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流域進行洪水和暴雨的計算,對于各防災區域所在的流域進行暴雨計算分析,對相應的斷面要進行洪水暴雨計算分析,要充分的掌握各斷面的不同頻率的洪峰水位和洪水流量等。計算時要采用目測和概化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確定河谷的形態,對得出的計算結果和關系曲線進行分析。

(二)洪水分析

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洪水的形成因素也不同,要根據具體的地理環境和位置進行不同的分析,這里主要以博州的洪水成因進行分析。博州所處的地理環境和位置比較特殊所以形成了特殊的降水特點,有降水區域分布不均勻,降水規律變化大的特點。根據統計的數據得出形成洪水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山區降雨量大,山前容易突然降雨導致的洪水突發現象;第二點是天氣變暖,氣溫突然升高,積雪和冰川融化的水形成了洪水。在博州境內,大部分的河溝都屬于山溪河溝,縱向坡度很大,岸邊很少有植被生長,融水和暴雨很容易匯集成洪水,使平原區域遭受洪水的傷害。經過大量的調查資料顯示,絕大部分的洪水都是由暴雨形成的,冰川融水形成洪水的幾率很小。但是,由于暴雨的到來會導致天氣的溫度產生變化從而導致冰川融化形成另一種類型的洪水,兩種類型的洪水就對受害區域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從而導致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三)危險區等級劃分

山洪災害作為一個綜合性較高的系統,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與山洪災害的發展及危害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降雨、地理環境等多方面都將涉及到山洪所帶來的災害。在我國國內可以將山洪災害危險區劃分為三個區域,山洪災害一級區、山洪災害二級區和山洪災害三級區。山洪災害一級區是山洪災害的大區,反應了我國自然情況與經濟情況的最重要的差異,山洪災害二級區也是山洪災害區反應主要影響山洪災害的因素,即地形、社會經濟和氣候方面山洪災害區域的分異情況。山洪災害三級區對山洪災害發育、實際情況和防治的重要性進行了充分的反應。每個省份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山洪災害的危險區進行等級劃分,在劃分中,要充分的考慮到本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劃分出真正適合自身的危險區等級。

(四)預警指標

山洪的預警指標有很多中發方法,可以主要分成理論和經驗兩種方法。其中理論方法包括經典水文理論法、土壤飽和度和降雨量關系法、通過水流量反推法、暴雨臨界曲線法等。經驗法包括統計歸納法、內插法、比擬法等。在我國的山洪災害區大多數都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但由于缺乏相關的資料和算法,預警系統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所以,在山洪災害的預警工作中要加強對預警指標的研究。預警指標的研究主要包括對山洪災害檢測預警指標方法的確立、已掌握資料的使用與累積、修訂相應的預警指標、對專業技術的加強與培訓等。只有加強了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對山洪災害預警的指標進行確立,進一步提高山洪防治工作,使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保護。

三、安全評價體系

山洪災害防治的安全評價要通過山洪災害的實際情況產生的,要對山洪災害的生物防治、防災工作、減災工作、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工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對各地的山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評價出不同標準和等級。找出山洪災害防治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針對不足之處進行完善,為順利的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健全山洪災害防治的安全評價體系可以讓各地區山洪災害防治部門對本地區山洪災害防治的實際情況和安全水平進行充分的掌握,可以根據目前的管理狀況對整個地區的防治工作進行總結。根據安全評價體系得出的結論,相關部門要對管理出現漏洞的地方進行有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調整,要盡量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山洪災害的發生,盡全力減少國家和人民的損失。安全評價體系有效的將救災轉換為防災,為建立科學的山洪災害防治系統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安全評價系統首先對減災、防災工程安全進行評價,減災和防災工作對保護社會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減災防災標準越高得到的保障也就越高。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標準的減災防災工作,要制定適度、科學的工作內容,必須符合自身的經濟情況和國家的發展需求。其次,要對非工程措施進行安全評價,工程措施對山洪災害防治有著決定性作用,面對災害時的管理能力在非工程措施上得到了良好的體現,這主要包括了對預警系統的監測和防災預案的制定等方面。在山洪災害到來時,完整的預案從容的面對災害,更好的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預警系統進行監測為管理人員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信息。再次,要對水土保持進行安全評價,水土保持可通過減少淤積和保土固砂工作有效的減少了山洪災害發生的情況。合理的安全評價對治理山洪災害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山洪災害調查技術

對于山洪災害的調查要由統一的部門進行組織,在確定了調查目標、任務和內容后和范圍后,確定調查路線和方式,利用合適的技術對山洪災害進行調查。小流域的出口位置為排水區最低點,對于調查周圍的山丘、村莊等具置進行標注。要對各流域進行命名,名稱要簡單方便辨別,最好遵循當地的叫法。劃分后的流域發生了形式改變要及時進行標注,如果河道的匯流性質發生改變要及時提出修改建議,對流域內的重要設施或村落要重點標注,設置相應的關注點,在山洪災害到來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對各流域的土壤進行調查并分類,針對不同的土壤類型制定不同的山洪防治計劃。對土地利用進行核查,對實際情況發生改變或工作對照圖上沒有的土地進行標注,對于難以到達的地區要通過對當地居民的走訪和談話進行熟悉,盡快完善自己的工作對照圖。只有充分的掌握了當地的地理環境,才能做好山洪的防治工作。工作結束后要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匯總,要精確的畫出所調查地區的所有村莊、河流和山丘。對于需要進行山洪防治的地區、山丘和河流進行重點的標注,需要進行保護的村莊等在工作對照圖上要體現出來,為今后的山洪防治工作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山洪災害對我國人民和經濟的影響非常嚴重,是我國洪澇災害最為嚴重的一種,山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了不可挽回的傷害,給我國的減災防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山洪防治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克服困難進行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只有對山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注:第一作者宋剛福系第二作者羅丹丹的導師)

參考文獻

[1]王凱博;高保玲;李洪濱;王金龍;張景平.博州山洪災害防治對策探討[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5):289-294.

[2]王文川;和吉;邱林.我國山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綜述[J].中國水利,2011.1(3):35-37.

[3]張志彤.山洪災害防治措施與成效[J].水利水電技術,2016.1(10):1-11.

第2篇

汛期形勢多變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志彬說,今年的氣候異常,早在年初已有所暴露。1月份開始,各地陸續發生了多起極端災害性天氣過程,2月份一些江河出現歷史同期最高水位,湖南、河南發生嚴重凍害,南北方相繼多次發生冰雹災害。與此同時,我國歷來降水充沛的云南、海南兩省降雨持續偏少,一些地區不僅春耕春播受到較大影響,而且城鄉群眾飲水也發生困難。

進入5月以后,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全國大江大河及大部分中小河流水勢平穩。但正是在大江大河一片靜謐的氛圍中,5月底至6月上旬,不期而至的暴雨山洪接連襲擊我國湖南、四川、貴州、黑龍江等省的局部地區。5月31日至6月1日,湖南局部突發強降雨,造成邵陽、婁底、湘潭、益陽、懷化等地發生山洪災害;幾乎與此同時,貴州出現大范圍強降水過程,貴陽清鎮發生山洪,四川涼山州美姑縣突降暴雨,引發局部山洪災害。湘、川、黔雨聲稍歇,6月10日下午,一場猛烈的降雨驟襲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暴雨引發的洪水導致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就在局部地區山洪肆虐的同時,部分城市的上空也不時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嚴密部署防范

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說,山洪災害難防難治,但并非不可防治。

今年5月9日,我國第一部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已經通過審查。規劃中提出了防治山洪災害的多項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記者從國家防辦獲悉,這項規劃已經審查,待審批后即可付諸執行。其實施后將成為指導我國山洪災害防治的綱領性文件。

經歷了5月底至6月上旬的幾場疾風驟雨后,各地更加積極地部署山洪災害防治工作一些地區針對本地實際,加緊部署山洪防御工作;一些地區將暴雨高發區列為防范重點,停止使用校舍危房;一些地區周密制訂預案,加強監測預警……

第3篇

【關鍵詞】山洪災害;特點;成因;對策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界于秦嶺,巴山之間,南北寬約192.9公里,東西長約258.6公里,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轄10縣1區,總人口372萬,耕地面積386.6萬畝。境內地形分山地、丘陵和平川三類,呈東西向條狀分布。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5.2%,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14.6%,平川區面積占總面積的10.2%。在山地和丘陵區,河網密布,集雨面積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65條。

漢中市屬華中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降雨由于受大氣環流,緯度及地形影響,山區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300毫米之間,局部年最高降雨量達2300.5毫米(1975年南鄭小壩雨量站)。降雨量在年內各月分配極不均勻,6~9月4個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這種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條件,決定了漢中是一個暴雨洪水災害頻繁的地區。

漢中漢江平川段的防洪,在總結以往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經過幾次較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防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日趨完善。但是在山區山洪造成的災害,隨著經濟的發展規模愈來愈大,已成為防災減災工作的突出問題。防御山洪災害工作,引起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12年漢中市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基礎資料調查顯示,全市需要進行防治的區域有93個,面積 9432平方公里,涉及全市10縣1區133個鄉鎮。防治區內有99.77萬人,居住在歷年最高洪水位或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受到山洪威脅。山洪防御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1 山洪危害和特點

漢中市山洪災害頻繁,建國以來的55年,就有42年發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災害。損失巨大,比較嚴重的年份有1949、1951、1952、1956、1962、1970、1981、1984、1990、1998、2002、2003年,2009年、2011年共15次,至于局部暴雨引發的山洪災害,幾乎年年都要發生,使漢中市遭受到巨大損失。

從發生的山洪災害情況看,有三大特點:

(1)山洪突發性強。表現在降雨量大,時間集中,落雨區范圍小。如留壩縣東溝鄉1988年8月9日,暴雨中心龔家院4~5小時內降雨量高達442.0毫米,落雨區面積只有12.7平方公里。暴發的山洪,致使22人死亡,倒塌房屋206間,造成324人無家可歸,毀壞農田4500畝,橋梁24座,堰渠50條,長62.7公里,直接經濟損失450萬元。

(2)山洪破壞性強。在山區坡面陡,河道比降大,暴雨形成洪水匯流速度快,歷時短,山洪陡漲陡落,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2002年6月9日,佛坪縣境內普降暴雨,在暴雨中心沙壩村,12小時降雨量461.6毫米,暴發的山洪在椒溪河縣城段,流量在4小時10分鐘內由20立方米每秒上漲到1900立方米每。來勢兇猛的洪水,使沿河居民來不及撤離,造成巨大損失。在這次洪水中死亡132人,失蹤105人,倒塌房屋10564間,沖毀 108國道和地方道路152公里,鄉村道路239公里,鐵索橋42座,電站14座,輸電線路887桿,通訊線路315桿,廣電傳輸光纜92公里,學校17所,鄉鎮機關3個;受損企業單位60家;沖走車輛25輛,工程機械7臺;水毀河堤122公里,水壩20座,堰渠260條,長1022公里;毀壞農田2.3萬畝,農作物受災4.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元。

(3)山洪與地質災害相伴而生危害巨大。暴雨配合地形地勢的作用,洪水流速加快,加大了沖刷力、撞擊力和破壞力,造成山洪和地質災害相伴而生,危害嚴重。如1992年8月12日略陽縣觀音寺鄉紀家溝,4小時降雨量300毫米,流域面積僅12.3平方公里的溝道,泥石流洪峰流量高達1200立方米每秒。山洪泥石流以雷霆萬鈞之勢沿著溝道飛滾而下,形成的沖擊波震撼0.5公里之外,整個溝谷雨霧迷漫,數米之外看不清楚。短短30分鐘內,使紀家溝面目全非,造成全村49人被山洪泥石流卷走,400多畝良田被毀的慘重災害。

2 山洪災害的成因

(1)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一年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且降雨量又多集中在幾十天,十幾天,甚至更短的時間。當遭遇短歷時大暴雨、特大暴雨時,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以后,產生的地表徑流,迅速經坡面,匯流溝道,形成山洪。同樣,長歷時、大范圍的連續降雨也易形成山洪。如2002年6月9日佛坪短歷時高強度降雨和1981年8月40天的長歷時連續降雨,都形成了嚴重的山洪災害。因此,造成漢中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集中,暴雨來勢兇猛,強度大所致。山洪災害發生時間也主要集中在6-9月份。

(2)防洪工程抗洪標準偏低。由于資金投入少,山區城鎮防洪工程建設和防治區工程治理速度緩慢,已成工程標準偏低。目前,山區縣城的防洪工程抗洪能力,均低于國家規定的30年一遇洪水設防標準,其中略陽縣城抗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洪水。城防工程設防標準低,農防段防洪能力更低,在防治區內,一些人口居住和農田集中的地段未修建堤防工程,處于未設防狀態,稍遇山洪易成災害,造成頻繁受災的情況。

(3)通訊、報警系統不完善。山區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訊、報警手段落后。在遭遇特殊水情和惡劣天氣情況下,汛情和撒離信息不能確保傳到每家每戶,防、搶、撤措施難以實施,造成災害損失。

(4)部分群眾思想麻痹,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山區群眾和企事業單位的住宅,一般都沿河布局,靠山修建。長期居住在山區的群眾,多次經歷山洪,部分群眾易產生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缺少防大汛,抗大洪的心理準備,降雨、溝道漲水不在意不關心,夜間不外出巡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出現大洪水時,特別是夜間發生大洪水時,易釀成災難。

3 山洪防御對策

(1)積極做好工程治理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設步伐。山洪災害的防治,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搶抓機遇,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工程治理前期工作,多方面,多渠道爭取籌措資金,加快工程建設步伐,提高防御山洪災害的能力,減少山洪造成的損失。

第4篇

關鍵詞:平武縣 山洪災害 危害 成因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4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134-01

平武縣位于涪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是典型的山區地貌。其氣候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全縣面積5974km2,耕地30.46萬畝,其中水田1.29萬畝。受特殊的自然氣候條件、自然地理狀況以及人為的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平武縣山洪災害嚴重,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社會的經濟發展、自然環境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1 山洪災害的危害

山洪災害最為直接的受害者就數居住在當地老百姓,對老百姓最嚴重的危害,莫過于對他們生命的威脅。據平武縣歷史資料記載以及氣象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從建國初期截止到現在,平武縣從1955年到2011年,一共發生山洪災難7次,特大山洪災害2次,死亡人數是51人,受傷人數6人,失蹤人數4人。可見山洪災難帶來的是老百姓生命保障的不穩定性。當一個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得不到安穩的情況下,人們的心理就會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這勢必會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社會的平穩發展。此外,山洪災害對平武人民的經濟財產、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現讓我們來看看一組數據,1964年的山洪災難中,受災233個大隊,房屋倒塌328間。2011年8月9日至21日,平武縣受災鄉鎮達19個,農作物受災1720公頃,沖走大牲畜330余頭,房屋受損206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348萬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山洪災害對人民經濟上危害、對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的正呈日益嚴重的發展趨勢。平武縣原本就屬山區、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經濟收入很大來源于農業的創收,而山洪災害一般都發生在山區、發生在農業地區,可想而知山洪災害對農業地區農民、農業經濟上的危害,無疑會使這個縣的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

2 山洪災害的成因分析

山洪災難的發生,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受當地人們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在自然環境方面,平武縣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暖和,降水豐富。每年的7月份,當遇到高強度的持續降雨時,往往會形成暴雨,當暴雨所提供的大量水源遠遠超過平武縣內的溪河容量時,就會形成溪河洪水的泛濫,所以暴雨往往是山洪災難發生的直接原因。此外,平武縣地處于松平地震帶上,歷史上這里曾經發生過多次大地震,比如1976年的松潘平武7.2級大地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我們知道地震發生過的地方,往往也是山洪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平武縣地處山區,溪河流域寬廣的地區,土壤主要是以石子和沙子混合為主的酸性土壤。地震的強烈震感,會導致沙石混合的土壤在土質的密度方面比原來稀松得多,這勢必會泥石流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此外,由于平武縣地處山區,山區地勢比較陡峭,當遇到強降雨時,持續的雨水供給,會沖刷著沙石質的土壤,陡峭的坡度再次增加了雨水、沙石往下快速移動的速度,當它們超過一定的額定容量和承受力時就會爆發泥石流。

與自然氣候、地理條件所導致的山洪災害相比,因人類為生存發展所從事的社會經濟活動,所形成的山洪災難要嚴重得多,可以說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過度開發是導致山洪災難發生的主要原因。人民為發展經濟,大量砍伐森林,大量原始樹木的減少,導致地表植被的減少,導致水土流失日漸嚴重。人們砍伐原始的樹木導致植被的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因為建國到現在,森林的覆蓋率并沒有很大減少。可是這只是考慮了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尚需考慮。人工的快速林在栽植無疑會填補原始樹木的所占的森林覆蓋率。人工快速林的栽植會導致,樹木品種的單一,植被的單調,這也是導致水土流失的一大原因。此外,大量的工程開發也是導致山洪災害的一大原因之一。平武縣為發展經濟建了很多水電站,由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和如見的經濟條件,有些水電站的大壩已經存在安全隱患,每逢雨季,水庫容量還沒達到安全警戒線,就開閘泄流,這無疑會失去水庫對洪水的攔截作用,徒增山洪爆發的危險性。還有,建國后特別是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大修公路或者對原有的公路進行擴寬,再加上人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偏弱,把大量的土方亂丟,雨季以來,這些土方就會被沖進河床里,囤積河床,時間一長,河床就會提高,一遇暴雨,河床容納不了雨水,就會一瀉千里,嚴重者就會造成山洪災害。以上是從自然條件、人為條件去分析山洪災害發生的原因。原因找到了我們就應該采取對策彌補或者糾正防范于未然。

3 山洪災難的防治對策

山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類對自然環境過度的開發,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從人,從人的思想觀念上去防治山洪災害的發生。我們常說“發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因此,我們應該對提高民眾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意識,提高民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利用電視、廣播、圖片等媒介,對民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提高他們山洪防治、水土流失、山洪災害逃離等方面的意識。其次,對山洪危險區域,可以采用新技術,對有滑坡的區域可以采用鋼筋水泥等工程措施進行處理,對已經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庫大壩,進行定期檢查定期維修,對已經堵塞或者明顯提高的河床要進行定期清理,保證河道通暢、提高河床的行洪能力。再次,提高執法力度,對破壞森林、破壞植被,隨便開墾的不法行為予以法律制裁。用經濟和法律相結合的手段,鼓勵人們多栽培樹木,保護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對這方面做出貢獻的居民給以經濟上或精神上的獎勵。最后,對處于山洪危險區的居民要進行及時疏散,廣泛宣傳山洪災害嚴重性,做好民眾的思想工作,把他們遷居到安全的區域去居住。對有可能存在山洪災害發生的地區,要痛斥規劃,劃分責任區域,責任落實到小組和個人,一旦發生山洪災害,各級部門要迅速疏散群眾,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山洪災害;規劃;原則;對策

一、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原則

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反映山丘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存條件和環境保護不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和對策措施.提高山洪災害防治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最大限度地減少山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我國山丘區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安全保障。《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遵循了以下原則:

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的原則。人類活動的負面效應已成為山洪災害的重要致災因素之一,不僅使自然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也給人類自身安全帶來嚴重影響。通過加強管理,規范人類活動,制止對河流行洪場所的侵占,采取“退耕還林、還草”、改變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態與環境,保護水土資源。

②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和“以非工程措施為主,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規劃要求著重開展責任制組織體系、監測預警、預案等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設,及時預警,提前組織危險地區群眾轉移;通過宣傳、培訓,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重點保護對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必要的工程保護措施。

③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根據各山洪災害區的特點,統籌考慮國民經濟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規劃,并與改善生態與環境相結合,做到標本兼治。

④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山洪災害防治工作,要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部門實施,確保重點,兼顧一般。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按輕重緩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逐步實現近期和遠期規劃防治目標。

⑤堅持因地制宜、經濟實用的原則。我國山洪災害防治點多面廣,自然地理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應因地制宜。既要重視應用先進技術和手段。也要充分考慮我國山丘區的現實狀況,盡量采用經濟、實用的設施、設備和方式方法,廣泛、深入開展群測群防工作。

二、山洪災害防治主要對策措施

山洪災害來勢猛、成災快、歷時短、范圍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員傷亡。對山洪災害威脅區內的人員和財產主要采取工程措施進行保護既不合理也不經濟。山洪災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為主的綜合防御措施,以減少人員傷亡為首要目標。

在研究山洪災害分布、成因及特點的基礎上。劃分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以小流域為單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規劃措施。規劃的主要對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對策主要包括加強防災知識宣傳、開展山洪災害普查、建設監測預警系統、落實責任制并編制預案、實施搬遷避讓、加強政策法規建設和防災管理等。

(1)加強防災知識的宣傳培訓

山洪災害的廣泛性和嚴重性決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和承擔防災工作。規劃要求在全社會加強山洪災害風險宣傳培訓,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災害防治成為山丘區各級政府、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

(2)開展山洪災害普查

規劃要求大力開展山洪災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災害發生的特點和規律。確定了災害發生臨界雨量的制定方法,為山洪災害預警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信息來源。根據臨界雨量,通過分析,規劃將降雨誘發的山洪災害易發程度分為三級:高易發、中易發、低易發。中國降雨誘發山洪災害的高易發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東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區、南嶺山地、太行山、燕山、遼東半島、長白山、大小興安嶺、以及新疆的昆侖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規劃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隱患點還沒有被發現,同時由于氣候、人類活動等因素.還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隱患或災害點出現。因此,需要不斷加大普查力度,擴大普查范圍,為防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3)建設監測預警系統

監測預警系統監測實時的降雨和洪水過程、監視山洪災害發生征兆.預測山洪災害的發生,并及時預警信息,這是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最有效措施。監測系統包括氣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監測系統。規劃新建自動氣象站3886個,多普勒雷達站44個;新建自動雨量站8735個,水文站466個.人工簡易觀測站l2.5萬個;布設泥石流專業監測站(點)1926個,滑坡專業監測站(點)2676個,泥石流、滑坡群測群防村組11880個。規劃建設連接30955個監測站(點)的通信網絡、1836個縣級信息共享平臺及警報傳輸通信設備、21193套鄉鎮警報傳輸通信設備.建設縣級以上專業部門問網絡互聯,配置l2.5萬套無線廣播警報器以及鑼、鼓、號等人工預警設備。開發氣象、水文預報模型等。

(4)落實責任制并編制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建立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體系,編制切實可行的預案,建立由各級政府部門負責的群測群防組織體系,在有山洪發生征兆和初發時就能做到快速、準確地通知可能受災群眾,并按照預案確定的路線和方法及時轉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規劃明確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內容主要包括:根據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特點.進行山洪災害普查,劃分危險區、警戒區和安全區,明確山洪災害威脅范圍與影響程度:建立山洪災害防御領導、指揮及組織機構;確定避災預警程序和臨時轉移人口的路線和地點;建立搶險救災工作機制,制定救災方案及救災補償措施等。

(5)實施搬遷避讓

對處于山洪災害危險區、生存條件惡劣、地勢低洼而治理困難地方的居民規劃擬采取永久搬遷的措施。要創造條件,政策引導,鼓勵居住分散的居民結合移民建鎮永久遷移。對移民新址、公共設施等建設用地須進行山洪災害危害性評估.保障移民遷入安全地區,避免二次搬遷或造成新的山洪災害。對難以治理的滑坡、難于防護的村鎮,要求調整山洪易發區土地利用結構、村鎮布局。在城鎮及村鎮建設、居民建房時應盡量避開災害易發點。

(6)加強政策法規建設

制定和完善與山洪災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規,是規范山丘區人類活動。保證山洪災害防治措施順利實施.建立和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防御山洪災害的能力。促進山丘區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規劃要求制定風險區控制政策法規,有效控制風險區人口增長、村鎮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發展。制定風險區管理政策法規,規范風險區日常防災管理、山洪災害地區城鄉規劃建設的管理,維護風險區防災減災設施功能,規范人類活動,有效減輕山洪災害。

(7)加強防災管理

山丘區資源無序開發、居民點選址不當、城鎮不合理建設等人類活動往往加劇或導致山洪災害的發生。規劃要求加強防災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對社

會生活、生產行為進行管理.以適應或規避山洪災害風險。加強山洪易發區的土地開發利用規劃與管理。加強對開發建設活動的管理,對山洪易發區范圍內的城鎮、交通、廠礦及居民點等建設項目需進行防災評估;加強河道、防災設施的管理.以維護河道泄流能力,確保防災工程設施正常運行。

2.工程措施

對受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嚴重威脅的城鎮、大型工礦企業或重要基礎設施,通過經濟技術比較,規劃適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護對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對策主要包括山洪溝、泥石流溝及滑坡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溝治理

對嚴重威脅村鎮、縣城、大型工礦企業、重要基礎設施、大面積農田的山洪溝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溝治理措施主要有護岸及堤防工程、溝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規劃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溝約18000條.需加固、新建護岸及堤防工程長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溝道8920km。

(2)泥石流溝治理

對保護對象重要、危害嚴重的泥石流溝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溝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導工程、攔擋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規劃治理的泥石流溝共2462條.需修建攔擋工程13457座、排導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據滑坡危險性分類.對威脅到集鎮、大型工礦企業、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的不穩定滑坡。考慮治理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進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減重反壓、抗滑擋墻、抗滑樁、錨固、抗滑鍵等。規劃治理的滑坡1391個.需修建截排水溝398400m.擋土墻904.5萬m.抗滑樁679.1萬m,錨索34.7萬m,削坡減載8350萬m3.

(4)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對一旦潰壩將造成山洪災害防治區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病險水庫.在現有工程基礎上,通過采取綜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險.確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復和完善水庫應有的防洪減災功能.消除防洪隱患。本次規劃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均為小型水庫.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庫2999座,小(2)型水庫13522座。

第6篇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Abstract: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by rainfall, topograph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ies, the disaster has wide distribution, occurs frequently, sudden strong, foresee prevention difficulty and seasonally strong, regional obvious and run fast, destructive big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in the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based on maximum reduce casualties for primary goal, in case first and prevention &treatment combination to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combining and through implementing personnel removal, strengthen ShanQiuOu management measures, efforts will disaster loss falls to the minimu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of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nalysis lincang city in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Keywords: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Control;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X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引 言

山洪災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災害及由山洪誘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根據山洪形成原因可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我國山洪主要是由暴雨引起,故這里所討論為暴雨山洪。

山洪災害防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日本、美國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對山洪災害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相對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山洪災害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山洪災害研究與防治工作的投入。經過近幾年的研究探索及示范,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山洪災害防治方法體系。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工作于2010年11月全面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初步完成《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確定的1836個縣級行政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體系建設。截至目前,臨滄市涉及該項目的有:臨翔、鎮康、云縣、鳳慶、滄源、耿馬等6區縣,其中臨翔區作為試點縣已完成項目建設,其余5縣將在2012年度完成縣級行政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體系建設并投入使用。

二、山洪災害的形成原因

(一)降雨因素

降雨是誘發山洪災害的直接因素和激發條件。降雨量大, 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降雨強度高、激發力強, 在一定的下墊面條件下, 易產生溪河洪水災害、泥石流和滑坡災害。降雨強度大, 降雨迅速匯聚成地表徑流引發溪河洪水, 而泥石流的發生與前1小時的降雨強度關系十分密切。降雨歷時長, 產生的徑流量就大, 雨水對土體、巖體的侵蝕作用就強, 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較嚴重。

(二)地形地質因素

不利的地形地質條件是山洪災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山丘區地質構造復雜, 斷裂發育, 以縱向構造和歹字形構造最為突出, 對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動起著控制作用。軟硬相間巖石分布區更容易風化, 侵蝕也更強烈,特別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發育, 云南是我國泥石流、滑坡災害的易發區之一。

(三)經濟社會因素

由于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資源的制約, 為了發展經濟, 山丘區資源開發和建設活動頻繁, 人類活動對地表環境產生了劇烈擾動, 導致或加劇了山洪災害。山丘區居民房屋選址多在河灘地、岸邊等地段, 或削坡建房, 一遇山洪、泥石流暴發或發生滑坡, 極易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

三、山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非工程措施

(一)加強防災知識的宣傳培訓

山洪災害的廣泛性和嚴重性決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和承擔防災工作。規劃要求在全社會加強山洪災害風險宣傳培訓, 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使山洪災害防治成為山丘區各級政府、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

(二)建設監測預警系統

監測預警系統監測實時的降雨和洪水過程、監視山洪災害發生征兆, 預測山洪災害的發生, 并及時預警信息, 這是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最有效措施。監測系統包括氣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監測系統。

(三)落實責任制并編制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建立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體系,編制切實可行的預案, 建立由各級政府部門負責的群測群防組織體系, 在有山洪發生征兆和初發時就能做到快速、準確地通知可能受災群眾, 并按照預案確定的路線和方法及時轉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第7篇

關鍵字:疏附縣非工程措施預警系統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疏附縣地處新疆西南邊陲,雨季經常形成大范圍的洪水災害。由于山洪溝所在的淺山區縱坡較大,植被稀疏,對洪水的滯洪作用很小,每年雨季遇較雨,雨水快速匯集,形成峰高量小的暴雨洪水,急速下泄,橫沖阿瓦提干渠、引克濟蓋渠、二級電站引水渠,破壞水利工程、公路、橋梁等公共設施。預防和治理山洪災害,減輕和避免其危害,已成為疏附縣的防洪當務之急。

一、 縣域概況

1.地理情況

疏附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帕米爾高原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古老的喀什噶爾綠洲上土地面積3323.16km2,東西長113km,南北長91km,中央夾地區首府―喀什市。縣城東北距喀什市15km,距烏魯木齊市1482km。全縣有13個民族,2010年底總人口數31.70萬人,其中維吾爾族31萬人,占97.79%;漢族6163人,占1.94%;其它民族有850人,共占0.27%。

2.河流水系

克孜河屬典型的帕米爾高原融雪混合型河流,水源主要由冰雪融水補給,另外還有將水和泉水補給,水源補給情勢比較穩定。克孜河徑流年際變化較小,年內分配不均。蓋孜河徑流主要由冰川融水補給,所以,最突出的表現是年內分配極度不均勻,從克勒克站實測徑流資料分析來看,四季變化為春季(3~5月)水量占14.4%,夏季(6~8月)占61.4%,秋季(9~11月)水量占18.4%,冬季占6.2%。

3.水文氣象

疏附縣地處毆亞大陸中部,塔里木盆地西北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平均氣溫為12.3℃,氣溫年較差為30.4℃;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2℃,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2.3℃。年平均降水量71.6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91.6毫米,年最少降水量16.2毫米。

4.歷史山洪災害

2003年10月11日站敏鄉15村遭受山洪襲擊,山洪共淹沒29戶27間房屋及36間圈棚,倒塌圍墻1210米,冬麥885畝,玉米35畝,棉花295畝,青貯窖25個(青貯飼料219噸),沖毀土渠4800米,各級道路5000米,渠系建筑物9座等。

2010年7月28日塔什米里克鄉遭受山洪襲擊,山洪共淹沒4戶房屋、各類農作物50余畝、沖毀山洪壩2.5km,土渠0. 5km,供水管道100m,鄉村道路1

二、非工程措施建設目標任務

1.建設目標

疏附縣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總目標是以山洪災害信息監測與預警為核心,將數據采集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地理信息技術(GIS)和預報預警技術與山洪災害防治業務需求緊密結合,建成一個先進實用、高效可靠、自動化程度高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2.建設任務

為達到上述建設目標,本工程主要建設雨水情監測系統、縣級預警系統、鄉村級預警系統,初步形成疏附縣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體系暨防汛指揮決策系統,達到有效減少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

三、預警系統建設

疏附縣雨情監測系統以雨量監測為主,水位監測為輔同時輔以流量監測等。

1.監測方式

1.1 簡易監測站。(1)簡易監測站。為擴大水雨情信息監測的覆蓋面,充分發揮村組白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簡易的雨量、水位監測站,采用有雨定時監測,大到暴雨或水位上漲加密監測,利用手機進行信息,達到群策群防的目的。

1.2自動監測站。

為及時掌握山洪災害威脅區的雨水情信息,在人口較多、經濟發達、受山洪災害威脅嚴重的鎮、村,設立雨量、水位自動監測點,采用增量隨機自報、定時自報、事件加報和召測兼容的工作體制;采用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應的雨量、水位傳感器,以及遙測終端及通信終端設備,使用公網組網,實現水雨情信息的自動采集、傳輸。

2 .站網分布

在山洪災害嚴重的區域按照20 ~100 km2/站的密度布設自動雨量站;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山洪災害特別嚴重的鄉(鎮)、山洪災害頻發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組、山洪災害易發區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 kin:/站的密度布設自動雨量站。流域面積超過100 km 的山洪災害嚴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為縣、鄉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區、重要工礦企業、小型水庫等布設自動水位站

通過對烏帕爾鄉牙勿山洪溝、吾魯瓦提山洪溝、塔什米里克鄉吐孜塔格山洪區、鐵日木鄉山洪區、薩依巴格鄉山洪區、站敏鄉15村山洪區、蘭干鄉山洪區、木什明堯勒山洪區山洪河溝進行了現場勘察了解,在對這些山洪河溝內的天氣、水文、地形、人口、耕地、影響范圍等特征做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本次疏附縣山洪災害防御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水雨情自動監測系統,擬布設8個雨量自動監測站、5個自動水位監測站共13個自動監測站;擬布設10個簡易水位監測站,對疏附縣主要的8條主要山洪河溝、涉及7個鄉(鎮)、25個村莊的雨量、洪水進行實時有效地監測。

3.信息采集傳輸通信網

通過對疏附縣公共通信資源的調查,根據現有通信狀況以及可利用的通信資源,在疏附縣境內,移動、電信的信號覆蓋都比較好,以及運行費用計算,所以選擇采用GPRS信道實現本系統的雨水情信息傳輸,采用SMS信道作為備用信道,將數據傳送到達疏附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四、預警指標的確定

臨界雨量等預警指標的確定是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的重中之重,根據歷史暴雨及山洪災害情況,結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類型等,初步確定臨界雨量,并在實際運用中逐步修訂完善。疏附縣預警指標分為準備轉移、立即轉移兩級指標。

1.雨量預警指標的確定

由于疏附縣的暴雨資料及災害調查資料有限,在進行河溝洪水引發的山洪災害的臨界雨量推求時,采用合并進行分析計算,主要以河溝洪水為主。

考慮到實施區內雨量站點稀少,臨界雨量分析計算難度很大。因此,在計算臨界雨量時,首先確定典型區域,在分析計算典型區域內單站臨界雨量的基礎上,再分析典型區域山洪災害的臨界雨量。

2.水位預警指標的確定

疏附縣恰熱克鎮、亞喀艾日克鄉、喀群鄉、達木斯鄉、霍什拉甫鄉等,由于所發生的山洪災害多為暴雨所引起,加之山洪溝缺少水位流量等歷史數據,所以重點考慮降雨預警指標,其水位流量預警指標待項目實施后,在實際運行中不斷的完善。

五、結語

第8篇

【關鍵詞】惠農區;山洪災害;防治預案;主次分明;監測預警系統

1.引言

1.1山洪災害發展趨勢

山洪災害是指因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及由山洪誘發的泥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丘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山高溝深,河谷縱橫,地勢起伏大,谷坡穩定性差,自然條件復雜。在大氣候影響下,降水分布不均,降雨時段集中,極端天氣頻發。加上經濟社會活動日趨激烈,多種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近年來,各地山丘區洪水、泥石流、滑坡災害多發,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損毀、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山洪災害是我國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已成為我國防洪減災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2編制山洪災害防治預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編制山洪災害防治預案是為了防治洪水,減輕洪澇災害,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一個科學、周密、合理的防治預案,可以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能夠推進防汛責任制的落實、防汛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同時規范和指導各級政府和單位組織在洪澇災害發生時,針對可能發生的洪水災害,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防御,做好洪澇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使洪澇災害處于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及危害。

2.惠農區山洪災害概況

2.1惠農區地理概況

石嘴山市惠農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北端,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相鄰,東以黃河為界與內蒙古伊克照盟相隔,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毗鄰,南與平羅縣相連。南北長約37km,東西寬約55km。區境地貌自西向東由賀蘭山地、山前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三個單元組成,海拔最低1090m,最高約2300m,相對落差約1200m。賀蘭山脈雄峙西北,為區境天然屏障,由于山勢陡峻,溝道發育,也是山洪災害易發區。

2.2惠農區水文氣象要素

惠農區地處寧夏平原北端,年平均氣溫8.3℃,極端最低氣溫-30.3℃;極端最高37.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8mm,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各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降雨量的70%以上,且尤以7~8月份最多,占年總量的50~60%。賀蘭山區為降雨集中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80mm,其降雨量隨著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且多以局部暴雨形勢發生,易誘發山洪災害。

2.3惠農區山洪災害重點防汛區域

2.3.1防汛重點區域

由于惠農區西依賀蘭山脈,東臨黃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區受山洪、河洪雙重威脅。因此防汛的重點區域主要劃分為兩個區塊,一是賀蘭山山前洪積平原,即第三排水溝以西110國道沿線兩側的工業區和農業居民區。二是黃河沿線灘地及農業居民,該區因黃河濱河大道的建成,可抵御20年一遇黃河洪水,防汛壓力極大改善。所以惠農區防汛重點主要是沿賀蘭山各溝道洪水。主要溝道有:柳條溝、道路溝、正誼關溝、白疙瘩溝、邊溝、白虎洞溝、紅果子溝、小王泉溝、黑水溝、大王泉溝、大楊家溝、苦水溝、大黑溝、大蘆溝、鄭家溝等大小20多條山洪溝,其影響區域面積約為420.8km2,占全惠農區總面積的33.56%,威脅61574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3.2防汛重點區域內水利工程

防汛重點區域內主要有高廟湖滯洪區、雁窩池滯洪區、西河橋滯洪區、沿山防洪堤壩、各行洪溝道以及第三排水溝等。其中鄭家溝、大蘆溝、苦水溝的洪水泄入高廟湖滯洪區。大王泉溝、紅果子溝的洪水泄入雁窩池滯洪區。樹龍溝、干溝的洪水泄入西河橋滯洪區,洪水經以上三個滯洪區后排入第三排水溝匯入黃河。其它溝道正義關溝、柳條溝、道路溝等直接匯入黃河。

2.3.3防汛重點區主要歷史(解放以來)洪水災情

1955年8月21日,大王泉溝洪峰流量約為146m3/s,造成第二農場渠被泥沙阻塞達10km之多,淹沒惠農區燕窩池一帶農田數萬畝;

1975年8月4日,賀蘭山一帶普降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212.5mm,本區賀蘭山諸溝道均暴發山洪,造成石大公路多處被沖毀,交通斷絕,包蘭鐵路落石灘鐵路橋沖毀,停止交通3天。淹沒秋田1.1萬畝,損失糧食約15萬kg;

1991年7月26日,惠農區紅果子溝、王泉溝暴發山洪,兩輛中巴車駛過山洪溝時被山洪沖翻,造成12人死亡,損失慘重;

2006年7月14日,惠農區先后遭受持續降雨天氣,降雨量累計達到了90.5mm,暴雨引發洪水造成防洪設施不同程度被毀,溝道滑塌、道路塌陷,交通中斷,惠農區工業園區常能達公司、天地泰公司、榮盛公司、英力特股份公司、石嘴山發電廠、金力公司廠區及廠房、庫房進水,導致企業停產,經濟損失達6700萬元等。

7月13日,突發暴雨,沿賀蘭山自北向南突降暴雨,扁溝降雨量達72.2毫米申銀特鋼項目工棚沖毀,沖毀圍墻100多米,60%廠區進水,致使1200余名民工緊急撤離至第十中學;包蘭鐵路3處遭到沖刷,火車停運7小時;小東灣11戶農戶房屋進水,緊急修復防洪堤壩4.5公里。

3.惠農區山洪防治預案編制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3.1山洪防治工作要突出重點

惠農區根據行政區域和氣候特點,防汛工作主要有山洪、河洪(黃河洪水和黃河凌汛)。通過歷史災情對比,黃河河汛主要發生在冬季凌汛期,由于黃河封河、開河的影響,形成冰壩,河水位急速上漲,造成河水漫灘、河堤坍塌、河水倒灌等,使黃河沿岸百姓房屋和農田淹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隨著黃河濱河大道的建成,系防汛、旅游和經濟于一體,防汛標準的提高,使黃河河汛威脅明顯降低。相對沿賀蘭山東麓溝道山洪災害威脅日趨嚴重。由于沿山經濟帶的快速發展,石嘴山、紅果子工業園區的相繼建成,擠占河道、泄洪區情況嚴重,阻礙了溝道行洪能力,相對增加了山洪的危害程度,溝道洪水對沿山工業園區、石大公路和包蘭鐵路等交通、輸電線路造成嚴重威脅,成為影響惠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勁和制約,沿山溝道洪水防治,也成為我區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危險區的劃定要分主次

在防汛預案編制中,危險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反映了防汛工作是否全面,不留死角。但在劃定的危險區域,也要有主次之分。因此,防洪預案危險區的劃定必須有主次之分,才能更有利于防洪減災工作。

3.3以防為主,加強對水文監測、預警系統非工程措施的管理

在防汛預警方案中,防治洪水災害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兩種,必須堅持“以防為主,以非工程措施為主”的防災方針,要做好兩個依托,一是依托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提高溝道防洪標準,做好工程防災措施;二是依托全國山洪災害治理項目,做好重點防災區域的非工程措施建設。對于非工程措施,要改變以往的重建輕管的意識,重點要做好對非工程措施的管理工作。

第9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小流域; 山洪災害; 防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the Loess Plateau Gully Region Selection Tian Jingchuan County Ditch as pilot watershed, put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explore the ways of preventing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in disaster area.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aster area, the main measures are also small rivers and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rivers.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mall watershed;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S157.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山洪災害是由強降雨引起的一種自然災害,主要形成于坡降大,治理程度差、匯流速度快,洪水陡漲陡落的流域。主要特點是多發生在汛期,季節性強,而且洪水形成快(迅)過程的陡漲陡落(猛),具有歷時短、突發性強的特點。黃土高原溝壑區小流域地貌類型一般由塬、坡、溝三部分組成,大部分流域地形破碎,坡降大,治理程度差,每年汛期是山洪災害的高發期,一遇暴雨形成山洪災害除了自身造成的危害外,常常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引起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毀壞的事件時有發生,從而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根據《甘肅省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規劃》,甘肅省黃河流域山洪泥石流易發和潛在危害大的溝道1299條,其中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454條,占35%。本文選擇黃土高原溝壑區涇川縣田家溝作為示范流域,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探索易災地區小流域山洪災害防治的途徑,對該區域山洪災害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田家溝流域基本概況

1.1地理位置

田家溝流域位于甘肅省涇川縣北部,屬涇河水系一級支流,地處東經107°15′—107°23′,北緯35°21′—35°27′之間,流域總面積56.30km2,整個流域形狀呈柳葉狀,海拔高度1027.9—1374.1m,相對高差346.2m。轄三個鄉(鎮)的15個村7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802人,人口密度316人/km2。

1.2氣象水文

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0℃,年日照時數達2315.4小時,≥10℃有效年積溫3320℃,無霜期17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53.4mm,最大年降水量792.2mm,最小年降水量252.9mm,降水60—70%集中于7—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523萬m3,年均徑流深60mm~90mm。

1.3地質地貌

田家溝流域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地質結構受賀蘭山褶皺帶與六盤山旋回褶皺帶復合的影響,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地層、地質構造,東北部為中、新生代盆地,上層為第四紀黃土所覆蓋。由于長期土壤侵蝕,地貌被分割成梁峁、梁坡、溝谷。塬面地勢較平坦,塬邊破碎、塬間溝壑縱橫,溝壑面積占總面積的74.1%,溝壑密度1.64km/km2,“V”字型沖溝十分發育,溝邊陡峭,溯源侵蝕強烈,溝谷下切較深,干溝長度17.3km,主溝道平均比降為2%。

1.4水土流失及山洪災害

流域內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并伴有因水力侵蝕而誘發的重力侵蝕。在塬面以層狀面蝕和細溝狀面蝕為主,侵蝕程度為輕度侵蝕,分布于塬邊的重力侵蝕主要表現形式為懸崖、陡坡溝頭、溝邊溝道等地貌,其發展形勢以溝頭前進、溝岸擴張為主,是徑流的主要策源地;塬坡以溝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把坡面侵蝕成細溝,進而蠶食耕地,是主要的產沙區,侵蝕程度為中度侵蝕、強度侵蝕和劇烈侵蝕;溝道以溝頭溯源、溝底下切、溝岸擴張為主的重力侵蝕和溯源侵蝕頻繁發生,是主要的產沙區,侵蝕程度為劇烈侵蝕。流域內總面積5630hm2,水土流失面積5630hm2,其中輕度侵蝕面積2205.03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39.17%;中度侵蝕面積1703.62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30.26%;強度侵蝕面積1106.77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19.66%,極強度侵蝕面積614.58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10.92%,流域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6000t/km2·a。

山洪災害是和水土流失伴生的,從田家溝的自然條件與社會因素分析,田家溝流域內無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樹種單一,結構簡單,水土流失嚴重,溝頭溯源侵蝕嚴重,溝道下切厲害,使大面積塬面良田逐步演變成溝壑,匯流歷時短,行洪安全存在隱患。降水集中是誘發山洪地質災害的直接因素,地形陡峭、溝道比降大成為發生山洪災害的潛在因素,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劇了水土流失,使山洪災害的危害加劇。田家溝歷史上是一條害溝,山洪頻發,滑坡泥流嚴重,嚴重危害著流域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水土保持防治體系建設

從1992年開始,涇川縣就針對田家溝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山洪災害頻繁的實際,通過全面規劃,多方面籌集資金,全方位的開始了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采取修建坡改梯、水平溝、水窖、坡面水系、谷坊、治溝骨干工程等工程措施,喬冠草相結合的植物措施,將流域作為一個整體,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對位配置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從塬面到坡腳、從溝頭到溝口、從支溝到干溝、從上游到下游,建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治體系。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黄色在线视频 | 毛片福利 | 四虎影院在线 | www.激情五月.com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色婷婷激婷婷深爱五月小说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2020 | 国产热视频 | 精品国产91 | 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精品免费国产 | 一级毛片在线 | 黄色小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久久综合五月开心婷婷深深爱 |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美女被羞羞视频网站在线 | 99热在线看| 国产区精品视频 | 亚洲免费国产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 99视频福利|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 九九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 | 四虎成人欧美精品在永久在线 | 免费观看亚洲 |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真人毛爱做毛片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美女羞羞视频 | 欧美系列在线 | 黄色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试看视频免费体验区 | 色成人综合 | 视频在线你懂的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手机精品在线 | 另类视频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