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4:44:1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勞逸結合的意義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本刊上一期刊發的“她等誰,等什么呢……”和本期刊發的“慈善會軼事――老陳的疑慮和慰藉”,以及今后陸續刊發的“慈善會軼事”中的其他文章都是作者創作的小說作品。其中的人物、故事、環境,以及流行的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的符號雖然皆源于我們實際的慈善生活,但并不是真人真事,不是某個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其中對慈善人物的塑造、慈善環境的描寫、慈善故事的敘述皆是實際生活的集中和升華。作者力圖通過對慈善人物性格的深刻挖掘,對慈善環境的深入探討,使這些能夠生動反映我國慈善事業的文學作品更具思想性和藝術性,a力爭使大家能夠在這些故事中找到認同感,盼望和大家一起營造一個感悟和思考慈善的空間。
2001年夏天。
徽市的那個夏天天旱無雨,空氣像有顆火星也會點燃似的燥熱。
老陳的辦公室沒有空調。一個吱吱作響的擺頭電扇,有氣無力地給他吹來沒有多少涼意的冷風。老陳心里裝的那件事把燥熱的感覺淹沒了。他看了看眼前的黑色老式電話機,又瞥了一眼墻上的電表,鄭重地拿起電話機話筒,聽了一下里面傳出的長聲,隨即撥動已經記熟了的那個手機號碼。
電話通了,他挺了一下腰板兒,聽著、等著那個會使他興奮的聲音,熟悉的鄉音。可他最終等到的是嘀聲后一句“電話無人接聽”的告白。
又沒有接通,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他有點失落有點疑惑地放下話筒,又瞥了一眼墻上的電表,難捱的燥熱頓時包圍了他。“時間不對?”他想,有點兒想不明白。
這一段時間,老陳的心情一直不錯,感覺生活充實了很多,不像剛到這間辦公室的那些日子。
一年前,廳長找他談話,安排他到省慈善會辦公室,組織幾個退休老同志開展慈善工作。他心里不覺一沉,眼皮子跳了幾跳,嘴上雖然沒有說什么,腦袋里卻全是抵觸和抱怨。慈善會是剛成立的社會團體,是沒有什么實權的群眾組織。他本來巴望著退休前在職務上再提升一步,現在看來沒戲了,領導顯然沒有考慮過他的升遷。他是入黨多年的老黨員,以往組織上對他的安排,他從來沒說過“不”字。這次盡管不痛快,卻一樣沒說什么別扭話。他識時務,老實厚道,知道提了也是找不自在。干什么都是干,應付唄!反正沒有幾年就到退休年齡了。
慈善會辦公室的條件比他廳里的辦公室差多了,這也讓他郁悶沮喪了好久。不過,工作一段時間后,他的感覺不知不覺有了些變化,似乎讓他發現了自身一種不曾相識的價值。以前他在民政廳的工作也是面對困難群體、服務困難群體,但那是花政府撥付的錢,上面給多少,他們往下撥多少,而且很少直接面對困難群眾。到慈善會就不同了,沒有政府撥款,完全靠慈善會向社會募捐,花的是老百姓、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捐款。能募捐到多少錢,完全靠他們的責任心、誠信和本事。他和慈善會幾位同事先是確定了一個資助貧困山區已經輟學或面臨失學兒童的慈善募捐項目。老陳專門到山區搞了一次調查,大山里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和對上學讀書渴求與希望的眼神兒,一直在他眼前晃動,令他寢食難安。
那一次,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了三個多小時后,老陳走進山上一個有著一對雙生子的家庭。那算是什么樣的家呀!屋子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什,也沒有多少光亮。當他走進那低矮、簡陋、黑糊糊、搖搖欲墜的房子時,女主人甚至有點不知所措。昏暗中,老陳無法看清那個女人的容貌,也無法揣測她的年歲。但聽聲音看動作,估計不會超過40歲。她已經沒有丈夫了。一年前,她的丈夫干活時被車上掉下的毛竹壓死了。說到這里,她那模糊的神情里多了許多讓人明顯感覺到的悲哀。她的一對9歲的雙生子,正在讀書。她現在的生活主要靠她丈夫死后,人家給的那2000元錢。她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可還是要花完了。很快,她的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就無力再走進學校的大門了。老陳看著、聽著,眼眶子有點發緊,從衣兜掏了兩百元錢給她,還特別叮囑縣里的同志幫助這一戶人家修一修房子,并告訴她,一定要讓孩子繼續上學。她家兩個孩子這幾年的學費,慈善會和社會上好心人一定會幫助她解決的。這時,她流淚了。她很久沒哭了。丈夫死時,她的眼淚已經流干了。這時,老陳的眼淚也差點沒流出來。心里、肩頭更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在更高一點的山上,老陳走進的那個家庭也是只有一個女人支撐著全家的生活。她的男人是生了幾年病之后死的。生病時,男人依舊干活,并沒有好好醫治,也沒有好好休養。他們沒有醫治、休養的實力和條件。其實,男人那只是由感冒引起的肺炎,本來是不該死人的。她家有兩個男孩,大的16歲,已經輟學多年,當時正在山上干活。小的10歲,正在上學,放學后也要到山上干活。他們到山上干什么活呢?樹是絕對不能砍伐的,而且,山上那些樹也沒有多少值得砍伐的了。毛竹可以砍伐。從山上扛下一根毛竹,身強力壯的男人也要一天的時間。而到了山下,這一根毛竹至多能賣五六元錢,相當于城市里一個盒飯的價錢。山上還有藥材,可藥材不是很容易就能采到的,而且也不是取之不盡的。這里可開墾的土地是很少的,一路上,老陳甚至沒有看到一塊像樣的莊稼地。他一直在想:這里的人們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真正脫貧致富呢?他琢磨:如果掌握不了科學知識,如果沒有文化,這里的人們絕對無法真正改變命運,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脫貧。一個孩子,如果連小學都上不了,或者上不下來,那他和他的家庭今后無論如何是沒有什么太好的前景、太好的希望了。
老陳還到了那里的一所小學,希望小學,也忘不了那對漂亮的女孩。她們圓圓的臉龐上寫滿了靦腆和不安,一雙大大的,本該像鉆石一樣明亮的眼睛里面游移著令人心痛的感傷和憂慮。老陳從她們的老師那里得知,因家庭的困窘,她們從下學期就不能再來上學了。老陳彎下腰,盡量輕松地微笑著詢問她們的學習和生活。她們都很懂事,知道如何努力,學習非常刻苦,學習成績也很好,只是缺少了屬于孩子們的天真的微笑。老陳告訴她們:“你們不會輟學的,你們一定會在這里高興地完成自己的學業。”老陳向她們道別時,看到了她們臉上那轉瞬即逝的微笑。那微笑在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總是在他眼前晃動。
老陳他們了解到山里的孩子每人每年只要有300元的資助,就可以免受失學的痛苦。那些日子,他逢人便講他在貧困山區見到的那些孩子,逢人便說他們慈善會的助學項目,還整理好文字材料,給了報社電臺。
他介紹的那些情況,他近乎于神經質的執著,感動了好多人。很快就有人捐款了,盡管數額都不是很大,可還是讓他激動不已。一天,上級轉給他一封有省長批示的信件。那封字體工整、語言生動的信件是一位遠在天城市發展的徽州籍老板寫給省領導的。這位老板在信中說,自己過去曾飽嘗沒有文化的苦惱,又深知家鄉的孩子們讀書的艱難,所以決定資助家鄉100名貧困山區的孩子完成小學的學業。省長看到這封充滿感情、激情、真情的信很高興,馬上批示給省慈善會,充分肯定了這位老板的愛心善舉,指示慈善會的同志盡快將這件好事辦好。老陳把這封信反復看了三遍,越看心里越熱乎,越激動。資助100個山區的孩子,每個孩子300元,就是說這位老板要捐贈3萬元,這是這個項目實施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老陳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老陳注意到這位老板為了方便聯絡,在信中很清楚地寫明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吳良,吳量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是一個又有6又有8的吉祥號。電話號碼大約能看出持有者的身份,這位先生無疑是位很有作為很有錢的成功人士。
老陳即刻撥打了那個電話號碼,電話馬上就通了,馬上就有人接了。
“你好!哪位?”一個爽快、熱情的聲音,盡管說的是普通話,可老陳還是從中品出了鄉音的味道。
老陳馬上用家鄉話做了自我介紹,還特別說到是按照省長批示的要求與吳老板聯系的,并說要把省長批示的復印件給吳老板寄一份,還說要通過報紙、電臺進行宣傳。吳老板這時高興地連聲說好,表露出更大的熱情與激情。這時,吳老板已經完全是家鄉的口音了。老陳問吳老板對將要資助的100個山區孩子有哪些具體要求,比如希望資助哪個地區哪個村莊的,對男孩還是女孩是否有特別的想法。老陳說他們一定會尊重吳老板的意愿和要求,一定圓滿地落實這件事。吳老板這時笑了,笑聲里充盈著一種十足的信任和滿足,說:“你們安排就是了,只要確實是上不起學的孩子就行。我完全信任你們。”老陳說:“那好,我們即刻就準備,準備好了馬上聯系您。”吳老板又笑著更加爽快地連聲說:“好好好!”
老陳一點都沒有耽誤,即刻又跑到大別山區,與那里的民政、慈善、教育部門的同志一起調查,走村入戶、馬不停蹄,很快確定了100名急需得到救助的孩子。老陳下山那天是星期日,他家也沒回便一頭扎進辦公室,整理好這些孩子的名單、家庭情況、學習情況,連同孩子們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寄送給吳老板。
估摸吳老板見到他寄送的資料了,老陳便給吳老板打電話聯系。電話打通了,可無人接聽。老陳想,吳老板一定正忙,不方便接電話,或者電話沒在身邊,決定過一會再打過去。正想著,他眼前的電話響了。老陳拿起電話,一聽,竟是吳老板把電話打過來了。老陳高興得聲音都變了,說:“我寄的那100個孩子的資料您是否收到了?”
吳老板稍稍遲疑了一下,馬上高興地說:“見到了,見到了!我正要跟你們聯系呢。”
老陳又問:“您有什么意見嗎?”
老板連忙說:“沒意見、沒意見!只是這100個孩子還不夠,我決定再資助一些,再資助100名,增至200個孩子。你們把這新加的100個孩子的資料傳過來后,我一塊兒把錢給你們匯過去。”
老陳沒想到又有了新的收獲,想吳老板顯然是被那些孩子的困難和渴望感動了。老陳心里清楚,那些孩子實在太可愛,太令人心痛,太讓人心生愛意了。
老陳很快就把新加的100個孩子的情況整理好,同樣以最快的速度給吳老板寄送過去。
估摸吳老板已經見到那些孩子的資料了,老陳便撥打了吳老板的電話。
已經第二次了,還是無人接聽。老陳心里有點發毛,他又看看眼前安靜的電話機,心想:吳老板一定會把電話打過來的,就像上一次一樣。
正想著,電話鈴真的就響起來了。
老陳不由得一激靈,忙把電話聽筒拿起。
“你好……”老陳說,剛要喊出吳老板這三個字,卻聽到里面傳出一個細細的女聲。那聲音柔柔的,從中似乎能聽出幾分羞澀幾分膽怯。她說她想給山區失學的孩子捐點款。她是看了報紙上對那些孩子的介紹,才想著一定要給他們捐款的。
老陳沉了一會兒才醒過神來,忙說:“哦,好,好啊!”接著問道:“怎么稱呼您?哦,您叫什么名字?”
電話那頭好像遲疑著,說:“您甭問了,我是自己要捐款的,沒跟家里人說……”
老陳的心稍沉了沉,又問她現在哪里工作。
電話那頭的她分明又在遲疑,過了好一會兒才說:“我們單位已經不行了,我現在暫時還沒有固定工作。我的生活不是太富裕,捐的款不多……”
老陳的心又一沉,胡擼一把臉上不知什么時候冒出的汗水,說:“您的心意是非常好的,我現在就代表山區的孩子們向您表示由衷的謝意。但根據您的情況,捐款的事是否考慮在以后……”
“不不不,”電話那頭的話語突然變得急切了,“我現在的情況雖不太好,可比起山區的孩子們可好多了,真的好多了。”她幾乎是一口氣地說完,沒等老陳再張嘴,便又說:“我現在就把錢送過去行嗎?”
……
沒有多一會兒,老陳的辦公室門前就有了一位來訪者,正是剛剛打來電話的那位女士。老陳急忙站起來,一邊請她坐,一邊打量眼前這位讓他感動又不安的女士。她大概有40多歲,沉靜、端莊,穿著一件不新、式樣也不時髦的白色襯衣、淺灰色長褲。她靜靜地進屋,沒有坐,依舊站著,從衣兜里拿出錢來,是100元一張的票子,12張,都是嶄新的,1200元,是可以資助4個失學兒童的錢數。
老陳沒想到她會捐這么多,一個下了崗的女工。老陳勸她少捐點,又一次請她坐下。老陳想問她原先的工作單位,問她目前的狀況和家里的情況,問她決定捐款時的想法。那位女士依舊不坐,分明不想和老陳多說什么,只想捐了款就走。老陳無奈地把財務人員叫來,領她去辦理相關手續,并特別囑咐財務人員把捐贈人的姓名地址都記好。
財務人員說,那位女士到底沒有說自己的真實姓名,在登記簿捐款人一欄就寫了“一個女工”,還說了聲“謝謝你們!”就走了。
老陳聽了,本來燥熱的心里涌入一種清爽爽的氣息。他感動了好一會兒。忽然,他又想到了吳老板,想吳老板肯定會聯系他的。
想著,電話鈴聲真的又響起。他想這個電話應該就是吳老板打來的了。他沒有馬上接電話,待鈴聲響了三聲以后,才把電話聽筒拿起,聽著,沒有馬上說話。
電話那頭傳來的還是一個女聲。只是這個女聲比較爽朗,而且報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單位。她說自己看了報紙上對山區失學兒童的介紹心里很是不安;說她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尚在大學讀書,她的先生不久前病逝,家庭生活也是不怎么富裕的;說她先前已經資助了一個失學兒童,還要請慈善會幫忙聯系,再捐助一個失學女童;她說她要資助女童,一是因為女孩失學的多,二是因為她們是未來的母親,而母親的素質對下一代影響更大……
老陳聽了,鼻子突然有點發酸,連聲說:“好好!您放心,我們一定按照您的意愿安排好,很快就把失學女童的情況告訴您。”
老陳又一次感覺心里頭好像涌進了一種清爽爽的東西,難捱的暑熱對他完全沒有了沖擊力,肩膀頭一下子似乎有了些分量。
這時,電話鈴又響了。這一次,他沒有想吳老板,拿起話筒后,先高聲打招呼:“您好!”
“是慈善會吧?”
是一個男人的聲音,熟悉的鄉音。啊,是吳老板的聲音!老陳激動起來,高興地說:“是吳老板吧!”
電話那頭的人似乎愣了一下,說:“對,我是吳老板。你怎么認識我?”
老陳也愣了一下,聽出此吳老板并不是他盼的彼吳老板。他對自己苦笑了一下,沒做過多的解釋。
“我的確是吳老板,一個小老板。看來你們才是真佛。我這幾年生意不錯,想給寺廟捐9000元,表達我對佛的感謝,可拿著鈔票接連三次都沒送成。今天,我無意中看了一眼報紙,一下子就看到你們為失學兒童募捐的報道。您知道我本來是不看報的,我這才想到,佛不收我的錢,是為了讓我把錢給那些失學兒童啊!我看你們那兒離我這里不遠,我這就把錢給你們送去。”
老陳笑著,說:“好!您做得好,做得對。我們等著您,隨時為您辦這件好事。還要給您捐贈證書,給您記到功勞榜上。”
……
這時,老陳心情好極了。想想這位吳老板,禁不住自己笑出聲來。突然,他又想到還沒有回電話的吳老板,額頭頓時又冒出了汗水。
“要不要再給吳老板打電話呢?”他想,起身,在屋里走了幾步,一邊擦汗一邊想:“還是等一等吧。”
馬上到下班時間了,他忍不住又撥打了吳老板的手機,可那頭傳來的卻是“您撥打的手機已關機”的回答。老陳越發感到了無法回避的燥熱,比太陽當頭那會兒還要熱。
以后接連幾天里,老陳每天至少給吳老板打兩次電話,可就是聯系不上。就這樣,終日忙碌的老陳盡管有許多欣喜、慰藉,可還是在疑惑與焦慮中過了兩個多月,天氣雖然不那么熱了,可老陳一想到這事,依舊會渾身燥熱。畢竟,他和當地政府、教育、慈善組織,特別是那些充滿期待的孩子們都信誓旦旦地說了這件肯定會兌現的好事,也介紹了這位家鄉走出去的吳老板。
這是為什么呢?
老陳百思不得其解,就在這時一位遠在天城市的慈善媒體的朋友要來他們這里采訪。老陳決定見到這位記者時,把這個情況介紹介紹,請這位記者回去以后幫助他們找一找這位無法聯系上的吳老板。
關鍵詞:社區養老 機構養老 獨立養老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a)-0229-01
“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而“機構養老”是指老年人在一個為其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的機構中頤養天年。由于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首先可見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家庭的供養資源減少,子女養老的人均負擔成倍增長。預計在2010~2040年間,20%~30%的老年人口將是獨生子女的父母,這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經濟保障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1]。但是,若采用單一的社區養老,存在一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或獨居老人的需求難以保障等問題;若采用單一的機構養老,就目前養老機構的現狀而言遠遠難以滿足龐大的老年群體。因此,將“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是目前乃至下一階段最適合我國的養老模式。
1 社區—機構養老的現狀分析
1.1 客觀條件的不成熟
社區養老還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全面的、統一的運行機制。老年人在社會中的養老還是以自給自足的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并沒有很好得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社區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只是象征性地設置了一些針對老年人的活動及項目,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我國的大部分社區至今沒有切實得履行其應盡的養老職責。而在機構養老方面,我國的養老機構長期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局面,存在著明顯的床位不足等現象。
1.2 養老費用高
養老機構的類型主要有敬老院、養老院及老年公寓等,當下,絕大多數老人會選擇養老院作為自己機構養老的場所。養老院有公辦和民辦兩種形式。一個城市中公辦養老院所占的比重往往較小,民辦養老院的收費標準較高,普通家庭難以負擔,并且僅少部分特困老人才能享受社會救濟,一部分處于困難邊緣的老年人缺乏養老的經濟能力,日常生活難以保障。
1.3 人文關懷的忽略
精神護理的欠缺是社區及機構兩種養老模式共同的不足之處,以機構養老為盛。大部分老年人表示:養老院的精神生活十分貧瘠,缺乏娛樂活動和人文關懷。護理人員只是機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對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幸福指數有待進一步地提高。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年人在養老院的生活缺乏歸屬感。這也是老年人不愿意進入養老院的一大重要原因。
1.4 專業養老人才的稀缺
目前,大部分的就學機構并未開設與“養老”相關的專業,導致專業養老人才稀缺。從事這一工作的大部分人員存在著年齡大、缺乏專業知識等劣勢,使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因此發生病情延誤等不良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也警示著政府要更加地重視養老人才培養,保護好老一輩的弱勢群體。
1.5 傳統養老觀念的束縛
首先,由于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一些家庭認為把老人推向社會養老會影響到家庭聲譽,留下不孝的罪名,因而不支持社會養老[2]。其次,部分老年人沒有為養老投資的意識,認為機構養老是一種浪費,一生辛勞都為了子女,老了亦是如此。再者,政府缺少此方面的宣傳。獨立養老已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得不面臨的現狀,而大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2 針對社區—機構養老模式現狀的相關對策
2.1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做好宣傳工作
制定《養老法》,使諸多養老問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要加強老年法律的宣傳工作,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識。老年人要學法、懂法、用法、運用法律武器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
2.2 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
政策一:激活民間資本,制定出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社會養老體系的構建[2]。只有養老機構數量的增多及相關法律、政策約束及鼓勵,才能使養老機構的管理模式有上升的動力、對人文關懷引起足夠的重視。
政策二:制定針對計劃生育戶的優惠養老政策。此項政策尤其適用于農村積極執行計劃生育的家庭,要讓響應“只生一個”政策的家庭享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政府的重視。
2.3 政府救助的范圍擴大
目前政府救助的范圍僅局限在孤寡、低保、獨居、高齡等的特困老人,部分處于困難邊緣的老人,生活仍然有經濟上的困擾。政府需與相關機構深入合作,讓更多缺乏經濟條件的家庭享受到社會福利。
2.4 重視養老人才的培養
政府應重視專業養老人才的培養,在就學機構設置相關專業,并給予優惠政策,鼓勵有意愿的人士攻讀養老專業,從而緩解養老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可對下崗再就業的人群進行理論教育,不僅有利于養老人才的緊缺情況的環節,也降低了我國的失業率,一舉兩得。
2.5 觀念的宣傳
政府要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對新型養老觀念的宣傳,如采取專業講座、分發宣傳材料、拍攝公益廣告等手段使老人接受新型的觀念,例如:老年人的自我養老、獨立養老以及老年夫婦的互助養老是最主要的養老形式,也是最正常的養老形式[4]。另外,在社會上宣傳志愿者服務的精神也有利于養老事業的發展,志愿者這一新學的血液將越來越多地注入未來的養老工程中,成為一股不可或缺力量。
3 結語
單一的養老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特殊的老齡化趨勢,社區—機構養老模式已然成為未來不可逆的歷史潮流,完善這一模式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長期不懈地努力。我們應該認識到:關愛老年人,就是關愛我們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張本波.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經濟社會后果分析及政策選擇[J].宏觀經濟研究,2002,40(30):27-33.
[2] 王文龍.城市社會養老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經緯,2009(5):76-79.
[關鍵詞] 老年患者;慢性疼痛;中西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2(c)-105-02
老年慢性疼痛發生率為25%~50%,其中,45%~80%疼痛癥狀明顯者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和護理[1]。慢性疼痛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而給老年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緩解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科室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方面做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科共收治各種慢性骨關節疼痛老年患者80例(但腫瘤痛患者排除),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65歲,平均71.5歲,發病時間為10~25年;對照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60歲,平均70.8歲,發病時間為10~2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靜脈滴注20%甘露醇125 ml加地塞米松5 mg以脫水、消炎、止痛、局部神經阻滯,配合超短波、電腦中頻儀治療及TDP照射治療等緩解疼痛;實驗組采取方法有:中藥熱熨、中藥經穴推拿按摩、針灸、拔火罐、中藥蒸汽熏蒸療法、中藥熱鹽包配合電腦中頻+藥滲、超短波短波治療,疼痛厲害者給予局部神經阻滯治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教會患者根據自己對疼痛的感覺程度進行自我描述,并做好標記,進行評分。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指數比較
治療前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VAS分值差值,實驗組的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的總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治療綜合情況比較
3 護理
3.1 舒適護理
為患者提供優美舒適的治療環境,治療時采取舒適的、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溫濕度適宜,這些都是促進舒適的必要條件,它可提高痛閾,減輕痛苦,實施非藥物止痛技巧輔助藥物止痛。根據疼痛的部位、性質、伴隨癥狀、誘發因素等不同,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精心護理,可取得較好療效。本科推出以行為、語言、技術規范為主體的護理“行為工程”,倡導微笑服務、禮貌用語、動作規范和護理首問負責制,制定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語言行為規范、實施細則與考核辦法。征集醫院護理文明用語,在適當的公開場所,公開張貼護理文明用語,日常工作中,護士應保持文明儀表,向患者家屬宣傳本院的護理服務宗旨,努力營造一種體現關心、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的護理文化氛圍,以提高服務質量,拓寬服務范圍[2-3]。
3.2 重視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感受告訴護士,從而為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護理人員必須做到:①熱情接待新患者,主動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姓名,解釋住院規章制度,幫助患者熟悉環境,建立康復信心;②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護理服務,同時要對患者傾注愛心,耐心聽取患者訴說,并對各種疑慮給予合理有效的答復;③為患者進行護理時要解釋自己的一切護理行為,使患者理解配合;④根據患者病情及理解能力給予合適的健康教育,包括幫助患者家屬獲得照護患者的知識和技能的宣教工作;⑤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做好心理護理。同時介紹有關疼痛的知識,尊重患者對疼痛的反應,指導患者預防和減輕疼痛,消除其緊張、憂慮、焦慮、恐懼和對健康失去信心的心理壓力;注意分散其注意力,組織患者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如:唱歌、游戲、看電視、談天、下棋、講有趣的故事等,科室設置患者娛樂室。
3.3 音樂療法
治療區域安裝環繞音響,每天播放輕松優美的音樂30 min,讓患者安靜地躺在床上聆聽。護理人員可以使用音樂干預來創造更好的治療環境,增加工作的自主性。經常播放輕音樂,優美的旋律對減輕焦慮和抑郁、緩解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從而幫助患者盡可能恢復到最佳功能狀態。音樂有助于減輕老年人的焦慮程度并維持積極情緒。Maloni研究證明:音樂可以降低血壓、減慢呼吸頻率和心率,且可減少焦慮、恐懼、無助等消極情緒的產生,另有其他文獻也證明了音樂對于改善焦慮、恐懼、無助等消極情緒有積極作用,因為音樂能夠調試丘腦、大腦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網狀結構等情緒相關結構的神經傳導功能[4]。
3.4 加強日常保健知識宣教
引導患者愉快充實地生活。慢性疼痛患者癥狀緩解后,應指導患者根據情況進行合適的功能鍛煉,每天堅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采取正確的姿勢,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受涼。
4 小結
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對醫學界是一大挑戰。臨床實踐表明:對于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遠勝于純西醫治療手段,從而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因此有效地控制疼痛,采取適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減輕老年患者慢性疼痛,合理使用鎮痛藥物等,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的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讓老年患者在處理慢性疼痛的過程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以確保老年患者慢性疼痛得到充分的重視及有效的護理。
[參考文獻]
[1]王衛軍.老年病人慢性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5,5(6):6.
[2]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160.
[3]王煥亮,張莉,杜洪枚.老年慢性疼痛的評估與治療[J].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6,3(6):660-661.
關鍵詞:階級差異 危機 優越感
一戰以后,勞倫斯的階級差異意識在他的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對自己階級身份的困惑和危機在他中期的小說中有很全面的體現。經歷過一戰,勞倫斯以完全不同的情緒和狀態寫就《戀愛中的女人》。這部小說描寫了以煤礦,工廠以及工人階級為背景的兩對男女的戀愛,探索了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秘密。在這部小說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被賦予一個社會階級,而且有著明顯的階級意識。他們以社會地位為基礎的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了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和沖突。吉拉德是一個工業家,他把社會看成是一個大的機器:
He merely represented the miners in a higher sense when he perceived that the only way to fulfill perfectly the will of man was to establish the perfect, inhuman machine. But he represented them very essentially, they were far behind, out of date, squabbling for their material equality. The desire had already transmuted into this new and greater desire,for a perfect intervening mechanism between man and Matter, the desire to translate the Godhead into pure mechanism.(當吉拉德意識到完成男人完美意愿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完美的非人的機器的時候,他只是從較高認知度上代表了礦主。但是,他是從最基本的角度代表的他們,他們落后,過時,為他們的物質平等而爭執。為了人與物質之間的完美的介入機制,欲望已經變成一種新的欲望,把上帝變成純機器。)
他的價值觀在工業化的西方世界是很典型的。他擁有較強的意志和一些傳統的思想,然而,不能愛任何人,他是無情的,沒有靈魂的。他是一個大的煤礦業主,是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人物。
赫敏是一個來自貴族階級的優雅自負的女人。不僅僅是在財富上,而且是在知識以及社會階級上,她都是處于最上層。顧娟和厄秀拉生長于工人階級中,她們的父親是學校的手工藝人,但是他們受到了相對良好的教育并且成了小學教師。她們受到的教育超出了她們自己的階級。
顧娟矛盾的價值觀值得研究,因為這體現了她對自己階級身份的不確定,這與勞倫斯的階級認同危機緊密相連。從一方面講,顧娟對她家所處的礦區的糟糕環境感到惡心,而且對那些骯臟的卑微的礦工妻子們表現出勢力心和優越感。我們可以從小說中顧娟和厄秀拉姐妹穿越礦區時的對話看出這一點:
“Let us go back,” said Gudrun, swerving away. “There are all those people.”
And she hung wavering in the road.
“Never mind them,” said Ursula, “they’re all right. They all know me, they don’t matter.”
“But must we go through them?” asked Gudrun.
“They’re quite all right, really,” said Ursula, going forward. And together the two sisters approached the group of uneasy, watchful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chiefly women, colliers wives of the more shiftless sort. They had watchful, under-world faces.(“我們回去吧,”顧娟轉過身說,“又是那些人”她在馬路上揮手。“不要介意他們,”厄秀拉說,“他們挺好的,他們都了解我們,沒事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從他們中間做過去嗎?”顧娟問。“真的,他們確實不錯。”厄秀拉說,繼續往前走著。這兩姐妹一起走到這群不安的,警覺的普通人中間。他們大部分是女人,礦工的妻子們,有著一張警覺地,底層社會的臉孔。)
鑒于她所受到的教育,她的這種優越感是合理的。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顧娟自己也無法逃脫底層社會,她一直感到她是這些卑微女人中的一員,她屬于她們,是工人階級無法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想法已經深深的植入她的靈魂。如果不在工人階級當中,她就會迷失:
Like any other common girl of the district, Gudrun strolled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the length of the brilliant two-hundred paces of the pavement nearest the market place. She knew it was a vulgar thing to do; her father and mother could not bear it; but the nostalgia came over her, she must be among the people. Sometimes she sat among the louts in the cinema; rakish-looking, unattractive louts they were. Yet she must be among them.(像這個區中其它的任何女孩一樣,顧娟在靠市場最近的兩百步長的繁華人行道上不停地溜達著。她知道這是多么的粗俗;她的父母難以忍受,但是,懷鄉之情占據了她,她必須身處這些人中間。有時候她在電影院里坐在這些笨人中間,她們真是放蕩的,毫無吸引力的笨人,但是她必須身處其中。)
顧娟對她的階級身份的困惑也體現在她對赫敏和吉拉德的態度上。雖然赫敏和顧娟以前就認識,但她們在礦區見面時,她們兩個人都感到了距離。在第四章,當顧娟和厄休拉談話時,表達出了她對赫敏的態度:
“After all, she’s got the sense you know we’re not
just the ordinary run,” said Gudrun. “Whatever she is, she’s not a fool. And I’d rather have somebody I detested than the ordinary woman who keeps to her own set. Hermione Roddice does risk herself in some respects.”(“畢竟她知道我們不是庸俗的人,”顧娟說。“不管怎樣,她不是傻瓜。我寧可和我討厭的人在一起也不愿意和那些庸俗的女人在一起。赫敏在某些方面是冒險的。”)
顧娟不喜歡赫敏,但是她寧可和赫敏在一起也不愿意和那些“庸俗的”人在一起,因為畢竟赫敏能夠知道她們姐妹與那些庸俗女人的區別,并且愿意與她們交朋友。赫敏的“冒險”使顧娟能夠從她自己的階級中逃避出來。得到一個較高階級的女子的認可并且和她交朋友,對她來講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在水上聚會中,當另外兩個女孩子在赫敏背后竊笑時,顧娟非常生氣。但是當赫敏對顧娟的父母表現出優越感時,顧娟感到憤怒。這又體現了顧娟對赫敏的矛盾態度:
Hermione Roddice came up, in a handsome gown of white lace… She looked striking, astonishing, almost macabre, so tall, ……
“Doesn’t she look weird!” Gudrun heard some girls titter behind her. And she could have killed them.
“How do you do!” sang Hermione, coming up very kindly, and glancing slowly over Gudrun’s father and mother. It was a trying moment, exasperating for Gudrun. Hermione was really so strongly entrenched in her class superiority, she could come up and know people out of simple curiosity, as if they were creatures on exhibition. Gudrun would do the same herself. But she resented being in the position when somebody might do it to her.(赫敏走過來,穿著一件白色蕾絲邊的長裙,她看起來惹人注目,令人吃驚,甚至可怕的美麗,那么高……
“她看起來是不是很奇怪!”, 顧娟聽見一些女孩在背地里竊笑。她真想殺了她們。
“你們好啊!”赫敏高聲說,溫和地走了過來,慢條斯理地瞥了顧娟的父母一眼。這是艱難的時刻,故娟感到憤怒。赫敏真的是表現出強烈的階級優越感,她僅僅出于好奇來認識這些人,好像他們是展覽中的生物體。顧娟自己也會這樣,但是當其他人以這種態度對待她的時候,她感到憤怒。)
吉拉德也是顧娟從底層世界的逃避。她期待進入他的世界。他從某種程度上給了她安慰。顧娟第一次見吉拉德的時候,一下子被他的外表吸引了,他的外表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形象。和那些令顧娟惡心的粗鄙的礦工比起來,他是那么的不同:
Gerald Crich came, fair, good-looking, healthy, with a great reserve of energy. He was erect and complete, there was a strange stealth glistening through his amiable, almost happy appearance. Gudrun rose sharply and went away. She could not bear it. She wanted to be alone, to know this strange, sharp inoculation that had changed the whole temper of her blood.(吉拉德走了過來,白皙,英俊,健康,充滿活力。精神而又完美,看他的和藹的,甚至是快樂的外表,讓人感到神秘。顧娟突然起身走開。她簡直受不了了。她想一個人呆一會兒,這種神秘的,強烈的感覺使她熱血沸騰。)
但是,后來,顧娟感到了吉拉德的空虛,并且停止了與他的關系。顧娟很向往精神戀愛,但是吉拉德不能放棄他控制的欲望,盡管那給他帶來的僅僅是空虛。雖然被吉拉德吸引,顧娟感到她無法真正接受吉拉德,并且極力避免與他建立親密關系。顧娟的矛盾態度又一次體現了勞倫斯的階級差異意識和他的階級認同危機。
《戀愛中的女人》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伯金,他有救世的欲望,很多評論家都說他代表了勞倫斯本人。和其他人不同,伯金好像脫離于階級之外。
從對顧娟和伯金這兩個人物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勞倫斯一方面有階級差異意識,另一方面,他又對他自己的階級身份不確定,雖然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是勞倫斯一直試圖從這種階級認同危機中擺脫出來。
參考文獻:
[1]勞倫斯、弗莉達:《不是我,而是風》,辛進譯。
[2]張中載、王逢振、趙國新(編輯):《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概念闡釋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從而在老齡社會背景下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文化活動服務等。總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一種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其最大特點在于,它改變了目前醫療和養老相分離的狀態,積極開展生活照料、大病康復和臨終關懷等相關服務,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對養老和醫療的雙重需要。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因此,積極構建并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可持續發展,是妥善解決老齡社會背景下老有所醫、實現全民健康養老的關鍵內容。
二、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社會背景及其優勢分析
目前我國主要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養老模式。醫養結合這種兼有養老和醫療功能的新型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完全鋪開,正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但從全國一些在這方面發展較好的城市以及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能夠最大化地發揮資源互補、協同合作的優勢,能夠有效地滿足老年人對養老以及醫療的雙重需求,同時還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老年人看病難、醫療服務不到位、養老機構匱乏等問題。可以說,這種新型養老模式必將成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老年人在養老和醫療方面所面臨的雙重困境的有效路徑和必然選擇。哈爾濱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先于國家兩年進入老齡社會,其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問題尤為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決哈爾濱市百萬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
(一)選題背景
1999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由于我國發展的特殊性,出現了不同于其他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未富先老。隨著老齡社會的深度發展,我國養老問題日趨嚴峻,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給全社會都帶來了巨大壓力。尤其是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等特點,我國目前的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要。在此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應運而生。很多城市自發性地在機構養老的基礎上,在養老院中增設了醫療機構,從而滿足老年人既需要養老也有可能需要看病的現實需求。
截至2013年底,哈爾濱市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64萬,占人口總數的17.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哈爾濱市老年人口家庭空巢化、失能半失能者多的特征顯著。截至2013年底,哈爾濱全市空巢老年人口約80.6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約22萬,目前,哈爾濱市人口老齡化已經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和失能老年人口增多的三加速,一增多現狀。由于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衰退,很多高齡老年人患有多種慢性病,醫療、康復和護理是他們較為迫切的需求。因此,如何解決老年病人的特殊醫療需求,使他們更有尊嚴地養老,成為當前政府亟須解決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目前,哈爾濱市現有的三種養老方式都存在著自身的缺陷和弊端。首先,就機構養老而言,目前哈爾濱市養老機構主要有老年公寓、敬老院和老年護理院,這些養老機構具有社會化、專業化特征,但在數量、規模、服務水平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參差不齊,根本無法滿足老年人對醫療和養老的雙重需求。其次,家庭養老面臨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家庭養老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也不斷受到沖擊。4-2-1家庭結構一方面給子女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另一方面也很難解決老年人在醫療救護、日常護理等方面所面臨的養老問題。第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但就目前而言,絕大多數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簡陋、功能單一、資金和護理人員非常匱乏,因而很難向社區老年人提供較為優質的養老服務。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哈爾濱市也成為我國較早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城市之一。
(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優勢分析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醫療和養老雙項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整合了養老和醫療兩方面的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具有可持續性、科學性、安全性的醫療養護服務。這種養老模式使老年人在不必長期占用醫院病床的前提下,就能滿足其長期護理的需求,并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得到較為全面的照顧。
首先,解決了老年人看病難的困擾。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完全可以滿足患一般性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療養護服務,從而可以大大減少其在出行就醫方面所面臨的不便。同時,由于這種養老模式對突發性疾病也能夠采取一定的救治措施,因此也可以使老年人能夠得到更及時有效的診治。
其次,突出以人為本的養護理念,在避免老年人往返奔波于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的同時,更減少了費用開支,節約了時間,減輕了老年人及其家屬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
再次,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不但可以利用好一些現有醫療機構的閑置醫療資源,合理優化病床資源配置,解決養老院病床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能夠促進二級以下中小型醫院的經營發展,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運行現狀及其困境分析
目前,上海、北京、青島、杭州等全國多個城市都相繼開展了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哈爾濱市作為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省會城市,從2014年開始就按照衛生準入、民政扶持、醫保定點的原則,著手打造一批一站式醫療護理服務機構。截至2015年底,全市現有各類養老機構551家。其中市民政部門直屬的第一、二、三社會福利院和安康社會福利院這4家養老機構都設置了醫療機構,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醫療、預防、保健服務;24家企事業單位辦和民辦大型養老機構(設置養老床位100張以上)中,有2家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大型養老機構設置了醫療機構;其他的中小型養老機構則均無醫療支持。目前,哈爾濱市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正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還有很多實際困難亟待破解。
(一)專業護理人才匱乏,護理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專業護理人才方面的問題。首先,護理人員的專業性不強,護理水平較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對于護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除了要能悉心照料老年人的飲食起居之外,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具備一定水平的專業醫療知識和護理技能。然而,目前哈爾濱市的老年護理人員普遍年齡偏大、素質偏低,其中具備醫療專業護理技能的人員寥寥無幾。其次,護理人員流動性大,人員隊伍不穩定。由于老年護理工作勞動強度大、壓力大且工資待遇低,造成養老護理人員缺口一直很大,流動性很強,人員隊伍很不穩定。再次,缺乏崗位技術培訓和統一的技能等級考評。目前哈爾濱市還沒有專門的養老護理崗位技術培訓機構,相應的崗位考評、技術鑒定等都處于空白狀態。以上種種,都造成了養老護理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水平難以提高。
(二)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機制
哈爾濱市政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支持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發展,支持養老機構內設康復醫院和門診,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機制,常常出現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譬如在場地、資金補貼(開辦、運營補貼等)、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由于受到多個部門的同時管理,經常出現執行政策不統一、政策不能落地執行的現象。同時,由于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分別隸屬于民政和衛生兩個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因此容易出現二者各自為政、各管一攤的局面。對于老年人而言,其最重要的養老和醫療兩大部分被割裂開來,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在家庭、醫院、養老機構之間往返奔波,既浪費了時間,也延誤了治療,同時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三)醫療服務水平有限,層次有待提升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以及醫療設備水平都應該高于普通的養老機構,__其不僅在醫護數量上要相互匹配,同時在醫療資質、醫療設備、場地大小等硬件設施上都要高于普通養老機構的標準。但就目前而言,哈爾濱市現有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大都十分有限,其不僅缺乏專業水準的護理人員,同時在醫療設備、硬件設施等方面都與大型醫院無法相提并論,在康復護理、醫療急救、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更是幾乎無法提供,因此根本不能滿足老年人在養老治病方面的實際需求。
(四)養老床位供給不足,床位緊缺
養老機構床位緊缺的現狀一直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目前,哈爾濱市各類養老機構總計551家,床位37,820張。其中,城鎮養老機構455家,床位21,820張;農村養老機構96家,床位16,000張。但實際上具備醫療護理功能的養老機構只有20家左右,其養老床位更是不足3000張。而目前全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約為20.9萬,對養老床位的需求量很大,床位非常緊張。尤其是具有醫療護理功能的公辦養老機構,由于收費低、條件好、服務規范,因此常年爆滿,一床難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民營養老機構由于收費較高、設施功能不完善、不能提供醫療服務等原因,其病床閑置情況嚴重。這種冰火兩重天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亟待得到有效解決。
(五)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缺失
目前,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明確規定,不支付特別護理和日常護理等服務性項目收費。因此,很多患病老年人為了能夠獲得醫保支付的醫療護理費而選擇住院治療,進而導致需要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的患者長期占用醫院床位,造成了醫療資源的過度緊張,同時也給醫保基金帶來了很大壓力。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護理保險業務,此舉不僅減輕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同時也促進了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其他城市應積極借鑒其先進經驗,探索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相分離的保險制度,進而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掃清障礙。
(六)資金匱乏導致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緩慢
資金匱乏使得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發展中遇到很多瓶頸問題。目前,哈爾濱市三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患者人滿為患,醫療資源十分緊張。由于資金匱乏,大型醫院內設養老機構的人員開支、醫療器械購買等問題都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多數三級及以上大型醫院根本不愿意加入到醫養結合的隊伍中,這無疑極大地制約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步伐。同時,政府部門一直通過提供運營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對于多數民辦養老機構而言,其扶持力度依然不夠。由于資金匱乏,很多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養老機構在利潤低、經營困難的情況下難以為繼,有的甚至瀕臨倒閉。
四、助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健康發展的政策性建議
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如何解決好億萬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民生問題。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養老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政府部門必須加快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在政策措施、資金保障、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積極助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快速發展。
1.合理布局,提前規劃
要緊密結合城市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總體規劃,將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醫療資源分布規劃。根據老年人口的分布情況,對養老機構進行合理布局,鼓勵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近距離規劃,簽訂合作協議,以更好地發揮二者優勢,形成資源互補。要提前布局,合理規劃,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力度
各級民政、衛生、人社等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共同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尤其在土地劃撥、財政補助、稅費優惠等方面,要積極制定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予以政策支持。同時,財政部門要切實做好資金支持工作,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順利開展,減少資金匱乏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積極落實發改委關于確保福利彩票50%以上收入用于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要求,加大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設的補貼力度。
3.鼓勵和支持養老機構獲取醫療服務資質
建議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規定,現有養老機構中凡是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都可根據其發展規模和實際需求,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也可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同時允許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構建多元化資金籌集渠道
資金籌集渠道多元化和政府財政支持長效化,是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要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機制,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首先,建立養老投入資金按財政增長比例逐年增長的動態增長機制,在財政預算內設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將其用于政府示范性養老服務建設項目、資助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援助服務等。
其次,民政部門建立專項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向醫養結合方向發展,對具備一定條件并有可能發展成為養老骨干企業的機構發放貸款并幫助其控制資金風險。
再次,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等社會資本依法開辦各類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通過稅費優惠和補貼支持、提高床位補貼和運營經費補助標準等多種途徑,鼓勵和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可以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
(三)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養老保障能力
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內容,政府部門要從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素質、提升服務水平入手,積極建立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規范養老服務人員管理,逐步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__專業化水平。
1.建立和規范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的管理機制
首先,加強針對在職護理人員的崗位培訓制度,建立在職人員定期輪訓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全面提升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其次,建立薪資保障機制。逐步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工資待遇水平,對薪資結構、薪資增長機制以及福利待遇做出明確規定,進而不斷提高養護人員的職業滿意度。再次,逐步規范針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管理制度,建立起養老服務人員的資格認證、職稱評定體系。同時還要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對養老護理人員加強監管,使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升。
2.提高待遇,將養老護理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
養老護理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必須從提高護理人員工資待遇入手,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穩定人才隊伍。首先,可以通過對相關人員發放護理崗位津貼、護理員職業技能職稱津貼等措施提高其待遇。也可以實行績效工資,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從而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其次,將養老護理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同時規定從業人員可以享受社會保險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增強崗位吸引力,增加從業人員數量。再次,建立養老護理人員人才庫,準確了解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數量、年齡結構、文化水平等,為養老機構提供可靠的人才數據,實現人才資源共享,以合理配置人才資源。
3.建立訂單式培養機制,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建議養老和醫療機構與醫科類大學、職業學院建立長期人才培養和輸送機制,以訂單培養的方式不斷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輸送具有職業醫師或護士資格的專業對口、素質精良的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如此既可以解決一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又能為養老機構輸送人才,從而實現相關院校和養老機構的雙贏。
4.培育和壯大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
積極探索志愿服務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養老服務志愿活動中,同時發展普通志愿者和專業志愿者相結合的志愿服務隊伍,進一步壯大養老助老志愿服務人員數量,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志愿服務和幫助。
(四)有效整合醫療和養老服務資源
1.整合醫療和養老資源
具備醫療條件的大型養老機構,必須設置專門的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不具備條件的小型養老機構,可以與鄰近的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如有需要可以立刻轉診轉院,實現最佳救治。通過醫療和養老資源的雙向融合,形成互補互助的發展格局,避免資源的重復浪費。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和家庭結為定點醫療服務單位
專門為轄區內老年人開展醫療、護理、保健和健康監測等服務。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門診部向以老年康復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方便老年人就醫。
3.鼓勵、引導和培育社會力量興辦集養老、康復、護理等功能為一體的專科醫療機構
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離不開政府、市場、社會機構等多元主體的有效參與。因此,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醫養結合服務等方式,積極培育和壯大民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為解決養老問題提供有益補充。
(五)健全管理機制,保障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可持續發展
首先,在明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服務性質、主體對象和服務范圍的基礎上,統一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標準、設施標準和管理規范,以及從業人員資質、醫保政策等,同時靈活制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準入標準,在場地面積大小、醫護數量匹配、醫療設備設施等方面要區別對待。此外,還要積極制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監管力度,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
【關鍵詞】肺結核;復治肺結核;中西醫結合;扶正抗癆湯;
【中圖分類號】R25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77-02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是威脅全球人民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不完全統計,全球約1/3的人口曾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同時,近年來因不合理治療而死于結核病的人數多達百萬人[1]。雖然治療形勢如此嚴峻,但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復治的肺結核患者成為結核病治療的難點。其中主要是耐多藥肺結核和多耐藥肺結核[2]。目前,復治肺結核主要通過化療手段,但本文旨在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復治肺結核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90例復治肺結核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組如下:實驗組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7-80周歲,平均年齡47.2±13.1)周歲。對照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8-77周歲,平均年齡(43.2±12.5)周歲。經統計分析可知,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發展,治療次數等基本情況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統計分析。
同時,兩組中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簽字同意。
1.2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復治患者;(2)符合中醫治療標準;(3)治療前均進行三次痰涂片細菌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并進行必要的血清學檢測。
排除標準:(1)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糖尿病及器官移植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婦女;(3)同時服用利尿劑或擴血管藥物患者
1.3治療方案
(1)實驗組:采取常規化療方案即:2HS(E)RZ/6HRE(H:異煙肼;S鏈霉素;E:乙胺丁醇;R:利福平;Z吡嗪酰胺)。同時根據中醫辨證用藥原則結合個人體質需要,加服扶正抗癆湯。配方大體如下: 沙參、麥冬、白術、茯苓、黃芪均15-18g,五味子、陳皮、百部、白芨各10g,生地黃、熟地黃各12g,甘草10g。按每周三次,每次1劑,分上下午服用,連服8個月。(2)對照組:按常規化療方案進行。
1.4結果判定標準
(1)治療前后,各組影像學改變。(2)痰涂片,痰液培養結果(3)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5 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以上計數數據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痰涂片及痰培養情況治療期結束時,兩組在影像學檢測無差別(P>0.05),實驗組痰培養及痰涂片轉陰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結果(P
2.2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 以剛接受治療為基本值,接受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在發熱、倦怠、食欲減退、咳嗽、咳痰、胸痛等臨床癥狀改變。其中,實驗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肺結核具有潛伏期長,易傳染、難完全治愈等特點被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雖然多年來廣大醫務人員對其發病、預防、治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非但沒能完全消滅結核病,反而由于不合理治療等原因,使復治患者轉變為耐藥和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在中醫理論中,肺結核被稱為“肺癆”,多由癆蟲感染,導致氣陰兩虛。而復治患者則因病程遷延多時,而至熱毒瘀結,肺陰虧虛,需配伍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化瘀散結的藥物。而本文采用的多味中藥,在臨床使用中,均具有以上一至多項功效,并在配伍使用中可以起到藥效相互促進。由本文實驗可知,在西醫化療的基礎上,配合扶正抗癆湯不僅能起到較好的痰涂片及痰培養轉陰率(p
參考文獻
[1]Sullivan T,Ben Amor Y. The co-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and diabet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PLoS Med, 2012, 9(7):100-110.
[2]魏曉務,景鳳英.耐藥結核病的中西醫研究現狀[J].現在中醫藥,2010,30(6):113-115.
[3]趙攀.中西醫結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進展.右江醫學,2012,40 (5):714-717.
關鍵詞:養老模式 醫養結合型 空巢老人
1研究背景
伴隨銀色浪潮的到來,人口老齡化日益成為牽制我國快速發展的一大因素。在家庭功能弱化、社區服務嚴重不足的情勢下,機構養老將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采用“醫養分離”的方式,研究成果顯示,醫護能力不足,很多老年人的醫護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同時,養老機構的風險回避造成養老機構市場輻射人群出現結構性失衡,最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老人卻被排斥在外。通過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模式進行研究,以期對以上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定義就是“養老院+醫院”,養老院與醫療機構結合,對于老年人出現的危機情況積極做出醫療救助的一種養老模式。該模式目前僅在我國個別試點地區運行,初步形成了養老院中增設醫療機構、養老和醫療機構共同合作、醫療結構內設養老院等發展方式,發展勢頭良好。就運行情況來看,群眾反應普遍較好,對于身體狀況不好的老人子女,更放心父母由醫養結合型養老院照料。相比單純的養老院并不能滿足老人對于醫療的需求,醫院又不能單純作為護理的功能存在,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模式以“醫養”為專注核心領域,充分考慮到老人身體機能的弱化,將軀體上的照料作為最關鍵的環節。
2 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社會需求研究
2.1 失能老人護理問題突出
隨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老年人長期護理問題日益突顯,迫切需要長期醫療護理服務,且需求程度逐漸增加,因而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正在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
2.2空巢老人護理陷困境
我國家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日趨小型化,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家庭人口數少,女性廣泛就業,家庭結構的轉變造成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社會醫療水平進步,老年人壽命延長,“空巢老人”家庭數量增多。老年人身邊經常沒有子女照料,其日常需求、醫護需求、心理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孤寡老人更甚。
2.3傳統機構養老的醫療功能不足
機構養老無法全面滿足老年人的就醫需求,在長期護理中,生活護理和醫療護理是密不可分的。失能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長期護理就更需要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在日常護理基礎上結合醫藥治療、飲食調理、康健護理等更全面的照例。而單一依靠無醫療資質的敬老院的日常護理或社區服務中心明顯無法全面滿足老人長期“醫護+護理”的需求。
2.4社會醫療資源匱乏
大部分具有醫療資質的機構無法為老年人提供長期住院服務,一些疾病恢復期較長和慢性病老年患者需要長期的專業醫療護理,一些老年患者雖可回家修養卻不愿出院,“押床”現象屢見不鮮,事實上老年人賴的不是床位,而是在醫院可以獲得的優質護理資源、享受醫保報銷。雖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對醫療機構投入床位,對醫療設施的配備都給予支持,但對于社會養老問題的緩解來說力度還是不夠。
3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對比分析
3.1與居家養老的對比
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傳統生活習慣,在自己家中進行日常活動,平時由醫護人員上門為其進行提供飲食、清潔、醫療護理等服務的養老模式。社區整合各種服務資源,醫護人員上門服務避免了失能老人行走不便,發生危險的情況。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照料,相比在養老院感情淡薄的感受居家養老更為溫馨自在。其醫療服務相對滯后性恰恰是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能夠補充的。在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下,老人在充足并且有服務人員照料的區域內活動,方便對緊急情況特別是老年人需要救護措施時迅速做出反應,這就彌補了由于無法監測老人在家中的情況,導致不能及時提供醫療服務,影響救治效果這一缺陷。
3.2與社區養老的對比
社區養老是將機構養老的服務引入社區,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主要服務的養老模式,最佳集中點社區將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有機結合。例如像社區老年大學這樣的機構,還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使老年人能夠發揮所長,獲得自我價值的提升,這種享受是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無法帶給老年人的,但醫養結合型在“醫養”方面的特性是社區養老需要強化的,社區養老中的護理功能不及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全面、專業。
3.3與機構養老的對比
目前,投資一所養老機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設施配置、服務質量、醫護人員水平、等方面更需要悉心構建,這就使得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較高。同時,由于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退休金、養老金或子女親屬供養,多數老人經濟上不很寬裕,即使其有意愿入住養老機構卻迫于經濟壓力而選擇更廉價的養老方式,這就造成了養老機構入住率低問題。因此,機構養老具有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特別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醫療在內的各種設施配備能力上也相應減弱。而醫養結合型養老則是注重醫療設施的配備,有重點地建設,醫療護理方便,讓老人和兒女放心,其他方面也有專人照料,相比之下,機構養老服務寬泛卻缺乏重點,容易因為資金影響而偏離重心,反而忽略了老年人真正需求。
4 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運行研究
4.1 存在的問題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存在著較嚴重的供求矛盾。身體狀況較差的失能老人本是醫養結合機構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但調研發現,并非所有失能老人都傾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老人偏好、經濟能力、家庭條件等多因素導致失能老人的養老意愿無法全部轉化為有效需求。
醫療服務層次有待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層次遠高于傳統養老機構,這一大優勢是吸引投資、資源整合、拓寬市場的關鍵。醫療服務層次與發展前景和受眾滿意度密切相關,但實地考察中發現,現有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中能達到較高醫療層次的較少,只有少數專業醫院附屬的養老機構或由醫院直接轉為養老院的才具有較高的醫療服務,大多數醫養結合型養老僅內設醫療機構,醫療水平還達不到專業醫準,醫護水平偏低,在滿足病患老人的需求時,稍顯力不從心。
護理人員嚴重不足。人員短缺是當下養老機構面臨的普遍難題,一方面,條件相對差的機構中,許多護理人員尚未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尚未取得相關專業資質;另一方面,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薪資福利較低,工作量大,即使有優秀的醫護人員,養老機構也難以留住人才。這不僅關系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還影響著養老機構的信譽與發展。因此,醫養結合機構護理人員的短缺成為了機構發展的掣肘因素之一。
4.2發展對策
首先對于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政府應當適當參與并提供政策支持,對于總量供需矛盾的調和,政府應給與政策扶持、物力扶持,增設養老床位、設施,并對于醫養結合的機構進行補助。其次,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自身提升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水平,不同醫療層次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應當分布均衡,尤其應當加大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在這一群體中的比重。最后,在選拔醫護人員時注重對其資質的檢驗,加強對醫護人員崗前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福利待遇,增強其服務意識。
參考文獻:
[1]何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與健康老齡化策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2(5)
[2]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戰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
關鍵詞:老年慢性肺炎;護理;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222-02
肺炎,是指肺部的肺泡出現發炎的癥狀,病程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肺炎。老年人患肺炎后,臨床表現不典型、變化快、多樣化、預后差[1]。老年人反應能力低下,發熱可不明顯,咳嗽不重,痰不易咳出,胸痛也不顯著。相反,可表現出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全身衰竭癥狀,有些體弱者甚至早期出現休克、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2]。目前盡管控制感染可用的強效抗生素已很多,但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仍高達5.6%~13.3%。故對老年人肺炎的治療、護理應引起高度重視,選取我院從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76例老年肺炎患者,研究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老年慢性肺炎在其中的應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在我院呼吸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老年性肺炎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患者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為73.78±10.26歲。全部患者均經X線胸片或胸部CT及實驗室檢查,符合肺炎診斷標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高血壓3例,冠心病2例,腦血管病偏癱1例,糖尿病2例,合并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者9例。老年人慢性肺炎表現常不典型,表現為全身無力或以精神癥狀為首發,或以惡心、嘔吐、突然暈倒,腹瀉等非呼吸道癥狀,少數病例發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紫紺、血壓下降、心率增快。
1.2 實驗分組:患者按性別、年齡、病程等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護理實驗組和普通護理組,每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兩組患者在各指標中均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均接受1.3所示方法進行治療,中西醫結合護理組按照1.5所示護理方法實施,普通護理組接受一般護理。
1.3 治療方法:針對個體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選用對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療效較好的阿莫西林和第二代頭孢菌素控制感染,同時平喘解痙,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低流量低濃度持續吸氧,酌情應用呼吸興奮劑,并予對癥支持治療,穿琥寧凍干粉針6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1次每日,10d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療效判斷 痊愈:癥狀消失,肺部羅音消失,x線肺部陰影消失,血常規恢復正常。好轉:癥狀好轉,肺部音減少,X線肺部病灶明顯吸收,血常規改善。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x線及血常規無改善。
1.5 中西醫結合護理
1.5.1 常規護理觀察:由于老年慢性肺炎患者肺生理功能日漸衰退,咳嗽反射差,組織彈性減退,使排痰功能降低,呼吸系統咳嗽咳痰、氣喘胸悶等癥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發熱不明顯,肺炎表現不典型,需密切觀察其病情的發展變化,在日常護理當中應時刻注意老年患者的大小便顏色性質、水電解質狀況、意識心律心率的變化。注意病房的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流通,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冷空氣直吹或對流。觀察及記錄患者的身體指標,如有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溝通[3]。
1.5.2 心理護理:由于老年慢性肺炎屬于慢性病,病程長、反復咳痰,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反復,久而久之會引起體質衰弱,甚至有些嚴重的患者導致長期臥床不起。老年患者容易產生多重心理壓力,由于長期治療使醫療費用負擔加重,特別對于家庭情況較差的患者容易導致對家庭成員的內疚感,喪失治療的動力。一方面對于自身經歷了長期的病痛折磨,深知其痛苦,往往存在恐懼心理,容易造成老年人的緊張、易急躁、心煩等情緒反應和悲觀心理。每到發病季節,因害怕發病而緊張不安,加上病情的影響,體質變得更為虛弱,由此產生惡性循環,使得老年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狀態不斷下降,而這些不良心理狀態又影響疾病的康復[4]。針對上述情況,護理過程中注重對患者的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導,要熱情關心,耐心引導,幫助病人樹立戰勝頑疾的信心。怡情悅志,保持心情舒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疏導不良情緒,防止七情內傷,家屬盡量避免不良情緒刺激患者。
1.5.3 飲食護理:老年慢性肺炎患者一般體質較差,免疫力低下,胃口較差,飲食攝入少,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鼓勵患者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水產品,飲食有節,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忌辛辣,肥甘厚味、海鮮類食物,嚴格戒煙忌酒,以免邪從內生。其主要遵循以下幾點:(1)恢復期要忌煙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避免產生刺激,造成過度的咳嗽[5]。(2)合理搭配。按照患者自身環境,為患者合理搭配飲食,以提高足夠的營養。(3)平時盡量多飲水,有利于利濕化痰,及時排出痰液。(4)肺炎常伴有高熱,機體消耗甚大,故應提供高能量,進食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強人體抵抗力。
1.5.4 康復護理:戒煙戒灑,積極治療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減少肺部疾病發作的機會。堅持鍛煉,增強肺功能,全面增強體質,可通過慢跑能使全身得到運動,可防止肺組織的彈性衰退,亦可練習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增強體質的健身運動,又是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人體有很多穴位對防治慢性肺炎有作用,如太淵穴。太淵穴在腕掌側橫紋橈側端,摸上去有脈搏跳動的地方,它是肺經的原穴,穴性屬土,土能生金,金對應肺臟,所以對肺部疾病有著不可忽視的調理作用,是治療慢性肺炎的常用穴位。居家護理慢性肺炎患者可每天用拇指按摩對側太淵穴數次,每次以感覺酸脹為佳,對緩解病情有好處[6]。
1.5.5 家庭-醫院互動護理 利用波太奇計劃理論實現家庭和醫院互動護理,護士可通過與患者家屬溝通協商,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與家屬共同制訂出一套患者家庭護理方案,由護士對家屬進行示范護理訓練,家屬可在家中進行患者的護理并定期做好護理記錄,為下一次協商制訂新訓練方法提供依據,反復如此針對患者情況建立不同的護理方案,逐漸改善或達到康復水平[7]。
1.6 統計和分析:所有統計在SPSS12.0軟件上完成,計量資料采用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對照組38例,顯效率31.6%,有效34.2%,無效34.2%,總有效率65.8%。實驗組38例,顯效率50.0%。有效28.9%,無效21.1%,總有效率78.9%。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
2.2 兩組x線胸片比較:兩組患者2個療程后,進行X線胸片檢查,對照組38例,陰性16例,陽性22例,恢復率為41.5%,治療組38例,陰性25例,陽性13例,恢復率65.8%,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老年慢性肺炎是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60歲以上患慢性肺炎比30~40歲的人高6~7倍。7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有1/4與肺炎有關,老年人氣管與支氣管纖毛數量減少,清除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減退。慢性肺炎的特點是周期性的復發和惡化,呈波浪型經過[8]。由于病變的時期、年齡和個體的不同,癥狀多種多樣。全身及呼吸道的免疫機能減退;老年人患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的多,容易合并肺炎;因腦血管意外、外傷和衰老而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老年人患慢性病較多,如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慢性心衰等易發生呼吸道感染;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次數增多,增加了患吸入性肺炎的機會[9]。老年人患肺炎后,臨床表現不典型、變化快、多樣化、預后差。由于老人反應能力低下,發熱可不明顯,咳嗽不重,痰不易咳出,胸痛也不顯著。相反,可表現出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全身衰竭癥狀,有些體弱者甚至早期出現休克、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化驗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可能不高,但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增高。由于老年人各臟器的基礎功能較差,一旦合并肺炎,可以累及多個臟器,出現多米諾骨牌現象,以至于發展為不可救治。
由于老年人慢性肺炎癥狀看來很輕,但可驟然轉重;易反復發作,反復感染,病程長,老年人的肺炎隱襲發病,起病癥狀輕,臨床表現多樣化,易誤診,并發癥多及致死率高。傳統單一護理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結合中西醫特點多重手段對老年慢性肺炎患者護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西醫治療迅速,可快速的殺滅肺炎致病菌,減少致病源,而中醫重視調理,通過加強患者的體質,達到御敵于外的作用,兩組相互結合護理可有效的改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發病情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遙.慢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20(7):500-503
[2] 宋偉.局灶機化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1(3):49-51
[3] 李月梅.老年性肺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3):379-380
[4] 姜靜,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狀態探討及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0, 17(10):135-137
[5] 穆林茹.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護理體會[J].中華中西醫學,2006,4(2):88-91
[6] 馮云霞.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的家庭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7,11 (14):30-35
[7] 鄧紅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炎120例臨床觀察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12(8):76-77
新課程來臨的時候,我們在理論上對教師進行了多輪的培訓,也采取多種形式研討與交流。可是我們的多數課堂濤聲依舊,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分。現在,教師牢騷滿腹,把矛頭指向改革。而我認為,改革沒有錯誤,問題出現在倡導改革的同時,忽視了教師基本素養的提升。語文是詩意的語文,一個語文教師也應該是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
什么是詩意的語文教師呢?詩意是充滿激情的,不僅要有理論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語文教師,除了讀教材、備好課外,幾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他們可以說出諸多了理由。尤其在小學,他們認為語文教學知識簡單,無非是識字、寫字、讀文、背誦、習作等,把這些教好了,小學語文也就不成問題了。其實,小學語文看似簡單,可是它包容豐富的內涵。語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們面對鮮活的生命,你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與能力,還有方法與過程,更重要的情感與態度。
一個語文教師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生命成長。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質與精神。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我們滿足不了孩子的物質需求,那么輸入給孩子的精神就顯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從哪里來,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靠教師人格的影響和人性的發揮。教師的崇高在于無私的奉獻,在于愛心的流淌,在于對孩子的尊重。“你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是一個教師永遠追求的教育境界。語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科,如果說一個語文教師,沒有豐富的情感,沒有優美的語言,沒有應變的智慧,怎么能駕馭課堂,怎能讓孩子喜歡語文。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到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體態,你的眼神,你的笑臉,你的手勢,你的語言……都能給學生心靈的震撼。
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厚的文化內涵。不說通曉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學、史政、科學、哲學等。我聽到過這樣的語文課,課堂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教師采用的策略都是“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實在回答不了的,把問題留下,課后自己解決。也許有人說,這恰恰是教師的高明,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我認為不完全是。課堂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教師該解答的要解答,該告訴的要告訴。把一切問題推卸給學生,教師是不負責任的。從另一角度來看,不得不懷疑,這位教師也回答不了。如果我們的教師都這樣上課,那么我們的教師真是個“大老爺”了。這個“大老爺”誰都能做。
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老師。我的小學經歷了幾位教師,我暫且不責怪那個年代,但是,教師素質各有高低。有一個教師,整天的罵罵咧咧,說話冷嘲熱諷,土話、粗話口不遮攔。學生幾乎是在馴養中成長的,那么,誰還能喜歡老師,誰還能喜歡語文。有一個教師,言談拘謹,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在日常的用語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學素養,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詩,一個典故,一個成語,都成為我們課下效仿的經典。這個老師看起來有點“文皺”,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們確實受益很多。我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最大的樂趣。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藝術是技能與智慧的完美結合。藝術包括處理教材的藝術、課堂設計的藝術、教學方法的藝術、處理問題的藝術,以及語言、板書、操作等藝術。所謂藝術就不是大眾化的,突出的是個性與新鮮。譬如,同樣課前導入,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直撲主題。而有的教師,總是從兒童的興趣與認知出發,讓兒童漸入佳境。藝術是不斷變化與創生的,一個方法藝術再好,但反復的運用,學生沒有了新鮮的感覺,藝術也不能稱為藝術了。我讀師范的時候,有一位校長在做報告的時候,很會用詞,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氣爽……”我們起初感到校長很有文采,可是后來發現,每次報告都少不了這幾句。于是,成了我們笑談時的話柄。
一個充滿生機與樂趣的課堂,教師要有好“點子”,這“點子”就是藝術。同樣是組織教學活動,有的教師是簡單照搬,甚至是反復操作一個模式。而有的教師總能創設出富有個性組織形式。又如閱讀方式,如果總是一個模式:復習—導入—學字—讀文—作業。學語文就像走程序,學生還有什么興趣可言。所以藝術,是智慧與技能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