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科目一學習材料優選九篇

時間:2022-12-09 00:37:5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科目一學習材料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科目一學習材料

第1篇

【關鍵詞】“校訊通”;學生認同度;移動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10―0026―06

隨著“校訊通”的普及和推廣,甘肅地區許多中小學都開通了此項業務。“校訊通”提供了平安短信、家校互動、親情電話、移動教務等服務,不僅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溝通渠道,也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為了及時掌握“校訊通”業務的應用現狀以及學生對移動學習的潛在需求,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移動信息技術助力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組于2010年4月6日至23日,相繼在甘肅省白銀、蘭州、金昌等地市中小學深入開展了實地調研訪談活動。課題組根據校訊通的功能和業務設計了《移動信息技術助力教育信息化――學生用戶調查問卷》,問卷在正式實施時,充分考慮了地區、學校、年級等差異性,采用分群抽樣的辦法抽取了甘肅省白銀市、金昌市、蘭州市等12所學校,共計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61份,另外還選取一些學生,進行了面對面座談、個案訪談,并對訪談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一 學生樣本的基本情況

學生是“校訊通”使用影響的最終對象,也是本次調研的主要變量。在回收的學生問卷中填寫性別一欄的學生人數為554人,缺失7人,其中男孩為257人,占總人數的45.8%;女孩為297人,占總人數的52.9%;男女比例分布為1:1.16,學生性別比例比較平均,符合抽樣研究的隨機性。

在回收的學生問卷中填寫年級一欄的學生人數為557人,缺失4人,被調查對象分別分布在九個年級。調查人數較多的是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一。

二 學生對校訊通與移動學習的認同度

(1)學生最認可的“校訊通”業務是緊急情況下與家長聯系、完成作業和獲得更多學習資源

在對于“校訊通”業務的認同度方面,對“校訊通”積極正面的選項,學生“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合起來分別達到了六成以上(見表1),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d.讓我在緊急情況下更便捷地與家長取得聯系”、“f.讓我的作業完成率更高”、“g.我可以及時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這反映了學生對校訊通的業務的普遍認可。

對負面的兩個選項i與j,有25.1%的學生擔心校訊通的使用會使自己失去隱私,28.2%的同學不喜歡老師經常向家長通報在校的情況。這提醒校訊通在提供服務時要對學生必要的成長隱私空間進行考慮,不能完全扼殺對學生自我成長精神的培養。由統計可見,大多數學生認為“校訊通”業務對自己有幫助,業務存在有價值。從訪談中也能發現學生對“校訊通”業務的認可,他們認為:“校訊通業務方便了父母跟老師的溝通,支持將一些在校的基本信息如考試情況、成績單、到校情況、在校表現等發給家長。”

(2) 六成以上的學生對移動學習感興趣

學生對“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隨時隨地瀏覽學校的專題學習網站,下載有關的學習資料,進行閱讀”的學習方式認同的達到了74.8%,說明學生很喜歡用移動設備獲取資源,進行相關學習。

如果“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登陸學校的專題學習網站,就某個感興趣的學習問題發表自己的疑問、意見和見解,并可以隨時收到學校老師或者其他同學的回答和評論”,有70.4%的學生表示支持這種應用方式。也有20.8%的學生對這種應用方式持無所謂的態度,有8.8%的學生持反對態度。總體而言學生對移動學習的這種應用方式還是比較支持的。

如果“參與到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通過手機等移動學習系統,借助于學校專題學習網站,和小組伙伴在真實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討論、協作、探索自然科學的奧妙”,愿意的學生達到了70.3%,其中有36.9%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系統,隨時就學習、生活以及和伙伴們交往的煩惱問題向父母或喜愛的老師、心理輔導員老師傾訴和交流,并能夠即時得到他們的幫助”,愿意的學生有68.1%。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系統,隨時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拍成照片、視頻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其他伙伴分享”,愿意的學生占60.1%,其中有31.1%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隨時隨地下載老師的教學要點或教學視頻片段,就某些知識點重新學習”,愿意的學生高達74.7%,其中有38.8%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直接把家庭作業到學習網站,并及時了解到老師對作業的評改意見”,愿意的學生有59.4%,有28.7%的學生對這種應用方式表示無所謂,有11.9%的學生表示反對。

通過對問卷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利用移動信息技術設備進行移動學習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和需求,在學科課程學習中他們非常愿意和渴望使用移動學習的各種資源和工具。

三 學生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情況

(1) 高年級學生手機擁有量大于低年級學生

關于手機擁有量的問題,在被調查的561人中有548人回答,其中擁有手機的人數是223人,占有率是40.7%。根據B/A值不同(B/A值是指這個年級“擁有手機的人數占擁有手機總人數的比值”與“年級的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比值”的比,B/A值越高說明這個年級的手機擁有量越高),手機擁有率從高至低的年級是初中二年級(2.29)、高中二年級(1.98)、高中一年級(1.69)、小學六年級(1.20)、初中一年級(0.89)、小學五年級(0.75)、小學三年級(0.42)、小學二年級(0.40)、小學四年級(0.33)(詳情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小學階段手機擁有量最高的是小學六年級,小學五年級次之。這兩個年級擁有手機量比較高。而小學一年級至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手機擁有量比較低;在初中階段,初中二年級的手機擁有量最高,在所有調查的年級中擁有量最高,比值超過2.0;在高中階段各年級手機擁有量相差不大,但是擁有量都很高,都超過1.50。由此可以看出,中學學生手機普及率高于小學,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開展移動學習,中學可行性高于小學。問卷調查中有325人沒有手機,占調查總人數的59%。在沒有手機的被調查者中,70%的人希望擁有一部手機,主要理由是能夠與他人溝通。30%的不希望擁有的人主要認為有手機會影響學習。

(2) 學生經常使用的移動數字設備是手機、MP3系列、筆記本電腦和數字學習機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學生經常使用的移動數字設備是普通手機和MP3/MP4/MP5/Ipod中的一種,其次是筆記本電腦和數字學習機。其他的數字設備如3G手機、上網本和個人數字助理學生是很少使用的。手機作為溝通的工具是必備的移動數字設備,占40.7%,MP3等播放器也是學生喜歡的數碼產品,占有量為32.6%,筆記本電腦的擁有率為22.3%,數字學習機為23.4%。這些設備是學生最常用的數字設備,價格比較便宜,一般的家庭都能夠承受。為了孩子的成長,許多家長愿意為孩子購買,但是有些家長為孩子購買了設備后,并不知道怎樣使用,所以不能給孩子以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3) 學生常用的獲取資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筆記本電腦、普通手機和數字學習機

對于學生常用哪些工具來獲取信息,一般來說學生常用什么設備,那么他獲取資源和信息一般就是用這些設備,但是順序是有變化的。學生常用的獲取資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筆記本電腦(23%),普通手機(22%),數字學習機(18%)。

眾所周知,只要能夠與互聯網聯通,那么就能夠獲取海量的網絡資源,筆記本電腦,特別是近幾年興起的上網本,基于其功能完善,性價比良好、市場銷售額逐步擴大等原因,成為小學生主要的資源獲取工具。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手機也能夠通過GPRS等形式與互聯網聯通。調查中,手機是第二大獲取信息和資源的工具。

可見,能與互聯網接入的移動終端都是大家喜歡應用的,也是最有可能應用和開發移動學習的工具,只要能夠滿足隨時隨地的學習,充分實現互動,就可用于移動學習。雖然3G手機的占有率比較低,但是隨著3G技術的發展,3G設備、iPhone\iPad等便攜式產品將是移動學習設備的發展趨勢。

(4) 開展移動學習要改變學生僅將手機等設備作為通訊娛樂工具的觀念

在調查問卷設計的10個手機使用的業務功能中,最普遍使用的是打電話、收發短信、玩游戲和聽音樂這四項傳統的業務。而“向其他人請教學習問題”和“查單詞、生字”這兩項是經常使用、偶爾使用和從不使用平分秋色。收發彩信、瀏覽網頁、在線課程學習和下載課程學習資源只有一部分人經常使用,甚至有少部分人幾乎天天使用。說明在移動數字設備上開展移動學習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要改變學生將手機等設備僅僅作為通訊娛樂工具的傳統觀念。

(5) 大部分學生在空閑時間使用手機

學生在使用手機的時間上,大部分人選擇的是“寫完作業后的空閑休息的時間”,占61%。緊隨其后的是“在家學習時”和“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分別占13%和10%。這說明手機等移動數字設備更適合學生在生活中、在空閑時間、在零碎時間非正式學習。

四 學生對移動學習的需求分析

(1) 學生最希望通過手機獲取的信息內容是課外讀物和課程學習

不同的人群的關注點不同,想獲取的信息也不同。學生希望通過手機獲取最多的信息內容是課外讀物和課程學習。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手機獲取的信息之間差異不顯著(表3),男生最想獲取的信息是課外讀物,占到23.3%,而女生最想獲取的信息也是是課外讀物,占到25.1%,但是相比之下男生比女生更愿意獲取娛樂游戲方面的資訊。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想獲取的信息差異性顯著,小學學生最愿意獲取的信息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外讀物,課程學習和娛樂游戲,而初中和高中學生最愿意獲取的信息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外讀物,新聞資訊和生活百科。這反映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周圍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在設計移動學習內容時,小學階段要考慮娛樂性,更多的采用“娛教”的學習內容形式,而在初中和高中要逐漸注重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2) 七成以上學生愿意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

移動學習能夠給學生提供任何地點、任何時候、任何方式的學習,學生對通過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的態度,反映了他們對移動學習的需求。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73.82%的學生愿意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認同趨于一致(表4)。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下載資料的方式都表示愿意與接受,小學生達到了75.3%,初中生達到了76.5%,高中生達到54.8%。

(3) 大多數學生希望通過手機或其它移動設備接收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

在回答問題的537名學生中,對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接受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的學生達到了395,有33.76%的學生完全贊同,有39.11%的學生贊成,兩者所占的比例相加達到了72.9%(圖3),所以學生是很愿意利用手機來進行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的學習的。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過這種方式接收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對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課程內容的方式的態度逐漸降低。

(4) 小學階段最愿意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是視頻,而高中階段是文字材料

不同形式的學習材料呈現形式,對學習效果有不同的影響,根據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學習應該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發展。教學應該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抽象。在“你喜歡在手機上使用哪些形式的學習材料”選項中,選擇視頻的為49.6%,選擇文字的為47.6%,選擇動畫的為40.5%,選擇圖片的為26.1%,選擇聲音的為25.5%。

視頻是大家最喜歡的學習材料呈現形式,因為視頻和上課一樣,有聲音和圖片還有文字相結合,給學生呈現的信息比較多。學生觀看視頻學習就像和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而文字是排在了第二位,僅次于視頻并且和視頻相差無幾。文字是傳統的信息表達形式,學生都習慣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所以排名仍然排在前列,這為開發移動學習資料提供了可能。

作為圖片和聲音相對于前三項就顯得差些,因為圖片和聲音給大家提供信息的形式是單一的,并且視頻包括圖片和聲音,因此效果比單一的圖片和聲音有很大的優勢。

統計分析發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對希望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不同,小學階段最愿意獲取的材料形式是視頻,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最愿意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是文字材料。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形式的認同度不同,男孩最想獲取的是視頻,占到了27.7%,女孩最愿意獲取的是文字材料,占到了24.95,這反映出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信息的呈現形式的喜好存在顯著差異。

(5) 學生希望自己需要的時候用手機查詢學習資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設定時間段發送

學生認為發送學習資料的時間為自己需要的時候用手機上網查,占到了38.6%,其次是根據自己的習慣設定時間段發送,占28.4%(表5),所以移動學習要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學習資源供學生在需要的時候查詢,并且要根據學生的習慣發送學習內容。不同階段的學生對發送資料的方式差異顯著,隨著年級的增高,他們最不愿意接收的方式就是系統隨機發送,高一學生愿意接收的僅為4.2%,高二學生為7.1%,同比小學四年級為18.2%,六年級為19.9%。不同的學生性別對發送資料的方式差異性不顯著,都最愿意在需要的時候用手機上網查詢,男孩為40.8%,女孩為36.9%。

(6) 學生基本接受通過短息的方式進行交互式測試

基于課堂教學的交互式測試對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這種交互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反饋,然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在調查中發現,65%的學生愿意通過短息的方式進行交互式測試(表6)。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交互式測試的認同度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減弱,高中學生對此大多持無所謂和反對態度,說明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的方式和對學習內容的接收形式有顯著的差異性。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交互式測試,鞏固所學內容,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的認同度趨于一致,65.4%的男孩,66.8%的女孩對這種方式表示愿意接受。

(7)學生希望通過移動設備接收知識點和學習重點

不同的學習材料,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輔助作用,能夠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希望獲取最多的學習材料是考試的知識點,占到了23%,其次是學習重點。所以移動學習要盡可能把學習內容簡化為學習重點和知識點傳輸給學生(圖4)。

(8)學生最愿意通過移動設備學習的科目是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性,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重視思維推理能力,語文、思想品德等學科重視概括、識記,英語學科則重視日常練習交流能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最愿意通過移動設備學習的科目是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但所有課程之間的顯著性差異不大(圖5)。

相比之下,不同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喜歡通過移動學習學習不通的科目,之間差異性顯著,小學高年級學生最喜歡通過移動學習學習的科目是語文,其次為數學和英語。初中生最愿意學習的科目為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高中學生對通過移動學習最喜歡學習的科目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高一學生最喜歡學習的科目為數學,高二學生最喜歡學習的科目為英語。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移動學習學習的科目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喜歡學習的科目為數學,占到了27.5%,女生喜歡學習的科目為語文,占到了24.9%,這表現出男女生由于性別的差異,喜歡的科目明顯不同,男生更加喜歡學習抽象思維型的科目,而女生則喜歡學習背誦,記憶類感性科目(表7)。

第2篇

近幾年來,蘇北地區與蘇南、蘇中在高考上的差距呈擴大的態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南北學生語文素養的巨大差距。就我校的情況而言,學生片面地把學習等同于做練習題,很少能主動的閱讀好的文章和書籍,普遍存在著的語言感悟力不高、想象貧乏、思想低幼的問題;各科老師都反映不少學生不會審題、不會分析材料,語文的缺位嚴重制約了其他科目的學習。解決以上問題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增加“高品質的閱讀”。

所謂“高品質的閱讀”,首先是選擇高品質的閱讀材料,不是消遣休閑的文字,而是有嚴肅思想性或精湛藝術性的文章、作品。

其次,“高品質的閱讀”就是要我們用心去讀,能品出語言的精妙、思想的深刻、生活的多彩、生命的可貴、自然的神奇,能起到增廣見聞、優化思維、促進思考、啟迪人生、催人奮發的作用,能使讀者體悟出言下之意、言外之旨,在體驗作者表達之妙的同時,也讓自己學會美妙地表達。閱讀不僅僅為了增益學業,更是為了改善人生、滋養精神。

第三,“高品質的閱讀”要閱讀者做筆記留下痕跡,要摘取文章中思想和語言的精華,歸納整理文中的內容,記住一些特別精警的文字,寫一寫讀后的心得體會。

由于平時在校期間各科學習任務十分繁重,暑假成了廣大同學最寶貴的閱讀時機,望全體同學抓住機遇,認真按要求實施暑期閱讀計劃。

暑假錄取的新生:《紅樓夢》(建議用長春出版社無障礙閱讀版)《邊城》《老人與海》《歐也妮·葛朗臺》。

高一年級:《三國演義》(建議用長春出版社無障礙閱讀版),《語文讀本》(必修1—4),《閱讀年選》(本學年學校統一配發),《吶喊》。

高二年級全體學生:《語文讀本》(必修5),《史記選讀讀本》,《家散文選讀讀本》,《語言規范與創新》選修教材,《閱讀年選》(本學年學校統一配發)。

高二年級文科生:要通讀《三國演義》《紅樓夢》(未買書的同學建議買長春出版社無障礙閱讀版),《哈姆萊特》,《茶館》等10部指定篇目。

要求:

(1)準備一本可以長期使用的筆記本,閱讀時要做讀書摘抄,并寫3篇讀書筆記(每篇不少于400字)。

(2)大部頭作品要適當對其人物、情節做梳理。

(3)文科生可自備一本高考附加題學習材料,閱讀名著時配合使用。

第3篇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EI Yuting, WENG Tinghua

(Xuzhou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refers to learners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eful, consciously make complex scheme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 initiative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minent features, process and procedural. Preview, understanding, review the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finish machining strategy is abl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important strategy.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ive strategy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有效的學習策略往往可以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僅教師需要加強對小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而且學生更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主意識,積極主動地探尋適合自身實踐特點的有效學習策略。

1 學習策略的概念與特點

何謂學習策略?目前學術界尚未給出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系統完整的定義。從教育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為了切實提高自身學習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1]簡言之,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有目的地影響自我信息加工的過程。由于學習策略主要是依據學習方法的具體特點而制定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既要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區別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學習策略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1 主動性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主動運用學習方法的過程,因而具有主動性的鮮明特征。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不能夠熟練運用學習策略,他們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什么,然后根據自身水平與能力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小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的階段,以及面對沒有接觸過的學習任務時,往往并不能迅速決定采用何種學習策略,而是要對學習過程進行主動思考后,才能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

1.2 有效性

學習策略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存在的,一道題目有多種解法,但總有一種最快速得到答案的方法,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方法。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機械化的問題,一味的接受老師的灌輸,不去主動思考學習的過程,這就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當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過程的積極性,誘導學生主動掌握學習策略。

1.3 過程性

學習策略的運用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學習策略體現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每個階段,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在具體學習階段應該運用哪種學習方法。例如,在記憶背誦英語單詞時,通過反復誦讀,在一定的時間內也能記住,但如果?用分散記憶或者聯想記憶的方法,就能在記住單詞的同時節省大量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果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效使用學習策略,其自主學習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1.4 程序性

小學生在使用學習策略時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他們在面對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環境時,需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但在解決同類型的問題時,則可以運用已經形成的學習策略。例如,PQ4R學習方法將學習過程分為預習、提出問題、閱讀、思考、背誦、復習六個步驟,其程序進行有助于學生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為學習材料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法。由此可見,PQ4R學習方法其實就是學習策略程序化的結果,學生可以在運用此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特點融入其他的學習策略。

2 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

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加強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如何有效地加以培養是教育屆一直在思考探究的問題。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究,我們認為,可以運用預習策略、理解策略、復習策略、組織策略以及精加工策略等,來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2.1 預習策略

預習策略是一種提前熟悉課本與知識的一種被普遍采用的學習策略。教師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預先的研究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教學導入,從而再讓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課前預習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之中,一方面是因為它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能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它對學生后期復習能夠形成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當然,預習不能盲目地進行,教師要給學生明確提出以下要求:第一,預習什么的問題。預習策略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總體任務,然后根據總體任務目標的指引分化成小任務一個個完成。第二,時間控制的問題。預習與具體學習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屬于學習者的自學準備,而后者是老師或者通過其他媒介進行學習,顯然后者所花的時間更長。預習就是提前熟悉知識點的過程,要與具體學習區別開來。第三,怎樣預習的問題。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預習過程中,要做到眼睛進行觀察,腦袋進行思考,手上的筆圈圈畫畫。唯有把看、做、思三者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2.2 理解策略

所謂理解策略,是指人們利用語句的一些線索用"走捷徑"的方法對句子進行解釋。由于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理解水平還未成熟等方面原因,所以想要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就必須學會運用理解策略。理解策略可分為兩大類――句法策略和語義策略。[2]所謂句法策略,是指利用句法結構中的線索來理解句子。例如,根據詞語的詞性來確定后面會出現什么結構,相較于教師生硬地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該方法能夠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牢固記憶。所謂語義策略,責任是指根據詞的意義來確定名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和相互關系。當然,語義策略并不是說單單只看詞語的意思,而是要結合句子的結構來分析。如果單單看詞語的意思,那么理解將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要善于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做不同的改變。但總體而言,理解策略可以使小學生以比較快的速度來理解句子,因而是其必須掌握的一個重要策略。

2.3 復習策略

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忘是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的,但其進程具有不均衡性的特點,往往是先快而后慢。基于此,知識的掌握不僅要靠理解,更要注意及時復習。據調查,目前大多數小學生雖然形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但卻沒有養成定期復習的習慣。另外,小學生在學習過程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較多,因而他們必須掌握良好的復習策略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有效復習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分散復習而不是集中復習。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還沒有主動復習的意識,因而教師在復習策略中起到了引領者的作用。然而,由于許多教師為了教學進度,平時不帶領學生進行復習,而是臨近考試時才進行集中復習,雖然這種復習可以很快起作用,但往往更多的是應付考試而已,其效果必然差強人意。而分散復習更有利于學生記憶知識,并且能夠節省復習時間。因此,在平時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在結束一個單元后就對學生進行復習,以便往后更好的復習。第二,難易學科合理搭配復習。小學生都有自己擅長或者不擅長的學科,對他們而言,科目復習起來有難有易,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將自己的薄弱科目與優勢科目列舉出來,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安排。如上午復習薄弱項目,感覺疲乏時再復習優勢項目。如果一段時間內只復習一門學科,就會很容易影響其復習情緒,降低復習效果。

2.4 組織策略

所謂組織,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系將它們密切聯系起來。由此,組織策略指的就是整合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有助于自己學習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不注意前后知識之間的關聯,往往導致前后知識的脫節,無法形成有機聯系的知識系統。從小學生日常學習實際來看,常見的組織策略主要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概括歸納等四種,其中利用圖形和表格對小學生而言是最為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實際,他們往往更容易接受圖表這種形象思維方式,而像列提綱或者概括歸納性的純理論的方法,則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長期持續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組織策略的指導時,一定要善于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熟悉小學生的“學情”,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發揮組織策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高效地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牢記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

2.5 精加工策略

第4篇

1. 做好復習準備工作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準備。期末考試也是一樣,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復習前,我們應該至少完成如下三方面的工作:明確復習內容,收集復習資料,制定復習計劃。

期末復習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查漏補缺;二是知識系統化;三是強化記憶。為此,我們應根據各科知識特點,明確自己的復習內容。例如七年級上期語文復習就可分為字音字形、文學常識、課內閱讀、課外拓展、作文等幾個部分;生物科按章節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三章。

收集復習資料就是將一學期使用過的各種學習材料收集整理好,如課本、練習冊、考試卷等,避免出現復習時因翻找資料花去了大半時間情況。有的同學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煩意亂,情緒被影響,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準備資料一定要做到及早、完備兩點。

制定好切實有效的復習計劃是高效復習的關鍵。同學們可以制作一個表格,并用數字列出每項學習任務的順序,確定具體的復習任務及完成時間以(七年級上期為例,如表所示)。

2.要突出知識的全面性與重難點

將知識的系統化是復習的一大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是必須注重知識的全面性。所謂全面性就是復習時不留死角,要將課本內外學習過的知識點都復習到,即使是課文下面的小注釋也不能輕易放過。重難點則包含科目本身的重難知識點和一些科目間的聯系。

3.貴精不貴多

兵法精粹在于集中兵力,各個突破,強調“傷其十指頭,不如斷其一指”。在復習中我們可以此為借鑒,每次復習只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來進行,對這個中心知識點做到全面、透徹、融會貫通。

復習時,要看、要想、要寫、要查資料等,是比較費時間的。因此,需要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和比較安靜的環境,否則,就會影響復習的效果。平時找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很困難,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的辦法。

4.科學安排復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復習任務繁重、時間緊張,有些同學因為平時不努力,只好熬夜學習,弄得第二天上課沒點精神,真是得不償失。因此大家在復習時要科學的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每天的復習,應遵循先易后難,文理交叉的原則。如每天早上讀半個小時語文或英語,然后做數學練習,做到文理科內容交替學習,這樣大腦不容易疲勞,學習效率也高。當然,你也可以從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學科開始復習,容易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幫助消除畏難情緒。接下來,學習就會順利多了。此外,還應參加些體育運動,如每天早上晨跑十幾分鐘,星期天下午打打球等。因為適當的體育鍛會精力充沛,學習效率更高!

第5篇

根據市人事局、財政局《關于提高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管理經費標準問題的通知》(京人退〔1991〕第7號)精神,現對提高民政部門管理的退休人員管理經費標準及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由民政部門管理的退休、退職人員每人每年的管理經費標準由30元提高到100元。

二、管理經費主要用于印發學習材料,召開各類小型座談會,購置服務管理工作的必要用品,表彰獎勵在管理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先進管委會,管理小組以及退休后積極參與管理工作并有突出成績的退休人員,進行調查研究、走訪慰問等項。

三、管理經費每年由區、縣財政撥區、縣民政局,由主管退休人員工作的部門提出具體使用意見。

第6篇

關鍵詞:認知負荷理論;高級財務會計;教學設計

一、問題的提出

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是研究采用何種信息表述方式來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效率的一種理論。該理論假設人類的認知結構由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組成,前者是信息加工的場所,容量有限;后者是信息儲存場所,容量幾乎是無限的。一般而言,認知負荷分為三類,即內部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和關聯認知負荷。內部認知負荷受信息基本特征影響,其大小取決于學習材料與學生專業知識之間的交互作用[1],換言之,學習材料的難度、深度和廣度都會影響學生工作記憶的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是一種非固有的、由教學設計者所影響的認知負荷[2],它主要是因教學設計不當而引起的超過內部認知負荷的一種額外負荷;關聯認知負荷與圖式構建及圖式自動化的過程相關[3],這是因為我們所學習的知識大多以圖式的形式存儲于長時記憶中,圖式構建后經過大量實踐將進一步自動化,且為其他工作任務釋放空間,新任務則因獲得釋放的工作記憶空間而得以被容納。上述三種認知負荷相互獨立,三種認知負荷之和便是學生承受的總的認知負荷。

認知負荷理論一提出便廣泛應用于教學設計。國內外研究學者針對如何利用認知負荷理論促進有效學習進行了大量研究。Pollock et al. (2002)認為,如果將所有需要的信息元素傳遞給學生,會淹沒學生有限的工作記憶,降低其學習效率。因此,應通過獨立交互元素教學法(Isolated-interacting elements learning)來減少認知負荷[4]。Gerjets et al. (2004)的研究證明,通過樣例和模塊化結合的學習,可以降低學生的內在認知負荷[5]。Renkl et al. (2004)認為從早期學習到后期獲取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樣例研究常被用于認知負荷的研究中,降低認知負荷的有效途徑是,隨著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 基于教學的中央執行者逐步隱退用,完整的樣例可由部分完成的樣例來代替,部分完成的樣例可由問題來代替,直至實現問題解決[6]。我國學者龐維國(2011)認為由于認知負荷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分別是學習材料的性質、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學生已有的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調控學生學習中的認知負荷,適度采用真實學習情景和材料,科學設計多媒體課件,同時關注因經驗不同帶來的認知負荷的相對性[7]。張睆和辛自強(2010)認為教學設計應關注以下內容,一是通過教學任務和材料的設計,優化教學的信息結構,降低外部認知負荷;二是通過促進學生原有圖式的發展和新圖式的建構,保持較高的有效認知負荷;三是內部認知負荷不能高于工作記憶容量[8]。趙立影等(2010)認為內部認知負荷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降低的,他們認為,對于復雜的學習,需要用新的方法減少內部認知負荷,且由于復雜學習一般持續的時間較長,因此需要考慮學生知識水平的變化,并采取靈活的措施適應這種變化[9]。研究綜述可見,學者們的研究大多是把認知負荷理論應用于一般的教學設計,本文認為,討論如何將認知負荷理論指導具體課程的教學設計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及實踐更具現實意義。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應用性極強的科目,本文將通過教學設計,基于降低學生的內部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保持有效關聯認知負荷以及提高學生的認知效率的原則,討論完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路與方法。

二、認知負荷理論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高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高年級的專業課,是會計技術的核心課程,主要是運用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對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出現的不經常發生的企業特殊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和監督。該課程知識點多,難度大,且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復雜,在學習過程施加在學生工作記憶上的認知負荷較高,如果教學設計不合理,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該課程操作性強,與現實生活結合緊,且學生已有初級財務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應多使用案例,關注樣例效應,但又要避免冗余效應。本文作者在多年的高級財務會計教學經驗基礎上利用認知負荷理論,重新設計了高級財務會計教學的思路。

1. 合理設計課程知識框架體系,以圖式方式展現教學內容全貌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圖式會根據信息元素的使用方式來組織信息,從而減少工作記憶負荷(Sweller et al.,1998)。就高級財務會計教學而言,第一階段應先把高級財務會計知識框架體系進行高度整合,把整合后的三大知識模塊,分別是報表編制、信息披露和會計核算,以及各模塊的子模塊的大致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整門課程的知識框架有一個整體輪廓認識,并以圖式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如圖1所示)。由于本階段呈現的內容是由信息組塊壓縮而成,且以圖式的形式出現,會讓學生產生較低的內部認知負荷,同時也增加了模塊間的關聯認知負荷。第二階段則應按照高級財務會計的三大模塊分別展開,盡管元素增多,但因工作記憶有了第一階段的圖式為基礎,整體任務被同化,從而降低了整個課程的內部認知負荷。

2. 關注冗余效應和形式效應,以綜合教學手段展示“會計核算”模塊實務操作思路

冗余效應是指學習材料中的冗余信息對學習效果的干擾。那么,何為冗余信息呢?從絕對意義上看,如果信息對理解不是基本的、有用的,即是冗余的;從相對意義上看,同一個信息對于專家可能是冗余的,對于新手可能是基本的。Chandler and Sweller(1991)通過實驗發現,冗余的信息并非中性的,它們會對學習和理解產生消極效應,同時產生外部認知負荷,分散學生對重要材料的注意力。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在會計專業的高年級開設的,也就是說這些學生已經學習過初級財務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對于一般業務的會計核算思路已經非常清楚,因此在講授該課程各個模塊時要充分關注冗余效應。已有研究表明(Renkl et al.,2004),隨著學生專業知識的增加,應當減少教師的控制,將注意必要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的權利交給學生。形式效應是用多種形式的視覺信息源代替書面文本信息源所產生的效應。Mousavi et al(1995)的研究表明, 與單純用視覺或聽覺方式呈現學習材料相比,在多媒體教學中結合使用視聽兩種方式可以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10]。Baddeley(1992)研究發現,工作記憶的一些部分僅專注于視覺信息,另一些部分專注于聽覺信息,以視頻方式進入大腦的信[11]。Carlson et al. (2003)研究發現,圖表可以激活學生大腦中的認知圖式,從而減少外部認知負荷[12]。

高級財務會計中會計核算模塊主要是處理特殊情況下的會計業務,比如租賃、養老金以及破產清算等,這部分知識屬于與情境高度相關的專有知識。根據認知負荷理論分析,對于專有知識,因其與情境緊密相關,具有不確定性和靈活性,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支持性信息,如解決問題需要經歷的階段以及針對每一階段問題的提示和經驗性的方法等。本文以2008年發生的三鹿集團破產清算案為例說明破產清算會計的教學設計。首先以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該案例的具體內容,其優勢在于,一方面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通過案例學習,學生對破產清算的程序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但是由于破產清算程序非常復雜,學生的認知負荷仍然超載,需要我們將冗余信息過濾后,用一個業務流程圖的形式呈現以上破產清算的程序(如圖2所示),同時輔以語音說明,破產清算程序便一目了然。之后,在進行相關會計處理階段,應進一步給出提示性信息,讓學生基于前期知識積累對工作記憶中的相關圖式進行加工處理,促進長時記憶中圖式的構建和自動化,完成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的學習任務。可見,以業務流程圖加語音說明的呈現方式不僅很好地規避了冗余效應,減少了學生的外部認知負荷,同時也利用了形式效應,保持有效的關聯認知負荷。

3. 關注樣例和完成問題效應,以案例分析傳授“信息披露”模塊關鍵問題的解決思路

樣例效應是用已經解決好的案例問題來代替傳統的問題,以降低內部認知負荷。換言之,在處理復雜認知任務時,如果向學生提供問題已經得到解答的案例,則更有利于提升相關問題的解決水平(Sweller et al.,1998)。完成問題效應是用待完成的問題來代替傳統的問題。換言之,針對相關問題僅提供部分解決方案,要求學生完成剩下的解題任務,以此減輕其認知負荷,促進圖式的建構和學習遷移(Merrienboer et al.,2002)[13]。這是因為如果單純解答案例所涉及的相關問題,會使學生不去細致地研究這些案例,往往會使案例陳述與要解答的問題混雜在一起,導致認知負荷超載。因此,最佳策略就是教師只完成了部分問題的解答步驟,然后讓學生完成剩余的解題任務。Rentl et al. (2004) 研究了樣例在解決特定問題中的作用以及隨著學生知識增加致使該作用發生的變化,他們認為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只有少量的圖式信息適合材料的學習,內部認知負荷比較高,學生需要相關的指導和說明;學習的中級階段,學生獲得了圖式信息,解放了一部分工作記憶,這時學生可以通過樣例的學習及自我解釋來增加相關認知負荷;學習的后期階段,學生就會有充足的工作記憶容量來解決更多的問題。

在高級財務會計的信息披露模塊中,對于學生而言,信息披露基本原則等基本內容他們已在初級會計學習中有所接觸,通過案例分析可引導學生對信息披露細節問題及其監管政策有深入了解。因此,可將高級財務會計中的信息披露內容教學設計如下:先給出一個未解答完的樣例——五糧液集團信息披露案,該公司2000年7月至2005年12月投入1.3億元在中科證券開立帳戶用于投資,之后減值為8762萬元。2007年9月中科證券宣告破產清算,五糧液按法律程序隨后申報破產債權,同年11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確認五糧液8753萬元破產債務。2008年8月中科證券清算組將第一次破產分配資金458萬元劃給五糧液。2009年2月五糧液披露2008年度報告,第一次在表內揭示8295萬元保證金尚未追回。對此,證監會認為五糧液集團由于未如實披露重大證券投資行為及損失,涉嫌違規;而五糧液集團則認為根據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原則,由于公司無法準確估計投資損失也無法預知能收回多少破產債權,目前沒有條件選擇在表內確認,但根據相關性原則,五糧液對上述投資損失已在表外進行披露,間接告訴投資者企業可能存在損失,因此五糧液不存在主觀故意違規問題。通過上述問題描述已向學生提供了目標情境和部分問題解答,隨之,應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證監會和五糧液集團各執一詞,問題出在哪里?學生通過思考和回答相關問題,把過去學過的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可靠性、重要性和及時性等原則遷移到本章知識體系中,通過有效的相關認知負荷,減少了內部認知負荷,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效率。

4. 關注想象效應和元素關聯效應,以圖解法呈現“報表編制”模塊的復雜過程

想象效應是指讓學生先在頭腦中對要學習的程序或內容進行想象,并啟動想象中的糾正功能對這一學習程序或內容進行糾正,結果證明該學習效果要超出僅被要求去學習這一程序或內容的效果。元素關聯效應是面對呈現元素高交互性的材料時,先給學生呈現一些獨立的元素,從而降低學生的內部認知負荷,待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后再呈現完整的具有交互性的學習材料。正如Pollock et al. (2002) 研究表明,使用獨立交互元素教學方法可以降低學生的內部認知負荷,這種獨立交互元素法要求分兩個階段呈現學習任務,第一階段將獨立的元素在工作記憶中串行處理而使這些元素所呈現信息的復雜程度降低,從而呈現整體任務的簡潔版本;第二階段則呈現整體任務。趙立影等(2010)也發現從簡單到復雜的任務序列呈現方式可有效降低內部知識高度整合和協調復雜學習任務的內部認知負荷。一般而言,元素關聯效應與想象效應具有關聯性的,當學習材料具有較高的元素關聯性時,因學習材料比較復雜,信息處理需要借助想象效應而進入長時記憶;當學習材料具有較低的元素關聯性時,想象效應發生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小。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中,合并報表的編制一直是困擾學生的難題,而合并報表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會計業務處理是高度關聯的,因此對該內容的教學設計應充分關注想象效應和元素關聯效應,利用圖解法呈現合并報表“抵銷”的過程。比如,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銷售30萬元商品,銷售成本為20萬元,子公司在購入后全部出售給企業集團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售價為32萬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抵銷過程如下:

注:根據合并抵消分錄的一體性原則,即合并會計報表將納入合并范圍的各成員企業是同一個會計主體,以此為基礎來處理內部會計事務,通過抵銷分錄和抵銷內部會計事項的影響來實現合并報表編制,圖中會計分錄2中的銀行存款與會計分錄3中的銀行存款合并,會計分錄3和會計分錄4中的存貨合并。

首先要引導學生利用想象效應分析該交易在母、子公司的各自實現過程,并借助一體化原則分析合并后的交易狀態,為合并抵消過程實現打下基礎;利用圖解法在還原交易全貌的同時,化繁為簡,將上述交易在工作記憶中串行處理以促使其所呈現信息的復雜程度降低,完成抵消分錄編制過程;最后,完成全部抵銷分錄編制后,還應引導學生對編制過程做進一步歸納和總結,促使學生在所學知識基礎上對工作記憶中的相關圖式做進一步加工,并使長時記憶中的圖式自動化。

三、結束語

高級財務會計是會計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也被認為是一門知識容量大、難度高的專業必修課,如何將認知負荷理論融于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其學習效率是本文作者一直以來關注的重要問題。通過學生課后反映以及工作后的信息反饋來看,該教學實踐經驗如下:一是在認知負荷不超載的情況下,相關認知負荷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并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二是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及其與學習材料的交互作用,降低內部認知負荷,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知識點;三是通過優化學習材料呈現方式和多樣化教學手段,降低外部認知負荷,保持長時記憶,幫助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 Sweller, J. Some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3, 45(1):1-8

[2] Chandler, P. &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he format of instruction[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91,8(4): 293-332.

[3] Sweller, J.,Merrienboner, J., & Paas, F.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8(10):251-296.

[4] Pollock, E. Chandler, P. and Sweller, J. Assimilating complex information[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2, 12(1): 61-86.

[5] Gerjets, P., Scheiter, K., & Catrambone, R.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examples to reduce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Molar versus modular presentation of solution procedures[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4, 32(1):33-58.

[6] Renkl, A., Atkinson, R. K., & Grobe, C. S. How Fading Worked Solution Steps Works: A Cognitive Load Perspective[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4(32):59-82.

[7] 龐維國.認知負荷理論及其教學涵義[J]. 當代教育科學,2011(12)

[8] 張睆,辛自強. 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數學學優生教學[J].教育學報,2010(3)

[9] 趙立影,吳慶麟. 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復雜學習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0(4).

[10] Mousav,i S. Y., Low, R.&Sweller, J.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by mixing auditory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mod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 87 (2):319-334.

[11] Baddeley,A. Working memory[J]. Science, 1992(255): 556-559

[12] Carlson, R., Chandler, P. A. & Sweller, J. (2003).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instructional materi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3): 629-640.

第7篇

關鍵詞:語文學習;閱讀;特點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9-0022-01

一、引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一個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取決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基礎則是閱讀能力,并且語文是重要的學習工具,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對其它科目了解能力的程度,學習好語文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就應該了解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那么教學的特點應該既有教的特點,也有學習的特點,本文主要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習的特點總體上既有很強的參照性,所以學習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語文閱讀過程的對比上,而教書的特點則主要在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故教書特點主要在于分析思維的引導上。

學習是新事物的認識,是對學習對象認識的增加和認識對象的深化兩個方面,如果說小學學習認字是學習對象的范圍擴大,那么閱讀則無疑是學習對象的深化。深化需要不斷強化認識的深度,認識的清晰度,而這些主要來源于對客觀對象的對比分析,聯系與區別的分解。故比較策略則成為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主體。比較閱讀就是圍繞相互比照學習的多種信息,在開放的資源環境下形成一個比較的認知的場景,對多種材料能夠進行有序而合理的分析和整合,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更好的調整自己認識的一種學習方法

二、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特點

目前學生學習很少進行總結,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學習和學生結果,很少注重學習過程,而實際上,學習過程真正決定學習結果。閱讀的學習過程可以通過分析其對比特點來分析,從而有利于學習過程的清晰度。比較閱讀策略,則主要是針對學生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服務。從總體上看,比較閱讀策略有可控性、針對性、多元性等特點。

(一)語文閱讀過程具有可控制性

比較閱讀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基礎上具有篩選、分析、鑒別、概括材料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行為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和加強,培養求同求異的思維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建構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發展的能力。

因為語文可供閱讀的材料是比較復雜的,很多雜亂信息僅僅在表象上反映出或多或少的關系,并且還不夠特別緊密,為了使得比較可行并保證能得出新的結論,這就需要學習者對所學材料進行剖析,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推斷材料所指的真實含義,根據真實信息進行合理的推理,進行重新編碼和組合,使得比較的內容條理化、意義化、深刻化,從而形成新的學習材料,加深對事物的本質認識,促進知識的理解和保持。由于這一切是在已有知識和比較材料的范疇內進行的,因此便于學生駕馭和教師的指導,即可以有效的控制學習的進程和質量。

(二)語文閱讀過程具有針對性

比較學習往往具有明確的問題指向,有意識地針對問題來設計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是在問題狀態下展開的。如閱讀古典詩詞常常會遇到用典的問題。由于古典詩詞中用典的普遍,涉及的范圍廣,類型不同,含意各異,形成閱讀困難,用典就成為影響詩詞學習效果和理解質量的最大問題,因此需要獲得與此相對應的學習方法來解決。由于有明確的問題做導引,選擇比較學習策略,將用典的詩詞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互相之間進行比較,找出用典相同性和差異性,掌握它的規律、意義和用法,就可以將用典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以后遇到此類問題就不會再成為學習的障礙。在語文教學中,比較學習的有效與否,首先取決于比較的問題是否明確,其次取決于比較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再次取決于問題的多少、大小、難易是否合適。比較的問題越明確學習越有興趣,比較的問題越有價值,學習的質量就越高,比較的問題難易、大小、多少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越相貼近,效果就越好。由于比較學習主體的學習意識完全被激活,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

(三)語文閱讀過程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在進行比較學習時,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文本、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表征和內涵,導致理解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多樣的。比較學習的學理基礎是材料之間的相關性,即可比性。可比性為學生比較學習提供了一種可能和前提。學生面對比較材料一般會產生一種預期的假設,當在比較中獲得多角度、多語境中認識相同事物的他者眼光,這種預期的假設或被證實是正確,或被證實是錯誤的,促使他們不斷嘗試更換理解作品的角度,產生新的發現、新的啟示,形成多元解讀的局面。“這對于打破既有的思想束縛和認識局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和信息容量,更新知識結構,培養學生一種觸類旁通的辯證比較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第8篇

關鍵詞:中學英語;學生;自主學習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8-220-01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教育的熱門話題。美國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蘭著名記者戈登?德萊頓合著的《學習的革命一通向2l世紀的個人護照》中寫道:“全世界在爭論著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應該教什么?’,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應當是兩個科目:學會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我們認為,怎樣學習比我們學習什么要重要得多。”

而自主性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它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其核心是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為教學目的。“合作互動,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策是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發展為主旨,參考建立在建構主義等當代教學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學習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采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

讓學習充滿樂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認為人類復雜的學習活動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條件反射來說明的。真正的學習應當是內在的,真正的內部動機應盡可能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材料的積極主動的興趣上。北師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證明: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顯著的相應關系,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為取得優異成績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如果情感上有了障礙,將會大大影響學習效果。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情緒高漲時,可以發揮80%―90%的才能,反之只有20%左右。例如有很多人回憶自己學生時期的學習狀況時都說:“我之所以成績好,是因為任課老師對我好我很愿意學。”“我最討厭學XX科目,因為我討厭那個老師”等等。

提供豐富的資料,彌補教材的缺憾,使學生在史料研習中了解真實的英語,激發并保持濃厚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上課時,要善于利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課,記筆記。

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曲”。預習是學生自我學習、探究、思索、發現的過程,教師應鼓勵、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如有些文化知識內容,教師可以作為預習任務布置下去。因為以預習任務的形式去學習,能非常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傳統的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教學的主體,強調對語言規則的解釋、理解和反復操練,而忽視讓學生自己到語言實踐中接觸、運用和歸納語言規則。在自主性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選擇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真實性的語言教學材料,給學生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并以任務為中心,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交流活動。

課堂教學引入激勵機制,發揮激勵機制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調動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用小組競賽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發言踴躍,課后學習更加主動自覺。促進學生間的互幫互學,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學習興趣倍增。

第9篇

首先祝賀你順利通過中考,收到了我的母校――你一直向往的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8年前的我也像你一樣在第一時間與家人、親友、同學還有老師分享了喜悅。你在對即將到來的高中學習和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彷徨與不安,這我能夠理解。不可否認,高中階段繁重的學習任務也曾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有好幾次晚自習休息時,我一個人偷偷跑到教室外面掉眼淚,只因不會求解那些數學難題。我甚至后悔過自己放棄了讀師專的機會而選擇了讀高中。但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下,我最終堅持了下來,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學。現在回首我的高中生活,也不是如你所擔憂的那么可怕,記憶中更多的是美好的點滴。

盡管你入校的成績不夠理想,但也不必灰心。從9月開始,你又將和其他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發令槍響的那一刻,迎接你的將是新的風景。我們并不強求你在學習成績上出類拔萃,希望你不用太在意學校的考試排名。當今社會需要的不是只能在考試中考出高分的人,而是能學以致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所以接下來的三年,希望你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做學習的主人,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

你說過你的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而且你也喜歡學習外語。現在的英語課程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教材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盡管你常常抱怨課本有些枯燥乏味,但我翻閱過你們的教材,比起我們當時的教材要有趣多了。教育專家和老師們一直在努力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希望能更適合學生學習,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果你想要拓寬自己在英語方面的視野,可以訂閱一兩本趣味性強些的英語學習雜志,如《英語畫刊》《英語世界》等。平時的閱讀過程中要養成隨時積累的習慣,我們學習外語需要原汁原味地吸收,英語原文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可以多做筆記,并在自己的口語和寫作中嘗試使用。至于詞匯量,我個人認為高中教材里的單詞全部掌握也差不多足夠了,畢竟常用的單詞和詞組是有限的,沒有必要盲目地去背單詞,生僻的詞更不用去記。初中時你就比較討厭學習語法,但語法是語言組織的規則,單詞和詞組要能組成完整的句子、優美的文章,都離不開語法,就像我要把買來的珠子串成漂亮的手鏈,需要一根合適而牢固的線。高中英語的語法比初中更細、也更復雜一些,但基礎的部分在初中都學過了,所以暑假里你有必要將那本《初中語法大全》再翻一下。另外,現在網絡上的學習資源也十分豐富,聽力、口語的學習材料都可以下載。

你現在就向我咨詢有關文理分科的事情可能有些早。高一這一學年中所有科目都是需要學習的,千萬不要現在就產生傾向性,對某些科目的學習敷衍了事。你一直都喜歡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也可以通過高一一年的學習,了解一下這些學科跟你以前的理解是否一致。或許你會發現,文科除了書本之外,還有更廣闊的世界;而理科除了習題,也還有更加豐富的內容。當然,高中階段還是基礎學習的階段,不管你選擇什么科目,跟你將來大學選擇什么專業沒有太多必然的聯系。我高中選擇的是物理和化學,但大學我讀的是心理學專業,無論高中還是大學,我都喜歡我選擇的專業。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高中選擇文科,大學再選擇理工科類的專業,因為缺乏三年的理科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訓練,適應難度會有些大。根據我的經驗,“棄文從理”要比“棄理從文”稍難一些。不管怎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選擇的,這樣的學習才有樂趣。

最后送你一句話:“先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是高中老師經常告誡我們的話。我們在每個年齡段都有一些最應該去做的事情,只有把這些事情都做好了,我們才不至于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回首往事時懊悔。在高中這個階段,最應該做的事情莫過于好好學習,多積累知識,爭取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三年之后,當你踏入大學校門時,你就會明白,曾經的困苦與堅持,曾經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视频每日更新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 色六月婷婷 | 男女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3 | 全部毛片免费看 |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 色婷婷影视 | 四虎在线精品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 | 拍拍国产电影天堂 |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2019天天操天天干天天透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com | 国产高清www免费视频 |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99精品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 五月天情 | 福利一区在线视频 |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免费观看的美女视频网站 | 99精品亚洲 | 五月天六月婷婷开心激情 | 成人自拍电影 | 九九视频只有精品六 |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福利不卡 |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9 | 黄色成人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国产乱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视频一区 国产 | 男人天堂1024| 夜夜激情网| 精品免费看 | 东京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