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3 04:05:4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高中副組長崗位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在縣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的民族宗教工作報告
尊敬的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縣人大常委會匯報全縣民族宗教工作情況,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寶貴意見。
一、20xx年以來的民族宗教工作回顧
xx是一個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縣,全縣有17個少數民族。截止20xx年底,全縣65萬人口中,有少數民族人口30.2萬,占全縣總人口的47.5%。全縣有批準開放的宗教場所10個,宗教教職人員3人,信教群眾6818人。
20xx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心,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地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全縣上下呈現出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繁榮景象。幾年來,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全面推進民族宗教法制建設。一是加強宗教工作的領導。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始終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民族宗教工作,分管領導親自參與民族宗教管理,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民族宗教調研,聽取民族宗教工作匯報,及時解決民族宗教工作和問題,為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加強民族宗教法制宣傳工作。及時貫徹落實中央、省、地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各級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意見》要求,積極開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宣傳教育活動,采取為各鄉鎮黨政辦、社會事務辦、各民族中小學及相關單位訂閱《貴州民族報》、《貴州民族宗教》、《中國宗教》等報刊和印發宣傳資料、出專欄、開座談會、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認真組織開展了《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20周年紀念活動。20xx年,組織14個民族鄉鄉長參加了全省民族鄉長培訓班。20xx年,組織專人對民族、宗教工作知識及民族宗教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進行整理,編撰了《民族宗教工作知識手冊》。通過開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逐步實現了我縣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切實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了宗教工作管理網絡。20xx年6月,為切實加強對宗教工作的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書記任組長,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民宗局局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宗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民族宗教工作領導機構,明確了各村支書為民族宗教工作信息聯絡員,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網絡。四是進一步加強宗教執法主體建設,加大經費投入。20xx年2月5日,經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將“xx縣民宗局”更名為“xx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加掛“xx縣宗教事務局”牌子,并增加1名事業編制,在原財政預算的專項經費基礎上,每年又增加了3萬元。20xx年、20xx年,又先后更名為“xx縣民族事務局”加掛“xx宗教事務局”牌子,內設三股一室一館,核定行政編制11人,工勤編制3人,事業編制5人。20xx年,為了推進全縣民族宗教工作順利開展,縣人民政府在原60.3萬元的民族工作經費基礎上,又追加了26萬元,保證了民族宗教工作必須的工作經費。
(二)大力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少數民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是保障各級民族經費足額到位。5年來,縣民宗局及相關部門認真組織開展項目論證申報工作,積極爭取省民委、地區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共獲上級審批下撥民族經費193.8萬元,落實縣級民族工作專項經費301.5萬元。其中:獲批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31個,資金130萬元;省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4萬元;省級少數民族建房補助資金12萬元;省級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26.6萬元;省級民族文化專項補助資金9萬元;省級少數民族地區沼氣池建設補助資金4萬元;省級少數民族地區專項補助資金4萬元;地級民族文化專項補助資金3萬元;地級民族經費補助資金1.2萬元。二是對民族邊遠鄉鎮干部實行優惠政策。經縣委、縣政府聯席會議研究決定([20xx]13號會議紀要),從20xx年6月起,對xxx等6個邊遠貧困民族鄉鎮在職職工每人每月發放30元的公務補助。三是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水平。共改善了31所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切實提高了學生入學率,促進了我縣民族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修建民族中醫院污水處理站1個,實現了醫院污水達標排放,保護了生態環境;新建人畜飲水工程22處,鋪設管道58326米,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飲水難問題,提高了群眾的飲水質量;新建公路23條157公里,改善了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群眾交通條件;新建民族文化中心所3所; 資助少數民族特困大學生3個;幫助少數民族困難群眾建房61棟,總建筑面積3210平方米,徹底改善了少數民族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四是積極探索、創新民族資金使用模式。近年來,縣人民政府針對民族經濟發展項目資金投入量小的問題,就如何才能用有限資金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組織相關部門積極探索民族資金使用新模式,收到了一定成效。20xx年,我縣以xx鄉為試點,采取由地方政府擔保,農民在當地銀行貸款,縣民宗局用民族資金貼息的方式,發展了200畝樹狀金銀花。期間,縣民宗局充分發揮協調聯系作用,積極組織鄉干部、農戶代表到種植基地參觀學習;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種植戶進行實地集中培訓;委托公司派代表上門服務,到各家各戶田間地頭督促指導農戶種植,全力提高廣大種植戶的種植技術,力爭達到以小項目、小資金撬動經濟發展的目的。目前,該鄉金銀花基地樹苗長勢良好。五是大力推動新階段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拓寬少數民族增收致富門路。面對xx“欠發達、欠開發”的縣情,我們始終把新階段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結合“百村千戶萬人”、“計生三結合”及黨建幫扶等定點幫扶工作,積極安排部分縣級民族經費,扶持少數民族群眾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項目等,促進少數民族群眾增收。幾年來,先后在xx鎮xx村、xx村、xx民族鄉崗嶺村、xx民族鄉xx村等建立了扶貧聯系點,制定了幫扶計劃,并投入資金為少數民族群眾購買優良種豬、維修公路、發展烤煙、畜牧生產、修建教學樓、建立黨員活動室等,切實幫助農戶落實增收措施。同時,在涼水井鎮息樂溪(華溪)村新農村建設試點,認真開展了鋪路、架橋及果苗種植等幫扶工作,千方百計為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促進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經濟發展。
(三)大力推進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全力提高少數民族基本素質。一是大力推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20xx年至20xx年,以“兩基”攻堅為重點,進一步加快民族寄宿制教育發展,先后落實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26.6萬元,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并在縣民族中學興辦了1個寄宿制民族高中班,全縣“普九”覆蓋率達到了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07%,切實推進了我縣教育事業的跨越發展。二是大力推進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加大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力度。20xx年以來,我縣成功舉辦了中國xx土家花燈藝術節、xx縣“物價杯”土家擺手舞大賽、第九屆杜鵑曲藝節暨第二屆烏江文學頒獎活動、省土家學研究會四屆三次學術研討會等藝術文化活動;組織參加了“多彩貴州”旅游形象大使、民族姑娘選拔大賽及“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活動,《xx姑娘大腳板》、《永遠的船號》等民族民間舞蹈,進入了“多彩貴州舞蹈大賽”總決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推動了我縣民族文化事業快速發展。我縣還加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縣民宗部門認真開展了古籍古物調查、搜集、研究、整理和編目工作,對思南土家族花燈、服飾、道具及民間藝術傳承人分別進行了調查登記,完成了234件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古籍搜集工作。“xx上元沙洲節”及“xx花燈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xx花燈戲”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了推介xx、宣傳xx的目的。三是認真抓好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按照省地要求,我縣深入開展了xx縣民族文化進校園的主要方法、載體及其分布情況調研,出臺了切合我縣實際的《xx縣民族文化進校園五年規劃》,制定了xx各民族文化進校園分年度審批制度,完成了《土家傳統花燈集》、《烏江土家花燈情》等民族文化的拍攝和制作。20xx年,在xx土家族苗族鄉民族中學舉辦了第一屆民族體育運動會,并邀請xxx等縣及其它鄉鎮參加觀摩學習。20xx年,在xx民族鄉中學舉辦了以土家花燈、山歌為主要內容的“民族文化進校園”創建活動,全縣27個鄉鎮所在地中學、中心小學前往觀摩學習,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20xx年,在xx中學繼續舉辦了以展示民族民間工藝為主的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目前,我縣正著手進行“土家花燈”校本教材改編工作。四是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多年來,我縣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及時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認真推薦先進集體和個人出席全省、全區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會。20xx年12月,在全省第四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會上,縣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xx被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光榮稱號。20xx年10月,在全區民族工作會議暨第四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我縣xx村民委員會、xx鄉黨委、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等4個先進集體和xx、xxx等5名先進個人分別受到地委、行署表彰。20xx年,我縣還及時妥善協調處理了藏胞與xx鎮村民的打架事件,有效避免了民族糾紛,促進了民族團結。五是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干部培訓力度。歷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及時把少數民族優秀干部選拔到各領導崗位,充分其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資源保障。幾年來,全縣先后推薦到各級黨校和民院干訓部培訓的少數民族干部有120人,參加短期培訓的達20xx多人次。在現有的12270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中,有少數民族干部6770人,占干部總數的55.2%(其中副縣級以上少數民族領導干部28人,副科級以上少數民族干部980人)。在20xx年提拔的675名中青年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達200人。
(四)扎實抓好宗教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及時召開宗教工作會議,全面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及省、地宗教工作會議精神。20xx年,我縣召開了全縣宗教工作會議;20xx年4月,召開了全縣學習貫徹《宗教事務條例》暨民族宗教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時間內的民族宗教工作,表彰了民族宗教工作先進,專題學習了《宗教事務條例》。二是圍繞“服務xx旅游”的宗旨,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全力打造規范宗教活動場所。xx縣xxx寺位于中和山旅游區內,是xx旅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xx年開始,縣民宗部門協助華嚴寺教管小組制定了《xx寺修復改造五年規劃》,并主動與城建、國土、民政等部門協調配合,鼓勵、督促教管小組積極籌集資金,逐年實施修復。至20xx年10月,共募集資金400多萬元,完成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20xx年10月19日,xx縣xx寺完成了修復工作,并舉行了竣工典禮。修復后的華嚴寺布局精巧,氣勢恢弘,得到了地區民宗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成為思南旅游的一大亮點。三是加強宗教調研工作。20xx年以來,縣委統戰部、民宗、公安等部門先后四次對宗教工作基本情況、當前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調研,對全縣的宗教情況估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并及時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宗教管控工作,打進了宗教群眾與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四是完成了全縣宗教活動場所登記工作,實現了規范管理。20xx年8月下旬,縣委統戰部、縣民宗局聯合開展了全縣宗教活動場所調查登記活動,嚴格按照宗教場所登記管理辦法,履行了相關手續,協助各宗教場所制訂了學習、紀律、財務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相關制度,并于20xx年底,舉行了xx寺住持聘任儀式,實現了宗教工作的規范化管理。五是堅決制止非法宗教活動,切實加大抵御滲透、打擊工作力度。20xx年7月,對大壩場村民在xx鄉石家寨村橋頭公路邊非法修建寺廟事件進行了嚴肅處理。20xx年7月,認真組織對xx鎮xx村、xx村在xx電站進場公路邊山洞里搭建木棚、供奉神像、舉行朝拜活動進行了調查處理,并依法進行了取締。20xx年8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縣民宗局和縣天主教愛國會共同舉辦了為期4天的天主教愛國愛教培訓班,進一步激發了信教群眾的愛國熱情,提高了信教群眾自覺抵制的能力。此外,民宗局等部門每年都要開展以天主教、基督教為重點的宗教活動場所檢查走訪活動,充分利用宗教三級信息網絡,準確掌握各宗教活動點情況及外來人員情況,定期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使天主教、基督教活動點的反、防滲透意識得到了普遍增強。
二、存在問題
在充分肯定過去五年我縣民族宗教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應清醒的看到,我縣的民族宗教工作與地委、行署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及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工作中還存在較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我縣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境內宗教教別多(五大宗教我縣就有4個),涉及面廣,宗教形勢復雜,管理難度大。
二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鄉發展的扶持工作力度有待加強。我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貧困人口有65.2%集中在民族鄉。且全縣14個民族鄉、131個行政村中,有97個村未解決人畜飲水問題,7個民族鄉未通油路,24個行政村未通公路,107個行政村未進行農網改造,扶貧工作任務還相當艱巨。
三是民族文化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我縣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瀕臨失傳,必須認真處理好保護和開發、繼承和創新的關系,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加大民族文化保護和開發力度。
三、下步工作重點
今年,我縣民族宗教工作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
一是籌備召開全縣第二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對近幾年來全縣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民族宗教工作進行周密地安排和部署。
二是要從解決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和增收難的“五難”入手,切實關注少數民族的民生問題,出臺《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加大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扶持力度,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著力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全縣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三是積極組隊參加全區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努力提高全民族體育素質,力爭取以好的成績,回報思南人民。
四是加大少數民族項目爭取力度,加大民族宗教特別是民族鄉鎮的經費投入,夯實基層基礎,切實解決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困難,促進少數民族鄉鎮與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