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引導藝術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5-02 13:10:1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引導藝術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 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引導 自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傳播的正確引導分析 論自媒體時代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策略 自媒體時代的微博輿論引導 自媒體時代如何引導網絡輿論 論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 試論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藝術 論后網絡時代新聞輿論引導的偏差 加強傳統媒體在自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輿論引導力的強化 自媒體格局下的新聞輿論引導與對策確定 自媒體時代輿論格局的建構 自媒體時代輿論危機的應對 淺析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 自媒體時代的輿論戰 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監督與引導反思 淺析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 論娛樂新聞的輿論引導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媒類人才輿論引導能力培養的內涵研究 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藝術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胡國華:《想全部封鎖資訊不可能管理媒體不是什么都不讓報》,2007年2月7日,《南方都市報》。

③見#f=dupdate。

④作者王冊,載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報》。

⑤魯迅:《文藝與革命(并冬芬來信)》,《三閑集?文藝與革命》。

⑥見2016年5月5日《人民日報》。

參考文獻:

[1]杜尚澤.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劉云山出席[N].人民日報,2016-2-20.

[2]佟慧娟.無法復制的感動――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我把光明獻給你》創作體會[EB/OL].http://.cn/zt/2013-11/05/cms1600

756article.shtml?nodes=_3287.

第2篇

作者:王文靜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

從文化學視角來看,開發本土的民間音樂資源是河南經濟、文化發展到現階段的一種必然要求,是新時期新環境下的一種“文化自覺”[2]。對于民間音樂文化的自我認同,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并且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認識、看待自己的文化;對于民間音樂文化的自我評價,不能局限于一地,既不能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又要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范圍和發展的趨向,來考量自己文化的未來價值和導向意義。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融入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內容,有助于大學生正確看待本土的民間藝術形式與文化,在進一步了解、認識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同時,逐漸加快本土音樂文化的自覺進程,對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有力推動作用。社會學價值從原始社會到現代,藝術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期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藝術類型,這些藝術無一不是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民間音樂的產生、發展、變異也是在特定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音樂的變異和更新,其自身不同程度地存留有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積淀。因為有著深深的社會烙印,人們才能夠在民間音樂的欣賞和表演中尋覓到過去歷史時代的文化風采,才能夠從民間音樂的音調中感悟到濃濃的時代精神和文化氣息。民間音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民歌,它是人民群眾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摯的情感流露,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也是一個社會歷史、文化的縮影。例如革命戰爭年代,商城縣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因此而生的民歌多達百余首,如《打商城》《送郎當》《來了晴了天》《八月桂花遍地開》等,一直傳唱至今。作為集音樂、舞蹈、戲劇為一體的、我國獨特的綜合藝術形式———戲曲,同樣也記錄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與文化精神。如建國初期反映廣大農村新人、新事、新風尚的劇作,不僅出現了《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焦裕祿》等優秀劇作,更出現了建國以后戲劇創作的經典之作———《朝陽溝》。

《朝陽溝》是一部反映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參加生產勞動,接受思想改造的現代戲。就思想主題來說,《朝陽溝》正應和了20世紀50年代的主流意識形態需求,體現了極強的社會性和時代性。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加入優秀的民間音樂文化,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民間音樂知識,更有助于大學生更為直觀地去感受、認識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社會的精神實質,從根本上把握時代特征。教育學價值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影響下,人們的觀念必然會產生一些混亂和迷茫,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的價值取向、文化觀念對整個社會精神品質的構造無疑是最為直接和最具影響力的。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社會理想,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崇尚精神之美,不斷提高自身的辨別力和免疫力是當前教育戰線上的重要課題。從民間音樂反映的內容來看,民間音樂直接反映人民的社會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達人民的心聲、感情和愿望,成為人民表情達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藝術形式,人民的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從中得到鮮明的體現。在一首首的民歌、經典戲曲唱段中,無不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反映了人民群眾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中加入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內容,使學生在自覺欣賞與參與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訴諸和喚起人的情感過程中以審美的方式來培養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以春雨般“潤物細無聲”來浸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情感等各個領域,進而促進人的心身健康全面發展。因此,民間音樂以其獨特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徑滲透至學生的生活學習領域,具有獨特的教育學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在傳播學中,“自我傳播指的是人自身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如感知以及感性到理性的意識和思維活動,如自吟、自唱等活動”[3]。在這一過程當中,大學生用整個身心來傳達音樂信息,又用整個身心來接受傳達來的音樂信息,他既是音樂的傳播者,又是音樂信息的受傳者。一切傳播過程,都是在大學生自我欣賞音樂、自我彈奏、自唱自吟中完成的。通過這些活動,大學生可以得到內心的愉悅與精神上的滿足。民間音樂積累了豐富的優秀曲目,它們按照人民的審美觀在流傳中千錘百煉、凝聚成富有高度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形象,有的催人淚下、令人斷腸,有的令人心曠神怡、興奮愉悅,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和欣賞價值,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更有一些稀有劇種,從唱腔、板式到樂器伴奏都有著鮮明的特色,使得大學生在對地方民間音樂文化有較為系統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多方面的藝術審美能力。

在民族音樂教育的主旋律下將愛省、愛國主義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大學生。通過作品的主題思想,加深大學生對本省歷史,對社會進步的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精神,表現出大學生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價值認同,促進形成一個滲透著“和諧”內涵的具有完美人格的高素質“真人”,進而達到高校校園真正的、理想中的和諧。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達伊說過:“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不把本民族音樂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就會象飄蓮斷梗一樣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國際的半文化之中。”在全球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樹立音樂教育多元文化觀念,重視民間音樂文化教育,抓住民族音樂文化之根,是高校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本保障。

第3篇

論文摘要:后現代藝術觀念既影響著世界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深深影響著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無論從美術教育理念、還是從美術教育課程內容設置和結構模式方面,它都對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后現代藝術是在西方藝術界出現的一系列藝術現象。它改變現代藝術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理念,而提倡藝術走向社會,貼近生活,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把多元化作為核心的后現代藝術觀念一開始就滲透到了西方的美術教育中。在現代美術教育改革中,其發展趨勢表現為倡導以人為中心,強調美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美術能力,強調美術教育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材料包括聲、光、電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這些都與后現代主義所呈現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構化等特征是分不開的。在此影響下,西方各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課程理念,如90年代初美國蓋蒂藝術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學科為本的美術教育”,力圖通過美術教育挖掘個體的潛能達到全面發展。同時,強調擴展美術學習的領域,把美術與各學科聯系起來,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主動探究,形成綜合全面的美術教育。在西方后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影響下的西方美術教育,也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

一、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影響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藝術是人的內部生命的表現,也是人的本能,要培養充分和全面發展的人,就必須開設藝術課程。”在現代全球化與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環境下,我國的美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現代藝術觀念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

(一)對美術教育改革理念的影響

后現代藝術觀念倡導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消解了文化的中心論,強調文化觀念多元并存,影響著我國美術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現在:首先,強調統整的課程觀以達到培養人的綜合藝術能力,強調“以生活技能為本(而非美術制作技巧)代替內容為本的課程,并強調課程的統整”。閉在美術學習中讓學生去了解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藝術遺產,并了解這些藝術的生長環境,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怎樣才能學會藝術等。這種多視點和多方面的求索,能使學生自覺地回到藝術的生長環境,從而使藝術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斷保持下去。另外,美術教育改革強調人文性的學習。21世紀,隨著信息化、數字化年代的到來,理性和感性的發展處于一種不平衡狀態,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類偏離了自然,人們認識到藝術是理性和感性趨于平衡的途徑,因此,在美術教育改革中,人文性的學習被高度重視。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在人文性的學習上,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美術知識,使個人感情和整個人類的情感源泉聯系起來,個人經驗與人類的豐富經驗接通,以促進學生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所以在課改中“不以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為目的,試圖改變藝術教育中學生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技能的方式,把藝術知識、技能的學習還原到一種完整的藝術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識技能滲透到某個人文主題中,讓孩子圍繞該人文主題展開輕松愉快的學習”。閉人文主義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美術技巧的掌握和人文主義關愛精神和審美價值感的提升。其次,注重以人為本,培養人的個性以達到完美人格的美術教育思想。后現代藝術觀念“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的觀念影響著美術教育觀念,“以人為本”成為現代美術教育思想的主導思想,美術教育改變了過去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養人的個性,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英國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出“通過的藝術教育”,即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人,把美術教育作為引導兒童發展的工具,從而培養兒童的個性,達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中也特別強調人格的培養,并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促進他們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的提高,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二)對美術教育課程內容和結構改革的影響

“20世紀初以來主導教育領域的線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讓位于更為復雜的、不可預測的系統和網絡,課程不再被視為固定的、先驗的跑道,而成為達成個人轉變的通道”,后現代藝術觀念也影響著我國美術課程內容和結構的變革。2000年6月,教育部啟動了基礎教育改革項目,包括普通學校美術課程標準;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2004年初,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條例”進行了修訂。其中指出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而實施綜合、探索的學習,必須要擴展美術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包括校內資源、校外資源、信息化資源、教師資源,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以提高美術課程的適應性,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在課程改革中,把“統整的建構主義”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在“統整各派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汲取該學說的合理內核,并從知識觀、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四個方面建構素質教育的理論框架”。

1.強調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后現代藝術是綜合的藝術,現代美術教育已是綜合的教育,美術課程改革也主要以綜合性為原則,從傳統的分科走向綜合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學科觀念,以綜合的學科觀念而代之,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滲透,逐步使學科門類達到綜合。基礎美術課程資源的改革同樣受到影響,進人21世紀,美術課程資源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注重美術學科內容的綜合。在課程設置上,強調消除對于實用美術的輕視,將“工藝美術、現代設計”與強調審美的精神功用的“純藝術”結合起來。

3.對“過程”與“技能”的同時并重。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把美術課程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技能”看作是同等重要的,美術課程資源也并不局限于美術學科本身,并拓展至自然、文化、社會等范疇。

4.以素質教育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達到人的全面發展。在課程設置上,則主要體現以素質教育為依據,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美術的能力,改變過去以美術知識、技能為內容標準,而充分體現美術的情感性;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讓美術課程和生活、自然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世界、乃至中國美術教育課程改革具有巨大的影響,在它的影響下,“學校美術教育更注重美術與文化及社會的聯系,設計一種更開放的、既能容納又能擴展的美術課程成為世界各國美術教育改革的焦點”。

二、揚棄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促進中國美術教育健康發展

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世界的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世界各個國家的美術教育改革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樣也推動著我國21世紀美術教育改革前進的步伐。然而,后現代藝術觀念是在西方的土壤里生長起來的一種理念,是西方社會矛盾的產物,而我國的藝術觀念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人文傳統,美術教育在這兩種文化觀念不斷沖突的情況下,應在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汲取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中合理的部分,推進美術教育改革進程。另一方面,我國是第三世界國家,不管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與西方國家相差甚遠,后現代藝術觀念作為西方的產物,我們應該合理地吸收其優點,找到適應我國美術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以指導美術教育改革。因此,在汲取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的同時,筆者認為,后現代主義的出現,從合理性方面看,它確實能讓人對現代化進程中的種種危機有清醒的認識:例如對自然資源的過分掠奪、物欲膨脹而導致的人文精神價值的失落等等。后現代主義的批判精神對現代化發展有一定的約束意義。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深刻的矛盾和嚴重的弊病,不僅對于整個人類文明,就是對于當下的社會文明、現代教育,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首先,后現代主義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認為是崇高和高雅的藝術打上了當代商品經濟的印記,因而失去了美的崇高和獨立的價值。后現代藝術對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的沖擊,導致崇高和理想的衰落。社會理想、人生意義、國家前途、傳統道德等等,在后現代主義的浸下變得相當模糊、淡化,這就難免導致文化生態的平衡和社會大眾文化素養的低俗化。

其次,后現代主義的“復制性”導致“快餐文化”的泛濫,使千錘百煉、嘔心瀝血的文化力作和精品的出現,變得幾乎沒有可能,個性、創造力、批判熱情、現實精神都消失殆盡。

第4篇

論文關鍵詞:戲劇翻譯,歸化,異化,翻譯目的

一、歸化和異化

歸化和異化策略起源于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1813的著名論文《論翻譯的方法》,文中提到,翻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另一種是“the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author towards him”(Shuttleworth&Cowie, 1997: 43-44)。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在其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書中,將第一種方法稱作為“異化法”,第二種方法為“歸化法”。歸化和異化是意譯和直譯理論的延伸。

1.歸化策略

歸化,即是在翻譯處理中要求譯者向目的與讀者靠近,采取讀者所習慣的目的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歸化派的代表人物為美國翻譯理論家E.A.奈達,他認為,“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源語的信息。”(Nida,E,A&Taber, C.R., 1969)。他提出了“功能對等”和“讀者反映論”的觀點,認為判斷譯本的好壞不宜拘泥于相應的詞匯意義、語法類別和修辭手段的對比,重點是考查接受者正確理解和欣賞譯本的程度。因此歸化的特點就是重視讀者,采用地道的通順英語進行翻譯。這種翻譯方法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沖突,消除文化障礙怎么寫論文。

2.異化策略

異化文學藝術論文,即是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相應于讀者所采用的源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摘要體現了翻譯作為文化交流媒介的功能,譯者引導讀者理解和接受,并進一步欣賞源語文化。

3.歸化和異化策略的關系

歸化和異化都是翻譯的策略,然而近兩個世紀以來,圍繞翻譯是走向歸化還是異化之路,學術界卻爭執不休。歸化和異化策略各有有優劣。翻譯的目的不同,語境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歸化和異化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應該在翻譯中得以統一,以促進翻譯的發展。

二、王佐良、巴恩斯《雷雨》譯本的歸化策略

由先生創作的《雷雨》以其交織錯綜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在戲劇舞臺上長演不衰。而人物與情節塑造的成功與其簡潔易懂又含蓄深沉的語言有直接關系。關于其語言藝術美,錢谷融先生有如下評價,“我確實太喜歡劇本中的語言了,每次讀先生的劇本,總有一種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他那色彩明麗而又精煉生動的語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帶進一個奇妙的藝術世界,給予我無限的喜悅。” 王佐良和巴恩斯(A.C.Barnes)的英譯本《雷雨》不僅再現了原作的戲劇藝術魅力,也再現了原作精煉含蓄的語言特點,使文段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舞臺表演。關于劇本的翻譯技巧,筆者認為,歸化策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下例子為證:1. 魯貴:四鳳,別——你爸什么時候借錢不還帳?你現在手下方便,隨便勻我七塊八塊好嗎?(王佐良&巴恩斯,1958;p21-22)

LU:——don’t be like that, Sifeng. When did Iever borrow money and not pay it back? Now, what about a little loan of sevenor eight dollars, now that you are in the money.

在原文中,中文的貨幣單位是“塊”,魯貴說,“勻我七塊八塊”;此處,譯者并沒有采取異化的策略,例如解釋“塊”這個貨幣單位在漢語貨幣中的地位,或是在英文中找出其對等的貨幣單位;譯者使用了歸化的策略,直接將“塊”以為“dollars”, 使作品走向讀者,從而使讀者輕而易舉的理解文章文學藝術論文,更加適合舞臺表演。

2. 貴:你看你這點骨頭!老頭說不見就不見,到下房在等一等算什么!我跟你走,這么大院子,你別胡闖亂闖走錯了….( 王佐良&巴恩斯,1958;p38)

Lu: 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 If theold man says he won’t see you, then he won't. Now, why not go down and wait abit longer in the servant’s quarters? Come on, I’ll take you along, otherwisein a big house like this you’ll be losing your way and losing your way andblundering into places where you shouldn’t be.

在此文段中,魯貴說,“你看你這點骨頭”。“骨頭”,這個詞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里,有其獨特的含義。在舊中國迷信的說法中,有一條稱為稱骨論命,即一個人的骨頭越重,說明他的命越好;而骨頭輕,說明這個人出身低下,命不好。這里,魯貴是罵魯大海的出身低下,不配和周仆園討價還價。譯者同樣忽視了“骨頭”這個詞的文化含義,采取了歸化的策略,直接將其譯為“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high horse”是英文的一個典故,它表示的意思是“趾高氣揚、自以為很了不起”,相應地,“to come/get(down)off one's horse”意思即為“謙和一點,別擺架子了”。譯者使用的是原滋原味的英文,使英語讀者在讀譯本的時候感同身受。

3. 沖:我以為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人努力,我們應當同情的怎么寫論文。并且我們這樣幸福,同他們爭飯吃,是不對的。這不是時髦不時髦的事。(王佐良&巴恩斯,1958;p106-107)

CHONG: I thingk we ought to sympathize withthem. After all, they’re only doing their best to help their own people. Besides,it’s not right that people who are as well off as we are should grudge themenough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And it’s not a matter of fashion,either.

在這句話中,周沖提到“爭飯吃”,譯者使用了很形象的一個英文成語,“to keep body andsoul together”, 它的意思是“Obtain one’s basic living expenses, to earn engouh money to keeponeself alive.”,意思是“賺到剛夠維持生計的錢,不被餓死”。譯文非常貼近英文讀者,譯者又一次使用歸化的策略,使譯文走向讀者。

這只是筆者從文中截取出的三個例子,但是我們由此可以窺豹一斑。可以說,王佐良和巴恩斯先生的譯本文學藝術論文,譯文中廣泛應用了英語中的俚語和成語,文筆流暢,可以稱得上地地道道的英語。這就是歸化的策略,譯本完全貼近英語讀者。

三、結語

戲劇作品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可以作為劇本來指導舞臺表演;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因此戲劇作品的翻譯不同與其他題材作品的翻譯,可以根據其不同的用途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如果劇本是為舞臺表演服務,那么為了使廣大外語聽眾不被文化差異所干擾,更好更快的理解原文,譯者可以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使作品走向讀者;如果劇本是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譯者可以采取異化的策略,向讀者傳遞原語文化,使讀者讀到原滋原味的原語表達。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歸化和異化策略之爭,也不是絕對的非此即彼,就戲劇作品翻譯而言,譯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來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Nida, E.A. & Taber, C.R.. 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E.J. Brill, 1969

第5篇

[關鍵詞]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微課;教學

開放大學是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為依托開展的遠程教育,這種教學方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分離,學生隨時隨地都能聽課,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它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微課教學異軍突起,成為遠程教育中一股新興力量,開放大學應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微課教學。

一、開放大學與微課

(一)開放大學的概念

開放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遠程教育的教育部直屬部門。它以新型的教育媒介為基礎,有兩種教育模式,一種是針對有學歷的,一種是針對沒有學歷背景的。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多優點,對高校教師教學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破了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限制少,教學門檻低,給一些沒有學歷背景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二)微課教學的概念

微課教學是指按照新課標和教學的要求,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講解,同時還兼有有關課題的教學設計、課程總結以及課后練習等。微課教學內容更加凝練,重點突出。微課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強烈的沖擊,開放大學之于微課教學,開放大學的教學資源中,一些課程知識陳舊、教學觀念落后,無論教學內容還是教育形式在很多地方都落后于微課教學。開放大學應與時俱進,及時做出調整和改革,重視并引入微課教學。

二、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開展微課教學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

從古至今,在傳統的教學觀念里,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傳授了什么,學生就接受什么,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顯現出來,學生沒有自己發揮想象力的空間,思維發散的能力得不到訓練,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眾多專家學者中的討論越來越烈。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自學、自己探索為主,教師起輔作用,給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去感悟、學習并且總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重視教學方法

開放大學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對漢語言文學的設置要有與之相符的高度和深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重視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優化文學內容的選取和設計。針對文學作品的教學設計,可以以作品所在的時代背景或者是作者的背景為切入點,然后從作品的主題、故事構架、風格以及對人物的塑造等多方面展開。最終教師在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重表現形式的豐富性,使整個教學過程不死板,降低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網絡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傳播方式,要求教師做的網絡教學視頻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以提問的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在整個教學結束后,學生自主在視頻下留言,對這節課的評價,指出其優、缺點,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對優點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不足之處,要虛心改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改進教學設計,讓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更能為學生服務好。

三、開放大學開放漢語言文學的意義

開放大學開設漢語言文學的意義要從兩方面進行探討,一方面是對教師,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與傳統教學相比,最大差異之處在于學生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學生可以自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評價,指出其中不足或者需要改進之處,這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加入對學習的探討中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綜上所述,關于開放大學漢語言專業發展微課教學的設計,符合時代教育發展的潮流,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微課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讓微課教學的傳播更加廣泛,降低了進入門檻,真正實現了有教無類,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吳曉輝.探析微課程在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應用的意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3).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白芳芳單位: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寧河分校

閱讀次數:人次

漢語言文學論文比較文學論文古代文學論文兒童文學論文現代文學論文

外國文學論文當代文學論文文化理論論文人文歷史論文文學畢業論文

美術藝術論文審美藝術論文傳統文學論文戲曲文學論文文學素養論文

第6篇

關鍵詞:藝術教育;創意經濟;文化創意;文化創意社區;文化社區;大學城社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246-3

大學城是現代社會以來因為高等教育而形成的一種社區模式。大學城社區是指在大學城地理范圍內的社會團體,主要社會成員為高校大學生及在此生活的其他居民。大學城社區與其他生活社區相比較,居民年輕化,文化素質水平高,且居民的生活興趣、價值體系、社會規范等相對統一,便于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城市社區。大學城社區孕育或代表著一個國家、城市先進的教育、文化水準和先進的城市社區發展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學城的建設不僅要學習國外知名大學城已有的建設經驗,還要在此基礎上吸收當今社會先進的經濟文化發展理念,根據時代的特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得大學城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而且能夠成為城市建設中文化和新經濟形態發展的坐標。

當前社會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創意時代,創意經濟及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也影響著各國的文化教育政策。通過教育修正經濟文化,增加國家競爭力,是未來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大學城社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重視創意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大學城建設帶來的新契機與新變化,積極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升經濟文化建設水平。在各種教育資源中,藝術與創意經濟的聯系特別緊密,藝術教育的社會文化功能在當今世界被空前地重視,通過藝術教育營建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成為我們時展中的新課題。

一、創意時代的大學城社區:背景與現狀

大學城在國外出現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在中國,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調整,高等院校實行“聚合”,獨立大學規模擴大,多校區大學進一步發展,大學城開始在中國蓬勃發展。①目前,全國各大城市都建設了規模不等的大學城。大學城從人煙荒蕪的郊區日益發展為設施現代化、商業不斷興起的多功能綜合性城市新區。然而,大學城在商業興起的背后仍然普遍存在著政策落后、文化缺失、社區功能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使得大學城社區成為缺乏精神內涵的校舍群、建筑群,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并進而影響著人文化、現代化的大學城社區建設。

“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是筆者基于創意社會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提出的。為什么提“文化創意社區”,而不是通常所說的“文化社區呢”?雖然二者都重視文化建設,但文化創意社區更強調主體的創造性和文化的創新性。“創意”不是簡單的創新,它更強調創新的內涵和方式的人文化,是一種人性化、藝術化、可持續發展的創新。21世紀的人類社會正逐步從信息時代邁向創意時代,這是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以創意為核心,面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精神、心理、娛樂產品的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結構中迅速擴張,文化創意已經成為時代的特征和追求,它也同樣適合社區建設的目標。因此,筆者認為,“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是指大學城在創意社會的時代背景下,以發展高等教育為基礎,以文化創新為核心,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并提供優質人文生活品質的新型大學城社區。

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創意人才、創意階層也逐步崛起。大學城是創意人才的集中培育場所,當代大學生最容易成為創意文化產業的消費者和創業者。有利的社區政策可以吸引相當一部分城市創意人群集聚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型社區。創意人群、優質的人文藝術環境,再加上促進創意經濟發展的經濟、文化、教育政策與社區規劃,相互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就會推動一個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的建設。而藝術教育,因其推崇的創造力、人文內涵與創意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推廣藝術教育將直接推動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創意社區的建設。發展大學城藝術教育,以美感、創意、愛與關懷來提升大學城與所在城市的軟實力,將有利于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建立幸福和諧的社區環境。

二、對藝術教育的重新認識

要在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力量,首先要正確認識藝術教育的價值與目的,才能開展行之有效的藝術教育。讓我們通過近代以來藝術教育理論發展的路徑來看看當代藝術教育的變化。

近代國際藝術教育理論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大思潮:一是學生取向的藝術教育,強調學生的自我表現與創造力的啟發,起源于1930年代的“創造性取向(Creative-Orientation)的藝術教育”;二是學科取向的藝術教育,強調系統性的藝術課程與教師的循序指導,并傾向于以精英藝術為指導,以1980年代興起的“學科本位藝術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簡稱DBAE)為典型代表;三是社會取向的藝術教育,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思想,但1990年以后尤其被學界強調,特別是文化層面,因此又稱為社會文化取向,它強調藝術教育應以社會為中心、與社會文化脈絡結合及立足于民主平等的立場。較重要的社會取向的藝術思潮包括:社會重建的藝術教育(SocialReconstructionistArtEducation)、后現代藝術教育(PostmodernArtEducation)、視覺文化藝術教育(VisualCulturalArtEducation)、多元文化藝術教育(MulticulturalArtEducation)、社區本位藝術教育(Com-munity-BasedArtEducation)、全球性文化的藝術教育(GlobalCultureArtEducation)。②

從國際藝術教育思潮發展來看,整體趨勢是強調藝術教育以人的生活為核心、以社會文化為導向,在這一點上與社區建設指導思想高度一致。綜合各流派的思想,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主要特征為:1.重視藝術教育在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和功能的發揮以及在學習者日常生活的運用;2.強調藝術教學與當地社會關系的結合互動,3.以多元文化為主要學習內容。③和學生取向的藝術教育及學科取向的藝術教育相比,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更適合成人及社會藝術教育領域,因此也特別適合大學城社區的大學生及其他成年居民。

三、通過藝術教育營建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

社區通常具有四個要素:人群、地域、社會互動、社區認同。④結合創意社會的特點,筆者歸納出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應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特征:首先,通過高等教育和社會教育應該培育一批有權利、有能力接受文化藝術學習并支持和維護文化藝術發展的人群;其次,對建設有美感創意的優質社區生活方式和創意文化為特征的社區發展目標形成共識;再次,有健全整體的經濟、文化、教育生態,社區政策、高等教育、文化創意產業、環境設施等方面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和相互支持的局面。那么,在國家現有的文化教育政策框架中,我們應如何通過高校與社區的共同努力來發展藝術教育,營建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呢?

(一)進一步普及文化藝術教育,建立社區審美共同體

只有培養藝術人群及提高民眾的審美素養,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有更大的市場與欣賞人群,因此建立社區審美共同體是最基本的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高校與社區共同提供充足的文化藝術資源,保障居民充分享有文化藝術資源、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權利。

2.強調社區居民維護文化藝術資源、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責任,完善藝術市場,鼓勵藝術消費。

3.尊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人群的文化藝術活動方式,促進文化藝術的多元化發展。

通常的城市社區是基于地域的身份認同,而大學城的居民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他們帶來了各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形式,從文化藝術和審美角度切入,重建一個屬于文化和審美的社區共同體,既尊重了文化的多樣性,也促進了基于文化的交流和學習,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促進藝術教育融入生活,建立美感創意的人文生活環境

后現論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已經逐步發展到建立一種美感創意的集體生活方式,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藝術教育與生活的聯系,不僅可以進一步普及藝術教育,提高民眾審美素養,還有助于建立美感創意的人文生活環境。

1.實施公共藝術方案(1)開展公共藝術活動

利用社區的節慶、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節、商家促銷日等時機,通過論壇、展覽、表演、公共出版物、網絡等形式,開展公共藝術活動。如每年確立一個藝術活動主題,各高校與社區聯合策劃,推出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面向全體大學生與社區居民開放。

(2)藝術介入生活空間

藝術介入生活空間主要指視覺藝術,是通過推廣公共藝術,影響社區的環境與生態,讓美學與藝術的因子貼近社區居民的生活,促進居民藝術感的自我覺醒,營造美感創意的生活環境。我國臺灣地區在1992年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曾作出規定,公有建筑物必須提撥百分之一的建筑經費作為公共藝術的設置。之后又推出了“藝術介入空間計劃”,主要提供民間團體自主、自發投入美學環境的改造,引發藝術家與民眾的互動與溝通。⑤這些有益的經驗值得借鑒。

大學城社區與城市的老城區相比,在建筑風格、整體環境的設置上已經向藝術化、美觀化邁進了一大步,但是在美感創意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校與社區如能夠給大學生和居民提供更多進行空間美化的藝術實踐機會和場所,可以促進社區居民對周圍生活環境的關注和參與,在公眾討論和共同參與中對建設美感創意生活環境形成共識。

2.將文化藝術觀念融入高校與社區的行政管理

推廣藝術、建設具有美感創意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僅是藝術教育和文化管理部門的職責,還應該調動整個社區的資源,包括高校和社區的行政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美感環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與推廣、創意人才的培養,只有各部門將促進文化藝術發展的觀念融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廣社會性藝術教育,美化我們的生活空間,建立起促進美感創意社區發展的制度環境。

(三)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方式,大力推進文化藝術素質教育

1.著眼創意人才培養

高校應在教育體制和培養機制上進行創新,培養出更多高層次的創意人才。設置合理的創意課程體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高校應根據不同的學科方向來構建文化創意課程體系,鼓勵學科交叉,特別是工科、商科與藝術學科的融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尤其要重視人文藝術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藝術底蘊,提高創意能力,為文化創意產業輸送市場需要的人才。

2.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高校的校園文化對人才培養具有輻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創意氛圍能激發大學生的創造能力,營造良好的創意人才培養環境。高校應在校園文化環境上下功夫,為同學們提供具有創意、美感和人文關懷的校園文化環境。高校可以策劃開展各項激發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并以學生的創意來裝點校園環境,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改變。

(四)學校藝術資源與社區藝術教育資源相銜接,形成良性互動

1.高校與社區藝術教育資源共享大學城是大學集聚地,每所大學都有獨立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軟件資源包括藝術師資、藝術課程、藝術講座、藝術網站、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硬件包括圖書館、展覽館、演出場所、設計類實驗室等。除此之外,某些大學城還規劃了公共的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音樂廳、公共演出場所、藝術培訓中心等。對于這些藝術資源,大學城管理機構、教育管理機構應聯合制定藝術資源共享方案,并推出向社會開放的機制,讓社區民眾盡可能多地享受到大學城的文化藝術資源。

2.高校與社區藝術教育資源銜接

(1)社區對高校藝術教育資源的利用

社區可以利用高校的藝術師資、課程、論壇與講座向居民開設文化藝術課程;社區可以利用高校的藝術教育場館向社區居民開放藝術活動,或直接利用高校組織的藝術活動向社區居民開放;社區可以利用高校培養的藝術人才參與社區藝術活動,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創業人才和消費人群;社區可以利用高校在文化、藝術、科技方面的成果,合作開發多種形式的文化創意產業。

(2)高校對社區藝術教育資源的利用

高校可以利用社區的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藝術教育場所,拓展學校的藝術教育領域,培養未來文化藝術消費人群;高校可以依托社區的企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為大學生安排藝術實踐機會,開展研究創新,直接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高校可以與社區的文化創意產業聯合制定培養方案,為企業的發展量身打造創意人才團隊。藝術教育的發展引導著一個地區集體生活方式的改變,通過制定相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實施具體的項目來促進藝術教育的推廣,培養藝術人才,建立健全整體的藝術文化生態,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具有文化創意的大學城社區的目標,并且能夠以點帶面地促進全社會公民文化藝術素養的提升,在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同時,實現建設美好家園的夢想。

注釋:

①大學城――百度百科,http:///link?url=T6EaiYApSJ-mPS5ADqoHkVkkMyTiHQ13GF231y0_Pn9ITtD1Pj95Hz3N2KNE2ZPb

②黃美賢:《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會文化取向為觀點》,“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第28-29頁,2005年2月。

③同上,第29頁。

④社區――百度百科,http:///view/49629.htm⑤黃齡瑩:《推動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建構文化國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權、公民美學及臺灣生活美學三大運動為例分析》,《藝術論文集刊》第15期,第48頁,2011年10月。

參考文獻:

[1]黃齡瑩.推動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建構文化國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權、公民美學及臺灣生活美學三大運動為例分析[J].藝術論文集刊,2011,(10).

[2]黃美賢.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會文化取向為觀點[D].“國立”臺灣師范大學,2005.

[3]黃美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與社區合作之個案探討[J].社區研究學刊,2011,(02).

[4]王麗琦.美學經濟時代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困境及突破路徑[J].藝術教育,2012,(05).

[5]柳志紅.大學城藝術教育資源共享之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學城為例[J].文教資料,2012,(06).

作者簡介:

第7篇

摘要: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歌唱流派,美聲唱法擁有完整的科學發聲體系,而我國的聲樂藝術在發展中則強調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有機結合,通過對聲音、形式的合理選擇,增強聲樂藝術的表現力,可見美聲唱法對我國聲樂藝術的影響。本次研究將著重對美聲唱法在中國的起源于發展進行深入分析,探究了美聲唱法與中國聲樂藝術的異同,并對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作出了思考,為我國聲樂藝術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聲唱法;中國聲樂藝術;異同;影響

作為聲樂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美聲唱法最初起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經過多年的實踐發展,美聲唱法已經成為一門世界性聲樂藝術,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聲樂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聲樂藝術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發展,美聲唱法的傳入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聲樂藝術的認識,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藝術界對民族音樂的反思,因此,對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影響的研究有著一定的實踐意義與社會價值。

1美聲唱法在中國的起源、發展

美聲唱法最早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通過公派國外留學生及國外聲樂教師引進傳入我國。在美聲唱法傳入初期,國人對該藝術相對陌生,在聲樂教師及各類文化交流教育工作的支持下,美聲唱法藝術模式在我國初步形成,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聲唱法在我國的發展。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著名美聲歌唱家到我國進行了示范性教學,主要對美聲發聲方法、發聲練習方法以及發聲技巧等進行講解,與此同時還提出了強調關閉唱法,引發了國人學習美聲的熱潮,推動了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國外著名歌劇大師、男中音歌唱家到我國進行講學,傳授了美聲的歌唱技能、技巧,涉及到聲樂教學的各個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聲樂訓練的整體水平。90年代后,世界著名歌唱家阿米玲到我國講學授課,除了對歌曲演唱技巧的講述外,還對部分作品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闡釋與指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社會所能接受的美聲強調的是聲情并茂,要求在確保美聲聲音優美的同時,能夠傳達情感,這也是美聲唱法在我國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

2美聲唱法與中國聲樂藝術的異同

2.1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聲樂的共性

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聲樂的共性首先表現為呼吸位置的共同性。我國民族聲樂及美聲唱法都強調呼吸的順暢性,其不僅是發聲的原動力,更是歌唱的重要基礎,在歌唱中要確保聲音連貫、流暢,做到吐字清晰,并能夠實現對音量強弱的有效控制,呈現出完美的演繹效果。其次,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聲樂在高位置聲音安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我國民族聲樂主要借鑒的是京劇唱腔,美聲唱法則更多借鑒了西洋歌劇唱法,這一技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聲音的內在感染力。另外,我國民族聲樂強調歌唱聲音要上下貫通、流暢自如,而不是擠塞喉嚨;美聲唱法也明確強調歌唱要打開喉嚨,兩者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

2.2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聲樂的差異

首先,表現為共鳴器官運用的差異。美聲唱法強調的是頭腔、喉咽腔、口腔、鼻腔等所有共鳴腔體的整體共鳴,盡可能確保同時并用,體現各腔體的共鳴優勢,增強藝術感染力。在發音技巧方面,多采用的是上下垂直柱狀共鳴通道發聲。而中國聲樂藝術的共鳴則相對單一、清淡,主要包括口腔共鳴、鼻腔共鳴與頭腔共鳴,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燕子、潤腔的不同造成的。另外表現為演唱藝術追求的差異。美聲唱法關注聲音的美感,強調技巧性突破,在確保歌唱技巧的基礎上,盡可能達到音質的清純、飽滿,實現對氣息的持久控制,呈現出寬闊、柔韌的演唱風格。而我國民族唱法則更多保留了傳統的美德,呈現出清靈、委婉、飄逸的嗓音特色。

3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

藝術的發展與進步往往依托于不斷的交流與相互借鑒。近年來,隨著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及中外音樂藝術的交流融合,美聲唱法在中國聲樂藝術中不斷滲透,對我國聲樂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對中國聲樂學派發展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聲樂藝術主要為戲曲,其在具體的演唱中多采用本音,且音域較窄,注重自行腔圓、悠揚綿長,以描述故事與情感為主,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與世界聲樂文化融合相對困難。而作為中西方聲樂文化聯系的重要紐帶,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傳入也將西方文化融入到我國聲樂藝術中,對我國聲樂藝術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前我國的戲曲藝術中不乏美聲唱法,美聲唱法以戲曲的結合成為現代民族聲樂的藝術框架,民族聲樂藝術不斷完善,歌唱形式得到了豐富與發展,并誕生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藝術歌唱家,使我國的聲樂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3.2對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影響

美聲唱法的引入是我國對西方聲樂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并對中西方聲樂文化做出了對比分析。老一輩聲樂藝術家針對美聲唱法傳入的現象,提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國聲樂藝術發展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20世紀30年代,我國聲樂藝術家將美聲唱法特點融入到藝術歌曲創作中,出現了大批以美聲唱法為核心的優秀抗戰歌曲。20世紀50年代,美聲唱法技巧與中國聲樂藝術實現了更進一步融合,使我國的藝術歌曲內容得到了豐富與發展,逐漸與世界接軌,著名的有《草原之歌》、《我站在鐵索橋上》等。

4結束語

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更加凸顯。盡管美聲唱法與中國聲樂藝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然而在文化藝術交流、碰撞過程中,兩者呈現出融合發展趨勢。基于當前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必須注重對美聲唱法的合理引入,在借鑒的同時揚長避短,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審美需求,促進我國聲樂藝術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顏雄心.美聲唱法在我國傳統民歌聲樂唱法中帶來的影響[J].北方文學旬刊,2016,14(08):186-186.

第8篇

“體驗”在《現代漢語詞典》理解為:體:親身經驗、領悟;驗:檢查、察看效果。體驗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也作親身經歷解釋。它強調的是親自參與過程中對事物的較深刻認識,這種認識源于自身感悟而非他人灌輸。體驗式教學起源于20世紀初的德國,教師科翰(Kurt Hahn)于1941年在威爾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戶外學校。目前,Outward Bound已成為世界最知名的體驗培訓機構。在體驗式教學的基礎上,又有很多學者根據特定的情境和領域需要,延伸出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學習、體驗式課程等相關研究。

從主題班會的開展歷史來看,較為深入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 年代,主題班會是普通高中德育的主要形式,促進學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各方面的發展,同時,主題班會是建設班集體的主要方式之一。群體性、指導性和行進性是主題班會三個基本屬性。多年來,傳統的班會課總是一堂批評或檢討或反思的課,總是班主任在臺前侃侃而談,而學生上完這堂課,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因為灌輸的知識若沒有吸收,沒有感觸,沒有真正用心體驗,是無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的。班主任常常嫌設計班會課麻煩,而只是填鴨式、隨意、盲目、零散地應付一堂課,這樣松散的班會課沒有達到想改變學生的目的,反而浪費了班主任的精力。而這樣的現狀也是因為長期以來班主任對班會課的組織、目的、性質沒有深刻的了解,而若想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所轉化,就需要讓學生真正體驗或參與其中,讓學生主動積極,自己組織或共同組織,可以是師生組織,也可以是生生組織。

當我們弄明白了學生需要怎樣的班會課,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有效地設計體驗式班會課?

第一、主題應該體現針對性。

班會主題的選擇應該具有針對性。班主任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節日、時事熱點等因素確定班會課的主題。例如,小學年級的學生可多從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確立主題;初中年級由于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階段,亦是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因此,可多從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方面確立主題;高中年級則可多從理想教育這方面確立主題。又如,父親節、母親節這些有助于班主任進行感恩教育的節日,班主任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確立班會課主題;再如,針對學生近期思想動態的普遍趨向,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展開相關主題的班會課,像初高中的起始年級,由于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學習的內容、難度和壓力都有所增加,難以適從,我們就可以開展一些勵志班會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比如,中秋節時,有的班級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活動中,班主任向學生發放調查表,內容包括:中秋節你家鄉、家里都有哪些習俗,今年你家中秋節團圓時都有幾代人參與,你家中秋節團圓時歸途最遠的家人是誰,你家是否有海外親戚、港澳臺親戚,他們是否回來團圓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作分享。學生通過這樣的體驗,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認同家庭和諧,認同中華一家,進而升華為愛我中華、愛我祖國的高尚情感。

第二、形式應該體現多樣性。

班會的組織形式應根據已設定好的主題、班級特點、學生及教師的性格特點并考慮體現學生主體性等因素來確定。體驗式班會這種類型的班會課近年來受到廣大班主任的喜愛。其中透過戶外團隊活動這種體驗形式與學生開展班會課尤其有效。當代學生學習壓力很大,缺乏體質的鍛煉,戶外團隊活動能走出教室,呼吸新鮮的空氣,使學生活動活動手腳,同時能從團隊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收獲,我認為這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當然,這種體驗式的班會課還可以選擇室內游戲、交流、討論等方式進行。 除了以上兩種形式外,還有許多形式可用,如體育項目比賽,知識競賽,分享活動等,即使是傳統的說教式,只要運用恰當,也能煥發新的生命力!

第三、場地應該體現靈活性。

目前,班會課基本上在教室里進行,并按照日常的座位就坐。實際上,我們可以針對班會課的主題、形式等因素巧妙地移動課桌或調動學生的座位,這不僅能打破學生“上課”的這種心理暗示,還能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刺激其參與的熱情。除此之外,體驗式班會課還可以在課室以外的場所進行,如操?觥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8.html" title="藝術論文" target="_blank">藝術教室、圖書館閱覽室等?甚至是學校附近的場所。如上學期我校一個音樂班召開了宿舍才藝大比拼體驗活動主題班會課,由班長和舍長組織開展并做好課前準備,在音樂教室中,每個宿舍都各安排了2-3個節目,有小品、朗誦、鋼琴演奏、獨唱、合唱,有的宿舍還安排了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送神秘禮物并猜禮物的環節。整堂班會課氣氛活躍,精彩迭出。

第四、活動應該體現主體性。

第9篇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質量。

1、繼續開展“樹黨員先鋒形象、做人民滿意教師”主題實踐活動,學校黨支部堅持按時召開黨會,通過學習,培養了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黨員的先進性教育,幫助黨員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努力方向,密切聯系群眾。

2、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本年度,我們利用政治學習的機會,組織教師學習了《中小學教師十不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小學教師行為準則》、學習《義務教育法》.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每人撰寫6篇學習心得,在每周一學習期間組織觀看師德典范光盤,學習典型事跡,并撰寫心得體會,通過學習提高了教師的德育理論水平。

3、加強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德育隊伍建設,組織班主任培訓班,學習有關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習,更新了教育理念。今年開展了 “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要求師生牢記學校文明禮儀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學校、班級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禮儀教育活動。本學年,每位班主任都結合文明禮儀記錄,撰寫了符合班級年齡特點的經驗論文。學校還要求各班每周開展一次有質量的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同時要樹立“轉化一個后進生比發展一個優生更重要”的教育思想。按時檢查德育工作,對各班黑板報,讀書角,衛生角,通過開學初、期中、期末三次檢查,班主任都能按要求填寫各欄目,中隊活動記錄,活動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二、把課堂教學作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明確德育教學目標。堅持以思品課為德育主要課程,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手段進行教學。堅持充分發揮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每位教師都撰寫了質量較好的德育滲透論文。

三、創設活動載體,寓德育教育于活動之中

1、本年度我們繼續抓好學生的愛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國防意識,法律意識、環保意識等。

2、結合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組織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九月十日”教師節進行尊師周活動;“十月一日”國慶節,組織歌頌祖國活動。同時繼續開展文明禮貌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十一月份,我們學校分三個年級組召開了三次養成教育大會,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十二月份,舉行了冬季體育運動會。通過召開體運會,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2010年三月開展了“獻愛心”活動,為患腸癌的周展望老師捐款2628元。2010年四月十日,舉辦了“加油2010,寶潔百所希望小學快樂體育運動會”。借此東風,號召全校師生以實際行動為2010加油,以優異成績向奧運會獻禮。.五月十九日,我們學校組織開展了“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活動。我們發動全校師生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向地震遇難同胞默哀活動。在這次賑災活動中,我們學校師生一共捐款8557.5元,是雙溪橋鎮教育界捐款最高的一所學校。六月一日,舉行了歡慶活動,表演了20多個節目。本月,我們學校還參加了咸安區教育局舉辦的“陽光體育活動”。在這些比賽活動中,我們學校獲得了女子跳繩第一名和第四名,獲得剪紙第一名、小制作第二名,小歌手比賽獲得第三名,舞蹈表演獲得第三名。我們張金霞校長的藝術論文獲得了區比賽一等獎,我們的王燕華老師被評為優秀藝術輔導教師。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我們的師生陶冶了品質,鍛煉了能力,積累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素養。

3、環保教育:通過宣傳畫、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組織開展以“愛護家鄉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開展美化家鄉環境,愛護大自然和生態資源的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和老師一起清掃衛生死角,同時通過世界環保日、植樹節、無煙日等各項活動,使學生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

4、繼續發揮紅領巾小記者站、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板報作用。宣傳小學生行為規范,小學生文明禮儀.法律知識、自糾自護知識、先進人物事跡等,每月進行一次板報評比,通過評比活動,使板報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多樣化.并每月由校長、大隊輔導員作行為規范的專題講座.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5、抓好養成教育,以創建平安校園為契機,全方位,多渠道,強化了養成教育,本年度,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題,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養成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開展“爭當文明班級”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文明監督崗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繼續強化了“文明班集體”的創建評比活動,通過衛生、守紀、兩操、禮貌、好人好事及愛護公物等內容,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情況,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規范了學生的行為,為創建平安校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加強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和業務指導,做到全員、全程、全覆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健全留守、單親、無親學生檔案,做好教育記錄,活動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 “同在一片藍天下”等獻愛心教育活動,幫助這些學生轉變不良心理,健康成長。

四、切實發揮學校、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功能

堅持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會教育為依據,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積極開展“三合一”教育活動。班主任通過家訪和電訪的方式與家庭經常聯系,互相反映學生表現情況和提出教育建議,充分發揮家校通、親情電話的作用,幫助老師及時與家庭進行聯系。我們對家長發放有關家教資料,進行科學家教方面的指導,幫助家長掌握與子女溝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從每月的查閱的情況看,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能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地與家長取得聯系,互相了解孩子們在學校、家庭中的表現,互相送上有針對性的建議或意見。為了更多的孩子們在雙休日、長假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還要求班主任進行頻繁的家訪工作,做到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

五、用名言警句立德,以榜樣立德。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区最新 | 皮耶里诺再次出击意大利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性视频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人成午夜免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久久久免费播放 |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 |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 免费高清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 四虎黄色影视库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 婷婷导航 |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 人 综合 亚洲绿色 | 久久精品视频日本 | 法国《性船》完整版高清在线观看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2019国产精品视频 | 成人在线精品视频 |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 国产福利免费 |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riav国产精品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 福利不卡|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网 | 4410影院| 九月激情网 |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