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一周學習計劃優選九篇

時間:2023-01-04 13:56:4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一周學習計劃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一.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分別是指元素符號、化學式和離子符號等及其周圍的四種數字所表示的含義.具體內容如下:

1、元素符號宏觀上表示元素,微觀上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部分元素符號還能表示由它所組成的物質等;

2、化學式宏觀上表示物質及其組成,微觀上表示該物質的構成.如果構成該物質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還能表示元素和一個該原子;如果構成該物質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個該分子外,還表示該分子的構成;

3、離子符號整體上表示一個該離子,右上角表示一個該離子帶幾個單位的正或負電荷.

4、四種數字的含義是這樣的:(1)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2)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3)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4)化學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在該化合物里該元素或原子團所顯的化合價.

1.下列化學用語所表達的意義正確的是(

A.2K﹣﹣2個鉀元素

B.Al3+﹣﹣1個鋁離子

C.O3﹣﹣3個氧原子

D.2N﹣﹣2個氮分子

2.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氦氣:He2

B.兩個金原子:2AU

C.鋁離子:Cl﹣

D.硫酸鐵:Fe2(SO4)3

3.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兩個氮原子:2N2

B.兩個氫分子:2H

C.氧化鋁的化學式:Al2O3

D.一個鈣離子:Ca﹣2

4.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二個氮分子﹣﹣﹣﹣2N

B.氦氣﹣﹣﹣﹣He2

C.二硫化碳﹣﹣﹣CS2

D.鋅離子﹣﹣﹣Zn+2

5.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N

②2NH3③2OH﹣④SO2⑤H2O

⑥Mg2+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6.下列各組選項中數字“2”的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O2和2O

B.Cl2和Cu2+

C.3O2和SO2

D.2H2SO4

7.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個氧原子

B.2CO﹣﹣兩個一氧化碳分子

C.Ca+2﹣﹣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D.2Fe:表示2個鐵元素

8.對于下列幾種化學符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Fe②③N④OH﹣⑤CaCO3⑥H2O2

A.表示物質組成的化學式有①③⑤⑧

B.④⑤⑥中都含氧元素,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均為﹣2價

C.表示陰離子的有②④,且它們都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D.①③符號有三層意義:表示一種單質、一種元素和一個原子

9.下列各種符號所表示的意義最多的是(

A.H

B.2N

C.Na

D.2O2

10.下列化學用語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Ca+2:1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B.2K:2個鉀元素

C.4SO3:4個三氧化硫分子

D.N2:1個氮原子

11.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N

②2NH3③2OH﹣④SO2⑤H2O

⑥Mg2+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12.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CO②2NH3③2N④SO42﹣⑤⑥2H+⑦SO2

A.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C.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④⑥

D.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

13.下列化學用語書寫錯誤的是(

A.氮元素﹣﹣﹣﹣﹣N

B.氧化鐵﹣﹣﹣﹣﹣Fe2O3

C.氫分子﹣﹣﹣﹣﹣H2

D.硫離子﹣﹣﹣﹣﹣S﹣2

14.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化學用語的說明中,不正確的是(

A.2SO42﹣:表示兩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

B.Na:表示鈉元素,表示鈉這種金屬,表示一個

Na

原子

C.2H:表示

2

個氫原子

D.He:表示氦元素,表示氦氣這種氣體,表示一個氦原子

15.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2H:兩個氫元素

B.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C.S2﹣:硫元素的化合價為負二價

D.:一個鎂離子帶有兩個單位正電荷

16.下列化學符號中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Zn2+:一個鋅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B.SO2:二氧化硫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C.2H:2個氫元素

D.:氧化鈣的化合價為+2價

17.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鈣離子:Ca+2

B.2個氧分子:2O

C.氯化亞鐵中鐵顯+2價:Cl2

D.鋁原子結構示意圖:

18.下面關于“2”的含義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Zn2+中的“2+”表示鋅元素顯正2價

B.2NO中的“2”表示2個一氧化氮分子

C.2S中的“2”表示二個硫元素

D.Fe2+中的“2”表示每個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答案:

1-5

BDCCC

6-10

CBCCC

11-15

CADAB

第2篇

【關鍵詞】 高血壓 趨化因子 單核細胞 基因表達 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EH是一種與遺傳、環境、代謝極為相關的復雜疾病[1~3],當EH與其他相關危險因素并存時,單純的血壓控制只能使不到60%的患者獲益,而危險因素的干預才能獲得更大的益處。因此,積極探討EH的發病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對更有效的控制EH,減輕其危害已成為醫務工作者的共識。有學者研究發現,炎癥可能在EH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2007年2月~12月實驗檢測EH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蛋白水平及單個核細胞MCP1 mRNA的表達,探討外周血MCP1的變化與EH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及分組

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5]制定的標準,選取心血管科住院和門診新診斷或未經正規降壓治療的EH患者62例,同時選取血壓正常的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血栓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感染、嚴重肝腎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排除近期有手術或外傷史等影響MCP1的因素。

1.2 方法

1.2.1 主要試劑和儀器 人淋巴細胞分離液(上海捷瑞),Trizol試劑(美國Invitrogen),焦炭酸二乙酯(瑞興),逆轉錄試劑盒(Promega),PCR試劑盒(Promega),100 bp DNA Ladder Marker、D2000 DNA Marker(天根生化),人MCP1 ELISA 試劑盒(美國R&D公司);ULT13863三洋-80 ℃低溫冰箱(日本),5745臺式冷凍離心機(德國),Eppendorff centrifuge 5810R 高速離心機,Amersham核酸蛋白分析儀,PCR儀(PE geneAmp PCR System 2400)(Perkin Elmer),DNA成像分析儀(Gel Doc EQ,BioRad),酶標儀(ELx800,BioTek公司)。MCP1引物設計由上海生工合成,上游引物5' AGGAAGATCTCAGTGCAGAGG 3',下游引物5' – AGTCTTCGGAGTTTGGGTTTG 3';βaction:上游引物5'AGCGAGCATCCCCCAAAGTT 3',下游引物5'GGGCACGAAGGCTCATCATT 3'。

1.2.2 標本采集 受檢者空腹12 h,于次日清晨6∶00~7∶00采集肘正中靜脈血8 ml,其中4 ml置普通生化管中,室溫靜置2 h,自然凝固后予離心10 min,1 000 r/min收集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待測;另4 ml置于EDTA抗凝試管中搖勻后即刻置40 ℃冰箱冷存,于6 h內提取RNA用。

1.2.3 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測定 用保存待測的血清,依照MCP1 ELISA試劑盒說明書的步驟操作。用酶標儀檢測450 nm波長下各孔吸光度,根據吸光度值計算標本中MCP1的濃度。

1.2.4 人血單個核細胞中RNA提取和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淋巴細胞分離液提取外周血中單個核細胞后,按照說明書的步驟提取總RNA;按逆轉錄試劑盒說明書步驟合成cDNA,并用PCR技術擴增目的片段,PCR產物用1.5% 瓊脂糖凝膠跑電泳,溴乙錠顯色。測定各條帶灰度值,以βactin為內參,用MCP1與βactin的灰度比值定量MCP1。

1.2.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EH組及對照組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空腹血糖和外周血白細胞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表1 EH組及對照組的基本資料注:TC示總膽固醇,TG示甘油三酯,FBG示空腹血糖,LDL示低密度脂蛋白,HDL示高密度脂蛋白,WBC示白細胞。

2.2 MCP1水平及MCP1 mRNA表達

見表2。與對照組比較,EH組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及單個核細胞MCP1mRNA表達均顯著增高(P<0.01)。表2 外周血MCP1水平及單個核細胞MCP1mRNA表達注:(1)與對照組比較, P<0.01。

3 討論

EH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傳統觀念認為,EH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血液流變學異常,表現為心搏出量和(或)外周阻力增加,治療目標也僅限于用藥物控制血壓。隨著對EH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發現在EH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血管炎癥是一個主要的、共同的病理特征,提示EH與炎癥關系密切[6]。

MCP1為堿性蛋白,屬于趨化因子超家族,可由炎癥介質刺激的單核-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分泌。MCP1在體內及體外均有強大的誘導單核-巨噬細胞聚集、附壁、游走的功能,是炎癥的始動因子及標志[7]。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認為EH可能是一種慢性炎癥過程[8]。本研究顯示,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顯著升高,提示MCP1可能參與了EH的病理生理過程。因此,積極探索控制炎癥的方法可能是高血壓乃至冠心病具有前景的治療策略之一。

EH患者外周血MCP1升高的機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來源于與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等上調表達MCP1 mRNA有關,但外周血MCP1蛋白的升高是否與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MCP1 mRNA表達上調有關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單純EH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MCP1 mRNA表達顯著增高,提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MCP1 mRNA表達上調可能是導致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的一個因素,但是否與內皮細胞等其它因素有關,需進一步實驗證實。由于MCP1蛋白可能進一步激活CCR2趨化因子受體,介導趨化活性,使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發生移行,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9],使其產生更多的炎癥因子,加速血管重構,使血管壁順應性下降,從而使血壓升高。因此,針對炎癥的治療,或許對控制血壓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Lillie EO,Daniel T,Connor O.Early phenotypic changes in hypertension: a Role for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heredity[J].Hypertension,2006(3): 331 - 333.

[2]Bergvall N,Iliadou A,Jodansson S,et al.Genetic 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o not conf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hypertension:a study among Swedish twins[J].Circulation, 2007(115):2931-2938.

[3]Schillaci,M. Pirro,G. Vaudo, M,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Aortic Stiffness in Untreat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5(6): 1078 - 1082.

[4]Sesso H, Buring J, Rifai N, Blake G,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J]. JAMA, 2003(290):2945-2951.

[5]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12.

[6]Li JJ, Fang CH, Hui RT.Is hypertension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Med Hypotheses, 2005(64):236-240.

[7]De Lemos JA,Morrow DA,Sabatine M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irculation, 2003(107):690-695.

第3篇

[關鍵詞] 單核細胞;血小板;肝硬化

[中圖分類號] R57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5(c)-01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rameters of peripheral blood platelets and parameters of monocytes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level of PLT,P-LCR,MPV,PDW,PCT,percentage of monocytes and total number of monocy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via fully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and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52 subjects with normal results of clinical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level of PCT and P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Monocytes;Blood platelets;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長期或反復損害肝臟所致的肝細胞纖維化性疾病。肝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場所,對于機體的止、凝血功能起著重要作用,當肝硬化發生后,肝細胞大量受損,導致纖溶功能和凝血異常[1-3]。本研究選取本院的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其血小板計數(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單核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總數等進行檢測,并與臨床體檢正常的對照組進行比較,旨在探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參數和單核細胞參數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女12例,男38例;年齡30~75歲,平均(44.73±5.56)歲;根據Child-Pugh分級標準分為肝功能A級組(26例)、B級組(16例)、C級組(8例)。同時選取52名臨床體檢正常且肝功能、血常規檢查無任何異常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女14例,男38例;年齡31~76歲,平均(45.33±4.86)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專用抗凝管采集所有受試者的靜脈血2 ml,所有血液標本采用XN-1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體積(V)、激光散射(S)、高頻傳導(C)技術及其配套試劑檢測PLT、MPV、PCT、PDW、P-LCR、單核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總數等各參數值,所有標本2 h內檢測完畢。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血小板參數的比較

觀察組的PCT、PLT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單核細胞參數的比較

兩組的單核細胞百分比和單核細胞總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肝臟是機體的主要代謝器官,能夠調節機體的抗凝血及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溶解系統、凝血的相互作用與動態平衡,進而保持凝血系統的完整性[4]。肝硬化發生后期,患者會表現出凝血系統和免疫功能的損害[5-6],而PLT參與機體凝血,單核細胞則參與機體免疫功能。有效預測肝臟的損傷程度對疾病的診斷、控制治療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參數和單核細胞參數進行檢測,并與52名臨床體檢正常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CT、PLT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健康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百分比和單核細胞總數變化不明顯,但PLT參數較正常健康者出現異常變化。各參數的變化反映著肝損傷程度,掌握各參數變化情況對臨床治療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汪賽兵,唐四海.肝硬化患者凝血4項及血小板參數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568-569.

[2] 鄭蘭,全靜雯,李曉,等.肝硬化患者凝血4項指標與血小板參數檢測的臨床價值[J].生物技術通訊,2013,24(2):248-250.

[3] 程坤,但仁紅,龍麗,等.血清膽堿酯酶與糖類抗原125水平檢測在肝硬化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2):94-95,98.

[4] 賈建平.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測定的臨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2010,18(9):1278-1279.

[5] 陳永琴,成宇,徐文麗.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單核細胞參數的變化及意義[J].檢驗醫學,2012,27(11):954-956.

[6] 鄒勇,淦勤.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靜脈曲張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159,161.

[7] 崔明淑.紅細胞、血小板測定與肝硬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4):81-82.

[8] 王征,張世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急劇下降病因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8):725-726.

[9] 郝華,陳亞華.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測定的臨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9):1278-1279.

[10] 蔣孝華,謝玉桃,譚德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機制探討(附74例骨髓象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4(11):106-108.

[11] Eissa LA,Gad LS,Rabie AM,et al.Thrombopoiet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J].Ann Hepatol,2008, 7(3):235-244.

[12] 林靜華,焦曉陽,蔡應木,等.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參數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校醫,2008,22(6):691-693.

[13] Blonski W,Siropaides T,Reddy KR.Coagulopathy in liver disease[J].Curr Treat Options Gastroenterol,2007,10(6):464-473.

第4篇

【關鍵詞】 腦出血 白細胞總數 中性粒細胞計數 病情程度 預后

腦出血(ICH)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出血,為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1994年3月—2006年9月,對本院收治的48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檢測,并分析二者變化與病情輕重及預后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組482例,男292例,女190例。年齡56~94歲,平均68.32歲。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1]。經臨床檢查及CT或MRI證實, 其中殼核出血297例,丘腦出血49例,腦葉出血46例,小腦出血49例,腦干出血41例。按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入院后12 h內進行),輕型(0~15)198例,中型(16~30)172例,重型(31~45)112例。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病;發病時及前2周有嚴重感染性疾病;伴有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前1個月使用過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內查外周血。檢測采用美國庫爾特-貝克曼公司MMX5分類血細胞計數儀及其原裝配套試劑。

1.3 分組 根據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值進行分組。按白細胞總數水平,將患者分為正常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行χ2檢驗 ,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系 見表1。

白細胞總數升高組與正常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顯著增高(分別為P<0.01, P<0.05),病死率顯著增高(P<0.05);白細胞總數顯著升高組與正常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顯著增高(分別為P<0.05, P<0.01),病死率顯著增高(P<0.01);白細胞總數顯著升高組與升高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無顯著差異(P>0.05),病死率顯著增高(P<0.01)。

2.2 中性粒細胞計數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系 見表2。 表1 白細胞總數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系表2 中性粒細胞計數與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系與正常組比較:*P

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組與正常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增高有顯著性意義(分別為P<0.01, P<0.05), 病死率增高有顯著性意義(P<0.01); 中性粒細胞計數顯著升高組與正常組相比,中度患者所占百分比無顯著差異(P>0.05),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升高有顯著性意義(P<0.01),病死率增高有顯著性意義(P<0.01); 中性粒細胞計數顯著升高組與升高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病死率增高有顯著性意義(P<0.01)。

3 討 論

一般認為,腦出血的預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發病年齡、發病前病理基礎、出血部位、出血量、合并癥等。一些臨床研究表明,腦出血發病后血糖、腎功能、白細胞計數等可作為判斷腦出血預后的良好參數[2]。本組資料顯示,急性腦出血的早期會出現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提示病情嚴重[3]、預后差、病死率高。

分析腦出血后白細胞增高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①腦出血后腦組織水腫明顯,導致顱內壓增高,下丘腦及垂體軸的神經體液內分泌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漿皮質醇增加引起白細胞反應性增高;②丘腦、下丘腦受壓引起嚴重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癥狀,缺氧及交感神經興奮促進骨髓池的釋放,導致白細胞增加;③血液對腦膜刺激,白細胞反應性增高。

腦出血后,白細胞,主要是多型核細胞和單核細胞,可被某些物質所激活成為活化白細胞[4],后者的流變學行為可發生改變,表現為聚集性、黏附性顯著增高和變形能力顯著降低。同時,血液中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5]、核轉錄因子(NF-κB)、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顯著增高。sICAM-1是最重要的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分子之一,可介導白細胞黏附,造成微循環堵塞,腦組織有效灌注壓下降,并釋放神經毒性物質,引起并加重腦組織的繼發性的缺血性損害[6]。NF-κB[7]是一種具有多向轉錄調節作用的蛋白質,參與炎癥反應、細胞凋亡等重要的病理生理過程,持續激活可誘導神經細胞死亡。 IL-6是一種促炎癥介質,在腦出血后調節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功能,參與腦損傷。MMPs的作用是攻擊腦血管的基底膜和破壞血-腦屏障,導致腦出血和腦水腫[8]。活化中性粒細胞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產生過多[9],使腦組織神經、血管內皮細胞生物膜結構破壞,膜通道開放,導致興奮性氨基酸釋放和細胞外鈣離子內流[10]。活化的中性粒細胞釋放一種細胞毒性的彈性蛋白,它可降解細胞外基膜成分,血-腦屏障遭破壞[11]。活化白細胞可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酶類(蛋白水解酶等),對局部腦組織(腦神經元和神經膠質)造成直接而嚴重的損傷。活化白細胞使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增加,它們可激活補體產生補體介導的細胞損傷。腦組織受損后可進一步誘導白細胞變形能力的降低,形成惡性循環,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斷加重以致造成疾病的不良預后。

腦出血后,炎癥反應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類似于腦梗死,腦出血后血腫周邊會存在缺血半暗帶[12]。半暗帶內神經元的病理改變在一定時間內是可逆的。因此,對于腦出血患者,早期對其病情及預后進行評估,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抗感染、脫水以及穩定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處理,能夠改善神經功能[13]、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發癥。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方法簡單易行,不受條件限制,可作為常規檢查、評估項目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

[2] 蔡亞平,黃敬亭,姜興明.腦血管病的遠期預后研究[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2,25(1):28-30.

[3] 王金娥.急性腦出血患者白細胞增高的臨床意義[J].卒中與神經疾病,1999,6(1):54-55.

[4] 傅 琦,劉春風,包仕堯.活化白細胞在腦血管疾病發病中的作用機理[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4,2(4):201-203.

[5] 陳少芳,梁 暉.急性腦出血病人血清sICAM-1、MDA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3):148-151.

[6] Kim JS.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in stroke and related diseases[J]. J Neurol Sci,1996,137(2):69-78.

[7] Clemens JA, Stephenson DT, Yin T, et al. Drug-induced neuroprotection from global ischemia is associated with prevention of persistent but not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in rats [J]. Stroke,1998,29(3):677-682.

[8] Power C, Henry S, Del Bigio MR, et 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duces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 Ann Neurol, 2003 ,53(6):731-742.

[9] 陳 瑗,周 玫.自由基醫學基礎與病理生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1.

[10] 劉 靜,蔡定芳.中性白細胞與腦缺血再灌注損傷[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1,9(6):348-350.

[11] Yamasaki Y, Matsuo Y, Zagorski J, et al. New therapeutic possibility of blocking 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 on transient 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rats[J]. Brain Res, 1997,759(1):103-111.

第5篇

【摘要】 目的對亞洲帶絳蟲膜聯蛋白B2(Annexins B2)進行克隆表達及免疫學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在線生物信息學工具從亞洲帶絳蟲成蟲cDNA文庫中篩選出Annexins B2基因,并將該基因克隆到原核表達質粒pET-28a(+)中,在大腸埃希菌BL21/DE3中誘導表達,表達產物通過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鑒定,重組后的蛋白用His-鎳蛋白純化柱純化,純化的重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進行免疫學分析。結果PCR、雙酶切及重組質粒DNA測序均顯示重組體構建成功,并得到高純度的蛋白,且該重組蛋白可被亞洲帶絳蟲、豬帶絳蟲及牛帶絳蟲患者的血清識別。結論亞洲帶絳蟲成蟲Annexins B2基因可在原核表達系統中獲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達。

【關鍵詞】 亞洲帶絳蟲;膜聯蛋白B2;基因克隆;免疫反應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clone and express the gene named as Annexins B2 of Taenia saginata asitica so as to analyze the immunogenicity of its recombinant protein.MethodsBy online analysis of the gene at bioinfomatics websites to identify the gene from the Taenia saginata asiatica full-length cDNA plasmid library, the gene was 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 and then transformed to E.coli BL21 with IPTG induction. Thereafter, the gene product was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purified by Ni-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addition,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protein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As demonstrated by PCR,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highly expresse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tested with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could react with Taenia asiatica and Taeniarhynchus saginatus infected patient serum.ConclusionThe Annexins B2 of Taenia saginata asitica has been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and the purified protein has been confirmed with immunogenicity.

KEY WORDS: Taenia saginata asiatica; Annexins B2; gene cloning; immunoreactivity

鑒于亞洲帶絳蟲與豬帶絳蟲及牛帶絳蟲在起源、分類學地位存在的差異[1-2],本課題組率先構建亞洲帶絳蟲成蟲全長cDNA質粒文庫,并對該蟲進行功能基因組的研究工作[3]。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學工具從文庫中篩選到了一個膜聯蛋白B2(Annexins B2)的同源基因,構建了原核表達載體,并對其原核表達產物進行免疫學方面的初步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血清、載體與菌株3種人體帶絳蟲患者血清取自糞檢陽性的帶絳蟲患者。原核表達質粒pET-28a(+)及大腸埃希菌BL-21/DE3由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惠贈。

1.1.2主要試劑和工具酶Ex Taq酶(含dNTP),BamHⅠ,XhoⅠ,T4 DNA連接酶 (大連寶生物工程公司);異丙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美國Promega公司);質粒純化試劑盒(廣州東盛科技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山羊抗豬IgG二抗、兔抗人二抗、3,3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氯化鈣、氯化鈉等為國產分析純試劑。

1.2方法

1.2.1Annexins B2基因的識別及擴增將獲得的亞洲帶絳蟲Annexins B2基因進行BLASTX分析。并根據已獲得的該基因全長編碼序列的開放閱讀框,利用軟件設計引物(引物由上海聯合基因公司合成),分別帶上BamHⅠ和XhoⅠ的酶切位點進行PCR反應。

1.2.2重組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及鑒定PCR產物和pET-28a(+)載體分別用BamHⅠ和XhoⅠ雙酶切,回收、連接后轉入大腸埃希菌BL-21/DE3感受態細胞,對陽性克隆依次進行質粒的提取、雙酶切和PCR鑒定,并進行重組質粒DNA測序鑒定(測序由英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1.2.3重組蛋白的表達及純化按照常規方法進行蛋白誘導表達,考馬斯亮蘭蛋白染色液染色觀察蛋白表達情況。確定蛋白表達后,進行大量的誘導表達,并判斷重組蛋白的可溶性,再將樣品加入預先處理好的Ni-IDA His.Bind樹脂親和層析純化柱中,最后再用PBS 24h透析以去掉過柱時留下的咪唑。

1.2.4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組蛋白的免疫反應性用3種人體帶絳蟲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與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兔抗人IgG進行Western blotting鑒定。

2結果

2.1Annexins B2基因的識別和序列分析該基因全長922bp,編碼區為224~686bp。其最大ORF為其完整編碼區。

2.2原核重組質粒的鑒定將重組質粒進行PCR和雙酶切鑒定,產物行0.8g/L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顯示在500bp左右有一清晰條帶,與目的基因大小基本相符。此外,重組質粒的測序報告表明插入序列與理論序列一致,證明重組質粒構建成功(圖1)。

2.2蛋白表達及純化結果將構建好的重組質粒轉化到E.coli BL/DE3中,超聲裂解后SDS-PAGE電泳分析結果顯示在大約25ku處出現高效表達條帶(圖2),與目的蛋白基本相符。測得純化產物的蛋白濃度為0.526g/L。

2.3Western blotting鑒定純化蛋白的免疫反應性

用感染亞洲帶絳蟲、豬帶絳蟲、感染牛帶絳蟲的患者血清以及亞洲帶絳蟲感染豬的血清與純化蛋白反應的結果均顯示出較清晰的條帶,而陰性對照血清在相應位置未識別出該蛋白條帶(圖3),表明該表達產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應性。圖1重組質粒的PCR和雙酶切鑒定

Fig.1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T-28a(+)-Ta Annexins B2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igestion with restriction enzymesM1:DNA標準(DL2000);1:PCR產物;2:pET-28a(+)質粒雙酶切;3:pET-28a(+)-Annexins B2重組質粒雙酶切;M2:DNA標準(DL 15000)。圖2100g/L SDS-PAGE分析pET-28a(+)-Ta Annexins B2在大腸埃希菌中的表達產物及其純化產物Fig.2 100g/L SDS-PAGE analysis of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roduct and purified product

M:蛋白Marker;1:pET-28a(+)IPTG未誘導;2:pET-28a(+)IPTG誘導;3:pET-28a(+)-Annexins B2 IPTG未誘導;4:pET-28a(+)-Annexins B2 IPTG誘導;5:pET-28a(+)-Annexins B2上清;6:pET-28a(+)-Annexins B2沉淀;7:pET-28a(+)-Annexins B2純化蛋白。

3討論

帶絳蟲病的流行在我國西部一直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每年由帶絳蟲病造成的健康和畜牧業經濟損失上百億,嚴重影響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社會發展。目前,亞洲帶絳蟲病的防治研究的重點集中在診斷和疫苗候選抗原、藥物靶標、致病的分子機制研究。圖3重組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 鑒定Fig.3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sM:蛋白Marker;1:純化蛋白與亞洲帶絳蟲患者血清的反應結果;2:純化蛋白與牛帶絳蟲患者血清的反應結果;3:純化蛋白與豬帶患者血清的反應結果;4:純化蛋白與亞洲帶絳蟲感染豬血清的反應結果;5:純化蛋白與正常人血清的反應結果。

本實驗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從已經構建好的亞洲帶絳蟲成蟲cDNA質粒文庫中篩選出了一個膜聯蛋白(Annexins B2)的同源基因,并且預測出該基因位于胞漿,無跨膜區,二級結構基本上是以α螺旋為主。這些都符合膜聯蛋白家族的共同特征[4]。根據膜聯蛋白家族分布廣泛,表達豐富且穩定的特性,可以推測其在絳蟲的生理活動中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膜聯蛋白是一個廣泛存在的蛋白家族,在所有真核基因組中廣泛表達。具有內部重復單位和“G-X-G-T-(38residues)-D/E”基序[5],即Ca2+結合區域的特征,用以結合帶有負電的脂質。雖然它為鈣結合蛋白,但是在結構上卻沒有EF手,而且在和Ca2+結合后,還可以與磷脂再次結合而發揮生物學效應。例如,細胞的胞吞胞吐,離子通道的形成,調節磷脂酶A2的活性及細胞內外Ca2+濃度、抗炎癥反應等。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膜聯蛋白家族各成員在生物學特性和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出非常復雜的關系,且在研究過程中發現,annexins沒有信號肽,沒有跨膜結構,是一個典型的細胞內蛋白。但是,卻有學者發現它可以與細胞外基質發生作用。例如,抗炎[6]、抗凝[7]、抑制腫瘤[8]等。最新的研究報道,當將其作為疫苗的候選因子時,可以消除一些寄生于哺乳動物體內的寄生蟲。此外,學者們認為膜聯蛋白是維持細胞膜表面結構和信號轉導功能的重要蛋白。并可能具有激活纖維蛋白酶原的功能,有助于破壞宿主的結締組織,使蟲體抗原更加容易進入宿主機體,誘發免疫應答。因此,對該基因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它的生物學功能及開辟預防治療寄生蟲病的新途徑[9-10]。

目前,Annexins B2已經在豬囊尾蚴的研究被發現并命名,但是具體的生理功能還不清楚,且在亞洲帶絳蟲研究領域還是空白。因此,本研究將亞洲帶絳蟲成蟲annexins克隆到原核表達質粒pET-28a(+)中,構建重組質粒,在大腸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誘導表達,表達產物通過SDS-PAGE電泳進行鑒定。SDS-PAGE結果表明,該蛋白在全菌和沉淀中都有表達,上清中有微量的表達,說明annexins主要表達在包涵體中。因此,進一步溶解包涵體[11],經變性處理并親和層析純化后,得到了大量較純的重組蛋白。此外,還嘗試性的用上清過柱純化并用蔗糖進行蛋白濃縮,也得到部分有活性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就是以抗體-抗原沉淀反應為基礎的,可用于不同抗原的比較和定量。其檢測結果表明所獲得的重組蛋白與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及亞洲帶絳蟲有較強的交叉反應且在絳蟲中的診斷特異性不高,推測其不能作為免疫診斷抗原的合適候選分子。但是,其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達。由此可推測它是一個具有開發潛力的基因。總之,本項研究填補了該蛋白在亞洲帶絳蟲研究領域的空白,也為進一步研究該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及在診斷尤其是疫苗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包懷恩. 我國亞洲帶絳蟲研究的現狀和展望 \[J\]. 熱帶醫學雜志, 2002, 2(3):215-219.

\[2\]張朝云,楊明,張科,等. 云貴州三地牛帶絳蟲核糖體tRNA-ITS1序列分析 \[J\].貴陽醫學院學報, 2006, 31(4):291-295.

\[3\]黃江,胡旭初,包懷恩,等. 亞洲帶絳蟲成蟲全長cDNA質粒文庫的構建及EST測序 \[J\]. 熱帶醫學雜志, 2007, 7(2):116-118.

\[4\]MOSS SE, MORGAN RO. The annexins \[J\]. Genome Biol, 2004, 5:219-221.

\[5\]CHOI SH, KWON SR, LEE EH,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n annexin from a fish gill fluke microcotyle sebastis (Platyhelminthes: Monogenea) \[J\]. Mol & Bioche Parasitol, 2009,163(1):48-53.

\[6\]高奮堂,曹云山,徐義先,等. 氟伐他汀對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膜聯蛋白A1表達水平的影響 \[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6, 22(4):209-211.

\[7\]王義會,閆強,王平,等. 膜聯蛋白B2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J\]. 動物醫學進展, 2007, 28(3):31-33.

\[8\]朱逢佳,曾蘇,曹江. 膜聯蛋白-1與腫瘤\[J\]. 細胞生物學雜志, 2008, 30(5):581-585.

\[9\]ZHANG Y, WANG KH, GUO YJ, et al. Annexin B1 from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is a newly characterized member of the annexin family \[J\]. Biol Chem, 2007, 388(6):601-610.

第6篇

關鍵詞 密齒花鍵;容屑槽;齒圈的跳動;深孔

中圖分類號T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4-0182-02

1 細長主動軸的主要功能

細長主動軸是渦輪發動機滑油泵重的一個重要零件,其傳動功率1.3kW,使泵輸出流量(增壓級)9.3L/min~11L/min。滑油泵用6個螺釘水平安裝在機匣體上,為6級齒輪泵,一級增壓,5級回油。增壓級齒輪和回油級齒輪都共用一根主動軸和一根從動軸。泵組的主動軸通過花鍵軸與機匣體中輸出軸相連,各級齒輪靠半圓健傳扭。

2 細長主動軸的結構特點

細長主動軸材料為38CrMoAlA優質合金結構鋼,強度、韌性好,是軸類零件優選的材料。其零件也是典型的空心細長軸:長358mm,直徑φ12h6,軸外徑公差僅0.011mm;長徑比40.6;壁厚薄僅1.4mm;內花鍵是小模數花鍵(m=0.75),齒圈對基準φ12h6的跳動≤φ0.04,跨距尺寸6.095 +0。066 0mm。

3工藝分析及工藝路線的確定

從零件的結構特點可以看出,零件設計基準為φ12h6的外圓,其表面粗糙度Ra0.4,軸兩端有30°倒角,因此外徑通過兩端的頂尖孔定位磨削加工出來。這樣可將設計基準轉換到兩端的頂尖孔上,使兩端的頂尖孔成為工藝基準。內孔的加工根據內孔尺寸φ9.2+0.08 +0.03,深300mm,表面粗糙度Ra3.2的要求,可選擇采用鉆、擴、孔鉸的方式進行加工。使內孔相對基準外圓φ12h6的同軸度φ0.05得到保證,同時在粗加工中保證了壁厚的均勻。內花鍵加工由是細長主動軸中的最重要的部位,對于一般的內花鍵可選擇采用插削或拉削進行加工,但其部位模數小,齒數又少,花鍵軸向長度長,尺寸精度高。如采用插削加工,則插刀刀桿較細,加工時剛性差,齒形面粗糙度Ra1.6和齒形精度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如內花鍵采用拉削方法加工,由于拉削的速度低,切削厚度小,加工相對平穩,固可獲得很高的表面加工質量,能夠滿足細長主動軸內花鍵的各項精度要求。

按設計要求,細長主動軸要經調質和氮化兩次熱處理,為保證細長主動軸獲得必要的機械性能,需要在氮化前進行調質處理,使心部獲得索氏體組織,由于零件是從棒料開始進行加工,粗加工后,對其進行調質,也可以改善后工序的機械加工性能。氮化后提高零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氮化溫度雖不很高,但對于細長主動軸來說,要保證其外圓和內花鍵在氮化后精度不變是很困難的,因此氮化前需留精加工余量以便進行修整。

通過已上的分析,試制擬定的主要工藝路線是:棒料--粗車--調質--數車--磨基準—--拉花鍵--穩定處理--半精車--鉆孔--氮化--修復基準--精車--精磨--磁檢--檢驗。

4 加工工藝難點

細長主動軸的內花鍵采用拉削加工雖具有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適應批量生產的優點,但由于主動軸內花鍵的模數小,定位支靠面短等在拉削過程仍遇到了如下的加工難點:

1)內花鍵內孔兩端尺寸大小不等;

2)跨距尺寸6.095 EQ-0. 分布不均,有的方向跨距小,通端量規放入是很緊;有的方向跨距大,止端量規也能輕松放入,且測量不準;

3)齒圈跳動達不到設計要求,圖紙要求齒圈跳動≤φ0.04,實際跳動達0.08;

4)內花鍵齒面有條狀劃痕,表面粗糙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Ra1.6;

5)內花鍵齒面小,齒圈跳動和跨距尺寸測量不準確;

6)內孔φ9.2+0.08 +0.03深300mm,內孔加工屬典型的深孔加工,排屑不暢常造成內壁拉傷,孔壁上留有螺旋狀拉溝深0.1mm~0.15mm,影響內孔表面的加工質量。

5 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1)由于零件的各部位的孔壁厚薄不均勻,且孔壁又薄,拉削長度較大,從而造成內花建內孔尺寸大小不等,在加工應力的作用下,孔口兩端變形。解決措施是通過修磨拉刀刃口保證其鋒利,在改進的拉刀上增加了精切齒和校準齒各一個,使得齒升量由0.06mm減少到0.025mm,達到了降低拉削力和零件變形量的效果;

2)花鍵孔拉削是以基準外圓φ12 h6為定位基準,以φ15h6臺階端面為支靠。φ12 h6外圓被φ15h6凸臺隔為兩段,內花鍵一端φ12 h6外圓長度為23mm,而另一端φ12 h6外圓長228mm。原工藝是以內花鍵一端的外圓為定位基準,由于定位面短,零件懸空在夾具外的部分長,加工時拉刀刀齒斷續切削產生的震動使零件也產生明顯的擺動,加工出來的花鍵跨齒距尺寸不均勻。采用改變加工基準的措施,將較短的一端外圓定位改為較長的一端外圓定位,并提高較長的一端外圓尺寸精度,減少與拉削定位套的配合間隙,使定位面加長,加工時不易產生零件擺動,跨距尺寸精度獲得了明顯的提高;

3)由于原工藝的預制孔加工精度不高,鉸孔尺寸為φ7.54 +0.1 0,公差0.1較大,且預制孔φ7.54 +0.1 0對基準外圓φ12h6跳動要求為自由公差0.1,同時原工藝路線穩定處理是放在內花鍵加工后進行的,零件變形直接影響到內花鍵齒圈跳動,此時花鍵加工已到尺寸,齒圈跳動較大也無法修正,給精度保證帶來了困難。因此除不能為拉刀提供準確的引導外,還將基準的誤差、穩定處理變形誤差帶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內花鍵預制孔的加工精度,將原工藝規定的鉆孔φ7.54 +0.1 0改為磨孔至φ7.54 +0.015 0,而且在磨基準外徑φ12h6工序之后進行磨預制孔,并對基準外徑提出同軸度≤φ0.01的要求。拉刀引導部分尺寸為φ7.54 -0.005 -0.014,拉刀引導部分與零件預制孔間隙由0.005~0.114減少到0.005~0.029,這樣引導部分就能起到準確的引導作用,保證花鍵齒圈的跳動要求。同時將穩定處理工序提前到拉花鍵之前,內孔半精加工之后進行,使半精加工產生的應力得到釋放,在拉削過程中,余量不多且是逐步去除,變形就小很多。

4)齒面有條狀劃痕產生的原因a未及時清除拉刀刀齒上的細小的切屑而繼續進行拉削,使刀齒前角、容屑槽形發生變化。b 拉刀制造未達設計的容屑槽形,容屑槽形不合理,根部的圓角R偏小且有微臺階,使得切屑不易卷曲,排屑不暢,在已加工表面產生條狀劃痕。采取用刷子仔細將刀齒上細小的切屑清除或用高壓切削液沖洗,刃磨時保持容屑槽底部圓角R的形狀,成型砂輪修圓滑去除槽底微臺階;

5)內花鍵齒圈測量跳動時,一般采用V型鐵檢查,即以零件φ12h6的基準外徑放在V型鐵上,再將滾棒放在內花鍵型面處,轉動零件,用百分表量出各齒上滾棒的跳動值。雖然這種方法符合一般測量原理,但操作困難。因為內花鍵太小,又要放滾棒,不方便打表測量。同時在基準外徑φ12h6的全長上,靠近內花鍵處的跳動值要小些,僅為0.02mm~0.03mm,而遠離花鍵一端的跳動值卻可達0.1mm~0.25mm.通過分析,假設在內花鍵全長(11)范圍內跳動值是合格的為0.04mm,那么經延長放大后,離花鍵最遠端跳動值可達0.3以上,遠遠超出所規定的數值了,零件越長則跳動值越大,顯然用這種方式檢查出來的跳動值很少有合格。解決措施是采用錐度分組花鍵心棒(分3組)進行檢查,即取錐度花鍵心棒裝于零件內花鍵中,再用頂尖頂住花鍵心棒,只需用百分表測量花鍵部位外圓的跳動值即可反映齒圈跳動的真實值,又大大方便了檢測。花鍵加工后,用花鍵塞規對內花鍵作用齒槽寬最小值Evmin進行檢測,從而控制作用側隙的最小值Cvmin;用跨距量規對內花鍵實際齒槽寬最大值Emax進行檢測,從而控制內花鍵的最小實體尺寸。內花鍵的跨距尺寸為6.095 +0。066 0,原跨距量規采用滾棒和量塊分別設計、制造。由于使用時量塊和滾棒均較小,且必須用滾棒的圓柱面貼緊量塊的平面后才能測量,滾棒與量塊間是線接觸,極易產生偏移,導致測量誤差。為了便于測量跨距尺寸,對原跨距量規進行改進。采取整體式量規設計,即將滾棒與量塊兩樣合在同一量具上,并且為了避免滾棒受力后在量塊上轉動,在滾棒的頭部固定一小方塊,確定好角向位置,這樣小方塊與量塊間為面接觸了,不必擔心滾棒會在受力后而產生轉動,保證了測量的可靠性;

6)內孔螺旋狀拉溝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鉆孔過程中形成的,由于孔深,直徑小,使用的鉆頭細長剛性差,鉆削過程中去除材料多,刀頭易產生振動,冷卻性能差,鐵屑排出不暢刮傷孔壁使得加工出的內控表面有拉溝現象,雖經鉸孔也難以消除。經過現場調查,發現在用φ8長鉆頭加工底孔時刀具材料和刀具的轉速的選擇明顯影響孔壁質量的好壞。現場刀具使用的材料是W9Mo3Cr4V,鉆孔時若刀具轉速超過300轉/分,內孔瞬時溫度高,散熱效果差,孔壁易燒傷,同時刀具振動加大孔易干斜;若刀具轉速低于200轉/分,鉆頭易磨損不鋒利,此時加工的鐵屑為斷屑,同時鐵屑附著在鉆頭切削刃上,產生積屑瘤,對孔壁造成的拉傷最為嚴重。為此通過改進鉆頭的材料,使用硬質合金YG8,細化操作流程,鉆孔前先打頂尖孔,改用φ8.3的鉆頭,要求鉆頭轉速控制在240~260轉/分,每進20mm退刀沖洗冷卻,直至鉆通;再使用φ9的擴孔鉆擴孔,轉速控制在260轉/分,由于加工余量不大,每進深40mm左右退刀沖洗冷卻,消除鉆孔留下的輕微拉溝;最后留0.05mm~0.1mm的精加工余量,進行鉸孔。鉸孔時選用YD15的硬質合金鉸刀,轉速控制在小于40轉/分,每次鉸深10mm后退刀沖洗鉸刀及內孔。防止了內孔的拉傷。

6 調整后的工藝路線

通過試制改進,對主要工藝路線進行了調整是:棒料-粗車-調質-數車、打頂尖孔-磨基準外圓-車內孔修頂尖基準-精車-穩定處理-磨基準外圓-車基準內孔-磨基準內圓-拉花鍵-磨基準外圓-鉆孔-檢驗-氮化-修復頂尖基準-精磨-磁檢-檢驗。

7 結論

通過對原工藝路線的研究分析,改進拉刀切齒數量及容屑槽形,改變加工基準減少與拉削定位套的配合間隙,調整穩定處理的順序,采取整體式跨距量規增大滾針與量塊間為面接觸,很好地解決了試制中遇到的各項加工難點,確保了零件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慢性乙肝;Treg細胞;Th17細胞;細胞因子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4-0108-03

慢性乙肝已成為全球醫療界的難題,我國是慢性乙肝的高發區。據統計,攜帶HBV病毒者大約有1/4的感染者發展為慢性肝炎;約有4.4%和15%的慢性肝炎患者最終發展為肝細胞癌和肝硬化。目前認為,HBV 感染后疾病的不同表現、轉歸及臨床過程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關,T細胞在清除和抑制病毒感染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而慢性乙肝患者的T細胞功能的缺陷與Treg細胞(調節性T細胞)升高有關。輔T細胞(T helper lymphocytes,Th)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Th17是近年來發現的不同于Th1和Th2細胞的亞群,與自身免疫反應具有密切的相關性[2]。正常情況下,Treg/Th17保持平衡有利于維持機體免疫狀態的穩定。當兩者比例失衡后,可導致一系列的免疫炎癥反應。本文主要是探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reg/Th17細胞水平狀態以及與疾病的發病是否存在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3~57歲,平均(31.7±11.4)歲。其中輕度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小三陽16例,大三陽14例。入選標準:①診斷明確;②入組前3個月沒有使用影響免疫的藥物;③入組3個月沒有進行保肝和抗病毒治療。排除標準:① 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原發性肝癌 ;④代謝性肝病。對照組為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共30名。其中男15名,女15名,年齡20~55歲,平均(32.5±12.1)歲。兩組的性別、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1.2.1采血方法 清晨抽取肘靜脈血8 mL,分置于2支采血管中。1支3 mL肝素抗凝,離心后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進行Treg細胞和Th17細胞頻數檢測。另1支采血管靜置后分離血漿進行細胞因子及血生化檢測。

1.2.2 Th17細胞頻數檢測 采用美國BD公司FACS Calibur雙激光四色分選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采用RPMI-1640 細胞培養基(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收集到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調配到細胞密度為2×106/mL,取2mL加入到6孔板內,再分別加入佛波酯(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離子霉素(上海葉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莫能菌素(山東勝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7℃培養5h。收集細胞于測定管和對照管中,每個管中100 μL。每個管中分別加入20 μL的CD8-PE和10 μL的CD3-PC5單克隆抗體,室溫下避光孵育15 min。然后室溫下固定液100μL進行固定反應15 min,加入PBS(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緩沖液3mL,混勻后,離心,棄上清。破膜劑100μL進行細胞打孔,IL-17-FITC 20 μL加入測定管中,對照管中加入20 μL同型對照。室溫下孵育20 min后,加入PBS緩沖液3 mL,混勻后靜置10 min,棄上清,加入PBS 0.5mL重新懸浮,進行檢測。

1.2.3 Treg細胞頻數檢測 靜脈血100 μL,加入20 μL CD4-FITC和20 μL CD127-PE單克隆抗體,10 μL CD25-PC5單克隆抗體,避光下孵育20 min,加入紅細胞裂解液2 mL,避光下孵育20 min,加PBS緩沖液3mL洗滌,后加入PBS緩沖液0.5 mL重新懸浮,進行檢測。

1.2.4 細胞因子的檢測 采用ELISA法進行檢測,主要檢測血漿中IL-17、IL-10、IL-23及TGF-β1,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所使用的試劑由上海韻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5 血生化檢測 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所有操作按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入組時兩組血生化結果

由表1可見,在入組時,重度肝炎患者的TBIL和DBIL水平及ALT、AS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和輕中度組,而輕中度組的ALT和AS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2.2 兩組外周血Treg細胞頻數和Th17細胞頻數比較

由表2可見,研究組外周血Treg細胞頻數和Th17細胞頻數顯著高于對照組,而Treg/Th17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

2.3 兩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由表3可見,研究組IL-10、TGF-β1及IL-23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 0.01或

2.4 Treg、Th17細胞頻數和Treg/Th17與慢性乙肝患者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Treg、Th17細胞頻數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HBeAg是否陽性及不同分期組中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而Treg/Th17重度組顯著高于輕中度組(P < 0.01)。見表4。

3 討論

慢性乙肝是一個世界性的疾病,全世界大約有2.8億的病毒攜帶者,我國約占1.3億,因此,我國是慢性乙肝病毒的高發區,大約有3000萬病毒攜帶者發展為乙型肝炎。當乙肝病毒感染機體后,進入肝細胞,形成共價閉合環DNA,成為病毒轉錄的模板,在早期即可與肝細胞DNA整合[3]。機體自身的免疫狀態與慢性乙肝的臨床癥狀、體征、轉歸等有密切關系。有研究顯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細胞毒性T細胞活性受損,產生抗病毒細胞因子水平下降。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大量表達使T細胞發生免疫耐受,慢性乙肝患者對細胞毒性T細胞的負性調控分子高表達促使其功能下降或抗病毒能力下降。Treg細胞升高,抑制了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

調節性T細胞對機體的免疫反應具有抑制作用,在調節機體的免疫平衡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天然的Treg細胞主要通過細胞膜表面的分子與細胞直接接觸的方式發揮作用,而誘導產生的Treg細胞主要通過細胞因子IL-10和TGF-β發揮作用。Treg細胞在調節細胞免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Treg增多或者減少均會影響到機體的免疫平衡,導致一系列的免疫疾病。研究顯示[4],出生后切除胸腺的小鼠因為缺乏Treg細胞,可出現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顯示[5],Treg細胞減少可以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加重局部損傷炎癥的反應。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reg細胞的細胞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其參與了慢性乙肝的發病過程,在肝炎的發展過程中。IL-10、TGF-β1是Treg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本研究顯示其在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顯著升高。

Th17細胞也來源于原始的Th細胞,其與Treg細胞的作用相反,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平衡,維持機體的免疫穩定。Th17細胞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杜永光[6]研究結果顯示,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相關的細胞因子IL-17、IL-6和IL-23水平顯著升高。李娜[5]等研究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17細胞水平顯著升高,考慮其參與了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7細胞頻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說明Th17細胞參與了慢性乙肝的疾病過程。Th17主要分泌IL-17細胞因子,是一種前致炎細胞因子,參與炎癥的發生[7,8]。在本文中,研究組和對照組的IL-17細胞因子水平差異并不明顯,提示在慢性乙肝的發生發展過程中,IL-17可能不是主要的細胞因子。IL-23是Th17細胞分泌的另外一種細胞因子,是一種造血細胞因子,可刺激Th17細胞的擴增和維持,可以誘導初始T細胞分化成為Th17細胞[9,10]。本文研究顯示,慢性肝炎患者IL-23水平顯著升高。

Treg細胞和Th17細胞均由初始T細胞分化而來。IL-2可以抑制Th17的過度表達,同時能夠促進Treg細胞的分化,而TGF-β能夠誘導兩種細胞的分化,IL-6可以誘導初始細胞分化為Th17。總之,兩種細胞在分化過程中呈現相互抑制的作用,而兩者作用也呈現相互抑制。正常情況下,Treg/Th17保持平衡,以維持機體的免疫穩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Treg/Th17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慢性乙肝患者雖然Treg和Th17明顯升高,但是Th17升高的幅度更為明顯。提示Treg細胞功能及增殖能力相對不足,而Th17細胞增殖旺盛的情況下,導致慢性肝炎的炎癥反應。但是比較重度肝炎和輕中度肝炎Treg/Th17結果發現,重度患者顯著高于輕中度患者,可能的原因是重度肝炎患者TGF-β1顯著升高,而高水平的TGF-β1可以誘導Treg細胞的生成,而低劑量的TGF-β1有利于Th17細胞的生成。增高的Treg有可能抑制Th17細胞的分化,從而發揮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

綜上所述,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reg細胞和Th17細胞均明顯升高,而兩者的失衡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樣本較少、研究時間較短等,對于結果的進一步驗證還需要進行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任勁松,盤修成,李麗,等.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和IL-17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5(14):4264-4267.

[2] 杜勇. Th17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在SLE中的作用及意義[D]. 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0:2.

[3] 張濤,高英堂,韓濤. 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2005,12(6):161-165.

[4] Suri-Payer E, Amar AZ, Thornton AM, et al. CD4+CD25+T cells inhibit both the induction and effector function of autoreactive T cells and represent a unique lineage of immunoregulatory cells[J]. J Immunol,1998,160:1212-1218.

[5] 李娜,邊,張娟,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17及Treg細胞的檢測及意義[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8(6):100-103.

[6] 杜永光.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Th17相關細胞因子的檢測及應用價值[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29):83-84.

[7] 張曉琴,何東初. Th17細胞相關因子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2,8(17):2771-2773.

[8] 鄭建瓊. SLE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B09):198.

[9] 張蕓,劉萍,羅慶良. Th17細胞因子在炎性腸病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2,28(10):1110-1113.

第8篇

【關鍵詞】 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 血小板參數; 網織紅細胞參數; 肝硬化

Study on 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GH-IGF Axis,Platelet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HUANG Han-wen,ZHAO Ting-ting,LIN Yun-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43-04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GH-IGF)axis,platelet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Method:From February 2015 to June 2016,49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49 healthy people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 serum GH-IGF axis indexes,platelet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and the serum GH-IGF axis indexes,platelet and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ith different etiology and clinical stages were compared.Result:Serum IGF-1,IGFBP-3,PLT and P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H-IGF axis; Platelet parameters;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Cirrh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Shenzhen 5181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2

肝硬化是R床高發病,關于肝硬化的各類研究十分多見,其中關于肝臟功能包括代謝方面的研究尤其多,而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作為肝臟代謝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對其研究雖可見,但結果差異較大的情況十分普遍,因此對其研究仍十分必要[1-2]。而血小板參數及網織紅細胞參數作為在肝臟疾病患者中研究并不少見的指標,對其在肝硬化中的研究也十分必要。本文就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檢測意義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間本院就診的49例肝硬化患者選為觀察組,并以同時間段內49例體檢示健康者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32~70歲,平均(50.46±5.57)歲。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1~70歲,平均(50.51±5.47)歲;病因分類: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2例,其他肝硬化患者11例;臨床分期:代償期28例,失代償期21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和男女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兩組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進行檢測,檢測方面包括三大類,即血清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指標、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其中部分血標本進行離心,取血清部分進行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指標的檢測,采用酶聯免疫法對上述檢測項目包括生長激素(GH)、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GFBP-1)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進行檢測,另將靜脈血標本以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小板參數[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及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及網織紅細胞參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指數(IRF)、網織紅細胞計數(RET)、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PI)及強光散射網織紅細胞(HLR)]的檢測。然后統計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指標、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并比較不同病因和臨床分期肝硬化患者的檢測結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病因和臨床分期的血清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血清IGF-1及IGFBP-3均低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不同病因和臨床分期的血小板參數比較 觀察組的PLT及PCT均低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不同病因和臨床分期的網織紅細胞參數比較 觀察組的IRF、RET、RPI及HLR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肝硬化在臨床十分常見,在我國肝硬化主要為病毒性肝炎導致,與本類患者相關的研究也極為多見,且研究不僅僅涉及到患者的治療及其相關方面,對于肝硬化患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較多相關指標的研究也十分多見[3-4]。有研究認為,肝硬化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長激素抵抗情況,同時也有研究認為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是與肝代謝及肝細胞增生等有密切關系的指標[5-6]。而生長激素(GH)、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GFBP-1)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作為其中的代表性指標,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變化研究尤為必要,其中的IGFBP-1及IGFBP-3是肝臟內合成的重要指標,其表達水平的波動可有效反應肝細胞功能的變化,故進一步提示我們對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檢測必要性[7-8]。另外,血小板相關指標是在肝硬化患者中研究較多的一凝血相關指標,血小板參數中的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及血小板分布寬度(PDW)作為其中代表性的指標,其在肝硬化中的細致研究仍十分缺乏,因此對其細致變化的探究價值仍較高,而有研究認為主要與肝硬化患者的肝脾功能異常導致的血小板破壞異常等情況有關[9-13]。再者,網織紅細胞參數是有效反應機體造血功能狀態的指標,而當肝臟處于相對較差的狀態時,其造血因子受到影響,因此造血狀態即處于異常的狀態,但是對其在肝硬化患者的細致監測意義研究十分不足,因此此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必要[14-15]。

本文中筆者就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檢測意義進行分析與研究,主要為將肝硬化患者與體檢示健康的人員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F-1、IGFBP-3、PLT及PCT均低于健康人員,其他血清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指標、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均高于健康人員,不同病因和臨床分期肝硬化患者檢測結果也存在明顯差異,其中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表達水平相對更差,與此類患者肝炎期肝臟狀態即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有關,同時,失代償期的異常程度明顯大于代償期,說明上述指標的檢測不僅僅對于肝硬化的診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且對于肝硬化的病因分類和臨床分期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6-20]。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檢測意義較高,上述指標對于肝硬化的病因和臨床分期均有積極的臨床檢測價值。

參考文獻

[1]譚坤,周曄,陽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BGP水平及骨密度檢測的臨床意義[J].臨床醫學,2015,35(10):54-56.

[2]邱冰峰,徐騏,徐湯舟,等.拉米夫定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狀態與血小板參數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700-1702.

[3]吳紅麗,孫岳楓.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參數、網織紅細胞參數的變化與Child-Pugh分級的關系[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7):907-909.

[4]黃思思,謝遠強.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單核細胞的參數變化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4):555-556.

[5]陳春,楊智娟,江敏毓,等.肝彈性成像聯合透明質酸及血小板判斷早期肝硬化與肝穿病理對照研究[J].河北醫學,2015,21(10):1653-1656.

[6] Lupoli R,Minno A D,Spadarella G,et al.The risk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a meta-analysis of literature studies[J].Clin Endocrinol(Oxf),2016,84(1):30-38.

[7]張蘭寧.血小板計數及凝血功能檢測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9):4435-4436.

[8]張雁,王志群.網織紅細胞參數、血小板參數及紅細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變化情況[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7):2564-2565.

[9] Huang C F,Chuang W L,Yu M L.Interference of diabetes on the association of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with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J].Kaohsiung J Med Sci,2016,32(6):334-335.

[10]施倫波.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與血小板參數及凝血指標變化的臨床相關性探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941-943.

[11]肖劍,李建明,牛莉莉.血小板參數聯合凝血檢測在肝硬化患者診療及預后判斷的研究[J].新疆醫學,2015,45(5):602-603.

[12] Toson e A,Shiha G E,Elmezayen H A,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stages in hepatitis C virus patients:simple noninvasive scor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28(8):931-939.

[13]甄真,w三江,周俊英,等.慢性乙肝患者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8,29(1):17-20.

[14]徐葉進,陳凌,郭玉香,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在TGF-β1疫苗干預后肝纖維化大鼠肝組織中的表達[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5,8(2):158-161.

[15]徐建春.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和IL-6、IL-8檢測的臨床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3):232-233.

[16]郭艷.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4,9(5):47.

[17]朱志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檢測的意義[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51-52.

[18]徐曉明.血小板參數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評估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3):33-35.

第9篇

【關鍵詞】 惡性腫瘤;流式細胞儀;淋巴細胞;CD;免疫治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cytometry for the changes of multiple immune index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and the clinic value of the indexes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employed for determining eight indexes,including CD3、4、8,et.of 50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and 31 healthy persons.Furthermore,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mmunotherapy of 10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Immune function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s generally disordered.1.Both the cell immunity and the body fluid immunity are low.2.The level of active T lymphocytes are greatly high with the control(P

【Key words】 flow cytometry; malignant tumor; lymphocyt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immunotherapy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系統密切相關。運用流式細胞術的方法,檢測T淋巴細胞表面抗原(CD3、CD4、CD8),B淋巴細胞表面抗原(CD19、CD20),NK細胞表面抗原(CD16+56)在惡性腫瘤病人外周血中的表達,并檢測活化T、B、NK淋巴細胞的免疫指標(CD3/HLA-DR、CD3/CD25)的變化,探討淋巴細胞在腫瘤中的表達狀況及其意義,并進一步分析惡性腫瘤病人免疫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改變,以致使我們更深一層認識腫瘤在細胞水平的免疫功能。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3年8月~2004年5月本院腫瘤科病房50例惡性腫瘤病人,均經病理確診,其中肺癌23例,肝癌6例,乳癌4例,胃癌5例,胰腺癌2例,淋巴瘤4例,結腸癌3例,鼻咽癌1例,腎癌2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29~65歲,平均57歲。其中10例(肺癌6例,淋巴瘤4例)年齡29~53歲,平均41 歲,經免疫增強劑(高聚生4ml靜滴,每日1次,共3個月;白介素Ⅱ30萬U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3個月)治療一療程(3個月)后,復查一次。

對照組31例為健康體檢者,男18例,女13例,年齡36~50歲,平均43歲,其中年齡和性別構成比與病人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材料與儀器 小鼠抗人單克隆抗體CD4/CD8/CD3、CD19、CD20、CD3/CD16+56、CD3/HLA-DR、CD3/CD25及同型對照、紅細胞裂解液(Optilyse C)均為法國Immunotech公司出品。流式細胞儀(Epics XL·MCL)是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產。

1.3 研究方法 使用直接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流式細胞儀測定腫瘤病人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面抗原表達。

1.3.1 淋巴細胞表面標記 取熒光標記單克隆抗體CD4/CD8/CD3、CD3/CD16+56、CD3/HLA-DR、CD3/CD25、CD19、CD20各10μl放入試管中,分別加入外周全血100μl,室溫避光孵育15min。并作同型對照。

1.3.2 溶血 加入Optilyse C 500μl,混勻,室溫避光10min。

1.3.3 洗滌 離心(1500r/min)5min,棄去上清液,加入PBS液1ml,混勻。重復洗滌1次。

1.3.4 重懸 加入1ml PBS,混勻,制成單細胞懸液。

1.3.5 檢測 上機,每個樣品檢測5000個以上細胞,用FCM軟件分析,計算淋巴細胞中各標記細胞的百分率。最后所有數據應用SPSS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對50例惡性腫瘤病人與31例健康體檢者進行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面抗原FCM檢測,做統計學分析,結果見表1。

對10例腫瘤病人在免疫治療前后淋巴細胞表面抗原和活化T淋巴細胞抗原的表達進行了FCM測定,發現CD4+、CD3+、CD4/CD8比值、CD3+/CD16+56+、CD3+/HLA-DR+、CD3-/HLA-DR+治療前均較治療后有顯著性升高((P

注:與對照組相比,* P

注:與治療后相比,*P

3 討論

腫瘤不是一個簡單的疾病過程,腫瘤免疫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惡性腫瘤病人往往免疫功能狀態紊亂和低下,而免疫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預示著腫瘤的發展和預后[1]。由于腫瘤免疫過程復雜特異蛋白少,或是腫瘤細胞或蛋白樣物質掩蓋了腫瘤抗原,使目前檢查手段和蛋白分離方法尚不能檢出腫瘤抗原。而通過實驗性動物和對人類惡性腫瘤病人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系統的所有有效應成分均對消除腫瘤細胞、控制腫瘤生長有作用,發揮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約占白細胞總量的20%,可分為T、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通常采用單克隆抗體來分析細胞表面抗原分子,并對其分化群(簇,clusters of differentiation)進行了定義,用CD來描述白細胞表面抗原的不同成分。這樣通過對惡性腫瘤病人相應免疫指標(CD分子)的檢測,可對惡性腫瘤病人的預后進行判斷并指導治療和觀察轉歸[5~7]。

3.1 T淋巴細胞及表面抗原(CD4、CD8、CD3)與腫瘤的關系 大量研究工作已證實,宿主對機體內發生的腫瘤組織有自發性抵抗現象,而且以細胞免疫為主[8]。眾所周知,機體的細胞免疫由T淋巴細胞介導,T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蛋白質抗原引起的所有免疫應答,并清除細胞表面抗原或細胞內微生物的效應作用。T淋巴細胞進一步分化為輔T淋巴細胞(Th,CD4+/CD3+)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s,CD8+/CD3+),對于抗原刺激的應答,輔T淋巴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可促進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增殖和分化。McMichael認為[9]T淋巴細胞作為細胞免疫調節的中心樞紐,Th和Ts細胞之間的平衡是通過CD4+和CD8+細胞之間的百分比表達出來的,其值下降表示免疫狀態受抑制。目前研究還發現,CD4+細胞在協同殺傷腫瘤細胞中起著重要作用[18],CD4+細胞數減少可使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逃逸[10,11]。亦有學者認為機體發生腫瘤時,在腫瘤局部的微環境發生免疫功能紊亂,表現為局部的CD8+亞群增高或降低,或識別腫瘤抗原上發生障礙,但惡性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直到很晚才發生[12]。對于大多數腫瘤細胞來說,腫瘤細胞表達CD8+而不是CD4+,CD4+不能辨認腫瘤細胞,而是依賴于抗原提呈細胞,如果相關的腫瘤抗原被巨噬細胞提呈(DC),則對CD4特異性激活后才分泌淋巴因子激活CTL細胞、巨噬細胞和B細胞,產生其他淋巴因子和淋巴毒素和腫瘤壞死因子,腫瘤壞死因子可溶解腫瘤細胞。本文通過對50例惡性腫瘤病人和31例健康人進行外周血FCM檢測,腫瘤組CD3、CD4+/CD3+、CD4/CD8比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腫瘤組CD8+/CD3+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表明惡性腫瘤病人的細胞免疫明顯低下(P

3.2 B淋巴細胞及表面抗原(CD19、CD20)與腫瘤的關系 腫瘤的體液免疫是B細胞及抗體依賴的殺傷作用。B細胞表面免疫球蛋白與腫瘤抗原結合,處理和遞呈腫瘤抗原,從而誘導T細胞對腫瘤的應答。B細胞所產生的抗體是多克隆異源性抗體。CD20是一非免疫球蛋白產物,參與細胞激活,是B細胞的特異性標志,前B細胞至活化B細胞時表達這一分子。而CD19作為全B細胞表面標志性抗原,是B細胞活化的共受體[13],在B細胞活化后消失,在外周血中正常分布為8%~15%。通過對CD19與CD20的檢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機體體液免疫功能狀態[14]。本文對50例腫瘤病人的CD19、CD20進行檢測,其中惡性腫瘤病人組CD19與CD20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P

3.3 NK細胞及表面抗原(CD16、CD56)與腫瘤的關系 NK細胞是正常機體中對腫瘤細胞具有高度細胞毒性作用的淋巴樣細胞,是一種廣譜的殺傷細胞,對阻止腫瘤生長起重要作用。NK細胞是不同于T 、B淋巴細胞的淋巴細胞群,它們在體內相對較少,它們來源于骨髓的大顆粒細胞。它們不需預先致敏即能分泌細胞毒因子,從而殺傷腫瘤細胞[16] 。雖然NK細胞無靶細胞特異性,但在缺乏抗體和ADCC效應時,它們表現幾種水平的靶細胞選擇性:首先,它們對腫瘤細胞比對大部分正常細胞更具毒性作用;其次,不同的NK細胞克隆對不同來源的腫瘤類群表現不同的細胞毒模式。NK細胞代表了宿主抵抗原發和轉移部位腫瘤生長的第一道防線,并通過T細胞補充特異性抗腫瘤應答。在某種意義上說,NK能強烈殺傷腫瘤細胞。有研究表明,體外介導殺傷大多腫瘤細胞的細胞亞群,90%以上是激活的NK細胞[17,18]。NK細胞表面標志主要是CD16和CD56,其中CD16一般表達于未成熟NK細胞表面,CD56于成熟NK細胞表面,二者有交叉。其表達水平與NK細胞的整體活性具有相當的作用,其下降提示機體NK細胞作用受抑制,細胞免疫功能下降,不能有效發揮殺傷腫瘤細胞作用[2]。陸云等認為[19]CD16或CD56細胞數與NK細胞活性相關性隨不同疾病及疾病不同階段而變化。張峻梅等[20]認為,肺癌病人NK細胞數與正常對照無顯著性差異。本文對50例腫瘤病人和31例健康人的NK細胞即CD3+/CD16+56+進行比較,惡性腫瘤病人NK細胞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

3.4 活化淋巴細胞及表面抗原(CD25、HLA-DR)與腫瘤的關系 靜止T淋巴細胞在接受刺激后可發生增殖活化而形成效應細胞,表現為細胞因子的分泌及細胞因子受體和粘附分子在細胞表面表達。T淋巴細胞活化需T細胞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為第一信號,同時又必須輔以第二信號即共刺激分子的結合,而T淋巴細胞的分裂增殖是以細胞因子與IL-ɑ受體(IL-2R)的結合為啟動信號的,故可以通過檢測T淋巴細胞的CD3+/HLA-DR+、CD3+/CD25+等活化抗原來監測T淋巴細胞活化狀態。本文通過對50例惡性腫瘤病人和31例健康人CD3/HLA-DR和CD3/CD25進行測定,發現惡性腫瘤病人CD3+/HLA-DR+顯著降低(P

3.5 免疫治療與腫瘤的關系 免疫既影響腫瘤生長,腫瘤的宿主也會發生免疫的改變,如果能使免疫低下的惡性腫瘤病人免疫功能得以調節,必然有利于腫瘤的控制。許多研究表明,患有腫瘤的個體可對腫瘤產生免疫抑制。隨著人們對人類腫瘤抗原分子的認識,腫瘤細胞具有抗原性并能引起抗體免疫應答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基礎。免疫治療作為癌癥治療方法的一種,主要通過宿主天然防御機制或天然哺乳動物材料做藥物而發揮抗腫瘤效應,生物療法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后,已成為癌癥治療的第四種重要方法。本文結果提示惡性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免疫治療可改善病人T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比例;同時,亦可直接刺激T淋巴細胞的活化,增強機體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

體外試驗中,IL-2的使用提高了淋巴細胞對腫瘤的反應性[22],IL-2用來刺激產生LAK細胞,LAK細胞可依一種非MHC限制方式識別新鮮腫瘤細胞,而不識別正常細胞[23~25],從而對腫瘤細胞產生免疫應答。本文對10例惡性腫瘤病人進行高聚生、IL-2免疫治療,并觀察治療前后各分子的變化,其中CD4+/CD3+、CD3+、CD4/CD8比值、NK細胞(CD3+/CD16+56+)、活化T淋巴細胞(CD3+/HLA-DR+),活化B、NK細胞(CD3-/HLA-DR+)較對照組均顯著性增高(P

1 畢愛華,龔非力.醫學免疫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2-848.

2 Gabriel Introduction to medical immunology USA,1991,583-589.

3 Becton Dickinson Immunocytometry systems simultest IMK-lymphocyte regent source book,1995,3:9.

4 張盈華.流式細胞儀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4):203-204.

5 張魯榕,孔憲濤,張浩,等.流式細胞儀分析100例正常人T細胞亞群.上海免疫學雜志,1998,8(5):367-368.

6 Vemen C,Maino A. Rapid of flow cytometric method for meaning lymophocyte subject activation. Cytometry,20(1):127-133.

7 朱里偉,李克敏 薛承銳,等.乳腺癌患者T細胞亞群變化的定量檢測及臨床意義.中國腫瘤臨床,1994,21(3):209-213.

8 肖剛,趙則.結直腸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A+和CD4+、CD43、RO+ T細胞的變化意義.中華腫瘤雜志,2003,25(4):362-364.

9 Mc Michael. Monoclonal antibody in clinical medicine.Academic Press,1982,24(1):366.

10 蘇燎原,徐映東,耿勇志,等.淋巴細胞亞群與免疫的初探.免疫學雜志,1992,8(4):251.

11 付體輝.腫瘤的免疫逃避機制.國外醫學·腫瘤分冊,1999,17(6):366.

12 Morton BA,Ramey WG,Paderon H, et al.Monoclonal antibody defined phenotype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be subpopulations in early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1986,46:2721-2726.

13 Vincent T.Devita,Jr MD.Cancer: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 5th edition 73.2004.

14 周亞華,張安成.流式細胞術分析腫瘤患者免疫功能變化,1999,14(5):273-275.

15 韓曉紅,石遠凱,馮奉儀,等.流式細胞術分析腫瘤患者免疫功能變化.實用腫瘤學雜志,1999,14(5):273-275.

16 YoKoyama WM.Natural Kill cell receptors specific for major histocompatibilty complex.Class I molecules.proc.Natl Acad Sci USA,1995,92,3081.

17 Philips JH,lanirrLL.Dessection of the lymphlcine-activated killed phenonmenon: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 and T lymphocytes to cytolysis. J EXP Med,1986:164,814.

18 Ortalao JR,Mason A,Overton R. Lymphckine-actived kill cells:analysis of progernitors and effectors. J Exp Med,1986,164:1193.

19 陸云,孔憲濤,仲人前,等. CD16細胞表達與NK活性的關系.中國免疫學雜志,1997,13(3):177.

20 張峻梅,張正偉.肺癌患者細胞免疫的改變及臨床意義.四川腫瘤防治,1999,12(3):18-20.

21 Hangiri T,Tashino I,Takenoyama M,et al. Effects of interleukin-12 on the induction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from the regional lymph node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 Jpn J Cancer Res,1998,89(2):192.

22 Morgan DA,Ruscetti FW,Gallo RG,et al.Selective in vitro growth of T-lymphocytes from normal bone marrow. Science,1996,193:1007.

23 Hellstrom KE,Hellstrom I.Principles of twmor immunity:tumor antigens.In:Devita VT,Heliman S,Rosenberg SA.eds. Biologic therapy of cancer.PhiladelphiaLippincon,1991,35.

24 Mitchell M,Mitchell J,Kempf RA, et al.Active immunothe-raphy for melanoma:phase I trial of all ageneis lysates and a nevel adjunant. Cancer Res,1988:48,5888.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 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 丁香色婷婷 | 你懂的 在线视频 | 国产福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三页 | 国产一区成人 | 岛国午夜视频 |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 www五月天 | 黄大妮电视剧1~48集免费观看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下载 | 国产一级淫片a | 你懂的成人 | 免费看羞羞动漫视频网站 |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伊人久久艹| 国产视频视频 | 毛片网站下载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 免费色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视频网站色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 国产2021中文天码字幕 | 欧美激情aa|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 |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精品视频 | 四虎成人网 | 色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 9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