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22:17:2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奧林匹克運動格言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2、運動是無價的健康投資,換取萬金難買的幸福回報。
3、運動是意志的鍛煉,是心態的鍛煉,是愛國的鍛煉。
4、少年不鍛煉,老來徒悲傷。
5、強國須強民,強民須強身,強身須強練。
6、運動方法無數條,因時、因地、因人挑。
7、科學的運動,是移情悅目的花朵,是詩情濃郁的歌曲。
8、天天做體操,壽比南山松不老。
9、松樹雨露長年春,暮年練身夕陽紅。
10、晚霞誠可貴,健康價更高;欲圖享老福,運動要抓牢。
11、歲月催人老,運動抗衰老。
12、迷霧打拳操,毒氣沖七竅。
13、時間是生命,運動是性命。
14、刀不磨要生銹,人不練要生玻
15、輕視體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16、奔小康,要健康;有健康,享小康。
17、今日不運動,來日悔晚矣!。
18、踢踢腿、彎彎腰,病魔嚇了逃;打打拳,練練操,壽星見了笑。
《奧林匹克》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2、奧運會的格言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
3、奧運會的宗旨
每當聽到奧運賽場奏響國歌時,每當看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的心總是無比的激動,因為它是健兒們通過戰勝一切困難最終贏得勝利的最好褒獎,也是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詮釋奧運格言和祖國富強的濃縮表達。
奧林匹克運動這句著名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亨利•迪東在其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的:“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顧拜旦借用過來,成為奧林匹克格言。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而其中的含義卻非常豐富。它既是指在競技場上,面對強手時,發揚大無畏的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也是指對自己永不滿足,不斷地戰勝自己,向新的極限沖擊。不僅如此,這句格言還鼓勵人們應該在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更新,永遠保持勃勃的朝氣。
誠然,這也必然是黃江分公司在業務發展上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由于歷史原因,今年黃江分公司在業務收入方面與市公司下達的指標任務差距甚大,趕超的難度可想而知,這正如在賽場上遭遇強大的對手一樣。但我們不會放棄,就像奧運健兒敢于挑戰一切困難。抓重點、訂細節、多營銷、保服務,開拓思路,大力發展轉型業務,這些都是拉動收入增長的法寶。更重要的是,我分公司全體員工因我國奧運健兒不斷在賽場上取得佳績而倍受鼓舞,更被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搏的精神所感動,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正是有了這種頑強拼搏不服輸的意志,加上正確經營方法和市公司大力支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黃江分公司在業務收入的賽場上有尚佳的表現,這也必將是對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最完美的體現和最真誠的回報!
【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品質
奧林匹克精神體現的是社會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將體育運動作為實現人和諧發展的途徑;是主導體育運動與教育、人性、社會文化發展相結合的崇高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所具有的最珍貴的精神核心。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產生和延綿不斷的原動力,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得以復興的歷史因由。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一種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人類自強不息、永遠向上的精神旨歸。《奧林匹克》明確指出了:奧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競爭的體育競賽中促進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它的本質內容包括:參與、競爭、公正、友誼與奮斗,這些精神內涵的實質在奧林匹克發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我國,中等職業院校每周要上兩課時體育課,接受體育教育。除了體育課以外,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代表隊訓練以及模擬奧運會競賽形式的學校運動會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
一、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
1.互相理解的態度。長期以來,奧林匹克運動的“歐美中心主義”的歷史背景使其表現了更多的歐美價值取向,這在一定階段制約了奧林匹克運動向全世界的推廣和普及,是導致不同、政治態度的國家之間相互導致奧運會的原因。為改變這種不利于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化的狀況,國際奧委會在最新版的《奧林匹克》中明確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創新,指出了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間應互相理解,不能因種族、信仰、政治態度的不同而放棄友誼、團結和和平,也為全人類本著互相理解的態度對待彼此之間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2.進取精神。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的號召,鼓勵他們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奮進。這句格言本質上是弘揚一種崇高的體育精神,樹立人類永無止境的進取目標,推動體育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快速發展。
3.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體育運動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所推崇的基本規則。在《奧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確提出,奧林匹克要求各類競賽活動強調公平競爭。公平競爭的原則已被推廣至社會的各個層面,并成為社會法則中的基本規則。
4.和諧發展的原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經指出:“奧林匹克運動并非只是增強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與藝術的”。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體育運動與文化的結合。”這都反映奧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原則,即奧林匹克運動通過體育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它增強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價值,也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歷史使命,其基本表現就是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一再強調的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的緊密結合。
5.道德規范原則。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項全球性的文化活動,如果沒有統一的行為規范,所有的活動將無法開展,而且《奧林匹克》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規范手冊,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不得違背有關基本公德和體育運動道德。通過一百多年的奧林匹克實踐活動,奧林匹克逐漸形成了涵蓋行為規范、道德觀念、良心、義務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奧林匹克道德規范體系。在奧林匹克優勝者的“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規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則成為全社會人們的基本素養之一。
二、奧林匹克精神對中職學生的品質影響
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更快、更高、更強"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并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
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來源:文章屋網 )
論文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 人文價值 人文素質教育 大學生
論文摘要:從人文價值的角度,探討奧林匹克精神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包括:促進世界和平,人們在競爭中實現自我超越,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奧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是現代社會“以人為本”?民族和愛國主義精神?理想主義精神?公平競爭意識等方面的集體體現?奧林匹克的人文價值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重要的啟示,奧林匹克精神樹立了大學生愛國奉獻和集體主義觀念,重在參與?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德意識和公平精神,激勵當代大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充實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
《奧林匹克》中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并按照奧林匹克精神指導下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從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的整體結構來看,奧林匹克精神是這一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思想就不可能得到貫徹,奧林匹克運動也就無法實現其促進世界和平和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迅速推進,不僅給我國經濟領域帶來了深刻的改變,社會的大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大學生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很容易接受新觀念?然而,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對大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如何建設好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利用當前大學生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契機,開發對人類文明與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奧林匹克思想,探索大學生教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奧林匹克精神對人類的貢獻
1.1促進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和平的實現,離不開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但是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奧林匹克運動試圖通過體育運動競賽溝通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建立起友誼,促進世界和平,減少國際間爭端和戰爭威脅?因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與人類社會進步的正義事業的追求目標相一致?目前促使奧林匹克運動成為世界和平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體育外交成為國際關系交流的重要手段?
1.2重在參與,永不言敗,在競爭中實現自我超越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頑強拼搏?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它也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高度概括,在奧林匹克賽場,它永遠激勵著運動員去攀登體育運動的高峰,不斷地超越自我?超越他人?運動健兒靠的正是這種精神,在頑強拼搏的體育賽場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或是在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和頑強拼搏中,努力實現著對美好目標的追求,甚至絕大多數運動員明知希望渺茫,仍在付出辛勤的汗水實現著自我極限的超越?
1.3體現了人類社會對“真?善?美”追求的統一
“友誼?團結和互相了解”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在公平競爭的精神原則下,讓世界人民通過奧林匹克運動來尋求一種互相了解?友善待人?平等交流?團結共進的文化方式?奧林匹克運動寓意人類的團結?友誼與和平,她的產生與發展帶給人類的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追求的統一,是人性本質的反映?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是對人類本質的特有表現,它表現為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體育運動禁止“興奮劑”,統一規則,維護裁判公正,就是體育運動追求“真”的體現;“善”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國際性與無國界化,它不受國籍?種族?民族的影響,遠離政治的奧運創始原則,并通過奧林匹克運動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友善待人?增進友誼?追求和平的理想環境,其表現為人類向往和追求“善”意的終極關懷;“美”不僅表現為集體競技的和諧美?個人競技的競技美,而且表現了人類對完美的精神的追求?奧運賽場重在參與?永不言敗,只有強者?沒有弱者的拼搏精神,正是人類對“美”的永恒追求?
2奧林匹克精神的人文價值體現
2.1奧林匹克精神是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集中體現
百年奧運,風云變幻,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精神?為了生存,人必須具有強壯的體魄?健全的心智和鋼鐵般的意志?奧運人文精神強調以人為本,人是作為目的,而非工具出現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是人類的自我實現與自我肯定?奧林匹克主義給競技運動設置了一個理想主義的目標和方向,它強調體育的人文價值,強調體育應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進而促進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的社會的建立?
2.2奧林匹克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精神支柱,奧林匹克運動賽場的競技是國家民族精神的競技,它與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變遷?國力的增強或民族復興密切相關?國運盛,體育興,一個國家在奧林匹克運動實力的強弱是其經濟實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之一?正是從這個窗口,全世界的人們看到了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在那里,國旗的升起?國歌的奏響,代表了國家的榮譽,體現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健兒強烈的愛
國主義精神?每當此時,喚起的是整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振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此時,在人們的心中,祖國的利益和榮譽高于一切?這種精神不僅在體育賽場激勵著運動健兒的頑強拼搏,而且提高了國家全民族的凝聚力?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既是推動奧林匹克運動蓬勃發展的精神動力,更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
2.3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之魂反映理想主義精神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也是運動健兒不斷進取?頑強拼搏和永不滿足的奮斗理想?這種理想主義精神不僅是體育賽場的精神動力,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思想的精義是超越?是創新,它要求人們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去追求新的完美?正是源于這種理想主義精神,人類社會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2.4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反映出人類的道德與追求
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競賽的理想準則?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費厄潑賴”(fair play),是一種人道禮讓的平等精神?其意義之一,是尋求一種奧林匹克賽場在條件相同狀態下公正?公平的競賽;其二,是通過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來實現無種族差異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雖然,今天的奧林匹克賽場存在著許多違背體育道德的不公正因素,但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卻是人類對體育道德的永遠追求?
3奧運精神人文價值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啟示
人文素質包括文化素養?藝術修養?思想道德素質等諸多因素?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理想追求?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而奧運精神人文價值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多方面的啟示?
3.1引導大學生樹立愛國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主題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奉公守法,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多做貢獻?作為社會棟梁的當代大學生,應該通過對奧林匹克精神的了解和學習,更加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克服和抑制與社會倫理準則和法規制度相悖的不正當的個人利益和狹隘的小團體利益?把個人理想追求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最大潛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從而主動地提高社會責任意識?
3.2培養學生重在參與,積極進取的頑強拼搏精神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號召人們在思想上要達到一個新境界,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克服障礙去爭取更大的勝利,體現奧林匹克的教育價值?而高校體育教學課程改革,主要是培養學生3個方面的能力,即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借用奧林匹克“格言”的理念,是培養學生進取精神的有效途徑?
高校體育教學也應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和終身體育的習慣?因此,應從“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出發,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要考慮到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又一定要有“超前”意識,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始終能保持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人類的一種內在力量,是人類社會自強不息?發達昌盛不可缺少的高貴品質?并把這種高貴的品質遷移到今天的學習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去,不論有多少艱難困苦,遇到什么阻力?障礙?艱險,都要擁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英雄氣概?
3.3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和公平競爭精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競爭精神在不斷增強,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唯利是圖思想作祟?缺乏誠信友愛?公平競爭意識淡化,甚至喪失民主與法制觀念,不利于和諧社會發展?因此,矯正大學生的這些思想偏差,可利用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競爭精神”教育大學生?在奧運會上,運動員是在一套被國際社會共同承認的“規則”下進行實力對抗,不論種族?國籍和宗教信仰,參賽者在比賽場上都是公平的,誰也無法享受特權,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凌駕在規則之上?奧運會的這種精神在向社會傳達公平競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人類社會樹立一套公平競爭和規范競爭的模式,對引導大學生提高公德意識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3.4激勵當代大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
人性的完滿?身心的和諧發展一直是奧林匹克精神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人格教育,教師要認真貫徹“利他取向”的教育原則?這種教育原則是使學生學會換位思維,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驗他人的內心感受,從而產生助人行為,最終形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格特征?高校體育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激烈的對抗競爭,頻繁的人際交往和多種形式的身體活動,都為實施“全人格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多種社會角色的嘗試機會,要使學生的個人行為適應群體的需要,與同伴建立協調一致的關系,學會主動關心他人,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就是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既要使學生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又要有團結協作精神?有責任心,這樣才能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才?
高校的體育教
學活動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競技運動知識,更要注重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文化的解讀,充分發輝奧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價值?這樣不僅可以糾正長期困擾高校體育教育中的種種誤區,又推動中國體育教育的革新,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明.人文精神尋思錄[M].北京:文匯出版社,1996.
[2] 何振梁.世紀之交的奧林匹克運動[J].體育科學,1997,17(1):7-11.
[3] 謝亞龍.奧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1、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Motto),又稱奧林匹克口號或奧林匹克座右銘,是奧林匹克運動口號之一。其內容是:“更快、更高、更強”(英文:“Faster,Higher,Stronger”,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
2、“更快、更高、更強”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賽場上,面對強手,發揚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對自己則是永不滿足,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實現新的目標,達到新的境界。對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限制,掙脫自然對我們的束縛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來源:文章屋網 )
奧林匹克思想的一大創舉就是將體育運動的作用提高到不僅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且促進社會發展的認識高度,明確地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改造社會的力量。要想使體育運動發揮其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實現其改造社會的目標,就必須把體育運動與教育、文化相結合,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個體,建立一個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會,進而維護世界的美好與和平。通過人的全面發展,擴展到整個社會,實現改造社會、建立和平安定的世界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美好夙愿。
體育教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競技體育的功利主義原則滲透進教育體系,使得學校體育教育有些異化現象,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主旨就是促進個體身心的全面發展,使個體在身體、心理、智力、才能等方面得到高度和諧統一的發展。這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必將受到強烈撞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逐漸被“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所取代。
奧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對象是中小學學生,奧林匹克教育應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教育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在我國廣大青少年中得到進一步升華。本文通過對奧林匹克精神和校園體育精神的詮釋及價值向度,指出校園體育精神應重點在進取精神、公平原則、和諧發展原則、道德規范原則等方面,同時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對當代中學生品質的影響。
【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 中學生 品質 體育 文化 教育
【Abstract】The Olympic movement is an outcome of combining sport s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on. It s education value lies in three aspect s. It can promote people’s spiritu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oos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popularize the education of the Olympic ideology and culture among the Chinese students to help them to develop the correct values orientation, i. e. overall development, collectivism and fair com2petition. The Olympic humanistic educational concept has offer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form. The Olympic educat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quality - 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help for the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andard among student s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The idea of green,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Olympics is of great value for student s to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ocate humanism and devote to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Olympics to be thinking as the big pioneering work,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ports function and promote huma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promotion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altitude, takes explicitly the sports as one kind of transformation society’s strength.
【keyword】Olympics spirit; Middle-school student; Quality; Sports; Culture; education
前言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后的一項偉大的社會實踐,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與奧林匹克教育息息相關。奧林匹克運動始終將教育作為核心內容置于首要地位,把體育與教育融為一體,與文化緊密結合,實現改造社會的目標。[1]
在2000 年9 月11 日生效的《奧林匹克》中,對奧林匹克精神內容的最原典、明確的概述是:“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體現的是社會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將體育運動作為實現人和諧發展的途徑;是主導體育運動與教育、人性、社會文化發展相結合的崇高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所具有的最珍貴的精神核心。[2]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產生和延綿不斷的原動力,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得以復興的歷史因由。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一種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人類自強不息、永遠向上的精神旨歸。《奧林匹克》明確指出了:奧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競爭的體育競賽中促進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它的本質內容包括:參與、競爭、公正、友誼與奮斗,這些精神內涵的實質在奧林匹克發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3]
隨著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精神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奧林匹克》和顧拜旦、薩馬蘭奇、羅格等人的言論,得出比較一致的結論,即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格言、宗旨、主義、會旗以及理想等都是對奧林匹克精神做出的某一角度和某種程度的說明。
在我國,青少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高中三年級為止,每周要上兩到三次體育課,接受體育教育。除了體育課以外,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代表隊訓練以及模擬奧運會競賽形式的學校運動會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
我們提倡奧林匹克精神是在新時期下,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有力支持,在北京成功申辦2008奧運會的時候,國人更應該在和諧、人文、團結上下功夫,我們推崇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只在賽場上存在,它同樣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本文的核心點在于如何在推崇奧林匹克精神,怎樣通過奧林匹克精神影響和陶冶中學生的品質,以及經過奧林匹克精神的推廣影響后,使廣大中學更重視體育,并同時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道德品質更好的結合起來,使廣大中學懂得體育與道德品質的重要作用。
一、 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學的傳播與發展
(一)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
(1)互相理解的態度
長期以來,奧林匹克運動的“歐美中心主義”的歷史背景使其表現了更多的歐美價值取向,這在一定階段制約了奧林匹克運動向全世界的推廣和普及,是導致不同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的國家之間相互導致奧運會的原因。為改變這種不利于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化的狀況,國際奧委會在最新版的《奧林匹克》中明確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創新,指出了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間應互相理解,不能因種族、信仰、政治態度的不同而放棄友誼、團結和和平,也為全人類本著互相理解的態度對待彼此之間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2)進取精神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的號召,鼓勵他們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奮進。這句格言本質上是弘揚一種崇高的體育精神,樹立人類永無止境的進取目標,推動體育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快速發展。
(3)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體育運動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所推崇的基本規則。在《奧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確提出,奧林匹克要求各類競賽活動強調公平競爭。公平競爭的原則已被推廣至社會的各個層面,并成為社會法則中的基本規則。
(4)和諧發展的原則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經指出:“奧林匹克運動并非只是增強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與藝術的”。前國際奧委會主席殺薩馬蘭奇也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體育運動與文化的結合。”這都反映奧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原則,即奧林匹克運動通過體育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它增強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價值,也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歷史使命,其基本表現就是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一再強調的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的緊密結合。[4]
(5)道德規范原則
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項全球性的文化活動,如果沒有統一的行為規范,所有的活動將無法開展,而且《奧林匹克》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規范手冊,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不得違背有關基本公德和體育運動道德。[5]
通過一百多年的奧林匹克實踐活動,奧林匹克逐漸形成了涵蓋行為規范、道德觀念、良心、義務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奧林匹克道德規范體系。在奧林匹克優勝者的“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規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則成為全社會人們的基本素養之一。
(二)中學體育文化建設與推崇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意義
體育素質教育是廣義素質教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以為社會育人為根本目的,以體育實踐為其主要手段,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過程。
我國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是“普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6]這種素質的提高不但包括身體素質的發展、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還應包括體育文化素質的豐富、體育人文精神的發展。中學擔負著培養體育專業初級人才的使命,其體育的目標指向,理應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有更進一步的要求。進行奧林匹克教育,正是滿足中學生對體育的各種需要、提高中學生的體育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1)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
身心素質教育包括身體素質教育和體育心理素質教育兩個方面。身體素質教育是依據中學生身體素質的需求提出來的,它體現著體育素質教育與其它學科素質教育相區別的本質特征,即體育素質教育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的獨特作用。反映著體育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功能。體育心理素質包括提高智力品質,培養體育情感與意志品質、體育興趣與需要等個性傾向以及自信心等自我意識。它是中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體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更高層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應積極挖掘。
(2)培養中學生堅強意志的體育精神
第一,公平競爭
公平競爭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運動場上所倡導的競爭是公平競爭,即指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類社會一切競爭的典范。這種體育精神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傳播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競爭,特別是公正的、平等的競爭,必然促使社會個體超越進取、奮力向前、謀求優勝,追求完美的生命,從而最終融匯成社會進步的巨大洪流,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競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主動精神,從而激發個體的發展潛力。善于競爭是對現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競爭精神是中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必須具備的精神素質,向中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對于培養其公平競爭的精神具有特別突出的意義。
第二,積極進取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向世人昭示著一種頑強奮爭、盡力拼搏的體育精神,同時也是一種不斷超越、銳意進取的人生信念。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言:“要成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對自身的不斷超越。”[7]曾獲1946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著名作家黑塞也認為:“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8]這些至理名言都指出了人應當具有一種自我超越、奮斗不止的精神氣質。
第三,尊重與合作
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認為:“競賽作風、態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 - ship 和teamwork。”前者是競賽道德,“是從球員怎樣對待對手來說的,要能主動地嚴守球規,己所不欲勿施于對方,不搞小動作,尊重裁判,不計較勝負,始終全力以赴。”而后者則是“從球隊內部隊員之間的關系來講的,各個隊員要能各守崗位,各盡全力,密切配合,不存個人突出之心,步步從全隊整體出發,顧全大局。”他所闡明的便是體育精神中的尊重與合作精神。同時他進一步指出:“這兩條其實是人類社會賴以健全和發展的基本精神,體育運動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實踐來培養和鍛煉這種基本精神。受過良好運動訓練的人重要的是把這種精神貫徹到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處的社會能得以健全和發展。”[9]
(3)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體育能力及審美素質的影響
奧運會體現出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體育思想的核心。通過體育了解各運動項目的起源和發展,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奧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樂的,通過體育活動促使中學生獲得體育能力及提高審美素質。
(4)開發中學生的人性美追求
我們的高等教育在適應論和工具論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人的理性發展、開發人的思維潛能,這種流布甚廣的教育觀念顯然是片面的。的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與理性、肉體與精神的統一體,人的發展應該以全面的、整體的發展為目標,教育在培養人的理性能力時不應忽視或拋棄感性能力的培養。“本真的人”應當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應當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合體,應當是既有血有肉又有頭腦有思維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10]
顧拜旦在其《體育頌》中就高度頌揚了體育的作用,,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成為高尚、公正、自由、堅強、聰明、健美的人,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成為具體的、完善發展的人。
二、分析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的品質影響
奧林匹克主義的內核是體育運動。但它區別于一般體育運動的是它不只限于運動和體能活動,而同時著重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青年。[11]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講過:“當今世界充滿發展的極大可能,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的道德敗壞。奧林匹克運動能建立一所培養情操高尚與心靈純潔的學校。” 奧林匹克主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而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生活方式。這種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可以為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服務。
尤其是當代中學生處于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容易受到各種紛繁復雜的客觀因素和社會思潮的影響,而且他們的價值觀正好處于從易變到定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充分發掘奧林匹克精神對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和較強的可操作性。[12]
(一)精神品質方面
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容“團結、友誼、和平、進步”,實際上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具體體現。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它以體育競賽活動為載體,培養中學生公平競爭、進取拼搏與團結協作等精神。公平競爭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運動場上所倡導的競爭是公平競爭, 即指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類社會一切競爭的典范。這種體育精神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傳播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競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主動精神,從而激發個體的發展潛力。
(1)集體主義觀念
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自我意識很強,心中缺少關心他人、集體的思想意識。而奧林匹克運動所蘊涵的“了解、友誼、團結”的精神正好可以幫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為中心”,逐漸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體育運動不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單獨的個人也不可能站在奧運最高領獎臺上。同時,運動員在與對手較量的過程中,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而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友誼. 奧林匹克運動主要依靠人們共同遵守規則、共同切磋技藝、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來達到團結的目的。如果沒有團結,沒有集體主義精神,沒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奧林匹克運動就不會產生,也不會有現在的輝煌。在奧運會激烈的競爭較量背后,顯現的卻是人類理性的神圣光輝和共同價值的永恒追求。當代學生們可以通過參加、觀賞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來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2)拼搏進取精神
現在的大部分中學生都是從小在幸福中成長,他們缺少生活的磨練,不知道什么是創造,更不知道創造的艱難辛苦。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往往會產生灰心喪氣的念頭。奧運獎牌獲得者在獲得榮譽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淚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奧林匹克主義抓住了這一特點,將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圖給青少年提供奧林匹克選手———這些活生生的現實中的英雄,讓他們去模仿,去學習。抓住奧林匹克的這一教育功能,挖掘運動員的成功背景和艱難歷程,并以此來激勵青少年的壯志豪情,引導他們腳踏實地、奮勇拼搏、不斷進取。
(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方面
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之所以對當代中學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關鍵在于它喚起了人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奧林匹克運動賽場的競技是國家民族精神的競技,在那里,國旗的升起、國歌的奏響,正是健兒們所代表的國家榮譽、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13]
現代奧運會向一切國家、地區和民族開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膚色、種族和語言的限制,成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盛會。國際性是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的根本區別,它突破了狹隘的民族感情,適應了現代社會的需要,使現代奧運會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盛會。奧林匹克精神在這個方面能夠進一步影響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
(三)人生理想方面
針對目前中學生中存在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頹廢思想,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理想,無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樣,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這種理想主義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那么,這個社會就可能倒退甚至崩潰。中學生在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下,會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接受其熏陶和影響。
中學生的理想是一個萌芽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認真地接受先進的精神熏陶,其價值觀、世界觀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四)價值觀方面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按照《奧林匹克》的規定,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青少年在頑強拼搏的運動競賽中,在對“更快、更高、更強”目標的不斷追求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培養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的精神品質。奧運會采用的一些突出國家外部標志的儀式,如奏國歌、升國旗等,能增強以國家為單位的民族認同感,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意識。目前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已經成了一種凝聚國民的粘合劑,自獲準申辦奧運會以來,舉國上下都是齊心協力為舉辦奧運獻計獻策,這種影響力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巨大的。
北京奧運會提出了“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三大理念,奧運理念的教育對于培養青少年熱愛環保、弘揚人文精神和獻身科技事業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青少年是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感召能力,在他們中間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可以讓他們充分地認識、了解奧林匹克運動,很好地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和理想,從而促進“三大奧運理念”的落實。
(2)堅強意志品質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形成。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拼搏精神,昭示的是一種不斷超越、銳意進取的人生信念,揭示的是一種自我超越、奮斗不止的精神追求。校園精神文明教育中灌輸這種精神,有利于學生在激烈的運動競賽中,在枯燥的實驗和學習中,在對目標不畏艱險的探索中,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同時,也將激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難,最終取得勝利。
(3)誠實守信意識的培養。“公開、公正、公平”的精神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公開、公正、公平”的精神已被推廣至社會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法則中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法制社會中,法律、法規所保障的第一要務就是公平。但是,反觀現代社會,失范和越軌行為層出不窮,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強調精神文明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公平原則精神的教育,能培養他們盡快適應法制社會的素質,在社會競爭中減少失范和越軌行為,把提高競爭力的方法用在挖掘自身潛力上,公平參與社會競爭實踐。
伴隨北京奧運會的積極籌辦,我國“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學校體育又將迎來全民健身工作的新熱潮。我們以2008 年奧運會為契機,在校園普及健康意識、奧運意識,改善學校健康環境,興建體育場所,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形成特有的體育文化氛圍。在奧運的召喚下,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一批日漸淡化的奧運項目又將煥發生機,并與一些非奧運項目在學校體育教育層面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展。
三、探討提高中學生品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奧林匹克教育師資隊伍
大力開展體育教師奧林匹克培訓,有計劃地對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分期分批辦培訓班進行系統的奧林匹克運動的學習,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奧林匹克知識的傳播問題。它將導致一代人真正了解和理解奧林匹克運動,從而自覺地為奧林匹克事業做出貢獻。為了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培養奧林匹克教學人才、廣泛進行奧林匹克教育。
為此,一方面要加強對目前在校體育專業中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將奧林匹克教育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向全國各地體育教師傳授有關奧林匹克運動的知識,激發他們向學生講授奧林匹克知識的熱情,同時要有計劃地對全國體育教師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培訓,使他們獲得奧林匹克知識的第一手資料。
(二)普及奧林匹克教育讀物
為使中小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奧林匹克知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應與出版社聯合,做好奧林匹克教育讀物的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應劃撥出一定的資金支持奧林匹克教育讀物的出版和發行。學校和教師也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積極訂購,并耐心細致地向學生和家長說明學習奧林匹克運動知識的意義。
(三)體育教學的完善
為使中學生更為直觀地接受奧林匹克教育,一方面,應當將奧林匹克運動的內容充實到學校體育的理論教材體系中去,使學生能夠在理論課的學習中,更多地接觸到與奧林匹克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講授、討論以及組織觀看錄像等形式展開教學,還可以通過向學生推薦各種課外讀物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自覺地增加對奧林匹克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廣泛開展各種體育運動,學校可以鼓勵學生組織各種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社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在有關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使學生在運動競賽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的思想品質,使他們在各種競技運動的組織和實踐中接受奧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4]
(四 開展社會體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作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可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對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除采用傳統的學校教育形式之外,還可以通過在社會上開展體育運功來實現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因為奧林匹克本身就是一種廣義的社會教育。[15]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奧林匹克的關注與參與也將深深影響孩子們的奧運意識和行為。社會及家庭仍不失為對青少年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徑,社會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五)加強社會媒體宣傳
除學校教育因素外,為宣傳奧林匹克理想、擴大奧運會影響,社會大眾傳媒也應為奧林匹克傳播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報刊、電臺、電視臺等的傳播優勢,開設奧運專欄或奧運頻道,辦好體育廣播。拍攝、播放反映北京籌辦2008 年奧運會進展情況和市民熱情參與、喜盼奧運的專題節目;創辦直接為奧運服務的報刊等。建立奧運網站,調動廣大青少年網民參與奧運的積極性,形成國內外全方位覆蓋的立體宣傳模式。由于奧運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和平聚會,也由于奧運會與傳媒之間存在著廣泛而強烈的互動效應,這種效應的能量釋放出來,對擁有最多觀眾群的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六)推進學校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運動以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我國青少年接受奧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大多在學校接受教育,易于組織;他們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積極的、先進的思想文化。因此,通過學校教育普及奧林匹克教育是一條重要途徑。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普遍開展奧林匹克課程和講座,將奧林匹克教育與學校體育課相結合,使青年學生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學校在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中,應對中小學生著重進行奧林匹克史及北京奧運理念的教育。此外,校園廣播、墻報、報紙、雜志、書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園網絡、音像制品應充分發揮作用,傳播奧林匹克文化來促進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四、小結
奧運理念的教育對于培養青少年學生熱愛環保,弘揚人文精神和獻身科技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在學校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必須突出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主題思想,積極引導廣大學生樹立體育環保、體育人文和體育科技意識。
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下,中學生要學會以極大的熱情和創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環保宣傳、人文培訓以及科技攻關的奧運事業中來,讓高科技帶給2008 年奧運會全新的感受。總之,深化奧運理念的教育,會給中國社會和青少年學生的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孫葆麗 教育,奧林匹克運動的生命線[J] 體育文化導刊,2002,(6)
[2] 任海 奧林匹克運動百科全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O00
[3] 崔樂泉 奧林匹克運動簡明百科[M] 北京:中華書局,2003
[4] 彭永婕 張志偉 韓東暉 人文奧運[M]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3
[5] 何振梁 奧林匹克運動中的文化與教育[J] 體育文史,2000,(5)
[6] 張洪潭 辨識素質教育及其在體育教學中的致力點[J] 體育與科學 2001 (1):57 – 60
[7] 雅斯貝爾斯 鄒進 譯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聯書店,1991
[8] 大學活頁文庫合訂本[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9] 清華人的一代[J ] 讀書,1991, (11) :3 – 6
[10] 威廉巴雷特. 段德智譯 非理性的人[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11] 閔健 論校園體育精神的特質與價值向度[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
[12] 馬岳良 試論北京奧運會前我國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問題[J] 體育與科學,2003, (2)
[13] 陶 于 論奧林匹克精神的人文價值[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3)
奧林匹克思想的一大創舉就是將體育運動的作用提高到不僅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且促進社會發展的認識高度,明確地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改造社會的力量。要想使體育運動發揮其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實現其改造社會的目標,就必須把體育運動與教育、文化相結合,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個體,建立一個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會,進而維護世界的美好與和平。通過人的全面發展,擴展到整個社會,實現改造社會、建立和平安定的世界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美好夙愿。
體育教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競技體育的功利主義原則滲透進教育體系,使得學校體育教育有些異化現象,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主旨就是促進個體身心的全面發展,使個體在身體、心理、智力、才能等方面得到高度和諧統一的發展。這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必將受到強烈撞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逐漸被“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所取代。
奧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對象是中小學學生,奧林匹克教育應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教育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在我國廣大青少年中得到進一步升華。本文通過對奧林匹克精神和校園體育精神的詮釋及價值向度,指出校園體育精神應重點在進取精神、公平原則、和諧發展原則、道德規范原則等方面,同時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對當代中學生品質的影響。
【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中學生品質體育文化教育
【Abstract】TheOlympicmovementisanoutcomeofcombiningsportswithcultureandeducation.Itseducationvalueliesinthreeaspects.Itcanpromotepeople’sspiritualandmentaldevelopment,boost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thesocietyandmaintain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nature.ItisnecessarytopopularizetheeducationoftheOlympicideologyandcultureamongtheChinesestudentstohelpthemtodevelopthecorrectvaluesorientation,i.e.overalldevelopment,collectivismandfaircom2petition.TheOlympichumanisticeducationalconcepthasofferedanewapproachtothephysicaleducationandreform.TheOlympiceducationisinagreementwithth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ItisofgreathelpfortheimprovingthecomprehensivequalitystandardamongstudentsandalltheChinesepeople.Theideaofgreen,humanisticandscientificOlympicsisofgreatvalueforstudentstocultivatetheir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vocatehumanismanddevotetosc
ienceandtechnology.
NotonlyOlympicstobethinkingasthebigpioneeringwork,inordertoenhancethesportsfunctionandpromotehuman''''sfullscaledevelopment,moreoverthepromotionsocialdevelopmentunderstandingaltitude,takesexplicitlythesportsasonekindoftransformationsociety’sstrength.
【keyword】Olympicsspirit;Middle-schoolstudent;Quality;Sports;Culture;education
前言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后的一項偉大的社會實踐,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與奧林匹克教育息息相關。奧林匹克運動始終將教育作為核心內容置于首要地位,把體育與教育融為一體,與文化緊密結合,實現改造社會的目標。[1]
在2000年9月11日生效的《奧林匹克》中,對奧林匹克精神內容的最原典、明確的概述是:“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體現的是社會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將體育運動作為實現人和諧發展的途徑;是主導體育運動與教育、人性、社會文化發展相結合的崇高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所具有的最珍貴的精神核心。[2]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產生和延綿不斷的原動力,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得以復興的歷史因由。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一種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人類自強不息、永遠向上的精神旨歸。《奧林匹克》明確指出了:奧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競爭的體育競賽中促進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它的本質內容包括:參與、競爭、公正、友誼與奮斗,這些精神內涵的實質在奧林匹克發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3]
隨著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精神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奧林匹克》和顧拜旦、薩馬蘭奇、羅格等人的言論,得出比較一致的結論,即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格言、宗旨、主義、會旗以及理想等都是對奧林匹克精神做出的某一角度和某種程度的說明。
在我國,青少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高中三年級為止,每周要上兩到三次體育課,接受體育教育。除了體育課以外,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代表隊訓練以及模擬奧運會競賽形式的學校運動會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
我們提倡奧林匹克精神是在新時期下,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有力支持,在北京成功申辦2008奧運會的時候,國人更應該在和諧、人文、團結上下功夫,我們推崇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只在賽場上存在,它同樣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本文的核心點在于如何在推崇奧林匹克精神,怎樣通過奧林匹克精神影響和陶冶中學生的品質,以及經過奧林匹克精神的推廣影響后,使廣大中學更重視體育,并同時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道德品質更好的結合起來,使廣大中學懂得體育與道德品質的重要作用。
一、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學的傳播與發展
(一)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
(1)互相理解的態度
長期以來,奧林匹克運動的“歐美中心主義”的歷史背景使其表現了更多的歐美價值取向,這在一定階段制約了奧林匹克運動向全世界的推廣和普及,是導致不同、政治態度的國家之間相互導致奧運會的原因。為改變這種不利于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化的狀況,國際奧委會在最新版的《奧林匹克》中明確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創新,指出了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間應互相理解,不能因種族、信仰、政治態度的不同而放棄友誼、團結和和平,也為全人類本著互相理解的態度對待彼此之間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2)進取精神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它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的號召,鼓勵他們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奮進。這句格言本質上是弘揚一種崇高的體育精神,樹立人類永無止境的進取目標,推動體育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快速發展。
(3)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體育運動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所推崇的基本規則。在《奧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確提出,奧林匹克要求各類競賽活動強調公平競爭。公平競爭的原則已被推廣至社會的各個層面,并成為社會法則中的基本規則。
(4)和諧發展的原則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經指出:“奧林匹克運動并非只是增強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與藝術的”。前國際奧委會主席殺薩馬蘭奇也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體育運動與文化的結合。”這都反映奧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原則,即奧林匹克運動通過體育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它增強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價值,也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歷史使命,其基本表現就是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一再強調的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的緊密結合。[4]
(5)道德規范原則
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項全球性的文化活動,如果沒有統一的行為規范,所有的活動將無法開展,而且《奧林匹克》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規范手冊,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不得違背有關基本公德和體育運動道德。[5]
通過一百多年的奧林匹克實踐活動,奧林匹克逐漸形成了涵蓋行為規范、道德觀念、良心、義務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奧林匹克道德規范體系。在奧林匹克優勝者的“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規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則成為全社會人們的基本素養之一。
(二)中學體育文化建設與推崇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意義
體育素質教育是廣義素質教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以為社會育人為根本目的,以體育實踐為其主要手段,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過程。
我國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是“普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6]這種素質的提高不但包括身體素質的發展、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還應包括體育文化素質的豐富、體育人文精神的發展。中學擔負著培養體育專業初級人才的使命,其體育的目標指向,理應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有更進一步的要求。進行奧林匹克教育,正是滿足中學生對體育的各種需要、提高中學生的體育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1)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
身心素質教育包括身體素質教育和體育心理素質教育兩個方面。身體素質教育是依據中學生身體素質的需求提出來的,它體現著體育素質教育與其它學科素質教育相區別的本質特征,即體育素質教育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的獨特作用。反映著體育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功能。體育心理素質包括提高智力品質,培養體育情感與意志品質、體育興趣與需要等個性傾向以及自信心等自我意識。它是中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體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更高層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應積極挖掘。
(2)培養中學生堅強意志的體育精神
第一,公平競爭
公平競爭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運動場上所倡導的競爭是公平競爭,即指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類社會一切競爭的典范。這種體育精神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傳播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競爭,特別是公正的、平等的競爭,必然促使社會個體超越進取、奮力向前、謀求優勝,追求完美的生命,從而最終融匯成社會進步的巨大洪流,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競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主動精神,從而激發個體的發展潛力。善于競爭是對現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競爭精神是中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必須具備的精神素質,向中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對于培養其公平競爭的精神具有特別突出的意義。
第二,積極進取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向世人昭示著一種頑強奮爭、盡力拼搏的體育精神,同時也是一種不斷超越、銳意進取的人生信念。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言:“要成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對自身的不斷超越。”[7]曾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著名作家黑塞也認為:“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8]這些至理名言都指出了人應當具有一種自我超越、奮斗不止的精神氣質。
第三,尊重與合作
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認為:“競賽作風、態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ship和teamwork。”前者是競賽道德,“是從球員怎樣對待對手來說的,要能主動地嚴守球規,己所不欲勿施于對方,不搞小動作,尊重裁判,不計較勝負,始終全力以赴。”而后者則是“從球隊內部隊員之間的關系來講的,各個隊員要能各守崗位,各盡全力,密切配合,不存個人突出之心,步步從全隊整體出發,顧全大局。”他所闡明的便是體育精神中的尊重與合作精神。同時他進一步指出:“這兩條其實是人類社會賴以健全和發展的基本精神,體育運動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實踐來培養和鍛煉這種基本精神。受過良好運動訓練的人重要的是把這種精神貫徹到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處的社會能得以健全和發展。”[9]
(3)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體育能力及審美素質的影響
奧運會體現出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體育思想的核心。通過體育了解各運動項目的起源和發展,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奧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樂的,通過體育活動促使中學生獲得體育能力及提高審美素質。
(4)開發中學生的人性美追求
我們的高等教育在適應論和工具論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人的理性發展、開發人的思維潛能,這種流布甚廣的教育觀念顯然是片面的。的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與理性、肉體與精神的統一體,人的發展應該以全面的、整體的發展為目標,教育在培養人的理性能力時不應忽視或拋棄感性能力的培養。“本真的人”應當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應當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合體,應當是既有血有肉又有頭腦有思維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10]
顧拜旦在其《體育頌》中就高度頌揚了體育的作用,,鼓勵人們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成為高尚、公正、自由、堅強、聰明、健美的人,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成為具體的、完善發展的人。
二、分析奧林匹克精神對中學生的品質影響
奧林匹克主義的內核是體育運動。但它區別于一般體育運動的是它不只限于運動和體能活動,而同時著重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青年。[11]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講過:“當今世界充滿發展的極大可能,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的道德敗壞。奧林匹克運動能建立一所培養情操高尚與心靈純潔的學校。”奧林匹克主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而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生活方式。這種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可以為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服務。
尤其是當代中學生處于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容易受到各種紛繁復雜的客觀因素和社會思潮的影響,而且他們的價值觀正好處于從易變到定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充分發掘奧林匹克精神對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和較強的可操作性。[12]
(一)精神品質方面
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容“團結、友誼、和平、進步”,實際上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具體體現。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它以體育競賽活動為載體,培養中學生公平競爭、進取拼搏與團結協作等精神。公平競爭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運動場上所倡導的競爭是公平競爭,即指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類社會一切競爭的典范。這種體育精神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傳播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競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主動精神,從而激發個體的發展潛力。
(1)集體主義觀念
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自我意識很強,心中缺少關心他人、集體的思想意識。而奧林匹克運動所蘊涵的“了解、友誼、團結”的精神正好可以幫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為中心”,逐漸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體育運動不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單獨的個人也不可能站在奧運最高領獎臺上。同時,運動員在與對手較量的過程中,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而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友誼.奧林匹克運動主要依靠人們共同遵守規則、共同切磋技藝、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來達到團結的目的。如果沒有團結,沒有集體主義精神,沒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奧林匹克運動就不會產生,也不會有現在的輝煌。在奧運會激烈的競爭較量背后,顯現的卻是人類理性的神圣光輝和共同價值的永恒追求。當代學生們可以通過參加、觀賞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來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2)拼搏進取精神
現在的大部分中學生都是從小在幸福中成長,他們缺少生活的磨練,不知道什么是創造,更不知道創造的艱難辛苦。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往往會產生灰心喪氣的念頭。奧運獎牌獲得者在獲得榮譽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淚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奧林匹克主義抓住了這一特點,將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圖給青少年提供奧林匹克選手———這些活生生的現實中的英雄,讓他們去模仿,去學習。抓住奧林匹克的這一教育功能,挖掘運動員的成功背景和艱難歷程,并以此來激勵青少年的壯志豪情,引導他們腳踏實地、奮勇拼搏、不斷進取。
(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方面
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之所以對當代中學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關鍵在于它喚起了人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奧林匹克運動賽場的競技是國家民族精神的競技,在那里,國旗的升起、國歌的奏響,正是健兒們所代表的國家榮譽、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13]
現代奧運會向一切國家、地區和民族開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膚色、種族和語言的限制,成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盛會。國際性是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的根本區別,它突破了狹隘的民族感情,適應了現代社會的需要,使現代奧運會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盛會。奧林匹克精神在這個方面能夠進一步影響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
(三)人生理想方面
針對目前中學生中存在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頹廢思想,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理想,無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樣,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這種理想主義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那么,這個社會就可能倒退甚至崩潰。中學生在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下,會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接受其熏陶和影響。
中學生的理想是一個萌芽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認真地接受先進的精神熏陶,其價值觀、世界觀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四)價值觀方面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按照《奧林匹克》的規定,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青少年在頑強拼搏的運動競賽中,在對“更快、更高、更強”目標的不斷追求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培養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的精神品質。奧運會采用的一些突出國家外部標志的儀式,如奏國歌、升國旗等,能增強以國家為單位的民族認同感,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意識。目前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已經成了一種凝聚國民的粘合劑,自獲準申辦奧運會以來,舉國上下都是齊心協力為舉辦奧運獻計獻策,這種影響力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巨大的。
北京奧運會提出了“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三大理念,奧運理念的教育對于培養青少年熱愛環保、弘揚人文精神和獻身科技事業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青少年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感召能力,在他們中間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可以讓他們充分地認識、了解奧林匹克運動,很好地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和理想,從而促進“三大奧運理念”的落實。
(2)堅強意志品質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形成。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拼搏精神,昭示的是一種不斷超越、銳意進取的人生信念,揭示的是一種自我超越、奮斗不止的精神追求。校園精神文明教育中灌輸這種精神,有利于學生在激烈的運動競賽中,在枯燥的實驗和學習中,在對目標不畏艱險的探索中,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同時,也將激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難,最終取得勝利。
(3)誠實守信意識的培養。“公開、公正、公平”的精神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規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公開、公正、公平”的精神已被推廣至社會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法則中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法制社會中,法律、法規所保障的第一要務就是公平。但是,反觀現代社會,失范和越軌行為層出不窮,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強調精神文明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公平原則精神的教育,能培養他們盡快適應法制社會的素質,在社會競爭中減少失范和越軌行為,把提高競爭力的方法用在挖掘自身潛力上,公平參與社會競爭實踐。
伴隨北京奧運會的積極籌辦,我國“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學校體育又將迎來全民健身工作的新熱潮。我們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在校園普及健康意識、奧運意識,改善學校健康環境,興建體育場所,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形成特有的體育文化氛圍。在奧運的召喚下,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一批日漸淡化的奧運項目又將煥發生機,并與一些非奧運項目在學校體育教育層面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展。
三、探討提高中學生品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奧林匹克教育師資隊伍
大力開展體育教師奧林匹克培訓,有計劃地對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分期分批辦培訓班進行系統的奧林匹克運動的學習,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奧林匹克知識的傳播問題。它將導致一代人真正了解和理解奧林匹克運動,從而自覺地為奧林匹克事業做出貢獻。為了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培養奧林匹克教學人才、廣泛進行奧林匹克教育。
為此,一方面要加強對目前在校體育專業中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將奧林匹克教育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向全國各地體育教師傳授有關奧林匹克運動的知識,激發他們向學生講授奧林匹克知識的熱情,同時要有計劃地對全國體育教師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培訓,使他們獲得奧林匹克知識的第一手資料。
(二)普及奧林匹克教育讀物
為使中小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奧林匹克知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應與出版社聯合,做好奧林匹克教育讀物的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應劃撥出一定的資金支持奧林匹克教育讀物的出版和發行。學校和教師也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積極訂購,并耐心細致地向學生和家長說明學習奧林匹克運動知識的意義。
(三)體育教學的完善
為使中學生更為直觀地接受奧林匹克教育,一方面,應當將奧林匹克運動的內容充實到學校體育的理論教材體系中去,使學生能夠在理論課的學習中,更多地接觸到與奧林匹克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講授、討論以及組織觀看錄像等形式展開教學,還可以通過向學生推薦各種課外讀物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自覺地增加對奧林匹克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廣泛開展各種體育運動,學校可以鼓勵學生組織各種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社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在有關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使學生在運動競賽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的思想品質,使他們在各種競技運動的組織和實踐中接受奧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4]
(四開展社會體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作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可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對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除采用傳統的學校教育形式之外,還可以通過在社會上開展體育運功來實現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因為奧林匹克本身就是一種廣義的社會教育。[15]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奧林匹克的關注與參與也將深深影響孩子們的奧運意識和行為。社會及家庭仍不失為對青少年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徑,社會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五)加強社會媒體宣傳
除學校教育因素外,為宣傳奧林匹克理想、擴大奧運會影響,社會大眾傳媒也應為奧林匹克傳播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報刊、電臺、電視臺等的傳播優勢,開設奧運專欄或奧運頻道,辦好體育廣播。拍攝、播放反映北京籌辦2008年奧運會進展情況和市民熱情參與、喜盼奧運的專題節目;創辦直接為奧運服務的報刊等。建立奧運網站,調動廣大青少年網民參與奧運的積極性,形成國內外全方位覆蓋的立體宣傳模式。由于奧運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和平聚會,也由于奧運會與傳媒之間存在著廣泛而強烈的互動效應,這種效應的能量釋放出來,對擁有最多觀眾群的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六)推進學校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運動以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我國青少年接受奧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大多在學校接受教育,易于組織;他們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積極的、先進的思想文化。因此,通過學校教育普及奧林匹克教育是一條重要途徑。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普遍開展奧林匹克課程和講座,將奧林匹克教育與學校體育課相結合,使青年學生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學校在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中,應對中小學生著重進行奧林匹克史及北京奧運理念的教育。此外,校園廣播、墻報、報紙、雜志、書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園網絡、音像制品應充分發揮作用,傳播奧林匹克文化來促進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四、小結
奧運理念的教育對于培養青少年學生熱愛環保,弘揚人文精神和獻身科技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在學校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必須突出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主題思想,積極引導廣大學生樹立體育環保、體育人文和體育科技意識。
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下,中學生要學會以極大的熱情和創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環保宣傳、人文培訓以及科技攻關的奧運事業中來,讓高科技帶給2008年奧運會全新的感受。總之,深化奧運理念的教育,會給中國社會和青少年學生的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孫葆麗教育,奧林匹克運動的生命線[J]體育文化導刊,2002,(6)
[2]任海奧林匹克運動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O00
[3]崔樂泉奧林匹克運動簡明百科[M]北京:中華書局,2003
[4]彭永婕張志偉韓東暉人文奧運[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5]何振梁奧林匹克運動中的文化與教育[J]體育文史,2000,(5)
[6]張洪潭辨識素質教育及其在體育教學中的致力點[J]體育與科學2001(1):57–60
[7]雅斯貝爾斯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
[8]大學活頁文庫合訂本[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9]清華人的一代[J]讀書,1991,(11):3–6
[10]威廉•巴雷特.段德智譯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11]閔健論校園體育精神的特質與價值向度[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
[12]馬岳良試論北京奧運會前我國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問題[J]體育與科學,2003,(2)
[13]陶于論奧林匹克精神的人文價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