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6 05:22:5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護理手術室實習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短短4周的手術室實習生活已接近尾聲,回顧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我感受很深。
手術室是我來本院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在這個科室里,有兩個老師帶過我,她們都很耐心,教會了我很多。
在手術室實習期間,通過各位老師的幫助指導及自己的實踐,我熟練掌握了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手術室要求的無菌操作原則,熟記各項常用手術操作流程標準。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教科書上沒有的實際手術配合經驗。
從術前對病人的訪問開始,到手術當天的核對及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再到手術中做好各項手術準備工作,器械傳遞配合,以及手術結束前的各項清點工作,甚至于麻醉病人清醒前的陪護觀察,以及手術器械的清理和保養工作,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對我來說,每個部分都是一種考驗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通過在手術室這段時間的實習,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我特別感謝各位老師前輩的悉心指教,我會牢記她們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謹慎嚴謹的工作態度。并將不斷鞭策自己,不斷提醒自己,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保持自己的優點,爭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護士手術室實習自我鑒定小結:
短短4周的手術室實習生活已接近尾聲,回顧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我感受很深。
手術室是我來本院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在這個科室里,有兩個老師帶過我,她們都很耐心,教會了我很多。
在手術室實習期間,通過各位老師的幫助指導及自己的實踐,我熟練掌握了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手術室要求的無菌操作原則,熟記各項常用手術操作流程標準。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教科書上沒有的實際手術配合經驗。
1.對象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來自7所不同學校、不同學歷的護理實習生,其中女生93例,男生7例,中專生20例,大專生51例,本科生29例,年齡17~23歲,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兩組護理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每批次護理實習生入科當天都由總帶教老師進行手術室規章制度、無菌操作技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詳細介紹我國手術室內部分區,帶領護生參觀手術室,熟悉手術室環境布局以及注意事項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提出我國手術室實習期間各階段的實習要求。第二天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教學采取一對一帶教老師固定不變,給予傳統帶教方法,即按教學計劃一對一地跟帶教老師參與手術室的日常護理工作,進行手術室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實驗組采取按專科化輪轉并安排兩名專科老師帶教一名護理實習生,兩人分別承擔洗手、巡回配合的帶教工作,進行手術室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實習結束前,分別對兩組護理實習學生在手術專科知識、手術專科技能操作考核、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進行比較分析。
二、討論
根據統計出的兩組結果,筆者進行了三方面的論證:第一,隨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這一系列因素導致臨床實習護生獨立操作的機會越來越少,護理技術掌握及熟練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動手能力及操作技能的培訓是達到帶教目標的重要環節。既讓學生學習到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又能使患者滿意是護理工作者,特別是護理管理者和帶教者認真思考的問題。多項實踐證明:臨床護理工作者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護理實習生就能在學習與工作中完成由實習生到合格護士的轉變。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有責任、有義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為培養新時期合格的護理人才作出貢獻。第二,帶教是培養高質量護理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國手術室傳統的教學采取一對一帶教老師固定不變,因帶教老師的素質參差不齊,監管力度不夠,難以保證優質的教學水平。按專科化輪轉并安排兩名專科老師帶教,徹底改變了過去的培訓措施制定多而落實少的現象,使臨床護理實習效果明顯提高,護理實習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大大增加。臨床護理多數是通過操作來完成的,且常作為評價護理實習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指標。第三,隨著我國手術室護理人員向各臨床專科專業化的發展,手術室傳統的一對一臨床帶教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實綱。而大多數大型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采取相對固定專科化,加之一般安排帶教老師都是先安排資歷高、年長的帶教,但現實是這一類老師一般都是承擔巡回工作而不上臺洗手配合手術,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講講洗手配合相關的理論知識,操作無法完成。必然導致護理實習生掌握的專科知識、專科技能單一,與學校的教學目標大相徑庭,實習效果大大降低。花蕾等研究發現護理實習生最關注實習效果。
三、小結
關鍵詞: 手術室 醫院 臨床實習 教育 護理
手術室護生與其他病區的護生不一樣,有著非常大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有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和熟練的專科知識,做到言傳身教,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生的帶教質量,現在就我院手術室帶教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采取的相應對策總結如下。
1.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1.1年齡的差異,帶教老師和護生的年齡差異比較大,對各個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樣,老師認為必須掌握的知識,護生認為沒有那么重要,所以學習沒有那么認真,作為老師,為人師,如人母,做到耐心,細心,懂心,從根本上改變護生的理念,讓他們從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這個是護生在手術室學習的必要因素。
1.2無菌概念的差異,手術室的無菌要求是非常高的,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一旦感染,后果很嚴重。護生們從未接觸過這種環境,不知道無菌區和有菌區的區別,手術室是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其工作性質,護理技術操作等與病房差異比較大,護生在剛進手術室又有陌生感和恐懼心理,所以很容易違法無菌技術操作。
1.3理論知識的差異,護生剛從學校出來,理論上都是最新的知識,我們手術室老師都是以前學到的理論和操作,盡管臨床經驗豐富,但學歷不高,相對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新的護理理念有一定的差異,導致教學發生分歧,這就要求手術室老師必須隨時學習新知識,了解新知識動向,才能做到得心應手的教學。
2.對策
2.1護生進入手術室,我們就應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姐妹或者孩子,這樣我們才能不厭其煩,心甘情愿的去傳授知識。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首先由帶教組長集中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各個區域的劃分,介紹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相互做自我介紹,拉近距離感,讓他們愛上手術室這個大環境,愛上這個集體。對后來的實習有很大的幫助。
2.2護生對無菌概念很模糊,到了臨床,帶教老師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包括最基本的外科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無菌臺,整理無菌器械,與巡回老師的物品清點,術中的無菌器械的傳遞工作,以及手術后的打包整理工作。每一項操作都和無菌原則有密切的關系。這樣對老師要求就會很高,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資格帶護生,必須經過醫院的專業考試,合格后有醫院統一發放帶教老師證書,方可進行帶教。
2.3現在很多護生都是本科生或者大專生畢業,為了使教學達到最好化,很多帶教老師也是高學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細致的觀察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細化的講解手術室理論和操作,共同研究最新知識新技術的進展。
3.總結
通過一個月對護生的嚴格帶教,掌握手術室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由一竅不通到得心應手,出科前對護生進行出科考試,了解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對各個帶教老師的意見反饋,便于我們以后更好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臨床實習護生的做法及成效[J].護理雜志,2009,19(24):360-362.
[2] 葉琳,張海風.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幾項對策[J].護理雜志,2010,21(12):276-277.
[3] 范宇瑩.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雜志,2009,29(21):370-372.
【關鍵詞】思維導圖;手術室護理;實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6763(2016)03-0015-02
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護理單元。由于手術室與病房的不同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護生在進入手術室臨床實習階段時,面對手術室節奏快,工作復雜的情況,往往出現不能夠按照手術室實習教學計劃完成相應實習任務的情況。為幫助手術室帶教老師理清思路,提高手術室的實習教學質量,同時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鍛煉其評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在手術室的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引入了思維導圖的方法[1]。
1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mindmapping),是由英國教育托尼•巴贊(TonyBuzan)通過多年在思維領域的大量研究后,所總結出來的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通常又稱腦圖、心智地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2]。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學習工具。通過思維導圖,能夠清晰的體現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以及每一個層面的不同表達形式,從而以豐富多彩表達方式,體現了線性、面型、立體式個元素之間的關系,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有特色。
2手術室實習特點
手術室作為醫院里的一個特殊護理單元,承擔著很重要的護理教學任務。由于手術室集中了大量的護理理論與操作內容,加上手術室環境及人員構成復雜,這樣的護理環境對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決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傳統的實習帶教方法已無法滿足這一需求[3],因此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護生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對于應該掌握的知識點缺乏明確認識,在實習工作中慌亂,無法抓住重點,導致無法按質按量完成手術室實習任務。另外一方面,由于手術室帶教護理人員工作繁忙,而且缺乏系統的教學培訓,在帶教過程中也出現帶教內容脫離帶教計劃,缺乏帶教重點等問題,導致大部分實習護生在手術室的實習期間僅僅走馬觀花,不能牢固掌握手術室的相關實習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復雜的護理環境對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3思維導圖在手術室實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3.1帶教老師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對科室的帶教老師進行手術室實習帶教任務和思維導圖的應用培訓,在掌握了基本的運用原則后,可根據各個老師的具體情況,指導其應用手繪或專門的電腦軟件來制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主要通過關鍵詞或關鍵點來制作,因此,可以將帶教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以關鍵詞或關鍵點的形式傳達給每一位帶教老師,由帶教老師通過思維導圖將整體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并將任務的各個主題及層次表達出來[4]。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帶教老師一方面強化了所需完成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進一步明確每一項具體實習任務應該怎樣貫穿在每天的工作任務中進行完成。對于重點的需要護生進行共同參與的實習內容,可以采取由帶教老師提出比較大框架的主題,然后交由實習護生完成具體內容填充的思維導圖制作方式,以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啟發學生的自主思維。
3.2對實習護生的作用
實習護生大部分都有較好的計算機運用基礎,因此建議護生在經過手術室實習統一培訓掌握了思維導圖基本制作的前提下,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應用電腦軟件程序進行思維導圖的應用。這樣也有利于護生對實習資料進行整理、修改和保存。實習護生在明確了手術室的具體實習任務后,可將實習任務分解為理論部分與操作部分。在實習開始時即可將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各種條件和知識部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整理,以理清相關的知識點,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會比較容易發現對實習任務所存在的理論或者操作問題,方便在實習過程中進行查缺補漏。還可通過帶教老師布置的思維導圖任務,明確實習任務中的細節知識。
3.3師生間的互動作用
對于一些具體帶教內容,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可將各自制作的思維導圖對比交流,從中發現師生間思維的不同之處,相互取長補短,同時也可通過其中反饋出的問題,及時根據帶教任務調整帶教計劃和帶教策略
3.4應用實例
以手術室的無菌技術帶教為例。在此示例中,護生和帶教老師的思維導圖都可根據大主題的提示補充相關的知識或圖片,以達到直觀、易學的目的。
4小結
通過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對思維導圖的充分應用,可以將實習帶教目標從復雜的手術室日常工作中凸顯出來,使得教、學雙方都能夠更加明確教學目的和具體教學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應用,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之間不僅有了教學上的互動,而且通過對彼此思維方式的了解,還能夠促進雙方及時調整交流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時調整帶教方法和帶教思路,最終改善教學質量。思維導圖是一種新興的應用工具,目前在各個領域都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思維導圖,能夠使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都得到思維上的鍛煉和學術上的進步,不僅幫助教、學雙方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更使得教、學雙方能夠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增長知識,鍛煉評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最終促進個人以及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鸝鳴.思維導圖在實習生護理操作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6):255-256.
[2]余儒,詹健,單云峰,等.思維導圖在外科護理教學查房中的運用[J].護理與康復,2011,10(11):1000-1001.
[3]達朝錦,羅麗芳,蔣艷萍,等.思維導圖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20):50-51.
[4]徐月月,陳曉紅.淺談思維導圖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2):332-333.
【關鍵詞】 循證護理;手術室;實習護士;帶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165-01
循證護理(EBN)模式具體指的是在護理服務過程中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現有最好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者個人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臨床經驗,結合被護理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的一套完整的護理服務方案[1]。該項護理服務方案的核心內容是運用現有的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廣大臨床患者提供服務[2]。本次研究對92名我院手術室實習護士在帶教過程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對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0年8月――2011年10月抽取92名我院手術室實習護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護士均為女性,護士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0.8±0.5)歲;大專生29名,中專生17名;實驗組護士均為女性,護士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6±0.4)歲;大專生31名,中專生15名。抽樣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學歷等幾項自然資料方面比較均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一步進行科學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帶教方式 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進行帶教。
1.2.2 實驗組帶教方式 采用循證護理理論進行帶教,主要被容包括:(1)教學準備;(2)教學過程:①指導實習護士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評估,尋找臨床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②師生共同根據所提出的問題檢索相關文獻,尋求理論追求;③以小組形勢進行共同討論,根據循證的具體依據,對護理措施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將所獲得的有關術前插導尿管的護理研究系列文獻進行對比分析,對各項研究的設計方案、統計學方法、結果的準確性進行系統評價;④將所得實證與臨床護理的相關知識和經驗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應用最佳證據與患者的實際相結合,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⑤協助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護理,并對護理效果進行動態監測;⑥與實習護士之間共同總結此次護理過程中所獲取到的一些知識,對其優點給予肯定,發現不足之處,循序漸進的進行改進處理[3-4]。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研究對象的理論和實踐考核的平均得分、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帶教期間不良事件和醫療糾紛的發生率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資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以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χ±s)表示計量資料,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X2檢驗,當P
2 結 果
2.1 理論和實踐考核的平均得分 對照組實習護士理論考試得分為(85.07±3.68)分,實驗組實習護士理論考試得分為(93.16±4.25)分,兩組理論考試得分組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2.2 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帶教期間不良事件和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對照組實習護士中有39名對帶教模式感到滿意,滿意率為84.8%;實驗組實習護士中有45名對帶教模式感到滿意,滿意率為97.8%。兩組實習護士帶教模式滿意度組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臨床傳統的護士帶教方法,通常情況下只重視教好和學好,忽略可對護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循證護理打破了傳統的護士帶教思維和模式,要求護生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和不斷的臨床反饋中不斷的學習,使使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程序、方法和思路和應急處理方法有整體掌握。在帶教過程中應該鼓勵護生提出各種問題,并尋根溯源地回到其所提出的一些問題。護理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對新的護理觀、綜合素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使其成為符合社會和臨床需要的新型護理服務人才[5]。
參考文獻
[1] 王志霞,趙玲.對手術患者術前留置導尿時機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1(15):123-124.
[2] 孫海玲,趙巖,郭清陽,等.老年男性患者術前留置導尿時機的選擇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0(11):133-134.
[3] 賴梅,陳少娟,黃西妹,等.手術室開展麻醉后留置尿管的護理體會[J].現代醫院,2010,14(19):155-156.
【關鍵詞】手術室;實習護士管理;探討
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專業性強、無菌要求嚴格,高護生剛進入手術室常有一種神秘甚至恐懼的感覺,近幾年來護理的隊伍不斷增加,手術室的實習護士也增加了不少。為了讓高護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快適應手術室環境,掌握手術室護理技術,更好的在手術室內實習,作為手術室實習護士的管理者,如何打造一批高素質的現代化護理人才,全面提高手術配合質量,適應創新開放的醫療市場,使所有在手術室內實習的護理人員順利過渡到將來的工作中,我們就針對手術室的實習護士管理進行以下分析探討。
1實習的護理人員中常見的問題
1.1對于手術室神秘、恐懼、好奇心很強,手術室與臨床有很多的不同,手術室內要求嚴格,不對外開放,增加了學生的想象力。
1.2無菌觀念及無菌操作能力不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夠,自我評估有點欠缺,不能正確了解手術中的無菌觀念和護理操作常規。
1.3實習意識淡薄,手術室專科性質強,將來在手術室工作的可能性小,不能夠認真學習,在手術室內得過且過,責任心差。
2對問題進行分析
2.1由于掌握手術室的知識缺乏,造成了心理壓力很大出現了恐懼。以前沒有進入手術室內而對手術室產生了很多的好奇,加上手術室無菌要求嚴格,手術的整個操作都是在手術室完成的,所以對于實習生來講就很神秘,增加了好奇心,豐富了想象力。
2.2所有進入手術室內的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但對于實習生來講有適應與習慣的過程,無菌觀念在意識中形成還要在行動中遵守是一個要經歷改變的全過程,在工作中還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做好職業防護。
2.3手術室與臨床上的護理工作中有很多的不同。有很多同學已經實習并了解了臨床的很多科室護理的特點,就會認為對于手術室的工作應該不會有所不同,主動積極地去進入工作的角色,在手術室就會很容易造成不符合無菌觀念的操作。
2.4對于學習手術室的知識意識淡薄的實習生來講,是因為手術室要求嚴格,專科性質很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很少有空位,競爭意識又很激烈,對將來競爭手術室的工作失去了信心,所以就會出現責任心差的問題。
3將對進入手術室的實習生進行以下的規劃要求
3.1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對手術室的認識進入手術室前閱讀有關手術室的書籍,了解手術室的基本要求。對比手術室與臨床的不同點,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手術室的設備簡單了解其外形、原理、基本操作等。
3.2謙虛好學,嚴格要求
3.2.1進入手術室內,了解手術室內的布局、流程,清楚的知道手術室內的無菌物品的擺放,熟悉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的區別。
3.2.2不能以了解無菌物品的用途隨意打開所有無菌物品的外包裝及無菌輔料包布。
3.2.3在手術室內不懂就問老師,不管是否是自己的帶教老師都有責任回答實習生提出的問起。
3.3嚴格執行手術室的規章制度
3.3.1進入手術室內不得心急快速地參與手術室內的工作,了解手術室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后才能在帶教老師的同意下工作,禁止工作中越幫越忙的情況發生。
3.3.2由于剛進入手術室內,很多實習生對手術室的工作有無限的想象,手術室的工作與臨床上的各項操作有很大的區分,而對于實習生來說卻有很多的好奇心,所以對他們來說就應該先了解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不管在做任何事情前首先應該詢問帶教老師是否可以做,經帶教老師同意后方可執行,包括手術室的護理操作及手術室的各種文書資料的書寫等。
3.3.3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清楚知道自己在上班期間該做的和不該做的內容,一定做到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3.4出科室前的總結針對手術室實習的同學再出科室前的一些要求了解,是進入手術室的各位同學有滿意的了解,并對手術室的工作有深刻的影響。
3.4.1出科室時上交一份在本科是實習體會,加深對手術室的影響,了解不同手術的特點,掌握其特殊性,用理論結合實踐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雛形。
3.4.2對帶教老師提出滿意度的填寫,對于工作中出想的所有問題進行交流,以減少日后工作帶來的誤區,有利于加強帶教工作的改進。
3.4.3對于手術時有無好的意見,提出有價值的改進方法,體現實習生在工作中的有力價值并被重視,加強手術室的建設,培養手術室將來的優秀護理隊伍打好基礎。
4對于帶教老師的要求
4.1愛崗敬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無菌技術。
4.2做好實習護理人員的心理輔導,是實習的護理人員對手術室了解得更多,減少恐懼,增加對手術室工作的信心。
4.3對于手術室內的布局、物流通道等講解透徹,最好是實習護理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記清楚。
4.4掌握自己帶教的每位實習護理人員的心理變化,學習程度,使實習護理人員很容易的學習手術室的更多知識。
4.5針對實習護理人員做到手把手教,不能有一點的疏忽,做好眼手不能放的帶教,是自己所帶教的實習生更為優秀。
4.6每位帶教的同學出現的錯誤由帶教老師負責,并做不記名的案例,引以為戒提高帶教質量。
4.7認真做好帶教工作,認真學習本專業的知識,不能解答的問題共同討論,加強學習。
5結論
做好實習生的帶教管理工作使我們將來的護理人員更優秀,也是我們的護理隊伍更好地向前發展,提高護理人才素質,增加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鄧俊娟,孫紅雁.對手術室實習護士帶教工作的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09年第32期.
【摘要】隨著外科手術的日益增多,儀器設備的不斷更新,患者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手術室護士壓力越來越大,了解手術室護士產生壓力的原因,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減輕壓力,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壓力;應對措施
壓力系指內外刺激事件對人心理上所構成的困惑或威脅,表現為心身緊張或不適[1]。手術室護士生活節奏快,搶救任務重,既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又是高精力的腦力勞動,連續工作時間長,使其長期處于工作狀態,危害護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明確影響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的各種因素,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對維持手術的正常有序進行具有積極意義。
1 手術室護士的壓力分析
1.1 特殊的工作環境:手術室中使用的麻醉劑,呈氣態彌散在空氣中的乙醚、氨氟醚和異氟醚, 低濃度揮發性化學消毒劑,甲醛、戊二醛、臭氧過氧乙酸,等不僅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對人的皮膚,粘膜,呼吸道,神經系統均有一定的影響等。手術室中使用的一些儀器設備、醫療材料對人體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如高頻電刀在切割肌肉、脂肪組織時產生有毒的糊焦臭味,骨科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常用化學藥物骨水泥與溶解劑混合,產生強烈的刺激氣味,透視輻射的傷害,長期接觸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1.2 工作量及時間的分配:手術室工作繁重,節奏快,責任大,需要護士與醫生的密切配合,護士付出的不僅是體力勞動,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高壓力,尤其是遇到大手術或者是術中出現緊急情況時就更為突出[2]。遇到手術拖臺需要加班加點,工作及三餐無規律,長時間空腹操作的體能消耗,手術特定的立式姿勢等,使我們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的環境中超負荷運轉,極易造成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勞,長期如此易導致心身疾病的發生。
1.3 防范醫療事故、差錯:伴隨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醫療服務已納入法制化軌道,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日漸增強,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護士在護理工作上必須恪盡職守,精確細致,表現在藥物使用時反復查對,反復核對各種記錄單,反復核對手術器械,操作前醫囑的核對,懼怕手術中縫針,紗布遺留體腔等方面,從而增加了我們的壓力,甚至導致強迫癥狀。有研究結果顯示,80%手術室護士經常擔心工作中出現差錯,擔心工作不慎導致醫療糾紛[3]。
1.4 知識技能及人際關系: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器械,新型設備應用于手術中,對手術室護士配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外科醫生有機會外出學習深造,掌握了先進的技術,而護士大多學歷低,很少有機會出去學習,導致醫護水平相差甚遠,醫生對護士的高期望值與現實水平也給手術室護士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護士對疑難手術和新開展的手術往往配合不到位,手術臺上有些醫生在遇到復雜病例,或手術不順利時,往往情緒不穩定,態度過激,將不良情緒發泄到手術室護士身上,導致醫護沖突。知識上的不足及復雜的人際關系也給手術室護士施加了壓力。
1.5 社會因素: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下,醫院普遍存在重醫輕護現象。認為只有醫生才能吸引病人前來就診為醫院創收,護理工作雖然繁雜而辛苦,責任心強,風險大,但護士的工資待遇相對較低,晉升及外出深造的極會較少。病人及家屬認為治好病是醫生的手術刀,而忽略了手術護士在手術人員群體中的作用,因而對手術室的護士不尊重,不理解。這也給手術室護士造成了心理壓力。
1.6 職業要求因素:由于質量萬里行,醫院等級評審等各種安全檢查,考試,比賽,繼續教育,晉升職稱等要求,日趨激烈,手術室護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要隨時應對這些職業要求,加重了手術室護士的疲憊感,工作不到位隨時要扣獎金,受處罰,造成了護士的心理壓力。
2 手術室護士的壓力應對措施
2.1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要經常監測手術室空氣質量,保證符合質量標準。 在接觸有害物品時,護士應加強防范意識,建立健全手術室排污排費系統,盡量將各種化學消毒劑的揮發氣體和麻醉廢氣排放至室外;術中需C型臂透視的,穿防護鉛衣;術中使用高頻電刀進行燒灼組織時,應用吸引器抽吸煙霧,避免有害氣體吸入人體,注意各種儀器的維修,減少噪音的產生。
2.2 提高護士對壓力的適應能力:工作中受到手術醫生或麻醉師的指責時,要善于穩定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并運用防御機制學會自我減壓,避免和改善不良情緒,努力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適應工作的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手術的手術步驟及配合,做到手術開始前心中有數,有效地減少手術臺上的緊張情緒,養成良好的早餐習慣,安排合理的膳食營養,促進體力恢復設法改善站立和走動的強制和姿勢。可在允許的范圍內調整站姿、坐高凳或左右替站立支撐身體及活動下肢,平時穿平底鞋和彈力襪。同時培養積極情感,加強意志鍛煉,以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從容面對壓力。
2.3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護士素質:制定業務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我科每周進行業務學習一次,每月進行護理查房一次,學習內容主要以專業知識及邊緣學科知識為主。對新上崗的護士,嚴格帶教,打牢基礎,對新開展的手術,通過講解、示范、指導使人人過關。同時還要積極創造條件外出進修學習,不斷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掌握新的手術護理知識,增強護士的自信心。
2.4 科學管理,合理安排人力:實施彈性排班,靈活調配,盡量減少一個人長時間工作,使護理人員得到充足的休息。同時應盡量滿足護士的基本需求,增加護士與外科和麻醉醫生的溝通和集體凝聚力,增強體質,舒緩護士工作的緊張情緒,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并適當增加手術室護士晉升的機會,改善護士的工資及福利待遇,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使護士從心理上得到滿足。
2.5 加強安全教育 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加強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除了做好日常護理工作,還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在患者面前不談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不回避患者提出的問題,各項記錄要求及時,細致,全面,對實習生,無證護士,帶教老師做到不在患者面前進行效果評價
2.6 工作任務與績效掛鉤:我院手術室 把護士的工作量與獎金績效連在一起,將每日參加不同類別的手術以及手術配合時間,每次參加外請專家不同類別的手術以及手術配合時間累計計算,每月匯總作為月總工作量,進行獎金計算,參加大手術多,必然獎金多,使護士們覺得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平衡了心態,也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影響護士身心健康的因素,手術室護士只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培養健康的心理及行為習慣,組織學習壓力與應對的知識,鼓勵她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緩解各種壓力,提高手術室護士的群體心理健康。極大程度地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工作積極性,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整體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義,解永林,趙莉,等.手術室護士心理壓力調查分析[J].吉林醫學,2005,26(9):938-939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員銳器傷原因防護措施
銳器傷是醫院內常見的一種職業傷害,污染的銳器傷是導致醫務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最主要職業因素。國外許多研究顯示,護士是醫院中銳器傷發生率最高的職業群體。為此,2000年在日本召開的以“護士職業安全與健康”為主題的亞洲工作論壇中就特別提出要重視預防護。手術室是醫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觸病人開放傷口、血液、體液等,因此手術室又是銳器傷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科室之一,隨著各種經血液傳播疾病發生趨勢的發幅度上升,銳器傷所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提高防護意識,加強管理,減少銳器傷及經血液感染上疾病的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對2009年3月~2010年3月銳器傷進行回顧性調查,對象為本地區所有二級以上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共計140名護士。年齡20~45歲,平均24歲,護士89名,占63.57%;護師38名,占27.14%;主管護師22名,占15.71%。本科學歷39名,占27.86%;大專學歷49名,占35%;中專學歷52名,占37.14%。工齡<1年的21名,占15%,1~5年的為45名,占32.14%,>5年的74名,占52.86%。5年內乙肝疫苗接種人數為56名,接種率為42.14%。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進行回顧性調查,問卷設計參考相關資料設計,內容包括參與人員的基本資料,銳器傷源于的銳器類型,受傷原因,受傷后的后續處理情況。
2原因分析
2.1防護意識不強進行病人侵入性操作時未戴手套,受傷后未引起重視,或未采取足夠的防護措施。在被調查的140名護理人員中,68.23%的銳器傷是被血污染的銳器刺傷,所受銳器傷來源的患者確定已感染血源性傳染病的占23.4%。以上資料表明,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危險性極高,手術室作為獨特接觸血液和銳器的高危科室。雖然所有在崗護士均要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但5年內接種率僅42.14%。在被銳器刺傷的109名護理人員中,傷后進行標準處理的只有8.7%,只有11.93%上報院感科,有34%的護理人員不了解要上報,56.88%未上報。在被銳器刺傷時,有45.87%的護理人員未戴手套。調查結果表明,作為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和防護措施與他們的職業暴露的危險性不符,自我防護意識淡薄,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這與黃小紅等的調查提示的一致[1]。同時也發現戴手套銳器傷發生率低于未戴者,戴雙層手套者銳器傷發生率低于戴單層手套。
2.2護理人員缺乏職業安全防護教育配合手術時傳遞手術器械和進行各種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觸銳器的機會多,受傷的概率也相應高。銳器傷的發生與護理人員缺乏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本科護理人員銳器傷發生率為61.54%,大專73.47%,中專94.23%,這與其在校期間學習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和實習過程中接受系統的職業防護技能培訓和指導的機會和時間有關[2]。
2.3不安全操作,不正確的個人操作習慣如操作不熟練、傳遞針頭、針芯,配合手術傳遞銳器的方法不正確,習慣回套針帽以及徒手掰安瓿等都能導致護理人員發生操作環節中被刺傷。未及時正確處理銳器也是銳器傷發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員在繁亂的工作中處理銳器不當,注射器、針頭、穿刺過的針芯等隨手與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時處理,護士整理治療臺不慎受傷。醫療廢棄物處理時也會發生銳器損傷,如操作結束后處理用物時遇到治療盤中未拆卸的針頭、注射器用后的毀形過程中、丟棄廢物時針尖從收集袋中突出等環節均可發生銳器傷[3]。
2.4工齡低同時工齡<1年發生率為85.71%,1~5年為82.22%,>5年的為72.97%;護士發生率為88.07%。護師50%,主管護師40%也表明銳器傷與低年資護士操作不熟練有關。
2.5病人不合作進行侵入性操作時由于病人不配合、發生躁動,使所用器械誤傷自己,也是銳器傷的發生的原因之一。
3應對措施
3.1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防止職業暴露的發生是減少血源性感染最積極有效且較容易實施的預防措施。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健康的醫務人員患傳染80~90%是由銳器傷所致[4]。本次調查結果也表明了銳器傷在我國發生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加強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教育。增強護士職業防護意識,提高護士銳器傷后的處理以及防護意識,進一步完善銳器傷后的上報制度及處理程序。
3.2加強對病人的管理和篩查手術或侵入性操作前對病人進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性傳染病的檢測,了解病人的感染狀態,在操作時提高警惕,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特殊感染病人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戴雙層手套。正確使用各種銳器,嚴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規程,孰料掌握各種穿刺銳器的操作方法,在配合手術傳遞銳器過程中注意正確的傳遞方法。
3.3加強操作培訓和健康教育、規范操作流程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糾正導致銳器傷的高危行為。同時,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安全的護理設備。為降低銳器傷的發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東紅,胡玉霜,陳聰,等.護理實習生職業防護知識與銳器傷的關系.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0):1697-1698.
[2]黃雄招,孫波.SHEL模式在手術室護士銳器傷防范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9,24(10):56-57.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影響分析
醫院手術室是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在醫院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換種說法,手術室的管理水平對醫院醫療和服務水平以及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在一些醫院中,對手術室沒有進行比較明確的定位,把其當成是服務的一種場所,就會使手術室中相關的護理人員以及麻醉師等相關的工作人員,不能夠使整體協作性和工作效率發揮出來。所以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的管理,把手術室中的安全護理進行充分的定位,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某院護理人員有32名,年齡大約為22~45歲,手術間有10個,年手術量為2200人次。在護理安全管理制度進行開展前后位主要的時間截點,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為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任何系統差異。觀察護理安全前后的患者滿意的程度。
1.2 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的是常規的護理制度對患者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采用的是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患者進行護理。①對觀察組的患者進行安全護理。在以前手術護理的工作中,工作只是比較單一的配合手術,對患者進行了完全的忽略。自從醫院開展了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以來,手術室護士走出手術室,在進入病房中,要經過術前訪問、手術中的安全護理、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等[1~3],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患者的安全為中心,保證了手術過程中的全程服務。但是針對大多數的護理人員學歷較低,所以要通過相關的教育,比如:成人高考、網絡大學等方式,不斷的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適應護理行業的發展和需求。但是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較大的工作量、壓力也是特別的大、時間上也是不穩定的,急危重癥患者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這就要求護士人員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身體素質。手術室工作是否完善,對手術患者的救治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器械護士在給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默契配合等,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縮短手術的時間,減少手術患者的感染率。但是針對危重患者而言,手術室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對手術患者的生命有著直接的影響。②加強相關的隊伍建設,在提高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要不斷的提高隊伍的專業技術,要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崗位培訓。一方面是根據專科發展的需求,針對護士悟性、護士性格進行專長培養,縮短專科培訓的周期,促進護崗位速成。另一方面是提高護理安全的管理,護理安全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①采用愛崗敬業精神,培養成合格的護理人員;②采用人文關懷機制,關心愛護護理人員,并尊重護理人員,不斷的激發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熱情;③采用目標責任制,對不同水平的護理人員定制不同的目標,促進護理人員實現自我價值。④為護理相關人員創造一個舒適、關系融洽的良好環境,同時對護理人員的量化要進行考核,充分的利用經濟杠桿調動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③注重點,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護理服務比較瑣碎并且很繁雜,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和細節。?我們要抓好重點患者護理,例如:危重手術、老年心腦血管患者等為主要的護理重點;?要對護士進行培訓工作,將新來報到的護士、實習護士、在工作中經常粗疏易出現問題的護士進行重點的對待,就新護士而言進行崗前基礎培訓,針對各科室進行不同的專業知識進行培訓。要對工作落實的程度進行抓好,嚴格的踐行監督和檢查,實行窗前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醫院的服務質量。④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相應的護理質量小組,讓基層相關的管理人員參加到護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好護理人員工作的自覺性,保證護理共組的質量。質量是一個單位生存的命脈,安全是質量的重要保障。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常抓的就是護理安全。一定要嚴把質量,對安全隱患要及時的發現、消除,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服務的護理工作。⑤建立手術室質量管理的小組,其成員主要有護士長、手術室護理骨干、質量控制人員等,科護士長、護士長以及控制人員要組成質量管理體系,采取一些定期的評價以及隨機抽查的結合方式,對手術室的環境以及藥品的管理等方面進行檢查和評估,提高手術質量的改進。
2結果
通過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制度,醫院的手術室護理人員素質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提升,護理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對手術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調查和回訪中。發現患者的滿意程度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見表1。
3討論
通過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手術護理的定位進行明確。護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護理風險的系數,保障患者的人生安全,做好護理高風險的管理,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敏.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體會[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25(1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