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法律事務專科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5-28 03:23:3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法律事務專科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法律事務專科論文

第1篇

【關鍵詞】中職 ;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中職法律事務專業就業方向及情況

我國的法律工作者分為三類:正規化的法律工作者,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國家對他們有統一的執業要求,統一的職業準入考試,在所有法律工作者中專業要求是最高的;半正規化的法律工作者,包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企業法律顧問、仲裁員,各個行業有各自的職業準人條件,就法律專業素質而言,一般要比第一類低,但是又具有本行業的一些特殊要求;非正規化的法律工作者,包括人民調解員、基層治安保衛人員,一般不需要專門的法律知識,雖然近年來國家也對他們進行過長短不同的法律培訓。這三類法律工作者都是我國法律工作者的組成部分,但是他們職業化的程度不同,分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法律需求。

中職法律事務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為非正規化的法律工作者。法學類專業畢業的專科生就業情況并不樂觀。近年來, 根據部分學校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 通過走訪、問卷調查、座談、學生社會實踐等形式, 法學畢業生在其選擇職業發展方向時, 大多數選擇與“法”相關聯的新型就業崗位,根據其個人性格特點、專業特長, 選擇在企業、公司的商務部任職,他們的專業知識在商務合同的簽訂、談判維護企業利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身的價值也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同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展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基層鄉、鎮、村、社區對具備相關法律知識以及調節能力,同時能夠忍受基層工作閑雜繁瑣法律工作人員需求很大。他們一般處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小城市、縣城、鄉鎮、社區, 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 條件艱苦, 收入較低,一般本科或者高職高專法學畢業生較少考慮。但由于大量的法律糾紛發生在基層, 從法律的作用和實效發揮上來講, 基層特別需要法律工作者以熱情的笑容、熟練的法律知識為農民和社區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法律服務。因此, 我們應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 對該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

二、中職法律事務專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就業形勢嚴峻

每年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數量超過10萬人,越來越多的法律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國家和畢業生個人面前的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根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2002年的數據,國務院部委院校法學專業學生的綜合就業率為77%,在全部214個專業中排在第187位,2002年以后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005年成為墊底的專業。中職法律事務專業學生作為法學中專畢業生出現在社會中,其就業受到來自法律行業高學歷高標準職業化以及法學專業大學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的雙重壓力下顯得格外嚴峻。

(二)法律職業的關系模糊

就我國的情況看,法律職業一般分為四種,即法律輔助事務型、法律執行型、基層法律實務型和法律技術型。筆者在此提到的法律職業主要是指法律輔助事務型。然而,現階段中職法律事務專業在促進法律職業方面,一直存在嚴重的偏離。概括說來,其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中職法律事務教育沒有成為中職生通往法律職業的必備條件;第二,中職法律事務教育并不以法律職業需要的人才作為明確的培養目標;第三,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等各個環節沒有自覺地貫穿法律職業的基本要求;第四,中職法律事務教育缺乏應有的法律職業實踐。

(三)實踐性不足

長期以來,所有的法學教育都有一個特點,即:“我們有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沒有運用法律知識來解剖案例的能力,我們的法律教育也許教給學生諸多的法律解釋的概念,但卻沒有教給他們使用法律解釋的技巧。”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只是單純地硬搬、硬套法律條文,而對案件的具體情形缺乏全面的分析,應對突發事件、疑難復雜案件的能力欠缺。而且中職生由于年齡和心理不成熟,在面對職業環境和問題時更加顯得措手無策,三年中職學習似乎對他們的工作起效不大。

(四)教學目標不明確

長期以來,我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被劃歸為“德育”范疇。《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與《哲學與人生》等中職公共課統稱為“德育課”。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呈現“德育”屬性。然而,這種屬性歸屬缺陷明顯: 1、容易導致概念混亂。“法律教育”與“道德教育”內涵不同,外延也不存在重合,將“法律教育”歸屬“道德教育”范疇,令人費解。2、容易導致教學目標混亂。法律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品格高尚、對社會負責的公民。兩者目標不同。將“法律教育”歸屬于“道德教育”,容易讓施教者教學目標混亂。

三、中職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中職院校應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設計人才培養活動的具體方案。人才培養方案亦即專業培養方案, 它一般包括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大綱三部分。筆者認為, 針對中職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是: 律師助理、書記員、基層社法律工作者以及社區、鄉鎮等的法律工作者。因此, 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當是: 培養具有高尚的法律倫理道德, 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有較強的說、寫能力, 能夠較好地為地方法制建設服務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同時,結合學生警體相關課程的嚴格要求,使得學生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和系統訓練,學生達到“六個一”法律人才培養目標, 即有一身剛正不阿的正氣、有一個雄厚扎實的專業功底、有一種適應社會的實踐能力、有一副思維縝密的雄辯口才、有一手運用文字的熟練技能、有一副制敵自衛的矯健身手。

四、中職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修訂教學計劃,整合課程體系

1.合理設置法律專業課程。

由于中職學生的心理生理和基礎知識的限制,結合中職學校特點,法律課程設置可以分為專業課、警體課、拓展課。(1) 專業課主要根據中職學生不同年級挑選適合其學習理解的法律課程以及相應的文化課程, 是學生成績的主要來源, 是保證學生學習法律基礎理論的主要陣地, 是保證學生法律專業學習質量與規格的主要途徑。(2) 重視警體課。通過體能、制敵技巧和安全防衛等的培養與訓練,使得學生有強健的體魄。(3)完善拓展課的設置。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點及社會的需求等, 選擇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優化他們知識結構, 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技能, 滿足學生的個性、愛好、興趣、特長等。

2.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和教材。由于教學時間短、中職生學習能力較低,而我國法律體系龐雜、法律知識繁多,確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并非易事。要遵循兩個原則: 1、目標原則。根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2、對象原則。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教學內容。他們知識基礎較差、學習理論知識能力低、容易接受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因此,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應該做到三點: 易懂、實用、有趣。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一方面, 我們要在堅持傳授法學基礎理論的同時, 結合國內現行法律、法規與政策,引導學生進行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嘗試, 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 我們要在所有課程的安排上, 緊跟法學發展的客觀實際, 及時增加新的內容, 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為中職學生設計一套符合中職學生的法律專業教材,這樣能與高職高專、本科法學教育相區別,滿足中職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的知識需要和學習特點。

3.注重課程功能和方法。根據 “六個一”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 我們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 開設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的特殊專業課程。①開設公、檢、法、律師、法律顧問及其他與法律工作有關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 以培養學生的“一顆公心”, 使學生具有較高的法律職業道德素質。②在司法文書課程和法律邏輯學課程之外, 開設語文課、辯論與演講方法課、速記課、律師實務、法律修辭學等課程, 并要求各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布置旨在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作業( 專題小論文、案件分析報告或讀書報告等) , 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訓練文字表達能力的機會, 練就學生的“一支硬筆”。要將學生培養成書面表達好, 邏輯縝密, 能夠快速、準確、流暢、簡明、規范、熟練地制作法律文書及各種現場筆錄的法律職業人才。③為鑄造學生“一張鐵嘴”, 在語言學習方面, 應開設普通話、地方通用語言、典型方言和一般的院校方所在地鄰近國家語種的訓練課程。比如: 在同學之間結組進行“傳”“幫”“教”活動, 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講座, 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同時, 開設講授辯論與演講方法和技巧的課程,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④注重學生警體課的學習,可在課程中安排散打,擒拿格斗等相應內容,培養學生強健體格。

4.實踐教學應注重落實理論聯系實際。(1) 改變過去那種法學實踐教學依賴于法學理論教學的狀況, 構建一條從一般應用基本技能到法律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主線, 突出操作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2) 在安排實習基地上, 要選擇那些學生參與操作條件好, 動手機會多的地方, 創造條件, 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內盡可能到公、檢、法、司各部門以及基層社區輪轉一圈, 讓學生了解各部門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3) 在確定實習內容方面, 要從增強學生作為法律工作者的職業意識, 提高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實際案件的能力入手, 制定嚴密的計劃、可行的措施, 以加強實習的效果。

(二)推進教學改革

1.革新教學觀念。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 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2.變革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壓縮教學內容的總量, 要重點講授各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難點、疑點、重點。在給學生理解、消化和思考知識的余地的同時, 讓學生有時間廣泛涉獵課外知識; 要適當增加法學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 通過有一定的學術觀點和學術動態的介紹, 讓學生及時掌握法學的最新發展動態及其學術成果; 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

3.創新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教師應結合法律課的特點多采用引導式、啟發式教學等形式,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 還應要求教師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和需要,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將課堂講授與討論式教學、模擬法庭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觀摩式教學等方法有機結合,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使課堂教學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過程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學習過程轉變。

4.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專業要求每位教師時時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特別是中職學生正處于各種觀念混淆的年齡段,教師應當抓住時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如刑法課教師在講授刑法學時, 通過實例說明任何人犯罪都必然受法律制裁, 司法人員更不能貪贓枉法、自毀前程; 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任課教師則強調程序公正的重要性, 讓學生樹立司法公正的理念。

5.積極開展活動。積極開展一系列學術活動, 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 舉辦法學專題講座; 開展“每月一庭”活動; 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演講比賽、法學辯論擂臺賽、朗誦比賽等活動; 邀請著名律師、法官、檢察官以及社區調解員等到學校, 與法學專業學生進行座談, 就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實現思想與思想的撞擊,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

參考文獻:

[1] 時紅霞. 高職高專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教育與職業.第5期.總第537期2007年2月中.

[2] 朱景文. 中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化分析.法學研究.2008年第5期

[3] 楊善銘. 公民教育視野下中職法律基礎教學改革與創新――從美國公民法律教育屬性看我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改革.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12年4月第2期( 總第 91 期)

[4] 丁華宇.法律職業化背景下中國法學本科教育. 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第21期.總第95期.

第2篇

[論文關鍵詞]法律職業教育 發展困境 對策

一、法律職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1 學歷層次難以跨越職業門檻。目前,我國法律職業院校大多數是由原來的政法類成人干部院校轉型或是政法、司法、警察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來。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和軟、硬件設施方面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高等本科院校的水平,再加上政策方面的原因,我國現有的法律職業院校基本上都是專科層次。但令人尷尬的是,法律職業的入門學歷卻是本科學歷。嚴格地說,法律職業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這四類。要從事這四類職業必須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并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而參加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最低學歷條件則是本科,這使得法律職業院校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畢業生沒有資格從事法律職業。

2 專業設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受過去統招統分制度的影響,法律職業院校傳統的專業設置大都以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的工作需求為根據,學生畢業即使專業不對口也無需擔心就業問題。而現在畢業生不再統一分配工作,需要面向市場雙向選擇,這就出現了一個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對口銜接的問題。如刑事執行、司法鑒定、法律事務等專業就業面過窄,在就業市場上毫無競爭力,最終很多學生不得不選擇了售貨員、服務員、廣告散發員,或者是保安、保姆、保潔等工作。此外,由于法律職業院校畢業生學歷層次偏低,無法和同類本科院校畢業生相比。

3 培養模式缺乏技能性和實踐性。理論水平和學術能力不是法律職業院校的主要培養目標,崗位技能和實際工作操作能力是職業院校的培養重點。因此,法律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突出技能性和實踐性。由于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大多數法律職業院校還沒有完成培養模式的轉變,各專業、各學科教學仍然保持著以課堂教學和理論講授為主的模式,實訓教學和實習實踐不足,工學結合不足,真正具有實踐能力和經驗的雙師型師資不足,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沒有突破性進展,對學生能力和教師業績的考核指標和方式沒有走出傳統的管理模式。學院領導、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等機構的辦學思想轉變緩慢,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因此,各類法律職業院校亟待進一步解放思想。

二、法律職業院校應對困境的幾種模式

1 助考模式。就業困難是制約法律職業院校發展的第一大難題,學歷層次低、專業就業面窄、生源基礎較差等原因都成為學生就業的障礙,為了解決此類問題,不少法律職業院校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助考輔導,甚至抽調專門的師資,組成助考輔導組織,對學生進行輔導。如新生入學后,在學習高職課程的同時接受本科自學考試輔導,以使學生在畢業時能盡快取得一個本科學歷,彌補學歷層次低的缺陷。與此相匹配的還有司法資格考試輔導。只要學生能拿到自學考試的本科學歷證書,就可以參加國家統一司法資格考試,因此在開展本科自考輔導的同時,一些學校還對畢業班的學生進行司法考試輔導,以期學生能通過司法考試取得進入法律職業的資格證書,拓展就業范圍,提高就業層次。除了自學考試外,專接本、專升本考試也是畢業生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的另一途徑,有的學校在學生臨近畢業時對學生進行專接本、專升本考試輔導。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少法律職業院校還對學生進行各類技能證書和職業資格證考試輔導,如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會計證、報關員證、秘書證等,在畢業班學生中開展公務員考試和政法干警招錄考試輔導等。各類輔導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相關社會助考更具專業性和系統性,學校輔導各類考試的通過率也無法和社會助考機構相比。

2 轉型模式。法律類職業院校目前的轉型有兩種情形:第一種轉型是根據就業市場需求轉為綜合性職業院校:由于法律專業畢業生尤其是高職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有的法律高職院校便逐步縮減法律類專業的招生,擴大非法律專業的設置,來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以北方某省一所法律類職業院校為例,從該校2010年的招生專業介紹來看,該校設有8個系共32個專業,其中與法律相關的專業有5個:法律事務、司法助理、法律文秘、應用英語(法律英語方向)、會計(司法會計方向),其他均為非法律專業。這樣一來,招生針對面、生源、就業方向等大大拓寬,一所法律類職業院校實質上已經轉化為一所綜合類職業院校,但學校名稱中的“政法”“司法”“警察”等行業特色標簽也就名存實亡了。另外,法律類職業院校畢業的會計、旅游、外語等專業畢業生,與那些會計學院、旅游學院、外語學院的畢業生相比,既沒有自身特色,又缺乏競爭優勢。

第二種轉型是依托部門政策轉為政法干部或干警培訓機構。此類轉型通常是根據國家或部門的政策指導,學院逐步以培養政法干部或干警試點班為主,同時承擔系統內在職干部的非學歷培訓任務,而普通高考招生逐漸縮減直至停招。學院的教職工通過轉為公務員或其他分流措施妥善安排。這樣一來,一所法律類高等職業院校就完成了向部門培訓機構的轉型。

3 升格模式。在專科學歷難以發展的困境下,不少法律類職業院校開始計劃進一步升格為本科學院或大學,這應該是專科層次法律職業院校最想實施的發展模式。雖然這種升格對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招生數量等各方面要求嚴格,但一旦升格為本科院校,無論招生工作和學生就業都可以發生一個質的變化。因此,不少學校正在為升格而進行著努力。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和辦學條件的要求,此種模式恐怕要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最終能否如愿也很難說。

三、法律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對策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要,法律職業教育同樣必不可少。法律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不是法律人才太多,而是絕大多數畢業生未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大部分法律高職畢業生僅僅是獲得了一個畢業證,既沒有學到法律知識,也沒有任何崗位技能。這與學校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有很大關系。只要學校能夠找準自身定位,搞好工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法律職業教育就會煥發出其勃勃生機。

1 堅持自身定位,明確培養目標。社會需要精英教育,需要通識教育,但更需要職業教育,需要技能教育。依法治國離不開法學家、法官、律師、檢察官等精英法律人才,但同樣也需要大批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和精通實務操作技能的法律服務人員。經濟社會中尚有很多法律職業有待充實,如大型公司、企業的法律顧問、法務主管和助理,中小企業法務專員,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司法調解員、法制宣傳員,法院的司法書記官,各級公安干警和司法干警,以及各層次的安保人員等,所有這些崗位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法律實務人才。因此,法律職業院校一定要堅持自身的職業教育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為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法律服務人才是法律職業教育的使命。

2 合理設置專業,改革培養模式。法律專業畢業生不好就業的原因不是法律人才太多,而是法律人才太少了。一方面社會需要法律人才,另一方面法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不好。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所學專業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二是學生沒有掌握法律實務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法律職業院校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合理地設置相關專業,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如不少學校通過調研和論證,陸續開設安全保衛、社區管理、公司法務、刑事偵查、社區矯正、法律事務等專業,實踐證明這些專業的就業情況明顯好于傳統法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同樣應該大膽改革,敢于大幅度修訂教學計劃,拋棄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的模式,突出實務技能教學和實習實訓的地位。在學制上可以采用“2+1”模式,即兩年在校學習實訓,一年的頂崗實習。在教學上,要拋棄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模式,以開放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工作實踐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去,以作為學,學以致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出校門就可以勝任相關崗位工作。在加大實習、實訓力度的同時,還要開放考試、考核方式,以技能操作和社會實踐為考試、考核的主要途徑,減少書面考試的比重。法律職業院校必須以培養操作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要有鮮明的職業特色,才能打造出法律職業教育的市場品牌。

3 建好雙師隊伍,搞好工學結合。學院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法律服務人才,就必須要具備一批具有法律實務實踐經歷、豐富職業經驗的雙師隊伍。雙師是指既具備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具備相關法律服務實踐經驗的教學隊伍。只有這樣的教師隊伍,才能勝任高素質、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養工作,才能脫離傳統的理論講授和課堂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真正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鼓勵教師兼職和聘請兼職教師等兩個途徑來實現。鼓勵教師兼職就是學院要創造條件,讓一線教師到各個法律服務部門去兼職鍛煉,豐富其實踐經驗,如做兼職律師、兼職法律顧問、兼職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援助、兼職人民調解員、兼職陪審員等。聘請兼職教師就是從法律實務部門、法律服務機構或公司企業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優秀工作人員到學校教師授課,承擔學生的實訓指導任務等。“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建設好一個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才能保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

第3篇

論文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法學實踐性教學;缺陷;實踐實習模式

一、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及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現狀和缺陷

作為成教學院的廣播電視大學,具有許多與普通高校不同特點。首先,在校學生大多為在職成人,實行的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集中面授為輔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基本上處于準分離的狀態。其二,在校學生之間因各自的工作學習時間的不一致,學生學習時間與公檢法等部門工作時間的沖突,導致學校無法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組織和安排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參加集中的實踐性教學,即社會調查各類實習、見習等相應的社會實踐實習活動,實踐性教學活動無法落實到位,整個實習環節形同虛設。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缺失,學生畢業前的作業,如社會調查報告往往是,虛擬、摘抄一個案例分析,隨便找個單位蓋章了事;論文也多般是沒有任何社會調查事實的基礎和自己獨立的觀點,東抄西湊他人作品的敷衍結果。其三,法學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定位存在極大的缺失和反差(錯位)。法學專科開設的18門選修和必修課程中,只有律師實務,法學本科20門課程中,也只有法律文書這二門與具體法律實務有關的課程,而以培養和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幾乎就沒有開設。課程的設置仍然是以通識教育為主,缺乏實踐技能的訓練和應用性的考慮。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學生最大收獲就是拿到了預期文憑,而沒有學到多少東西。專科的學生畢業后,連起碼的法律文書都不會制作,更談不上“熟練掌握法律輔助崗位所需的技能”了。非法律專科的法律本科生畢業后,連起碼的訴訟流程都不了解,就更談不上熟練操作和運用了。這樣的學生畢業后,普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無工作的在就業時處處受阻、困難重重,已經在職的也因缺乏實踐技能和競爭力,壓力巨大,危機四伏,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故現行遠程開放教育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現狀,既不適合遠程開放教育狀況和特點,又不適應電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存在嚴重的缺陷及弊端。

二、探索實踐性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必要性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決定了其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我國無論是哪種高校的法學教育,均存在著學校教育與職業教育脫離的弊端,至今仍未有較大的突破和改觀。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法律職業者必將成為一個專業化的職業群體,專門的法學教育也必然成為通向這一群體的必經之路。法律職業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高校法學教育來承擔,法學教育向職業化轉型勢在必行。以筆者所在的課題小組,對本校08秋至11秋三年七屆的學生的調查研究為例,其中有85%以上的學生為在職人員,且大多數已經在本單位從事與法律事務相關的具體工作。這部分學生將獲取文憑和學以致用或現學現用,為主要追求目標。他們多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往往都帶著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來學習,把學習過程看作是一個能迅速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并發揮其潛能的過程。希望所學知識與對提高其本職工作技能有直接的效果和作用,并且能迅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中的能力。理論知識的掌握,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條件。另外15%的學生,也大多都抱有將來從事法律方面工作的擇業期待,選擇了法律專業,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入職的學歷條件和競爭就業的基本技能。他們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既不缺乏學習能力也不缺乏參與熱情,其缺乏是參與鍛煉的條件、機會和場所。“重理論,輕實踐” 或者說實踐教學環節的缺位,一直是遠程開放教育法學專業學生較為明顯的缺陷,也是造成學生“學無所獲”、“學無所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在進行理論基礎知識傳授和學習的同時,將能力的培養提高到與知識的獲取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是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學校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學原理和基于現行法律規范的法律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掌握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法律的各種技巧、方法、能力的能力和素質,學會如何與各種人物和機構打交道的能力,學會如何分析、查證事實的能力。構建一種既能適合遠程開放教育狀況和特點,又能適應和滿足電大學生個性化需求,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實習模式,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成為推動電大法學教學改革的深化,彌補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法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育部提出的構建“專業學習與法律服務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課題和必經之路。

三、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應用

實踐性教學指的是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和技能解決社會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法律問題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能力的活動。學生在此過程中必須完成由一個被動的聽課者到一個主動的辦案者的身份轉換,通過對具體而實際的問題的解決,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技能的提高。

(一)根據人才培養定位的要求,調整法律專、本科實務性教學課程的設置和安排。我國法律教育目前存在的框架為:專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四個層次。為社會提供了從事法律教育和法學研究的學術類法律人才和包括律師、法官、檢察官等應用類法律人才、和以輔助律師、法官、檢察官工作為職責的法律輔助類應用人才等三個類型的法律人才。法學專、本科教育在上述格局中位于應用類法律人才、初級應用人才和法律輔助人才培養的底端。據此,電大法學本科的人才培養定位應該是:有必要的法學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法律應用能力,熟練掌握各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和初級應用人才。法學專科的人才培養定位則是:輔助律師、法官、檢察官工作為職責的法律輔助類人才。但現實中電大法學專、本科與法律實務有關的課程的設置和其法律人才培養的定位卻存在著較大的反差。

司法考試改革后,所有法學專科畢業生都被排除在了司法考試的門檻外,這一變化對我國原有的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格局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法學專科畢業生如不繼續深造,提高自己的學歷,則無法參加司法考試,無法獲得律師資格,更不可能去從事律師工作。故全國各類高校法學專科在此變化后,都紛紛取消了《律師實務》這門課程。而筆者所在省的電大系統,在司法考試改革實施多年后,在法學專科仍然沿襲老的教學計劃,繼續開設本應在本科開設的《律師實務》專業課程,這顯然是與其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存在著相當大的反差。經學校領導同意,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筆者結合電大法學專科人才培養定位和需要,開始在本校著手對法學專、本科《律師實務》和《法律文書》課程設置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方式等進行了改革嘗試。將《律師實務》調整到法學本科,取消法學專科《律師實務》代之以《法律實務》,增開法律文書和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這樣更便于專、本科的學生,根據其擇業和職業發展的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鍛煉,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

(二)根據教學計劃在基礎性階段對規定的課程,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同步推出手機課堂和網上模擬法庭。根據教學計劃學生在入學的第一學年,主要的學習任務是通過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基礎性階段。筆者所在的課題小組成員,在基礎性階段對規定的課程,除舉辦案例設計、法律文書制作等多種競賽外,還在所教學科的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同步推出便于學生學習的手機課堂和網上模擬法庭的設置。課件中設有課程介紹、課程學習、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和經典判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及規章,法律文書樣本,常見合同范本,國際條約與國際慣例,等參考資料、在線作業、網上模擬法庭、課程日歷等18個欄目,同時還導入了中央大電、省電大、南昌電大學習平臺和在線課堂的鏈接,同步推出的手機版移動課堂和網上模擬法庭,拓展和延伸了傳統實踐性教學活動的空間和實訓模式及條件,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和視野,便利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教學方式的改革,創設了一個具有學習設備小巧輕便、資源傳輸方便靈活、物理空間布局自如、人際交流直觀真實等特性的實踐性教與學的環境,將原來集中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分化穿插融入到了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中。

第4篇

[論文關鍵詞]高指教育 法律通識教育

一、通識教育的特征和目標

1.通識教育的特征。進入21世紀后,中國高等教育界普遍認識到通識素質、道德素質、專業技能及其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三項素質,開始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定位和規劃高等教育。通識教育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歷史和地域概念,應該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人才培養模式三個層面進行理解。它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是相通的,其核心是強調通過學習知識培養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為健全的人。通識教育的特征可歸納為:以“回歸人本身”為宗旨,以培養人的“全面素質”為目標,以使所有受教育者“通達共識”為目的。它強調人的精神建構,重視人文精神,注重人的綜合素質。通過通識教育就是要讓一個國家的大學生能有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文化背景。

2.通識教育課程的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建設的靈魂,它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形態、教程的安排、課程標準的制定等。通識教育是“全人教育”,即“完美的人”的教育,人的多方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它強調要賦予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水平、科學的價值觀及世界觀。通識教育與通識課程的核心是“人”的培養,然后才是這個人所應具有的能力與知識。國外的大學,均把通識教育理念融入整個大學的辦學理念,從課程設計、組織機構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設計,保證了通識教育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為我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目標應該是: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促進人格的完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構建廣博的知識體系,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促進多種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法律通識教育的內涵及其意義

法律通識課程在本質上應當是非法學專業學生通識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基礎性、大眾化的法律知識和理念的傳播為主要職責,對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修養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包括如下幾點重要的現實意義:

1.從全社會來講,是我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在一個法治比較完善的國家中,國民法律意識都有比較高,他們懂法、守法、關心國家政治,法律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崇尚法律成為人們的信仰。高職院校學生是將來建設國家的生力軍,可以說,他們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的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影響巨大。

2.對高職院校而言,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專才教育,它更應該注重受教育者多種能力的綜合協調發展。學校要認識到法律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和強化法律通識教育的相關課程,加強法律實訓基地的建設,配備一些有經驗、素質高的法學教師來從教,培養學生成為較高法律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3.對學生自身來說,對其法制觀念的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的養成有重要作用。通過法律通識教育使學生走向社會后就會自覺地遵紀守法和依法辦事,此外,這也是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一道屏障。近幾年來,高職院校校園中的違法犯罪案件有上升的勢頭,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學生法制意識不強,不能很好地遵紀守法;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部分學生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敢或沒有及時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無形中助長了侵害者的囂張氣焰,有的受侵害者采取非常過激的方式來處理,這又走到了事情另一極端。這些都說明了學生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淡薄,更談不上法律理念形成,從側面也反映出現在高職院校中法律通識教育的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三、當前高職院校開設法律通識課程的狀況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法律通識課程的開設仍處在探索和實踐階段,但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從2009年秋開始在所有的開放教育專科層次都開設法律事務的選修課程,普通專科班和成人脫產班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已加入了法律基礎知識的內容,現已改成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該兩門課程作為法律通識課程,它們在教學內容和目標上,注重對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掌握國家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和法治走向,從而提高其理解和運用法律武器,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法公民。

有的學校新開了“法律理念與法律意識”課程,它側重從精神程度上來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同,讓學生樹立較高的法律意識,成為促使學生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等的強大推動力,最終以形成對法律的信仰為目的,從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學生獲得啟迪,同時也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在思想意識方面的保障。但有的學校法律通識課程的開設缺乏科學性,如將“國際經濟法”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作為通識課程來開設,這其實不可取,法律通識課程是面向非法律專業的,以基礎性法律知識和法律理念的普及為內容而一般不涉及專業性很強的方面。 轉貼于

四、對高職院校做好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議

首先,學校要意識到開展法律通識教育的必要性,合理科學地布局法律通識課程。許多學校對待法律通識教育課程同其他通識課一樣,不是把它看成主要課程和基礎學術訓練,而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一點知識面和興趣。筆者認為應該改變這種認識和做法,法律通識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前文已經闡述,況且當前學生對法律通識課程也有著很大的興趣和需求,提高對法律通識教育的認識,適當增開法律通識課程已經是大勢所趨。同時,學校要避免將專業性很強的一些法律課程納入到法律通識課程,要把握好法律通識課程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它不僅是對非法律專業學生一般基礎性的普及法律知識,更深層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樹立其正確的法律觀,這才是法律通識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學校應合理科學地選擇開設,推動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發展。

其次,改進教學思想、組織形式、方法和手段。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著名學者亨利·羅索夫斯基曾指出:“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至少與課程同等重要。課程只是骨架,而它的血肉和精靈必須來源于師生之間難以預料的相互影響和交互作用。”學校必須做到授人以“魚”的同時,應著重授人以“漁”。

改進教學思想,通識課程的教學不應以知識教學為目的,而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良好價值觀和健康的生活態度、生活習慣。要確立“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育人為本”教育理念。教師要起好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摒棄過去“你講我聽”的滿堂灌模式,上課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整個課堂要在健康有序的狀態下運轉。學生由被動受教的維持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的創新性學習,使自身的思維得到擴展,能力得到歷練,個性得到張揚,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更新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分層教學,師生互動,合作交流。通識課教學中許多是一二百人的學生在一起上大課,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好開展,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為了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較大的提高,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能力。教師應對各小組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圍繞開展討論,師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甚至爭論,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通識課程的意義和目的,宜采取案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講座、學術報告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全面客觀地分析事物的變化規律,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學生在課上所學的法律思想方法在現實活動中得到更好的應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生動直觀的教學環境,極大地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法律通識課程內容多、學時偏少的矛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中還能領略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魅力,收到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各教學環節來提高教學質量,如利用講座、學術報告、相互討論(課堂討論、BBS討論、郵件討論等)、課外答疑、批改講評作業等各個教學環節,加深學生法律知識和法律理念的理解和掌握,助學生抓住核心問題,學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一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

第5篇

論文摘 要:我國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教學資源不足,辦學定位、服務面向不明確,教學模式滯后等問題,改革迫在眉睫。地方院校應從合理定位、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更新等方面改革法學本科教育,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色辦學之路。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我國法學教育空前發展。到2011年,我國現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近700所,法學專業在校生40余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為地方院校的辦學成果。另一方面,與規模擴大成反比的是,法學本科教育質量下降,學生就業率低等問題日漸突出,法學專業已從幾年前的“香餑餑”變為“就業老大難”專業,這在地方院校表現得尤為突出。本文擬對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剖析,試圖尋找出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改革之方向。

一、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之困惑

1.教學資源明顯不足

地方院校與部屬重點院校相比,辦學力量相對薄弱。反映在法學學科,就是與校內其他學科相比較,也屬于弱勢群體,教學資源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在師資配備與圖書資料兩方面。

就師資而言,大多數地方院校法學院系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少。尤其是近十年來借高校擴招東風而“升本”新開設法學本科專業的這些地方院校,師資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是升本前的專科教師,在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等方面離本科教育的要求有較大差距。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教師偏少,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同時,法學專業教師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在校生的增長速度,有的學校生師比竟高達25:1。

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院校追求“大而全”,盲目上專業,隨后投入卻跟不上,尤其表現在圖書資料方面。很多學校法學專業圖書很少,加之法學學科分支較多,所需專業資料更是讓圖書采購人員無從下手。僅是經典法學原著一項,在眾多地方院校圖書館或資料室中都并不多見。

2.辦學定位不明確

法學本科教育何去何從?應將法科學生培養成什么類型的人才?地方院校法學教育服務面向應該如何定位?這是近年來理論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在實踐中,不少地方院校的法學專業培養計劃中,把“法學高級專業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力圖將辦學定位與重點高校看齊,意在培養學術型人才[1]。這顯然忽視了自身辦學歷史、生源情況及教學資源等客觀實際因素。事實上,就地方院校法學本科專業而言,以司法考試為導向、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理應成為地方院校所明確且踐行的辦學方向。

3.服務面向不清

高等學校是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其主要任務。換言之,高校辦學就是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那么,地方高校法學本科教育服務面向應該如何定位?是主動應對地方需求,還是消極、被動回避這一問題?目前看來,由于不少高校辦學定位不明確,辦學性質較為模糊,且受歷史因素影響,其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尚顯不足,市場意識較為淡薄。相當一部分地方高校的法學專業很少主動應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行業、部門的需求,服務面向模糊不清。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脫節,必然導致其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2],從而不斷失去社會的信任和支持,失去其應有的市場份額,危及其自身的發展。

4.教學模式滯后

辦學定位不明確,反映到教學上亦是問題不少。很多地方院校由于辦學歷史不長,辦學思想仍處于摸索階段,教學理念陳舊,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方法單一,難以適應司法考試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不少學校長期以來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忽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專業技能的培養,這也是近年來在司法考試的“檢驗”中,這些學校法學本科專業學生屢屢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改革之必要性

1.學校生存發展的需要

學校的生存發展,決定于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往往以學生就業狀況為重要考核指標。而法學專業更具有特殊性,其職業要求往往以通過司法考試為前提,如此一來,學生司法考試的通過率也就成為檢驗學校法學教育成敗的標準之一。目前,地方院校法學專業所面臨的生存壓力空前,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改革已成必然。

2.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法學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同時,我國法律職業缺口仍然較大,現有法律職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在各地方院校所在區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對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而言,這也是其生存發展的機遇所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調整自身定位,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人才,將是地方院校法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3.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紙面上的法,更要了解和把握現實中的法,培養學生的法學使命感和法制建設情懷。地方高校法學本科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論講授,既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對于師資力量較弱、學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地方院校來說,轉變辦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將專業技能訓練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學生法律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既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是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負責任的表現[3]。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空間,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

轉貼于

三、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改革之方向

1.明確培養目標

現階段,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構成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體系。這三個層次的法學教育,有著各自的歷史使命和培養目標。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和社會對法科人才的要求提高,法學專科教育越來越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并將逐漸淡出。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放大和就業壓力的巨增,致使很大一部分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從事理論研究的法科學生數量并沒有太大變化。而作為基礎性教育的法學本科教育,對其定位歷來眾說紛紜。從教育的本質來看,法學本科教育理應歸屬于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傳授應是其教學重點;另一方面,法學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法學本科教育與法律職業的密不可分。無論是本科階段還是研究生階段,無論是從事具體法律事務還是從事學術研究,相關教育與職業發展都與法律實務有著密切的聯系。具體到地方院校,其培養的法科學生除了極少數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外,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司法考試走向社會,從事各種法律實務及相關工作。因此,地方院校應明確法學本科教育的學科建設方向就是以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在保留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職業教育成分,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由此指導并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2.確定服務面向

服務面向也是高校辦學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地方高校大多為省屬高校或省市共建高校,其性質決定了必須要以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為根本任務。因此,地方高校在辦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的需要與支持的可能,明確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客觀實際和基本趨向、結構。具體到法學本科專業,則必須放棄盲目追隨重點院校法學教育的發展模式,在辦學思想上突出鮮明的“地方性”,結合地方實際,主動承擔為當地培養法律專業急需人才的任務,主動融入本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同科技產業密切結合、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占據其應有的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一方面要強化地方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的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豐富資源和優勢,充分利用地方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服務”與“依托”方面努力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機制[2]。這樣就可以在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不斷獲得地方更大的扶持和資助,進而擴大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3.優化課程體系

在新形勢下,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首先,當從優化課程體系入手。合理的課程結構,是法學教育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關鍵點。地方院校在確定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法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后,就應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緊密聯系區域特征,結合法律及相關行業特點,分析職業和崗位需求,整合教學資源,發揮學科優勢,合理設置課程,優化并確定教學內容。在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完整性的同時,要注重針對性、實效性,增加應用性內容;要及時更新學科前沿知識,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動態;還要把法律職業道德培養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

4.改革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的法”,由此培養學生的法學使命感和社會建設情懷。當前,我國高校法學教育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但效果參差不齊[4]。對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克服當前案例教學中出現的種種不足,有效發揮案例教學的應有功能,是教育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2)實踐教學。法學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培養應用型法科人才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為此,地方院校在反思并重整案例教學的同時,應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專業發展水平,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諸如見習、實習、模擬法庭、診所式教學、開展法律咨詢及服務等方式,多方面訓練學生通過分析、解釋進而使用法律解決具體問題的專業能力。

總之,地方本科法學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為此,地方院校應從合理定位、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更新等方面改革法學本科教育,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色辦學之路,擴大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從而實現學科專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復新.地方本科高校的目標定位及發展策略[J].教育探索,2008,(11):72.

[2]唐華生,何霖.新建本科院校發展定位研究[J].西華師范學報,2006,(4):92.

[3]張建文.敘事民法學的構想與路徑[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4):152.

第6篇

資產評估專業是一個源于會計學、集經濟管理學與工程機械學為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是一個新興智力密集型中介服務行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特點。由于我國資產評估高等教育開設的時間較短,其課程體系并不完善,與行業的磨合時間較短,高校的資產評估類人才的培養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高校資產評估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資產評估行業對人才的要求特點

1、行業對資產評估類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從業門檻高

至2012年,全國資產評估從業人員有10萬多人,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約27800人,實際專門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數不足15000人。資產評估行業在產權交易、企業改制、司法實踐、融資抵押、財產拍賣等活動中,迫切需要大量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專門人才。

但是行業對評估類人才的要求普遍較高,據調查,90%的用人單位在招聘資產評估人員中要求具有評估工作經驗,優先考慮具有國家注冊的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或房地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資格者,用人單位在招聘評估助理人員的時候則要求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我國資產評估師考試的報名條件中則規定:大專學歷從事資產評估相關工作滿3年,本科學歷從事資產評估工作滿1年,方可參加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考試。因此雖然資產評估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門檻高,要求多,導致了許多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難以盡快融入到行業中去。

2、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領域廣泛

隨著評估市場的快速發展,資產評估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傳統的資產管理與評估領域逐漸向房地產、土地、礦產、無形資產等領域發展。2004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發展,行業對房地產估價師的需求急劇增長;由于國家將土地作宏觀調控手段,許多基礎性的工作與地價評估有關,尤其是近年來土地評估中增加了包括開發區集約節約評價、城鎮地價動態監測、農地定級估價、農地產能核算、農地區片價測算等內容,因此行業對土地估價人員的需要也大為增加;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社會對機動車評估、保險公估、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人員的需求也持續增長。

3、行業對復合型人才需求強烈

通過對用人單位和畢業學生的就業調查發現,資產評估行業要求評估人員的知識面較寬,對具有資產評估、財務會計、金融證券、審計、稅法、建筑工程、機械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財務軟件及office辦公軟件進行工作,同時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能夠熟練撰寫資產評估報告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強烈。

二、高校培養資產評估類人才普遍存在的問題

至2012年7月,我國共有70多所本專科院校資開設了資產評估專業,這些高等院校為資產評估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不可否認這些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普遍存在著問題。

1、培養目標雷同,不能完全適用行業的需要

查看這些院校的培養目標,發現其對評估類人才的培養目標基本可以歸納為:面向資產評估行業,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具有比較扎實的資產評估理論基礎和從事具體資產評估業務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專業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水平,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的資產評估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多數高校則以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考試要求科目為主干課程。

而在行業實際的資產評估業務中,評估工作不僅包括資產評估、建筑工程評估和機器設備評估,同時還包括土地評估、房地產評估、金融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舊機動車評估、礦業權評估、林業權評估、稅基評估、珠寶鑒定與評估等。因此在雷同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下,培養出的學生則無法完全適合行業的需要。

2、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

目前許多高校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但或是由于實習基地的建設開拓不足,或是由于場地經費的缺乏,或是由于課程設置的問題,使得了實踐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學生沒有通過現場勘查、頂崗操作等過程,直接參與評估工作,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無法滿足評估單位的要求。

3、缺少經驗豐富的優秀資產評估類教師

資產評估專業是一個綜合專業,它不僅要求教師精通資產評估和財務會計,還有熟悉金融、法律、建造工程、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珠寶、車輛、房產土地等多項資產的評估工作。由于我國的資產管理與評估專業開設較晚,碩士以上學歷資產評估類人才本身就很缺乏,同時加上許多評估公司、金融機構等對優秀評估人才的高薪吸引,造成了高校內資產評估類教師的匱乏。許多高校內的資產評估類教師則由財務管理類、會計類、土地類的教師兼任。由于教師的評估經驗缺乏,因而無法培養出符合行業需要的高素質的資產評估類人才。

三、高校資產評估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我校于2000年開設了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至2013年7月資產評估專業已培養了10屆約500多名本專科畢業生,約80%的學生畢業后一直從事資產評估業務,部分學生已經取得了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證書,已經可以獨立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用人單位對資產評估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普遍認同。通過對我校資產評估類人才的培養探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資產評估類人才培養模式。

1、根據行業需要,調整完善資產評估專業課程體系

在培養方案的設置上,既要體現資產評估類學生的專業基礎,還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加強實踐實驗教學內容;同時又要注重對學生獨立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培養方案的調整上,應當根據評估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培養目標、學科特點,再結合行業調研訪談、用人單位的反饋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調整。在課程設置上,隨著評估業務的逐步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經濟領域需要資產評估,高校可以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需要調整課程,除了常見的資產評估、房地產評估、土地評估外、流動資產評估、無形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外,還可以增設珠寶收藏品評估、商標商譽權評估、礦業權評估、林業權評估等課程,以滿足行業對評估類人才的多方面的需要。

2、建立大型的實習基地,加強與行業的聯系與交流

我校的資產評估專業一直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近年來專業與行業內的北京杜鳴房地產評估公司等幾家評估公司簽訂了實習基地的協議,同時專業與北京幾家大型的資產評估公司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與行業的密切聯系與合作,不僅便于專業開展對學生的實習實踐教學活動,同時便于加強與行業的聯系與交流。

學生雖然有到實習單位進行評估實習鍛煉的機會,但在平日正常的課堂上,仍然是教師講課學生聽,教師及學生都對行業的最新動態把握不足。因此為了讓專業的師生及時把握行業動態,高校可以從行業中聘請校外知名專家、經驗豐富的注冊資產評估師來校進行講座,介紹行業的最新動態、研究熱點、評估中的特別注意事項等問題,以彌補課堂教學的缺陷。

3、以畢業評估報告代替畢業論文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資產評估專業在畢業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檢驗和總結。考慮到資產評估專業的特點,依據資產評估專業培養方案和目標,結合我校本科學生理論研究和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總結歷年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存在的選題空泛、資料陳舊、邏輯性差等問題,我校提出了適用資產評估專業特點的改革方案,即以撰寫評估報告來替代畢業論文,并對09級資產評估本科學生進行了試點。

在撰寫評估報告的過程中,首先將學生6-7人分成一組,由專業任課教師及行業內的資深注冊評估師擔任評估報告指導教師,每組學生負責一個綜合項目的評估。在該綜合項目中學生應當進行機器設備、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房地產、土地使用權、企業價值等多項資產的評估,并撰寫評估報告及評估說明。通過畢業評估報告的撰寫,學生們感到收獲很大,很多同學認為撰寫評估報告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項目的進行,同學們掌握了資產評估的程序,能夠運用各種方法對不同的資產進行評估,而且能夠熟練地撰寫資產評估報告。總之撰寫畢業評估報告可以使學生理論聯系于實踐,學以致用,并為學生能夠順利的融入日后的實際評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請進來,走出去”,建設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

要培養既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評估人才,必須要有一支既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又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否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我校本著“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建立了一支穩定的、校內校外密切結合的師資隊伍。“請進來”是將行業內的資產評估師請進課堂,如《機器設備評估》,則聘請校外的資產評估師擔任該課程的教師,該教師專門從事機器設備評估的業務,評估經驗豐富,講解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走出去”是指本校的教師到評估行業中掛職鍛煉,并參與具體的評估項目中。通過在行業中的實習鍛煉,教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化林.應用創新型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會計之友,2011(7):120-121.

第7篇

論文摘要:西方秘書教育起步較早,既能適應各自基本國情的需要,又能與國際社會經濟市場的背景合拍,秘書教育機制比較成熟,職業化特征突出。我國秘書教育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與西方相比,客觀上還存在較大差距,高職文秘教育機制與市場要求脫節,秘書職業化進程緩慢,改革勢在必行。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美、法等國已經普遍實現了秘書職業化即指秘書人員單獨形成一個職業階層,按照法律享有權利,履行義務,有一定社會地位,而且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在西方,秘書職業很受尊重。美國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被定為秘書節,人們會向秘書表達節日祝賀。秘書在西方廣泛存在于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隨著秘書工作技術含量的提高,秘書職業專業性日益加強。美國秘書職業就包括41個職位的分工種類,且分為14個工資等級。此外,西方還普遍為秘書工作立法,用法律形式來明確秘書職權范圍。例如董事會秘書制度是英美法國家的一種較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規定董事會秘書具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身份,在公司組織機構中,董事會秘書隸屬于董事會,是協助董事會執行業務的助理機構。如上所述,西方秘書的社會職業化程度較高且已相當成熟。

與社會秘書市場職業化進程相適應,西方發達國家在培養專業秘書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調整,特別突出了秘書教育的職業化特征,強化學生的秘書職業技能培訓,也由此取得了豐富的成功經驗。

一、目標定位細,秘書職業培養層次明顯

為滿足社會對不同秘書需求,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西方秘書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定得非常細,秘書職業層次明顯。例如美國的秘書教育:高等院校主要培養主管身邊的特殊助手型秘書。普通職業高中主要培養通用型秘書。技術成人學校主要對社會人員進行秘書知識培訓。德國秘書教育也分三個階段培養:第一階段主要掌握一般秘書工作技能,可在國內低層次秘書崗位就業。第二階段強化訓練英、法以及其他歐共體所用語言,同時學習德語文書、信函處理技術等,可在國內就業或在國外自謀職業。第三階段學習歐盟各國的經貿用語、日常會話及歷史、文化、民俗等,強化西班牙第三外語,可在歐盟各國順利就業。正因為這種細致的職業定位,秘書學校培養的學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文科培養的學生,在職業技能上更有著優勢。

二、課程設置職業化,重實踐操作課程

西方國家秘書教育課程設置職業特征突出,特別重視一些實踐操作類課程。德國秘書教育一般的秘書理論課程,雖然作為“必修課”,但僅視為入門課程,并非考核重點。但對一些實踐性的技術操作課程,如速記、打字、辦公計算機程序處理以及外語等,卻格外重視,每一門選修課都有確定的指標。美國秘書教育把打字、速記、計算機應用、秘書會計學等列為必修公共課。專業課則根據不同秘書的職業分類來確定。例如法律秘書專業課是企業法、法院及法律事務程序、州法院法律條例;行政秘書的專業課是商業數學、企業法、行政秘書準則。醫學秘書的專業課是生物學、生理學、醫藥法等。在強化公共課職業技能實踐的基礎上,再根據不同的秘書專業領域來開設專業課,秘書職業定向性特征突出。

三、考核測評職業化,技能量化標準明確

西方秘書考核測評注重的是考察職業技能,例如打字、速記、筆譯、聽寫記錄等,除此還要考核英語、商貿語言、交際語言、英文信函寫作等。秘書理論課程則不作為考核重點。同時,西方各國在秘書考核測評時都有明確具體的技能量化標準。德國的歐洲秘書培訓中心明確要求秘書打字最低200~220鍵/分鐘,速記120詞匯/分鐘,英語口述同步打字不低于150鍵/分鐘。瑞士的歐洲女秘書高等專科學院要求秘書德文打字280鍵/分鐘,英文打字240鍵/分鐘,德文速記150鍵/分鐘,英文速記120鍵/分鐘。西方秘書職業技能量化特征突出。

四、重視秘書的職業人文素質教育

國外對秘書的職業人文素質要求是由權威較高的秘書協會提出的,是從稱職的秘書人員實際素質中歸納、抽象出來的,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可行性。西方非常重視秘書的職業人文素質教育,例如職業個性、職業修養、職業道德等。這些不光是在單獨的課堂教學中分類實施,而且在專業實踐中落實滲透。除此還把秘書職業人文素質標準同秘書職業培訓和職業合格證書考試結為一體,并隨秘書實踐活動發展而不斷調整。

相較于西方,我國正規的秘書教育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真正起步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逐漸成熟,秘書工作已經呈現出社會職業化的特征。現在,秘書已是一個分布于社會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龐大職業群體,已有其特有的職業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秘書職業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秘成為一門熱門專業。可以說,當前我國秘書職業化的時代已真正到來。但是,我國的高職秘書教育改革明顯滯后于社會秘書市場的風云變化,秘書教育職業化進程緩慢。基于此,應該切實借鑒吸收西方秘書教育職業化改革的成果,加快高職文秘教育職業化進程。

1.秘書培養目標市場化,加強校企合作

以前培養秘書人才的任務完全由高職院校承擔,現在應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秘書培養方式實行校企合作,切實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聯系。現在一些培養秘書的高職院校雖然都有學生去企業實習實訓的安排,但實際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學生反映收獲不大,甚至實習實訓有走過場的嫌疑。作為培養秘書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一定要和企業保持足夠的有效溝通,真正了解現行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秘書。校企合作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培養目標可以根據企業所需不同秘書種類分別制定。高職院校也可以嘗試和不同企業簽定相應秘書培訓協議,將該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形式模擬到教學過程中,或者直接把課堂教學挪移到該企業現實生產場面中,使學生感性地掌握該企業秘書所需的知識技能。由于企業對于學校秘書教育的有效參與,秘書培養目標市場化,學生畢業即能順利上崗。這既節約了企業日后培訓的人力、財力資源,也使學校解決了學生找工作難的后顧之憂。 轉貼于

2.優化秘書專業課程設置,突出職業技能培養

必須改變過去秘書專業課程覆蓋面太廣、綜合性和理論性太強的狀況。一些涉及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的理論課可以適當壓縮,適時增加一些統計學、經濟應用文寫作等專業課以及速記、形體禮儀訓練、汽車駕駛等實踐課。突出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完全可以在課時安排上有所傾斜,保證實踐教學的充足時間,以此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可以給學生多開一些選修課,例如經濟法、工商企業管理、會計學等,重視選修課的考核質量,以此來拓展學生就業的寬度,力爭把企業秘書、商務秘書、涉外秘書培養融為一體,使學生具有選擇多種職業的綜合技能。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現代秘書的必備技能,學校要在安排足夠課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真正提高英語和計算機的教學實效和質量。

3.實現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與秘書實踐教學有效銜接

在高校秘書人才學歷教育中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適應市場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快秘書教育職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我國的秘書職業資格鑒定制度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漸趨成熟,考試方式基本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環境模擬、崗位模擬和任務驅動三位一體的科學模式。但從深層次講,國家秘書職業資格鑒定考試與現行秘書實踐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一些打字、速錄等秘書最基本的工作實踐技能沒有在考試中加以體現,而且不同種類的秘書實踐能力素質要求不一樣,在整齊劃一的國家秘書職業資格鑒定考試種卻缺少這種區分度。除此之外,國家秘書職業資格鑒定考試中,對于各種技能考核缺乏一個精確量化標準,現有的則不細致,太籠統。也正因為此,高職院校在秘書培養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缺少培養學生的目標方向感,學生學習也顯得無所適從。

4.秘書職業人文素質教育要更加務實

秘書職業人文素質的優劣現已成為秘書成功就業與否的關鍵,現有高職院校大多已經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現實教學中,秘書職業人文素質教育形式往往比較僵化,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在不少高職學生心目中,秘書職業人文素質只是一個抽象空洞的概念,與本專業聯系不大,自己學習興趣也不濃。由此,必須使高職秘書職業人文素質教育務實起來。開展秘書職業人文素質教育,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大學語文和“兩課”中,教師加強引導,利用一些真實生動的秘書職場案例來滲透職業人文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在學生實習實訓時,教師一定要嚴格執行秘書實踐操作規范,以此來養成學生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依托現代秘書職業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秘書禮儀風采展示、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出色秘書專題講座等,寓教于樂,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秘書職業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劉冬升.中外秘書工作比較研究[J].消費導航,2007,(11).

[2]馬培新.中西方秘書教育比較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5,(9).

[3]揚群歡.從中西方秘書教育比較看我國高職秘書教育機制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

[4]章玫平.影響我國秘書職業化進程的因素及對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5).

第8篇

專業代碼及名稱

1 月 7 日

1 月 8 日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A020103 財稅(專科)#

00061

國家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A020179 會展管理(專科)

03872

會展營銷

03873

現代商務禮儀

08884

會展經濟學

A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A020205 人力資源管理(專科)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0165

勞動就業概論

06183

工資管理

A020228

物流管理(專科)

07031

物流管理概論

07802

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

07032

運輸與配送

07008

采購與倉儲管理

07037

信息技術與物流管理

01001

物流案例與實訓

A020234 物業管理(專科)

00172

房地產經營管理

04363

物業管理實務(一)

04365

物業管理財務基礎

05565

物業管理法規

07489

應用寫作

04364

物業管理實務(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82

物業管理概論

18960

禮儀學

A020238 國際旅游管理(專科)

00192

旅游市場學

06010

旅游英語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00194

旅游法規

02519

食品營養與衛生

11341

國際旅游學

06123

導游學概論

11506

旅游飯店財務管理

07489

應用寫作

A020242 會計電算化(專科)

05946

關系數據庫原理與程序設計

08310

會計電算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A020265

采購與供應管理(專科)

05727

采購原理與戰略

05729

國際物流

05731

采購績效測量與商業分析

05732

采購過程與合同管理

A020276 環境保護與管理(專科)

02764

水土污染與防治技術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7847

環境經濟學

05580

環境保護

03164

環境科學概論

02757

環境監測(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4516

環境問題案例分析

A040101

學前教育(專科)

00393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00390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A040106 教育管理(專科)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1282

外國教育史

00448

學校管理學

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專科)

04265

社會心理學

03518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03372

團體心理輔導

A050102 秘書(專科)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50128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科)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350

基礎寫作

11493

現代漢語(二)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5

古代漢語(二)

11496

中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492

現代漢語(一)

A050129 商務秘書〔商務管理〕

(專科)

07489

應用寫作

00776

檔案學概論

08020

商務秘書學

07786

國際商務

18960

禮儀學

18961

財務管理與會計基礎

11520

秘書事務管理

18956

法律事務管理

A050226 商務英語(專科)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A050301 廣告(專科)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7

廣告媒體分析

00636

廣告心理學

00634

廣告策劃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851

廣告文案寫作

A050303 公共關系(專科)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A050316 廣播電視編導(專科)#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A050407 音樂教育(專科)#

00727

民族民間音樂

11373

學校音樂教學法

00721

基本樂理

A050436 藝術設計(專科)

00504

藝術概論

10177

設計基礎

A050442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科)

03904

服裝生產管理

00683

服裝市場與營銷

00677

服裝材料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05

服裝企業督導管理

03906

服裝品質管理

A050454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科)

08878

動漫產業概論

08881

動畫編導基礎

A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18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2358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A080304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科)

05511

現代模具制造技術

01636

塑料成型工藝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1620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A080311 農村機電工程(專科)

11478

農村電力系統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11479

電器設備使用與維護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9439

計算機實用基礎

08214

農業機械

11480

汽車拖拉機構造原理與應用

A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38

工廠電氣設備控制

04107

機械制圖(三)

10764

電工原理(一)

A08060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科)#

02300

電力系統基礎

02269

電工原理

02304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2301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A080704 電子技術(專科)

02342

非線性電子電路

05575

電視原理

02344

數字電路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8679

電路分析基礎

02348

電子測量

02585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A080744 數控技術應用(專科)

01667

數控加工工藝及設備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04107

機械制圖(三)

A080786 移動商務技術(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9016

移動通信原理與應用

A080788 嵌入式技術(專科)

06143

電路基礎

12730

嵌入式LINUX應用編程

12732

ARM結構與程序開發入門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專科)

02394

房屋建筑學

A081310

營養、食品與健康(專科)

00988

食品營養學

A082217 電子政務(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3332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82229 汽車服務工程(專科)

05872

汽車營銷案例分析

05868

職業道德與禮儀

05870

汽車售后服務管理

05869

汽車應用英語

05871

汽車營銷技術

A090603 鄉鎮企業管理(專科)

00332

鄉鎮經濟管理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0333

鄉鎮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3971

經濟學基礎

11383

鄉鎮企業生產管理

07787

會計學原理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A090604 農村財會與審計(專科)

03172

農業經濟學(二)

02827

農村企事業會計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0944

審計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7787

會計學原理

B020104 財稅(獨立本科段)

11389

財稅史

00069

國際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00068

外國財政

B020110

國際貿易(獨立本科段)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B020157 財務會計與審計

(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0061

國家稅收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00944

審計

04532

財務會計專題

03702

會計制度設計與比較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4533

管理與成本會計

04531

微觀經濟學

06069

審計學原理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177

投資理財(獨立本科段)

12326

金融理財分析與技巧

04762

金融學概論

08591

金融營銷

B020180 會展管理(獨立本科段)

03877

會展項目管理

03872

會展營銷

08889

會議酒店管理

08884

會展經濟學

08725

會展客戶關系管理

08886

會展心理學

08890

會展管理信息系統

B020204 會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4531

微觀經濟學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08 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

07072

企業形象設計(CIS)

B020216 電子商務(獨立本科段)

03339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B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

(獨立本科段)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324

人事管理學

00463

現代人員測評

06183

工資管理

00294

勞動社會學

07484

社會保障學

11467

人力資源統計學

11366

人口與勞動資源

11365

勞動力市場學

11466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1470

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

11468

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11469

宏觀勞動力配置

11471

勞動爭議處理概論

B020222 物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2659

房地產項目管理

05673

城市社區建設概論

00176

物業管理

05674

物業信息管理

05672

物業設備管理

05675

物業管理國際標準與質量認證

06569

物業管理實務

05676

城市環境保護

07519

公司管理學

B020229

物流管理(獨立本科段)

07006

供應鏈與企業物流管理

03361

企業物流

03365

物流運輸管理

03364

供應鏈物流學

07724

物流系統工程

07729

倉儲技術和庫存理論

07725

物流規劃

B020230 公共事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3335

公共管理學

05725

文化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5726

國土資源管理

05724

公共衛生管理

03312

勞動和社會保障概論

B020235 國際旅游管理

(獨立本科段)

11403

中國旅游文學作品選

00187

旅游經濟學

00188

旅游心理學

04138

旅游文化

11406

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5034

旅游地理學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11404

旅游飯店設備管理

18960

禮儀學

11341

國際旅游學

11343

旅游會計學

11405

美食與菜系

B020236 會計電算化(獨立本科段)

08674

計算機網絡基礎

11399

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

02376

信息系統開發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56 項目管理(獨立本科段)

05060

項目范圍管理

05058

管理數量方法

04154

項目采購管理

05063

項目時間管理

05067

項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項目質量管理

05061

項目成本管理

05066

項目論證與評估

09413

項目管理概論

10427

項目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

B020277 環境保護與管理

(獨立本科段)

04518

環境化學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4525

環境微生物學

04526

環境工程導論

04521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04519

固體廢物管理

04528

城市生態與環境學

05041

環境學原理

04527

環境規劃與管理

04529

環境地學基礎

04530

環境儀器分析

05580

環境保護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279 工程管理(獨立本科段)

03303

建筑力學與結構

06962

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

04037

施工技術與組織

06087

工程項目管理

03823

建筑制圖

08262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06936

建筑法規

06289

工程招標與合同管理

08263

工程經濟學與項目融資

06393

土木工程概論

B020282

采購與供應管理

(獨立本科段)

03613

采購與供應關系管理

03615

采購績效管理

03618

采購項目管理

03619

運作管理

B020309 現代企業管理

(獨立本科段)

08816

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06092

工作分析

08819

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

10425

企業內部控制

06093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7114

現代物流學

10422

電子商務運營管理

18960

禮儀學

10421

客戶服務管理

07481

管理學基礎

10424

資本運營與融資

10423

銷售業務管理

10426

團隊管理

B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獨立本科段)

00278

社會統計學

05963

績效管理

00280

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1

社區社會工作

03335

公共管理學

00279

團體社會工作

00276

人類成長與環境

00282

個案社會工作

00285

中國福利思想

00283

社會行政

03346

項目管理

B040102 學前教育(獨立本科段)

00881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403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6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00399

學前游戲論

00884

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

00887

兒童文學名著導讀

00885

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B040107 教育管理(獨立本科段)

10488

班級管理學

00442

教育學(二)

10489

現代學校人力資源管理

10490

教育財政學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B040108 教育學(獨立本科段)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0471

認知心理

00448

學校管理學

02018

數學教育學

01282

外國教育史

07824

語文教育學導論

B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獨立本科段)

00266

社會心理學(一)

02108

實驗心理學

00471

認知心理

03519

心理測評技術與檔案建立

05951

心理與教育統計

04269

人格心理學

04267

學習心理與輔導

B040302 體育教育(獨立本科段)

11123

社會體育學

00486

運動生理學

00501

體育史

00502

體育管理學

11397

體育科研方法

06743

運動醫學

B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

(獨立本科段)

0082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814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11344

中國近代文學史

11345

文體寫作

11495

古代漢語(二)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346

近代漢語

11347

唐詩宋詞研究

11501

中國當代文學史

B050206 英語教育(獨立本科段)

07374

高級英語(一)

05187

中學英語教學法(小教)

11416

翻譯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10101

美國文學選讀

06422

英語語言學

11487

基礎英語(一)

10100

英國文學選讀

11499

英語論文寫作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97

高級英語(二)

10876

英美報刊選讀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500

外語教學心理學

B050218 商務英語(獨立本科段)

05355

商務英語翻譯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B050302 廣告學(獨立本科段)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9

廣播電視廣告

00641

中外廣告史

00634

廣告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640

平面廣告設計

B050311 廣播電視編導(獨立本科段)

01183

電視文藝編導

01184

電視藝術片創作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B050408 音樂教育(獨立本科段)

06955

中國音樂史

04366

曲式與作品分析

11419

和聲學(二)

00732

簡明配器法

11423

復調音樂

11421

外國音樂史

11427

歌曲作法(二)

B050410 美術教育(獨立本科段)

00747

美術教育學

11330

設計學

00745

中國畫論

00744

美術鑒賞

B050418 數字媒體藝術(獨立本科段)

00504

藝術概論

05710

多媒體技術應用

07759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B050437 藝術設計(獨立本科段)

09235

設計原理

04026

設計美學

10177

設計基礎

B050443 服裝設計與工程

(獨立本科段)

03907

西洋服裝史

03908

服裝材料學

03911

服裝國際貿易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18

服飾流行分析

03916

服裝消費心理學

03915

服裝連鎖店管理

03910

服裝工業工程

03921

服裝專業英語

07541

服飾文化

03920

服裝商品檢驗

03919

服裝市場調查與分析

B070102 數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11400

數學分析續論

10544

線性規劃

02005

常微分方程

02013

初等數論

11401

中學數學方法論

11402

應用統計方法

02011

復變函數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11502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

11503

組合數學

10099

近世代數

B070202 物理教育(獨立本科段)#

02040

理論力學(二)

02023

熱學

02022

力學

02025

電磁學

11439

第9篇

關鍵詞:開放教育;法學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在我國現今的法制環境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已經深入人心。切實推行這一治國方略的堅定施行離不開我們廣大的基層法律工作者,也離不開像電大開放教育這樣面向基層、面向農村、以最普遍的廣大勞動者為教育對象的法學教育。

電大自99年實施法學開放教育以來,為我國基層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法律專門人才。具不完全統計,僅筆者所在的貴州省黔西南電大分校截止2008年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就有1919人,其中專科畢業生949人,本科畢業生970人。[1]近幾年法學專業學生在校生人數還在快速增長。在電大法學開放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一方面為基層提供了急需的專門法律人才,另一方面,隨著法學開放教育辦學的不斷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上的一些不足。

一、 培養目標和現實情況差距巨大

電大開放教育法學本科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達到全日制高等學校法學專業四年制本科畢業的水平,能在國家機關、企 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2]。我認為這個培養目標的制定不符合電大學生實際,有待商榷。

首先,全日制高等學校法學專業四年制本科應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我們不妨通過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培養目標來了解一下。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本科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高級法學專門人才。學生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基礎,系統的掌握法學知識和法律規定,了解國內外法學理論發展及國內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門外語閱讀專業書刊;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質、較強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能較熟練的應用有關法律知識和法律規定辦理各類法律事務,解決各類法律糾紛,并具有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3]。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電大開放教育本科的培養目標非常籠統,并不向其他高校的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那樣的具體。

其次,“達到四年全日制法學本科學生的水平;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法律人才”,這個培養目標對于只有2年半學制的電大法學本科學生來說要想達到是很不現實的。來到電大學習的大部分學生肯定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機會接受全日制的高等教育后才會選擇電大,而且在電大學習的學生也主要是以成人學生為主,成人學生既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兼顧學習和生活,這勢必會造成他們的學習時間肯定沒有全日制本科生的充裕。最重要的是還要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達到四年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的水平。一個是全日制四年,一個是利用業余時間學習2年半,可以說,電大的學生到畢業的時候是很難達到全日制4年專業學習的水平的。所以,我認為這個培養目標是急需要進行修改的。

二、 教學計劃設計不盡合理

我們知道,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定的法學16門核心必修課分別是: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中國法制史、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社會保障與勞動法學。[4]這16門核心課程是所有的法學專業學生必須要修滿規定學分的專業課程。但是在我們的法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5個學期里只看到了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中國法制史和勞動法學這6門的核心課程。其他的10門核心課程在本科階段的學習中都沒有涉及。

另外,我們看到在法學本科教學計劃中有法律思想史、證據學、婚姻與家庭法學等一些省級必修課的身影,除此外還有計算機應用基礎、學位論文指南等一些和專業搭不上邊的必修課程。我不反對在教學計劃中安排和實際工作聯系密切技能訓練,但法學專業最重要的幾大部門法和程序法都沒有在教學計劃中體現出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能夠達到“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法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呢?

三、 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過于僵硬

開放教育的優點就在于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支配,考慮到電大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學校提供了類型豐富的學習模式工大家選擇,目的就是通過這些學習手段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在網絡平臺上學習;也可以坐在教室里聽老師面授;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教學,觀看遠程教學信息。但是目前我們很多學生通過這些渠道得到的知識往往還僅限于理論掌握這一階段,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程度不夠。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就像是一門技能一樣。理論知識掌握得再透徹,沒有實際的操作和運用,那知識也只能是停留在理論階段。無法發揮出它強大的實用功效。在現實的教學環節中,我們對學生如何把知識轉化成實際技能的訓練非常欠缺。很多學校都是把一門課程的考試是否過關作為評定學生對掌握這門課程是否掌握的最終裁決。忽視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勝任“基層專門法律工作者”這樣的工作。

另外,電大至今的考核方式任然還停留在閉卷筆試,注重考察學生知識再現的能力上。每個學期的試卷都是由中央電大統一出題,試卷中分值比重較大的是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這些著重考驗學生死記硬背能力的題目,真正考核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案例分析等題型分值相對較少。很難通過考核判斷學生是都真正具備了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現今的電大開放教育法學本科專業無論是從培養目標上還是從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都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得到的一些經驗來談談我個人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幾點看法:

一、 學生培養目標的制定要從實際著手。電大的學生之所以選擇電大是因為他沒有享受全日制的高等教育的機會,那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和全日制高等學校的學生在知識層面上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制定培養目標的時候我們既要考慮到學生基本知識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習時間短,學生畢業后流向社會主要從事的工作等實際情況,結合這些主要因素來考慮培養目標的制定。同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培養目標這個大前提下適當調整學生的學習目標。比如,這個學生的實際工作是基層法院或者檢察院的工作人員,那么他的學習重點就應該是在對審判公正和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展開;另外一個學生的實際工作是行政執法人員,那么他的學習重點就會移到行政法方面,特別是如何執法等務實性的問題上來。在電大的學習過程中,不要過多的去要求學生在畢業后應該要達到什么水平,而是要側重于學生來到電大以后他的水平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提高。我想,只要是學生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那么他到電大來學習,對他來說就是值得的,有幫助的;對老師來說也是完成了培養目標,真正讓學生在電大收獲了知識。

電大的學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我們不顧實際,將培養目標定得很高,結果到學生畢業的時候發現他們其實并沒有達到我們預設的培養目標,那么長久下去。這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會受到社會的質疑,學校的質量肯定也會受到質疑。從實際出發,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的法學專門人才類型。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以電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制定出符合電大發展的,能夠培養出適應基層法律工作的專門法律人才才是我們現今改革培養目標的重點。

二、前面已經闡述了本科教學計劃中的幾個不盡合理之處,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效果。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電大的法學本科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設置和教育部規定的專業核心必修課程差距巨大。我國非常重要的幾大部門法,如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和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都沒有在教學計劃中體現出來。不難想象學習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接受過這些法學的核心課程的培訓,這樣培養出來的法學人才到底是否真正具有能夠專門從事基層法律工作的能力。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都以市場為導向的今天,修改法學本科教學計劃,培養出的學生和專業接軌、和市場接軌已經勢在必行。所以,我建議教學計劃的修改應該要把16門核心專業課程全部納入教學計劃,設置為統設必修課程。另外,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修一些對在以后實際工作有幫助的科目,完成學分任務。

三、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都應該靈活多樣。法學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雖然教學計劃上也把實踐環節作為一門課程單列出來,但實際上真正組織學生去做的學校估計為數不多。所以,我認為電大法學教育中除了開展常規的,符合電大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以外,還要切實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實際庭審現場、組織模擬法庭、在老師的指導下到律師事務所實習等都是不錯的教學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到技能的轉化。

電大現在實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中央電大統一命題的閉卷筆試為主,考核的最終成績是由平時作業成績占20%和考試卷面成績占80%組合而成,題目也大多是由一些死記硬背的填空題、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等題型組成。顯然,這種呆板、僵硬的課程考核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在開放教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特點,也很難考察出學生真正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我認為可以適當提高平時作業占考核成績的比例,卷面題目應側重于案例分析和論述等能夠考察學生實際掌握知識能力的題型,適當加大分值。

只有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法學專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才能使我們的電大法學專業真正成為為廣大基層培養和輸送掌握一定法律專業知識的,能在基層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門法律工作者的搖籃,為我們電大法學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對現今電大開放教育法學本科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手段方面提出的一些個人建議及看法,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注釋:

[1]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黔西南分校30年校史 黔西南電大校史編寫組 57頁

[2]朱海電大在線 http:///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305

[3]中國政法大學官網http:///eapdomain/ViewNote?nid=67132&pid=6542&ptid=2&unchecked=true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一 | 天天色天天草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 | 私人情侣影院 | 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 综合热久久 |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伊人 |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 |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re |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 久久伊人青青 | 免费羞羞网站 |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 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 男人的天堂2021 | 国产毛片在线看 | 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 国产精品蜜臀 |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 欧美做a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做a欧美 | 国产大乳喷奶水在线看 | 欧美性生活视频免费播放网址大全观看 | 97r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 |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 | 男人私人影院免费看视频 | 皮耶里诺再次出击意大利在线观看 | 四虎影院一级片 | 国产成人夜色影视视频 | 国产视频二| 殴美性生活视频 |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 | 日本福利片 | 辘轳女人和井电视剧全集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