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測量匯報材料優(yōu)選九篇

時間:2022-02-06 02:08:57

引言:易發(fā)表網(wǎng)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測量匯報材料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內(nèi)容,可隨時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測量匯報材料

第1篇

實習內(nèi)容:

控制測量。我們的測區(qū)為西大東校園,控制范圍為農(nóng)學院以東至東苑餐廳,東苑路以南至農(nóng)院路學校外墻。我們的已知控制點為位于鴣江路.留學生辦處的點A124(7329.834,29926.465),高程78.937m;鴣江路.動科院東路邊的點A024(7462.967,29889.511),高程78.447m;東苑路/三角地的點A025(7487.626,30057.538),高程77.756m。我們這次主要運用了閉合導線測量。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shù),發(fā)現(xiàn)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shù)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jīng)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fh容=-31.75達到了標準。同天我們用了全站儀測了站點的坐標、方位角、邊長和高程。因為開始還不熟悉操作程序,實習進展得很慢,測到后面校核時還發(fā)現(xiàn)了誤差很大。為了得到比較標準的數(shù)據(jù),我們組員決定重新測量過。第二次測量我們更加認真了,再三檢驗對中整平和所得的就據(jù)才記錄下來。最后所得的數(shù)據(jù)在xy的坐標差還是差了1多cm,和2多cm,老師全程指導重測后的數(shù)據(jù)還是相差不大,也許是儀器比較陳舊的問題導至的誤差大。經(jīng)我們校核,f=0.167,K=1/3778;基本達到要求。因為全站儀測量我們花的時間比較多,經(jīng)指導老師同意,我們留經(jīng)緯儀的測量工作放到碎部測量中進行。

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jīng)緯儀觀測,現(xiàn)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jīng)緯儀測量。經(jīng)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guī)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shù)。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zhì),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qū)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shù)據(jù)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jīng)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jīng)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shù)據(jù)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shù)據(jù)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20000達到了要求。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shù)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shù)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體會:

第2篇

一、今年指標完成情況

中心完成工作量:水表、流量計檢測****塊,各采油廠送檢或現(xiàn)場檢測****臺次,其中青海油田、東部項目部及遼興奈曼等外出盤錦地區(qū)現(xiàn)場標定水流量計***臺次。檢定公司內(nèi)部水表及流量計***臺次。檢定壓力表***塊;設備維護***臺次;水表裝置實驗**臺次,在試驗室超聲波流量計試驗***臺次。實現(xiàn)收入:收入完成****萬元,其中廠內(nèi)收入****萬元,其他收入****萬元。比進度預算收入超額完成***萬元。

二、存在問題

1、辦公室和生產(chǎn)廠房溫度低。

2、辦公場所和廠房破舊需改造。

三、明年打算

計劃開展以下工作:

1、按照公司計劃積極做好水表和流量計檢定維修工作。按照質(zhì)量節(jié)能管理中心要求,做好水源站進出口水表、流量計巡檢工作。

2、認真抓好檢定設備維護、維修工作,保證中心檢定設備完好率,確保中心水流量標準裝置周期檢定順利通過,確保用戶送檢計量器具有序完成校檢。

3、繼續(xù)加強隊伍建設,重點放在學習培訓、素質(zhì)提升、高效執(zhí)行等方面。繼續(xù)加強員工崗位各項技能的培訓,提高員工崗位技能和業(yè)務水平。

4、以《JJF1033-2016計量標準考核規(guī)范》和《JJF1069-2012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guī)范》為依據(jù),健全質(zhì)量管理體系,從完善軟件資料,加強硬件設備保養(yǎng),改進環(huán)境設施,提升計量檢測人員技術水平,四個方面著手確保中心*******順利通過復審。

第3篇

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水的體積的多少”有一定的認識,但不能明確知道水的體積,對確切表示水的體積的數(shù)字有些陌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應讓學生了解水是具有一定體積的,進而認識新的實驗器材—量筒,并學會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能夠提出問題并通過交流提出進行簡單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溶液的多少,使學生學會用一種方法比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初步學會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推測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注重事實,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3個相同的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彈簧秤、注射器、記錄紙若干。

教學重點: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難點: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在口渴的時候都會想到喝水,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水杯,我們來進行一場喝水比賽,比賽結束后我們來評比一下誰杯里剩的水多,誰杯里剩的水少,并說出你們判斷的理由。

學生比賽,學生匯報,進行評比。

老師在你們每組的桌子上準備了三瓶水,請同學們研究一下,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

(板書課題:比較水的多少)

學生匯報:一樣多、1號瓶多、2號瓶多、3號瓶多。

二、感受新知

(一)確立實驗內(nèi)容

1.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測呢?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觀察、猜想、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和實驗材料。

2.小組匯報研究方法

(1)用同樣的容器盛裝(選擇實驗材料中一樣大的玻璃杯);

(2)用手掂;

(3)倒入一樣大的瓶中;

(4)用彈簧稱稱。

3.共同探討方案的可行性,修改方案,將方案補充完整。

(二)進行實驗驗證

1.講述實驗要求;

2.小組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進行匯報展示記錄單 ;

4.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幫老師比較出了2號瓶中的水最多,看大家預測的數(shù)據(jù)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認識量筒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初步比較水的多少,但是精確嗎?如果我們想知道準確的數(shù)字要怎么辦?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它能幫助我們,告訴我們水有多少的準確數(shù)字,它的名字叫量筒。(板書:我的好朋友—量筒)

1.認識量筒

人們?yōu)榱藴蚀_測量液體的多少,制作了這種帶有刻度的玻璃杯—量筒,仔細觀察它,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刻度、數(shù)字都用來做什么?

教師指導:上面的刻度表示液體的多少,也就是液體的體積,液體的體積單位用毫升表示(ML)。

2.學習使用量筒

(1)使用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

(2)要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shù);

3.指導學生練習演示讀數(shù);

4.用量筒重新測量3個瓶中水的體積,記錄結果;

5.學生分組實驗;

6.交流結果,展示測量記錄。

教師總結:我們這節(jié)課探究了怎么測量水的多少,并認識了一個新伙伴—量筒。在實驗中我們知道了在進行科學實驗時一定要嚴謹、細致,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測量液體的體積了嗎?

第4篇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的內(nèi)容。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整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有難度的。經(jīng)過深入研究教材,并考慮到學生實際的發(fā)展水平,我本著把復雜難懂的知識盡可能簡單化,把抽象思維變成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形象思維的態(tài)度,決定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和二次開發(fā),以充分體現(xiàn)“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因為課堂的目標是著眼于學生的真實學習和真實發(fā)展,而非僅僅是完成教材任務。

【教學活動及意圖】

一、下沉的物體是否會受到水的浮力

1. 復習導入

提問: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它們的方向是怎樣的?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畫方向示意圖)

2.提出研究問題

(1)(出示裝滿醬油的瓶子)放入水中會怎樣?

(2)浮在水面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3)嘗試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感受。

3.現(xiàn)場感受下沉物體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活動:每組一大桶水,一個下沉的醬油瓶。每個學生都親自感受一下浮力的存在。方法是:用一只手先在空氣中掂掂瓶子的重量,再放入水中掂掂,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建構主義強調(diào)了教學情境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或類似于真實的情境中獨立探索并解決問題。教科書上舉的是一個從井中提水桶的例子,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很少有機會經(jīng)歷這樣的事情了。所以,我選擇現(xiàn)場用生活中的材料來讓學生感受、體會,這更適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如果沒有這樣的體驗過程,后面的學習將因缺乏基礎而無法觸動學生,甚至被架空,從而使教育的價值大打折,所以教師必須為后面的有效學習搭建一個“腳手架”。】

(2)匯報:體驗活動結束,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們發(fā)現(xiàn),下沉的醬油瓶在水中比在空氣中要輕,是因為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是這個浮力具體有多大就無法靠感覺來判斷了,必須要使用專門的測量工具。

4.學習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1)討論下沉醬油瓶受到的浮力具體有多大的測量方案并交流。

(2)測量一個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且記錄下結果。

(因測力計測量范圍有限,可使用鉤碼來代替醬油瓶)

(3)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

學生通過對鉤碼在空氣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重力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看到浮力的存在,并學會計算浮力的大小。

【有了前面的體驗活動,學生會發(fā)現(xiàn)物體在水中變輕了,而變輕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水的浮力。他們都知道,只要測測醬油瓶在空氣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重力,對比一下變輕的數(shù)據(jù)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因測力計測量范圍有限,我們使用鉤碼來替代醬油瓶,進而順利地過渡到測量鉤碼的實驗,呈現(xiàn)出材料的結構性。而通過認真測量一個鉤碼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可以使每個學生切實地學會如何去測量一個下沉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又為接下來探索“下沉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下沉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出示大、中、小三個石塊)它們在水中都是下沉的,哪一個受到的浮力最大?為什么?

2.用剛才測浮力的方法,測一測,驗證大家的猜測是否準確。分析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且選擇合適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3.分組匯報三塊石頭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實驗發(fā)現(xiàn)

學生通過測量后發(fā)現(xiàn):大石塊受到的浮力最大。但大石塊不光是體積大,還因它是最重的。所以,有的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重力越大、浮力就越大。最后,綜合大家的發(fā)現(xiàn),得到結論:重力越大,浮力越大;體積越大,浮力越大。顯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4.引導學生修正實驗發(fā)現(xiàn)

(出示橡皮泥和鉤碼)

材料特點:橡皮泥體積大,重量輕;鉤碼體積小,重量大。

教師介紹材料特點,然后提問:運用剛才的實驗發(fā)現(xiàn),哪一個浮力大?

(學生發(fā)現(xiàn),用剛才的實驗無法準確作出判斷)

學生動手再次測量,交流發(fā)現(xiàn),共同修正剛才的實驗結論,即沉入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教師創(chuàng)設矛盾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第一層次發(fā)現(xiàn)的結論進行思考并修正,有結構的材料使學生們再一次卷入了探究之中……這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鞏固思考

(出示圖片)思考:同一個下沉的醬油瓶,隨著其進入水中的部分越來越多,浮力大小會怎樣變化?完全浸沒后,浮力的大小又會怎樣變化?

(學生交流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第5篇

基金項目:嘉興學院第三批課程教學改革專項(85181301)

作者簡介:吳曉艷(1980- ),女,嘉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暖通空調(diào)研究所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專業(yè)的教學研究,(e-mail)wxymumu@163.com。

摘要: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是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技術主干課之一。針對該課程課堂教學特點,文章通過引入項目化方案設計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課堂組織方式以及課程成績評定方法進行了探討和改革,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更好地掌握課程內(nèi)容。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參數(shù)測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測量技術,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項目化設計;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10204一、 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教育學》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學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因為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完成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科具體的教學任務,從實際出發(fā),遵循教學規(guī)律,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然后靈活機動地執(zhí)行這個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即師生時間、精力和資源耗費),取得最大的成果。這個成果反映在學生身上,就是促進其綜合素質(zhì)的最合理發(fā)展。

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是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技術主干課之一,是從事能源動力及環(huán)境和室內(nèi)空氣品質(zhì)控制技術的重要支撐課程。著重講述溫度、濕度、壓力、流速、流量、物位、熱量、氣體成分、環(huán)境噪聲、照度、環(huán)境中放射性等參數(shù)的基本測量方法、測試儀表的原理及應用,為學生將來從事專業(yè)設計、安裝、運行管理及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1]。

嘉興學院2012版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該課程為32 學時,其中課程理論教學30學時,實驗課10學時。要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完成較多的教學內(nèi)容,只有把握該課程最基本的核心內(nèi)容,有的放矢。

受教學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原有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教學計劃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總學時越來越少,新技術、新手段在測試技術上的應用越來越多;測量原理抽象,學生對其了解不深,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教師課堂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人數(shù)和實驗設備套數(shù)不匹配,測試技術的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2]。在此背景下,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二、“項目化設計”教學方法的引入

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qū)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是借助于項目的實施完成一定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方法[3]。

在授課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貫穿教學過程始終,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融入項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項目進行分析,以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完成項目為主要目的,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教師以學生完成項目的質(zhì)量來評定學生學習效果。在項目式教學中,教與學是項目的兩端,通過項目這個載體相連接,圍繞項目開展教學活動,項目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隨著項目的推進,教與學也隨之推進。三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jù)課程的內(nèi)容,此次課程改革安排了6個測試方案設計項目(表1)。每個測試項目都涉及專業(yè)相關參數(shù)。學生在設計測試方案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測量方法和測試儀表的選擇、測點布置和安裝、測試數(shù)據(jù)處理、測量時間、數(shù)據(jù)處理等制定詳細方案。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吳曉艷,等基于項目化設計的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每個小組首先要根據(jù)測試對象,依據(jù)前面相關章節(jié)介紹的內(nèi)容,正確構思測試系統(tǒng),選擇測試裝置,用合理的測試方法對測試對象進行方案設計,并說明測試結果如何處理。之后分工協(xié)作,完成測試方案報告和ppt。最后進行課堂匯報與交流。學習和活動主要在小組中完成,通過小組活動訓練協(xié)調(diào)、組織、溝通、陳述等方面的能力。每組必須明確個人分工,并由相關成員先制定初步方案,由小組討論后修改定稿。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然要交換思想,切磋意見,爭論有效方法。尤其在各小組解決問題時,學生可以

交替發(fā)揮各自的作用,發(fā)展他們的能力。分組學習有助于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通過分組學習,學生在發(fā)揮主動性的過程中,可形成合作互助的習慣。

三、 “項目化設計”教學改革的內(nèi)容

(一)學時結構的改革

該課程原教學大綱的學時設置是理論教學30個課時,實驗教學10個課時。依據(jù)“項目化設計”教學改革目的,需要對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授課學時進行調(diào)整。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堂統(tǒng)一講授、小組“項目化設計”教學和實驗3個環(huán)節(jié)。具體的學時分配如表1所示。表1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課程學時安排序號教學內(nèi)容學時分配備注理論授課測量技術的基本知識測量誤差和數(shù)據(jù)處理溫度測量濕度測量壓力測量物位測量流速測量流量測量熱量測量13423324課時有限,需要課后自主學習項目測試

方案設計矩形風管風量測試項目圓形風管風量測試項目墻體材料傳熱系數(shù)測試項目墻體材料導熱系數(shù)測試項目墻體材料蓄熱系數(shù)測試項目空氣加熱器汽水兩側(cè)換熱量測試項目111111①任選3個(項目1和2、3和4不能同時選);②課余時間做方案,課堂匯報實驗環(huán)節(jié)熱電偶的制作與標定實驗2室內(nèi)外熱工參數(shù)測定2孔板流量計流量系數(shù)的測定2畢托管測速實驗2噪聲測量2合計40(二) 教學組織方式的改革

在理論教學階段,主要采用全班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形式。

全班授課以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為主,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信息來源,學生在課堂上可與教師、同學進行多向交流。 由于此次課程改革理論課時的急劇壓縮,因此課堂授課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將所有章節(jié)的內(nèi)容都講完整,只能闡述理論體系、理論要點和難點。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索,不是教師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點撥指導而不是全部灌輸。

在 “項目化設計”階段,主要采用班內(nèi)分組、小組匯報的形式。

課程確定了6個測試方案設計項目。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每個項目的測試方案進行設計、討論與分析,并在課堂上以ppt的形式進行匯報。

學生分組時要考慮以下2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自主選擇,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學生在知識、技能的掌握及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分組時應按個體差異相互搭配,并考慮男女生的比例均衡。這樣不僅有利于項目的順利完成,也有利于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學習溝通和幫助,有利于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

整個“項目化設計”過程包括以下4個階段:

一是項目選擇階段。各小組進行選題,由于每組至少選擇3個項目,為了避免比較難的項目無人選擇,每個項目不得超過4組選擇。采取提前發(fā)放項目的形式,所有小組選題匯總,由主講教師審核并控制。

二是方案制定階段。方案制定階段學生在課后時間完成,制定過程中的任何疑問都可以通過bb平臺討論或者課堂和課后指導。

三是匯報階段。每個項目選擇具有代表性的3個方案,進行課堂匯報。每組匯報6~8分鐘,教師點評2分鐘,其他小組提問5分鐘。課題組成員和相關部門專家,均可參與課堂教學,并予以指導。

四是修改完善。匯報小組對點評環(huán)節(jié)和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修改和完善,重新整理后上交項目測試方案。

為保證“項目化設計”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要求小組報告中增加“小組總結”和“小組討論”內(nèi)容。“小組總結”指小組在“項目化設計”學習中形成的主要觀點;“小組討論”指針對項目,小組內(nèi)部至少提出3個問題進行討論,并給出討論結果。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其他小組的問題,由小組的其他成員回答。非特殊情況,匯報人不回答問題。

(三) 成績評定方式與標準的改革

項目化設計的課程評價,要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和表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授之以漁”的過程,雖然學生最終得到的“魚”的質(zhì)量依然值得重視,但教師所授之漁才是學生最需要的。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重過程又要重結果。

該課程原來的成績比例為:期末考試成績占70%,實驗成績占20%,平時成績占10%。項目化改革后,將成績比例變成:項目化設計占50%,實驗成績占20%,平時成績( bb平臺、作業(yè)、出勤)占30%。任一項的成績低于平均分,總評都將列為不及格。項目化設計將分數(shù)分解到每個項目設計過程中。

四、課

程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

(一)預期目標的完成

通過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課程“項目化設計”教學改革的實施,已經(jīng)初步實現(xiàn)了3個目標。

(1)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參數(shù)測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測量技術,具有對專業(yè)相關測試項目進行測試方案設計和實施的能力。

(2)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了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目標。

(3)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實現(xiàn)師生互動,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二)學生的收益

為了解課程改革的收益情況,讓學生在學期末將在進行項目化設計過程中的感想寫在blackboard 電子教育平臺上。有的學生寫到:“雖然做圓形風管風量測量的文檔只花了一個多小時,但實際上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已經(jīng)有幾個星期了。”有的學生說:“為了設計方案,首先是讀懂課本,并查閱資料,找到適合的儀器和方法,最后的成果總是讓自己欣喜的,因為畢竟是自己的成果,這種設計沒有勝敗,沒有得失,只有收獲。”有的學生說:“學會了團結合作,當然還有向別人求助的方法。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個體,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再加上外部的幫助,才會更好。”有的學生說:“改變了理論知識實際用不到的想法,提高了查閱資料的能力,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還需要多實踐,不能去企業(yè)實習也要多去實驗室,現(xiàn)在還缺乏基本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項目改革的實施過程,不知不覺有了許多收獲。

第一, 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只講述理論體系、理論要點難點,對設計相關項目的測試方案遠遠不夠,因此,學生必須課后對每一部分內(nèi)容進行補充學習。在這個過程,學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在明確問題所在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清單”;確定搜集知識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并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知識和信息解決提出的問題,完成測試方案設計。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 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測試方案設計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重視方案的可行性,而且還要對測試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思考和解決。工作態(tài)度是否嚴謹、細致,在方案制定過程和答辯時,都能得到很好的考察。

第三,團結協(xié)作意識。完成項目過程中,有意讓學生分組進行即是考慮到這個問題。小組中每個人的觀點、見解、能力不同,通過相互配合,將不同觀點有機結合,構成了小組的測試方案成果,讓學生充分體會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

第四, 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項目測試方案的制定,對于學生來說,由于知識、經(jīng)驗不足,難免遇到問題。在匯報提問環(huán)節(jié),總會有其他組的成員提出有趣的或是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xiàn)問題并不是壞事,對問題的正確處理,是考驗學生的關鍵。面對挫折迎難而上,以此培養(yǎng)學生嚴謹周密的思維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五、 結語 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作為專業(yè)基礎課,課堂教學實施項目化設計,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理論,并提高分析解決環(huán)境測試相關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作為試點課程,可以帶動和輻射專業(yè)的其他課程進行項目化設計改革,為其提供可以借鑒的實踐經(jīng)驗,促進專業(yè)建設的發(fā)展。通過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修睦. 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m]. 2版.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2] 周育才.“建筑環(huán)境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9):106-107.

[3] 陳永輝,張春峰,張暉.項目式教學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17):91-9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project design

wu xiaoyan, yang jichun, jiang haibin

(institute of hva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

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excellent teaching effect in a limited tim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reformed. through a semester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measuring principle, basic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parameters more systemically, stimul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e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第6篇

知識與技能: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及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物體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用實驗探究摩擦力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粗糙程度及物體重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

設計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鉤碼、砂紙、紙盒、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認識摩擦

(1)師:(出示磨損的輪胎)這里有張新舊輪胎的圖片,同學們看看輪胎有什么變化?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師:粗糙的新輪胎在與路面不斷摩擦后就變成光滑的舊輪胎了。

板書:摩擦

(3)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摩擦現(xiàn)象呢?

2.摩擦與運動密不可分

(1)師:看來摩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么我們了解摩擦嗎?

(2)師:(兩手分開)老師的雙手之間有摩擦嗎?(兩手合在一起)現(xiàn)在老師的雙手間有摩擦嗎?怎樣才算有摩擦?

(3)師小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fā)生摩擦。

板書:(運動與)摩擦

二、了解摩擦力

(一)感受摩擦力,認識摩擦力

1.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摩擦:將一只手用力按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向前推。(學生)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習科學概念:因此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

種力叫摩擦力。

2.師:你很注意體會,善于觀察。由于摩擦,運動的物體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板書:運動與摩擦(力)

(二)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認識摩擦力的大小。

師:摩擦力除了可以感受,還可以測量出來,可以用什么工具來測量力?(出示測力計,介紹使用方法:用之前首先調(diào)零,讀數(shù)時眼睛要與指針相平,要讀f方向這邊的數(shù)據(jù)。)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師:當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慢慢開始拉動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的大小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邊說邊示范)當物體運動起來后,我們要保持它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讀出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和指針相平。

(2)師:下面我們來用測力計測一下我們筆袋或者鉛筆盒等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注意記錄下你所測到的數(shù)據(jù)。

(3)生動手測試,師巡視,個別指導。學生分組練習測量筆袋或者鉛筆盒等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三、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1.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匯報一下你測出的數(shù)據(jù)。

2.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不一樣呢?這可能和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討論,提出假設。

3.(適時板書)你們真善于思考總結。你們的猜測都有著一定道理,那他們之間可能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想探究嗎?

4.你想選擇哪一項來研究呢?

5.想要探究它們間的關系,需要哪些器材呢?小組討論一下,確定實驗方案。

6.好的,老師滿足你們的要求,現(xiàn)在把實驗材料發(fā)給你們。但在做之前各組要先匯報一下實驗方案,說一說在實驗中要控制的是什么,變化的又是什么,做之前先預測一下,然后再動手做。

7.你們真可稱得上是小小科學家,想得都很周到,那就動手實驗吧,注意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

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8.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9.你們的實驗很成功,數(shù)據(jù)也很準確,得到的結論很清楚,老師為你們的精彩表現(xiàn)而折服。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

關系?

五、拓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7篇

科學概念:

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2.斜面能省力

3.坡度越小越省力

過程與方法:

1.能夠?qū)π泵媾c拉力關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2.能夠搜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2.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3.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

難點: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的方向;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變形螺旋。

三、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平板、4個不同高度的支架、4袋鉤碼、測力計、記錄表等。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研究主題

(搬桶裝水)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好嗎?

生:好。

師: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把桶裝水搬到臺子上,誰愿意來?

生:我!

師:(指定學生)

生:(學生直接搬桶裝水)

師:謝謝,辛苦了。老師帶了塊木板(放上木板),我現(xiàn)在把木板靠到臺子上。

師:請同學借助木板把桶裝水送上去。

生:(學生滾筒裝水)

師:兩次搬運桶裝水,用力大小感覺怎么樣?

生:直接搬運很費力,沿斜面滾上去很輕松。

師:好的。謝謝,請回去。

師:用這塊木板搭建的斜坡,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機械,像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斜面的作用(板書:斜面的作用)

2.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師:剛才只有1位同學體驗了一下,感受到了輕松些了。斜面到底能不能省力,省了多大的力,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那我們怎么辦呢?

生:做實驗

師:今天我們做的第一個實驗是斜面能省力嗎?(板書:斜面能省力?)

師:老師帶來了平板、支架、4袋鉤碼、測力計(測力計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生: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shù)時眼睛要平視指針)。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取得哪些數(shù)據(jù)?制訂一個研究計劃?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生:(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師:好,想好了請舉手,跟大家說說你們的想法。

生:步驟一:平板和支架搭成一個斜面。步驟二: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物體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步驟三:換袋鉤碼,按步驟2重復做。步驟四:比較直接提升物體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的大小,得出發(fā)現(xiàn)。

如果學生回答有疏漏,首先讓學生來質(zhì)疑。如果學生還有疏漏,備用提問如下:

師:用什么做斜面?怎樣做?

生:用平板和支架搭成

師:單單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

生:不能!

師: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么?

生: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師: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怎么測定?

生:測力計拉動方向與斜面平行。

師:實驗只做一次夠嗎?

生:不夠!

師:為什么?

生:不準確!

師:怎么辦?

生:取多次的平均值。

(教師溫馨提醒)

師: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說說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拉?

生: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拉動方向與斜面平行。

師:怎樣讀數(shù)?

生: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shù),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師:實驗怎樣做已經(jīng)知道了。做實驗時,把實驗記錄表填寫完整。做完實驗后,整理好實驗器材,放在桌子中央,人坐端正。好,每個小組派代表上來領取實驗材料,開始實驗。

(學生分組體驗活動:搭建斜面,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物體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填寫實驗記錄表。)

師:哪一組的孩子想上來匯報一下的實驗情況。

生: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斜面能省力。

師:同學們,這一組的匯報清不清楚?

生:清楚。

師:發(fā)現(xiàn)的結果準不準確?

生:準確。(動作:擦掉“省力”后面的“?”)

師:有沒有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與他們相差比較大的?

生:有!

師:好,請你上來匯報一下。

……

師:A、B組實驗操作是正確的,但是沿斜面的拉力比其他組大很多,為什么呢?

生:A、B組的支架比其他組高很多。

師:支架高了會有什么影響?

生:導致坡度變大。

師:同學們,那你會有什么問題呢?

生:斜面的坡度的大小與省力大小的沒有關系。(板書:坡度?省力)

師:做這個研究,什么條件改變?什么條件不變?

生:在實驗中,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是斜面的坡度,鉤碼只選一袋。其他條件不變。

師:好,我們就選用一袋砝碼。看一下實驗記錄表,1、2、3、4分別表示角度由小到大。實驗做完后,把實驗記錄表填寫完整。整理好實驗器材,放在桌子中央,人坐端正。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

生: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師:選用不同砝碼袋的小組匯報。

生: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動作:擦掉坡度?后面的“?”,補充:坡度越小越省力)

師:好,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斜面的作用。(板書并補充完整題目)說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斜面的哪些秘密?

生:(1)斜面能省力。(2)坡度越小越省力。

3.拓展應用,結合生活實踐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

生:盤山公路、引橋、斧頭、鑿子等等。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觀察到了很多斜面的應用。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東西。

生:螺絲釘?

師:螺絲釘應用了斜面嗎?

生:螺絲釘上的螺紋,就像盤旋而上的公路。將螺絲釘?shù)穆菁y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里擰時,實際是沿著斜面往里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應用了斜面?

生:立交橋、比較陡的樓梯等等。

師:在生活中,除了斜面這種簡單的機械,還有多種的簡單機械,都為人們所應用。同學們在課外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好不好?

生:好!

第8篇

在監(jiān)理單位檢查合格的前提下,需要準備以下驗收資料:

1、施工單位報請驗收的書面匯報材料,包括該批報驗的工程概況、質(zhì)量控制情況、檢測情況、自評意見等;

2、基底強度檢測報告;

3、其他資料,包括測量定位放線資料、設計圖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9篇

關鍵字:PBL;工科專業(yè)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208-03

一、前言

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其主動學習為目的的工科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的研究,其本質(zhì)在于提倡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教學模式,并將問題的解決融入到教師科研平臺當中,其核心思想是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學習任務懷有高度的責任心,必須發(fā)揮最大的自主性。PBL在構建主義教育改革中,一直是西方學者奉行的一條基本改革思路。

目前關于PBL在教學中的應用,側(cè)重的是理論上的研究和對某個專業(yè)及某個學科的影響,及其在一些具體課程上的實施。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承擔的專業(yè)課程教學活動,在高年級學生群體中實施PBL,強調(diào)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設計具體的、緊扣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的、開放式的題目去分析,鼓勵學生組成自己的學習小組、專題討論小組等,讓學生互相評價各自的作業(yè),相互解釋難點,給不同組員提供互相交流各自興趣和經(jīng)歷的機會,去尋找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和見解不同的同學進行討論。采用模擬、角色扮演或?qū)嶒灥姆绞絽R報結果,學生成績的獲得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評分標準以每個學生的各自表現(xiàn)為準,與其他同學的成績無關,這樣確保學生在學習成績上不存在相互的競爭。對學生的作業(yè)、課堂發(fā)言等給予及時反饋,促進學生再次學習與思考。同時引導感興趣的學生進入教師所在課題組,對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一起分享經(jīng)歷及價值觀,結合學生就業(yè)給出自己的意見,帶領學生參加學術會議或其他活動。在此基礎上,結合科研平臺,將課堂知識再次呈現(xiàn),并將課堂上的疑問通過實驗或討論加以解決與驗證。通過問題的設計與解決,探索PBL學習方式在高年級工科專業(yè)課中的應用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教學實施

(一)接受問題

這是整個PBL教學活動的開始部分。為此,筆者專門就分組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調(diào)查,結果如圖一所示。根據(jù)圖一的結果,筆者按照學生興趣愛好或?qū)W習習慣進行分組,這樣能確保組員之間互相了解或認識,為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同時分組以3~5人為宜。

(二)問題的設計

本過程是實施PBL教學活動的關鍵,也是引領學生進行實踐的基礎,在設計問題時由教師主導,但在布置問題時,教師應該由主導者變?yōu)榇龠M者,應和學生交流溝通,形成共同的理解,激發(fā)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比如在《現(xiàn)代材料分析技術》課程中,筆者結合課堂的教學,在講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量材料時,有意設計出土壤成分檢測這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在《薄膜物理與技術》課程中,在講授教材上的各種鍍膜設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未來就業(yè)的需要,設計基于半導體行業(yè)的大規(guī)模薄膜沉積技術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均立足于當前或未來的應用,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另外在設計問題時,筆者會充分考慮其實用性和可行性,比如在《現(xiàn)代材料分析技術》課程學習上,當教材中出現(xiàn)了光譜儀的概念時,通過儀器結構講解,在學生都領會到光譜儀原理的基礎上,筆者會要求學生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盒、光盤、不干膠等,自己制作一個簡單的光譜儀,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各種光源的觀察。這樣的問題設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的應用很好地結合起來。

(三)解決問題

這部分是PBL教學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筆者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資料來源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如圖二所示。

從圖二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學生(49.4%)在解決問題時,首先從教材上尋找答案,一部分學生(20.48%)傾向于相互討論獲得答案,還有一部分學生(16.87%)從課堂筆記中尋找答案,只有9.64%的學生能夠通過查閱文獻,獲得相應問題的解決。

由此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切實投入主動學習,并對學習形成高度的責任感。組員之間能進行較好的分工與合作,對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由于面向的是高年級學生,諸如《薄膜物理與技術》、《納米材料與技術》、《半導體物理》以及《現(xiàn)代材料分析技術》等課程,與筆者所從事的科研工作關聯(lián)度很大,在設計問題時,往往能夠緊扣研究的項目,比如真空鍍膜工藝方面的問題。所以在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能夠進入教師所在的研究平臺,進行課程實踐。考慮到科研平臺實際的容納量,筆者首先會邀請兩個小組的成員到所在的課題組,結合課堂教學和科研情況,將課堂設計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只在安全和設備操作上進行規(guī)范,通過解決問題的訓練,切實鍛煉了學生的社交能力,滿往的需要。通過兩個小組的現(xiàn)場認識和實際操作,再將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分析,其獲得的信息和資料超過了純粹的文獻查閱方式。在接下來匯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調(diào)動其他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通過筆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主動學習和主動查閱資料上不夠積極,尤其是在文獻收集方面投入不夠。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在課堂上,盡量結合學科發(fā)展前沿動態(tài),提綱挈領地有意引入一些知識點,作為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去完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通過文獻的收集與分析才能獲得答案,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文獻、消化資料的能力。

(四)討論匯報

討論匯報是整個學習的,在這個過程,按照不同小組獲取知識、消化知識的方式不同,倡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報告。以《納米材料與技術》課程學習為例,筆者為學生設計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原子力顯微鏡在納米材料發(fā)展中的應用。該問題分別由兩組學生進行匯報,由于之前小組間互相進行了交流,匯報的形式各具特色。A小組采用PPT講解的方式,側(cè)重點在原子力顯微鏡的原理和儀器部分,在講解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用鉛筆作為探針,在一塊凹凸不平的木板上模擬測量過程,通過鉛筆位置的變化,作出木板表面的形貌圖;B小組同樣采用PPT進行講解,但側(cè)重點在應用方面,他們利用磁鐵吸引小鐵球的方式,形象地再現(xiàn)了原子力顯微鏡對原子的精確加工過程。這樣的匯報方式生動而有趣,通過他們的講解,其他學生對于原子力顯微鏡測量的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

(五)點評講解

該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師在PBL教學活動中最關鍵的作用。在學生的討論匯報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理清設計問題的目標和課程教學的目標之間的關系,對收集資料的能力和方法進行指導,比如在涉及各種鍍膜設備的問題上,有些制備設備同時集成了很多在線測試裝置,通過教師的點評講解,學生可以將《薄膜物理與技術》與《現(xiàn)代材料分析技術》進行結合分析,增強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融合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通過點評講解,學生進行反思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qū)⒃诮鉀Q問題過程中獲得的資料進行升華,提煉出有益的知識,找到課堂中的問題和其他課程的相同之處和不同的地方,可以明確問題的解決與否,是否需要重新進行問題的解決,即重新收集資料,梳理資料,解決問題,比如在點評學生關于紅外測試技術的作業(yè)時,通過將拉曼光譜和紫外分光的測試技術進行對比,讓學生反思不同能量的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產(chǎn)生的異同。學生通過再次查找文獻,第二次的作業(yè)明顯體現(xiàn)了三種光譜測試方法的異同及其在測試中的聯(lián)合使用狀況。

三、小結

通過引入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任務,尤其是在頗具專業(yè)特色的應用型課程學習方面,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全心全意投入問題解決當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同時將學校良好的科學研究平臺與專業(yè)應用課程學習相結合,在教學研究與實踐方面,有效地將教師科學研究成果及行業(yè)前沿研究動態(tài)應用于課程建設當中,注重學生知識的沉淀和拓展,注重學生潛能的挖掘,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應用能力,促進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學生將課程學習與課程實踐相結合,進行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探索課程實踐、課堂實驗及科學研究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2,(2).

[2]Massa,NM,Dischino,M,Donnelly,J,Hanes,F(xiàn).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hotonics Technology Education[J].NOVEL OPTICAL SYSTEM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XI,2008.

[3]湯豐林,申繼亮.基于問題的學習與我國的教育現(xiàn)實[J].比較教育研究,2005,(176).

[4]王新.基于問題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

[5]李文莉.基于問題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及績效評價研究[J].教學研究,2010,(204).

[6]姜美玲.基于問題的學習:一種可資借鑒的教學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3).

[7]王.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07,30(2).

[8]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01,(1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江大河1 |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高清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亲爱的妈妈3免费播放中文 亲爱的妈妈3高清hd | 九七97影院理论片手机在线观看 |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 |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 | 综合色桃花久久亚洲 | 欧美五月婷婷 | 免费久久精品 | 婷婷伊人五月 |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免费 | 99国产在线播放 |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 99综合在线 | 99r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综合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99r在线视频| 久久99综合 | 四色婷婷婷婷色婷婷开心网 | 色色激情网 |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 美女羞羞视频网站 |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 久久精品免观看国产成人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手机版 | 99re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 日本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 免费毛片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热和尚三区四区 |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综合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