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2:1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黃帝內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戰國時期,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回答說:“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道:“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說:“長兄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這個小故事實際上道出了《黃帝內經》里說的醫術的三種境界:“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治欲病、治已病固屬不易,但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莫過于“治未病”,這大概相當于現代的疾病防控,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孫子兵法》也有這樣一句話:“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還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孫子兵法還說:“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這是說:預見到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激戰而取勝普天下都說好,這也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舉得起秋毫算不得大力,看得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聽得見雷霆算不得耳聰一樣。古時所說的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得勝利的條件下戰勝敵人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勝仗,既顯不出智謀的名聲,也看不出勇猛的武力。因為他取得勝利,是無疑的。
“扁鵲”的話和“孫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戰爭和事情(病)在沒發生之前,就已經圓滿解決了,病灶被消除,遏制了病情的發展;沒發生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戰爭造成的人員和物質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能避免戰爭造成的災難,又取得勝利,這真是天大的功勞。但遺憾的是取得這樣的成績,即沒有名聲,也顯不出勇猛,更顯不出功勞,也得不到大眾賞識,這真是有點不公。小說和戲曲都歌頌了一些常勝將軍,百姓們也津津樂道,但百戰百勝的將領不是最好的將領,這種理論是很多人沒想到的。按《黃帝內經》對醫術的劃分,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的醫生,也不是最好的醫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官員得了憂郁癥,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藥,也沒治好。這次又請來了一位高明的老郎中,這位老郎中望、聞、問、切后,已經胸有成竹,知道此病非一般藥物可治,沉思良久,非常認真的說:“你的病是月經不調!”這位官員一聽勃然變色,以為老郎中在褻瀆他,狠狠的呵斥了老郎中,老郎中嘿!嘿!而退。繼而官員又覺得老郎中的話可笑,這位老郎中真是老糊涂了,連男女也不分了,隨即大笑了一陣。以后一想起這件事就想笑,每碰到熟人或朋友,官員就把這事說一遍,并大笑一陣,沒多久這位官員的病就在大笑中治好了。這時官員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中醫診斷他“月經不調”,就是給他開的藥方,這藥方也不用花錢抓藥。這是多么精妙的醫術,這藥方更是妙不可言,這位郎中的醫術,不知在《黃帝內經》三種醫術中,應該劃分為哪種醫術?!
有這樣一種觀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是不一樣的,自然科學可以一代一代相傳,后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原有科研成果上更進一步,這才有了今天的汽車、飛機、和航天事業。如果不能代代相傳,不能在原有的發明基礎上更進一步,而后人必須從頭開始,我想大概我們現在還是石器時代,也只能刀耕火種。而人對社會的認識(屬社會科學),無論社會發達到何種程度,你只能從頭開始,從呱呱墜地到“十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每個人都必須一步一步走完這個過程,沒任何人可以出生后就達到“不惑”的能力,即便你三十歲了,想達到“不惑”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從牙牙學語開始,一步一步融入這個社會,一步一步認識這個社會,一步一步感觸人生,到七十歲你才能“駕輕就熟”,你才能感悟到人生真諦,對人生大徹大悟,人類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如果你對這種說法感到疑惑,這只能說明你還年輕。有一位號稱“智囊”的名人在九十歲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七十才開始,六十歲猶在搖籃里”。“智囊”人物都覺得自己在六十歲之前辦的事沒辦明白,或者說辦得太幼稚;可想而知平常百姓辦的事,更是渾渾噩噩,不知所以。
文中說的郎中的故事,我們不知道這位郎中多大歲數,這位郎中不但精通醫術,而且精通心理學,深明人生哲理。人們生病雖說是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學問,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方面的疾病,高明的醫生不但要深通病理學,還要精通心理學,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醫生。這位老郎中對人生也是大徹大悟,這才能對男人得出“月經不調”這樣流傳千古的診斷。這即是診斷也是藥方,這樣的診斷和藥方也不是從師父那傳來的,這必須是自己長期從醫經驗的積累,對人生長期研究的結果,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水平。
讓人生對事務的處理不因小失大,有先見之明談何容易!這種能力是大量實踐中得來,有時是從很多失敗中才能吸取教訓,一般來說失敗次數越多,經驗也就越豐富,這就是我們
俗稱的交“學費”,那種“吃一輩子豆子記不住“豆腥氣”的終究是少數。軍隊要想有戰斗力,除平常的訓練外,軍事演習是必不可少的,當然,真實的戰爭是更好的鍛煉,但那時要付的“學費”就是血的代價了。
《黃帝內經》、《孫子兵法》,距今都兩千五百多年了,這些著作都達到一個時代高峰,至今也沒聽說有那部相關著作能超越它們。這些著作充滿了辯證關系,有無窮的魅力,這就是生命力!
近段時間以來養老問題成為了熱點話題之一,《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出臺、延遲退休問題、以房養老問題、退休金缺口問題等等,甚囂塵上,這些問題關系到每一個普通老百姓晚年生活的質量,或者說,關系到我們每個人晚年生活幸福與否。
《十倍薪與百倍薪的快意人生》這本書里最觸動人心的就是如何保障退休生活的問題,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在退休之后,只能拿到原來工資的一半,甚至更少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這個問題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想的,更不會將這個問題和財富聯系起來。我們追求財富并為此而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當然也包括退休后的生活,但是在當前房價高啟、通貨膨脹、工作又不好找的情況下,我們還真沒那個“工夫”去想退休之后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不現在就為退休之后的生活打算,那你的退休生活就堪憂了!想想吧,就算60歲退休,活到75歲,這15年里每個月拿到的退休金只有現在工資的一半,甚至更少,而且那時候身體也不像年輕時那么健康了,這個病那個病的找上門來,還都是慢性病,微薄的退休金都給醫院送去了。要是子女也都在為生活而疲于奔命指望不上,那日子可真就不好過了。
這不過是《十倍薪與百倍薪的快意人生》里為數眾多的、你不得不創造財富的理由之一。當然,其他那些理由也都是你能夠想象得到的。而除此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在消耗著財富,某些不起眼的日常習慣竟也能影響巨大。把這些因素統統放在一起綜合分析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對財富的認識是多么的貧乏。
這本書與其他理財書不一樣之處在于,它不是教你怎么發財致富,而是要提高你對財富的認識水平,用積極進取的心態和策略,自己把握人生,通過長期的個人努力,達到身心富裕。即使你不以大富大貴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至少也要為自己退休以后能有個還算體面的生活打算。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再煩心的近憂也不如凄涼的晚年更令人膽戰心驚了。
問題是:該怎樣掙更多的錢?通過什么途徑掙錢?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開源節流之外,作者提出了一些具體的養成積累財富習慣的方法,這是本書的一大特點。這些方法也比較簡單,比如記賬,將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和花費進行記錄,并且進行分析,從而逐漸減少消費的盲目性,改掉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比如,每周一包香煙,一包香煙8元,抽煙30年就是:8元×52×30= 12480元。再比如,每個月的手機套餐,按30元計算,20年就是:30元×12×20= 7200元。任何一個小小的嗜好所消費的數量在20~30年的時間里都可以疊加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多與好朋友、好同學聚聚,談天說地,把茶言歡,取長補短,好不暢快。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平時忙于學習,難得孝敬父母,假期回家多陪陪家人,多做做家務。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飄著墨香的新書也好,還是編排精美的電子書也好,認真看幾本勵志書,給自己充充電,提提氣,加加油。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參加社會實踐,要么打工掙錢,要么積累經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假期好好思考,多多謀劃,想想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身體虛弱,它將永遠不能培養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堅持體育運動,激發體能,陶冶情操。
愛,什么是愛?猜也猜不透嗎?想也想不明白嗎?在同胞最困難處境中并向我們招手的時候,我們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不求回報這就是愛。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家人朋友便主動去幫助你支持你的時候。這就是愛。當在街頭遇見一些流浪者在寒冷的天氣中度夜有好心人會去幫助他給他食物等等這也是一種愛。然而當自己的愛人在謀些事上受到深痛的打擊,你會第一時間站到她(他)身邊關心她呵護她。這也是愛。說起愛大家都知道愛就是給家人朋友等一切生命的東西。給他們一顆真誠的心,去關心他愛護他保護他。這就是愛。
但有些人且感覺不到愛的來源愛的含意。往往有人在處事中會偏離了角度,把愛當做恨把明當做暗把屬于別人的東西設法到自己的口帶等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話說不錯,但就有些人把事物看的太遠或看的太近最終就找不到自己的平衡心,犯下不該犯得錯,但愛可以打動人心愛可以戰勝那顆不平衡的心,戰勝我們意想不到的恐懼,為有愛可以改變自己的另一面。
就讓愛來充滿世界,讓愛心連心就讓愛來化解我們仇恨化解我們一切不開心的事這樣大家才會開心快樂。愛就是我們的《系環鎖》鎖住我們沒個人的心。
江西袁渡中學初三 羅嗣沖
當那晚老師念這個題目時,我們立馬就對老師說應該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老師卻說不是的。我們疑惑了,原來這是臺灣一所叫“忠信高等工商學院”的校長?高震東老師說的。他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高震東老師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等于大家無責。而“我的責任”就是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推出去。這樣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呢?的確,如果一個國家的所有人民都互相推脫責任,那這個國家的結果是怎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立刻贊同了這句話。
高震東老師說:“作為一個干部,作為一個人,都要想后果,后國看得越遠的人,越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的人,不是一個好干部,不是一個有用的人。”是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人眼光放長遠一點是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眼光長遠的人。現在無論在哪兒,都經常可以看到把水龍頭開了后不管的人,用了紙巾不放垃圾箱的人,用了電池不放入指定回收箱的人,不僅只有這幾點行為,還有很多。這些人就是典型只想眼前的人,而不顧后果是怎樣。他們沒有想過清潔工們的勞累,沒有想過會帶給國家多大的損失。如果每個人都節約一點,這些浪費掉的就變成一大筆財富,這些財富會使一個國家更強盛、繁榮。所以每個人都有義務來承擔這個責任,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
高震東老師講兩個紙屑的故事,尤其是第二個故事令我汗顏。那是今年亞運會在日本廣島舉行完后,6萬人的廣場無一人亂丟紙屑,全世界報紙都相繼說著這是多么可怕而可敬的日本人啊!再看看我們,十月一日在天安門廣場人們散去后滿地紙屑。對比一下,日本是一個多么團結的民族啊,為了國家日后不被人看不起而共同來維互國家的利益。他們就是考慮到國家的未來。我們呢?所有人也很“同心協力”,一起丟垃圾。這是多么可恥的行為啊!我們這樣就會讓外國人小瞧我們,認為我們連最基本的道德都不遵守,將來還會做出什么大事。我們有何顏面。所以,高震東老師說:“撿起腳下的紙屑,這就是愛國的開始!”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的一股責任感由然而生。我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忠黨愛國,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以我當房奴的經歷看,當房奴至少有這樣幾種好處。
好處一,不必擔心丈夫出軌,也不必擔心妻子紅杏出墻。中國自古就有“有難能同當,有福卻不能同享”這句至理名言。再者,“飽暖思欲”從另一角度揭示了為什么中年人容易發生婚外情。還不是因為生活無憂了,口袋里有多余的閑錢了?
一旦當上房奴,欠下巨款,按揭幾十年,月供之后日子緊巴巴的,哪還有心情和金錢去想、去做那種事情?
好處二,生活有目標、有壓力、生活因此更充實。君不見,時下有許多人成天喟嘆:“哎呀!生活無聊透頂!”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這些人沒有信仰、沒有生活目標、沒有生存壓力。
假如把一套房子的幾十萬元債務壓在他身上,讓他月月還債,日日想債,激發出全身的斗志去努力賺錢。你說,這不正是好事一件嗎?
好處三,可以戒掉許多不良習慣。許多煙民、酒鬼、賭徒不是感慨煙難戒、酒難戒、少一天不搓麻將手癢癢嗎?現在,逼你戒掉惡習的大好時機來了。
只要你加入房奴一族,包你將惡習統統戒掉。不戒不行啊,月月要扣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能省下一元是一元。月月“出血”月月痛,難道你還能不老老實實、節節儉儉、精打細算過日子嗎?
好處四,可以增強鍛煉身體、爭取延年益壽的意識。假如中年買房,按揭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還完房款之后已經年近古稀。生活中有不少人剛一退休,還沒來得及多享受幾年退休金就撒手歸西了,多不值得啊!
因此,房奴們通常都會這樣想:我花了畢生心血買一套房子容易嗎?不容易!不容易咋的?我得加強鍛煉身體,爭取多享受幾年自己買來的房子,能多一年是一年!這樣想著,自覺鍛煉身體的意識不是大大提高了嗎?
好處五,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使國家經濟盡早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可以盡到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想一想,如果國家每月發給你幾千元工資,你捂著、拽著、不舍得花,都存進銀行里了,何談拉動內需?
只要大家都樂于當房奴、勇于當房奴,那么至少可以帶動鋼材、水泥、裝修材料、飲食等幾十個產業鏈的發展,從而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利己利國,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
好處六,貼上窮人標簽,省掉別人上門借錢的煩惱。手里有點閑錢,你不花,親戚朋友三姑六婆就打你主意。這個說,借點來做生意,那個說,借點給孩子上大學……你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總之是左右為難、挺傷感情的一件事情。有些還是有借無還的。
當房奴好了,別人知道你沒油水可以榨了,自然不會再登門煩擾,從此生活清凈如佛家坐禪,何樂而不為呢?
只有凄清的月光灑到我的肩背上,頓時覺得后背直涼,我也不惱,因為這夜幕下唯有我,我何必干出那事呢?我只想見見方,和他會會。
踏著布滿霉苔的石磚,我隱隱地見到了他家,可細瞧,發現門關著,看到方家窗邊的那一縷晃暈,我立刻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在做功課,那燈下的忙碌的剪影,就看得出他的仔細了。除此之外,我也不知到其他事,其他事,便在這道門后遮掩了。正準備背身走,突又聞見水聲,是從方屋子里發出來的。我不想理會,就繼續埋頭走。遠處,傳來一聲狗吠,接著,狗跑了過來,用毒眼瞪了我一下,我嚇得渾身掣動。隨后,直從頭冷到腳跟。
身子,仿佛麻了一般。
“醒”過來,睹月色已盡,我失去了這些時間。
是那方家?……
全是發昏。我安慰自己,我有怯怯地望了后面,正巧,方娘老子出來端雪,一桶一桶的雪。我清楚的,我害怕的。我逃也似地離開他們視線,卻還是感到一陣一陣的麻痹涌上來。
奔到家,心平和了些。
但,客廳的吊燈,仿佛現成了那個眼神。我戰栗地發抖。又似過了一會兒,我才緩過神來,我矗立在那,身體每處地方都僵了。望見,外面天已經亮了。
我見餐桌上有張紙。
泛著土黃的羊皮紙(眼皮子??)看是有些年頭了,我動著僵直的身體,一步一步挪到那出地方,這才看清楚,上面寫著:早上吃些麻糕。
霎時,身體又仿佛被冰凝住了一般。居然,和被他家的東西看到后的反應一樣,我看是逃不過他家了。那紙上還寫著“麻”糕,還用羊皮紙(眼皮子)寫,這不分明要毒死我嗎?
我無助地望著地板。耳畔,是一陣狗吠,狗的黑影,如鬼一般,襲到樓下,然后終日不停地叫。我怕他,怕他家,而且,我怕得有理。
我苦笑,居然放狗來擋我家的道。
“我家幾十平方,我家是個小家,方家放了條狗,把他趕走趕走,快點走吧走吧,我不想看見你,因為我很怕它,怕方家的老娘,我怕被她毒死,快點防吧防吧。”我一邊打著寒顫一邊唱著。
我常用這套來諷刺人,如今,我卻唱地顫顫巍巍,看來,我真的太畏懼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錯的,像我現在的寫照。
遠遠的,我看到方。好久都沒見到他出來了。他眼睛蒙著,似乎馬上就要睜眼惡狠狠地看我兩眼,四望無行跡,他只是平靜地在那,一動不動。他仿佛也麻痹了。
我靜心有看了他兩眼,他身體還在小幅地顫著。確實,他也麻著,和我一樣。我看來是冤枉他了,一種愧疚浮上心頭。
藥能治病,讀書也能治病。這個病,就是愚。日間,雖在三尺講臺高談闊論,然仍有不足,于是萬籟俱寂,或坐沙發,或倚床頭,橘黃色的燈下,翻動書頁,讀先哲書,如高人指點迷津,自有一番曲徑通幽的感悟。與書交談,方細細領悟“人乃一生,草木一秋;人乃讀書,周而復始”的真諦。
讀書藥也,一醫“浮躁”。商品經濟社會誘惑多多,能靜下心來,慢慢品書,卻是境界。如品三國,猶如一杯綠茶,隨裊裊熱煙,一幅“亂世英雄起四方,文韜武略伴成長”的畫卷在心中慢慢展開。二醫“功利”。讀書,不帶功利,興之所至,隨意翻翻,不滿意可再換一本,講究的是超然物外的休閑,自然有一種寵辱不驚,清風拂心之感。三醫“短視”。古人亦有“頭發長見識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箴言,而這個“短視”,往往是肚里沒貨始然。于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伊”啊,就是書。就是醫治百病的良藥也。讀書能使人茅塞頓開,視野擴大,豐富人的頭腦寶庫。久而久之,與人談鋒甚銳,實乃多少良藥所不及也。
讀書有三境:即環境、心境、禪境。讀書人尚雅,特看重讀書環境,照古人云:讀書宜樓,讀書宜上云中小徑,還得有泉有竹有酒有美人。此種讀書法,浪漫是浪漫,可非我輩讀書人所能奢求。吾等稱不上古人所指的雅讀書人,但也追求讀書環境,我曾試驗過,如果讀書環境過于噪雜,是絕對看不進書的,而讀書環境過于清靜,也會感到寂寥而郁郁寡歡,看不了幾頁就要合書。
關于讀書的心境,通常與讀者的年齡、閱歷、志趣、情操、氣質密切有關,讀書人心境可謂新穎獨特而繁多,如古人云“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你看這“窺”“望”“玩”三字足以顯示讀書皆因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啊!
關于禪境。此境界非悟性高根器大的讀書者不能入其內。有了優秀的讀者而若無優秀的書,同樣也不能到達,只有優秀的讀者讀優秀的書才能漸入禪境。何為悟性高根器大的讀者呢?讀書前他心有靈犀獨具慧眼,讀書時他心不外馳物我超然,讀書后他通脫達觀舉一反三。
在這個小池塘里有兩條魚,一條魚叫西瓜,另一條魚叫檸檬。他們的性格截然不同:西瓜十分滿足當下悠閑自在的生活;檸檬則不同,它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它渴望自由,向往五彩斑斕的世界,想自己去獨闖一片天地,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用自己的力量來養活自己。
第二天,老漁民照樣來喂食,天色有些異常,陰云密布,鯉魚們也有些不安分。果然,沒過多久,電閃雷鳴,滂沱大雨,傾盆而下,山洪爆發了。檸檬激動極了,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它可以順勢游到大河里去。它興高采烈的對西瓜說:
“我要準備走了,要到大河里去,在那里我是自由的,不用待在這小小的池塘里,你走嗎?現在機遇來了!”
“不,我要留下來,這里這么好,有陽光,有美景,而且,不愁吃,不愁喝,我沒有理由離開這個‘天堂’。”
西瓜回答說。
檸檬說:“等到了大河,那里有更美的景色,更燦爛的陽光,那里還有你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你在這里只能做井底之蛙,而且,你別看那些人類現在養著你,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等到了時候他們會吃掉你的!只是現在時機未到。”
西瓜似乎有些動搖,想要跟檸檬去大河,但一想到在外覓食的艱險和困苦,這個想法只是在它的腦子里閃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了。
它說:“不可能!不可能!反正我在這里過得很好,我是不會個跟你走的!”檸檬見實在勸不動了,便縱身躍入湍急的流水,向大河游去。
山洪過后,西瓜想:它可真傻,河水里有什么好的,不光是整天餓肚子,還有生命危險,哎呀,一想就打哆嗦,還說什么,人類要吃掉我,真是莫名奇妙……它正想著,魚池上投來一個黑影,那是老漁夫的影子,當他看到魚池里還有這么肥胖的一條魚,高興地不得了,他用漁網將最肥的西瓜撈起來,西瓜嚇了一大跳,不斷的擺動身體,眼睛睜得很大,大口吸著空氣。老漁民毫不理會,提著魚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