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消防演習計劃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4 15:20:0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消防演習計劃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消防演習計劃

第1篇

幼兒園消防演習計劃

為了讓廣大師生更深入地了解消防逃生常識,使每一個師生都切實樹立起消防意識,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做到在發生火警火災是有序、迅速地按照消防逃生路線、方法安全疏散,在規定的最短時間內到達集合地,確保生命安全,特制訂如下消防逃生演練方案:

一、演練時間:

二、地

點:

三、參加人員:全體師生

四、消防逃生演練領導小組及工作組成員分工:

(一)總指揮:___(園長,負責發出消防警報聲信號)

員:___(副園長,負責方案制定、消防警報聲錄制和用喊話器向教學樓內三樓、一樓發出信號、照相)

___安全員,負責用口哨向教學樓二樓內發出信號)

基本職責:負責指揮協調,組織有關人員按預案對現場進行果斷處置,并做演練準備.

(二)疏散引導組:

長:張__(副園長)、羅___(園長助理)

員:各班保教人員

基本職責:在現場指揮組指揮下,依據預案措施及疏散路線、順序,有秩序地疏散師生,疏散完畢后有秩序撤離.

(三)教學樓疏散通道人員安排:

六、安全場地安排:

各班按照每周升國旗隊列安排組織幼兒到位.

七、演練程序:

1、9:00~9:20演練準備:各班教師清點幼兒園人數,對幼兒進行火災逃生方法、安全教育,要求幼兒使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行走并手扶樓梯或墻壁前進,不能相互推擠,以防止混亂而造成意外事故.

2、9:25左右演練開始:當聽到消防警報聲和口哨聲時,副班老師第一時間趕到本班教室,與當班保教人員一起指揮幼兒緊急、有序地向操場安全區域撤離;行政后勤人員按照分工迅速到達指定地點疏散幼兒,阻止幼兒逆向跑、竄、推撞、擠壓等情況發生,若發現有人倒下,要立即扶起,防止踩踏事故發生.

3、各班到達安全地點后,教師清點幼兒人數,將本班逃生情況報告總指揮.

4、演練活動結束:

總指揮程園長對本次演練進行小結.各班按照升旗后撤離順序離開操場.

幼兒園消防演習計劃范文二:

一、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和幼兒對突發事故的靈活應變能力,使幼兒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從小培養消防意識;掌握更多的自救、逃生、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對全園師生及教職工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的學習,并舉行幼兒園消防疏散演習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火災等突發事.

二、時間、地點、參加人員

1、時間:20__年10月22日上午9點30分.

2、地點:幼兒園操場內.

3、參加人員:全體教職員工及幼兒.

三、演練道具

滅火器等,濕毛巾或口罩,每人一份.

四、現場人員分工

現場總指揮:高艷波副園長

現場副總指揮:劉宇航主任

現場總協調:劉丹主任

疏散人員:全體教職工及幼兒

救護人員:劉龍慧

趙志偉

李鐵輝

李中波

隋艷坤

李淑梅

杜士茹

協助指揮人員:各班老師

五、演練的具體操作程序

1、幼兒在教室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在聽到警報時,不要慌張,要鎮靜,保持清醒的頭腦,然后按照擬定的路線進行迅速撤離.

2、報警組劉丹主任撥打119報警;由劉宇航主任迅速向上級領導報告失火情況;趙志偉、劉冬梅老師打開幼兒園前、后門的消防通道,并負責門口安全保衛;高艷波副園長在樓梯口負責幼兒下樓時安全.

3、副指揮劉宇航主任通過廣播指揮師生向樓外疏散:

“大家不要慌,馬上有秩序地撤離”

“消防人員用滅火器和水開始滅火”等.

疏散順序:教師領隊,幼兒排兩列隊伍,分班依次快速、安全下樓,不能搶先下樓,以免發生擁擠踐踏事故.

擬定路線:疏散路線:教師領隊,幼兒排二列隊伍下樓道,分班按下列路線疏散:第一組大一班、大二班、從東邊樓梯下;與小一班走南門到操場.第二組中二班、中一班從西邊樓梯下,與小二班走北門到戶外.兩個樓梯的疏散情況采取應急措施,選擇最暢通的樓道疏散幼兒.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樓,不能搶先下樓,以免發生擁擠踩踏事故,操場以兩列列隊伍,按做操集合順序.

注意:具體疏散還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聽從疏散指揮教師的指揮.疏散通道必須保證時刻暢通.

4、為模擬活動的真實性,參加演習的幼兒在有煙的環境里,盡量閉嘴,減少說話,盡可能地用濕毛巾、口罩等捂口鼻,彎腰、低頭從樓道撤離.

5、在撤離過程中,注意根據教師指示,按照撤離路線迅速逃出樓外.

6、從樓內撤離出的幼兒以班級為單位,有組織的在操場集合.在活動結束前,從樓內撤出的幼兒不能隨意再次進入樓內,不要在操場隨意走動.

7、教師安排:各班保教人員帶領本班幼兒撤離;各位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幼兒情況,避免樓梯、過道擁堵造成危險.

在操場集中后,各班班主任清點本班幼兒人數,并向高艷波副園長報告、確定無人員“受傷”后,宣布疏散演習成功.

幼兒園消防演習計劃范文三:

一、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和幼兒對突發事故的靈活應變能力,使幼兒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從小培養消防意識;掌握更多的自救、逃生、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結合“消防日”活動,對全園師生及教職工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的學習;并舉行幼兒園消防疏散演習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火災等突發事件.

二、時間、地點、參加人員

時間:年月日點.

地點:幼兒園

參加人員:全體教職工及幼兒.

三、演練道具

木屑少許、鐵簸箕5個、打火機或火柴若干、濕毛巾人手一塊、滅火器等.

四、現場人員分工

現場總指揮:

現場副指揮:

報警人員:

道具準備:各班保育員

救護人員:

疏散人員:各班教師及保育員

五、演練的具體操作程序

(1)幼兒在教室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在聽到警報時,不要慌張,要鎮靜,保持清醒的關腦,然后按照擬定的路線進行迅速撤離.

(2)報警組___撥打“119”報警,由___回迅速向上級領導報告失火情況,___打開幼兒園前門的消防通道,到路口迎接救護車,___在左樓樓梯口負責幼兒下樓時安全,___在右樓樓梯口負責幼兒下樓時安全.

(3)___通過廣播指揮師生向樓外疏散“大家不要慌,馬上有秩序地撤離”,“疏散組人員用滅火器和水開始滅火”.

疏散順序:

教師領隊,幼兒排二列隊伍,分班依次快速、安全下樓,不能搶先下樓,以免發生擁擠踐踏事故.

擬定路線:

大班、中班、小二班走左樓梯,寶寶班、小一班走右樓梯.

(4)為模擬活動的真實性,參加演習的幼兒在有煙的環境里,盡量閉嘴,減少說話,盡可能地用濕毛巾、口罩等捂口鼻,彎腰、低頭從樓道撤離.

(5)在撤離過程中,注意根據教師指示,按照撤離路線迅速逃出樓外.

(6)從樓內撤離出的幼兒以班級為單位,有組織的在水泥場地集合.在活動結束前,從樓內撤離出的幼兒不能隨意再次進入樓內.

(7)教師安排:各班老師帶本班幼兒撤離;

各位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幼兒情況,避免樓梯、過道擁堵造成危險.

水泥場地集中后各班班主任清點本班幼兒人數,向總指揮確定無人員“傷亡”后,宣布演習成功.

幼兒園消防演習計劃范文四:

一、活動目的

為了貫徹落實各級安全工作會議及文件精神,抓好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讓全園師生在教學大樓突發火警火災的情況下,能安全、迅速、有序地撤離教學大樓,確保全園師生的生命安全,將損失減小到最底程度的目的.通過消防安全演練,讓全園師生熟悉消防逃生路線,學到有關的安全防護知識,做到有事不慌、積極應對,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二、活動時間:20__年9月16日上午

三、活動安排

(一)師生逃生線路安排:

1號教學樓: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中四班從中間樓梯下,在橡膠操場集中.

2號教學樓:大五班、大一班從左邊樓梯下;大三班、大四班從右邊樓梯下,在橡膠操場集中.

一樓各班:直接出教室在橡膠操場集中.

各班到達橡膠操場時,由班上老師組織本班幼兒按組織升旗時的位置站好.

第2篇

[關鍵詞]高校機房;信息化管理;實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20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02-0164-01

計算機機房作為學生進行上機實驗、課程相關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重要場所,加強對機房的信息化管理越來越重要。為了確保高校機房信息化的高效管理和更好地推進教學實驗的改革,高校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和最大限度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1 強化機房計算機的系統維護

高校機房內部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借助校園網絡對每一個機房的軟件環境進行統一部署,然后在每學期結束時,再根據下學期的教學情況對軟件進行升級和優化。

對機房計算機的統一管理和控制,需要提高機房日常管理與維護的水平。同時,由于某些教學軟件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環境的要求較高。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應該從全方面考慮問題,采用定時還原方式,以此強化機房計算機的系統維護。定時還原方式主要是指在每天第一次開機時計算機都能夠自動還原,這樣可以確保計算機系統的潔凈;若在用機中發現問題,也可以使用手動還原;當計算機軟件遭受損壞或者系統出現癱瘓問題,手動使用還原命令無法還原時,則需要對硬盤進行重新克隆。

2 引入智能機房集成管理系統

引入智能機房集成管理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在統一的監控和管理平臺上,對機房的設備進行監控和管理。在高校機房建設和管理中通過引入智能機房集成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加強對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高效應用,完善高校機房的信息化管理,還可以通過統一的監控和管理平臺,將每一個機房的各種設備子系統進行集中,然后可以使用簡單的圖形用戶界面,對機房中的每臺電腦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并從中獲取需要的信息,實現高效的全局事件管理。

3 構建完善的機房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管理

3.1 制定科學的機房管理制度

優化高校機房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持;還需要科學、合理的機房管理制度作保障。學生作為機房的主要構成要素,對機房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完善機房管理制度,應首先制定學生上機規則,保證每一位學生在機房的整個過程都能嚴格按照規則去操作和活動,以免對機房內相關設備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其次,在機房正式開放之前,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周密的、詳細的制度和計劃,并要求機房管理人員和值班教師嚴格按照機房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執行,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合理地使用機房設備。

3.2 加強對機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

專業教師和機房管理人員作為機房管理的主要參與人員,為了保證高校機房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實施,應該首先加強對其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教育,尤其是加強其責任意識的教育。高校機房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因此,在強化機房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教育的同時,還應加強其業務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設備故障排除及維修的培訓。管理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和完善,便可以在設備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維修,也可以預防設備出現故障。此外,高等院校也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某一層面上提高機房管理人員的地位,尤其是在崗位津貼、工資待遇、級別晉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加以重視和提升,通過對機房管理人員的重視,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4 完善學生上機過程和實驗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4.1 對學生上機過程的信息化管理與控制

對學生上機練習和操作的時候,應該實行全面的預約機制。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將預約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分別是學期前預約和臨時預約。其中,學期前預約主要是在學期前進行,這種預約方式主要是根據教務處下學期課程計劃和機房設備的硬件條件進行的課程上機預約,通過學期前的預約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減輕管理員的安裝操作系統和調試軟件的工作量。

學生在預約時間上機和進入系統時,可以輸入自己的學號和校驗碼,計算機系統會自動對學生的上機情況進行記錄。不在預約時間上機和進入系統的學生,則需要在機房的管理計算機上進行刷卡登記,這樣便可以轉為臨時預約,學生便可以進入機房開機輸入學號,進入系統。通過預約機制完善對學生上機的管理,用戶可以在實名制認證的情況下進入系統,避免非法用戶占用機房資源,同時也可以建立學生和計算機一一對應的關系,如果計算機出現故障,便可對本人進行責任追究,從而增強學生上機的責任意識。

4.2 實驗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計算機課程中教師對學生布置的作業,都是通過局域網使用電子表格的形式布置給學生的,學生完成作業之后通過局域網或使用移動存儲設備將作業上傳或復制給老師,這一過程可能導致病毒在局域網范圍內的傳播。因此,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發生,可以利用ASP腳本程序和Serv-U軟件構建一個FTP服務器,用做實驗室作業管理平臺。這樣老師便可以在FTP平臺上布置作業,學生也可以在FTP平臺下載和上傳作業。使用時每一位學生通過公有帳號和口令登陸平臺,在上傳文件上標記自己的班級和姓名,教師擁有自己的帳號和口令,登錄之后可以查詢班級所有學生的目錄,方便教師查閱和批改學生的實驗作業。

5 結 語

計算機機房作為學生上機和實驗的重要場所和實訓基地,利用信息化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不僅可以提升高校機房的整體管理水平,也能夠為學生構造良好的上機和實驗環境。因此,加強高校機房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高校機房管理的必經之路和發展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篇

一、化學課的聽課方法

聽課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形式,聽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化學課堂的聽課屬于聆聽,聽課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成效。一般來講,“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這三個環節對聽課效率有直接影響。

(一)課前預習

化學學科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繁”。這個“繁”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各塊知識間銜接緊密,看似并列,實為遞進關系,知識的上下位之間關系明確。通過預習,可以彌補基礎知識的漏洞,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增強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二是演示實驗多。在初中的化學課本中,實驗內容、實驗步驟都是用小體字書寫,每個實驗平均有4~5行字,若不經過事先預習,往往對實驗現象“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那么本來想要通過實驗達到的“再現、揭示、發現、證明和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就大打折扣。

(二)認真聽講

一節課只有45分鐘,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用,學生要充分調動起聽課的積極性,全神貫注地聽教師講課。具體地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緊跟教師的思路

不少學生上課時不是埋頭自思,就是忙著做筆記,思路不能與教師保持一致。這是一種不好的聽課方法。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教師保持一致,聽教師是如何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聽教師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題的;聽教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解釋。

2.善始善終,聽好小結

臨近下課,經歷了緊張一節課的大腦往往感到疲憊倦怠,往往難以對小結部分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結尾的話雖然不多,卻常常是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復習的提示,是點睛之筆。能否聽好小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在本節課中的收獲。所以,每個學生都要努力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為一節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做好筆記

做好課堂筆記不僅適合于文科,同樣適合于化學這門學科。學生都知道,化學的知識點較多,即使再聰明仔細的學生,一堂課下來,也只能回憶課堂內容的大概結構,大部分細節內容特別是資料性較強的很快就會被遺忘。為了充分消化吸收和理解,做適當筆記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提高效率從認真聽課開始,以上三個環節是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聽課習慣。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聽課習慣,從而取得優異的化學成績。

二、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是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對學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預習實驗內容

做化學實驗,首先要養成預習的習慣。應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點、安全注意事項。另外,還要了解常用儀器的構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大型儀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

(二)認真觀察實驗

化學實驗都是通過現象反映其本質的,只有通過正確地觀察,才能來驗證和探索有關問題。觀察一般應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具體步驟是:①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②反應條件;③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象;④反應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

(三)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是進行化學實驗的基本功,是實驗成功的保證。某學生使用游碼托盤天平稱食鹽時,錯誤地把食鹽放在右托盤里,把砝碼放在左托盤里,稱得食鹽的質量為15.5g,如果按正確的方法,食鹽的質量應為14.5g。由此可見,正確的操作程序是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的前提。此外,由于化學實驗中有易燃、 易爆、腐蝕、中毒的潛在危險,所以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懂得所用藥品的性質,避免產生實驗事故。

(四)寫好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實驗的總結,一般包括實驗目的、儀器藥品、操作步驟、觀察現象、解釋現象或結論。通過寫實驗報告,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并且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做到的,另外,學生還應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如愛護儀器、節約水、電、氣及實驗易耗品,保持實驗室環境整潔等。

三、化學記憶方法探究

化學是一門文科性質很濃的理科,要求理解記憶的東西很多。例如,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化學實驗現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化學基本規律等。因而尋找一種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化學學得好的學生將記憶的一般規律與化學特點相結合,總結歸納了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簡化記憶

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多而復雜,學生在記憶時容易混淆,或者記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幾個關鍵的字或詞組成一句話,或分幾個要點,或列表來簡化記憶。

如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可記作“查”;②“裝藥品”可記作“裝”;③“將裝藥品的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可記作“定”;④“收集氣體”可記作“收”;⑤“檢驗氣體是否集滿”可記作“滿”。整個實驗操作步驟就可簡單地概括為“查、裝、定、收、滿”。這樣記憶,簡單明了,并且對以后學習其他氣體制取方法也有幫助。

(二)規律記憶

化學知識多而散,學生在記憶時,應該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其規律,這樣既便于理解,又容易記憶。例如,對物質的物理性質,主要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熔沸點、密度等方面記憶,如果是金屬還要考慮其延展性、傳導性。通過這種方法,就能很容易記住各種物質的物理性質。

(三)理解記憶

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很多,對這些基本概念,有些學生常常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習,以為背下來就是學會了,這是學習化學概念的一大弊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俗話說:“若要記得,必先懂得。”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了的知識,才能記得牢固,才能靈活運用。

(四)對比記憶

對比是識記、掌握及應用知識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只有比較才有鑒別,才能區分。對于易混淆的化學概念、理論、定義等,要進行科學比較,尋找出它們的共性與個性,區別與聯系,抓住其內在屬性。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離子,混合物與化合物,點燃與燃燒,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氧化物與含氧化合物,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鑒別和鑒定,分離和提純,沉淀和結晶,鹽酸和氯化氫,電離和電解,酸的揮發性和不穩定性,酸根和酸酐等等,都可以用對比的方法,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和聯系,加深理解和增強記憶。

第4篇

關鍵詞:學校發展規劃;學校共同體;學校管理

學校發展規劃(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通常稱SDP),是近年來國外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新熱點,是學校為應對教育變革和教育發展的雙重挑戰,通過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努力,系統地診斷學校原有的工作基礎,確立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發展目標,分析學校優先發展項目并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學校發展規劃通過強化校本管理的機制,提高社區參與的程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能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教育質量、更好地滿足社會多方面需求的目的。

一、西方中小學學校發展規劃的背景概述

1.西方中小學學校發展規劃的產生

學校發展規劃率先在英美等西方國家興起,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20世紀50-70年代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西方教育空前繁榮的年代。但進入70年代后就出現了許多問題,特別是1973年西方國家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波及教育領域,使教育領域產生了嚴重的“教育危機”,到了80年代,這種危機有增無減。當時的“教育危機”主要表現在:畢業生就業困難、教育質量下降、教育經費增長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等。從學校教育本身的發展情況看,70年代早期,西方國家不再沉迷于把教育作為緩和社會弊端的萬能藥,人們的教育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是校外人員,如家長等,對教育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學校教師對新教學很不適應,再加上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導致當時學校教學效率十分低下。1972年,世界比較教育學會在日內瓦召開大會,大會以“中學效率的高低”為主題,開始關注中學的教育質量和管理效率問題。1976年5月,英國出版所謂的《貝內特報告》,對教育的批判達到頂點。

在此背景下,學校發展規劃應運而生。1977年,英國率先開始“學校效能”研究。該研究以教師為對象,后發展到以學校的自我評估為研究重點,最后轉向研究學校效能技術層面的比較分析,諸如學校大小、不同學校或校內各部門之間的效能比較分析等.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學校管理、提高學校的效能,1980年,英國的學校改革顯現出“自下而上”的趨向,并將教育改革定位在學校層面上,“學校發展計劃”、“學校文化”等項目開始被納入到學校改革之中。1988年英國頒布了《教育改革法》,進一步推進學校的教育改革。此后英國地方教育局和一些學校相繼提出“學校改進計劃”,主要是通過“草根研究模式”(Grass-rooted Research)探索學校的管理模式,它迎合了當時的“教育權力下放”(Oecentemtion)的教育改革趨勢,使學校有了更多的自,有力地推動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此后不久,“學校改進計劃”就為英國國家教育標準辦公室(OFSTED)和―其他絕大多數地方教育當局所采納,并逐步推廣到印度等英聯邦國家。

2.西方中小學學校發展規劃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校發展規劃在西方國家獲得了很大的發展。首先,西方國家的教育變革層出不窮,在教育管理地方化趨勢和“自下而上”的學校教育改革熱潮中,學校教師尤其是校長開始意識到變革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通過系統的學校規劃才能找準學校的出路和發展方向,明確學校的教育行為,因此學校教師一致認為對學校的管理、組織、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次,由于連續不斷的改革,各國中小學教育結構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政府或中央很難進行統一管理,就把部分地方教育委員會或教育局長享有的權責,下放給各地方學校,即出現了“教育權力下放”運動,要求學校實現自主管理,體現學校個性和特色,并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第三,學校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新公共管理”的價值觀,強調減少政府對學校的干預,以市場為機制,引進“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在強調效率和產出的同時也注重服務的品質。

1989年,由英國科學和教育部資助的學校發展規劃項目研究成果即哈格利夫•D等寫的《學校發展規劃――給地方教育長官、校長和學校教師的建議》出版。1991年,英國科學和教育部頒布《學校發展規劃實踐指南》,呼吁全國中小學推廣這一方法,以提高學校教育質量。這兩個文本先后出臺,馬上使學校發展規劃在英國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學校管理改革項目。隨后,成為“促進學校管理變革”的一種有效策略,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丹麥、美國等一些國家也開始推廣這一項目,成為國際性項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也積極推進學校發展規劃項目,旨在通過校本管理、社區參與以及提高學校的自治能力,來提高各國中小學尤其是貧困地區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1994―2001年期間,英國教育專家派特•布盧德赫德(Pat Broadhead)和派特•庫克先生(PaT Cuelde)先后三次對505所、124所和765所英語小學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校發展規劃已成為校長日常工作一個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學校發展規劃在全世界引起了關注,越來越多地方教育部門開始嘗試這一項目。1997-1998年,歐洲教育聯合會的領頭項目是中學發展規劃評估。1992年,愛爾蘭官方《綠皮書》中提出“教育是為了不斷變化的世界”,認為規劃應由校長在與全體教師討論、并由董事會同意基礎上進行實施。規劃應該明確表述學校的目標,陳述重要問題和有關政策,包括課程、組織、全體教師的進修和發展,以及與學校外部之間的關系等方面,以學校工作報告的形式表現。1995年,愛爾蘭官方的《白皮書》再次提出,由董事會公布學校規劃中的政策和規劃的實施結果。教育與科學部長米切爾•馬丁(Micher•Martin)寫了《中學學校發展規劃指導》和《中學學校發展規劃簡介》,作為100所學校進行學校發展規劃試驗陸課題的指導大綱。

二、西方中小學學校發展規劃的定義和特征

1.學校發展規劃的界定

根據有關教育文獻資料,可以把學校發展規劃定義為:一所學校根據國家或地區教育發展戰略計劃的要求,通過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系統地分析學校的原有基礎及學校所處的環境,發現學校的優先發展項目,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和教育目標,促使學校挖掘自身的潛在資源,按照自己的價直觀,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最終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學校發展規劃強調,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必須發揮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協同作用,而不能由其中某個方面獨自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立足過去,指向未來,既有對過去的診斷分析,又有對未來的預測和憧憬。它非常強調要把握現在,任何一種規劃都不是“為規則而規劃”,它強調的不僅僅是靜態的規劃結果(Plan),更關注動態的規劃及其實施過程(Planning)。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結果。

學校發展規劃是一種學校管理的手段,建立在學校成功應付各種變化的基礎上,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一種手段。學校發展規劃是一個不斷積累教育經驗、不斷發展的周期性過程。每一輪學校規劃郎以前一輪規劃為基礎,并通過協調學校的各項規劃活動,使之成為有內在結構的整體性規劃。學校發展規劃關注焦點是學生的教育需要和成績,同時也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2.學校發展規劃的特征

學校發展規劃有它自身的特點,總的來說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性。正如其他社會組織一樣,學校由各個部門組成,有負責教學的部門,負責課程開發的部門,負責學生課外和校外活動的部門,負責學校與家長、社區聯系的部門,所有部門共同構成了學校的組織系統。學校發展規劃必須協調和整合各項部門的活動,事先做好各個部門的規劃,最終使其成為有內在結構的系統規劃。

(2)合作性。學校發展規劃在本質上是一個合作的過程,這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長和教師的協同作用。除此之外,這工作還應咨詢學校共同體內其他人員的意見,包括投資方、管理方、后勤工作人員、學生家長、管理委員會和地方教育官員等等。

(3)持續性。學校發展規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要求學校對自身進行系統自評,根據學校辦學目標和社區需要制定、實施、評價和修訂規劃。

(4)遞進性。學校發展規劃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它產生累加和進步的結果。每一個循環都在上一個循環的基礎上產生,每一個循環都是對上一個循環的否定和超越。

(5)發展性。學校發展規劃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目的。它主要是通過成功應對教育的改革和變化,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水平。因此,學校發展規劃的中心應當放在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上,與此同時,也應當關注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發展。 三、西方中小學學校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米切爾•馬丁在《中學學校發展規劃簡介》一書中提到學校發展規劃的根本目的是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教育需要,使學校有效地達到目標和維持最高水平的發展。為了發揮學校發展規劃的作用,需要一系列準則來保證其有效性。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主要概括為學校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兩個方面。

1.學校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

(1)以國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為方針。學校發展規劃是在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背景下,以國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為發展思路和方向,學校改革和長期發展首先要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要符合地方政策,體現地方特色。學校發展規劃提供了一個能使學校全體成員都服從于國民教育體系中明確規定的目標和需要優先解決的國家教育問題,包括學校工作在內的統一結構。

(2)以學校具體情況為基礎。學校發展規劃關系到學校向什么方向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它需要對學校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學校內部的優勢、劣勢、挑戰、機遇以及外部環境提出的威脅等,理清學校發展的思路。學校應立足于現在,首先對學校歷史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然后制定規劃,進行歷史、現在與未來的銜接與傳承。

(3)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教育思想是對教育現象的理性認識,是人們對于教育現象的哲學思考,反映著人們對于教育價值取向以及教育規律的本質認識。學校發展規劃應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學習先進教育思想形成共識的產物,其形成和制定過程,是學校全體成員根據一定的教育觀或教育理念,對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思路以及管理方法等進行梳理和澄清的過程。

2.學校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

西方中小學校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主要有效益性、合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四條。效益性是學校改革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合作性是學校發展規劃的主要特征,前瞻性是學校發展規劃的內在要求,而操作性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有力保證。這些原則并不是單獨起作用,而是彼此聯系,任何學校發展規劃的成功都是各個原則綜合運用的結果。

(1)效益性原則。學校發展規劃的根本目的是在學校生存過程中追求學校生命的高質量和高效益。學校發展規劃可以使學校全體成員有一個清晰的發展前景:學校將如何發展,學校將朝哪里發展,學校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學校正處在什么發展階段,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學校發展規劃使學校全體成員形成共同的目標意識,共同的規則以及對學校愿景的共同看法。學校發展規劃為學校全體成員參與學校各方面的事務提供機會,并為達到學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標而努力,減少不必要的人員、物質和財力資源的浪費,保證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在學校生活各個方面達到最好的效益。

(2)合作性原則。學校發展規劃實質上是一個學校共同體成員就學校未來發展進行合作的過程。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長和全體教師的合作,包括學校共同體成員與董事會商談和討論。規劃由學校共同體所有成員一起討論制定,盡管各個部門規劃的目標存在差異,但是應該與學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標保持一致。這樣,教師對規劃有高度認同感,而校長也較容易推進這種規劃。

(3)前瞻性原則。前瞻性原則是指根據社會發展形勢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去除其中一些過時、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增加新的符合社會發展形勢需要的、符合時代精神的內容。規劃就是建設的藍圖,就是學校未來努力的方向。學校發展規劃以學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標為核心,學校的愿景、使命和目標都指向學校的未來,是學校將要達到或努力要達到的一種理想狀態。學校發展規劃根據學校發展趨勢和一定的教育思想,對學校未來進行合理性的預見。學校發展規劃考慮的都是“明天的學校”,是學校發展的行動綱領。

第5篇

關鍵詞:數字化建設;智能提取;績效考核;PHP;Wamp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7)02-0089-01

1 引言

通過建立信息化建設的網絡智能提取平臺措施,來促使績效考核平臺將我國高校各類技術型人才的績效考核計算方法轉換為智能人工操作,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下被測評人填寫相應的工作信息最終得出其應該得到的分數,最終得出相應的等級。

本文通過基于信息化包裝建設的高校績效考核信息智能提取方案研究的計算方法不斷地進行總結歸納、需求探討,最終決定目標系統的開發應該基于 WAMP平臺,PHP 程序設計語言,后臺采用MySQL數據庫管理系統,以 MVC 模式的架構進行開發與實現[1]。利用軟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方法,通過對學校不同機構部門管理和相關工作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深入需求調研,整合用戶需求與系統需求,將目標系統劃分成員工數據導入及個人信息管理模塊、績效工作填報模塊、績效總分核算模塊、上級部門多級審批模塊、計財處人事處數據導出及統計模塊。然后,了解未來目標群體的使用欲望和使用要求,來明確績效考核平臺的設計理念、計算方法、技術功能等方面的情況,還要對整體系統、系統數據庫以及系統功能等模塊進行詳細設計。最后引用三層構造理論來進行系統設計和運行,并且利用模擬測試模塊來檢測系統的使用效果、可行性、科學性以及長久性等,使得該系統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運行。

2 基于計算機信息化建設中高校績效考核平臺模塊設計概要

本系統核心部分是B/S結構,數據存儲的平臺使用了MYSQL數據庫,運用功能模塊需求分析和設計思想。軟件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核心是三層架構,即本系統采用的MVC設計模式,即模型層(MODEL)、視圖層(VIEW)、業務邏輯層(CONTROLLER)三層設計模式。本系統在傳統三層開發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良和封裝,設計出的開發架構更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和改善系統性能的特性[2]。

2.1 平臺的信息化包裝建設模塊設計

對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本平臺分為以下幾個模塊:系統信息管理模塊、信息化績效工作智能提取填報模塊、信息化績效分導撲慵澳P推榔附峁模塊、智能信息提取多級管理員審批模塊、以及績效工資模塊設計模擬填報模塊。

這些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模塊還需要有其他的一些子模塊進行支撐,尤其是信息化績效工作智能提取填報模塊等,由于績效工作的相關填報內容繁多且互不相同,所以需要對每一項績效工作進行單獨的設計。

2.2 系統管理員設置模塊

系統管理員設置當年的考核名稱以及考核年度,因為在績效填報工作中有些模塊需要調用系統設置的當前年度,所以在設計時系統管理員可以對其進行設置,此外個人信息導入模塊系統管理員可以將個人信息以EXCEL的形式進行導入,導入后通過登錄系統就可以進行個人登錄。

信息化績效工作管理設計模塊即信息系統管理員對已填報績效工作可以進行修改與刪除,包括人臉識別方法、智能信息提取方法,智能指紋遠程監控辦法等。

3 結語

基于信息化包裝建設的高校績效考核信息智能提取方案研究不再那么遙不可及,本平臺設計根據高校需求量體裁衣,應用最新的網絡開發技術進行功能模塊的設計與實現,保證了軟件質量,滿足了即用于現代信息化建設與網絡信息平臺建設下信息方案提取與智能識別研究的需求。本研究設計的績效考核平臺將各類復雜性信息化人才技術成果歸納入信息化績效考核計算方法轉換為智能人工操作,由被測評人填寫相應的工作最終得出其應該得到的分數,最終得出相應的等級,方便財務處人員對其津貼的發放。

現如今信息化包裝建設的高校績效考核信息智能提取方案研究已慢慢開始發展與融入網絡時代的發展中,以往的非智能模式即將被取代,尤其是在非智能信息績效考核工作下的人事工作差異化明顯,所以訂制軟件開發平臺很有必要,這樣才能避免平臺設計時數據標準不統一以及信息孤島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集團總公司 子公司 績效考核 體系 優化方案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識碼:A

企業集團主要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所形成的子公司(母公司)、參股公司、其他機構所構成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集團主體主要為了總公司與分公司。由于集團的規模性、多元性,使其具有工作人員眾多、組織機構復雜、管理鏈長等特點。由于集團旗下的各個公司都具備法人地位,其具有獨立自、經營權,這也造成了企業集團總公司與子公司的一種經濟矛盾現象,在長期發展中勢必會造成公司之間的利益沖突。因此,企業集團必須要對子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管控,讓子公司發展戰略能夠符合企業集團整體的發展需求,實現集團整體的全面發展。

一、企業集團優化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的積極作用

(一)推動企業集團整體發展戰略進程

想要實現集團整體的發展戰略目標,必須要落實到集團旗下的各個公司,通過旗下子公司合理實施進而完成戰略目標、任務。但由于集團旗下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及自主經營權,使得總公司無法直接干預子公司的日常運營模式,難以推動集團整體戰略目標快速實現。但通過將集團戰略進行劃分、分解,落實到每個子公司經營目標中,并通過績效考核環節作為約束,能夠有效轉變子公司經營目標,逐漸朝向集團戰略目標靠攏,最終保障集團整體戰略目標得以實現[1]。

(二)加強集團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

在優化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過程中,例如制定、實施、考核等流程,需要集團總公司加強對子公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充分分析當下績效考核w系的優劣性。在實施、優化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過程中,能夠有效加強集團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僅能夠改善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吻合問題,同時也能夠提高總公司與子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了解程度,進一步優化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目標。

(三)提高集團子公司經營管理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通過優化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在考核過程中,集團總公司能夠通過新式績效考核體系,能夠從宏觀角度分析子公司在經營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節。進而總公司能夠通過子公司經營管理問題,實施針對性的解決對策與向導,進而提高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與效率,保障子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常規企業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所存在的問題

(一)子公司與企業集團經營戰略缺乏關聯性

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實現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子公司日常經營活動要以集團整體戰略作為出發點,同時,績效考核也應該服務于集團整體戰略目標。但在實際企業集團管理中,部分企業集團主要以方便考核、簡化考核指標的績效考核體系與理念,其績效考核內容也以子公司歷史業務數據為主,這種績效考核體系使得子公司與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相脫節,缺乏一定的關聯性。在企業集團管理中,各個子公司由于經營主體不同、經營戰略不同,致使不同子公司在企業集團戰略作用、地位不同,例如有些子公司屬于利潤中心、有些屬于成本中心;有些處于拓展期、有些處于成熟期等。由于集團子公司戰略作用、地位不同,在績效考核標準上也必須做到差異化,如果單純以歷史經營數據作為考核指標,必將造成錯誤導向,使集團整體戰略與子公司戰略相脫節,甚至是相違背。

(二)考核指標過于單一

企業集團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如今績效考核追求的是全面性與整體性。但常規子公司績效考核更加側重于財務指標,盡管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績效考核指標過于單一,不符合現代化企業集團發展需求,無法充分反映出子公司實際經營狀況與內部管理狀況,對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考慮不夠全面。事實上,很多財務指標都具備一定的短期效應,使子公司經營管理過于片面化,只追求短期賬面上的財務指標,甚至出現賬面失真現象。

例如子公司為了完成集團總公司下達的銷售指標,通過商業折扣或者放松商業信用等方法,雖然能夠完成銷售指標,但更多的是降低了商業信用,提高了子公司經營風險。或是子公司為了完成年度指標,違背集團整體的戰略要求,進而損害了集團整體效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在此條件下,如果僅憑財務指標很難讓子公司戰略目標與集團整體戰略目標保持一致,使得集團子公司往往更多看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子公司自身整體的發展戰略。對子公司與集團整體發展都存在著不利影響[2]。

(三)績效考核與子公司經營背景不吻合

在傳統績效考核中,企業集團對不同子公司所下達的考核指標通常比較類似,即微量調整,其考核指標也是以銷售指標、利潤指標為主,其考核結論也是“利高則優、利低為差”。由于集團子公司之間的營業領域有所差異,例如行業差異、市場定位差異、環境差異、地域差異等,使得績效考核與子公司經營背景不吻合,也無法體現出公平性原則。例如集團旗下A、B兩大子公司,A公司屬于手機行業、B公司屬于PC行業,在當代市場環境中,智能手機行業依舊處于朝陽產業,但PC行業相對比較傳統。如果A公司盈利,但盈利標準地域行業平均水平;B公司虧損,但虧損低于同行業虧損水平。那么單一利潤作為考核目標,即是A公司要優于B公司,但從行業角度講,B公司的績效要優于A公司。

三、企業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的優化方案

(一)以集團整體戰略目標作為基礎搭建績效管理體系

集團發展戰略是實現集團長遠目標與集團使命形象化的一種渠道,如果績效考核只側重于短期財務評價,勢必會影響集團整體的發展利益。因此,想要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加強績效考核的有效性,績效考核必須要以集團整體發展作為出發點,提高子公司經營者的整體效益,加強對子公司對集團整體的重視度。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必須要以集團整體戰略目標作為戰略導向,要求子公司能夠實時分析、評估集團整體的發展進程,從而推動集團整體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從宏觀角度分析,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是否符合集團發展要求,主要是分析績效管理是否與集團戰略發展步調保持一致,對子公司是否起到了約束、激勵的作用。

(二)科學、全面的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

由于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產業領域、經營戰略、發展階段存在著一定差異性。因此在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設置上,也要充分考慮子公司發展狀況,針對不同類型產業的子公司設置不同績效考核指標,即差異性與側重型。但以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全面性而言,考核績效指標應包含核心競爭力指標、財務指標、管理指標、外部利益指標四大環節,并且其中又要包含著諸多劃分細節指標。其具體表現在:

財務指標:包括資本運營狀況、財務效益、償債能力、發展能力作為主要劃分指標。雖然當代市場發展要求集團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的全面性,但財務指標已然是保障集團整體經濟效益的重要考核環節之一。

核心競爭力指標:由于當代市場環境下的企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子公司想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生存、發展,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其績效考核指標主要包含企業的創新能力、研發能力、技術轉化產品能力、生產力等方面。

管理指標:主要是指子公司內部管理結構是否合理,包括公司組織形式、管理能力、部門之間協調性。公司內部管理是保障公司能夠平穩運營的基礎,同時也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宏觀上分析,也是集團整體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渠道。

外部利益指標:該指標不是企業經濟利益狀況(主要體現在財務指標),而是一種市場反應指標。由于當代企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公司想要長期發展,必須要在擁擠的市場中占得更多客戶資源。因此,外部利益指標主要包括市場滿意度(客戶滿意度)、市場所占份額、客戶維持率、客戶增長率等。

(三)根據子公司實際需求完善績效考核指標設置

優化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必須要做到實質性、針對性,要充分尊重子公司的差異性,績效指標不能“一視同仁”。需要集團總公司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充分考慮子公司績效考核指標的差異性原則,即設置考核指標要以集團旗下子公司行業特點、發展定位、子公司核心競爭力作為出發點,并積極引導子公司的發展方向、落實集團整體戰略目標。例如,上述提到A公司(智能手機行業)、B公司(PC行業),其績效考核指標主要以同行業與市場環境作為出發點,保障績效考核的合理性。

第二,對于同行業子公司,實施相同的績效考核指標過程中,需要根據同樣子公司發展階段權重進行考慮。如果某子公司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其主要目的是能蚩燜僂卣故諧》荻睿占得一定市場資源,因此,在績效指標設置過程中,應更加重視產值目標,其次再是利潤指標。如果子公司處在成熟階段,要將其利潤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著重點。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環境日益復雜。企業集團想要更好地實現整體戰略目標,保障集團整體能夠健康發展,就必須要優化子公司績效考核體系方案,保障集團整體戰略目標與子公司戰略目標的協調性與一致性,進而推動集團整體戰略目標得以實現。

第7篇

關鍵詞:高校;熱水系統;節能分析;BOT方式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9-0189-02

1引言

生態環保型校園已成為21世紀校園規劃的追求,隨著能源緊張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緩和能源緊張成為高校校園建設關注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規模擴張,學生人數的增加,傳統熱水器的使用將面對能源緊缺這一嚴峻現實。另一方面,人們對熱水器使用安全日益看重。人們希望熱水器既能提供生活熱水,同時又安全且節能高效。這對高校的節能減排乃至整個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更是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實現熱水系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內一些相關科研機構與企業正致力于新型熱水器、熱水系統方面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器建筑一體化工程實踐及與建筑有機結合的分體式太陽能熱泵熱水器的研究以及新型熱水器的研制研究。但目前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研究明顯不夠,數據不充分。

2華東及華南地區高校的學生熱水系統使用情況分析

華東及華南地區高校眾多,學生人數總量大,熱水的使用量很大。華東地區,是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氣候特點是:季風性氣候顯著,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大部分地區屬于夏熱冬冷地區。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6℃以上,平均最高31℃左右(平均最高的意思是歷史上所有7月逐日最高氣溫的平均,但還是有很多高溫日比如36、37℃的,只不過被27、28℃的相對較低的日子平均了);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于5℃,平均最低0.5℃,但還是有低于0℃的。華東地區地處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學生宿舍大部分設有熱水系統,尤其是新建校區的宿舍基本上都有熱水系統。例如,蘇州某些高校的學生宿舍熱水系統既有采用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相城區)的,也有采用風冷熱泵熱水系統(園區)或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新區)以及燃氣、燃油鍋爐熱水系統等等。

華南地區位于我國最南部。南北向基本以北回歸線分為南部與北部,東西向以福建與廣東、廣東和廣西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本區北界,是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分界線。這條界線以南的華南地區,最冷月平均氣溫≥10℃,日平均氣溫≥10℃的天數在300天以上。多數地方年降水量為1400—2000毫米,是一個高溫多雨、四季常綠的熱帶-南亞熱帶區域。由于華南地區,一年中氣溫大多時間比較高而熱,因此需要洗澡的頻率高,而華南地區的大學宿舍里面是大部分沒有熱水的,只有冷水的噴頭。想洗熱水澡要去學生浴室。浴室的熱水系統主要有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熱水系統和燃氣熱水系統等形式。集中電加熱的熱水系統由于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逐步淘汰,已應用不多。

3常用熱水系統的應用特點分析

根據調查情況可知,華東及華南地區高校的熱水系統應用方式主要有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空氣源熱泵+電輔助加熱熱水系統、太陽能集熱器+電輔助加熱熱水系統、燃氣、燃油鍋爐熱水系統、電熱水器熱水系統等。下面將以上幾種系統應用特點進行分析比較,如表1所示。

綜上所述,地源熱泵熱水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熱水系在許多方面均占有優勢,只要系統設計合理,能實現制冷、熱水的使用,達到節約、節能、環保三效合一。

4常用熱水系統的經濟性對比分析

4.1計算舉例

現以上海市某高校學生宿舍熱水系統設計方案為例進行經濟性比較。

現需要為7500名住宿學生(共25幢樓,每幢約300人)提供熱水的系統,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第五章第一節熱水用水定額、水溫和水質中的熱水用水定額國家標準為依據,平均按60L/人。次計算,每天用水量為60L/人×7500人=450噸熱水。考慮到同時使用系數0.25左右,以115噸熱水為標準計算為宜。

學生集中使用熱水時間:4小時(下午18:00-22:00),

熱水溫度:55℃,

最冷月自來水平均溫度:10℃。

4.2計算依據

《GB50019-200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人動力分冊);

《GB50015-200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由于各種熱源在其使用其加熱的過程中并不能完全的燃燒,實際產生的熱值均低于理論熱值,根據各種熱源的熱效率,現將其熱值列表如表2所示。

4.3投資各種熱水器耗能性經濟對比

備注:電輔助加熱器利用原有設備。太陽能按需要3個月電輔助加熱計算。

從以上指標列表可看出,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太陽能熱水系統以及在燃氣、燃油鍋爐在運行費用上均比電熱水器有優勢。尤其是地源熱泵熱水系統,但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的初投資較大。各建設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配系統。

5系統投資建議

若高校建設經費不緊張,則熱水系統可以自己建設,自己收費。若經費較緊張,則熱水系統建設可采用BOT方式解決。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建設——經營——轉讓方式,是政府(學校)將一個基礎設施項目的特許權授予承包商(一般為國際財團)。承包商在特許期內負責項目設計、融資、建設和運營,并回收成本、償還債務、賺取利潤,特許期結束后將項目所有權移交政府(學校)。實質上,BOT融資方式是政府(學校)與承包商合作經營基礎設施項目的一種特殊運作模式。

在我國稱為“特許權融資方式”,其涵義是指國家(學校)或者地方政府部門通過特許權協議,授予簽約方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承擔公共性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項目的融資、建造、經營和維護;在協議規定的特許期限內,項目公司擁有投資建造設施的所有權,允許向設施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由此回收項目投資、經營和維護成本并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后,項目公司將設施無償地移交給簽約方的政府部門(學校)。

熱水系統采用BOT方式建造,即由相關公司出資建設,按用水量向學校收取熱水費用,投資方的收益主要來自學生消費熱水所繳納的費用。該方式既可節省學校建設經費,學校和學生將獲得直接的收益,又可保證熱水系統高效率運行及良好的售后服務。根據初投資和年運行費用,具有良好的優勢和發展前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高校有成功的案例。

6結論

綜上所述,在運行穩定性上,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燃氣、燃油鍋爐熱水系統和電熱水系統有優勢。在運行費用上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燃氣、燃油鍋爐熱水系統有優勢。在采用再生能源上地源熱泵熱水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有優勢,節能減排效果非常明顯,生態效益十分巨大。

至于在實際中采用哪種系統,各建設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方案論證、運營模式、經濟實力等諸多因素選配系統。

參考文獻

[1]電子工業部第十設計研究院主編.空氣調節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2]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蔣能照,張華.家用中央空調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第8篇

【關鍵詞】 課堂筆記 初中 學習方式

1 問題的提出

1.1 從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的課堂筆記的現狀。觀察現在的課堂,我們初步抽樣調查了解了我校學生320人(初一、初二、初三各兩個班的學生)對某學科的課堂筆記情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成績,相關情況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學生不會記課堂筆記。從初步的調查來看,現在的初中學生用筆記本在課堂上做學習筆記的人數不是很多,約占15%左右;較多人數是在教課書上進行記錄,約占65%;還有近20%左右的學生上課時很少做記錄或要么不做記錄。

1.1.2 多數學生不知道怎么記課堂筆記。主要體現在有些學生即使課堂在記錄,但只是機械性的在記錄課堂筆記,成了“搬運工”,老師上課講什么他記什么,記錄的內容沒有條理性,抓不住上課的重點和難點。有些學生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而進行記錄,老師要檢查哪里才趕著記錄一下,否則就不記。一些學生處理不好聽課與做筆記之間的矛盾,上課聽得很有趣卻不能及時把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記錄,以至于知識的掌握經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業時經常出現考慮問題不全面的情況。

1.1.3 多數學生不會利用課堂筆記。課后復習和做作業過程中,能經常翻看學習筆記的學生人數不到10%。而其中,有課堂筆記本的學生能翻看和利用課堂筆記的同學所占的比例較高。從另一層面可以看出,學生會不會利用課堂筆記是一個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

1.1.4 課堂筆記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調查顯示,用課堂筆記本記錄而且課堂筆記又比較完整的學生中,成績優異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約占90%。課堂筆記記錄在書本上的學生,成績優異者所占的比例約占50%。而課堂筆記記錄不全或幾乎不做筆記的學生中學習成績不足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卻很高。

1.2 現階段影響學生做學習筆記因素分析。

1.2.1 新課程的內容體系與學生的“課堂筆記”之間的沖突。新課程教材與傳統教材的教學理念與教材的體系已有較大的差異,以新課標科學教材為例,淡化了知識的系統體系,而更突出了科學方法、科學能力和情感、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新課標教材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個結論。比如,初中科學在學習“力的存在”內容時,教材首先給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見的場景圖片,如,小樹被風吹后彎曲了、壓力將鋁板壓成鍋、手壓礦泉水瓶變扁了等四幅圖,然后要求學生歸納并得出“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的第一個結論,接著又是四幅場景圖,再歸納得出“力能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這是新課標教材的一大特點。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會被豐富的生活場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視我們這節課必須落實的幾個科學原理。新課標的要求是最終讓學生能夠準確地用這幾個科學原理去解釋生活實踐中、自然界中或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各種類似現象。而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后,遇到類似的現象時,卻記不起或無法準確地用科學的語言去描述。新教材的實施,使課堂的“活動”更豐富了,但是學生要想把本課時中的科學原理主干知識理出來并記錄下來的時間減少了,記錄的條理性和完整性難度增加了。

1.2.2 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課堂筆記”之間的沖突。新課標實施近十年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在教學設計中,主觀上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出過程的“活動”性和“互動”性、探究性,課堂的時間有限,我校多年來實施了每節課40分鐘制度,上午第三節課后有40分鐘時間的大課間,學生進行戶外活動。課堂中,教師更多地考慮教學情景的創設,學生也會花更多的時間了解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識。短暫的課堂40分鐘時間中,學生記錄的時間勢必受到擠壓,無形之中忽視了學生課堂上進行記錄所必須的時間。以致于我校許多老師在教研活動中,經常會提出上課時到底要不要學生記錄課堂筆記,課堂筆記的作用如何,怎么樣讓學生記錄一些重要的知識要點之類的問題。這也說明了我校教師對課堂筆記這一學習環節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從“教”轉向“學”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我校是一所山區(縣級)市的城鄉結合部的重點初中,教學班級31個,學生數1700余人。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來,學校堅持質量興校、教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選擇合適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學研究對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及教師本身的不斷成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我們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動中,一般情況是較多的關注教師“教”的教學行為而忽視學生“學”的行為的情況。這樣經常會導致了研究問題的片面性,導致了我們對課堂教學的某些片面認識。學校在教育教學研究時,除了研究教師教學方式即“教”的行為過程中,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進,即需要轉向“學”的研究。在“學”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效度體現在其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如,學生的聽課、作業、復習等各個環節。

“課堂筆記”或“學習筆記”雖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我們在教學觀察中可以發現,我校的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筆記是其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課程中有沒有記課堂筆記的習慣,怎么記課堂筆記,記了課堂筆記以后又會不會用這個筆記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課堂筆記,這一系列問題對學生的學業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關性。

1.4 重建“課堂筆記”對改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觀察,學生從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開始很難適應課堂學習。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都比較“活潑”,也比較關注學生的主體精神發揮。而升入初中后,課程數的增加,日常學習的知識容量增多了,以及學習進度的加快、作業量的增多,中考壓力的加入,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體現出較多知識的輸入。在這種現狀下,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不太可能當堂鞏固。在做作業或檢測習題中也經常反應出知識的不完整性。

調查案例之一:學生在學習科學中畫一個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上課時老師會通過探究教學法使學生理解其基本原理,歸納出若干條基本要求,并讓學生按要求上課時進行了練習。但是課后的作業中或檢測中,我們又會發現許多學生畫出來的平面鏡成像圖卻達不到要求,該垂直的沒垂直,該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畫虛線的畫成了實線,要求實線的卻畫成了虛線。批閱作業中也發現,其中部分同學能完整無誤的畫出來。調查中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在課后作業中能完整無誤地將上課時老師的要求做到的同學,除了上課認識外,他將上課老師的繪圖完整地記錄在了筆記本上,“晚上回家做作業時雖然有點忘記,翻看了一下筆記之后,就把上課老師講得內容都想起來了(學生原話)”。部分同學雖然上課時同樣按老師要求進行了繪圖練習并且當時達到了要求,但是課后作業中還是有錯,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復習一下上課時所畫的圖,回答說,“上課時我畫在草稿紙上的,回家做作業時,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學實例,體現出了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不要記筆記的思考以及怎么樣記筆記、記在哪里等問題的思考。

縱觀我校歷屆畢業學生中,但凡學習優異者,多數在三年初中學習過程中,其各科學學習筆記整整齊齊。反觀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則其有學習記筆記的習慣者,難覓蹤影。

調查案例之二:王樂楓是我校2010年初三畢業的學生,進校時年段內部排名約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排名一直進步,初三時基本穩居年段第一,中考時,以建德市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杭州高級中學地區班學習。她的成功之處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學科都有完整的學習筆記。初三總復習時,她經常拿出從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課堂筆記進行回顧和復習。平時上課中,只要是老師講的新知識、課堂知識的擴展應用以及變形應用,無論老師是上新課時講的還是在分析作業時補充的內容,你幾乎都可以在她的筆記本中找到。再追綜調查我校異地建校的十幾年中,歷屆中考的諸多“狀元”們,無論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狀元、省高考狀元)、高原(市中考狀元)、還是徐文(市中考狀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發現,他們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筆記都未曾與他們分離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的作學習筆記的習慣,同時在做學習筆記過程中,整理學習思路,總結知識要點,并從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技能,為自己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如高中以致于大學的學習能打下良好的基礎,終身受用。

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我們選取“課堂筆記”改革作為校本研究,是從本校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的學生學習現象為出發點,從學生角度來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教師教學角度上看,可以幫助老師再次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更有利于學生的“學”,讓我校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學理念與本校的現實教學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師在備課時,要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講課形式、講課語速、課程的行進速度、課堂中的“活動”量與基本知識落實的時間比例等。

研究中,我們已經發現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的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推廣的閃光點。

2 從教師角度研究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學習筆記的教學觀念。教學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是否做學習筆記的影響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師上課作記錄要求較嚴,其教學班級的學生認真做課堂筆記的比率就比較高,而部分教師則較為忽視,其比例則相對較低。要培養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老師是關鍵因素之一。只有教師本身明確了課堂學習筆記的重要性才會要求學生去做筆記。

2.2 建立教學中學生的課堂筆記制度。本課題的研究建議,教師在接班的第一課即初一新生入學的始業課中強調,上課必須記學習筆記,同時讓學生進入初中一開始就意識到上課要做筆記,懂得如何做筆記,以及做了筆記還要會使用自己的課堂筆記。

2.3 改變某些教學方式以利于學生記課堂筆記。為便于學生課堂記錄,教師首先要對課堂教學行設計和改變。比如,板書的設計要有條理性,課件的設計同樣要有知識的系統性。教師講課時的速度合理,使學生記錄的速度跟得上講課的速度。講解一個知識點時,提示學生哪些內容要求記下來課后再次復習的等等。

2.4 定期檢查,鞏固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習慣,提高學生記課堂筆記的能力。在學生養成做學習筆記的初期階段,做定期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課堂筆記達標情況,哪些學生的筆記較為完善,指出學生的課堂筆記的漏記、錯記或誤記。對于課堂筆記比較好的在班里進行展示,給其它學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評比,提高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初一的第一個學期期末,對學生的課堂筆記進行評比,也可作為部分學業成績指標。優秀的課堂學習筆記,給學生以一定的鼓勵,并可在班級或學校櫥窗進行展示。實踐證明,這一策略環節對建立課堂筆記習慣以及學生的整個學習習慣和學業成績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從學生角度研究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策略

在目前初中各學科教學中,如何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習慣和方法的對策,我們可以從“記什么”、“怎么記”、“怎么用”三個角度進行闡述。

3.1 “記什么”——讓學生了解課堂筆記所要記錄的內容。新課標下,初中各主要課程的特點不同,課堂筆記的內容不盡相同。要讓學生明白,上課的學習筆記應該記哪些內容。如,語文要記課文提綱、課文大意、課文中心思想、字詞句的理解等;英語要記課中的某些單詞或詞組的特殊用法及例句等;數學課、科學課要記其中的基本原理、典型例題、新的解題思路、新的拓展應用等。要明白以認知體系為主的課,要記什么內容,以方法體系為主的課又記什么內容等。

3.2 “怎么記”——培養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方法。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如何記筆記也有許多的方法或技巧。例如,老師可能幫助或指導學生課堂筆記的一些方法:常用的字詞可以用符號表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如,某些學科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固定的詞組(如,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詞組),可以指導學生改用一些固定的符號進行記錄,加快記錄的速度,減少記錄的時間。課堂筆記要記的松一點,不能為了節省本子而把一頁記得密密麻麻。每一頁筆記要留一定量的空白,至少要保持三分之一的空白,以方便修改和補充,新課時不可能把某一知識點或原理的應用講的面面俱到,許多拓展因可能在作業本或單元測試卷中再出現,新課筆記中的留空此時就派上了用場。上課時要正確處理好聽課與筆記的關系,解決好相互之間發生的沖突。不能因為一節課忙著抄課堂筆記而忽略了老師講的內容。

3.3 “記后用”——讓學生提高課堂筆記的使用效益。學生記錄了學習筆記以后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學習筆記。教學調查中發現,許多學生上課會“記筆記”,但不會使用筆記。如果說課堂上是為了記錄而記錄,或許就會進入事倍功半的境地,這些同學記完了,下課了筆記本就睡大覺了。同時,我們在教學調查中也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筆記有許多閃光之處,如,同學會把課堂筆記分為三階段:“課堂實錄階段”、“整理筆記階段”和“補充完美筆記階段”;也有學生會把“筆記本越記越厚”,到總復習時,又把厚厚的筆記本“越記越薄”;有些同學在筆記本中有紅黑等色筆做上不同的標記或重點難點劃線等,這些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優秀學生的筆記方法。

4 結束語

培養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確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但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課題研究中的許多案例都可以證明,學習成功者與記課堂筆記及充分利用課堂筆記有很大的正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 呂健.高一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筆記

第9篇

關鍵詞:聲音;可視化;Flash編程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8-4512-03

Analysis Based on the Sound Visualization in Flash Playback

KONG De-jian, SUN Dan-peng

(Qujin Normal University, Qujin 655011, China)

Abstract: General audio player visualization plug-in effects to render the beauty of the sound of the melod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video effects, and emphasized that people of sound understanding. In this paper, flash SoundMixer class analysis of the sound spectrum visu? aliz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waveform description or spectrum description, you can play a combination of program? ming and art, as long as access to the original value of the sound, the sound playback do a variety of dynamic visual expression.

Key words: sound; visualization; Flash program

對聲音的描述可以基于物理特征或心理特征來進行描述。物理特征描述如頻率、幅度、相位等,心理特征方面描述有音調、響度、音色等。用這些量綱特性語言來描述聲音缺乏形象與直觀性,更難以體現人們對音樂旋律的感受。對只能主觀感受的聲音進行可視化表達,可以增強人們對聲音的理解,增強聲音信息的表達力效果。

圖2FFTMode為false圖3FFTMode為true

當把FFTMode的值改為true時,其結果如圖3所示;

默認情況下FFTMode的值為false,采用波形描述,readFloat()方法讀取的outputArray值為介于-1和+1之間的浮點數,這些值表示所播放的聲音波形中點的波幅;當FFTMode的值為true時,使用頻譜形式描述,readFloat方法讀取的outputArray值為0和約1.414之間的浮點數。

2.2波形可視化效果表達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FFTMode:Boolean (default = false),采用波形描述,聲音數據是作為ByteArray對象(包含512個4字節數組)返回的。前256個浮點數描述左聲道的波形,后256個浮點數描述右聲道的波形。

//獲取當前聲音頻譜信息

puteSpectrum(ba, false, 0);

graphics.lineStyle(1, 0x0000FF, 100); //繪制聲波曲線

for (var i = 30; i

num = ba.readFloat() * 360; //以浮點形式讀出當前聲音頻譜信息

圖4波形效果

2.3頻譜可視化效果表達

當把FFTMode設置為true時,使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將波形數據轉換為頻譜數據,在頻譜中,左側表示的是低頻,右側表示的是高頻。圖5頻譜圖示效果

stretchFactor:int (default = 0),聲音采樣的分辨率。stretchFactor值默認設置為0,表示按44.1KHz對數據進行采樣;如果值為1,則按22.05KHz對數據進行采樣;如果值為2,則按11.025KHz對數據進行采樣;依此類推。采樣率影響波形的平滑度。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不管是波形描述或者頻譜描述,只要獲取了聲音的原始數值,就可以發揮編程與藝術的結合,實現對聲音的播放效果做各種動態的可視化表達。這種可視化表達不盡有利于增強聲音播放的視聽效果,同時也能可視化的體現聲音的旋律感,增強人們對于聲音變化的感受。

[1]周寧,張李義.信息資源可視化模型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 Adobe公司. Adobe Flash CS5中文版經典教程[M].陳宗斌,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久久久免费高清 | 狠狠欧美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观 | 亚洲欧美经典 | 欧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鬼灭之刃第四季在线观看 | 亲爱的妈妈3高清hd 亲爱的妈妈3 |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 www.男人的天堂 |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免费 | 欧美福利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 欧美老人性视频 | 黄视频在线播放 | www.色五月| 久久精品亚洲牛牛影视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免费一级网站 | 欧美精品自拍 |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 www.黄色在线 | 色狠狠网 | 日本亚洲综合 |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 99九九精品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啪啪 | 欧美交性a视频免费 | 免费看羞羞 | 庭院里的女人在线观看完整版 | 青草视频久久 | 精品午夜视频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永久免费影视 | 潦草影视在线观看 | 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男女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看羞羞无遮挡3d动漫 | 91福利免费体验区观看区 | 丁香花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