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焦慮心理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6 16:39:2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焦慮心理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焦慮心理論文

第1篇

【主題詞】妊娠并發癥;心律失常/護理

臨床上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并不少見,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根據其嚴重程度的不同和是否合并心臟病基礎,對妊娠結局有著不同的影響。筆者對我院2001-01-2008-01心內科門診患者進行宣教,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心內科門診的妊娠期心律失常308例,其中初孕婦228例,年齡21~33歲,孕周6~16周。均符合頻發性室性早搏的診斷標準。將308例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宣教組,其中宣教組150例,對照組158例。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病情輕重、文化程度及婚姻狀況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按常規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宣教組除常規治療、護理外還采用了系統的護理宣教。宣教內容與措施如下:

1.2.1宣教內容(1)護理人員向孕婦講解有關心律失常和妊娠的常識,澄清孕婦錯誤認知使其正確認識和對待妊娠中可能出現的心律失常等不適和常見癥狀,了解家屬對孕婦的態度,告知家屬,孕婦病情與情緒不穩定有關,保證充分的休息,防止疲勞,飲食上注意營養多樣化,協助孕婦快速康復。

1.2.2心理宣教(1)耐心地和孕婦交流,了解孕婦擔心的問題,對孕婦進行心理疏導,向孕婦熱情介紹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技術水平,醫療設備的狀況、分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了解其需求,并滿足其合理需求,介紹成功病例,增強其信心。(2)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孕婦多擔心在孕期服用藥物對胎兒不良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主動向其介紹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谷維素和維生素B1還有一些中藥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指導孕婦調節情緒平安渡過妊娠期。(3)向孕婦宣傳優生、優育知識,每個孕婦都希望自己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鼓勵孕婦心情放松,減輕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4)積極治療妊娠期劇吐引起的電解質紊亂。

1.2.3行為宣教(1)在患者心悸不安、氣短乏力、早搏頻發時建議患者停止工作,多休息,用安慰性語言耐心向孕婦告知本病不可怕,積極治療,消除恐懼和焦慮,說明這種情況的良性預后。(2)生活方式指導,注意營養和休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鐵、鈣、和各種氨基酸、新鮮水果攝入,避免誘發因素,如吸煙、飲酒和咖啡、應激等。保證充足的睡眠,提倡適當運動如散步。

1.3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癥狀全部消失,動態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大部分消失,動態心電圖有所改善。早搏減少大于85%;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動態心電圖早搏減少小于50%或無明顯變化。

二、結果

宣教組150例,治愈65例,顯效32例,有效26例,無效27例,總有效率82%;對照組158例,治愈43例,顯效31例,有效35例,無效49例,總有效率6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三、討論

隨著妊娠的進展,子宮逐漸增大,胎盤循環建立,母體代謝率增高。內分泌系統也發生許多變化,因此導致母體對氧及循環血液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心電圖上表現出心律失常,對母親和胎兒都有危害,需要積極處理。目前對孕婦和胎兒尚無臨床實驗系統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安全性。而各種抗心律失常藥均可通過母嬰之間的胎盤屏障而危及胎兒,所以妊娠期心律失常治療不僅對正常妊娠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減少遠期并發癥也有積極作用。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孕婦,由于對妊娠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對妊娠知識了解不夠,還有不良的傳統生育觀等,會產生種種顧慮,導致情緒焦慮、緊張,孕婦情緒焦慮、緊張可使母體的交感神經興奮分泌的激素和有害的物質劇增,一方面引起惡心、嘔吐,導致電解質紊亂,另一方面可影響胎兒大腦和身體發育。因此,在治療心律失常同時積極治療電解質紊亂,對宣教組孕婦進行心理,認知宣教,使其緩解緊張恐懼焦慮情緒,減少心律失常的誘因。

【參考文獻】

[1]賁宛.臨床心電圖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65-266.

[2]葉經尚,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0.

第2篇

我認為正確處理來自對學生的反饋信息,積極發揮信息反饋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導向性。正確的反饋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尺度。為提高反饋的正確程度,使反饋起正效應作用,教師在處理反饋信息上的導向性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面對嘰嘰喳喳、七嘴八舌的語言信息反饋和各種神態的表示,教師應藝術性的有意識地選擇某一、二個反饋信息,為解決“癥結”開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舊知識聯結點等,再次把學生引下海,啟航,直至達到知識的彼岸。如教學完《草船借箭》這課后老師讓學生質疑。有位學生談到“諸葛亮”用計騙到十萬枝箭,不是借來的,所以題目應改為“草船騙箭”。頓時,教室里熱鬧非凡。課題中究竟是用“借”好,還是用“騙”好?學生意見不一。這時,教師抓住機會啟發學生道:“請同學想一想諸葛亮用草船弄來箭,后來干什么用?”同學們立刻運用記憶中儲存信息,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發表看法。有的說:“周瑜在赤壁大戰中把諸葛亮從曹操那弄來的箭,又全部射向曹操,所以用‘草船借箭’這題目,更能形象說明了草船借來箭的用途。還有的說:‘草船借箭’的‘借’字,更能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騙’字卻有損于諸葛亮的形象。”這樣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不僅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而且使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二、及時性。教室的空間有限,40分鐘教學時間有限,是一個不變量,而提高練習質量更是提高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其中不可忽視的是信息反饋必須及時。小學生獨立評價能力較低,只有每練一次,都給學生肯定或否定評價,把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才能使學生糾正錯誤處于印象鮮明的狀態中,使攝入知識更加正確。《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樹洞里的松子過日子,有時還到枝頭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來臨。”教師用小黑板出示這樣的題目“來臨”的“臨”字意思應選“(1)靠近(2)來到(3)快要”,然后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所選擇的正確答案。這樣,教師及時確切了解了全班的正誤比例,再及時指點學生用換詞法來理解這個字在詞中的意思,最后再讓學生舉手用手指表示所選答案。這樣縮短了,錯誤持續時間,使訓練有針對性,加快了訓練步伐,訓練效果好。

三、靈活性。反饋不是如同鏡面反射,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一,思維品質不一,他們在攝入信息方面存在個體性,因此反饋亦會呈多樣性。作為教師不僅要事先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與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要靈活地調節教學活動,以適應學生探究學習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費一些時間,也要廣泛地、全方位地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的感知,這也正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良好契機。如教學《蛇與莊稼》第一段時,教師要求學生首先去劃出表示蛇與莊稼關系的句子,接著要畫出表示蛇與莊稼關系的圖式,最后要求學生根據圖式用關聯詞簡要說說蛇與莊稼的關系。在原定教學時間之后,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在完成“說出關系句”這一學習要求時,還存在一定困難,或語句不通順或語句不簡煉或意思表述不清。這時教師就臨地增加了說話時間,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并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互幫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時,學生已能運用多種關聯詞語通順、準確、簡煉地把蛇與莊稼的關系說出來了,完成了學習要求,而且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在完成了學習任務后,都沉浸在快樂之中,增強了自己能學好的信心。這就說明了教師面對反饋,要采取靈活的態度,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四、差異性。學生的思維品質,理解能力有差異性,所以在反饋信息的處理上更要因人而異,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個人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中去可去巡視指導接受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勇氣,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提示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思考過程。也要去巡視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對強一些的學生,對他們提出較高的要求和問題,引起他們緊張的思維活動。

第3篇

論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游景觀吸引力的源頭,是旅游業的靈魂。旅游文化課程內容也面臨全面更新和優化。本文在了解大學生對《旅游文化學》課程的需求的基礎上,對當前旅游文化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并提出了教學評估。

旅游文化課程必須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才能確保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如近幾年持續的生態旅游熱,支撐其發展的文化基礎(生態文化),仍處于零散狀態,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實到課程內容中。旅游文化課程內容沒有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時吸收新的內容,課程內容仍以傳統的、歷史的文化為主體,對現代旅游有關的其他文化沒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說,目前的旅游文化課程內容,僅是中國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課程內容嚴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和程序。近年來我院在進行《文化旅游學》課程教學改革時,主要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式創新:

1.問題啟發式

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結合教學材料通過思考、探討、交流(分析與爭辯)來解決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討論式常見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前后(4人)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或派代表發言)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多種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學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討論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學或問題(課題)式教學中的一個環節。

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學材料應是廣義的,它包括教材、資料、圖表、錄像、課件、采訪、野外觀察中獲得的信息。在討論中師生共同依據系列問題,為解決問題而研究有關信息,在研究、思考與交流中又會受到啟發,提出新問題,或將問題引向深入或師生共同得出某種結論、解決某個問題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規律。討論式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行動的勇氣,才有真知之收獲,才有創造之可能。

運用討論式教學時,需避免放任自流與偏離主題的局面,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影響教學進度,其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首先是討論題的質量,討論題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難易適中、切中要害、不能是無關緊要或漫無邊際。其來源可以是教師擬定;或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師生共同擬定。其次,要讓學生充分準備,最好提前布置課題,在各自有一定見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以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三是發揚民主,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包括錯誤的觀點、方法。教師參與討論,但不要過早做出結論,而是適時引導捕捉有利于深入解決間題的淪點,啟發學生進一步探討,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正確結論。

2.案例討論式

管理案例教學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摸索,哈佛商學院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完整案例教學和管理系統。到上世紀20年代世界旅游發達的國家已將案例教學引入了旅游教育與培訓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國的旅游教育培訓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飯店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引用了案例教學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學》課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廣,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的案例數量也遠遠不夠。許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學》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課堂授課的灌輸方式,教材的編寫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統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編寫方法,對于《旅游文化學》這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有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們的學生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差。《旅游文化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學能夠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受條件的限制,許多專業院校都沒有現場模擬教學基地,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及教師,而旅游文化學的案例是實踐經驗的濃縮,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煉。案例經過教師的精心挑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加深了學生對旅游文化的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獲得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知識,提高實務技能。

3.參與式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能主動地積極投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中,真正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現在主動性和參與性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即時情景,給學生創設場合渲染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之中,參與到學習的各種環節中去,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習獲得知識,而且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參與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開放的教學內容;提問式的講;無標準答案的習題和論文形式的考試。如果學生上第一堂課,老師介紹課程內容時,只講課程體系和內容如何系統和嚴密,這樣實際上把學生定位在只能被動學習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師能告訴同學,這門學科并不是"天衣無縫"的,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進行科研的部分,從而可以激發學生躍躍欲試、表現自己的參與潛力。所以,在課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問。"學問"起源于"學習、問難",知識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問"出來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入一些包括解題的方法和解題的結論沒有標準答案的習題,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尋找新的解題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這些習題,有時則在課堂上討論。不同答案的討論和爭辯,使得同學思想更為活躍,掌握知識更深入。

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

這門專業選修課,從開設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學手段,力爭以直觀的方式解讀中國旅游文化。教學內容既規范又新穎,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教學方法靈活,且極具啟發性和互動性;能以散而不亂技法,嫻熟、輕巧地駕馭著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制作精美的課件,文字、圖像、聲音、動態和諧、統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現象,演繹得直觀、生動;條分縷析的圖標設計,使紛繁的旅游文化現象變得簡約而條理分明;重視文化內涵的挖掘,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已經擺脫了傳統的一個老師滿堂灌的做法,比較注重吸收學術界的新成果和新資料;形象而深刻的語言藝術追求,激發學生在美的陶冶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能主動的學習。

《旅游文化學》課程的內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為更好地總結經驗,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學模式,筆者對今后課程改進的建議如下:(1)申請增加課時,將教學內容進一步細化,增加景區、旅行社的實訓內容,將《旅游文化學》課程直接搬到景區講授,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零距離”,使學生首先對該專業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2)開展小班教學,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證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3)增加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廣泛參與;(4)更好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資料的播放;(5)邀請一些專家做旅游文化專題演講。

參考文獻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第4篇

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撰寫是作者對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也是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本文結合了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和要求等范例,來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丁娜,胡成文,陶艷,等.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焦慮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18):78-81.

[2]趙秋歌.首次化療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奧氮平治療伴腫瘤相關性焦慮抑郁腫瘤的療效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問題調查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06-108.

[5]黃露,梁鍵,林海珍,等.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況干預研究[J].光明中醫,2015,30(1):155-157.

[6]張婧.對住院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62-63.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懷素.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病人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婁春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1):100-101.

[3]韓靜,劉均娥,肖倩,等.學齡期白血病患兒的心理行為狀況及其護理干預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艷梅,雷永紅,韋慧,等.護理干預對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初次化療的效果研究[J].內科,2014,(2):181-184,198.

[5]田艷珍,任小紅.白血病患兒家屬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簡黎.白血病患兒的心理特征與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141-142.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謝剛敏,劉玉馥,馮正直,楊國渝,梁莉,趙瑪麗;心理護理研究方法與內容的進展與展望[J];現代護理;2003年09期

[2]湯羽達,張慧;我國近10年心理護理研究文獻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年01期

[3]趙魯平;熊偉;;試論優化醫療執業環境[J];中國醫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曉群;金艷;;乳腺癌患者術后乳房缺失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護理程序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1999年06期

第5篇

中醫學論文2700字(一):淺析中醫學“意療”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預防論文

【摘要】本項目主要從新時期下可能誘發大學生出現心理疾病的原因出發,討論預防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中醫學方法。“意療”理論辯證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并將中華醫學經典中載入的“情志相勝”、“開導解惑”、“移情變氣”等中醫學方法進行梳理,對于預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預防作用有一定的可行性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意療;情志相勝;開導解惑;移情變氣

1.研究背景

據教育部門統計,有30%左右的大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突出,焦慮、煩躁、自卑、封閉,甚至自殺現象發生的比率不斷上升。當前大學生容易因環境變化引發適應障礙;因人際關系緊張導致的焦慮抑郁;或是學習生活壓力導致焦慮情緒以及求職擇業壓力而導致迷茫焦慮,這些都是大學生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而大部分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介于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這種雖無較大損害但愉小于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常伴口中的情況比較常見,即所謂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可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醫生來改善心理狀態。

2.研究必要性

中醫學“意療”理論中,采用治療者與被治療者間的相互反應與關系,通過人的七情五志來改善心理、情緒、認知與行為有關的問題。古籍經典里早有記載成功的案例,但目前理論整理較少。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很少會認識到自己心理有問題而日漸嚴重進而產生心理疾病,既不自我調整也不看心理醫生,這時候中醫學“意療”理論應用于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不會給大學生一種“我心理有病”的壓力感,而是以一種春風化雨般的方法改善大學生心理狀態,從而及時預防其心理產生疾病。因此,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本文基于中醫學理論——“意療”,在淺析其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的同時,也希望將我國國粹中醫學“意療”理論推廣化,惠及更多的人。

3.大學生出現心理疾病的誘因

3.1外界環境的影響

當前大學生處在多姿多彩的社會中,有豐富的娛樂場所和玩樂方式,外界的刺激讓許多大學生沉溺于過度的放縱和享樂,迷失了自我,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大。

3.2個人因素的影響

個人內部的個性缺陷是誘發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學生從小在心理上的問題沒有受到關注,沒有與家人、老師、同學之間的來往,變得孤僻憂郁,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

3.3人際關系的影響

有的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校園后,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和同學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校中感到孤獨,逐漸變得內向起來,出現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

3.4就業競爭的影響

大學生也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激烈的競爭讓許多大學生對畢業后的生活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在家庭、情感等方面,也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著影響。

4.中醫學“意療”理論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研究

當前大學生容易因環境變化引發適應障礙,因人際關系緊張導致的焦慮抑郁,或是學習生活壓力導致焦慮情緒以及求職擇業壓力而導致迷茫焦慮等心理問題。心以知覺功能統領性情,實現性情。中醫學“意療”理論通過研究人的七情五志來改善心理、情緒等,對于大學生預防心理疾病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歸納整理出了中醫學經典古籍中的“意療”方法,并針對一些影響產生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的誘因做出了“情志相勝”、“開導解惑”、“移情變氣”針對性的預防方法。

4.1情志相勝法

“情志相勝”理論出自《內經》,是古代中醫學中最典型的心理療法,具有鮮明中醫特色,根據五行相克理論而產生的不同情志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以情勝情來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此外,明代醫家張景岳指出:“凡五氣之郁,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所以說,欲解大學生心里之郁,則協情志之調。如今激烈的就業競爭讓許多大學生對畢業后的生活產生的恐懼心理,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喜傷心,恐勝喜”以及“恐傷腎,思勝恐”的說法,平時大學生應該多思考人生的具體方向,多做準備,做到知行合一,保持一顆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中和”狀態即為一種心理健康狀態。那么面對競爭壓力帶來的恐懼時,可根據目的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以超越障礙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及時預防大學生因壓力太大而產生的心理健康疾病。

4.2開導解惑法

清代名醫吳鞠通說“吾謂凡治內傷者,必先祝由,婉言以開導之,重言以振驚之,危言以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而后湊效如神”。對于個人內部的個性缺陷而孤僻憂郁的大學生而言,大多是時候說理開導、同情安慰可以改變其心理環境。由于大學生同老師同學、親朋好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關系層面上進行考慮籌劃就很重要,詢問健康咨詢者個人想法的同時,要保持把重點放到他們的關系上。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開導者要委婉指出性格孤僻對其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然后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找到咨詢者負面情感中積極的一面,向他展現出愛與友善的表現[6],尋找從孤僻中走出來的突破點,同時也說明想要把孤僻的性格改變確實得要自己下決心養成良好的心態,此法對于預防由人際關系緊張而誘導的心理疾病同樣適用。

4.3移情變氣法

《素問.移情變氣論》言:“古之治病,惟其移情變氣,可祝由而已”。古代為了預防心理健康等疾病,只要對病人移易精神和改變氣的運行即可。放在當代,對于外界的刺激而日漸消沉的大學生,可運用各種方法轉移和分散外界誘惑對其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做到移情變氣。大學生通過派遣情思,改變心志,特別是通過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把誘發人心理疾病的不良情緒的能量發散出去,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此外運動移情法對于一些大學生因情感問題而可能誘發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有預防作用。

5.總結與展望

中醫學“意療”方法作為一種將理論推廣化的嘗試,有利于拓寬心理學方法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的渠道。“意療”將該理論中的“情志相勝”、“開導解惑”、“移情變氣”法等應用于預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辯證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在心理學本土化的浪潮下,有一定的可行性與研究價值。當然,“意療”方法目前缺乏一定的實踐研究,這也是今后需要不斷探索的,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醫學“意療”方法必將實踐化,預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疾病,并且造福越來越多的人民。

中醫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自從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出臺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以來,長春中醫藥大學結合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際情況,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最后總結出43323的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關鍵詞: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成長為臨床醫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學會臨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學的臨床思維邏輯、訓練扎實的臨床技能的重要階段,在其整個臨床職業生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由于住院醫師制度的推出,在原本研究生更側重理論學習的研究來說,又增加了36各月的臨床實踐學習。一時在學生的培養、時間的高效利用與分配、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亂。高效、有序、協同、合作、指導性強、應用性強的教育管理模式體系一直并沒有完全建立。鑒于此,我院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強化目標管理。做好過程及結果監督。形成我院特有的43323的中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2]

一、搭建四位一體平臺

1.構建校院培訓基地學生“四位一體”的高效協同管理模式

隨著規培制度與專碩培養的并軌,研究生管理就由原來的三方管理即導師、二級學院、校研究生院對研究生的三方協調管理轉向了由導師、二級學院、校研究生院和規培醫院共同參與的四方管理。在原來三方管理基礎上又增加了規培醫院的教育與管理。在管理模式發生轉變后,給本來就不是很成熟、很完善的研究生管理體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各管理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是否通暢,對研究生管理是否規范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四位一體”的高效協同管理模式,有機地將各自崗位分工明確,責任細化,并建立相應的溝通機制,時時將學生的學習、規培、科研、思想動態等信息交流,均衡時間分配,并建立相應的溝通交流平臺。從而實現有效的協同管理。[3]

2.制定院校基礎教育基地與住培培訓基地接軌管理制度

制定兩個管理教學單位相關制度。如定期例會制度、責任分工制度、問題處理機制等,確保干事有依據、溝通有平臺、協調有對象,解決有效率。從而實現分工不分家的兩地接軌制度,充分發揮兩地教學與住培的教育管理優勢,形成合力。實行信息共享、教育方式方法共享、優勢資源共享,強化溝通、協調在開展教育過程中的集約化和高效化。

二、嚴控三個教學環節

三即三個環節,即培訓、監督、考核等跟蹤管理環節。培訓、監督、考核是保證研究生保質保量完成學業任務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定期對學生召開學習進度說明會,要以科室為單位組織召開專科培訓會,要明確培訓目標及培訓的實效性,注重學生在學習、規培中的考核,落實考核時間進度推進表,實行兩周一次的主會制度,完成學業中的監督管理工作,細化考核制度。

三、打造三支精英團隊

三即三支隊伍。組建管理團隊、考評團隊、標準化的導師培養團隊。

1.四向管理均衡分工,科學建設管理隊伍

由于研究生管理涉及方面多,溝通協調面廣,所以學院要精選力量參與到研究生的管理中,要明確導師、輔導員、住培教師、研究生院教師的責任分工,細化工作內容,確定工作流程。對各自相應的工作內容開展正規的培訓。

2.成立專業的培訓考評小組

學院層面要聯合教學、學工、住培醫院精選人力對學生進行定期考核,包括學生的出勤、學業中期掌握程度,規培科室應知應會掌握情況進行考評,要實行定時考核和定向考核結合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學習中的過程性考核。考評結果可以作為日后評獎評優的參考基礎,并對學生成長做成長鑒定,形成詳細的學生成長檔案。

3.組建標準化導師培養團隊

定期開展研究生導師臨床培訓,其中包括導師政治思想、覺悟及自覺性。定期邀請國內外優秀醫學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鼓勵導師參加學術研討會、教學管理會等活動,加強管理制度培訓,解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自身院校有關招生選拔、培養、學位授予及導師遴選等方面規章制度培訓,幫助臨床醫學導師明確培養目標,掌握培養方法。

四、搭建兩個實踐平臺

二即兩個實踐平臺。借助國家級臨床大賽平臺和社區義診平臺。國家級的臨床技能大賽和社區義診是檢驗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結合及心理素質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院特別重視這兩個實踐平臺的建設情況。在國家級大賽前,學院會組織由本、碩、博組成的團隊進行比賽。增強了學生梯隊培養。同時配備專業教師專職輔導學生大賽。同時,在社區平臺建設上,每周都會由經驗豐富的醫生帶隊到社區義診,現場問題現場解決,增加了對診病、處方的交流溝通,切實地將教學課堂搬到了社區現場。同時,我們針對研究生開設第二課堂德育分制,確保了學生的有效參與性。

五、提升學生三個能力

三即三個能力培養。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二課堂活動體系平臺、心理健康咨詢平臺提升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1.成立研究生骨干學生組織,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強研究生學生組織在學生業余生活中的作用,開展研究會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科研、臨床等培訓工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有效彌補老師下班后時間利用率低下的現狀,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2.構建研究生第二課堂活動體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通過學生組織,舉辦趣味運動會,文藝表演類的茶話會,養生保健大講堂等學生喜歡的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避免因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而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

第6篇

秘書素養開題報告和論文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開題報告和論文。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分院部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分院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和分院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不少于6篇(不包括辭典、手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 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xx年10月26日。

5、排版格式:字體-小4號宋體,20磅行距。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撰寫本論文的背景、意義

背景:

秘書是一項常青的職業,古今有之,中外有之。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對外貿易的往來,各種社會關系的多樣化、復雜性,秘書工作也越來越新穎化和高深化,并能力階段提升到其綜合素質上。在新的形式下,秘書人員要勝任秘書工作,既要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意義

理論意義:在我國,秘書人員的工作繁重,特別是要謹慎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忍受無形的壓力,在緊張的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挫折較多。如果秘書人員沒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難以應付工作中出項的各種情況,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

現實意義:有些人做秘書工作,開始對秘書職業不是很理解,或者認識不足,不是那么感興趣,這時就要調節自己的心態了。若不注意調整心態,就會導致心理失調和心理疾病。因此,秘書人員必須善于修養,不斷優化心理品質,尤其是心理健康,重點克服焦慮、壓抑、厭煩、急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礙。

本論文的基本內容

秘書人員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指秘書人員善于自我調節和控制心理活動,經常保持心理平衡,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難,增強信心,做好秘書工作,逐步培育與秘書工作相適應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本論文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確定適度的抱負水平

3、克服不良的心理影響

4、學會調節心理壓力,培養健康的情緒、情感

5、不懼挫折的信心,較強的適應性

難點:1、具備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意志、健全的性格

2、克服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意志的調節和控制

論文的撰寫大綱

前言

一、秘書工作的現狀

1.秘書工作的產生。

2.秘書人員由于工作繁雜性,很容易產生厭煩后消極的情緒。

3.秘書工作壓力大,既緊張又累。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1.秘書人員為了有效的工作,必須保持穩定、樂觀、健康的心態。

2.心理充滿對秘書工作的濃厚興趣,面對困難永遠自信。

3.性情溫和,感情細致。

三、完善自身的性格,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1.博覽群書,開闊胸襟。

2.完善自身的不足,克服心理障礙。

畢業論文

內容摘要:秘書的工作活動是一項十分繁重的腦力勞動,當代秘書活動的緊張性、快節奏和高壓力,都對秘書的心理品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秘書在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進程中、要努力加強心理修養的自覺性。

關鍵詞:秘書工作心理素質心理障礙心理健康

前言

由于領導工作政務日重,事務日繁,需要助手協助,使之能把精力解放出來,集中力量抓決策和決策的貫徹,這就逐步產生了為之服務的系列工作人員,秘書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種。就秘書個人而言,古今中外的秘書,由于他們天天接近領導,了解情況,其中一小部分即親且重又有真才實料的,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秘書,少之又少。當代秘書活動快節奏高壓力和緊張化,對秘書人員的心理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有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否適應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需要,成為衡量秘書人員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面對任務繁重,時限緊迫,質量標準和效率目標都很嚴格的工作,很多秘書常常會望而卻步或心生怨言,消極怠工。日久天長,由于煩躁,低迷的心理障礙便會產生,即影響了工作,又給自己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

正文

秘書人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僅人及關系較復雜,在緊張的而工作場所中遇到各種矛盾和困難挫折也較多。如果秘書人員沒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難以應付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

一、秘書人員由于工作的繁雜性、地位的附屬性,很容易產生厭煩或消極的情緒,自己的辛苦工作被漠視,得不到領導的重用賞識,而后就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那么,影響心理素質的因素是什么呢?

1、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對心理素質的影響。

當代工作人員處在東西方文化交叉、多種價值觀沖突的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東西方文化發生著從未有過的碰撞與沖突。東方重義,西方重利;東方尚禮,西方尚法;東方重和諧,西方重競爭;東方重群體利益,西方重個人利益等,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工作人員常常感到偶然、疑慮、混亂,諸如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個性發展與個性放縱、自我意識與自我中心、享受與享樂等等認識上的模糊。求新求異的心理使人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而這些東西與中國現實社會在許多方面格格不入,是許多人陷入緊張、壓抑、混亂、空虛的狀態長時間的心理失調必然會給心理素質帶來影響。

2、家庭環境對心理素質的影響。

個人對客觀現實的認識往往是從家庭生活、家長的言行舉止開始的。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家庭環境對人的一生發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結構會在以后的心理發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環境包括家庭人際關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工作人員在步入崗位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環境和父母言談舉止的影響,不同的家庭教育與影響必然產生不同的結果,如對子女嚴格管教的父母,經常用命令、強迫、指責的方式讓孩子去學習,把子女的學習放在中心地位,而往往忽視了對子女的能力、興趣、需要的理解。處于這種類型家庭的人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能力,雖然在性格上可能表現出誠實、負責、禮貌、細心,但在人際關系中往往表現出羞怯自卑、敏感、對人容易屈從。另外,我國許多心理研究的成果顯示,家庭不和,甚至夫妻雙方離異等等,都會造成對當今在崗人員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其心理素質。

3、工作環境對心理素質的影響。

勞動時間過長、工作不勝任、工作單調以及居住條件、經濟收入差等,都會使人產生焦慮、煩躁、憤怒、失望等緊張心理狀態,從而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個體正常行為和活動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狀態。秘書人員必須善于修養,不斷優化心理素質,重點克服焦慮、厭煩、嫉妒等心理障礙。那么,秘書應如何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呢?

1.嫉妒

秘書的嫉妒具有指向性和對等性,大都是對同事發生的。引發嫉妒的條件有:各方面條件與自己相似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優位;自己所厭惡而輕視的人居于優位;與自己同性別或年齡的人居于優位;比自己高明并有意無意去炫耀的人居于優位。嫉妒的中心往往是對方的地位、榮譽、權利和業績。嫉妒往往使人變得偏激,帶有心理緊張和攻擊性意欲,甚至做出違反道德規范的事情。嫉妒既然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就應該注意防范和加以消除。為了擺脫嫉妒這種惡劣情緒,可以首先停止自己和別人的較量,正視自己的差距,然后揚長避短,去發現和開拓自己的潛能,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改變現狀。要有你強我要通過努力比你更強的積極心態,切忌我不強也不能讓你強的消極情感。以冷靜、達觀對待事態的發展,從病態的自尊或自卑中解放出來,認識到每個人都會自得其所、各有歸宿,甚至承認對方確比自己高明。這樣就能達到一個新的思想境界,不當情感的俘虜,從嫉妒的惡劣泥淖中自

2.焦慮

焦慮是個體對環境即將出現的變故或需要作出的努力,在主觀上引起緊張和一種不愉快的期待情緒,包括自尊心的損傷、自信心的喪失、失敗感、愧疚感以及相互交織的不安、憂慮甚至驚慌的情緒狀態。正常的焦慮是一種心理緊張狀態,它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增強覺醒的強度,因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及時恢復到正常狀態,則可能導致心理和行為上的失常,甚至引起精神上的疾病。秘書人員尤其是青年秘書往往由于工作壓力過重,遇到挫折,或自己的成就動機得不到及時滿足而產生焦急。其表現為:經常疑惑憂慮,惶然有如大難將至;經常怨天尤人,無緣由地自憂自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引起他的不安;遇到緊張的心理壓力時,便會慌張不知所措,喪失應付的能力。在生理上則表現為常常長吁短嘆,甚至有胸悶、心悸、頭昏、呼吸困難等異常感覺。

第7篇

摘 要:本研究采用親密關系體驗問卷和UCLA孤獨感問卷對243名大學生進行成人依戀方式和孤獨感關系的探討。結果(1)無戀愛經歷大學生在依戀回避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有戀愛經歷大學生;(2)孤獨感和依戀回避、依戀焦慮呈顯著正相關;(3)將孤獨感分為高低分組,高孤獨感組依戀回避得分顯著高于低孤獨感組。結論:孤獨感和戀愛經歷會對大學生依戀方式產生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依戀方式;孤獨感;戀愛經歷;獨生子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1-0221-01

1 引言

ヒ懶道礪鄞60年代Bowlby創立以來,已成為西方兒童社會性和個性發展領域的一個重要理論。Bowlby把依戀定義為一種“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它能為個體提供安全和安慰”。Brennan, Clark 和Shaver[1]將成人依戀分為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依戀回避以害怕親密關系和對他人親密和依賴感到不適為特征,依戀焦慮定義為害怕被別人拒絕和遺棄。如果嬰兒期的依戀是與撫養者母親建立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系,則成人的依戀方式則涉及到更多的人和事。

ス露欄惺塹備鎏甯械餃狽α釗寺意的人際關系時,自己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交往水平產生差距時的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或體驗。有研究發現,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感在成人依戀和孤獨感之間起調節作用[2]。

ゴ笱生處在青年期,艾里克森理論認為青年期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體驗著愛情的實現。馬素紅[3]的研究發現不安全型依戀的碩士孤獨感程度要比安全型依戀的碩士要高。以往關于大學生孤獨感與依戀方式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孤獨感與依戀方式的關系。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コ槿×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280份,收回有效問卷243份,有效率86.79%。

2.2研究工具

コ扇飼酌芄叵稻歷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李同歸和日本九州大學加藤和生共同修訂的中國版的ECR量表,包含有36個項目。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采用Russell等編制的UCLA孤獨問卷,共20個題目,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

2.3數據處理

ソ測評數據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

3 結果

3.1 大學生依戀方式在有無戀愛經歷上的差異

ザ雜形蘗蛋經歷以及是否獨生子被試在依戀方式的得分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有無戀愛經歷大學生在依戀回避得分上差異顯著,t = -5.679,P

3.2 依戀方式與孤獨感的相關分析

ネ1表明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維度都與孤獨感呈現顯著正相關,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的得分越高,孤獨感越強。

ね1 依戀方式與孤獨感的相關, **表示p

3.3孤獨感對依戀方式的影響

ソ大學生的一般孤獨感總分由低到高排序,然后取首尾各27%組成孤獨感高分組與低分組(各66人)。以孤獨感(高/低)、戀愛經歷(有/無)和獨生子(是/否)為組間變量,分別以“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為因變量,進行2×2×2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依戀回避維度上,孤獨感主效應顯著,F (1,132) = 9.18,p

4 討論

ケ狙芯勘礱魑蘗蛋經歷大學生在回避維度上得分高于曾戀愛過的大學生,有戀愛經歷的個體能夠適當的表達自己并尋求心理支持,對有人可依賴的這種親密體驗更深,因此可能更容易適應與他人的親密相處。有研究發現依戀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預測個體的戀愛行為,低依戀回避組戀愛的比例要高于高依戀回避組[6],說明依戀回避與戀愛經歷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的依戀方式特別是依戀回避。

パ芯勘礱鞅礱鞴露欄性角浚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的體驗越強。本研究中低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得分者屬于安全依戀,他們可能會體驗到更少的孤獨感。也有研究發現家庭親密度與孤獨感呈負相關[7],說明家庭親密程度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很重要。

ビ醒芯糠⑾執笱生產生孤獨感時會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8],這種應對策略可能激活了個體的依戀模式。Bowlby認為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式是人們形成關于自我和他人的內化表征,當人們遇到困難或危機時,這種內部工作模式會激活,并以不同的依戀行為方式表現出來。個體體驗到高的孤獨感,采取回避策略的個體可能不會向他人尋求幫助。有研究發現[9]羞怯內向的個體可能社交能力較差,一方面他們可能在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上有困難,從而產生回避的傾向;另一方面,高孤獨感大學生由于自卑可能害怕被拒絕而對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產生焦慮。但孤獨感是否之直接影響和激活依戀工作模式,應對策略是否也會產生影響等需要進一步研究。

5 結論

ノ蘗蛋經歷大學生依戀回避得分高于有戀愛經歷大學生,孤獨感和依戀方式呈正相關。高孤獨感組大學生依戀回避分數顯著高于低孤獨感組。結果表明孤獨感、戀愛經歷會對大學生依戀方式產生影響。

おおおげ慰嘉南祝

[1]Brennan K A, Clark C L, Sliaver P R. Attaehment theoe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M]. NewYork: Guilford Press, 1998: 46-76.

[2]Meifen Wei, Philip A Shaffer, Shannon K Young, Robyn A Zakalika. Adult Attachment, Shame,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The Mediation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 52 (4): 591-601.

[3]馬素紅. 在校碩士研究生孤獨感狀況及其依戀類型、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

[4]李同歸,加藤和生.成人依戀的測量:親密關系經歷量表(ECR)中文版[J]. 心理學報,2006,38(3):399-406.

[5]劉 平. 孤獨的評定.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82-289.

[6]林 玲. 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戀愛行為關系研究 [J]. 思想理論教育,2008,3:65-70.

[7]黃 海. 大學生孤獨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第8篇

論文關鍵詞:腦膜炎,護理

結核性腦膜炎(以下簡稱結腦)是由結核菌侵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軟腦膜,蛛網膜進而累及腦實質和腦血管的病變,是最嚴重的結核病。目前死亡率高為20%~30%[1]。通過綜合治療,全面而系統的護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兇險,病程長、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精心護理極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結腦10例,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怎么寫論文。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例患者中,男5例護理論文,女5例。年齡22~60歲,住院時間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頭痛,熱型為不規則熱,根據病史、體征、癥狀、腦脊液常規生化及病原學檢查,臨床均診斷為腦膜炎。

1.2 治療 住院后根據不同情況予抗結核藥物異煙肼、鏈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選用4~5種聯合正規方案治療,同時予激素、脫水、對癥、支持及營養等治療,治愈好轉。

2 護理重點

2.1 心理護理 本病病程長,病情重,加之應用抗結核治療和激素治療后可出現一定的副反應,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另外,一些患者對結核病存在誤解,加之經濟的拮據,從而產生一定的焦慮、恐懼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擔心預后不良,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護士應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宣教本病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論文,放松心情,樂觀面對本病。

2.2 飲食指導 患者由于顱壓高致頻繁嘔吐,抗結核藥物對胃腸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續發熱及大劑量

脫水劑應用導致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清醒患者鼓勵其多飲水,少量多餐,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高鈣飲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飼流質飲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腸外營養。

2.3 用藥觀察

2.3.1 應用脫水劑的觀察與護理 結核性腦膜炎常用的脫水劑為高滲脫水劑和利尿劑,所以,首先要保持靜脈通道的通暢,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脫水劑為20%甘露醇,其對血管刺激性非常大,護士應保護好患者血管,如發生滲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減少對皮膚黏膜的刺激怎么寫論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觀察與護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纖維組織增生、防止黏連、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可有效降低顱內壓護理論文,防止腦水腫的發生。使用激素用量過大或減量不合適、計量不準確就容易造成反跳現象,因此要嚴格遵醫囑給藥,并囑患者不能隨意增藥、減藥,如患者出現不適,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3.3 抗結核藥物的觀察與護理 抗結核藥物是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關鍵,應遵循早期、聯合、適量、全程、規律用藥原則,否則,就可能造成耐藥。此外,抗結核藥物副反應大。因此,在服用抗結核藥物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如出現胃腸道的不適、肝腎功能異常,視力減退、聽力障礙及變態反應等,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必要時停藥。另外,護士應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如利福平應空腹服用,可達到最佳療效,同時也可減少其副反應。

2.4 腰椎穿刺的護理 進行腰椎穿刺術及鞘內注射是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療和診斷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損傷性護理論文,患者往往會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耐心解釋。術后協助患者去枕平臥4~6 h。

2.5 發熱的護理 本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41.0 ℃。因此,應定期測量患者體溫,出現體溫升高,應立即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對于出汗較多患者應協助其飲水,并加強房間通風,防止復發感染。應及時更換床單、衣服等,防止皮膚感染發生怎么寫論文。

2.6 高顱壓的護理 脫水療法是治療顱內高壓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靜滴,應用時速度要快,確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內滴完,否則影響脫水的效果。同時要注意觀察有無低鉀血癥。

2.7 出院指導 結核腦膜炎屬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結核治療需要較長時間,待腦脊液檢驗正常及癥狀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須堅持抗結核治療6~9個月。出院時囑患者必須按時按量服用抗結核藥物,并定期到醫院復查腦脊液、血常規、肝功能護理論文,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避免勞累、受涼,以免加重病情。

結核性腦膜炎周期長,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誘因。因此,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的變化,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準確及時執行醫囑,做好基礎護理。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預防和處理顱內高壓。提高患者依從性,做好服藥指導及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1王維治.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25-128.

第9篇

關鍵詞 大學生 完美主義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A Re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 Perfectionism

ZHOU Haixia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Perfectionism is self-set high standards for themselves; it is the kind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evaluation depends on the success, which not only affect the individual'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ime management, but also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individual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erfectionism; mental health

完美主義作為一種力求盡善盡美完成任務并伴有批判自我的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又密切的關系。完美主義是心理咨詢的常見心理問題,對于大學生尤其是高材生更加普遍,已經逐漸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的重視。①近年來研究者將完美主義分為不同的類型,且他們的研究也表明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者也具有自身的特點。②因此,對于大學生完美主義的研究不僅具有其理論意義,更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1 完美主義的界定

完美主義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精神分析學派Adler(1956),在他提出的“追求卓越”的概念中,他認為人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斷、更好適應他所生存的環境,促使人類不斷改變自己、發展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是追求完美。③④Hollender(1965)則認為有兩種完美主義者,一種是追求外在評價,即將他人得認可和滿意度作為衡量的標準;另一種是辛苦工作,以使自己工作盡善盡美,即讓自己達到絕對的滿意,他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早期經歷尤其是父母教育對完美主義心理的形成至關重要。⑤也有研究者將完美主義與個體心理健康相關的角度進行研究,如Frost等人認為,具有完美主義人格特征的個體,盡善盡美完成任務并對自身伴隨著批判性自我評估,過度追求高標準與對失敗的恐懼導致了他們仔細檢查、反復考慮,甚至具有拖延行為。⑥

由此可見,雖然完美主義的研究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但目前尚無統一一致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各研究者定義中的一些共同點:第一,對自身的高標準和高期望;第二,自我評價過于依賴成功;第三,較高的自我批評;第四,對失敗的恐懼。

2 完美主義的相關研究

2.1 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的總體研究

目前,對于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以及家庭教養方式方面:謝玉蘭認為,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總體得分在性別變量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即隨著年級的增加,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越加明顯;楊宏飛、張小燕研究表明大學生具有中等程度的完美主義傾向,在父母期望、個人標準等維度上,得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父母批評、關注錯誤維度上得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周旭等人對大學生完美主義特征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使大學生更容易產生完美主義心理的積極維度以及條理性,即父母采用民主的教養方式,個體更容易形成條理性較高的人,如果父母采用放縱或者權威的教養方式,孩子更容易懼怕犯錯誤,更易形成完美主義的消極維度。⑦⑧

2.2 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國內研究者對于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如黃希庭、鄭涌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完美,但是如果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則容易帶來一些心理困擾;⑨⑩楊宏飛、張小燕等人認為,個體完美主義人格特征越強,其心理健康水平則越低;謝玉蘭認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個體,其心理異常癥狀更加明顯,即追求完美主義的個體,越易產生抑郁、焦慮、強迫等消極情緒體驗;研究者李智認為積極的完美主義與自尊、生活滿意度等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而消極完美主義與自尊、生活滿意度等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國外研究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如Hewitt, Chang和Rand等人認為完美主義與抑郁的易感因子有關;香港Chang等人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擔心出錯與焦慮存在較高正相關,而組織條理性與焦慮存在顯著負相關。

綜上所述,完美主義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即完美主義傾向越明顯,心理健康水平則越低,這說明對自己要求越嚴格,越需要用積極的心態調整自己。

3 不足

目前,對于完美主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概念以及測量量表,但實驗研究較少。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首先,國內對于完美主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特殊群體,未來的研究應該關注更多的群體;其次,對于完美主義的形成機制目前進行探討的研究較少,今后需要加強該領域的探討;再次,對于完美主義個案干預研究較少,今后應當加強對于完美主義者在心理咨詢方面的研究。

注釋

① 張斌,謝靜濤.不同完美主義類型大學生的心理特征[J].心理衛生評估,2013.27(11):868-872.

② 王秀希,王雪.初中生消極完美主義與學習投入的相關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3):22-24.

③ 王文娟,孫宏偉.大學生拖延與完美主義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15(3):69-70,122.

④ 王春娜.大學生完美主義、成就動機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⑤ 李丹.大學生完美主義、成就日標定向和自我妨礙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⑥ 張斌,宋佳欽.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的現狀及教育對策[J].科技資訊,2012(28):193-194.

⑦ 吳雙磊.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及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⑧ 李智.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結構_發展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⑨ 佟月華.大學生完美主義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0(3):277-279.

⑩ 廖星.大學生完美主義者的情緒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碩士論文,2011.

林榮茂,賀斐.青少年的完美主義與擔憂傾向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7):539-543.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免费视频 | 亚洲天天干 | 国产成人区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欧美高清在线 | 99热最新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国产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 欧美偷拍小视频 |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 国产成人羞羞电影网站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无毒 | 五月婷久久 | 国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精品自拍视频 | 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 开心色五香五月婷婷 |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 avtt男人天堂|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激情综合五月网 | 欧美在线一级视频 | 99视频99| 久久婷婷婷 |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 aaa免费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