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0:2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醫學實驗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英文名稱: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主管單位:江西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江西分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1129
國內刊號:36-1298/R
郵發代號:44-9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拒收原因主要涉及溶血樣本、樣本凝塊、樣本不足、樣本與抗凝劑比例不當、樣本容器選擇錯誤、樣本破損、條碼錯誤和運輸不當。樣本識別應分生化、血液、微生物等專業進行監控,如血培養污染率監控。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獻報道,個別實驗室進行數據采集時出現錯誤,如將樣本凝塊指標公式設定為出現凝塊樣本數/總樣本數。樣本分析質量指標的監控主要是通過評估EQA的達標率和細胞學檢查與組織活檢結果不一致率。結果報告質量指標主要分布在結果回報時間(TAT)監控、危急值報告、修正報告和醫護滿意度方面。對于TAT監控,3組數據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集中在高風險環節或高風險項目的監控,如清晨住院患者檢驗結果TAT、急診檢驗結果TAT、肌鈣蛋白TAT、外科病理檢查平均TAT等。肌鈣蛋白整個流程時間節點監控是對于高風險項目隨時間變化按照樣本流對樣本進行動態監控。
質量指標的實施
實驗室質量指標使用基本流程至少應包括:(1)質量指標的選擇;(2)測量質量指標執行的效果;(3)分析產生質量指標數值的根本原因;(4)確認實驗室改善方向;(5)采取行動進行改善(圖略)。通過對質量指標中出現異常指標的因素進行加權處理、多次模擬等方法,找出導致結果異常的關鍵原因,從而改善醫學實驗室的工作流程,減少檢驗風險,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5]。在使用醫學實驗室質量指標時,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差距分析、石川圖、因果分析、帕累托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擬等。差距分析(gapanalysis)是使實驗室的實際流程/操作與預期標準(法規、行業標準、內部程序等)進行比較的方法。使用差距分析首先應回答兩個問題:處在什么位置?需要達到什么位置?可通過周、月、季度、年度質量指標報告的方式實現。CLSIGP22-A3提供了質量指標報告模板[9]。表1中提供了部分質量指標的CAPQ-TRACKS評估閾值,該閾值為多家醫院實驗室室間調查結果的中位數。
圍繞專業系列技能培養,構建實驗項目體系
為了保證學生達到行業崗位的要求,我們在對行業發展和專業學生就業主要崗位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四大技能,即動物基礎醫學技能、動物預防醫學技能、動物臨床醫學技能、動物檢疫檢疫技能。據此制定了動物醫學專業實驗相應的教學大綱,明確了50項學生必須掌握的系列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構建能體現相關的系列專業技能要求的實驗項目23個,實驗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其應用性與行業性,以技能訓練為主線,設置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三個層次、遞進式的實驗項目訓練體系,成為體現動物醫學行業要求的系列實驗,涵蓋動物解剖技術、病料的取材與送檢技術、動物給藥技術、動物病理剖解技術、流行病診斷檢疫技術、外科技術等多方面專業技能的實驗項目體系,并明確每一個實驗項目的考核與實驗技能的掌握要求。
1.基礎性實驗為驗證性和基本技能訓練實驗為主,注重標準化、規范化的實驗技能訓練,旨在加深學生理解基本原理、培養實驗基本技能。如《病料的取材和送檢》實驗中,強調剖檢前檢查、取材時間、器械的消毒、病料采取、病料的保存、病料的運送等手把手的規范化訓練,為后續實驗打下扎實的基礎。
2.綜合性實驗注意實驗教學內容的設計性、綜合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初步設計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如《病原菌分離及其疫苗制備技術》實驗,此實驗中包含病料的采取技術、細菌的培養技術、細菌的分離鑒定技術、疫苗的制備技術等多種綜合技能,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先提出實驗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提交實際可行的實驗設計方案,學生自行完成實驗操作,合作討論分析實驗結果。讓學生利用從基礎性實驗中學到的實驗操作技術(病料的取材)去解決一個具體問題,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技能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又綜合疫苗(滅活苗)制備技術,在臨床中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3.應用性實驗其實驗內容側重臨床應用技能的培養,如《中毒犬的急救》、《寵物口炎的診斷與治療》、《寵物食道阻塞的救治》、《偽狂犬病的診治》、《動物胃腸炎的治療》等常見、多發的疾病,此層次實驗圍繞臨床門診開展,通過開放式實驗完成實驗任務。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縮短就業的適應期。
創新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實驗教學模式
實施學生全程參與、自主探究式、開放式的實驗課程教學方法,充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實驗內容的每一部分都有相應的研討思考題,引導學生探究式自主性學習。
1.基礎性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推行“教師示范、學生過關”的實驗教學法,注重學生實驗技能與基本原理的掌握。如《動物的給藥方法》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示范藥品的開啟、注射器的使用、藥物的吸取、不同的注射要點、動物的保定等操作技能,實際動手模仿、掌握,充分培養學生規范、有效的實踐動手能力。
2.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采用“自主設計與合作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4]教師只對實驗目標和實驗所用技術種類提出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條件和實驗路線的摸索設計,最終達到實驗目標,遞交實驗結果。學生通過實驗的實施過程,學會了將從基礎性實驗中所學的技術進行綜合應用。通過實驗過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討論和實驗結束后各小組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團隊協作精神,互相促進,使學生更能理解相關知識與技術,掌握實驗技術的關鍵點。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綜合設計能力,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了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過渡。
3.應用性實驗教學模式采用“開放式”實驗教學法,在門診及臨床實踐中,以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和解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臨床應用能力的培養。
建立以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為主的實驗評價體系
評價具有導向性的效力,改變以實驗原理考核與抄寫實驗報告為主的單一實驗考核方式,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建立了以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為主的實驗評價方法,引導學生注重能力培養。
實驗教學,是指運用實驗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對象的變化,并從中驗證、獲取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4]。實驗教學首先強調學生的“三基”培養,即要注重學生基本實驗知識、基本實驗技術、基本實驗技能的掌握,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本保障,需要在實驗室完成,稱為課堂實驗教學。但課堂實驗教學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因此,實驗教學不能囿于課堂,必須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的教學理念[5],必須采取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模式,諸如設計性、創新型、現場式實驗教學模式等。現場實驗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實際生產、工作和生活場所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6],主要依據教學模式理論、體驗式學習理論、交往教學理論、問題教學理論等有關教學理論,圍繞實驗教學活動過程形成的系統性、理論化的教學結構形式[7],并在現場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學場所、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等差異,產生了參觀式、綜合式、設計式、模擬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F場實驗教學是課堂實驗教學的延伸,是將課堂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具體、形象化[8],增強了學生對理性知識的感性認識,并通過學生的再思考進一步將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置身于現場中,有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9]。但是,現場實驗教學的開展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占用較多的教學時數、現場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要求教師有更新更多的知識儲備和現場組織協調能力。
2現場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1參觀式現場實驗教學的應用實踐
參觀式現場實驗教學,是指選擇具有普遍性、廣泛性、典型性的工廠或工作環境,組織學生到現場進行實地觀察、感受,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10]。參觀式現場實驗教學直觀、生動,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手段,既可以在參觀中使學生驗證、鞏固已學知識[11],還可以將相關教學內容融合在參觀過程中,使學生直接在參觀式教學中獲得新知識。例如,餐飲衛生管理是預防醫學專業食品安全方向學生專業學習內容的一個部分,涉及《食品安全法》和餐飲管理的眾多的法律法規,如果將這些法規條例安排在課堂講授,師生雙方都會感覺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于是安排學生到飯堂參觀。參觀前,指導老師將參觀內容編寫成實驗講義發給學生,既作為參觀指南,又作為學習要求將有關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問題,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參觀前主動查閱資料預習,一方面作為觀后感式實驗報告撰寫的必須內容。參觀時,邀請學校專門負責餐飲安全的食品安全員帶領同學們參觀飯堂的各個功能房,洗菜、炒菜、留樣、售賣、洗碗、消毒各環節,講解高校學生飯堂的有關法律法規。由于是到學生自己就餐的飯堂去參觀,學生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極大,加之現場直觀所見所聞,同學們對高校集體飯堂有關餐飲衛生監督管理中應主要注意的問題和環節都能充分掌握,從而達到較好教學目的。
2.2現場綜合性實驗教學在職業衛生學中的應用實踐
現場綜合性實驗教學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的融合交叉多門學科或者多個知識點的實驗教學。現場綜合性實驗教學特別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了學生與實際工作接軌的能力。例如,噪聲、振動的測定,就以現場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形式,安排學生到校辦印刷廠印刷車間現場進行微小氣候監測并測定其環境噪聲和環境振動,同時測定作業工人聽力及進行健康檢查。最后要求學生根據觀察或收集到的噪聲、振動、作業工人聽力等數據以及健康情況,依據國家有關標準和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比較、論證和概括,得出印刷車間有害因素對作業工人聽力及健康究竟有何影響,并對印刷車間防噪防振和作業工人的防護措施提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措施[1]。
2.3設計型現場實驗教學在食品法規和兒少衛生學的應用實踐
設計性現場實驗教學是指老師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在生產、工作或活動現場加以實現的實驗教學活動。預防醫學的很多實驗內容都適合開展設計性現場實驗教學,比如,在兒童少年衛生學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就組織學生在學校附屬幼兒園現場開展了“某幼兒園兒童生長發育與營養狀況調查與評價”的現場設計性實驗教學。為此,首先讓每個學生設計現場調查的方案,然后由課代表會同各實驗小組長實地考察現場后,在老師指導下制定出現場調查的終極方案,包括測定指標的選擇、現場測定的程序、人員安排、待測兒童的引導與陪伴。本次現場調查測定的指標多,又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評價指標,同時融合兒少衛生學、營養學、統計學多門課程的多個知識點。面對眾多指標究竟如何對該園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進行評價,老師不予具體要求,由學生查閱資料自行確定。最后同學們完成的論文可謂異彩紛呈,視角獨到,有“某幼兒園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Z評分及營養狀況的評價”、“某幼兒園學齡前肥胖兒童與正常體重兒童皮褶厚度的比較研究”、“某幼兒園兒童體格發育現狀”等等??梢哉f這個現場設計性實驗對同學們組織能力、數據統計處理能力、資料查閱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論文撰寫能力是一次極大的鍛煉。
2.4野外模擬型現場實驗教學的應用實踐
野外模擬型現場實驗教學是指模擬現實存在的衛生學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在野外現場開展的實驗教學活動。例如,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我校地處白云山腳下,白云山上有豐富的山泉水和水庫水資源的優勢,我們為此次現場教學設置了一個模擬的現實衛生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即將本次現場實驗教學模擬為“某考察隊一行20人擬在某原始山林中進行為期6個月的生態考察,請你作為專業的防疫人員幫助該考察隊解決野外駐地的生活飲用水源問題”。教學時將學生們帶到指導老師事前考察好的山中,學生們分組尋找水源、進行水源衛生學地形勘查、水質檢驗、水量估量等,最后讓同學們根據調查結果寫出“某野外考察隊駐地水資源選擇利用的評估報告”,要求說明水源選擇的依據、考察隊的駐地安排、生活水的蓄積及水質的潔治和防護措施等。由于是野外現場模擬真實衛生學問題,且涉及的內容非常寬泛,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3現場式實驗教學的改革思路
現場實驗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場地的選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高度負責態度等是現場式實驗教學的關鍵點,也是現場式實驗教學改革的著力點。
3.1現場實驗教學內容的設計
傳統的實驗教學多是根據實驗教材上既定的實驗項目安排實驗,既不利于教師創新實驗教學,也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安排現場實驗教學時可以打破固定實驗教學項目局限,緊密結合公共衛生政策與突發公共衛生問題進行現場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比如,為指導和規范我國食品營養標簽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促進公眾膳食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衛生部頒布了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強制實施。順應這一公共衛生政策,可以安排學生在超市現場進行食品營養標簽標示現狀及消費者認知調查。這樣的安排以當前突發公共衛生問題與預防醫學工作實踐的實際內容為立足點設置現場實驗教學內容,既錘煉了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
3.2教學場地的選擇
現場教學場地的選擇是保障現場實驗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12]。生活、生產、社會環境的各個方面都可以作為預防醫學的現場實驗教學點。教師要廣開思路,在平時針對性的挖掘和培育合適的現場教學點??梢酝ㄟ^校企合作模式到工廠進行參觀式實驗教學,更可以充分發掘高校內部眾多的校辦企業、食堂、幼兒園等場所等開展綜合式現場實驗教學,還可以利用學校周邊公共區域開展設計式、野外模擬式實驗教學。
3.3提高實驗教師的綜合素質
醫學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最活躍的學科之一,是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強調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該學科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常用免疫學實驗技術在臨床醫療實踐和科研中的應用,為培養合格的醫務人員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臨床本科專業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課時較多而實驗課時較少,這就使得實驗課程無法受到學生們的普遍重視,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近年來,教研室結合該專業培養目標以及課時、實驗室硬件設施等情況不斷調整實驗教學大綱,在實驗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結合專業特點,優化實驗內容和方法
醫學免疫學理論內容抽象難懂、知識點多,學生普遍感覺對所學知識缺乏宏觀理解和掌握。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消化起到很好的補充和加強作用。為了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教研室針對不同專業分別設定了不同的實驗教學內容、課時和教學方法,在保證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基礎上,去除臨床應用性差的實驗項目,優化實驗設計,增加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機會,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1.1實驗內容
結合教學大綱,篩選實驗內容。設定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CH50法)、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細胞免疫功能檢測和超敏反應為醫學免疫學主干實驗內容。
1.2實驗課堂設置
在實驗課中,教師首先以簡明概括的語言介紹實驗內容、方法、目的和要求,講解中注意時間的壓縮,重點放在操作方法的指導上。在整個學生操作實驗環節中,教師現場巡視,隨時指導,為鍛煉學生獨立實踐能力,標本的采集、實驗儀器的調試、完成實驗步驟等操作均在教師監督下由學生獨立完成。例如,在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CH50法)實驗中,3學時的實驗內容涉及到四大方面,包括理論知識回顧、CH50法測定原理、操作步驟、方法評價及臨床意義,教師的前期講解控制在15min之內,重點突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在操作前,教師示教水浴箱和離心機的使用,以便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監督下正確、熟練完成。實驗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實驗結果進行計算和方法評價。在此實驗課中,一系列操作均由兩位學生配合完成,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在鍛煉了他們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協作精神,為開設綜合性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最后老師利用5?10min時間歸納整理思路、指出存在問題,并聯系臨床提出課后思考題。課后完成實驗報告,以節省教學時間。整節實驗課內容安排緊湊、時間分配合理、緊密結合臨床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效果顯著。
1.3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實驗課教學水平
在實驗教學中,有些操作抽象難懂,多媒體教學可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形象生動地展示,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對于應用性較強又較抽象的內容,如免疫標記技術,學生常會遇到如操作過程遺忘快,需老師反復示教等問題。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錄像、動畫等能明顯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多媒體與板書有效結合的教學方式,可顯著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提高學習效率。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網絡等途徑搜集到了大量的實驗資源,建立實驗資源庫,同時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需求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課件,為實現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提供了保障。
同時,針對學生教學效果評價意見、教研室主任聽課意見及教學督導抽查意見等反饋信息中存在的問題,如有些教師對實驗背景知識和臨床應用講解不夠、留給學生操作時間少、實驗結果不易控制等問題予以解決。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組織教授、高年資講師和新進教師對每一實驗教學內容重點、難點進行集體備課,仔細梳理,高年資教師對新進教師實行_對_帶教,嚴把教學質量。經過不斷地集體討論、修改和補充,提升實驗課教學水平。
2.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濃厚興趣
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已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針對此專業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時,不應采取"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應因材施教,嘗試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產生濃厚興趣。
2.1換位教學模式
對于內容單一的免疫學實驗,如玻片凝集實驗、單向瓊脂擴散實驗、雙抗體夾心法的早孕診斷實驗等,實行換位教學模式。即由教師在前一節課介紹下節課實驗內容,布置學生預習,上課時隨機請一名學生為老師和其他學生介紹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示教,最后由教師補充內容,提出該學生講解優點和不足并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實驗完成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展開討論,查漏補缺。
2.2以問題為基礎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實驗課教學模式
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醫學教學模式,它是以患者的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學生查閱資料,以小組討論為主要教學形式解決問題,其基本理念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予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旨在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培養其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教學中,PBL教學法得以廣泛應用。例如,針對肥達氏實驗,教師設計傷寒病例,針對該病例提出以下問題,如何進行標本的采集?如何依據試管凝集反應結果來輔助診斷?如何排除接種后的回憶反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設計實驗,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2.3引入病例教學模式
在實驗教學中緊密結合臨床病例進行分析,打破專業學科限制,設立免疫學實驗專題。此教學模式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入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應用此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幾部分實驗:(1)病人血清總補體活性的測定;(2)應用免疫標記技術測定病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應用肥達氏反應協助診斷傷寒和副傷寒;(4)結核菌素試驗等。以上實驗全過程均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有效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實驗技術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2.4開放式設計教學模式
這類教學模式主要針對優秀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展,在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理論和實驗操作基礎上,以醫學免疫學專業內容為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由指導教師提出實驗課題,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設計實驗方案及技術路線,在教師的監督管理下開展實驗,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目的[5]。對實驗內容要求具備一定的臨床實用性和操作可行性,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整個實驗包括了課題的提出、文獻資料收集、實驗方案自主設計、完成實驗、實驗結果分析及總結、討論優點與不足等流程,形成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實踐,教師輔助指導的科研氛圍。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讓其參與到教研室課題中,進一步培養科研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培養嚴謹學風
在過去的實驗課考核中,主要依據對學生實驗報告的批閱來打分,實驗課成績僅占總分數的15%,難以體現其重要性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學院對醫學免疫學實驗課考核方式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考核方式由單一的實驗報告為主轉化為綜合考核,實驗成績也提高到總分數的30%,現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考核。包括出勤、課堂提問、實驗預習及操作、實驗報告書寫等。(2)技能操作考核。從實驗大綱中選取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技術作為考核內容,在考核過程中嚴格按照考核評分標準打分,提高了學生對本實驗課的重視程度。(3)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考核。主要考核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通過兩年多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熱情、技能操作和科研思維均有了極大的提高。
4.結語
分析化學是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分析化學實驗技能的培養非常有必要。針對學生在分析化學實驗技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培養方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實驗技能的重要性,知道怎樣是規范操作,清楚為什么要規范操作,在實驗過程中自我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達到培養目標。
【關鍵詞】
醫學檢驗技術;分析化學;實驗技能
【基金項目】
吉林省教育廳2015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批準號:2015ZCY102),項目負責人為董麗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導學案在高職高專‘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GH150631),項目負責人為藺首睿。
分析化學是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此前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基礎,此后銜接臨床檢驗基礎等專業課程。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分析化學實驗在分析化學課程中占據重要位置,在實驗中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養成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分析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技能的培養,規范的分析化學實驗技能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實習、工作中的實際操作打下堅實基礎。
1.深化學生認識,激發學生興趣
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驗操作技能,對于實驗現象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此前的實驗多數是定性實驗,對定量幾乎沒有要求,使用的實驗儀器也多是精密度不高的燒杯、燒瓶、量筒等。因此學生在最初進入分析化學實驗室時,往往定量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不清楚如何依照精密度選用儀器。同時,很多學生在大學仍延續高中應試化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重理論而輕實踐,對實驗缺乏主動性,忽略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認識[1]。教師可以依據學生重視理論課的特點,在理論課堂上向學生灌輸實驗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精密度和準確度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思考托盤天平和分析天平、量筒和移液管的選用區別;在講解誤差這部分內容時,羅列不規范實驗操作對結果的影響等。教師也可以搜集相關案例,向學生強調規范實驗操作對實驗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實驗課堂上,可以開展一些與生活實際關聯密切的趣味實驗,先借助于學生熟悉又直觀的變色、沉淀、儀器數值變化等定性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一步提出更高的定量要求,循序漸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目標。
2.夯實理論根基,規范實驗操作
規范的實驗操作并不是死記硬背、按方抓藥,而是在夯實了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勤加練習的結果。分析化學的實驗操作看似簡單,但要求學生做到準確、規范、熟練,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耐心、認真練習操作技能。教師在實驗課堂中,應先講解、演示規范實驗操作,將每一個操作步驟拆分再組合,既要講清如何操作,更要說明為什么如此操作,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酸式滴定管漏液應如何處理這個實驗操作,要講清楚如何涂擦凡士林,但為什么要涂凡士林,為什么涂凡士林之前要吸干活塞和活塞槽內的殘留水、為什么涂擦凡士林的量不能太多,為什么要避開活塞的小孔等問題都要依據學生的基礎適時適當地給出答案,讓學生清楚的明白如此操作的原因,輕松地加強學生對此規范操作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實驗課堂中加強巡回指導,言語上鼓勵學生動手,行動上糾正錯誤操作,身體力行讓學生感受到分析化學實驗操作的嚴謹、規范。
3.改革評價方法,重視自我分析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教師可以將實驗技能列入考核內容,在實驗課和考試中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2]。在日常的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每次實驗課結束后分析自己的實驗操作,并對實驗數據進行準確度與精密度分析,分析誤差來源,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規范性的認識,促進學生提高實驗技能。
綜上所述,通過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作者:藺首睿 董麗丹 梁芳慧 牛艷秋 單位: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關鍵詞:醫學實驗室 管理評審
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Li Junyan Chang Zhishui
Abstract:At present examines th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cause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the automaticity to enhance day by day.The home were very man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 the laboratory facility, the equipment disposition already approach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level, but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and overseas compared still have the big disparity.Not only therefore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test installation, but also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The very many medicine laboratory or the attemp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15189 establishment, the movement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 nation had more than 60 laboratories already to pas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approval.It is well known, in moves and establishe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must carry on internal verifi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But very many laboratories all only will treat a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in laboratory approval process an essential step, in order to approve make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but will not have to manage the appraisal to take will carry on the powerful method to oneself laboratory which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will improve continually, will cause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ll come apart with the laboratory supervisory work, has not played the role which its itself will be supposed to have.Wil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ovision explanation, the union case analysis, how carry on the aspect to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which the practical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aisal and will be supposed to pay atten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111-02
目前檢驗醫學的發展和檢驗技術的進步使得醫學實驗室的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國內很多大型醫院的實驗室設施、設備配置已經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但是臨床檢驗質量和技術能力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所以不僅要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還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
很多醫學實驗室正在或嘗試用國際標準ISO15189建立、運行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全國有六十多家實驗室已經通過了醫學實驗室認可。眾所周知,在運行和建立實驗室管理體系的過程中,要進行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但是很多實驗室都只把管理評審當做實驗室認可過程中的一個必要步驟,為了認可而做管理評審,而沒有將管理評審作為一個對自己實驗室進行全面總結和持續改進的有力手段,導致管理評審流于形式,和實驗室的管理工作脫節,沒有發揮它本身應有的作用。本文將通過對條款的解讀,結合案例分析,對醫學實驗室如何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評審和應該注意的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部分:標準解讀。
首先我們看看準則中對于管理評審的要求――管理要素4.15 管理評審。
4.15.1為確保為患者的醫護提供持續適合及有效的支持,并進行必要的的變動和改進,實驗室管理層應對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及其全部的醫學服務進行評審,包括檢驗及咨詢工作。評審結果應列入含目標、目的和措施的計劃中。管理評審的典型周期為每12個月一次。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管理評審的目的是為了使實驗室的質量和能力能持續地符合臨床需求。管理評審是由實驗室管理層組織進行的。管理評審的內容要包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和其全部的醫學服務,這里面容易忽略的是只將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評審,而忽略了很多技術能力方面的評審,對臨床的溝通、檢驗結果的解釋、咨詢服務這部分內容更是常被忽略。
4.15.2管理評審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管理評審的內容準則中列了13項,并指出包括但不限于這13項內容。這些內容也就是管理評審的輸入。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室的工作實踐逐條進行解讀。
a) 以前管理評審的后續措施。
解讀:每次管理評審,都會有輸入和輸出。前一次管理評審的輸出,可以作為后一次管理評審的輸入。尤其是管理評審中識別出的需要改進的部分,很可能是下一年度工作的重點或需要解決的難點,更要在后一次的管理評審中進行重點評價。
b) 所采取糾正措施的狀態和預防措施。
解讀:內審、前次管理評審或日常質量監督工作中導出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狀態應該進行總結,應該在糾正措施全部關閉后才進行管理評審。
C)管理或監督人員的報告。
解讀:管理人員不僅僅指的是科室主任、副主任等實驗室高層管理人員。更應包括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各實驗室常設的各專業組組長、內審員、質控員、設備管理員、文檔管理員、信息管理員、安全員等。這些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如各類各次例會或檢查中,可能都會形成一些檢查的記錄或工作總結,將這些材料匯總分析后形成的報告,就成為管理評審的輸入。這些報告是構成實驗室正常運作的各關鍵崗位人員對于實驗室方方面面工作的點滴總結,是貼近實際工作的詳實記錄和對一線工作的真實反映,可以說是實驗室管理的第一手素材。所以對這部分內容,應該讓上述管理人員根據各自日常工作認真進行總結。
d)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
解讀:一般情況下,在兩次管理評審間隔期內,應該對體系進行過完整、全面的內部審核。內審中發現的不符合項、觀察項,以及針對此采取的糾正措施,導出的預防措施,糾正措施的完成情況,有效性跟蹤驗證等都成為管理評審的重要輸入。
e)外部機構的評價
解讀:因為進行管理評審的大多數實驗室在準備或已經獲得認可,所以有些實驗室對此條款的理解僅僅是認可機構對實驗室進行的現場評審的評價。實際上,認可機構進行的現場評審雖然是外部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僅僅局限與此。與醫學實驗室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的很多外部檢查、評價活動,都可以涵蓋在里面。例如各省市舉辦的醫院質量管理年的評價考核,等級醫院復審,生物安全檢查,衛生部及各省臨檢中心進行的基因擴增實驗室技術驗收或復審等等。這些檢查的結論,是臨床一線專家經驗的積累,為實驗室改進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見,也是管理評審輸入的重要方面。
f) 外部質量評價和其他形式的實驗室間比對的結果。
解讀:這里主要指的是最常見的參加國內國際能力驗證活動的情況,和衛生部及各級臨檢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的情況。有部分項目沒有室間質量評價,應按要求進行實驗室間比對。對參加能力驗證、室間質量評價、實驗室間比對的成績,結果反饋,不滿意成績的回顧分析等,都可在此進行全面的總結。
g)承擔的工作量及類型的任何變化。
解讀:一般情況下,醫學實驗室工作量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有可能醫院業務量的增加,實驗室的合并可能會帶來工作量的大的變化。除常規工作外,承擔了某些科研試驗,新藥臨床試驗,或某些新項目的開展等,都可以在此總結。
h) 反饋信息、包括來自臨床醫師,患者和其他方的投訴和相關信息。
解讀:此條款反映了醫學實驗室的特點。醫學實驗室的用戶是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檢驗與臨床的溝通和交流是醫學實驗室工作、服務的重要部分。除了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等的投訴以外,他們對于工作其他方面的反饋,和實驗室的交流,例如對實驗室服務方式、工作流程等提出的意見建議,包括對于開展新項目的需求等,都要定期進行總結反饋。
i) 用于監測實驗室對患者醫護貢獻的質量指標。
解讀:實驗室可以開展的項目,出報告時間,室內質控的常規條件下變異系數,檢驗項目的準確度,室間質評情況,差錯率,投訴率,臨床滿意度指標等等很多在質量目標中的指標,都要定期進行評價和總結。
j)不符合項。
解讀:內審中發現的不符合項和日常工作中出現的不符合工作。
k)周轉時間監控。
解讀:一般實驗室將此理解為近年來臨床檢驗中常用的名詞――標本周轉時間。(TAT)也就是指從標本采集開始到檢驗報告發出的時間。在管理評審中應該對各檢驗項目尤其是危急值項目或對標本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進行TAT的監控。
l) 持續改進過程的結果
解讀:這里包括對新員工的培訓要求和對現有員工的知識更新要求。實驗室人員針對質量管理過程和臨床檢驗技術操作提出的改進的建議。
科室每年度應該對所有員工制定培訓計劃,對新員工或特定工作可有針對性的培訓。應對培訓實施的情況,以及培訓效果評價做全面的總結。員工的繼續教育也是醫學實驗室工作的重要部分,應對員工參加各級各類繼續教育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從而不斷提高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
m) 對供應商的評價
解讀:科室可以從供應商供貨及時性,儀器維護保養規范性,服務質量等各方面進行總結評價。
除了準則上列出的上述內容外,還有其他內容各實驗室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例如很多和日常工作緊密相關的技術工作,如室內質控分析,儀器設備校準檢定情況,檢驗項目分析性能驗證總結等。尤其對于新增、更換檢測設備,開展新檢驗項目的實驗室更具有實際意義。很多實驗室在管理體系建立或運行初期,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各種記錄表格,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不斷修訂、改版,對這些體系文件的適用性,修訂情況應做總結。
進行管理評審時,在制定管理評審計劃后,需要組織者先將管理評審要評審的內容通知給各方管理人員。各管理人員要將各分管的工作做全面總結,這些總結就是管理評審的輸入。管理評審正式會議時,將針對這些輸入分別進行評審。總結應該具體、翔實,有客觀數據的分析評價,如果能結合圖表的形式,則更加直觀。常見的問題是對工作進行空洞而泛泛的總結,缺乏客觀量化的描述。
第二部分:案例
下面我們模擬一個醫院檢驗科進行管理評審,并對此次管理評審計劃、管理評審報告進行點評和分析,以討論如何實際進行管理評審計劃。
全部對應上述13個方面
評審準備方案
“1.上次管理評審報告中提出持續改進的方面落實情況。”
點評:管理評審一般不提出不符合項,但在評審結論中會提出需要改進的工作。這一條內容是很重要的輸入。
“2.各職能部門/崗位負責人提供各自不合格報告對應糾正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應采用的預防措施建議;最終報告匯總至實驗室管理層。”
“3.各職能崗位09年度關于質量自查的工作總結報告?!?/p>
點評:各職能崗位(質量負責人、技術組、科研教學、醫療咨詢組、儀器管理、試劑管理、質控組、文件管理、信息等)和監督員歷次工作總結。重點是報告中提出的問題。
“4.見內審報告?!?/p>
點評:對本年度歷次內審(可能對全部要素分次進行了內審)的情況加以總結。重點是內審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的總結。
“5.實驗室相關方或其他人員以相關方的名義進行的評審匯總,如臨床部門對我科室工作的反饋?!?/p>
點評:相關方的表述太籠統,會使具體進行總結的部門或人員如質量負責人不易理解。最好能具體表達清楚。
改為:本年度“等級醫院復審”、衛生部“質量萬里行”檢查組對本科室進行的檢查評價總結。
6.“建議各實驗室對09年度室間質評結果進行分析,若結果滿意,可闡述自身具備技術能力情況概要;若結果不滿意或可疑,必須認真分析原因,通過糾正措施加以改進,恢復能力;還可與之前的質評數據結果進行平行分析?!?/p>
點評:籠統和不全面??筛臑椋?/p>
統計全科參加衛生部和省級室間質量評價的項目,無室間質評而進行實驗室間比對的項目計劃和完成情況。各專業組一年來室間質評結果,對不滿意結果的分析和糾正情況。質量控制小組對室間質評結果的趨勢性分析??偨Y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對實驗室進行的盲樣測試結果及分析。
7.“結合各實驗室目前各自的工作量、申請項目及人員設備的匹配情況,分析目前質量體系對各實驗室操作不適應的部分,并策劃保證質量體系的完整性的方案。”
點評:可改為:各專業組統計工作量,并和去年做比較;儀器設備故障報修情況總結,并結合樣本周轉時間達標情況、臨床反饋或投訴情況分析設備和人力資源配置是否滿足需求。本年度新開展項目的評價(包括:該項目的標本采集,檢測周轉時間,室內質控完成情況,室間質評成績/實驗室間比對情況分析,標本量,以及臨床反饋情況)。
如果有新開展的項目為委托檢驗,應對委托檢驗情況進行評價。(委托實驗室外送項目的技術協議。包括標本采集、檢測周轉時間,以及委托實驗室的質量保證情況。)
8.“參考實驗室面向的患者和臨床醫生的問卷調查,對客戶滿意程度和不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和客戶的投訴/申訴等信息進行數據匯總分析等?!?/p>
點評:各專業組對于臨床溝通記錄和分析總結。各專業組對于投訴處理記錄和總結。檢查科室臨床溝通座談會記錄和相應反饋情況。
9.“采用問卷對檢驗科人員進行隨機抽查,以收集如下信息:質量目標和方針是否被實驗室全體員工所理解、貫徹;質量目標、質量活動是否充分體現、貫徹了質量方針的要求;質量方針與實驗室的戰略發展規劃是否協調;質量方針是否有特色、起指導作用;質量目標是否先進合理。是否達到,并是否需要修訂。”
點評:這是對此條款理解有偏差。在這里不是指要對質量手冊中的質量目標進行總結和修訂,而是對一些重要的質量指標進行監測。當然,有的指標是直接包含在量化的質量目標中的。
可改為:
統計各專業組相應檢測項目的室內質控變異系數是否達標?室間質評成績是否達標?樣本周轉時間是否達到要求?差錯率是否達到要求?檢驗項目性能驗證情況總結。(包括各定量項目的準確度、精密度、可報告范圍、定性項目陰陽性符號率、手工檢驗項目的比對一致性評價等)危急值評審和回報情況總結。
10.“內審報告”
點評:除了內審報告中不符合項的總結,監督員、質控員在日常工作中開具的不符合項、質控失控報告等都包括在此,可進行歸納總結。
11.“檢驗周期和報告出具周期執行情況匯報”
12.“討論因各種原因而引起的有關實驗室報告/證書或管理體系的改進建議.檢查內容:除已進行的糾正和糾正措施,有無其他改進的目標,如何發現改進的挈機,怎樣實施改進,評價改進的效果.各報告最終匯總至質量管理負責人,由其進行信息匯總分析。”
點評:第9條曾經列出的內容可以在此進行分析。質量目標和方針是否被實驗室全體員工所理解、貫徹;質量目標、質量活動是否充分體現、貫徹了質量方針的要求;質量方針與實驗室的戰略發展規劃是否協調;質量目標是否達到,并是否需要修訂。
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初期,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標本采集手冊、SOP、記錄表格可能運行一段時間后都需要修訂或改版,以更加適合實際工作需要。對這些體系文件改進的內容可都以在此進行總結分析。
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展,教育內容和手段的不斷更新,實驗教學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創新能力、科技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可促進學科的融合與交叉,實現合理配置教學資源,保證教學質量。通過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可推進實驗室的整體建設,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共享和實驗室管理機制創新,使之成為高素質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于2000年成立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伴隨著學校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整體部署、分步實施,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室環境不斷改善、儀器設備不斷增加。2006年我中心率先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8年被評為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
2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建設
2.1組建機能學實驗室
設備共用、資源共享的網絡化機能學實驗室由生理、藥理和病生3個實驗室整合而成。實驗用房重新布局統一管理,使每間實驗室不再是某學科的“私有財產”,多學科的資源共享,避免了以往各教研室之間儀器設備重復購置、無課時閑置、使用率不高現象。
2.2建設形態學實驗室
形態學實驗教學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實踐性。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是每名學生一臺顯微鏡,顯微鏡中的視野只有學生一人能看到,教師了解的學生實驗情況有限,難以給予及時的指導。為此,我校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數碼互動實驗室,使形態學實驗教學設備和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3建設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室
為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室,主要承擔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任務,包括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近幾年的實踐表明,該課程有利于學生臨床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為其進入臨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醫學知識根基。
3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師資隊伍建設
要建設好實驗中心,就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實驗教學隊伍,領導重視是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根本保證。學校鼓勵一些年輕、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充實到實驗教學隊伍,以提高學歷層次,改善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同時要積極培養現有的實驗技術人員,加大實驗技術人員培訓力度,制訂培養計劃并有效實施,給實驗技術人員創造更多學習、進修、交流的機會,切實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
4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制度建設
實驗室的制度建設是使實驗教學中心管理活動規范化、系統化、協調化的制度保障,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條件。為此,我校編訂了《實驗中心管理文件匯編》,內容具體包括實驗室工作檔案管理制度、實驗技術人員競聘上崗實施辦法、各級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職責、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開放管理規定、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安全工作條例等。為加強實驗儀器設備管理,各實驗室配有專人具體負責儀器設備的資產管理。同時建立設備購置登記制度,在設備購入后及時登記造冊,建卡建賬[1]。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采取有效的強化措施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使實驗教學中心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預防醫學的實驗教學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除加強基本理論與知識教育,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預防疾病的思維方法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應從實際工作出發,堅持以課題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打破學科壁壘,改變傳統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將實驗教學、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保持學科發展的連續性和教學秩序的穩定性。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探尋新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促進預防醫學學科的持續發展。任務驅動教學是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任務為驅動,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2]。文章就我校2011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開展任務驅動教學,通過課程考試和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分析評價,探討任務驅動教學實施的效果,并提出針對性策略。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對象選擇濱州醫學院2011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班63名學生為對象,共分為6個小組,一二三組31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課采用LBL教學法,四五六組32名為實驗組實驗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的前期成績、年齡,性別、興趣等一般情況差異(P>0.05),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教材和實驗總學時相同,實驗課內容相同。
1.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預防醫學實驗共10次30學時,包括飲用水消毒、大氣NO2和甲醛測定、膳食調查評價、食物中毒案例討論、油脂和鮮奶的衛生質量檢驗、Vc測定、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和全血膽堿酯酶活性測定。三大組32名學生按每4名一組分成8個小組,任命一位成績和溝通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教師針對每次實驗在實驗組中按任務驅動教學的流程實施見圖1。
1.3課程考試和調查問卷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包括平時成績,實驗設計成績和實驗操作成績,總成績采用百分制,平時成績占20%,實驗設計成績占30%,實驗操作成績占50%。兩組三部分測試內容相同。實驗課程結束后,教師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發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珔±s)表示,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Wilcoxon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對任務驅動教學組平時成績與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總成績相關性采用一元線性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對照組和實驗組平時成績、實驗設計成績和實驗操作成績比較實驗組學生平時成績、實驗設計成績和實驗操作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任務驅動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平時成績,提高學生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能力。
2.2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總評成績比較總評成績為兩組學生最后各部分成績得分之和。對照組和實驗組總評成績按優秀(≥9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進行統計。經Wilcoxon檢驗實驗組總評成績學生優良人數分布好于對照組(P<0.01),說明實驗組優良成績人數分布明顯好于對照組,而LBL組成績人數主要分布于中等分數段見圖2。將兩組學生實驗總評成績按從高到低排序統計,實驗組學生實驗總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任務驅動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預防醫學實驗總評成績,見成績折線圖3。
2.3實驗組學生平時成績與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總成績的相關分析將實驗組學生的平時成績與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總成績進行一元線性相關分析,實驗組的平時成績與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總成績呈正相關(r=0.821,P<0.01)說明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強化學生平時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實驗設計和操作的能力。
2.4調查問卷分析通過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任務驅動教學法效果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學生接受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見表2。
3討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將成為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實驗課堂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個人發展,即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煥發課堂的生命力,構建新型的實驗課堂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預防醫學實驗授課中,忽視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忽視學生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我們嘗試進行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改變重講輕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力求通過任務實踐達到讓學生主動思考創新的目的。現就任務驅動教學在預防醫學實驗實施中的經驗和問題做探討。
3.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
3.1.1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或多邊交互式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這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學生課前接受任務,提出疑問,查閱資料,主動學習,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探求知識過程成為一種愉快的經歷,從而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了學習興趣。
3.1.2有利于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積極引導,在實驗任務的驅動下,使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和實驗操作的能力均得以提高,而教師也真正實現了“授人以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1.3培養了合作和溝通的能力合作與溝通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逐漸形成的,而合作也是我國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7]。傳統的教育,是教師授課占主導地位,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任務驅動教學法則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來完成任務,改善了班級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3.1.4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分配任務后,僅僅提供任務所需要的材料,而對任務的內容,形式等不加以限制,從而可以使學生自由發揮,最后的呈現形式自然也是多樣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也能舉一反三,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2任務驅動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
3.2.1師資力量和水平的匱乏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論是任務的選取還是任務發放的及時程度,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課前學習知識的質量,尤其是在“任務”的選取上,任務不論大小,必須難易程度適中,而且要體現出課堂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充分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這要求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充分的理解,按其固有的規律來設計任務,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引進高水平的教師和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是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