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醫學技術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17 18:11:3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醫學技術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醫學技術論文

第1篇

優勢和特點

1)親和力高、特異性強。適配體與靶標之間,憑借彼此互補的三維結構,相互作用后形成牢固穩定的復合物,其解離常數通常能達到pmol/L~nmol/L的水平,并且能分辨出靶標結構上細微的差別。

2)庫容量大,識別范圍廣泛。SELEX技術的靶標遠遠多于經典的抗原抗體結合反應,除了有蛋白質、核苷酸分子外,還可以是糖類、氨基酸、維生素、抗生素、金屬離子、有機染料,甚至可以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完整的細胞或組織,幾乎囊括了自然界中的全部物質。

3)合成容易,獲得方便,易于修飾。適配體的體積比傳統抗體小,篩選過程簡便、周期短,對實驗室的要求不高,并具備自動化控制的巨大潛力。經過化學合成和修飾以后可保持原生物活性不變,還可以增強其穩定性并增加其他新的化學性質,參加多類反應。標記了熒光、生物素和納米金顆粒之后,發展出了諸如分子成像技術等疾病診斷新方法。

4)重復性好,純度高。整個篩選和制備的過程在人為控制之下,所得到的適配體幾乎沒有生產批次之間的差異,便于日后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的化學性質更穩定,不易降解,對溫度不敏感,保存時間長,即使變形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復性,利于室溫下運輸。

5)分子量小、穩定性高。相對于抗體或酶,適配體的化學性質更穩定,不易降解,對溫度不敏感,保存時間長,即使變形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復性,利于室溫下運輸。

6)應用便捷。SELEX技術所獲得的適配體又被稱作是核酸型抗體,其優于傳統抗體的性質是沒有免疫原性,因此便能獲得一些低免疫原性甚至無免疫原性靶分子的適配體。并且還省去了傳統抗體制備過程中的動物實驗,而直接從體外文庫中獲取。而且適配體更容易通過細胞膜,并且沒有毒性,利于檢測細胞內的靶分子和實現多層次的調控,并能較快地被機體清除代謝掉,經過特定的化學修飾后,還可使半衰期延長,穩定性提高,便于科學研究和疾病診治。

2SELEX技術的發展

目前SELEX技術出現了一些新的篩選方法,越來越多的與各種標靶相對應的適配體被篩選出來。如毛細管電泳法、硝酸纖維素膜過濾法、磁珠分離法、親和色譜法、Non-SELEX技術、無引物PCR-SELEX技術、微流體SELEX技術、生物芯片SELEX技術、原子力顯微鏡等各種新的模式也被應用到適配體的篩選中。同時還出現了SELEX技術與定量PCR,SEL-EX技術與流式細胞儀、SELEX技術與ELISA的聯合應用,更是極大的提升了篩選的效率和準確性。

2.1消減SELEX技術消減

SELEX技術是一種經過改良的SELEX技術。以完整細胞為靶標的消減SELEX技術,是在篩選過程中以完整的細胞作為靶標,并消減掉能與已知或未知的共有靶標結合的配體,經過消減后的次級隨機文庫再投入到特異靶標的篩選中。它的意義在于可以實現從兩組高度同源的完整細胞中,篩選出針對其中一種細胞的特異性適配體。這項技術可應用于發現新的腫瘤細胞識別結構,還可進一步作為“生物導彈”,獨立完成靶向治療或攜帶藥物,未來將會在腫瘤的治療中發揮巨大的功效。

2.2自動化SELEX技術

傳統的SELEX技術過程需要完成一套重復繁瑣的操作,使得篩選相對耗時耗力。自動化SELEX技術的建立可以簡化篩選過程,節約時間和物品的消耗,實現高通量和限定范圍,達到同時篩選多個靶分子的效果。自動化SELEX技術離不開現代分離儀器的配合,后者的發展推動了前者的進步。2001年Cox等使用Biomek2000自動化工作站成功篩選到了溶菌酶的特異性適配體,通過這種自動化篩選平臺,不到2d就完成了12輪的篩選。

2.3導向SELEX技術

適配體的特異性是整個SELEX技術的核心所在,為了提高適配體的特異性和穩定性,可將已知的能與靶標非特異結合的分子摻入到文庫中或預先與靶標進行混合后再篩選,這樣可獲得只與靶標特異結合的適配體。2002年Hamm等將此技術與抗個體基因型的方法聯合運用,成功獲得了特定激酶抑制劑的特異性RNA適配體。Martell運用特殊的導向SELEX技術,從隨機表達盒雜交文庫中篩選到了能與E2F蛋白具有高親和性的RNA適配體。

3SELEX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3.1SELEX技術在基礎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依據核酸適配體具有與靶物質高特異性結合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到疾病的發病機制。Roulet等提出把SELEX技術同基因表達串行分析手段聯合應用,并通過自動化的序列提取工藝,建立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定位模型。通過對轉錄因子適配體文庫中的某一序列進行測序,可了解該蛋白結合位點的特異性,探尋一些以前在基因組中從未研究過的結合位點,掌握在不同的核苷酸位點上非獨立堿基出現的先后順序,為闡明其結合機制提供一些線索。Bian-chi等采取SELEX技術發現,TRF1二聚體在端粒上有兩個相同的識別半位點,它們的距離可以變化,且兩個半位點的順序方向沒有區別。這為探索端粒長度的調節機制提供了新依據。

3.2SELEX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腫瘤細胞及其標志物的早期檢測對于腫瘤的診斷及預后極為重要,目前已經篩選出多種腫瘤的特異性適配體,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適配體KH1C1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適配體sgc8/sgc3/sgd3、惡性膠質瘤的適配體GBI-10、Burrkitt淋巴瘤的適配體TD05、非小細胞肺癌的適配體S1/S11e/S15、小細胞肺癌的適配體HCA12/HCC03/HCH07/HCH01、乳腺癌的適配體KMF2-1a、結腸癌的適配體KDED2/KD-ED7/KDED9/KC2D3、小鼠肝癌的適配體TLS9a/TLS11a、卵巢癌的適配體DOV3/DOV4/DOV6。它們可以特異地識別腫瘤細胞,僅需少量腫瘤細胞即可實現準確的鑒別和分型。將適配體與納米顆粒結合后通過比色檢測,觀察顏色的變化即可判斷有無靶標細胞。這個實驗非常敏感,樣本中的靶細胞數超過百個即可檢測出來,還不需要昂貴的檢測設備和待檢靶標的標記與修飾。因此,有可能成為常規篩查活體標本中新生腫瘤細胞的一種新方案。與此同時腫瘤細胞的分子成像技術也已經問世,它能夠從細胞水平對生物過程進行可視化描述及測量,不僅能定位病灶,觀察某些影響腫瘤細胞行為的生物過程,還能觀察腫瘤細胞對藥物的反應。Kim等研究將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的特異性適配體與金納米材料結合后,帶有PSMA的前列腺癌細胞便能夠被特異性地標記出來,將其作為造影劑應用在前列腺腫瘤的影像學診斷中,比傳統的造影劑顯像時間更持久,毒副作用更小,應用價值更顯著。SELEX技術還在血液的生化檢查方面,顯示出一定的應用前景。用其檢測血液中的某些靶分子,將比傳統方法更特異和高效。腦尿鈉肽(BNP)常被臨床上用來評價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癥患者的病情和預后。Lin等采用SELEX技術的原理,篩選到了能與BNP特異結合的適配體。在微流體試驗模式下,被熒光標記的適配體可以快速測出血液中BNP的濃度,比放射免疫分析法或是免疫分析技術更精確、更經濟。C反應蛋白(CRP)是機體在應激狀態下生成的一種非特異性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具相關性。Bini等開發出了一種帶有光化學性質的CRP特異性適配體,當血液中的CRP濃度超0.005mg/L時就能被檢測出來,敏感度非常高。這一成果為新型CRP診斷試劑的研制奠定了基礎。SELEX技術還被應用在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其能克服傳統檢測方法在特異性和敏感性上的缺陷,為新型檢測試劑盒的開發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結合分支桿菌的特異性適配體CSRI2.11檢測過程比傳統的培養鑒定法更省時更敏感;丙型肝炎病毒的適配體ZE2可結合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實現丙型肝炎的早期篩查,不受抗體檢測時窗口期的制約;瘧原蟲乳酸脫氫酶的適配體PL1在臨床實踐中,可以很好的區分患者是否感染了出間日瘧原蟲或惡性瘧原蟲。

3.3SELEX技術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SELEX技術在疾病治療中的功效越來越來受到人們的重視。適配體在體內與靶分子結合,理論上可以對靶分子的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產生影響,靶分子也會因此發生信號傳導的改變甚至喪失原本的功能,直接或間接阻斷疾病發生進程。以此開發的靶蛋白功能阻斷劑,日益顯示出其巨大的潛力。全球首個適配體藥物是2004年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上市的哌加他尼鈉,可用來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SELEX技術在凝血系統疾病的治療上具有一定的意義,已找到了可用作抗凝血和抗血栓藥物的適配體REG-1,其結合的位點是凝血酶的肝素結合位點以及纖維蛋白原結合位點。在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方面,也已獲得了具有藥物開發潛力的特異性適配體,如可用來拮抗自身抗體已達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配體,還有能刺激T細胞釋放的4-1BB的適配體。對于腫瘤的治療,基于SELEX技術研制的適配體藥物更是走在前列,進入到了臨床試驗階段。如對實體瘤和復發性急性髓樣白血病有良好療效的AS1411,更出現了連接金納米棒的適配體,用作腫瘤靶向光熱治療。適配體藥物作為抗病毒藥,也展現出良好的前景,比如用來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復制和干擾艾滋病病毒的體內合成。除此以外,核酸適配體還可作為運輸工具,特異性地把藥物運送至靶標細胞或組織達到定點清除的治療效果,研究比較成熟的有裝載著阿霉素,用來殺傷前列腺癌細胞的復合適配體藥物。

4展望

第2篇

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是什么,醫學就是什么。韓啟德認為,醫學是人類研究自己的科學。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認為,醫學是一門人學,對人的全面關懷為醫學應有之意。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S.E.Luria認為,醫學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屬性,醫學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事實上,醫學的本質,既體現在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更體現在對患者的了解和關愛方面。希波克拉底認為,了解患病的人比了解人的病更重要。因此,界定醫學是一門“人學”是毫不過分的。中醫經典《素問·寶命全形論》指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千金藥方》也說:“人命之重,有貴千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是中醫學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價值目標。“醫以活人為心,故曰醫乃仁術”是中醫學的鮮明特征。因此,醫學不僅僅是治病的醫術,更是治人的醫道。醫學目的是預防疾病、恢復健康、延長生命和減少死亡。預防疾病,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生病就要“既病防變、瘥后防復”。對那些不能治愈者,要延長生命,減少死亡。《漢書·藝文志》說:“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醫學的基本出發點。人莫不惡死而樂生,而醫學又是人之生命和健康之所系,“醫學之所以需要,在此;醫學之所以崇高,也在此。”[1]所以在臨床治病過程中,是治療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一定要把患者當作人來對待。正如維也納醫學教授諾瑟格爾所說:“我再次重申,醫學治療的是有病的人而不是病。”這也是醫學被稱為“人學”的重要緣由。

二、醫學技術的異化:對“人”的偏離

2.1醫學技術異化

所謂醫學技術異化,是指人類利用醫學技術創造出來的對象,不但不是對醫護人員的本質力量和醫療實踐過程的積極肯定,而是反過來成為影響和壓抑患者的本質的力量。醫學技術本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壽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方式和手段,在異化狀態下,醫學技術從為患者服務異化為患者為技術服務,醫學技術異化為金錢服務。患者不再是醫學技術發展的受益者,而成為被迫適應醫學技術發展要求的工具。

2.2醫學技術異化的表現

2.2.1醫學技術主義

醫學技術主義認為,醫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凡是醫療技術能夠做到的,就是應當的,不接受或不重視社會倫理的合理約束。醫學技術主義源于機械論的哲學思想影響。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過,動物是機器;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人不過是一架直立行走的機器:心臟是汲筒,四肢是杠桿,關節是齒輪,神經是游絲。18世紀法國醫學家兼哲學家拉·美特利甚至出版了《人是機器》一書,認為人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體溫推動它,食料支持它。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患者被看作是沒有意識、情感、可機械分割的物體,疾病就是人體機器出了毛病。所謂治療也許只要換一下破損的零部件就行。今天普遍存在的放支架、心臟搭橋手術和血液透析等依然可以看到醫學機械論的身影。機械論強調技術至上,疾病的診斷主要由機器(儀器)完成,技術診斷成為診斷的主要方式,治療過程日趨技術化,崇拜醫療技術,認為醫學技術是萬能的,他們眼中只有技術和設備,沒有患者,對患者的冷漠無情導致醫患關系日益惡化。醫學技術主義在治療過程表現為運用現代醫療器械等高技術進行檢測、化驗、透視等,他們認為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就是大力發展醫學高新技術,并以各種新設備、新技術來對抗各種新的疾病。其結果表現為醫療技術越進步,醫患關系越緊張。正如杜治政所說:“當代醫學正處于技術主體化與資本主體化及其交互作用的進程中,醫學在獲得先進技術裝備的同時,人們恐懼醫學的情緒卻與日俱增”[2]。

2.2.2醫學技術過度商業化

威脅醫學技術健康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市場、巨額利潤對醫學技術的誘惑。美國蘭德公司調查報告稱:“在美國,50%的剖腹產術、28%的子宮切除術、20%的心臟起搏器植入術、17%腕管綜合癥手術、16%的扁桃體切除術、14%的椎板切除術都是不必要的。”[3]在謀求醫學技術利潤最大化思想的誘惑下,一種創造疾病的醫療行為應運而生。所謂創造疾病,就是把人的生、長、壯、老、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生命演化現象定義為疾病或疾病現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治療。事實上,創造疾病已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其目的不是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而是制造一種人工狀態”[4]217。艾寧在《問中醫幾度秋涼》一書中也指出,幾千年來,孕婦生產都是自然分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孕婦胎兒不順需要剖腹產除外)。但現代醫學把如此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先產前檢查,接著是剖腹產,剖腹產后還要給孕婦打點滴等,并美其名曰“剖腹產是必須的、沒有奶水是正常的、發燒是正常的、在醫院輸液以退燒是必須的”,等等。從這個事例中不難看出,醫學技術過度商業化已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甚至出現了生活醫學化、生命醫學化的現象。許多醫院都花費巨資購買所謂的先進設備,在介紹醫院時,都會宣傳醫院有多么先進的醫療技術設備等。憑心而論,醫療儀器先進確實有助于準確地檢查疾病,但問題在于,有些儀器檢查是不必要的,特別是重復檢查、過度檢查等。中醫幾千年的望聞問切不是一樣能治病救人嗎?“但今天誰會選擇純粹的人類智巧而不選擇技術的炫耀呢?”[4]218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現代科學醫學的流行一方面是其顯著的療效,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醫療技術商業化的炒作,特別是一些夸大其詞的報道:“即病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電視、傳說、技術表演報道了設備良好的醫院,這使他們相信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辦法。”[4]18杜治政在《醫學在走向何處》一書中分析了現代醫學的六組二元矛盾,其中就有醫療高成本與公眾可接受性之間的矛盾。醫學技術過度商業化是導致這種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醫學技術化的出路:向“人”回歸

3.1醫學技術人本化

醫學技術人本化是指在醫學技術主體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遵循技術創新規律,充分考慮患者的身心特點,克服醫療技術單純追逐經濟利益的本能,充分體現醫學人文關懷,滿足患者治療、康復等多方面需要的技術創新過程。醫學技術人本化既是醫學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是廣大患者的迫切愿望。關于這一點,當代西方著名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有痛入骨髓的感受。費耶阿本德年輕時被迫參加納粹軍隊,在戰斗中受傷,二戰結束后,他到當時醫療條件較好的英國醫院治病,醫生給他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他感到非常痛苦,但檢查結果卻證明他的各項指標正常。正如他回憶說:“我患了雙重視覺、胃痙攣,我暈倒在倫敦的大街上,感到很痛苦。自然,我去看了醫生,接受了三個星期的各種檢查……結果卻是否定的:這是相當自相矛盾的,你病了,去看醫生,他使你感到更糟,但他說你很好。”[4]169這說明,缺乏人性的醫學技術,是單向度的醫學技術,是只有工具理性而沒有價值理性的技術。醫學技術要想達到其最初目的:挽救生命、解除病痛,維護人的身心健康,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脫離了人性的引領,醫學技術化很容易走上邪路。

后來,費耶阿本德便開始尋找其他各種醫療技術進行治療: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醫學、印度醫學、埃及醫學和中醫學等等。按照西方現代醫學技術標準,這些醫療技術都是不科學的。但經過中醫針灸推拿治療后,費耶阿本德的身體慢慢好轉。費耶阿本德是一位患者,更是一位哲學家。他認為,既然中醫針灸推拿技術有非常明顯的療效,那么,療效背后一定有其科學的理論基礎。后來,他通過長期研究《內經》后才知道,中國哲學主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中醫領域主要表現為人是生成論,而不是西醫的構成論。中國人認為身體來自于父母,必須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人的身體,必須發現一些不損害人的尊嚴的診斷技術方法。費耶阿本德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到,中醫醫療技術是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的。正是在這種醫學技術人本化的療法使費耶阿本德的身體健康慢慢地得到了恢復。

事實上,與現代醫療技術不同的傳統醫療技術也許是應付疾病的不同方式。現代醫學技術也許在效率和理論解釋方面有其長處和優點,但在技術人本化方面,特別是在尊重患者方面,現代醫學技術可以從傳統醫學,特別是中醫學中學到很多。

3.2醫學技術生態化

醫學技術生態化是指醫學技術的應用應當為維護患者身體的內生態和外生態的平衡,而不破壞人體的內、外生態,盡可能激發人體生態的自組織、自調節、自修復、自平衡的能力。醫學技術生態化主張在追求醫學技術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醫學技術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病人的生命與健康效益的統一。其中,醫學技術的生態效益要求醫療技術的應用既不污染人體的內部環境,又有利于保持人體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醫學技術的社會效益要求醫學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提高其治療效果,有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等;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效益是指醫學技術有利于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等。醫學技術生態化可以實現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人文生態的有效統一。在自然生態中,通過醫學技術生態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社會生態中,醫學技術生態化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不斷進步,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在人文生態系統中,依靠醫學技術實現患者身心和諧,克服傳統醫學技術“見物不見人”的缺陷,達到醫學科技與人文的同尊、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等。

第3篇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課件;生理學;實驗教學

1引言

生理學的知識大部分是通過實驗獲得的,所以生理學實驗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的組織生理學實驗教學,怎樣能使抽象的理論和復雜的操作變得簡單化,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實驗教學效果,是目前生理學實驗教學需要重要改進和探索的課題之一。通過實踐證明,把多媒體課件引入到實驗教學中,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到傳統教學中有何優點談的幾點體會,以供參考。

2多媒體組合教學能較好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傳統的實驗教學是老師利用板書進行講解,學生對于實驗的原理和操作的理解和觀察是靜態的,而生理學動物實驗內容較為抽象、手術操作難度較大。對教師來講,傳統的講授方式很難將其中涵蓋的內容完全用語言講清楚;對學生來講,從未接觸過手術器材及手術操作,聽起課來很吃力,很難完全清楚掌握手術步驟。例如家兔的頸總動脈插管技術,以前是在黑板上畫一個頸部手術示意圖。示意圖很難體現頸部解剖層次、結構和毗鄰組織。這樣,學生在分離頸總動脈時很容易出錯,甚至導致實驗失敗。據統計,傳統教學方法在動物實驗中,成功率為70%左右。而現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老師在講授實驗操作時,先配合圖片進行講解,使學生大致了解各個部位的解剖結構。再讓學生觀看一遍動物手術錄像,通過完整的錄像演示對動物進行麻醉、固定、切開皮膚和肌肉、分離血管和神經、頸動脈插管等全過程,使學生對手術操作有個初步概念,手術部位的解剖層次、結構和毗鄰組織一目了然;然后,帶教老師結合實際進行講解。最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這樣,學生對手術器械及操作步驟了解清楚,操作動作較規范,操作速度較快,實驗成功率高。我們統計,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后,生理學實驗的成功率達到95%以上。如果個別組實驗失敗,該組同學可以通過觀看錄像和學習成功組實驗結果,達到實驗目的。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克服在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弊端,使學生感受直觀,記憶深刻,學生可以通過推理及形象思維而記憶,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使學生掌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達到了實驗課要求的效果。

3充實了課堂信息,擴大了教學容量

生理學實驗的內容多,但是授課時間偏少,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全面的、基本的操作知識是很困難的。然而多媒體課件能把教師從大量的講解、板書和示教中解脫出來,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它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不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1]。使得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講述更多的信息,從而擴大了教學容量,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4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多媒體教學,是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和控制而實現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中同時具有文字、語音、圖像、動畫。制作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在課件的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教師邊學邊做,提高了綜合素質。

第4篇

在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有著迫切需要和實際意義。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自招生之初就開設了臨床醫學課程。生物技術專業有了臨床醫學的指引,人才培養基礎更加扎實,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具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的生物醫學人才,能夠更好地將自身優勢輻射到傳統醫學專業上,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新視野,開拓新思路,注入新的活力。醫學生物技術已經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革命性的作用,如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單抗導向藥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等已廣泛應用于癌癥、傳染性疾病和一些遺傳性疾病治療。同時,許多臨床新問題、老難題,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生物技術的發展,相關疾病的基因定位、組織工程、干細胞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顯然,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既是生物技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

2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現狀和問題

2.1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是培養人才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該緊貼生物技術專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然而,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將內科、外科、專科教學內容按照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治療、預防等毫無取舍地灌輸給學生,呈現教師教學無特色、無重點、無思路,學生學習無方向、無興趣的狀態。這與學科設置初衷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2課程目標不明確,考核要求不嚴格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對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不夠重視,沒有真正意識到臨床醫學對該專業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一定臨床思維,了解臨床醫學前沿和需要,并能在醫學發展和臨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術的落腳點、發力點,運用所掌握的生物技術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最終為醫學問題的解決開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醫學院校對于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認識比較模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考核過程較為敷衍,甚至沒有考核,使臨床醫學課程開設存在“雞肋化”的危險。

3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

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在強調基本素質共性的基礎上,應該有不同的培養類型和專業方向。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必須體現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尊重學生多樣性選擇。目前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能完全符合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要,不能完全考慮到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因此有必要對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3.1緊貼實際,重點突出

臨床醫學是醫學生物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要整體介紹臨床醫學概況外,重點是要篩選出能夠體現生物技術學科發展價值以及與生物技術知識有交集的內容,體現出醫學生物技術特色和資源優勢,如臨床診斷的新方法,基因診斷、基因治療技術在腫瘤及其他疾病中的應用等;而疾病的臨床表現、物理診斷及常規治療方法等內容應該淡化。這樣才會貼近生物技術專業實際,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避免浪費學生有限的精力。

3.2以臨床問題為向導,以臨床難點為突破

醫學生物技術發展動力就是臨床問題。醫學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醫學難題,開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興的生物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因此,應將目前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突破的難點貫穿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把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結合起來。

3.3著眼前沿,廣泛涉獵

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發展。臨床醫學的最前沿往往與生物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臨床醫學中最新的焦點和熱點引入教學中,讓學生體會醫學生物技術對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性,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感。同時,臨床醫學不斷進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學事例,讓學生了解前輩們是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推動醫學科學向前發展的。但也要照顧到醫學發展的冷門分支,給學生拾遺補缺的機會,在大家忽視的老問題上做出新文章。

4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模式

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模式應該有別于臨床醫學專業,要更加突出多樣性、靈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將課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4.1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選修和必修相結合

壓縮課堂教學時數,將教學主戰場放在課外,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增加選修課數量,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探索。生物技術專業將來不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對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應該是有重點和有取舍的,這個選擇權不應掌握在教師手中,而應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通過文獻查閱、學術會議、網絡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習對未來職業發展有幫助的醫學知識。

4.2大師進講堂,將導師范圍擴展至臨床學科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關鍵。目前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師資結構中,中級職稱教師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師偏少。應該把臨床醫學的“大腕”請進講堂,因為生物技術專業的導師往往更重視具體的新技術、新方法,而對臨床醫學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觀思路和頂層設計。這些可由臨床導師很好地補充,他們扎根臨床數十年,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的難點要點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臨床導師的科研課題及科技創新活動中,使其不僅對原有理論知識和技術有更清晰的認識,還鍛煉了臨床科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現代醫學發展的脈搏,找到自己感興趣、能鉆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對未來職業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

4.3啟發為主,傳授為輔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科研工作,應該是臨床醫生的益友良師。其臨床醫學教學不應以傳授方式為主,而應采取引導、啟發的方式,加入討論及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用專業特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培養,在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基礎聯系臨床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的“四結合”:密切結合科研,密切結合臨床,密切結合實踐,密切結合新進展。

4.4考核評價與教學目的相統一

第5篇

想挑戰超人類主義所提出的概念,此概念試圖補全那件仍只是半成品的人類改造工程。作為回應,筆者簡單概括了一下《赫西奧德和埃斯庫羅斯》中關于普羅米修斯神話的兩種解釋,它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了解運動醫學的道德局限。以此總結為一條平淡無奇的提示:人類是凡胎俗骨的,面對疾病和死亡的脆弱無助是遠非人類自身可以克服或消除的,這代表了在道德以及普通醫學,特別是運動醫學這兩方面的自然局限。

二、生物醫學技術與體育科學的發展

把現代社會實踐歸結為科學問題很容易,同樣,設想一種特定的科學技術,例如電腦技術來舉個范例也不難。將技術與工具制造聯系在一起,使我們又開始懷念起那些被閑置的工具。“技術”一詞有一個古老的過去,它來源于兩個希臘字技藝和徽標。技藝是指那種技巧——“實用知識”參與決策的事情,而通過標識恐怕只是推理的一種形式,旨在了解其性質或從事物中得到我們所認可的東西,它實際上是由亞里士多德創造出來的,“技術”的意義最初指修辭學的技術技能——標志字面上的技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把科學和技術的概念混為一談的做法并不少見。事實上,至少在英國,體育科學家就經常把他們的研究活動和本來該稱作體育技術的事物混為一談。目前,哲學領域的科學家早就明確區分了理論(科學)和應用(技術),但這一區分并沒應用到在對體育的自然研究中。在日常交談中,把科學和技術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是比較困難的。事實上,體育科學家經常把他們的體育項目和確切的應該稱為“運動技術”的概念混為一談。當今的科學哲學家已經可以把理論學(即科學)和應用學(即技術)明確區分開來了,盡管在體育運動的理論科學領域,這兩個概念依舊難以區分。在此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醫藥領域和體育科技可以很簡單的獲得運用,通過理論知識到實踐性知識再到設備與材料的步驟,分別得出醫藥和體育的目的。如果以上都可以獲得實現的話,那么他們的顯著特征就應該是一個“目的--結果”的結構。科技就可以被認為是利用目的去得到一個被選擇好的結果。

三、小結

第6篇

1.1人工處理醫學信息的局限性

人工處理信息是有很大缺陷的。第一,速度慢,手寫字符平均為40字每分鐘。第二,人工的處理繁雜的醫學信息出錯率很高,一旦出錯,甚至會導致嚴重的醫患關系。還有,人們憑著自己的感覺直覺在識別信息上是很弱的,在推斷和概率估計上存在著很大的主觀傾向,這是萬萬不行的。如上的種種局限性在醫學信息管理中會嚴重影響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以及適用性。醫學信息管理的中的各類信息,是在診療康復過程中相互依賴,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出錯都會引起“水波效應”,使整個有機整體處于紊亂狀態,影響工作的進行。

1.2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優越性

眾所周知,計算機以迅速,準確,可靠和擁有極大的儲存能力為突出優點被廣大工作者所喜愛。而且,其計算和分析能力遠遠的超過人工可能達到的最大程度。計算機用于處理醫學信息適應了其信息量大,面寬的特點;與醫學信息處理的及時,準確的要求相適應。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了醫學信息管理人員工作性質和條件。所以,計算機技術用于醫學信息的處理,是醫學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繁雜的醫學信息一旦引入了計算機技術,就會提高管理的效率,減少錯失,保證醫療過程科學而協調地進展,對病人,對醫生,對有的醫療機構乃至整兒社會,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1.3辯證地看待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有著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我們不能否認醫學信息管理更協調,更有效率;但是,計算機也不是萬能的。計算機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尤其在信息采集方面,對于涉及面廣的信息很難實現計算機化,自動化。而且,計算機畢竟是機器,在靈活性方面就明顯的沒有人工有優勢。因而,在信息管理過程中,要通過計算機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來對信息進行管理;才能讓信息不但具有準確和高效性,也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因才施用,才能更好的發揮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二、對計算機技術教學方式的建議

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對于醫學信息的管理意義是重大的。兒如何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則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事情了。當今時代,每個醫療機構在每個季度,都會有一定的計算機教學,對象上至院長下至護士,可見其重要性。因此,一個良好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更加重要。多媒體教學相對于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有如下優勢:

1、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3、動態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4、交互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并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5、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并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6、可重復性,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

7、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教育,是的醫務工作者快速的,有效的,持久的掌握計算機技術與醫學信息技術的結合使用,這不僅僅使利醫療機構本身構成更加精準,有效,有機,更是讓病人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三、結論

第7篇

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

VEGF為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分裂原,是一種肝素結合雙鏈糖蛋白,是目前已知最強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家族具有眾多成員,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及胎盤生長因子。VEGF家族眾多成員中,VEGF-A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最重要,是血管生成過程的主要介導者。許多研究已證實,VEGF存在于人卵泡液中,且與卵泡液的聚集及卵泡膜血管生成密切相關,是介導卵巢功能的重要信號分子。女性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中,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局部可產生VEGF,且卵泡液中VEGF濃度明顯高于血清VEGF。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表達增高的意義在于通過誘導卵泡周圍微毛細血管生成,使卵泡有更多機會得到血液中FSH和LH,刺激卵泡的發育和成熟。同時,在VEGF的刺激下,卵泡壁可形成豐富毛細血管網,有利于卵泡從血液中吸收大量的必需營養物質促進自身生長。研究表明,從竇性卵泡到成熟卵泡的顆粒細胞、從中等大小卵泡到排卵前卵泡的卵泡膜細胞上,VEGF表達強度隨著卵泡發育而增強。因此,排卵前VEGF升高可能間接地反應了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的增殖和成熟,是反映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分化成熟的重要生物學指標。通過研究VEGF與女性生殖的關系,發現發育中的卵泡顆粒細胞可合成VEGF并以旁分泌的方式釋放到卵泡液中,誘導卵泡周圍血管的生長。卵泡液VEGF水平與卵母細胞的成熟有關,卵母細胞成熟率隨著VEGF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當卵泡液VEGF水平保持在一定范圍內時,卵母細胞具有較高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當卵泡液VEGF水平較低時,卵泡膜血管生成減少,血管通透性下降,卵母細胞內功能完善的線粒體數減少,卵母細胞ATP含量下降,從而使卵子成熟過程中的各種生物學過程效率降低,影響卵母細胞質量及其后續發育能力。文獻報道,VEGF在卵泡液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在卵泡期受HCG的調節,增加卵泡膜及卵泡壁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促進卵泡液的聚集,為卵泡液各種細胞因子前體物質的運輸和激素的合成提供條件,同時在黃體形成時促進毛細血管網的構建。

2、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

Ang是一種具有4個成員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分別為Ang-1、Ang-2、Ang-3和Ang-4。學術界對Ang-1、Ang-2的研究較多,Ang-1可與內皮細胞所表達的酪氨酸激酶受體Tie-2結合,從而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及穩定;而Ang-2雖也能與Tie-2結合,但卻不能誘導Tie-2受體的磷酸化,而是競爭性地引起Ang-1與Tie-2的結合減少,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穩定性下降,為Ang-1的天然拮抗劑。Ang-2可與VEGF發揮協同作用,抑制血管重構過程中Ang-1所導致的過度分支。當有VEGF-A存在時,Ang-2可促進生長因子向血管內皮細胞靠近,有利于血管生成;當無VEGF-A存在時,可促進內皮細胞凋亡,使血管退化。有關人卵泡液Ang-1及Ang-2的表達尚不清楚。但有部分早期研究表明,在早期卵泡發育過程中,Ang-1表達相對VEGF和Ang-2較豐富;晚期排卵前卵泡VEGF和Ang-2明顯上調且持續表達,從而促進了卵泡血管的生成和穩定。而在非優勢卵泡中,Ang-2持續表達且處于主導地位而VEGF表達缺失,從而使卵泡血管退化,抑制卵泡進一步發育。動物實驗表明,Ang-2在大鼠的閉鎖卵泡中表達十分豐富;Ang-1和Ang-2也表達在大鼠的各級卵泡膜細胞中,且在成熟卵泡中的表達量顯著高于次級卵泡,而在小猿的囊狀卵泡膜中Ang-2并不表達。羊卵巢中,Ang-2表達于顆粒細胞及各級卵泡細胞膜上,且在卵泡細胞上的表達明顯高于顆粒細胞。在牛各級卵泡和閉鎖卵泡細胞中均檢測到血管生成素及其受體,但在成熟卵泡中的表達量最低。進一步研究發現,在牛卵泡中注射Ang-2可使孕酮升高,而注射Ang-1后同時還可使雌激素水平上升。在牛的整個排卵過程中均有血管生成素及其受體的表達,其中Ang-1在排卵期表達升高而Ang-2的表達明顯下降。這與大鼠排卵期血管生成素的表達正好相反,大鼠排卵期Ang-2的表達會明顯升高。另有研究發現,在大鼠排卵前給予外源性Ang-2時可干擾正常的排卵過程,阻止排卵。由此推斷,血管生成素可能通過調節卵泡血管生成及與卵泡細胞和顆粒細胞膜受體結合影響哺乳動物卵泡的發育,但具有種屬差異,很難直接推斷其在人類生殖過程中對卵泡發育的影響。

3、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

MMPs是一類能水解血管基底膜和細胞外基質,從而間接促進血管生成過程的蛋白水解酶家族。MMPs可在血管生成過程中間接幫助血管內皮細胞向血管出芽部位遷移,為血管新生提供足夠的空間。MMPs家族有眾多成員且在體內作用各不相同,其中與其蛋白水解活性關系最為密切的是MMP-2和MMP-9。研究表明,MMP-2通常在初級濾泡、竇前卵泡、小竇狀卵泡及排卵前卵泡中的顆粒細胞表達,而MMP-9則在發育良好的竇前卵泡、竇狀卵泡及排卵前卵泡膜細胞表達,提示MMP-2和MMP-9參與整個卵泡的生長發育和排卵過程。在人類正常卵泡發育過程中,卵泡在發生排卵前的兩個星期內約發生400次擴張,這就需卵泡基底膜及細胞外基質同時發生相應的重塑。而卵泡液MMP-2和MMP-9可水解卵泡壁血管外基質,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遷移而加速血管生成,從而為卵泡的發育提供豐富的血液供應。同時也通過水解細胞外基質為卵泡壁的不斷擴張創造了有利條件。有研究發現,MMP-2表達于正常卵泡液中且具有明膠酶活性,而在PCOS患者卵泡液中,其性質表現更活躍。此外,MMP-2同時在人類黃體生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除MMP-2和MMP-9外,MMP-14在卵泡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研究所需的組織很難獲得,對MMP-14在人類卵泡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準確作用及在卵巢組織中的定量表達仍很難得到證實。同時也很難做到對發育中的卵泡和排卵時的卵泡中兩者的表達進行比較。研究發現,MMP-14和MMP-2均參與卵泡生長發育和卵泡液的形成過程。由此可見,基質金屬蛋白酶是人類卵泡發育成熟的重要調控分子,有必要對其在卵泡不同發育階段的表達進行進一步定性和定量研究。

4、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

ROS是細胞內氧代謝所產生的正常物質,如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過氧化氫等。高水平ROS具有細胞毒性作用,并可誘導細胞凋亡,參與機體多種疾病的發生。但低水平的ROS作為信號轉導分子,可介導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而刺激新生血管生成。ROS源自線粒體電子傳遞系統、細胞色素p450、黃嘌呤氧化酶、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NOS)等,其中NADPH氧化酶是細胞內ROS的重要來源。NADPH氧化酶抑制劑DPI可通過抑制由生長因子(如VEGF、FGF等)誘導的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提示NADPH氧化酶產生的ROS可促進內皮細胞發生增殖和遷移,是其發揮生物學效應的必需信號分子[16]。卵泡液中ROS主要來自于顆粒細胞,在卵泡的發育過程中,隨著卵泡的不斷生長,卵泡內氧含量逐漸降低而O2-逐漸增加,卵泡液ROS的增多并不影響顆粒細胞的增殖,反而卵泡內的缺氧環境和ROS的表達可能在顆粒細胞和卵泡壁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卵泡液ROS在一定濃度下對卵母細胞的基因表達起著重要的信號轉導作用,當ROS與未拆除顆粒細胞的卵母細胞共培養時,僅出現一定程度的卵母細胞成熟率降低,并無核的損傷表現,而當ROS與拆除顆粒細胞的裸卵共培養時,卵母細胞DNA碎片及caspase-3活性顯著升高,發育能力大大降低。同時研究發現,未拆除顆粒細胞的卵子內谷胱甘肽含量明顯高于拆除顆粒細胞后裸卵中的表達量,這表明顆粒細胞是ROS作用于卵母細胞的主要屏障,可防止卵泡液中過多的ROS對卵母細胞的毒性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影響卵母細胞內鈣離子的儲存結構、干擾鈣離子的動態平衡以及引起卵母細胞減數分裂停滯和降解有關。因此,卵泡液ROS的表達在卵泡過程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ROS可誘導卵泡膜血管的重新構建,豐富卵泡的血液供應,促進卵泡的發育;同時高濃度ROS也會通過相應的信號轉導途徑,對卵子的成熟和后續的發育潛能帶來不利影響。

5、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

NO能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影響血管通透性,為內皮依賴性的血管活性物質,同時可參與機體一系列生理和病理過程的調節,是一種重要的信使分子。NO通過松弛平滑肌,擴張血管,調節周圍血流阻力,以及同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等細胞因子一起參與機體的血管生成及其調節過程。而NO在卵泡生長發育和卵母細胞成熟等女性生殖過程中的作用與其本身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并不一致。研究發現,體外NO抑制系統可抑制卵巢排卵過程,當在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培養基中添加NO抑制劑后,能明顯阻滯卵母細胞的成熟過程。而Vignini等[22]研究表明,NO濃度與血清17-茁雌二醇呈負相關,且卵泡液中高水平的NO濃度對卵泡和卵母細胞的發育有害。NO在女性生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難通過現有研究對其作出定論,但NO的表達與女性生殖過程在一定程度存在密切的關系,需進一步研究進行探討。

第8篇

各大院校主要采取“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的形式,實施三段式(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模塊)教學體系。第一學年學習基礎模塊;第二學年主要學習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如牙體雕刻技術、固定義齒修復工藝技術等。第三學年在義齒加工中心進行實習。總體來說口腔醫學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有一定的相關性,口腔醫學技術以口腔醫學作為專業基礎,同時口腔醫學主要側重在口腔醫學基本理論,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重點主要在修復制作技術層面。

2口腔醫學專業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育對象數量和質量

2.1兩個專業教育對象的數量對比據權威資料顯示口腔醫學以及口腔醫學技術作為當今社會炙手可熱的兩個專業,在教育對象的數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我國的口腔醫學事業發展,以及產生新知識和促進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2兩個專業教育對象的質量對比從教育對象質量上來看,兩專業招收學員均為高中起點,并無明顯區別。但是由于口腔醫學專業報考人數超出計劃招生,存在一定的擇優錄取。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由于未達到計劃招生數量,部分學校為了達到計劃招生數量,存在降低錄取分數線而擴大招生。

3口腔醫學專業與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就業情勢

3.1口腔醫學專業的就業情勢根據我國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表顯示,目前我國兒童(5歲)乳牙齲病患病率為76.55%,學生(12歲)恒牙齲病患病率45.81%,學生(12歲)牙齦出血檢查率為38.04%,成年人(35~44歲)牙結石檢出率為94.15%,累計牙病患者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幾乎沒有人終身不患牙病,治療牙病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1]。根據可靠調查顯示,我國中老年人人均牙齒缺失數目為2.6顆,老年人人均牙齒缺失為11顆,6.8%的老人是無牙頜。然而在我國,口腔科醫生的任務是艱巨的,面臨的工作強度是巨大的,口腔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國際公認的合適的口腔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比例應為1:2000。我國現有口腔醫生2.5萬人左右,與此同時卻有25億顆牙齒待充填,6億顆錯頜畸形待矯正,10億牙周病患者有待治療[2]。面對如此大的市場缺口,口腔醫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是容易的。

3.2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就業情勢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顯示,全國35~44歲年齡段人群牙齒缺失率為37.0%,義齒修復率僅為11.6%;全國65~74歲老年人牙齒缺失率為86.1%,義齒修復率僅為42.6%。據專業人士分析,口腔修復醫師與口腔技師比例應達到1:2才能保證修復體質量[3]。但據調查,從業人員大多未經正規專業教育,缺乏系統的口腔修復理論和技能專業培訓,業務素質較差,嚴重影響了義齒制作質量,因此,從滿足口腔醫療市場不斷發展的角度來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是非常容易的,社會的發展需要這樣的高素質人才[4]。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也是多元化的。技師——可以在大醫院口腔科或口腔專科醫院技工部從事義齒加工工作,也可去義齒企業加工中心,從事義齒的制作。據可靠資料顯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約90%左右在大城市工作[5]。

第9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腎臟內科126例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尿液標本行4種不同的檢查方式檢查;男性58例,女性68例;年齡23~70歲,平均(48.5±14.2)歲;發生感染時間為0.1~2個月,平均(1.2±0.4)個月。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感染時間等臨床資料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尿液標本的取樣

所有患者均為晨間尿液,要求患者取中段尿液為標本,尿液標本杯干凈無污染,及時送檢,以保證尿液的新鮮度。取樣時應注意①女性患者經期不進行標本取樣;②若服用藥物對尿液有影響,則在停藥7天后取樣檢測;③若尿液呈現乳糜樣,應囑患者需澄清尿液后取上層清液為標本[2]。

1.3儀器和試劑

由迪瑞醫療生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S-400B)及配套試劑;寧波醫杰公司生產的β2-MG試劑盒和Trace微量白蛋白;優利特-500B尿液分析儀及配套試紙條;奧林巴斯專業生物顯微鏡(CHK2-F-GS,雙目,1600倍);美國萬華普曼公司生產的OB試紙及消康保便血試紙。

1.4檢查方法

將126例患者的尿液標本于1h內送檢,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并做單克隆隱血實驗;將標本染色后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行尿沉渣檢測。鏡下檢測操作為:①新鮮患者尿液標本15mL,按照1500r/min離心5min,去沉渣0.3mL,輕搖使其混合均勻后取0.02mL置于載玻片上進行顯微鏡檢測。用不同濃度的Trace微量白蛋白進行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的靈敏度實驗。

1.5結果判定標準

鏡檢結果和尿分析儀結果以紅細胞(RBC)>3/HP為(+),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以試紙上顯現兩條明顯紅線為(+)。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所有患者的尿液標本用4種方法行檢查后,結果顯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RBC(+)為36例;尿沉渣鏡檢RBC(+)為32例;β2-MG(+)為13例;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為45例;以鏡檢結果為標準,各檢查方法準確率分析比較。

3討論

3.1選擇性尿液標本β2-MG檢查

β2-MG在尿液中的測定結果對診斷腎小管或腎小球疾病具有重要意義。人體內的β2-MG濃度穩定,在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中極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然后在腎小管中分解成氨基酸[4]。當腎小管發生病變時,重吸收功能降低,尿液中β2-MG濃度升高;反之,若腎小球發生病變時,即使腎小管重吸收作用良好,尿液中的β2-MG仍會呈現出正常水平或輕度升高。所以,β2-MG在尿液中的測定對了解腎小管或腎小球的病變情況有促進作用。

3.2選擇性尿液標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

尿液標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RBC計數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有明顯的提高,但是其在臨床運用中存在干擾因素過多、特異性差及敏感性高的缺點。當尿液中的結晶、細菌、以及真菌等粒子均會使檢查結果中RBC呈現(+),提高了假(+)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RBC的計數是通過其散射光和熒光強度來進行的,而尿液中的結晶、細菌、以及真菌等粒子規格類似于RBC,尤其是熒光強度平均值升高時,RBC的假(+)率升高,若RBC的熒光脈沖寬度同時增大,即能確定RBC呈現假(+)[5]。研究中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RBC(+)為36例,尿沉渣鏡檢RBC(+)為32例,假陽性呈現率為12.5%;尿液中RBC分解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無法對其計數,檢查結果呈現(-),就造成了假(-)率升高,需借助其他檢查方法才能確定。

3.3選擇性尿液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

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原理為利用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檢測人血白蛋白。使用試紙對尿液標本中的血紅蛋白進行檢測,優點如下:不會跟其他類型的血紅蛋白結合,也不會受到食物、藥物以及鐵劑等因素的干擾,當尿液標本中有人血白蛋白時,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才會呈現(+),因此,檢測結果不會呈現假(+),具有高度的特異性、靈敏度和準確度。單克隆抗體隱血實驗還能對尿液中已分解破裂的RBC進行檢測,顯著提高了隱血檢測的(+)率。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青青青网伊人精品 | 高清免费视频 | 丁香花在线电影播放 | 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激情五月深爱五月 | 六月丁香婷婷激情国产 | www.sewuyue|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剧情 | 欧美激情亚洲精品日韩1区2区 | 成人在线综合网 | 四虎欧美 | 免费观看国产大片资源视频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h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99精品免费在线 | 免费视频色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国产精品一级片 | 久久厕所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 黄视频免费观看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高清欧美 | 美女性视频网站 | 成年在线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 天天干人人 | 男女啪网站 | 黄色免费小视频 | 久草综合在线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 99久久99久久精品 | 久久99精品久久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 免费伦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国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