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大學生身體素質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1 17:15:4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大學生身體素質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大學生身體素質論文

第1篇

[關鍵詞]人文精神培育綜合素質

一、人文精神闡釋

人文在原初意義上,指人從純粹的自然界中脫離出來,與動物的本質屬性相對,把自然界當作一個對象來認識。近代帶有強烈工具理性色彩的自然科學興起以后,科學與人文逐漸分野,科學知識教育占據了學校教育的重要一席。但是對科學實用層面的過分張揚帶來了一系列嚴峻后果,引發了人類對純粹技術和純科學的深刻反思。今天,很多人意識到,人文知識的教育和其價值精神的培養應當重新回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其實,科學與人文是相通的,它們之間沒有涇渭分明的區別和水火不容的矛盾。從始源上講,古希臘的哲學家也就是自然科學家,17世紀西歐興起的科學本身是從自然哲學中獨立出來的;從認識上看,科學和人文都是人類對對象世界的認識,都蘊含著人的理性和情感。所以,那種人為劃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做法并不妥當,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知識課程任務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人文和科學只是一種學科分類,以便于人們科學研究或其他需要。人文與科學都體現了人類的情感、精神和認識水平,都是人類在追求自由心靈和生命意義上的探索,本質上都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科學求真、人文尋善是狹義的認識。求真的目的如果背離了善,就會使科學走入惟科學歧途,從而失去了人本身;同樣,人文知識也源于生活,源于人類的實踐,人文的創造也需要尊重客觀的實際、本質與規律。狹義的人文和科學其實是某種文化發展到比較充分的階段后,形成的一套自身的價值觀念體系和技術器物體系,即我們常說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人文精神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在構建各種制度、規范與生產物質產品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觀念、風俗、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它是文化‘形而上’部分的最高層次,包括維持人類正常生活的價值追求、倫理觀念、群體意識、生命激情、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包括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反省意識、遠大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政治信仰”①。

二、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對此具有很高的要求。而無論哪一個方面的教育都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支撐和培養。

首先,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培養高素質的畢業生和負責任的公民。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僅僅教給他們實用知識,僅僅為他們提供就業準備,是難以保證學生進入社會后既有人性又有靈性,既有道德責任感又有社會義務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能使他們的責任感得到陶冶,心靈得以升華,精神境界純潔而神圣,個性人格健康而完善。因為人文精神體現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善、求真、求美的統一,可以給他們許多直接或間接的人生經驗、人生哲理,幫助他們了解自我、了解國家、了解世界。

其次,人文精神是大學生文化素質提升的主要環節。文化素質包括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人文精神與科技教育相交融,可緩解高科技對人性的扭曲,體現現代科學理性和科技倫理的結合,使大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全面發展。在價值觀念上,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舉,能使學生降低科技工具理性的種種不良反映;在培養目標上,人文精神與科學教育統一,一方面提升了大學生的人性境界,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的人力水準,并使兩者融為一體;在學習內容上,人文精神與科學教育融合,一方面使學生掌握知識經濟時代必備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現代性危機中的人文關懷情愫。

再次,人文精神是大學生形成良好專業素質的航標。良好的專業素質是大學生成人的必要條件,而人文精神能從研究方法、治學態度和研究方向三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專業素質產生影響。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反映一個人的宇宙觀、價值觀及哲學素養,研究方向則反映鑒識能力。

最后,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近代以來,由于科學技術愈演愈烈的學科分化、擴張趨勢,人文學科的領地日漸狹窄;學問普遍的科學化傾向和功利化,使人文學科的地位進一步下降;重視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體制,人為地造成了科學與人文之間的疏遠和隔絕;自然科學自詡的道德中立,使得很多科學家心安理得地拒絕人文關懷②。在這種背景下,大學培養出來的人,很多人心理素質差,社會適應能力弱,對人類的終極價值缺乏思考,對宇宙、自然缺乏敬畏,殘害動物、損害同類甚至摧殘自己,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發揮人文精神在疏導心理、重視人性、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他們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成為既有生活目標和審美情趣又能創造并熱愛生活的人。

三、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施途徑

1、樹立培育目標。

大學是引領社會文明的軸心之一。但是目前大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帶有強烈的功利意識,學校在教學與管理中又有意無意地跟隨學生需求,偏重學生專業技術的教育,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所以,我國高等學校應樹立人文精神培育目標,以改變這種不正常狀況。

2、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闡釋和滲透人文精神。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筆者曾指出當前存在人為劃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認為加強對大學生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知識課程任務的錯誤認識。其實,人文精神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或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而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不論是關于自然、社會還是人本身的教育,都應當在其中闡釋和滲透人文精神,這是當前高等學校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和應當承擔的崇高責任。

首先,教育管理者應當具有自覺意識和反省意識,在管理中滲透人文精神,例如志存高遠的創一流意識、堅持真理的大無畏氣度、自尊自信自豪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高超的組織領導方法、深厚的人文底蘊。

其次,挖掘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的人文精神。由于人文社會科學直接表現了人與人的關系、人的生活和人生意義,人文關懷更濃,所以高等學校應充分挖掘潛藏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人文精神。例如,社會進步賴以存在的基礎需要社會成員具有某種反思精神,它的典型意義是去除陳腐的信條,達成新的信仰。但是反思精神的養成必須經過哲學思想及其方法的訓練熏陶。再如,生命的個體性決定了人的孤獨和軟弱,受到傷害時需要慰藉和溫暖,而宗教在撫慰人的心靈上起到一種光、一份溫暖、一線希望、一塊精神餡餅的作用。倫理學使人思考“一個人應當怎樣行為?”“人怎樣生活才是善?”美學使人在平常事物中尋覓到圣潔和神奇。

再次,提煉專業知識中的人文精神,結合專業教育進行人文教育。專業教育起于知識,但學科專業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例如講授學科、專業的發展史,可以讓學生了解所學理論的社會價值;介紹學科發展中優秀科學家獻身真理的感人事跡,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崇高的正義感與社會責任感;介紹學科中與當前國計民生相關聯的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獻身于造福人類與社會的熱情。專業教育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并以自己的人格熏陶感染學生,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3、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

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須做到。要以關心學生、關心同事、以心比心激發學生的關心意識,以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嚴謹治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以與時俱進、善于創造、敢于拼搏鍛造學生的創新思維。

其次,要深入研究“什么是教育?怎么教?怎么學?”等教育的基本問題。如果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僅僅是“我是教知識的,教專業的”,那么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必然只是“我是學知識的,學專業的”。教育的過程就失去了智慧、靈魂、思想。

再次,認真學習,廣泛閱讀,形成自己多方位、寬領域的知識結構。要對當代人類的重大問題有敏銳的感受與認識;要努力拓寬知識面,形成開放的知識結構,切勿固守專業疆域;要學習傳統文化,閱讀《老子》、《論語》等經典名著,積淀人文素養。

4、優化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包括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世界一流大學如哈佛、牛津、劍橋等都擁有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北京大學因在現代中國風云變幻中的巨大影響而成為許多中國青年的精神圣殿。當然,并非每一所高校都有載入史冊、留芳千古的名事名典,但許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與教師的感人事跡也能成為后來師生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應認真梳理積淀。另外,加強校園生態環境建設,合理規劃校園,加大綠化力度,也是優化校園環境的重要內容。

注釋:

第2篇

關鍵詞: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身體素質;變化;對策

當今世界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運轉,如何在社會的洪流中生存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學的專業教育帶給學生更多的專業技能,教會了學生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生存下來。但是僅僅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是不夠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成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關乎到學院每名學生的未來。

1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變化分析

1.1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報告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情況,我們在學校體育部隨機抽查了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的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每個年級抽查300名學生,一共900名學生。通過對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綜合統計,得到的數據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大學期間身體素質的得分起伏較大。大一時,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得分最低,大二時得分達到最高,大三時得分位于大一和大二之間。雖然大二時身體素質平均得分最高,但是標準差也達到了最大值,為14.4;大二和大三身體素質平均得分不高,但是標準差也相對不高。綜合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我們又對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分別進行了顯著性差異分析。根據數據顯示,大二和大三時的顯著性差異分析P=0.150,說明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大一和大三的顯著性差異分析P=0.033,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顯著性差異;但是大一和大二的顯著性差異分析為P=0.005,這說明兩者之間的顯著性差異非常明顯。1.2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研究結果1.2.1大一時身體素質較差高中時學習負擔重,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在身體鍛煉方面嚴重缺乏,這是剛進入學校時學生的一般狀態。而大一新生剛剛進入一個新的校園,還未能適應新的校園環境。但是隨著對新校園的了解,學校學習的舒適狀態會讓大一新生更多地參加運動。1.2.2大二時身體素質有很大提升,但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大學期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也有更多空閑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加上沒有了新生的陌生感、也沒有大三學生的就業壓力,他們的體育活動會不斷增多。同時,不同于中學時代,大學里有很多社團可以參加,高職學生通過參加社團舉辦的各式各樣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也加強了體育鍛煉,提高了個人的身體素質。但是進入大二,不同學生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可能是每天在球場打球健身;有的可能只是偶爾散散步;更有的可能是整天呆在寢室,生活以打游戲為主,吃飯以泡面為主。這種不同的興趣愛好導致了大二時期學生的身體素質差距較大。1.2.3大三時身體素質總體下降一方面,進入大三階段,學校的體育課已經不再繼續,學生的體育活動主要依靠個人興趣和自身的努力。而大三學生必須要花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來完成畢業論文,根本無暇顧及自身的體育鍛煉;另一方面,進入大三,也就意味著面臨畢業,除了畢業論文,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們必須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填寫簡歷表、投遞簡歷表、尋找對口企業上,自我鍛煉的時間只可能越來越少,鍛煉的積極性也在不斷降低。1.2.4當前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經過問卷調查,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對籃球、足球、排球、游泳、武術、羽毛球等運動都表現出或多或少的愛好。但是在目前條件下,除了學校的籃球場、足球場和田徑場地外,其他體育設施建設都表現出極其不完善。學校的體育設場地過小、設備數量少、種類單一,業余時間及周末不對學生開放,這些因素極大地限制甚至阻礙了學生的體育鍛煉。

2提高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意義

2.1國家民族的要求提高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不僅是國家的要求,更是民族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印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對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硬性標準。如果在各項測試中未能及格的,不予參加評優、評獎和畢業,除因病或殘疾外。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強大力量,身體素質不強甚至太差,民族又怎么能發展起來呢?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大學生的強健體魄,能為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對振興中華意義重大。2.2社會的要求21世紀,社會上需求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社會節奏和壓力日益加大,對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要求特別嚴厲。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肯定難以承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最后只能被社會淘汰。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大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堅持下去,最終在社會上生存下來。2.3學校的要求現代教育不是需要一群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而是追求全方位發展的優秀學生。高職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中學,它有各式各樣社團組織、學生會、班級群體、個人群體,還有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團體競賽,更重要的,它不再是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作為奮斗目標,高職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讓學生在激烈地市場競爭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市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有效增加就業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2.4個人發展的要求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是國家、民族、社會和學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個人發展的要求。身體素質是一個人體質強弱的外在表現。身體素質差,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就差,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會變差。而提高身體素質,能有效改善體溫調節機能,從而提高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力。同時,長期的鍛煉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提高造血能力,進而提高了身體對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幫助身體抵抗各種疾病。除此之外,長期進行身體鍛煉還能夠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和緊急事件處理能力,幫助我們在遭遇危險或者遇到困難時及時解決問題。因此,提高身體素質,是大學生當前發展個人的必經之路。

3提高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素質的對策

3.1加強體育設施建設不同的人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很多學生在準備進行體育鍛煉時,都因為沒有合適的運動場地或好的運動器材而放棄體育鍛煉。國家應給予學校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方便學校根據學生的基本需求,修建一批符合學生要求的基礎運動設施,相對應修建室內綜合館并增設運動器材,針對廣大在校學生免費或者是低價開放,讓學生們在想要運動的時候能找到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自覺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3.2舉辦趣味性體育活動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體育運動的關注,高職學校對體育活動也開始重視起來。雖然通過學校組織的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但是傳統教育對高職體育活動的舉辦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舉辦體育活動,重要的不是舉辦何種體育活動,重要的是用何種方法舉辦。當前條件下,一定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對癥下藥,通過舉辦一些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學校可以適時舉辦一些類似“趣味運動會”“男生、女生大PK”之類的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一方面,這種活動趣味性強,學生在參加時容易被活動吸引,真正做到參與其中;另一方面,這種活動重在游戲本身,對名次的追求顯得不會特別重要,娛樂性極強,學生在參與時沒有心理負擔。通過舉辦各式各樣活潑有趣的體育活動,一定能吸引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積極前來參加,真正幫助學生做到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體育、走向健康人生。3.3加強宣傳、改善生活習慣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應加強身體素質方面的宣傳,通過拍攝一些微型宣傳片和公益廣告,鼓勵學生進行健身運動,讓學生從現在做起,改善生活習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同時,要積極發揚健康的宿舍文化,改變當前游戲為主的宿舍氛圍,讓學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4個人積極參與健身鍛煉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本身就是學生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關鍵之處并不在學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要加強體育鍛煉意識,積極參與健身鍛煉。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晨練活動不僅能有效鍛煉身體,更能夠全面提升個人身體素質。學生在早晨要養成早起的習慣,積極參加晨練活動、科學進行晨練活動,在晨練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除此之外,學生還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并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語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當前學生的身體素質仍然不高,學生的體育鍛煉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滿足國家、民族、社會、學校及個人發展的需求,學校要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多舉辦趣味性體育活動、加強宣傳,改善學生的個人生活習慣,學生個人要積極參與健身鍛煉活動,走出寢室、走向體育、走向健康人生。

參考文獻:

[1]王記生.河南高職學生大學期間身體素質變化分析與對策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5(4):100-101.

[2]郭浩,楊麗琴.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質發展變化分析——以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07級學生為例[J].科技信息,2011(34):10-11.

第3篇

關鍵詞:提高 大學生 身體素質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a)-0215-01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學習生活,也與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部、各高校及體育教育工作者都應予以高度重視,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迫在眉睫。

1 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

在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10年9月聯合公布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與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 m跑、男生1000 m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我國19-22歲年齡組除坐位體前屈指標外,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進一步下降,與五年前相比,19-22歲年齡組男生的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 m跑以及握力成績均顯示下降,女生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 m以及50 m跑成績也都呈現下降趨勢。

2 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

(1)入學前因素:盡管國家現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發展,也把體育考試納入了中考內容,但是進入高中后學生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高中三年不得不開始高強度的學習生活,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高中為了提高大學升學率也把繁重的課業壓在了學生的頭上,課余活動可以說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三年并沒有為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們打好良好的身體基礎。(2)自身因素:初入大學時的軍訓給新生帶來一些鍛煉,但對于四年的大學生涯來說只是車水杯薪。在高校里學生沒有了高中時期的學習壓力,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學生自身對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夠強烈;沒有了家長的照顧、老師的監督,學生的作息生活往往很沒規律,玩電腦游戲、唱歌、聚會等娛樂休閑活動占用學生絕大部分的空閑時間,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慢慢下降,身體素質隨之也會下降。(3)高校因素:①高校對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不夠重視:除了某些高校體育學院的學生大學四年都有體育課外,絕大部分的高校其公共體育課都只在大一、大二時期開設,每周也只有一至二節,學校對體育的概念也僅僅是停留在體育課的層次上,學生的體育鍛煉得不到保證,近年來某些高校甚至取消了運動會中的長跑項目,原有的冬季長跑或者是元旦長跑也被無限期的禁止,這種過度的保護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抑制,反而得不償失。②體育課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每周一至二節的體育課根本沒法滿足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要求,而且一個班幾十個學生,體育教師無法更好的顧及每一位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需求,現在體育課的教學方法還是和以前一樣,不夠新穎,缺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往往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的興趣愛好受到了制約,使學生對體育運動更加消極。③體育硬件設施不夠完善,體育器材老化、不足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學校的籃球場地不足,跑道年久缺少保養等因素都是造成學生運動興趣下降的原因,并且運動器材的缺乏也是阻礙體育教學的重要因素。試想一下,幾十人的體育課卻只有十幾個籃球,這是多么煞風景的一件事。(4)家庭因素:從小家長就給孩子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數奧、英語等課程就像大山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家長對體育鍛煉的不夠重視,使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進入大學后,父母也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健康兩個方面,對孩子的體育鍛煉依然不夠重視。(5)社會因素:現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學生都面臨畢業意味著失業的問題,所以從大三、大四開始,學生就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考研、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等一系列的考試,再加上實習、畢業論文與論文答辯,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其次社區體育指導員的缺乏讓學生放假在家時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體育鍛煉,從而使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嚴重脫節。

3 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途徑

(1)樹立正確的思想,增強鍛煉意識:體育意識是對體育鍛煉的自覺反應,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內因。只有培養大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內因發生本質的改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體育鍛煉不積極、身體素質普遍較差的現狀,改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看法,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增加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許多大學生對體育鍛煉不積極,并不是沒有正確的體育觀念,也不是沒有較強的鍛煉意識,而是因為學校的體育活動項目形式較為單一,沒有找到自己愛好的運動項目,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就沒法調動學生自我鍛煉的積極性。所以高校應該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開展一些娛樂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了解從而提高積極性,增大鍛煉興趣。(3)加強大學生體育理論教育的學習:當代的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體育基礎,但是缺少科學方法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使學生無法正確的進行體育鍛煉。所以應當加強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全面系統深入的認識體育運動,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減少學生因鍛煉不當而造成的運動損傷。(4)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改變體育課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是高校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第一步。高校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直接場所,學校體育硬件設施的配備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學校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活動場地,改善活動場地的條件,不斷更新體育器材,改變現有的體育課教學方式,應多與學生溝通,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中,提高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5)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大學生體育運動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大學生體育運動的培養,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有利于大學生可長期用來作為終身鍛煉的運動項目,以強身育人為目標,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使全體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努力探索提高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面的途徑和方法。(6)堅持開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活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是我國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一項戰略舉措。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陽光體育的抓手作用,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大學生應該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真正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4 結語

體育鍛煉是體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是提高中華民族體質的必由之路。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建設者。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棟梁之才,因此給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提高鍛煉意識,改善教育教學環境等一系列舉措,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 大學生 身體素質 方法

中圖分類號:G525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同時還強調了高等學校要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使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煉。為了貫徹中央精神,就必須對大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努力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自身運動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質健康標準。通過研究我校學生近三年學生體質現狀,分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為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指導學生科學地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全面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對我校的800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進行了抽樣調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大量有關身體素質的文獻資料,并參考了多篇相關科研論文和學術論文。并對所獲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2)走訪調查法。走訪調查了我校的部分學生,并向他們及家長咨詢了目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狀況。(3)數理統計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我校學生身體素質抽樣調查結果

對我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表明了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總體水平全面下降,各項指標分別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體前屈4.5cm,立定跳遠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體向上(男生)3.96次,仰臥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當前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狀況令人擔憂。

2.2 影響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觀因素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獨生子女數量越來越多,學生攝入食物熱量超高且營養充分,一半以上的學生喜歡肉類、快餐、甜食油炸類、膨化食品等高熱量食物。這是導致學生體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學生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學生不吃或不及時吃早餐,造成學生上午體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晚餐吃得過飽或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量過多,造成學生不易消化,影響夜晚睡眠質量,同時導致體重增加。

2.2.2 客觀因素的影響

由于學校連續擴招,人數在急速增加的同時,運動場地擁擠不堪,每周鍛煉時間勢必會受影響,達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運動場地、器材也是影響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體育教學改革注重形式忽視了結果,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方法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機能。在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練習中,讓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練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科學訓練。

3.1 力量素質的訓練

發展力量素質,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使身體更加結實,還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各項運動技術和技能,減少運動損傷。力量素質的練習,可以根據鍛煉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力量練習方法。鍛煉上肢力量可選擇引體向上、俯臥撐等運動,也可借助啞鈴、握力器等器械;鍛煉腰腹力量可選擇仰臥起坐、團身跳等運動。鍛煉下肢可選擇蹲起、單足跳、跨步跳、蛙跳、跳臺階、側跨跳等運動。在進行力量訓練時,還應注意訓練負荷的量和強度。

3.2 速度素質的訓練

發展速度素質,能提高機體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使身體更加靈活,做動作更加迅速。發展速度素質,一般采用大強度、時間持續短的練習,并且要在學生精力充沛的情況下交替進行各種練習。同時要注重與其他素質訓練結合起來,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發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單足跳,聽哨聲快速做加速跑;背對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聽信號快速轉身做加速跑,幾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60米、100米、變速跑(直道加速彎道慢跑,彎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練習。

3.3 耐力素質的訓練

發展耐力素質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水平,還可以培養頑強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耐力鍛煉可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應以進行有氧訓練為主,耐力素質訓練方法:12分鐘計時跑,長跑 800米、1000米等,逐漸過渡到更長距離的跑,這些運動對于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運動還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韌素質的訓練

發展柔韌素質,能增加學生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時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損傷。柔韌素質訓練的方法:主要有動力性和靜力性拉伸;動力性練習:行進間各種踢腿練習(正踢、斜踢、側踢、外擺、里合、后踢)、直腿并腿連續縱跳、直腿單腿連續縱等;靜力性練習:肋木上各種壓腿練習(正壓、測壓、背屈壓腿等)、橫豎叉、壓肩、坐位體前屈、前俯腰等,將肌肉軟組織拉開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時保持一定時間(8~10s),重復練習,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練習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靈敏素質的訓練

發展靈敏素質,能提高人體大腦皮層的靈活性,讓學生在變化的情況下迅速、準確、協調地做出相應的動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促進各項素質的協調發展。靈敏素質訓練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變方向的各種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轉體練習;專門設計的各種練習的組合;如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撐”四項組成的綜合性練習;做各種變換方向的追逐性游戲和對各種信號作出應答反應的游戲。

4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4.1 在學校建立各種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

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團組織,利用課余特定時間在教師及體育骨干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和自主鍛煉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并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在學習和鍛煉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自主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往能力,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是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需要。

4.2 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有機結合

學校應把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放在首位,然后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開設相應的體育課程,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家庭環境也影響著學生體育思想的樹立,家長也要重視孩子平時的體育鍛煉。使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校和家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氛圍,使學生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5 結論

目前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總體水平令人擔憂,另外學生自身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學校對對于體育場館建設與器材投入的不足,學校對于學生體育鍛煉、體育課、課外活動的監督與管理的不合理,都影響了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總體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的總體水平,必須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對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計劃的安排身體素質鍛煉;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合理地安排學生膳食。切實改善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狀況,促進學生體質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躍進,王珊.學生身體素質連續下降的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07(12).

[2] 金婕,應芳娟.中學生身體素質令人憂[J].好家長,2007(19).

[3] 孟建云.中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分析與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3).

第5篇

論文摘要:根據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差的現狀,本研究采用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采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沒有顯著性差異;肺活量有較大提高,有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遠等身體素質成績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新的教學模式對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國家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實施辦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大學生組的體質健康標準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不及格率較高,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差,如何能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而體育教學又是高校體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最主要的途徑。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大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并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制定出一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教學模式,以期通過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為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級1個男生班為研究對象,人數30人,平均年齡20歲。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廣泛閱讀有關實驗研究、運動訓練、體育教學等各方面的書籍,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權威網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2.2實驗法

實驗從2008年3月開始到2008年7月結束,共十六個周,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實驗前、后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引體向上、1000米、立定跳遠等體質健康指標的測試,對兩次測試的成績和得分進行對比。

2.2.3數理統計法

數據處理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制標準的軟件進行查分,并用spssl1.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3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制定和實施

3.1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制定

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體質測試的結果,分析他們體質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學模式(見表1),新的教學模式增加了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改變了以前以專項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

3.2新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為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師要在體育課授課的第一節課給學生講述體育鍛煉的益處,介紹每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重要性、標準和要求。并且要把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計人體育課成績,占體育課總成績的20%。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習慣,按“高等學校大學生體育暫行規定”要求,大學生一周至少進行兩次身體鍛煉,時間每次在30一60分鐘。為了督促學生參加課余鍛煉,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個組,組長監督該組學生在課余時間的體育鍛煉,做好考勤,納人體育課的平時成績,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最好監督一次學生課余鍛煉并給予指導。

3.2.2新體育教學模式授課過程的要求

在對實驗對象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授課時,課的開始部分做準備活動時要把身體的各個關節活動開,減少在上課過程中的運動損傷;課的基本部分專項學習要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身體素質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各方面的練習,每節課不少于兩種類型的身體素質練習,并且要在實驗后測試的前兩周把身體素質內容全部安排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身體素質內容。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和負荷強度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并不斷的作出調整,還要科學的安排身體素質練習的先后順序。力量素質練習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內容,上肢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俯臥撐、指臥撐、臥推啞鈴、推小車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負重跑、蛙跳、鴨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練習方法可采用仰臥起坐、收腹舉腿等方法;速度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發展耐力素質的練習方法可采用1分鐘立臥撐、3分鐘跳繩、1分鐘原地高抬腿跑、長跑等方法。根據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較差,下肢爆發力和肺活量也不夠理想,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加強練習,不斷的改變練習方法和強度。身體素質練習通常是比較乏味的,為了避免學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戲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車、鴨子走路、負重跑等可安排為接力游戲。如果是女學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韻律操的內容,如果是男學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賽和籃球三對三比賽來發展身體素質。課的結束部分,主要是針對身體素質練習內容進行放松。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要把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各身體素質項目的技術動作要領講述給學生,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給予指導。

4結果與分析

4.1實驗前后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情況的對比分析

體質達標情況以達標率對各年級學生的體質總體狀況的綜合評價,能夠比較直觀、簡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學生體質現狀和規律。

由表2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比實驗前總體達標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優秀率由原來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來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來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別是不及格率由原來的46.67%降低到了6.67%.說明新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作用。

4.2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的對比分析

身高是反應人體長度,反應骨骼生長發育情況的重要指標。體重是反應人體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綜合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由表3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身高、體重身體形態沒有太大變化,實驗后,身高幾乎沒有變化,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與實驗前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身高體重分數有所提高,但也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實驗對象已經是成年人,發育基本成熟有關系,也與新的教學模式中身體素質練習時間達不到有氧運動時間的要求,對減輕體重沒有明顯的作用有一定的關系。

4.3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對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因為肺活量的大小與身高、體重和胸圍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時采用的是肺活量體重指數來進行評價的。

由表4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大學生肺活量較實驗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新教學模式中耐力訓練以及其他身體素質訓練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實驗后學生體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有了明顯的提高。

4.4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對比分析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評價學生身體素質指標來是反應大學生體制健康狀況,這是因為身體素質不僅關系到人的運動水平,而且與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娛樂和工作都有密切的關系。

由表5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反應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標引體向上成績和得分與實驗前相比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后反應學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標1000米成績和得分和實驗前相比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反應爆發力的測試項目立定跳遠的成績和得分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學模式中每節課的身體素質練習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其二,測試的各項身體素質成績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相應的身體鍛煉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據大學生體制測試結果顯示,引體向上的成績最差,引起了學生的重視;1000米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標準中還強調如果耐力成績不及格,測試總成績就不及格,學生非常重視;而立定跳遠的成績與立定跳遠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有關系,大部分學生在實驗前測試時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方法,真實的下肢爆發力和彈跳力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而在體育課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了正確的動作要領。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實驗后學生平均身高幾乎沒有改變,平均體重有所降低,但與實驗前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學生肺活量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顯著性差異,肺活量體重指數得分較實驗前有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遠的成績和得分與實驗前相比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效果。

第6篇

關鍵詞: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成績;統計調查

1.目的及意義

本文為了解我校2010級―2013級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鍛煉程度等基本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從而進行有計劃的訓練,為開展一些有益身體健康的體育項目做準備。并通過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2010級―2013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評價,找出規律并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對全面提高大學生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水平、更新體育教學和健身觀念,有效增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學文、理科與體育學院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體育學院相比文理科學院人數較少,體育學院的樣本我們選取了從2009年到2013年的全部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的綜合成績,并利用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計算出平均分;

理科學院我選取了土木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與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這四個學院,并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個學院抽取200人,樣本總量共800人。文科學院我選取了民族學與社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與文學院這四個學院,同樣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個學院抽取200人,樣本總量共8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體質健康調查方法的學習和其結果的了解,將對西北民族大學學生的體質健康與其進行對比,看出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2.2.2調查法

a、數理統計:將要用的數據進行統計整合

b、抽樣法:分層抽樣:針對4個文科學院和4個理科學院于2009~2013年體質健康成績分別抽取200份樣本。

隨機抽樣:文、理科學院學生成績隨機抽樣。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學院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

3.1.1數據的整理與統計

3.1.1.1表格概況

下表1-1是我校2009年至2013年體育學院、理科學院與文科學院體質健康測試綜合成績的平均成績

3.1.1.2目的與作用

用以比較不同學科性質的學院之間體質健康狀況的差異,以及各自學院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身體素質狀況的變化

3.1.1.3抽樣與統計方法

按照上文抽樣方法得到的樣本量比較大,利用excel公式對樣本的平均成績進行了平均分的計算,得到下表。(注:平均分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1-1體育學院、理科學院與文科學院體質健康測試綜合成績的平均成績一覽表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看出,體育學院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從2009-2012學年均為83分左右,而2012-2013學年為88分,體育學院的身體素質狀況為良好及優秀而文理科學院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均在72-73分左右,身體素質狀況為合格。

3.1.2不同學院隨著學年增長的身體素質變化的折線圖

下圖1-2是根據表格1-1制作出體育學院、理科學院與文科學院體質健康測試綜合成績平均分隨著學年增長的變化圖。

1-2不同學院隨著學年增長的身體素質變化的折線圖

從上圖可看出,體育學院學生從2009年到2012年體質健康測試的平均成績均在83分左右,而2012年到2013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大幅度提高到88分,而文科學院與理科學院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從2009年到2013年的變化幅度不大,均在72-73分左右。

3.1.2不同學院之間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對比

下圖1-3是根據表格1-1制作出來的從2009年到2013年體育學院與理科學院和文科學院體質健康測試綜合成績的平均分的對比圖

1-3不同學院之間體質健康測試平均成績的條形圖

由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從2009年到2013年這四個學年的體質健康測試的平均成績,體育學院遠遠高于理科學院與文科學院,而文科學院與理科學院的平均成績相差不大,身體素質基本相同。

4.結論與建議

4.1調查研究結論:

根據對2009-2013學年不同學院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統計對比和分析,以及對于2012-2013學年不同學院男女生跳遠成績的對比分析結果來看,非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遠不如體育專業的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僅為合格,而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為良好及優秀,說明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魄,提高身體素質,我們要提高非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體育鍛煉。

4.2對于增強非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的一些建議:

4.2.1從學校層次來說

(一)加大身體素質練習在教學時間上的比例

以我校來說,體育課為每周一次,而且只有大學一二年級開展體育課程,三四年級沒有體育課程,在一二年級的體育課程中,一年級為基礎的體育素質鍛煉,二年級為按興趣選擇體育項目進行訓練,在二年級的課程中身體素質練習相對較少,因此可以延長體育課程的學年時間,延長至大學三年級,而且加大身體素質練習在教學時間上的比例。

(二)多開展趣味性的體育競技類的比賽

學校應該鼓勵開展體育競技類的比賽,增強同學凝聚力,培養活力,強身健體,而體育競技多枯燥勞累,應該增強比賽的趣味性,打破原來單一的跑步、跳遠、跳高等傳統項目,加入如老漢推車,三人兩腳等普及性高,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項目比賽活動。

(二)加強體育場館等基本設施建設

拿我校來說,現在建有體育場、籃球館、籃球排球場、后操場、舞體館、羽乒館,基本設施建設基本完備,只是場地的開放時間有限,場地的容納量有限,而我校學生數量龐大,建議延長各體育活動場館的開放時間,并提供體育器材(如網球拍、羽毛拍等)的租借服務。

4.2.2從學生個人來說

保持合理的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

大學生進入大學以來,心智年齡各方面趨于成熟,由于距離家較遠,受到父母的管制和約束較少,大學的管理模式也不像中學時代的嚴格和苛刻,不少學生喜歡喝酒吸煙,飲食不規律,熬夜打游戲,上網,唱歌等,不合理的作息習慣和規律對于身體體質的危害較大,我們學生自己要自覺養成合理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早睡早起生活作息規律。

(二)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戶外運動

由于現在交通通訊工具的發達,大學校園里出現了大量的“宅男”“宅女”,他們吃飯叫外賣,有些外賣甚至可以送到寢室宿舍里,購物靠淘寶,終日呆在屋內不進行運動與鍛煉,導致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作為中國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有蓬勃的氣質和活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如每天跑步,和同伴打球,爬山踏青等戶外活動,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堅,劉立清,韓飛.中美兩國學校體質健康研究現狀的比較[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5(4):86.88碩士學位論文

[2]翁永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高校體育課改效應的檢驗指標川.’湖北體育科技.2005(2):124-126碩士學位論文

第7篇

關鍵詞:漢族大學生;身體素質;身體形態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7—0062-04

我國近幾年的體質調研結果表明,大學生的體質總體呈下降趨勢,為了全面了解和監控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于2002年聯合發出通知,從2004年新學年開始全面實行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以下簡稱《標準》),對全國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工作,旨在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預防各種突發性重大疾病。為了研究漢族在校大學生體質的發展情況,本課題以黑龍江省漢族大學生體質、健康調研1985—2009年的數據為基礎,對學生體質進行跟蹤測試和分析,將該研究與全國漢族在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進行對比研究,試圖揭示學生的體質變化規律,為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奠定基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測試對象在黑龍江省內抽取哈爾濱市7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市2所大學(齊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醫科大學);牡丹江1所大學(牡丹江大學);佳木斯1所大學(佳木斯大學);大慶1所大學(大慶石油學院)等。收集這具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學1985—2009年共計163254名在校漢族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專家訪談法通過走訪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張冰先生,和黑龍江省各所大學體育教學部相關領導,了解體質健康監測的具體實施情況。

1.2.2 數據采集通過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采集黑龍江省12所大學1985—2009年具有年代代表性的共計163254名在校漢族大學生的能夠基本反映人體體質基礎狀況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3類指標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其中包括:1)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胸圍。2)身體機能:肺活量。3)身體素質:速度(50m跑);下肢爆發力(立定跳遠);力量(握力);耐力(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柔韌性(立位體前屈)。

1.2.4 數理統計法對測試得到的數據運用Excel進行常規數理統計分析。(肺活量指數=肺活量÷體重;維爾維克指數=[(體重+胸圍)÷身高]×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數據采集結果黑龍江省12所大學共計163254名在校漢族大學生各年代、各年級段各項指標綜合情況。1985年大一至大四學生為1985當年入學的1985級學生入校后,直至畢業時每一年的體質變化形態,1985級大學生代表著1980年代大學生整體情況,1995年和2005年都是當年人校學生的4年體質變化形態,相應代表著90年代和2000年新世紀后(表1-表3)。

2.2 基本情況分析1985—2009年黑龍江省12所高校漢族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各項指標發展的基本狀況檢驗(表4-表6,圖1)。

2.2.1 身體形態發展水平分析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20年間學生的身高和胸圍變化不大,但是體重是明顯增大。反映出生活條件提高了,飲食結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了2005年入校后的大學生,男學生的體重有上升的趨勢,女生的體重是逐漸下降的。此現象反映出現代大學生在校期間,男生由于缺少運動,沉迷于網絡游戲,飲食結構中攝入量明顯大于輸出量,導致體重逐漸加大,而女學生為了追尋“苗條”,而刻意的去減肥,導致體重下降很快。

從身體形態發育的維爾維克指數上看,男生90年代比80年代指數數值有所提高,2000年后明顯提高,女生總體變化不大。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男生在后10年體重持續增長,而身高和胸圍變化不大所致。女生由于前10年身高停滯發展、體重略微上升、胸圍有所下降,造成指數數值浮動很小。

2.2.2 身體機能發展水平分析20多年來黑龍江省男、女學生的整體肺功能發展水平均呈明顯下降趨勢,突出反映在后10年。從單一指標(肺活量)看,前10年男生的發展基本上呈停滯狀態,女生略有下降。后10年男女學生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從綜合指標(肺活量指數)看,由于20年來男生的體重呈持續增長趨勢,而肺活量明顯下降,造成整體肺功能水平明顯下降。特別是后10年的下降幅度明顯超過前10年的水平,女生后10年體重變化不大,而肺活量急劇下降,同樣造成肺功能水平明顯下降。

2.2.3 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分析20多年來黑龍江省男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整體發展狀況呈現先提高后下降的趨勢,大部分素質指標前10年大于后10年。后10年的大學生各項指標下降了一個層次,身體素質明顯下降。2000年后大學生多數指標都低于80年代和90年代,隨著肥胖群體、超“苗條”群體、疾病群體、弱體質群體不斷的增加,在整體比例中占據很大比重,導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握力、耐力跑、立位體前屈等各項指標下降幅度很大,是影響2000年后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主要因素。

從總體來看,20年間的黑龍江省漢族大學生與全國漢族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相比,形態發育水平呈先提高后下降的狀態,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肺功能水平和體能素質的部分指標呈繼續下降的趨勢。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社會因素代表80年代特點的85屆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不錯,但當時的學校體育場地建設,和體育器械還比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從調研的數據能夠看出,學生從入學后,各項指數都相應的不斷提高,反映出當時在黑龍江省各高校體育衛生工作效果良好,學生也自覺的參加各項體育運動,但學生到大四階段有所下降多數原因是因為就業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等等因素所導致。到了90年代,黑龍江省各高校的體育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館、體操館等場地設施陸續建成規模,這樣學生增強體質的體育課程種類得到增多,并且訓練質量得到很大提高,外加高校的食堂的伙食得到很大改善,進而代表90年代的95屆學生各項身體素質都比85屆學生提高許多,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到了2000年新世紀后,黑龍江省各大高校的體育衛生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例如游泳館、網球場、羽毛球場地的加入和學校食堂數量、菜品種類的增多,使得黑龍江省各大高校的體育衛生工作得到本質上的提高。但是2000年后入學的學生多為80后的獨生子女高峰群體,家長的溺愛、大量飲食垃圾食品和自身的惰性等因素,使得代表2000年代的05屆學生身體素質與之前2個年代相比整體下降一個層次。肥胖群體、超“苗條”群體、疾病群體、弱體質群體等占據很高比例,影響了整體水平。

3.1.2 教育因素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研數據表明全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耐力、柔韌性、肺活量均呈下降趨勢,直接原因與目前學生的學習負擔量過重,缺乏體育鍛煉,學生缺乏體育意識和衛生保健意識等諸多因素有關。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研數據表明全國學生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肺活量出現上升拐點,柔韌性出現好轉,耐力素質出現止“跌”。黑龍江省漢族大學生的數據表明大學生在校求學期間耐力、柔韌性、肺活量等指標數值處于下降或不變的狀態,說明黑龍江省各高校體育衛生工作沒有取得成效。黑龍江省各高校堅決貫徹兩個《條例》、實施兩個《標準》、完善體質、健康檢測的基礎上,體育衛生工作應該緊緊圍繞以進一步改善、提高、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中心,堅持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以有效的增強學生體質為根本點,以培養大學生體育意識為主體,配以豐富的各種體育活動,將體育衛生、保健融合在一體。

3.1.3 自我意識因素加強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普遍提高主要是黑龍江省高校體育工作在施加社會學因素的基礎上而注重教育學因素的結果,這種教育學因素的某些方面包括體育教學中的素質鍛煉、身體素質考評和達標等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體育課效果和體育成績,這種成績又直接影響整體學業的評估。在這種非主觀意識指導下的體育鍛煉,雖然造成了某些方面的積極效果,但是也產生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主觀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鍛煉身體,是我們現今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第8篇

【關鍵詞】大學生 身體素質 制度化 運動等級 學分制

前言

身體素質是人體最基本的素質,其主要體現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表明:我國青年大學生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間連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等文件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組合”出擊,從學生、學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多方面入手,著力解決一直以來制約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諸多因素。[1]

目前,國外學者開始從生態學角度對青少年體育行為進行研究,即從群體干預較多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研究。該理論認為學生鍛煉行為受個體、人際和團體、制度、社會和政策等5個因素之間相互交錯,在多重水平上影響著人的行為。[2]由于青少年鍛煉行為是體質健康水平的直接影響因素之一,所以從生態學理論角度看,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是多樣的,不僅受到個體先天遺傳因素影響,還受到社會和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從多維角度對大學生身體素質促進策略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理論的基礎。

影響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生態學因素

1.個人因素

如今,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許多大學生寧可在宿舍玩游戲或休息也不愿意參加運動。從個人角度看,大學生不能很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一是對鍛煉的益處沒有充分認識;二是對于體育鍛煉的行為不能很好的堅持,即缺乏長效機制;三是學生很難短時間內看到鍛煉的益處;四是沒有形成鍛煉的氛圍。久而久之,體育活動越來越少,最后導致身體素質迅速下降。

通過深層次分析發現,最終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原因是缺乏體育鍛煉的動力,即從心理和身體兩方面看,多數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需要學校應通過說服教育、大力宣傳和組織制度等外界因素給予足夠多的刺激,使其體育鍛煉的外在動力最終轉換為內在的體育鍛煉的需求和動力。

2.學校因素

從學校層面看,學校對大學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行為。學校對于學生體質測試效果的考評也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持續性,即制度對其體育行為的影響。學校體育鍛煉設施和鍛煉環境狀況以及場地是否滿足學生需求等對學生的體育興趣形成和愛好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通過不完全統計和觀察,利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經常性地到體育場館進行鍛煉的學生鳳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鍛煉時間不低于30分鐘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不到10%。這說明,學生中體育人口數量非常少。

從課程設置看,學校對大學生的體育課僅僅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兩個學年進行設置。每周一次的大學體育課課時也在縮減。如咸陽某所高校由原來的34個學時縮減為32個學時。課時的壓縮是對學生體育權利的變相剝奪。這些因素對大學生體育觀點和今后的體育行為也有著間接影響。

從教學角度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項目設置缺乏層次性是導致體育課程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需求的深層次原因。所謂層次性主要指同一項目的開設應根據學習難度或學生實際水平分為不同層次的班級。如把學生分為初級、提高班兩種形式,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該因素很可能是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從學校每年舉辦的體育活動次數,包括與體育活動相關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學生的體質測試達標率基本可以反應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然而,我校每年達標率僅43%左右。北京清華大學的體質測試達標率達到80%以上。

然而,學校每年舉辦一次的運動會也只是僅有的運動精英們的運動會,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也不喜歡去看運動會。每年的籃球、排球聯賽也是很少一部分學生的活動。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種活動可有可無。因此,建議學校在舉辦體育活動時盡可能地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使體育活動從競技化向趣味化轉變。同時,延長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設年限。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文中的社會環境主要指鍛煉環境,如鍛煉的氛圍、鍛煉場所的條件等。

(1)鍛煉場所和環境。如咸陽某高校。目前,學校擁有體育館一棟,但是主要為教學使用,課外能容納的學生數量有限。室外場地籃球場11塊、排球場9塊、足球場1塊、網球場6塊、乒乓球88塊、羽毛球26塊。在校學生有1萬4千人左右,因此場地資源較為緊張。由于室外場地較多,故受天氣狀況影響較大。多變的天氣和過熱過冷的天氣是使體育課的難度增大,使學生產生上體育課的負面情緒。因此,建議學校加大體育經費的投資力度,改善學校的體育活動場所環境。(2)鍛煉氛圍。鍛煉氛圍反映了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學生體育人口數量、場地的使用率、學校或社團開展體育活動次數的多少等指標可以反映鍛煉氛圍的狀況。

文獻資料表明,某高校約50%以上的學生每周鍛煉1-2次,30%的學生每周鍛煉次數達到3次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的學生站到95%,[3]這說明學校體育人口數量較少。結合對該校每年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認為該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比較差。同時,也可以認為該校鍛煉氛圍較好,但“準體育人口”數量較多。因此,我們認為學生每周鍛煉次數和鍛煉的負荷強度及運動時間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很大,建議該校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素養,使其鍛煉更加科學化。

社團舉行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活動參與人群多少以及活動的舉行效果反映了該校的鍛煉氛圍。這一標準可作為社團考核的標準。通過了解發現,多數社團對不舉行體育活動,且體育社團舉行體育活動次數也很有限。另外,社團舉辦的體育活動參賽人群規模小。以上說明,組織或者社團在體育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策略

1.通過宣傳和說服教育等方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大學生的體育觀受到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的影響,其中學校對學生體育觀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是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途徑之一。對于大學生而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其向每一位學生詮釋身體鍛煉的重要性。因此,筆者建議學校通過宣傳、說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學生對體育功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建立正確的體育觀,成立相應部門幫助體育鍛煉的“懶惰者”盡早地形成規律性體育鍛煉的習慣。

2.增加體育社團數量,積極開展體育活動

社團是一群有共同愛好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的計劃和活動。體育社團也是一群有著不同體育項目愛好者的聚集地。

通過完善學校社團的建立條件,如對各個社團的體育活動的組織次數進行規定。同時,要求體育社團定期舉辦體育攝影、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對學生的體育知識進行普及,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的體育觀和體育行為。

3.建立運動員等級學分制

學校為每位入學的大學生建立運動電子檔案,并建立運動員等級學分制,體育運動學分達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畢業,用這種方式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運動,發揮自己的特長。

學校可以根據學生每次體能測試的結果,為每位學生設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學生只要參與運動,就可以獲取相應的學分,表現突出的可以實行加分制。例如每學期都進行體能測試,對每次的測試成績與上一學期進行比對,用這種形式來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使運動員等級學分制落到實處,用強制性的制度手段來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4.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發揮制度的作用,通過約束、激勵等措施強迫或激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但是以下原則不可忽視:

第一,實行院(系)體育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故各個院(系)應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作為任務之一。樹立只有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務于社會這樣一種身體教育理念。建議建立、健全院(系)體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學生在體育綜合素質評比中的分值比例。這也是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應從新生入學時就設立體育考核制度,強制性地讓大學生在制度的監管下進行運動。首先,要求院系領導老師必須帶頭參加晨練。其次,要對出勤的學生進行考勤和考核,對于沒有出勤學或不積極參加這種活動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

第三,把學生體育活動的出勤和考核情況納入學生入黨或申報獎學金、助學金時的評審條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以北京大學為個案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體育大學,2011,6。

[3]朱偉:《咸陽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鍛煉行為研究》,咸陽師范學院,2015,6。

第9篇

摘 要: 以PSPP身體自尊量表為研究工具,對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和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684名不同專項大學生進行測量。結果發現, 運動專項對體育專業大學生身體自尊產生的影響顯著高于性別的影響,選擇不同運動項目的 大學生在身體自尊的各維度有較大的差異,并且身體自尊各個維度對身體自我滿意感的回歸 系數與項目本身關系密切。

關鍵詞:體育專業;大學生;身體自尊;比較

中圖分類號:G80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 號:1007-3612(2009)03-0087-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al Selfesteem between Sport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JIN Tao

(P.E.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 a)

Abstract: By the scale of physical selfesteem (PSPP), 684 sports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from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Tianjin Institution of Physi c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and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are mea sured. It is found that impact of sport events on sport major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xual factor; students of differ ent sport events have a great difference in all the physical dimension of self esteem and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each dimension of physical selfesteem is close to the event itself.

Key words: sport maj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compari son

自尊是自我領域的一個有評價性質的成分,即一個人對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質所作評價的 綜合感覺,或者說是對個人價值所作的整體性情感評價(Blascovich & Tomaka,1997)。身體 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自我身體的不同方面的滿意 或不滿意”(Secord&Tourard,1953),它是整體自尊的一個具體領域[1]。

通過對近幾年國內學者對體育運動與身體自尊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的考察,發現利用實驗的 方法研究運動鍛煉對身體自尊的影響涉及武術、健美操、網球、籃球等眾多體育項目,然而 不同的研究,結果卻不盡統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所采用的量表不同有關,另一方面也 可能與實驗控制有關,比如參與鍛煉時間的長短、個體身體自尊的差異、測量誤差等。

本研究將試圖以最節省的路徑降低研究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誤差,在此基礎上探討不同項目 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自尊問題。

1) 當樣本足夠大,大學生群體的整體身體自尊水平應當呈正態分布。假設本研究所抽取 的大學生不從事體育運動,是從整個大學生群體隨機抽取,則群體與群體之間應無明顯差異 。

2) 根據運動訓練學的理論和實踐,不同類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心理要求不盡相同。

因此,當研究長期(一般都有3~7 a)以某一項運動為生活學習方式的大學生時,如果群體 之間存在差異,我們則相信,該項運動起到重要作用。

擬解決的問題:1) 不同的體育項目學生會在身體自尊的哪些維度產生差異。

2) 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運動員身體自尊次領域的各維度在何種程度上會對身體自我價值 感產生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根據項群訓練理論(田麥久,1997),按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的分類體系,對北京體 育大學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天津體育學院運動系、民族傳統體育系;上海體育學院競 技體育系、武術系;成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科學系、武術系按年級和專項進行整群隨機抽樣 ,抽取684名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以下簡稱體育單招生)(表1)。

1.2.1 研究工具

身體自尊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徐霞(2001)修訂)。該量表 是基于運動的用于測量人們在自己身體各方面所獲得的主觀身體能力。包括主領域的一般的 身體自我滿意感(PSW)和次領域的運動能力(SC)、身體狀況(PC)、身體吸引力(AB)和身 體素質(PF),采用4級李科特量表。

1.2.2 統計工具 運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3.0,對所

投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簡介:金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測量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性別和運動專項雙重影響因素對身體自尊各維度的比較

對身體自尊的相關文獻進行考察發現,國內外的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男女青少年在身體自尊 的某些領域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因此,在對以項目為因素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對性別和項目 做一個影響因素的雙重分析,通過對684名體育單招生的調查得到以下結果:

Eta2可以描述每個因素對變量總變差貢獻的大小,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身體自尊的五個維度 中,性別與項目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均有影響,由 Eta2(運動項目)> Eta2(性別),交互作 用的效能均少于1,因此,身體自尊各個維度值主要由運動項目的變差引起。

大學生長期從事某一項體育運動,該項體育運動的特征和對心理的特殊要求是否會對運動員 造成不同的身體自尊各維度上的不同,以下是對該問題的研究結果。

2.2 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身體自尊各維度比較

對八個類別的不同專項男、女大學生身體自尊的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在①、③ 、⑤、⑥類項目上,本研究與眾多的研究結果較一致,即男、女大學生在身體自尊上呈現出 顯著性差異,且男生在各個維度明顯高于女生。其他項目則在個別維度上男、女生無明顯差 異,如長跑類項目身體狀況(PC)維度、體操、藝術體操與健美操類項目的身體自我滿意感( PSW)、柔道類等同場對抗類項目的身體狀況(PC)、身體吸引力(AB)和身體素質(PF)維度, 尤其是導引養生類的所有維度男女生均表現出一致性。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否與運動專項 的特點有關仍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以運動專項為單因素的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將五個表格合 并),五個維度 各包括組間平方和、組內平方和、總變差、均方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結果顯示不同運動項 目間大學生身體自尊的差異呈顯著性。為了找出不同項目學生之間的具體差異,在身體自尊 的各維度做組間比較,為了節省篇幅,將組間差異不顯著的項目組別列出,結果如表5所示 。

從表5可以看出,在一般的身體自我描述領域,短跑項目與籃、足球項目學生,長跑與小球 項目學生,舉重類與柔道類等項目學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在運動能力(SC)維度,長跑等 項目學生與乒乓球、羽毛球和籃球、足球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在身體狀況(PC)維度,舉重 等項目學生與柔道和導引養生類學生無顯著性差異,體操類學生與導引養生類學生亦無明顯 差異;在身體吸引力(AB)維度,舉重類項目學生、導引養生項目學生與柔道等項目學生無顯 著性差異;在身體素質(PF)維度,小球類項目學生、舉重類項目學生與格斗類項目學生無顯 著性差異。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與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有關,各具體項目對身體自尊不同維度的心 理依賴和強化程度尚未得到證實。

2.3 不同運動項目各維度對整體自尊的貢獻率

對各項目的身體自尊四個維度和一般身體滿意感維度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在顯著性水平a=0. 05下,各維度與PSW都有顯著性關系,采用全部變量引入法求回歸方程,結果發現,除了籃 球、足球一組各維度均呈現顯著性外,另外七類項目均有未包含進方程的維度,因此,對其 他七類采用逐步回歸法重建方程,回歸方程系數如下表:

從表6可以看出,對于體能主導類項目,包括快速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項目的大學生“ 運動能力(SC)”和“身體素質(PF)”對身體自我滿意感貢獻率最高,其中舉重、投擲等快 速力量型項目學生的“身體狀況(PC)”和長跑等表現耐力性項目學生的“身體吸引力(AB)” 的貢獻率也呈現出顯著性差異。

技能主導類項目中,除了“身體素質(PF)”對各類型運動項目均表現出貢獻顯著以外,其他 維度未表現出共同特征。體操等表現難美性的項目中“身體吸引力(AB)”維度所占的比重最 大,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隔網對抗項目大學生“運動能力(SC)”對身體自我滿意感最重要 ,而足球等同場對抗類項目的大學生在四個身體自尊維度均表現出顯著性。摔跤等格斗類項 目大學生“身體素質(PF)”維度貢獻率最高,導引養生類項目大學生“身體狀況(PC)”所占 的比重最大。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1) 與大多數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似,男女在身體自尊的各個維度差異顯著,然而,偏Eta2 結果顯示,對長期進行身體鍛煉的體育專業大學生而言,相比性別的影響,運動專項對身體 自尊的各個維度的解釋力更高。

2) 八個類別運動專項的大學生中,在身體自尊的五個領域均呈現出顯著性差異。而耐力 性項目的身體狀況(PC)維度,體操、藝術體操、健美操等項目的身體自我滿意感(PSW)維 度,柔道等同場對抗類項目的身體吸引力(AB)和身體素質(PF)維度及導引養生類的五個維度 上無明顯差異。

3) 對體育單招生這個特殊群體,身體自尊的總體滿意度并不是全由次級領域的四個維度 引起,四個維度的貢獻率隨著項目不同出現有規律的變化。

3.2 建議1) 身體自尊是近幾年來運動心理學領域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對于運動項目和身體自尊 的關系研究多采用實驗方法,但受教學實驗的限制,往往產生較大的誤差,導致研究結果不 一致,因此,對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變得非常有意義。

2) 已有眾多學者研究表明,次級領域身體自尊的提高會促進整體自尊的提高,因此,進 一步研究運動項目對身體自尊的具體影響,可以有針對性的實施以運動手段促進和強化青少 年的自尊水平。

3) 本文討論的身體價值更多的基于能力的維度,而更多的研究(Harter,1985)證明能 力和自我接受是自尊有所區別的兩個主要維度,也有研究指出(Fox,K.R,1997)身體本身的 特征如體型、身高等對整體自我的貢獻更大一些,關于接受維度的自尊和能力維度的自尊 的相互關系及如何影響整體自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霞,姚家新.大學生身體自尊量表的修訂與檢驗[J].體育科學,2001,(2) :78-81.

[2] Mendelson, B. K.& White, D. R.(1982). Relation between body-esteem and sel f- esteem of obese and normal children [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54,899-9 05.

[3] 田錄梅.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大學生身體自尊比較[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6 6.

[4] 何穎,徐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成都體育 學院學報,2002,(1):65-68.

[5] 何玲,張力為.抽象及其具體身體自尊評價方式與生活滿意感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 學學報, 2002,25(3):320-323,330.

[6] 何穎,季瀏.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對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及驗證中介 模型[J].體育與科學,2003,(4):58-66.

[7] 謝琴,吳佑年.大學生身體自尊與體育鍛煉參與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 (5):46-48.

[8] 田錄梅,等.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大學生身體自尊及整體自尊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 3,(4):55-58.

[9] 陳巖,等.我國青少年身體自尊的研究現狀分析[J].西安體育學報,2004,(5):113-11 5.

[10] 段艷萍.少年兒童身體自尊量表的編制與檢驗[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 0.

[11] 薛林峰,徐金堯.不同體育鍛煉對身體自尊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 (7):916-917.

[12] 袁艷.健美操與女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6,(4):34-36.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婷婷久久小说 | 玖玖中文 | 奇虎视频影库影院 | 澳门久久 | 五月天天堂网 | 国产电影一级 | 青草免费在线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 2018亚洲天堂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小视频你懂的 | 免费黄色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视频 | 伊人久久天堂 | 国产拍在线 | 无法忍受电影 | 国产在线天堂a v | 婷婷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日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 毛片免费观看成人 | 国产成人性毛片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www.小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 国产毛片视频网站 | 丁香五色月 | 国产成人青草视频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最新在线 | 狠狠色网 | runaway 免费 韩国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1080p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