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醫學生物化學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21 17:16:0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醫學生物化學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醫學生物化學

第1篇

1.1教師的準備:

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主導地位,只是起到提煉討論題目,引導學習者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積極參與題目的解決。教師與學習者建立一種互動關系,增強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有自主的學習內在動力。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能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基礎知識中提煉出與臨床有關的應用型問題,還要能把知識形成連貫的體系,相互聯系,融會貫通,歸納總結學習者形成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的可行性,評價參與者的貢獻。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方案,不斷研究探索。

1.2學習者的準備:

學習者要端正學習態度,能在客觀條件下主動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學習資料,討論和研究式的學習,能發揮主體性、能動性和自覺性,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習者的尊重、認可和激勵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者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升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學習者要能經過研究型教學模式找到適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模式,形成一種分享式學習,把好的方法和措施介紹給其他人,能夠共同進步。

2研究型教學的實施

課程開始前一兩周時,教師將教材中某段內容提煉出的問題或與基礎知識相關的案例、情景等拋給學習者,布置討論主題和參考大綱,要求學習者了解和熟知內容的基礎上,寫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大概方案。按照班級的人數將研究型教學學習者平均分配為多個學習小組,最好是隨機的幾個人一組,這樣可以互補式學習,大家集思廣益,也不至于有太多的分歧,推選課堂發言人,確定為組長,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把多個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的具體措施。研究型教學小組的成員積極收集資料,從多種渠道和途徑得到資料,成員既要獨立思考,又要互相交流,分享思考后的成果,小組成員要通力合作,既促進相互的學習,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組長將組織查閱的文獻匯總,整理資料,討論并制作幻燈片用于課堂匯報。各組的組長在課堂上進行總結發言,用幻燈片的形式把各組的討論結果和解決方案一一展示。全班互動式討論,提出疑問并解答疑問。教師把學習者的所有方案分類分析,找出可行性方案,引導學習者以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讓每一位學習者都理解和接受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最后總結這段知識的內容與案例和情景的關系,評價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接受知識的能力。采用研究型教學的形式以“酶”為例來組織學習,我們設計了9個討論題,其中“酶的化學本質”、“結合酶的結構和功能”、“同工酶的種類和組織中的含量”、“酶的活性中心”屬于基礎型題目;“低溫保存酶制劑,低溫麻醉”、“磺胺類藥物的抑菌作用”主要是生物化學知識在臨床上的應用,屬于應用型題目;“同工酶譜的分析”、“重金屬中毒”、“痛風癥的治療”重在生物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屬于綜合型題目。選題和分組后兩周進行課堂討論以及教師點評,共6個學時。

3體會

第2篇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教學改革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機能學科,主要研究生物體內物質化學構成和變化規律以及與外界環境間的關系,是醫學生學習后續其他專業課之前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1,2]。在教學過程中,以三大營養物質結構及代謝通路為代表,其中知識點多、內容枯燥抽象、實物展示少,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整體性思維習慣,一直是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需要探討的問題[3]。思維導圖體現的是一種發散性思維模式,然后通過整理、歸納將這種發散性思維進行系統梳理和組織,形成整體思維觀,特點是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繪制過程中會先選擇一個中心主題,再以中心主題向四周發散,子項目再形成次級分支不斷發散拓展延伸直至完成。通過把各個知識點以這樣形象化的方式組織起來,并采用多種顏色、線條、圖案,將各種信息點繪制成邏輯清晰的知識脈絡[4,5]。通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種形式,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將繁雜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探討了生物化學教研室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實踐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1對象與方法

1.1比賽對象

比賽學生分別來自2018級和2019級兒科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五年制/“5+3”)、麻醉學等專業。參賽學生均為本科二年級學生。

1.2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為第二學期教學第14周,生物化學教研室作為比賽組委會向全校開設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班級發送大賽通知。發出通知后學生有兩周時間進行創作,由各班級任課教師為參賽學生提供輔導,在截止日期前按班級報送參賽作品。

1.3評比過程

參賽作品由組委會進行編號并保存,由高年資教師作為專家評委進行初篩,選出入圍決賽的作品。入圍作品在展示期內再由師生從整體布局、主題內容及思維邏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為入圍作品進行投票,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1.4問卷調查

為了解學生對繪制思維導圖的認識和對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效果的看法,收集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本次調查利用問卷網,向隨機選取的三個參賽班級發放問卷。

2結果

2.1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獲獎專業統

計2018年和2019年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共產生一等獎10組、二等獎16組、三等獎28組。臨床醫學專業獲獎組數占比22.2%,其次是兒科學專業占比18.5%,檢驗醫學專業占比最小為3.7%。一、二等獎中,獲獎組數占比最大的均為兒科學專業,分別為50.0%、31.3%,三等獎占比最大是臨床醫學專業,占比為32.1%。兒科學獲獎層次最高,均為一等和二等獎,臨床醫學獲獎組數最多,一、二、三等獎均有收獲,其中三等獎獲獎組數在所有專業中第一,大部分專業均有二、三等獎獲得,檢驗醫學無一、二等獎獲得,醫學影像學無二等獎獲得,詳見表1。

2.2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共包括12個問題。①你平時何時會采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②你認為思維導圖對學習哪方面有幫助?③你認為思維導圖對于提高哪方面學習能力有幫助?④你認為影響思維導圖平時應用的因素有哪些?⑤如果平時教師在醫學生物化學授課時能使用思維導圖,你是否贊同?⑥通過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你對思維導圖是否有興趣?⑦你認為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怎么樣?⑧你認為參加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醫學生物化學學習興趣有幫助嗎?⑨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同學們合作意識有幫助嗎?⑩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同學們動手能力有幫助嗎?瑏瑡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于理解生化代謝通路有幫助嗎?瑏瑢你對思維導圖比賽有何意見和建議。其中問題①-⑤為引用問卷網上既有問卷題目,部分題目進行了修改。問卷調查為匿名進行,發放學生共計117人,回收問卷117份,有效問卷105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9.7%。針對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認識主要傾向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整理知識(89.74%)、有助于提高復習效率(56.41%),少數學生選擇有助于提高預習效率(17.09%),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思維導圖主要是幫助整理知識和記憶知識,而對知識未完全了解的情況下,思維導圖對預習的幫助效果有限。此外,學生認為思維導圖可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88.03%)、記憶能力(57.26%)和理解能力(55.56%),說明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基本認識與使用思維導圖所能產生的效果是一致的。對于“你認為影響思維導圖平時應用的因素有哪些?”這一問題,學生選擇主要集中于“學生不積極參與”“對思維導圖了解不深入”“繪制思維導圖的難度太大”,反映了學生即使參加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仍然會有無力感,需要教師在學生創作前進行動員和輔導。90.59%的學生支持教師在醫學生物化學授課過程中能融入思維導圖,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可結合思維導圖啟發學生思考知識點間的聯系。針對學生對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看法,統計結果顯示,過半數參加過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學生對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產生興趣(56.41%),并且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參加比賽,對提高合作意識(65.81%)、動手能力(77.78%)、生化學習興趣(70.09%)、對生化代謝通路的理解(77.78%)均有幫助。70.94%的學生認可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為便于今后繼續對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進行改進,我們設計了“你對思維導圖比賽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這一問題。有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安排的時間較晚,已經臨近期末,與其他考試時間也接近,在時間分配上很難處理。也有學生表示對思維導圖的構圖把握不清,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培訓,以便有效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

3討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最早是由英國人東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思維導圖在分析問題、培養創造力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6]。本文以正在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醫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知為出發點,結合教研室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實施效果發放調查問卷,初步探討比賽實踐效果和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情況。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對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評價,分析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對今后繼續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3.1有益經驗

通過此次創作比賽,我們獲得了以下經驗。①從比賽收到的學生作品數量來看,學生參與創作繪制的熱情較高。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完成變為主動出擊,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以賽促學、培養學生整體思維觀的目的。②從比賽獲一、二等獎分布專業上統計結果看,兒科學專業所占比例最大。雖然兒科學專業學生入學平均分數不高,但是繪圖能力優于入學成績更高的臨床醫學和臨床醫學本碩班,提示兒科學專業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類型也許更加偏向視覺型,相比其他專業,兒科學專業學生繪圖構思能力更強,對通過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熱情更高,今后教學中可以多加鼓勵。③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搭建了一個師生、生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繪制過程中學生能就不清楚的概念主動提出問題,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為學生梳理知識,答疑解惑。比賽要求以3人以內為一小組完成參賽作品,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長,有效促進合作意識。④思維導圖的繪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和表現,可以直觀反映各種信息之間的關聯情況,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通過逐層細化,對知識碎片進行全面梳理,從而把握繁雜的概念[7,8]。在比賽中,生物化學教研室收到過令人驚艷的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作品。部分優秀作品將臨床病例與醫學生物化學融合,比如以糖尿病或肥胖病人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為主題,生動描繪患病狀態下的人物形態、器官外形營造出適宜的臨床病例情境,再以微觀環境內的葡萄糖為中心詞,選擇代謝通路中關鍵的中間產物比如磷酸二羥丙酮(既是糖酵解、也是甘油異生成糖的中間產物)或者丙酮酸(作為糖、脂肪、蛋白質代謝聯系中的重要“節點”)作為發散性繪制的切入點,將各種代謝物之間發生的互相轉變進行聯系遞進。學生對于這類樞紐點的正確把握,是準確繪制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的關鍵和形成整體思維觀的前提。⑤生物化學教研室將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優秀比賽作品制作成展板,給學生提供范例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

3.2不足之處

創作比賽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有些作品是從網絡上模仿,缺少自己的挖掘,只是將知識點進行簡單羅列,對物質代謝反應專有名詞標注不準確以及反應上下游方向描述錯誤,說明學生對知識點并沒有理解到位。②個別作品為了模擬情境,將抽象概念過分擬人化、卡通化,作品整體邏輯構架較差,喪失了思維導圖的實質。③部分作品沒有從一個核心主題詞出發,同時延伸的二級分支、三級分支較少。以嘌呤核苷酸的補救合成為例,個別作品只拓展到合成所用原料以及酶,沒有進一步聯系到阻斷合成所用的6-巰基嘌呤等,說明思維發散的廣度與深度不足。④作品創新意識欠缺,對課本以外的知識聯系少。醫學生物化學作為知識更新速度最快的學科之一,從提交的作品來看,主題相對單一,均是教科書上要求掌握的基本內容,沒有與前沿進展進行有效關聯。⑤對于比賽的建議,有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安排的時間較晚,已經臨近期末,接近其他考試時間,在時間分配上很難統籌。

3.3改進措施

第3篇

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創新,可以通過創新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理念,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完善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創新實驗教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等方式開展。

(一)創新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理念,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多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課堂知識的講授,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對于實驗的熱情度較低,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較差,這些內容都對學生綜合實驗水平的提升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可以通過創新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理念,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等方式來開展。在理論課程指導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活動。直觀而生動的圖片、視頻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等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醫學生物化學實驗相結合,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與我們生活的直接聯系。

(二)完善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是以基礎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的,才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習的醫學生物化學知識與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活動將結合,借助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結合實驗操作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創新,首先要完善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驗平臺。學校要加強對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學校內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的科學管理,提升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的利用率,為學生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實驗教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評價的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驗態度。傳統的評價模式中,主要是在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檢測,這些檢測方式忽視了學生實踐水平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對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評價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實驗室中的表現以及各項實驗小測試的內容融入于期中或者期末考試的綜合評價過程當中,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實驗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內容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入在綜合成績檢測當中,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真正展現醫學生物化學實驗的價值。另外在學生日常實驗的過程當中,教師也要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多采用積極性、鼓勵性的教學語言,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和思維引導,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實驗水平的提升創建良好的條件。

2結束語

第4篇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高等醫藥院校不斷加大校園網建設,網絡教學與醫學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是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5]。南通大學主頁上已構建了Blackboard網絡課堂教學平臺,為建設互聯互動的網絡學習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杏林學院醫學生中開展網絡教學符合其自身特點,獨立學院的學生作為改革開放的新生代,學生自我意識強,思維活躍,興趣愛好廣泛,動手能力較強,信息來源豐富,眼界視野開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理念等,并善于創新,綜合發展潛力較大。《醫學生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建構了多元化生物化學的學習環境,大大提高了杏林學院學生的學習熱情,還給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作者將杏林學院《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課件、參考文獻目錄等內容公布在網上,實現在線閱讀、練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及所要達到的要求。另外,數字化網絡教學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E-mail、QQ、視頻等方式進行討論,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調動了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培養學生利用數字化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網絡教學平臺可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現代化教學理念。

2改革傳統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是教師機械灌輸,而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知識。為此,首先應提高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如在學習糖代謝時就可以提出“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那么紅細胞是如何獲取能量來維持其代謝需要的?”同時,教師要在網絡平臺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收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到課堂時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提煉、歸納,解決問題[6]。另外,獨立學院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于3學時1次的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到第三堂課時教與學的效果均不是很好,為此,作者設計了每次教學內容時需要增加調動學生興趣的部分,讓部分走神的學生重新回到課堂,如《醫學生物化學》的“緒論”能否講好非常關鍵,也是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的關鍵一堂課,設計該部分內容時可在線播放一些視頻,如《theinnerlifeofthecell》,講述一些諾貝爾獲獎科學家的小故事;在講解枯燥的代謝內容時可結合臨床一些病例,在線播放相關疾病的視頻,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癥等,讓學生覺得《醫學生物化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消除其“學習生化無用論”的錯誤想法。

3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

第5篇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也是一門深奧的課程,成人醫學教育的學生基礎薄弱,學起來非常困難,而且傳統的課堂集中授課模式不適應成人教育的學習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方便學習等特點,比較適合成人教育。因此,探索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微課教學有效融合,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微課;生物化學;成人醫學教育;教學模式

成人醫學教育是首都醫科大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首都醫學專科學歷在職醫務工作者提升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其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北京遠郊區縣和社區醫療機構的衛生服務水平和成人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其理論及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醫學的各個學科,是成人醫學教育體系的必修課程。但是,由于它所包含的內容繁多、概念抽象、反應復雜,使得它成為一門“深奧”的課程。對成人教育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基礎薄弱,學習起來更為困難。目前成人教育的醫學生物化學主要采用傳統的課堂集中授課模式,不適應成人教育“成人、在職、業余”學習的特點。因此,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是目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教育觀念和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微課已逐漸成為教育技術領域探討的焦點,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和學生的青睞。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等特點,適合學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自主學習,是未來成人教育的發展方向。

1成人教育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的分子組成與化學反應的科學,醫學生物化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組成人體的分子及其所參與的化學反應,包括這些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合成與分解代謝及其調節,以及人體內遺傳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與調控規律,是一門醫學基礎課。但是,由于它所包含的內容多、信息量大、概念抽象、代謝反應復雜,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成人醫學教育與普通高等醫學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年齡結構差異大,20~40多歲;二是學生的基礎差,有的只經過中專醫學教育;三是學生有工作經驗,對知識的需求更加注重實用性;四是學習時間沒保障,經常加班;五是很多學生來自遠郊區縣,上課路途遠,身體疲憊,影響學習效果[1-2]。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中,我們基本借鑒普通高等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與全日制學生基本相似,只是難度有所下降;在教學方式上則采用傳統的課堂集中授課,以“滿堂灌”的教師講授為主,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交流。由于教學內容不能與學生的工作實際聯系,使本已帶著工作疲憊的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失去學習興趣;對于教師而言,看著昏昏欲睡的學生,滿腔熱情消失殆盡。這嚴重脫離成人醫學教育的特點與實際需求,最終的后果是成人教育的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嚴重危害了成人教育的發展。

2微課的特點和發展現狀

微課是指以10~20分鐘的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其核心組成部分是教學視頻,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特定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或某項技能進行教學的過程,同時還包括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具有鮮明的特點。(1)教學時間較短:通常在10~20分鐘,較短的時間有利于學生自由選擇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幫助學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課余零碎時間;(2)教學內容少:微課主要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某項技能進行教學,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眾多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3)教學資源容量較小:教學視頻和配套輔助資源一般大小在幾十兆,視頻格式多為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flv、rm、wmv等流媒體格式,適合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網絡間傳播,方便學生下載到終端設備上,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而且對于不懂的問題可以反復學習;(4)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是一個主題,避免了課堂教學中可能發生的無關內容,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用信息[3]。由于微課具有知識內容少、教學時間短、方便利用碎片化時間、滿足個性化需求等特色,較傳統教育模式更具優勢,目前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熱點之一,微課教育模式已在全國高校、中小學范圍內廣泛應用[4-5]。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還組織開展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的課題,在國家層面推動微課的發展。雖然微課在最近幾年發展迅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依然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微課資源與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結合,使得微課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而且微課的質量也有待提高[6]。

3醫學生物化學微課的設計和應用

考慮到成人醫學教育“成人、在職、業余”的學習特點和微課所具有的時間短、內容少、方便自主學習等優勢,作者結合醫學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設計了醫學生物化學微課并將其應用在成人教育的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將課堂教學與微課資源有效結合,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學效果。根據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特點,我們進行了微課的設計和制作。首先對微課內容進行了整體規劃,將每章的知識點進行劃分和提煉,確定重點和難點內容,從中挑選2~4個知識點,內容多的章節挑選5個知識點,我們一共確定了40個重要知識點。然后根據微課的要求,我們對每個知識點的內容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包括課程導入、重點難點內容的講授、設問、小結,制作教學課件,錄制教學視頻,以及后期的剪輯加工。除了教學視頻外,我們也設計制作了相關的輔助教學資源,包括微教案、微練習、學生反饋等。我們將所有的微課教學資源放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上,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傳統教學與微課資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總學時是45學時,課堂教學安排24學時,其余21學時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微課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求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和輔助教學資源預先學習各章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將各知識點前后串聯,形成統一的知識體系,同時答疑解惑。課程結束后,對于仍有疑惑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反復學習,直到弄明白為止。學生還可以通過微練習評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在學習中有任何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答疑。這樣就形成了微課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教學模式,將微課程和傳統課堂進行有效融合,既避免了傳統課程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又緩解了成人教育學生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方便學生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學習,減輕學生負擔。總的來說,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成績有較大提高,深受學生喜愛。

4結語

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人性化的學習,它不僅僅適合于成人教育,我相信隨著移動終端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

作者:余和芬 程杉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參考文獻

[1]范舟岳.高等院校夜大教學問題探討[J].傳承,2010(24):134-135,147.

[2]羅永富.成人高等教育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6):106-107.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4]肖文娟,劉澤寰,林蔣海,等.“微課”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6(7):63-64,66.

第6篇

【摘要】: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化學分子與化學反應的基礎生命科學,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的本質。它是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它與基礎學科和各臨床學科存在著廣泛的聯系。因此,學好這門課程將為臨床課程的學習和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探討醫學生物化學病案式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病案式;教學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也稱生命的化學,它是以生物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應用化學的理論、技術及物理學、免疫學的原理和方法,探討生命本質的科學。醫學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主要從分子水平上了解人體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以期闡明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的化學機制,為診斷、防治疾病做出貢獻。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及疾病的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學習、理解后續醫學專業課程的基礎,也是生命科學發展最為迅速的前沿學科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復雜的化學結構、繁瑣的代謝過程構成了生物化學教學的主體,醫學基礎課程與臨床醫學知識的脫節,致使課程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感到高深難懂。 故而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佳[1]。

1 病案式教學法

病案式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某一病例進行描述,在一個特定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在這些特殊情況下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習者構建一個廣泛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有效的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重點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早期接觸臨床的醫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病案式教學法要求學生有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案例將一些似乎微不足道、沒有邏輯、抽象的理論知識系統化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加深學生對臨床疾病的知識的掌握理解。在生物化學教學中,代謝篇教學是特別適合于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的。

2 實施病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中進展迅速的重要學科之一,它的理論和技術已滲透到生物學各個學科乃至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學習基礎課的宗旨主要是為臨床服務,因此在生物化學等基礎課的學習過程中,以臨床實際為切入點,恰當地將理論與臨床實際聯系起來,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理論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高血糖時引入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治療方案,再如介紹芳香族氨基酸代謝時,可以介紹苯丙酮酸尿癥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的認識,讓學生能感受到生物化學是和自己的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進而鼓勵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因此,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運用病案式教學法,可以形成一種適合學生、適合教學的綜合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將枯燥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學習活動,并且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使他們不斷出現新的學習“增長點”。 這對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2]。

3 醫學生物化學病案式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3.1 聯系醫學基礎課與臨床知識起來

由于分子生物學在醫學上的應用日益廣泛,使醫學進入了基因(或DNA)水平研究。基因信息傳遞涉及遺傳、變異、生長、分化等諸多生命過程,也涉及遺傳病、腫瘤、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的問題。因此,基因診斷、基因治療應運而生,將醫學發展推動到全新的“生物醫學”或“分子醫學”的時代。DNA重組技術、各種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分析技術的發展,DNA、RNA自動化測序等儀器的問世促使測序手段日益快捷,并迅速得到廣泛應用,使生物化學滲透到基礎醫學與I臨床各學科,以至出現不少邊緣學科,如分子生理學、分子藥理學、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腫瘤學、分子神經精神病學以及分子寄生蟲學等。這些學科既有自身的研究范圍,又存在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與整合的趨勢,其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醫學基礎課如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還沒有學習到,所以對病例的選擇原則上應從臨床常見疾病出發,比如“糖代謝與糖尿病”、“脂代謝與高脂血癥”、“氨基酸代謝與高血氨及肝昏迷”、“核苷酸代謝與痛風癥”、“膽色素代謝與黃疸”、“膽汁酸代謝與膽石癥”等。這些疾病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同學們帶著想要了解疾病、獲取相關知識的渴望去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3]。

3.2 更新教學計劃,以適應病案式教學的實施

為了解決課時緊張、增加學生參與討論的時間,還應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計劃,使之能夠適應病案式教學中新增的病例討論的環節。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由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遺傳信息傳遞及專題篇 4 個模塊組成。由于現在是實施病案式教學改革的初級階段,病例的引入多集中在物質代謝及調節內容中,其他幾大篇章中尚未引入病例,所以主要針對物質代謝篇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所以增加了物質代謝的聯系與調節的部分內容,抽出部分時間介紹糖、脂類、蛋白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并引導學生自己去總結,理清糖、脂、蛋白質代謝的關系,解決課時少而內容日益增多的矛盾[4]。

3.3 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模式

我國醫學生人數眾多,師資相對匱乏。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信息網絡的逐漸普及深入,網絡教育應運而生。網絡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網絡教學方式十分靈活,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因此不受教師主宰與課堂的限制。教學內容呈現多層次與多樣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匯集了大量資源,因此網絡教學能使學生沖破書本為中心的局限,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也往往是網絡教學方法的優勢。因此,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存在著有益的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 李冬妹,黃瑾,潘澤民. 深化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J]. 農墾醫學,2009(06)

[2]殷冬梅,沈勤. 醫學生物化學中多元教學模式的實踐[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09)

第7篇

1.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主要依附于理論教學,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沒有足夠地重視實驗課。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大多側重于加深和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忽略了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實驗項目單一,學生對實驗課缺乏積極性,而且實驗整體安排缺乏系統性,實驗教學落后于理論教學,不利于學生系統掌握各種實驗技能,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表現在:

1.1教學內容單一陳舊。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基礎的驗證性實驗,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物質含量的實驗過多。

1.2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和機械操作。實驗前教師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課堂上教師不僅告訴學生實驗項目、實驗原理、使用的儀器及實驗步驟等,甚至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的結果。學生不用思考,就更談不創新了,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生物化學實驗的改革

2.1加強實驗室建設,促進實驗教學。

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是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實踐基地,因此實驗室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建設一個設備先進、條件完備的生物化學實驗中心。從體制上提高實驗室與實驗教學的地位,重視實驗師資的培養,完善實驗室人員配置,穩定實驗技術人員,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的實驗教學隊伍,為實驗室的開放,學生自主實驗創造條件。

2.2以“驗證性實驗”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

驗證性實驗是用實驗來驗證有關結論、規律,它是生物化學實驗中的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實驗、設計性等實驗的基礎。“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應重點突出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熟悉掌握生化實驗中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系統地介紹分光光度技術、電泳技術、色譜技術、離心技術及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分離提取等5類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在這5類實驗中篩選出6個能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實驗: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離血清蛋白,索氏提器分離粗脂肪,酵母RNA的提取及組成鑒定,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等。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電泳儀、離心機、可見與紫外分光光度計、恒溫水浴鍋、索氏提取器等常見生化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分離提純和物質含量的分析方法,學會正確書寫生物化學實驗報告。因此,驗證性實驗的開設為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3提高“綜合性實驗”比例,加強學生綜合研究素質培養。

綜合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應重點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研究素質的培養。生物化學綜合性實驗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離提純與測定為主,涉及各種實驗技術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得出實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使選題既有利教學目標的實現,又能兼顧各專業特點,我們篩選出了雞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測定、酵母核糖核酸的水解及其產物的鑒定兩個綜合性強的實驗。每位同學對實驗進行設計并交設計實驗方案報告,教師根據現有的設備條件對實驗方案作適當的修改,學生自行作好實驗準備工作。如雞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測定實驗,由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考馬斯亮藍法和紫外吸收測定蛋白質的含量、分部鹽析法和離心機使用等實驗綜合而成。學生經過這樣的綜合性實驗,可以鞏固已經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能、梳理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綜合思維能力,挖掘潛在的創造力。事實證明,綜合實驗的開設,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以綜合性實驗題目整合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研究興趣,在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將自然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2.4加強自主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

自主性實驗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培養實驗材料、自主配制實驗試劑、自主安排實驗進程和實驗時間進行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自主性實驗教學和研究性實驗教學可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全面經歷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思想、方法的鍛煉,切身感受每個實驗環節的重要性。這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科研素養的養成、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及獨立實驗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實踐表明,加大生物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和投人,改善實驗條件,重視實驗教學,建立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改變陳舊觀念,改革實驗內容,改革考核評價體系,既抓好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又充分利用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等措施對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朱圣庚,錢長法.生物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余瑞元,等.生物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周楠迪,史鋒,田亞平.生物化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8篇

[關鍵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1(b)-0147-02

Teaching exploration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ZHANG Jian-yu WU Rui-bing DENG Xiu-ling YUAN Hong YE Ji-cheng WANG Hai-she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110,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 not only a leading edge discipline o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medicine.And it has vast connection and cross with other subjects. In this study,how to solve the dilemma in teaching is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skill and method,practical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skill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當代醫學和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主要研究的是生物體內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和化學反應,分子生物學則以核酸和蛋白質為中心。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極大地擴展了生物化學的內涵。近幾十年來,分子生物學領域不斷發現的新理論、新技術,已滲透至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生化教學帶來了很多難題。理論內容抽象、結構式多、反應式多、代謝通路長等,導致學生理解和記憶難度較大。在具體教學中,學生難學,教師難教[1],這就要求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教學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以滿足生物化學的教學。這種改革不僅體現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上,還可以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上[2]。為了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生化理論知識,我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總結了幾點體會,具體介紹如下。

1 教材內容、教學手段的調整和優化

隨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手段的不斷進步,分子生物學知識不斷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也應不斷調整和優化,以體現學科發展。最新的八版教材內容更多篇幅更大[3],有限的學時內確實很難顧及全部,因此,我們將“聚糖的結構與功能”“組學與醫學”列為自學內容;把“維生素與無機鹽”糅合在“酶”那一章里講解;把“DNA損傷與修復”整合在“DNA的生物合成”那一章里講解;“真核基因與基因組”和“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等只講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這樣安排教材,既突出了重點,又體現了新進展,并容易為學生接受。這樣就能保證在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緊扣大綱,將教學任務中的重點、難點轉化為授課時的中心思想。同時還能根據不同的學時和授課對象,選擇恰當的章節與合理的順序進行安排。在教學中還通過總結,進行縱向聯系與橫向比較。幫助學生分清概念,記住要點,刺激學生的求知欲,使內容具體化,易于理解記憶,如講授完生物遺傳中心法則的理論內容后,通過列表來比較復制、逆轉錄、轉錄和翻譯的一些異同點,這樣便于學生探尋規律并掌握重點。

2 開放實驗室,加強實踐教學

除了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也很重要。傳統的醫學實驗課內容多以簡單的重復性實驗為主,在重視基本技能操作培養的同時,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現代醫學發展對醫學人才的要求,我們對醫學專業的生物醫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一些探索。以病例分析為基礎進行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是以一些疾病的病例為中心優化組合教學內容[4],將相關的幾個生化內容有機整合成一個連續性的實驗。以學生為中心,輔以課堂討論,使學生有條理和系統地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整個實驗過程。開放實驗室,讓學生熟悉掌握一些常用儀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實驗操作的動手能力[5]。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和學生自學的教學方式[6-7],已在眾多醫學院校的醫學專業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可以為培養新時代合格的醫學人員打下良好的基礎[8-9]。

第9篇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上機考試;模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R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a)-0149-03

Study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on computer

WANG Han-yan GUO Dong-mei

Biolog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in Sichuan Province,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Exam on computer is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llege exams,but at this stage pass rate of exam on computer mode is relative lower compared to the paper pattern exam.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on computer still has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on computer 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reform and how to fully implement the examination reform and analy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reform.

[Key words]Medical biochemistry;Exam on computer;Mode;Personnel training

上機考試區別于傳統的紙質考試方式,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考試及考試相關活動,是計算機與專業課程結合的新型考試模式,上機考試的有效實施建立在上機考試系統的建立基礎之上,教師運用上機考試系統管理操控整個考試的實施及考后的閱卷評分,學生則運用考試系統考試答卷及進行考后的查詢成績。上機考試亦支持考試報名、生成試卷、生成閱卷成績等多種功能。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上機考試已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考試方式,一大批資格考試已經引入計算機操作,如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及駕駛員考試等均已實現上機考試[1-2]。

傳統考試采用人工紙質考試方式,考試的時候教師使將紙質考卷發給學生,學生紙質考卷手寫答題,考試完成回收學生試卷,批改試卷,評定成績。人工紙質考試方式雖然操作簡單,但存在諸多不便,如這種考試方式整個過程完全依教研室及教師把控,需教師人工管理,教師嚴格控制考試過程及試卷批閱及成績統計和分析,這導致教師工作量大,瑣碎繁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考試無紙質,考試息化已經成為各個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3]。醫學院校以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目標,醫學生化課程考試的目的是檢測考試者對生化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是為了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改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醫學院校的理論類課程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傳統的紙質考試方式,上機考試的嘗試實施則是對現行考試機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將成為醫學院校未來重要的考試方式,它將對高等教育體制的各個方面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本文以醫學院校上機考試的應用需求出發,對醫學院校上機考試系統進行了分析,根據川北醫學院校園計算機,網絡資源,首先面向小專業進行上機考試改革。

1機考介紹

教師和學生是機考系統的用戶,機考依托機考系統,機考系統可實現試卷管理、在線考試和成績查詢,機考系統由考試數據庫和上機考試軟件組成,系統設計包括了數據庫設計、系統的功能設計和系統應用模式[4-6],教師將試題輸入系統,建立題庫,考試結束獲得考試相關各種數據,評價教學效果;學生登錄計算機,使用機考系統在線考試。目前,國內許多大學校園網覆蓋了教學區、各職能部門及教學部門,學校良好的網絡設施可為機考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7]。

2機考的優點

上機考試的實施需依托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這使涉及考試的考卷選擇、考試監考及考后閱卷等環節盡可能減少人為干擾因素,為加強考風考紀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考試過程公平、公正;減少了考試過程中人為主觀因素造成的可能的考試不公,對促進考風考紀建設起到積極作用。①機考知識面覆蓋廣泛,命題規范、考察全面。機考試卷是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的,題庫中的試題涵蓋的知識面廣,內容細致;題庫中的題型多樣,包括名詞解釋、問答題、多選題 、單選題及判斷題等多種題型。②機考因其可避免學生抄襲,因而提高了考試的公正性。每個考生的機考試卷都是由計算機系統自動隨機生成,各人抽取的試卷不同,因此極大避免了考生作弊; 教師根據統一的標準對考生提交在系統中的試卷進行評分,避免了教師主觀評分上造成的誤差。③機考革新教師工作模式。機考試卷是根據題庫內容隨機生成的,且題庫中是大量的涵蓋知識點的標準化試題,考卷中的客觀題可通過計算機自動判卷,這極大地提高了閱卷效率;判卷結果直接輸送到數據庫中進行數據統計及試卷分析,計算機系統給出考試成績分析圖,極大地壓縮了教師工作量[8]。考試分數可體現學習效果,反教學質量。傳統紙質考試試卷批改依靠人工,機考的試卷批閱直接由計算機進行,相比紙質考試的閱卷效率更高,且基本不會出現人工閱卷經常出現的漏判、錯判的現象[9],提高閱卷的準確率及公正性。另外,現階段很多工作已經實現網絡、計算機信息化,機考可增強學生的實踐操做能力,啟發學生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10]。

3醫學生化機考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為確保機考系統順利實現,并在生化專業課中得到普及,實現上機考試改革,達到相應的教改目的,生化課程的各教學環節也需要實施相應的改革,為上機考試能在同類課程中推廣做好前期準備。

3.1機考應用的教師隊伍建設及考生準備

3.1.1 強化教師專業隊伍建設 為了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醫學生化人才,要重視教師培訓,建立一支團結互助、綜合素質較強的教師隊伍,增強學者的團隊協作意識。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并掌握生化研究進展及相關考試動態,確保實際教授過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11-12]。

3.1.2C考應用的教學及考生準備 為更好地實現上機考試,前期應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改革學生學習行為,改革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原來的課堂教學全部應在多媒體教室中講授;學生作業全部采取網絡作業;對學生平時的測試由原來課堂的筆試改為在上機測試。考試環境的轉變及考題類型的多樣化增加了考試難度,考試從以往的有紙化考試模式轉變成上機考試模式后少數考生的計算機操作應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如果缺乏前期上機考試訓練,考生會非常不適應機考模式。考生會不熟悉操作界面,在調換界面時手忙腳亂,進而影響考試心態。

另外,機考是基于一個大的考試平臺的前提下構建一個大的題庫,題庫中的試題涉及的知識點比較細致,因此機考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考試難度。

3.2建立醫學生化上機考試模擬操作及考試系統的試運行測試

3.2.1建立醫學生化上機考試模擬操作 機考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水平,為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上機考試模擬系統,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考生的應試能力。另外,在上機考試模擬操作下考生可進行平時測驗、考試自測以及作業練習等各種模擬訓練,便于考生隨時檢查的學習效果。

3.2.2考試系統的考前試運行測試 為使學生學熟練使用上機考試系統,首先考前教授試點班級學生使用流程,進一步研究此機考系統是否能穩定,技術是否達標;為確定題庫的題目是否客觀、合理,涵蓋知識點,應科學分析學生考試成績;對參考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分析上機考試對教學帶來的積極性影響,比較機考與紙質考試的優缺點;總結機考的經驗及優劣,進一步完善醫學生化教學體系,為機考的廣泛實施做好準備[13]。

3.3完善題庫建設,加強題庫保密管理

3.3.1完善題庫建設 合格的題庫是機考的核心支撐,機考的許多優勢,如避免考生抄襲,激發考生全面掌握知識點, 在很大程度上與題庫建設密切有關,因此,相關命題老師要挖掘題目,豐富題庫,并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變化,不斷更新、完善題庫,加強題庫建設[14]。選題時需要多經驗豐富老師進行操作,多個老師協商對題型難易進行分級,題庫里的試題應覆蓋知識點,同時試題本身應具備嚴謹性及科學性。為保證生成的試卷嚴謹、科學及公平,注意同類試題難易度一致,不同種類試題難易度區分。同時要求題型要新,題的切入點、考點應符合大綱的要求,即語意清晰、考點明確;答案要求要點清晰、分值明確。

3.3.2加強題庫的保密管理工作 題庫是機考的根本,是各個考生試卷的生成來源,若題庫泄密,無異于試卷泄密,因此,教研室及計算機室各級部門應全力做好題庫的安全與保密工作,指定專人管理考試系統。指定教師在得到授權后方可對題庫進行增補或修改調整;之后任命專人審核題庫試題;專門的計算機管理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專門管理人員保管題庫,下發權限,各司其職。

3.4合理安排考試,注意監考環節

根據機房計算機配置數目,合理安排考場人數,機考的每個考場配備的監考教師中應至少有一人是計算機管理人員,可及時應對并有效處理考場的網絡及計算機突發事件,保證考試順利進行。一個考場的考生不宜過多,因在計算機操作,考試時敲擊鍵盤聲音過大則會影響考生情緒、不利學生思考。提前做好計算機檢查及系統準備工作,合理安排考試時間,避免因準備不足而造成考試過程中出現各種突發事件[15]。另外,為保護及保密題庫,防止病毒入侵考試系統或試題泄漏,嚴禁考生攜帶U盤、手機等數據存儲、移動、傳輸設備進入機房,有條件的機房可提前限制和封閉數據傳輸接口、軟件及網絡。

3.5做好考務人員培訓及軟硬件技術支持

由于機考環境特殊,主要操作依賴計算機,因此為確保上機考試的順利實施,相關部門應組織好考前計算機維護、組織好監考教師的系統操作及突況處理等方面培訓,以應對考試中的突發事件對影響考試;考前應對考試系統做好網絡限制,避免考試系統的考場外登錄或考場內的網絡作弊。另外,在學生的考試登錄設定為 “按場次登錄”模式,這可使考試時間更精準,管理更規范[16]。

4小結

紙質考試中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資源浪費等問題可通過上機考試解決,因此,機考成為現代教育研究及改革的方向之一。要適應上機考試,教師需更新授課內容、提高授課水平,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開發能力,因此,機考促進了教師教授水平的全面提升;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要上機作業、學習及考試,因此學生更為關注課程內容的安排,需投入一定的精力用于上機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習,學習方法與傳統考試下的學習有所改革,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提高;上機考試使教師不再手工批卷、統計成績及試卷分析等,改變了教師了工作方式;上機考試還可端正學風,加強考風考紀建設。因為機考基本可以避免考試中人為因素,主觀因素影響,降低考生嘗試違紀的僥幸心理,在現有教育基礎上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試不公。機考的成功實施需要優質的題庫保障,但機考題庫建設需要足夠的積累及許多優秀教師的協同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有很多科目機考的基本條件尚且不夠;機考系統的建設及維護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希望各高校可給教師提供更多支持、鼓勵考試創新,大膽嘗試更多的科目上機考試。總之,上機考試的全面推行將促進對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上機考試改革將在大范圍內對高等教育的考核形式、高校學生的學習形式及教師的工作形式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愛芹.會計專業無紙化考試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利弊[J].商場現代化,2016,(1):207-208.

[2]翟銀山.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在新形勢下的改革與發展[J].河北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0(4):64-66.

[3]劉偉,王秀霞,劉芳兵,等.基于的安規調考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與儀表,2009,(5):48-51.

[4]陳平,褚華.軟件設計師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1-229.

[5]江軍強.基于的題庫管理系統的開發[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3,25(2):184-188.

[6]金旭亮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3-374.

[7]唐猛,朱瑾.NCRE上機考試環境構建研究與實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S2):149-153.

[8]安志紅.談加強高校考風考紀建設[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8):9293.

[9]李經梅,陳慶聲.高校考風考紀現狀與對策[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61-64.

[10]王博.上機考試的優越性與實際應用[J].考試周刊,2012,(42):8-9.

[11]成耀.對上機考試監考的思考[J].教學互動,2006,(4):43-45.

[12]王玉娟.談網絡考試及管理方法[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2):22-25.

[13]袁曉輝.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常見故障分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1):49-51.

[14]柯玉立.無紙化考試的應用與實踐[J].電子測試,2016,(6):144-145.

[15]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WINDOWS版)上機考試培訓資料[Z].201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免费视频 | 久在草在线 | aa小视频 | 婷婷开心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综合第一页在线视频 | 乱码一码二码三码四码公司 | 久久免费公开视频 | 日本加勒比中文字幕 | 99在线观看精品 | 善良的嫂子3中文字幕 |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电影 | 橘梨纱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久久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 久久伊人天堂视频网 | www.99色| 久久99网站| 日本男人天堂网 | 福利一区三区 | 青草久草视频 | 97在线视频观看 | 色婷婷综合在线视频最新 | 欧美69视频 | 四虎成人www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产成人精品三区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 丁香花五月婷婷开心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城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