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0:3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川菜文化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色彩的功能與效應
(1)調節情緒。美國工效學家ick的實驗證明,室內色彩會影響人的情緒,人們在喜愛的環境里積極的情緒反應如友好的言詞、微笑能增加53%,消極的情緒反應如煩躁、敵意等下降了12%??梢娏己玫纳虱h境對船員的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具體色彩與情緒效應情況如表2所示。
(2)調節溫度。色彩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來測定色彩的溫度變化。結果發現,在藍綠色調房間工作的人,當溫度下降到15oC時就會感到寒冷,而在紅橙色房間工作的人,當溫度降低到10-12oC時,才有寒冷的感覺,藍綠和紅橙兩種色彩感覺造成的溫差竟達到3-5oC??梢姡谔厥夂胶-h境里,利用色彩可調節溫度特性可以調節船員對海上環境的不適。
(3)調節時間認知。美國色彩學家弗•比林指出:在長波系的色彩裝飾房間,即暖色調房間里時間感知長,短波系的色彩裝飾房間里,時間感知短。這是因為高純度、暖色對視覺刺激較強,連帶著疲勞感,所以易產生時間意識。因此,在娛樂餐飲等主張短時間停留的區域多使用高純度涂裝,而在工作、學習區域采用乳白色系低純度涂裝可以淡薄時間意識,便于集中精力工作和學習。
人性化艙室色彩設計的實現
“人性化”是人本主義思想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它強調設計為滿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存在,關心空間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至情感的需要。從室內設計創作思想的演變史來看,人性環境設計已成為主流,設計以人為中心,開始注重人的因素和空間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色彩是室內環境設計的靈魂,它一經與具體的空間形體結合,便具有強大的精神影響,能喚起人的各種情緒和表達不同的情感,所以色彩是人性化設計表達情感、意境最重要的因素。
人性化的色彩設計從色彩的功能出發,運用色彩生理學、色彩心理學等理論,合理配置色彩與照明,避免色彩視覺引起的疲勞、緊張與錯視等不良影響,從而緩解人們因工作和環境帶來的精神壓抑和緊張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船舶艙室色彩設計的“人性化”肯定了船員在空間色彩創造中的主導地位,強調色彩設計因空間使用者而存在,這是現代船舶艙室設計的方向,也是設計的最終歸宿。在水上運動的特殊建筑空間里,探討色彩與船員的生理、心理關系的問題,是個重要而且值得研究的課題。
1工作環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設計
駕駛艙在環境、采光、通風方面均好于其他區域,由于水手目光需室內外高頻率交換,單調的室內外色環境容易導致船員色辨力降低,造成誤讀、誤判、誤操作。因此,在操縱區域的色彩配置上,應注意緩解疲勞,儀表局部采用橙色、黃色或者紅色等明亮醒目色,起到警示功效。機艙內溫度高、噪音大、采光差,應避免選用刺激性的暖亮色,宜選用以清、靜、冷色為宜,以起到降溫的心理作用。具體配色建議如表3所示。
2生活環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設計
(1)居住艙室的色彩裝飾配色建議。居住艙室是調節船員心理的主要場所,宜用調和的同類色、鄰近色等親切靜謐之色,有助于睡眠、休息。應避免選用易產生性幻想和曖昧感色彩,如粉紅色等,或易使人興奮和加快血液循環的紅色和橙色等。配色調和時明度的構成是最重要的,一般對于接近膚色的明度6-8的亮度會產生親近感。地面、艙壁及天花板的色相不要做明顯變化,地面、墻面和頂棚的明度差依次相差1,使其逐漸亮起來,給人以安定感。例如,地面明度為6,艙壁7,天花板8,沙發的顏色比地面暗的時候,可以使用明度居于地面色和家具色之間的地墊,減少明度差,使空間穩定。具體配色建議如表4所示。
(2)公共艙室的色彩裝飾配色建議。公共艙室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以緩解船員因工作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增進船員之間感情的健康交流。娛樂艙室按功能分為動、靜兩區,俱樂部要求熱鬧活躍,適用于淺暖色;閱覽室要求安靜、雅致,可選用淺藍、淺綠、淺黃等淺調,使船員精神集中、情緒穩定,閱覽桌椅切忌涂成白色,以免傷害其視力,以綠色及淺灰色為宜。具體配色建議如表5和表6所示。船員的心理不適會導致其缺乏食欲,進而會影響他們的體質。為此,餐廳應選擇有助于提高食欲的色相,如紅系、黃紅系、黃系,忌灰色、芥末黃、青綠色。此外,因綠色在光照下,人的臉面有變菜色之嫌,而紫色系會讓人產生戒備心理,都不是增進食欲的色相。廚房和配餐間應以白或冷色為主,可以緩和炊事的熱感。餐廳的具體配色建議如表7所示。
韋倫學校從建校之初就把“小班化教學、英語和特長課”當做立校之本。在校領導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特色日益鮮明,影響力逐步擴大,現在已成為平頂山市首屈一指的名校。在校領導的重視和指導下,學校的書法教育已初具規模,取得了一定成績,成為學校一大亮點。校內涌現出許多“小書法家”,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每次都有幾十名同學獲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學校贏得了榮譽。由于成績顯著,我校于2008年7月被全國青少年書法級別評定委員會、《青少年書法》雜志社評定為“全國青少年書法級別評定考務工作站”,學校還在“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書法臨帖大賽”中榮獲教學成果獎。
一、提倡漢字書寫的重要性,引領學生走進書法藝術殿堂
中國書法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世界藝苑里的一朵奇葩。著名繪畫大師畢加索曾說:“如果我是中國人,我不會選擇繪畫,我會選擇書法。”不僅畢加素是中華光輝燦爛文明的擁躉,還有許多的世界名人如畢加索一樣的仰慕和向往中國藝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中國人就必須要寫好自己的漢字。而在時展的今天,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用鍵盤代替了筆,忽視了書寫的重要性,往往是“字到寫時方恨手”,字是人的臉面,寫得好不僅可以體現個人的素質涵養,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在中小學階段,書法教育便是美育的手段之一,讓學生了解中國書法的歷史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欣賞、學習古代書法家的名作,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從中發現美、感知美,然后去創造美,引領學生走進書法藝術的殿堂。
二、一樣重視,讓課堂教學充實而有意義
韋倫雙語學校對所開設的所有科目都是一視同仁的。書法課是每周每班一節,課時為40分鐘,每周二、四下午還有一個小時的書法特長課。一至三年級學習鉛筆字,三年級學習鋼筆字,四至六年級學習毛筆字。我們在上書法課時基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書法史簡說。從漢字的起源一直講到近現代書法,每節課講一小段書法發展史,經過科學的安排,從四年級時開始講中國書法簡史,到六年級學生畢業時剛好講完。讓學生了解書法史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部分學生練不好書法可以原諒(畢竟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但是絕不可不了解中國書法史,因為這是國學、是歷史、是文化。2、每節課介紹一位近現代著名的書法家,通過對這些書家藝術人生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書法家的成長歷程和藝術成就,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以他們為榜樣,繼承優秀文化傳統,讓他們有立志成才的雄心。3、每節課介紹兩個有趣的漢字。講述漢字的來歷和演變過程,演示漢字不同時期的書寫方法,讓他們從生動、形象的漢字中尋找樂趣,同時也強化了他們對字形字意的記憶。4、生字詞同步行。與語文教材中的生字詞同步訓練,有助于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和拓寬知識面,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語文教學。5、每節課一個書法故事。結合古代著名書法家在書法上用功、勵志、探索、感悟、創造等方面的事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去理解書法,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磨礪品性。6、欣賞古代名家名作,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三、特長課加強鞏固并拓展訓練。因材施教
學校有十余種特長課供學生選學,特長課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小時。書法特長課教學就是要發現人才,培養書法苗子。平時正常的書法教學以講為主,以練為輔,對于悟性好、對書法有濃厚興趣的同學,我們則是建議他們再到書法特長課去加強訓練。特長課是以練為主、以講為輔,注重技法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主要以楷書和隸書為主,基礎好的可以選擇行書。一對一的逐一進行輔導,手把手的教學生臨摹,先解決筆法,然后訓練結構、章法等,使學生嫻熟地掌握書法技巧,去表現書法的韻味與神采。
四、強化競爭意識,鼓勵積極參與
當今社會,各行業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優秀人才輩出,所以無論在哪方面都要做到優中更優,為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書法展覽的方式,讓學生在大賽實踐中去歷練。我們選擇參加正規的、權威的比賽,比如像《青少年書法》雜志社、《青少年書法報》、《書法報》、《書法導報》、政府及教育部門等單位主辦的展覽。在由《青少年書法》雜志社主辦的第一、第二屆“全國少年書法臨帖大賽”、“首屆全國少年書法評級大賽”、“《青少年書法》創刊20周年全國書法大賽”等比賽中,我校的姚思遠、張子鍘⒗羆位?、脚黻?、馮聰慧、姚俊濤、劉士吳、宋昊洋、王藝霖、陳嘉明等數十名同學獲獎;在“平頂山二中杯”挑戰吉尼斯紀錄世界最長畫卷書畫比賽中我校有50余人獲獎;在平頂山市教育局舉辦的書法比賽中有20余名學生獲獎。對參加展覽的作品,我們往往要求學生練習數次,爭取盡善盡美,通過強化訓練,同學們的作品有了質的飛躍,對書法藝術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學生也從比賽中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積極參加校園活動
關鍵詞:中國畫;隨類附彩;色彩;水墨
關于中國畫色彩問題,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而言,再具體1點說,就是圍繞自唐代以后形成并逐漸形成為中國畫主流的文人畫樣式,也即所謂“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題,當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觀念。重點之所以放到前者,因為傳統中國畫的1些觀念“山水居首”,“水墨為上”表明作為水墨畫的墨分五色已發展為成熟的色彩系統。
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有1個歷史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不了解這個過程,就不可能正確了解中國畫色彩的特點,他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表現規律,就會像有些論者那樣輕率地指責中國畫的色彩不夠豐富和缺乏視覺沖擊力,他們喜用西洋繪畫的色彩傳統和成就,在不經意中貶低我國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的價值,這種割裂傳統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不利于中國繪畫事業的革新與發展。
當然,不了解這樣1個歷史過程,我們也不可能冷靜地全面地認識我國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真實面貌,就會忽視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特定的歷史內容,1旦陷于固步自封的境地。背離了歷史審視的目光,也會失去不斷革新不斷進取的銳氣和方向。同樣,會阻礙中國畫的發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中國畫本來是重色彩的。遠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已有相當復雜的色彩:春秋戰國和西漢色彩斑駁的帛畫;遼陽棒臺子漢魏墓壁畫《車騎圖》,有朱,赤。黃,綠,白,赭,黑,墨等幾色,五彩繽紛;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綠山水《游春圖》;唐代大小李將軍的山水金碧輝煌:五代黃筌花鳥鮮艷奪目等,舉不勝舉的歷代名作就是明證,傳統中國畫的1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了異常豐富的色彩系統,明代楊慎曾經概括指出了“畫家有七十2色”,而這個系統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礎之上的,我們不能無視這個歷史事實,進而無端抹煞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其次,時至宋元,水墨畫的崛起并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它并沒有終止對于繪畫色彩語言的追求和更新。并沒有中斷我國繪畫色彩運用的傳統,而是在新的表現技巧的形成過程中,對傳統的中國的色彩語言進行了大膽的革新,這種革新導致了傳統中國畫色彩系統的形成,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充實,錘煉為1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這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是以墨白這兩種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為主要載體,通過水與墨不同量的融合于宣紙上得滲化,產生黑,白,灰豐富的層次,表現了色彩無窮的變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構成學中的“蒙賽爾色立體”去剖析這種變幻,它反映在黑白兩極之間的縱軸之上,是色彩明度的變化,與橫向的色相和純度的變化并無直接的聯系。但正因為此,從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來的不是模擬自然色彩的黑白關系,卻似乎更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更具有表現性,從而達到以虛當實,虛實相生。不似之似的藝術效果。
從以黑白為主的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和變化看,這種新的色彩系統,新的色彩觀是淵源有自的,它不中斷傳統,不反叛傳統,而是執著于新的追求,新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為對“固有色”的超越。
中國畫之用色比較注重主觀性,自有其歷史文化和哲學土壤,先秦的儒學,用理性精神解釋傳統“禮樂”,將理性引向現實的日常生活,倫理情感及政治觀念之中,在色彩的認知上,則表現為對客觀存在的色彩的主觀性格予以肯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徇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痹诳V帛上施加彩繪的美麗女子之形象,之所以美,是因為這個形象統1在素色之中,以此比喻“禮后”。認為仁是禮節儀式的思想內容,禮節儀式是仁的外在表現,即強調外在的表現形式必須從屬于內在的思想觀念,重視的是正常情感的感受與理念的結合,而不是認識模擬功能,把中國畫對色彩的處理引向帶有主觀性的表現軌道,在理論上則演化為謝赫“六法”中的“隨類附彩”說。
“隨類附彩”主張作畫要表現物的屬性,即物的固有色,而不去模仿物的現象即所謂環境色,這1特點,要求畫家必須對豐富的客觀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處理,而這1過程本身就為主觀心靈活動1審美選擇賦予了較大的空間。“炎緋寒碧,暖日涼星”而“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在中國畫家看來,如果用綠色表現冬天的水(并非冬水不含綠色),那是難以吻合冷,寂靜的冬之情調。這里的色彩屬性(固有色)所體現的冷暖關系,已經通過心靈感應的過濾概括出來。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工整細潤??b密而富麗的設色;張萱,周P的仕女圖卷,輕簡的衣裳,柔麗的色調:黃筌的工筆畫鳥,幾不見墨跡的五彩調子;范寬的雪景重林。云煙慘淡,風月陰霽之狀。宋元之前,中國畫豐富的色彩世界,無不通過對“固有色”的總體感覺的把握來表現“心”的世界。
對“固有色”的突破正是在唐代工筆重彩發展至成熟階段水墨畫出現之時,可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山水?;B畫在這1時期的興起更助長了水墨的濫觴。此后,水墨畫則1發成為中國畫樣式的主流。盡管元代前后出現了淺絳形式,色與墨又融合在1起,但這種融合是水墨(不是墨線)與色彩的交融,并仍以墨為主,色為輔?!坝邑┰疲骸珖稀?,誠然。操筆時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韻既足。則刷色不妨。”淺絳的問世,雖使中國水墨畫更為豐富,為墨這1極色增添了別樣的光彩,但依然是以墨為主調的。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的發現,是對色彩論看似離題卻也是驚人的創造。“墨分五色”這1高度精粹的色彩觀的形成有著深刻而復雜的歷史原因,概括起來講,主要有3大方面的因素。
其1,“墨分五色”的色彩追求。與道家追求與自然同趣的至大至美的藝術觀是1脈相承的。既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們很自然的看到道家對色彩的去取,是擯棄人為的“無色”。所謂“五色令人目盲”,因而面向對自然本質的追求。他們認為人為的色彩追求是不足取的,因為追求人為的色彩就會破壞自然固有的“全美”。這種面向自然本質的精神。與以后中國畫色彩演變之間。存在著非常內在的關聯。用“墨分五色”的這種超主觀的色彩觀去突破“固有色”的主觀色彩觀,實際憑籍的真是道家的藝術哲學。作為道家最基本的思想的“道”。其本質是“無”是“虛”,而又表現為“有”為“實”,這種有無相生,虛實相成的藝術哲學對中國藝術(當然包括中國繪畫的色彩追求)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這1色彩觀與禪宗的人生哲學與文人審美興趣也逐漸趨向1致。禪宗追求以自我精神解脫為核心的適意人生哲學與文人畫家自然淡泊,情境高雅的生活情趣融為1體,清幽,閑靜的審美情趣也逐步形成。自然適意,不加修飾,渾然天成,平淡幽遠的閑適之情成為他們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而水墨色調那單純,樸素,清雅。
渾然天成的美學性格成為最適合于文人畫家審美興趣的技法手段。
其2,工筆畫是以勾線填色的形式來表現物象的,這種方法與寫實主義西畫的區分,就在于形和色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既分離又關聯的形式要素,簡而言之,西畫的形與色是相互融合,形是用色來體現的,而中國工筆畫的形是用墨線輪廓來表現,色則是在這墨線輪廓之中的形象的固有色。這種表現形式發展到唐代已相當成熟,墨線與色彩的各自發展,勢必要以侵入對方的領域為前提。用金線勾勒的金碧山水畫,以明暗層次為主要特色的陸探微和黃筌的畫作,可以說是用色人形,而水墨畫的出現則是以墨線的擴展向色彩方面逼近。宋朝時期,出現院體畫和文人畫相互對峙的局面也并非偶然,這是中國畫樣式自身發展的1個必然結果。另外。中國畫傳統強調的不是對象實體,而是主觀情感所表現的氣勢和韻律,這種生動的氣韻主要是通過墨線的“形”來表現的,像“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春蠶吐絲”,“風雷電馳”這樣優美的詞匯,都是用來描繪墨線藝術的獨特風格及特殊韻味的。可以說工筆畫樣式發展的日趨成熟,也是墨線擴展為“墨分五色”的水墨畫藝術的又1內在成因。
其3,我們還要注意水墨畫及其色彩系統形成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從整體上看。唐代之后的審美追求。逐漸從儒家政教懷抱的束縛下掙脫而出,朝著追求藝術自身的審美規律和形式規律的方向發展。于是以1種反對矯揉造作,追求自然平淡,質樸無華的情趣韻味,去表現那種超塵脫俗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度,便成了時代的審美風尚。因此,有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耐人尋味無窮的優美詩句;有了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臨”的審美主張;也有了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的文人水墨畫。
此外,毛筆,墨與生宣紙質的相互磨合為“墨分五色”的審美理想的實現又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即特殊的繪畫材料。進而構成了特殊的繪畫語言。
通過上述3個相關因素的分析可知:中國水墨畫的形成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悠久的文化哲學內涵。從“固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變中,我們看到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系統既有其高度概括,高度濃縮的主觀色彩的藝術特色,要大膽肯定和發揚這種審美方法的優良傳統。重表現重主觀情感意志的傳統審美特點,決定了傳統中國畫的色彩追求,不像西方寫實主義繪畫那樣刻意追求物體的環境色,重在客觀物象的再現,這1點,就連西方畫家也認識到了,后期印象派的變革便是明證,我們似乎沒有理由菲薄自己。
關鍵詞:《水滸傳》 道教 文化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對《水滸傳》的故事有著很大的影響。魯迅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薄耙源俗x史,有多種問題可迎刃而解?!薄◆斞傅脑拰τ诮庾x《水滸傳》也同樣適用。可以說,沒有道教就沒有《水滸傳》的故事。
一、道教神明在《水滸傳》中的表現
道教如同一條線,貫穿故事的始終。從開始的張天師祈禳瘟疫,一直到最后一回徽宗帝夢游梁山泊,整個《水滸傳》都脫離不了道教的影響。
在《水滸傳》的楔子部分提到了一個叫陳摶的道士。陳摶的生平事跡眾說紛紜,是一位頗具神奇色彩的傳奇逸道士。以一個道士的身份道出宋朝的命運,以一個道士的身份引出其后諸多的故事,把這樣一個傳奇的道士放在全書的開端部分,可見作者在成書時頗為看重道教。
全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中,洪太尉親奉圣旨到江西龍虎山請張天師祈禳瘟疫,誤開了封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封印。自此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就誕生了。天罡地煞本是道教中的神仙系統,道教稱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每個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將。道士在齋醮作法時,常召請他們下凡驅鬼。《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說:“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總太元君,為吾驅禍殃。”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水滸傳》中被用來代指梁山好漢,并且每一名梁山好漢都是一員天罡地煞的下凡之體?!端疂G傳》的故事還沒有開始,作者已經把眾位好漢定位成了一個個的道教人物,可以說眾好漢還沒有出生就脫離不了道教的影響,把眾位好漢的背景設定為道教神仙更是增添了故事的道教文化色彩,使得整個故事都脫離不了道教文化影響。
在全書的第四十二回,宋江在還道村受到趙能,趙得追捕時,躲進破廟而得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不但救了宋江的性命,并且在這一回道出了全書的脈絡和發展方向,而且在以后的故事中,也總是救梁山好漢于危難之中。例如在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受玄女法中,九天玄女在夢中授予了宋江破陣之法,使梁山軍能夠得以戰勝對手。
宋江的功成名就可以說是道教神仙哺育的結果,若離開了道教神仙的庇佑,他便寸步難行。不僅九天玄女佑護了宋江,其他道教神仙也在關鍵時刻助他一臂之力。在烏龍嶺,若不是烏龍神庇佑宋江,恐怕他早已經落入鄧魔君的魔掌了。若不是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宋江何以戰勝高廉?若不是公孫勝行妖作法,宋江怎能大敗賀統軍?總之,每到關鍵時刻,宋江總得到道教神仙的幫助,使他能夠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正因道教對宋江有救命之恩,所以,他在衣錦還鄉時“將錢五萬貫,命工匠人等,重建九天玄女娘娘廟宇。兩廊山門,妝飾圣像,彩畫兩廡,俱已完備”。
二、方術和道士在《水滸傳》中的表現
在《水滸傳》中,不僅有各種道教神仙,同時也有會道教符咒法術的人和法力高強的道士。神行太保戴宗和入云龍公孫勝就是這兩類人物的主要代表。他們都是在梁山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他們所習得的道教符咒方術來救梁山于危機之中。
在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戴宗為救宋江用神行甲馬之術日行千里給梁山泊送信,這里的甲馬屬于道教符咒法術的一種。甲馬是指畫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紙。據《清稗類鈔?物品類》“紙馬”一節記載,甲馬本來叫紙馬,起源于唐朝,是手繪的彩色神像,因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騎馬,所以又叫甲馬。清代考據學家趙翼《陔余叢考》卷30“紙馬”條目說:“世俗祭祀,必焚紙錢、甲馬?!比f歷時學者王士性《廣志繹》卷三“泰山香稅”條目說:“(士女赴泰山燒香)必戴甲馬、呼圣號、不遠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來?!痹丁独m子不語》卷一“天后”條目說:“天后圣母……靈顯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風濤不測,呼之立應。有甲馬三,一畫冕旒秉圭,一畫常服,一畫披發跣足仗劍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應,焚常服者則無不應,若焚至披發仗劍之幅而猶不應,則舟不可救矣。”民國時刻印的《六甲天書》載有“縮地法”,讓施法人在兩腿上各拴一個甲馬,口念縮地咒:“一步百步,其地自縮。逢山山平,逢水水涸。吾奉三山九侯先生令攝!”可以日行千里。清朝人編寫的《底襟集?地理秘旨部》載有“足底生云法”:取兩個甲馬,每個上面各寫“白云上升”四字,分別綁在雙腿上,口念乘云咒:“望請六丁六甲神,白云鶴羽飛游神。足底生云快似風,如吾飛行碧空中。吾奉九天玄女令攝!”可以日行八百。戴宗正是利用這樣的一種符咒之術來去如飛的給梁山泊傳送信息的。
入云龍公孫勝作為一百零八好漢中唯一的一個道士,受到了作者的特別優待。在梁山好漢排座次時,作者把公孫勝安排在了第四把交椅上,地位在眾朝廷將官之上,可見作者在《水滸傳》中的崇道意識是很明顯的。公孫勝位列第四,并不是只有其表的,他作為一個道士,多次用自己所掌握的道教神仙法術幫助梁山戰勝對手,取得勝利。在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李逵斧劈羅真人;第五十四回入云龍斗法破高廉;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中公孫勝都有著精彩的表演。
公孫勝用羅真人教他的五雷天罡正法打敗了高廉。這五雷天罡正法也是道教中一個著名的法術。五雷天罡正法即是雷法。雷霆為陰陽之氣所生,依《洛書》五行之數,“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氣,故曰五雷。《道法宗旨圖衍義》:“希賢曰:五氣朝元,一塵不染,能清能凈,是曰無漏,肝為東魂之木,肺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腎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宮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視而魂歸于肝,耳不聞精在于腎,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動而意在于脾。故曰攢簇五雷?!钡婪ㄕJ為,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故此,在行法之時,多召役雷部將帥執行。且在召合(召將)之時,也特別強調本身的內功修為,強調聚合五行之氣,這五行之氣便為五雷。
每當梁山英雄遇到困難時,作者總是搬出道教神仙或者道教法術來救眾人于水火之中。梁山好漢本屬道教神仙,在道觀現世,由九天玄女而知其使命,因道教祭祀而得名,得道教法術而解困于危難??梢姷澜膛c梁山好漢的緊密聯系。
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對我國國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端疂G傳》中的道教色彩一方面是那個時代所不能避免的,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道教影響,所以會把一些神秘的無法解釋的問題歸結于宗教上,這也讓《水滸傳》多少帶有一些宿命論和神秘主義的色彩,但是《水滸傳》中的道教文化色彩的顯現也使得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道教文化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存在狀況,使后人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真實的生活風貌。
參考文獻
[1] 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謝路軍.中國道教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關鍵詞:財務文化 周秦倫理 管理理論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財務造假事件接連發生,于此相關的企業輕則股票在股市上應聲而跌,重則使企業喪失持續經營的生命力。這種慘痛的教訓迫使企業必須構建財務文化,塑造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財務精神。
財務文化內涵
一般來說,財務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影響下,企業長期倡導和培育由理財者和全體員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財務行為規范和實體性理財設施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的和。廣義財務文化指影響財務發展變化及其模式選擇和財務行為的所有文化構成,表現為財務物質文化、財務制度文化和財務精神文化。狹義財務文化指理財者和員工的財務道德精神,它居于觀念層次,表現為理財者和員工在處理財務問題時的思想意識和倫理觀念等內容,即所謂的財務精神文化。狹義的財務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和漸進性,并且具有比較穩定的狀態,是財務文化的靈魂,對其他層面的文化起支配、指導和統馭作用,是形成財務物質文化和財務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礎和道德源泉,它一般直接作用于制度層文化并通過制度層文化影響物質層文化。它源于企業內、外部的經濟環境。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存發展取決于產品與服務質量、經營管理成本和企業形象尤其是企業的信譽度,因此財務管理必須堅持誠信型長遠發展戰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逐步推廣,人們對企業的社會預期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要求企業不只是對股東負責,還應以科學理性的態度處理好與經營者、員工以及債權人、債務人、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關系,追求社會利益相關者的滿意,把企業的第一位目標界定為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第二位目標,關心企業長期的資本收益最大化,這必然要求企業在執行相關法律、規章和制度的同時,還應有一種倫理道德為全員所認同;另外,財務管理在企業現代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綜合性極強,貫穿在運營的方方面面,所以企業精神就在籌資、投資、運營、收回和分配各理財環節廣泛滲透,形成財務文化的內容。優秀的財務文化會引導企業財務行為朝著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和諧和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方向發展,從而提升和改善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促進和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壯大。
財務文化的理論根基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從周秦以來就有重視德性與理性、“道德人”和“經濟人”統一的傳統,這是建構當代企業財務精神文化必不可少的民族文化根基。德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一切有倫理取向的行為,都受著兩種不同類型的價值準則支配,一是信念倫理,二是責任倫理。而這兩種倫理正是中國周文化精神和秦文化精神的統一。周文化的基本內容是天命信仰、德性精神、禮樂象征體系。美籍華裔歷史學家許倬云認為,周文化在形成期就具有超越部族的天命觀念以及隨著道德性天命而衍生的理性主義,這使得周文化在倫理上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他認為周人“天命靡?!?、“唯德是輔”的價值觀第一次為人類社會生活確立了道德標準,賦予了人生在世以更為高尚的價值和更為深遠的意義。北京大學陳來認為,從西周到春秋的理性主義注重政治文明和人文德行。而秦文化的基本內容是“公利”原則、理性精神、法術勢管理體系。秦人經過商鞅變法,其行為目標已不是彼岸的天命信仰而是世俗的“公利”追求。秦人崇尚首功戰功,“非有文德”,寡義趨利,“不別親屬”,超越了以親緣關系為基礎的德行倫理,拋卻了以天命觀念為信仰的信念倫理。一切事情都按理性法律規范處理:在權力繼承上“擇勇猛者立之”,在耕戰技術上,重視理性的計算和操作,以至于富強起來并凌駕于他國之上。秦文化是兩千年中國文化的基礎,秦大一統后其觀念是責任倫理功效和價值體現。漢代的董仲舒綜合了周秦倫理精神,建構了“陽儒陰法” 、“德主刑輔”的綜合倫理體系,中國封建社會從盛(漢唐)到衰(明清)的社會倫理生活,一直受其支配。當前隨著工商文明的興起和發展,企業構建財務文化必須吸收周秦倫理文化的精神內涵,繼承周代的德行精神和寬容精神,繼承秦代的理性精神和勇敢精神。把德性與理性、“道德人”和“經濟人”融為一體,這也是現代經濟管理理論成果在企業財務精神構建上的具體運用。 在當財精神中融進德性與理性相結合的倫理價值觀更有著當代環境所導致的深層原因:
第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公眾對優質的產品、清潔的環境、安全的工作場所、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越來越渴望,這種需求強烈排斥企業的非道德理財行為,加之信息傳遞的迅速,非道德理財行為的暴露會使企業瞬間失去原有的一切,而且隨著改革的加快,法律法規在逐步完善,政府的執法力度在不斷加大,企業非道德理財行為成本必將高于非道德理財的投機收益。第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爭的是忠誠顧客,即顧客滿意度高企業就能持續發展,再加上有德行的企業能給員工創造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平臺,從而留住人才。第三,管理的實質就是協調,想使理財活動卓有成效,就必須做到方方面面在利益的分配上相協調,這是企業科學理財的道德底線。
財務文化的倫理價值觀構建思路
基于以上論述當代財務精神應建立在理性和德性相結合的倫理價值觀基礎上。在理財實踐中首先以誠為本、以信守業。我國目前已經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把它確立為基本原則,并在具體的條款中作了規定,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只要堅持至誠守信,最終一定會帶來更大的利益收獲。誠實守信要求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如實反映財務狀況、真實披露財務成果,不偷逃稅金,對各種投資者同股同利,不故意拖欠供應商貨款,對債權人按期還本付息,不欺詐合作伙伴,不坑害消費者,遵守諾言、實踐成約。其次要崇德重利、以德載業。在處理財務問題碰到利義沖突時,要舍利取義。自覺遵守競爭道德文明經商,通過內部財務制度的制定和貫徹逐漸消除理財中的不良財務行為,籌資時既要計算籌資成本更要考慮籌資行為的合法合規性,投資時既要考慮企業的投資報酬與風險,更要考慮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環保要求,運營中既要注意收支的積極適時平衡,增收節支開源節流,更要顧及員工的身心健康與消費者的“物有所值”。最后要和諧共進。制定財務戰略時注重協調,在理財中利用經濟手段協調國家、投資者、債權人、購銷客戶、經營者、勞動者等各方經濟利益,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對外追求“人和”,堅守正道,力避過與不及的短視理財行為,使企業外部財務關系保持一種正義和諧持久的良好狀態,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并使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族工業的繁榮統一起來,使企業與人文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之間保持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把企業利潤和社會文明、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以及環境價值相統一。
關鍵詞:宗教題材;聲樂作品;聲樂文化;地位
歐洲傳統的聲樂文化的發展與宗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綣的聯系。歐洲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是從中世紀時期的圣樂開始的,這一時期以宗教題材的聲樂藝術作品對歐洲傳統聲樂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方面對歐洲的傳統聲樂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另一方面對宗教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影響,這樣雙向的文化發展模式對于歐洲的藝術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有很多的學者認為宗教題材的聲樂作品對于歐洲傳統聲樂來說是藝術靈魂的體現,宗教文化對于歐洲傳統聲樂的發展不僅僅是表面的再現,更是一種內在精神的追求。
一、歐洲傳統聲樂文化對宗教題材聲樂作品的發展
歐洲傳統聲樂文化對宗教題材聲樂作品的發展共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在歐洲的中世紀,這個時期的宗教題材聲樂的發展主要是以圣樂為主,就是我們常說的葛麗果圣歌。這一時期的歐洲處于封建社會初級階段,因此在聲樂作品的表現上是有一定的局限的,但是對宗教傳統的文化繼承發展是非常的成功,當時的歐洲傳統聲樂的發展沒有太多絢麗的表面文化,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在的契合。隨著宗教勢力的不斷發展,歐洲的圣樂發展也開始逐漸追求一些復調的發展,這對于歐洲傳統的文化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
第二個時期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的宗教圣樂的發展主要是以樸素的文化為主的,體現的仍然是清晰的文化色彩,當時的歐洲傳統宗教聲樂的發展主要有:彌撒、經文歌以及牧歌。特別是在基督教堂的音樂形式中復調的文化逐漸地被認可,在旋律上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主要是在文化的追求上的體現。同時復音的手法對于歐洲聲樂文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對于作品色彩的畫面感上的發展也非常重要。但是這一時期的歐洲傳統宗教聲樂的發展依然是一個比較散的過程,并沒有進行系統的整理,同時對于形式的發展也是相對比較分散的。主要的體現就是神韻上的追求。
第三個時期也是歐洲聲樂文化作品發展的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的歐洲聲樂發展主要歸功于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的努力,這些藝術家對歐洲聲樂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這一個時期的聲樂藝術發展中他們不但結合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文化,同時結合了時展的步伐,對歐洲聲樂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旅程。巴洛克時期的聲樂種類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例如歌劇聲樂、神劇聲樂、清唱聲樂等等。這三個時期最大的聯系就是對于宗教傳統題材的聯系發展,這也是歐洲傳統聲樂文化發展的重點體現。
二、宗教題材聲樂作品在歐洲傳統聲樂文化中歷史地位的考究
1.宗教聲樂是歐洲傳統聲樂文化藝術的靈魂體現
歐洲的宗教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對于聲樂的要求一直都非常注重。同時,宗教文化早期聲樂藝術中的發展也是一種藝術靈魂的體現,特別是在文化的歸屬上的體現。對于文化藝術的追求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對于情感內涵的追求。因此,我們從歐洲聲樂文化的發展中所認識到的就是對于心靈上的追求。歐洲傳統聲樂文化中宗教思想在美學藝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體現,主要是對于畫面色彩的追求,聲樂是一個有聲音有畫面的藝術存在,因此對于“色彩感”的追求上也是一種深刻的體現。宗教的觀念是歐洲聲樂文化發展的根基,宗教情感在歐洲聲樂中的發展是一種情感的體現,也是情感唯一的載體,宗教精神就是歐洲聲樂藝術精神的再現,是一種信仰的體現,人們在對于情感的追求上最注重的就是關于情感的信仰。除此之外,宗教的形式化表現對于歐洲聲樂的影響也非常重要,宗教的形式是非常神圣的代表,因此對于聲樂的審美價值的體現也是一種神圣的體現。
2.宗教聲樂是歐洲傳統聲樂文化藝術創作的動力
(1)創作體裁的驅動體現
宗教音樂作品的發展經歷著體裁從簡單到復雜的一種蛻變,特別是對于單一文化的追求到多變的體現,這一種體裁驅動的表現,在歐洲傳統的聲樂文化中主要體現在:簡單的圣樂發展到復調的圣樂發展,特別是在巴洛克時期的聲樂對于體裁的追求更加豐富,人們將這一時期的體裁驅動表現歸結于宗教情感的影響。同時宗教題材的影響對于體裁的變化影響是必然的表現,因為當時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對于宗教聲樂作品的追求是歐洲傳統聲樂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的途徑。
(2)聲樂素材的驅動體現
首先聲樂的素材是聲樂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宗教體現的影響下聲樂的體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不同的體裁中對于聲樂素材的發展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歐洲當時的聲樂素材的發展中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例如詩人、作曲家馬肖,作曲家迪費,音樂大師拉薩斯、帕萊斯特里納等等,他們在宗教音樂作品的影響下對于歐洲聲樂素材的驅動發展非常著名。也正是這樣,他們在宗教聲樂作品的影響下研究了豐富的聲樂素材。
(3)情感的驅動體現
宗教聲樂作品的影響在聲樂藝術情感中的表達要具體到每一種唱法的體現上,其中在歐洲的美聲唱法以及民族唱法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鋼琴功底,其他則沒有過高的要求。至于在聲樂藝術表演中,是否能夠把演唱技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則是一個比較深層次的美學追求,更是對聲樂表演藝術家水平進行衡量的重要標準。宗教情感的表達對于聲樂藝術表演的影響不僅要自然通暢,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整體共鳴感,并不僅僅是寡淡無味的漂亮聲音。因為宗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的體現,更是心靈上的追求。關于情感的表達則主要就應該從作品的內容出發,不管是從歌曲本身的情感,還是從其風格出發,均應該對聲音的原則進行輕松自如的運用,只有這樣在每次演唱的時候,才能夠聲情并茂,曲趣盎然。作為一名演唱者則需要在了解作品內容之后,運用自己的想象,將自己引入到需要進行情感表達的情境之中,在演繹過程中猶如身臨其境的對作品進行完成,這樣才能夠得到觀眾的情感共鳴,取得良好的演繹效果。
宗教題材的聲樂作品對于歐洲傳統聲樂文化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宗教聲樂的影響讓歐洲傳統聲樂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對于歐洲聲樂體裁、素材、情感上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今后的聲樂文化藝術的發展中應該不斷地去學習傳統文化中的亮點和重點,這些對于我們研究聲樂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能夠在這些優秀的傳統聲樂文化中發現更多的文化內涵,對于我們情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冬弘.宗教題材聲樂作品在歐洲傳統聲樂文化中的歷史地位[J].大舞臺,2012(09).
[2]李保霞.審美心理維度下的中西方聲樂文化審美觀之芻議[J].作家,2011(18).
[3]徐敦廣.弘揚民族聲樂文化重構高師聲樂教學體系[J].藝術教育,2008(2).
[4]余峰.淺談宗教題材藝術歌曲—圣母頌的音樂特征:以古諾和舒伯特創作的兩首作品為例[J].文藝生活:下旬,2012(10).
關鍵詞:“和”文化;設計藝術;人才培養;和諧化設計
作者簡介:周芬芬(1982-),女,湖南祁東人,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講師;廖建軍(1965-),女,湖南寧鄉人,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湖南?衡陽?421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華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中國傳統‘和’文化在設計藝術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批準編號:2010ZZ0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9-0025-02
“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塊魁寶,它是中華民族普遍具有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對中國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乃至藝術活動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研究中國傳統“和”文化在設計藝術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對于增強當代中國設計藝術類大學生的歷史文化底蘊、培養他們的“和諧化設計”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的設計藝術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基本內涵
要自覺地把中國傳統“和”文化應用于設計藝術人才培養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必須了解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基本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構成一個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內容,是維系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李瑞環明確指出:“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盵1]中國傳統“和”文化源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金文中的“和”字。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觀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和”文化逐漸成了諸子百家的共識。漢代以后,“和”的思想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梢姡袊昂汀蔽幕催h流長,是一個與時俱進、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目前,“和”文化已經蘊藏著政通人和、內和外順、和以處事、和衷共濟等深刻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理念,包含著和諧、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和合等多種涵義。概括起來,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和為貴”的價值取向
“和為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極具影響力的文化特色。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在孔子看來,“和”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審美價值。孟子進一步強調“人和”即社會和諧的重要性。他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背巳寮沂种匾暋昂汀钡膬r值之外,佛道墨是諸家都極力推崇“和”的思想。佛家反對殺生,主張與世無爭,強調生態和諧、社會和諧、人自身和諧。道家特別強調“天和”即生態和諧的重要性。莊子說:“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碧鞓穬炗谌藰?,天和重于人和。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也十分重視“和”文化的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不僅具有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審美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的思想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認同。早在20世紀20年代,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明確指出:“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這些品質中,我認為和氣是第一位的。”
2.“和而不同”的價值標準
要把握中國傳統“和”文化精神必須認識“和而不同”的價值標準。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有所謂“和同之辯”。在古人看來,“和”不等于“同”。“同”即簡單的同一、類同;“和”即許多不同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秶Z·鄭語》中記載:“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敝挥泻椭C才能產生新生物,而類同則不能繼續發展。世界的存在方式是“和而不同”的,世界發展的根源也在于“和而不同”。唯物辯證法認為,“和”與“同”相區別,而與“不同”緊密相聯?!安煌笔恰昂椭C”的前提,“和諧”是不同事物之間的協調統一。“和而不同”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主張多樣性;二是主張協調性;三是主張統一性。“和而不同”不僅是一種哲學價值觀,而且是一種倫理價值觀。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能否做到“和而不同”是區別君子與小人的道德價值標準。在為人處世方面,小人只知道盲目附和,投上所好,喪失原則性;而君子則不盲從,敢于堅持原則,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力求和而不同?!薄昂投煌辈粌H是一種道德價值標準,而且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審美價值標準。在中國傳統美學看來,正是復雜多樣、千變萬化的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才構成了美好的世界;正是多種不同顏色的和諧統一才構成了美麗的圖畫;正是各種不同音調的和諧統一才構成了優美的音樂?!昂投煌笔且磺忻?,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審美價值標準。
關鍵詞:旅游英語論文;旅游文化英語論文;英譯
引言
攀枝花市,四川省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稱作陽光花城,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處。自1965年建市以來,城市建設已形成規模,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獨具風味的飲食,濃郁的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文化,成為獨樹一幟的旅游品牌,成為攀枝花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文化的翻譯工作是使對外宣傳資料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 也是一個城市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要體現。如何讓攀枝花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攀枝花, 有效開展招商引資、擴大對外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針對目前攀枝花市獨特旅游資源的英譯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將極大地促進攀枝花的對外交流合作和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但是由于中英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異表現在其不同的審美、價值觀及風俗習慣等中英旅游文本在提供信息方面亦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在功能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英旅游文本的不同點,,旅游文本的翻譯應以游客為中心,以傳播中國文化為導向,最終達到旅游文本的誘導目的??梢圆扇∠鄳姆g策略:直譯、增譯、省譯、類比等,以期增強旅游文本譯文的可讀性,最終有效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和目的。
一、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譯
攀枝花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布,地質構造復雜,森林覆蓋面積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廣,裂谷、溫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為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基礎。對于對于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譯方面,張沉香(2007)對于術語的國際化, 提出應“適當加大音譯比例”,“促進國際合作和科技發展”。
音譯不僅能夠達到簡潔和透明的作用,還是保存源語文化的最佳途徑。尊重術語體現的文化而采用音譯的翻譯方法也是現代術語翻譯的一個趨勢。以攀枝花地理地貌“喀斯特”為例,就是采用的音譯方法現已被學界多接受,然而它卻曾被中國學界采用意譯的方法改譯為“巖溶”。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世紀初由中國學者確定的“天坑”,即西方地理學學術話語中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所描述的地理樣貌,在攀枝花也是數量眾多,大小不一。2005 年起,“天坑”這一定名獲得了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的一致認可,漢語拼音 “tiankeng”開始國際通用“喀斯特”在中國和 “tiankeng”在國際學界的最終被接受,這體現了兩個屬于名詞文化內涵的保留,以及音譯在學術文化界的認同。
攀枝花非常有名的“格薩拉生態旅游區”主景區距瀘沽湖116公里,距麗江376公里,沿省道216線(稻攀路)前行可達稻城、亞丁,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巖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關于“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的英譯資料“Gesala Ecotourism Area as a part of the Golden Triangular Tourism Area of Daocheng, Lijiang and Panzhihu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ure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該譯文首先介紹了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的地理位置位于稻城,麗江和攀枝花旅游金三角,位于川滇兩省的交接處。 “ It is not only the south gate of the Great Shangri-la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nshine Ecotourism Area in west Panzhihua City.” 此句則強調了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的重要性,為中國大香格里拉的南大門, “the south gate”則運用了英語中隱喻的修辭手法 “metaphor” ,非常生動形象。
接下來用添加注解的方法,介紹格薩拉生態旅游區命名的含義和淵源。 “Gesala”, a vocabulary of the Yi Nationality, means “the beautiful heaven where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the funniest hillock” and also “the place closest to the Sun”. “格薩拉”是彝族的一個詞匯,含義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的天堂”,“最的山丘”“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英文名:Tina
身高:168CM
生日:8月28日
星座:處女座
血型:A型
學歷: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新聞系碩士
優點:從不記仇,忘事特快
缺點:太過追求完美
愛好:器樂,語言
語言:漢語,英語,廣東話
曾是山東綜藝頻道《綜藝滿天星》導演
山東衛視《中華達人》助理制片人
山東少兒頻道業務一部副主任
山東少兒頻道《誰不說俺家鄉好》制片人
現任山東生活頻道《假日旅游》特邀主持人
山東生活頻道《唐三彩》主持人
山東國際頻道品牌推廣部主任
CITYIN:您好,婷婷,你的身份標簽是主持人、編導,還是制片人?
魏婷婷:我曾經是以編導的身份進入了電視圈,后來偶得機遇,獲領導賞識晉升為制片人。而主持只是我的副業。
CITYIN:讓你用一句話介紹自己,你會怎么說?
魏婷婷:歡笑中略帶猶豫的處女座女孩……
CITYIN:假日旅游和唐三彩是兩檔怎樣的欄目,看似跨度很大。
魏婷婷:假日旅游是一個輕松歡快的外景旅游節目。而唐三彩是一個以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訪談類節目,雖然跨度有些大,但其實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因為旅游節目增加了我很多的地方文化知識,對我做唐三彩幫助不??;反之亦然。
CITYIN:看你主持風格很多變呀……
魏婷婷:我本人其實就是一個糾結多變的女人,時而歡快、時而沉悶。所以雖然我主持的兩個節目風格差距很大,但其實都是我真實的性格體現。
CITYIN:我記得你還主持過網絡春晚。
魏婷婷:是,因為網絡春晚是通過網絡向全世界的網友,所以需要一個英文主持。而我在澳大利亞6年的留學經歷,讓我成為了網絡春晚的英文主持。剛剛過去的第5屆網絡春晚更是有特色,我們在洛杉磯設置了分會場,是我和阿速一起在美國主持的。
CITYIN:你去澳洲上學也是學的與電視相關的專業嗎?
魏婷婷:是的,我大學主修新聞,輔修公共關系。研究生讀的是大眾傳媒。所以在澳洲的幾年也很是枯燥和頭痛的,周周寫論文,每天都要看澳洲的主流報紙,摘抄要聞,因為我們每學期都有時事政治考試。
CITYIN:作為旅游節目女主播,經常出外景吧?夏天來了,您的美白防曬秘訣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魏婷婷:其實我在美白防曬方面并不算精通。最初可謂一竅不通,后來在澳洲讀書沒有辦法,必須學會怎樣保護自己的皮膚(那里的紫外線實在是太強了,有N多澳洲佬被太陽曬得滿身都是斑),不過再怎么努力,回國之后還是發現自己臉上多了些淡淡的斑點。對于我來說我不用美白產品,貌似再高檔的美白產品對皮膚也是一種傷害。防曬方面真的很重要,拿我平時做節目來說,如果去海島不做好防曬措施簡直就等于讓自己的皮膚去自殺。曬黑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紫外線曬傷就比較麻煩了。有一次我去馬來西亞,從臉到腿都涂滿了防曬霜,可悲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我把我的雙腳給忽略了?;氐綕现?,整個冬天也沒有把腳給救回來,到現在腳背上還有紅色的斑。說了自己的經歷,還是給大家推薦幾款我自己親身體驗過的防曬產品吧。如果你只是在辦公室或者偶爾出去走一走,BB霜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防曬需求。有一款Kanebo的BB霜特別推薦一下,物美價廉,涂上之后你的膚色也會瞬間靚麗很多。但是國內貌似沒有的賣,香港、臺灣的一些藥妝店都可以找到。這款可是我去日本的時候化妝師極力推薦的哦!當然大家可以看一下淘寶上有沒有。但是如果要去海邊就要特別選購一些重量級的防曬用品了。高倍防曬霜里面,嬌韻詩的產品比較全,從防曬霜、護唇霜,到曬后保護喱都有。大家千萬別小看曬后喱,很多人怕麻煩可能就忽略了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涂上了高倍防曬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如果你不是每隔幾小時就涂抹一次,等你清洗的時候還會發現身上的皮膚紅紅的,如果你放著不管時間長了就會變黑。曬后喱既可以讓肌膚及時冷卻下來,又可以幫你褪去曬后的紅色。
CITYIN:作為資深泉城達人,推薦給我們幾個女主播的秘密花園吧。
魏婷婷:我平時比較喜歡吃川菜,萬達有家叫“川人百味”的川菜館很夠味,關鍵是價位特別合適,比一般的川菜店都優惠。而且其半價菜特別好吃,尤其是半價涼粉一定要點!
接下來就是飯后甜品,記得和“滿記甜品”的第一次邂逅是在香港,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就盼著什么時候能來到家鄉,可以隨時都享受其美味。后來從香港到上海,從杭州到北京,終于盼到了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