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1:41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舒適護理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間收治的通過手術治療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53±1.8)歲。其中普通外科手術87例,骨科手術33例,婦產科手術30例,泌尿科手術10例。所有患者中未發現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惡性腫瘤。
1.2護理方法
在征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160名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80名。其中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前對兩組患者進行SAS評分檢測比較差異。
1.2.1常規護理
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手術患者進行檢查,包括患者的皮膚情況以及患者是否將金屬物品和貴重物品取下。將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關資料帶入手術室中,同時準備好手術用藥。在手術室中核對患者的姓名、手術部位、床號等信息。將患者的身體安置在正確位置,以便手術麻醉和手術操作,在手術進行時要記錄好患者的情況以便術后的護理工作進行。
1.2.2舒適護理
(1)手術前護理:手術的前1d護理人員將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告訴家屬,同時介紹手術治療的方法、效果以及手術后的不良反應。提醒家屬手術前、手術時和手術后的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還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以及手術前的各項檢查指標。另外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做好心理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手術時護理:護理人員站在手術室中和患者進行再次心理撫慰,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時安慰家屬的心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介紹手術室的情況特點,讓患者減少陌生感。對患者在手術臺上的進行調整,告訴患者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手術醫生進行麻醉和手術,講述麻醉后的感覺以及要配合醫生手術操作。在調整中要保護好病人的隱私,避免身體過度暴露在外面。手術室的室溫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濕度為50%;
(3)手術后護理:術后要注意為患者傷口消毒、擦拭血跡,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注意為患者保暖。患者意識比較清醒時,告訴患者的手術情況。在重癥監護室中,叮囑好家長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心理狀態情況,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醫生和家屬。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回訪和關切問候,了解患者恢復情況的同時給予患者飲食和運動方面的指導,為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努力。
2結果
護理前的兩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前的患者康復出院前,護理人員提供每一位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比發現觀察組調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滿意,總體滿意度為95%,而對照組的滿意人數為54人,總體滿意程度為67.5%。兩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0例),該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顱骨牽引,頸椎術,骨髓炎,脊椎術等多種情況,所有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8~65歲。其中,試驗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46.2±10.9)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6~72歲,平均年齡為(45.8±11.2)歲。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后,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臨床效果,如術后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等。
1.2.1對照組
謹遵醫囑,進行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
1.2.2試驗組
在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采取舒適護理,方法如下。⑴心理護理:患者常常表現出焦慮與無助,情緒波動較大,依賴性強。由于行動不便,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乏味,漸漸對治療失去信心,拒絕與人傾訴,甚至有抑郁自殺的傾向。針對上述問題,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很有必要。①對患者因疼痛或不適而發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給予細心的安慰。了解各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計劃的對骨科疾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恢復過程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觀念,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適時用保證、指導、鼓勵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極心理得到改善,樹立信心。②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通過雙方共同努力,積極配合,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督促家屬給與物質支持和精神激勵。⑵飲食舒適護理:對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動不便,缺乏鍛煉,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我們應該幫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學的飲食護理是避免上述并發癥發生的關鍵。首先,在飲食上增加飲水量,多食用流體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纖維食物的食用;同時配合適量的水果,提高維生素的攝入量,保持營養均衡。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每天進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動,以便促進胃腸蠕動,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盡量避免上述并發癥的發生。⑶日常舒適護理:在舒緩期,患者疼痛感較輕,可以每天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展開簡單的康復訓練。通過伸張、散步,有效的緩解關節壓力,保持其靈活性,不僅能減輕疼痛,防止麻木,還能舒緩患者心情,釋放壓力。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進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強免疫力;對于行動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運動,促進呼吸系統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評價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疼痛標準:采用等級評定法進行疼痛程度的比較分析。0級:無疼痛,I級:輕微疼痛,II級:中度疼痛,III級:重度疼痛,IV級:極度疼痛。滿意度評價:3個等級分別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結果以(n,%)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感比較采取舒適護理的試驗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骨科患者大多進行手術治療,術后的疼痛和不適是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及恢復時間延長的重要原因。術后的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反射,誘導機體釋放5-羥色胺等物質,從而引起血管收縮,導致切口缺血,影響傷口愈合。嚴重者可誘發血栓形成,同時還會引起情緒低落,出現抑郁癥狀[2]。舒適護理是最近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現代化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在傳統的護理基礎上,著重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護理和調理[3]。通過采取全方位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進行安慰和排解,進而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康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一、臨床資料
住院患者共1134例,年齡14~47歲,其中已婚645例,未婚489例;文化程度:初中204例;高中521例;大學以上409例;流產術714例,引產術442例;取環術84例。通過全面的舒適護理,全組病人的滿意度為98%~100%,手術成功率為100%,無嚴重差錯、糾紛事件發生。
二、舒適護理措施
2.1生理舒適
隨著城市生活條件需求的提高,病人對環境、病床及配套設施要求也顯著提高,本科病室在衛生洗刷配套設施齊全的基礎上,設立了單人間、二人間、三人間,供病人及家屬選擇;改善設施,如病室內設有中央空凋,床單位用紫外線消毒器消毒備用,床單一改過去的白色,以花色棉布代替,并且隨臟隨換;提供便民措施,配備微波爐,保證在病區可以加熱菜、飯;環境介紹、設施使用方法等由責任護士詳細指點,各項輔助檢查有專職人員陪同。
2.2心理舒適
2.2.1新病人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全面了解病情,針對已婚、未婚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分別予心理疏導。如未婚病人,嚴格保護其隱私,在生活上給予熱情照顧,在言談上注重語氣、語態,使病人有安全感、受尊重感;對于已婚病人,及時與其家屬聯系,幫助安排好其家中事務及工作,如子女的看管、工作的交接,使病人安心住院。
2.2.2在病人住院治療過程中,護士按各級護理要求,密切觀察病情,如藥物流產服藥過程中陰道出血情況、引產病人的子宮收縮情況、手術病人床頭交接班等,使病人感受到護士正在密切關心她的病情,使其放心、安心。
2.2.3病人在住院期間,護士必須注重與病人的交流,爭取獲得更多有關病人的資料。進行開放性的提問,如你現在感覺怎樣;你有心事可以對我說嗎等。另外,病人住院費用的催交是引發病人不滿的主要方面,護士應不斷學習語言溝通技巧,以良好的語言溝通方法緩解護患之間的矛盾,以親切自然、熱情開朗的態度來滿足病人被尊重的需要。
2.3手術舒適
2.3.1術前護理責任護士全面了解病情,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況作出評價,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指導及情感支持,告訴病人手術不會影響正常生理功能,告知其手術醫師的技術實力以及以往手術的成功率,耐心講解手術名稱、手術所需時間以及一般病人對手術疼痛的耐受力,幫助病人樹立信心,解除思想顧慮,減輕恐懼心理。
2.3.2術中手術過程中專設巡回護士,提供適宜的手術室溫度、濕度及安靜環境,安置病人于舒適的手術,注意保暖和安全,通過輕松的交流語調、嫻熟的護理操作以及低頻脈沖電治療儀的鎮痛、講解演示全身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數數等,減輕手術刺激帶給病人的不適。
2.3.3術后手術結束后,用溫鹽水將病人皮膚上的血跡擦凈,幫助病人穿好衣褲,同時安慰、鼓勵病人,如“現在感覺如何?”、“你真勇敢!你真了不起!”等,使病人感覺到護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提高病人滿意度。
2.3.4術后健康宣教術后責任護士予休息、飲食、運動、衛生及并發癥預防的指導,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保持會清潔,告知其1月內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提倡淋浴,介紹避孕措施及性衛生知識,預約復診時間,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三、小結
舒適是一種主觀感覺,護士要使病人達到舒適,就必須為其提供身心兩方面舒適的條件,并通過相關的護理活動來滿足患者對舒適的需求。舒適護理應始終貫穿于護理服務全過程,并滲透于護理行為中,最終以提高住院病人的生活和滿意度為目標。
參考文獻
對少陰人有益的食品如狗肉、雞肉、蜂蜜等,對少陽人是有害的。少陽人為熱多體質,故辣椒、生姜、蒜、胡椒等辛辣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和雞肉、羊肉、狗肉、人參、蜂蜜等是不符合于少陽人體質的。又因素體常表現為陰虛體質,故補陰的食品是很有必要的。如啤酒、綠豆、大麥、小豆、豬肉、雞蛋、鴨肉、玉米、白菜、黃瓜、南瓜、香瓜、香蕉等飲食很適合于少陽人的。而熱性食物如生姜、胡椒、雞肉、辣椒應盡量避免,以免火上加油。有害食品有酒、雞肉、牛肉、蘋果、牛奶、花生、獐肉。
太陽人易患疾病是噎嗝、反胃之病,因此忌辛熱食物宜清淡飲食,對太陽人是很適合的。飲食類有柿、櫻桃、松、麥、蛤、蕨、葡萄、白菜、生菜、木瓜、魷魚、明太魚、蝦類、五加皮茶等。太陽人肝之機能恒不足,故盡量避免多攝入高蛋白食物而加重肝臟負擔。有害食品有豬肉、辣椒、雪糖、石首魚。太陽人適合低脂肪、清淡飲食,而且冷食比熱食更適合于其體質的。如芥麥、冷面、螃蟹、葡萄、獼猴桃、柿子、櫻桃等為適宜食品。
太陰人肺小而肝大,其肺為溫臟,肝為涼臟,多為肥胖體質,多濕多痰,血濁氣澀,故易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食品如雞肉、狗肉、豬肉、人參茶、生姜、蜂蜜等應盡量避免為好。太陰人適合飲食有杏、梨、茄子、胡桃、雪糖、西瓜、大豆、小麥、豆腐、牛肉、牛乳、鯖魚、海菜、昆布、五味子、大麥、地瓜、明卵、海帶、甘栗、蘿卜、桔梗、沙參、蕨菜等。要多運動、勤洗澡、多發汗,多食用粗纖維,增強腸蠕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太陰人喜歡吃牛肉、魚類及厚味飲食,平素就多食。太陰人形體多肥胖,而且有“多食家”之稱。所以即使是太陰人飲食,亦不宜多食而造成肥胖。有害食品有豬肉、雞肉、白菜、蘋果、雞蛋、山羊肉等。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它能節約體內胰島素用量,減輕胰臟負擔。肥胖及輕癥、無癥狀患者,單靠飲食療法,就可以控制病情。病情較重及胰島素依賴性患者,在用藥同時,必須配合飲食療法,才能防止病情惡化。在體內吸收糖需要胰島素,吸收蛋白質也同樣需要胰島素。于是吃的越多,越胖,需要胰島素越多。《素問•奇病論篇》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滿,故其上溢轉為消渴。”這就是說: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或肥胖之人(在四象人中以太陰人為多)胰島素消耗增多,糖分聚積,易積熱內生,化燥傷津,發為消渴。再一方面,運動可以減輕體重,減少胰島素需要量,以幫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故對太陰人糖尿病,應避免多食、運動不足、肥胖及體內增加胰島素的因素,采用“八分飽、多運動”為其治療原則。
1.1研究對象選擇在我科的護理實習生共96名,男10名,女86名,在我科實習時間為1個月。將護理實習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8名,2組的帶教老師均為具有本科學歷、操作能力強、專業知識全面的主管護師。在實習結束出科時進行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
1.2方法對照組和研究組根據實綱的要求,確定護理實習生手術室需要掌握的知識,制訂帶教的計劃和目標。對照組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由護士長帶領護理實習生熟悉環境,觀看帶教老師演示后即被分配給相應班次的帶教老師跟班學習。研究組的護理實習生進入手術室后首先也是由護士長帶領護理實習生熟悉手術室環境,由帶教老師對手術室常規技術操作如外科洗手法、穿和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傳遞,先進行示范,然后指導護理實習生反復練習;再設定一個模擬闌尾切除術的訓練,由帶教老師和實習生輪流擔任各個角色進行訓練,最后再固定帶教老師一對一開展教學。
1.3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技能考試分數為(85.12±6.25)分,理論考試分數為(81.31±7.62)分;研究組技能考試分數為(92.26±8.65)分,理論考試分數為(88.28±5.39)分。2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t技能考試)=9.33,(t理論考試)=7.16,P<0.01)。
3討論
手術室在臨床科室中屬于一個相對特殊的科室,護理要求也與其他科室不同。傳統的帶教模式注重操作和流程,護理實習生只能機械地聽講和簡單地重復。雖然傳統的帶教模式重視傳授知識,但輕視護理實習生能力的培養,導致護理實習生只能被動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采用改進的帶教模式不但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護理實習生在學校關于手術室護理的理論學習較少,導致剛剛進入手術室的護理實習生非常茫然。改進的帶教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實習生的操作技能,使其在臨床上配合手術醫生手術時自信心增加,為順利完成手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技能考試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改進的護理帶教模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在有限時間內更快更好地掌握手術室各種操作技能。
4總結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3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組,對其實施以人為本護理,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0±2.0)歲。另選擇實施以人為本護理前12個月收治的30例手術患者為對照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手術室護理患者沿用以前的常規模式,2012年8月后手術室在護理患者方面采用以人為本的護理,具體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手術室護士要認真做好術前患者的訪視工作,進入病房與患者進行交流,并發放一份術前宣教單,做好自我介紹,告知手術及麻醉方式,重點強調術前禁食禁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患者的病情、有無既往史及過敏史、實驗室檢查結果、全身皮膚情況,如向女性患者詢問是否在月經期、老年患者是否有活動義齒,做好心理評估及社會評估,通過介紹手術成功案例進行安撫,講解手術室的儀器設備和環境,告知手術流程,介紹麻醉及手術配合注意點,消除患者術前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患者信心。整個訪視過程中,語氣要溫和、誠懇,適當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面部表情、手勢、眼神,鼓勵患者談出自己的想法,注意維護患者的自尊及人格,要讓患者感受到關心、溫暖及重視,增強對手術的信心。
1.2.2術中護理
手術當天,巡回護士在手術室門口主動迎接患者,與病房護士共同做好交接工作,核對患者禁食禁飲、術前針、備皮、假牙是否取下等執行情況,清點隨身攜帶物品。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先調節好手術室的溫、濕度,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有護士全程陪護在患者身邊,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為患者蓋好毛毯,解說各項護理操作,同時安慰鼓勵患者,解除思想顧慮,使其心情放松。當麻醉師實施麻醉時,協助患者取適當,動作輕柔,準確暴露麻醉部位,并注意患者其他部位的保暖,術中注意保證患者肢體處于安全、舒適、保暖狀態,防止擠壓、過度外展和電灼傷。手術護士堅守崗位,密切觀察病情,觀察患者是否正確,肢體、神經、大血管是否受壓,保持尿管、引流管、靜脈輸液通道通暢,注意輸液速度。術中手術人員交談時,應低聲并注意措詞分寸,不要在患者面前討論手術步驟,注意對病種保密,不談論與手術無關話題。監測儀器的報警聲要調節到合適音量,以免對患者造成心理刺激。當患者術中出現各種不適時,如手術機械對內臟(如腸管、腸系膜等)的牽拉,可刺激分布在內臟上的迷走神經,使迷走神經興奮,從而引起惡心、嘔吐、牽拉痛、鼓腸等癥狀與體征,應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協助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并墊一襯布以防嘔吐物溢出污染床面。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各種合理要求。
1.2.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洗手護士要協助擦凈手術野周圍的血跡,同醫生一起妥善包扎手術切口,為患者穿好衣服,蓋好被單,全麻患者蘇醒前必須專人看護,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或側臥,以排出口腔內嘔吐物及咽喉部分泌物,防止誤吸引起患者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患者全麻蘇醒前常出現躁動、意識不清、幻覺等表現,會無意識地拔掉留置在身上的各種管道,如氧氣道管、胃管、靜脈點滴、引流管、導尿管、連接監護儀的導線等。因此要妥善固定連接監護儀的各條導線及各種引流管,同時還應對患者采取防止墜床、自傷措施,必要時對患者進行保護性約束,或遵醫囑給予患者鎮靜劑;蛛網膜下腔麻醉后去枕平臥6~8h,以減少腦脊液外漏,避免頭痛;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后平臥4~6h,以防血壓波動。巡回護士平穩護送患者回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在手術訪視交接護理單上記錄簽名,告知家屬相關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在術后回訪時首先感謝患者手術中的配合,考慮到術后傷口疼痛、各種引流管的安置都會使患者感到緊張、恐懼、不安,手術護士應根據術后具體情況及出現不適的原因做好患者和家屬的解釋工作,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仔細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術后病情恢復情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并請患者填寫一份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征求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意見,整個過程要讓患者深切感受到醫院的人性化關懷。
1.3觀察指標
分別設計手術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和醫生滿意度調查表,每表由10個評分題目組成,每題有5分(非常滿意)、4分(滿意)、3分(一般)、2分(較差)、1分(很差)共5個評分選項,對2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并于2個年度各隨機抽取30名醫生進行醫生滿意度調查,計算總分,分別對比2個年度的醫生滿意度和患者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以人為本的內涵是指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對人存在的意義、人的價值珍視和關注的思想。
在護理實踐中,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的價值,即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患者的權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關注,它既可體現為整體護理內外環境所需的人性氛圍,也可顯現為護士個體的素養和品格。護理人員通過自我介紹與患者建立初步了解及信任關系,同時收集有關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及精神等方面的資料,并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時所展現的儀表、言行、態度,在工作中體現出的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等都會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護理人員對自己的關心及重視,并運用自己扎實的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保證患者的治療順利進行,增添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戰勝疾病的信心。
2.2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不健康的心理,會通過神經內分泌的改變
削弱機體的免疫能力,使患者手術耐受力降低,對手術造成一定的危險并且不利于術后的康復,因此手術室的護理不應局限于配合手術等單純的技術操作,還應該注重“以患者為中心、人文關懷”的理念。運用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做好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護理,即圍手術期護理,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承受手術的能力,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順利經歷手術,促進其早日康復。
2.3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對緩解手術患者的心理、生理應激都有突出的優勢和積極意義。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19~59(36±4.5)歲,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嚴重糖尿病、肝硬化及心腦肺部疾病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身體基礎狀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組患者住院期間治療和麻醉方案大體無明顯差別。
護理方面,對照組采用傳統一般護理。研究組實行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具體措施:首先成立無縫隙責任小組,根據職稱、臨床經驗等任命一定數量的護理組長,負責管理責任護士的工作、培訓、考核,組員分配以老、中、青搭配為原則,實行組長領導下的無縫隙責任制管理模式,崗位到人、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術前主動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主刀醫師及相關責任護士,進行入院健康教育,告知家屬陪護和探視制度,并以自己成功護理的經驗耐心講解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態度溫和,傾聽患者對手術的顧慮,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實現主動服務無縫隙。術前飲食指導、術前用藥及腸道準備指導均須由專人完成,手術當日,按照手術室門接患者—手術—協助送至病房或重癥監護室—詳細交班記錄等一系列措施,保證全程護理流程無縫隙,盡可能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術中護理以資深與低年資護士合理搭配,促進低年資護士業務能力的進步,保證手術間安靜、整潔,室溫以23℃為宜,巡回護士要多與患者交流以轉移其注意力,幫助患者擺放手術和四肢,避免麻醉意外損傷,術后加強巡視,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出院時囑咐患者定期隨訪。
1.3治療標準
對所有患者訪視前及麻醉前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對于患者的應激性則統計記錄2組患者麻醉前的心率、血壓及皮質醇濃度。派專人制定護理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表,患者出院時,囑咐患者完成。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訪視前2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麻醉前SAS評分、SDS評分、心率、血壓及皮質醇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為9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1月間收治并進行手術的患者560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癥狀、體征診斷,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測結果確診,符合手術適應證。其中男298例,女262例,年齡19~71歲,平均(37.1±13.2)歲。包括普通外科手術284例,骨科手術124例,泌尿外科手術82例,心胸外科手術7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前充分進行各項相關檢查,完成對手術中藥品和器械的準備工作;手術中嚴格實行無菌操作,密切監控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對手術過程進行詳盡的記錄并完善病人的轉交工作。觀察組再此基礎上按照人性化護理的理念進一步開展護理工作。術前護理:手術前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手術類別、受教育程度和具體的家庭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調查分析,針對每一個患者制定詳細的個性化護理方案。通過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和護理知識的巡查講解,取得患者對護理和治療工作最大限度的理解和配合。并在術前幫助患者進行深呼吸和床上排尿、排便的鍛煉,提高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的配合效果。術中護理:根據手術前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在手術中嚴格執行護理措施。對患者在麻醉前進行適當的心理安撫,幫助患者改善手術前的焦慮心理。對于非全麻患者,手術過程中充分與患者交流互動,調整手術室環境,給予患者更舒適的手術。同時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關注心電監護,維持輸液通道的暢通。在手術室盡可能避免器械發出的噪音,醫護人員精神高度集中,禁止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術后護理:手術后及時為患者清理消毒液和血污,待患者由麻醉中完全清醒后,立即安排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探視,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否存在任何不適,及時為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和檢查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密切注意患者有無發生術后感染和相關并發癥,及時報告醫師。
1.3觀察指標
在患者護理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價,得分為0~100分,分值隨患者焦慮程度上升。并在出院前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采用人性化護理理念的觀察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提高,達到99.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使用SAS評分對焦慮程度進行比較,觀察組焦慮程度獲得明顯改善,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表現惡化,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手術治療通常對患者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造成患者出現食欲不佳、失眠等情況,在手術前直接影響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利于患者調整狀態應對接下來的手術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可以明顯改善這一情況,而且加強醫患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住院患者較快的熟悉醫院環境,減少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獨感。手術后患者則往往由于創口造成的不適和對手術效果的擔心而產生焦慮心情,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手術后心理狀況明顯惡化,這也是導致護理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2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和對人性化護理理念理解的加深
護士是手術前、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與患者接觸最為頻繁的人員,是醫院與患者之間溝通和互動的橋梁。護士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需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作用和責任,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拓寬知識面,加強對患者的交流和理解,在護理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護理的效率和質量。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人性化護理的意義,和現代醫療開展以人為本的護理方式的必要性。
3.3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對醫療系統的意義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2011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前的的4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后的5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20例、女230例,年齡44~84(74.23±5.94)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30例,普外科手術120例,胸外科手術100例,婦科手術80例,其他手術20例。觀察組男269例、女281例,年齡45~81(72.43±5.83)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50例,普外科手術140例,胸外科手術122例,婦科手術103例,其他手術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也是循證醫學和循證保健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實施:①巡回護士訪視后和器械護士進行交流,獲取證據,為預見性手術護理配合做好準備。②患者進入手術室,護士應熱情接待患者,獲取患者意愿,根據術前訪視收集的資料適時進行心理護理。③按手術安排表仔細核實患者信息,確保手術部位準確無誤,避免臨床報道中出現的嚴重手術失誤。④根據其他報道發現,手術室環境對患者的術中舒適度尤為重要,應注意保溫護理,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受涼感冒,影響術后康復。⑤術中輸液、輸血是手術室常用治療手段,掌握有關輸液、輸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術成功的保證。⑥根據循證護理的理論,總結臨床經驗,使手術室清點核對制度更加規范化。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總結以往出現問題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清點核對制度是手術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嚴格清點核對制度能完全避免異物遺留體腔。堅持在術前、術中、術后清點核對制度,確保患者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滅菌過程中丟失,保證手術順利安全地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發生率、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與護理質量評分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護理質量評分采用百分制評分模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循證醫學是針對日常臨床實踐提出的問題,尋找和評價相關資料,并采用這些信息。由于這一理念和方法的科學性,很快得到普遍接受。循證護理實踐包括產生證據和使用證據。產生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事護理科研的人員,通過他們的科研并發表研究結果,使別人能夠使用那些證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臨床實踐中使用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又稱為證據的使用者。護理工作者開展循證護理可以同時扮演研究者和使用者兩種角色或其中之一。護理人員通過四個步驟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分析當前護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明確地鑒定出護理的問題,檢索文獻獲取相關的研究結果,使用現有標準評價研究證據的科學性,采用最為可靠的證據選擇護理措施并說明選擇的合理性。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循證護理實踐的技能:提出正確的問題,獲取研究的證據,評價證據,采用證據。如何將研究的結果(證據)應用到護理實踐中,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可以通過護理人員各自獨立地進行,也可以通過護理小組共同來解決,還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團隊,或通過單位和組織機構對提高護理水平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進。在個體層面上,應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讓她們在日后的工作實踐當中學會評價和使用證據;在集體層面,可以對醫院以科室為單位的護士進行培訓,結合本專業護理實踐的問題,開展循證的護理實踐,召開周會對本專業發表的護理研究的文章進行討論,對研究的結果是否能夠應用,可否提高護理質量提出建議。在單位組織層面,如醫院護理部,可以通過編制循證的護理操作指南或臨床路徑來規范護理實踐。臨床護理實踐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在進行循證護理實踐中,要求對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具體化,將問題轉化成為通過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如預防手術室患者發生壓瘡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盡可能系統地查找證據在國際上有諸多一級和二級資料庫,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ry等,國內常用的有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VIP、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庫CBM、萬方全文資料庫等。由于目前大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醫院信息系統并實踐了與臨床各科室護士站的連接和聯網,為查詢資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通常根據所關心的問題設定相應的檢索詞,如壓瘡、預防、癱瘓患者等進行檢索。對獲得的文獻題錄進行篩檢和評價通常檢索后會得到一系列的相關文獻,但護士不可能需要所有這些文章,因此,要選擇與問題最相關的研究文章,獲取全文,然后對這些文章的真實性和可應用性進行嚴格評價。應用證據在應用上述經過評價的研究結果時,護士應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根據患者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并加以實施。應用證據的目的在于解決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用查詢得到并經過評價后的可靠證據之后,需要對護理的結果做出評估。了解是否切實解決了患者的問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得到了滿意的服務。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是一個循證的實踐過程,從提出問題開始,通過查詢證據、評價和使用證據、再進行效果評估,這個過程促進護理人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也學習到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巧,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如果在該過程中未能找到相關的證據,說明該領域缺乏研究,也就為提出一個新的科研課題提供了線索,可以組織同事進行科研工作。這種科研類型在國外稱之為實施性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研究的目的,更加實用。通過本臨床研究發現,通過在手術室中運用循證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夠針對性,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與手術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減低了護理差錯發生率,并且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縮短了住院時間,從而減少了住院費用,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與護理素質。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