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3:5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投資證券價值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價值投資策略是在1934年由格雷厄姆與多德合寫的《證券投資》中首次提出的。后來,格倫?格林伯格、馬里奧?加比利等投資家按照價值投資理論在實踐中都取得了豐厚的收益,從而使價值投資理論的影響大增。作為價值投資策略最偉大的實踐者,巴非特提出了對價值投資獨有的見解,并通過對該策略的運用,取得巨大的成功。
一、價值投資策略的概念和原理
價值投資理論也叫做穩固基礎投資理論。目前學者對價值投資并沒有給出一個嚴格統一的定義。價值投資理論認為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是股票價格的基礎,價格圍繞內在價值的穩固基點上下波動。股票內在價值決定于經營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而股票價格在短期內除了受內在價值的約束,還取決于股市資金的供需狀況。在市場資金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內在價值高于股票價格的價差被稱為“安全邊際”,一家績優企業出現安全邊際時,對其投資就具備所謂的價值。
美國著名投資理論家Williams在《價值投資理論》中最早提出了貼現現金流估值模型。Williams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對未來股利的索取權,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應該是對投資者所能獲得的所有股利的現值。由此,williams推出了以股利貼現來確認股票內在價值的最一般的表達式:
其中,Dt為第t年的股利,r為無風險利率。williams的模型在后來的幾十年里一直被人們奉為股票估值的經典模型。當然由于該模型沒有考慮通脹因素而存在缺陷。
二、價值投資策略的適用條件
(一)投資對象的長期性和業績的優良性
價值分析非常注重對公司以往的數據分析。價值投資是建立在可靠的數據分析基礎之上的。沒有這些,將無法拿出有效的證據來估算企業的價值。由于價值投資具有優化配置證券市場資源的功能,業績優良公司的股票總是能夠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而那些業績差的公司的股票則很少有人問津。所以資金總是更多地流向那些業績優良的公司。這樣能使投資者在股市中獲得穩健收益的同時。合理降低投資風險。
(二)參照物選擇的穩定性
同等投資環境下,對不同投資工具的效果進行橫向比較,使投資收益最大化。投資債券的收益率要高于銀行利率。投資股票的收益率應該高于同時期的債券的收益率。
(三)市場的有效性
市場價格能夠充分反映所有信息。時間越長反映的信息越充分、準確。完全的市場化操作這是整個價值投資策略成立的基礎。由供求變動和市場作用來決定最終的投資價格,才能保證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得以體現和發揮。否則,價格體現價值的能力將受到限制,價格偏離之后向價值回歸的趨勢將發生變化。
(四)投資者的理性
進行價值投資,需要投資者非常理性。理性投資者要能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能正確處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在承擔風險的前提下爭取較好的收益。其次,要看大勢,不要盲目追漲殺跌??辞褰洕髣菔抢硇酝顿Y者的基本要求。最后,把企業的經營業績、成長潛力作為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注重研究企業的經營情況。
三、價值投資策略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適用性
(一)價值投資策略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表現
1997年中國股票市場上首次提出價值投資策略的概念,以后逐漸被中國投資者熟悉和了解。2003年QFII在中國成功啟動。由于QFII采用了成熟的價值投資理念,促進了價值投資在中國的發展。國內的一些基金公司追隨QFII的擇股原則,選擇價值投資作為主流的投資理念。中小投資者也紛紛選擇價值投資作為首選投資策略,逐漸重視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并集中選擇擁有較高安全邊界的鋼鐵、石化、能源及金融等板塊。但隨著2005年中期以后股市不斷上漲,特別是2007年以來連創新高,越來越多的新投資者在進入股市,價值投資理念不斷被拋棄,人們熱衷于各種概念炒作,投機的行為越來越嚴重。人們購買股票并不是沖著股票的投資價值,而是一種純粹的股價上低進高賣的投機行為占據整個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成了投機者。從個人到機構、基金公司等大都拋棄了價值投資的理念,被投機所替代。然而自2007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波動較大,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16日的歷史高點6124點一路下挫,2007年11月22日跌破5000點,2008年跌至10月28日見最低點1664.93,振幅多達73%。經過此輪大幅的漲跌,人們會重新對價值投資策略進行比較理性的思考。
(二)價值投資策略在中國證券市場適用性分析
1、股市建立時間短,可參考數據少,降低了價值分析的可靠性。中國股市成立于1990年,最初的交易股票數量只有幾十家。截至2009年4月底上市公司數量1625家,總市值達169253億元,流通市值為73450億元,約占總市值的43%,股票總發行股本24711億股。這些上市公司中70%以上是在1996年后上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上市時間短的問題,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分析數據不足,難以反映公司的長期發展軌跡。這類投資分析的有效證據的缺漏,將降低判斷的準確性,增添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更為嚴重的是,信息的缺失很可能會隱瞞企業的非正常波動,加大價值投資分析的難度。
2、交易的品種比較少。中國只有深圳、上海兩個全國性的交易市場,交易的品種也十分有限,相比較國外市場多層次、多品種的資本市場體系。供中國投資者選擇的投資范圍太小。在有限的投資品種中,各類品種交易的條件也不盡相同,參考性低,確定合理的收益率難度大,使得投資者在分析中難免增添主觀因素成分。
3、作為證券市場參照物的市場利率、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較大,尤其是最近幾年變化太大,導致投資者無法進行收益的對比。從1990年中國股票市場開始建立,人民幣的名義利率就處于比較大的波動之中。一年期利率從最高時1993年的10.98%降到最低時2002年的1.98%,利率進行了許多次大的調整。尤其是2007年進行了6次調整。2008年進行了4次調整。而這兩年中正好是中國股票市場飛速高漲和急劇下跌的兩年。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從1990年以來,人民幣的實際利率為正的年份并不多。大部分年份的實際利率為負。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價值投資參照物的利率已經失去了其應有的參照物的功能。作
為投資者無法以利率為依據進行價值投資,無法對不同投資工具的效果進行橫向比較,這就影響了價值投資的效果。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鑒》,首次公布了股改以來兩市股改限售股累計解禁和減持情況。自2006年6月第一批股改限售股解禁以來,截至2008年年底,兩市累計產生限售股4681億股,其中大非3934億股,占比84%。第一批股改限售股獲得流通權之后的兩年半中,共有287億股大小非。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減持,并以小非居多,達到198.9億股,占比69%。滬深兩市累計減持的股改限售股占解禁總量的比例為6%。2007年A股市場上揚時。大小非減持力度最大。2008年隨著市場下挫、交易萎縮,大小非減持的積極性也快速減小。截至2009年4月底上市公司股票總發行股本24711.99億股,其中流通股本13249.79億股,占總發行股本的53.6%。隨著2009年幾年還不斷有“大小非”的解禁(如表1),越來越多的非流通股進入股市,會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策略。(2)中國證券市場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不健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股市發展中政府的干預作用大過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功能不健全。股票市場不僅僅具有融資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它起到了調節資金在各個生產部門流通再分配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調節,達到資金新的分配。這個作用保證了價格在偏離價值時,能自動、及時向價值回歸。然而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忽視了資金流通再分配的作用。這其中有政策上的失誤,也有投資者自身對股市認識的偏差。這兩方面也體現了中國證券市場不太適合價值投資。
5、中國證券市場大部分投資主體是投機者。而非投資者。證券市場兩類投資主體中小投資者和機構的獲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別。中國大量的中小投資者流動性大,資金有限、時間有限,投資缺乏規模效應,搜集信息的成本得不到補償,也沒有時間來進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收集,同時他們大多數并不是專業投資人,信息的分析存在難度。而機構投資者,都有專門的投資調查隊伍,可以通過實地調查,取得第一手關于上市公司的經營信息資料,避免了公開資料中的虛假問題。另外,機構投資者都是專業的,對信息可以做出相對準確的分析判斷。但中國股市的各方參與者,從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到個人,更多關注的是股價
4、市場非有效性不利于價值投資。中國還處于一個相對不完善,具有特殊性的市場,這樣的市場決定其效率是非有效的。(1)股權分割現象嚴重。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同為企業權益股份的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交易環境特殊,也決定了不同利益主體在企業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其設定的安全邊際不同,承擔風險也不同,對同一只股票的定價自然就會有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各自要求的收益率的差異。隨著“大小非”解禁,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造成原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按笮》恰苯饨麕淼淖畲髥栴}是市場上股權持有者成本結構的失衡,“大小非”較低的持股成本與普通投資者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別必然破壞市場的內在平衡機制。中登公司披露2008年《中國的漲漲跌跌,追求“高拋低吸”的價格游戲,忽視股票的內在價值。偏好投機。即使是一些宣稱價值投資的機構投資者,比如基金公司,在投資行為上也頻繁的買進賣出,背離價值投資的方向。中國股市自1990年12月19日建立以來。投機性的表現要遠遠大于投資性。以上證指數為例,上證指數2007年全年在2006年上漲130%的基礎上又上漲96.66%,漲幅再次踞世界股市之首。中國股市從2005年到2007年僅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上證指數就以驚人的速度從1000點左右漲到6000點。股市的高估值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大量市場參與者在股市大幅上漲后,仍然積極買入,并沒有關注市盈率偏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實。隨著市場由高位反轉下跌,眾多投資者高位買人的股票大幅下跌,投資者紛紛被套,出現巨大損失。而與此相對的是,市場經過大幅下跌后,市盈率已經回落到合理水平,但投資者卻認為市場會繼續下跌,仍然持續賣出。這些都足以說明中國股市投機的泛濫。
四、結論
由于盈利能力不強的上市公司價值投資研究價值不大,而且缺少較大的收益時間,無需把每股收益看作參考依據,所以為了避免非正常值導致的影響,選擇的依據必須滿足每股收益大于等于0.1,此外,將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數據排除。最終的選擇結果如下:2009年188只、2010年205只、2011年226只,總共有619只。1.樣本期內各個時間段內的基本面量化指標和股票價格的相關研究。首先,利用SPSS16.0軟件計算出2009~2011年各個時間段的基本面量化指標和相應時間段的股票價格間的Pearson因子,相應的統計數據結果見表1。多元模型的自變量選擇那些和股票價格有明顯相關性的數據指標,排除與股票價格存在較小相關性指標,進而能夠為下一步各時間段的多元回歸分析提供合理的數據支持。在該階段,能夠保留下來指標的相關系數必須滿足0.05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然后,為了避免回歸過程中的自相關,所以將排除凈資產收益率。同時,因為流動比率在決策過程中可能轉換為風險控制因素,和股票價格間有較強的非線性,所以也應該給予剔除。2.優化選擇后的量化指標對股票價格貢獻度的影響分析。選取2009~2011年3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利用Stepwise的輸入技術進行三次多元回歸分析,可以得到三組輸出。研究過程中關鍵要討論標準化因子和可決因子。標準化因子是指量化指標經過一個標準差的改變對股票價格產生的影響程度。該因子能夠防止由于不同指標的量綱不一樣而無法比較影響程度的問題。標準化因子絕對值越大,表示該因子對股票價格的解釋水平越高??蓻Q因子是在調整回歸方程后獲得的,主要是指全部指標對股票價格的整體解釋水平??蓻Q因子越大,表明該模型對股票價格的解釋水平越高,也就是說股票價格的變化對基本面因素變化有較大的影響,投資的合理性越大。相應的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根據回歸分析的計算數據能夠獲得如下結論:在觀察時間,每股收益包含在回歸模型之中,具有最佳的解釋股票價格的水平,因此,這個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夠受到較好的關注?;貧w數據表明大多數情況下每股收益和總資產收益率均包含在回歸模型內,從而表明證券投資者非常關注對股票價值有較大影響的基本面,這一結果表明價值投資意識已經不斷地深入人心。從回歸分析結果數據可以看出,在2011年營業利潤增長率包含于回歸模型,從而說明證券投資者已經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有了關注,同時能夠表明證券投資者對和內在價值有關的基本面因素有了更為深刻地認識。從回歸分析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期間每股凈資產已經退出了回歸模型,表明證券投資市場不夠關注風險水平。每股凈資產是指上市公司在破產時證券投資者股票的內在價值。每股凈資產屬于主要的風險評估基本面因素,正在被證券市場逐步地認可,說明證券市場對股票的關注不僅停留在投資回報上,同時非常關注風險的存在,這正是證券市場不斷趨向于理性的具體表現。通過對2009年和2010年的回歸分析可知,每股凈資產指標出現了缺失。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股票市場比較好的局面導致了證券投資者的思維定式,降低了對風險的關注度。經歷了一段時間,大量的解釋變量符合了回歸模型,這表明投資者對基本面的研究更加完善。根據回歸分析的結果,證券投資者不斷地利用更多的指標,通過不同的層面更為全方位地考慮證券的內在價值,證券市場不斷向以價值投資為中心的投資方向發展。此外,可決因子的周期變化表明在我國證券市場中,基本面因素對股票價格的解釋能力不斷提高,然而并不穩定。當外部經濟環境產生變動時,證券投資者容易產生非理性行為,從而使非價值因素再一次占了上風。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價值投資的應對措施
管理費還能夠促進基金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為基金持有者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然而,如果基金管理公司的工資待遇和資產管理規模關聯過大,就會導致基金管理者僅僅關注視資產管理的規模,忽視幫助基金持有者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最為管用的方式就是優化基金管理收入的基本組成,采用浮動收益的方式,一定的資產管理費可以確?;鸬挠行嵤?而浮動收益可以使基金管理者以基金投資者的權益為中心幫助基金投資者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充分地利用投資組合策略。證券投資本身具有較高的風險,但是高風險和高收益是相互對應的,怎樣才能使投資風險減少并且使投資收益最大,投資組合策略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預防投資風險,而且能夠有效地彌補證券投資價值的缺陷。投資者可以依據不同階段國際經濟形式、國內產業制度以及行業的發展潛力適時地調節投資產品的比重,從而能夠得到最佳的收益。投資者應該不斷地轉變投資理念。投資者的理念在證券投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證券投資者應該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主要關注證券投資的長期回報。證券投資者必須熟悉證券投資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知道證券投資過程中潛在的風險,掌握證券投資產品的相關功能;投資者應該明確投資目的,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證券投資產品。投資者應熟悉證券公司的相關情況,對證券公司的專業化水平、標準化產品、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以及信息披露系統等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獲得最大投資回報率。不斷健全證券市場的管理制度。通過股權改革可以較好地處理中國證券市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之間利益的不一致性、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缺位等難題,能夠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化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從而能夠不斷深化中國證券市場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為證券投資基金執行價值投資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市場平臺。五、結 論我國證券市場仍然是一種新興的證券市場,依然處在非有效市場向弱有效市場不斷轉變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利用價值投資策略得到的收益不是非常穩定的。通過股權分置改革,伴隨著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價值投資策略將轉變為證券市場的主流方式。根據相關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選取深證300指數股進行相應的回歸分析。根據回歸分析的結果可知: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是非常受到重視的。證券投資者更加關注決定股票內在價值的基本面因素,價值投資理念正在漸漸地深入投資者的人心。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市場對風險的關注程度正在降低。每股凈資產能夠表明上市公司在破產的狀況下,投資者持有的每股股票的價值。證券市場對股票的重視不但保持在收益上,而且非常關注風險,從而使證券理性更加回歸理性。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者能夠更深入地剖析基本面的內涵。根據回歸分析的結果可知:證券投資者已經利用更多的指標,從不同的層面深入地考察股票的經濟價值,市場正在向以價值投資為主的理性投資發展。2.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正處于轉型時期,因此,具有較好的價值投資意義,然而不能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因此,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基金績效評估體系和股票發行政策;合理地調整基金管理收入結構;充分地利用投資組合策略;投資者應不斷轉變投資理念;不斷完善證券市場的制度體系。隨著上市公司質量的持續提升,價值投資將不斷地深入人心,通過價值投資可以使中國證券市場更加趨于穩定。
關鍵詞:非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F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10-0101-02
近年來,在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非政府投資項目所占的比重及投入資金的數額都有不斷增長的趨勢,上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的非政府投資項目越來越多。如何將投入的資金在項目中合理地分配,使這些項目能夠以最經濟的方式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一般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本身具有投資額大、投資周期長、投資一次性的特點,決定了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必須建立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統。
本論文主要針對非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造價管理和控制進行分析探討,以期從中能夠找到有效實施非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手段或方法,并和廣大同行分享。
一、我國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建設項目造價管理的理解和認識不斷深入,建設項目造價管理的觀念和方法進行著深刻的變革。我國學者從系統的角度對建設項目造價管理進行分析和研究,結合國際建設項目造價管理的經驗提出了“全過程造價管理”和“全方位造價管理的概念”。但在建設項目造價管理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造價管理一直沒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沒能把現代管理先預測、后控制的思想與方法納入建設項目造價管理體系內,缺乏系統管理模式;業主、設計、施工等參與主體缺乏統一的造價目標及相互溝通,全過程造價管理存在階段性脫節現象。
我國長期以來,普遍忽視項目前期工作階段的造價管理,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施工階段,審核施工圖預算,算細賬,雖然也有效果,但事倍功半。要有力地控制工程造價,大幅度地節約工程投資,就必須把工作重點轉到建設前期階段上來,即項目的計劃階段,尤其是抓住設計階段這個關鍵階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項目建設單位常常主觀臆斷,隨意確定建設規模;工程咨詢單位不能獨立、公正、客觀、科學地進行估算,因而造成投資損失。
由此可見,我國建設項目造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沒能對造價進行全過程的管理?,F代管理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即對一個大系統而言,管理的目的是要追求整個系統的最優化,而不是個別子系統的最優。應該采用新的理論思維和方法來改變這種只注重建安費用子系統而忽視整個項目大系統造價管理的狀況。
二、非政府投資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建議
(一)全程造價控制管理重點
1.立項決策階段:這一階段,業主對工程造價的管理重點是積極參與項目決策前的準備工作,切實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據市場需要及發展前景,合理確定建設規模。投入相應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在對建設產品的技術來源、市場容量、市場前景以及經濟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調研和正確的評價,編制的投資估算盡可能全面,充分考慮建設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如材料價格上漲系數)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使投資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項目投資的作用。
2.設計階段:這一階段的管理重點有兩個方面:(1)積極推行設計招標(包括設計方案競選)及限額設計;(2)加強合同約束:嚴格合同條款,不能僅限于標準的合同格式,應根椐工程的具體特點,在技術上有特殊要求的地方,應附加詳細的技術要求,必要時可附加簡圖說明;在經濟條款上,應增加設計變更修改的費用額度限制條款。
3.招投標階段。該階段注重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管理:
(1)嚴格施工單位資質審查:必要時應進行實地考察,防止施工質量低劣、財務狀況差、信譽差的施工單位混入投標單位之列;(2)合理低價中標:業主對項目的“合理低價”應做到心中有數,避免投標單位以低于成本價惡意竟標。
4.施工階段:業主方在施工階段對工程造價的管理除了加強合同管理、工程結算管理外,重點應加強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杜絕投資浪費。
5.結算階段:結算階段,通過審核施工過程中的資料、簽證,審核相關費用計取的準確性來控制結算價。
(二)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投資造價控制建議
在施工階段對造價控制的作用極大,雖然在一般情況下要通過施工階段來降低工程造價十分困難,一般的影響在20%以下。但施工階段造價控制不好則會導致投資失控,因此這里重點對施工階段中的造價管理控制展開探討,給出具體的建議。
1.應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施工組織設計既是施工企業以實現高質、高效、低耗為目的,對擬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時間和空間、技術和組織上做出的合理的安排,也是業主在評標中選擇施工隊伍的重要考核依據。施工設計是現場施工的指導性文件,一旦審批即具有法定性,也是辦理竣工結算的依據。其中施工方案的擬定,對工程造價的影響至關重大。加強組織設計的審批,可以從技術和經濟上進行對比分析,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力求用最少的人材機消耗完成施工任務,把降低工程造價的觀念滲透到每一個施工管理環節中。每種施工方案所需的費用都不同,有時甚至會相差數倍,施工單位往往采用大而全的方案,有意無意地擴大工作內容,建設單位若缺乏經濟觀念,不嚴加把關而一批了之,將導致施工費用的大幅度上漲。
2.應加強和完善現場簽證的管理?,F場簽證管理包括現場簽證的辦理和審查,在施工過程中,發生現場簽證的情況時應做到先算賬后實施,在辦理每一簽證之前,必須進行工程量及造價增減分析,變工程造價事后被動控制為事前主動控制。業主應隨時深入現場,掌握簽證資料的真實性和必要性,對其中的不實之處和不合理性加以嚴格審查,針對現場簽證可能出現的失實,業主造價人員在審查的過程中首先要鑒別簽證單的真偽,再審查虛實,判定是否該給或給多少。根據預算定額、費用定額、合同條款、招投標文件來判定,該簽證內容是否允許調整。因施工單位不按常規施工、工序顛倒、質量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返工費用,是不能辦理簽證列入結算的。
3.施工過程中應把好工程材料、設備價格關。施工過程是建筑產品的形成過程,由于施工過程周期長,影響因素多,材料價格波動大,工程現場的處理也將直接影響工程造價,所以對于綜合單價合同應該把好工程材料、設備價格關,做好施工記錄。在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的材料費一般要占整個建安費的60%以上,建設單位有權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價格信息,來要求施工單位選擇物美價廉的材料供應,以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
三、結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非政府投資項目從數量規模到投入的資金數額都有不斷增長。如何將投入的資金在項目中得到合理的分配,使這些項目能夠以最經濟的方式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本論文主要從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角度出發做了簡單探討,真正要實現我國非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造價管理和預算控制,還需要我們廣大造價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郝建新.工程造價管理的國際慣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2]吳淑利.國外工程造價模式分析及對我國計價模式改革的借鑒[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6,(1).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的證券分析師隊伍日益壯大。證券分析師作為專業人才,其提供的股票評級是否具備實際投資價值?國內外很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證券分析師給出的股票評級在短期內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關鍵詞證券分析師股票評級
隨著監管法規的逐步完善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立足于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價值投資逐漸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主流理念,我國的證券分析師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其影響力也急劇擴大。公司研究報告是證券分析師對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的總結,而其中的股票評級則是分析師報告的主要結論,也是對證券市場投資者而言最為直觀和最受關注的信息。若分析師給予一家上市公司“買入”或“賣出”評級,則代表了分析師認為該公司當前股價被低估或高估的強烈信息,若投資者接受了分析師的信息,則將通過具體的買入或賣出行為影響股價的漲跌。關于證券分析師股票評級的投資價值,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國外相關研究
對于個股評級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3年。Cowles(1933)分別收集了16家金融服務公司、20家火災保險公司、1位華爾街日報編輯和24家金融出版媒體的薦股信息,經過計算發現被推薦股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弱于大盤1%到4%。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由于當時證券分析師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職業,關于分析師薦股的投資價值的研究開始興起。
Diefenbach(1972)收集了1967年11月17日到1969年5月23日期間(共80周)來自24家證券經紀公司的個股評級(包括買入建議和賣出建議),將這些股票自被給出評級后52周的收益率與同時期市場指數的收益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獲得買入評級的股票在未來52周的平均收益比同期指數收益率高出2.7%;而獲得賣出評級的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則比同期指數收益率低11.2%,且在全部獲得賣出評級的股票中,在未來52周能跑贏指數的股票占26%。
Davies和Canes(1978)研究了股票評級二手信息的擴散對于股票的影響。他們使用市場模型對1970年到1971年華爾街日報“市場消息”專欄中的股票評級(包括597個買入建議和188個賣出建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這些二手評級當日,買入評級的股票有著0.923%的超額收益,賣出評級的股票有-2.374%的超額收益,并且都是統計上顯著的。另外,在二手評級后的20個交易日,被評級的股票并未發生超額收益的反轉。作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股票價格無法完全反應全部信息,因此即使的二手信息的傳播也能夠對股票基本面估值產生影響。
Groth et al(1979)以一家美國經紀商在提供的1964
年1月至1970年12月期間提供的約6200份股票評級為樣本,并對日期的準確性作了交叉檢驗,他們以CAPM為衡量基準,發現買入評級的公司在推薦公布前6個月,月超額收益率始終為正,推薦當月超額收益率達到最高,推薦后一個月超額收益率急速下降但仍為正,數月之后超額收益率才變為零。推薦之后股票的超額收益率整體上低于推薦之前。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是這些被給予買入評級的股票在報告之前可能就已經歷了利好消息引起的股價上升,而股價上升又吸引了證券分析師對這些股票進行研究,并給出樂觀的評級。
但是,這些早期的研究都存在著樣本時間短、選取的證券公司數量少且代表性差、個股可能集中于某幾個行業等問題。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數據庫的完善和研究方法的改進,有關研究進一步深化。Elton et al(1986)利用IBOS數據庫,收集了自1981年3月到1983年11月的來自34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其研究發現,相對于中性評級的股票而言,上調至強烈買入的股票在報告當月產生較大正超額收益,且這種正超額收益在此后的兩個月會變小,但依然顯著;評級下調至賣出的股票在報告當月存在顯著負超額收益,這種負超額收益在報告后一個月仍然顯著,且絕對值會變大。
Barber 和Loeffler(1993)分析了1988年10月到1990年10月來自華爾街日報”標靶”專欄的股票推薦。該專欄由四位分析師每月各推薦一只股票,作為對照,華爾街日報會隨機選取四只股票。他們發現,專欄公告后兩天之內,產生4%異常收益。
Womack(1996)利用First Call數據庫,以分析師評級的四種極端變動為樣本,發現分析師評級的變動對股價有顯著影響。在3日事件窗口內,“新添到買入列表”和“新添到賣出列表”的規模調整收益率都在統計上顯著,分別為2.98%和-4.69%;“從買入列表中刪除”和“從賣出列表中刪除”的規模調整收益率也在統計上顯著,分別為-1.94%和0.32%。
二、國內相關研究
由于我國的證券分析師行業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報告數據庫直到2005年前后才開始完善,因此國內學者對于股票評級的早期研究大都基于對財經媒體薦股“二手信息”的
市場反應研究。林翔(2000)收集了《中國證券報》每周一“咨詢機構看市場”欄目1998年4月13日至1999年6月28日來自601家上市公司的共1414次股票推薦數據,運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股票推薦前后是否存在超額收益情況。結果發現用市場模型計算的個股超常收益在股票推薦之前第4周就開始顯著大于零,在推薦前一周達到最大值。推薦公開后10周都存在顯著的負超常收益。他認為其中原因在于證券咨詢機構擁有一定的私有信息,在推薦公開以前,私有信息已經在咨詢機構的客戶中擴散,客戶和追隨趨勢者的過度買入造成了推薦公開后的拋售壓力。
朱寶憲、王怡凱(2001)以《上海證券報》每周日“為您選股”欄目的投資建議為研究對象,搜集了1999年1月至11月共44周總計565次股票推薦,以市場指數調整的收益率為衡量基準。他們發現,總體來講“投資建議”股票組合的收益率統計上顯著高于大盤;將“投資建議”劃分為短期和中期投資建議后,發現短線投資建議的股票組合收益率高于投資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但中期投資建議的股票組合收益率幾乎都低于大盤。研究結論認為,一些專業投資咨詢機構具有相當的把握市場短期熱點的能力,但對中長期的預測能力不足。
徐立平、劉建和(2008)收集了2000年12月1日至2002年12月23日上海證券報每周一“本周股評家最為看好的個股”這一欄目的薦股統計數據對A股市場中證券分析師薦股的市場影響能力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采用事件研究法,用均值調整模型計算非正常收益率,結果發現分析師所推薦的個股在推薦之前正向的非正常收益率(PAR)表現相當明顯。推薦之前六個交易周時正向的PAR表現最強,而后依次下降,并在公布基準日后短期內下降為負值。同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負向的PAR也越來越大。
徐永新、陳嬋(2009)手工整理了2007 年1 月至12 月《中國證券報》“實力機構周末薦股精選”所推薦的A 股股票作為研究樣本。他們發現股票推薦之前一周,所推薦的股票已經具有顯著為正的超常收益率,股票推薦前一周的累計超常收益率超過4%,推薦前的第一個交易日的超常收益率高達2%左右;股票推薦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有1%左右的顯著為正的超常收益率,而第二至五個交易日均為顯著為負的超常收益率,且推薦后第二至五個交易日累計超常收益率中值低于-1%;同時,推薦前后市場也均有超常的交易量反應。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股票推薦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
隨著證券分析師研究報告數據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對分析師的一手評級信息進行相關的研究。王征、張崢、劉力(2006)整理了六家實力較強的券商研究所每月末向機構投資者提供的業績預測和投資評級信息。他們將券商研究員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給出的19310次股票投資評級劃分為增持、減持和中性組合,組合每月更新一次,并計算每月各組合的收益率。他們發現,在樣本期間,分析師增持評級組合相對市場指數的超額年化收益率達到23.85%,該超額收益率在經過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包括動量因素的四因素模型風險調整后仍然顯著。分析師減持評級組合的超額收益率為負值,但統計結果并不顯著。該策略在考慮交易成本后,仍能取得顯著的超額收益率。他們認為這一研究結果認為國內證券分析師股票評
級具有投資價值。
李雪(2007)收集了自 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4月1日四家研究機構308份股票評級調整樣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將所有評級調整分為調高與調低評級兩組,以市場指數調整的收益作為衡量基準,發現在(t-10,t+51)的時間段內,調高組產生6.53%的正異常收益,調低組產生-7.49%的負異常收益。在(t-1,t+1)、(t+2,t+31)和(t+2,t+51)三個時間段,除了調低組(t-1,t+1)不顯著之外,其他調高組和調低組都產生了顯著的正和負的異常收益。另外,不同研究機構影響力的差異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異常收益的顯著差異,但在長的時間段內則效應不顯著。作者認為推薦后股票價格漂移根源于分析師推薦報告的內容逐漸被投資者接受而導致的交易行為,而不是由于新的信息出現、推薦力度或者推薦機構的影響力造成的影響。
三、結論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發現,早期的國外研究大多認為分析師的選股建議沒有實際價值,而最近20年來的國內外研究結果大多認為分析師的工作是有效率的,即他們的股票評級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特別是報告前后的短期時間內效果明顯。研究報告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是證券分析師行業在資本市場中所發揮效率的反映,集中體現了證券分析師行業在產業分工中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林翔.中國證券咨詢機構預測的分析.經濟研究.2000(2):55-65.
[2]朱寶憲,王怡凱.證券媒體選股建議效果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1(4):51-57.
[3]徐永新,陳嬋.媒體薦股市場反應的動因分析.管理世界.2009(11):65-73.
[4]徐立平,劉建和.證券分析師薦股的市場影響力研究.財經論叢.2008(4):70-76.
[5]王征,張崢,劉力.分析師的建議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來自中國市場的經驗數據.財經問題研究.2006(7):36-44.
[6]李雪.中國證券市場分析師推薦投資價值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07.11:72-77.
[7]Cowles,A.1933.Can Stock Market Forecasters Forecast?.Econometrica,vol. 1,no. 3:309-324.
[8]Diefenbach,R. 1972."How Good Is Institutional Brokerage Research?"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28,no. 1:54-60.
[9]Groth,J.,W. Lewellen,G. Schlarbaum,R. Lease. 1979."An Analysis of Brokerage House Securities Recommendations"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35,no. 1:32-40.
[10]Womack,K. 1996."Do Brokerage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Have Investment Value?"Journal of Finance,vol. 51,no. 1:137-167.
[11]Barber,B.,D. Loeffler. 1993."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 28,no. 2:273-284.
[12]Davies,P.,M. Canes. 1978.”Stock Prices and the Publication of Second-Hand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 51,vo. 1:43-56.
[13]Elton,E.,M. Gruber,S. Grossman. 1986."Discrete Expect
鑒于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賣空機制對解決我國股市目前存在的問題將發揮重要 作用:
一、賣空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我國股市價格的理性回歸和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化?!糎T SS〗眾所周知,我國只能"做多"的單邊市場造成了股票上漲才有獲利機會的情況,于是 市場上一度崇尚的是"做莊"的推高形式,把股價不斷往上推,造成價格嚴重偏離價值。 若推出賣空機制,投資 者可以根據價值分析對股價產生心理預期,在股價超出預期時進行賣空。這就可以通過 多空雙方的博弈使股價在理性的范圍內波動。這樣的投資方式也能引導投資者注重 價值分析,并指導其投資行為。
二、賣空機制是規避系統性風險的利器。由于我國股市是單邊市場,投資者只有持券或持幣兩種選擇,在發生系統性風險時, 很容易造成恐慌性下跌,投資者"以腳投票",最終的結果是"共 虧"。 賣空機制的建立可以使投資者不必一味把股價往上做,而是可以更靈活、更有策 略性地進行跨期套利,跨品種套利,或者實現最低限度的套期保值。
三、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離不開賣空機制的建立。相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受到 諸多限制,如對個股的投資比例等。他們在股市上的投資靈活度和資金周轉率反而不如個 人投資者。適時建立賣空機制,讓其發揮套期保值功能,這對大力發展機構投 資者具有重大意義。
四、賣空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股市的流動性和市場資金的周轉率。在單 邊市場的熊市階段,券商收入和國家印花稅收入都大 比例縮水。若建立賣空機制,則投資者在熊市中也有獲利機會,營業部也可保持正常業務水 平,國家也可保證印花稅收入的穩定。這顯然是個三贏的選擇。
一、《證券投資與分析》課程實踐教學中面臨的矛盾
(1)投資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矛盾。證券投資與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因素分析、技術分析和資產組合管理理論?;疽蛩胤治霭ㄓ袃r證券的投資價值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資價值分析、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術分析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主要理論和移動平均線(MA)、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等主要技術指標。資產組合管理理論包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等。上述內容在理論講授中是具有理性和比較清晰的,但在實際應用時需要進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明確理論的假設條件,獲得各種影響因素的具體情況,這就要求分析者一方面能夠獲得全部信息,另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處理信息的能力。(2)技術分析結論與市場實際的矛盾。證券投資有很多種分析理論,在分析市場行情時,常常會遇到針對同一時間段,不同的分析理論得出的分析結論彼此矛盾的情況。針對不同的時間段,多角度的分析結論也會使人無所適從。(3)課時有限與達到較高的分析水平需要時間積累的矛盾。作為財經類高職??圃盒5囊婚T重要課程,《證券投資與分析》課程的課堂講授時間一般是一個學期,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習者要想達到較高的分析水平至少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循環,才能夠將分析理論結合市場實際進行驗證和體會。(4)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需求的矛盾。面對同樣的市場行情,風險偏好不同的投資者的選擇往往也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學生通常也是各種風險偏好類型者皆有,而在課堂講授時又必須以某一種類型為主,進而出現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需求之間的矛盾。
二、《證券投資與分析》課程的實踐教學建議
(1)實訓場景盡可能仿真化。高職院校《證券投資與分析》課程的實驗實訓場所,應當在可能的條件下,放棄教室形式的建設方式,在外部建設方面體現仿真化特點,盡量滿足仿真實訓實踐要求。高職院?!蹲C券投資與分析》課程的實訓場所應該針對證券業務的遞進性,以各投資工具為出發點,結合不同領域對理財人才的需要,將具體功能拓展為:品種認知、品種開戶、品種交易模擬、投資咨詢四個方面,內設開戶區、咨詢區、演講區和模擬操作區,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采用模擬軟件接收市場信息,從不同的角色仿真業務場景,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訓中心開展各種活動。(2)將模擬炒股作為教學的必要內容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蹲C券投資與分析》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才能夠較好掌握相關的技能,所以,開展模擬炒股比賽應當作為該課程教學的一項必要的內容。該項比賽作為學生本課程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通過模擬比賽,可以充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3)有條件地開展實盤炒股。模擬炒股投資存在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學生在投資中使用的是虛擬的貨幣,投資成功與失敗都是心理上的感覺,如果不加以適當的約束和引導,模擬炒股可能就會流于形式。因此,為了強化模擬炒股的效果,提高證券投資的實際水平,可以有條件的開展實盤炒股。通過實盤炒股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切身感受,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應變能力,對培養證券行業高技能型的人才起著非常好的推動作用。(4)實踐教學要善于發現興奮點。高職專科院校《證券投資與分析》課程實踐教學,教師不能局限于普通的常識性教學,應該深入到高級使用層面,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教學。如果教師能在這些方面多動腦筋,就能取得實踐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講授師資素質的提升。師資素質的高低對實踐教學影響很大,如果教師有較強的實踐操作經驗,可以深深撼動學生的“崇拜”心理,進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師資素質的提升雖然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是不斷地實踐和學習是提升素質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必須對教師,尤其是缺乏實踐經驗的新教師要進行有計劃的素質提升工作。在證券市場處于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之際,相關教師更加應努力實踐,親力而為,積極關注證券市場走勢,形成自身的獨立思考體系。(6)豐富考核方式動態考查能力。對于該課程的理論考核,應以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證券投資分析》科目的重點為綱,鼓勵學生以證代考,對于那些通過了該科目從業考試的學生可以免于其參加理論考試。另外,課程的實訓環節在期末總評中應占有一席之地,要動態地考查學生在實訓環節中的綜合表現。這個綜合表現包括學生平時的實訓參與態度,實訓任務記錄情況,任務模塊完成情況,賬戶交易的操作頻次,參與模擬證券交易大賽的積極性和戰績,以及最終學生賬戶的收益率。這應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用以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市場比較法;價值分析;研究
企業價值概念已經成為現財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對它的理解與運用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公司價值分析評估是指對公司的持續經營價值進行判斷、估計的過程,也就是對公司未來效益水平進行科學量化的過程。
公司價值評估就是把有多個或多種單項資產有機組成的資產綜合體及公司本身所具有的整體獲利能力作為評估對象,根據公司的獲利能力來評估公司價值的方法。其主要應用是并購時測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便收購企業對并購行為進行收益分析,并購中企業相關價值的確定是并購價格確定的關鍵環節。公司價值評估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企業績效評價,以價值為目標的管理。企業的管理層通過對其所在的企業在管理決策或企業戰略角度上的價值評估,確定出一個企業價值,再將價值評估的結果與企業實際狀況對比,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并據此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決策,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概述
1、成本法
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將企業的各項賬面資產按照重置成本進行調整而加總得到企業的價值,價值評估的對象是企業的整體價值,而整體的價值來源于要素的結合方式,而不是其現行市場價格。
2、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它服從資產評估中將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資本化和折現的途徑及其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價值,也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價值分析的方法。
3、市場法
是指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
二、折現現金流法進行價值評估方法的缺陷及不足
折現現金流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公司價值評估的方法,該方法的主要思路是任何一個理智的投資者在購置或投資于某一資產時,所愿意支付或投資的貨幣數額不會高于所購置或投資的資產在未來能給其帶來的回報,即收益額。收益法利用投資回報和收益折現等技術手段,把評估對象的預期產出能力和獲利能力作為評估標的來估測評估對象的價值。所以,從理論上講,收益法是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之一,折現現金流法計算公司價值的公式是:
公司價值=
上式中,n表示資產或投資的經濟年限(通常用年來表示),CFt表示第t期的預期現金流量,r表示貼現率(它反映了現金流量的預期風險)。貼現率是投資者的資本成本,它表明投資者將現金投資于其他資產、資本投資或者具有同樣風險的證券投資的預期回報。
目前,在實際進行公司價值測算時,在確定折現率的時候較多的采用了同期的銀行貸款利率,以此為折現率進行未來現金流折現,造成不同類型公司采用同一折現率進行折現。同時,該折現率尚未考慮到投資者預期的投資收益及公司實際盈利水平等綜合因素,造成以此為貼現率進行公司價值測算造成計算公司價值較高(未剔除所投資者期望的投資收益部分),為較客觀真實的反映公司的實際價值,應結合各公司實際對擬評估價值公司折現率進行修正,最終以修正后的折現率為基礎來進行測算。
三、基于修正折現率的研究測算
1、目前常用的計算折現率的方法
用更加合理的折現率來確定公司價值是大勢所趨,這就需要尋求一種新的合理的計算折現率的方法,目前,確定折現率的方法主要有,收益率法,加權資金成本法、資本資產收益法等,資本資產收益法是目前最常見的確定折現率的方法,又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MP),這個模型是以威廉·夏普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和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馬克維茨資產組合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模型是目前比較成熟的一種財務定價理論,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廣泛使用這個模型來確定折現率,其基本公式是:
R=Rf+β(Rm-Rf)
其中:R=投資報酬率(折現率)
β=風險系數
Rf=無風險報酬率
Rm=期望報酬率
但使用資本資產收益法通常用于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用資本資產法計算出來的的折現率通常不能代表被評估特定對象的獲利能力。同時,由于公司行業不同,行業盈利水平不同,相應的期望報酬率也不同。另一個關鍵問題是β的取值如何確定。在美國,β值的確定主要來自于證券市場的數據分析,各種方法和模型都依賴于歷史數據、市場數據、基礎數據或者它們的綜合。我國利用β系數法的條件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沒有較長的時間序列資料作為β值測算的依據;證券市場發育尚不完善,管理政策的多變和投資者的投機動機過強導致股票價格波動較大,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務信息失真,使股票價格與實際收益之間的關聯度較低。上述情況說明,在目前的狀況下β值的測算很困難,且缺乏實際意義。
2、通過市場比較法的折現率的計算確認
【關鍵詞】內在價值;資金供求;投資策略
2010年,中國股票市場跌宕起伏,金融、地產、鋼鐵等權重板塊持續低迷,上證指數從年初3277點到年末的2808點,滬指下跌14.31%,然而中小板、創業板等小市值股票表現活躍。在貨幣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預計2011年上證指數的波動區間在2400點―3500點之間寬幅震蕩。
一、股票價值的估值和分析方法
證券投資要將股票內在價值和成長價值分析相結合,投資者要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實現資產的收益最大化。
(一)股票內在價值分析
股票價格是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預期,市場價格圍繞股票的內在價值波動。股票內在價值的計算方法:一種資產的內在價值為預期現金流的貼現值,對于股票來說,預期現金流是預期未來支付的股息。假定所有時期貼現率不變,
V=,NPV=VP=P
V表示為股票的期初內在價值;Dt為時期t末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息;k為現金流合適貼現率,是必要收益率。
NPV為凈現值,V表示內在價值,P表示在t=0時成本。
若NPV>0,預期現金流現值之和大于預期成本,股票價值被低估,可以買進;NPV
(二)上市公司成長價值分析
在股票的價值分析中,現金分紅是衡量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只有良好的資金流動性和現金紅利,投資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利益。價值選股要從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進行分析,可以從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三個方面分析,重點分析上市公司行業前景、產品市場競爭力、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等方面。
二、中國股市的投資環境分析
股價的變化最根本因素是市場資金供求,其次是政策變化。下面從宏觀經濟和外部環境兩方面對股市投資環境做簡要分析。
(一)宏觀經濟分析
1.貨幣政策轉向,從適度寬松轉變為穩健,貨幣供應量減少
從上表看出,央行貨幣政策緊縮,控制貨幣流動性以保持物價的穩定。2011年4月份CPI同比上漲5.3%,食品價格上漲11.5%,PPI同比上漲7.2%。截止2011年5月11日,本年度央行進行了兩次加息,四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201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總體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控制物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股市運行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是國內通貨膨脹的發展,預計央行會進一步緊縮貨幣流動性。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貨幣流動性的管理,這使大盤難以走出大的行情。
2.股票發行量供大于求,股價上行的不確定因素增加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場融資10275.2億元。預計2011年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股票市場的供給主體是上市公司,證券市場的需求方是指各種投資者,包括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各類基金、證券保險公司、QFII等)。
貨幣政策趨緊情況下,新股IPO、股指期貨、創業板、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都在和主板市場爭奪資金。股票發行規模不斷擴大,造成市場投資者的資金不足,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規模不斷擴大的股票。股票供大于求,造成股價下跌。
3.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調控的力度將影響滬深兩市相關板塊發展
2010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十條,在7月2日,大盤達到了最低點2319.74點;2010年9月底出臺新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市場解讀“利空出盡”,股市隨即選擇了向上突破;2011年2月,政府調控重點是擴大“限購”城市范圍,樓市炒作資金向股市回流,股價上漲。房地產和相關產業關系密切,地產、銀行、鋼鐵、建材權重板塊對大盤中長期走勢產生決定性影響。2011年,要注意關注調控政策變化和各主要城市房價走勢。
4.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和規模;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發展和振興。
(二)外部環境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1.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
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美元持續貶值來刺激出口。資源、糧食、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上漲,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同時央行貨幣政策收緊,加息預期增加,使得國外熱錢游資進入中國市場。
2.區域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
利比亞等中東國家的內亂局面,日本國內爆發的大地震,朝鮮半島可能引發的戰爭…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世界正在形成統一的整體,這些事件對滬深股市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三、2011年股市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選擇
股指期貨推出,證券市場實現了雙向交易,單邊做多不再是獲利的唯一手段,做空依然可以獲利,投資者獲利方式逐漸多元。中國股市和政策密切相關,投資者要學會正確的投資理念,發掘新時期經濟特點、政策方向。
(一)學會正確投資理念,準確把握投資時機
1.學會證券的理念投資,理性投資、穩健理財
炒股要克服人性兩大弱點:貪婪和恐懼,只有善于學習才能制勝。盲目追高并非是明智之舉,當天忽視價值規律盲目追高,次日莊家拉高拋盤,損失巨大;看股市,要看大盤讀懂當前的市場走勢,注重市場多空力量對比;把握基本面和宏觀政策,股價沿趨勢移動、歷史會重演。
2.波段思維操作理念,關注量價變化
波浪理論是以周期為基礎,上升階段的8浪全過程。0~1為第一浪,1~2是第二浪,2~3是第三浪,3~4第四浪,4~5第五浪。第一三五浪是上升主浪。上升主浪緊跟著三波的調整浪。不論趨勢規模如何,8浪的基本形態不會改變。
對于投資者來說,首先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處于上升還是調整階段,根據K線結構、移動平均線等指標加以判斷,進行波段思維操作,要注意量價周期性變化,把握“高拋低吸”的節奏。
3.買入和賣出時機選擇
在股票實踐中,技術性分析注重時空、量價變化,移動平均線和K線法是最為常用、有效的方法。MACD、均線指標出現買入或賣出指標,伴隨成交量的放大或縮小,投資者要果斷進行買賣操作。要和基本面緊密結合,設好止損點以防套牢。
(二)投資對象選擇
2011年的股票市場將以震蕩為主,要從“十二五”規劃、戰略新興產業、擴內需保民生、區域規劃等角度對各板塊進行重點分析,要密關注宏觀政策的調整。
1.“低估值”、業績優的大盤藍籌股和資產重組預期的股票
低估值、業績優的大盤藍籌股處于低估值階段。藍籌股公司穩定的盈利水平,為股價上漲提供支撐。鋼鐵板塊受節能減排影響持續低迷,關注寶鋼股份、包鋼股份等高端鋼鐵制造企業;房地產板塊、銀行券商,處于歷史低估值區域,可以逢低布局;煤炭有色關注重大宗商品價格變化。
重組預期股操作上切忌盲目追高,提防莊家拉高出貨陷阱。在今年上半年,重組預期股受到市場追捧,濟南鋼鐵、華陽科技、豫能控股等漲幅較大。
2.轉方式,調結構,戰略新興產業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
新興戰略產業要從研發和產品生命周看公司的成長價值。研究與開發(R&D),公司的發展取決于公司產品的延伸和創新,對公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新興戰略產業符合產業升級趨勢,企業具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公司的產品周期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成長期和成熟期公司的盈利水平是最高的,新型戰略產業產品大多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投資價值較大。
3.擴內需、保民生,大消費板塊成為新的投資亮點
2011年作為“十二五”期間產業轉型第一年,要擴內需、保民生成為政府的施政理念,“以舊換新”政策和“家電下鄉”政策繼續,3600萬套保障房政策的實施,大消費概念股因此具備了政策傾斜優勢.預計白色家電業、商業零售、白酒會有穩定的業績預期。
4.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區域性板塊獲得發展機會
在西部地區要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牧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發展在建設的進程中將不斷涌現出階段性投資機會,重點關注區域開發中受益板塊表現。城投、發展、西部礦業、友好集團等個股會獲得好的發展機遇。
四、結語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從調結構,促轉型中尋找股市的投資機會,成為投資者重要的課題。新格局的產生會在資本市場得到充分的體現,戰略新興產業會獲得巨大發展,A股相關板塊將會長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1年中國股票市場受資金面趨緊影響將以震蕩行情為主,個股機會很多,板塊輪動效應明顯。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著平穩較快的發展,股市大幅度下跌的系統性風險很小。把握住國家政策的變化、市場熱點的轉換,相信投資者會有很好的收益。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投資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6.
[2]楊懷定.要做股市贏家―楊百萬股經奉獻[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1.
法定代表人:職務
地址:
電話:傳真:
客戶:(“乙方”)
身份證號碼:住址:
電話(手機):FAX/E-mail:
鑒于乙方與甲方合作中國大陸A、股股票投資的服務,且甲方已向乙方表明其擁有提供該項服務所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資源,并同意提供服務,甲、乙雙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本著平等協商,誠實信用的原則,就甲方向乙方提供中國大陸A股股票投資合作服務所涉事宜,簽訂本協議。
1.定義
除非合同中另有說明,本合同的下列術語具有以下含義:
a)“適用法律”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規范性文件;
b)“合同”指本協議當事人于20__年x月x日以x方式簽訂的《投資合作服務協議書》;
c)“服務”指甲方根據本協議條款為完成協議所涉之項目而進行的工作;
d)“A、股股票”指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兩地掛牌交易的中國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票。
2.服務種類:甲方獨立操做。
2.1乙方出資x萬元人民幣委托甲方在北京(資金小于五千萬)就中國大陸A股股票投資提供投資價值分析及操作;
2.2甲方接受乙方委托,向乙方提供中國大陸A股股票投資價值分析及操作。
3.利潤分配、交付時間及方式
就本協議約定的服務,甲方確保乙方的年收益30%(記:投資一萬元還一萬三千元。如出現虧損全部又甲方承擔)。期滿后十日內以銀行轉帳形式向乙方退還本金加30%的收益,其余的收益全部屬于甲方所有。
4.責任及義務
4.1甲方的義務
a)甲方應盡一切努力,高效和經濟地按專業機構公認的標準和慣例履行服務和義務。
b)甲方服務時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c)甲方在履行本協議的過程中不應為私利而挪用資金。
d)甲方應對服務工作量、完整性負責。
e)沒有乙方的授權,甲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轉移基于本協議所應承擔的義務;
4.2乙方的責任及義務
a)依據本協議的約定按時,按量向甲方支付利潤。
b)對于甲方完成本協議約定的所履行的服務,提供必要的協助。
c)乙方保證甲方在協議有效期內或協議期滿后,均不承擔乙方或人因錯誤行為、過失或違約而給乙方造成損失的責任。
5.保密約定
5.1甲方保證并承諾,對于在本協議簽訂過程中及執行中,向乙方提供本協議所及之服務的過程中知悉的乙方財務狀況、商業秘密及其它情況,負有嚴格保密的義務。
5.2乙方保證并承諾,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不得將甲方依據本協議所提供的中國大陸A、股股票投資研究分析或操作之內容向任何第三方泄漏或者透露。
6.特別約定
甲、乙雙方一致同意并確認,甲方僅依據本協議約定的服務種類向乙方提供投資研究分析和操作。
7.協議的變更、終止及解除
7.1在本協議履行過程中,發生下列情形,本協議自動終止:
a)因不可抗力事件,致使本協議無法繼續履行的;
b)本協議期限屆滿。
7.2乙方在本協議簽訂后兩個交易日內,將資金足額打入甲方指定的操作帳號。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解除本協議及退還相關資金。
7.3甲方若發現乙方私自將甲方所提供的證券投資研究意見和操作之內容,向其它人泄漏或透露的,甲方有權單方面解除本協議,并由乙方承擔因此所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
8、協議的生效及其它
8.1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簽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拾貳個月至x年x月x日止。
8.2本協議一式叁份,公證方,甲乙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簽署: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