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11:0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動物的發展史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每兩年舉辦一屆的“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因其規模大、產品新、信息多逐漸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專業物流展覽會之一。今年9月12日至15日舉行的“2006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吸引了來自包括日本在內的17個國家和地區的334家公司參展,攤位達1967個,涉及物流、交通、倉儲、包裝、信息、自動化生產及應用等各類企業,展品匯集了亞洲最新的物流機械、物流管理系統以及物流信息軟件,入場觀眾逾12萬人次。
“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由日本五大商會聯合舉辦。本次展覽的宣傳口號是“安全、環保、與社會和諧共存”。展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大福公司副社長小林史男在詮釋這一口號時指出,從安全、環保的角度看,企業必須從高起點來審視新的價值觀,解決方案中必須要加重環保、安全的元素,構筑一個企業、服務和消費者三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以達到整體社會和諧的效果。縱觀整個展會,記者發現“安全、環保、與社會和諧共存”的理念不僅僅停留在主辦者的宣傳口號上,它如同風向標,在展會上無論是新產品還是新技術都體現了這一精神。
大福公司的三大主題
看趨勢必看龍頭。作為世界領先的物流系統集成商――日本大福公司理所當然地成為本次物流展的明星。這不僅僅因其展位面積最大(大約1350平方米),展區布置的最豪華,也不在于大福公司已經連續兩次擔當東京物流展的執行委員會主席,大福公司的龍頭地位在于它始終站在技術發展的最前沿。透過大福公司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可以洞悉物流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
創建于1937年的大福公司,近70年來一直把持續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從1975年開始生產塑料托盤,到目前提供全套物流設備,大福以“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為生產方向,以“日進日新”為經營理念,不斷將最新技術引入產品生產與物流系統規劃建設。在研發方面,大福的研發費用約占公司銷售額的5%,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0%以上,從而使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在本次展覽上,大福以“大福物流解決方案,創造出新的價值”為主題,展出了三大主題板塊,分別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自動化立體倉庫、RFID全球一體化的應對力、物流系統的安全管控。每個主題既有實物展示,又有現場說明會。
在“世界上最高效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這個板塊里,大福展示的是一個未來概念的立體倉庫,一個巷道配有兩臺堆垛機,它們在同一系統中搬運儲存,其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讓人嘆為觀止。他們以每分鐘400米的速度行走,有時各自分別運作,有時兩臺互相合作搬運貨物,就像是兩個體操運動員在你的面前翻舞。其處理能力達到每小時800件,實現了世界最高能力。
在自動化立體庫領域,大福公司一直處于領跑地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巷道堆垛機的運行能力主要由機械的速度模式來決定,因此,當時的最高走行速度不過100米/分,最高升降速度不過20米/分。80年代后期開發的變頻器速度控制方式大大改變了堆垛機的速度控制。運用這一技術,大福公司在2002年的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上推出了AS21模式自動化立體倉庫。AS21模式實現了沒有沖擊的平穩速度控制,達到了高效能化。2004年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大福公司推出的是超高效能的堆垛機“H-V1”型,其行走速度高達每分鐘500米,處理能力為每小時500箱。一次次向極限挑戰,一次次向“高效能”沖刺,通過展覽,人們可以見證大福公司的創新成果。當然,作為技術的先導,大福公司也享受到了創新帶來的碩果。目前大福自動化立體倉庫已經占據全球銷量的半壁河山。
如何將RFID這項新技術應用到物流裝備系統之中,是近年來大福公司一直關注的問題。在“RFID全球一體化的應對力”這一板塊里,大福展示的正是這方面的成果。目前大福正在著力研究RFID技術與WMS系統有效配合,并在以物流箱為單位的RFID的普及應用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在“物流系統的安全管控”這個板塊里,大福公司用生動的現實模擬表演展示了12種可能出現的物流系統的安全問題。這其中既包括與人相關的安全技術,也包括與系統相關的安全技術。同時,大福還演示了在系統進行的過程中如何預防系統出現的問題,當出了問題之后如何通過遠程操作對系統進行診斷和維護,并排除故障。在應對自然災害面前,大福公司的防震立體庫的對比演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RFID成為焦點
在展會上,RFID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名詞。無論是物流集成商,還是輸送設備生產商,都把RFID的應用當作當前研發的重點。事實上,RFID技術并非新發明,但是現在它已經成為物流界的新寵。原因何在?也許我們可以從日本大福公司FA&DA事業部物流計劃部理事本方遷則先生的分析中得到答案。
本方遷則認為,日本的物流技術走過了以下幾個階段:1960~1970年代的省人力化、1970~1980年代的無人化、1980~1990年代的協調化、1990~2000年代的高性能化四個階段。這四個發展階段都與信息技術緊密相連,彼此促進。在省人力化階段,以人工操作機械為主,最具代表性的設備是運輸機;在無人化階段,大量采用條形碼技術給貨物加入信息,自動倉庫、AGV、TU大型系統是其主流物流設備;在協調化階段,企業內部的物流設備、計算機控制系統與人相互協調,由于信息網絡化,企業與企業間溝通便利,這一階段設備的特點是制造機械和自動化倉庫的結合;高性能化階段是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期,企業管理從內部延伸到外部從而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在物流設備方面自動倉庫的高性能化得以實現。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是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關鍵,這恰恰是RFID技術最突出的優點之一。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雖然RFID用途非常廣泛,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是RFID技術最大的舞臺。
就在2006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舉辦的同時,日本第八屆自動識別綜合展也在比鄰展館同時舉行,所以,觀眾得以在兩個場館穿梭,從比較借鑒中獲得更多收益。有些RFID在物流系統中的應用和標簽的使用創意,讓人眼界大開。(見圖)有專家指出,RFID在使用上的技術約束并不是最大的障礙,目前的難點在于標準。如果超高頻頻段(UHF)開放,那么RFID的應用將迎來一個新時代。因為UHF頻段的RFID裝置發射功率大,電波傳送距離遠,又容易與手機信號相互干擾,所以UHF在使用上受到了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更大限制。但正是由于在這個頻段上RFID性能的優越性,業界認為它將能夠解決最為棘手的應用問題,故而市場對它的期望值極高。9月12日,“2006東京國際物流綜合展”開幕當天的日本某報紙頭版頭條新聞就是《日本總務省決定在年內對遠距離電子標簽解禁》。這一消息無疑給業界一個極大的鼓舞。
環保節能產品唱主角
日本物流管理系統協會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經濟在度過了低迷復蘇后,已經明顯好轉。具體表現在訂單上升,貨量增加,庫存和倉庫管理業務需求上揚,庫存周期縮短而流通在加快。這些表現對物流管理效率和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使第三方有效解決方案層出不窮,也使物流設備,特別是高性能的裝備供不應求。事實上,經濟景氣帶來的市場繁榮在這一次展會上處處顯現。托盤、貨架、叉車、起重機、倉儲系統、各種工業車輛、打包機械、第三方物流產品、軟件等各種物流產品都似乎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更為明顯的一點是,環保、安全、節能的產品成為市場的主旋律。
在展會上。多家日本汽車廠展出了多款運輸車輛,無論是適于城市配送的短途物流車,還是適于長途運輸的重卡,無不講究舒適、安全、實用、美觀,同時均強調其油耗低,符合日本今年初頒布的廢氣排放標準。
[關鍵詞] 牛 羊 兔 飼養 方法 技術 推廣
[中圖分類號] S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2-0250-02
靈川縣位于廣西東北部,東與恭城和灌陽兩縣毗連,南與桂林市相連接,西與臨桂龍勝兩縣接壤,北與興安縣為鄰.總人口332864人,總耕地面積359950畝,在土地總面積3385786畝當中,難于利用的石山,石骨的土地有323277畝,占總面積的9.55%,城鎮、工礦、村屯及公路用地有67818畝,占2.1%,還有2994610畝土地完全可以利用,用于農、林、牧、漁生產的土地占88.35%。這個比例高于全國的74%,全區的71.2%。
草食動物在我縣仍以牛、羊為主,其次是養兔,這個項目市場潛力巨大,據目前靈川縣各市場調查這類動物的市場消費價格牛肉常年保持每公斤75-80元,羊肉每公斤80-90元,兔肉每公斤70-80元。靈川縣自2003年成立草食動物辦公室以來。先后在2007年7月1日成立了養羊協會,2014年5月成立了養兔協會,2015年9月成立了養牛協會。筆者之所以探討這一課題,是因為該項目的確市場前景看好,發展潛力巨大,關于“如何加快我縣草食動物發展”筆者想談談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僅供參考。
1 靈川縣草食動物發展狀況
1.1 牛的飼養情況
解放前的1942年靈川縣共存欄牛28000頭,1949年全縣存欄牛38266頭,1952年存欄牛47388頭,三年間耕牛飼養增加9122頭。1957年合作社之后,由于變革的震蕩,使牛迅速下降。1961年耕牛下降更慘,是因為私人飼養的耕牛全部歸公社所有。1990年年末存牛達到53859頭(其中黃牛存欄達35275頭)占大牧畜的65.5%,水牛存欄18544頭,占大牲畜的34.4%。達到歷史最高峰。1995年年末存欄40934頭,比1990年減少12.9%,2000年年末存欄50900頭,2005年年末存欄39638頭,年出生小牛8857頭,2008年年末存牛21754頭,比2000年同期減少29146頭,減少數量達60%以上。2015年9月30日統計耕牛存欄23210頭,比2008年同期減少2673頭。
從以上年度耕牛數字看,我縣耕牛逐年下降減少。因此,市場牛肉價格高得出奇,比2010年市場牛肉價高5倍,比2005年牛肉市場價高10倍。
1.2 羊和兔的飼養狀況
1.2.1散養草食動物的條件受到限制
我縣目前農村田和地絕大部分種植水果和少量的農作物,不適合農村農戶放牧飼養,養牛養羊很容易冒犯其他農戶的作物,罰款賠錢的麻煩太多,使農民勞民傷財。同時農民工在農閑時外出打工。因此,飼養牛羊的農戶越來越少了。
1.2.2飼養草食動物給農村公共衛生,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影響。現在農村規劃基本已是樓房,農戶原有的牛、羊、兔舍已拆除,除全山區還有部份飼養外,基本上屬于專業戶飼養場,同時要求離村莊1公里以外,既不能污染水源,更不能危害農作物,這是草食動物飼養量下降原因之二。
1.2.3繁殖率低,飼養成本高
買一頭犢牛須1800-2000元,一年365天除去人工費每天每頭按20元計需7300元,再加上購犢牛的成本2000元,即9300元,如出欄時1頭牛能賣上10000元,就只純掙700元而已,利潤太低,因此,農村無人再做這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2 招商引資,實行規模養殖
靈川縣在上世紀80年代由縣畜牧局組織5-7人技術干部對全縣草山進行普查,普查結果統計,全縣有155處150畝以上的草場。在2003-2004年中召來60余個商家聯系,把前10年草食動物飼養走入低谷的被動局面重新扭轉。在2005年間先后有40多個商家來靈川投資專業化,規模化養殖草食動物,實行小區養殖。
2.1 2012年4月9日,老板龔桂強首次投資300萬元,新建種兔場養殖基地,成立了“桂林春輝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率先填補了靈川縣12個龍頭企業沒有草食動物龍頭企業的空白。2013年該老板再次投資500萬元進行擴建。生產規模已成為桂林地區草食動物有名氣的龍頭企業。
2.2 2003年初,靈川縣靈川鎮獸醫站動物防檢員粟興旺,不顧家庭和朋友的反對,在下鄉出診時發現農戶養的土黃母牛所生的牛犢以每頭1800元(滿雙月)共購買28頭,總價50400元。現已成立“靈川縣滔滔養牛場”養有能繁殖母土黃牛141頭,每頭最少值市場價10000元,現已是141萬元。2015年10月以他為主成立了養牛協會,上報市、區進行鑒定驗收。下一步他準備在桂北建立最大的土黃牛養殖基地。
2.3 靈川縣自從2004年成立了草食動物辦公室以來,即實行“種草圍欄圈養”和“舍飼圈養”的新方式、新技術在青獅潭、大圩、靈川鎮公平鄉建立四個養羊小區。廣大養羊戶嘗到了“不用放牧羊群壯,房前屋后花果香,節省勞力促增收,生態環境大變樣”的產業甜頭。
3 如何加快靈川縣草食動物發展步伐
3.1 領導高度重視,把此項目列入日常工作的議事日程
3.1.1近幾年來靈川縣委、縣政府作出了三大決策,就是要“做強工業,做優農業,做大第三產業”。不但下大工夫做好“甘棠江公園”,舊城改造,縣城二環公路等大項目,同時兼顧解決貧困山區,半山區的脫貧致富問題,使城鎮工業和農村農業兩條腿同步發展,制定了(靈川縣“十二五”扶貧開發推進規劃),有組織、有領導、有目標、有目的地將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問題納入了“十二五”規劃當中。
3.1.2靈川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面對畜牧水產獸醫事業的穩步持續發展新挑戰,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出并做到品種新、品質優、價值高、見效快、受益長的水產畜牧獸醫發展新格局。其二主張水產、畜牧等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以及公司+基地+農戶和小區生產經營方式逐步取代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
3.2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總結一套行之有效飼養草食動物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在全縣普遍推廣。經驗是:
3.2.1從傳統的放牧向舍飼圈養轉變。尤其是農區、牧地越來越少,種草養牛羊兔是唯一發展方向。靈川縣從2004年推廣養殖小區11年來向全縣各鄉鎮幅射,在養殖示范區的帶動下,養殖農戶逐步增加,現已有400多戶,養殖數量牛23210頭,羊4萬余只,兔5萬多只。
3.2.2從本地單一品種向優良品種轉變。養殖觀念更新,不斷引進外來生長快,繁殖率高和產肉率高的種牛、羊、兔優良品種,從96年開始引進夏洛來、利木贊、尼里拉非、摩拉、荷斯旦等外種公牛與本地母牛進行人工授精技術,每年產雜交犢牛1500頭以上,2014年引進法國伊拉兔種1000只,迅速提高其后代的整體生產性能。近幾年來,靈川縣先后引進隆林羊、南江黃羊、波爾山羊868只種山羊,良種覆蓋率達85%。
3.2.3由自由本交繁殖向人工授精轉變。近幾年來,不管是規模養殖場還是農村散養戶,逐步認識到推廣牛羊人工授精的好處,大膽采用牛羊的冷凍配種。
3.2.4由單一飼草向多種牧草和農副產品及多種飼料綜合加工利用飼喂轉變。靈川縣屬于半山區,因此飼草資源得天獨厚,而且農副產品極為豐富,是養牛羊兔實行舍飼的好飼料。
3.2.5由不補料向補料轉變。據調查了解,很多養牛羊大戶都充分認識到牧后適當補料的好處。對畜群適當補料,有利于加快牛羊的生長速度,使牛羊出欄快,提高產肉率。近幾年來,我縣養牛羊兔專業戶,專業村不斷涌現,養殖規模,養殖數量和發展速度非常之快。
3.2.6由零散養殖向規模產業化養殖轉變。
靈川縣從2004年由4個養羊小區示范村,不斷向周邊及全縣各鄉鎮幅射,11年間,養牛專業戶10-30頭,由3戶增加到10戶、100-200頭增加2戶。養羊100-500只由30戶發展到200戶,500-1000只的由20戶發展到100戶,養兔50-100只由100戶增加到300戶。
3.2.7由單一防疫向綜合防疫轉變。絕大部份養牛羊實行了春秋兩防,充分保證了牛羊群的健康發展。
3.3 抓好四個環節
3.3.1實施品種改良,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我縣畜牧局草食辦為了使牛羊兔提高品質。先后引進南江黃羊、隆林山羊、波爾山羊共868只種羊,與本地母山羊進行雜交改良,進一步提高其后代的整體經濟性能。在實行自然繁殖的同時,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實踐證明,利用波爾山羊改良出來的后代半年可以達到本地山羊生長一年的體重,同時羊的肉質好,經濟效益顯著。目前冷凍人工授精受胎率雖然不是很高,在這方面,我們正在努力的探索,進一步抓好母羊在排卵期的適時輸精和輸精技術等環節的把控。
3.3.2推廣種草及圍欄圈養相配套,促進養牛羊業穩步發展。進行牛羊圈養。①必須與種草或收割野草和收購農副產品加工結合起來,以解決好養牛羊與生態環境和農、林、爭地的矛盾;②必須與疾病綜合防治和環境衛生結合起來,實行春秋兩防,注射預防傳染病疫苗和日常管理的清潔衛生,定期驅蟲,充分做好山羊口蹄疫、布氏桿菌病、傳染性胸膜炎、羊痘、羔羊痢疾、羊粹疽、病毒血癥和羊快疫等傳染病的免疫工作和消毒滅源工作。③必須補喂精料和推廣牛、羊專用舔磚結合起來,以彌補牛羊營養攝入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飼料的嚴重不足。
3.3.3開展科技培訓,把技術教給養殖戶以及農民
縣畜牧(品改)站要為牛羊兔飼養戶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向他們傳授和灌輸草食畜飼養管理,品種改良、牧草栽培、農副產品加工利用和草食畜疾病防治等技術。使他們在整個養殖生產過程中得到良好的收益和發展。
3.3.4成立牛羊兔養殖協會,推動草食畜產業化發展。靈川縣養羊協會于2007年7月1日成立。養牛協會于2015年9月成立,養兔協會于2014年5月成立。后來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又成立了養羊養兔合作社。典型①定江鎮法源“桂林天桂肉牛養殖公司”業主黃富炎。
②靈田永正2006年建成牛場,飼養100頭。
③青獅潭鎮2015年滔滔發牛場,飼養141頭土黃母牛,種草50畝。
④潭下莊屋洋洋種養場,建樓式羊舍1000m2,種草150畝,養南江黃羊300只。
⑤靈川鎮雙洲陽松發養羊場,養羊200只,種草100畝,帶動周邊養羊戶10戶。
⑥同化養羊小區20戶,年底存欄羊600只,種草200畝。
⑦三街蛟塘養羊(260只)種草50畝。(唐小翔)
⑧靈川鎮廖建峰南江黃羊場養羊300只,種草150畝。
記者:作為汽保設備中的“能耗大戶”與“排放大戶”,您認為提高噴烤漆房的環保性能對推動綠色維修具有哪些意義?
吳棟:鑒于汽車維修用噴烤漆房耗用電能、化石類能源、生物類新能源、太陽能及風能等,耗能的主要設備為電動機、風機、烤漆加熱源,產生污染物主要為有機類廢氣的排放,VOC、噪聲和含油漆類危險廢棄物,在國家“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下,推進“節能減排,綠色維修”的策略有利于優化國家產業結構,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引導行業競爭方向;有利于引導汽保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使創新企業獲得競爭優勢;能夠有效降低能源耗用,最大限度降低噴烤漆房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污染物零排放是噴烤漆房的發展目標。未來,噴烤漆房應努力實現排放物循環利用,在行業內實現清潔生產,促進行循環經濟發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行業基礎。
記者:近幾年,有關噴烤漆房的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陸續出臺。您如何評價相關標準對促進噴烤漆房技術發展的作用?
吳棟:大昌集團格普國際非常重視相關行業標準,也會及時根據標準要求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設計開發部門也會根據相關標準的要求,實施降低產品能耗的計劃。
2013年,中國汽保協會申報了《汽車噴烤漆房能效等級標準》,這一標準將進一步規范噴烤漆房的能耗要求,減少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我們根據《汽車噴烤漆房能效等級標準》計算了本公司現有噴烤漆的能耗,其中紅外線噴烤漆房針對最大的修復面能耗等級為1級,燃油類噴烤漆房針對最大的修復面能耗等級為3級,燃氣類噴烤漆房針對最大的修復面能耗等級為2級,量子水溶性噴烤漆房針對最大的修復面能耗等級為1級,集中供熱型噴烤漆房針對最大的修復面能耗等級為1級或2級。
記者:看得出,貴公司很重視技術改進,積極推進“綠色維修”工程。請問目前有哪些實際成效或者案例?
答:河北石家莊一家維修企業陸續購買了我公司數臺量子噴烤漆房,該產品均采用量子輻射器,針對不同的修復面積進行噴烤漆房的局部或全面積加熱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該維修企業計算得出的能源消耗量均在0.10kg標準煤/m2以下,達到能耗等級1級的要求。可見,大昌集團格普國際的新能源噴烤漆房對推進“綠色維修”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文 馬駿)楊宇峰:用先進技術打造節能減排型噴烤漆房
景中景工業涂裝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中景公司)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在技術革新方面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據景中景公司銷售總監楊宇峰介紹,為了響應“綠色維修,節能減排”的要求,景中景公司即將推出高效遠紅外熱源噴烤漆房產品。
記者:景中景公司現有噴烤漆房產品的主要熱源和光源是什么?其有何優勢?
楊宇峰:景中景公司現有噴烤漆房的加熱能源有:柴油、紅外線、量子輻射、天然氣、蒸汽等。景中景公司以量子輻射器為熱源的噴烤漆房產品從發熱量上遠遠優于柴油加熱,比紅外線加熱發熱量大,可節約烤漆時間,達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景中景公司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不斷研發出更高效、更節能的噴烤漆房產品。景中景公司即將推出的高效遠紅外熱源噴烤漆房產品,比普通紅外線噴烤漆房發熱量更大、壽命更長。例如,原來需要33kW的紅外線加熱,現在只需要22kW即可達到同樣的發熱量,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及能耗。
另外,LED燈源在國內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而且LED燈功率小、亮度會、使用壽命更長,勢必在噴烤房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記者:現在汽車噴涂提倡使用水性漆,景中景公司有針對水性漆的噴烤漆房產品嗎?
楊宇峰:現在市場中普遍使用傳統油漆進行噴漆作業,而一些高端車維修企業已經采用水溶性油漆進行噴涂,水溶性油漆以水作為稀釋劑,不合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離TDI和有毒重金屬,對環境污染小,水溶性油漆在發達國家已經被普遍使用。為了適應水溶性漆的使用要求,景中景公司率先推出水溶性噴烤漆房,現已被高端4S店普遍使用,這也是未來國內噴烤漆房的一種發展趨勢。
記者:景中景公司還有哪些產品符合“節能減排,綠色維修”的要求?
楊宇峰:景中景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可以加熱噴漆的設備,此設備先加熱空氣供給噴槍,熱空氣與油漆一起混合在噴涂工件表面,可降低油漆的黏稠度,降低稀釋劑的配比量。該產品在冬季噴漆時,可以不使用噴烤漆房的恒溫噴漆功能,降低能耗,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關鍵詞:市場;無公害蔬菜;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S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8-0004-3
1 國內外無公害蔬菜發展模式
早在20世紀20年代,為了克服保護地土壤因連作而帶來的病害和鹽漬危害,國外就以無土栽培技術生產無公害蔬菜。在世界范圍來說,無公害蔬菜的發展由來已久。到了20世紀90年代,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無公害蔬菜產業已開始向要求更高的有機蔬菜發展。而我國無公害蔬菜起步較晚,大規模的開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縱觀世界各國無公害蔬菜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對國內外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模式作一個對比,以期對我國今后的無公害蔬菜發展有一點啟示。下面就針對幾個典型范例做一下對比。
1.1 日本模式
日本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農戶+農協+批發市場”、“農戶+集貨商人+批發市場”、“農戶+集貨市場+批發市場”、“農戶+批發市場”等,其中以第一種為主要發展模式。農戶負責蔬菜的生產,然后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將產品銷售出去,而所有的方式幾乎都要通過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在日本無公害蔬菜的流通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及時調節供給、信息以及促成市場價格的形成。無公害蔬菜的等級檢測也是在批發市場完成,然后才由批發市場分發到各大零售店及超級市場進行零售。正是由于批發市場的這種關鍵作用,日本政府對于批發市場的發展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專門對批發市場的通訊設施、人員配備、銷售方法、衛生檢疫以及維護市場環境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制度,使其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1.2 美國模式
美國農業屬于大農場農業,產業化程度很高,其蔬菜種植同屬于大農場種植,全美有一半的蔬菜產于加利福尼亞州。“農場(公司)+農協(非政府組織)”、“農場+企業”模式是美國有機蔬菜發展的主要模式。一般來說農場規模都很大,現代化程度很高,由農場完成蔬菜的生產,之后由農協等非政府組織負責對蔬菜進行檢測并推廣,進入超級市場零售。
1.3 國內模式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大陸地區無公害蔬菜產業已經頗具規模,并逐漸摸索出一些適合地區發展的無公害蔬菜發展模式,當前主要有“農戶+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蔬菜經紀人)+龍頭企業”、“農戶+產銷合作社+市場”等,其中以后兩種模式最為常見,也最為成熟。三種模式中農戶均作為無公害蔬菜產業的源頭負責生產,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中合作社或蔬菜經紀人負責蔬菜的銷售,通過這一中間環節的聯結,蔬菜進入龍頭企業進行加工或包裝,最終進入零售渠道。龍頭企業的作用較為重要,其負責蔬菜的檢測及再加工,是這種模式中的關鍵一環。“農戶+產銷合作社+市場”模式中,產銷合作社的作用至關重要,其已不再僅僅是起到聯結作用,更多的是起到輔助及引導作用,此模式中產銷合作社的結構已非常健全,有自己的技術人員、銷售隊伍及運輸隊伍,掌握著最新的市場信息,不但能解決蔬菜銷售問題,而且能夠帶動起地方市場的發展。上述幾種模式各有特點,支撐著我國各地區無公害蔬菜產業的發展。
2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發展情況
2.1 西柏店村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的必要性
2.1.1 區位因素的限制 西柏店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區西部,村域面積1.2km2,耕地面積800畝,用于蔬菜生產330畝、養殖業用地200畝、林果業用地200畝、養魚水面80畝。全村現有220戶、村民707人,其中勞動力420人。地處京郊的天然優勢,加上村域面積小、勞動力少的條件限制,決定了西柏店村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只有為京城提供日常農副產品才能獲得最大收益。西柏店村距離北京城區只有1小時的車程,具有產地即市場的優勢,且市場需求巨大,具備新鮮農產品生產的一切條件,這也是西柏店村最終選擇蔬菜種植作為村莊主導產業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2.1.2 市場的導向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逐漸增強。尤其北京市作為經濟發達、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居民對食品衛生及食品質量的要求更高,而相關部門對食品市場準入的監測更加嚴格,傳統上用化肥、農藥種植的蔬菜已不再受到人們的認可,反而各項指標符合相關標準的無公害蔬菜越來越得到市場的青睞。消費趨向的變化迫使西柏店村村民必須做出改變,否則將很難收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同時他們也看到發展無公害蔬菜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有盡快適應這種變化才能跟上市場的腳步。雖然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但由于其在價格及市場需求方面均具有優勢,也就打消了人們之前的顧慮。因此,市場是西柏店村選擇無公害蔬菜種植的最大動力。
2.1.3 建設生態文明村、開展循環農業的需要 西柏店村2006年榮獲“北京郊區生態文明村”、“京郊環境優美村容整潔先進村”和“北京市健康促進示范村”榮譽稱號,2007年榮獲“首都綠色村莊”、“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和“全國綠色小康村”榮譽稱號,2008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定為“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示范村”。如今全村上下正齊心協力向著創辦“全國生態文明村”的目標努力,而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解決蔬菜種植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環節。此外,西柏店村還正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建設循環農業的項目,無公害蔬菜也是循環農業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為西柏店村開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提出了客觀要求。
2.2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發展模式及發展狀況
2.2.1 市場催生的“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形成規模,并摸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種植及經營模式。具體說來就是“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這種模式并不是西柏店村首創,而是全國各地許多地方都在開展的一種模式,西柏店村只是將這種理論上的模式運用得比較到位、發展得比較成功。西柏店村建設成規模的日光溫室之初也是在無公害蔬菜的道路上逐步摸索,并非一步到位發展到今天這么規范。最初菜農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品牌和銷路,自產自銷,工作量大且不具備競爭優勢。但村莊年產約200萬公斤蔬菜在市場上已經頗具規模效應,北京三安科技公司主動與村莊洽談合作事宜。為便于收購保證蔬菜及時上市,公司建議村內注冊成立蔬菜合作社。于是在韓素菊等人的帶領下,2007年3月北京西柏店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西柏店村的蔬菜生產也逐漸實現了訂單化。
目前,西柏店村120戶菜農已有約100戶自愿加入了蔬菜合作社。菜農與三安公司簽訂供貨合同,供貨價格與市場價掛鉤并在市場價的基礎上每市斤提高一毛錢。這種訂單模式不僅比原有的自產自銷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益,還省去了小批量銷售的工作,大大減輕了菜農的負擔,因此對菜農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目前西柏店村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還負責鄰村農戶蔬菜的銷售,足見這種模式的魅力。而三安公司收購蔬菜之后經過加工包裝,產品進入大型超市或賣場,憑借無公害蔬菜特有的價格優勢,也能獲得較大的收益,從而保證了買方的利益。此外,根據合作社與公司的協議,三安公司從西柏店村收購的蔬菜還要按市斤返還一部分利潤給村合作社,作為合作社的日常運營經費及主要成員工資。如此一來,憑借市場這一無形手的支配,從菜農到合作社到企業都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收益,即三方共同獲利,也唯有如此,這種“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圖1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發展模式運行示意圖
為了更好地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提高市場認知度及競爭力,西柏店村還將本村生產的蔬菜注冊了商標,名為“柏店二仙”,現在這一品牌已初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而本村菜農為了維護自有品牌的形象和信譽,也都自覺努力達到無公害要求的各項標準。
2.2.2 無公害的取得 為了真正實現無公害生產,西柏店村在種植蔬菜過程中從各個環節入手保證蔬菜遠離污染、符合無公害標準。具體分為產前預防、產中保護、產后檢測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貫穿蔬菜生產的整個過程,確保生產出的蔬菜時真正的無公害產品。而在這三個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每一步都與西柏店村的這種發展模式息息相關,即都涉及到農戶、合作社、企業的參與。
產前預防:無公害生產最忌諱的是農藥與化肥的施用,而不使用農藥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病蟲害的防治問題。為了從源頭杜絕污染,打好無公害生產的基礎,西柏店村在土壤中施用由三安公司提供的“三安生物土壤凈化劑”,從而吸附重金屬,降低土壤中有害金屬含量。對于病蟲害防治問題,西柏店村菜農聽取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相關專家的建議,在蔬菜產前采取高溫燜棚的辦法,借此殺死害蟲及其幼蟲。根據農科院相關人員用溫濕度露點記錄儀試驗得出一周內的統計數據可知,當室外溫度為32-37℃時,測定燜棚期間棚內空氣溫度的最高值為76.1℃,而土壤溫度采取深5cm、10cm隨機觀測,同期最高溫度分別為54.5℃、44.0℃,這一措施雖不能完全殺死害蟲,但已經對一些不耐高溫的害蟲形成了極大的殺傷,具有不錯的殺蟲效果。
產中保護:為了保證蔬菜的無公害化,西柏店村蔬菜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化肥,而是用經過腐熟的農家肥搭配本村沼氣站生產的沼肥,這種搭配不但能保證肥效,還能降低成本同時減少蟲害,效果非常顯著。經過試驗比較測定,施用沼肥與不施用沼肥,黃瓜平均增產28%,增效40%;番茄平均增產22%,增效20%;西葫蘆平均增產25%,增效15%;青椒平均增產35%,增效27%。此外三安公司還為菜農提供完全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的有機肥料,保證不同品種蔬菜生長的要求。對于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西柏店村禁止施用傳統的劇毒農藥,取而代之的是物理除蟲、生物除蟲,如采用黃板殺蟲、沼液浸種、防蟲網防蟲等方法。即使偶爾使用農藥,也是使用符合無公害標準的低毒生物農藥,如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藥劑,這些藥劑均已通過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及瑞士(歐盟)IMO有機認證,從而確保蔬菜安全。在生產過程中,如遇到比較難處理的病害或蟲害,菜農會請合作社及時聯系三安公司,對方會派相關技術人員到現場幫助解決難題,這也是惠及三方利益的舉措。
產后檢測:生產過程的預防及保護是確保無公害的重要環節,而產后檢測也是無公害生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唯有通過權威檢測得出的結果才能得到認可、讓人信服。西柏店村雖然與三安公司事先簽訂了供貨合同,但雙方在交貨之前需要由三安公司專業人員依據國家相關標準及三安公司標準進行檢測,只有各項指標合格的蔬菜瓜果才能進入正常的銷售程序,而不合格的產品只能由菜農自己解決,這也就逼迫菜農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按照無公害生產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不能抱有半點僥幸心理。在整個收購檢測過程中,蔬菜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負責各方協調及收貨工作,確保菜農的產品能夠及時上市。
2.2.3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發展成果 西柏店村開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幾年以來,在相關科研單位及合作方的指導支持下,經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生產體系和一套比較完善的操作規程,村民無公害生產的意識及技術都已經能夠緊跟當前無公害發展的步伐。無公害蔬菜的開展同時也給西柏店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憑借無公害蔬菜的市場認可度及價格優勢,西柏店村菜農的收益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2006年尚未建成規模綠色生態園時,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萬元,而建成投產后第一年即200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就有很大的增長,達到11472元,2008年西柏店村人均純收入12619元,2009年人均純收入13860元。如今,“柏店二仙”品牌蔬菜通過了北京五洲恒通認證有限公司的有機產品認證,借助這一利好條件,2010年西柏店村菜農收入一定會有更顯著的增長。
2.3 對其他城郊村莊發展無公害蔬菜的啟示
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逐漸成熟的,其“農戶+蔬菜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被實踐證明是可行的,然而此種模式也具有局限性,就是過分倚重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因此其他城郊村莊在借鑒該模式的成功經驗時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決策。
2.3.1 注重品牌價值 隨著我國蔬菜產業的不斷發展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品牌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從西柏店村無公害蔬菜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品牌建設所起到的獨特作用,而當前我國許多蔬菜種植地區品牌意識淡薄,仍處于粗放的初期發展階段,即使建立品牌后,對品牌的保護也不到位,沒有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發揮出來。這些都是包括西柏店村在內的有志于無公害蔬菜發展的村莊應該注意的問題。
2.3.2 嚴守操作規程 如果決定開展無公害蔬菜種植,就一定要嚴格按照無公害的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由于無公害蔬菜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隔絕要求較高,相應也就帶來一定的難題,許多菜農抱有僥幸心理,在生產過程中不嚴格照章操作,最終導致蔬菜不達標,遭受巨大損失。西柏店村的發展經驗表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必須嚴格按照規程操作,也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實現優質優價。
2.3.3 重視合作社的作用 西柏店村雖然創建了蔬菜合作社,并且合作社在蔬菜的產銷過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合作社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到極致,龍頭企業的強勢將合作社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對于那些沒有龍頭企業的地區,合作社在無公害蔬菜的運作過程中應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由農戶來負責蔬菜的銷售既是對人力的極大浪費,也不具有市場話語權。而如果由合作社負責一個村莊乃至一個地區的蔬菜銷售,既節省了人力,也會在價格談判中具有更大的優勢。
3 北京市開展無公害蔬菜的對策建議
3.1 大力倡導并支持蔬菜合作社的建設
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政府涉農部門工作范圍限制,權威民間組織較少,結合其他省份發展無公害蔬菜的經驗,北京市在大力開展無公害蔬菜過程中應注重蔬菜合作社的作用,鼓勵建設蔬菜產銷合作社,間接提升地區蔬菜經營的規模。如山東省寧津縣柴胡店鎮東崔村1999年成立的蔬菜合作社經過幾年的健康快速發展已頗具規模,截至2005年合作社所屬的蔬菜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占地8萬平方米,有交易大棚4000平方米,固定資產380萬元的經濟實體。市場日上市車輛2100多輛,日均銷售蔬菜60萬公斤,日均交易額50萬元,客戶遍及晉、冀、魯、豫、遼、吉、黑、蒙、京、津等20多個省、市和地區,成為魯西北較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正是由于蔬菜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才激活了本地區乃至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但僅憑合作社自主發展還不夠,政府還應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進行指導并在財政及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給予合作社一定的財政補貼并制定相應的減稅政策等。
3.2 繼續制定并完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標準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北京市無公害蔬菜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項標準陸續出臺,涉及范圍更廣、規定內容更細,為無公害蔬菜的田間生產提供了參考依據。當前已有的無公害標準不僅包含了無公害生產的產地環境要求、蔬菜質量要求,還具體到了某一種蔬菜生產的操作規程。如由北京市農林局提出、北京市技術監督局批準的《無公害蔬菜質量標準》《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等對所有無公害蔬菜均適用的標準,還有諸如《無公害蔬菜結球甘藍生產技術規程》《無公害蔬菜綠菜花生產技術規程》等具體某種蔬菜的推薦性標準。然而,北京市無公害蔬菜的發展距離科學化、標準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還需繼續制定并完善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并加強宣傳和指導,確保標準的順利執行。
3.3 加大蔬菜質量監管檢測力度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全程性對相關部門的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北京市無公害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全程監管,確保蔬菜生產符合操作要求。同時,作為蔬菜上市進入消費領域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質檢部門除了應規范檢測方法、完善檢測體系外,還應加大檢測力度,確保民眾的食品安全。此外,在確定檢測標準之后,應建立并完善無公害蔬菜的市場準入制度,對不符合無公害標準的蔬菜禁止進入相應市場。
3.4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無公害蔬菜屬于對質量要求較高的食品,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在當前無公害蔬菜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時,應同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既能對蔬菜生產者形成震懾,又有利于無公害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具體來說,就要求無公害蔬菜產品采用標準包裝,注明產地、廠家、聯系方式等,從而有利于責任追溯。
參考文獻
[1]郭文龍,等.國內外無公害蔬菜生產及其施肥技術發展概況[J].陜西農業科學.2005,(1):64-65.
[2]張曉玲.日本無公害蔬菜的產銷模式[J].世界農業, 2004(3):33-35.
[3] 郝利,等.循環農業發展路徑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 2009(3):104-106.
[4] 郭向東.無公害蔬菜的發展[M].中國民藝出版社, 2006:19-22.
[5] 胡繼芳.制約無公害蔬菜發展的因素及對策[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3):107-108.
[6] 郁樊敏.美國、加拿大的蔬菜產銷[J].長江蔬菜, 2000(2):37-39.
[7] 河北省世行二期項目考察團.美國的無公害農業[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4(8):68-69.
關鍵詞:無線技術;移動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4-6836-02
1 移動電子商務的現狀
1.1 移動電子商務的概念
所謂移動商務,是指利用各種無線信息終端如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通信設備與互聯網結合,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和行為。移動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之一。
移動電子商務能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移動設備的選擇以及提供服務與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戶控制。相對于傳統的電子商務而言,移動電子商務可以真正使消費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得到整個網絡的信息和個性化服務。
1.2 移動電子商務的現狀
就發達國家而言,它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移動電子商務。然而,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隨著移動用戶人數的迅速增加,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移動電子商務使得一種新的信息交換和購買模式成為現實。例如,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和支付寶于20008年初移動電子商務戰略,用戶可通過手機上網登錄淘寶網完成各種業務,并用支付寶進行手機支付。此外,各種無線技術的發展也代表了一個此前從未開發的全新領域,如3G時代的到來。
1.2.1 技術現狀
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和其它技術的完美結合創造了移動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以其靈活、簡單、方便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歡迎。通過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可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服務、信息等。那么究竟哪些技術可以支持移動電子商務呢?以下將通過圖表分析比較實現移動電子商務的幾種主要技術:
表1是支持移動電子商務的幾種技術。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也經歷了以上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即1G技術);
第二階段是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制式手機(即2G技術)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
第三階段即現階段的3G時代。
其中,第一代只能進行語音通話,頻譜利用率低,信令干擾話音業務,該模擬制式手機目前已經淘汰。移動技術發展到第二階段,提高了系統容量,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但越區切換性能仍不完善。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有所提升。3G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游和移動寬帶,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3G技術于2008年開始在國內部分城市試點應用。直到2009年1月7日3G牌照在中國正式發放,標志著中國正式進軍移動電子商務市場。
移動商務的業務在傳統網絡下也能完成,但3G技術似的這些業務的完成更加安全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商務中用戶對安全的顧慮。3G技術的另一個優勢在于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為移動商務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此外,3G技術的發展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移動商務發展的手機上網速度問題,同時降低了用戶上網的時間和費用成本。隨著3G的發展,移動商務活動必將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3G技術有很多優點,但該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軟件及移動設備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國寬帶普及率低,限制了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最后,支付安全問題仍然是移動電子商務面臨的一大挑戰。
1.2.2 應用現狀
如前文所說,我國已經開始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然而由于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因此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較慢。在此我們將根據以下的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結構圖來分析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市場現狀。
根據以上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結構圖可分析出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包括三個方面:外部網,內部網和消費者。其中外部網和內部網主要體現在企業實施移動電子商務的技術方面。因此在這里我們將著重討論移動電子商務的消費者。
我國的電子商務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電子商務用戶群體體現了以下幾個特征:年輕,高學歷,高收入人群。而據數據表明,2008年移動電子商務用戶數已經達到770萬人。因此無線電子商務市場空間巨大、增長潛力充分。這就是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市場現狀。雖然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增長速度快,潛力無限,但同時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用戶群相對較小:相對于我國13億人口來說,目前的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只能說是冰山一角。
2) 缺乏相應知識:我國網民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階段,因此多數用戶缺乏電子商務特別是移動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
3) 對支付安全的擔心:安全保障應當是最先考慮和始終保證的一個問題。
此外,目前,幾乎沒有移動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而傳統的商務和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不能完全適用移動電子商務,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是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工作。
2 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2.1 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已經發展到了3G階段,有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移動電子商務將迎來4G技術。
4G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并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的一種技術。據專家推斷,未來的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遠遠高于目前3G技術所能達到的速度。除此之外, 4G與普通寬帶網絡價格相當。由此可見,4G有著3G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而據愛立信研究機構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的 副總裁Ulf Wahlberg預測,2012年4G技術將正式上市。
總之,4G是3G技術的進化,在傳統通信網絡和技術的基礎上提高無線通信的網絡效率和功能。同時,它也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因此,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將會朝著4G方向發展。
2.2 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趨勢
根據相關數據表明,2008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2.1億元,09年隨著3G商用時代到來,預計交易規模將達6.4億。同時,根據該資料顯示預計隨著2012年4G的到來,移動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108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此外,由于移動電子商務在我國剛剛起步,其商業模式還需要逐漸完善,而構建安全的移動支付體系正是完善商業模式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移動電子商務在配送、支付等方面也要有相應的措施支持。
3 總結
移動電子商務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剛剛起步。移動電子商務技術還不夠完善,用戶接受率較低。但是隨著互聯網用戶以及手機用戶的快速增加,未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將會快速發展。另外,在技術方面,目前的3G技術雖然能夠提供基本的移動商務服務,但其在技術、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未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要更好更快地發展,就必須在技術、安全防范、公眾認知度、服務方式及范圍等方面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Deitel H. M., Deitel, P.J., &Steinbuhler, K. (2001). E-Business and e-Commerce for Managers.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tice Hall.
[2] Varshney,U., Vetter, R.J.,&Kalakota, R. (2000, October). Mobile e-commerce: A neww frontier. IEEE Computer.
一、政府在物流管理中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物流形成多元化管理體制,與物流相關的各部分分別由鐵道、交通、民航、內貿等不同的政府部門進行管理,沒有一個部門或機構統籌協調全社會的物流管理,物流體系各部門的內在聯系被人為地分割,缺乏直接的橫向聯系。同時,由于我國長期內外貿分離的格局,也導致了對內物流和對外物流的分離。這種條條分割和內外分離的管理體制,難以經濟合理地進行物流的整體統籌和規劃、組織引導、市場監督、產業管理,導致我國物流業發展不平衡問題突顯。主要表現為發展不平衡,內陸落后于沿海,中小城市落后于大城市,內貿落后于外貿,內資企業落后于外資企業,工業物流落后于商貿物流,第一、二方物流落后于第三方物流,物流配套服務落后于物流主營服務。
在物流管理體制設置上,從中央到地方均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管理層次,部門之間權力和責任交叉重復,同時,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運作方式還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政企不分、行業壟斷、條塊分割等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物流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二)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低。我國物流管理費用占GDP的比重比美國、日本等國家高出很多,反映出我國物流的部門分割、壟斷、地區封鎖的問題依然突出,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也導致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各部門和地方的各種審批繁多,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三亂”問題始終沒得到很好地解決。加之,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偏小,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物流基礎設施落后;有關管理部門沒有制定統一的物流行業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造成物流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包裝標準與運輸實施標準不配套,都嚴重影響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業的物流自動化水平低,專業物流管理軟件多數尚處于起步階段,影響了物流信息與管理信息的有效結合,信息化水平低使得資源無法有效配置,制約著物流效率提高。
二、政府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措施
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可見,政府的支持和適當的干預對物流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現代物流業涉及多個行業共同參與,因此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就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調節。因此,研究如何恰當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政府在現代物流業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在理論上和現實中都有重大意義。
(一)培育和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現代物流業往往采取市場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鼓勵企業在市場中展開公平競爭。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通過完備的制度和法令來創造和保障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就中國而言,目前市場經濟體系還很不完善,這就要求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管理,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行為,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具體來講,政府在物流業發展中要提供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為物流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迅速改變物流業管理多元化、物流運作功能條塊分割、行業壟斷嚴重、地方保護主義泛濫、對外超國民待遇對內非國民待遇等現狀。
同時,政府應當加強各行業之間的組織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建立面向物流企業的服務體系,為其經營和發展提供寬松的外部條件。對于妥善解決物流企業在跨地區經營中遇到的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統一納稅、城市配送交通管制、外貿貨物查驗通關等問題應妥善解決。
(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投入。現代物流的發展急需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系統的建設。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和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保證。
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這就需要政府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政府不僅要對全國物流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還要保證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水平,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具體來說,包括建立公路、鐵路、海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運輸系統;建立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展示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物流基地;建立全國性與地區性、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物流配送體系。
物流的信息化使信息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準確,可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建立數據交換中心、電子商務安全認證中心及金融結算中心在內的公共網絡服務平臺,形成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能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在提供發達的基礎設施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同時,政府的物流管理部門還要積極引導物流行業協會和信息、會計、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公開和及時通報有關物流信息,提供溝通信息的渠道,及時有效地為物流企業提供有效的市場信息服務。
(三)推動我國物流業標準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物流標準與國際物流標準相銜接。結合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制定出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標準,能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在當前情況下,應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擯棄落后標準;對部分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對尚未制定的標準,要抓緊制定,并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同時與國際標準接軌,使物流從業人員有章可依。
在做好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確保物流活動各個環節有章可依,工作規范,并與國際標準接軌,提高物流活動的效率。
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后,依據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將勞動者派遣到用工單位工作的一種特殊用工方式。勞務派遣制度在我國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迅猛發展于90年代。1990年勞動部頒發了《職業介紹行規定》,首次提出了職業介紹機構的概念;1995年又頒布《就業登記規定》,所謂的勞動力市場也僅指那些職業介紹機構。1999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了《北京市勞務派遣組織管理暫行辦法》的地方規章,第一次從法律層面上對勞務派遣進行了描述。2008年《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結束了勞務派遣無法可依的局面,明確了勞務派遣機構的市場主體地位,對勞務派遣工的勞動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13年7月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工給與了勞動過程中應享有的權利。
二、勞務派遣工的權利在法律中的體現
勞務派遣工的權利在《勞動合同法》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中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修訂后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行為進行了規范,提高了勞務派遣單位準入門檻,對派遣勞動者的權利保護作出進一步細化。
三、勞務派遣工在我礦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第一,完善勞務派遣職工的地位。
目前我礦的勞務派遣職工有300多人,占全礦在崗職工總人數的36%。我礦在開展勞務派遣職工管理工作中,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施人性化管理,視勞務派遣職工為最大財富,將人力資源與我礦的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尊重勞務派遣職工的意見,認真聽取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所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意見和建議。
開拓勞務派遣職工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來,讓更多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職工很快的成長起來,并在不同的崗位中任要職,起到了骨干作用。
目前我礦的生產一線崗位已由派遣職工擔起了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堅力量,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留住人才,提高他們積極性,我礦除了努力實現勞務派遣職工與正式職工同工同酬的福利待遇外,還創造各種機會,提供給他們更好的工作平臺,讓他們能夠發揮一技之長,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務派遣職工進行表彰,對于長期表現優秀的實干型人才和有特別才干者,我礦都會向公司請示轉為正式職工并得以批準,這對我礦的人才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勞務派遣職工安心踏實的與企業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第二,工會組織要更新觀念,明確職責,加強勞務派遣工組織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勞務派遣工已經我國職工隊伍的新成員,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和推動力量。勞務派遣工隊伍的穩定與否影響著企業的正常發展。
為切實保障勞務派遣工的政治、勞動、經濟權益,2004年11月,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了《關于組織各種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及機關的勞務工加入工會的通知》,要求“凡在各種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及機關從業,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含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務工,不論戶籍關系在哪里、用工形式如何、就業時間長短,都要依法把他們組織到工會中來”。2009年4月全總還專門下發了《關于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都必須建立工會組織,都有吸收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責任和義務”。
根據這些規定,我礦工會組織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把勞務派遣工和正式員工“一視同仁”,履行對勞務派遣工的日常管理,組織這部分職工同本單位正式工一樣參加工會日常活動,參加或選舉代表參加職工(代表)大會行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讓其享受與正式工會會員相同的待遇。
第三,轉換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經營觀念。
在轉變管理理念和經營理念的過程中,管理層要注重對人力資源的重新認識,不單純的把勞務派遣職工看作攫取利潤的工具,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和動力。合理的人才結構,和諧的勞務關系是企業長足發展的催化劑。企業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對人性的尊重和對長遠戰略的規劃,這是企業發展必須擁有的理念。
只要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勞務派遣職工,消除存在的差異和歧視,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性關懷,在管理觀念上改變對被派遣職工的歧視,他們將是企業發展中一股重要中堅力量,推動企業長足發展。因為勞務派遣職工與正式職工在勞動崗位能力上并沒有實質上的差別,他們有權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起用有能力的派遣職工加入到了管理崗位的行列之中,使企業生產經營得以穩步發展。
第四,以人為本,逐步提高派遣工的素質,增強他們的工作能力。
勞務派遣工同正式職工一樣,都是企業勞動者,是人力資本的投入者,我礦從和諧勞動關系入手,以人為本,公平對待,維護權利。目前主要的任務是動員組織勞務派遣職工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要用長遠的目光審視企業及勞務派遣職工個人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企業文化教育活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幫助和指導勞務派遣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維護隊伍穩定;
二要深化勞動競賽活動,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比武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和活力;
三要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升業務技能素質,推行“技術能手”、“勞動模范”、“優秀工作者”、“優秀班組”評選活動,使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釋放;
近年來,東盟國家利用本國優勢在醫療服務貿易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菲律賓憑借人力資源優勢出口醫療轉錄服務,成為全球醫療轉錄服務的第二大出口國;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積極發展醫療旅游,成為醫療旅游服務的重要出口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積極推動醫護人員輸出,成為亞洲兩大醫護人員輸出國。此外,東盟國家的大型醫療投資集團投資國外醫療行業,在全球范圍內擴大經營網絡。
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服務貿易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新亮點。隨著貿易合作的不斷推進,醫療服務將成為中國與東盟深化貿易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國醫療服務貿易的發展尚處于幼稚階段,有必要借鑒東盟國家的某些經驗。
一、東盟醫療服務貿易模式及特點
20世紀90年代初,東盟醫療服務貿易開始發展,起初規模極小且發展緩慢。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盟國家開始重視醫療服務貿易,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相繼啟動了醫療旅游推廣項目,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大力推進醫務人員輸出項目。2001年,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接待醫療旅游人數總和約為90萬人,2012年這一指標上升到420萬人,約創造外匯收入50億美元;2004年至2013年,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累計輸出護士17萬人。東盟國家憑借自身優勢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出口模式。
(一)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醫療轉錄服務
醫療轉錄服務屬于服務貿易模式中的跨境交付。在醫療服務貿易中,跨境交付是指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員領土內向任何其他成員領土內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醫療服務,主要包括遠程醫療和遠程醫療轉錄服務。
菲律賓是東盟地區醫療轉錄服務的主要出口國,2004年菲律賓醫療轉錄出口收入大約為0.1億美元,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這一收入規模預計在1.7億美元左右。菲律賓擁有一支受過高等教育、具有醫學知識并且英語熟練的勞動力隊伍,人力資源優勢成為菲律賓出口醫療轉錄服務的競爭優勢。近年來,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在全球醫療轉錄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升,成為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醫療轉錄服務出口國。
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出口,最初由跨國公司主導。2004年菲律賓有25家公司出口醫療轉錄服務,絕大多數為美資控股;之后,菲律賓涌現大量出口醫療轉錄服務的中小企業,到2006年年末公司總數接近100家。2007年至2009年,由于自身經營不善,且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這些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或重組。據菲律賓醫療信息管理外包協會(HIMOAP)統計,截至2014年年末菲律賓仍擁有52醫療轉錄服務出口公司。
(二)發揮性價比優勢的醫療旅游服務
醫療旅游服務屬于服務貿易模式中的境外消費。在醫療服務貿易中,境外消費是指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員領土內向來自另一成員領土的消費者提供醫療服務,主要包括醫療旅游和外籍居民購買醫療服務。
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醫療旅游服務的重要出口國。以醫療旅游人數來衡量出口規模,三者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012年,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接待醫療旅游人數分別為253萬,111萬和67萬,總收入分別為38億美元、10億美元和2億美元。
從出口目的地構成來看,泰國醫療旅游服務主要出口到東盟區外的國家,其中日本比重最大,東盟其他成員國比例不到10%;新加坡出口目的地主要為印尼、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馬來西亞出口目的地主要為印尼、新加坡、日本、歐洲和印度等。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醫療旅游出口總額中,印尼比重最大,同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互為醫療旅游進出口國。
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醫療旅游服務的競爭力,主要表現為價格優勢和口碑效應。價格優勢表現為,上述國家的私立醫院在很多領域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醫療水平,但費用卻相對較低,例如在美國進行血管成形手術大約需要57000美元,而在泰國和新加坡手術費用均在14000美元左右,不及美國的1/4;除手術項目外,發達國家的住院費用及其他治療費用也大幅高于東盟國家。口碑效應是指,上述國家的許多醫院不僅通過國際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 (JCI)認證,而且憑借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在國際上建立了良好的聲譽,吸引世界各地的患者前來就醫。
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醫療服務項目上存在直接競爭。例如,泰國和新加坡髖關節置換術的費用均在12000美元左右,而馬來西亞的價格大約為10000美元。比較來看,泰國和新加坡更具聲譽優勢,馬來西亞則更具價格優勢。同時,三個國家的醫療機構在技術專長、目標客戶群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它們之間的競爭屬于不完全競爭。
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都在積極制定并實施推廣醫療旅游服務的戰略計劃,2003年泰國啟動“醫療旅游推廣項目”,新加坡啟動“新加坡國際醫療項目”,三國政府通過啟動醫療推廣項目,整合醫療旅游資源,規范國內醫療旅游標準,為醫療旅游的顧客提供更優質的一站式服務。
(三)勞務輸出背景下的醫護人員輸出
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是世界兩大醫護人員輸出國,他們將大量的護理和助產人員輸出到世界各地。2013年菲律賓向海外輸出的護士人數為16404人,占菲律賓勞務輸出總數的3.5%。從具體崗位類型來看,醫護人員在菲律賓勞務輸出中的比重處于第二位,但其規模僅為處于首位的家政服務比重的10%左右。除新加坡以外,菲律賓醫護人員輸出的目的地主要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加拿大、利比亞、美國、英國、卡塔爾和臺灣等東盟區外的國家或地區。
近幾年,隨著護士輸出規模不斷擴大,菲律賓醫科院校和培訓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目前,菲律賓有超過510家醫科院校和培訓機構能夠提供護理學位,有接近270家醫科院校和培訓機構能夠提供助產士學位資格。由于增量充足,到目前為止,醫護人員輸出對國內醫療衛生體系的影響不大。
印度尼西亞醫護人員輸出的目的國主要是伊斯蘭國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種地區分布與語言和文化的親緣性有關。印尼雖然是醫護人員輸出大國,但國內醫護人員十分匱乏。2000-2009年印尼的醫務人員的平均密度水平低于老撾和柬埔寨。近年來,印尼醫科院校迅速擴張,醫護人員的供給快速增長,2008年印尼各種醫科院校和培訓機構共提供5500名醫生、34000名護士和10000名助產士。在新增供給的快速拉動下,醫護人員密度指標有所提升。2006年至2013年印尼國內平均每萬人擁有2名醫生、13.8名護士及助產士,然而,這一存量水平與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考慮到醫護人員的存量水平及龐大的人口基數,勞務輸出規模的持續擴大可能會使國內醫護人員短缺的局面進一步惡化。
(四)跨國醫療集團投資經營的擴展
在醫療服務貿易中,商業存在模式是指某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到另一成員領土內以多種方式設立醫院或醫療機構,在該成員領土內提供醫療服務。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醫療集團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憑借地緣優勢以及資金和技術優勢,以合資、合作和獨資等多種方式擴展經營網絡。醫療行業屬于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征,醫療集團通過擴大經營規模,降低醫學研究和質量控制成本,提高自身在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的議價能力,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新加坡的百匯控股集團(Parkway Holdings)是亞洲最大的跨國醫療投資集團之一。2005年百匯控股以3.12億林吉特收購馬來西亞班太醫療集團(Pantai Holdings)31%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目前百匯班太集團(Parkway Pantai Limited)在新加坡擁有4家醫院,在馬來西亞擁有12家醫院,在中國、印度、文萊、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越南等17個國家設有醫療機構,經營網絡覆蓋亞洲、歐洲及中東地區。
馬來西亞的哥倫比亞亞洲醫院(Columbia Asia Hospitals)目前在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和越南合計擁有26家醫院和1家門診,每年為超過兩百萬患者服務。該集團計劃投入1.5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印度和印尼的城市地區增建8家醫院,到2018年建成囊括34家醫院和1家門診的經營網絡。泰國的康民醫院(Bumrungrad Hospital)與緬甸、菲律賓和孟加拉國的多家醫院實現聯營,曼谷醫院(Bangkok Hospital)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開設二十余家分支機構。
二、東盟醫療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一)隱私保護制度不完善
菲律賓尚未針對醫療轉錄服務建立規范化的信息保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的缺失在未來將會限制醫療轉錄服務出口規模的擴大。目前,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出口企業主要通過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來保障客戶的信息安全。美國進口醫院與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出口公司簽訂服務外包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客戶信息保密條款。
目前,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的進口國主要是美國,絕大多數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出口公司為美資控股,公司內部具有完善的客戶信息保密機制,因此,目前來看,隱私保護問題對菲律賓醫療轉錄服務出口影響不大。然而,隨著跨境交付的規模不斷上升,參與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多,海外客戶信息保密制度在跨境交付模式中將會越來越重要。
(二)醫療保險制度存在地域限制
醫療保險制度的地域限制是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發展醫療旅游的首要障礙。公共醫療保險機構對被保險人接受醫療服務的地域范圍和機構范圍做出明確規定,對該范圍外的醫療服務不予償付。私人醫療保險機構也往往將醫療保險覆蓋的地域范圍限定為國內,對發生在國外的醫療費用不予賠付。盡管國外醫療費用遠低于國內,但國外醫療費用無法得到保險機構的賠付,很多人因此而放棄醫療旅游計劃。
泰國醫療旅游服務的第一大進口國是日本。為消除醫療保險的地域性對日本人赴泰就醫的影響,泰國在與日本進行雙邊自由貿易談判的過程中,要求日本政府將日本人在泰國就醫的情況納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之內。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針對打破醫療保險地域限制的談判取得實質進展。新加坡衛生部宣布,自2010年3月起,新加坡居民可以使用醫療保險賬戶(Medisave)支付在馬來西亞兩家指定醫院(健康管理國際和百匯控股公司)的海外住院費用和門診手術費用。
(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
除新加坡外,東盟其他國家都存在地區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在泰國和印尼,發達地區每萬人擁有醫生數是落后地區的十倍以上。在印尼,爪哇地區(Java)擁有印尼全部醫務人員的47%;首都雅加達(Jakarta)平均621人擁有一個醫院床位,而楠榜省(Lampung)平均3906人擁有一個醫院床位,后者人均醫院床位數不到前者的1/6。
醫療服務貿易容易引發醫療衛生體系中資源配置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資源配置失衡。在各種醫療衛生資源中,人力資源配置失衡最為突出,醫療服務貿易帶來的人才流失現象也最為顯著。以泰國醫療旅游為例,據Pannarunothai和Suknak(2004)估計,泰國醫療旅游人數每增加10萬人,就會導致大約240-700位醫生轉移到私立部門。發生在私人部門的醫療服務貿易,加劇了公共部門和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的短缺。
(四)醫療行業對外開放程度低
世界各國對開放國內醫療服務市場采取審慎態度。同其他部門相比,WTO成員國在GATS具體承諾減讓表中對開放醫療服務部門做出的承諾較少,WTO成員中有30%承諾對醫療衛生領域的外國投資不作限制,有64%承諾有限制地向外國投資開放醫療衛生領域,還有6%對醫療衛生領域的外國投資未作承諾。
東盟國家對外國醫療領域的投資主要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國際醫療投資集團主導,其障礙主要表現為東道國的市場準入條件。東盟大部分成員承諾有限制地開放醫療衛生領域,要求對外國投資進行經濟需求測試,并對外國投資的形式、股權份額、經營指標和雇員結構等方面做出限制。
菲律賓和印尼醫護人員輸出的障礙主要為輸入國對外國醫護人員的市場準入條件。以東盟國家為例,除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外,東盟其他國家對外國醫務人員的輸入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一是經濟需求測試,如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二是簽證配額,如菲律賓外交部每年設定外國醫務人員的簽證配額;三是資質認定以及職業資格考試。
三、東盟醫療服務貿易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一)發揮中醫中藥的獨特優勢,打造中國特色的醫療旅游品牌
目前,我國醫療旅游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上海、北京、海南等地相繼推出醫療旅游項目。同泰國和馬來西亞相比,我國發展醫療旅游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但具有中醫中藥的獨特優勢。我國利用中藥治療疾病具有豐富經驗,且中藥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多年來,我國在臨床中開展中西醫結合工作,取得豐碩成果。中西醫結合注重非創傷性療法,將西醫診療與中醫針灸、按摩相結合,降低損傷,療效顯著。臨床經驗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骨折等多種疾病,不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術。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療法,中西醫結合診療法已經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興趣和廣泛關注。因此,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獨特優勢,打造中國特色的醫療品牌,是我國發展醫療旅游的必由之路。
此外,我國政府應通過加強區域合作,為醫療旅游發展創造制度環境。通過簽訂區域貿易協定,在地區內建立標準化的醫療服務信息保密機制和統一的醫療機構評審體系;簡化區內的簽證手續,放寬對醫療旅游簽證的限制條件;建立醫療保險合作機制,把公共醫療保險的地域范圍擴大到締約國。
(二)搭建醫務人員輸出平臺,開拓海外勞務市場
菲律賓醫護人員輸出模式的成功離不開三方面條件:一是充足的醫護人員儲備;二是菲律賓政府為醫護人員輸出搭建的政策平臺,包括與韓國、臺灣、加拿大(省份)、阿聯酋、沙特、巴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勞務輸出備忘錄》以及與德國簽訂的《菲律賓醫務人員就業安置協議》;三是完善的海外務工人員保護機制。
我國首先應制定長期人才發展戰略,加大對醫學教育和就業培訓的扶持力度,將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其次,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降低醫務人員流動的市場準入限制,為勞務輸出搭建政策平臺。最后,通過立法以及設立專門機構等方式完善海外務工人員的保障機制。
(三)建立激勵機制,引導醫療資源的流向
國際醫療服務貿易對東盟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沖擊表現為擠占公共部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即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在城市地區建立私立醫院,同時吸引優秀醫務人員從農村地區轉移到城市地區。由于農村醫療資源十分匱乏,醫務人員的轉移將會使農村的醫療衛生狀況惡化。在醫療行業逐步開放以及醫療服務貿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應建立激勵機制,引導醫療資源向公共部門和基層傾斜,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傾斜,增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綜合服務能力。
(四)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鼓勵醫療企業對外投資
一直以來,我國的醫療行業對私人部門的開放度很低,公立醫療機構處于壟斷地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公立醫院的效率普遍較低,服務質量和水平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東盟國家的跨國醫療投資集團加快了在中國投資的步伐,如新加坡的百匯醫療集團已在我國上海、成都和香港等多個城市設立醫療機構。同外資醫療機構相比,我國大部分醫療服務機構缺乏競爭力。綜合上述情況,我國一方面應注重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逐步放寬醫療行業的準入條件,通過引入私人部門,增強行業內競爭,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應著力培育國內醫療企業,鼓勵國內企業對外國的醫療衛生行業投資,提升我國醫療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孟令國,胡廣.東南亞國家人口紅利模式研究[J].東南亞研究,2013(3):31-40.
[2]謝文斌,李先波. 東盟跨境醫療服務法律制度研究[J].時代法學,2014.12(2):85-88.
關鍵詞: 無線網絡; ARM; 嵌入式操作系統; 視頻傳輸
中圖分類號: TN919.8?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5?0029?03
0 引 言
隨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基于嵌入式的視頻傳輸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嵌入式視頻傳輸系統都是采用有線網絡傳輸[1],有線網絡傳輸系統存在線路布設復雜、成本高、施工周期長、移動性差等缺陷。由于無線網絡傳輸速率的提高,無線視頻傳輸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與傳統的有線網絡視頻傳輸相比,無線網絡視頻傳輸系統安裝便捷、使用靈活、維護方便、易于擴展、性價比高,逐漸成為視頻傳輸系統研究開發的主流。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視頻監控、信息家電、智能小區、遠程抄表等領域,因此對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開發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前,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研究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者在設計實現系統的過程中對軟硬件資源的選型、關鍵技術的選擇不盡相同,本文在總結現有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比較分析了各種技術方案,介紹了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現狀并展望了其發展趨勢。
1 無線網絡接入方式
目前,無線網絡接入方式主要有:2G的GPRS[2],3G的CDMA [3?5],和以WiFi技術為代表的無線局域網[6?9]。
無線視頻傳輸對于誤碼率、切換效率、時延、帶寬穩定性等方面要求較高,歐洲、美國、韓國一些國家已經運營基于2G網絡的家庭無線移動監控業務,但由于無線網絡帶寬受限,存在時延較大和圖像清晰度差的問題,效果不盡如人意[5]。國內的一些研究者也有采用GPRS網絡進行無線視頻傳輸的,但是成功案例并不多。
3G網絡高至2 Mb/s的速率將為無線視頻傳輸提供有力的支持,無線網絡帶寬的瓶頸再一次被突破。3G主要的技術優點是極大地增加了系統容量、提高了通信質量和數據傳輸速率,不少研究者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實現了相比于2G更高清晰度、更加流暢的視頻圖像。
基于IEEE802.11協議的無線局域網WLAN可以提供高達54 Mb/s的傳輸速率,其帶寬足以應對視頻數據的傳輸。WLAN具有安裝便捷、維護方便、易于擴展、保密性強等特點,相較于其他無線接入方式還具有經濟性好、部署容易、局部最優等優勢。因此,許多研究者采用無線局域網絡進行無線視頻傳輸,并取得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以上的無線網絡接入方式各有特色,但也存在各自的問題[10]:
(1)基于2G/3G無線移動網絡的視頻傳輸系統業務承載速率較低,畫面清晰度差;
(2)基于WLAN無線局域網的視頻傳輸系統的攝像頭無法滿足攝像前端高速跨區移動的需求。
LTE作為3G的長期演進,在當前的移動行業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話題。其下行峰值速率為100 Mb/s、上行峰值速率為50 Mb/s,被視作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未來即將成熟的LTE?Advanced,下行峰值速率為1 Gb/s、上行峰值速率為500 Mb/s。因此,基于LTE的無線網絡帶寬完全可以與有線網絡媲美。
LTE/LTE?Advanced具有高帶寬、低時延、低成本等優勢,比其他無線網絡更加適合大規模開展無線視頻傳輸業務。基于LTE/LTE?Advanced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主要有以下特點[10]:實現高清視頻圖像傳輸;實現高質量視頻傳輸業務的移動化;保障視頻傳輸設備的小型化。
采用LTE網絡進行無線視頻傳輸可有效解決當前無線視頻傳輸面臨的主要問題,為用戶提供低成本高清晰度的視頻圖像,可以應用于車載、即攝即傳、工地及其他偏遠地區的視頻監控等行業,未來必將極大地帶動無線視頻傳輸業務的發展[11]。
2 嵌入式處理器
在無線視頻傳輸系統設計中,嵌入式處理器作為主控單元,實現各個模塊之間的調度,其性能好壞影響整個系統。所以,要根據系統的功能,對所需的硬件進行綜合的考慮與選擇。
嵌入式處理器種類繁多,常見的有MIPS、DSP、ARM、Power PC等系列。ARM處理器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特點,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在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設計中,常用的嵌入式處理器內核主要有ARM7, ARM9 [6,8?9], ARM11[2,7]。
相較于ARM7,ARM9在高性能和低功耗方面提供了最佳的配合,其時鐘頻率更高,有MMU(內存管理單元),能更好地支持Linux、WinCE等大型的操作系統。而ARM7沒有MMU,只能運行小型的系統如μClinux、eCos等。
ARM11處理器在提供超高性能的同時,還保證了低功耗、小面積。其媒體處理能力和低功耗特點,特別適用于無線和消費類電子產品。
然而,在無線視頻傳輸系統設計中,嵌入式處理器的選取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性能穩定,能夠滿足系統需求;成本低,經濟實用;方便功能擴展。由于ARM9在高性能和低功耗方面提供了最佳的配合,既能滿足系統要求,又具有較成熟、廣泛的應用,因此,ARM9更經濟實用,更具有市場競爭力,成為無線視頻傳輸系統中最常用的處理器。
3 嵌入式操作系統
嵌入式操作系統(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EOS)是嵌入式系統的操作系統,負責嵌入式系統全部軟件和硬件資源的分配、任務調度,控制、協調并發程序,通過裝卸某些功能模塊來達到系統所要求的功能。常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有Linux [2,6-9],WinCE,VxWorks等。
3.1 嵌入式Linux
嵌入式Linux是將標準的Linux操作系統進行裁剪修改,使之運行在嵌入式設備上的一種操作系統。它以自身的諸多優勢,在嵌入式領域中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
嵌入式Linux具有的優勢如下:
(1)內核精簡,各部分的功能明確,可擴展性強,容易剪裁;
(2)源代碼完全開放,軟件支持廣泛,開發環境良好;
(3)性能穩定,適應多種CPU和硬件平臺;
(4)網絡通信功能完善,支持千百兆以太網、無線網絡、光纖等。
3.2 WinCE
WinCE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個多任務、多線程、完整優先權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它與Windows系統有很好的兼容性,通信功能強大,支持多種CPU。但是由于其源代碼是非公開的,因此使用該操作系統需要版權費用,且價格較高,這使得產品的開發成本也隨之提高。此外,該系統還存在可定制性差、應用程序龐大、占用內存大等缺點。
3.3 VxWorks
VxWorks系統是1983年美國WindRiver公司研發的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可靠性、可剪裁性、微秒級中斷處理和開發環境友好等諸多的優勢。它以其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實時性被廣泛地應用在軍事通信、航空航天、彈道制導、飛機導航等高精尖技術領域中。但是該操作系統存在著費用昂貴的弊端,且其局限性太強。
4 視頻傳輸協議
目前網絡傳輸協議主要有TCP協議[7]和UDP協議兩種,而TCP協議的應用最為廣泛。
TCP協議是面向連接的協議,能夠保證數據的相對可靠傳輸,但其傳送機制和擁塞控制不能滿足實時性傳輸,一般都采用UDP協議進行實時數據傳輸。UDP協議是一種無連接、不可靠的傳輸協議,具有資源消耗小,處理速度快等優點,在視頻傳輸過程中偶爾丟失一兩個數據包也不會對接收結果產生太大影響。
雖然UDP協議能夠滿足傳輸的實時性,卻無法提供差錯控制,因此也不適合視頻傳輸。在這種情況下,Internet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提出了實時傳輸協議(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它是針對Internet上實時數據流的一種傳輸協議,運行于UDP之上,為數據包提供時間信息和實現流同步。RTP本身只保證實時數據的傳輸,依靠實時傳輸控制協議(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提供可靠的傳送機制、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這些服務。因此,RTP和RTCP配合使用特別適合傳送實時數據。
由于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對實時性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高實時性的特點,許多研究者采用RTP/RTCP協議作為視頻傳輸協議[3?4,6,9]。目前RTP是公認的最好的流媒體實時傳輸方案。
5 視頻編解碼
巨大的視頻信息量給存儲和傳輸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在視頻進行網絡傳輸前對其進行壓縮處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已提出多種有效的視頻編解碼技術并制定一系列視頻編碼標準。
國際上制定視頻編碼標準主要有兩大標準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視頻編碼專家組(Video Coding Expert Group,VCEG)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的運動圖像專家組(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他們針對不同的應用目的,制定形成多個系列的視頻編碼標準。常見的有ITU?T提出的H.26X系列標準,如H.261,H.262,H.263, H.263+和H.263++等;ISO/IEC提出的MPEG系列標準,如MPEG?1,MPEG?2和MPEG?4等。2003年,這兩大視頻編碼標準化組織聯合制定了H.264/AVC。該標準在ITU?T稱為H.264;在ISO/IEC則稱為MPEG4?Part 10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
H.264/AVC是目前最先進的編碼標準,具有高質量、低比特率、高編碼效率、網絡適應能力強、容錯能力強等優點,特別適合應用于無線視頻傳輸中。由于其出色的視頻編解碼能力,被很多人所青睞[12]。
6 結 語
無線視頻傳輸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其發展受制于各種相關技術的發展。在不斷發展的嵌入式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綜合推動下,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并朝著產業化、智能化、高清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濤.基于S3C2440的網絡視頻傳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2]LI Dong?jie, YOU Bo, YU Zhi?long, et al.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ARM [C]//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Harbin, China: MIC, 2012: 751?755.
[3]石磊.基于3G無線網絡的視頻監控系統探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9):119?120.
[4]MENG L M, LI J, NI Y J.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Ningbo, China: ICMT, 2010: 1?5.
[5]高九崗.基于TI DaVinci技術的3G移動視頻監控系統[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1.
[6]李家清.基于TMS320DM365的嵌入式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1.
[7]徐馳.基于ARM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的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1,19(10):154?156.
[8]張存利,吳怡,黃鴻強,等.基于802.11網絡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10,33(4):70?72.
[9]FAN Bin, SHEN Lian?feng, SONG Tie?che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ireless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over WLAN [C]// 2009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China: ICISE, 2009: 684?687.
[10]章浩.TD?LTE視頻監控業務研究[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0(1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