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7:1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環境質量概念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 小切口 人工髖關節置換 改良Hardinge入路 股骨頸骨折 老年患者
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方法較多,針對個體差異制定具有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為普遍接受的原則。2004年9月~2006年1月作者對27例老年股骨頸骨折行改良 Hardinge小切口雙極股骨頭置換術(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取得滿意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齡68~85歲,平均78.2歲。均為新鮮跌傷。骨折類型:頭下型14例,頭頸型9例,經頸型4例。骨折移位:GardenⅢ型10例,Ⅳ型17例。骨折前21例(占77.8%)患有不同程度的內科疾病,其中高血壓6例,冠心病11例,老年性支氣管炎肺氣腫5例,糖尿病8例,腦血管后遺癥2例,胃腸疾病4例,并存2種及以上內科疾病者10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14 d,平均7.6 d。
1.2 手術方法
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和標準側臥位。體表確定大轉子頂點,向轉子下做一與股骨軸線平行的直切口、向轉子上做一略向下呈弧形切口,后者長度是前者的2倍,全長7~10 cm。沿切口方向切開闊筋膜,劈開臀中肌中前1/3交界區大轉子止點處并填塞紗墊止血。從股外側肌中前1/3起點處向遠側縱行切開股外側肌并連同臀中肌附著于大轉子中前1/3的腱性部分向前游離翻開,邊外旋髖關節邊使用電刀行骨膜下剝離,顯露并“T”型切開關節囊。患肢伸入手術臺旁的無菌袋中,保持屈膝、內收、外旋位。保留股骨矩1.0~1.5 cm用電鋸行股骨頸截骨并取出股骨頭。患肢極度內收外旋位擴髓。根據骨質疏松程度分別選用生物型或骨水泥型人工假體柄,按各自操作要點置入所選假體。復位后留置負壓引流管,縫合關節囊、股外側肌、臀中肌腱性切開部分。典型病例見圖1。
1.3 術后處理
患肢適度外展中立位,盡早行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等長舒縮鍛煉。術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后,定時定量CPM機上運動,平均12 d后扶拐下床煉習行走。
2 結 果
27例切口平均長度為8.2 cm(7~10 cm),平均手術時間65 min(50~85 min),平均術中出血和術后引流量180 ml(90~280 ml),無輸血者。平均隨訪16個月(12~29個月),髖部和大腿疼痛的發生率為7.4%(2/27),無切口感染、骨折及神經血管損傷、深靜脈血栓形成、髖關節脫位、假體松動等并發癥。術后平均4.5周(3~6周)可棄拐行走。
3 討 論
改良Hardinge小切口BFHR在一個術野中股骨部顯露清楚,通過移動皮膚窗口(mobile skin window,MSW)又能看到髖臼,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避開了重要神經血管,安全可行。對肌肉和肌腱等軟組織損傷小,圍手術期出血少。保留了臀中肌和股外側肌功能的完整性[1],對關節穩定性影響小,術后恢復快。切口外觀較好。 盡管髖部和大腿疼痛有一定的發生率,但對于適應證范圍內的病人仍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微創術式。
術前應綜合分析全身狀況,協同內科和麻醉科治療各種術前疾患。對于高齡且體態較瘦的GardenⅢ型或Ⅳ型骨折等,本術式是臨床可供選擇的有效方法,對于在術中發現顯露十分困難或張力過高者則改為改良Hardinge普通切口。因手術視野暴露不充分,盲目操作勢必導致一系列并發癥,手術組醫生均應領會改良Hardinge小切口操作思路并密切配合,盡量避免由此帶來的額外風險。皮下軟組織及肌肉切口應稍長于皮膚切口約1~2 cm,利用MSW技術以確保股骨近端和髖臼顯露充分。勿將臀中肌向近側分離太遠,以防損傷臀上神經。準確選擇和放置Hohmann牽開器,既充分保護切口周圍皮膚又在切口內抬高股骨近端。生物型假體大小選擇不當,匹配性差,可致很少有骨長入金屬孔隙,達不到生物學固定的目的[2]。若假體能夠穩定植入,應在假體和截骨面骨質結合部位縫隙內用松質骨填滿塞實。對于明顯骨質疏松者采用骨水泥型假體即應用現代骨水泥技術(本組均為第二代骨水泥技術)固定假體柄。為保持患側股骨長度,假體打入后應為中心化,假體股骨頭的中心必須與大粗隆頂端在同一水平線上[3]。雙極頭準確匹配、 術后傷口充分負壓引流和早期不負重活動關節可有效防止關節內被纖維組織包裹[4],而有效發揮關節內的持久活動則是預防髖臼軟骨磨損的前提之一。圖1 男,76歲,右股骨頸頭頸型和GardenⅢ型骨折 圖1a 手術切口長約9 cm,A為大轉子頂點,AB=2AC 圖1b 擴髓 圖1c 經改良Harding小切口生物型雙極股骨頭置換完畢 圖1d、1e 術前和術后X線片
參考文獻
[1] 張海波,王義生,賈思明,等.I期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10):649-651.
[2] 陶松年,呂 征,范衛民,等.32例國產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的臨床體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8(5):461-463.
心理專家研究發現,人悲傷時掉出的眼淚中蛋白質含量很高。這種蛋白質是由于精神壓抑而產生的有害物質,壓抑物質積聚于體內,對人體健康不利。美國某醫學中心精神病實驗室專家研究發現,眼淚可以緩解人的壓抑感。他們通過對眼淚進行化學分析發現,淚水中含有兩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即腦啡肽復合物及催乳素。其僅存在于受情緒影響而流出的眼淚中,在受洋蔥等刺激流出的眼淚中則測不出來。所以,眼淚可以把體內積蓄的導致憂郁的化學物質清除掉,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茶水煮飯可防治心血管病
米飯是中國人的主食,人們一般喜食新米,因為它帶著清醇的米香。其實,想吃到清香撲鼻的米飯,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煮飯就可以獲得色、香、味俱佳的飯食。最令人稱奇的是,茶水煮飯還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
據營養學家介紹,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茶水煮飯還可以有效地防止亞硝胺的形成,從而達到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的。
老年人回憶夢境可健腦
每個人都會做夢,但有些人夢醒后,什么也不想,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有些人則喜歡慢慢回憶。其實,睡醒后回想一下自己所做的夢,想想夢中的情節,可以幫助鍛煉大腦活力。
老年人最不好的習慣就是不愛動腦、不愛活動,讓自己經常處于發呆狀態,這樣很容易加速大腦功能的退化,使大腦提前萎縮,嚴重者甚至會患上老年癡呆癥。專家建議,老人多試試回顧夢境,可以起到鍛煉大腦活力的作用。
健身應該按照性格選擇方式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投入到體育運動中的人越來越多,選擇什么樣的健身方式才最適合呢?體育專家認為,除了考慮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因素外,將個人的性格因素考慮進去,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項目,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或是表現明顯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過有針對性的適當運動,可以糾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
“七歲看老”有道理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并非毫無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六七歲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為。
研究者首先找來上世紀60年代對夏威夷州約2 400名不同種族的一至六年級小學生的一份調查。調查中,這些孩子的老師依照學生日常表現,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評價。40年后,研究人員找到其中144人進行深入調查,并給研究對象接受調查時的情況錄像,并與當年的評價進行對比。
通過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當年被認為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善于動腦,講話流利,總是試圖控制局面并表現出高度智慧;而當年被老師認為不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多表現為缺少主見,遇挫折容易放棄,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當年被認為適應性強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現出樂觀開朗,善于動腦,講話流利;適應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態度消極,缺少主見,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當年被認為易沖動的孩子,成年后傾向于大聲說話,興趣廣泛,健談;不易沖動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現得膽小害羞,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缺乏安全感。當年被認為自我貶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內疚,喜歡尋求安慰,愛講自己的消極面,愛表達不安全感;自我貶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傾向于愛大聲說話,善于動腦,表現出優越感。
不良走路姿勢影響兒童智力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勢,低頭、彎腰、外八字……這些走路的姿勢不僅難看,還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專家說,走路抬頭挺胸有利于周身與大腦的血液回流,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這個姿勢使低頭工作的狀態變為“陽氣升發”的抬頭狀態,正好補償了人因為低頭學習、工作,給大腦造成的緊張以及氣血流通不暢。
專家建議,糾正不良的走路姿勢,先從糾正站姿做起??梢栽诩依飳χR子自我檢查。人在照鏡子時會不自禁地挺胸抬頭。然后在走路時注意保持端正的姿勢,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傾。
悲傷情緒并非天生
嬰兒呱呱墜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哇哇大哭。因此,很多人認為悲傷的情緒天生就有,但事實恰恰相反。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笑可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應對沖突、對抗的手段,如同呼吸一樣,是一種天生的本領。嬰兒啼哭只是肺泡張開,開始呼吸的表現。研究人員通過多項實驗和調查發現,人不需要學習,就能發出笑聲,在他們感到高興、滿意時,笑容會自然流露出來。但悲傷、煩惱等負面情緒,以及表達負面情緒的哭泣,則是通過親身體驗,在成長中慢慢學習來的。
老年人不宜多吃油炸花生米
花生,又稱“長生果”,具有潤肺、和胃、止血、催乳等功效。油炸花生米是中國人十分喜愛的一道菜,無論是當日常零食還是下酒,都非常適合。但缺點是經高溫后營養價值低,特別是經高溫后的油脂不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如與其他食物同食,還會妨礙其他食物的吸收。老年人脾胃原本比較虛弱,食用油炸花生更易影響脾胃功能,所以,應少食油炸花生。
充足睡眠使人外表迷人
瑞典研究人員證實,除了精心打扮能增加人的外在吸引力外,充足的睡眠更能使人較為健康,且是為美麗加分的關鍵因素。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斯卡研究所針對23名18~31歲的男女自愿受試者,請他們在第一天晚間11時前入睡,次日7時準時起床,在睡滿8小時后拍攝第一張素顏照。
第二天則只讓受試者睡5個小時,并在他們維持清醒后的31小時后拍攝第二張素顏照。此外,除了要求受試者的兩組照片必須保持表情放松外,相機與人物也須維持相同距離。之后,研究人員邀請到65位民眾針對受試者前后兩張照片的吸引力做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為第二組照片中的受試者看起來較不健康,吸引力也相對降低。
男人比女人更愛出汗
一、考核目的和意義
我縣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直接影響著南水北調水質安全,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名單》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考核。開展此項考核,是檢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的一項重要工作,考核結果關乎今后中、省對我縣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的正常撥付和獎勵。因此,全縣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各負其責,共同做好我縣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評價和考核工作。
二、考核范圍
依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名單》所列,我縣全境均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考核范圍之內。
三、考核內容和指標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內容包括自然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自然環境質量指標包括水、空氣、聲環境質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等,各項考核指標數據由縣環保局按照省、市環保部門的要求收集、整理。我縣不能獨立完成的監測數據,由縣環保局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監測獲得。
生態環境狀況指標包括林地覆蓋率、草地覆蓋率、水域濕地覆蓋率、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等,其中林地覆蓋率由縣林業局負責提供;草地覆蓋率由縣農業局負責提供;水域濕地覆蓋率由縣水利局、林業局負責提供;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由縣國土局、城建局負責提供。各部門必須按照真實、科學、及時的原則,與縣環保局協調一致提供考核數據。
四、技術規范和標準
自然環境質量狀況中的水、空氣、聲環境質量監測,依據《市監測方案》規定,按照相關的技術規定和標準執行,從樣品采集、流轉、分析到數據審核都要有完整的記錄,并進行三級審核,同時建立電子和紙質檔案。其中聲環境質量監測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GB/T14623-93)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的有關要求。
生態環境狀況指標中的林地覆蓋率、草地覆蓋率、水域濕地覆蓋率、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等指標解釋按照國家林業、農業、水利、國土、城建等主管部門概念。
五、監測時間
按照《市監測方案》要求,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自2011年5月起實施。
【關鍵詞】教育環境 幼兒 語言
1 引言
如何提高幼兒的教育質量,是今后幼兒教育關于發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是以過程性質量為基礎,從這個視角把教育環境質量當成指標,評價幼兒園教育質量進行。希望熟悉一些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基本特征,以及對幼兒發展水平影響關系。內容具體為分析幼兒語言發展水平與教育環境質量的特征,兩者相關關系,教育環境質量是如何影響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的等內容。
2 幼兒語言發展及與環境的關系
2.1什么是教育環境質量
幼兒園教育環境包含的范疇和其他學校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心理層面的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兒童間的人際關系等;物質層面的設備材料和空間設施等,但它又并不屬于傳統教育環境中的概念。第一,幼兒園教育環境無園所、班級層面的區別,它是以班級為核心的整個幼兒園教育環境;第二,該教育環境不是指個體幼兒對園所、班級的知覺,它是兒童的整體經驗,需要通過觀測才能研究;第三,該教育環境不是某學科的教學環境,它貫穿在幼兒在幼兒園每一天的生活學習經驗。
國外學者Harm把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學的環境層面,另一個是幼兒園提供的機會層面。然后他又把幼兒園的教育環境詳細劃分為7個維度:設施與空間、家長與教師、語言推理、幼兒生活照顧、互動、活動、作息結構。國內的劉眾教授把幼兒園教育環境定義為幼兒在幼兒園每一天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社會的、物理的以及心理因素的總和,包括生活活動、物質環境創設、課程、人際互動、每天活動安排等五個維度。本文研究就是以劉眾教授的定義為基礎進行研究的。
2.2兩者之間的關系
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受到幼兒園、家庭、社會等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對于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兒童來說,其教育環境對幼兒語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兒童在正式上學之前,通過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己獲取了豐富的語言經驗,這些經驗對其后面的學習影響很大。這種幼兒園的語言學習更多的是屬于生活經驗的積累,屬于經驗性學習活動。幼兒園的兒童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當他們在自發地參加各種各樣活動過程中,就開始構建了一定的語言概念并鍛煉了一些語言技能了。而這些活動可以是聽老師講故事、和其他兒童玩游戲抑或是戶外活動等等。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幼兒與其他幼兒、教師會產生互動,幼兒就會使用和感受語言,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和促進他們潛能的發展,為他們以后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研究表明,幼兒園教育環境中的豐富材料、充足空間及區角規劃等可為幼兒提供進行活動的場地和機會,能有效促進這些幼兒語言水平的提高。當然幼兒教師在促進幼兒語言提高的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教師的教學用語能夠甜美童趣、簡明扼要,再配上表情、動作,便能吸引幼兒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
3 幼兒語言發展水平與教育環境質量研究結果分析
3.1兩者之間的基本特征
微觀層面的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包括設備設施、空間設置、材料等在物質環境方面的維度,也包括午睡、進餐、如廁等生活活動維度,情感氛圍及教學活動維度、人際互動維度等。研究表明我國幼兒在“符號感知”和“閱讀技能”領域的語言發展水平較高,“談話”和“看圖講述”領域的語言發展水平較低。
3.2兩者之間的類別特征
(1)城鄉幼兒園及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的比較。研究從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和教育環境質量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城鄉幼兒園教的差異。研究發現:1.城鄉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有顯著差異,不僅表現在物質環境創設方面,還表現在課程、生活活動、人際互動、每日活動安排等方面,城市明顯好于農村;2.城鄉幼兒語言發展水平也有顯著差異,城市幼兒在符號感知、閱讀技能、聽動轉換、看圖講述等語言整體都要顯著高于農村幼兒。
(2)辦園性質對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影響的比較。研究發現:1. 辦園性質不同幼兒園的教育環境質量也明顯不同,在每日活動安排和生活活動這兩個方面表現較為明顯,此外公辦幼兒園在整體上要高于民辦幼兒園,體現在物質環境創設、人際互動、課程等方面;2. 辦園性質對幼兒語言發展水平也有重要影響。公辦幼兒園中的幼兒在語言在整體上要高于民辦幼兒園幼兒,在“閱讀技能”“聽動轉換”兩個方面體現明顯。
3.3幼兒語言發展水平與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兩者關系
研究顯示無論是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和幼兒園的教育環境質量間都存在明顯的正向相關關系,兩者的相關系數都在0.5之上,這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十分密切關系,教育環境質量越高,對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的影響就越大,水平就越高。Burchinal等的研究發現,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不僅與幼兒語言呈正相關關系,還與其社會性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研究者認為,學齡前兒童大量時間都是在幼兒園中度過,其教育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活動,所以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和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必定存在密切關系。對研究結果進行回歸分析還發現對于幼兒語言整體和其他領域發展水平影響較大的環境質量指標主要有三個:“課程”“人際互動”和“物質環境創設”,而其中的“人際互動”是主要的預測指標。
環境污染尤其是水環境、大氣環境污染往往是跨行政區位的全國性問題。在現行的以行政區域為基本劃分的環境管理體系中無法很好的做好區位之間的協調。而采用區域環境管理的模式能夠很好的對此種問題進行合理的避免。本文系統從區域環境管理的概念、區域環境管理的必要性、區域環境管理的優勢以及區域環境管理的實施過程來討論用區域環境管理手段來治理、提高環境質量是行之有效的核心辦法之一。
1 區域環境管理的概念
區域的概念是一個包含了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概念,在環境學上將具有同等自然、人文、社會條件的鏈接地域或者資源體系稱之為環境區域。而區域環境管理則是需要政府、當地居民、非官方社會組織等能動性高的個人與組織在本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等基本科學理念對于一定區域內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進行統一管理的手段。這種管理手段以達到提高自然環境質量以及居民生活質量為基本核心,并保護自然環境的可再生循環。在持續增長的同時以不破壞環境為底線展開相應的經濟活動與社會發展。
在區域環境管理過程中主要包含了廣義與狹義的環境管理概念。廣義的區域環境管理是指在環境管理過程中包含了對當下區域之內的環境管理制度以及區域之間的合作管理體系。并包括了區域內的一系列外援效應。狹義的區域環境管理是指在一種特定的環境區域安排的前提下對區域內的管理制度的安排以及管理制度的實現。管理的范圍包含了當下區域內的特定自然資源(如:流域環境管理)或者是一切的自然資源(如:保護區環境管理)。并同時包括了當下區域內的人文文化、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居民生活與活動等一系列人文干擾的活動。這兩個區域環境管理概念往往同時作用于一個或者多個環境區域中,進而形成了一種立體式的區域環境管理體系。
2 區域環境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的環境問題往往表現為面積廣、污染嚴重、流動性強、持續性強等特點。如2011年7月3日發生在福建省紫金山的紫金礦業發生了嚴重的水污染事件。大量含有重金屬離子的污水被排入汀江。由于水污染未能及時控制,并具有明顯的流動性。此次污染不僅對紫金山流域的河道造成了污染,還對下游的包括:上杭縣、金橋等20多個縣級地區,并且對汀江生態系統造成了短時間無法修復的破壞。又如,2011年7月發生在四川省阿壩州的錳污染事件,導致涪江流域水質異常,由于四川省與下游的重慶市環保部門采取了有效的環境管理區域聯防聯控措施,使污染水團控制在四川境內,從而確保了三峽庫區的水質安全。
從上述污染事件可以看出環境污染往往是跨行政區位的,而在面臨跨行政區位的環境污染的過程中對環境的管理以及緊急事件的處理方面均無法做到有效的協調與快速的反映。因此,對于建立以環境區域為基本范圍的管理體系具有明顯的必要性。
此外,環境區域內環境具有一定的聯系性,以及相似性,處于同一環境區位的環境從植物組成、土壤構成、水源情況、氣象條件等諸多方面具有類似的外部條件。針對區域環境管理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對外部環境進行統一的利用與管理。更好的達到治理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
3 區域環境管理的優勢
3.1以環境條件為區域劃分
在區域環境管理過程中的區域劃分是以區域的自然條件進行劃分的。根據環境學中的區域環境管理的定義,需要管理區域中的環境屬于一個體系,并且在環境問題方面具有一定的相輔相成的作用。針對此種區域中的環境問題的管理能夠在政策的制定、管理體系的制定、管理辦法的執行等多個方面達到高度的協同。在降低了工作量的同時增加了監管的可能性以及管理方案執行的針對性。能夠又有效的提高區域內的環境質量。
3.2解決跨行政區域管理的矛盾
由于環境污染具有高度遷移以及影響面廣等特點,導致了在環境區域外的環境以及行政區位的劃分無法滿足對環境管理的需求。在現有的環境管理制度下面以行政單位為基本的劃分規范,對下屬環境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往往表現為跨行政區域的監管不利,或者發現問題無法解決問題。此外,由于排污企業的不規范經營有意的選取具有爭議的監管空白進而為可能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創造了可能性。通過區域環境管理能夠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的出現,利用環境區域之間的包圍作用。有效的對環境區域內部的全部環境要素進行監管與管理。達到環境區域之間的無縫連接為壓縮不遵從企業的生存空間,進而降低了環境風險。
3.3更有利于環境資源的分配
以行政區規劃的環境管理往往以地區的發展為本位進行規劃與管理,而對于周邊地區造成的影響考慮不足。比如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往往由于行政區域內的規劃容易照顧當地的經濟發展而過多的對水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而造成了下游的河流生態系統的干旱化破壞。而采用區域環境管理由于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并不具有直屬關系因此能夠很好的站在全區域的發展視角去對資源的利用進行預算和規劃。從而很好的避免了厚此薄彼以及資源的過度開發等問題。
4 區域環境管理的實施對策
4.1 建立區域環境管理職能部門
構建新的環境管理體系,將區域環境管理脫離政府的行政區管理范圍內,而是采用中央直接負責的機制。在針對區域內環境問題的治理與管理中有權利問責地方政府。并制定相應的區域內環境資源的開發規劃,各級政府不得以任何原因進行干預。此外,在新的區域環境管理體系中需要對區域共同體的概念進行強化。做到以內部區域為一個共同核心結構與外部環境“行政區域”進行平等的、互助的管理與監管環境。進而為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
4.2 構建區域環境、政府、企業的互助關系
現行的環境管理是被當地政府壟斷的,區域環境管理需要對國家的資源進行統一,合理的規劃。在區域內形成以區域環境管理委員會為主導、當地政府以及區域內企業為核心成員的共同管理方式。在區域內的政府、企業、居民均受利于并受限于區域內的環境質量。因此只有建立多方面的合作互助的關系才能夠在根本上解決環境質量問題。進而為區域內行政政府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4.3 建立區域領導制度
在區域環境管理的制度改革方面需要主導環保領導制度以及領導責任制制度。具體的實施方案分為如下兩個方面:
在環保領導制度方面需要遵循在環境區域內區域環境管理委員會對環境管理具有絕對的領導責任。各個部門積極配合。并在有限的范圍內實現領導的權利集中。
在領導責任制制度方面,在對區域內環境的監管與管理的過程中對于出現重大責任、環境惡化以及環關責任人與責任代為以領導責任制的原則對其進行相關責任的追究。
5 結論
本文從區域環境管理的概念、區域環境管理的必要性、區域環境管理的優勢、區域環境管理的實施對策四個方面闡述了在提高環境質量的過程中實行與加強區域環境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關鍵性。通過論證得到了加強區域環境管理是提高環境質量的根本途徑。希望為今后的環境管理工作以及相關和諧發展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易容嬌.區域環境管理模式主流化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
[2]萬薇,張世秋,鄒文博.中國區域環境管理機制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關鍵詞 :可變模糊評價法 退役鈾礦山 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riable fuzzy, combined with the binary comparis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index, author proposed evaluation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variable fuzzy assessment approach in uranium mill tailings. This method can reasonably identify the relative membership degree between the sample index and standard interval of each level index and determine properly the assessment level of each sample by changing the model and its parameters, so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assessment can be improv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ion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 uranium mill tailing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high reliability.
key words : variable fuzzy assessment; uranium mill tailings; evaluation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assessment1
1. 引言
鈾礦是國防軍工和核電能源的重要戰略性資源,鈾礦山開采幾十年后面臨著退役,退役鈾礦山整治工程旨在保護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免受殘存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危害和其他可能的危害。為了了解退役治理完成的鈾礦山是否穩定、環境污染是否嚴重及退役治理效果、代價利益的最優化等,需要對退役鈾礦山進行輻射環境質量評價[1]。目前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2] 、綜合指數法[2]、TOPSIS法[3]、模糊綜合評判法[4]等,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及方法自身的不足,至今仍沒有一個廣泛認可的評價模型。如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指數法中權重不好確定 [5];模糊綜合評判中隸屬函數和權重矩陣難以構造[6],造成評價模式難以通用。
本文以可變模糊集理論[7]為基礎,提出了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法,并選取江西某典型退役鈾礦山運用可變模糊評價法,通過MATLAB編程計算,對其輻射環境質量進行等級評價。
2. 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模型[7]
設有個待評價的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對象
(1)
評價對象的特征用個指標特征值來表示
(2)
則個評價對象的全體指標特征可用階矩陣表示
(3)
式(3)中:為第個評價對象第個指標的特征值,;。
評價對象依據個指標按個級別的指標標準特征值進行識別,則有級指標標準特征值矩陣。
(4)
式(4)中:為級別指標的標準特征值,。
參照指標標準矩陣和實際情況確定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可變集合的吸引域矩陣與范圍域矩陣
(5)
根據各級別的實際情況確定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吸引域中的點值矩陣,可根據待評對象級別對優、劣模糊概念的物理分析確定[7]。對優級即,;對劣級即,;對為奇數的中介級,。對于的其他級別,的點值通用模型為
(6)
根據待評對象指標的特征值與級別指標的值進行比較,若落在值得左側,其相對隸屬度函數為
(7)
若落在值得右側,其相對隸屬度函數為
(8)
樣本對級別的綜合相對隸屬度
(9)
式(9)中:為評價對象關于等級概念對吸引性質的非歸一化相對隸屬度;為指標權重;為模型優化準則參數,為最小一乘方準則,為最小二乘方準則;為距離參數,為海明距離,為歐式距離;其中為評價指標序號,。
由式(9)可知,可變模糊評價模型是一個變化模型,可廣泛應用于模糊概念的識別問題,通過不同參數組合,可對評價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
由可變模糊評價模型可得非歸一化的綜合相對隸屬度矩陣
(10)
將式(14)歸一化處理得到綜合相對隸屬度矩陣
(11)
級別特征值公式為:
(12)
級別特征值判斷準則公式[8]為:
(13)
3. 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法實例分析
3.1 評價指標及指標標準區間的建立
根據鈾礦冶退役設施退役竣工驗收標準,建立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包括以下各個項目:廢石場氡析出率、大氣中氡濃度、水中放射性核素(包括、、總、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包括、(上層和下層))[4,12]。指標標準區間的確定,采用韋伯-費希納(Weber-Fischna)提出的指數標度法(W-F定律)[13],結合《軍工鈾礦冶設施退役工程治理設計的暫行規定》,將各指標的治理效果分為四級標準:Ⅰ級(優)、Ⅱ級(良)、Ⅲ級(中)、Ⅳ級(差)。構建的評價指標及指標標準區間如表1所示。
3.2 評價指標數據的采集
選取南方某典型退役鈾礦山做為評價對象,對該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連續三年進行實地監測及取樣分析,所得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
3.3 有序二元比較模糊決策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14,15]
四項評價指標重要程度與該退役鈾礦山周邊人口分布、種植業、畜牧業等有關,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定水中放射性核素最為重要,以其作為標準與其他各項指標進行二元比較分析,得到二元比較判斷矩陣并作一致性檢驗,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處于 “同樣”與“稍稍”邊緣,廢石場氡析出率與大氣中氡濃度在“稍稍”與“略微”之間,確定權重為。
3.4 可變模糊評價模型的評價結果
通過MATLAB編程計算可得,該典型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級如表3所示。
將上述評價結果與文獻[4]所采用的模糊數學法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可變模糊評價法的評價結果與模糊數學法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且可變模糊評價法通過改變模型中的參數,使得評價結果具有動態性。
4.結論
本文用相對差異函數表征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與評價等級間的吸引特性與排斥特性,結合二元比較模糊決策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運用可變模糊評價模型對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等級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與模糊數學法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表明該方法的合理性。該方法通過改變模型中的參數,使得評價結果具有動態性,可信度更高。綜上所述,該方法計算簡便,評價結果合理,可信度高,可應用于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石玉科. 某典型退役鈾礦冶設施輻射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D]. 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4.
[2]鐘齊佳,花明,羅姣. 某鈾礦山退役治理后的環境效益分析[J]. 中國礦業,2010(12):45-48.
[3]李剛仁,楊亞新,鄭勇明等. TOPSIS方法在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分級綜合評價中的應用初探[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4(2): 174-177.
[4]鄭勇明,張葉,彭鳳梅等. 模糊數學在鈾礦山輻射環境綜合評價中的應用初探[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5(2):173-177.
[5]孟憲林. 層次分析法在環境質量評價中的不足與改進[J]. 四川環境,2001(01):64-67.
[6]陳守煜,徐冬梅,邱林. 地下水水質評價可變模糊評價法[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水資源與防洪研究所,2011.
[7]陳守煜. 可變模糊集理論與模型及其應用[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8]陳守煜. 工程模糊集理論與應用[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8.
[9]陳守煜. 水資源與防洪系統可變模糊集理論與方法[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10]陳守煜. 復雜水資源系統優化模糊識別理論與應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11]陳伯揚. TOPSIS法在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 現代地質,2008, 22(6):1003-1009.
[12]熊覦,萬明.某鈾礦退役治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情況及討論[J]. 輻射防護通訊,2010,30(3):30-33.
[13]鐘龍芳,王菲鳳,張江山. 基于韋伯-費希納定律的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 37(12):25-28.
[14]羅小明. 多目標決策的二元模糊比較法[J]. 決策探索,1995,(第5期):13-15.
[15]求解系統無結構決策問題的新途徑[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3,33(6):705-710.
[16]Yogesh Prasad, Ganesh Prasad et. Seasonal variation on radon emission from soil and water. Indian J. Phys.83(7), 1001-1010(2009).
[17]An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Radon Releases from Uranium Mill Tailings[R]. 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333.Vienna: LAEA,1992.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74089);江西省教育廳落地計劃項目(贛教高字[2012] 135號)
關鍵詞: 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 實踐教學 教學模式
環境質量評價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涵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體系的主要內容,與其他課程聯系緊密,并且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1],[2]。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有關的法規與標準,以及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和方法,最終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及登記表,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工作[3]。
我們針對環境質量評價實踐教學不足的問題,探討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目的是切實提高學生的環境質量評價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環境質量評價人才。
1.環境影響評價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實踐性教學主要指實習教學,如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雖然它已成為高校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仍然是本科教學工作中一個明顯薄弱的環節[4]。在環境質量評價課程的傳統教學大綱中,理論環節安排較多,實踐環節較少。由于學生從未參與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在學習時往往覺得枯燥、晦澀、難懂,學習興趣不大。另外,由于實踐教學少,要學生全面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是不可能的,更談不上實踐技能的培養。2004年人事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推出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資格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從以學術研究為主過渡到一項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工作。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培養素質過硬的環境影響評價從業人員也是目前環境科學及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與能力培養拓展的發展方向[5]。
2.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索
2.1課程學時分配增加實踐教學
我校環境質量評價課程設置為54學時的理論課學時。自2009年起,我們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學時,改革后的學時分配如下:第一部分,20學時,介紹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基礎;第二部分,28學時,介紹大氣、水、噪聲、生態等各環境要素及專題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和要求;第三部分,6學時,環境影響評價案例討論與分析。課程前兩部分每章節中均設置了實踐分析環節,把實踐教學分散在每個專題理論教學之中,實踐圍繞理論來開展,便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第三部分則把之前的專題實踐教學進行整合,以幾個完整案例為素材,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2教學內容更新重實踐性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本身具有政策性、時效性等特點。與其他專業課相比,該門課程可以說是在工作中的實踐應用誕生的,隨國家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與完善在不斷充實與發展[6]。我們注重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更新,緊跟國家環境影響評價發展動態,隨時關注國家和地方環境方面的政策法規和社會關注熱點問題,及時補充和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環評動態,例如,引入最新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最新產業政策等內容,從全局上把握學科的走勢。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重視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講解。同時,結合實際的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加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如介紹環境影響識別的概念和方法后,即給出某一具體建設項目的工程建設內容,要求學生識別工程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性質及程度。綜合案例分析環節中,選擇實際的環評項目,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工程資料,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導則的要求選擇正確的標準、確定評價等級、掌握工程分析,在工作程序圖的指導下,正確選用模式進行現狀評價和預測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在教學中,我們還注重增加實踐性習題,從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上崗證考試題等題庫中收集和編纂了組成了習題集。通過這些習題和“真題”的訓練,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也對今后參加上崗證考試和環評工程師考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沒有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教改中,我們注重互動式、討論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深化引導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如我們把各常見的建設項目類型結合工程實例,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環境影響,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措施,通過啟發、討論、辯論、比較,促進了基本理論、基本技術的深化吸收,促進了知識、經驗在參與者之間的吸收轉化。
針對學生沒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實際經驗的問題,可對教材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逐漸引入案例式教學。其優勢在于密切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和時效性。在教學中穿插案例和《技術導則》的相關內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選擇學生熟悉或社會關注的實例進行介紹,使書本內容更貼近實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以淮北市東湖周邊某建設項目為例,講授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和公眾參與問題。
2.4考核方法強調實踐能力
傳統考查學生學習效果主要是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其中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為了避免學生死背公式,考試過后隨即把知識忘光的學習模式,我們采用了試卷成績占40%、平時成績占30%、案例分析成績占30%的綜合評定方法??荚嚾匀徊扇¢]卷方式,但試題中增設了案例綜合分析題,著重考查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平時成績的得分依據是考勤、作業完成情況等。案例分析的評分即課堂實踐的評定,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要求每組學生查資料,查看已有的環評報告書,通過個人思考與集體討論,對幾種典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對策和措施,并以PPT的形式向學生和老師介紹所選案例及分析結果。通過“自述―提問”的方式,學生和教師同時打分,進行最終評定。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這種考核模式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聯系已學的理論知識,最終達到親自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3.結語
針對環境質量評價課程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教師應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同步進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實踐教學手段,改變考核方式等方法對該門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從而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該門課程知識,極大地增強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又培養學生解決環境評價實際問題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從事環境質量評價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波,吳春篤,儲金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94-96.
[2]喻澤斌,莫創榮.改革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7,(8):181-182.
[3]陸書玉.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管莉菠,虞方伯.高校實踐教學的現存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9,02:2.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關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211
0 前言
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環境保護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不僅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有為日后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本文通過對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以此來為我國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先進的理論支持,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1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1 環境監測基本概念
環境監測主要是指對地區范圍內,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進行監測,以此來實現對地區內環境的質量以及整體趨勢的掌握和預測。其作為一種國家監測部門,主要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以及設備進行主要數據的測定,其中包括環境的污染程度、變化趨勢等。通過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對當地的環境綜合質量進行評價以及預測,以此來對日后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有效的防范,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1]。
從其內容上看,環境監測的主要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雙重造成的污染,同時也具有兩種基本特征,首先是以統計學為基本原理,對環境污染進行實時的檢測并進行統計,其中也包括許多多元化的學科知識。其次,是以為社會服務為主要目標,根據其監測的結果來開展我國的環境管理和保護,是其主要的數據保障。
1.2 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概念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指對在地區范圍內所開發的活動以及項目,對周圍的環境質量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評價,即在一定區域內的項目規劃工程實施過后,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影響的評價,以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個基本層次,首先是對環境的影響,即通過實地調查、采樣等,對地區內的實際情況進行監測,確保其環境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等[2]。其次是預測,即在調查采樣后,結合項目開展前的環境質量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以分析項目工程是否會對日后的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包括可能發生的環境質量問題,都要進行合理的預測。最后進行跟蹤評價,通過日常對周圍環境的監測,對地區內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并定期跟蹤,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2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
環境保護工作,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之一,同時也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下的必然趨勢,環境監測作為其工作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對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關系的研究,也成為了確保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主要途徑之一[3]。
2.1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核心基礎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核心基礎,對其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周圍的環境質量進行長期的監測,才能有效開展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見,環境監測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2 環境監測是監督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手段
環境影響評價,通常是由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對環境質量監測部門的委托,從而開展的一項環境評估工作,而環境監測作為對環境質量數據調查的主要方式,也成為了監督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手段。在項目建設單位開展工程的過程中,勢必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影響的大小、好壞等,均需要對其進行監測和預測分析,得出相應的評價,才能實現環境保護工作的合理開展。因此,通過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實施,可以進一步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進行檢驗和監督,逐漸成為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質量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3 環境監測對環境影響評價有引導作用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離不開環境監測,它是貫穿于整個評價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確保評價質量的基礎保證。在評價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項目工程開展的區域范圍進行環境監測,并通過監測的結果進行分析和預測,判斷項目開展的可行性。
3 提高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途徑
3.1 環境監測的規范化管理
環境監測作為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基礎保障,必須實現對其的規范化管理,才能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健康開展。在環境監測站內部,應對制定出嚴格的管理制度,通過對員工的職責分配,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符合實際。同時,對監測設備、材料等,也要進行規范化的管理,確保其符合國家的標準,可以有效的監測出精密的數據。
3.2 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監督
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應當進行嚴格的監督。環境監測站的管理者可以成立工作監督小組,通過對環境監測過程的全面監督,包括監測的方法、監測設備的使用、實驗室內的分析調查等,都需要進行合理的監督,這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監測數據的誤差,同時也為日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加準確的數據,有利于應對措施的研究和日后環境質量的預測,為我國環保事業的開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4 結束語
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使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環境監測作為我國目前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基礎工作,同時也是現代化社會發展中的必然趨勢。本文在對環境監測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從其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入手,從而進一步提出提高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途徑,以此來促進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我國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為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環境影響評價以人類活動更具環境相容性為根本目的,鼓勵國家或者企業在做出規劃或者是決策的時候充分考慮環境的因素,具體的概念是指對國家實施項目、區域的開發計劃以及正在議定中的企業建設項目具體實施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并且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對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及政治社會安定有非常重要作用。
2環境監測的基本職能和內容
2.1環境監測的基本職能
環境監測是運用技術手段對環境中的污染物及其相關成分和組分去進行系統的定性、定量并且探索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為了強化環境管理而應用技術手段監測違反環境法律的行為為環境執法部門提供科學依據的一個過程。2015年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方案要求環保部要建立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并負責日常運行隨時掌握全國各地的環境質量狀況,由此可見,環境監測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行時期是有著非常重要地位的。從職能方面來看,在我國負責實施環境監測行為的是環保局下轄環境監測站,環境監測站作為環境監測行為的實施單位是環境執法過程之中具有法定舉證資格的單位,也是法定環境技術鑒定和仲裁機構。
2.2環境監測的內容
環境監測的內容根據階段不同分為調查階段的環境監測和竣工驗收階段的環境監測兩部分內容,這當中前一個階段的環境監測尤為重要。調查階段環境監測的主要內容是尋找適合的環境因子和監測對象,而后根據被檢測項目的經濟條件、評價等級和對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去選取科學的監測方法對適用檢測范圍制定優選的監測方案??⒐を炇者^程中監測的主要內容是在工況穩定的前提下做環境保護設備運行效果測試、敏感點的生態調查和環境質量監測以及污染物達標排放監測等方面的工作,其中所監測的污染因子必須是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確定的污染因子。
3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3.1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環境監測的數據,所以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中需要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的環境狀況調查,只有全面的、系統的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才能得到準確有效的環境數據,進而才能全面對所得環境數據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得到擬建項目地準確的環境質量現狀與變化趨勢。當地的環境容量也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需要重點調查分析的對象,綜合考慮當地的條件與特點,合理預測環境的變化趨勢并且尋找污染源,結合當地氣象水文資料做出更全面的環境監測數據。
3.2環境監測對環境影響評價具有監督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需要環境監測所提供的科學數據作為基礎保障,但是同時環境監測工作所得到的數據也能夠對環境影響評價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環境監測的數據可以非常直觀并且真實的反應擬建項目地的環境質量狀況,而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高低可以通過環境監測所得到數據去分析判定。同時環境監測數據可以動態的將擬建項目地的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及時的呈現出來,這非常有利于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及時的去發現并調整自己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這也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自身的一種監督。
3.3環境監測對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檢測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要包含項目環境、環境影響預估、環境影響評價結果以及最終報告書等等內容。環境影響評價結果是以環境監測的科學數據為依據的,而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在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出來之后還會對監測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用分析所得結果去判斷項目環境評價的可行性。環境監測是貫穿環境影響評價整個體系環節的,在環境影響評價的評價初期、建設期、運行期及后評價期都需要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持,所以環境監測就可以對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起到好的監測作用。
3.4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在環境監測的工作中也面臨著由于儀器使用率偏低、監測點位不全以及工作內部動力不夠等原因所造成的監測質量不夠的問題,在環境監測的實際作業中,各種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都會對整個監測工作帶來干擾和限制。對于監測工作來說所使用的儀器都有標準的配置,可是很多環境監測單位卻只是按照基本配置要求購買了儀器,但是在作業中使用率卻很少,造成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不夠。還有很多時候會出現監測點不全而造成的監測數據不準確的情況,這些大多是由于自然原因所造成的,這也會令監測數據出現不夠準確的情況。同時,由于一些地區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會導致監測工作的經費和時間都出現問題,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一些必要的監測步驟被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壓縮甚至省略掉,為了節省時間不按照環保規范操作處理污染物,這都會造成環境監測質量不高,無法提供科學的環境質量數據。此外,生態環境監測也是環境監測的一個內容,可是該項監測目前多數只是走形式,因為技術方法和數據表現形式上面的缺陷,這項工作顯得毫無實用價值,這也會造成整體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質量。目前來看,大力推廣并且使用新的技術,相關部門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且明確其工作過程中的責任制度,是解決這些問題有效的手段。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