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自然資源分析優選九篇

時間:2023-07-09 08:55:5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自然資源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自然資源分析

第1篇

價格構成是指“形成價格的各個因素在價格中的組成情況”,自然資源價格構成就是形成自然資源價格的各個因素在其中的組成情況。關于自然資源價格構成的研究,學者們大多從自然資源價格形成基礎出發,如張光文認為自然資源價格的價值基礎包括直接投入的勞動價值、補償價值、機會成本價值、生態價值。其中勞動價值是自然資源利用過程中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補償價值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實現而必需的以各種各樣物質形態補償的費用;機會成本不是作出某項選擇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或損失,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成本或損失,是做出一項決策時所放棄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最好用途;而生態價值表現在于自然資源為一切生物和非生物提供了生存和形成的時空,對一切物種的更新和物質的轉化有著特殊功能的價值。由此得出作為自然資源價值構成貨幣表現的自然資源價格構成,自然資源價值構成中的C+V+m,就轉化成自然資源價格構成中的成本和盈利。楊艷琳則認為自然資源的價值由在自然資源再生產過程中人們所投入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自然資源的價值或價格(P)包括兩部分:一是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P1),二是社會對自然資源進行人、財、物等投入的價值(P2),即P=P1+P2。馬承祖認為自然資源價格構成是其價值構成在價格中的反映,自然資源價值構成包括勞動價值、效用價值、生態價值,因此在價格構成中分別各自反映為開發成本和稅收與利潤、使用成本、環境成本,所以,自然資源價格=開發成本+稅收與利潤+使用成本+環境成本。高興佑等認為,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自然資源價值構成應包括環境價值、代際補償價值、效用價值和勞動價值四個部分,因此自然資源價格一般公式應為:自然資源價格=環境價值+代際補償價值+效用價值+勞動價值。從以上這些研究可看出,資源價格構成大多依據資源價值構成,但是對于什么是自然資源價值,以及自然資源價值不同部分劃分的邊界并不清晰,且分類又較為混亂,使得自然資源價值不同部分之間或者存在內含交叉或者概念違背馬克思的經濟學原理。但也應該看到,大多研究已經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損害有所涉及。我們認為,必須從我國可持續發展問題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的自然資源價格理論,借鑒西方經濟學中的科學因素,提出新的更為科學的資源價格構成理論。

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自然資源理論價格應該包括以下三部分:(l)自然資源虛擬價值實現的貨幣表現,或者說是自然資源所有權等產權實現的貨幣表現,在馬克思那里也稱為虛擬價格;(2)開采或獲取自然資源以及開發利用中投入的社會勞動創造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投入在資源上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形成的價值決定的價格;(3)為補償可持續利用而需要投入的費用價格,主要是彌補資源開發利用中對當前以及未來效益損失的補償。為了全面反映自然資源理論價格的三個部分構成,合理的自然資源定價可以分三層:(l)按自然資源虛擬價值給資源天然部分定價。這部分資源價格主要是為了補償資源所有權等產權轉讓或流轉的代價,或者說是自然資源所有權等產權實現的貨幣表現。這部分價格數量是天然資源由于產權的限制而獲得的貨幣量的表現,同樣要受到產權市場因素的調節。(2)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按照投入在自然資源上勞動的價值確定自然資源的社會生產價格,這部分價格主要是為了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所必需的勞動投入,按照馬克思的生產價格理論,分為社會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兩部分。(3)可持續成本補償定價。可持續發展要求兼顧當代與未來,因此除了彌補當代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外,還要秉承代際公平的原則,合理補償自然資源使用對后代人造成的利益損失。因此補償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而需要投入的成本價格,主要是彌補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對當前以及未來利益損失的補償,可以分為代內補償和代際補償。因此,自然資源理論價格公式為:自然資源理論價格=自然資源產權價格+社會生產價格+可持續發展的利益補償價格。

二、自然資源產權價格分析

在我國,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或勞動者集體所有,自然資源產權是國家或勞動者集體作為自然資源所有者依法對屬于它的自然資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而它是“一束權利”或“一組權利”,而非僅僅表現為單一的所有權。當然,在這一組權利中,所有權是自然資源產權的核心,它體現了所有者的“”意志;而受益權則是自然資源所有權的具體實現,也就是說,國家或勞動者集體要憑借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來獲取收益,沒有收益或不能取得收益的國家所有權或勞動者集體所有權就是虛化的,就喪失了“國家所有”或“勞動者集體所有”制度的意義。自然資源產權這一權利束所包含的某些組成部分或權利可以進入市場進行流轉,自然資源產權價格是有償取得和依法流轉的自然資源產權的價格。依據我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自然資源產權價格實現主要以資源產權交易方式實現。資源產權交易可以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單項可交易部分產權的交易,即對各類自然資源的單項產權權能的交易,如土地的使用權、海洋資源開發權、礦產資源開發權、礦產資源的開采權等產權權利的交易。在交易時要遵守相關法規。如我國農村土地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第十一章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進行流轉。第二個層次是將資源作為資產而派生出權利的交易,例如,礦產資源的勘探權、水資源管理權的轉讓等。第三個層次是以某種自然資源全部產權束為對象的產權交易,在這種交易發生時,資源資產產權的結構和權能也隨著交易發生變化和轉移。例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4年)的規定,城市土地可以采取協議、招標、拍賣三種方式形成土地使用權出讓市場,還可以形成土地使用權出租和抵押市場,在土地基礎上形成的房產產權與土地產權合稱為房地產市場產權,房產價格自然包含著土地使用權價格。

自然資源產權包含的各種權利,本質上是經濟上的收益權的歸屬問題,其中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所要求的收益是地租。在現實中,自然資源地租以探礦權費、采礦權費、資源稅等稅費形式表現為礦業的權利金,這些權利金實質上就是地租。自然資源地租的存在主要在于這種資源的所有權,只要存在自然資源所有制度,地租就不會消滅。即使地租在政府的規章制度中不存在,它也會以曲折的形式流入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同時地租必須由市場來形成,只有以市場為主來形成地租才是自然資源有效配置的根本機制。就產權理論來看,自然資源產權結構中,既然自然資源供給方具有天然的壟斷性,那么行使國家所有權的代表,一般是中央政府,就必然要對行使自然資源各種權利進行規劃,約束行使權利的地方各級政府之間可能相互競爭的自然資源供給行為,同時中央政府主要負責行使自然資源市場結構的選擇權和企業的選擇權。馬克思以土地資源為例在論述地租產生的根源時說,“土地所有權本身已經產生地租”,“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權借以實現的經濟形式”。也就是說如果土地歸國家所有,就是指國家政府有獲得地租的權利,把地租用于國家支出,并且依托國家政權來規定全國共同的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的規則。對于自然資源地租的確定,也同樣適用于此。只要存在自然資源所有權,資源開發者就要向資源所有者支付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才能獲得開發權。

自然資源本身是一種不附加任何人類勞動的自然物品,自然資源產權價格作為自然資源產權實現的經濟形式,是租金資本化的一種表現,即自然資源利用獲得的收益通過市場利率進行貼現的結果,其本質體現的是自然資源所有權者讓渡資源使用權等權利的補償。在現實中,資源使用稅費是自然資源的主要租金形式,那么當自然資源的價格波動時,按照從價方式征收的租金就能夠適應價格的波動,而按從量(不論是存量或者銷量)征收的租金,對資源產品價格的變化反映就不敏感。總體來說,資源產權價格如果用Ri(i=1…n)表示自然資源開發所帶來的收益,r表示市場利率,則自然資源的產權部分價格Ppr可以表示為自然資源總體來說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不可代替的資源,它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盡管有的自然資源品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再生,但是在一定時空區間下它的數量仍然是有限的,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無限與自然資源的供給有限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矛盾。為了高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自然資源所有權在經濟上得以實現,就必須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或代價,這種因為擁有自然資源所有權所取得的收益,就是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價格。自然資源產權價格的制定體現了國家或勞動者集體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是一種虛幻的價格,如馬克思所說的以“賦稅”的決策方式形成“壟斷”的價格,這部分價格可以根據國家政治、經濟的需要,參照土地資源的“絕對租、級差租、壟斷租”以及自然資源所應承擔的義務等虛幻價值因子,結合宏觀分析和微觀決策而形成。

三、自然資源社會生產價格分析

自然資源在最終被人類利用前,對其認識、勘查、開發等方面都需要有人類勞動的付出。首先,自然資源能夠被人類利用,沒有人類的研究勞動付出是不可能的,人類認識到自然資源的用途以及發現方法和獲取方法,都要求人類付出大量的勞動,這種勞動付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會形成認知自然資源的耗費成本。同時人類在認識到自然資源有用性以后,還需要研究探測和勘察方法,以及如何才能利用等,也都要耗費勞動,這些也歸為認識成本。自然資源社會生產價格應該包括這一部分,用C1表示。其次,自然資源工作者通過各種調查或勘察、勘探,形成自然資源分布報告,說明自然資源的具體方位以及數量和質量情況,為最后開采自然資源提供依據,這些可視為自然資源開發必要的前期勞動付出,即勘探成本(C2)。勘探成本一般采用會計估值的方法:全部計入當期費用、全部作為資本支出和部分作為費用、部分作為資本支出。再次,自然資源開發者根據自然資源分布、開采難易程度等情況,投入相應的勞動和資金,即付出開發成本(C3)。開發成本分為兩類,一是有形設備成本,二是無形開發成本。有形設備成本是為開采和加工礦產品而構建的設備和機器,包括礦石運輸系統、礦石承載和儲存設施及礦產品的加工設備,油田和天然氣的有形設備,包括泵、管道、加工設備和儲油等,有形設備形成固定資產,其成本應當采用合理的折舊方法予以攤銷。無形開發成本是本身無殘值的與有形設備無關的支出,如工資費用、清理地表的成本、測量費用、開出坑道和豎井的成本,等等。無形開發成本的處理方法存在很大分歧,可以采用資本化、費用化和部分資本化等方式處理。勘探活動和開發活動有時不易區分,比如,在未開發的油田上鉆井,如果不出油,其成本可以認為是勘探成本,如果開出了油并且具有可開采價值,則其成本可以作為開發成本。因此,在采礦業中,確定礦山具有商業價值之前,勘探成本和開發成本往往不加區別。

經過勘探開發之后,就進入具體的資源開采階段。開采自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或其他自然資源產品而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C4),包括直接人工費用、加工費用、運輸銷售費用以及制造費用、安全費用等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其中制造費用是指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在自然資源社會生產過程中,需要必要的資本投入,否則就無法對自然資源提供社會生產。投入資本的目的是獲得利潤,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促使不同部門的利潤率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潤率,其結果是等量資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潤。平均利潤我們用C5表示。綜上所述,人類從認識各種自然資源的用途,到發現、開采、加工和利用,使自然資源具有了勞動意義上的價值。這種勞動價值是人類認識、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投入勞動的“累積”,它在自然資源價格構成中表現為社會生產價格。社會生產價格Psl=認識成本C1+勘探成本C2+開發成本C3+生產成本C4+平均利潤C5。

四、自然資源補償價格分析

自然資源補償價格涉及對生態環境利益、代際利益以及不同區域和群體利益的補償,主要是為了協調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關系,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補償價格歸根結底是一種利益補償的貨幣表現,通過各種形式對利益損失者進行適當的補償,以維護利益公平。由于經濟主體之間存在權利的相互性,某一主體行為所產生正、負后果并不完全由其承擔,而可能由他人分擔,因此存在經濟學意義上的補償,或者受益者對受損者的利益損失進行補償,或者是潛在的受損者為避免利益損失,而對潛在受益者進行補償。比如,在一國的自然資源區域內,開采者取得開采權后要開采自然資源,就應向當地因開采資源受損的居民做出補償。對于自然資源來說,權利的相互性還存在代際之間,即當代人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減少了后代人未來使用這種資源的機會。盡管后代人沒有機會表達其對自然資源的主張權,但是當代人不能剝奪其對自然資源的分享權。因此,當代人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要對后代人的利益損失進行補償,也可以說是自然資源有限性或稀缺性補償。補償的形式可以依據自然資源的儲量或存量,結合當前開發速度計算可開發時間,再以合理水平的貼現率得出租金,通過收集租金積累代際分配基金。總起來說,自然資源開發的補償價格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對引發的生態環境破壞進行橫向補償,二是對未來自然資源的稀缺而進行縱向補償。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由人引起、調節和控制的物質變換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人從自然界獲取原料并加工成能滿足人們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如從土地中取得礦產資源并加工成資源性產品等。由于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如過度濫采等,一方面嚴重破壞著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由于人類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遠遠超過了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能力,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人類可持續發展要求從自然資源價格中進行補償。自然資源的補償價格需要對兩方面進行補償,一是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是開發的負效應如環境生態破壞,這兩方面可以歸納為代際補償和代內補償,既要消除資源消耗帶來的負效應性,實現同代人之間的公平,更要實現代際均衡,保證不同代人在利用自然資源機會上的平等。由此,自然資源補償價格=代際補償價格+代內補償價格。自然資源價格代際補償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代際公平,代際公平主要涉及的是當代人和后代之間的福利和資源分配問題。1984年,美國的愛迪•B•維思教授系統闡釋了這一概念的內涵,她提出“行星托管”的概念,指出人類的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權益的托管人,并提出代際公平就是要每代人之間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權利平等。1988年,佩基在其發表的《代際公平和社會貼現率》一文中認為,做到代際公平最緊要的是應該“保持資源的完好無損”。代際公平能夠保證當代人福利增加,也不會使后代人所得利益減少。由此我們認為,代際補償實質上是當代人在消耗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對被消耗資源進行補償以維護代際公平。當代人在消耗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如能對被消耗資源進行補償,后代人就可能擁有和當代人同樣的發展潛力或至少潛力沒有減少。由于大多數自然資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過程中,必須在自然資源價格的基礎中加入一定額度的自然資源補償價格費用,以對傳給下一代的自然資源從數量和質量上加以補償和保證。既然代際補償價格是代際補償所需費用的貨幣表現,其補償標準的確定原則為:使后代人在剩余的自然資源中得到與當代人相同福利基礎。

代內公平是指同一代人,撇開國籍、種族、性別、經濟水平和文化差異等一切因素,都應該平等地享有良好生活環境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造成了環境污染,損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那這一部分人就應當為自己所帶來的負效應承擔相應的成本,而不是讓同一代人來共同承擔。這是從橫向同代人之間的公平,它又可以分為一國內部的代內公平和國家之間的代內公平兩個方面。從一個國家內部來講,代內公平是指同一代人,不論種族、性別、區域和文化差異,都應該平等地享有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代內公平指的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能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不同區域和不同的人群應該共享生態環境改善的收益,共同負擔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本。然而,發達國家曾以高速消耗自然資源來推動其經濟的發展,致使全球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然后又將大批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從而使發展中國家成為轉嫁污染的“垃圾場”。發達國家無限制地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卻沒有為其造成環境污染等負效應承擔相應的代價或給發展中國家相應的補償,還讓發展中國家與之一起承擔后果,導致利益分配出現失衡。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在一個國家內部,區域不公平不僅指區域內的不公平,還指區域間的不公平。由于環境的公共性和不可分割性,某些地區為了自己的發展無限制地開發自然資源造成環境破壞,而他們帶來的負效應卻要其他區域的群體來共同承擔,這顯然有失公平。他們應該為其帶來的負效應承擔相應的成本,或者合理恢復原來的生態,從而對其他受損害的地方給予相應補償,這樣才能維護區域內的公平。

代內補償正是為了維護代內公平而在不同國家之間和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群體之間做出的補償。各國、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環境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都是地球資源環境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受各自經濟、技術、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資源環境的利用存在較大的差別,部分國家、地區過量或不合理開發使用資源環境,可能會損害其他國家、地區的利益,這就要求在國家間、地區間進行資源環境補償。如工業發達國家憑借其在經濟、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掠奪破壞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環境,由此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損害,因此,他就有義務承擔資源環境的治理費用,必須做出一定的補償。因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夠發達,仍然面臨擺脫貧窮和發展經濟的雙重壓力,還沒有足夠能力擔負轉嫁到他們頭上的環境治理任務。地球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各國對保護全球環境都負有共同的責任,都應該參與全球環境保護事業。如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已明確規定發達國家每年應拿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7%用于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損失進行補償,這是目前明確提出的國家之間的補償。區域之間的補償,由于區域間的差異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生態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程度也有很大差異,受益地區應向保護地區做出補償。

第2篇

【關鍵詞】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設計

一、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一)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產生

二十世紀以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在為人們提供前所未有的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日本水俁病事件、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美國諾夫水道事件等大量震驚世界的污染事件喚起了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也導致了環境侵權法的蓬勃發展。①傳統的環境侵權法主要著眼于對因環境危害行為導致的財產損失、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提供賠償救濟。然而,環境危害行為在對人身和財產帶來損失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對自然資源本身的損害。這種損害在很多情況下是巨大的,甚至遠遠超過了前者,②但在損害賠償的過程中卻被忽略了。過去,自然資源僅僅被視為一種經濟資源,除了作為財產權客體之外,不具有其他的價值。故而自然資源只能在處于財產權支配下時,才得到市場價值損失的賠償。隨著資源稀缺性的顯現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人們逐漸意識到自然資源除了具有經濟價值之外,還具有提供環境容量、審美、文化等許多不可替代的功能。對這些功能的損害通常又具有不可逆轉的特點。只有全面賠償對自然資源造成的損害,才能真正實現“污染者負擔”,防止經濟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的出現。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各國開始了對自然資源損害進行賠償的探索。

對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探索最初是在傳統侵權法的框架下進行的。如,荷蘭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是依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進行的,其將損害劃分為物質損害和非物質損害;德國環境責任法則延續了民法的某些特點,只將財產權下的自然資源損害納入賠償范圍,未規范公共自然資源的損害賠償;而美國最初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也是在普通法的框架內進行的。然而,傳統侵權行為法與自然資源損害的賠償并不契合。首先,傳統侵權法下,只有特別利益受損的人才可以就損害求償;而公共自然資源的損害往往導致的是集體利益的損害,不涉及具體個人利益的損失,因而在主體的資格方面存在著重大的障礙。③其次,傳統侵權法中,可賠償的財產損失僅包括該財產市場價值的減少,而自然資源具有除市場價值外更為重要的環境價值,這一點卻不能在侵權法框架下得到賠償。最后,損害賠償請求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主體可以放棄行使;國家也無權干涉權利者對賠償金的使用。當主體放棄求償權時,自然資源的損害就無法得到賠償;即使獲得了賠償,主體也可以選擇不用這些賠償金對自然資源進行修復。從上述分析可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問題僅依賴傳統侵權法是不可行的,應當建立獨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

(二)各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后期以來,各國開始了構建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探索,至今,一些國家已經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賠償制度。

德國關于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規范主要集中在1990年的《環境責任法》中。該法對污染排放導致環境損害的特定工業設備的所有人實行嚴格責任。但是賠償只限于財產權下的自然資源損害,公共自然資源的損害不在該法的賠償范圍之內。④損害的評估采取以修復為基礎的方法。修復費用超過減少的財產價值不一定會導致措施被視為不適當的。⑤對于不可修復的損害,則依民法典第251條第2款的規定,即依財產市場價值的減少來確定。此外,聯邦環保部為制定《環境法典》而設立的環境法典獨立專家委員會于1997年提出了德國《環境法典草案》。該草案試圖填補《環境責任法》留下的公共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空白,它規定對于此類損害,以及在私有主體不愿對其所有的自然資源損害提出賠償請求的場合,公共機構可以要求責任方進行修復或請求賠償。不過,迄今為止,德國的《環境法典草案》還未獲通過。⑥

荷蘭《民法典》和《危險物質法》構建了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基本框架。對于所有權下的自然資源損害,財產所有人可以提出賠償請求。但是,在所有者不愿意提出請求的場合,《危險物質法》的態度并不明確,似乎未授權公共機構采取行動。⑦就公共自然資源損害而言,《荷蘭憲法》和《民法典》授予了公共機構資格。損害可賠償的范圍包括修復費用、預防或減輕措施的合理費用以及評估損害和責任的合理費用。⑧在資源無法修復的情形下,雖然立法肯定了可以采取其他替代措施,但未明確可采取的措施種類及修復程度的確定方法。

加拿大的立法在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主體設定上具有鮮明的特色,根據1999年《加拿大環境保護法》,個人除了在其所有的自然資源受損時可以提出訴訟外,當政府未能對環境損害行為做出及時合理的反應時,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⑨法院可以判決原告與責任者進行修復計劃的談判。但立法未提供評估損害性質和程度的指導,也無確定修復措施種類和程度的規范。修復計劃是否可接受完全依賴于法庭的裁量。

除各國對自然資源損害做出立法反應之外,作為區域國際組織的歐盟,也對其范圍內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進行了探索。2004年歐盟《關于預防和補救環境損害的環境責任指令》(以下簡稱《指令》)建立了歐盟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基本框架。《指令》是在2002年《歐洲委員會環境責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指導下做出的。《指令》延續了《白皮書》中的一些做法,同時也有了一些變化。在適用范圍上,《指令》只限于歐盟自然保護法中受保護的物種和棲息地,土地和《水框架指令》所指的水體。成員國具有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資格,而不論資源屬于私有還是公共;在《白皮書》中公益團體具有輔的資格,但在《指令》中該資格被取消了。《指令》相對《白皮書》的另一個變化是,除了修復費用外,還承認了過渡期損失的可賠償性。但是《指令》在具體的評估措施上規定尚不具體。⑩

上述國家和地區雖然已經有了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立法,但這些規定大多不是關于自然資源損害的專門立法,對于制度的具體構成規定得還不夠細致。一些國家對公共自然資源損害的賠償還存在障礙;歐盟雖然未區分資源的性質,但涵蓋資源的范圍十分有限。在賠償的具體范圍上,部分立法對于過渡期損失和無法修復時的規定還不明確。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都還缺乏關于評估標準和程序的具體規定,這使得自然資源損害賠償案件的進行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和技術上的困難。相比而言,美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立法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由《清潔水法》、《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以及《石油污染法》和相關的損害賠償評估規則構成的評估體系,規定相對全面和細致。而我國目前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立法僅有一些原則性的零星規定,(11)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經驗,尤其是美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就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參考借鑒意義。

二、美國普通法和制定法中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

美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經歷了從普通法到制定法的發展過程。最初,自然資源損害被視為環境侵權損害的一種,由傳統侵權法來調整。普通法下的公共信托原則和國家親權原則(12)賦予了公共機構對自然資源損害的有限權;而以市場價值減少為基礎的方法則指導著損害的評估。這樣,普通法只提供了十分有限的對環境損失求償的機會。正是普通法的缺陷導致了以綜合的聯邦環境立法對自然資源損害賠償進行規范的需要。(13)從七十年代初開始的立法至今已形成了由《清潔水法》(CWA)、《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CERCLA)以及《石油污染法》(OPA)和相關的損害賠償評估規則構成的較為完善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規則體系。

(一)普通法中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

傳統的侵權法下,僅僅只有個別利益受到損害的人才有權提出賠償請求。而美國普通法卻賦予了公共機構對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權,這是通過公共信托原則和國家親權原則來實現的。公共信托原則起源于羅馬法,經由英國普通法傳入美國。在進入美國法的早期,用于保護可航水體下的漁業資源和土地。(14)它承認這些資源為州的公民共同享有,各州只能為其公民的利益托管這些資源,就這些資源的損害索賠。隨著該原則的發展,已擴張至具有很少甚至不具有商業利益的自然資源,如非可航水體和州公園、土地、濕地和野生動物等。(15)然而,盡管州的托管權有所擴張,但其范圍仍是有限的。在很多州,公共信托原則的最大限制就在于其不適用于地下水和含水層的污染。(16)另一方面,該原則僅解決了州政府的托管權問題,而未涉及聯邦托管權的問題。正如Martin(馬丁)訴Waddell(韋德爾)案中所討論的,“各州的人民享有,對他們所有的可航水體、其下的土地為公共之使用享有完全的權利,僅受一般政府(州政府)憲法中權利的制約”,也就是說州公民對資源享有權利,并將托管權授予州政府。而聯邦政府卻沒有得到這樣的授權,它只能在制定法規定的范圍內享有托管權。(17)

除公共信托原則之外,國家親權原則也賦予了國家對自然資源損害的資格。起初該原則用于授予國家作為無法律行為能力者的監護人的權力。后來也用于允許州對其準利益損害的求償。準利益包括公民的健康和福利、州的環境與自然資源以及州的一般經濟等。(18)這樣,州也就可以就自然資源的損害求償,但是該原則僅解決了資格的問題,本身并不構成訴因。該類案件的訴因主要是普通法中的“公共妨害”。

除了主體資格的有限性之外,普通法對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限制還來自于損害的評估方法和對因果關系的認定。普通法下,可賠償的損害是指資源減少的市場價值,資源的修復費用只有在不超過前者的情況下才能成為確定賠償金的方法。(19)然而,很多具有重要環境、審美、文化功能的自然資源只具有很少的經濟價值。這樣,損害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另一方面,普通法中所有的損害與行為之間都需要有科學證據支撐的近因關系。(20)在普通法下,應個別地識別污染的來源、精確記錄每個責任方造成的損害;事實上在該類案件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自然資源損害評估中常用的模型和統計數據的方法都只能說明因果關系的可能性而不構成確定的近因關系。(21)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損害賠償的困難。

普通法應對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困難使得以制定法形式構建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成為必要。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美國開始了在聯邦制定法中規范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歷史。

(二)聯邦制定法中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

聯邦制定法中最早規定可對自然資源損害進行賠償的是1972年《國家海洋禁獵法》(NMSA),該法案為海洋環境的保護建立了一種特別的聯邦層面上的保護程序,并規定,對受到損害的自然資源提供民事賠償。(22)接下來,1973年《跨阿拉斯加輸油管道授權法》(TAPAA)對適格的管道的所有者,以及從輸油管道輸油的油輪的所有者或經營者實行嚴格責任。(23)但是,法律卻并未規定如何測估賠償金以及那些同人類使用完全不相干的資源是否也屬于修復之列。(24)此后,1974年《深水港法》(DPA)賦予了交通部代表公眾托管海洋環境中的自然資源并就損害求償的權利,并規定賠償金須用于修復自然資源。(25)1978年《外大陸架修正法案》(OCSLA)規定,政府應當就由于油類泄漏引起的經濟損失,其中包括“對自然資源的損害、破壞”和對自然資源的損失的使用價值得到賠償。(26)

前述早期立法為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確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主要限于對損害可賠償性的確認,而缺乏對損害具體范圍和認定方法的規定。此后頒布的《清潔水法》、《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石油污染法》則形成了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基本構架;再加上內政部(DOI)和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局(NOAA)的相關評估規則,該制度的全貌就顯現出來。

《清潔水法》是20世紀80年代處理與美國水體中的石油和危險廢物泄漏相關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重要法律。《清潔水法》規定,在一定限額之內,政府可以就清潔油類泄漏發生的費用得到補償,但沒有明確提到自然資源損害賠償。(27)1977年《清潔水法》修正案則彌補了這一缺陷。修正案規定“總統或任何州的授權代表,可作為自然資源的托管者就替代或修復資源的費用求償。”(28)這是立法中首度認可賠償環境損害中超過市場價值損失的部分。(29)但是法案沒有承認部族的托管者地位,也沒有規定確定損害的方法和途徑。

《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第107條規定,泄漏有害物質的船舶的擁有者和運營者負責賠償“對自然資源的損害、破壞或損失,包括評估這種損害、破壞或損失的費用和成本”(30)。該法顯著擴大了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評估的適用范圍,幾乎涵蓋了除石油外的全部物質對任何環境媒介的損害,而不僅僅局限于美國水體。法令并沒有規定精確的損害評估方法,而是授權內政部制定詳細的規則(下稱DOI規則)以指導自然資源損害評估。該規則規范《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下的有害物質泄漏和《清潔水法》下的石油排放引起損害的評估,(31)并賦予托管者在依據該規則進行評估時享有允許證偽的推定的利益,規則兩年審查修訂一次。(32)1986年內政部頒布了損害評估的最終規則,確立了“較少原則”和以市場價值評估法為主的評估方法,(33)這兩項規則在后來的俄亥俄案(34)中得到了修正。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規則也因被認為與《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的立法目的不符而遭到詬病。(35)規則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多次修訂,現行規則規定損害賠償金包括“修復、恢復、替代和/或獲取受損自然資源或其提供的服務的等價物的費用”、“從排放或泄漏到修復、恢復、替代和/或獲取資源和其服務等價物至基線的時間內公眾流失的所有或部分服務的可賠償價值”以及評估的合理必要的費用以及利息。(36)規則還建立了兩種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評估程序:A程序和B程序。A程序適用于少量石油或有害物質泄漏的事件,用簡單的特定模型進行計量。B程序適用于大型事故,對每一次事故進行單獨的、特定的評估。

受1989年ExxonValdez號油輪泄漏案(37)的影響,美國國會迅速通過并簽署了1990年《石油污染法》來統一分散的石油污染立法。新法繼承了以前諸法的優點并對原油泄漏的闡述更加具體深刻。它將修復措施的費用而非資源減少的市場價值作為評估“公共自然資源損失”和“效用流失”的標尺。(38)在《石油污染法》中,托管者可以得到的損害賠償分為三部分:(39)(1)修復、恢復、替代或獲取受損自然資源的類似等價物的成本;(2)自然資源在修復期間價值的減少;(3)評估這些損害賠償的費用。此外,《石油污染法》還授權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制定石油污染造成的自然資源損害評估規則(下稱NOAA規則),從而與DOI規則共同構成了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評估的兩套系統。

三、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成

上文已經提到,《清潔水法》、《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和《石油污染法》中的相關條款構成了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主體。下文將主要就這三部法律和DOI、NOAA自然資源損害評估規則來說明該制度的構成。

(一)賠償主體

賠償主體是指法律規定的應對自己損害自然資源的行為負責,并對該損害進行賠償的人。在不同的法律中稱為責任方(responsibleparty)或潛在責任方(potentiallyresponsibleparty)。下面將分別闡述三部法律下的賠償主體。

《清潔水法》主要規范向美國可航水體、鄰近岸線區域或毗連區泄漏石油或危險物質導致自然資源損害的情形。該法下的賠償主體包括排放石油或危險物質的船舶或岸上設施的所有者、營運者或直接控制人,以及特別情況下的第三方。(40)這里的所有者或營運者是指:“(A)對船舶——任何因遺贈而擁有、營運或管理該船舶的人;(B)對于臨海設施——任何擁有或控制該臨海或岸上設施的人;(C)對被遺棄的岸上設施——遺棄前最后擁有或營運該設施的人。”(41)當排放者能夠證明該排放完全是由第三方主體的作為或不作為所致,該第三方主體被視為承擔責任的排放者。

《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規范向環境泄漏除石油以外危險物質的行為,它將承擔反應行動費用(42)和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費用的主體稱為潛在責任方。1986年《超級基金修正案與再授權法》第107條進一步將潛在責任方分為4類:(1)當前該船舶或設施的所有者或營運人;(2)在處置危險物質時擁有或營運處置設施的人;(3)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借助第三人擁有或營運的設施處置危險物質,或為處置本人或其他主體擁有的危險物質安排運輸的人;(4)危險物質為發生泄漏或存在泄漏危險的處置設施接受后,負責運輸危險物質的人。(43)它們應承擔“對自然資源帶來的損害、減損或損失,包括評估該排放行為導致損害、減損或損失的合理費用”。(44)

《石油污染法》的適用范圍廣泛,但凡存在從任何移動或固定的物體向水體或海岸排放或威脅排放石油時,都會引起它的適用。該法詳細規定了各類設施引起自然資源損害時的賠償主體:船舶的所有者、營運人或因遺贈而受領船舶的人;臨岸設施的所有者或營運人;海上設施所在地的承租人或許可證持有人,以及依州法或《外大陸架土地法》取得土地使用權或地役權者;管道的所有者和根據1974年《深水港口法》授權的深水港口許可證的持有者。此外,被遺棄的船舶設施或管道發生泄漏或存在泄漏威脅時,最近的遺棄行為發生前本應對之承擔責任者為賠償主體。(45)與《清潔水法》相同,特別情況下第三方也應承擔賠償責任。(46)

(二)賠償對象

賠償對象是指就自然資源的損害請求和領受賠償的一方,它應與受損的資源有合理的利益關系,同時有能力和意愿將賠償金用于修復資源或其他對損害進行彌補的方式。何種主體能夠代表自然資源,就其損害進行索賠和受領賠償正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一個難點。傳統侵權法要求求償主體因責任方的行為受到“個別”的損害。而在公共自然資源損害中,受損的是集體的利益,而非個人的特別利益。普通法下的公共信托原則和制定法中托管權的授予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普通法的公共信托原則之下,州被賦予了對自然資源的托管權,它可基于其托管者的身份提出賠償請求。制定法下托管者的范圍更加廣泛,包括了聯邦自然資源管理機構、各州州長委派的機構和印第安部族,他們可以基于托管者的管理權、所有權或控制權對自然資源的損害索賠。(47)現有的聯邦托管機構包括農業部、商務部、國防部、能源部、內政部和其他被授權管理或保護自然資源的機構。(48)當一事件給受條約保護的印第安部族的使用,如狩獵、捕魚,以及文化資源產生負面影響時,部族也會作為托管者參與到自然資源損害評估中來。有時候,一項資源會涉及多個多級托管者,此時如果允許多個托管者分別對損害進行索賠,很可能產生雙倍賠償的問題。對此,一些法律規定了托管權的協調。如DOI規則規定,在制定評估計劃時,如果由于自然資源的“共存、鄰近或共同管轄權”,多個自然資源托管者共擔責任時,他們應進行合作和協調,并指定牽頭機構以管理評估。牽頭機構應作為協調者聯系評估所有有關方,并在授權官員不能達成關于制定、執行或評估計劃的一致時,充當爭議的最終仲裁者。該機構由所有自然資源托管者的共同協議指定。未能指定時,則根據資源的位置確定由哪一級別的托管者作為牽頭機構。(49)

在聯邦立法的自然資源條款中,公民個體被排除在了自然資源損害求償主體之外。(50)但公民作為一個整體,可以提出公民訴訟,從而在自然資源損害賠償案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聯邦層面,三種情形之下可以進行公民訴訟:當認為自然人和法人違反了聯邦環境法時,對其提出;當聯邦政府未能行使實施環境法的職責時,對其執行機構,尤其是環保局提出;或者對聯邦機構就其自身的污染行為提出。(51)但是,公民只能通過公民訴訟的形式迫使托管者尋求自然資源損害賠償,他們本身并不能直接對損害進行求償。(52)論文

(三)賠償范圍

確定自然資源的哪些損失及托管者因損害產生的哪些費用可以得到賠償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核心。它決定著賠償是否全面合理。從《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石油污染法》和相關評估規則的規定來看,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范圍包括三個部分:修復費用、過渡期損失和損害評估費用。

修復費用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范圍中的首要部分。它是指“修復、恢復、取代或獲取”受損資源或其提供服務的等價物的費用。(53)將其納入賠償范圍的理由在于:由于自然資源廣泛的環境、審美、文化等價值,只對其進行經濟賠償不足以彌補公眾的損失;合理的方法應該是采取修復措施,將受損資源恢復到損害前的狀態。不過,修復費用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必要部分。1986年DOI規則采取了“較少規則”,認為賠償金是修復費用和資源減少的市場價值中的較少者。由于資源還具有市場價值之外的廣泛的非使用價值,僅計算市場價值的減少實際上低估了資源的損害。該項價值減少往往也低于修復費用,從而在很多情形下排除了修復措施的采用。該原則在俄亥俄訴內政部案中得到了修正,法院了內政部認為采用較少規則可以提高效率的觀點,認為內政部的根本錯誤在于它把環境看成一種可以依據市場價值進行定價的有形商品。法院認為,除非修復是不可行或異常昂貴的,都應采取修復行動。(54)

即使可將資源修復至損害前的狀態,修復費用仍不足以涵蓋所有的損失。由于修復資源有待時日,在修復期間資源提供的服務還是會繼續流失,這段時間流失的效用仍需賠償。這就是過渡期損失。它在DOI規則和NOAA規則中有不同的表述,二者有著細微的區別。在前者中稱為“可賠償價值”,指過渡期內損失的資源的價值,注重以經濟學工具評估損失,在后者中稱為“賠償性修復”,指修復臨時流失的資源服務的工程的費用,托管者可以對這種修復措施的費用進行求償,或者責任方可以在托管者的監督之下實施賠償性修復工程替代。(55)

由于在進行自然資源損害評估中,托管者還支出了評估費用,這類費用也應由責任方予以賠償。DOI規則規定下列成本應該得到賠償:識別與篩選的活動;對潛在責任方的通知;公眾參與;對暴露的確認分析;對損害賠償的基本評估;和任何其他的評估計劃。(56)NOAA規則下的評估費用包括:行政的、法律的和為了強制執行的費用;監測和監管的成本;以及與公眾參與相關的成本。(57)

(四)自然資源損害評估程序

DOI和NOAA分別就自然資源損害評估建立了兩套程序。前者針對CWA、CERCLA下的石油和危險物質泄漏導致的損害,后者作用于OPA下的石油排放或威脅排放產生的損害。

在DOI規則中,自然資源損害評估分為四個階段:預評估階段、評估計劃階段、評估階段和評估后階段。(58)在評估計劃階段應分析和檢驗各種信息,看是否有必要啟動評估程序。包括向托管者通報有害物質泄漏的情況、啟動必要的應急計劃,進行必要的取樣試驗、并就處于危險的自然資源的情況作出確認。如果預評估階段的結論顯示應進行損害評估,則評估者應制定評估計劃,在計劃中,應對評估程序做出選擇。DOI為資源的評估提供了兩套程序:A類程序和B類程序。A類程序適用于規模較小且損害不大的事故,僅需要極少的實地觀測,它主要依賴于計算機模型對損害進行估算。規則中還規定了兩種模型:海岸與海洋環境自然資源損害評價模型(NRDAM/CME)和大湖區環境自然資源損害評價模型(NRDAM/GLE)。B類程序則需要個別的實地測量。該程序由三部分組成:損害定性、損害量化和損害賠償金的確定。對于損害的定性,規則分別就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地質資源和生物資源規定了構成損害的條件。在確認損害后,則應判斷該自然資源因事故導致的服務水平的降低程度。這主要通過確定損害前的“基線”水平來進行。就損害賠償金的確定,規則分別規定了修復費用、可賠償價值和評估費用的計算或評估方法。評估完成后,托管者應準備一份包括預評估篩選決議、評估計劃在內的評估報告,并保證獲得的賠償金用于修復受損的自然資源。

NOAA規則下的自然資源損害評估包括預評估階段、修復計劃階段和修復實施階段。(59)預評估步驟的目的同DOI規則下預評估的目的極其相似。在這一階段,托管者需要收集有限的數據并決定是否繼續損害賠償評估的進程。修復計劃階段中應形成一攬子修復方案以就損失加以賠償,它分為損害評估和修復選擇兩個步驟。損害評估涉及損害的定性和量化,但在認定方法上不如DOI規則詳細。NOAA規則下的修復包括基本修復和賠償性修復,分別針對資源的恢復和過渡期內流失的效用。該規則的特色在于對過渡期修復規模的確定采取了“資源對資源,服務對服務”的方法。(60)在修復計劃通過之后,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規則就行政記錄、賠償請求的提出以及強制擔保、賬戶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四、在我國建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的初步思考

我國沒有關于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專門立法,僅有一些原則性的零星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確定了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兩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權限方面,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賦予了行使海洋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對海洋污染損害的索賠權。而即使在海洋污染領域,關于自然損害賠償的規定亦不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美國關于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相關經驗,健全和完善我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

(一)確定求償主體

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中,通過公共信托原則賦予政府機構對自然資源的托管權,從而使之可以就資源的損害求償。一方面,政府具有保護環境和公民利益的職責,保護自然資源及就其損害修復索賠是其職責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政府機構更有能力從事需要大量數據、監測和技術、資金支持的資源損害的評估和修復。這使得政府機構作為求償主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我國可以借鑒這種模式,賦予政府機構在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訴訟中的資格。而且在我國實行這種模式較美國具有更大的便利。為解決就公共自然資源損害索賠的主體資格問題,美國需借助公共信托原則和國家親權原則以使國家機構的資格獲得正當性。而在我國,由于采用自然資源資源公有制,國家是絕大多數自然資源的所有者,政府機構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方式較之美國在判例和制定法中逐一確認托管權更為方便。同時,我國的立法中也已存在這樣的嘗試。《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0條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這一規定在相關的司法實踐中也得到了體現。在塔斯曼海油輪泄漏案中,天津市海洋局就對海洋環境容量的損失進行了索賠。有了立法和實踐的探索,我國可以把政府機構對自然資源損害索賠的領域從海洋污染領域擴大到所有的自然資源領域。當然,僅僅是原則性的確認還缺乏可操作性,應在立法中為每一項自然資源確定具體的代表機構,只有權責明確,才能保障求償的順利進行。

(二)建立公益訴訟

政府機構資格的確認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案件發生的基礎。但是政府不一定在資源發生損害時都能及時合理地做出反應。此時,公民和公益團體的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美國的公民訴訟就為公民提供了一個參與到資源損害索賠中去的機會。此外,加拿大、歐盟也在其立法、《白皮書》中確認了個人或公益團體的資格。從這些國家的立法和實踐來看,他們的參與方式大致有兩種:在政府未能合理行使職權時,直接就損害進行索賠;或者就政府的不當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尚未建立起公益訴訟制度,在公共自然資源發生損害時,由于不涉及到公民和團體的個別利益,他們無權提訟,從而阻礙了自然資源損害的賠償。公益訴訟機制的設立將為自然資源損害的賠償提供又一種保障。但是,鑒于我國環保團體的發展并不完善,往往缺乏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應對自然資源損害評估和修復中的困難,現階段他們的權利應限于對政府機構的訴訟,以促使他們對資源的損害進行求償,而不是獨立地提出索賠請求。

(三)明確自然資源損害賠償的范圍

我國立法中沒有關于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范圍的嚴格界定,可賠償的自然資源損害主要是指天然漁業資源的損失。但這遠不足以涵蓋自然資源損害的全部范圍。

在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中,賠償金包括三個部分:修復費用、過渡期損失和評估費用。這三個部分可以保障受損的自然資源能夠得到全面的賠償。修復行動可以保障資源恢復到受損前的狀態,同時這修復費用和過渡期損失又可使受損的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都能夠得到賠償。我國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范圍也可采取這種分類。同時,由于我國油污損害賠付率較低,在我國對自然資源的價值理論和市場化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賠償主要應針對可恢復的損害,對于不可恢復的自然資源損害賠償還應采取審慎態度。(61)對于過渡期損失,也可引入修復的方法,并探索合適的評估方法。

(四)制定評估規則和評估方法

即使規定了全面的賠償范圍,沒有完善的評估方法和程序,也不能保障損害的充分賠償。在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中,就確立了兩套完整的評估系統。NOAA規則將評估分為A、B兩類程序。A類程序針對損害額較小的損害,采取了計算機模型化的方式,對于屬于模型范圍內的損害可采取這種簡易程序;而B類程序則需進行完整詳細的實地考察與評估。NOAA規則將整個評估分為預評估、修復計劃和執行修復。完善的評估規則為損失賠償奠定了基礎。此外,規則還針對不同的損害規定了評估的方法:市場價格法、估價法、旅行成本法、特征價格法、單位價值法和條件價值評估法等等,為賠償金的確定提供了基礎。我國也應制定自己的評估規則與方法,使得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變得更加確定和可行。自然資源的評估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和監測的支持,我國由于歷史詳細數據的缺乏和監測能力相對較弱,短時間內建立全面的評估尚不可行。我國海洋污染領域實踐中的經驗較多,同時也有《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的規范,可以作為建立評估規則和方法的探索的開始。

注釋:

①如日本的公害立法、德國的《環境責任法》、法國的《核損害賠償法》、我國臺灣地區的“核損害賠償法”、“公害糾紛處理法”等。

②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銀行和一些學者的研究來看,我國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失從1983年的381.55億元增長到1997年的4430億元,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75%和7.7%。參見徐嵩齡:《中國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載鄭玉歆:《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理論、方法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127頁。在我國塔斯曼海油輪泄漏案中,法院判決被告支付原告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環境容量損失和評估修復費用近千萬元,賠償天津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漁業資源損失1500萬元,二者總數超過了對漁民和養殖戶損失的賠償(1700萬元)。

③EdwardH.P.Brans,LiabilityforDamagetoPublicNaturalResources:Standing,DamageandDamageAssessment,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1,p35.

④《環境責任法》第16條第2款規定的條件為:“財產損害的同時侵害了自然生態或特定景色”,也就是說自然生態的損害必須伴隨有財產損害。公共自然資源因為不屬于財產范圍,其損害在該限制下無法得到賠償。

⑤《環境責任法》第16條第2款。

⑥免費

⑦前注③,第308頁。

⑧前注③,第258頁。

⑨《加拿大環境保護法》第22條。

⑩[荷]愛德華·H·P·布蘭斯:《2004年〈歐盟環境責任指令〉下損害公共自然資源的責任——權和損害賠償的估算》,戴萍譯,載沈四寶、王軍主編:《國際商法論叢(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65、378、396頁。

(11)如《民法通則》第120條、《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0條、《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第40條、《水域污染書故漁業損失計算方法規定》等,都不夠具體,未能構建全面的賠償制度。參見李敏:《論我國船舶油污民事立法的完善》,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3-14頁;金聰:《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問題研究》,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2頁。

(12)國家親權原則是指政府作為不具有法律行為能力保護自己利益的人,如未成年人和精神不健全者的監護人的權力。該原則最初用于保護缺乏法律行為能力者的利益,后來用于授權政府對“準利益”損害的求償。“準利益”的具體內涵將在下文中提到。參見AllanKanner,TheTrustDoctrine,ParensPatriae,andtheAttorneyGeneralastheGuardianoftheState''''sNaturalResources,16DUKELPF57,100(2005).

(13)LawrenceI.Kiern,Liability,Compensation,andFinancialResponsibilityundertheOilPollutionActof1990:aReviewoftheFirstDecade,24TLNMLJ481,490,491(2000).

(14)JosephL.Sax,ThePublicTrustDoctrineinNaturalResourceLaw:EffectiveJudicialIntervention,68MILR.471,475(1970).

(15)前注③,第51頁。

(16)KathleenChandlerSchmid,TheDepletionoftheSuperfundandNaturalResourceDamages,16NYUELJ483,488(2008).

(17)AllanKanner,MaryE.Ziegler,UnderstandingandProtectingNaturalResources,17DUKELPF119,129(2005).

(18)前注③,第57頁。

(19)Restatement(Second)ofTorts§929(1)(a)(1977).

(20)前注(17),第140-141頁。

(21)前注(16),第488頁。

(22)16U.S.C.§1431(b),1433(2)(a).

(23)43U.S.C.§1653(a),(c).

(24)LEEAnnValerie,PJBridgen&EnvironmentInternationalLtd.,TheNaturalResourceDamageAssessmentDeskbook——ALegalandTechnicalAnalysisEnvironmental,WashingtonDC:EnvironmentalLawInstitute,2002,p10.

(25)33U.S.C.§1517(i)(3).

(26)43U.S.C.§1813(a)(2)(C)-(D).

(27)黃瑩:《美國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制度探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頁。

(28)33U.S.C.§1321(f)(5).

(29)JamesS.Seevers.Jr.,NOAA''''sNewNaturalBesourceDamageAssessmentScheme:It''''snotAboutCollectingMoney,53WLLR.1514,1522.(1996).

(30)42U.S.C.§9607(a)(1-4)(C).

(31)42U.S.C.§9651(c)(1)(2).

(32)42U.S.C.§9607(f)(2)(c).

(33)51FR27725(1986),43C.F.R.§11.35(b)(2),11.83(d)(1).前者指賠償金為受損資源的市場價值的減少與修復費用的較少部分;后者指僅在市場價值不能確定的場合才可測量非使用價值。

(34)Ohiov.UnitedStatesDepartmentoftheInterior,880F.2d432(D.C.Cir.1989).在該案中,法院否認了采用較少規則可以提高效率的看法,認為內政部的根本錯誤在于把環境視為一種可以依據市場價值進行定價的有形商品。其得出結論:修復費用是自然資源損害賠償和基本計算方法。對于評估方法,法院拒絕把市場價值作為評定自然資源損失的唯一標準,認為CERCLA并沒有把使用價值局限于市場價值。

(35)參見FrankB.Cross,RestoringRestorationforNaturalResourceDamages,24Utolr.319,322.(1993)。很多自然資源還有存在價值等其他不為市場系統所涵蓋的價值。以市場方法為首要的評估方法經常不能為修復提供足夠的資金,而法令的首要目的在于為產生的損害提供足夠的修復。

(36)43C.F.R.§11.15,11.80.

(37)1989年3月24日ExxonValdez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布萊礁石觸礁沉沒,導致約1000萬加侖的原油被傾入海洋,造成了巨大的自然資源損害。本案雙方當事人的專家對石油泄漏給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試圖對災難造成的損失進行估價。該案成為催生1990年《石油污染法》(OPA)的直接動因。

(38)前注(24),第16頁。

(39)33U.S.C.§2706(d)(1).

(40)33U.S.C.§1321(f),(g).

(41)33U.S.C.§1321(a)(6).

(42)反應行動是指《超級基金法》第104節規定的授權總統對任何危險物質泄漏或存在泄漏威脅的情形采取的行動。

(43)42U.S.C.§9607(a)(1)-(4).

(44)42U.S.C.§9607(a)(4)(c).

(45)33U.S.C.§2701(32).

(46)33U.S.C.§2702(d)(1).

(47)33U.S.C.§2706(b);42U.S.C.§9607(f)(2)(b);15C.F.R.§990.30;43C.F.H.§11.14(rr);40C.F.R.§300.600(b);andExec.OrderNo.12580,3C.F.R.193(1987),ADMIN.MAT.45031.

(48)NCP,40C.F.R.§300.600(b)和Exec.OrderNo.12580,3C.F.R.193,ADMIN.MAT.at45031.

(49)43C.F.R.§11.32(a)(1).

(50)例如,“在CERCLA中,自由自然資源托管者能為聯邦政府、州和特定印第安部族的利益進行自然資源損害賠償訴訟。”見InreBurbankEnvtl.Litig.,42F.Supp.2d976,980(C.D.Cal.1998)。OPA雖然規定了個體對生存使用和收益、收益能力減損的求償權,但這種損害不同于自然資源本身的損害。

(51)ShayS.Scott,CombiningEnvironmentalCitizenSuits&OtherPrivateTheoriesofRecovery,8JENVLL369,372-373(1994).

(52)前注(17),第134頁。

(53)43C.F.R.§11.80;15C.F.R.§990.30.

(54)前注(34),第441頁。

(55)前注(24),第203、286頁。

(56)43C.F.R.§11.30(c).

(57)15C.F.R.§990.30.

(58)43C.F.R.§11.20-11.93.

(59)15C.F.R.§990.40-990.66.

第3篇

關鍵詞:自然資源;市場化;價格規制;產業結構;競爭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辭海的定義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是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可以看出,作為自然資源必須同時具備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價格并沒有真實地反映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也沒有解決采掘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損害、當期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合理補償和代際公平等問題,客觀上鼓勵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失去內部動因。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進行自然資源價格改革,使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能夠反映基本的供求關系。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一方面可以合理促進能源消費需求增長、能源消費結構的轉變,促進企業以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為長期發展戰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另一方面政府規制下的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可以防止自然資源價格短期上漲過快造成通貨膨脹壓力,在維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然資源市場化的合理價格。

一、我國自然資源市場化進程中的價格形成機制

低資源價格政策刺激了對自然資源的即期消費需求,引起資源過度和低效使用,致使自然資源枯竭加速、環境污染,殃及可持續發展。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是改變我國自然資源價格扭曲現狀的根本途徑。

首先,應當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以價格發現功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其次,市場自發形成的價格并不能完全體現資源開采和使用的社會成本,尤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短缺資源和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的資源,應當實行政府監管定價,發揮政府對資源價格的監管職能。在政府規制框架下創新自然資源價格管理模式,堅持以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為導向,實行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建立自然資源價格管理的支持系統,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和代際公平,實現資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再次,建立健全資源價格監管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對自然資源價格的監控、調節和監管。保證自然資源價格由資源稀缺性和供求關系決定,同時政府實施價格規制和社會性規制保證社會福利。

二、基于SCP的政府規制框架下的我國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

(一)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自然資源的市場法規體系應主要包括:市場交易主體管理規章、市場交易客體規定、市場交易方式程序、對不正當競爭的限制,以及合同的訂立、監督和仲裁等。立法通過對資源開發、運營主體資格的規定和對交易程序、交易方式等的規定,直接決定產權形式,影響產業組織結構、產業內的廠商規模和競爭,影響資源的上中游和終端銷售價格的形成。

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直接規定產業主體資格和行為方式,影響了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的范圍和程度,比如環保、安全生產、健康衛生等法律法規,以保證社會公平的法律體系為依據的社會性規制,是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的實施前提,在此前提下實行市場化才能從根本上促使生產企業加強社會責任,保持技術創新源動力和成本優勢,保證消費者福利,為自然資源價格市場化提供根本保障。政府規制一般形成規制的滯后效應,而法律法規會形成事前的“信號指示”,應充分運用法律的預示功能通過對市場主體的選擇、市場行為的預警來保證自然資源價格形成的規范和效率。

(二)產業市場結構的演變、競爭與價格形成

自然資源產業由于資源物品的獨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勘探、采掘等環節固定資產投資巨大,投資回收期長,一般具有自然壟斷特性。自然壟斷產業的結構、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的兼容程度,決定了產業競爭狀況和競爭有效性,影響該產業的價格水平。市場準入包括對進入主體數量的允許范圍、主體資質的規定,以防止競爭過度或競爭不足造成價格波動為目的,與產業價格形成密切相關。例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給予生產企業獨家經營某種物品或勞務排他性的獨有權利,如天然氣產業的油氣資源勘查資質和許可證。自然資源產業領域的市場準入,還有一個特殊的進入局限,就是先行進入者已經占據了自然地理優勢,如擁有或控制勘察權、采礦權、重要原料,可以阻止后進入者的競爭。

在不危及國家能源安全的情況下,自然資源產業適當開放進入限制,明確建設投資主體,提倡多渠道融資,政府為鼓勵競爭,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會實行不對稱規制,在聯網、提供普遍服務、價格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性政策。當新進入企業具有一定競爭力后,再實行對稱規制,實現公平競爭。由于競爭者的增多,產業結構發生變遷,市場行為發生改變,企業更專注于技術進步和滿足市場需求,價格下降,質量提升,產業的市場績效不斷提高,能夠促進資源市場發展和能源工業市場化。

三、政府規制框架下自然資源市場化的價格形成選擇路徑

由于存在交易費用,經濟活動的所有參與者不可能像完全競爭模式所描述的那樣均是價格的接受者,經濟活動中肯定存在著人格化的價格制定者,甚至壟斷(Demsetz,1968)。張五常(Cheung)認為,價格規制主要是規制收入條款,有結構性的合約,政府除了管收入條款也可能管使用條款。

政府規制框架下自然資源價格的形成是以價格規制為核心,以社會性規制,如環保、健康、安全規制為前提,是供給與需求、替代性產品價格、社會福利等的綜合因素的函數,其價格最終的形成是一個系統過程的結果。實質上,價格規制包含了社會性規制下企業為達標準所增成本的反映,也反映了價格市場化下財政對市場價格和規制價格的差額的補貼。

在不完全信息下,價格規制的難題是如何以經濟效率為準則來制定價格。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規制機構難以獲得真實的企業數據,現行的價格規制方法通常采用以激勵為主要手段的規制。激勵性價格規制有兩種代表性的價格水平規制模型: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模型和最高限價規制模型。這兩種模型都要求規制者掌握完全信息。區域間競爭(yards tick competition)理論基于政府默認規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實行價格規制的一種實用理論,政府規制者通過制定使不同地區的相同產業的經營者互相競爭的機制,促進生產效率和社會分配效率的提高。但是規制者獲取企業在有效來的經營狀況下的成本水平和服務信息有一定困難。

如果放棄基于完全信息確定規制價格的思路,可以通過市場化得到市場價格,然后根據規制的多維目標如自然資源的補償問題、代際公平、可持續發展、產業效率和社會福利等,進行價格規制的設計,價格規制根據自然資源產業的競爭性環節和自然壟斷領域,區分出市場定價環節和規制定價環節,在可競爭性產業鏈條和環節激勵成本降低、提高效率;在自然壟斷性的環節和領域嘗試給出一個合理的基礎價格公式和調價范圍,增強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力。

根據這種思路,自然資源價格的確定方法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使用邊際機會成本法確定自然資源價格下限,在此價格基礎之上,允許價格的市場化。邊際機會成本MOC(Marginal OpportunityCost)由邊際生產成本MPC(Marginal ProductCost)、邊際使用者成本MUC(Marginal UserCost)、邊際外部成本構成MEC(Marginal External Cost)構成,P=MOC=MPC+MUC+MEC。政府制定價格上限,在資源價格上漲之時給與生產者一定的補貼,保持廠商生產積極性,維持市場活力,保障居民生活減少因物價上漲帶來福利損失。設一種自然資源的價格為P,可替代產品的價格為P1,,政府規制價格為Pr,在自然資源市場化進程中,當存在價格規制時,該自然資源的價格區間是:

當不存在價格規制時,當競爭直接決定價格形成時,自然資源的價格完全是市場供求關系作用的結果,一種自然資源的價格上限是同類可替代性產品的價格,該自然資源的價格是:P

四、結束語

市場化進程中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是隨著經濟發展階段、政府管理市場經濟的經驗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動態演變,自然資源的價格規制與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等的經濟政策有著直接聯系。在此過程中,處理好政府規制和市場化的關系,通過專業的規制機構選擇適合的規制工具和方法,將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楊鳳玲等.美國天然氣價格研究及啟示[J].天然氣工業,2004(4).

2、楊建紅,公禾.2005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綜述[J].國際石油經濟,2006(6).

3、張五常.經濟解釋[M].商務印書館,2000.

4、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定價研究[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6、植草益.微觀規制經濟學[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

7、王俊豪.政府規制經濟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01.

8、中國自然資源價格扭曲的主要表現課題組.中國自然資源價格扭曲現象研究[J]. 財政研究,2006(9).

第4篇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資源合作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和西伯利亞聯邦區是當今世界僅有的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的自然資源寶庫,其自然資源儲量不僅極其豐富,而且品種繁多,潛力巨大。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約25萬億美元,占俄羅斯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的83.33%,蘊藏著俄羅斯80%以上已探明的各種礦物資源。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豐富的自然資源首先表現在能源方面,這里是世界上能源儲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其能源儲藏量占世界總儲藏量的1/4以上,其中石油占1/6至1/7,天然氣占1/3以上,煤占1/4左右,水電、火電資源也很豐富。這里還有豐富的金、銀等貴重金屬,銅、鎳、鋅、鋁、錫等有色金屬,鈦、鉬、鎢等稀有金屬以及鹽、金剛石、磷灰石、磷鈣石等資源。這里的林業資源、漁業資源等也名列世界前列。

一、能源資源狀況

1.油氣資源。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共和國和薩哈林州兩大油氣盆地。薩哈油氣田的勘探工作已初步完成,但目前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工業開采。薩哈林油氣田儲量豐富,正在進行工業開采,原油通過跨海輸油管輸送到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進行提煉加工。薩哈林島周圍的大陸架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則采用租讓方式吸引外國投資者投資開采,目前部分油井已開始工業產油。西伯利亞地區有碳氫化合物開采前景的土地為300多萬平方公里,可提取591.6億噸標準碳氫化合物。

2.煤炭資源。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各行政區都有煤炭資源,已探明的煤田近100處,探明煤炭儲量298億噸,占俄羅斯探明儲量的40%。薩哈共和國是俄羅斯遠東最大的產煤區,俄羅斯遠東47%的探明儲量集中在這里。南薩哈煤田是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焦煤煤田,所開采的焦煤是俄羅斯遠東重要的出口物資。西伯利亞煤的地質儲量1600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16%。

3.水電資源。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和西伯利亞聯邦區水電資源豐富,潛力巨大。俄羅斯遠東聯邦區河流縱橫,其中有在俄羅斯長度名列第一和第二的阿穆爾河(黑龍江)和勒拿河。阿穆爾河(黑龍江)是中俄兩國界河,長4440公里,注入太平洋。阿穆爾河(黑龍江)及其支流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可供修建總功率2000萬千瓦的梯級電站。目前已在其左岸支流結雅河上建成功率為129萬千瓦的結雅水電站,在另一條支流布列亞河上正在修建布列亞水電站。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長4400公里,水量豐富,流量為伏爾加河的2倍,上游水力資源還沒得到開發利用。在其支流維柳伊河上建立了年發電20億度的水電站。西伯利亞聯邦區江河、湖泊眾多,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這樣世界著名的大河。西伯利亞的水電資源最豐富,占俄羅斯的50%。據測算,如果在鄂畢河、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和安加拉河上建造電站,可發電約4000億千瓦時。

二、其它礦物資源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物有70多種。西伯利亞聯邦區地下蘊藏有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重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資源儲量巨大。20世紀90年代,西伯利亞鉑類礦可采儲量占俄羅斯的99.3%、鉛占86.3%、鉬占82%、鋅占76.6%、銅占70.3%、鎳占68.2%。僅東西伯利亞北部諾里爾斯克就集中了世界鉑類礦儲量的40%、鎳的35.8%、鈷的14.5%、銅的9.7%和大部分的鈀礦。西伯利亞的耐火粘土儲量1334.99億噸、石灰石儲量21.27億噸、白云石儲量4.45億噸。

1.貴重金屬資源。俄羅斯約90%的貴重金屬礦床集中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1992年,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共產黃金95噸,其中俄羅斯遠東產黃金78.85噸。俄羅斯遠東的馬加丹州是俄羅斯最重要的黃金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產地之一,僅科雷馬河的黃金產量就占前蘇聯的1/3。馬加丹州的金礦主要分布在科累馬河中、上游地區,采金中心為亞戈德諾耶、蘇蘇曼、烏斯季—奧姆丘格。馬加丹州的砂金礦可維持多年的開采。該州地下金礦也非常豐富,但是,由于地質勘探工作差,加上地下金礦開采成本比開采金沙礦高1.5~2.2倍,因此,地下金礦的開采量僅占金礦總產量的3%~5%。楚科奇自治區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阿紐伊—楚科奇地區,采金中心為共青團鎮、比利比諾、維里比什和阿利斯克羅沃。楚科奇砂金礦的含金量平均比馬加丹州中部地區高1.6~2.2倍,開采和淘金的成本平均比中部地區低20%。薩哈共和國也是俄羅斯重要黃金產地之一,金產量約占俄羅斯黃金總產量的34%,儲量和產量僅次于馬加丹州,居俄羅斯第2位。薩哈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阿爾丹河流域、因迪吉爾卡河上游的烏斯季—涅拉、北部的亞納河流域等產金地區。采金中心主要有雅庫茨克市、涅柳恩格里市、阿爾丹市、庫拉爾鎮、索爾涅奇鎮、烏斯季—涅拉鎮、恰格達鎮等。堪察加州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堪察加中部地區、中阿瓦恰河地區、左阿瓦恰河地區、葉利佐沃地區、斯列金內山脈、西堪察加低地和米利科沃地區。葉利佐沃地區的砂金礦價值最高,已建卡梅尼斯特金礦。采金中心主要有葉利佐沃和米利科沃。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哈巴羅夫斯克市、尼古拉耶夫斯克區、鄂霍茨克區、阿揚—馬亞區、瓦尼諾區、圖古爾——丘米坎、波林那—奧西片科區、上布列亞區、阿穆爾河和阿穆貢河下游沿岸地區。采金中心主要有哈巴羅夫斯克市、索非斯克鎮和阿坎賈斯克耶鎮。阿穆爾州的金礦主要分布在騰達區、謝列姆賈區、結雅區和馬扎諾沃區。較大的采掘公司是阿穆爾采金公司,有5個采礦廠,使用采金船采掘沙金。采金中心有結雅市、邁斯基市、茲洛維約夫斯克鎮、斯托伊巴鎮等。濱海邊疆區也是俄羅斯遠東黃金重要產區之一,每年采金量在2噸左右。主要企業有濱海金礦聯合公司,位于濱海邊疆區區沃斯特列佐沃鎮,主要開采砂金。

西伯利亞也是俄羅斯黃金的重要產區。西伯利亞的金礦主要分布在葉尼塞河中上游的東部地區。采金中心有北葉尼塞斯克、諾沃耶魯金斯克、南葉尼塞斯克和阿爾捷莫斯科。金礦黃金儲量460噸,品位為每噸礦砂0.8~2克黃金。使用采金船開采砂金。年產黃金20噸左右。

2.有色金屬資源。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和西伯利亞聯邦區有儲量豐富的有色金屬礦。儲量比較豐富的有色金屬有銅、鋁、錫、鉛、鋅、銻、汞、鎂、鈦、鉀、鎳、鎢、鉬等。

俄羅斯銅的儲量豐富。1949年,在東西伯利亞赤塔州北部的烏多坎發現巨大銅礦,儲量達100多萬噸,占當時前蘇聯銅儲量的1/4,屬銅砂巖礦床。貝阿大鐵路的建成為烏多坎礦帶來了便利。在其周圍的溫庫爾、布爾帕拉等地又發現一些新的礦脈。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的諾里爾斯克市附近有杜姆列亞爾、塔爾納赫、斯卡列斯特三座銅礦。在俄羅斯遠東南部和堪察加州也發現了幾十處銅礦。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鋁的儲量也比較豐富。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已發現幾十處鋁礬土礦和含鋁的霞石礦。雖然含氧化鋁僅為22%~28%,品位不算高,但埋藏淺,露天開采成本低。東西伯利亞是俄羅斯重要的煉鋁基地之一。西伯利亞的大型煉鋁廠有新庫茲涅茨克、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布拉茨克、薩彥、阿欽斯克煉鋁廠等。由于這里的水資源豐富,煉鋁成本比俄歐洲部分低1/5~1/4,比外高加索低1/3。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錫儲量豐富。俄羅斯遠東的錫礦儲量最大,曾占蘇聯錫儲量的2/3。俄羅斯遠東的錫產地主要集中在濱海邊疆區、薩哈共和國、馬加丹州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是俄羅斯重要的錫礦開采和加工基地之一。這里有俄羅斯最大的采錫企業——卡瓦列羅沃區赫魯斯塔利內采礦選礦聯合企業。還有卡瓦列羅沃區的阿爾謝涅夫礦、達利涅列欽斯克區的達利涅塔約日諾耶礦、捷爾尼斯托耶和茲維奧茲德諾耶礦等。薩哈共和國的埃塞海亞和杰普塔特礦、馬加丹州的涅夫斯克礦、奧霍特尼奇礦、康塔克托夫礦、加利莫夫斯克礦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主要錫礦。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錫礦主要分布在包括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在內的興安嶺—鄂霍茨克地帶。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地區有斯季瓦爾諾耶礦、倫諾耶礦、佩列瓦爾諾耶礦、索爾尼奇諾耶礦和普列多羅日諾耶礦。新西伯利亞市是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煉錫中心,年生產能力為3萬噸,原料是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所產的錫精礦。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也是鉛鋅礦的重要產區。鉛鋅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的達利涅戈爾斯克,東西伯利亞布里雅和國、圖瓦共和國、赤塔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主要有濱海邊疆區的達利涅戈爾斯克礦、布里雅特的奧澤爾諾耶礦、圖瓦的克孜勒—佩什特加爾礦、赤塔州的新希羅金斯科耶礦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的戈列夫斯科耶礦。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是銻礦的重要產區,主要分布在薩哈共和國。主要銻礦有薩哈共和國北部的薩雷拉赫金礦,該礦含銻量高,儲量也很豐富。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和西伯利亞聯邦區是汞礦的重要產區。主要汞礦有俄羅斯遠東楚科奇半島上普拉緬諾耶礦和西波梁斯科耶礦、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州的阿納夫蓋礦、里亞普加奈礦、涅普托礦和奧柳托爾礦、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興安嶺—布列亞礦等。西伯利亞聯邦區的汞礦主要分布在阿爾泰邊疆區、東西伯利亞的泰梅爾半島和圖瓦共和國。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還是俄羅斯鎂礦的重要產區。菱鎂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的薩哈共和國、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的東薩彥嶺地區和葉尼塞山脈。西西伯利亞還是俄羅斯鈦礦的重要產地。

東西伯利亞是俄羅斯重要的鉀礦區。在伊爾庫茨克州北部,距烏斯季—庫特250公里處,發現了俄羅斯最大的涅帕—加任卡鉀礦,為光鹵石鉀鎂鹽礦。該礦分9層,總厚度35米,總面積2萬平方公里,預測儲量700億噸。最厚的一塊礦層達18.6米,面積也很大。該礦鉀石鹽層含鉀量高,含氯化鉀30%~40%。這里的鉀石鹽經浮選后可獲得純氯化鉀。東西伯利亞的諾里爾斯克是俄羅斯鎳礦的重要產地。

俄羅斯遠東是俄羅斯鎢礦的重要產區。錫霍特阿林山脈的東方2號鎢礦,是優質鎢礦,已建立了采礦選礦聯合企業。在薩哈共和國、阿穆爾州、馬加丹州境內也發現了含多種成分的鎢礦床。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還是俄羅斯鉬礦的重要產地。在薩哈共和國南部有巴季斯鉬礦和格爾特倫達鉬礦。在東西伯利亞的布里亞和國有奧烈基特坎鉬礦。

3.黑色金屬資源。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是俄羅斯鐵礦的重要產區,鐵礦石儲量為89億噸,其中俄羅斯遠東儲量25億噸,西伯利亞儲量64億噸。兩地區鐵礦構成是多種多樣的。鐵礦中磁鐵礦占70%,赤鐵礦占15%。俄羅斯遠東的鐵礦石主要分布在薩哈共和國的阿爾丹河上游一帶,阿穆爾州的結雅河—謝列姆賈河中間地帶,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興安嶺—布列亞山區,濱海邊疆區的列索扎沃茨克地區。西伯利亞鐵礦主要分布在克麥羅沃州南部紹里亞山區,伊爾庫茨克州安加拉—卡塔地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雷桑斯科耶等地。

三、林業資源狀況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森林面積7.64億公頃,其中俄羅斯遠東3.16億公頃,西伯利亞4.48億公頃。兩區的木材儲量為707億立方米,其中俄羅斯遠東的木材儲量為223.1億立方米,西伯利亞的木材儲量為483.9億立方米。俄羅斯遠東是俄羅斯富饒的林區之一,在松柏類樹木中占多數的是落葉松,共有392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為44.5億立方米;雪松占39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為9.6億立方米。闊葉樹占多數的森林為142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為12.7億立方米。就貴重木種而言,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俄羅斯占第1位。這里有大量的冷杉和云杉,是生產紙漿和紙張的最好原料。還有朝鮮雪松、黃蘗、刺楸、俄羅斯遠東樺、遼東樺、胡桃楸等珍貴樹種,其中85%為針葉樹,10%為闊葉樹,5%為灌木林。針葉樹樹種結構為:落葉松62%、赤松6%、松4%、云杉2%、冷杉1%。

四、漁業資源狀況

俄羅斯遠東海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捕魚區,俄羅斯四大溫水海中的3個位于該海域,包括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是俄羅斯捕魚量最大的海域。年捕魚量300萬噸左右,占俄羅斯捕魚量的50%。主要捕撈對象為鱈類魚、鯡類魚、鮭、鱒類魚、鰈魚、海蟹、抹香鯨、海獸(海狗、海獺、海豹)等。遠洋捕魚主要捕撈智利竹莢魚、太平洋竹莢魚、無須鱈、澳洲鱈等。俄羅斯遠東海洋捕魚船隊總部就設在鄰近我國的濱海邊疆區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

五、農業資源狀況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土地面積為4.2億公頃,但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有很大一部分地區位于北極圈內,因此,農業用地面積還不到全部土地面積的1/6。據統計,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農業用地面積為6531萬公頃,人均2.4公頃,占俄羅斯農業用地面積的30%左右,其中耕地面積為3218萬公頃,人均1.2公頃,約占俄羅斯耕地面積的25%。俄羅斯遠東與西伯利亞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是農業的分布與發展極不平衡,北部全是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農業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南部地區和貝阿大鐵路沿線地區。這些農業區的特點是土地肥沃,天氣比較暖和,日照時間較長,氣候適合種植業的發展。俄羅斯遠東南部地區、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邊疆區、克麥羅沃州最適于農業耕種,農業開發程度較高,但俄羅斯遠東南部土壤過度潮濕,酸化程度高;西伯利亞南部土地常常遭遇旱災和風蝕,土地鹽漬化嚴重。因此,為提高農業用地的潛力,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對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對鹽漬土壤施用石膏。

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農業用地的結構特點是刈草地和天然牧場比重大,占農業用地的50%以上。據統計,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還有1200萬公頃適于農業用土地尚未開發,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和西伯利亞的鄂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州、伊爾庫茨克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境內,但絕大部分不在現有的農業發達地區,開發成本較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俄兩國資源合作具有很大的潛力,應從兩國的共同利益出發,堅持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以東北亞乃至亞太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資源的國際合作開發,積極加入國際經濟大循環,依托國際資源開發合作,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兩國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迅速發展,通過勞務、貿易、投資和技術的多層次合作,提高兩國的產業素質和經濟實力,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亞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徐曉杰等.俄羅斯能源戰略調整與中俄油氣戰略合作[J].俄羅斯研究,2007(10).

[2]陸南泉.中俄能源合作態勢論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1).

[3]陳憲良. 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前景分析及啟示[J]. 西伯利亞研究, 2010(3).

[4]孫永祥. 俄全球能源安全政策考量及中俄能源合作[J].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2010(2).

[5]周延麗, 王兵銀. 中俄能源合作形勢分析[J]. 西伯利亞研究, 2009(6).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

第5篇

【關鍵詞】 北戴河;自然療養因子;優勢

隨著當代醫學的發展,自然療養因子療法已成為現代療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得到醫學界的極大重視。我院位處美麗的渤海之濱北戴河,自然療養因子眾多。我科充分利用自然因子優勢,科學地將自然因子療法與日常療養生活相結合,在療養生活中實現保健、康復、娛樂、養生的有機結合,取得寓教于樂較好的效果。

1概念

自然療法就是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藥品,而是充分利用自然界及生存環境所提供的各種條件、物質和信息,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提高抗病能力,從而使氣息得以調暢,臟腑功能得以平衡,各種身心疾病得以康復,最終達到防病治病,健康長壽之目的[1]。

2我院自然因子優勢

2.1地理環境優勢北戴河療養院地處秦皇島市東南的渤海之濱,北倚蓮蓬山,東臨渤海灣,西到戴河口,東至鷹角石,三面環海,環境優美,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2.2寶貴的自然醫用資源北戴河療養地面臨海濱,海岸曲折漫長,海水清澈,海平浪靜,海灘舒緩,海沙細軟,為國內少有之天然海水浴場,海水沖擊海岸產生大量負離子,海水蒸發大量的鈉、氯離子及其他微量元素,空氣特別清新。北戴河屬于海洋性氣候,春無風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氣溫為10.62℃,7月份最高,為23℃,日溫差6℃左右,日平均氣溫1月份最低為-7℃。平均相對濕度為60.6%,7月份為82.1%,1月份為47.5%,其余月份均在50%以上。年均降水量為698.5 mm,以6、7、8月降水最多,分別為148.82、128.96、116.27 mm。平均風速2.24~3.20 m/s之間,夏秋季多東北風,春秋季多西風。平均氣壓為1.037 9×105 Pa,7、8月份最低,12~2月份最高。一年中有281.1個晴天,陽光輻射時間長,空氣中紫外線含量豐富。海濱有設施較好的海水浴場,為理想的海水浴、日光浴、空氣浴和沙浴的綜合療養地。

2.3豐富的人文景觀北戴河療養地歷史悠久,遠在漢代已成為舟楫聚泊之處。漢書記載漢武帝曾東巡至碣石;近年在金山嘴工地挖掘出土了秦始皇東巡觀海的行宮遺址。唐太宗東征時“刻石記功”也傳即在此。清光緒24年(1898年),北戴河正式辟為避暑區。療養區北臨蓮蓬山(又名聯峰山),山巒起伏,群峰連貫。登山南望,水天一色,北戴河風光盡收眼底。蓮蓬山西坡有仙人洞、桃源洞、老虎洞等奇石異洞。蓮花石公園內有觀音寺、鐘亭等古跡。北戴河海濱有一巨礁,兀立岸邊,似雄鷹佇立,稱鷹角石,在此觀滄海日出,氣勢磅礴,天地寬闊。北戴河東北30 km處,為著名的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山海關城東門建于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城臺高12 m,箭樓上懸有“天下第一關”巨幅匾額。登樓望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起伏在叢山峻嶺之中,景象非常壯觀。距城南4 km,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老龍頭,為登高望海之地;附近還有孟姜女廟等景點[2]。

3自然療養因子與療養工作有機結合

3.1氣候療法我院位于渤海之濱,屬于海洋性氣候。氣候濕潤溫和,可減輕機體對熱調節的負荷。紫外線輻射較強,有利于鈣、磷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力。海濱輕風對高級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功能具有調節作用。加之我院綠化面積大,空氣清新,含有氧、臭氧及大量負離子,細菌及塵埃少,并含有氯化鈉、鎂、鈣、磷、碘、溴、錳、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改善肺的通氣功能和氣體交換,并有調節血壓、血紅蛋白及體液平衡的作用。氣候療法的適用范圍較廣,對健康人可防病健身,對病者可促進疾病的康復。尤對高血壓病、冠心病(無心絞痛發作)、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更為有效。我們在氣候良好時,選擇最佳時間,每日組織療養員開展各種健身運動,如散步、游泳、體操、氣功、打拳、舞劍、跳舞等,在輕松的活動中充分發揮良好氣候的醫療保健作用。

3.2 海水浴療法海水含有氯化鈉為主的多種微量元素、有機化合物和溶解氣體,可增強機體的生理活動,促進新陳代謝,改善通氣和循環障礙等,從而獲得消除疲勞、增強體質、防治疾病、促進康復的效果。由于在海水浴時同時接受日光浴、空氣浴等多種效應,故海水浴對慢性支氣管炎、輕度肺氣腫、慢性關節炎、高脂血癥、痛風等疾病均具有綜合的醫療保健作用。我院根據療養員年齡、體質、健康情況等進行合理編組,采用健身游泳法、半身浸入法、淺水站立法、淺水坐浴法進行海水治療。

3.3日光浴療法日光浴是合理利用太陽輻射能進行醫療保健的方法。海濱紫外線輻射較強,可使吞噬細胞和皮膚、淋巴功能增強,抗體增加及紫外線對微生物的滅活作用,構成皮膚一線免疫屏障。紫外線不僅能提高局部免疫功能,而且對機體免疫起調節作用,照射后可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血液中體液免疫成分含量增多。除此外,紫外線還具有抗佝僂病、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機體的后備能力等作用。日光浴療法可用于保健鍛煉,對佝僂病、軟骨病、急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小兒肺炎、氣管炎等疾病具有預防的效果。可輔助治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和軟骨病、骨質疏松綜合征、腦動脈硬化、短暫性腦缺血、類風濕關節炎緩解期等疾病。我們選擇大氣透明度大、氣溫適宜、風速較小的春夏秋季,安排療養員于海水浴場進行日光浴[3]。

綜上所述,北戴河療養院充分發揮了大自然賦予的自然療養因子優勢,并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療養工作中,實現了對自然資源的整合和應用,發揮了療養院的療養特色。

參考文獻

1劉岸,鞠頌.自我療法與自然療法.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103-117

2曹國英,傅立根.療養技術常規,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07

第6篇

【關鍵詞】療養院;自然療養因子;優勢開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 of natural convalescent factors of Xingcheng Sanatorium.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confirmed after a review on the advantages 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medic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convalescence of the sanatorium. Results Xingcheng Sanatorium can implement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and chronic disease by sufficiently using the 3 natural convalescent factors, namely sea, mineral spring, and mountain forest. Conclusion Xingcheng Sanatorium is gradually growing up to a comprehensive sanatorium gathering prevention, health care, rehabilitation and resting therapy as one unity.

【Key words】Sanatorium;Natural convalescent factor;Advantage development

自然界可供醫療、保健的理化學因子稱為自然療養因子[1]。自然療養因子是構成綜合療養的基礎因子,是起主導作用的,是區分療養和其他醫學學科的基本標志[2]。興城療養院三面環海、一面依山,綠化面積達80%。我院充分利用海濱、礦泉和山林三大自然療養因子,深入開展常見病、慢性病及職業病的治療,逐步形成了集預防保健、康復療養和教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療養院。

1自然療養因子的優勢

1.1地理環境優勢興城療養院地處興城療養地海濱南端的半島上,三面環海,一面連接陸地,山林面積占全院面積的60%,背山面海,院內原生態環境保留完整,空氣清新,富含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負氧離子。

1.2醫用資源豐富興城療養院屬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院內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為600 mm,年均日照為280.9 d,7、8月份海濱浴場海水平均溫度為26℃,海沙溫度平均為44.26℃,為海水浴、日光浴、空氣浴和沙浴的最佳場所。

興城礦泉開采地距興城療養院3 km,遼金時代已享有盛名。興城礦泉是地下熔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礦泉,泉水清澈透明,水溫70℃左右,屬高溫泉,比重1.006,富含氡、氯化鈉、硅酸及多種元素。

我院風景優美秀麗,樹木茂密參天,鳥語花香,林中有多條小路,可健身漫步、練功打拳,海拔55 m的山頂上建有望海樓,興城五大旅游資源(山、城、泉、海、島)盡收眼底。

1.3人文景觀興城歷史悠久,黃山果園遺址揭示了興城7 000年前的歷史。興城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有碧波蕩漾的圣水溫泉,有帶著烽火硝煙的首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海上仙境島,有灘緩沙軟的天然海

濱浴場,構成世界獨特的旅游風景線和國內知名的療養勝地。

2我院對自然療養因子的應用

2.1山林氣候療法我院山林由于樹木枝葉覆蓋,日光輻射到地面較少,林內水分不易蒸發,故氣溫、氣壓均較低而平穩,氣溫日變化較小,濕度大、風力弱、空氣清新,氧量豐富。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較多,而且有藥用植物芳香,如松脂的芳香有明顯的安神鎮靜作用,這種氣候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神經官能癥、病后恢復期及一般慢性病均有良好的療養效果。我院山林建有休息場所,提供坐、立、躺等活動的木質器具和愉悅身心的音樂,供療養員接受森林浴和空氣浴。

2.2海水浴療法我院建有獨立的海水浴場,灘緩沙軟,通過近海海水水質分析,海水為高礦比度NaCl和Ca型水,化學成分穩定、無污染、無超標之放射物質,故可認定為較好浴場。療養員海水浴除接受海水的濕度刺激和化學作用外,尚有海水的靜水壓力、海浪沖擊的機械作用,同時還接受日射、氣溫、氣壓、氣濕與空氣離子等氣象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海水浴療法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能獲得消除疲勞、增強體質、防治疾病、促進康復的明顯效果。我院根據氣溫、海水溫度等條件,每年在7~9月組織海水浴治療。療養院根據療養員的身體情況,每次進行20~40 min左右,治療方法主要有游泳鍛煉法、半身浸入法、淺水站立法和淺水坐浴法,對于患有神經衰弱、胃腸功能紊亂、慢性支氣管炎、早期高血壓病的療養員有顯著療效。

2.3礦泉浴療法興城礦泉是地下熔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礦泉,水溫70℃左右,屬高溫泉,富含氡、氯化鈉、硅酸及多種元素,具有一定生物學作用。這些作用與所含鹽類、溫度、放射性物質及泉水的浮力和壓力有關,可使末梢血管擴張充血,血液循環及汗腺、皮脂腺分泌得到改善,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炎癥產物吸收,具有消炎、鎮痛及促進組織細胞再生的作用,此外還可軟化皮膚角質,解除胃平滑肌痙攣,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調節內分泌等作用。對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系統及皮膚科疾病均能獲得滿意療效,總有效率為97%,臨床治愈率約占47%。我院建有礦泉浴中心,設有獨立的治療間,主要采用全身浸浴(包括臥式與坐式兩種。臥式浴時,頭頸及前胸大部分露出水面;坐式浴時,僅頭部露出水面)、局部浸浴(包括坐浴、手臂浴和足浴)、坐浴(水溫37~41℃,腰部以下浸在水中,對直腸、、膀胱、生殖炎癥和痔瘡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手臂浴(水溫42℃,前臂及手浸在熱礦泉水中,對緩解氣管炎、心絞痛及支氣管哮喘有一定幫助)和足浴(雙足浸于熱礦泉水中,對治療高血壓、頭痛、失眠及腦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此外興城礦泉作為氡泉還可飲用,用于治療痛風、尿酸代謝異常和甲亢,對于胃液分泌、肝功能、血脂、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疾病、功能性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興城療養院利用大自然賜予的優越條件開展自然療養因子療養,并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挖掘保護了天后宮遺址,新建了“隨園遂苑”、“擁愛雙株”、“漁夫碼頭”等十幾個園林或景區,大力打造“石”文化,使生態療養環境更具高尚的文化內涵,促進了療養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國英.療養技術常規.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

第7篇

關鍵詞:農村;自然資源;開展;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7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幼兒和老師、同學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對于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表達自己的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有助于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培養,有利于幼兒全面健康地成長。

一、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游戲

我園地處半城半農的小縣城,自然資源豐富,根據《綱要》的要求,我園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大自然賦予的優勢,積極利用自然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充分挖掘幼兒內在的潛力。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游戲,確保孩子有充分的戶外游戲時間。春天,小草發芽了,茅草為孩子們提供了戶外活動的天然場所,組織孩子開展“擁抱大自然,親親芳草地”等一些戶外活動,讓孩子們盡情地在草地上玩。爬一爬,滾一滾,光著小腳丫踩一踩,踢一踢,感受陽光、空氣、微風、小草的撫摸,小臉蛋貼著嫩嫩的小草,說說悄悄話,互相追逐,跳跳皮筋,丟丟手絹,捉迷藏等這種令孩子們很自由、無拘無束的活動,釋放自己內心的喜悅,與其他小伙伴們分享。夏天,利用我園種的柳樹,讓孩子們在樹蔭下玩跳皮筋、劃些方格做跳格等游戲,偶爾聽到知了的叫聲,讓孩子們們學學知了,抱抱大樹,讓孩子們真正深入大自然中。秋天,帶孩子們們到田野里,看看農民伯伯收莊稼、運糧食的情景,感受秋天的收獲,感受農民伯伯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孩子們要珍惜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貫。冬天,組織孩子們在園內堆雪人,引導孩子們塑造自己喜歡的玩具及其它。總之,農村自然環境給孩子提供了豐富、開放、有趣的活動場所,我們要巧借這些自然環境,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讓孩子們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孩子們的想象性、合作性和裝扮性,孩子們在玩游戲時沒有約束,可以盡情玩耍,從而使他們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健康成長。

二、利用自然物品開展游戲

教室外有著無窮盡的自然材料,教室內同樣是孩子們游戲的天地。而孩子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室內活動的,因此,我們也非常注重活動室游戲材料的投放。

1、根據主題活動投放材料。

二期課改的中心就是以主題為形式開展各種活動。游戲也應該是在主題背景下的游戲活動。我們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有計劃地投放游戲材料。如:在“秋天來了”的主題活動中,我們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果子,制作水果娃娃和水果拼盤;收集樹葉,做出形態各異的樹葉拼圖;用稻草做草人、草帽、……孩子們在把材料變著花樣地滿足不同的游戲需要時,不僅鍛煉了手,更鍛煉了腦和意志。

在“變廢為寶”的主題活動中,我們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幼兒利用廢舊物品作出了許多漂亮的作品,有漂亮的瓶寶寶,有可愛的瓶花籃,有牙膏盒、瓶蓋等做成的大卡車、高樓房等。有趣漂亮的作品不僅讓幼兒體驗到“廢物也能變成寶貝”,更使他們感受到了制作的快樂、創作的樂趣。

2、追隨幼兒的需要和發展提供材料。

材料是與游戲緊密相連的,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內在生理體驗。不同時期產生的不同體驗和經驗,建構不同的知識,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應根據游戲的發展不斷補充材料,以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選擇機會。因此,不同年齡的幼兒對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的需求上不同,興趣和愛好也不同。

玩具是孩子的親密伴侶,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繩、球、圈(柳條圈)、沙包等是常見器材,我們還把農村的廢舊物,洗凈消毒后,稍加修飾做成農村孩子愛不釋手的玩具,如引導幼兒用麥稈當游戲棒、吹泡泡、編辮子、拼貼圖案等,我們還專門在課題室里開辟了一個用麥稈做材料的巧手角;引導幼兒用稻草編辮子、搓繩子、做稻草人;用花生、南瓜籽等進行各種人物造型等。再如將大紙箱制成了活動汽車、坦克,小紙盒加工成了紙盒積木等開發智力的各種玩具。報紙、易拉罐、可樂瓶、彩條、紙盒、布條、軟墊等生活廢舊物在我們的眼里都可作為器材,我們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充分調動幼兒的“發現”興趣。這樣,既可以從小培養幼兒節儉樸素的意識,又可以以器材為媒介,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創造。另外,把廢舊的車外胎制成幼兒體育活動器械,如在汽車外胎兩邊系上繩子可以蕩秋千。中小班幼兒用外胎練習滾動物體。將自行車外胎涂上顏色,可以進行呼拉圈、跳圈活動,把汽車輪胎的一半埋在地下,上部涂上各種顏色小班幼兒可進行過小河練平衡等。對孩子們來說,游戲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快樂。

三、利用本土文化開展游戲

第8篇

【關鍵詞】醫院感染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科 工作量 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310-01

【Abstract】Objective Management Section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taffing structure to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ology in 2003 to 2010 on the workload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nel statistical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 the workload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subjec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nel reduced.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mployment mechanism,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nel to achiev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Workload

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在短缺的的情況下,更加重視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合理有效地使用醫院感染管理人力資源,是每個院感染管理者應當認真思索的問題。要解決現有人力資源的不足與醫療需求上升的矛盾,以最小的資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高質的、高效益的發展。必須向資源要效益,摸索資源的變化規律。通過對醫院感染管理人工作量的分析,以實現對醫院醫院感染管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利用7年來本院醫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量,對不同職稱人員的的工作量進行分析采用泊松分布模型進行資料數據處理醫院感染專職管理人員5人 主任醫師1人、占20%;副主任護師2人、占40%;護師1人、占20%;技師1人占20%。碩士研究生1人、占20%;本科3人、占60%;專科1人、占20%。

1.2 利用7年醫院感染管理人員的每日工作量數據(根據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前瞻性工作實數)根據項目數據進行分析,選擇2003-2010年第四季度,采用統計學數據進行分析2003-2010各職醫院感染人員進行資料數據的處理建立每天工作量的數據。

2 結果

2.1 各職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每日工作量比較見表1

表1各職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每日工作量比較(χ±s)

3 討論 人員結構內部調整,人力資源效益最大化

3.1 人員職稱結構結構配置以適應醫院感染管理發展需求

3.1.1 因不同的工作職稱擔負不同責任,性質不同達到的也不同所以職稱結構配置是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基本保障。對醫院感染工作量的分析,可謂合理有效的利用人力提供了參考依據,合理使用人力資源,做到人盡其用。合理配置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是醫院醫療質量的有力保障。適應當前醫療發展的需要。

3.1.2 護師是醫院感染管理的技術骨干隊伍,穩定骨干隊伍,才能做好醫院的感染管理,所以要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使醫院感染管理水平穩步提高,已完成更大工作量的任務。

3.1.3 醫院感染管理屬于高風險技能型專業需要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作支撐,改善知識結構想多學科發展,培養具有現代化醫療知識的醫院感染管理人才,調整人才結構,優化人力資源,保證醫療服務質量。

3.1.4 人員年齡結構醫院感染管理的需求合理的人員年齡結構梯隊是醫院感染管理的基本保證,以適應醫院感染管理的基本需要。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平均年齡46歲,多位臨床二線的醫生、護師,結構配置不合理

3.2 醫院感染管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3.2.1 提高重視、加強配置,隨著醫療的發展,對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力資源不足,缺編等問題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的束縛,只有真正的把人員配全才能開展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3.2.1 事實專兼職互補的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強化臨床主任、護士長的管理力度在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在立足全員教育的基礎上,有選擇性的重點培養,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增加人力資源建設。

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涉及面廣,相關因素多,醫院感染管理者應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站在醫院宏觀的角度尋找資源利用的可增長點,充分挖掘現有人力資源的潛力,合理搭配,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使醫院感染管理人員的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實現醫院感染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 浦丹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 西部醫學 2009年1月21卷 第1期.

Pu Da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tatus and response to Western Medicine January 2009 21 1.

[2]韓黎 醫院感染管理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2.21(12):6-9.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Li Han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5.12.21 (12).

[3] 董潔 醫院感染的現狀和對策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年6月第3期(總第125期).

Dong Jie, and the status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untermeasure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2008. on June 3 (Total 125).

[4]傅小玲,何蓮蓮.強化醫院感染管理的在職教育.時珍國醫國藥, 2005,16(7):608.

Fu Xiaoling, He Lianlian.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n-service education. MATERIA MEDICA, 2005,16 (7): 608.

第9篇

近日,一輛混合動力車在上海某小區停車場自燃的消息引發了消費者對電動車是否安全的擔憂。而從媒體披露的照片看,這輛汽車不僅燒得只剩下車架,而且還殃及了旁邊的兩輛汽車。據媒體公開報道,汽車自燃事件近年時有發生。

記者昨日采訪汽車行業相關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發展汽車工業的必然趨勢,電動車出現自燃現象是發展中存在的個別現象,相關企業需要加大技術攻關,消費者不必過于擔憂。而對于新車是否需要購買自燃險,專家給出的建議是新車不必買自燃險。

車主:

停車起火燒得只剩車架

據遭遇此次自燃事件的上海市民王先生透露,去年12月,他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原價27.89萬元,補貼4萬元,共花了20萬元,車子到手才4個月,補貼還沒拿到手就發生了自燃事故。

據悉,4月9日晚上9時30分左右,王先生到小區停車場像往常一樣把擋位掛好,按了一下一鍵啟停按鈕,突然看到前引擎蓋處閃起了火光,慌亂中王先生只有“下車”一個念頭,而在車上尋找自己的手機過程中,王先生又聽到幾聲響聲,伴隨著躥起的火苗,此后車子就開始迅猛起火,最后燒得只剩下車架。

車企:

該事件與電池沒有關系

一般情況下,電動車自燃多因為電池。而王先生這輛車先起火的是前引擎蓋下前車艙部分,據了解,這輛車是一款油電混動SUV,并非純電動汽車。據了解,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有定論。

記者昨日致電該企業,一位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調查報告,因此尚未有任何消息可以透露,但該人士明確表示,此次自燃事件與電池沒有關系。

現狀:

新能源車自燃并非孤例

而據公開報道,近年,電動車自燃現象并非孤例,包括全球最熱門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今年1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挪威的一個充電站充電時突然起火,致使汽車被完全燒毀。2015年,6周之內先后有3輛特斯拉電動車發生燃燒事故,燃燒和鋰電池有關。2014年,一輛Model S在多倫多一車庫中起火,隨后的調查指出問題來自于汽車的壁掛充電器。

專家:自燃仍是個別現象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吸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從而刺激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3.5倍,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市場。

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廣州舉行的國際電動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由于鋰電池在電動汽車上大規模使用,但部分鋰電池產品的質量在下降,事故概率在增加。他強調,對于電動車的安全風險不能忽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喬梁博士昨日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我國汽車工業的一大趨勢,但目前出現的新能源汽車自燃現象并不能就說明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不行,這些自燃現象僅僅是個別品牌的個別現象,不是主流現象,消費者不必過分擔憂新能源汽車的自燃問題。

建議:新車不必買自燃險

記者在采訪多家保險公司后了解到,目前各大保險公司并未針對電動汽車推出特別的保險,已經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在購買車險方面與傳統汽車投保并沒有太大差異。“自燃險是屬于商業車險的一部分,都是車主自愿投保,除了交強險以外,并沒有強制投保的險種。”

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也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注意,并考慮買自燃險,對此,車險專家建議,自燃險不是必須選擇,新車可不買自燃險,“畢竟自燃險是個費用比較高的險種,例如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自燃險保費可能要300多元,畢竟新車自燃的比例比較低,但是對于車齡比較老的車,則應該考慮購買自燃險。”

如何應對汽車自燃?

汽車維修師傅告訴記者,汽車自燃難以預料,但總有一些征兆,包括汽車啟動突然出現困難或行駛中抖動明顯加劇;汽車耗油量比平時突然增大,且沒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者儀表盤不亮、水溫過高;同時,自燃一般都有先兆,如車內突然冒黑煙、有焦煳味、橡膠煳味等。一旦出現異常,車主應立即離開汽車。

如何防范應對自燃,業內人士提醒車主,一旦聞到車內有燒焦的異味,或見到機罩蓋邊隙處和儀表臺附近冒煙時,應迅速靠邊停車熄火,同時,撥打專業的搶修電話。

其次,就是車內需要長期配備有效滅火器。行駛過程中一旦發生火災,應盡快報警,并利用隨車配備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減少損失;如果火勢變大,人員應立即撤離,以防發生爆炸;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黄色 | 国产 欧美 日韩 在线 | 日韩精品欧美视频 | 精品久久伊人 |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 2018亚洲天堂 |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亚洲毛片亚洲毛片 | 色视频在线播放 |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激情97 |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 涩色婷婷狠狠第四四房社区奇米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狠狠躁天天躁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淫片 | 97理论三级九七午夜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99 | 免费黄色视屏网站 | 91九色国产 |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 | 天堂8在线官网 | 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999视频 | 麻豆亚洲一区 | 奇米电影网 | 男人天堂官方网站 | 欧美精品自拍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69视频网址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视频 |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 深田咏美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久 | 四虎电影免费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