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25:4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中醫藥科研課題研究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論文關鍵詞]設計藝術 教學 體驗型 重要性 訴求
[論文摘要]設計藝術教學中理論性與實踐性是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學生需要大量的理論去指導實踐活動,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并深入體會設計藝術的理論性內容。在實踐這一過程中,它包括身心體驗這一環節。“體驗型”課型就是要求在教學中強化實踐活動的體驗性,更好地讓學生有時間反思理論知識、吸收并消化理論內容。教學中運用“體驗型”課型來克服講授式教學存在的教師單一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熱情不足,實際動手能力差等一些不符合當代社會發展對設計藝術師的訴求等諸多問題,從而達到提高設計藝術教學質量的重要目標。
一、“體驗型”教學
體驗也叫體會。抽象概念可理解為: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感悟生命,留下印象。體驗到的東西使得學生感到真實,現實,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實踐過程,也因此對未來諸多方面有所預知和判斷。“體驗型”課型即是在設計藝術課程教學中,使學生以設計課程理論為載體,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自主的參與一種設計藝術理論的教學實踐活動。它要求學生一定要通過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運用眼、耳、鼻、手、腦的感官去體驗設計藝術的創造過程,同時通過班級學生以及社會受眾群體的反饋信息,從中獲得各種新發現,繼而進行對設計理論概念的重新而深刻的思考和思維創意活動的認識,最終能更好地指導設計藝術實踐的創意過程。
設計藝術學科是一門應用型較強且需要從全方位去認真考慮社會受眾因素的社會性應用學科。其中直觀性、創造性、交互性、體驗性極強,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各個角度去體會其中的各種設計藝術元素的不同運用,以及運用后所產生的視覺及觸覺的藝術效果,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以后在設計藝術工作中的解決實踐活動中的實際問題。
二、“體驗型”教學的比較性優勢
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性以及系統性較強,但是學生只是通過抽象的概念以及理論的認識,缺少親身體驗的教學過程,學生無法很深刻地認識新時期的設計藝術學理論的教學任務和目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今設計藝術學科的教學發展趨勢。教師只有通過不斷開發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能和實踐能力,并且提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促使學生能展示自我能力的全新教學模式,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素質設計藝術人才的訴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注重理論性的傳授,缺乏了解社會性、體驗性的細節內容。使學生在整體理論以及認知的過程中忽略受眾群體反饋的信息,無法建立設計藝術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孤芳自賞,為自己興趣愛好“服務”,不能結合客觀訴求的狀態。設計藝術作品在社會中得到受眾認可的比例不穩定,即沒有一個整體把握受眾心理與感官意識的客觀角度。又形成了一種憑感覺、憑喜好的閉門造車的狀態。沒有體驗型課程設置,學生之間無法實現充分而有效的互動,認知及評價設計藝術作品時,無法正確而全面的理解設計師的創意思路及深層次的內涵,設計藝術傳達過程出現“斷層”,實踐及創意能力偏低,無法滿足設計藝術服務與當今社會的發展訴求。
“體驗型”課型能在教學中,使學生既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又可以轉換視角站在受眾群體的角度去完善全部設計藝術實踐過程。在體驗中得到切實有效的學習成果,實現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促進,并提高交流溝通以及談判的技能。通過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引導性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在體驗中的切實感受,并對設計藝術進行換位思考,使學生步入社會工作時擁有優秀設計師應具備的各種實用技能,從而在社會實踐中迅速實現自身價值。“體驗型”課型能在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設計師與受眾群體的不同角度的互動。教師在引導學生體驗的同時也要參與到體驗活動中去,從更高的角度和層面提出設計藝術體驗的目標和任務,并對學生加以指導以及受眾心理的正確引導。更加深層次的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及創意能力,在規定的教學時段中使學生逐步具備實踐操作技能以及正確的認知定位,從而使學生在未來的社會工作實踐中快速成長。
三、“體驗型”課型與社會需求
社會環境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極大豐富,更進一步的是環境對人們內心的作用和影響。人們自身需要適應這一變化的文化環境,同時也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周圍人與人之間相互的訴求。有了適應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心理素質還需要有產業化的服務意識,社會需要高水平的設計藝術精英、設計大師,同時也需要一般的設計藝術人才、設計藝術領域中應用型人才和能夠與相關領域銜接的復合型設計藝術人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商品經濟已成為了國家進步的主動力;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審美層次的訴求也在逐步提高。社會逐步進入了“泛審美時代”。公眾在多種層面上對視覺環境的訴求愈來愈高。社會對高素質設計藝術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只有具備先鋒性且又能使受眾群體接受的設計藝術師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的需要,符合市場訴求的設計藝術師才是真正有存在價值的設計人才。這也是對設計人才提出了要擁有市場的洞察力,以及受眾群體審美心理等諸多要素。這也是“體驗型”課型與講授式教學要達到的主要教學目的。我們不能將理論學習還不夠完善的學生草草推向市場,讓他們以一種專業學習不夠成熟的狀態去強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只能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再繼續完善,可以在強調知識的基礎性、理論性的同時,適當地擴大知識面,在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中以“體驗型”課型滲透,使學生的學術視野和社會視野同時都更加開闊。體會認知更加真切全面詳細。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真正意義上的全才是沒有的。因此,學生的目的,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多方面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更加重視學生在“體驗型”課型教學中全面能力的培養,包括再學習和吸收新知識的能力,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換位思考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通過“體驗型”課型讓學生深入了解理論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從受眾群體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設計藝術作品。 轉貼于
四、“體驗型”課型的教學意義
“體驗型”課型可以豐富并層次化教學的過程,豐富教學手段,加深教學深度,拓展學生的體驗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豐富其思維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體驗型”課型從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角度出發,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現實意義。
“體驗型”課型的授課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在以往講授課型的基礎上,從更高層面引導同學對設計藝術作品進行實際體驗,更重要的是要將受眾群體的體驗經過和反映都能真實正確地傳達給同學。教師還要重視同學之間的體驗以及學生和社會受眾群體之間微妙的感官差異所形成的不同信息反饋。這就要求教師要比以往更加重視“體驗型”課型的過程研究以及感受分析,還要研究設計藝術中受眾心理以及隨著時展受眾心理變化的實時趨勢。這樣的過程自然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授課過程的深度及難度,豐富并層次化了教學各種細節體驗的過程。
教師通過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互動理念,實現對藝術素養,大眾心理的正確認知,達到專業水平的共同提高。通過學生設計藝術的體驗,獲得靈活駕馭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教學能力,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實踐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社會責任感,掌握多方位的審視設計藝術作品的能力。學生在掌握教師教學意圖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創意思維能力,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設計藝術交互體驗,實現并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以及相應的社會溝通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述這也是對教師的課程準備提出的更高授課要求和新目標。
五、總結
全新的社會環境訴求,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合理化的改革,在分析當今社會訴求的同時,我們更要看重的是教學課型能否真正適應社會和學生的共同訴求。通過比較分析和實踐過程的體驗,不難發現,體驗型教學有著獨特的教學優勢:其一具備了增強學生學習的互動性、適應社會發展的訴求,深化教學意義和教學效果等諸多的發展優勢。在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中和社會環境中,突顯出“體驗型”課型在設計藝術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它將對設計藝術學科教學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作用。“體驗型”課型對設計藝術學科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深度、厚度、廣度、難度也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挑戰性、社會性和專業性及廣泛性的訴求。
[參考文獻]
[1]《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捷]夸美紐斯.人民教育出版社
[2]《設計藝術教育大事典》朱銘.山東教育出版社
[3]《藝術設計教育展望(上下)》陳漢民.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中藥栓劑和洗劑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濃度
陰道炎是最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常常困擾著廣大婦女。近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改變,導致一些婦女的免疫力下降,陰道炎的發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它可引起多種婦產科疾病,如盆腔炎,以及早產、產后子宮內膜炎等。
陰道炎因致病菌的不同主要分為細菌性、霉菌性、滴蟲性陰道炎。引起婦科疾病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淋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1]。白色念珠菌屬重要的條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細菌,霉菌等引起陰道炎的中藥制劑品種較多的,如何選用一種理想的藥物,提高療效.是臨床用藥的一個問題.而且隨著國家對藥品實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管理,鼓勵消費者在藥店自信判斷,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隨著醫藥超市的發展,很多人選擇自己購藥治病,為此,筆者選擇了目前常用的兩種栓劑和兩種洗劑進行體外抑菌實驗,旨在為臨床合理用藥,指導合理購藥提供依據。
1 材料
1.1 供試藥品
蒙伊苦參霉菌栓(內蒙古天成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0060206);
治糜靈栓(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060109);
復方黃松洗液(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604723);
紅核婦潔洗液(生產企業:深圳帝陽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60601)。
1.2 試驗菌種
標準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銅綠假單孢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2785、臨床分離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耐藥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非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糞腸球菌(Enterococccus faecalis)、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以上菌株由甘肅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1.3 培養基及試劑
MH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DMSO(細胞級別Sigma分裝)。
2 方法
2.1 供試藥品制備
苦參霉菌栓,治糜栓用DMSO溶解,配制成濃度為0.1g/ml。
紅核婦潔洗液和復方黃松洗液測試濃度為原液及10倍稀釋液, 10倍稀釋液也為藥物的臨床使用濃度。
2.2 菌液制備
平板劃線活化菌種,37℃培養箱培養18h,挑取單菌落,接種于1ml生理鹽水中作為初始菌懸液,吹打均勻;
菌懸液a:吸取初始菌懸液50μl于950μl生理鹽水中混勻,調節菌液濃度為106CFU/ml,用于抑菌圈測定;
菌懸液b:吸取初始菌懸液500μl于10ml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調節菌液濃度為106CFU/ml,用于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2.3 抑菌圈測定
制備MH瓊脂培養基平板和PDA培養基平板,用無菌移液吸取菌懸液a200μl滴加于MH瓊脂培養基平板和PDA培養基平板(用于白色念珠球菌)表面,涂布均勻,放置牛津杯,待菌液浸入且牛津杯吸附后加藥樣于牛津杯中,供試藥物的體積以及濃度分別為:苦參霉菌栓和治糜栓加樣量為100μl,200μl,濃度0.1g/ml配制液, 紅核婦潔洗液和復方黃松洗液加100μl的原液及10倍稀釋液,同時設立對照,以左氧氟沙星為細菌陽性對照, 氟康唑為白色念珠球菌的陽性對照,溶劑為陰性對照,置37℃培養箱培養24h(白色念珠球菌30℃培養48h),測定抑菌直徑DD。實驗重復兩次,每次三個平行,數據取平均值。
2.4 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采用微量稀釋法[2-3],方法加以改進。96孔細胞培養板中每孔加100μl牛肉膏液體培養基,分別加入100μl用100mg/ml的苦參霉菌栓和治糜栓配制液,采用二倍稀釋法,稀釋得到藥液濃度分別為50、25、12.5、6.25、3.13、1.56、0.78、0.39、0.195、0.098、0.049mg/ml。紅核婦潔洗液和復方黃松洗液加入100μl原液對比稀釋,得一系列體積百分濃度。同時設培養基對照孔、菌液對照孔以及培養基與藥液對照孔,微孔板加蓋并用封口膠密封以減少孵育過程中水分的蒸發,將微孔板放在鋪有濕紗布的方形搪瓷盤中,細菌于37℃溫箱中孵育24h,白色念珠球菌于28℃溫箱中孵育48h,眼觀無細菌生長孔所含最低藥物濃度即為最小抑菌濃度。
3 結果
3.1 供試藥物抑菌圈結果
實驗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狀芽孢桿菌代表革蘭氏陽性菌,以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孢桿菌代表革蘭氏陰性菌,白色念珠菌代表酵母樣真菌對這四種婦科栓劑和洗劑進行體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其抑菌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苦參栓抑菌作用很強,顯著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狀芽孢桿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孢桿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形成抑菌圈直徑范圍為10~24cm;兩種濃度無顯著差異。比較藥品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活性,已無顯著差異,苦參栓僅對綠膿桿菌作用較弱。治糜栓能夠抑制試驗菌得生長繁殖活性,但作用相對較弱,形成抑菌圈直徑范圍為8~18cm。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已沒有顯著差異,兩種濃度下,抑菌活性差異較大,濃度越大,抑菌圈直徑越大,其抑菌活性和濃度呈正相關。紅核婦潔洗液在原液濃度下抑菌作用較強,抑菌圈直徑為18cm左右,尤其對白色念珠菌作用強大,抑制圈達28cm,而10倍稀釋后,沒出現抑制圈。復方黃松洗液在原液和10倍稀釋濃度下均有抑制圈,形成抑菌圈直徑范圍為12~18cm,同樣對對白色念珠菌作用強大,抑制圈達29cm。兩種洗液對于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已沒有顯著差異。
陽性對照:左氧氟沙星濃度為0.04mg/ml,氟康唑濃度為 0.2mg/ml,陰性對照分別為DMSO,及無菌水。
3.2 供試藥物最小抑菌濃度(MIC)結果
采用微量稀釋法測定不同供試藥物的最小抑菌濃度,結果如表2所示:苦參霉菌栓、治糜靈栓、紅核婦潔洗液和復方黃松洗液其MIC范圍分別為:0.049-50mg/ml,25-50mg/ml,0.195%-5%, 0.012%-0.39%。此結果與抑菌圈測定結果一致。苦參霉菌栓MIC值很小,其抑菌活性很強。復方黃松洗液比紅核婦潔洗液的MIC值低,其抑菌活性強于紅核婦潔洗液。4種供試藥物對銅綠假單孢桿菌作用較弱。
4 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物對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藥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桿菌、臘狀芽孢桿菌、以及糞腸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如:銅綠假擔胞桿菌、大腸桿菌都的抑制作用。可見婦科常用栓劑和洗劑抗菌作用廣譜,對各種易引起婦科感染的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結果顯示: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供試藥物對標準菌株和臨床分離菌株的抑菌作用都有差異,對所有菌株的抑菌作用強弱為:苦參霉菌栓>治糜栓, 復方黃松洗液>紅核婦潔洗液(除大腸桿菌外)。苦參霉菌栓主要有苦參、黃柏、五倍子等藥材提純物組成,其抗菌作用強大,與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密切相關。這也說明中藥復方制劑要發揮較強的藥理活性,不再是單純的粗提物,而應運用現代藥學理論,提高技術工藝,提取精制,提高其藥效。治糜靈栓由黃柏、苦參、兒茶、冰片、枯礬等藥物組成,其直接抑菌作用并不強,推測其發揮藥效作用也許是通過其他中醫理論作用,而不是直接抗菌。紅核婦潔洗液(山楂核蒸餾液)和黃松洗液(主要成分由地膚子、千里光、黃柏、崗松油、大葉桉油、滿山香油、蛇床子油組成)在原液濃度下均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但在臨床使用濃度下,即10倍稀釋,山楂洗液沒有顯示抑菌活性。黃松洗液稀釋液仍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為各組成成分發揮作用[4]。因為洗液是外用沖劑,應用原液刺激性大,不適合于臨床,但稀釋后抑菌活性降低,因此,尋找既能降低刺激性又能保持作用較強的婦科外用洗劑,也是產品研發中需注意的問題和克服的難題。
兩種栓劑雖然均由黃柏、苦參為主要成分,黃柏、苦參的抑菌作用已被報道和證實[5-6],苦參霉菌栓為提純物,治糜栓為粗提物, 結果顯示二者差異很大,外用洗液結果表明中藥復方制劑的作用大于單味組成制劑,其機理因為各組成成分具有協同作用。
供試藥物具有抗菌譜廣,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抑制效果很強,臨床感染中,白色念珠菌為婦科感染的嚴重病原菌,80%的霉菌性陰道炎致病菌為白色念珠菌。近幾年來,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趨勢,并以躍居深部真菌感染的第一位。本次實驗顯示苦參栓對白色念珠球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最小抑菌濃度達0.049mg/ml,從對臨床分離淋的白色念珠球菌抑制作用可見,該制劑對因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疾病有顯著療效。兩種洗液亦具有較強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的作用。而且苦參栓對耐藥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達到0.049mg/ml,這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人類的細菌耐藥性問題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礎,為這種藥在臨床上的長期使用提供了依據。因此我們的實驗結果為臨床治療婦科感染提供了依據。我們的結果表明苦參霉菌栓和復方黃松洗液為良好的婦科臨床用藥。
參考文獻:
[1]聞玉梅.現代醫學微生物.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677.
[2]Karaman, S., Digrak, M., Ravid, U.,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Thymus revolutus celak from Turke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1,.76:183:186.
[3]Yu,J.Q.,Lei,J.H., Yu, H.D.,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Scutellaria barbata.Phytochemistry,65,881-884.2004.
[4]吳斌,林文輝,高慧媛.麻葉千里光抗菌化學成分的研究(Ⅱ).《中草藥》,2005,36:10.
【關鍵詞】 痛清顆粒;芍藥苷;葛根素;正交試驗;提取工藝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from tongqing granule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used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4 factors and 3 levels) with the shift-rate of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as experimental criterion in screen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tongqing granules. results all the 3 factors designed in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non-signifantly affected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best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the constituents from tongqing granules was decided:water extraction for 3 times, extracting with 12 fold water for 1 hours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5 fold water for 0.5 hours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with 5 fold water for 0.5 hour for the third time. conclusion the condition is the optimized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from tongqing granules.
key words:paeoniflorin;puerarin;orthogonal experiment;extracting technology
痛清顆粒是由白芍、葛根等中藥精制而成的中藥復方制劑,臨床用于治療頭痛。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之功效[1]。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的干燥根,性涼,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的功效[1]。本試驗對其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以芍藥苷、葛根素轉移率為考核指標,采用綜合評分的方法獲得了最佳提取工藝。現報道如下。
1 儀器與試藥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16g-型高速離心機;sb5200 型超聲清洗機(上海branson公司);ael-40sm型電子天平(日本島津)。甲醇、乙腈為色譜純,乙醇為分析純,水為重蒸水。白芍、葛根等藥材經鑒定,符合200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芍藥苷、葛根素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36-200525、110752-200209。
2 方法與結果
2.1 正交設計
在查閱大量文獻以及預實驗的基礎上,發現用水作為提取溶劑時均能較好提取芍藥苷、葛根素等。我們選用l9(34)正交表,對加水量(a)、提取時間(b)、提取次數(c)三因素進行了考察,以芍藥苷、葛根素轉移率為考察指標,綜合評分,優選最佳提取工藝。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略)
2.2 含量測定
2.2.1 芍藥苷
色譜條件:lichrospher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譜儀;2487雙波長紫外檢測器;檢測波長λ=230 nm;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為1.0 ml/min;0.5 aufs;柱溫30 ℃;進樣量為5 μl。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芍藥苷對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以芍藥苷進樣量(x)對峰面積(y)進行線性擬合,回歸方程為:y=6 486 000x+32 616.756,r=0.999 7,結果在0.093~2.97 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2.2 葛根素
色譜條件:lichrospher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譜儀;2487雙波長紫外檢測器;檢測波長λ=250 nm;流動相為甲醇-水(25∶75);流速為1.0 ml/min;0.5 aufs;柱溫30 ℃;進樣量為5 μl。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葛根素對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以葛根素進樣量(x)對峰面積(y)進行線性擬合,回歸方程為:y=22 670 000x+15 521.725,r=0.999 9,結果在0.10~41.1 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3 水提樣品處理與測定
取水提正交設計所得樣品,分別用測定芍藥苷和葛根素的流動相稀釋不同的倍數,充分振搖,高速離心處理,上清液用0.2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所得樣品分別在上述測定芍藥苷和葛根素的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
2.4 數據分析及實驗結果
對正交試驗測定的數據進行極差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表3。表2 痛清顆粒的正交試驗數據極差分析表(略)注:綜合評分(%)=芍藥苷轉移率×50%+葛根素轉移率×50%。表3 痛清顆粒的正交試驗數據方差分析表(略)注:f(2,2)0.05=19.0。
從表2極差分析結果可知,因素影響c>b>a,但3因素3個水平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由表3可知)。由極差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藝組合是a3b1c3,即加水量為藥材用量26倍,提取3次,第1次1.0 h,第2、3次每次各0.5 h,3次的加水量分別為14、6和6。而表2中最佳的實驗組合是a2b2c3,芍藥苷和葛根素的轉移率均在90%以上,即加水量為22倍量,提取3次,分別提取1.5、1.0、0.5 h。對a3b1c3和a2b2c3進行重復實驗,結果表明,兩種有效成分的轉移率均在85%以上,考慮到生產實際,選擇最佳的提取工藝條件是a2b1c3。
3 小結
提取時間是影響中成藥生產中中藥藥效成分浸出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認為長時間加熱會破壞有效成分。本實驗發現,多次短時間連續提取對芍藥苷、葛根素的浸出有利,時間延長導致轉移率下降。證明芍藥苷與葛根素受熱不穩定,易發生水解等化學反應,不宜長時間加熱。
【參考文獻】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總書記最近精辟地概括和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豐富內容與深刻內涵,這一重要論述對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育研究工作面臨新的任務和要求。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論述在“培養什么人”這一根本問題上做出了明確的是非標準,教育研究要進一步貫徹和體現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如何對待國家和人民、如何對待科學與勞動、如何對待他人和義利、如何對待法紀與生活的角度,全面闡明了“培養什么人”的重要標準,明確了在“培養什么人”過程中堅持什么、反對什么,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與深化。不容否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腐朽沒落思想與作風對社會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產生消極影響,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具侵害作用。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論述在“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上提出了根本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作用。需要指出,教育研究不僅有其學科性,更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教育及教育研究面臨的嚴肅的重大政治問題。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實際上是從政治的高度對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要求。因此,教育研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重要課題,在開展分門別類的教育研究的同時,圍繞根本問題,體現根本要求,深刻認識并承擔教育研究工作的政治責任。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論述就“怎樣培養人”及素質教育問題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針,要進一步加強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研究。“怎樣培養人”同素質教育及教學過程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青少年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體現和滲透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并加強和改進教學研究工作。教學工作及研究并不是各個學科教學的簡單集合,也不是僅僅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和智力發展,必須要緊密結合素質教育的主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是素質,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就思想政治素質做出了深入全面的闡述,對學校教學工作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加強和改進的任務。一是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研究如何在各個學科教學提和滲透其豐富內涵,充分發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資源,實現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二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重點開展思想品德類課堂教學,將這一重要論述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與動力。研究如何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主線的課程、教學與教材建設。三是在發揮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研究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方法,開展具有針對性、生動活潑的社版權所有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四是教育機構要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研究活動,整合教育系統的研究資源,形成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系統資源和整體思路。
三、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論述為推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確定了鮮明的思想與行為規范,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以突出針對性、實效性為重點的德育研究。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德育工作及德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態度鮮明,針對性強,劃清了是與非、美與丑、榮與恥明確界限。開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關鍵是進一步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榮辱具有思想和行為兩方面的體現,是思想方式與行為方式的統一,最終要體現在行為方式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滿足思想認識層面,必須要努力將積極思想轉化為積極行為。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歷來是德育研究的重點課題,針對性就是要有的放矢,實效性就是要解決問題,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更顯其迫切和重要。當前德育研究工作需要在如下方面予以加強和改進:一是全面認識青少年榮辱觀念的現狀,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原因,確定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長點和條件環境;二是根據青少年成長的規律、特點,探討在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中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三是研究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資源建設,形成網絡化、社版權所有區化、生活化的教育環境,建立全社會關心青少年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系統工程;四是注重研究成人與未成年人的關系研究,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成年人的榮辱觀對數以億計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從社會、家庭、教師的角度探討成年人正確榮辱觀對青少年的示范與影響,從而形成全社會范圍的良好風氣。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 公共體育課 身體素質訓練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b)-0148-02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湖北中醫藥大學公共體育課2011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挑選6個班,每個班挑選20人,一共120人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時間為一個學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身體素質練習、高等教育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健身學、體育心理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該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和支持。
1.2.2 問卷調查法
在參閱文獻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自編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就問卷設計和問卷實質內容訪談了10名專家,針對專家建議與意見對問卷進行修改,剔除不合理部分,并對修改后的問卷進行小樣本預調查。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 得出Kappa系數值為0.86,大于0.75,表明該問卷調查結果是可靠的。對參加試驗的120中得對照組、實驗組各60人分別進行問卷調查,獲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2.3 教學實驗法
(1)確定實驗組與對照組
該試驗以該研究者所教授的6個班級(均為男女混合上課)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個班級,每個班級隨機挑選20名學生(男、女各10人)共120人作為試驗樣本,其中對照組60人(男、女各30人),實驗組60人(男、女各30人)。
(2)試驗控制
抽取的實驗樣本不單獨編班上課,按照原有的課程表隨各自教學班進行正常的體育課學習,對照組遵照常規的體育課教學內容進行,實驗組要求每次課準備活動至少跑800米,并在常規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增設身體素質訓練內容,進行一些明確的強度要求和練習密度改變、結合項目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開展身體素質訓練內容。
(3)身體素質測試方法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鍛煉測試項目表中的測試項目,選取了50米、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立定跳遠、肺活量、引體向上(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等身體素質項目作為身體素質指標,分別在授課的第二周和授課結束后進行統一測試。
1.2.4 數理統計法
用EXCEL2003和SPSS11.7統計軟件對測試和收集的各類收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為該文提供了準確的分析數據。
1.2.5 對比分析法
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學期初和學期末各項身體素質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做橫向和縱向比較得出科學的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的對比分析
實驗前后(學期初和學期末),分別對兩組學生的5項身體素質進行了測試和分析(見表1),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測試數據,基本屬于統一水平。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學習后,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均有增長,實驗組和對照組經t檢驗都呈顯著差異(P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120名學生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采用U檢驗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檢驗(見表2)。結果顯示,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體適能水平,并健碩體格;通過課堂素質練習和課外鍛煉能幫助他們緩解緊張的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改善了大學生身體素質,有利于他們更快更好的掌握體育技能和技巧,從而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 結語
(1)與常規體育課相比,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身體素質訓練能明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緩解學生學習生活壓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中醫藥院校學生將來都從事醫學工作,必須有良好的身體做保證,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增設身體素質訓練內容,加強練習密度與強度,真正改善他們的身體素質
(3)依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特點、專業特色和教學內容開展學生身體素質,使學生積極參與身體素質練習。
參考文獻
[1] 學校體育編寫組.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科研課題管理是科研機構的核心管理工作,課題的全程管理涉及諸多環節與內容。近年,隨著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科技投入不斷加大,中藥科研任務越來越繁重,課題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且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如何科學地管理以適應中藥科研發展的需要,是科研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從科研管理人員的角度出發,對課題全程管理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1 課題全程管理內容與管理層次
課題的全程管理包括項目建議、課題申報與立項、過程管理、結題管理、結題后的跟蹤管理、科技檔案管理等環節,每個環節又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動。課題數量多時,可分項目進行管理,也可分階段管理,無論采用哪一種管理方式,只有將這些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科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
課題管理分為2個層次:基礎性管理和創造性管理。基礎性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員首先要做好的工作,為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開展一系列管理活動,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和事務性。創造性管理是更高層次的管理活動,強調充分發揮科研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管理工作中不斷創新,并將管理創新融入科研創新之中。前者是如何完成工作,后者是如何做好工作,側重點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如果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后者,必然使科研管理工作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在扎實的基礎性管理工作之上,將創造性管理活動融入每個工作環節之中,才能真正做好課題全程管理工作。
2 項目建議
近年來,中藥科研領域的專家針對國家頒布的各類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和計劃提出了許多具體的項目建議,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體現了中藥研究的發展動態、趨勢和前沿。由于項目建議與科研機構的學術影響力密切相關,因此,科研管理人員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①提高自身中醫藥專業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把握國家需求,了解學科前沿,掌握科研動態;②密切關注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的計劃信息,敏銳把握資助方向,有針對性地組織專家撰寫項目建議,若該建議被列入招標計劃,將為課題立項奠定良好基礎;③如果項目建議被采用而申報的課題卻未被立項,需分析原因并與項目組織部門溝通,確保以后建議成功;④積極推薦專家參與中醫藥科技發展規劃和招標指南的制定工作,既能擴大專家的學術影響力,也利于本單位人員深入理解科研政策導向,從而把握好選題方向。
3 課題申報與立項
承擔更多的國家級重點課題、高水平課題是研究機構科研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課題申報的數量和質量是其實現的前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上申報、評審與管理已非常普遍,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必須主動、密切地關注網絡招標信息。在獲取招標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門就要進行申報動員、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課題立項、立項獎勵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本身有較強的規律性和時效性。
3.1 項目與指南的理解
①全面了解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特點,指導科研人員選擇適合自身研究方向的計劃項目進行申報,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強調在完成國家目標基礎上的科技創新。②掌握招標計劃的立項背景,正確、深刻地理解招標指南的資助范圍與重點,結合中藥課題管理經驗,在選題方面給申報者以必要的提示與指導。
3.2 申請書質量控制
①確保申請書的基本信息真實、準確、完整,特別對單位與人員信息嚴格把關。②組織專家對課題研究目標、方案、技術路線等核心內容進行評議,幫助申請者理清思路、發現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同時關注申請者對專家建議的采納情況,分析課題立項與之的關聯,以判斷專家的科研指導能力。③保證經費預算符合財務管理規定,并從文字角度審核申請書內容,如重點是否突出,層次是否分明,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清晰、流暢等。
3.3 申報課題的遴選
①對于限項申報項目,在整體考慮研究機構學科分布、學科發展及科研資源分配等問題的基礎上,選擇部分優秀課題申報,擇優程序的設計應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②對于不限項申報項目,如果不考慮中標率等因素,可以全部上報,有些選題即使被內部評審專家否定也不能輕易放棄,因為某些科研創新點在更寬泛的專家群體中也許是被肯定的,且申請者在完善申請書過程中也會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4 任務書質量控制
①及時掌握各部門最新的科技管理辦法,如科技部為落實“十一五”規劃制訂和修訂了一系列管理辦法,這些文件是課題任務書管理和其后各環節管理的重要依據。②對任務書內容進行把關,如經費與任務對等,若結余經費過多將對財務結算產生影響;考核指標與研究內容相關,避免出現二者不一致的情況;預算編制合理,以保證在執行每個欄目的預算時不出現過大偏差等。③與外單位進行合作研究應簽訂正式協議,以明確雙方的責權利。
4 課題過程管理
課題獲準立項是課題管理的良好開端,而課題研究最終能否實現預期目標,過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目前科研機構“重申報,輕過程”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家更關注如何爭取到課題,而忽視如何完成好課題,甚至出現降低研究目標的情況。課題研究質量高,才有可能獲得延續資助,科研工作才會有發展后勁。
4.1 課題研究質量控制
課題研究質量的控制需要課題組、科研管理部門、決策層及專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研管理人員是多向溝通的中心環節。①隨時關注,主動與研究者溝通和互動,隨時掌握課題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關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新發現,鼓勵課題組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培育。②定期檢查,每年組織專家組對在研課題進行評議,與專家共同分析阻礙課題進展的瓶頸所在,并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對確實無法繼續的課題及時終止研究。③隨機抽查,如原始記錄是否規范、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實驗操作與實驗室條件是否符合要求等。④及時反饋,將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決策部門反映,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并將解決方案反饋課題組。⑤獎懲分明,對研究質量高的課題予以獎勵,對偽造數據、弄虛作假者予以懲罰。
4.2 課題經費管理
經費管理是過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涉及財務、科研、課題負責人三方職責與權限的協調,也易成為薄弱工作環節,有些科研機構為加強管理會設專職崗位。①全面了解各計劃項目財務管理辦法,掌握各辦法的不同之處;②及時采集財務信息為科研管理服務,如課題經費計劃數與實際到位數是否一致、經費使用合理性等;③為財務管理提供科研管理信息,確保經費核算的正確性;④對某些科目超過預算的課題,提醒課題組及時調整經費支出,必要時向項目組織部門提交預算調整方案。
4.3 合作協議管理
課題合作研究有兩種類型:一是本單位參與外單位課題,經費撥入;一是外單位參與本單位課題,經費撥出。兩種情況均需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并進行規范管理。①依據《合同法》規定,結合中藥科研工作特點,設計統一格式的合作協議文本;②制定合理的協議審批程序,實行逐級審核制度;③嚴格審核協議內容并提出修改建議,如經費約定是否合理、協議經費占課題經費比例、責權利是否統一、知識產權歸屬等問題。
5 結題管理
5.1 研究工作總結
①在規定的結題時間之前,督促課題組進行全面的研究工作總結,要求研究報告真實、客觀地反映課題整體研究情況。②將研究報告與任務書考核指標進行對照,確定是否達到預期研究目標。③對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課題,需分析原因并在結題報告中如實說明,必要時可申請延期結題。
5.2 課題經費結算
結題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總結和經費結算二部分內容,經費不結算就不能認定結題工作完成,但目前結題不結帳的情況十分普遍,有些課題甚至掛賬十幾年,這是課題組與科研機構利益搏弈的結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以嚴格執行計劃項目的財務管理規定為前提。①要求課題組在提交結題報告前必須進行財務結算,否則不予辦理結題手續;②要求財務部門出具真實的結算報告,必要時雙方共同核實賬目;③結算后取消賬戶,經批準留歸課題組的結余經費另立賬戶管理;④實行內部審計制度。
5.3 結余經費管理
根據《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2006]56號)文件精神,科研項目結余經費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和財政部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不得歸項目組成員所有、長期掛帳,嚴禁用于發放獎金和福利支出。這項規定對今后課題經費的預算和執行預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科研機構以往累積的大量長期掛帳課題,建議采取如下措施:①結余經費按一定比例劃歸課題組使用,另立財務帳號管理,用于、申報成果等方面的支出;②按剩余比例劃入研究機構公用經費,用于科研再投入,如設立科研探索基金、科研獎勵基金等,以培養科研后續發展能力。
6 結題后的跟蹤管理
6.1 繼續申請資助
有些課題可以進行深入探索或擴大領域研究,應鼓勵其繼續申請各類項目以獲得后續經費支持,這類課題往往因積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礎而較易獲得資助。
6.2 成果鑒定與申報科技獎勵
①在結題課題中甄別比較成熟的課題,幫助課題組在結題報告的基礎上整理提煉以形成成果報告,并督促其進行成果鑒定。②根據各級科技獎勵的特點,幫助課題組選擇適合的獎項進行申報。③有些課題獲得過多次資助,研究工作很深入,可整合為一個比較大的成果進行申報。
6.3 成果推廣
具有應用性的中藥科研成果應及時轉化推廣,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對科研課題的肯定。①明確成果推廣的時機,如中藥新藥研發課題在研究初期就應尋找合作企業,以保障研發資金充足并利于后期推廣;新方法、新模型等基礎性研究成果應及時。②在中藥科研成果的形成與推廣過程中,重視知識產權管理,主要涉及專利權、著作權、技術秘密等方面,特別關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自身權益的保護,如機構名稱在產品宣傳中的正當使用等。③對可公開宣傳的成果進行整理匯編,制成項目簡介以促進成果推廣。
7 科技檔案管理
7.1 歸檔管理
課題歸檔工作需要課題管理、檔案管理、課題組三方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①課題管理人員要確保每個課題的全程管理資料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全面收集申請書、任務書、年度報告、結題報告及其它管理文件,如合作研究協議、任務調整報告等。②檔案管理人員指導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積累、形成完整的技術資料,后者將技術資料與管理資料合并整理歸檔,并應重視結題后相關資料歸檔。③完善科技檔案管理制度,強化歸檔工作制約機制,只有將檔案管理與結題、經費管理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歸檔工作順利進行。
7.2 檔案利用
①明確利用目的,為課題研究、管理決策或成果推廣等提供不同層面的服務,如課題研究多利用原始技術資料,而管理決策需要提綱挈領的摘要內容。②對束之高閣的成果加以發掘,探討其深化研究、推廣的價值。③利用計算機軟件系統進行規范管理,以提高檔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年全市中醫藥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和《××省發展中醫條例》,,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www 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堅持“人才興業”、“科教興醫”戰略,大力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強中醫機構建設,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加大中醫醫療機構專項整治力度;強化基層中醫工作,完善農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開創我市中醫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設,積極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將中醫藥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和急診科建設,組織開展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業務知識培訓,提高隊伍素質,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農村衛生、社區衛生中的作用,積極參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強醫院管理,提高中醫醫院服務能力。
按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特色年”要求,在各級中醫醫院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認真落實《中醫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加強中醫本文轉載于網醫院內涵建設,突出中醫特色的辦院方向。依據《××省中醫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實施細則及評價考核評分辦法》和《××省中醫醫院中醫特色考評辦法》,加強對全市中醫醫院督導檢查和綜合評價,命名表彰“××市示范中醫院”,爭創“××省示范中醫院”。對忽視中醫特色的中醫院給予“黃牌警告”。
鞏固“二甲”中醫醫院等級評審成果,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對未上等級縣(市)中醫院,要加大督導力度,年內力爭要有所醫院達到“二甲”標準。
繼續落實衛生部等七部委“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方案”、“××市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方案”,結合我市中醫醫療市場的現狀,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中醫醫療市場監管,重點對虛假醫療廣告、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擅自擴大診療科目、對外承包科室進行嚴厲查處,營造良好的中醫醫療市場環境。
整頓和規范中醫醫療性保健按摩、中醫美容市場。
三、強力推進專科建設,努力形成學科優勢。
進一步加強重點中醫專科(專病)建設,做好重點專科發展規劃,加強中醫優勢病種研究,優化診療方案,探索單病種管理規范,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扶持發展勢頭好、中醫特色濃的省級重點專科,打造中醫品牌。
四、積極開展“農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醫藥進社區工作。
認真貫徹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意見》,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增強對口支援的實效。結合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中醫藥進社區、農村,萬名醫生志愿支援農村,多種形式開展便民、惠民活動,在縣級以上中醫院按的床位比例開設惠民病房,開展“流動醫院”下鄉活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扎扎實實開展好“農民健康保健工程”。認真研究并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推廣新市區全國中醫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經驗,深入開展“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醫藥特色示范區”創建工作,積極探索中醫藥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途徑和方法,不斷豐富中醫藥服務項目,強化中醫藥服務功能,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
五、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整體推進農村中醫藥工作。
以建設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為載體,縣抓中醫院、鄉抓中醫科、村抓中西結合方法,積極推廣實用技術。認真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指導意見》、《××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發展規劃》中醫藥工作指標要求,保證鄉、村衛生組織中醫藥人員比例和中醫藥業務開展。結合落實《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范》,完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功能,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
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做到人員、房屋、設備、管理四配套。使鄉村醫生能中會西、能西會中以及采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藥服務,用簡、便、效、廉的方法為人民群眾防病治病。
繼續深入開展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制定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規劃。各地要按照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標準積極創造條件,列出計劃,全力爭創。年內在××、××等縣開展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年底力爭達標。××,××開展“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加強人才培養、制度建設等基礎性工作。爭取早日通過國家驗收。
六、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按省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醫藥繼續教育辦公室,啟動“杏林工程”。大力培養中醫藥合格人才。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
做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加強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促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實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項目”和“項目”,抓住“讀經典、做臨床、拜名師”三個關鍵環節,培養高級中醫臨床型人才。
深入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做好全國第三批和省級第二批師承的結業出師考核工作。
加強管理人才培養,通過舉辦中醫院院長培訓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努力提高全市中醫醫院管理水平。
開展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工作,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重點學科,培養學科帶頭人。
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藥隊伍建設,重點加強鄉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繼續實施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和鄉村醫生學歷教育項目,努力提高農村中醫藥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技術水平。做好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工作。
七、注重繼承創新,提高中醫藥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中醫藥科研實驗室規范化建設,加強對中醫藥科研課題的在研項目管理,保證研究工作按計劃實施。精心組織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專項和省科技計劃課題的申報,繼續開展科研培訓,提高中醫藥隊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縣級以上中醫院要制定科研計劃,年內力爭市級以上科研立項項,科研成果不少于項。各單位要設立科研專項獎金,鼓勵中醫藥人員開展中醫藥臨床科研工作。
八、進一步做好中醫藥信息和新聞宣傳工作
建立全市中醫藥信息網絡,強化中醫藥行業信息宣傳意識,培訓中醫藥行業信息宣傳專兼職人員。做好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宣傳黨的中醫藥政策,宣傳中醫藥的科學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優勢。
關鍵詞: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青黃散;雄黃;砷;克隆選擇性;線粒體膜電位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04
中圖分類號:r259.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6-0008-03
本院血液科應用含砷中藥復方青黃散治療惡性血液病已有50余年的歷史[1-2]。目前,國內廣泛應用砷制劑治療惡性血液病,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3]。砷在體內持續發揮作用,需要維持有效的血砷濃度。巰基是砷劑發揮作用的重要化學靶點,而線粒體是對砷劑作用最敏感的細胞器,砷劑與巰基結合后,導致線粒體通透性轉運孔道開放,線粒體跨膜電位(membrane potentials,ψm)下降或消失,誘導細胞凋亡[4]。
近年來,我們應用小劑量青黃散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1,5]。mds是一組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的克隆性異質性疾患,高風險向白血病轉化[6]。細胞克隆類型在mds治療選擇與預后判斷中具有獨立的意義[7-8]。我們的既往研究顯示,青黃散治療mds的療效與mds的克隆類型有關,正常核型與+8克隆異常者對青黃散反應較好,而其他克隆異常者反應較差[9-10]。本研究通過測定不同克隆類型的mds患者治療前后血液砷的含量、線粒體ψm的改變,分析青黃散在不同克隆類型mds患者的體內效應狀況,探討含砷中藥復方青黃散治療mds克隆選擇性的可能機理,為mds的遺傳學分型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2012年4月于本院接受青黃散治療的mds患者40例,為治療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9~81歲,平均(42.2±18.1)歲。30例未接受青黃散治療的mds患者作為未治療組。10例正常人為本院職工,作為健康對照組。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青黃散膠囊[本院制劑室提供,每粒含雄黃(as2s2)0.16 g]1粒/d,晚飯后立即服用。所有mds患者加用補腎健脾中藥湯劑(熟地黃30 g,山藥1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澤瀉10 g,補骨脂15 g,菟絲子15 g,桑葚30 g,制何首烏20 g,黨參20 g,炒白術10 g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就診前服用雄激素治療者仍繼續服用,司坦唑醇2 mg/次,或十一酸睪酮40 mg/次,2~3次/d,口服,葡醛內酯100 mg/次, 3次/d,口服。其他西藥如環孢菌素a、沙利度胺、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入組前均停用。若血紅蛋白<50 g/l,血小板計數<20×109/l,輸注成分血。3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未治療組:mds初診或就診前服用雄激素或/和環孢菌素a,不使用青黃散以及其他含砷制劑。
1.3 療效標準
參照2000年國際工作組指定的mds療效標準[11],分為有效(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血液學進步)和無效(治療失敗)。
1.4 砷濃度檢測
血樣標本采集時間在服藥后10~1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與電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聯用技術對全血及血漿進行砷濃度的檢測,檢出限:總砷0.03 ?g/l。
1.5 線粒體膜電位測定
取edta抗凝骨髓液2 ml,分離單個核細胞,取1×106個細胞,按照jc-1試劑盒說明,
標記jc-1熒光,用流式細胞儀測定。fl1(綠色熒光)的pmt值為525 bp,fl2(紅色熒光)的pmt值為575 bp。用fl2/fl1的熒光強度比值反映線粒體ψm。
1.6 克隆類型的確定
骨髓細胞經24~48 h培養,g-顯帶,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2005)》判定核型異常[12]。
1.7 異常克隆類型鑒定
主要異常克隆應用熒光原位技術(fish)進行鑒定,熒光探針(cep8、d5s23-egr1、d7s522-cep7以及d20s108)均為vysis產品,并采用hybrite變性/雜交系統。應用nikon全自動顯微鏡及ai全自動fish自動分析系統分析熒光信號。每個樣本計數200個以上間期細胞。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各期血砷水平之間的比較,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多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法。血砷濃度和服藥時間的相關性,用相關性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全部統計方法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青黃散總體療效及其克隆選擇性
治療組40例中,有效30例(75.0%),包括完全緩解10例(25.0%)、部分緩解4例(10.0%)、血液學進步16例(40.0%),無效10例(25.0%),有效率為75.0%。
經過常規染色體分析確定,并經過fish鑒定,40例治療組患者中,正常克隆24例,+8異常克隆6例,其他異常克隆10例,異常克隆檢出率40%。將治療組患者按照克隆類型分為2組,a組為正常核型和+8克隆異常,共30例,有效24例;b組為其他異常克隆類型,共10例,有效6例。a組療效優于b組(p<0.05)。
2.2 青黃散克隆選擇性與砷體內效應相關性
2.2.1 青黃散治療后血砷濃度 全血、血漿砷濃度測定結果顯示,未治療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全血及血漿砷濃度明顯高于未治療組(p<0.05)和健康對照組(p<0.05)。提示mds患者口服青黃散后,砷被人體少量吸收。同時發現,治療組的全血砷濃度明顯高于血漿砷濃度(p<0.05)。提示mds患者服用青黃散后,大部分砷進入血液細胞內。見表1。
2.2.2 青黃散服藥時間與血砷濃度的相關性 對治療組患者的服藥時間長短和全血砷濃度、血漿砷濃度進行相關性分析,兩變量的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061、-0.195,雙側檢驗概率p值分別為0.703、0.22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口服青黃散時間的長短和血砷濃度沒有明顯相關性。見圖1。
2.2.3 青黃散療效與血砷濃度的關系 青黃散治療有效患者的全血砷濃度明顯高于治療失敗的患者(p<0.05)。而青黃散治療有效患者的血漿砷濃度與治療失敗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mds患者服用青黃散后,砷進入血液細胞內發揮作用。見表2。
2.2.4 青黃散的克隆選擇性與全血砷濃度的相關性 40例治療組患者,以療效好的正常核型和+8異常患者為a組,療效較差的其他異常核型患者為b組,2組全血砷濃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青黃散治療mds對克隆的選擇性與血砷濃度沒有相關性。見表3。
2.2.5 青黃散治療后骨髓細胞線粒體膜電位變化 治療組28例患者檢測了骨髓單個核細胞線粒體ψm,為10.83%±8.47%,未治療組30例患者的線粒體ψm為10.61%±9.31%。2組比較,線粒體ψm的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口服青黃散后mds患者的線粒體ψm沒有明顯變化。青黃散治療前后線粒體ψm情況見圖2。
圖2 青黃散治療前后線粒體ψm的變化
2.2.6 青黃散治療后線粒體膜電位與血砷濃度的相關性 對治療組28例患者的線粒體ψm與血砷濃度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相關系數為-0.262,p=0.89,提示mds患者口服青黃散后的線粒體ψm與全血砷濃度沒有相關性。見圖3。
3 討論
3.1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克隆類型以及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性
mds是一組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的克隆性異質性疾患,大約40%~60%的mds患者具有染色體異常克隆,而大約50%的患者為正常核型。本組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伴隨染色體克隆異常,異常克隆發生率為40%,其中+8克隆是mds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與文獻[13]以及我們的既往報道[9]一致。
遺傳學分型是一種能反映mds疾病本質的分型方法[14],細胞克隆類型在mds治療選擇與預后判斷中具有獨立的意義[7-8]。不同治療方法對不同
隆類型mds患者的療效差異明顯,如+8核型患者對免疫抑制劑反應較好、免疫調節劑已成為5q-核型患者的首選藥物、細胞因子適宜于正常核型患者等,表明mds不同克隆類型對治療方法具有選擇性[8]。
3.2 砷制劑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及體內效應
砷制劑包括砒霜提取物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雄黃(as2s2,as4s4)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于mds的治療,無論是as2o3單藥還是聯合用藥、雄黃單藥及其復方在mds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安全有效[3,5]。
砷在體內持續發揮作用,需要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正常人全血砷水平低于5.0 ?g/l[4]。雄黃中as2s2含量大于90%,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少量可被人體吸收。本組患者治療后全血砷含量明顯高于未治療患者(p<0.05)與健康對照者(p<0.05)。有研究者給予患者每日口服as4s4 3.0 g,砷的吸收率約為日服量的0.2%[4]。本組患者每日口服1粒青黃散(含雄黃0.16 g),砷的吸收率約為日服量的0.05%。治療有效患者的全血砷濃度明顯高于治療失敗的患者(p<0.05),提示全血砷濃度及臨床療效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同時發現,mds患者服用青黃散后的全血砷濃度明顯高于血漿砷濃度(p<0.05),提示砷被人體吸收后,進入細胞內發揮效用。
砷在細胞內發揮作用最敏感的細胞器是線粒體,重要化學靶點是巰基[4]。砷與巰基結合后,線粒體通透性轉運孔道開放,線粒體跨膜電位下降或消失,導致細胞凋亡級聯反應,一旦線粒體崩潰,則細胞凋亡不可逆轉[4]。本組患者經青黃散治療后線粒體ψm沒有明顯變化(p>0.05),提示青黃散每日1粒(含雄黃0.16 g)不會破壞細胞線粒體跨膜電位,也不引起細胞凋亡。
3.3 青黃散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克隆選擇性及其與砷體內效應的相關性
摘要:對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
>> 我國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16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文獻計量指標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的我國酸棗研究現狀 我國檔案服務體系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電子文件元數據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風險分析方法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學習倦怠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中醫體質文獻計量學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化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CNKI的中醫治療肥胖文獻計量學分析 對國內“壓力”主題體育類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學校武術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國檔案學對電子政務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近十年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天津中醫藥》作者群的信息計量學分析 我國蘋果品種網絡科技文獻的計量學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心理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中文甲型H1N1流感圖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基于CBM的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文獻計量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我國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范建華")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對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8種中醫藥類期刊(半月刊取第一期)論文的參考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和評價,探討和剖析中藥學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期刊編輯質量,為進一步提高我國中醫藥學的期刊質量和學科發展提供參考。關鍵詞:中醫藥期刊;引文;引文分析;文獻計量學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06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itations in 8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an Jianhua(Library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bibliometrically analysed and evaluated 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3 (chosen the first issues of semimonthly periodicals), inclu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academic level of TCM papers and journal qual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jour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odicals; citation; citation analysis; bibliometrics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進行課題研究時,必須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著述相關論文時通常將那些對自己課題研究有重大幫助和啟迪的著作,以題錄形式附在最后。引文分析能反映出論文著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情況和利用能力,同時也反映著者的閱讀傾向,是評價專業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了解我國中藥學領域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以及對情報信息的吸收與利用狀況,筆者抽取8種中醫藥學中文核心期刊[1],對每篇文章的參考文獻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探討和剖析我國中藥學的研究方法、重點刊物和論文的學術水平,以便為他人從事研究提供參考。1 對象和方法1.1 調查對象以《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基金項目:廣西醫療衛生重點科研課題(重2010112)作者簡介:范建華,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中醫藥信息。E-mail: 《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等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1月出版的第1期(含半月刊、月刊)為對象,抽取每篇文章后引用的參考文獻。1.2 方法將作者、文獻題名和被引文獻題名、引文數量、文種、文獻類型、普賴斯指數、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數據導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對引文率、期刊引文量、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2 結果2.1 被引中文期刊分析8種中醫藥專業期刊2013年第1期刊載論文總數415篇,引文總數5 115條。其中中文期刊引文3 135條,占引文總數61.29%;英文期刊引文1 382條,占引文總數27.02%。對3 135條中文引文按所載期刊進行統計,結果顯示,3 135條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種,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并形成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草藥》《時珍國醫國藥》《中成藥》《中藥材》等為代表的中文期刊核心研究群,引文量排前18位的期刊見表1。表1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中文引文量排名前18位期刊期刊名稱 引文量(條) 占總中文引文量百分比(%)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85 9.09中國中藥雜志 145 4.63中草藥 133 4.24時珍國醫國藥 120 3.83中成藥 104 3.32中藥材 91 2.90藥學學報 43 1.37中國藥學雜志 42 1.34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37 1.18藥物分析雜志 33 1.05中華中醫藥雜志 31 0.99中國藥房 31 0.99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30 0.96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8 0.89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6 0.83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6 0.83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6 0.83中國藥理學通報 24 0.772.2 論文總數與引文率引文率是指期刊文后附有引文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率。引文數據是評估、選擇期刊的一個重要因素[2]。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415篇,有引文的論文414篇,占99.76%。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發論文數量與引文率見表2。2.3 引文總數和篇均引文數引文量是指來源期刊論文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數,是衡量該期刊科學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個指標[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著者對文獻信息的吸收利用程度、對科技信息的依從程度及科研人員利用信息的能力[4]。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載的415篇論文的引文數量共5 115條,篇均引文12.33條。各刊的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見表3。2.4 引文文種統計引文文種是指引文發表時所用的文種。對引文文種進行分析,可以了解論文研究內容的國際性,以及作者閱讀文獻的廣泛性。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文種主要為中文和英文,結果見表4。 表2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發論文數量與引文率期刊名稱 論文總數(篇) 有引文篇數(篇) 百分比(%)中草藥 21 21 100中成藥 55 55 100中藥材 46 46 100時珍國醫國藥 117 117 100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1 91 100中國中藥雜志 27 26 96.3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8 28 100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0 30 100合計 415 414 99.76表3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期刊名稱 論文總數(篇) 引文總數(條) 篇均引文數(條)中草藥 21 410 19.52中成藥 55 778 14.15中藥材 46 417 9.07時珍國醫國藥 117 1 125 9.62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1 1 083 11.90中國中藥雜志 27 524 19.41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8 299 10.68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0 479 15.97合計 415 5 115 12.332.5 引文類型對引文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掌握本領域中科研人員的閱讀范圍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情報源。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大致分為期刊論文、圖書和其他(包括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標準、專利等)三大類。引文類型統計結果見表5。2.6 期刊自引與作者自引自引一般分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期刊自引是指某一期刊引用本刊先前發表的論文。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發表的論文。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統計結果見表6。2.7 普賴斯指數普賴斯指數是評價科技期刊所載論文新穎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某一學科文獻老化的計量指標,即出版年限不超過5年的引文數量與引文總量之比,用以量度文獻的老化速度與程度[5]。自然,普賴斯指數越大,文獻更替速度越快。普賴斯把受引的文獻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其二是“檔案性”文獻。前者是在其出版5年內被引用的文獻,后者則是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的文獻。這里表明文獻的被引用行為有一個變化,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說明“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已轉變成“檔案性”文獻了。檔案性文獻數量多寡,是受學科自身性質決定的。P(普賴斯指數)=被引文獻數量(小于或等于5年)/被引文獻總量×100%。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見表7。 表4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期刊名稱 中文引文數量(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英文引文數量(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202 49.27 208 50.73中成藥 657 84.45 121 15.55中藥材 293 70.26 124 29.74時珍國醫國藥 881 78.31 244 21.69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02 83.29 181 16.71中國中藥雜志 265 50.57 259 49.43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177 59.20 122 40.80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53 73.70 126 26.30合計 3 730 72.92 1 385 27.08表5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期刊名稱 期刊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圖書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其他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386 94.15 13 3.17 11 2.68中成藥 648 83.29 90 11.57 40 5.14中藥材 349 83.69 41 9.83 27 6.47時珍國醫國藥 955 84.89 121 10.76 49 4.35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75 90.03 59 5.45 49 4.52中國中藥雜志 495 94.47 10 1.91 19 3.62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69 89.97 18 6.02 12 4.01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40 91.86 14 2.92 25 5.22合計 4 517 88.31 366 7.16 232 4.53表6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期刊名稱 引文總數(條) 期刊自引數(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作者自引數(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410 33 8.05 6 1.46中成藥 778 46 5.91 15 1.93中藥材 417 23 5.52 3 0.72時珍國醫國藥 1 125 51 4.53 17 1.51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 083 238 21.98 11 1.02中國中藥雜志 524 36 6.87 5 0.95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99 7 2.34 12 4.01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79 21 4.38 10 2.09合計 5 115 455 8.90 79 1.54 表7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期刊名稱 引文總數(條) 近五年引文數(條) 普賴斯指數(%)中草藥 410 268 65.37中成藥 778 406 52.19中藥材 417 228 54.68時珍國醫國藥 1 125 532 47.29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 083 707 65.28中國中藥雜志 524 352 67.18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99 170 56.87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79 269 56.16合計 5 115 2 932 57.323 分析與評價3.1 被引中文期刊結果分析3 135條中文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種,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離散性較大,但仍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核心區,這個核心區的期刊可作為我國研究中藥領域的核心期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被引92次,表明其作為標準,非常受到中藥科研人員的重視。3.2 引文率在8種中醫藥類期刊中,除《中國中藥雜志》的引文率為96.3%外,其余7種期刊的引文率均為100%,均引文率為99.76%,與2009年11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分析[6]的平均引文率97.95%相比有所提高,高于《中華兒科雜志》1994-2009年均引文率95.91%[7]和《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均引文率87.37%[8]。3.3 期刊引文量一種專業期刊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它在本學科領域的影響和作用越大。從表3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篇均引文數量12.33條,篇均引文量最低的《中藥材》也有9.07條,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均高于我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8.81條)[9]。與文獻[6]相比,篇均引文量增加5條及以上的期刊有《中草藥》增加8條,《中國中藥雜志》增加8條,《中成藥》增加6條,《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增加5條。與國際上科技論文的篇均引文量(15條)相比,《中藥材》《時珍國醫國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等4種中醫藥類專業期刊編輯部還需采取措施,幫助作者提高引用參考文獻的意識,增加論文的引用量,縮小與國際的差距。單篇引文最大值為《中國中藥雜志》的77條,單篇引文最小值為《中藥材》的1條。 3.4 引文文種從表4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主要是中文文獻,占72.92%,英文文獻占27.08%。沒有其他語種文獻,這可能與各國大多采用英文發表科技文獻有關[10];或者是作者僅關注中文、英文文獻。除《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兩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達到或接近50%外,其余6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較低,與文獻[6]相比,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顯著提高的有《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而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降低的有《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英文引文文獻比例低于《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英文引文率(54.01%)[11]。因此,中醫藥類期刊作者群還需提高對英文文獻的利用和借鑒能力,提高英文文獻和其他語種文獻的引用率。3.5 引文類型表5顯示,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主要為期刊文獻,共4 517篇,占88.31%;其次為圖書,共366篇,占7.16%;其他各類文獻,共232篇,占4.53%。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文獻信息已成為科研人員獲取最新信息、了解學科發展動態的重要途徑。因此,科研人員應積極利用網絡文獻,使自己的科研走在世界前列,多出快出成果。3.6 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自引率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期刊的正常自引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穩定性、連續性及與其他期刊交流的適度性,也可反映期刊學術領域的寬度和論文的學術水平。從表6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自引率為8.9%,與64種藥學期刊8.0%自引率基本相符[12],自引率較高的《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1.98%),也沒有超過期刊過度自引23.8%的界定線[12]。期刊自引率明顯偏低的《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34%)、《時珍國醫國藥》(4.53%)、《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4.38%)三種期刊編輯部應引導作者適當提高自引率,擴大相對穩定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激勵核心作者多,以保證和提高刊物水平。3.7 普賴斯指數普賴斯指數越高,說明論文內容越新穎。一般情況下,新興學科的普賴斯指數高于成熟學科,各學科的普賴斯指數平均值大約為50%[13]。表7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普賴斯指數57.32%,與文獻[6]的40.35%相比有大幅提高,且高于《中華神經科雜志》的56.6%[14]。說明我國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時效性高、新穎性強,作者對學科前沿有良好的把握。參考文獻[1]朱強,蔡蓉華,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是怎樣選用刊物 的?[J].武夷山,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2,3(2):36-39.[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4]杜云祥.《中華醫學圖書館雜志》被引分析研究[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3,12(1):52-55.[5]邱均平.科學文獻普賴斯指數的計算與分析[J].情報業務研究,1989,6(3):170-172,169.[6]屈清慧,張曉峰,張馨洋,等.11種中藥學期刊引文分
析[J].中國藥房,2012,23(3):193-196.[7]冷婧,胡燕平,李林平.《中華兒科雜志》1950至2009年發文及引文計量學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 41-48.[8]肖寧.《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引文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3):167-169.[9]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0]丁云秋,李錦,游蘇寧.《中華內科雜志》近5年部分欄目引文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4):251-254.[11]郭秀婷,寧樺,吳蓉,等.《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論著引文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 15(17):1348-1350.[12]劉雪立,周志新,方紅玲,等.2005-2007年我國醫學期刊自引率與過度自引的界定[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 20(4):624-626.[13]靳純橋.《醫學雜志》1996~2000年引文統計分 析[J].醫學雜志,2001,26(12):935-937.[14]滕洪松.《中華神經科雜志》2002-2004年載文中引文的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9):79-80.(收稿日期:2013-12-16,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