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環境污染的現狀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07 17:18:4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環境污染的現狀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建議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happened to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change village appearance. But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adually intensified,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has deeply hurt.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ound analysi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中圖分類號:X5

目前,我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令人堪憂。一些地方的環境污染已經危及農民的生存權,因環境污染而引發的問題,幾乎讓農民收入增加化為烏有,這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

一、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的迅速發展,現階段我國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總的看來,我國農村污染的現狀是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與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相互污染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等較為嚴峻的形勢。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業污染占了排污總量的“半壁江山”。

1.1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1)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廢棄物對農村環境的污染。近幾年來,畜禽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畜禽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畜禽養殖業所造成的污染問題逐漸突出, 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譬如:重慶市農業面源污染近年來也有加重趨勢,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重慶水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自2001年以來,重慶市畜牧業快速發展,到2006年,畜禽養殖生豬量活污水排放中的氮、磷污染負荷卻仍然走高。其中來自農田化肥流失和生活污水排放已達3570萬頭,畜禽糞便年產生量達9500多萬噸,年排入環境的COD量28.5萬噸,已超過工業、生活排放的COD總和,占COD排放總量的51.9%。(2)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化學品造成的環境污染。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和數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追求高產,農藥、化肥和農膜大量使用。據統計,近些年我國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1 位,單位面積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我國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 %~50 %,這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形成環境污染,對土壤、水、生物、大氣及人體健康產生污染危害。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久前對江蘇省大浦鎮污染結構進行的跟蹤調查監測結果表明,大浦鎮農田化肥流失和生中的氮污染物,已分別占全鎮年均氮污染負荷的39%和25%;來自農田化肥流失和生活污水排放中的磷污染物,也占這個鎮年均磷污染負荷的20%和34%。

1.2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對農村環境的污染。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變動使得人口居住特點由分散變為集中,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逐漸突出起來。但由于資金、技術有限以及其他原因,村鎮的生活廢棄物處理廠的建設及容量都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相當多的村鎮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 路邊和河沿成為堆放垃圾的主要場所,污染了農村當地環境。

1.3鄉鎮企業對農村環境的污染。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鄉鎮企業數量眾多、工藝陳舊、設備簡陋、技術落后、能源消耗高,絕大部分企業沒有防治污染設施,使污染危害變得非常突出。

1.4農村道路、交通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近幾年來,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拖拉機、三輪摩托、二輪摩托等機動車輛已在農村逐漸普及,這些車輛尾氣廢氣大量排放;同時還由于一些鄉鎮和村間道路的路況差,通常是機動車一走,灰塵漫天飛揚,這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1.5村鎮等農村聚居點因缺乏規劃和環境管理滯后造成的污染。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聚居點規模迅速擴大。但在“新鎮、新村、新房”建設中,規劃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跟上:環境規劃缺位或規劃之間不協調———只重視編制城鎮總體建設規劃,忽視了與土地、環境、產業發展等規劃的有機聯系;農村聚居點則缺少規劃,使城鎮和農村聚居點或者沿公路帶狀發展,或者與工業區混雜。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則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 成了很大危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落后于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并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對人群健康的威脅在與日俱增。

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清晰地看到,由于環境產權的缺位,導致環境保護問題的市場失靈,即使政府積極介入,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但政府制定的政策標準容易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提幾點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相統一的建議:

2.1加大并充分利用政府的財政投入。環境保護是一項以政府為主導的公益性活動,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投巨資在全國范圍大規模進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但是就總體效果來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未遏止住,環境破壞的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尤其在農村,不僅政府缺少保護環境的投入,而且在農村沒有強有力的監管體系,所以有限的投入產生的績效不顯著,農村環境進一步惡化。

2.2建立多種形式的監管制度。如何激勵企業自覺提高處污能力,盡量減少污物的排放,由于政府政策的可執行性,政府的監管標準必須統一,但統一的政府監管標準容易導致企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認為監管標準形式的多樣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①退還押金制度。企業先預繳一筆額外的費用,待企業排污水平達到一定標準后,將押金退還企業。這種辦法對一些鄉鎮企業解決潛在污染問題比較有效,一些鄉鎮企業觀念落后,對環境保護意識不強,認為向周邊排污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通過退還押金制度保證這些觀念落后的企業切實解決環境保護問題。②購買排污權制度。該制度規定排污沒達標的企業可以向處污能力比較高的企業購買排污權,一方面是對處污能力比較高的企業的一種獎勵,另一方面從制度上保證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一致性。③退稅補貼制度。政府利用退稅補貼方式鼓勵企業購置處理污物的設備,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造,減少污物的排放。

2.3積極開展廣泛的公眾監督。公眾監督是環境監管的基本力量,通過借用社會輿論和公眾監督,可以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制造者施加壓力。但由于公眾的搭便車意識,公眾的監管又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如果政府能對個人監管者提供物質條件,減輕個人監管企業破壞環境的成本,甚至給予獎勵,就可以大大激發公眾的監督潛力。如浙江富陽地方政府在2000年實施有獎舉報措施,不僅對舉報者獎勵同時環境部門在每天24小時接受舉報電話,并規定對邊遠地區的舉報,執行人員務必兩小時趕到現場,其它地區1小時趕到,這樣富陽政府為保護環境順利地發動了公眾的潛在力量。

2.4加強社會公德教育。道德雖然不像法制一樣具有強制性,但卻是市場的重要補充。利用信息公開化,讓公眾了解環境惡化的結果,同時借助社會輿論的宣傳,在全體公眾中廣泛開展保護環境的公德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培養人們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使人們自覺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例如農民過多使用化肥或農藥,或者使用方法不當,導致環境的嚴重污染,這些都沒辦法受到法律的約束,但通過社會公德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之后,他們將自覺與不自覺地注意這些問題,保護自己身邊的生存環境。

三、結束語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力避因為環境問題而阻礙農村社會的方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勢必出現農村環境污染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進而最終影響到城市,這不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雪綢.《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保護對策》.《農村經濟》2004年09期

[2]李蓓蓓.《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對策分析》.《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樊興毅.《淺析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科技資訊》2007年02期

第2篇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推進新疆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注入了很大資金支持。其中,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兩級黨委政府將烏魯木齊市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確定為重大民生工程。僅2012年,烏魯木齊市就投入治理資金121億元。其中,投資72億元重點實施了供熱能源結構調整,完成了城區189家燃煤供熱單位的天然氣改造,成為歷史上投資最大、力度最大、規模最大的煤改氣工程。近幾年新疆工業廢水達標率和城市生活廢水處理率都有所提高,工業廢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的處理率也有所下降,尤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由2010年的18.94%下降到去年的47%。據了解,2013年,新疆將依據主體功能區劃,完成自治區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明確開發方向,控制開發程度,規范開發秩序;加快制定生態補償政策和相關考核考評制度;推進自治區石油天然氣煤炭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條例、生態補償條例。力爭全疆75%的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建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

二、對新疆環境污染發展現狀的總結與建議

伴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與大量的資金投入,新疆地區環境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當然也收到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環境問題仍然存在,并且相當嚴峻。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新疆工業技術水平和“三廢”處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隨著環境污染,環境治理方面的投資遠遠不夠,環境治理的形勢依舊嚴重。為更快的扭轉由于工業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結合這幾年的現狀給出以下建議:

1升級產業結構依賴豐富的自然資源,新疆地區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但是工業結構是一把雙刃劍,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定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工業形式才能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要逐步脫離以勞動力為主的生產方式,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通過設備的優化和更新來減少資源的浪費,提倡低排放的清潔生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加強對環境的監管力度新疆環境監管的能力薄弱,生態環境問題研究不深。在當前發展速度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污染防治設施得不到很好落實,環境執法與監管不到位,仍然存在環境準入把關不嚴等問題。雖然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離理想的狀態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所以必須繼續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力度以及對環境治理的投資力度,爭取更大的進步。

第3篇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現狀;治理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3-0042-01

自20世紀80年代之后,因為集中飼養等問題,導致畜牧養殖行業糞污排放量急劇增加。糞污中一般都含有各種毒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質。畜禽糞便當中的污染物質不僅包含了懸浮物、有機物,同時也有沉積物、氣體以及細菌、病毒等[1]。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收集、運輸、儲存過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很有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家畜糞便產量每年大約為1.73×1011 t,如此龐大的糞便產量已經明顯超過中國工業行業的固體廢棄物排放量,所以必須要對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法。

1 畜牧養殖污染現狀

我國畜禽每年的糞便產量比較大,而糞便中的氮、磷等物質含量都較高。畜禽糞便總體土地負荷警戒值已經超過了最大額度,顯現出環境脅迫與環境壓力問題。

1.1 水質污染問題

水|污染一直以來都是畜禽糞便污染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因為如果糞便的濃度比較高,而且還沒有經過專業化的處理就直接排入到江湖當中,會嚴重影響水質。以上海地區為例,上海市郊地區的集約化畜禽糞便每年流失率約為50%,而這些流失掉的糞便會直接流放到周圍環境中,導致周圍環境惡化,并影響當地地下水水質。不光是上海,其余地區的污染也比較嚴重,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廣州市、北京市情況也不容樂觀。

1.2 大氣污染問題

畜禽的糞便在發酵之后,會產生較多的糞臭素等氣體,這些氣體會直接揮發到周圍環境中,不僅會使動物應激,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對人類的健康水平產生影響。在規模化養殖的過程中,因為養殖場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比較輕視這一環節的問題,所以對糞便的處理比較隨意,導致養殖場時刻都在散發較為難聞的味道[2]。這種味道會直接影響到周圍環境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提升了空氣污染指數。而且在惡臭的物質當中,包含了一些對人類影響較大的物質,這些物質會直接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并促使酸雨的產生。所以近年來各國的專家都在努力研究畜禽糞便當中存在的CH4以及NH3。

2 治理措施

2.1 好氧處理方式

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使用好氧技術的方式來處理各種畜禽糞尿,將這些糞尿通過生物處理的方式,結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序批式的反應器,是一種與Fill系統相對應的,在該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間歇性的活性污泥生產工藝。國內專家學者使用序批式反應器來處理糞便的實例比較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經驗豐富。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很難單獨使用,需要結合其他的方式來進行綜合性處理。利用活性污泥膜分離技術來處理家畜日常產物帶來的污水,利用膜取代前些年常用的二沉池,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出水的穩定性,還可以提升活性污泥的濃度,讓其抗沖擊負荷能力不斷變強,剩余下的污泥量也會逐漸變少,裝置結構更加緊湊的同時,占地面積也變小[3]。

報道稱,使用SBR來處理宰雞場排出的廢水,可以有效提升沸水當中CODcr的含量,而且整體去除率可以達到95%左右。一般情況下,屠宰廠廢水都必須要經過預沉池、厭氧以及SBR等諸多工藝環節,在滿足一級排放標準之后再排出。好氧處理也可以使用在畜禽糞便進入到污水之前,或者也可以將其單獨和其余物質放在一起進行堆肥處理。對這些家畜的糞便先進行脫水處理,等到這些糞便完全干燥以后,再將其生產成有機肥來使用。

2.2 厭氧處理方式

厭氧處理是能量需求比較低,可以產生新的能源沼氣,對溫度、對環境都比較敏感,所以可以當成具有高有機物負荷潛力的物質來使用,部分好氧的微生物如果不能降解有機物,則可以使用厭氧的方式來產生沼氣。

3 小結

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是近年來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著中國的整體環境,提出了常見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方式,希望可以為日后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提升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彭家軍,張韶林,陳妮琳,等. 畜牧養殖過程中針對環境污染的對策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6(24):240.

第4篇

【關鍵詞】燃煤;SO2;現狀;對策

煤炭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為經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是,由煤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最明顯的是由SO2形成的酸雨污染。下面,介紹平頂山地區燃煤SO2污染現狀,并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1 燃煤SO2污染現狀

所謂的SO2污染,嚴格上說是H2SO4雨污染。SO2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后與O2接觸,形成SO3,而后SO3被水蒸汽吸收,形成H2SO4,最后H2SO4隨雨滴降落到地表,即通常說的“酸雨”。

燃煤工業鍋爐是礦工區重要的熱能動力設備。據統計,平頂山地區目前有燃煤工業鍋爐210 余座,工業窯爐90余座,煉焦爐 30余座。多數建在生產礦,噸位不大,操作管理水平差,熱效率低,多為原煤散燒,有除塵設備,大部份無脫硫設備。煉焦爐歸十幾家焦化企業所有,除幾家大型企業的煉焦爐有完備的脫硫設備外,大部分脫硫設備不完善或無脫硫設備。工業鍋爐、窯爐和煉焦爐是平頂山地區燃煤SO2污染的主要來源。

2 造成SO2污染的原因

SO2的污染會越來越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使用、轉化及加工的各個環節污染治理未達標造成的。SO2的排放量與煤炭的消費量的相關系數達到0.96,而平頂山地區是以煤炭、電力、煤化工、冶金和建材為主的工業城市,煤炭是主要原材料,在轉化的過程中必須產生大量的SO2,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1)工業用煤的不斷增加。平頂山地區有210余臺工業鍋爐,90余臺工業窯爐,隨著用煤量也與日劇增,大部分工業鍋爐要么是煙氣除硫方面的設備工藝落后,要么是根本沒有除硫設備。

2)生活用煤的不斷增加。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占80%的農村居民的主燃料由原來的秸桿改用煤炭。雖然生活用煤量不大,但沒有除硫裝置,產生的SO2對空氣SO2污染不可忽視。

據統計,2007年,全市工業廢氣排放總量13797716萬標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41592噸。其中,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30101噸。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1491噸。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市的煤炭的需求量也日益劇增, SO2污染嚴峻形勢可想而知。

3 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SO2污染的方法和手段如下:

3.1 實施燃煤鍋爐綜合整治

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類工業鍋爐,加強鍋爐脫硫治理,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小機組。2007年對姚孟發電公司2臺機組和平煤集團坑口電廠1臺機組進行了脫硫治理。對燃煤鍋爐煤質實行嚴格控制,要求硫份不得高于0.5%,灰份不得高于35%;對203套鍋爐煙塵處理設施加強監管,確保其正常運行。取締了市區的24臺鍋爐。督促關閉了9家23臺總產能46.2萬千瓦小火電機組,關閉了6家16條機械化立窯水泥生產線,關閉了天宏焦化公司66型焦爐和10家耐火材料廠。對14家焦化企業實施了綜合整治。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全市SO2排放量由2006年149014噸減少到2007年的141592噸,使全市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觀。

3.2 加強洗選加工

洗選煤是降低煤煙對大氣污染的重要保證。據全國國有重點煤礦統計,原煤中硫的50%~80%是以黃鐵礦的形態存在的,通過分選可以脫除原煤中30%~60%的黃鐵礦,減少污染物SO2的排放。應盡可能回收利用在洗煤過程中產生的洗中煤、煤泥和硫鐵礦等副產品,避免二次污染。政府應采取鼓勵政策,加大對國有煤炭洗選加工企業的投資力度,降低民營企業進入煤炭洗選加工行業的門檻,以擴大平頂地區煤炭洗選加工的總體能力。

3.3 加強運銷管理

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不均,有的省份大部分是高硫煤資源,有的省份大部分是低硫煤資源,這就要求產高硫煤的企業要引進低硫煤進行配煤加工,同樣,產低硫煤的企業要引進高硫煤進行配煤加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商品煤規定的硫份指標。有些企業不免以圖私利而不進行煤炭配煤加工就進行交易,所以,市政府要成立相應的部門,對產煤企業的煤質進行時時監控,讓商品煤的煤質達到規定的硫份要求才能進行交易。從調運計劃入手,做到煤炭分裝、分貯、分卸、分運,通過對硫份指標的要求,對煤炭生產經營企業進行行業規范。

3.4 加強脫硫技術革新

加強脫硫技術革新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加強原煤洗選過程中的脫硫技術。在洗選煤過程中最高可以除掉75%以上的硫,但是由于國內的洗選除硫技術差,脫硫效果不是很好;其次,是燃燒過程中的除硫技術不夠成熟,造成脫硫劑吸收率和固硫劑固硫率都不高;再次,就是燃煤氣的脫硫,雖然我國的燃煤氣除硫技術相當可以,但是從整體上說還不盡如人意。所以,市政府要給企業優惠政策,如減免稅,給予綠色通道等,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從煤燃燒的整個流程中把大部分硫除去,從而達到降低SO2污染的目的。

3.5 普及潔凈煤應用技術

第5篇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2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改善,但同時,農村的環境狀況也在每況愈下,這主要由于我國農村法律制度的缺失、農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農業生產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將從不同的層面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對策進行分析。

1、農村環境污染成因

1.1、環境意識淡薄

我國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長期以來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造成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隨意處置農業廢棄物的現象比較嚴重,垃圾亂倒、畜禽亂放、死畜亂扔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常見,基層農村管理者忽視了環保工作的法律強制性,使現存涉及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具體工作中被政策化,其靈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以及規范性,這就造成了我國的新農村環境保護遇到重重的障礙,農村的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來,在我國農村,比如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對畜禽煩人養殖已經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的養殖,而對于工廠化的養殖,使得禽畜糞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居區,造成畜禽糞便還田的比例比較低。與此同時,在污染排放的強度上并不低于工業企業的集約化養殖場,其污染危害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1.3、法律體系缺失

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法律,其中包括憲法關于環境保護的規定,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但是該體系建立的立足點往往是工業污染,雖然涉及了農村環境保護,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規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國農村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雖有涉及,但都比較簡單,而且未能將農業自然資源的保護協調起來,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等重要環境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這就使得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國農村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1.4、鄉鎮企業污染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系列富農、惠農政策的出臺,鄉鎮工業企業以及畜牧養殖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為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環境污染問題。這其中,鄉鎮工業存在著數量多、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等問題,很多鄉鎮企業缺乏防污治污設施,而大多數的畜牧養殖企業經營管理也多比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現了大量糞便得隨意堆放等現象,造成養殖場周邊水環境亞硝酸鹽、大腸桿菌等指標的嚴重超標,威脅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現代化農業生產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都采取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以資源的浪費為農業發展基礎,再加上我國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過度的使用土地資源,這給農村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嚴重的危害了農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結合我國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很難做到將生活垃圾的分類,絕大多數農村生活環境比較差,與此同時,村鎮的環衛基礎設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丟棄等嚴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時,城市垃圾向農村的轉移,也嚴重污染了當地的土壤、水源,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帶來長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國農村,農用塑料薄膜是農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來源。雖然地膜覆蓋技術的普遍運用,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殘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殘留薄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殘留薄膜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會改變或切斷土壤空隙的連續性,阻礙土壤水分的遷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終致使農作物產量煩人下降。

2.3、重金屬污染

金屬一般不會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屬離子被腐蝕后會溶于水形成金屬離子,隨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滲入土層,對土壤,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導致所產的農作物無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紙廠、化工廠等排放的重金屬都是農村環境的污染源,這些企業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癌癥村”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發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中,農村是主要受害地區,農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農藥污染

現在我國農村在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大量運用較大程度地污染了環境,給人們的糧食留下了致病的隱患。目前,農民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而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其實在實際上噴灑的農藥只有少部分的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則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氣中,這些不僅造成藥劑浪費、地力下降,而且對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3、農村環境問題治理原則

3.1、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鄉環境同屬于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然而中國環境保護長期側重城市,使得農村環境的不斷惡化,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徹底的改變環境保護輕農村的傾向,把城鄉環境保護放在同等重要位,統籌規劃。比如制定環境衛生標準以及責任區的制度;完善農村環保法律法規的建立、實施;加強農村的環保宣傳工作,發揮村民自身的力量來美化生活環境。

3.2、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然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了我國面臨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化的發展戰略,即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要滿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農村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環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的原則。

3.3、村民自治的原則

環境的保護應該以教育為本。首先,在農村各中小學開展綠色進校園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其次,對廣大村民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動員村民自覺參與農村環境的保護工作,引導村民關注、支持環保工作,提升農村整體環境的質量。

4、農村環境治理對策

4.1、增強環保意識

廣大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所以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在平時通過多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高環保意識;開展環境保護技能的培訓,使農民掌握科學農業生產技術;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與訴求,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4.2、完善環境監督法律體系

要做到重視農村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環境問題的特殊性,根據實際制定出完善的約束性法規政策。在國家層面需要制定環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態保護方面的內容;在地方層面上可制定專門性的農村環境保護地方性條例,對現有法律沒有規定的內容作出全面具體的規定;完善相關政策,以已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系統分析對農村環境管理的具體要求,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

4.3、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

要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在近郊農村應建立比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統;在遠郊鄉村,可利用濕地以及溝塘等就地處理或者開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處理效率。

4.4、統籌城鄉發展

建立城鄉統籌協調的環境保護機制,防止污染轉嫁;針對我國農村的特殊情況,制定更適合于農村環境現狀及發展的法律規范,提高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法律的現實操作性;創新城鄉一體化環保工作與投入機制,全面貫徹“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切實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環境直接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所以在以后的發展中一定要根據實際,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預防與治理,使得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促進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知棟,位蓓蕾,李耀.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成因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1:4-7.

第6篇

關鍵詞:污染 噪聲 固體廢物 汽車尾氣酸雨 治理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城市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問題嚴重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水資源短缺與需求日益增長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生活污水排放量卻迅速增長。水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而水資源也日趨短缺,在我們北方地區今年來地下水位可以說是逐年下降,而且下降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不少地區都形成了地下漏斗區,引發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地下水開采過量,地面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我們不僅要考慮留給后代充足的水,而且應該是清潔的水,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人類依賴水而生存,水環境亦需要人類的保護而完成循環,兩個方面相互依存。保護水環境、珍惜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二)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隨著城市人口的逐漸增多,每天產生的垃圾也越來越多,它對整個社會的危害也日趨嚴重。如果垃圾問題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著環境衛生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及時清理和處理城市垃圾,已成為建設優美整潔的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條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和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糞便、廚房廢物、污泥、垃圾殘渣和灰塵等固體物質。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

(三)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征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

全國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占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地面多、建筑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引發的酸雨,是我國大氣污染危害的又一重要方面。酸雨是大氣污染物與空氣中水和氧之間化學反應的產物。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筑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危害,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對森林、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樹葉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四)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

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近幾年由于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危害甚大,由于機動車尾氣低空排放,恰好處于人的呼吸帶范圍,對人體健康影響十分明顯。此外,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太陽的照射下會在大氣中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其污染范圍更廣,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的危害更大。

(五)噪聲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

交通、社會生活、建筑施工是主要的噪聲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噪

聲污染占70- 80%。在開展交通噪聲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

于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

的城市處于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它被認為是僅次于大氣

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它是一種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

二、治理城市污染的對策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采取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

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二)治理城市水污染

對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資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2) 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準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2.水資源調控措施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后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3.公眾參與措施

(三)治理城市大氣污染

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并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筑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四)治理城市垃圾污染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

(五)治理城市噪聲污染

加強對建筑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筑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噪聲污染。

(六)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

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活動, 提升模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三、結語

我國城市環境污染一直比較嚴重。近年增長迅速、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等綜合因素來,在各級政府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的作用,城市環境保護面臨極大的壓力,改善下,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環境質量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國城市生態環境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城市水和大氣污染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垃圾處理水平低,噪聲污染較重,城市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環境保護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增加環保意識,將我們的城市創建成為一個環保干凈的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吳文偉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科學出版社2003年

2、蔡維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與處理現狀及其對策探討》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1年

3、宗凱孫建業《城市生活垃圾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0年

第7篇

【關鍵詞】城市環境污染;大氣污染;城市垃圾;生活廢水;環境保護

城市是一個綜合體,它不僅是人類社會發達的象征,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忽略了環境問題,環境不斷惡化,使得城市環境日漸突出,城市環境污染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目前我國城市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1.大氣污染

城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斷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環境污染。世界衛生組織對全世界53個國家272個城市的大氣進行了監測,中國就有8個城市在全球10大污染城市之中。在我國城市大氣污染中,煤氣燃燒污染、工業廢氣、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已成為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城市大氣環境污染中懸浮顆粒物含量普遍超標,在調查的三百四十多個城市中,總懸浮顆粒物平均濃度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規定濃度的城市占64%,30%的城市顆粒物平均濃度超過三級標準規定濃度。

(1)二氧化硫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是煤炭消費量的增長,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就占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86%。

(2)懸浮顆粒物污染

有關資料分析結果表明:北方多數大型城市大氣中的首要污染物是總懸浮顆粒物。這些顆粒物主要來自本地粉塵及沙塵暴。其本地粉塵主要來自于城市建設中的拆遷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線工地等。近年來我國沙塵暴現象也逐漸頻繁,大規模的沙塵天氣嚴重影響了空氣的質量,給人民生活環境和交通運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機動車尾氣排放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汽車量就直線上升。自2009年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和銷售國,全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7億輛。在經濟發展,汽車數量增長的同時也使機動車尾氣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總量逐年上升。而汽車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這就造成了汽車尾氣污染在城市大氣污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隨著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問題的日趨惡化,每年全國因大氣污染問題導致的死亡人數就高達17.8萬人。在城市大氣污染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一旦超過環境自身所能承受的的凈化能力,大氣環境就會日益惡化,這將制約經濟的發展,也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破壞生態環境。

2.水污染

水污染,一般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人,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我國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一直高居不下,嚴重污染城市的水資源。城市水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據統計,近幾年我國的污水排放量已經超過400噸,其中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和生活廢水的排放量幾乎相等。

(1)工業廢水

工業水污染主要來自造紙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以及采礦業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農村水域周圍的一些違規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如釀酒、制革、印染等小作坊,其污水排放量在水體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中占有一定地位。

(2) 城市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的排放總量相比工業用水卻在逐年增加。1997年比199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就增加了一倍,達到189億噸,而我國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率僅為13.6%。全國各地生活污水對當地水體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響都十分嚴重。例如,在一些發達地區,重慶市生活污水則產生了當地水體中68%的化學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日趨惡化的水污染,已對人們的生存、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成為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

3.固體廢棄物污染

固體廢物污染是指固體廢物在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的過程中產生的危害環境的現象。

目前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染源主要來自城市生活廢棄物、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而這些垃圾在 處理方式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城市垃圾填埋

我國大多數城市采用的是露天堆放、自然填溝和填坑等方式來處理城市垃圾,不但浪費了土地資源,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影響和危害。特別是填埋場的城市垃圾滲瀝水,沒有進行收集和處理,導致環境被嚴重污染的現象普遍存在。

(2)城市垃圾堆肥

目前我國城市垃圾堆肥是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產出來的堆肥,但其肥效低、雜質多、成本高,不能用于農田,也影響其市場的發展。在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氣味及污水等未進行有效處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

(3)城市垃圾焚燒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才剛剛興起,目前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而且國內的技術設備大多處于較低的水平,難以正常運轉和滿足污染控制標準。

二、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

1.城市大氣污染的防治技術手段

治理城市大氣污染可以有3個解決方案;

(1)調整產業結構

調節產業結構,對污染嚴重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業進行淘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對城市大氣環境的污染。

(2)改變能源結構

改變我國的傳統能源結構,不在使用煤炭,使用綠色無污染的新能源,降低大氣中粉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減輕大氣對環境的污染。

(3)城市綠化建設

采用生物措施,以植物綠化城市,有效地防治城市大氣污染。調節二氧化碳和氧的氣比例的作用,以此減少城市大氣環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空氣的質量。

2.對于城市工業廢水與城市生活污水的防治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進行集中處理:城市要建立專門的城市廢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盡可能地將工業廢水排入城市下水道,進人城市廢水理廠與生活污水合并處理。但工業廢水的水質必須滿足進人城市下水道的水質標準。對于不能滿足標準的工業廢水,應在工廠內部先進行適當的預處理,使水質滿足標準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并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1) 加強宣傳

節約用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推動城市居民養成節約用水和循環用水的良好習慣。能夠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因此加強城市水污染的宣傳,增強國民意識,循環用水,形成人人愛水、處處節水。對水環境的治理工作的開展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將回用水用于工業冷卻或洗滌、城市綠化帶灌溉、道路沖洗等,既可緩解水資源緊張,又可減輕水污染程度,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 加強管理

城市水污染不僅影響著環境還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建設。加強城市廢水的回收利用,嚴格執行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技術標準和規范,科學引導各部門對再生水的利用。。強化城市污水處理措施,完善配套污水管網,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嚴格控制工業污染。通過有效途徑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組建一支強大的專業隊伍,真正實現城市水體污染的綜合科學治理。

(3)加強監督

增強法律意識,對已經頒布的城市水環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和學習。強化執法力度,嚴格實行監督政策。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的排查,堅決杜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效率不高的現象。

3.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手段

垃圾污染要從量上進行有效的控制。要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改善垃圾回收的處理方式。主要有:

(1)破碎技術。便于城市垃圾進人填埋場,可以預先對垃圾進行破碎處理,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2)焚燒和熱解技術。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可以使有害的廢料分解成無害的物質。此外,近年來由于垃圾中可燃物比例的逐漸增加,我們把焚燒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綜合利用。

(3)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同時還可以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垃圾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目前主要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三、結語

隨著科學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在逐漸提高,但城市環境卻逐漸惡化。在城市建設中,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展需要解決問題。在解決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研發新的防治措施,更要從自身做起,加強對城市環境的保護,創建美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第8篇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應對策略

中國長三角地區地跨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不僅地理環境優越,而且經濟基礎雄厚,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1]。但同時,由于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其所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長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亟待解決。

1 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的現狀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2]例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造成的水體污染。近年來,由于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長三角地區的環境質量不斷惡化。在三次產業結構中,長三角地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大并且發展迅猛,不可避免地對區域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一般來說,第二產業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這也決定了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成為長三角地區的主要污染源。此外,由于長三角地區人口集聚膨脹,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汽車尾氣、化肥農藥等也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另一環境污染源。按照環境要素來分,中國長三角地區的環境污染突出表現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1.1 大氣污染

長三角地區的的大氣環境在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下屬于輕污染級,但是在工業集中的部分城市和地區,大氣污染有逐漸加重的趨勢。長三角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其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煤燃燒、機動車尾氣排放和秸稈焚燒等,這就決定了長三角地區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夏收、秋收時期是秸稈焚燒的高峰期,大面積的秸稈集中焚燒已成為長三角地區重霾污染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大量的煤燃燒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和城市煙塵造成空氣中臭氧和細粒子大量增加,再加上金屬冶煉、礦物燃料和化肥農藥等污染行業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使得長三角地區的酸雨危害和溫室效應日益嚴重。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酸雨控制區之一,整個上海、浙江和江蘇南部都屬于酸雨的重污染區。酸雨會導致土壤酸化和江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還會破壞植被生態系統,阻礙森林生長,造成植物果葉脫落,江河湖水酸化則會影響魚蝦生長進而導致死亡,另外,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影響其使用壽命,造成經濟損失。此外,城市空氣中高濃度的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會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如引起人體中樞神經受損、肺部損傷或纖維化、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1.2 水體污染

長三角地區湖泊眾多,水網稠密,水資源極為豐富。從自然地理意義上來說,“長三角可分為三個流域區:長江干流區、太湖流域區和錢塘江流域區。”[3]豐富的水資源為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卻同時也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污染,“調查顯示,除長江、錢塘江干流的水質保持良好外,長江三角洲地區其余中小河道水質污染均很嚴重”,[4]其主要污染源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工業廢棄物和化肥農藥的排放。長三角地區的水體污染主要表現為水體黑臭和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的有機物污染使得多數河流出現季節性或終年黑臭現象,這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質量,并且嚴重影響城市形象。此外,大量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元素排入河流湖泊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引起藻類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既影響水質也破壞生態系統,對周圍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長三角地區的主要湖泊如太湖、陽澄湖、淀山湖等都已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趨勢,如2007年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事件曾一度造成周邊居民的生活用水短缺。

1.3 土壤污染

我國長三角地區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5],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大量耕地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被非農占用,致使該地區耕地資源浪費嚴重,耕地面積不斷下降,例如江蘇省人均耕地面積“由2000年的1.45畝下降到2009年的 1.41畝,上海市耕地面積在十年間減少了7.83萬公頃。”[6]目前,耕地資源缺乏已成為制約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的耕地土壤污染更是令人擔憂。為了追求更多的農藥經濟效益,長三角地區注重調整農業結構以促進高效優質農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化肥農藥施用過多的情況,致使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屬、硝酸鹽和有機物大量留存,而未經處理的各種污染物的無序排放更是加重了這種現象,因此導致了該地區土壤質量劣化、養份失衡,從而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整個地區的農業生態環境,也不可避免地地威脅到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2 應對策略

雖然長三角地區的環境污染已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污染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問題依然嚴重。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長三角地區的環境污染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學界提供一點借鑒。

2.1 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的根本對策。目前,長三角地區能源緊張、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進一步發展的環境條件極為有限,而且長三角地區每年用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費用極為龐大,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日益顯現,而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節約資源,改變目前“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因此,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長三角地區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探索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解決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矛盾。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企業要引進環保新技術,并加強自主創新,同時加大對新能源和環保節能型產品、技術的投入;政府要積極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為“高新技術產業具有能源消耗少、污染小的特征”[7],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有利于解決經濟高速發展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此同時,政府要鼓勵其與傳統企業進行技術互補交流,以提高傳統產業的競爭能力。二是,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要求并鼓勵企業自覺使用環保新技術,使企業更加注重綠色經濟效益,同時對表現突出的企業進行一定的獎勵,樹立帶頭使用環保新技術的典型,帶動其他企業使用環保新技術。三是,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倡導綠色消費,在全社會營造出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發展循環經濟不是政府或某個企業的責任,“而且是國民經濟的整體戰略部署,這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建立新的生產與消費方式,實現一場新的產業革命。”[8]

2.2 完善環境立法

完善環境立法是解決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的法律保障。法律具有強制力和約束力,完善的法律體系加上有效的法律實施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減少企業和個人的環境污染行為。目前,長三角地區不僅貫徹實行了國家環境法律法規,而且還根據地區特點,制定了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物的排放。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在貫徹實行中仍然存在著執法不嚴、監管不力、懲處不到位、責任不明確等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法律實施效果。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作用,促進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長三角地區應盡快完善環境立法。首先,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有操作性的法規和規章制度,明確各級單位的具體責任和各種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以保證法律的威懾力,達到立法目的。在法律中明確各級單位的具體責任可以避免在執行法律過程中出現的推諉扯皮現象;明確各種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可以打消行為主體投機取巧鉆法律空子的心理。其次,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確保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都能得到有力懲處,同時還要對執法不力、包庇違法者的人員進行問責處理,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最后,要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目前,我國環境法律對違法行為主要把罰款作為行政處罰手段,情節嚴重才會加以刑事處罰。很多企業的違法行為達不到刑事處罰程度,而所交的罰款數額遠遠沒有違法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多,因此很多企業寧愿接受罰款處罰也要無視相關法律規定,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隨意污染環境。要杜絕這種現象,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處罰力度,“可以采用適當實行取消罰款總數額上下限,改為每天罰款總額的上下限,”[9]只要違法行為不停止,就不斷累積罰款,累積到一定數額就對其處以刑事處罰,這樣高額的違法成本一定會另眾多環境違法者望而卻步,自覺遵守法律規定。

2.3 加強區域合作

加強區域合作是解決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的突破口。長三角地區有著相似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態環境和接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開放性和一體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再加上環境污染具有外部性特點,因此,長三角地區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加強區域合作。目前,長三角地區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過程中,各城市都存在獨善其身的問題,不僅對于不是本地區的污染問題不聞不問,而且對于影響到本地區的跨界污染事件也推脫不理,從而大大影響了環境污染的治理效果,甚至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愈演愈烈。因此,長三角地區的各城市應該動員和團結各方面力量,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為改善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而努力。首先,長三角地區各城市應該加強溝通與交流,了解彼此的共同訴求,暫時拋開分歧,,以共同實現區域內的環境治理為目標,用最大的誠心和信心加入到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的合作中去。其次,在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長三角地區應建立區域環境管理體系,徹底改變按照行政區劃條塊管理的現狀,加強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探索跨地區環境管理體制,可以“參考美國的加州南海岸大氣質量管理區管委會(SCAQMD),建立起長三角區域的環境管理委員會,授予其制定區域環境管理規劃和具體實施辦法的權力”[10],這樣便可以打破地區限制,形成政令暢通、高效有力的決策執行系統,最大程度地發揮合作優勢。同時,還應該建立區域環境監控機制,及時獲得環境突然變化的直接信息,以便在污染事故發生之前,及時采取行動,盡可能地減少環境污染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3 結論

總之,目前我國長三角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依然嚴峻,集中體現在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方面,雖然這已經引起了當地政府、學者和居民的高度關注,而且各城市都已采取相關措施力圖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是效果甚微,環境污染問題依然是制約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為了改善環境污染的現狀,筆者認為長三角地區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另外,長三角地區應盡快完善環境立法,嚴格執法,加強監督,確保各種違法污染環境的行為都能得到應有的懲處。最后,希望區域合作能夠成為長三角地區治理環境污染的突破口,各城市突破地域界限,加強溝通交流,建立區域環境管理體系,通力合作,定能使長三角地區目前的環境污染現狀得以改善,進而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杭愛.長江三角洲地區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1.

[2]吳曉璐.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研究[D].復旦大學,2009,1.

[3]劉偉.長江三角洲可持續發展評價[D].華東師范大學,2007,26.

[4]趙倩.外商直接投資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污染的影響效應分析[D].廈門大學,2009,24.

[5]胡杭愛.長江三角洲地區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14.

[6]胡杭愛.長江三角洲地區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14.

[7]劉明銘.長三角利用外資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46.

[8]倪偉清.貿易自由化對長三角地區環境污染的影響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08,64.

第9篇

關鍵詞:農業環境;污染;對策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has been very severe,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not only to limi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even more serious direct threat to the health,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farmer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t must fi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seek solution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from a multi-pronged approach.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5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2-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呈現出新面貌,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業環境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各種污染與生態問題交織在一起,生態破壞日益嚴重,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沖擊,農民利益受到極大傷害。同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一樣,農業環境問題也處于某種弱勢。由于城鄉差距大以及政府過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和保護上,導致農村的環境問題比城市更加突出和嚴重。

一、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現狀

(一)我國目前近3億農民都在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其中一些地區農村飲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澀、污染及血吸蟲等水質問題,長期飲用這樣的水,將嚴重的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全國農村有6300多萬人在飲用含氟量嚴重超標的水。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造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等問題。水污染不僅僅嚴重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它可以導致農作物減產、含有毒物質、漁業受損等一系列的問題。

導致農村水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工業污染。為了實現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許多外地工業污染正在源源不斷地向農村轉移。工業企業排放出的工業廢水,都直接流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庫遭受污染。農民再取這樣的水來灌溉、飲用。其次,農業廢棄物也在對水體造成越來越大的污染。大量的垃圾、秸稈、人畜糞便進入水體,以及水產養殖業對水體的污染,導致水質不斷惡化。化學肥料施于土壤中,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地下水是人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化學肥料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硝酸鹽可直接引起嬰兒缺氧甚至死亡。硝酸鹽進入人體后,還會在口腔及腸道中迅速轉化成亞硝酸鹽,并形成亞硝酸基化合物,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癥。人們喝了這樣的水,就容易生病。目前有大量的化肥隨著農田徑流流入了江河湖泊。

(二)農村土壤污染嚴重

當前,我國農業土壤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耕地、城市農業土壤環境、礦區農業土壤環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農業土壤環境的污染源呈多樣化的特點。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的總體情況可以用“四個增加”來概括: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的面積在增加,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物種類在增加,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的類型在增加,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物的含量在增加。

導致農業土壤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

1、工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

工業“三廢”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直接排放,將會污染環境,并最終歸于污染農業土壤環境。

2、污水灌溉

不少地區用污水灌溉農田,且多數污水未經處理,所含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質會在農業土壤環境中累積,造成嚴重后果。

3、農藥、化肥等化學制品。

許多地區單純地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制品,造成農業土壤環境過酸,使農業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導致農業土壤板結。

4、重金屬污染

使用含有重金屬的廢水進行灌溉是重金屬進入農業土壤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重金屬進入農業土壤環境的另一條途徑是隨大氣沉降。

5、非降解農膜的大面積使用

殘留在農業土壤環境中的農膜阻礙了農業土壤中水分和氣體的交換,破壞農業土壤環境的物理性狀,甚至使農業土壤的性質改變而不宜耕作。

二、導致農業環境問題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粗放式現代化農業生產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由過去的傳統農業迅速向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生產過程污染較重而又治理不善,以及高耗低產等問題。使農村的產業結構從過去自然和諧型轉變成現在的自然危害型。首先,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村面源污染,已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環境立法缺位

首先,我國目前的環境法律體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業污染為目標而建立起來的。而農村的面源污染與城市污染、工業污染相比有著極大的差異。如前所述,農業環境污染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排放主體的分散性和隱蔽性。二是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三是不易監測性。這與城市和工業的點源污染相比更加難以掌握、監控和防治。

(三)農村人口壓力過大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的迅速膨脹,加大了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壓力。特別是在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貧困農村地區,人口、環境、經濟的發展已經形成人口膨脹―-生態惡化―-經濟貧困―-人口素質低下―-人口再膨脹的怪圈。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四)農業環境問題宣傳不足

我們國家的環保宣傳設計是以城市為重點的,而對農民的環保需求,往往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農民對農村污染危害的嚴重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農民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對環境危害問題認識不夠到位,大多數農民都認為只有工廠排放的污染物才叫污染,而化肥、農藥、畜禽排放的糞便等都不屬于污染。另外,相對于環境問題而言,農民更看重的是經濟利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農民環境意識的淡薄,也是導致農業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農業環境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我國尚未有專門針對農業環境問題的立法,現有的環境立法也難以用來解決日益嚴重的農業環境問題。因此,我國有必要盡快制定出臺一系列針對農業環境問題的法律法規。對農村的有關防治畜禽污染,農村化肥、農藥、農膜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方面的問題作出專門性規定。

(二)加強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針對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必須一改往日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原理為理論基礎,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促進生態與經濟的平衡與發展,將農業安全與人類健康列為首位,是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的產業化經營體系,是多資源利用的生產體系。

(三)控制農村人口數量

要在農村大力推行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通過對人口的控制,減少總需求量的增長。從而達到減輕自然生態環境壓力的目的。同時,還應當在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在農村切實有效的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以及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環境意識教育。要使農民認識到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及其嚴重的危害,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心。

(四)加大對農業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

要在廣大農村干部中樹立“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將環境保護擺在促進發展的重要位置。使公眾成為中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環境保護工作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精品 | 国产 欧美日韩 在线播放 | 欧1州区2区3区4区产品 |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影院理论电影 | 四虎影院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免费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 |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 黄色网址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vr专区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h视频在线网站 | 精品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小说 | ww国产 |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 免费毛片网站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自拍偷拍 | 精品樱空桃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在线看 | 久久国产视频网站 |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 爱爱视频欧美 | 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 | 激情文学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456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网国产| 国产黄色自拍 | 天天干天天看 | 国产精品原创永久在线观看 | 八小时比赛视频完整小时 | 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激情综合网 | 国产每日更新 | 国产成人系列 | 国产 欧美 日韩 在线 |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试看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