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6:5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空氣污染的重要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的第四課。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憋氣活動認識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再來討論對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滿意,引出我們周圍的空氣被污染了,從而尋找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危害,增強大家保護空氣的意識,想辦法采取措施來防治空氣污染。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也發現了空氣正在變得不潔凈,也初步感受了空氣污染的危害,但是對空氣是生命之源可能感受不是很深。在本課的學習中,將通過情境設置,學生進行憋氣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潔凈的空氣才能使人健康,從而引出對空氣污染及保護的大討論。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過程與方法
1能調查搜集當地空氣污染狀況,了解污染原因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
2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車輛尾氣對人的影響。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2了解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自己生存的空氣環境,能針對當地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積極提出建議;
2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一研討空氣的重要性
1師: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習了《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還有什么也是生命之源?
學生回答,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并進一步談話:要不我們體驗一下憋氣30秒的感覺。
2憋氣活動:學生坐在位子進行憋氣,大屏幕上計時開始。要求:學生感覺不舒服就站起來。(出示多媒體)
3師:憋氣時,你有什么感覺?你能一直憋下去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4師:對,(出示多媒體)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空氣,陪伴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數不清的動物、植物,他們和人類一樣都離不開空氣。因此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多媒體出示課題)
二、研討空氣污染
1探究我們周圍的空氣的污染
談話:你對我們周圍的空氣滿意嗎?為什么?學生回答(滿意或不滿意)并追問:為什么?并進一步追問:你是怎樣知道的?
2你們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知道我們周圍的空氣并不清潔,那還有什么方法來驗證周圍的空氣并不潔凈?學生回答(做實驗)。并進一步追問:怎么做?【對比實驗:操場與微機房,有無尾氣、有無油煙、有無灰塵等】
3探究我們家里的空氣的污染
師:現在請把我們的眼光轉移到自己的家里,讓我們注意一下,我們家里的日常生活,想一想,找一找,我們家里有沒有污染空氣的家用設備?我們家里沒有污染空氣的行為?
學生交流,匯報。(出示多媒體)
4討論:科學技術發展和越來越舒適的生活與空氣污染有什么關系?
師: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明了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汽車、摩托車等家用設備,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幸福。那么我們這些家用設備與今天的空氣污染有沒有關系呢?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出示多媒體)
結合學生回答,師提問:(1)既然汽車、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造成空氣的污染,那么我們外出時該怎么辦呀?(步行、騎自行車等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進一步追問:為什么?(2)既然清香劑、殺蟲劑污染空氣,那有了蚊子,蟑螂怎么辦?進一步追問:為什么?(3)含氟冰箱,空調都污染空氣,那我們應該使用怎樣的冰箱,空調?
5探究我們周圍的空氣不都是污染的
師:你們有沒有去過醫院?你知道醫生為什么戴口罩?在非典時期人們外出也要戴口罩,為什么?(出示多媒體)
師:你到過公園或花園嗎?(出示多媒體)假如你來到這里,還見到人們戴口罩嗎?為什么?(樹木花草)
師:我們都看過電視,你見到過天氣預報中的空氣質量指數嗎?教師結合介紹空氣質量指數,
三、空氣污染的危害
1提問:看來,我們周圍的空氣已經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污染的空氣對生命體有什么影響?讓我們看看科學報道:空氣被長期污染后造成的危害。(出示多媒體)
2學生閱讀
四、研討保護空氣的措施
1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既然空氣受到了污染,空氣又是生命之源,我們應該怎么做?
2學生回答。結合學生的回答,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步行、騎自行車、種植樹木花草)進一步說明空氣是生命之源。現在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我們應該怎么做?(植樹造林意義)
3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
學生回答,可以用畫圖、寫標語、詩歌等形式來宣傳保護空氣的有效措施。
2小組討論并記錄。
3師:經過剛才的討論,相信大家已經找到了一些改變空氣質量的好措施了,請大家來交流交流。
學生交流保護空氣的辦法.(出示多媒體)
曾獲格萊美獎的美國著名女歌手Patti Austin原計劃10月18日在北京進行表演,但卻突然取消。主辦方微博稱Austin抵達北京后就咳嗽不斷,隨后被送至醫院,被診斷為因呼吸道嚴重感染引發哮喘,無法演出。
這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大家紛紛調侃,Austin一定是被北京的空氣“熏”病的。然而,這種戲謔并非空穴來風。
10月18日,美國大使館的北京空氣質量指數顯示,北京當日清晨6點PM2.5高達294,為重度污染,而北京氣象局也顯示當日為重度污染。
而就在北京空氣“熏”人的前一天,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所(IARC)17日在日內瓦表示,研究發現空氣污染能夠導致癌癥,應該將其列為人類致癌物質。
空氣污染致癌,終被定罪。
空氣藏“殺機”
IARC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因空氣污染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達22.3萬。同時,有證據表明,空氣污染導致人們罹患膀胱癌的風險也有所增加。
“我們的目的是評估人們呼吸的空氣,而不是聚焦于特定的空氣污染。”IARC專家Dana Loomi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審查此前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即接觸顆粒物和大氣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IARC的研究表明,在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人口眾多且正在經歷工業化進程的國家,如中國,人們面臨的大氣污染威脅顯著加大。
此前,IARC將物質致癌性的界定分為4大類,分別為“不大可能對人類致癌”、“無法界定是否對人類致癌”、“可能或很可能對人類致癌”以及“對人類致癌”。
而這次IARC在一份聲明中稱,空氣污染及其中主要組成部分的顆粒物被確認評估為第一類致癌物。這意味著由此開始,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將與包括石棉、煙草煙霧、紫外線等在內的100多種致癌物處于同一等級。
IARC并不是第一個警示人們提防空氣污染致癌的機構。
早在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直徑為5微米以上顆粒物僅能到達人體的氣管、支氣管,但是5微米以下,特別是1~3微米的,就會進入肺泡。肺泡是用來氣體交換的地方,那些顆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就永遠停留在肺泡里,對心血管、神經系統等其他部位都會有影響。
藏無可藏
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導致空氣污染程度往往具有極高的可變性。IARC的研究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Loomis指出,相對在空氣污染中暴露程度較高的地區主要包括亞洲、北美東部、中美洲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區以及北非。
但這并不意味著在這些被“提名”地區以外生活的人們因此可以松一口氣。因為雖然大氣污染物成分以及人們與污染物的接觸程度因地點不同而有差異,但研究結論仍適用于全球任何地方。
并沒有出現在名單中的歐洲就
“中招”了。根據WHO之前的報告,超過80%的歐洲人所處的空氣環境中的顆粒物水平都超過了2005年該組織的《空氣質量準則》,這將使每個人平均減少8.6個月的壽命。
作為世衛組織負責癌癥研究的權威機構,IARC的“專著大綱”的致癌評估被視作“致癌物百科全書”。作為“專著大綱”的主要負責人,Kurt Straif在日內瓦進一步向媒體表示,即便世界各地人們在空氣污染中的暴露水平不同,但風險是相似的,如同人們吸入二手煙。
由于空氣污染主要是交通運輸、發電、工業及農業生產排放、居民供暖和生活產生的,所以在Straif看來,這些都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難以避免的。而正這些已被人們熟知渠道造成的空氣污染,提高了人們罹患呼吸系統及心臟類疾病的風險。
但即便如此,你依然無法在現代化生活中避免它們。人們可以選擇拒絕煙酒,但卻無法使自己不暴露于空氣污染中。它讓人們藏無可藏。
“當你走在柴油尾氣排放嚴重的街頭,你只能試著繞遠一點,你能做的只有這些。”Straif坦言。
刻不容緩
人類離不開空氣。所以,在空氣污染面前,人們看起來束手無策。
但實際上,IARC將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本身就是對全球人類敲響了關注空氣質量的警鐘。“將大氣污染列為‘對人類致癌物’,是重要一步。”IARC主任Christopher Wild說。他希望通過IARC提供的全面的證據來幫助WHO修訂《空氣質量準則》。而聯合國機構也將參考193個成員國在公共衛生問題上的建議而做出最終的決定。
Wild同時指出:“有一些有效方法能減少大氣污染。鑒于全球范圍內人們普遍接觸這種污染,這份報告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應立即采取行動。”
不少國家和地區也已經接收到了這個警示。
在今年早些時候,WHO應歐洲委員會的要求,在2013年歐盟空氣政策研究框架內開展了一項名為《空氣污染影響健康的證據研究》的項目。其目的正是為了使“歐盟的環境政策建立在最新科學基礎之上”,從而開展一系列清潔空氣重要性的宣傳,并在歐盟范圍內集中采取行動以改善空氣質量。
1.1淺談空氣污染監測的重要意義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眾多的弊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對森林、水源、空氣上,而其中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最大、影響面最廣的,就要屬對空氣的破壞。現在的環境空氣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與空氣的好壞密切相關。因此,人們需要對身邊的空氣質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從另一方面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都希望目前的生活環境能夠得到改善。因此,相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加強空氣環境監測工作,為民眾提供及時、準確的空氣質量報告,以便于人們對日常生活進行調整,便于相關環部門作出正確地決策。只有做到以上幾點,人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從環境對人工作、生活、學習的影響來看,開展高效、及時的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淺談現階段空氣污染監測現狀我國的空氣監測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眾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和投資大等特點。為了能夠提高全國空氣監測工作的質量于效率,國內環境部門將已經在全國組織監測網絡。除此之外,國家也制訂了統一的監測原則,在各地方設立了環境監測站,充分發揮了各方面的技術人才的優勢,同時引進眾多先進設備,大幅提高了我國空氣監測的工作的質量。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應用了科學合理地監測與測試數據的技術,使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水平不斷提高,逐漸的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在我國廣大空氣質量監測人員的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國家仍在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法律,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進一步地展開與加強。現在空氣環境監測工作主要是運用各種方法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進行分析,并評價空氣環境質量的過程。現在國內監測環境主要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特定目的應急監測等三種。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逐漸完備,整體環境監測工作并無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細節工作存在問題,這需要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不斷總結經驗,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作出合理的調整,爭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質量。
1.3加強空氣污染監測的辦法空氣污染監測工作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息息相關,做好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地保護環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國空氣污染監測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為了能夠提高污染監測質量,監測人員首先需要對有關空氣質量的法規、技術標準、污染測定方法及對測定儀器有著足夠的了解。其次,監測人員要規范空氣監測手段,在進行監測時一定要秉著科學的態度進行監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和信息的及時、準確、可靠。另外,空氣質量監測人員要掌握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步驟,只有科學的空氣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檢測更加科學、高效。影響空氣污染監測的因素有很多,這需要監測人員有著足夠的監測工作經驗,并在工作中能夠積極學習優秀的污染監測案例,總結經驗,盡可能的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
2淺談空氣污染建模
2.1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意義科學、合理的布點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監測的數據也會更加準確,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大氣的污染狀況。進行空氣污染建模工作的重點就是合理選擇空氣污染監測點,它直接影響到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檢測地點可以減少監測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數據的精準度。因此,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科學的選擇檢測地點是監測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2.2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項
2.2.1明確監測的目的,在空氣污染監測體系中,包括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污染源對環境影響的監測,目標不同,它們的監測目的是不同的。這需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為了調查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對敏感體的暴露情況,進行污染對環境影響的監測,主要是為了掌握污染源的變化趨勢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規律。
2.2.2確定污染源的狀況,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對調查范圍內及附近范圍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調查及分析,確保空氣污染建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3空氣質量監測點的選擇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是科學的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監測點的代表性,其二是檢測點的數量。從代表性來講,由于每個監測點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個監測點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區,代表污染源的影響、代表區域環境背景等,因此,進行監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空氣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勢、監測任務的周期等眾多問題。從檢測點的數目來講,如果監測任務是暫時性的,同時需要得到精度較高的監測數據,就需要增大樣點的布設范圍,對于需要布設眾多監測點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各種布點方法,例如規格網格法、扇形布點法等。對于長期的定點監測,則不能夠設立過多的監測點,這將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區布點法。以上所述的兩點因素對監測工作后期的布點建模有較大的影響,還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風力情況等也會對檢測工作造成影響,。因此在監測工作中監測人員必須考慮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點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氣污染監測工作。
3結論
您好,
我是丹東市金湯小學一名六年級的學生。我的家鄉丹東是一座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城市,丹東的物產也很豐富,但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
最近,許多市民們都說起了空氣污染這個熱門話題。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遭受了空氣污染引發的霧霾,從2013年開始,北京市氣象臺更是了史上首個霧霾橙色預警。丹東的空氣也大不如從前。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霧霾的危害,容易造成許多疾病,減弱紫外線等。現在正是采暖季,每當我在家中向窗外望去,都能看到遠處煙囪中的白煙融入天空,污染了空氣。而且現在的私家車很多,尾氣排放也大量增加,還有一些工業企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也日益增多,這些都是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今年的春節,各地政府及網友甚至為保護空氣呼吁停止燃放煙花爆竹。這減少了一些空氣污染,卻仍然是杯水車薪。
對此,我想提出幾條小建議,請您參考。
一、通過媒體向市民宣傳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重要性。
二、倡導市民少開私家車,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增加公交車數量。
三、政府應該制定規章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
四、希望政府獎勵低碳環保的市民及工廠,如給農村使用無煙煤的居民補貼,給污染物排放少的工廠減少稅款等。
(一)我國城市的人口增長過快
對于我國乃至世界的發展來說,人口永遠都是一個重要問題,尤其是對于我國來說,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隨著城鎮化的腳步加速,我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一些規模特別大的城市群以及城市帶,這樣的城市發展狀況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國城市的環境尤其是空氣環境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一些規模超大的城市,使得郊區和城市之間的空氣緩沖帶有所降低,這樣的高密度發展在生活廢水、交通、工業污染物排放以及住房等多方面使得城市的空氣污染狀況日益嚴重。
(二)工業生產排放及產業結構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國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狀況,但是對于城市的環境狀況卻過于忽視,尤其是在不合理規劃的情境下,更是出現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以及高排放的工業,這樣的工業發展狀況對城市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使得空氣質量有所降低。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很多企業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生產過程中過于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繼而就容易出現亂排放以及不達標排放甚至是偷排的狀況,繼而也就會使得整個城市的空氣污染有所加重。
(三)我國城市的規劃不夠完善合理
因為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過快,很多城市在早期的規劃過程中還存有許多不科學以及不合理的因素,在對城市發展進行規劃的時候,很多功能區還沒有進行合理的劃分,城市的工業區、居住區以及產業區等等沒有進行科學規劃,在城市的早期發展過程中,往往采取攤大餅的方式,使用中心區向外擴張的方式,使得整個城市的空氣污染很難和城市中心區進行隔離,這樣的發展規劃使得城市空氣的污染物飄散率有所降低。
(四)自然因素的影響
以上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另外自然因素也是當前我國城市空氣出現污染加重的重要因素,因為我國的北方地區是出于大陸性季風氣候,下雨比較少,很多地區的降水量嚴重不足,另外我國的北方地區自身的樹林以及草木的覆蓋率嚴重不足,這樣就會使得我國的北方容易出現風沙天氣,這一現狀在最近幾年出現的尤為頻繁,甚至我國的上海以及成都的等地都會受到影響。
二、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的對策
(一)逐步提升全社會參與空氣污染治理的意識
對于我國當前的城市空氣污染狀況而言,要對其加以解決,首先應當提升全社會對空氣污染狀況的重視,要使得全社會意識到空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對于城市的空氣污染來說,其所關系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或者是一座城市,其所關系到的是我國城市的整體發展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與進步,因此應當也必須要引起全體社會成員的重視。應當在全社會樹立起綠色生活以及節能減排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一是,務必要為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提供思想保障。
(二)對城市的區塊以及功能進行合理的規劃
我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以及規劃的過程中,應當拋棄以往攤大餅的方式,應當引導城市向科技、教育、旅游、服務、金融以及貿易等第三產業為主的模式轉變,對于城市的周邊環境,應當在對環境進行充分的評估的前提下,來發展相關的企業以及工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發展應當是有嚴格限制的。另外城市的規劃和發展不應當一味追求城市自身的區域規模,而是應當將其重點放在衛星城市以及城市的周邊地區中來,應當將衛星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間的功能區劃以及連接工作做好。
(三)提升城市綠化水平
對于城市的發展來說,要想在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障良好的空氣質量,就應當努力提升城市綠化水平,使得城市的綠地面積有所擴大,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城市綠地面積增加能夠對城市的空氣質量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空氣中的懸浮物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將其中的有害物質吸收繼而釋放出一定的氧氣,進一步提升城市綠化水平與能力,建立城市的公共花園以及城市綠化隔離等都能夠使得城市的空氣環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四)完善產業結構,提升清潔能源使用率
城市空氣污染狀況若想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環節,最為關鍵以及根本的就是要使得產業結構做到調整與完善,要盡快將一些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企業淘汰掉,另外對于一些生產規模比較大,同時污染處理能力比較好的企業來說,應當進行開放,需要注意的是,國家和政府在財政、法規以及金融等多方面來鼓勵全社會來使用相關的清潔能源,要使用生物能、太陽能以及風能等先進的清潔能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使得城市的機動車尾氣治理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鼓勵全社會來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使得城市空氣污染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語
孩子在1歲以內是不能吃巧克力的。具體要多大才可以吃,并沒有明確規定,一般建議2歲后再吃。
即使孩子到了2歲,也建議少吃巧克力。首先,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有提高興奮性的作用,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休息。其次,巧克力尤其是國產巧克力大多加了不少糖,如果孩子吃得太多,就會養成喜吃甜食的壞習慣。再次,巧克力的營養價值不高,但能量高、脂肪含量高,如果孩子在飯前吃,可能會影響食欲,從而打亂正常的進餐規律,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對生長發育不利。最后,巧克力還有一定的致敏性,可能導致孩子過敏,產生危險。
因此,建議孩子越晚吃巧克力越好,而且要控制量,一顆糖大小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抱著一整塊啃。
(摘自《生命時報》)
空氣污染 兒童最受傷
共享一片天,空氣受污染,誰也逃不掉。由于兒童自身的特點,更容易因為空氣污染而受到傷害。尤其是在室外污染環境中逗留時間長或營養不良的兒童,前者因為攝入污染物量更大,所以更危險,后者則因為兒童本身就脆弱,所以抗風險能力差。
兒童天生怕空氣污染
兒童身材矮小,呼吸時離地面更近,再加上在室外逗留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暴露在污染環境中的機會也更多。
除此之外,兒童的氣道更窄,所以污染物可引起成倍于成人的氣道阻塞。而兒童正處于發育中的肺臟等器官也更容易因為空氣污染而受影響,導致發育不良。
如何緩解空氣污染帶來的傷害
遠離污染環境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幾乎不可行。借用美國環境保護局推薦的預防措施,給家長一些可行性建議:
要通過空氣質量指數選擇戶外活動的時間,以此來降低風險。一些組織會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家長應該頻繁關注,據此增加或減少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
可戴專業的防護口罩,同時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攝入量。一些有基礎疾病如哮喘等癥的孩子,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氧化制劑。
(摘自《健康時報》)
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持續了12年,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跟蹤調查,從而得出如上結論。
我們并不否認女性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這種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等特點。
關鍵詞:室內空氣;空氣污染;空氣品質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們對房屋的裝飾尤其是室內的裝潢更加注重。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各種裝潢所用的涂料和油漆紛紛進入工作場所以及家庭居室。這些產品在給人們帶來舒適和滿足的同時,也帶來了多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裝飾材料中往往含有大量能對室內空氣產生污染的物質,其中有一部分有機物能夠誘發致癌或導致畸形。
1 室內空氣污染物種類及危害
室內空氣污染物大體有:細菌、可吸入顆粒與粉塵、煙氣、甲醛、苯系物等。室內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芳香烴、脂肪烴及其鹵代化合物,種類眾多,例如苯及苯系物、甲醛和有機過氧化物等會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癌。室內有機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家具、室內裝飾材料、地毯、通風系統、空調系統等。
1.1 生物
通風不暢、環境不潔的狹小角落、廚房和衛生間等地方容易滋生多種生物和細菌,此外飼養的寵物身上往往也帶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真菌、霉菌等引發皮膚過敏、哮喘和過敏性皮炎等疾病。
1.2 可吸入顆粒與粉塵
可吸入顆粒與粉塵主要來自于室外、室內空氣中的揚塵、面粉廠、水泥廠以及室內裝修等環境與場所。粉塵表面上看不直接傷人,但實際上這種物質由各種酚類和烴類組成,并含有致癌性較強的物質,特別是粉塵粒徑小于10pm以下的木粉,粒小體輕,會直接進入人的肺部組織,損傷粘膜,對人的健康侵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1)全身侵害
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部彌漫性、進行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疾病(塵肺);如吸入毒性粉塵,可在支氣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帶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造成嚴重的損傷。
2)局部侵害
接觸或吸入粉塵,首先對皮膚、角膜、粘膜等產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產生一系列的病變。如粉塵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機能亢進,毛細血管擴張,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營養供應不足而形成萎縮性鼻炎。還可形成咽炎、喉炎、氣管及支氣管炎。作用于皮膚、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膿皮病,如鉛塵浸入皮膚,會出現一些小紅點,稱為“鉛疹”等。
3)致癌誘發
密集接觸如鎳、鉻、鉻酸鹽的粉塵,可以引起肺癌;接觸放射性礦物粉塵,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塵可引起皮癌。
1.3 煙氣
室內煙氣主要分為廚房油煙和吸煙產生的煙霧兩大類。
1)油煙
油煙主要產生于炊事活動過程如炒菜和火鍋等,這些主要成分大多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而這些氣體往往帶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蝕性。
2)香煙煙霧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和醛類能夠對呼吸產生強烈的刺激,甚至能引發肺癌、腦瘤等疾病。
1.4 甲醛
甲醛已被多個國際環保和衛生組織機構列為潛在的危險致癌物與重要的環境污染物。甲醛是具有強烈氣味、無色、易揮發性的有機氣體化合物。甲醛能對人的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和眼睛產生強烈的刺激和傷害;此外甲醛還具有很強的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室內的甲醛大體來自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燃氣和煙葉的不完全燃燒;二是家具、生活日用品和室內裝飾材料和物品等。此外,粘合劑、塑料貼面、保溫材料和涂料等都普遍含有甲醛。
1.5 苯及苯系物
苯及苯系物主要來源于油漆、涂料、粘合劑、合成纖維、防水材料、塑料和以及橡膠等。苯及苯系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強致癌物質。苯及苯系物能夠阻礙人體造血,誘發白血病。人處在含有高濃度甲苯、二甲苯的環境中在短時間內便會出現頭暈、頭痛、胸悶、惡心、無力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會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
2 室內空氣污染物凈化方法
對于室內空氣傳統的凈化方法有化學吸收、物理吸附、臭氧氧化、通風換氣、植物凈化等幾種;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后,我國的室內空氣凈化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等離子空氣凈化技術等一批新方法已經成為室內環境治理的有效手段。
2.1 化學吸收法
化學吸收法主要是用于對室內醛類物質以及苯系物的處理。這些吸收劑不會因溫度和被吸氣體濃度的變化而放出被吸收氣體和其它污染物,因此它能長期有效地除去大量的醛類物質。目前國內用于室內凈化的吸收劑主要為無機鹽,這些無機鹽一般是被涂敷在多孔載體上,利用物理吸附與化學反應相結合的方式來除去苯系物和甲醛等有害氣體。
2.2 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多孔物質吸附有害物質而達到凈化室內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目的的方法。常用的多孔吸附物有活性炭纖維、顆粒活性炭、沸石、硅膠、多孔粘土礦石等。此外還有粉末硅、膨潤土、方英石、珍珠巖等。吸附劑往往具有單一性,對于污染氣體種類多、濃度大的復雜室內空氣效果不夠理想。而且當溫度、風速等外部環境改變時其所吸附的污染物有可能游離出來形成二次污染。
2.3 臭氧氧化法
臭氧極不穩定能與甲醛等有機化合物反應生產臭氧化合物,從而分解甲醛分子。但是臭氧的氧化性較強其自身也是一種空氣污染物,空氣中過高濃度的臭氧對人體也是有損害的。
2.4 通風換氣法
通風換氣法是人們最常采用的方法,加強通風換氣,可以將室外新鮮的空氣引入室內,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是最為簡單、經濟的方法。但通風換氣法的缺點是不能徹底清除室內污染物。
2.5 植物凈化法
據相關資料表明在室內擺放某些植物可以起到增加室內空氣的含氧量、吸附灰塵、調節濕度、凈化空氣、抑制細菌繁殖、調節情緒等功能。
[關鍵詞]因子分析;空氣質量;環保重點城市
中圖分類號:X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9-0222-01
自從空氣污染還未人們關注以來,慢性死亡率是533/10萬,占2012年死亡率的86.6%,主要是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是健康狀況的重要危害因素,如呼吸系統異常開放,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引發了重型工業大量出現。但是,隨著空氣質素的嚴重及惡化,工業能源消耗和由于失職造成的人力損耗進而造成人類健康的威脅。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急性中毒,急性死亡和慢性中毒。及時采用措施控制減少空氣污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與中國各大城市空氣質量相對比的主要步驟:①選定指標的初始變量和城市空氣樣本數據建立初始數矩陣,②矩陣標準化的初始數量,③對標準化矩陣的數量采用因素分析法主成分法,為了得到共同因素的數量,④使公共因素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利用旋轉共同因素進行研究并給出解釋⑤關于常因子回歸的旋轉分析,計算選定城市的樣本空氣因子得分值,以及所選城市體重的因子貢獻率,計算綜合得分和排名的空氣質量,給出了分類的類型。因子分析過程數據主要用于標準化而且預處理研究數據單位多元化,然后是因子分析。KMO標準應為:0.9以上的值表示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大于0.8的值意味著可以進行因子分析;超過0.7的值意味著可以進行階乘分析;低于0.5值不能進行因子分析。KMO值為0.764,表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檢查了391.903的卡方值,概率為0,低于0.01,顯示出非常高的水平。假設在顯著性水平被拒絕,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另外,研究變量已被證明是相關的,表明因子分析是可以進行的。因子分析的因素分析是通過研究相關變量矩陣的相關系數和找到可以控制所有變量的幾個隨機變量來描述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顯然,要素分析只是為了方便分析,簡化復雜問題,為決策者提供理論依據。因子提取和結論,3.536和1.055之間的特征值具有兩個以上因素的特征值。第一個因素解釋了58.925%的差異,第二個因素解釋了17.575%。可以得出結論,累積方差貢獻率包含76.501%的信息,這兩個因素可以作為說明的指標。第一個常見因素是二氧化硫的高負荷,可呼吸顆粒的年平均濃度,年平均濃度的NO和顆粒物的年平均濃度,表明四個因素相關,可以稱為類別。第二個常見因素是NO2的年濃度高濃度和8小時臭氧最大濃度為90%,這被稱為一類。因此,空氣質素因素的影響可分為兩個方面。可以導致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計算兩個因素。另外,得分系數矩陣可以用SPSS獲得如下:F1=0.301X1-0.027X2-0.308X3+0.426X4-0.262X5+0.215X6,F2=-0.059X1+0.439X2+0.010X30.306X4+0.666X5+0.124X6.
二、空氣污染及建議
建議空氣污染是由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例如,工業中的煙霧,有機物和氧化物,煤燃燒,火山噴發和森林火災是污染物向大氣中釋放的原因。最近國家經常嚴重污染天氣,不同城市發出橙色警戒和黃色警戒。陰霾越來越多,當天的相關標準越來越低。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空氣污染。將重工業從人口稠密地區轉移到郊區城市高層建筑事實上是緩慢的。空氣循環下降,抑制污染氣體的消散。城市人口密集,居民受到非常大影響。改變重工業的做法是一個重大的補救辦法。鼓勵多種樹,森林砍伐和根據第八國民自己增加森林覆蓋率。可以總結出結論,也就是說環保問題日益突出,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建議:
1、完善法制制度
在完善法制制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優化產業結構。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直接影響到污染物排放。并且由本文分析可知,第三產業發達的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于第二產業發達的環保重點城市。因此對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地區應該合理地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資源配置最優。
2、環境信息公開
缺乏公共環境要求是中國城市空氣污染的社會事業。所以我們需要公開的“自下而上”的參與來保護空氣環境。采取行動進一步擴大企業環境信息,擴大企業范圍,確保污染數據的真實性。政府要加強公眾的環保要求,表達制定相關政策保護和鼓勵公眾監督的重要性。
3、完善相關環境政策
改善企業政策污染物排放,企業處理污染物收取制度,環保節能產業,現代服務業給予所得稅優惠等,只有企業利益的建立和環境損害成本是與系統成正比,將環境污染成企業內部化的成本,避免向全社會污染空氣環境的成本,從而使污染物排放的合理控制真正成為企業的有意識行為。
4、分區域進行治理。
不同領域的空氣污染問題是不盡相同的,除了上述建議外,最重要的是當地情況。工業發展應更加緊迫地解決工業污染物,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提高生產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燃燒,反應,加工等污染物;也要大力推進空氣環境保護和空氣污染防治重要,使每個公民健康,綠色的生活習慣,保護環境,進入每一個人的生命,最終杜絕資源的浪費和空氣污染。
結語
隨著全球城市化的高速發展,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嚴重影響自然h境以及人類生活。在過去幾年,我國已經將空氣治理作為了建設生態文明、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在節能減排、工業轉型、綠色出行等方面都下大力氣推進空氣污染治理。但是對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情況實證分析卻不多見。對一個國家不同地區進行研究有利于比較不同自然條件和不同社會環境的地區在空氣質量上的異同,總結經驗教訓。因此,為了保證城市發展,提高空氣質量,很有必要對我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情況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分析我國空氣質量所面臨的困境,提出解決不同地區空氣污染問題的可行路徑。排名和聚類結果表明,西部和沿海地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好,中央工業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全國應該被視為一個整體,城市質量差到市參與良好的環境保護管理和投資力度,大力發展無污染產業,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規劃應從大局出發,考慮經濟布局,地理范圍,自然條件等因素。
參考文獻
[1]王五一,葉敬忠,張世秋.環境與健康:跨學科視角[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關鍵詞:空氣污染;層次分析;判斷矩陣;排名
環境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亞洲雖然國家眾多城市眾多,但是不同的國家引起空氣污染的污染物種類和污染指數不同,所以各個國家的污染嚴重程度不同。而且城市空氣污染是多種不同污染物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亞洲11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調查情況,如何評價這11個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程度,這是本文所要著重研究的問題。
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有SO2、SPM(懸浮顆粒物)、NOх、CO,一般分為三級,其中超過WHO指標100%以上為Ⅲ(非常嚴重污染);超過WHO指標,達到100%以下為Ⅱ(中度嚴重污染);符合WHO指標或少量超過為Ⅰ(低度污染)。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2003》(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的記載,這11個城市空氣中SO2、SPM、NOх、CO的質量分別是:(1)曼谷為Ⅰ、Ⅲ、Ⅱ、Ⅰ;(2)北京為Ⅲ、Ⅲ、Ⅰ、Ⅰ;(3)加爾各答為Ⅰ、Ⅲ、Ⅰ、Ⅰ;(4)新德里為Ⅰ、Ⅲ、Ⅰ、Ⅰ;(5)雅加達為Ⅰ、Ⅲ、Ⅱ、Ⅱ;(6)卡拉奇為Ⅰ、Ⅲ、Ⅲ、Ⅰ;(7)馬尼拉為Ⅰ、Ⅲ、Ⅱ、Ⅰ;(8)孟買為Ⅰ、Ⅲ、Ⅰ、Ⅰ;(9)漢城為Ⅲ、Ⅲ、Ⅰ、Ⅰ;(10)上海為Ⅱ、Ⅲ、Ⅰ、Ⅰ;(11)東京為Ⅰ、Ⅰ、Ⅰ、Ⅰ。
一、建模的建立(表1)
1、將研究目標(Z)、因素(P)、對象(C)按相關關系構建層次結構圖,這三個層次最高層是目標(Z),中間層是因素(P),最低層是排序城市(C)。
2、給出SO2,SPM,NOх,CO兩兩成對比較的判斷矩陣A。再進行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A的給出主要是依據SO2,SPM,NOх,CO在空氣污染中的重要程度及對人群的影響在研究中發現二氧化硫亦會導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在懸浮顆粒物的協同作用下。2000年,研究人員對北京的兩個居民區作了大氣污染與死亡率的相關值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每增加1倍,總死亡率增加ll%;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每增加1倍,總死亡率增加4%。由此可以說明二氧化硫的影響較顆粒物的影響大很多。SO2,SPM,NOх都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而且SO2和NOх的水溶物還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所以SO2和NOх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比SPM的影響大。再從SO2和NOх的來源來比較,可以看出城市中的SO2和NO的污染水平相當。SPM的污染水平次之,但也是緊隨其后。而SO2、SPM、NOх、CO中CO對環境的影響最小。據此給出SO2、SPM、NOх、CO兩兩成對比較的判斷矩陣。由Perron-Frobenions定理,非負矩陣存在正的最大模特征值,對應著正的特征向量。借助Matlab軟件進行求取最大模特征根及相應特征向量的計算,再將所求的特征向量單位化后得到的就是因素P對目標Z相對重要性的權重,記為W。
λmax=4.0206;CI=0.0069;RI=0.90;CI/RI=0.0077;CR<0.1
因為CI/RI
3、給出最低層對中間層的各個因素的判斷矩陣并進行分析。由于各個城市只存在污染程度的不同,所以只需給出Ⅰ、Ⅱ、Ⅲ之間的關系即可。我所給出的關系是Ⅰ/Ⅰ=1,Ⅱ/Ⅱ=1,Ⅲ/Ⅲ=1,Ⅲ/Ⅰ=5,Ⅲ/Ⅱ=4,Ⅱ/Ⅰ=3。在這個關系的基礎上,給出了最低層C:{C1,C2,C3,C4,C5,C6}對于中間層p:{P1,P2,P3,P4}各個因素的判斷矩陣,并用MATLAB進行了類似的計算,顯示出了對P1,P2,P3,P4的權重。結果如下,從結果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對這四個因素的排序都有滿意的一致性,真正的反映了C在P1,P2,P3,P4中所占的比重。
λmax=6.0881;CI=0.0176;RI=1.24;CI/RI=0.0142;CR<0.1
同理我們可以求出P2-C、P3-C、P4-C的相應數據。
4、層次總排序(見表3)即C層對目標Z的總排序。
方法是將P-C所得到的四個經過單位化的特征向量作為列向量構成6×4矩陣,和由P對目標Z的權量構成的4×1矩陣做乘法,結果即是11個城市的空氣污染嚴重程度的權重向量,那么數值較大的數所對應的城市空氣污染程度就比較嚴重。
總排序一致性的檢驗:
CR=(0.3849×0.0176+0.1428×0+0.3849
×0+0.0879+0)/1.24=0.005463
CR
此結果有說明總排序有非常滿意的一致性。
二、結果分析和模型討論
從模型層次總排序的結果,我們很清楚的看到C對目標Z的權重C2>C4>C1>C5>C3>C6。那么C1―C6所對應的城市的空氣污染程度也有同樣的排序。由此我們得到了11城市的污染嚴重程度排序,結果如下:(1)北京、漢城;(2)雅加達;(3)曼谷、馬尼拉;(4)上海;(5)加爾各答、德里、卡拉奇、孟買;(6)東京。
這個模型的結論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所給的原始數據所代表的實際情況。結論顯示北京和漢城的空氣污染程度在11個國家里最嚴重。對于北京從實際出發,我們可以找到一點答案。首先,中國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政治文化的中心,必然是人口積聚的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擁擠,工業生產規模愈來愈大,能流物流高度集中,使得空氣污染日益加劇。其次,問題的數據來自于1992年,當時的中國發展還比較落后,而且進行改革開放也才初見成效。對環境污染的認識還很粗淺,對環境污染的治理也不夠徹底,治理方法還比較初等。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國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主要是煤,當時城市中的能源消耗也主要是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占燃燒的96%。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北京當時的環境水平還不是很高,與北京這座歷史名城成為世界級都市還有很大差距。那么近年來北京變化比較大,到處高樓聳立,綠樹成蔭,工廠,汽車所排放的氣體都要符合一定的標準,對環境污染的治理也卓見成效,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新的能源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北京的環境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王祥榮.生態與環境[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2、奚旦力.環境與可持續發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2000[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