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5 16:38:4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政治哲學的知識點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例題及解析分析
用電流表(內阻約4 Ω)和電壓表(內阻約3 kΩ)測量電阻Rx的阻值.分別將如圖1,圖2兩種測量電路連到電路中,進行多次測量.按照圖1所示電路某次的測量情況:電流表的示數是I1=4.60 mA,電壓表的示數是U1=2.50 V;按照圖2所示電路某次的測量情況:電流表的示數是I2=5.00 mA,電壓表的示數是U2=2.30 V.比較這兩次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A.電阻的真實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電阻的真實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電阻的真實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
D.電阻的真實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
本題的考查點是選用“電流表內、外接”合理方案去測量待測電阻阻值并做出誤差分析.
通常,在已知待測電阻、電壓表、電流表三者電阻“大約值”(或者待測電阻的大約阻值和電壓表、電流表內組真值)的前提下,即可采用“臨界值”法,遵循“內大外小,大內小外”的口訣做出合理的選擇;在不具備此條件時,可以選用“試觸法”粗略地做出選擇.用“試觸法”選擇電流表內、外接法,高中階段慣用的兩種手段如下:
(1)觀察“指針偏角”粗略定出電壓表、電流表“示數變化幅度”:用肉眼去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指針在試觸瞬間的偏轉角度變化;應將變化幅度較大的電表與待測電阻直接連接,這樣誤差相對較小.
(2)計算“相對誤差”(教輔資料上稱之為“相對變化量”)細致定出電壓表、電流表“示數變化幅度”:用內、外接情況下兩次試觸時讀出的電表讀數計算相對誤差,進而得出兩表的示數變化幅度.
縱觀上述試題條件,明顯是想考查“用相對誤差計算指針偏轉情況”.各大教輔書刊上呈現的解析如出一轍,解析如下:
比較圖1、圖2中電壓表讀數,可知ΔU=0.20 V,則其相對變化量ΔU1U1=0.08;電流變化ΔI=0.40 mA,則ΔI1I1=0.087,可見ΔI1I1>ΔU1U1,即電流表變化明顯,故應采用電流表內接法;Rx=543 Ω,選項B正確.
上述解析令人費解,不妥之處在于:就兩次實驗數據測得的先后順序而言,第二次的測量結果完全可以被拿到第一次實驗當中測出,即它們是可以平等顛倒的,但解析呈現的情況是,在計算誤差時,默認了“第一次”測得的數據為“真值”,用以充當了算式中的分母.若將算式中的ΔI1I1和ΔU1U1變成ΔI1I2和ΔU1U2時,從理論上講,并無不妥之何處.新的結果卻為:ΔU1U2=0.087,ΔI1I2=0.08,因為不同于上述結論,ΔI1I2
2測量誤差簡介
(1)誤差
測量誤差簡稱誤差,即用測量結果減去被測量的“真值”;記某被測量X的測量值為x,其真值為a,則誤差為δ=x-a.這樣的誤差也被稱之為絕對誤差.通常它適用于同一量的多次測量.
(2)真值
真值表示物理量的客觀數值.
被測量的真值是客觀存在的,理論上可以由完善的測量手段測出,但通常完美的測量手段是不存在的,則被測量的真值也就不可測得.所謂可知的真值是指“理論真值”和“計量學約定真值”.認為是特定量的,有時可以將約定所取得的值為約定真值.實際問題中常將一個量的多次測量結果用以確定為約定真值,它也可以用參考測量標準所復現的賦予的量值、由權威機構推薦的常數、以及已修正過的被測量的算術平均值.可見,約定真值有相當的不確定性.
(3)誤差的表示形式分為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
不同的測量之間,應該用相對誤差合理.相對誤差記為r=δ1a=x-a1a.因為真值a沒辦法測出,所以實際中常用“約定真值”代替a,例如用多次測量的算數平均值代替a,則相對誤差為:r=x-1x.
3辨正真偽
高血壓疾病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危因素,多發于老年患者,該疾病預后差,死亡率高,需要引起臨床治療重視,高血壓通常伴有高血脂癥的并發癥,會誘發冠心病、冠脈粥樣硬化等嚴重疾病[1]。通過臨床治療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發病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高血壓家族均存在著飲酒、吸煙、飲食油膩高鹽的現象,因此對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進行飲食護理非常關鍵,良好的飲食習慣會改善患者的血壓、血脂狀態,改善治療預后,本文對飲食護理要點進行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12月診治的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患者47例進行治療分析,患者均符合臨床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伴有高血脂癥,排除患者伴有肝腎功能疾病、心血管疾病、孕婦等可能影響本次研究的疾病,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研究知情書。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齡在45~76歲之間,平均(56.4±1.4)歲,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不納入本次研究數據統計中。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進行常規臨床藥物治療,采用辛伐他汀治療,每次40mg,每晚服用一次。患者入院治療后,測定患者的體重,結合患者的年齡、每日營養需要進行來制定每日的食量,保持熱量的攝入與消耗持平,保持提供。提供較為肥胖的患者需要控制提供,達到正常值的90%后每日給予100kj/kg的食物來保持體重。食物的營養比例要嚴格的控制,碳水化合物需要占據每日飲食的55%,控制脂肪、鹽、蛋黃的攝入,脂肪每日攝入量為40g,鹽分的攝入量在80g以內,烹飪食物時可以選擇其他調味料來代替鹽分[2]。為了降低膽固醇指標,食用油要選擇花生油或菜油,每周吃魚2次。魚類食物能夠改善患者血管的通透性和彈性,同時排鈉保鉀,降低血壓。鼓勵患者每日適當飲用茶水,兒茶酸成分能夠增加血管的柔韌性,降低血管硬化風險,茶堿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飲茶要以淡茶為主,切忌濃茶。注意補充礦物質,比如豆類、奶類等食物,多食用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患者要戒煙戒酒,避免攝入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的食物,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定期調節飲食方案。
1.3 護理效果評價。測定患者在飲食護理前后甘油三酯和血清膽固醇變化情況,根據指標變化情況來評價飲食護理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分析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患者的飲食護理要點,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21.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對組間數據進行差異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結果
本組患者在飲食護理前甘油三酯指標為175.36±15.36,護理后的指標為143.74±11.37,兩組相比t=11.34,P=0.0002
3.討論
現階段臨床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疾病通常結合飲食護理進行,改善患者的飲食結構,降低疾病的復發因素,進而提升生活質量。研究發現,良好的飲食狀態能夠預防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發作的危險因素,改善預后,因此對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至關重要[3]。
本文分析了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飲食護理要點,從效果上看,患者護理后的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指標明顯下降,表明飲食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疾病的發病風險。科學的飲食結構能夠提升患者的飲食質量,控制體重可以降低血脂,減少鹽分、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可以保護血管,減少冠心病的發病危險。患者要多食用蔬菜、魚類食物,避免油膩食物的攝入,戒煙戒酒,多飲用清茶,從而調節血管功能。根據長期的臨床護理發現,高質量的飲食結構安排除了能夠給患者足夠的營養供應,還可以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進而降低不良事件風險因素,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Y語:
對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癥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能夠調節患者的血脂,改善血壓狀態,提升生活質量,對于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魏瑞榮.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飲食護理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4,11(06):63.
[關鍵詞]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低鉀血癥;左心室同步性
[中圖分類號] R445.1;5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2-00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 hypokalemia patients with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included. 32 cases with QRS duration above 100 ms by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inclu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20 case with QRS duration between 100 ms and 60 ms were included into control group.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o aquire the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dex.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ltrasonography TAS-POST and ECG QRS were conducted. TAS-POST being greater than 130 ms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criter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Results Ultrasonic synchronization index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electrocardiogra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ique can observe the myocardial mechanical motion directly,which is more accurate,visual and comprehensive to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 hypokalemia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greatly.
[Key words ]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Hypokalemia;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低鉀血癥(hypokalemia)[1]是鉀離子攝入不足或排出過多而使血清中血鉀的濃度< 3.5 mmol/L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全身乏力、肌無力、胸悶等,嚴重者可能導致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難,心律失常、傳導異常甚至心肌損害引起心跳驟停而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病情發展速度快,因而心臟功能的保護是治療中的首要問題。而心肌損傷的早期表現在左心室收縮的不同步。以往多將QRS時限(正常為60~100 ms)作為心室同步性的參考指標,雖然心電圖作為電學指標是機械活動的表現,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然而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能直接觀察心臟機械運動,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低鉀血癥時左心室同步性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 2013 年6 月期間我院治療的低鉀血癥患者52 例,其中男35 例,女17 例,年齡20~42 歲,平均(29.2±6.8)歲;血鉀濃度1.6~3.2 mmol/L,平均(2.15±0.64) mmol/L;肌力Ⅰ 級10 例,Ⅱ級20 例,Ⅲ級7 例,肌力正常15 例。臨床癥狀均表現為乏力、無力、胸悶等,均符合成人低鉀血癥診斷參考標準[2]。本次研究的52例低鉀血癥患者均行12導聯心電圖檢查:QRS時限>100 ms的32例為觀察組;QRS時限≤100 ms且≥60 ms的2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進行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檢查。
1.2 檢查前處理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均在補鉀同時由醫護人員陪同下進行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檢查,以便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1.3 儀器與方法
1.3.1 圖像采集 本組研究病例均使用菲利浦iE33 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為1~5MHz的S5-1扇形探頭。患者身上連接iE33彩色超聲診斷儀的三根心電導線,使屏幕下方同步顯示患者的心電圖。在心臟組織多普勒成像條件下,于胸骨旁左室短軸二尖瓣水平切面采集3個心動周期的動態圖像,采集時盡量使探頭聲束角度與心肌運動方向保持平行。
1.3.2 數據收集 采用iE33彩色超聲診斷儀的Qlab6.0 軟件中的TMQA 插件分析圖像[5],然后軟件會將目標區域的心肌分為6個節段,選擇左室短軸基底部水平各壁心肌作為研究的節段,并給出心肌的應變-時間曲線。
1.3.3 計算數據 采用心肌二維縱向應變的方法分析左心室短軸水平圖像。測量自心電圖QRS 起點至峰值正向徑向應變的時間為收縮期達峰時間(TRS)。以左心室每一短軸水平前間壁和后壁的最大收縮期達峰時間之差作為同步化指數(TAS-POST)。見封三圖1。
1.3.4 左心室收縮不同步的標準 根據Suffoletto 等的研究,把TAS-POST≥130 ms 作為左心室收縮不同步的判斷標準,且TAS-POST 越大,收縮不同步的程度越大[3]。見封三圖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 P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能在補鉀的情況下順利完成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的檢查。兩組低鉀血癥患者TAS-POST結果見表1。
研究結果顯示,心電圖QRS時限增寬時,特別是在100~110 ms之間,超聲TAS-POST存在
3 討論
當血清鉀< 3.5 mmol/L 時,細胞內鉀濃度與細胞外鉀濃度比值([K+]i/[K+]e)增大,因而肌細胞靜息電位負值增大。靜息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增大,細胞興奮性降低,嚴重時不能興奮,亦即細胞處于超極化阻滯狀態。臨床上先出現橫紋肌肌肉無力,繼而發生弛緩性麻痹,心肌則表現為傳導阻滯和節律異常[4]。如果體內鉀嚴重缺乏,心臟可呈“缺鉀性心肌炎”[5],表現為心肌局灶性壞死,肌纖維斷裂和間質炎癥細胞浸潤[6],同樣的引起心臟傳導阻滯。這是低鉀血癥導致心室運動不同步的病理生理原理,從而使心室收縮功能降低,嚴重者可引起不可復的損傷甚至猝死。因此評價低鉀血癥時心室的同步性刻不容緩。
心電圖一直作為心臟的常規首選檢查手段,然而心電圖是心臟機械活動的間接表現,是生物電指標,雖能夠較特異地反映心臟的生物電傳導[7],從而判斷心臟功能是否正常,但缺乏直觀和全面。
傳統的二維超聲心動圖通過肉眼觀察心內膜的運動和測量室壁增厚率來評價心肌的收縮功能,結果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組織多普勒雖能夠得到局部心肌的運動速度,但無法判斷是心肌主動運動還是受周圍節段的被動牽拉。而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是近年來評價心功能的新方法[8,9],以二維超聲圖像為基礎,在室壁中選擇一定范圍的感興趣區,應用分析軟件自動追蹤心肌內回聲斑點的空間運動[12],通過運算與重建心肌組織實時運動和形變,從心肌運動速度、應變、應變率、位移以及心臟的旋轉角度和旋轉速度等各方面參數對心臟的力學特性在選取的心動周期中進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可精確跟蹤追蹤的目標組織,自動檢測運動的中心[13]。大量文獻表明[8-11],二維斑點追蹤技術不受觀察目標擺動的影響,克服了角度的依賴性,更真實地反映心肌運動,可以更準確地分析心室局部和整體的功能。本研究判斷左心室同步性指標TAS-POST就是運用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中心肌的應變及應變率,直觀、可靠。本研究52例低鉀血癥患者均能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超聲心動圖的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治療上的延誤,安全性值得信賴。
放射性核素造影亦可以評價心室的同步性[14],但由于其時間和空間分辨率較低,評價效果較差。MRI可用于發現心室的不同步區域,但不能夠很好地動態觀察心臟運動情況。另外此兩項技術檢查時間較長,費用昂貴,MRI更不能用于裝有起搏器患者的隨訪,因此不宜廣泛推廣。
相比之下,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能直接觀察心肌的機械運動,對評價低鉀血癥時左心室的同步性更為準確、直觀、全面,能給臨床診斷提供更有利的依據,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對預測心衰的發生、早期判斷患者心室功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愛華. 84 例低鉀血癥的內科急診療效及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199-200.
[2] 金惠銘. 病理生理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28-29.
[3] Suffoletto MS,Dohi K,Cannesson M. Novel speckle-tracking radial strain from routine black-and-white echocardiographic images to quantify dyssynchrony and predict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 Circulation,2006,113(7):960-968.
[4] 安振梅. 低鉀血癥[J]. 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1,28(1):33-34.
[5] 李群,劉尚.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與心電圖對低鉀血癥敏感性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3,3(16) :94-95.
[6] 臨床醫學編輯委員會.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臨床醫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37.
[7] 劉錦萍,胡小娟,韓鄂輝,等. 心電圖診斷低鉀血癥的臨床價值[J]. 醫學論壇雜志,2010,31(13) :38-40.
[8] 曲俊樸,陳瑤. 斑點追蹤技術原理及其分析局部心肌功能的作用[J]. 腫瘤影像學,2013,22(3):271-274.
[9] 付建莉,丁育增. 二維斑點追蹤成像評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縱向收縮功能[J]. 心臟雜志,2013,25(6):705-707.
[10] 段艷,左蕾.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與組織速度成像技術評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縮后縮短對比研究[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7):648-650.
[11] 王志強,管琰,劉嫻,等.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冠狀動脈狹窄的研究[J]. 中國臨床醫學,2013,20(4):562-564.
[12] Biswas M, Sudhakar S,Nanda NC,et al.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Echocardiography, 2013, 30(1):88-105.
[13] 王金銳,王世宏,劉志躍,等. 應變積分曲線評價心梗病人左室局域舒張功能[J]. 中國醫學影像學技術,2002, 18(11) :1100-1102.
關鍵詞: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高效課堂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包含極為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基于實踐的經驗的總結,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的哲學素養,就必須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學知識中的重難點,科學地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加強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夠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一、深度剖析哲學中的重難點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難點知識,這些知識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反復的講解,進行深度的解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導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哲學知識理論體系,即哲學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別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并對三者的關系有準確的認識,其中唯物論和認識論相對于辯證法的知識來說是比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學知識的重難點就集中在辯證法這一大塊知識點上,這一知識點包含有聯系的原理、發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以及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以及內因與外因這幾大知識點。在這一階段,重難點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這一哲學知識點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矛盾這一知識點進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在了解這些原理的基礎上,教師要著重對引導學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導學生從內涵上進行區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復雜事務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兩面;其次,從作用來看,在事物發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認清辦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問題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學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哲學知識是來源于實踐的,因此,學習哲學知識的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學的哲學知識指導實踐,在課堂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將哲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小故事進行講解,也可以選用一些寓言故事進行相關理論的分析,或者是聯系形勢與政策中相關的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哲學理論知識點。如教師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刊載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紹到的我國科研人員首先在自然界中發現金屬鈾,這一發現對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最新一項研究打破了這一慣常認識,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時政信息,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認識論知識。此外,還可以結合我國提出的要打造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創新是關鍵,質量是根基。這一時政新聞讓學生掌握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同時,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哲學知識,如,古時候有一位父親,買了一只貓來解決鼠患,但是鼠患緩解的同時,貓也偷吃了雞,他的兒子很生氣,父親告訴他,沒有雞我們不會挨餓受凍但是沒有貓卻會,他的兒子就不再抱怨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理解矛盾的相關知識。
三、引導學生用哲學的觀點解決問題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學知識不是學習哲學最為重要的目的,學習哲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學到的哲學知識緊密地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能夠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政治哲學課堂中進行多角度的引導,讓學生樹立起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同時要不斷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尤其是要以分析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對材料或者問題用哲學的觀點進行科學地分析,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際的訓練,如鼓勵學生觀察學校的布局,班級規章制度的設置,學校整體的管理制度等這些生活中的事物,對這些事物進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地方,說出理由,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結語:總之,高中政治哲學課堂的高效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講解,同時要注意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靈活地運用。要明白,哲學是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指導生活的,只有能夠在生活中進行合理地運用,才是真正高效課堂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滿頓.政治哲學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1,18:46-47.
[2]郭強.以哲學思想引領高中政治體驗式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12:5-8.
[3]陳維.淺談高中政治復習中如何突破哲學重難點[J].群文天地,2012,09:196.
高中政治由于知識點較為抽象,因此往往會被學生認定為是一門難度超綱的學科。縱觀高中文科的考試,學生在高中政治這門學科中所獲得的分數往往會低于其他文科類學科,很多學生都因為政治的觀念性強,而不愿意學習這門學科,對這門學科的理解不夠透徹,其實不然,高中政治知識點雖然龐雜,但還是擁有一定的模塊和規律性。除此之外,高中政治的考試題型相對固定,無非就是由選擇題和主觀題組成,考查點也大都集中在學生對于政治、經濟、文化三大方面的理解,因此,高中政治這門學科也存在一定的答題規律和技巧,只要學生能夠掌握這些答題規律和技巧,就能夠輕松獲得高中政治學科的高分了。
一、熟悉高中政治課本,進行知識體系的歸類總結
高中政治學科的知識組成一般可以分為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學生活,這些知識雖然龐雜,但是歸類起來也是很輕松的。將知識點進行歸類總結往往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可以幫助學生在最后的復習中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能夠一針見血地找到自己的薄弱部分。并且列出基本的知識框架,對于學生以后的復習工作十分有用。
首先,高中政治最初接觸的部分是經濟生活部分,主要內容是講述我國的經濟制度、對外貿易等一系列的經濟體制,以及部分經濟學的基礎概念等。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 可以將每一章節的小標題標記出來,這些小標題往往都是這一部分內容的總結性話語,同時,每當碰到概念性知識點時,學生需要著重記憶,這些概念往往會成為選擇題的考查點。經濟生活這部分知識由于概念性較強,的確不容易理解,學生學起來可能有抵觸心理,這時候建立知識體系、整理知識大綱就顯得尤為重要。越往后知識點學習得越深,所要理解和記憶的東西也就越多,因此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整理和復習習慣。
其次,對于學生接觸的政治生活,學生需要對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大致的記憶框架,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學生對于國家、人民和政府的理解。因此,學生在整理這部分知識的時候也可以分成國家、人民和政府三個小模塊,在每個小模塊中進行知識點的補充和知識體系的完善。
再者,是文化生活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文化這部分知識的考點主要集中在傳統文化這一方面,雖然這部分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會稍微輕松一些,但是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最后,學生需要掌握的就是哲學生活這一部分的知識,許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哲學部分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很迷茫,覺得不能理解哲學史的內涵,甚至不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主要內容,概念理解起來困難,且知識點容易混淆。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理解,一點一點把握住哲學部分知識的主線,從而整理出哲學的知識脈絡和體系。
二、注意細節,把握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試題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客觀選擇題,一類是主觀題。學生必須要明確,選擇題的考查點往往集中在細節理解上,因此,學生除了要掌握選擇題的答題技巧之外,還要在日常的學習中,注重對細節的理解。
選擇題的答題技巧,首先就是要閱讀題干,抓住題干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詞。每一道選擇題往往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學生只有讀懂題目,抓住題目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下手進行思考。同時,找準關鍵詞對于解答選擇題也十分重要,不同的關鍵詞往往代表了不同的考查方向,學生需要根據關鍵詞來選擇題目的答案。例如,題干中提到“本事例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這個時候,學生就必須從哲學角度進行題目的分析,即使有的答案很有道理但是不屬于哲學范疇,學生也不能夠輕易選擇。
其次,學生在解答選擇題的時候可以采取“排除法”,排除法排除的對象也可以分為錯誤選項、無關選項、混亂選項。錯誤項指的就是這個選項本身就存在錯誤,例如,選項中出現“我國公民的權利大于義務”,這一類選項往往本身就存在很明顯的錯誤,學生基本上一眼就可以將其排除。無關選項,顧名思義就是與題目無關的選項,這種選項本身往往是正確的一段文字,但是與題目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無關。例如,題目詢問“題干中所體現的經濟學知識有哪些”,這個時候答案中往往會出現與經濟學無關的選項,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能夠從題目的關鍵詞入手,進行無關選項的排除。
混亂選項就是前一句與后一句的邏輯順序不正確,或者前一句話是正確的,后一句話卻是錯誤的。面對這一類選項,很多粗心大意的學生在看到前半句的時候覺得選項是正確的,后半句看都沒看完就填到題目中,這樣的失分是十分不值得的。如果學生遇到了實在不會解答的題目也不要慌,只要把握住一點考查方向,理清思路,排除絕對錯誤的選項,然后在剩下的選項中大膽猜測,切忌慌亂。
三、理清思路,掌握主觀題的答題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試題中,由于主觀題的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且所占分值最高,往往最令學生頭疼。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總結了學生覺得主觀題難的理由無非就是覺得自己知識點答不全,經常丟三落四,這個題落下一個知識點,另外一個題再落下一個知識點,這樣丟三落四之后,最后的得分往往就會不盡如人意。
高中政治主觀題往往可以分為幾個題型,體現類、為什么類、依據類、啟示類等等。其實無論是哪種問法,學生都不用慌亂,基本的套路就是首先要分析題干,歸納題目中的觀點;然后就是要根據自己歸納出的觀點,聯想到課本中的知識點,分析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點到底有哪些,盡可能全面地羅列出來;再運用課本中相關知識點的概念、原理等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論證;最后,學生往往需要加上自己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除此之外,答題的時候一定要規范,一定要運用書面語言進行答題,切忌運用網絡用語等俗語。另外,學生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字跡工整,不能亂涂亂畫,否則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導致閱卷老師在批閱題目的時候看不清字跡而丟失分數。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其實并沒有學生想象中的困難,只要能羅列出基本的知識框架,然后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就應該可以順利通過高中政治的考試了。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質量;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內容,簡明扼要地講授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的基本觀點,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常識,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對增進學生對社會主義社會認同感以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政治教學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被賦予新的內涵,不斷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一、設法讓學生對政治教學的內容充滿興趣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會發現,興趣作為一種特殊的心里特征,會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讓人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然后人們才會愉快并且主動地去探尋、研究,由此可見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興趣相當重要。政治教學本來就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這樣才會為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處在人生發展黃金階段的初高中學生,他們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并且對外界知識的渴求欲望相當強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難免會出現逆反心理等,為此,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
例如在講述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內容的時候,如果教師照本宣讀:(1)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2)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這樣下去,由于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即使是內容再有趣,學生也會感到乏味,甚至會很惱火:發出“直接讀課本,我也會講”這樣極端的言論。我在進行講課的時候是從講故事開始入手的,我給學生講了伊拉克戰爭這樣學生很感興趣的事件,通過這場戰爭學生也明白了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對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內容產生興趣。我并不就此為止,還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原因。學生通過我講述的伊拉克戰爭有所思考,紛紛說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原因,很快掌握了所學習的知識點。
二、哲學思想要與實踐相結合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政治哲學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由于認知有限,對此感到不是很難理解,進而會努力地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一做題就很容易出錯,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真理和科學理論正確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能夠指導人們提出正確的實踐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是指從實際生活中概括出理論,抽象出理論,而不只是用實際去說明理論,只有堅持了實踐第一的認識論精神,才是全面地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
例如,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1)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2)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問題, (3)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問題 , (4)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考察的是學生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記憶,但是所列舉的3個錯誤選項視覺干擾特別強烈,有的學生雖然對哲學的基本問題背的滾瓜爛熟,但是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也會拿不定選項。根據我的調查,學生選(1)不選(2)的情況較多,其錯誤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他們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理解。此題考察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也叫無知與意識關系的問題,(1)與(3)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的具體內容,不是哲學本身的問題,也就是說(2)與(1)(3)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4)是(3)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為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就要特別注重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科知識的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的完整體系,并通過獨立教學形式,實現其教育功能。
三、幫助學生構架知識框架,讓學生把握好學習的整體
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特點之一——內容繁多并且其重要性和難度值仍值得備考的學生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在復習的時候學生直接打開課本背個不停,這樣的學習即使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依然效果不佳。對框架結構的把握,是文科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提綱挈領似的學習,同樣可以使學生在頭腦發脹的高考政治復習中具有較高的效率。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政治復習的時候,如果多花點心思將知識框架和層次結構梳理清楚,這樣學生需要記憶的散亂的知識就變的清晰、有條理、系統。并且在面對任何考試題目時,由于對知識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把握,很容易把題答正確。
教師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的時候不僅要把知識的框架和層次結構的梳理貫穿在政治復習的每個階段,而且還要求再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只有找出層次結構之中的內在聯系與邏輯,才能使這個框架和結構有意義,成為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例如政治必修二的框架:
(1)人民民主的本質?人民當家做主。
(2)人民民主的特點?
(3)民主與的關系?
(4)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是正義的事情)等等
這一個框架共10個大知識點,教師給學生羅列后,再就每個知識點進行展開,每個知識點又分成若干個小知識點,這樣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一種終極目標和學習效果。這種方法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師要不斷地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并且取其精華,博采眾長,推陳出新,逐漸地形成符合自己教學情況的體系。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更頻繁、更深入的參與思想政治活動的機會,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林睦哲.新課改下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新
課程(下), 2011(7).
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計劃
一、以主干知識為依托,凸顯基礎性
分析2014年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發現,2014年高考試題注重對考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核。在對基礎考核中滲透著各種能力考核要求,實現了基礎知識與能力考核的有機統一。
因此,一輪復習的目標:系統復習高中政治全部內容,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稔高考考點。要求:第一輪復習應遵循按章節或單元從知識要點、重難點、例題講解、練習鞏固、單元檢測、講評的程序進行夯實基本知識。以高考考綱考點為主干知識,重點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聯系與區別。復習中要學會抓住“點、線、面”,建構起考生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明晰化、精確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腦子里有一張“知識結構圖”、一棵“知識樹”,做到“點、線、面”相結合。
考生們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空間。為此,考生要注意平時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大量的社會信息。在第一輪復習中以掌握知識為主,但也要根據教材知識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熱點問題及時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證熱點問題的覆蓋面。同時,試題往往利用一些小切口,抓住一個主題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試題,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考生在第一輪復習中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規范的答題模式和清晰的答題思路。這一點在綜合考試復習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要注意復習課本的方法和技巧
復習課本不是像剛學習的時候那樣的細致,但也不是簡單的翻一遍,或是單純的背誦一遍,必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雖說是第一輪復習,但實際上它包含兩遍:
第一,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結合《2014年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需要理解 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問題,除了要問老師和同學之外,還要做少量相關的習題。這一遍復習不能留下任何的 知識死角。要下苦功夫細致地復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每復習一個階段要做一套檢測題,檢查一下自己知識點上還 有沒有漏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
第二,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過一段時間還要進行第二輪復習,但時間有限,必須找出可行的方法!每進行完一個階段,就要及時地總結一 下,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列出這一個階段的知識框架結構,并找出里面重點的知識和自己認為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備日后快速有效的復習。同時要做一個習題集,記錄下那些自己做錯的且比較重要的試題,每次考試前都要抽時間翻一下。
三、處理好課內和課外的關系
提醒您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礎比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兩步,并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那就要投入比較多的時間來做好第一步,除了課內要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還要安排好課外時間。比如,要抽出時間記憶知識點和知識框架結構;要抽出時間做一定量的習題;要抽出時間理解和消化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這個時間的安排上,我認為:前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鐘左右,而后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少要90分鐘,用30分鐘時間記憶,30分鐘理解,30分鐘做題,等到基礎知識牢固了,可以適當地減少課外的時間的投入。那種靠考前突擊記憶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歷次實踐證明:如果平時沒有時間,那么考前更沒有時間,也沒有好的心態去記憶,政治雖是文科,但同時要把功夫放在平時。
高考政治主要分為: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生活與哲學等幾大塊兒知識內容,主要占分比值分別為生活與哲學占30%,文化生活占20%,政治生活占24%,經濟生活占26%。在政治的考試中,一般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知識不能轉化為能力;
2、對題目的理解,答非所問;
3、解題能力欠少學科思維;
4、答題不規范,無意識失分。在政治的學習中,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占高考總分的55%。
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策略
一、以主干知識為依托
一輪復習的目標:系統復習高中政治全部內容,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稔高考考點。要求:第一輪復習應遵循按章節或單元從知識要點、重難點、例題講解、練習鞏固、單元檢測、講評的程序進行夯實基本知識。以高考考綱考點為主干知識,重點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聯系與區別。復習中要學會抓住“點、線、面”,建構起考生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明晰化、精確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腦子里有一張“知識結構圖”、一棵“知識樹”,做到“點、線、面”相結合。
二、以能力培養為主導
能力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程要求采用恰當方式培養考生的綜合能力,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礎上,注重考查了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要訓練考生科學的解題思維,培養考生基本的解題能力。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養成,主要是指導考生解題時能遵循以下思路:閱讀題目;分析題意,確定答題方向和范圍;根據已有的知識判斷問題材料情景有無符合的知識原理;根據題目所給信息,確定應選用什么樣的語言和基本知識原理來表達。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對考點所涉及的知識點梳理的不夠完整清楚,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準確,專業術語表述的不夠規范,也缺少對題型的強化訓練。要加強審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典型習題的訓練和常見錯誤的分類分析,提高考生對試題的分析能力和答題要點的構建能力。
三、關注社會熱點
面對實際問題,運用立場、觀點和方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既是高考的一個能力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
高考試卷以問題為載體,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現實或重大熱點問題為素材,以發展為靈魂,突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人文發展理念,通過試題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與自然、關注國家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輪復習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關注“熱點問題”。熱點問題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內容,是考試題目設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復習課中,我們把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反映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熱點、焦點問題聯系起來,設計問題,引導考生思考。引導考生走出課堂,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激發考生學習知識、探究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增強考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四、復習中滲透探究性學習理念
“探究”作為一種開放式的研究性實踐活動,是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它同時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題目,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鼓勵考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并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求考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體現開放性、探究性以及在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輪復習中要正確認識高考與課程改革的關系:高考應滲透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反映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及創新意識,注重能力和素質考查,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
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資料
1.哲學與生活
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所涉及到的問題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觀點。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與具體科學
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哲學和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4.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的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它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三個發展階段。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它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類型。
猜你感興趣:
1.高三政治三輪復習計劃
2.高三政治復習計劃范文3篇
3.高三學生政治復習計劃
根據相關部門計劃,學期開始時制定本學科的教學計劃,并按計劃執行教學工作,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行當調整計劃。
二、全學年各階段教學安排:
1、教學時間分配:
第一學期開學第一個星期,結合暑期摸底考試試卷分析對經濟常識第六課至第八課進行復習。接著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高三哲學常識上冊的教學。再用一個月時間復習經濟常識前言至五課,用一個月時間復習政治常識。新區一模考試之前20天時間進行經濟、政治、哲學的綜合復習及時政歸類復習。
第二學期:用一周半時間完成哲學常識第五課與第六課的教學。接著按考試手冊上的考點進行政治、經濟的第二輪復習及哲學的第一輪復習。每一次統考之前,按時政范圍進行時政與學科知識點的聯系復習。二模考試前兩周進行總復習。二模考試結束后,用兩周時間進行三冊書本基本知識點的復習,用一周時間結合高考試卷,進行高考試卷各題型一般解題方法輔導。考試前最后五六天里,叮囑學生按照時政冊子背一遍時政。
2、主要教學內容:考試手冊上的要求,三冊書本的上的內容。
3、作業與練習:
第一學期,經濟、政治原則上一課復習結束就完成《學習與探究》上相對應的課基礎訓練中的填空、單項、不定項選擇題,選擇性完成簡答或材料分析說明題。第二學期:完成《綜合能力測試》上的所有選擇題及選擇性的簡答題、材料分析說明題、論述題。同時選擇性做兄弟區的一模試卷。二模考后,完成所有二模試卷上的選擇題。結合高考試卷各題型一般解題方法訓練,選擇完成2009年高考政治復習試卷上的相關題目。
4、考試安排
第一學期安排四次考試:其中一次是九校聯考,一次是新區第一學期末考試,另外兩次試卷由任課老師自己出卷。
第二學期安排了五次考試:3月4日至6日,九校聯考。3月底月考。4月23日的區二模考,5月初月考,5月底高考模擬。
周日教學內容:補教學進度、結合試卷分析輔導解題一般方法。
三、經驗與反思(結合2009年高考試卷)
根據09年高考上海政治卷,我作如下總結:
1、按照幾次統考安排教學進度,每次考試之前對當時階段的時政輔導學生進行歸類復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統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也讓學生明白考試是要作分析復習準備的,作了復習準備的考試會取得較滿意的成績。
2、要緊扣考綱,重視教材,講透每一課課文中的基礎知識。課文知識點要問題化,問題要多樣化。每一冊書本最好有三輪的復習。切記離開教材課文,拿外面的輔導材料作教材。
3、要在平時教學中關注時政熱點,并引導學生對時政熱點要從經濟、政治、哲學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有所學理論知識解析實際的能力,并創設各種題型的訓練。
4、要留意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引導學生作出自己的評價。
5、要重視各種題型的審題、答題操作步驟和方法的訓練,指導答題思路和思維方法。切記死背參考答案。不定項選擇題要告訴對有疑問的選項寧可不選,以保證能確定的選項的得分。09年高考上海政治試卷調整了不定項選擇題的評分標準,部分選項正確(無錯選)能獲得該題的部分分數。
6、復習后階段要引導學生對書本知識點作整理歸納。
政治知識是以課本知識為基礎的,所有事例的分析都是依據課本來的,而且高中政治與初中政治不同,高中政治的知識點都是靈活的,而且分析的事例都是根據社會的發展進行更新不斷變化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基礎的把握,最好是對必修課本的基礎知識都能做到倒背如流,而且能夠列舉出知識體系。這樣的能力才可能在做新的案例分析時盡可能多的得分,更透徹的分析問題。
1.每個模塊的知識都要進行整合歸納
高中政治要求學生必修的有四個模塊,經濟、政治、文化與哲學,這四個模塊是高中三年學生需要透徹掌握的知識,而且每一個模塊,尤其是經濟、政治與文化三個模塊,都是根據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考查的。高考之前,教師都會根據往年的高考內容,對試題內容進行預估,但是,這三個模塊能夠預估到的概率特別小,因為,這三個模塊都是根據材料進行分析的,而材料大都是社會熱點或者是社會時事,每一年的高考出的題目都不一定是哪一年的材料。所以,教師無法精準的為學生預估高考題目。
另外,高考中政治是和歷史、地理綜合在一份卷子上,時間是兩個半小時,這相對于以前的政治學科單獨考試,時間縮減了很多,學生沒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專門做政治題目。所以,在考試過程中,如果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沒有全面的掌握,不能熟練應用基礎知識,那文綜考試就會更加棘手。
由此,我認為,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整合,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去整理,高考考查時,政治、經濟、文化和哲學各個模塊都是分開的,但是,材料呈現的不一定是限制于一個單元,有可能是運用整本書里的重點知識。拿文化模塊來講,每一單元都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材料可以用任何一個單元的符合題目要求的理論去解釋,文化模塊第一單元講的是文化的傳播,之后根據這一基礎,有引進西方文化的意義途徑,文化創新、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這些都是相互聯系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有很多都是相似的,如果學生不能夠理清每一單元對應的知識,在給出材料讓學生分析的時候,就很難答到點上。為提高政治解題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最多的分數,學生在學習完所有的基礎知識后,就要開始整合作業,不能放松。整合工作的進行可以在課間、課堂或者是周末自習,這些工作學生可根據時間的長短去進行。
比如,課間休息時間比較短,學生可以拿出五分鐘時間進行一課內容的整理,或者是列舉一個單元的知識大綱。說起知識大綱,有些學生不明白該如何有效的去整理,這里我想說的是,政治課本每一單元每一課都是非常有邏輯性的,每一單元的大標題,每一課的小標題,這些標題學生可能都忽略了,但在考試中,這些簡練的標題內容都有可能是一個得分點。有些學生只要答出標題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得分點,而有的學生寫了一堆,卻沒有得分點。所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按照課本給出的順序,進行整理,有了主干,再進行內容的添加,不僅有利于記憶,而且在考試時可以幫助自己不重復的去考慮知識點,可以節約考試時間。
2.哲學模塊初學階段與復習階段應有的不同
哲學是高中政治學習的最后一個模塊,在新授課階段,哲學應該是學生公認的最難的一個模塊,但是在學完之后,進入復習階段,學生慢慢了解了哲學的理論,就會知道哲學是最容易得分的。在初學階段,很多學生會搞混知識的分類,整體來講,新授課階段,大部分學生以一種迷茫的態度去學習,哲學的單元順序是唯物論、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順序。尤其是學完唯物辯證法后,很多學生混淆唯物論與唯物辯證法,因為哲學題目考查都會明確要求運用唯物論還是唯物辯證法進行分析,所以總體學完之后學生很容易得分。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哲學初學階段,學生不懂唯物論、違心論,形而上學法這些概念,這時候,學生只要根據教師的節奏,聽從教師的安排,把基礎知識背熟練。我認為政治的學習講究的是"死去活來",只有先把知識背死才能靈活運用,這并不是說每個階段都這是這種方法,只是尤其在哲學模塊的學習上,一定要先把知識記牢。在學完全部基礎知識之后,學生的哲學能力相對于初始階段會有很大的提高,因為在這一積累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很多生活現象,慢慢理解現象之后的本質。而且學完全部之后,學生的學習方法就要發生改變,這時候學生的主要方向是跟隨老師的節奏,但是細節內容要自己進行安排,唯一不能出錯的就是不能把唯物論與唯物辯證法搞混,這是基本的哲學素養。
3.政治知識要與社會相聯系
教育對于政治學習的意義就在于,教育能夠通過傳播一定的政治意識形態,促進政治社會化,高中階段的學生大都具備一定的學習判斷性,拋開政治是一門學科,學生還需要了解很多政治方面的知識。所以,在學習政治時,學生要改變自己的意識,不能把政治學科純粹的當作是高考內容,它更是學生了解國家以及社會形態的一本參考書。
大部分的高中學校都是一個封閉化管理的教育場所,由于高考壓力,學生不能隨意帶電子產品到學校,尤其是手機,所以很多學生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可能對一些關于政治方面的動態不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政治教師就要時常的向學生傳達政治要聞,或者可以根據課本知識,篩選社會熱點,將素材拿到課堂,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分析。
政治學科所學的知識在應用時是需要靈活轉換的,社會中發生的事情,無論是事關國家的,還是文化的,只要能夠與政治學科所學的知識聯系上,都有可能成為考查的范圍。所以,在日常學習中,對課本中給出的事例要認真對待,比如反腐問題、文化交流問題,有可能描述起來不一樣,但是學生要將課本中給出的事例,對應的理論位置,都要搞清楚,在哪一知識點后出現的,因為這些大致相同的事例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只要熟悉在課本中的知識方向,考試時就可以迅速的聯想到對應的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日常學習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科的社會性意識,同時每一模塊的學習都要注意整合歸納。